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儿童立场读后感演讲 儿童立场读后感(通用5篇)

时间:2023-10-07 12:48:57 作者:ZS文王 儿童立场读后感演讲 儿童立场读后感(通用5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儿童立场读后感

一个被学生接纳亲近的老师,拥有儿童立场的老师,一定会和学生之间建立联系,这种联系会突然被学生觉察,情不自禁吐露“我也是这样的”的感慨,同时积极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参与者,比如:聊一个他们之间受欢迎的动画片和游戏;评论下最近新上映的电影;分享下超市新发现好吃的零食;展示下自己新买的图画书;炫耀下你的可爱贴纸等等。

儿童立场读后感

“人生是一首回旋曲,童年是人生的根据地。”成尚荣说自己是一只起飞很迟的鸟,但任何一个点都可以成为起点,人总在回旋中建构自己的历史,总得为自己鸣唱一曲。所以在几近古稀之年完成了《儿童立场》一书。

为什么作为教师作为成人的我们要拥有儿童立场呢?从教育方面来说,立足于儿童立场的教育者,才能在儿童前行的过程中给予各种鼓励,把阳光洒满道路,让每个儿童都能怀揣着自尊,信心和希望。

我们常说换位思考,要学会共情,这些对话常常出现在成人之间,却很少发生在成人与儿童中间。儿童立场,重要的是放下身段,内心的高度放下来,当我们有意蹲下身躯和他们一样高时,当我们一起席地而观看动画片时,当我们一起玩老鹰捉小鸡时,当我们用心读懂他们的每一个表情时,我们都可以变成一个真正的儿童。如成老所言:当我们站在儿童的立场去体验和思考,我们在日常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一定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而当我们的目光投向身边,我们会发现,我们总是习惯性的用成人的眼光去猜测孩子的心思,但我们也忘了曾经我们都是孩子,都是这样过来的。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在他们小小的内心宇宙中,或许有着我们从来都没有认真去了解过的部分,而那里,却有着他们认真对待的一切。拥有儿童立场,不仅是保护了孩子,更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避免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因为孩子的没关系说出口很容易,而成人面对孩子却很难说出那句对不起。

在这本书中,有一个章节让我记忆深刻,书中说道:童心是超越年龄的。教师的智慧就在于:人总是要长大的,但是教师的眼睛不能长大,永远有一双儿童的眼睛。人总是要变老的,但是教师的心不能变老,永远保留那一份童心。

儿童这个词,我把它理解为最初的人。其实我们教师作为成年人,应该做那个比孩子拥有更多童心的人。童心童趣,从来不是人生的累赘和被人嘲笑的污点。如果现实在未来的某天给我们当头棒喝,请你一定要保留住心中那颗最梦幻的童心。

而和儿童在一起就是永葆童心最简单的方法,更是让生命充满活力的最佳途径。和儿童在一起是永葆童心最简单的方法,更是让生命充满活力的最佳途径。想儿童之所想,为儿童之所为。想要真正的理解儿童贴近儿童,我们要先懂得蹲下拥有儿童立场,而蹲下并不仅仅意味着肢体的下蹲,更是我们的心灵在慢慢接近,是尊重,是平等,是信任。愿我们都能真正发现和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灵。

儿童立场读后感

如果现在让你随口说出三个字,你会说哪三个字呢?哪三个字会让你心存幻想呢?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哪三个字呢?欢迎你在留言区,分享你的答案。

通过阅读成尚荣老师的《儿童立场》,我的脑海一直浮现三个字――可能性。这三个看似极其普通的字眼凑在一起,让已经大约三年多教学经验的我,即使身处困局,也可以敞开心扉地劝慰自己:一切皆有可能!

可能性,让人对教育充满希望;可能性,让人不那么心灰意冷;可能性,让人努力去追寻;可能性,让教育神秘而有力量。

儿童立场读后感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是站在我们的立场和高度来评价孩子在我们眼中的行为,往往不能很好地用孩子视角去理解孩子,对孩子的行为漠不关心,甚至胡乱指责,结果却因为误解孩子,或者只用了错误的指导方式,给孩子带来了更大的伤害,让他们离我们渐行渐远。

要想成为儿童站在儿童的中央,不妨多蹲下来和他们说说话,坐下来找找你的发现。遇到学生的失误和冒失,把自己当做孩子,找找行为背后的原因。请记住,把自己当做孩子,保持冷静,控制情绪,放宽心。

儿童立场读后感

优秀作文推荐!我们每位老师或许常常会有这样的感慨:哎呀,真忙啊,在学校忙、回家也忙。谁说不是呢,总感觉我们老师有做不完的事情。如果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甚或几件烦心事叠加在一起时,这个时候一般来讲,我们内心或多或少会窝着一肚子火,带着这样的情绪工作、生活,总在不经意间既伤了自身,又伤了学生。可能当一切烦忧烟消云散后,回想一下,往往发觉那些所谓的闹心事,压根就不值得大惊小怪,只徒增烦恼罢了。自己的内心平静了,心态平复了,该干嘛不还得干嘛吗?诸多不快自然而然也就置之脑后了。

然而,事过境迁,老师看似平常、不值一提的心理、态度和情感的微妙变化,究竟对学生的内心世界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其实,我们的态度对孩子所发生的变化,每次都能从孩子的肢体语言、眼神变幻中显而易见地觉察到。成老在《儿童立场》第一辑《教育的大智慧是认识和发现儿童》中,引用了卢森堡所批评的话来定义这样“没心没肺”、随心所欲的教师的行为态度:“一个匆忙赶往伟大事业的人没心没肺地撞倒一个孩子是一件罪行。”成老这样评价到:一个连孩子都要伤害的人根本就不是一个革命者。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赶往伟大的教育事业的路上,也常常撞倒孩子,不管你是有心还是无意,也不管你承认还是否认。这是为什么?根本原因就是我们不知道儿童在哪里,儿童是谁。成老认为,教育的大智慧正是认识儿童,发现儿童,促进儿童发展;教育的愚蠢与错误也正是因为“儿童缺场”,对儿童的漠视与误读。

我记得上个星期一上公开课《海底世界》时,有一个环节是现场指导小组内的学生边介绍边表演一种海底动物,然后请代表上台演一演。通常情况下,我都不会给成绩既落后又捣蛋的学生机会,(当然,平日里的常态课我必点他们无疑,虽然他们总是答非所问。)因为毕竟一个学期一次的公开课,且不说上得有多精彩,单是近乎十几天的闭关准备工作就足够折磨人的了。尽管每次的公开课,那些个孩子都铆足了精神,把手举得高高的,小脸憋得红通通的,好像只要老师一点他,就摩拳擦掌地厮杀一番。但我不能,我怕他们把戏演砸了,他们不按章法出牌,岂不乱了我的方阵,那可是公开课的大忌呀,鉴于此,一般情况下,我不会点他们,只笑笑视而不见。然而此次是请小组内最会表演的代表来演,组员们都推荐他,我稍稍愕然了一下,还不忘追问组内平素最机灵、最有分寸的黄同学:“你们确定是选俊同学吗?”四个孩子异口同声地回答我:“是!”眼里闪着同样的光芒。那一刻,我别无选择,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把俊同学请上台来表演,他演的那么专注、那么活灵活现,赢得了孩子们热烈的掌声。我赞许地摸了摸他的头,把最真诚的评价语:“谢谢你的表演,灵活的梭子鱼。请回去吧。”送给了他。

苏联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否热爱自己的学生,实际上也就是决定了教师教育工作的成败。教师对学生持有热爱的态度,其实会成为直接影响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依据。学生每天呆在学校的时间比较长,这时与家庭的关系开始减弱,与学校的关系开始加强。在对人的关系上,教师和同学关系也就越来越重要。教师的喜爱或轻视,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成了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从孩子或迎着我们的目光、或躲闪的神情,我们一般情况下都能判断出他们正在不断做出评价:“我是班上最好的学生,老师喜欢我”、“我脑子太笨了,学习不好,老师不喜欢我”。由此可见,学生的自我评价主要来自教师,他们通过教师的语言、行为认识自己行为的对错与好坏,从而形成自我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是一种满怀希望的信息反馈和期待。因此,教师具有热爱学生、温柔以待的平和态度对于协调师生关系,获得教育成功是多么重要。

教师热爱学生,还能激起学生的上进心、自信心。教师真诚地爱学生、尊重学生,天长日久就会使他们内心感受到温暖,产生一种精神力量。教师的良好态度是促使学生前进的内部动力,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通过老师的言行、态度等把喜爱和期待的感情微妙地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在老师的期待中看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更加自爱、自强、奋发向上,力求使自己不辜负老师的期望,最终取得进步。可见,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和教师的态度有着密切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孩子的.热爱与关怀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在人身上树起一种美妙的东西,使他成为一个有理想的人,而如果孩子在冷漠无情的环境中长大,他就会变成善与美无动于衷的人。”法国教育学家卢梭:“热爱可以弥补才能不足,而不能弥补热心。”童年的回忆离不开母校,离不开当年的教师。对童年的回忆,常常是对母校的回忆、教师的回忆。

对此,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应当如成老在书中所描述的那样:努力追赶,当爱满溢心头的时候,当专业化水准提升的时候,当名师不断涌现的时候,当我们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教育家的时候,才会成为学生心中圣洁的母亲――――我们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