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端午节散文(精选19篇)

时间:2023-11-19 11:16:52 作者:文锋 端午节散文(精选19篇)

写作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需要不断反思和修正。以下是一些精选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

端午节唯美散文

我们那里的风俗,端午节那天是家婆(外婆)屋最大。过去家庭子女多,对于家有“七仙女”的人家,端午节是个补偿和安慰。女儿们都要携女婿和外孙回娘家拜节,女儿多的人家这一天必定人声鼎沸,热闹非常。若无女儿,就是儿子再多,家中也是冷火囚烟,剩下公婆二人冷冷清清。若是有老人长寿,婆婆也是女儿没当出头的,正好婆媳各回娘家,家中关门大吉。

家婆的荣耀是在女儿为婆家添丁进口,婆家来人“接家婆”。接家婆必须坐轿子,说是“轿子”,也就是两根长竹竿中间捆扎一把竹椅,应该类似于重庆的滑竿,如此而已。竹竿的前后有横杠固定,也是抬轿人搁肩的地方,两人抬起竹竿,中间的椅子因为有了重量下坠,竹竿的柔韧恰好发挥了作用,竹椅便上下起伏,并伴随有节奏的吱呀声。这是家婆第一次过门看新外孙,轿子后还跟着一人,通常是新外孙的舅爷,挑一担竹箩筐,箩筐里不外是孩子的新衣新鞋新袜之类。坐轿子看新外孙这是家婆的专利,也是过去我们那里的一景,若正好赶在端午节,更是喜上加喜,异常闹热。现在公路四通八达,班车多了,小轿车也不稀罕,抬轿子接家婆已是难得一见。

端午在礼节上则有辞节和拜节。辞节是在端午节的前三天,主要是送猪肉。若是将要新婚,准女婿则要给女家凡能沾上边的亲戚送肉辞节,只要不是结了仇,恩断义绝,哪怕常年不相往来也要送,否则对方争起礼来,这个不亲不疏的亲戚也就走到头了。女家亲戚多的,男方需杀一到两头猪。送肉的人辛苦,接肉的人内心也在叫苦,送来的肉如同下的一道帖子,随礼的钱是要早早地备好了。端午的节候气温已高,肉经不得久放,于是将收到的肉再赶急赶忙送出去,一天之内一挂肉有的要在数家之间几进几出,烈日下的.来来往往,让肉已熏熏然有了气味。

拜节是在端午节的这一天,小家庭倾巢出动回娘家。刚挂红的鲜桃、绿豆糕等时令鲜果糕点以及烟酒视各自的经济状况而定,扇子却是必不可少的。一般人家蒲扇即可,讲究些的则有鹅毛扇。盛夏来临,为娘家人送清凉,既富情意也有实惠,正合女儿的身份,真是极好的创意。家婆屋则备有粽子、鸡蛋。鸡蛋已煮熟涂红,一进屋,家婆手里的红鸡蛋就塞进了外孙的怀里。午餐丰盛,肉是女婿们前一天辞节送来的,新蔬是自家菜园的时鲜菜,烟酒也都不缺。家婆外孙、姐妹连襟、郎舅翁婿,人伦之乐,其乐融融,夫复何求!

端午节的大戏是接龙船,一个村的龙船下河要接受沿河村镇出嫁姑娘的迎接。龙船所去的村镇必定有本村的姑娘,而姑娘的婆家事先得到了消息,鞭炮、香烟与红包已准备妥当。龙船还未进港,守候多时的姑爷们就心急火燎地放起了爆竹,爆竹声此起彼伏,哪条龙船受到爆竹迎接的程度最热烈是很荣耀的事。待船进港靠岸,姑娘姑爷们上船派发香烟红包。烟和红包有专人记账,一是事后大家好分配,二是哪家的姑娘派发了多少数目字,是要回去向其娘家通报和在村中宣扬的,这也是各家的脸面。迎接龙船完毕,各路英雄齐聚,正是风云际会,接下来是龙船赛。龙船竞渡,河面上鼓声号子,风生水起;岸上的人各为其主,呐喊吼叫,地动山摇!哪家的龙船得胜,最高兴得意的还是姑娘,如同娘家的兄弟多压住了婆家的势头一般,连腰板也挺直起来。

周作人将传统的节日称作民间的娱乐的节日,他说:“一年中让大家有几回饮食娱乐的机会,我想也是很好的,端午就是其一。”在民间,人们在节日里享受的是实用的快乐的生活。如果有人将传统节日当作心灵的仪式,在每年的一些固定的日子里寄托家国之思、个人前途之虑,以及对人生道路和人生观的检讨等等,这也是传统节日作为“纪念日”的别一种作用。

传统节日如同历史之井、时间之窗、岁月之泉。是鲜活的现实生活连接传统血脉的脐带。

端午节的散文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沾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当端午节来临之际,我的脑子里就会回荡起孩童时代唱过的这首童谣。

我的故乡在赣南山区的赣江源头,是闽赣两省三县的交界处,是个典型的客家小山村,青山环抱,重峦叠嶂。共和国成立前,这里是延绵了几百年的一个山村圩场,每逢农历初一、十五,闽赣两省三县十里八乡的客家人,就会肩挑背扛地将家里多余的农产品弄到这里来交易,当地的人们称之为赶圩,农历初一、十五就叫圩日。圩日这天,一条百十来米长五六米宽鹅卵石砌成的“街道”和“街道”两边的店铺,便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南腔北调的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亲朋好友的谈笑声,喝酒猜拳的行令声此起彼伏。

与别的地方不相同,故乡的端午节是从农历四月下旬开始的。每年农历4月15日一过,村里人便邀朋引伴去山上采集药草:有夏枯草、车前草、鱼腥草(故乡土话叫臭七)、艾草等等。当然,采集最多的是鱼腥草。采集回来之后,洗净、晒干。采得多的人家就会将晒干的药草拿去圩场上售卖,但大多数还是收藏起来自家食用。

我的故乡地处偏僻,远离大江大河,从来就没有举办过端午龙舟赛,但是,故乡那没有龙舟赛的端午节,照样给予了孩子们无穷的快乐。

故乡的端午节,是我童年最珍贵的记忆!

端午节的散文

系五彩长命缕。这是宋代就有的古老习俗。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女孩子的手臂、颈项上,叫长命缕、续命缕。明人余有丁《帝京五日歌》所云“系出五丝命可续”,指的就是这种习俗。

五彩线神秘地栓在胳膊上,大人说,是要栓来一年的吉祥,驱走灾气。五彩线常是由姑姑或是姐姐在头一天准备好丝线,又拧成绳状的别猴子(假想为孙悟空,能打走一切妖魔鬼怪),以驱除灾魔和不祥。

据神话传说,八仙之中的吕洞宾化作卖油郎到一山村中卖油,油价标明后任人根据所打油的多少而自付油款。于是有好多人都是油多取而钱则少付。有一少年也学着别人的样子,也是多取了油而少付了钱。这位少年归家后将大家买油及自身买油情况向母亲如实介绍,母亲对儿子进行了严肃批评,并责令儿子立即把多打的油退回,并前去对卖油郎赔礼。吕洞宾深感其诚实,于是告诉这位少年,五月初一将有大祸降到人间,在门口挂一个葫芦则可太平无事,躲过灾难。这位心地善良的母亲急忙把这一消息转告邻友,凡是听到消息的家家户户都纷纷在门眉处挂起了葫芦。果然未过数日,一场特大山洪卷走了没有挂葫芦的人家,而挂葫芦人家则是安然无恙。从此留下了端午节前几天挂葫芦的习俗。也有民间传俗,说的是在某一年的五月初一,药王爷下凡,见到人间毒虫横行,瘟病四起,他就把自己装神药的葫芦挂在一家门口,灭虫降瘟,普救众生,留下了这一习俗。

身佩葫芦。《北京俗曲十二景》道:“五月端阳小儿欢,艾叶灵符插在门前,人换衣裳,葫芦钉在身边。”这种葫芦的做法是:将棉花团成筷子头般大的.细腰小葫芦,再用五彩丝绒线缠上;然后用彩线将一个个小葫芦串起来,钉在女孩儿的衣服上,据说可以驱瘟疫,避邪风。同样功用的挂件还有小粽子、小香包等。

扫帚、梳子都有扫除晦气,驱除灾魔和不祥的意思,这和中国人希望过的平安幸福,趋吉避凶的的心理有关,美好祝福而已。

端午节散文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是我六虚岁那年的端午节。那是我在爷爷奶奶身边度过的最后一个端午节。爷爷告诉我说,过了端午节,就要送我去爸爸妈妈那里了。他们说爸爸妈妈住在城市里,那里有汽车、火车,有公园和宽阔的大路,还有卖各种花衣服的商店。我对这些都不感兴趣,我最想见到的是爸爸妈妈,还有弟弟妹妹。我最想知道的是爸爸妈妈是不是很爱我。

奶奶提前一天的下午就把大黄米和糯米淘洗干净,各泡了小半盆,把芦苇叶、马蔺叶、红小豆、红枣、肥瘦相间的肉都准备好,然后就开始包粽子了。奶奶先把芦苇叶折叠成漏斗状,放一把大黄米,再放上几个红枣,或者是一块肉,然后用手利索地一扭,就成了一个粽子的模样,最后用马蔺叶捆绑结实,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包完大黄米的,再包糯米的。两种粽子合起来有一大锅呢!

晚饭后,奶奶就把粽子放在锅里,然后放上适量的水,开始往灶膛里面加柴禾,一边拉风箱,一边加柴禾,火焰在灶膛脸部一进一出的,像是要逗人玩似的。我说:“奶奶,我来帮你烧火吧。”奶奶说:“不用啦,已经差不多了,你在这里看着灶火,别叫火烧出来啊。”于是,奶奶从蒲团上站起来,走了。我赶紧坐在灶火旁边的蒲团上,把马秸秆往灶膛里添。

一会儿,我发现奶奶去点炭火盆了,那是一个小小的泥做的火盆,烧的是木炭。上面只能放一个小小的砂锅。这个小砂锅是奶奶专门用来做砂锅豆腐的,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可是,今天是端午节的前夜,奶奶不需要做砂锅豆腐,她干什么呢?我蹑手蹑脚地走过去一看,奶奶在数鸡蛋呢。她对我说:“过端午节了,奶奶做茶叶蛋给你吃。”喔,原来是要煮茶叶蛋啊。奶奶把鸡蛋洗干净,放在砂锅里,倒上水,就咕咕嘟嘟地煮起来了,蓝色的火苗一舔一舔地亲吻这小砂锅的锅底,给我一种神秘的感觉。不一会儿,鸡蛋就熟了,奶奶用铜勺子背把鸡蛋壳敲开,然后放上茶叶,小火煮了一会儿,就端下来,放在门口的石头台阶上,说:“明天才能吃,你小心点,不要碰了砂锅。”

第二天清早,奶奶把五彩线系在我的手腕上,说这是辟邪的,还把一盒小香囊系在我的脖子上,我吸吸鼻子,真香啊!这时候爷爷已经从山上拉露水回来了,把又凉又湿的大手往我脸上抹,抹得我一脸露水。这也是端午节的讲究。据说这样可以明目,对眼睛有好处。三叔手里是一大捆艾草、桃树枝,他把这些用红布条捆了,挂在门楣上。总之都是为了辟邪和健康。我也不多问了,我只关心什么时候让吃粽子啊!

终于可以吃粽子了,全家人围坐在方桌旁边。奶奶端上小砂锅,打开一看,我愣住了:不是茶叶鸡蛋吗?怎么变成粉条烩猪肉了?三叔拿出一个瓶子对爷爷说:“爹,这是雄黄酒,喝点儿吧。”说着给爷爷到了一杯。奶奶端上一个小盆,里面是鸡蛋,鸡蛋已经变了颜色。奶奶又拿来一个小篮子,一篮子都是清香的粽子,粽子还冒着热气呢!

第三天,我大舅来了,给我带来一件花裙子,是粉红色的小碎花,我很喜欢。大舅说要去城里见我爸爸妈妈,要带着我到城里上学读书。我自然是很高兴。奶奶偷偷地抹眼泪,爷爷说:“没出息的娘们,哭什么,孩子去城里找爸爸妈妈,是高兴的事儿,你看你这个老太婆……”奶奶破涕为笑了。我说:“奶奶别难过,明年端午节我还回家来吃粽子”。

到了城里才明白了,城里不但没有那些丰富的食材,而且爸爸妈妈也没有时间包粽子,要吃的话,就是买。而买的那些粽子无论如何也没有奶奶做的那种特殊的味道。

几十年过去了,我吃过的粽子数不过来了,可是在我的心中,最好吃的粽子还是奶奶包的粽子。那是地道的家乡味儿,吃着它才想到故乡的人,故乡的情。

啊,我童年时代的端午节,一去不复返了……。

红袖端午节散文

静水深流,暗蕴浮生远长;浅笑无痕,未知悲伤逆流。

——题记。

红尘初妆,岁月无疆;泼墨江山,风华正当。

残夜伴月明,风,微醺,最是那红颜如玉,青丝若碧,不假时光,倾国倾城。我自是年少,韶华倾负,愿乘一叶扁舟,在那一段老时光里,将自己放逐天涯。

执手相携,一起走向未知的远方,十指紧扣,只道是良辰如花。拥心共眠,相伴迎接凛冽的风霜,发丝轻剪,哪管他刀剑如麻。

世人皆言韶华如梦,然而在看惯了春花秋月,厌倦了浮沉漂泊,几经辗转,数历颠簸,却才方能明悟。原来,人生的道路本就相同,舟楫马匹一般行步,旅途匆匆,都只是为了那最终的相逢。

最是寂寥黄昏,暮云微遮,掩去了日光的明媚,醉红了晚霞的水彩。秋意深深,残叶随风。红袖添香,哪怕时年华殇,翩跹起舞,也恰若漫天纷飞的彩蝶,婀娜曼妙,即便老去也可以风姿如旧,纵使岁月萧然,却也难掩遗落天涯的影踪。

锦瑟琵琶,弦断处,空留余殇;陶埙笛箫,微损时,枉自悲惶。

三生情殇,泯灭成沙,谁可知那散落一地的风沙,只是早已干涸的泪花。陌上流年,海角天涯,谁可懂那盛开一季的繁华,只是为你点染的.浓妆。

回望,时光恍若隔世经年的梦,梦醒后,一切原来只是一场奢华的虚无,海枯石烂谈不上终点,地老天荒算不得止境,生死与共作不了归途,一时情长抵不过一世情长,哪怕岁月喑哑,也要留下微不可闻的芬芳。

寒夜尽,梦初醒,我终是看见,微微流溢的晨曦里,那一抹熟悉的身影,那随风上扬的衣袂,一如当年,缓缓地向我走来。

端午节亲情散文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在鲁中,端午时节民间有流传“吃了端午粽,才把炎热送”的农谚。当我们吃着粽子,顶着日渐炙热的日头,打着花伞欣赏龙舟赛的时候,北方真正意义的酷暑夏天已经悄然而至。

端午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2006年通过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据《史记》记载,农历五月初五,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屈原,在写下了绝笔《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而死。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异常悲痛,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把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粽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今天的粽子。

小时候,看到芦苇发芽就扳着手指数算着端午节的到来,于是我们每天便跑到小河里看芦苇长了没有,期盼着芦苇的叶子一天天的长大。端午节的前一天晚上,大街小巷便是一片粽子飘香,但是多数人家只是把粽子煮好,舍不得吃,要等到第二天早上才能解馋的!端午节的早晨是粽子的天下,更是孩子们的天下,孩子们终于可以敞开肚皮大吃一顿!除了粽子,还有鸡鸭鹅蛋,于是孩子们个个吃得直打饱嗝!多数孩子会把母亲分给的鸡鸭鹅蛋留着,带到学校,和别人碰蛋,看谁的鸡鸭鹅蛋更结实!哪一方的鸡鸭鹅蛋碰破了就输了,那时候碰蛋的游戏可要比现在的足球世界杯还能让孩子兴高采烈!中午时分,大大小小的孩子都被家长叫回家,用艾蒿水洗澡,洗完还要在耳朵、鼻孔、肚脐等地方抹雄黄酒,那酒抹在身上,凉凉的,辣辣的,感觉很特别。然后在脖子上系上母亲给缝制的“荷包”,于是大街小巷脖子上挂着花花绿绿的“香荷包”,飘着清香艾蒿的味道.......

转眼我自己成家了,而母亲还是会在端午节记得为我送上一把艾蒿,叮嘱我带回新家,悬挂在门前。朱红色防盗门上系着这把纯天然的辟邪之物,满载的是母亲心目中那个永远要惦念着的孩子,承载的是眷眷的母爱。

每年的端午节,母亲都要到村西的卧虎山上采摘“柏腊叶”,亲手包裹出一只只诱人的粽子,她说只有我们村子特有的柏腊叶才有这份独特的清香。而我,却不以为然,在遍布粽子花色、品种世界的超市,买一些就可以过节,何必徒劳那份累。其实,不管是儿时,还是现在,我都不懂那份端午粽子里包裹着的深深母爱。虽然现在粽子的种类越来越多,但是总也品不出小时候的甜美。

在民风朴素的鲁中,端午的习俗和民俗风情虽然十里各异。但是,却总能在各类端午的产物中查看到舐犊情深的影子,从母亲对端午的那份神态和对包粽子那份坚持和执着,端午,注定充满了母爱的味道。“艾蒿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鲁中处处是端阳”……吟唱着这首描述端午的民谣,感受着“吴根越角”独特的端午情,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端午节散文

五月的端午节还没有莅临,端午粽子、端午粽叶早已疯狂上市,到了接近端午节的时候,粽子火爆的信息更是一浪高过一浪,粽子叶也是从最初的五元一市斤逐步涨到十几元一斤的,东西越贵的时候,越是没有还价的余地的,昂贵的粽叶,飙升大枣,抬高的大米、江米,贵的你不敢去讨价、还价,几乎都是不让你用手去摸的,买东西的人就是有点吊诡的,愈来愈叫人捉摸不透的。有人说:枣庄买卖一群羊。不是玄乎,事实就是如此,买点粽叶,你要是一连跑几家的,其实仿佛是商量好一样的价格,一样的零售,如若那一家摊点前只要有几个人去买,不一会工夫,就会黏上好多好多蜂拥齐上一大群人的,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的。挤得你浑身是汗水不罢休。鸡蛋也是水涨船高,艾叶到了快煞黑的傍晚,更是叫你只好掏钱只管买了。问一问价格那是更不敢的,否则就没有了。因为时间不饶人的。这么个时候,能有人去卖都不错了。其实就是有人专门去在煞黑的时候才从家里用自行车子驮来故意的去卖个巧钱的,这就是抓住了人们心里还没有来得及买的因素。巧钱巧钱,不巧,不卖钱,不巧不赚钱。图的就是巧钱的。

粽子和艾叶同煮着吃,是端午节的特有的节日,在头一天晚上煞黑的时候,没有人知道的最好,在自家门上插上一两枝子艾枝子,说是辟邪,说起辟邪来,我是不信的,几枝艾叶就能够辟邪?能够驱鬼什么的?辟什么邪?也许是心里作用吧。不过,话说回来,我还是跟人随大溜的,图的就是心里作用,图的就是大吉大利的说法的。不啻能够纪念逝去的屈原,但愿能够带来辟邪,带来好运、吉祥!

端午节,是个纪念的节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跳江不让大鱼什么的吞噬了,屈原值得人们怀念,每到五月五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一个诗人能够值得全国上下人们纪念,能够值得人们给予纪念的日子,能够值得于韩国共同争斗屈原的节日,确实是了不得的,伟大的人物。

年少时,我家的门前就是芦苇汪的,芦苇茂盛稠密,苇子叶是那样的大,不像现在的那样的瘦小,一个苇子汪,就是能够满足一个村子上所有人来劈了,苇子叶是厚厚的,翠绿的,家家到苇子汪里去劈开掉大大的苇子叶子,到家里在大盆里洗洗,用水冲一冲的,然后用一支苇子叶卷曲好,装入大米、江米、大枣两个,再包好用线缠上,放到大锅里,然后再放些鸡蛋、艾叶一同水煮,直到水煮好,再在锅里闷上一会,就可吃了,到了太阳还是没有出来的时候,就早早的煮好了,吃完后才可以出门的从事其他事情的。在这一天里,家里吃鸡蛋的时候最多的,也是最滋滋的了,少富有的家庭里几乎每个人能够吃上超过两个鸡蛋两个粽子的,肚子里有粽子和鸡蛋是消化慢的食物,到了中午吃午饭的时候,肚子里还是没有饿的感觉的,母亲说都是鸡蛋撑得。家里剥下的鸡蛋壳,在那个贫穷的年代里,母亲都是舍不得扔下的,留着给小鸡吃的。捣碎后放到小鸡面前,小鸡都是你争我抢的嘴叨着吃的,也是挺香的样子。艾叶茶据说能够治病的,艾叶茶我们是必喝不可的,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艾叶是传说中能够驱寒除湿之功效,艾叶茶能够清洗小孩子除病之功效,艾叶茶还能够调节止血等功效。在这一天里,家家到湖地里,割些艾草,晒干,到了晚上用艾叶烧,不着的最好,沤烟,家家炊烟袅袅,一股特殊的艾香,熏的蚊蝇飞逃夭夭,深夜,烟消,人们进入酣梦入睡香甜。

眼下,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信奉艾叶驱邪的理念更是虔诚至深,晚上,夕阳刚刚“入睡”,就有人家鞭炮齐鸣,经商的人最为信邪的,在家里摆上香烛、粽子、烧鸡、水果等贡祭品,全家人全桌满汉全席,好酒佳菜,看着电视,听着音乐,伴着鞭炮声此起彼伏,洋溢着端午节的浓浓的的温情高潮,一家人其乐融融,饭后,小孩子拿着艾枝子到处的追打着、嬉戏着,在外追打着萤火虫,到了很晚很晚才收手上铺躺下。

端午节早已作为政府规定的假日,说明节日愈加重要,家家更是忙碌,端午的节日里,是五月的节日,是孩子还没有出高考成绩的时候,孩子心理是十分兴奋满满的,如若出来成绩,那就更当别论的,有高兴的,有郁悒的,有悲伤的,有悲痛的……,眼下是高兴的,尽兴的,儿时的端午节,令我神往,令我魂牵梦绕,多少个端午节里,漂泊的居住的我,每当回忆少年时代的时候,那清晰在目的情怀,总是萦绕在心头,使我的心变得温柔湿润,幸福的泪水随着岁月春暖花开。

写端午节散文

端午节是一个有喜有悲的节日。

悲是屈原在很久以前的今天跳河自尽,而喜就是可以吃粽子了!

奶奶在端午节的前一天就开始包粽子了。看着那五颜六色的馅,我就开始流口水。粽子终于包完了,我的口水也终于不流了。

这时,姑姑来了。他左手一个香包,右手一些艾草,端午节的装备基本上都在姑姑的手上了。姑姑把香包戴在我的身上,把艾草给了奶奶,奶奶一闻,说:''好香啊''。我也闻了闻,顿时,一股香气扑面而来。

晚上,粽子熟了,我直接跑了过去。剥开绿色的粽叶,里面的红枣就像红宝石一样。咬一口,又甜又香。我和爸爸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

写端午节散文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最早源自于江浙一带,农历五月初正逢初夏,气温逐渐升高,蚊毒虫活跃,容易形成疫情,对人体构成危害,因此,民间将这一天作为驱毒避邪的日子,喝雄黄酒、艾叶洗澡、门前悬挂菖蒲等习俗由此而来。

端午节这一习俗到了战国晚期又增添了新的内涵。著名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因主张抗秦遭奸臣迫害,被楚国君王两次流放,最终楚国被秦国所灭,不愿做亡国奴的屈原,带着最后的尊严投入滔滔汨罗江!

据说,屈原在自尽之前,立于汨罗江边面朝故乡吟咏楚歌,被一渔夫认出,问道:你不是屈原大夫吗?怎么落得如此下场呢?屈原答道:这个世界已经浑浊不堪,只有我清白,当今的人都喝的沉醉不醒,唯独我清醒,所以才成这样。渔夫又说:“圣人”是不会受外界因素的束缚,且能够适从世俗的变化而变化的,既然这个世界是混沌的,为什么不跟随大流而顺势而行呢?既然众人都喝的醉醺醺的,你为什么不吃点儿酒糟,喝点儿小酒呢?还将自己弄到这种地步呢?屈原说:刚洗过头的人,都会将帽子的灰沙弹干净,刚洗过澡的人都会把衣服的尘土抖去,既然不能让自己清白的身子被污物所污染,又怎能让崇高的品格被世俗的污垢所玷污呢?我宁愿投入大江葬身鱼腹也不会苟且偷生的!

此后不久,也就是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屈原抱起一块大石纵身跳入汨罗江,得知消息的渔民们纷纷划着小船在汨罗江搜救,然而,多日努力却仍无踪迹,大家担心日子久了,江中的鱼虾会蚕食屈原的尸体,于是,便划着船往江里投放食物,想以此喂饱鱼虾,保全屈原躯体。后来逐渐演变成用粽叶包裹糯米投入江中,就此,便有了五月初五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

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而每个节日都有着特殊寓意,春节,是让我们享受一年到头难得的喜悦,总结这一年得与失,计划好新的一年,清明节是让我们不要忘记祖宗,这一天绝大多数人都会去自己的先辈坟前祭奠,中秋节也是团圆节,无论你在哪里身处何地,你的心都会想起家人,想到家乡的月亮!而端午节,更应该是我们中国人不该或缺的文明瑰宝,这个节日所传递的文明内涵是普天下中儿女受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如今,端午节用艾叶洗澡、门前挂菖蒲、佩戴彩线等驱邪毒的`习俗,在少数地方还在延续,但只是形式上的,因为,现在的科技早已超越这种以旧法驱邪气、杀病毒的的效果了。而吃粽子虽然一直是端午节普遍接受的习俗,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的选择越来越挑剔,粽子渐渐地成为端午节的次客,更多的也只是一种形式!现在人们过端午,无非是吃顿丰盛的团圆饭,给长辈送点儿节礼!看似其乐融融的端午,其内涵却越来越淡。难道传承了两千多年的节日,会在高度文明的今天逐渐褪色吗?当我们静下心,仔细品味一下,我们会惊奇地感叹,时间可以改变事物出现的形式,但是一切都无法改变事物的本质!

而任何事物生存的原因都蕴含着一种不能撼动的精神。毒与邪也是一样,它们也会随着环境与时光而改变,出现的形式也就变化无常了。端午节纪念屈原是弘扬宁死不屈、洁身自好、赤诚忠义的崇高品质,而喝雄黄酒、佩戴彩线、洗艾叶澡等,是警示我们后人,只有刚正不屈、洁身自好才能远离邪与毒。这原本看似两个截然不同的端午民俗,如今,却在奔流不息的岁月长河中汇集到一起,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告诉我们的价值!

曾经,有人将端午节与联系在一起,原因是看了“白蛇传”中的一些描述,也有人对此表示质疑。其实,有关端午节的传说远不止这些,不过,无论什么样的传说,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对中华文明的一种传承,无需探究哪一种说法最准确。我们需要的是从这些古人留下的民俗中汲取宝贵的精神财富,令人担忧的是,当下有些人已经不关心这些了,在物欲的怪圈中放任自己,高尚与自私、付出与索取、善良与邪恶……已变得愈来愈含糊不清了!

走过了四十二个端午,看明白一个道理,看似卑微的收获,却给予人生无穷的动力!没有什么比明白活着的意义更有意义,没有什么比理解人生的价值更有价值!

写端午节散文

说来很巧,我家乡所在的那个行政村的名字就叫“黄石”,这个名字很好很大,因为很远的地方有个城市也叫“黄石”,而天下叫“黄石”的地方或许很多。

我没在黄石文焕堂那个地方过端午节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了。端午节是乡亲们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过去乡亲们的端午节我很熟悉,现在他们的端午节是怎样过的,我也比较了解。

我十岁前的时候,农村的劳动生产还是吃“大锅饭”的集体出工形式,这样,农村的节日也便有了特殊的方式和氛围。那时候,乡亲们除了一年中的几个传统节日,几乎天天都在地里劳作,他们忙整地,忙播种,忙收割······他们那双劳动的手确实难得停下来,于是庆祝节日就成了他们“休闲”的最好方式。

眼看农历四月就要过去了,夏种夏耘的活儿也忙得差不多了。地里的豌豆蚕豆不见了,当地品种的油菜早就收了,田间地头坡上的麦子这时也熟了,一年中第一个丰收季节就这样来了,一个重要的节日端午节在人们的喜悦中也就来了。

刚刚进入农历五月,谈论端午节这个话题的人就越来越多了。“快端午节了,我家女儿满姑这几天可能就会回来看我。”这是有女嫁出去的大娘大婶口头上常挂着的话。“端午节那天学校应该会放假,我家的春儿那天应该会回来得很早。”这是隔壁邻家老何常常说的话。即将到来的端午节让老乡们兴奋起来。

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这个日子乡亲们都不会记错。五月五日这一天天还没大亮,乡亲们就开始忙活起来了,尤其是当家的大婶大娘们。我们家乡端午节这天有个习俗,清晨谁能第一个从井里挑回水做饭吃,谁家今年就更吉祥安康。没错,乡亲们的清泰平安意识是非常强的,于是,他们就都想第一个到井边去挑水。为了这第一担水,家中的妇女或男子可能都没能睡好安稳觉。

清晨,窗外还蒙蒙亮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听到外面的喧哗声了。端午这个时节正是芒种刚刚到来不久,清晨时候天气还比较凉爽,空气中带着一丝丝的花香——屋后山坡上的栀子花开了,它幽淡的香味四处流溢,让人心醉。屋场边不远的地方有口四方边沿的老井,井水不溢不降,水位常年保持在一定高度。井水总是那么清澈,因为水中生长着一种幽青的水藻。井边有人在对话,有放下扁担的声音,有桶子相撞的声音。五月端午第一桶水谁也不想错过啊。尽管大家都这样想,但这第一担水常被那个叫“许娥”的大婶挑走,因为她特别勤快。

为了庆祝节日,端午节这天,队长早就安排好了清晨要宰杀谁家的肥猪。我所在的村庄不是很大,人口七十个左右,但这个村庄是由三个小村庄组成的。我住的这个村子就叫文焕堂,另外两个分别叫廖家冲和豹子岩。

端午节这天的杀猪活动往往被主人安排得很早很早。那时候我还是一个小学生,爱看村里节日这天的杀猪打鱼场面。天未大亮,外面正大厅门前人声喧哗。这时外面声音稍微小了一点,但一下子那待宰的肥猪就发出了尖叫的声音,接着猪的脖子部位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猪的声息渐渐小了,最后,那头大肥猪就被摆放在地上,一点动荡都没有了。在我的记忆里,乡村里的被宰杀的猪的嚎叫声往往都在几个传统节日响起,这种声音往往能起到使节日气氛更浓的渲染作用。说句实话,我并不是没有生命悲悯意识,但这动物既然改变不了“家猪”这一身份,那么它迟早挨宰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端午节的当天或是前一两天,有女婿的人家一定会得到女儿家的节日礼物。在路上或在村口,我们常常会在这样的日子里碰到给父母送礼的女儿女婿。在我们乡下,不管是谁家的亲戚,你的亲戚就是我的亲戚,大家见面了都会热情地打招呼,我这个离开家乡多年的人至今都对那种温暖的乡情亲情感受很深。那时客人盛放礼品的东西都很传统,要么是一个挎包,要么是一个精致的竹制篮子。

送礼的女儿女婿们来到家门口,做父母的自然会喜出望外迎接他们。乡亲们都认为,嫁到外面的'女儿能在节日这天给父母送来丰厚礼物,这是他们莫大的荣耀面子。端午节的礼物基本上都是新鲜猪肉、黄糖和面条这几样东西,差别只是质量高低不同而已。其实,送端午礼的人除了女儿女婿,还有那些处了对象但还未结婚的青年男女们,他们更乐意在这时来送礼,因为这样的送礼行为更是一种对外宣示自己人生婚恋大事的最好时机。

端午节这天,我们家家户户都会买上黄糖、面条这两样节日食品,加上村集体分发的猪肉和草鱼鲢鱼,乡亲们的节日生活就显得格外有喜感了。那个年代,不管哪个家庭都不可能天天吃鸡鸭鱼肉什么的,但节日的生活安排自然跟平时不一样。

端午节的早餐,每家每户都能吃上自己做的美味面条。面条是自家的土麦做的,条件好的家庭也会到街上买来好的精制面条。那时我们吃面不像现在这么简单方便普遍,什么原因呢?物质匮乏啊。

端午节的中午,我们村子同一姓氏的一大族人都会把自家的精美菜肴等东西端到大厅的长条桌上来,准备共同祭祀祖先。香烛的烟光和爆竹声里,我们仿佛看到了先贤们正在享用后人供奉的佳肴,这个时候,在场的人都不默不作声,心里一定想了很多很多。祭祀完祖先后,各家各户才把菜肴端回去,然后一起共进节日午餐。

端午节的前几天,乡亲们就会到田头地角山边挖些艾草,并把艾草洗净晒干。端午的前一天下午或端午这天的早上,各家各户还会到塘岸水边挖些菖蒲回来。到了端午这天,人们一大早就会扎一把新鲜的艾草挂在门楣上,据说这是为了避邪。其实,艾草里面含有某种杀菌物质,它发出某种特殊的清香,确实有驱蚊去秽的功效。

家庭妇女把艾草和菖蒲放在水中,然后把水煮沸。用这种配制好了的冷却下来的汤水洗澡,它的功效确实胜过现在广泛使用的沐浴露。不管乡亲们怎样使用艾草和菖蒲,这都反映了他们祈求生活平平安安的美好愿望。

节日这天哪家宰杀了庆祝节日的大肥猪,主人就会特意做好米豆腐,并在每碗米豆腐里配上几大块炒得焦黄而香味扑鼻的肥肉,再加上煮好的大块猪血。这样一大碗由米豆腐、猪肉和猪血组成的食品就成了送给别人的最好东西。每家每户都能得到主人送来的特别“礼物”,于是喜悦的气氛就这样在整个村庄里弥漫开了。

端午节时的太阳光已很强烈。洗过端午水,一年身子轻!小孩子这时的心已是痒痒的——他们都想从这一天开始就到大水塘里去自由自在地洗冷水澡。小孩子们吃过午饭约半小时后,就三五几个人约定到大池塘里去洗澡。小孩子到水塘里去洗澡,大人可不用担心,因为我老家门前那口大池塘历史以来都没发生过溺水身亡一类的安全事故,这也许是家族祖先们冥冥之中在护佑着整个村庄的原因吧。

农历五月,乡村里早晨的太阳光特别柔和特别灿烂,照得整个村子都亮堂堂的。乡亲们为端午节忙了一天,但他们都感到格外轻松,格外自由,格外舒心,因为他们平时内心里十分压抑的某种情绪在节日这天已经得到彻底释放。

过去乡下简朴的节日生活方式不知是从哪个年代哪个祖先开始的,反正,他们祖祖辈辈就这样爱上了它。据我了解,现在乡下的节日生活方式和气氛已经大变,就连过去一直沿用下来的节日祭祖活动已经不复存在,因为许多乡亲为了生活都已云散四方,端午时节他们根本就走不到一起来。

端午节思念散文

这是记忆中飘香的端午,放在心里溢满了馨香,今儿把艾香散飞,凝成一只粽子,化作漫天的思念。

——题记。

青青艾香飘端午,浓浓情思粽是情。此情此景九州同,万家欢乐乐万家。

端午时节梅雨纷飞,龙舟竞渡江河湖海。急鼓声声震天响,万水千山“粽”是情。一年一度的龙舟节,粽子节,在中国神州大地各处沿袭上演。端午趣事,还是童年时最为好玩,我的思绪又随着粽香,回到了欢乐的儿时记忆深处。那里有我可爱的家乡,欢乐的童年往事。艾叶青青门前挂,粽香浓浓四处飘。忆起童年家乡事,几多欢乐几多情。

每到端午,在我们家乡,那天,家家户户都是要在门前挂上青青的艾叶菖蒲和别的叫不出名来的青藤避邪祈福。我们小孩子们最为高兴,因为可以名正言顺地为家里做点事啦,我们成群结队,兴高采烈地上山采青,把那一簇簇绿色青翠的散发着草木清香的艾叶菖蒲等青藤采下来,顺手用一根青藤绑起来,扎成一小捆,拿一根树枝或竹枝穿插着,两小伙伴一组,快乐得像只小白兔般,一蹦三跳地往家中赶。然后把摘来的艾叶等青藤分了,因为不够高,拿上个小板凳垫在脚下,把采摘的艾叶菖蒲挂在自家的门前,那绿色青翠的艾叶,散发着浓浓的植物天然香味,好闻极了。我们小孩子家家串门,看在眼里,喜上心头,也为那些独居老人家门前挂上一把青青的艾叶,以表节日的祈福。

到了晚上,妈妈便要把白天摘来的艾叶、柚子叶、长命草等我不知名的叶子煲成水,用来给我们一家人洗澡以驱邪。在那时只觉得用这些叶子水洗澡很好玩味道很香,可没想到可以驱邪什么的,只是晚上倒是没有那么多蚊子咬我那稚嫩的皮肤了,哈哈,睡觉也香甜了。这种传统,到今天妈妈每逢过年过节的,都会像以前那样,到青草凉茶铺买来给我们弄叶子水来洗澡。只是现在远离了乡土,没有了以前的那种采摘的乐趣了。童年端午乐趣,也唯有在梦里依稀了。

端午节还有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包粽子了,那时我们家乡人包的粽子,不像今天那么多种类,只有那种纯纯的家乡口味,唔,特别的香,是用山上的一种叫“蚊惊”的植物烧成的`灰做成的灰水和在做粽子的材料里。做成的粽子,味道独特,轻咬一口,满齿噙香,透着自然的草木清香,这是家乡的味道,爱极了。如果你偏爱吃甜点,则可剥了粽子,轻沾白沙糖,又是别有一番风味。

还记得我奶奶,最爱吃这个粽子了,那时,我们一家围着奶奶团团坐着,嘴里边吃着香甜美味的家乡粽子,边听奶奶絮叨着南湖老家乡的往事。奶奶也怀念旧时往日,只是老家乡南湖,因筑了水库,已成了泱泱的水之国。据我奶奶说,她的妈妈,也就是我们的太婆婆了,一到端午,也是忙里忙外的,给儿孙们包上美味的粽子。居然还有咸蛋肉粽子,我爸爸小时候吃过,据说可香了。轻叹一声,奶奶轻咬一口手中的粽子,眼光微微闪着淡淡的幸福,仿佛在吃着太婆婆当年香香的,无可替代的粽子了,引得我们也直流口水。粽子还是粽子,只是吃在嘴里,心里忆念着已故去的亲人,那永留人世的血脉亲情,在这个粽香飘飘的端午节,有着浓浓的思绪飘着,天上人间粽(总)是情。

奶奶也会给我们讲端午节的故事,说农历五月五端午节也叫端阳节,我们家乡习惯叫五月节。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记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据说,屈原是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终生忧国忧民,却屡遭排挤陷害。一纸《离骚》,满腹经纶,终化泡影。最后,诗人竟魂归汨罗江。后来,为记念屈原,端午节也叫“诗人节”。

犹记得前些年,和父母同住的时期,一到端午节前,家门前那条清清的新丰江水,就会隔水传来,那鼓声阵阵,吆喝声声,“咚咚,一二,咚咚,一二”的齐声同气的划浆声势。那漂流在江河上红的,黄的色彩鲜艳的龙舟队伍,在记忆的长河中,永远难忘记。有一年赛龙舟,天空飘洒着龙舟水,爸爸带着我们,奔走在沿江路,追着龙舟跑。龙舟在水上,我们在岸上,观众无数,都在隔岸呐喊助威。尽管天空还飘洒着雨,我们亦不管不顾,只为这一年一度热闹的端午龙舟赛。

中国的端午节,有着浓浓的历史文化,神舟大地上,在端午节前后,便有着浓郁的传统节日风味。端午节对于我,也有着别样的情怀。怀念家乡,怀念亲人,似乎总是在特定的节日里更加的浮现在眼前,镶嵌在心里。

飘雨的端午,飘香的端午,在今天,又飘来了端午时节的快乐往事,原来美好的事物在我记忆深处从不曾失落,就像那串挂在家乡门前的艾草青青还有那家乡独特的粽子飘香……在我的记忆长河里永远都是鲜活的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艾草青青,粽香浓浓。情思飘飘,思忆绵绵!最是一年端午香!在这个飘香的节日,每座城,每颗心里,都溢满了浓浓的端午节味道,在此,祝福亲朋好友们端午节快乐!

写端午节散文

本是红红火火的天气。

今年却是细雨绵绵。

原会在家乡沐着龙舟水。

今年却在异乡叹息人生。

刚出炉的粽子。

裹着美味的稻香。

溢出的则是。

辛勤劳动的气息。

江河上的龙舟赛。

是一幅美丽又扣人心弦的画。

即便人们分不出流下的是汗水,还是雨水。

但永远是一年中最激奋、最具有意义的时刻。

屈原一定想不到。

在二千多年以后。

人们竟会如何隆重的祭祀他。

如果他还活着。

一定不会让人们这样做。

因为他是反对祭祀的代表。

况且他也不想百姓如此的伤财。

如果海子还活着。

给美味的粽子,宏伟的龙舟赛。

谱写更多的诗句。

也许他并没有想到。

人活着才是最具有价值的。

才能超越一切事物的心灵。

每个人都想在佳节时。

找到一份心灵的归宿。

情感就是一张拼图。

是慢慢拼积起来的。

不会因岁月的变换而褪色。

不会因距离而散落。

如艺术。

之所以能成为人们欣赏的窗口。

就是因为它永恒。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端午节的小散文

端午将至,大街小巷,有很多大娘和大嫂们,她们面前的木架上、地摊上,均悬挂着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五彩香包、香囊和五彩丝绳等饰品与挂件,无不吸引着过往行人的眼球。超市里琳琅满目的粽子、绿豆糕等礼品盒,应有尽有。菜市场里,有的摊位上,不锈钢大盆里,码放着许多扎着各色线绳的粽子,以区别里面裹着的馅儿;还有的摊位上,则是支起油锅,只见热油翻滚,黄灿灿的油糕就被夹起,架在了锅旁。哦!夏风轻轻地吹过,香包的幽香,粽子的清香,油糕的喷香,全飘进人们的嗅觉里,勾起人们极强的购买与品尝的欲望,便会不由自主地掏起腰包,以解其欲和口馋。但是,在端午节的那天最让我不能忘怀的是那野生的艾叶草。它气味芬芳,香味浓郁,且是那么的特别,那么的淡定。它不显富,不显贵,不夺宠,与世无争,即使被当作节日的必需品卖,也是一大把才一、两元钱,可谓是“贱”草!但别忘了,在北方端午节的那天,可是家家户户都离不开哦!

我曾记得,那时还在故乡,人们尽可能的早起,出门、上山、爬坡去寻找它,拨开荆棘杂草,割下带着晨露的艾叶,尽管裤管被露水打湿了,但如果寻找到高而粗壮的艾叶时,割艾人的喜悦之情便油然而生,喜上眉梢。多少年来,每当端午节来临时,不管我走到那里居住,很多次节日的清晨,等到我起来打开房门时,一股艾叶草的芬香扑鼻而来,啊!过节了,这一定是楼下或对门的邻里送来的,那一刻,只觉心底温热而起,感动不已!

五月的端午,只见家家户户的门框和窗台上,都悬挂或是摆放着,那绿中泛白,散发着特殊的香味艾叶草,有了它,节日的气氛立显出来,有句民谚这样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作为重要内容之一……用以驱瘴。但是,自古以来,有关端午节的粽子传说很多很多,但对艾叶的传说也仅限此民谚了,但我要说:端午节离不开它,没它不为此节!

艾叶草,春夏秋冬,它可以生在崖畔上,也可以长在田地边,没有肥沃它也长,土地贫瘠它也长,四季轮回,它自生自孽……但大千世界,万物生灵,天地之合,即生此物,便有用之。

很多史记上都有艾叶的记载:如《别录》中:艾叶,主灸百病。《本草正》中:艾叶,能通十二经,而尤为肝脾肾之药,善于温中、逐冷、除湿,行血中之气,气中之滞,凡妇人血气寒滞者,最宜用之。还有其他方面的论述:艾叶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制成艾条、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温煦气血。因此,看起貌不惊人的山野之草,竟然是那么的神奇,那么的对人类有作为,所以它不是贱草哦!

年年岁岁,大地轮回,我愿五月的端午,艾叶飘香……。

红袖端午节散文

以前写过一些文字,就天涯与红袖的诗歌的整体风格做了一个简单的比较,希望对大家一些帮助,说得不到的还请见谅。

我曾经《浪子扛小旗过天涯》,在天涯待过好一阵子,也在红袖添香待过好一阵子,一个是最大的诗论坛,一个是最大的纯文学网站,是不可忽视两个板块,在这里顺便做一个比较。天涯诗歌的一个总的特点,语言平实,实景多,内敛冷竣,直视的美感少,但语言的弹性大,小我的情感浓厚,内敛。可以措鉴一部分实景的表达方式,和弹性语言的跃进,也很不错。把思念、抽象不可感的,描写成,可感,可见的。红袖诗歌主要特征是语言美,抒发情感天涯诗歌,写实的,质感强烈。例如,“想一个人”,红袖会里说,思念的水啊,一波波涌动,是这样啊,就是这样类似的了,可以演变成很多,就像以前我所阐述的哪样,换场景,意境;那天涯,会怎样处理这类思念呢,如果想一个人,想抱着叶子取暖,或没心没肺的叶子,飘着飘着就走了,这是我在想你,写实,叶子,是物,其实是一个人,取暖,是一种浓浓的思念,取暖也日常中所用的词语,所以写实,叶子,是人,有一种意态的影子,是意态的`擦边了,但并不是真正意态天涯诗歌也就到这个层次,但还有很多,不代表全面,如果是意态,叶子的反应,就是,绿了一生,到头来总在你手里牵着,我的绿色的血液在流,而你目光向着另片花朵,甚至是痛苦,煎熬等等人的思想,叶子,也有百意,意象这样处理好,有韵味。《今夜,一朵花行走在相思的边缘》文/叶子花开“今夜,独对雨夜/远方的你,可知雨下/一朵花的憔悴”,最后一段确实不错,有一半天涯的风格,有一半红袖的风格,揉合到一起了,雨下,是写实的,花朵的憔悴,是写虚的,说明自己的情感有物来代替了。

“我摸到你的痛苦和眼泪/准备给你一些零碎的话语/填埋旧伤裂开的口子/一场雨带来冰冷和不幸//黑夜正纵向深入梦中人的甜菜/忽略一位母亲的痛苦和眼泪/正在风干(浪子超《明天一位母亲的女儿就要出院》)那个“摸”字,用心体味,“摸”是写实,动词,可是痛苦能“摸”到吗,痛苦,是一种抽象词,泪是名词,其实是感觉到,这样动词成为主线,我摸到应该是物,那痛苦可是感觉啊,但这里,确实摸到了一个痛苦,好像就在身边,伸手可及,有心去触摸,其实不是用手,而是用心摸到了,就像,我摸到你的幸福,我还可以摸到春天的气息,或者说是春天的心跳,春天乖巧的脾气,或者说,摸到了石头在荒原的孤独的坚硬,“一场雨带来的冰冷和不幸”冰冷和不幸都是形容,“你给我带来快乐”,也是这样,觉得二者能不能只择一,真正的诗歌,会有一些语病,海子的就是的,可以选其一,也可以并列用,这根据感觉走,就像“痛苦和眼泪”一样的,用法,诗,与其说是一种技巧,不如说是一种感觉,感觉这样的痛苦,就够了。

再举一个例子:“鼾声在水面上叹息/水在河底叹息/我在对岸不知所措/丢失了母语,急切的身势/赶不走对黑暗恐惧的眼睛/连同一只鞋子一样丢失勇气/某种袭击的征兆塞满荒原和眼眶/有一种荒诞的声音贴地而行/在脚下,安静的黑夜/包围体内气喘嘘嘘的小鹿2月15日于靖江(浪子超《幻觉》),让意象集中起来,而没有铺张,如果要铺的写,第一首可以二十行,甚至三十行也可以,这句:黑夜正纵向深入梦中人的甜菜,甜菜代表,这里不是意态,作为一般替代物,或者说是借喻,“幸福”,幸福的人,梦中有甜菜,而“一位母亲的眼泪/正在风干”,谁会留意也正是一位母亲的坚强的表现,眼泪已干,这也正是诗眼所在,在医院的母亲,陪着女儿,红袖的诗歌很长,用虚表达一个思想,而天涯的诗歌很短,也能表达一个思想。

天涯诗会而天涯的诗歌的冲击力强,意象的集中,红袖诗,只要有一个意象,就可以展开,写成很多,天涯的意象集中,一个意像接着一个意象,我也练习过一段时间,“鼾声在水面上叹息/水在河底叹息/我在对岸不知所措/丢失了母语,急切的身势/赶不走对黑暗恐惧的眼睛”这里五句,我就用了四个意象,所以,有时灵感很重要,灵感本身就是感应的东西,多写多练习,才能真正做到,以词达意,而不是词不达意。

“守着一排睫毛,低头养成沉默的习性”(浪子超《秋水之上》)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间有意象产生,也有情感的产生,第一句,第二句基本是两件事,然面当这两件事连续发生的时候,她所产生意境就是作者的孤独与茫然。“暖暖的掌心等你归来,你的样子,真像这朵梅花/不屑衣袂的挽留,我的日子随波而活/静听一河的心事,委屈成水”(浪子超《秋水之上》)最后三句,每一句都有一个小意象,但并不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情绪,只有将三句联系起来,才读出作者的忧郁的而凄美的感。

“我的左手挽留过一朵花,右手伸向你/我猜你会挽留我,宝贝。越是这样我就老得越快/我接近你的时候就是露珠,而现在,我要闪一下/那么亮地闪一下,我就跌碎了//没有什么是可以挽留的,在秋天/虽然你总是叫我小花瓣,永不调零的小花瓣/我只轻轻笑了笑,秋天,就深得象海”(忧伤樱桃《老于秋天》)这一句很典型,前部分只是讲作者的笑,并无意象,后一部分,秋天,就深得像海,哪是因为我也的笑,秋天才深得像海的,意境由此产生。

端午节亲情散文

现在,我已记不清以前的端午节是咋过的,今年的端午节显得很揪心、很疲惫、很伤感。或许心力憔悴的缘故,或许是琐事繁多的缘故,我显得很迷茫、很困惑,竟然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我是谁,我要干什么,我为谁活着,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我无法诠释,只好付诸笔墨,倾诉心声。

端午节那天,我特地起个大早,悄然喊醒了熟睡的妻子,我不敢高声语,因为怕吵醒了熟睡的孩子。我决定去地里拾柴,家里一般的事都是我说了算,我说干啥就必须干啥。我也不知道自己为啥那天这么勤快。妻子极不情愿的起来了,半路上我们还吵了一架,我伤心极了。原本以为妻子不会来地里了,当我汗流浃背的时候,妻子来了。我们彼此没有言语,默默干活,把那些柴一点一点的剁碎,一点一点地放到车子上。伴随着机械的运动,斧头、剪子的飞舞,我的心也在飞扬,思忖万千。

我想到了父母,想到了妻子,想到了儿子,就是没有想到我。父母快60岁了,他们还在为生活奔波着,为我,为这个家,操碎了心。父亲是高血压,经常吃药,还常常给人干活,挣些钱,为家里增加收入;母亲有颈椎病,总是在周末我回家的时候,为别人打短工(孩子我照看,她出去打工),挣些零花钱,补贴家用。而我月工资很有限,自己要吃饭,还要还房贷,日子过的紧紧巴巴的。儿子才四岁,今天刚刚过四岁生日,儿子是个好孩子,我很爱很爱他。常常我在抱着儿子的时候,想到父母当年抱我的情景。这也许就是养儿方知父母恩吧。

我想到了自己的病。自从得了慢性前列腺炎以后,我吃了3个月的中药,加强锻炼身体,现在瘦了20多斤,身体恢复的很快,也能上班了,这是坏事也是好事,坏事是疾病花了我2万多元,好事是我认识了锻炼身体、保养身体的重要性。很感谢在生病以来,关心关注我的所有朋友。

我想到了自己的债。现在,我背负着疾病所欠下的外债、买房所欠下的房贷,自己还要生活,还要养家,还要装修房子,很多人说我很抠门。是的,自从买房子之后,我和朋友渐渐疏远,和家庭渐渐疏远,和妻儿渐渐疏远,关心少了,关怀少了,关注少了,多的只是惆怅,只是无奈,只是独断和孤单,我把自己封闭起来,做了一个茧,包裹了自己。

我想到了自己的工作。我只是一个工作狂。把自己融入到工作中去,把自己献给了工作,把身体献给了工作。尽管我现在什么都不是,可以说一无所有。我有的,只是激情,只是狂热的心,不老的心,不死的心。古人云,知耻而后勇,我也是这样的。尽管前路迷茫,我还是要勇敢向前,永不退缩,为家庭,也为生活,更为自己健康活着。

我想到了妻子的唠叨。妻子的唠叨似乎有一次回荡在耳旁:“你怂本事都没有,叫你办个低保,你办不成;叫你调个工资,你协调不下来;叫你给我调动个工作你调不成;挣钱吧,你又挣不了大钱,你能弄啥,跟你瞎了眼了。”其实,我只是一个小人物,一个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的小人物。每每至此,我都无语,此时无声胜有声,我觉得无语是最好的回答。

父母为我的房子问题一直在奔波,我痛苦、我伤神、我无语。端午节,本是娱乐休闲的假日,而我和妻子,顶着烈日在地里挥汗如雨,只为了家里能多一些柴火、多一些旺气。我不知道,一个农民的娃娃,到底能干啥,到底能干成啥,到底路在何方?我无语,顿时觉得好困惑、好无助、好伤感。

端午节就这样结束了,我在单位值了一天班,在家和妻子拾了两天柴。写了这么多,也不知道自己写了些什么,这或许是一个而立之年男人的困惑吧。

男人,有时候也是很脆弱的。其实,男人更需要被关爱、被关注、被关心,特别是上班族的男人。

写端午节散文

对于节日的印象在我已是很模糊了,常年在外的奔波,为的是能让日子往好处奔,人也活得能走到街上去,常常把时间就给淡忘了,只是某月某日某一节日的到来亦或是已经过去,我才恍然明白,这已是该过端午节了。

在我的印象中过节大多是孩子们喜欢的事,因为我小时候就喜欢过节。

记得那已是几十年前的事了,那一年的端午节我们院子上屋的来友哥要结婚了,那几天整个小院像是沸腾了,全院所有的人都在忙碌着,就连街上的四邻也前来帮忙,最热闹的还算是我们这些不干活白吃白喝还闹事的孩子们,在我的印象中那几天真的比过年还要热闹。

大人们一大早就开始忙碌起来,有包粽子的,有做绿豆糕的,还有炸油糕的,大人们一见到我们孩子就往我们的身上挂一个香包,有几次我们几个孩子为了那个香包香,那个香包好看而闹得不可开交,大人们不管我们的吵闹,看着我们只是在一旁笑,但他们的手脚是不会停下来的。

前来道喜的人们挤满了我们的小院,不管是大人和孩子来的都是客,最让我们这些孩子们高兴的事,那天来了很多和我们同龄的孩子,刚开始大家还比较拘束,一旦玩熟了,那些孩子比我们更加的能疯,我们很快和他们成了好朋友,有几个孩子在分手告别时哭的哇哇的,大人们只好留一两个孩子在小院过夜,几家的孩子都在抢和自己最好的朋友到他家去住,这时的大人们笑得更加的开心了。

我那是时搞不清人为什么要结婚,端午节刚过不久,我们几个孩子就问大人,来友哥什么时候还结婚呢?大人们说:人一辈子只能结一次婚,你来友哥不再结婚了,那还有谁要结婚呢?大人说:你们问谁结婚干什么,结婚就有好吃的,好喝的,还有好多好多的小朋友和我们玩,大人们笑着逗我们说:等你们长大了就可以结婚了,我们就问大人:我们什么时候长大,我们什么时候能结婚。

在我的印象中,那时的人们前来道喜,大多有前来帮忙的意思,礼品的`多少都不会受到人们的耻笑或非议,特别是人们一见面时的道喜场面显得更加的融合,亲切,吉祥。就如同大家是一家人似的,我每每想来心里总有一种难于言说的留恋,那情景在我已是很久远,很久远的事了,就如同已故的亲人们,我只能想念他们,而永远也见不到他们一样。

我记得那天的晚上,来友哥的爸爸还给我们这些孩子们讲起屈原的故事,也许我是从那时起喜欢上了屈原,后来又喜欢上了屈原的(橘颂),特别是经过郭沫若改编的新橘颂,更使我永远记住他。

辉煌的橘树呀。

枝叶纷披。

生长在这南方。

独立不移。

绿的叶。

白的花。

尖锐的刺。

多么可爱。

圆满的果子。

由青而黄。

色彩多门么美丽……。

我一遍遍默记着,在心里一遍遍朗诵着,一直伴我走到了今天,这也许就是我心中的端午节了,一个久以记在心里,又很少拿出来在看一眼、想一回陈年旧事了,但在我把它当成一种正经的事来看的,在美好的过去也会被忘记的。

写端午节散文

但凡纪念端午节,就不能不想到,——屈原竟是此节之劫。

这个节日若失去了屈原,失去了汨罗江,失去了忠良与国之命运国之民意,失去了由此派生的一曲伤词,一首挽歌,以及一个个美丽而凄婉的传说,那么,这个端午节就难以成为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更难已成大江南北如此统一的淳朴的民风民俗了。

看来,纪念屈原不过是一个缘由,真正的意义远远超过了纪念本身。

滔滔一江水,寂寂一个人;上下几千年,归一在人心。这份凝聚力这份向心力,这份爱国情这份忠义事,是任何一个朝代的统治者也绝不会忽视、也决不敢忽视的一股强大的民间力量。无论帝王将相是不是出于真心地为了纪念,为了天下苍生,为了黎民百姓,但,每一个朝代都不约而同地纪念了屈子,而且,还是有模有样地过这个节日的了。

一些附庸风雅之士,决不会放过这个由头,来一番太平盛世歌功颂德的溢美之词,表明百姓是多么幸福愉悦啊。其目的,就是安慰一下那些苦苦争名于朝的人们,更为了安抚那些苦苦挣扎的人们,要好好活着,何必非要选择一条不归路呢?进而来烘托我主万岁吾皇圣明。在古代统治者的笔下,即使是饿殍千里,怨声载道,而真正听取民意听信忠良的逆耳忠言的又有几人,更何况真正歌咏屈原的诗呢,那更是罕见了。而借此吟咏盛世的倒有;即使有,也会刻意避开屈子的死因,以及百姓的不幸帝王的昏庸,像李隆基所写的:

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李隆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李隆基。

吃吃喝喝玩玩乐乐,一片与民同乐霈恩均的情景,何乐而不为?而见于被贬之人的诗作的倒也不少。像苏子有《浣溪沙》词云: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更有诗悼念屈子的《屈原塔》,令人撼动天地,悲恸之至: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

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因为,苏轼的境遇何尝没有几分屈原的味道呢,只是,他没有选择走屈原的道路罢了,谁说不是一种大殇呢?对于当时的楚国百姓来说,屈原是为民请愿真正为民的爱国志士,他是百姓的希望楚国的中流砥柱。而对于楚怀王来说,他是又臭又硬的石头,是他们那些统治集团集腐奢侈无度的拦路虎,是奸佞享乐者的眼中钉肉中刺。所以,屈原的命运在这样的尖锐矛盾中就注定了悲剧色彩。

所以,抗战时期,著名诗人郭沫若写过话剧《屈原》,以明世人。如今,还记得屈原的《橘颂》: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缘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可任兮。纷緼宜修,姱而不醜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为终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经为象兮。

屈原,选择的菊花的坚贞: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今日,我们快快乐乐热热闹闹地过端午,吃粽子划龙舟,插艾蒿挂葫芦,喝雄黄驱蚊虫,等等活动都不为过。为什么千百年来,人们在浓化这个节日,在自发地纪念屈原,就是我们这个民族承载着的屈辱负担太重太沉,我们的百姓太过忍韧沉默,所以,想找到一种寄托,想提醒作威作福的统治者:兴,也忽矣;亡,也忽矣。

今天,我们常常听到一些东海有日本觊觎鱼岛之事,南海有菲律宾欲窃取仁爱礁之争,大的格局又有美国所谓重返亚太,虎视眈眈,篱墙之外。国人并不麻木,却有人让国人禁声。这些人,以国家之名,却是为了谋自己的一己之私,哪怕国家重蹈覆辙:蝇营狗苟之徒有之,玩世不恭者有之,崇洋媚外者有之,而忧国忧民者更有之。

端午节散文

天气转暖,温度升高了许多,石榴树开始在枝头炸开一朵又一朵花。“栀子花啦,白兰花啊,要不?”一串如歌似的叫卖声飘在大街小巷,卖花姑娘的周边弥漫着栀子花、白兰花特有的清香。大嫂买了几朵栀子花,头上插一朵,身上别一朵,在家中蚊帐上也别上两朵,呵呵,到晚上,别提帐子里的香气有多浓。哦,又快到端午节了。

节前两天,我们这里家家要买来生长在高邮湖边的芦叶——粽箬叶子,用翠绿的粽箬叶子把雪白的糯米裹成粽子。裹出的粽子特色纷呈,就食材上分,有鲜肉粽、咸肉粽、赤豆粽、蜜枣粽和普通的白糯米粽等等。从粽子的形状上分,有四角粽、跷脚粽等。粽子裹好后,每两只联结在一体成为一对。到了煮粽子的时间,家家户户散发出阵阵诱人的粽叶清香,把整个小城染透,用“香喷喷”这个词来修饰端午节是最恰当不过了。

端午节这天,小城许多人家的大门上要插上蒲草和香艾,用来驱邪。母亲要给孩子的手腕系上五色丝线编成的“百索子”,用来避邪护身。民间有“六月六,百索子抛上屋”的歌谣。“百索子”一定要抛上屋,而不能随意抛弃。据说在六月初六这天,抛上屋的“百索子”,会被等候的喜鹊衔去,用于在银河之上搭起彩桥,让牛郎织女过桥相会呢。小孩的脖子上,还会挂着母亲头一天晚上用彩线编成的网兜,网兜里装着一只煮熟的绿壳咸鸭蛋。

做饭的时辰,户户菜香四溢。在我的记忆中,一年中节日的菜肴,除了春节,就数端午节菜品丰富,也更有特色。这天的菜有“十二红”,这是我们扬州的传统菜式。一般有:炒红苋菜、拌莴苣、拌凉粉、拌黄瓜、盐水毛豆、糖渍西红柿、烧黄鱼、炒河虾、炒黄鳝、红烧肉、红烧鹅和流淌着红油的咸鸭蛋等等。

中午,不客气地热起来的太阳当顶照着村子。家家围着八仙桌吃饭,大人们喝着雄黄酒,戏说着许仙与白娘子的千古传说;孩子们的两只筷子像长了眼睛似的,瞄着炒黄鳝的盘子,夹着香软的黄鳝脊背直往嘴里送。一家人直吃得满面红光、酒足饭饱。

饭后,家长还会带着孩子去浴室洗艾水澡。巧的是,在端午节这天泡艾水澡,到了盛夏时节即便受了暑气,身上也不生疮疱。所以端午节前后三天,邮城大大小小的男浴室,都会打出“艾水澡”的招牌,前来沐浴者不少,一个个唱着歌儿来去。

在我的记忆里,端午节就是一顿香喷喷的甘美丰盛的家宴,以及一些驱魔避邪的故事,还有搬运工人在古运河赛龙舟时吼出的震天号子……久远依稀,像一个不散的梦,年年五月初五,如约而来。

端午节思念散文

轻轻的风,轻轻的梦,轻轻的晨钟暮鼓;淡淡的云,淡淡的泪,淡淡的朝思暮想;默默的忆,默默的念,默默的魂牵梦萦。回首流年,蝶梦浮生,一些绚烂一些惆怅,一半欢喜一半忧伤,经年重逢,若念若离,香笺小语,落字成殇,一段段回忆如残叶随风飘落,落在我肩上,落尽我眸中,拾起一段回忆,却拾不起那遗落在风中的经年,将那抹剪影,定格于岁月的流年中,悠远,绵长。

和着淡淡的月光,缱绻在夜的情韵里,思绪,宛如一朵小花,慢慢开出了微妙的心事,是谁在午夜用灵魂相依相暖?红尘如烟,苍茫天地谁可鉴?深情似梦,爱恨离散几相逢?相遇如花,谁为谁倾尽天下?与君化蝶,醉过风花月儿圆。谁的回眸,香染了半世浮华;谁的守候,等成了各安天涯;谁的转身,褪尽了相遇繁华,时光消逝了深情,岁月蹉跎了韶华,那瞬间绚烂的花期,不知倾覆了谁的美如花。很多往事,渐行渐远渐生凉,念起一些人,一些事,当所有的痛,所有的伤,所有的不甘,都不敌手中一杯暖茶、嘴角一丝浅笑时,念起的一定是故事的美,人的好,爱的真。

岁月如歌,心情如花,总有一份情,让人总不能忘却;总有一段缘,诠释人生遇见。美好就像一杯酒,岁月的沉淀,经久的佳酿,永远的醇香,回想起便会醉了,既使有时感伤得想要落泪,但泪花里有苦涩也有甜蜜的笑意!在默然而沉寂的时光里闪着永恒的美丽。常常会累,也常常会心情浮燥,常常在一些早已老去的回忆里念念不忘;常常因为将心情投入了哪段文或者是哪首歌而引发了些感慨,也很容易陷入别人的情绪或别人的故事,所以,也总是絮絮着些许忧伤。

倚着夜光,沐浴春风中清新淡雅,怀有诗一样的心情,任由思绪与花瓣随风飞扬,夹带着一点点缥缈的心事以及几分刻意的伤感,依水而歌,依风而逝。一直都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是个在生活中很懒散而随性的人,可对待感情却有着极致的细腻与敏感,多愁善感却又固执己见,常常混淆了现实与梦境之间的差距,常常迷失在真与幻的边缘,常常感伤在记忆里,走不出心的荒濛。

那滴滴凝泪里,或许微蕴着似有还无的一抹淡淡的相思,或许盈满了红尘中那已化为轻烟的往事。蝶恋天涯,迁移一季,守望一季,对影两相忘,爱不为情生,璨璨泪雨下,流年,残惜,终究太多的痛,繁花,没落,终究逃不过惆怅!笔生花,浅痕暗,书素墨,带笺妆,眼眸含泪,笑靥冷残,轻斟浅醉,虚弱的笔,依旧为你,填补断句残章。纤指滑过灵魂的忧伤,多少深情未了,多少笑泪飞扬,蓦然回首,惘然一梦,倾尽一生温柔与诗意,惘然回顾中,却早已遗失了你。

多少事,尽尘埃,怅然看花随风去,似把离愁歌一曲,了却思绪,蓦然,风又起,乱了青丝,断了思意,是不是每一场繁华到最后都会以黯然收场?是不是每场盛宴到最后都会有一曲断肠的殇曲?是不是每一位知心的知己到最后都难免会陌路?我仍在执念着对你千丝万缕情,徒留在文字间的那抹孤单的身影,美丽的让人忧伤,而你,可曾看见,淡绢浓墨那渺渺的思念。

银白色的月光洒满了夏夜,墨染了一池的怅惘,渐浓,微凉,满地残花堆积,不知何处惹相思!将一席忧伤写尽。我用沾着春雨的笔墨写岁月花开,一段尘缘,风月轮回,仅一笔,就写进昨日的风烟,然后,看浮华万千都悉数远去,一颗心,平静安好,通透清远,谁能执守一颗心,直到永远?谁愿牵一人手,走过沧海桑田?一直盛开在我的字里行间,明丽着心里永恒的春天。

执笔无言,纵双目滞情欲语曾知,独留叹息相回,卸下一身的繁华,刺痛了梦里花香,惹了一身惆怅,空留一生回忆,无眠了多少夜,又付了多少枕间相思,如痴,如醉,醉相忘,何当缠眷,堪怜午夜,疏影话凄凉,千年缘识,今生情惆,载不动,许多愁,欲语泪先流,在不老的夜里,串起你温润的片言碎语,折叠成文字,铺衬今夜的弯月,一种情缘只能遥寄梦里,而我,化成梦里的蝴蝶,在瘦长的月光中等待黎明的瞬刻,共舞。

凝眸思远,月瘦星稀,冷风过,单衣不奈五更寒,谁的情思在夜色中沉寂,摇曳了梦里繁花空等谁记起?欲语泪先流,满腹相思对谁倾!在这端午节的午夜时分,虽然我的心,那么伤、那么凉,却依然。端午情节,多少相思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