51范文网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情况汇报 市委书记在全市创新驱动暨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讲话(汇总5篇)

时间:2023-09-02 04:57:14 作者:HT书生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情况汇报 市委书记在全市创新驱动暨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讲话(汇总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情况汇报 市委书记在全市创新驱动暨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讲话篇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同志们:

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的部署要求,对推动xx高质量发展作了全面部署,强调要坚持“一个主战略”、抓好“三项重点工作”,也就是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这个主战略,抓好产业发展、城市提质、乡村振兴三项重点工作。前段时间,我们先后召开全市乡村振兴工作会议、城市工作暨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会议,对乡村振兴、城市提质工作作出部署。这次会议主要是对产业发展作出部署,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明晰抓手,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一,抓产业要抓到点子上

一要抓“风口”产业。一个地方的产业要迅速发展壮大、提质增效,必须抓“风口”产业。合肥市精准把握产业发展新“风口”,引进芯片产业、新型显示产业、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从过去的煤铜钢等资源型“铜墙铁壁”向今天的创新型“芯屏汽合”转变,用14年时间实现gdp从千亿元到万亿元的跨越,就是抓“风口”产业的范例。xx要加快实现万亿级经济总量目标,抓好传统产业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发展“风口”产业。抓“风口”产业,不是撇开现有产业另起炉灶,而是要把抢抓产业发展新“风口”与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有机结合起来。我们可以发挥自身综合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引来“风口”产业,更重要的是通过技术革新、结构调整,推动现有传统产业向“风口”产业转型升级。比如,玻璃是xx的传统产业,洛玻集团过去主要生产建材类玻璃,近年来大力发展超薄电子玻璃、新能源光伏玻璃,实现从传统玻璃制造企业向玻璃新材料企业转型,主营业务收入呈现爆发式增长,今年以来同比增长50%以上。还比如,铝也是xx的传统产业,过去主要生产铝锭、铝板,现在生产电池铝箔、高强度铝合金、新型铝型材等,产品附加值大大提升。这些,都是推动现有传统产业向“风口”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做法。要深入研究“风口”产业,真正弄明白哪些产业是“风口”产业,怎么样把原有产业与“风口”产业关联起来。

抓好“风口”产业,必须解决好产业投融资问题。解决产业投融资问题有很多办法,比如,可以推动企业上市,可以引导支持企业引入战略合作者。无论什么方法,根本目的是撬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产业领域。从合肥等地的成功经验看,目前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就是瞄准“风口”产业、选准目标企业,通过国有投资运营企业或政府设立产业发展基金,以股权投资、协议合作等方式向目标企业注入资金,扶持其发展壮大,待其发展壮大后再将资金退出、投入下一个目标企业,如此循环,达到扶持优质企业、发展“风口”产业的目的。这种产业投融资模式,我们要认真学习借鉴。

二要抓产业链的关键环。当前,地区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产业链水平的竞争;
营商环境的比拼,说到底是产业链配套能力的比拼。现在,大家已经普遍认识到抓产业链的重要性,但对如何抓产业链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不知道该抓什么、怎么抓。要把产业链做起来,关键是要抓住产业链的关键环。只要把关键环抓好了,就会起到抓纲带目的作用,带动上下游、左右链产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集聚,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比如,电镀是五金装备制造业的关键环,商丘虞城投资20亿元打造电镀生态园,吸引100多家企业入驻,带动五金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就是抓产业链关键环的成功实践。我们抓产业发展,要深入研究每个主导产业的产业链,把其中的关键环找出来。所有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资金、土地等要素都要往产业链的关键环配置,招商引资工作也要向产业链的关键环聚焦,集中资源、下大力气把产业链的关键环抓起来,不断提升产业链的竞争力。

三要抓高成长性企业。一些地方抓产业,往往关注的是规模大的企业,考虑的是直接引进行业龙头企业或把现有大企业做得更大。这对于产业发展固然重要,但在产业发展新“风口”不断涌现的情况下,要更多扶持和培育高成长性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这样不仅成本低、而且效果好。一个企业有没有好的发展前景,不是看它现在的规模有多大,而是看它是不是处在产业发展新“风口”上,有没有很好的成长性。成长性好不好,取决于企业的产业领域、创新能力、发展战略等多重因素。如果成长性好,即便现在规模很小,也会很快做大做强;
如果成长性不好,即便现在规模不小,也难以有很大的发展。在先行地区,很多支撑经济发展的企业,都是立足自身培育出来的高成长性企业。比如,华为1987年在深圳成立时,注册资本只有2万元,现在主营业务收入已经突破8300亿元,跻身世界50强;
大疆科技2006年在深圳成立时,注册资本不到18万元,短短15年就成长为估值超1660亿元、占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80%份额的“独角兽”企业;
小鹏汽车2014年在广州成立时,注册资本只有2.5亿元,仅仅用7年时间就成长为市值近2800亿元的行业龙头企业。我们抓产业,必须高度重视抓高成长性企业。无论招商引资还是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都要围绕培育发展高成长性企业,统筹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推动高成长性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四要抓产业运营商。过去抓产业,往往是政府建好产业园区,直接面向企业招商引资。进入新发展阶段,这种做法的效果并不好,带动和溢出效应比较有限。现在抓产业,必须注重引入产业运营商,加强与产业运营商的合作,通过产业运营商引进优质企业。产业运营商懂产业、有资源,相对于政府部门,能拿出更具专业性、可操作性的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能在更大范围更多更好地对接引进产业发展资源,能为企业提供更专业更优质的服务。只有注重引入产业运营商,才能更好地引进企业、发展产业,否则,不仅很难引到优质企业,即便企业入驻产业园区后也很难做大做强。目前,洛龙区、瀍河区已经试点引入一批产业运营商。其他县区也要积极探索,着力引进产业运营商,深化政府与产业运营商的合作,对接更多产业发展资源,为企业提供更精准的服务,更好地把产业做大做强。

第二,抓创新要落到产业上

一要在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上下功夫。把创新落到产业上,必须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抓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是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的重要举措。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后,可按15%的优惠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这对企业是很有吸引力的,有利于调动企业抓创新的积极性。目前,xx之所以产业创新能力较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偏少,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只有755家,仅相当于郑州的25.6%、西安的14.6%。市县两级特别是县区主要负责同志、主抓产业发展的同志,要在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上下更大功夫,对高新技术企业有哪些认定条件、如何达到这些条件,哪些条件是需要企业努力达到的、哪些是需要政府支持的,都要研究透彻,真正把政策弄懂、把问题理清、把工作抓实。比如,从今年1月1日起,国家已经将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对这样的惠企政策,要帮助企业弄明白、利用好,推动更多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今后,要把高新技术企业新增数量作为考核县区抓创新发展成效最重要的指标,倒逼县区在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上下更大功夫。需要强调的是,高新技术企业不一定都是新兴产业领域的企业,传统产业领域的企业通过自主创新、产学研合作,不断提升科技含量,也可以转变为高新技术企业。

二要在发展新型研发机构上下功夫。xx科研机构众多,但科研成果产业化程度偏低,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传统的科研体制不利于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新型研发机构介于企业和事业单位之间,面向市场、面向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也更加灵活,有利于推动产学研融合、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要把发展新型研发机构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积极引进和培育更多新型研发机构,用新的体制、模式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市里决定组建先进光电连接技术等4家市重点实验室,组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等10家首批市产业研究院,命名高端轴承等10家市中试基地,其中很多就是新型研发机构。xx大院大所众多,要在引进新型研发机构的同时,注重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市场主体与大院大所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要把发展新型研发机构与发展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机构结合起来,高水平建设一批科技孵化平台、研发中试基地,更好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服务企业创新发展。

三要在建设科技产业社区上下功夫。培育更多创新型企业,单靠引进是不行的,必须用好各类孵化平台,助推中小微创新型企业实现“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在各类孵化平台中,科技产业社区尤为重要。建设科技产业社区,目的是集聚人才、金融、专业服务等创新资源,营造创新文化,优化创新生态,让中小微创新型企业能够在相对集中的空间里更加便捷地获得丰富的创新资源、良好的创新条件。要加快建设科技产业社区,更好地把各类创新资源对接进来,把专业化服务完善起来,营造出一个个有利于创新的小环境,助推更多中小微创新型企业发展壮大。这是城市区推动创新发展的主抓手,要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四要在强化金融支撑上下功夫。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也是科技创新的血脉。没有强有力的金融支撑,很多科技创新活动就无法开展,很多科研成果就难以转化。银行等传统的金融机构,习惯于追求比较稳定的收益,倾向于支持相对成熟的企业,对各类创新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活动,往往不愿给予资金支持。这就要求我们要在积极争取银行等金融机构资金支持的同时,更加注重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活动提供强有力的金融保障。要用好创投基金,积极引进或与社会资本合作设立创投基金,抓好创投基金的“募、投、管、退”,也就是通过募集社会资本扩大基金规模,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向具备条件的创新主体注入资金,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企业发展起来以后,适时将所投资金及收益退出并投向新的具备条件的创新主体,如此循环,充分发挥对创新活动的助推作用。我们与前海方舟资产管理公司等已经合作设立了创投基金,要切实用好、发挥效益。要用好产业基金,政府出资设立的产业基金,可以直接投向创新主体,也可以与创投基金合作,更好地撬动社会资本。要抓好企业上市,加大对拟上市企业的培育辅导力度,推动更多企业通过上市实现直接融资。

第三,抓文旅产业要抢占新“风口”

抓工业要抓“风口”产业,如果不抢占产业发展新“风口”,产业规模就做不大。抓文旅产业也要抢占产业发展新“风口”,如果不抢占产业发展新“风口”,不仅产业规模做不大,还会因失去消费者而丢掉市场。xx有丰富的文旅资源,但文旅产业一直没有做起来,关键就在于缺乏抢占产业发展新“风口”的意识,不善于抓“风口”产业。必须强化危机感,有的放矢地抢占产业发展新“风口”。

一要把握文旅产业新变化。现阶段,文旅产业已经发生了很多根本性变化。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还按原来的理念和模式去抓,是抓不好文旅产业的。总的来看,文旅产业的新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颠覆性创意。过去,文旅产业主要是资源型产业。哪个地方有文旅资源,哪个地方就可以把文旅产业做起来。像“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就发展成举世闻名的旅游城市。但现在,文旅产业是创意产业。没有创意,拥有再好的资源也不行;
有了创意,即便没有资源也可以把文旅产业做起来。比如,王潮歌导演在郑州打造的《只有河南》,靠的就是创意,用的很多资源,像武则天、天子驾六等,就是我们xx的。需要强调的是,发展文旅产业,光有创意还不行,必须有颠覆性创意。比如,龙门石窟景区搞的“夜游龙门”项目,也是一种创意,但依然停留在观光旅游层面,不是颠覆性的,所以带来的效应是有限的。河南卫视制作的《洛神水赋》,把飞天舞蹈搬到水下,就是颠覆性创意,让人眼前一亮。上海利用天马山老矿区深坑,建成国内首家人工坑内的五星级酒店,使得酒店从旅游配套产品变成旅游目的地,吸引很多游客专门前去打卡,也是颠覆性创意的范例。诸如此类文旅产品走红的背后,都是通过颠覆性创意开启了文旅新玩法。我们要破解xx文旅产业发展瓶颈,必须强化创意引领,用颠覆性创意抢占文旅产业发展新“风口”。二是沉浸式体验。现在,好的文旅产品一定是沉浸式文旅产品,否则就没有市场、没有生命力。沉浸式文旅产品,必须有ip、有场景、有故事、有角色,让游客不仅能一饱眼福,而且能成为故事中的角色,在代入穿越中获得沉浸式体验。比如,上海文广演艺集团2016年引进的沉浸式戏剧《不眠之夜》,打破传统戏剧“演员在台上、观众在台下”的观演方式,把故事场景设定为20世纪30年代初的上海麦金侬酒店。在3个多小时的演出中,观众可以跟随演员的身影,在犹如电影摄影棚的5层楼里穿梭探寻,置身于戏剧情节中,甚至成为戏剧故事的一个组成部分。开放式的戏剧体验空间、不同的入场时间、不同的行进路线,都会营造出完全不同的沉浸式体验。这台戏剧上演5年来,已累计演出1500余场,几乎场场爆满,平均票房上座率达96%、复购率超30%。目前,各地都在打造沉浸式文旅产品。我们要发展壮大文旅产业,也必须大力发展沉浸式文旅产品,把xx打造成沉浸式的文旅目的地。比如,我们的文艺院团的创作演出,要转变理念,把打造沉浸式文旅产品作为主攻方向,不能停留在传统的舞台表演模式上。这样,不仅能解决文艺院团目前面临的生存发展困难,而且能打造出xx的文旅新亮点。三是年轻化消费。现在,我国旅游市场的消费主体是年轻人。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我国“五一”出游人群中,“80后”占27%,“90后”占37%,“00后”占21%,“90后”和“00后”已经成为出游的绝对主力。年轻人的文旅消费偏好和取向,决定着未来文旅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方式。过去,我们做文旅产业,往往盯着“有钱人”。今后,要盯着“愿意花钱的人”,也就是年轻人。如果不瞄准年轻人的喜好来做文旅产品,肯定不会有市场、不会有生命力,也不会获得成功。对文旅产业这三个新变化,大家一定要认真研究,在遵循规律、把握趋势中推动xx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要提升城市文旅氛围。一个城市如果没有很好的文旅氛围,就很难把文旅产业做起来。提升城市文旅氛围,关键是要增强游客对这个城市文化旅游的体验感。没有好的体验,游客对城市的认同感就不强,城市对游客就缺乏吸引力。提升xx文旅氛围,当前要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加快恢复xx古都历史中轴线的物理空间。市委市政府正在加快推进隋唐xx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包括九洲池遗址公园、天街北延保护展示工程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把这些项目做好了,就能恢复xx古都风貌、古都气象,提高游客对xx古都的认同感。二是对牡丹文化节、河洛文化旅游节进行颠覆性改造。要进一步明晰“两节”的定位,创新形式、丰富内涵,更多面向青年人策划品牌活动,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青年人节会”。三是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建好用好大数据平台,针对年轻人的喜好,向游客精准推送文旅产品,提升文旅服务水平。

三要创新文旅营销方式。现在,文旅营销已经进入新阶段,靠卖广告的传统方式已经落伍,必须把线上传播和线下体验结合起来。做好线上传播,要顺应新时代传播规律,坚持移动优先、视频为主、交互传播,让游客心甘情愿地成为城市旅游的传播者,不断提升城市旅游热度和关注度。比如,今年以来,河南广播电视台打造的《中国节日》系列特别节目频频出圈,就提升了人们对xx的关注度;
我们与爱奇艺合作打造的网剧《风起xx》,也带火了xx的文旅热度。在通过线上传播做热文旅ip的同时,要围绕ip开发文旅产品,把线下体验做起来,实现做热文旅ip与做好文旅产品的有机结合。比如,《风起xx》已经成为一个文旅ip,我们可以围绕这个文旅ip来做场景、做故事,推出像悬疑探案之类的文旅产品,让游客获得沉浸式体验,打造沉浸式文旅产品精品。

第四,抓产业发展要提高领导力

一是主要领导要做到“三个带头”。领导带头是最好的工作方法。抓产业发展,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同志要率先垂范,当好“领头羊”。要带头研究产业。切实加强对产业发展有关政策、知识的学习,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准确把握产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高度关注产业发展新“风口”,善于用新理念新方式抓产业,找准新阶段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要带头招商引资。既带头“走出去”,做到重点项目亲自对接推动、关键问题亲自协调解决,又带头研究招商工作,找准精准招商的思路举措,用好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驻点招商等方法,提升招商引资工作实效。要带头与企业家交朋友。坚持交往而不交利,主动了解企业需求,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具体问题。要通过主要领导的示范带动,带出一支善抓产业的干部队伍。

二是用好“三个工作手段”。目前,省、市就产业发展,已经部署了三项重点工作,这是我们抓产业的重要手段。要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这主要是在存量上做增量。要既通过落实惠企政策、强化要素保障、优化政务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优质服务,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又引导支持企业通过“三大改造”、延链补链等,加快创新发展、转型发展步伐,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要扎实推进“三个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这主要是做新的增量。要牢固树立“项目为王”鲜明导向,以“风口”产业项目为重点,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下大力气抓好项目、新项目,着力培育做大新的增量。要抓好科技创新。这是通过变量来产生新的增量。要统筹抓好创新生态建设、创新平台搭建、创新主体培育、创新人才汇聚,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发展创新型产业,着力赢得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三是抓好“三项重点改革”。推动产业发展,必须以改革激发动力活力。要深化市场化改革。在工业化初期,企业更多关注投资成本和政府工作效率。政府优化营商环境,重点是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效能。现在,企业更加关注产业链配套能力和市场配置资源效率。政府优化营商环境,既要持续提高行政效能,又要加快培育要素市场,让更多企业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先进生产力集聚。要深化开发区改革。开发区改革是省委省政府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总的要求是“整合、扩区、调规、改制”。目前,各县区已按要求开展了开发区整合工作,下一步要扎实做好扩区、调规、改制工作。需要强调的是,抓好改制,关键是实行“管委会+公司”运行模式,并深化人事、分配体制改革。这里所说的“公司”,指的不是政府投融资平台,而是产业运营企业。在实际操作中,既可以由县区组建产业运营企业,也可以引进专业的产业运营企业。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引导支持各类创新主体通过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热情、有利于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和运作模式,加快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更好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用好“三个推进办法”。对市委市政府部署的产业发展、城市提质、乡村振兴三项重点工作,市级层面将坚持一季度一通报、半年一观摩、一年一总结,真正把工作落到实处。一季度一通报,就是对各县区三项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和成效,每季度集中进行一次量化排名并通报。半年一观摩,就是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观摩活动,对各县区三项重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现场观摩、点评、交流和推进。一年一总结,就是每年对三项重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一次总结,对做得好的予以表彰,对做得差的约谈问责。各专班、各县区要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推进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同志们,xx发展的思路举措已经明确。希望各县区、市直部门和企业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结合自身实际,认真谋划部署本地本部门本单位工作,切切实实将责任担起来、把工作抓起来,在三项重点工作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重振xx辉煌奠定坚实基础。

;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情况汇报 市委书记在全市创新驱动暨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讲话篇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按照市委办《关于印发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调研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由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市林业局组成x个调研组,于x月xx-xx日,通过个别走访、面对面座谈、现场查看等多种方式,对全市x个县区、xx个乡镇、xx个村、xx个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了实地调研,书面收集了x个县区和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经信局等x个市级部门资料,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市围绕现代特色农业“x+x”产业体系建设,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主攻方向,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主抓手,大力推进全市现代特色产业提档升级,乡村振兴初见成效。一是园区建设成效明显。截止xxxx年底,全市建成市级现代农业园区xx个,核心区面积突破xx万亩,带动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基地xx万亩。xx县创建成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全市建成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xx个、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xx个。二是现代特色产业规模不断壮大。xxxx年,全市粮食产量xx万吨,生猪出栏xx万头;
特色水果种植面积xx万亩、产量xx万吨;
茶叶种植面积xx万亩、产量xx万吨;
道地中药材种植面积xx万亩、产量xx万吨;
山地蔬菜(山珍)种植面积xx万亩、产量xx万吨;
核桃种植面积突破xx万亩、产量达xx万吨;
油橄榄种植面积xx万亩、产量xx万吨;
出栏肉牛xx万头、肉羊xx万只、土鸡xx万只;
水产品总量达xx万吨。建成世界最大红心猕猴桃生产基地、全国最大黄茶生产基地、全国第二大油橄榄种植基地、xx最优质高效核桃生产基地、全省重要的高山露地绿色蔬菜、道地中药材、xx土鸡生产基地。三是农产品加工稳步提升。全市冷藏烘干能力xx万吨,产地初加工率xx%。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xx家,建成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xx个(其中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xx个)。四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加快发展。开发出猕猴桃、茶叶、黑木耳、核桃等xx个大类、xx个小类、上千种产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林牧渔业产值比x.x:x。创建全国美丽休闲乡村x个,xa景区x个、xa景区xx个和省级农业公园x个、省级休闲农庄xx个。五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全市共建成幸福美丽新村xx个(两改前),创建省级“四好村”xx个、市级“四好村xx个,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xx%,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xx%。开展绿化美化乡村xxx个,xx个村被命名为第五批国家级传统村落,x个村被纳入“xx省最美古村落”,昭化镇获得“xx省十大最美古镇”称号。六是特色产业地位显著增强。全国产业扶贫工作推进会、全国农办主任座谈会、全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进会等多个国家、省级重要会议在我市成功召开。李克强总理、胡春华副总理对xx农业给予充分肯定。

二、短板弱项

(一)产业规模化程度低。一是基地布局零散。目前,全市虽已建成xx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xx个村特色产业示范园,但部分产业园主导产业不尽相同,没有与区域主导产业有效对接,产业、基地布局分散,没形成集中连片成带发展。如:xx区xx镇建有粮油、核桃、蔬菜、桃、梨、李、笋用竹、莲藕等多个特色产业园,基地与基地之间产业分散、断档。二是主导产业不突出。调研发现,部分县区、部分乡镇有多个产业,主导产业不明确、不突出。如xx区,特色产业规模较大的xx镇也只有xxxx亩桃,其它乡镇没有一个较为突出的主导产业。xx县xx镇发展猕猴桃xxxx亩、藤椒xxx亩、梨xxx亩、其它小水果xxx亩、蔬菜xxx亩、土鸡xx万只。三是产业基地规模小。全市部分特色主导产业规模总体偏小,统计数据显示,截止xxxx年底,全市道地中药材xx万亩,油橄榄xx万亩,都不足xx万亩。调研来看,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存在原料“吃不饱”、从市外采购农产品现象。

(二)产业发展链条短。一是种养结合不够。部分园区种植业、养殖业发展不紧密,没有形成“以种定养,以养定种,种养配套,循环发展”格局,存在脱钩现象。部分园区在适养区内未按照种植业每亩每年x个猪当量配备养殖场。如:xx县xx镇xx村、xx村共有茶园面积xx余亩,仅有x家存栏xxx多头羊的养殖场,茶园施肥主要以业主购买有机肥、复合肥为主。二是加工带动能力弱。一方面,我市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率为xx%,低于全省x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农产品加工企业采购本地农产品原料较少,致使加工企业对本地产业发展带动弱。如:生产橄榄油的xx有限公司,采购本地油橄榄的量不足公司总采购量的xx%,xx区xx有限公司的箭竹笋、冬菜等加工产品原料市内采购仅占xx%。三是农文旅融合不深。不少地方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热情较高,形成了一批农旅融合景区、农业公园、休闲农庄等,但大部分以观花、观景为主,农文旅产业链条短,对本地带动弱、创造价值有限。如:在xx区xx镇樱花谷樱花盛开时,游人如织,但因游客停留时间短、旅游产品少,对当地经济带动作用较小。

(三)科技支撑能力弱。一是研发创新不足。我市在围绕构建全市现代特色农业“x+x”产业体系中,良种选育、关键技术攻关、技术标准制定等方面还存在研发不足、创新不够,精深加工技术和新产品研发能力不强,大多数农产品仍处于产业链中低端。二是推广体系不完善。随着管理权限下移,全市各乡镇普遍存在专技人员缺乏,部分专技人员主要精力向政府中心工作转移,技术指导力量薄弱,先进技术不能全部推广到未田间地头。如:xx县xx镇农技人员主要从事镇经济发展办、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和土地增减挂钩等工作,对农户的技术培训较少,同时也缺乏跟踪服务。三是设施装备差。全市现代农业设施装备较差、覆盖面小,无人机、水肥一体化、物联网等现代装备只有极少部分现代农业园区配备,避雨大棚等设施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要,农业机械化应用水平整体低下,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xx%,低于全国xx个百分点;
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设施设备老化。如:xx区安装有水肥一体化喷滴灌设施的果园不足xx%,日常浇水施肥用工支出加大,生产成本高;
xx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仅为xx.x%;
xx县xx有限公司加工设施设备老旧,影响产品质量。

(四)经营方式落后。一是龙头带动弱。目前,我市虽有一定数量农业企业、合作社等主体,但部分主体因自身实力弱,缺乏对农户带动。同时各级各部门招引有一定实力的龙头企业有较大难度,存在招不来、引不进。如:xx县除几家本地茶叶企业外,几乎无其它农产品加工企业。二是营销方式落后。由于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管理者能力素质较低,其管理理念、管理水平、营销观念都较为落后,生产的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和优势,导致销售不畅。如xx农业在疫情来临时,未改变营销方式,导致猕猴桃酒、桃汁饮料等精加工产品库存大,产品销量仅占总产量的xx%。三是联农带农不紧。在脱贫攻坚期间,部分财政资金支持培育壮大的新型经营主体,仅通过保底分红方式让农户获得收益,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带动作用弱,未履行社会责任。同时,缺乏监督约束机制,协议、合同流于形式。

(五)要素配置不足。一是产业发展人才匮乏。产前的园区规划、产业选择,产中的技术服务、技术推广,产后的产品加工、产品销售等全产业链条上普遍存在高层次人才匮乏。调研发现,全市柔性引进两院院士几乎为零,没有一支成建制的职业农民和农民经纪人队伍,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没有固定的、专业的销售人才。二是配套设施用地紧张。产业园区、产业基地建设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设施用地、农文旅融合建设用地限制多,林业用地配套政策不明朗,导致产业发展建设用地紧张。三是多元投入严重不足。一方面,市、县区财政对农业产业项目投入存在严重不足,财政撬动社会资本杠杆作用发挥不充分,部分创业人员或企业因农业发展投入大、见效慢、风险高等因素,对农业投入非常谨慎。另一方面,部分生产加工企业实力不强、缺乏资金周转,银行贷款困难,影响企业进一步壮大发展。如:xx县自然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因缺乏资金,影响魔芋原材料收购和加工产品销售。

三、创新举措

(一)实施“三化”工程,加快产业集群集聚。一是推进基地建设规模化。按照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要求,坚持连片成带开发土地建园区,打破乡、村、组、户界限,通过连片成带实施土地整理、建设高标准农田,集中聚集建设一批生产方式绿色、种养结合配套、基础设施完善的万亩、十万亩规模化现代农业园区和生产基地,成片成带发展现代特色优势产业,全面打通已建园区间隔,加快补齐园园之间产业断档,打通产业断点、交通堵点,强化基础设施、科技装备和冷链物流等设施配套,形成园园相连成片,基地相连成带、产业相连成链的集聚集群发展格局。二是推进产业发展全链化。围绕“一区两带七集群”确定的主导产业,在城市和城镇周边、水路交通干线、沟带平坝河谷集中布局,连片成带形成“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在主导产业核心区的重点乡镇、重点村建设一批农产品仓储保鲜、烘干、分级、包装等初加工处理中心。大力招引国内外领军农业龙头企业,改造提升拓展一批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积极探索“财政保底+超产分红”技术入股等方式,进一步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激励科技人员开展实用技术推广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加快推进“x+x+n”市、县区、乡镇、村四级互联互通的农产品电商销售体系建设,遴选一批优质经销商,在大中城市设立农产品直营销店、销售专区专柜,推动xx特色农产品进市场、进商圈、进超市、进展会、进餐企,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三是推进主体经营联盟化。统筹整合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较为分散的各类经营主体,按市场规则进行契约式联合,通过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创品牌、共享利益联结等方式,依法组建农业“产加销供”一体化经营联盟,实现经营主体“抱团发展”、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市级组建市农业产业化总联盟,县区级建分联盟或联合体,乡镇、村建联合社和农民合作社,加快构建“市总联盟+县区分联盟(联合体)+乡镇联合社+村农民合作社”的农业产业化联盟体系。

(二)开展“三品”行动,提升产业发展质效。一是开展品种培优行动。各县区抢抓国家和省种业园区创建优先机遇,创新“政府+科研院校+企业”三方联动机制,大力创建一批xx粮油、xx黄茶、xx红心猕猴桃、xx核桃、xx黑木耳、xx灰鸡等种业园区。加快建设一批良种繁育基地、花粉生产基地,自主选育培育一批高产优质抗性强的特色种养新品种,提纯复壮一批“xx十味”中药材优势品种。严格落实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属地责任,分类制定种质资源保护管理办法和畜禽水产遗传资源保种方案,建立“xx七绝”农产品种质保护资源库、资源圃和保种场,切实加大对本地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种资源和选种育种的产权保护。二是开展品质提升行动。大力推广高产优质新品种,淘汰一批产量不高、抗病性不强、产出效益不高的低端品种。大力推进农业用水高效化、农药化肥减量化、产地环境清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在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集成创新推广一批土壤改良培肥、节水灌溉、精准施肥用药、废弃物循环利用、农产品收储运和加工等绿色有机生产技术,加快推广生物有机肥、高效低毒生物农药和绿色防控技术,严格规范使用饲料添加剂,有效净化农业产地环境,加快建设中国西部绿色农产品供给地。三是开展品牌打造行动。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建设孵化、提升、创新、整合、信息“五大工程”,不断擦亮“xx七绝”金字招牌,将xx黄茶、xx红心猕猴桃、xx核桃、xx黑木耳、xx关土鸡培育打造成享誉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区域公用品牌。加大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申报认证力度,培育创建一批特色突出、功能独特的“特色牌”“珍稀牌”,打造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大力开展优势特色品牌价值评估、“xx品质”认证评价,打造一批品牌价值上百亿的区域公共品牌,推动更多的产品品牌进入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加大对冒牌、套牌和滥用品牌的惩处力度,不断丰富品牌文化内涵,借力新媒体以及农博会、女儿节等平台,全面提升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

(三)创新“三大”机制,增强产业发展动能。一是创新产业经营机制。扶持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引导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在坚持农地农用和坚决防止“非农化”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农民意愿统一连片整理耕地,尽量减少田埂,扩大耕地面积,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围绕主导产业,重点招引扶持理念领先、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确保每个主导产业有一个带动力强劲的龙头企业引领。大力开展示范社(场)创建,对运行规范、带动力强的示范社(场)予以项目倾斜和资金奖补。推进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农业产业协会、产业联盟建设,在资金、人才、技术、市场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使其能够真正发挥上联市场、下联农户的桥梁纽带作用,实现共同发展。完善生产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行订单式、托管式、代养式、股份式、车间式经营,以及“四保四分红”利益联结模式,让农户分享更多的全产业链增值收益。二是创新科技支撑机制。坚持培引结合,拓宽急需人才引进渠道,面向省内外高校,加强现代种养、加工和服务业紧缺专技人才引进。推广xx区“剪刀干部”培养做法,提升基地乡镇、村组干部的农业专技本领。依托职业农民、科技示范培训项目,加强“田秀才”“土专家”“乡村工匠”等本土人才培育。稳定完善县区、乡镇延伸到村级的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优化基层农技人员职称评定、聘用和兼职创业等激励措施。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对接合作,围绕主导产业建研究院、在园区建院士专家工作站、乡村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点,选育一批优良品种,攻克一批产业技术瓶颈,激励引导科技创新团队、高新技术企业设立田间试验站、实验基地。大力推广适应山区农业生产的农业机械和智能化装备,大力发展智慧农业、设施农业、水肥一体化等省劳和节水节肥设施。三是创新多元投入机制。充分发挥好政府投入杠杆撬动作用,完善农业产业专项资金扶持机制,创新社会资本投融资模式,实现政府、社会资本、农民等多方投入、多方共赢。大力整合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农业综合开发等涉农发展资金,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渠道、审批权限的前提下,集中投入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加快市县区农业投资公司建设,着力破解农业投融资难问题,推动农业产业重大项目、基础设施、农业园区建设等落地落细。支持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向乡村产业,鼓励按照“公益性项目、市场化运作”理念,大力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创新乡村产业发展投资运营模式。完善乡村发展投融资政策,更多地采取担保贴息、风险补偿、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等政策措施,吸引和撬动社会资金参与乡村产业建设运营。探索通过国有公司、设立引导基金、ppp、特许经营、参股控股、以工代赈、民办公助、村民自建和政策引导等多种形式,引导社会资金和农民群众增加投入。建立涉农贷款风险金制度,带动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领域。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面,试点开展生猪、肉牛羊和特色经作价格指数保险,降低农业产业自然和市场风险。

(四)推行“三融”模式,建设宜业宜居乡村。一是推行产村相融。以产业兴、农村美、生态优为导向,加强“一区两带七集群”建设与农村基层党建、基础设施、村落民居、生态文化、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等同步规划设计。充分依托乡村土地资源、田园风光、绿水青山、村落建筑、乡土文化、民俗风情等资产资源要素,推动特色种养、农产品产地加工向村落民居集中集聚,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民俗、手工艺制作、农产品电商等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立足农业产业园区、产业带、产业片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加快补齐乡村规划编制、村落民居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修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建设一批天蓝、地绿、水净、人和、村美的宜业宜居的美丽乡村。二是推行产镇相融。充分发挥乡村小城镇上接城市、下连村社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快推动特色种养殖业向小城镇连片成带集中布局,推动农产品产地加工、产地市场、电商物流站点向小城镇集中集聚发展,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特色小镇、电商物流特色小镇、农业服务特色小镇,带动和促进农产品就地销售和转化增值。深度挖掘小城镇的历史文化、生态文化、民俗农耕文化和产业文化,着力在整体风貌设计、门店装修、店招店牌、人员着装等方面彰显文化特色,打造集特色餐饮、特色美食、特色农产品销售、特色文旅服务等新产业、新业态于一体的农旅文融合特色小镇,推动产镇深度融合发展,带动和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增收。三是推行产城相融。围绕主城郊区,建设一批依托城市、服务市民的现代特色花卉、花果、特色蔬菜、特色养殖等绿色生产基地,打造一批融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农业文化公园、生态观光农园、市民采摘农园、高科技农业园区、森林康养公园、民宿休闲农庄、特色街区和特色村落。依托现代城市发展基础,配套建设一批大型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和农产品交易市场,带动城市郊区农业特色产业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

;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情况汇报 市委书记在全市创新驱动暨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讲话篇三

第四,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解决融资难问题。一是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要体现区别对待,其政策扶持的重点应是有产品、有市场、有发展前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对于污染环境、能源消耗高、质量低劣的中小企业,要下决心采取必要措施予以关闭。同时,对于布局不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中小企业,要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二是对处于创业初期的中小企业,财税部门应给予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增强中小企业的资本积累能力;人民银行应当积极支持和引导中小企业筹借生产经营资金,以解决中小企业自筹资金困难。三是对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国家(证券委)应当积极搭建直接融资平台,打通直接融资通道。政府必须大力推动具有较强成长性、技术要素丰厚的中小企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四是要通过改善信贷业务发展的法治支持环境,实行中小企业信用公示制度,财税部门对商业银行发放中小企业贷款实行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更有效地调动商业银行拓展中小企业贷款市场的积极性。

(二)中小企业的管理创新

一是要切实抓好经营管理思想观念的转变。

典型的实用主义、经验主义、冒险主义,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观念陈旧、管理创新观念淡薄往往是中小企业在管理创新方面无突破性进展的深层次根源。因此,要想实施好管理创新,首先应抓好管理思想观念的转变。一是要彻底摒弃经验主义,用科学的管理思想武装头脑。要生存并稳定的发展必须放下架子,积极学习吸收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用科学的管理思想武装头脑。二是克服“创新无用论”,真正重视管理创新。三是要走出中小企业机制优越的误区。中小企业确实存在机制优势,如中小企业不过多涉及国家管理体制问题,企业的一些遗留问题少等,但这种优势仅是暂时和相对的。中小企业应清醒地意识到自身的管理问题,真正正视自身机制的弱点,重视对改革创新工作的投入。

二是要围绕培养企业核心能力来实施管理创新。

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持续不断的发展,必须具有不断发展壮大的能力,即核心竞争能力。这种能力从根本上讲,就是企业能不断地产生综合优势或某方面的绝对优势,为企业源源不断地带来效益的能力。具体讲,就是新产品的开发能力、生产能力、市场开拓能力,资金运作能力、员工激励能力等。从三株、巨人、太阳神等“星级”中小企业“殒落”轨迹看,企业核心能力差是其失败的主要根源,因此,中小企业实施管理创新的重点,应放在培养企业的核心能力上。从技术创新、人才开发、体制完善、资本运作和市场开拓等方面入手,全方位地实现管理方式的创新。

三是注重实效,扎扎实实地实施管理创新。

就某项大型的管理创新活动而言,切实可行的方案出台往往需要付出许多艰辛的劳动,其实施还需要一系列配套性工作。因此,中小企业要真正抓好管理创新工作,取得管理创新成果,必须掌握好科学的方法,注重效果,踏踏实实地做好其每项工作。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情况汇报 市委书记在全市创新驱动暨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讲话篇四

我国“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强科技与经济、教育的紧密结合,全面提高科技整体实力和产业技术水平。年初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进一步绘制了未来的蓝图:要用的时间,即到,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由此可见,自主创新被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自主创新的对立面不是“开放创新”,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式的创新,它不排斥开放与集成,集成技术也可有自主创新,自主创新业不是鼓励从头做起,将引进的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业是自主创新的组成部分。所谓自主创新是指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从而提高了创新主体自身市场竞争力的创新活动。自主创新中“自主”应该是宏观意义上的自主——国家层面上,只要是在一个国家范围内进行的创新活动,不论这种创新活动是原始性创新,还是合作性创新,还是引进消化吸收的二次创新,只要创新主体在一个国家范围内,知识产权归我们所有,都应属于自主创新的范畴。对此,要使各项制度、机制和资源配置更有利于原始创新,使之涌现出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要加强集成创新,使相关科技成果有机融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与产业;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进行二次创新。

进行自主创新的主要角色是政府和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是创新环境和创新政策的主要提供者,政府应该是一个公共型的政府,为自主创新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政府参与自主创新活动,往往是缺乏监督的,是低效的,而真正的创新主体应为企业。企业是进行自主创新最活跃的力量,他们通过自主创新可以获得超额利润和相对的竞争优势,而这恰恰是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也可以说是最原始的冲动。没有利润可言企业是绝对不可能进行创新活动的,企业不是慈善机构,追逐利润才是他们进行经营活动最根本的目标。这种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必须在合适的外部环境中培育形成。

就外部环境而言,首先政府导向明确,因为基础研究的保障、产业共性知识的提供、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以及涉及国家安全和政治地位的创新行为等,有赖于政府的组织和引导。特别是自主创新法制环境的建设必须依赖强有力的政府职能;再就是要有完善的自主创新要素交易市场,自主创新要素是指人、机会、环境和资源等,在自主创新过程中伴随着资源的大量投入。企业往往在创新的起始阶段资源投入较少,随着创新过程的展开,要求投入越来越多。正由于很多企业难以保证创新过程中资金投入的持续性,造成了许多技术创新活动的梗阻或中断。一个不成熟的自主创新要素市场会使自主创新速度缓慢或者成本增高、风险增大,甚至使自主创新无法进行,削弱企业的自主创新动力;其次就是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导致企业自主创新动力受阻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市场缺乏公平性,整个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说,由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就有可能发生创新成果被仿冒或盗用的侵权行为,这就会严重挫伤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削弱其创新的动力,最终会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知识产权保护对自主创新的影响

对于知识产权保护对自主创新的影响还存在不同的看法,认为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自主创新观点的学者指出知识产权保护不仅是维护发明者的权益,促进研究开发和技术扩散的有效工具(harperandrow,1950),而且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决定因素;反对者则认为,知识产权垄断科学研究的`自由,是影响出口的障碍(,),知识产权保护阻碍了技术的合理扩散和应用,造成了社会福利的损失(cavescrookelkilings,1993)。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日、韩通过较弱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帮助国内企业模仿国外技术,从而极大促进了技术进步。毕竟现在我国所处的国内外环境与当时的日、韩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为了建立公平的市场环境,吸引外资,扩大对外贸易以及美国、欧盟等国家给予我国政府的政治压力,迫切需要我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1、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自主创新成果予以保护并给予一定时期的垄断权

大多数自主创新成果具有“难开发易复制”的特点,例如一张正版软件几百块,而盗版仅仅几块钱就可以买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对创新成果不进行保护,不赋予其财产权,这些成果一旦被研发出来,其他人可以低成本甚至无成本的获得,从而造就了一大批“搭便车者”。创新主体在投入大量的资金和劳动,并承担了创新的不确定性等各种风险之后,而并没有达到其预想的收益,其进行再创新的内在动力就会受到严重的挫伤。据美国研究机构调查统计,如果没有专利保护,60%的药品发明,38%化学发明都不会研究出来。

相反,如果国家对创新成果赋予创新主体(如企业)以一定时期的垄断权,这样创新主体就可以通过成果的商业化、许可等方式获得合理的回报,对再创新给予了资金支持,这样就进入了创新的良性循环。

2、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创新成果的商业化起着促进作用

联合国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在的《科技政策概要》中指出,技术创新是指发明的首次商业化应用。从此意义上说,如果一项技术发明,仅仅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而没有走向市场,那么可以说还没有实现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中的专利制度赋予专利权人在一定期限内的资产垄断权,就是要专利权人积极的将其创新成果推广应用。专利权人为维持自己的专利有效,需要每年按时向国家缴纳专利费,且逐年递增。同时,若专利权人在一定时期内没有实施、利用其专利技术,他不仅不能获得商业上的回报,而且其专利权会受到限制,如专利权的强制许可,这些压力的存在就迫使专利权人想方设法积极推广应用其创新成果,甚至通过技术转让的方式,尽可能快的实现其创新成果与市场结合,从而激励了创新成果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在美国,已经建立起这样一个共享系统,一项新的创新成果可以立即加入到这个系统里来。这样如果其他人再进行相同领域的研究,就可以便捷的查阅前人研究的最新成果,避免了重复研究,大大节约了资源。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在创新活动中,利用好专利文献可以节约40%的科研经费及60%的研究开发时间,如北大的王选教授就是在查阅了大量的专利文献的基础上,发明了世界领先的“激光照排技术”。

三、知识产权保护贯穿自主创新的整个过程

由此看来,我们必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高全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使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贯穿于企业自主创新过程的每一个阶段。

1、构思和研发立项阶段

首先进行文献的检索,综合各方面的技术信息,避免可能与已获得授权的专利发生冲突,规避侵权风险,避免低水平的重复研究,提高研究开发的起点和水平,合法的借鉴、利用已有的创新成果。

2、研究开发阶段

要密切跟踪与项目有关的知识产权动态变化的状况,密切关注竞争对手的开发进展。现在有这种趋势,更多的创新人员在进行发明创造实物的展示前就未雨绸缪,事先提出专利申请,这叫做“预期性专利申请”,相对于在发明创造完成之后才考虑申请专利更有进攻性。只有及时进行专利申请,使创新成果获得法律保护,才能有效保障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的安全进行。

3、创新成果产业化和商品化阶段

一项新产品要想最大限度的占领市场,获取高额的利润回报,就必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如果进入市场的新产品尚未获得知识产权的保护,就极有可能失去大量的市场份额。当获得了知识产权的保护,一旦受到侵权行为的损害,就可以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利益。

在经济、科技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密不可分了。企业在重视自主创新的同时,必须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将知识产权保护贯穿于自主创新的每一个阶段。只有这样,才能激励企业的创新,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2]彭纪生、刘伯军:模仿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科学学研究,(4).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情况汇报 市委书记在全市创新驱动暨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讲话篇五

一是主要领导要做到“三个带头”。领导带头是最好的工作方法。抓产业发展,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同志要率先垂范,当好“领头羊”。要带头研究产业。切实加强对产业发展有关政策、知识的学习,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准确把握产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高度关注产业发展新“风口”,善于用新理念新方式抓产业,找准新阶段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要带头招商引资。既带头“走出去”,做到重点项目亲自对接推动、关键问题亲自协调解决,又带头研究招商工作,找准精准招商的思路举措,用好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驻点招商等方法,提升招商引资工作实效。要带头与企业家交朋友。坚持交往而不交利,主动了解企业需求,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具体问题。要通过主要领导的示范带动,带出一支善抓产业的干部队伍。

二是用好“三个工作手段”。目前,省、市就产业发展,已经部署了三项重点工作,这是我们抓产业的重要手段。要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这主要是在存量上做增量。要既通过落实惠企政策、强化要素保障、优化政务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优质服务,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又引导支持企业通过“三大改造”、延链补链等,加快创新发展、转型发展步伐,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要扎实推进“三个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这主要是做新的增量。要牢固树立“项目为王”鲜明导向,以“风口”产业项目为重点,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下大力气抓好项目、新项目,着力培育做大新的增量。要抓好科技创新。这是通过变量来产生新的增量。要统筹抓好创新生态建设、创新平台搭建、创新主体培育、创新人才汇聚,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发展创新型产业,着力赢得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三是抓好“三项重点改革”。推动产业发展,必须以改革激发动力活力。要深化市场化改革。在工业化初期,企业更多关注投资成本和政府工作效率。政府优化营商环境,重点是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效能。现在,企业更加关注产业链配套能力和市场配置资源效率。政府优化营商环境,既要持续提高行政效能,又要加快培育要素市场,让更多企业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先进生产力集聚。要深化开发区改革。开发区改革是省委省政府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总的要求是“整合、扩区、调规、改制”。目前,各县区已按要求开展了开发区整合工作,下一步要扎实做好扩区、调规、改制工作。需要强调的是,抓好改制,关键是实行“管委会+公司”运行模式,并深化人事、分配体制改革。这里所说的“公司”,指的不是政府投融资平台,而是产业运营企业。在实际操作中,既可以由县区组建产业运营企业,也可以引进专业的产业运营企业。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引导支持各类创新主体通过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热情、有利于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和运作模式,加快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更好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用好“三个推进办法”。对市委市政府部署的产业发展、城市提质、乡村振兴三项重点工作,市级层面将坚持一季度一通报、半年一观摩、一年一总结,真正把工作落到实处。一季度一通报,就是对各县区三项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和成效,每季度集中进行一次量化排名并通报。半年一观摩,就是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观摩活动,对各县区三项重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现场观摩、点评、交流和推进。一年一总结,就是每年对三项重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一次总结,对做得好的予以表彰,对做得差的约谈问责。各专班、各县区要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推进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同志们,xx发展的思路举措已经明确。希望各县区、市直部门和企业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结合自身实际,认真谋划部署本地本部门本单位工作,切切实实将责任担起来、把工作抓起来,在三项重点工作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重振xx辉煌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