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2024年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报告(实用21篇)

时间:2024-01-17 23:46:02 作者:字海

情况报告可以通过文字、图表、数据等形式呈现,以增加信息表达的多样性和可读性。情况报告是实践的产物,以下是一些实际案例的情况报告,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乡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工作自查报告

野三关红军小学于20xx年9月整体迁入现址,服务于9个行政村及工业园区,占地面积约1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435.86平方米。绿化面积5130平方米,教学及辅助用房6001平方米,体育运动场地面积9400平方米(含篮球场2个,排球场一个,足球场一个),图书32940册,学生人,专任教师85人。新修教学楼2栋,科教楼1栋,学生食堂1栋,学生宿舍1栋,厕所1栋,按照办学条件标准化要求,学校设有仪器室、实验室、图书室、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室、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各功能室均达到二类配备标准。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标,专业结构配置基本合理。在校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完成率均达100%。校园布局合理,功能区划清晰。

我校多年来在教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努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坚持教育均衡发展、推动教育公平、争创人民满意学校”为办学理念的指导下,以打造“书香校园、文明校园、平安校园、教学质量优质校园”为工作方向,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上级部门的关怀下,学校管理日趋成熟,校园环境逐年改善,教学设施不断更新,学校面貌逐步改观,学校的各项工作蒸蒸日上。

根据自查,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评分为95分。

二、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做法及成绩。

(一)学校高度重视,工作扎实有效。

1、我校把提高“普九”成果做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我校实行落实责任制,重点抓好留守学生、贫困学生、问题学生、学困生以及进城务工子女在学校的学习。同时我校进一步规范了学籍档案管理,做到档案内容齐全,数据准确,装订规范,保管完备。

2、抓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树立善处、广纳、勤政、高效的政风形象。学校成立了以校长谭传位为组长,党支部书记邓正升为副组长,其他校委会成员为成员的领导机构。学校领导班子在工作上统一认识,作风民主,处处以身作则,要求教师做好的,领导率先垂范,勇挑重担。通过组织学习,加强理想、信念、师德等正面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敬业爱生、教书育人”的奉献精神,关心教师思想的提高。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学校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加强德育教育,构建均衡发展的学生素质。

我校以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为目标,充分调动学校少先队组织的活动优势,以红色文化为主题活动弘扬红军精神,丰富和活跃校园德育氛围。坚持开展“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接过先辈的旗帜”等主题活动促进师生素质的提高;积极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坚持了评价要体现导向性和教育性,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也为全校实现学生素质的整体均衡化提供了可靠保证。学校20xx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激情广场爱国主义歌曲大家唱”活动,反响良好。20xx年组织了全校“做美德少年”的演讲比赛,20xx年举行了全校红歌合唱比赛。

(三)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人力保障。

我校为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多年来“迎来送往”多名骨干教师进行相互交流。先后选派老师们到北京、武汉、恩施、巴东等各级各类培训学校交流锻炼。校长谭传位,老师胡晶晶、涂成云、邓红琼、杨王琴、周云梅、向海艳、崔刚明、邓慧云、东渐明等先后在北京、武汉、宜昌接受过国家级、省级培训。把外校经验带入,把本校经验传出,有力地推进了义务教育高效课堂的均衡发展。互慧互利,共同成长。20xx年1月,我校省级课题《农村学校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实践探索和方法研究》立项,多人次在国家、省州县论文评比中获得一二三等奖。

(四)提高教学质量,为教育均衡提供保证。

1、加强教科研工作。学校制定了教研工作制度和计划,年终写好总结,制定了奖惩制度。每月一次教学常规检查,做好过程管理,通报和整改工作。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教研教学大比武”活动,多次为学校赢得荣誉。全体教师积极参加了“一师一优课”活动,坚持每人每学年在国网上晒课一次,多人次获得好评。校本教研更是作为一项长效工作机制在抓,多人撰写的论文在国家级书刊上发表。

2、学校广泛开展“大家唱、大家跳”活动。学校引导师生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利用体育教学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在艺术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仍能开齐开足艺术课程,让学生多角度接受美育,提高审美标准。每年利用“六一”“十一”组织红歌演唱比赛活动,每年冬季组织一次运动会。20xx年我校承办了巴东县第七届小学生“光明杯”乒乓球运动会,赢得了社会和领导的高度赞扬。

3、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全能型的教师队伍,是红军小学执着追求的目标。近年来,我们以教师网络培训的为主要平台,组织教师参加包括“国培计划”项目在内的各类集中培训和网络培训,同时狠抓教师校本研修,营造教师读书的良好氛围,引导教师选择有价值有影响的教育书籍阅读,促进教师专业素质提升。

(五)加强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1)学校“硬件”配置。

1、在上级财政部门及教育局的关心下,安装配备了“班班通”电教设备,电子备课室给每位教师配备了电脑。20xx年,学校完成了9400平方米的操场硬化工程,建成了标准化篮球场2个,排球场1个,乒乓球台8套,规范化的环形跑道。20xx年成功申报了“全国第二批特色足球学校”,建有新五人制足球场1个,硬件设施得到极大的改善。

2、设有校内图书室,藏书分类比例达到规定标准。共有学生图书32940册,学校建有标准化的微机室、实验室、仪器室、储藏室。仪器配备均达到标准。

3、音、体、美教学活动室、器材储藏室及电教器材配备达到二类标准,远程教育设施及班班通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良好。

(2)校园文化建设。

为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把我校建设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大课堂,真正做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依据学校环境实际,结合“六城同创”和“做四有好教师”的要求,本着“布局合理、优雅大方、小而精美、展示理念”的建设思路,坚持高标准、高品位原则,搞好校园的绿化、净化、班级的美化、教师办公的书香化,楼道的布置彰显特色文化创建氛围,教室的布置体现班级特色。适当改造一些公共设施,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具有人文性,力争把我校建设成书画校园、人文校园。

我校通过建设文化长廊,更新宣传栏,悬挂名人画像,张贴文明标语和礼仪标语,营造高尚的校园文化。校领导想方设法筹集资金,购置和补种苗木和花草,增加学校的绿地面积。同时学校重视保洁工作,倡导“文明班级”一周一评比,“文明红旗”一周一流动。

(六)安全工作常抓不懈,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保证。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成立了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安全工作校长亲自抓部署,各班班主任具体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2、强化安全教育。我校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安全教育做到了时时讲,天天讲,常抓不懈。利用教师例会、升国旗等时间及时将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安全工作文件精神传达到全体师生心中,学校按规定开设了健康安全教育课。充分利用专题讲座、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专栏、图片等媒体资源,给师生重温了防震、防火、防汛、防病、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等安全常识和逃生技能。多次组织了地震逃生演练和消防演练活动。

3、坚持家长联系制度,向家长宣传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每年组织全校性家长会两次,每学期放假前,向全体家长印发《致家长的一封信》,确保学生度过安全、有意义的假期。

由于我校安全责任落得实在,安全制度比较健全,安全教育频繁开展,预防措施比较妥当,全体师生安全意识明显增强,所以近年来没出现过任何重大不安全事故。

(七)关爱留守儿童,保障弱势群体的健康成长。

学校每学年开学初统计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进城务工子女、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等信息。建立信息数据库,制定相关的帮扶制度和实施方案。具体负责人由我校副校长邓红琼老师负责,响应巴东县妇女儿童工会组织的“建立家校连心,亲情小屋”的通知,建设了亲情小屋,设置了亲情电话,让每个留守儿童每周能够和远方的爸爸妈妈通话一次(含视频),并做好了详细的记录。对于我校住读生的生活补贴,学校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操作,公开透明,及时落实了“一补生活费”的发放。学生营养餐专人管理和发放,保证了每个学生都能及时享受到国家的温暖。

三、取得的成绩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科学管理使得学校发展具有活力,规范定位使得学校的工作目标明确,精细谋划使学校发展得到了加强。我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几年来,我校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全镇前列,先后被县政府、县教育局命名为“教学质量先进单位”、“人民满意学校”“后勤管理先进学校”。20xx年被全国红办评为“全国五星级红军小学”被湖北省校长协会评为“湖北省名优创建学校”。赢得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2、今后要进一步搞好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和延伸工作。

3、学校未来更要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不动摇,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的积极性、主动性,建成一支热爱集体、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对学生负责的教师队伍,做到教风严、学风浓、校风正。

4、学校还需不断增设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发展战略,依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红军小学全体教师不懈的追求。借这次督导评估,我们将及时找出差距与不足,进一步完善自我。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投入更加饱满的热情,开拓创新、奋发进取,推动义务教育的均衡、和谐发展,争创人民满意的学校。

年全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根据年度工作安排,区人大常委会农业和农村工委在*副主任的带领下,组织部分区人大代表对我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先后走访了*等相关部门以及*等镇街和近*个行政村,深入基层开展座谈交流,广泛听取了包括区人大代表在内各方的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紧紧围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全力推动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农村集体经济保持稳步发展,各项经济指标均超过预定的工作目标。

(一)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建立村级运转财政补助机制,*年开始连续*年对行政村实行运转补助,累计投入金额*亿元,有效确保了行政村的正常运转。加大对农村地区环境长效管理和农村河道保洁的经费保障力度,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河道路网环境卫生清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水利等基础设施长效维护,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了农村地区人居环境。积极落实保障“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年安排资金*万元支持*个村级公共设施项目建设,加快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延伸,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二)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年开始,区政府制定实施三年美丽乡村行动计划,*年对龙坞茶镇*个村实施美丽乡村升级版的整治建设,*年又启动*片*个村、*镇*个村的全域化美丽乡村建设,*、*小集镇综合整治也带动了*等*个村的整治建设。农村地区的环境面貌、设施配套和道路交通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为壮大集体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开展农村土地流转。从今年年初开始,在*、*地区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累计流转土地约*万亩,并已引进两家规模企业,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通过现代产业园的引进带动,将提升村集体建设用地和现有房产的潜在价值与经济收益,为村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拓展了渠道。

(四)启动整村连片搬迁。近年来,区政府花大力气、大手笔对*、*部分行政村实施整村搬迁,着力通过引进大项目、大平台,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等项目已经确定落户*村和*村,*景区打造和*新区建设将覆盖*村、*村等。通过整村搬迁后大项目的引进,为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村集体负债,“刚性”支出在不断增长;

增收来源乏力,相关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化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收支难以平衡。*年全区*个行政村村集体可分配收入约*万元,平均每个村约*万元。其中*万元以下有*个村,最低的*桑园地村*万元。*万元至*万元有*个村,*万元至*万元有*个,*万元至*万元有*个,*万元以上有*个,最高的留下东穆坞村*万元。*年村级集体总支出约*万元,村均支出约*万元,*个村出现财务赤字,合计赤字总额*万元,平均赤字约*万元。*年区级财政投入村集体补助资金*万元,平均每村获得补助收入约*万元。依靠较高的财政补助收入,大部分村基本实现收支平衡,但绕城等*个村仍收不抵支。预计*年全区*个行政村可分配收入相比*年有所降低,约为*万元,但总支出较*年将出现较大增长,约为*万元,预计将有*个村出现财务赤字,合计赤字金额*万元,其中*个村在加上补助收入的情况下仍收不抵支。

*地区被划为*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公益林保护区,各村在土地利用、开发建设、招引企业等方面受到了严格的限制,村集体经济发展难度极大。

**个村美丽乡村建成沥青路面*万方,公共绿化面积*万方,庭院河道绿化*万方,路灯*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个,仅靠村自身将难以维持长效管理的费用支出。三是村级债务负担过重。*年共有*个村背负债务,累计负债*万元、村均*万元。沉重的债务也带来了高昂的利息支出,如转塘何家村债务总额*余万元(含部分预付款),每年利息支出需*余万元,但其年可分配收入也仅约*万元。

(四)保障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制度不够完善,可持续发展缺乏后劲。一是村集体资产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一些村撤并后存在“并村不并账”问题,村里大部分经营收益仍归老村(组)所有,新村村集体大多无经营收入,只能靠补助收入维持村级组织运转,要想发展集体经济更是“小马拉大车”。二是扶持机制不够完善。近年来区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对发展集体经济缺乏直接有效的政策支持,特别是在项目建设、土地保障、物业租赁等方面还没有一套更加系统有效的配套政策。三是对村干部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一些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的动力不足、信心不强、办法不多。不少村干部思想上过分依赖通过留用地开发建设这一条路径,而对其他增收渠道则探索不足。特别是近几年来,区级财政的补助力度不断加大,一些村干部也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所欠缺。

结合我区实际,现就进一步发展壮大我区农村集体经济,提出如下建议:

在帮扶方式上,要从单一财政扶持转变为政策、财政、智力等综合施策上;

在工作主体上,要充分尊重农村集体组织自治原则,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利益、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组织的主观能动性。四要强化指导。要把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作为部门、镇街以及各级领导的重要工作任务,大力推行领导干部联系经济薄弱村、部门和企业联村结对等制度,持续对各村进行指导与帮扶。要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积极向各村提供切合实际,具有政策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精准指导,帮助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二)拓宽发展思路,探索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途径。

一要整合资源增收。深入做好美丽乡村建设、小城镇综合整治、旅游全域化发展与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融合文章。要以景区化标准统一规划布点各村设施配套,切实为村集体发展旅游、服务村民、壮大集体经济提供空间支持。要指导各村深入挖掘当地人文、历史、民俗、特产等,发展生态游、故地游、创意农业、民宿休闲等产业项目。如龙坞茶镇拥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优势潜力,日前已顺利通过省旅游局*a级景区旅游资源评估。要积极鼓励指导村集体充分利用*a级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开发或者参与开发西山健身游、探险游、观光游、乡村避暑游和乡村特色小吃游、乡村民俗游等特色旅游产品。让村集体参与到乡村旅游中来,让村集体在发展“龙坞旅游”中有所作为、大有收获。二要依托项目增收。要加快*新区建设进度,积极招引符合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显、环境效益好的大企业、大项目落户。要切实加快两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步伐,稳妥做好后续几万亩土地的流转工作,尽快形成农业产业的集聚效应,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三要挖掘潜力增收。紧紧抓住美丽乡村建设、小城镇综合整治契机,加快对村级农贸市场、物业用房的提升改造,增强商业综合体能力,着力实现业态转型,提高村集体收入来源。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支持和鼓励村集体合理利用山林、池塘水面、“四荒”地、低丘缓坡等资源,增加村集体收入。四要合作发展增收。支持和引导村集体以土地、物业等资源,以保底分成的方式合作、入股,稳妥参与景点打造、产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促进农村集体经济投资多元化发展,实现资产管理向资本运营的转变,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质量。

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村级集体预支留用地指标的落地政策,及时调整布点规划,努力实现指标落地。对各村现有被闲置的集体建设用地进行全面梳理,区政府要制定出台集体建设用地开发建设政策,按照每个村规模大小,允许相应的建设用地用于产业布局,既推进集体经济发展,又减少土地浪费。要注重发挥“一事一议”的作用,对于有利于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项目,在不违背政策的前提下,尽可能通过“一事一议”“几个一点”的办法,成熟一个、上马一个,帮助村集体突破政策瓶颈,拓宽增收渠道。二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美丽乡村需要财政转移支付和反哺。要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区镇两级对村级的专项投入和各类补助要及时足额拨付到位,有效使用,保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要加快制订出台美丽乡村长效管理办法,制定补助标准,明确经费投入来源,确保长效管理落实。三要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加强与上级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加快符合条件的行政村撤村建居步伐。加强与市人社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将区内超龄农民视同撤村建居居民以及征地农民,允许一次性缴纳养老经费,享受职工基本养老金。加强与市相关部门的联系对接,争取将绿化、保洁、路面养护等美丽乡村长效管理经费纳入城市绿化保洁以及背街小巷整治经费体系,减轻区级财政与村集体的开支负担。

一要规范“三资”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三资”平台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村级财务公开制度,推动村集体经营管理的公开化、透明化和规范化,及时、真实地公开相关信息,接受村民监督。加强村级民主管理,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民主决策机制,规范和完善民主决策的内容、形式和程序,不断提升村集体经营管理的民主性和科学性。逐步合并村级账目,加大村集体资金资产融合力度。要加强对已有留用地开发建设的村的监管力度,确保村级资产保值增值增收。二要建立典型带动机制。要立足区内实际,突出增收特色,指导各村集体组织提炼总结增收的好思路、好方法,着力形成适合本村的增收模式。要加强农村集体之间的沟通交流,鼓励先进村集体“现身说法”,努力通过典型示范,整体推动全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三要防范风险,建立村级债务化解机制。要严格落实债务化解责任制,控制新增债务,建立健全举债申报审批制度、债务动态监测和预警机制,规范举债行为,坚决防止盲目举债,严防发生新的不良债务。同时要加大村级债务的化解力度,积极利用好省市区财政扶持化解村级债务的各项政策,采取有效举措努力化解村级债务,着力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营造宽松环境。对何家村等负债特别重的村,要采取“一村一策”的办法,尽快帮助解困。

适时组织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到先进地区进行考察学习,开拓发展经济思路,增强致富带富本领。二要抓考核。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纳入对村班子和村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奖励政策,落实奖惩责任。要探索建立村干部报酬增长与集体经济发展、集体积累的增加有机挂钩机制,激发“两委”班子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三要重自治。进一步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将美丽乡村建设长效管理纳入村规民约重要内容,明确奖罚举措,引导村民树立主人翁意识,转变生活观念,消除乱扔垃圾乱吐痰等陋习,减少村级管理支出。要教育引导村民群众树立“我居住,我收益,我负责”的观念,自觉做好门前屋后卫生“三包”,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乡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工作自查报告

近年来,我市通过调整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统一城乡学校布局、加大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开展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推广名校集团化办学、城乡学校教师流动等举措,实现了城乡基础教育的普及程度基本一致,生均占有教育资源基本一致,教师专业水平大致相当,学校管理水平同步提高,同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基本接近的目标,全市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早在20xx年,我市所有县(市、区)就已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是全省最早实现“满堂红”的地级市,标志着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度居全省前列。

二、推动举措。

1.城乡学校老师轮岗交流。

近年来,我市又大力推动城乡学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已经实现了轮岗交流的市域和学校全覆盖,教师流动试点得到刘延东副总理两次批示,并在全国得到推广。

2.全力推进学校新一轮标准化建设。

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的达标比率直接影响各县(市、区)教育现代化的创建,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指标,所以xxx市人民政府、xxx市教育局和各县(市、区)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的创建工作,近两年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撤并民工子弟学校、撤并非法托幼机构、新建公办学校和公办幼儿园等一系列措施,努力提高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的比率,经过全方位的努力,我市20xx年又有14所学校通过了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的认定,使我市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的比率升至93%,为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3.启动义务教育阶段零返校工程。

我市坚持以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坚持“就近免试入学、划区招生”原则,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好每一所学校为目标,以构建面向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的教育服务体系、维护中小学生的合法权益、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为原则,依法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每年颁布文件,规范招生工作,例如20xx年下发了《关于做好xxx市本级20xx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x教基〔20xx〕59号),主要工作原则是:坚持阳光招生和零择校;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坚持户籍与居住地一致优先;坚持控制起始年级班额。并坚持信息公开制度,所有学校必须将预录取名单向社会公示,无异议后报各县(市、区)教育局备案再予以录取。

4.加强督导检查工作。

为了督促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所辖区域内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教育局多次组织专家组就有关薄弱环节进行专项督查。例如:

20xx年上半年,为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xx]41号)和《xxx市促进学前教育优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x政办发〔20xx〕120号)文件精神,深入推进我市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实施,了解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在开展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重视程度、政策措施、规划实施、经费投入、无证幼儿园整治、内涵提升和队伍建设等七个方面的情况,xxx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组织专家组进行了专项督查,专家组人员在市政府王伟荣副秘书长和教育局周建新局长的带领下,听取了各县(市、区)政府领导的工作情况汇报,查阅了台账资料,就有关数据进行了核实与了解并实地查看了两到三个乡镇的一些幼儿园,在汇总各方面材料的基础上,专家组撰写了督查反馈报告,报告中肯定了取得的成绩,也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和建议。

20xx年上半年,为全面了解《xxx市初中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x教基〔20xx〕111号)贯彻落实情况,进一步推进和规范我市各级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挖掘和推广各地成功经验,切实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导向和育人功能。xxx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了四个督查组,于四月中旬开始对各县(市、区)初中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开展了专项督查。督查组听取了各县(市、区)教育(文体)局工作汇报,查阅了相关台账,随机抽查了21所初中学校,并通过学生座谈、家长电话征询,广泛听取学生、家长和教师对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建议。并形成了详细的书面督导报告。

三、其他说明。

教育部关于《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的通知(教督〔20xx〕6号)是今年4月19日印发的,7月28日我省发文《xxx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申请认定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有关工作的通知》(x政教督办[20xx]18号)布置此项工作,我市正积极动员推进此项工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正在开展自查、整改和创建工作,首批将与12月31日前申报。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情况报告

1.村级集体经济资产情况。乡村级集体经济总资产2050万元,主要为村民自筹、财政投入和社会资本,主要包含:集体林地1.2619.08万亩、土地706.2亩、农业种植机械设备4套,流动性资产约302万元。

2.九环沿线的3个村主要以旅游观光产业为主,村民建立合作社与社会资本合作发展,采用股份制管理模式,年底合作社和公司按比例分红,高半山的2个村主要以蔬菜种植产业为主,党员干部带动村民建立合作社,统一购买和销售。

3.5个村均为合作社代村民管理集体资产。

4.经验启示

2012年起,各村积极落实松潘县委县政府建设国际旅游胜地战略部署,党支部带领党员干部群众,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自然环境和独特的文化优势,积极争取项目资源,纷纷成立专业合作社,作为产业发展的实施载体,采用“支部+农户+公司”模式,规范旅游市场,降低经营风险,拓宽就业渠道,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探索出了一条群众自筹一点、政府补贴一点、企业投资一点的“三个一点”现代农村产业发展道路。

近年来,各村党支部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重,以党的组织建设理念抓合作社管理和人才建设,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和管理能力提升,为以党建促发展找到了契合点,为深化党的先进性建设搭建了平台,村支部的创新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实现了管理有序。

群众看干部,干部看党员,党员看组织,越是在发展集中的地方越是需要有一支强有力的党员干部队伍。党员干部大力支持合作社发展,发动群众积极响应、踊跃参加,在建设过程中坚决服从组织领导,在半农半牧的基础上建立了旅游服务产业主导,实现了干部有为。

依靠产业支撑,突出基础先行,为重构产业发展秩序,围绕一系列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做好推进服务工作,带领全村群众坚定推进幸福美丽家园巩固提升工程、大骨节病试点成果巩固提升项目、民族团结进步中药材种植项目、安全饮水项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等一系列重点工程项目,实现了基础先行。

为走好乡村生态旅游这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严格规范村民议事规则和各项管理制度,所有重大事项均召开班子会议或村民大会一致通过决定。合作社还通过带动部分贫困户参与旅游经营,解决闲散劳动力就业,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石。注重通过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村民素质,巩固发展成果,多次组织外地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厨艺、家政、礼仪培训,按照“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统一接待、统一收入、统一宣传、统一培训”的管理模式,提升川盘整体形象。注重维护团结稳定局面,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努力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全村和谐稳定,近年来从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刑事案件及涉稳事件,实现了社会和谐。

(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

近年来,各村各项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但与经济发展需要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受气候影响,高原地区各项基础建设使用寿命有限,后期管理维护往往难以跟上,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使用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在当前全国安全生产总体形势下,对乡村旅游服务业的规范和监管存在一定真空,受发展规模影响,各村难以开展民族传统食品和酒类的文化体验等经营活动。

(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政策建议。

进一步加快道路、饮水、排污、用电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涉旅产品质量监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扩大旅游品牌宣传,推动农村产业健康发展。

农村产业和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区县全文完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胜利”,x月至x月,xx县人大常委会成立调研组,开展了全县农村产业和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

据调查统计,全县除传统粮油作物外,xx年继续发展的农业产业共有x类xx种,其中种植业:养蚕xxx张,黄花菜xx亩,烤烟xx亩,魔芋xx亩,茄子xx亩,中药材xx亩;畜牧养殖业:养猪xxx头,牛xx头,羊xxx头,鸡xx只;林业类:林果xxx亩,茶园xxx亩,养蜂xxx箱。农村有劳动力xxx人,务工人员xxx人。其他零星特色产业产品没作详细调查统计。

全县有村集体经济合作社x个,财政注资xx万元,主要用于异地置业、入股和发展产业,累计收入x万元,占财政投入的xx%,收入主要用于分红和积累扩大经营,惠及xxx户xxx人,占全县总人口的x%;有扶贫互助协会xx个,财政注资xx万元,累计收入xx万元,占财政投入的xx%,收入主要支付办公经费和管理人员工资,入会农户xxx户、xxx人,占全县总人口的x%。

二、估价。

农村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据调查分析,近年来,农村产业得到长足发展,面积规模、经济效益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的xx%以上。

产业优势逐步显现。各镇各村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基本做到了优势互补,品种多样化,除粮油作物外,种植面积在xx亩以上的产业达x种,养殖规模在xx头(只、箱)以上的有x种。

主导产业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型。推进农业产业园区建设、龙头企业引领、大户能人带动,xx等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引进优良品种、推广先进技术,加工包装富硒食品和农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主导产业正在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

与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步伐加快。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丝绸及其制品、即食食品及料理包、腊肉牛肉、土鸡香猪、熨斗白菜、桑叶糕点、xx搨辣子等特色产品、个性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具有一定的市场,一些品牌正在形成。xx等项目,把农业产业、观光旅游、文化节庆、美食养生、医药康养、休闲民宿结合起来,推进农旅融合发展,使农业产业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村集体经济在转型发展中稳步推进。全县x个村,有x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占xx%;互助协会xx个,占xx%。多数镇村认识到了发展集体经济的重大意义和作用,除政府注资的集体经济外,一些村结合实际,自主注册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等集体经济组织。

村集体经济带贫溢贫作用逐步得到发挥。从调查情况看,x个村集体经济组织中当年有实际收益并分红的xx个,占xx%。互助协会当年放贷率超过xx%,累计发放互助贷款超过xx万元。

村民发展集体经济意识逐步增强。发展村集体经济让村民土地可以流转、入股、收租金,还能够分红和贷款,加快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增强了村民集体意识,扩大了参与面,加强了村级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巩固了村民自治,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具有重要作用。

三、问题。

农村产业产品质量有待提升。我县富硒农业产品的品质还有待提升,无公害、有机、绿色产品认证相对滞后,国家、省级知名品牌不多,市场占有率较低。

农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强。一些农业龙头企业争要政府项目和资金补助,自身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不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如xx年正兴公司在黄花菜的收购上,即使签订的有收购合同,也会因为市场价格问题而拒收,或压级压价。

能人带动和技术支撑不明显。产业能人大户的带动面还不够宽,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不多,在形成规模效应,培育品牌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技术支撑方面,因专业技术人才和能力的局限,科学种植养殖、疫病防治、良种推广、配方施肥、农药使用、检疫检验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不到位。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产业奖补标准高,多数大户或专业合作社年产值达不到奖补标准,激励作用难以达到预期。

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多数村集体经济组织没有土地资源和固定资产,资金靠政府注入,盈利能力弱,经济效益低,市场风险大,等靠要思想严重。xx%的村集体经济有名无实“空壳”化,没有资源、没有经营活动和收入。集体经济组织缺乏经营管理人才,现有村集体经济组织xx%以上由村“三委”干部任负责人和管理人员,他们大多数不懂市场,不会经营,缺信息、技术和市场渠道,没有时间和精力,更怕承担不起失败的风险而不敢放开手脚去干。

集体经济组织作用发挥还需进一步加强。xx年集体经济组织收益x万元,即使全部分配给入会农户,人均仅x元。村集体经济组织只有政府注资的微薄收益,带贫溢贫、壮大积累、为民办大事的作用很难发挥,与政府的预期、群众的期盼还有很大差距。

集体经济组织运行。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管理的机制不活。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章程、运行管理、责权利和收益分配机制不明确,集体经济收益多少与管理人员没有直接关系,村干部参与管理但不能取得报酬,凭着党性和责任心干事,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不足。一些村干部有当“太平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只守业不创业,集体经济难以发展壮大。

四、建议。

聚焦整合打造品牌。在科学种植养殖、提高产品品质的基础上,由龙头企业牵头,加快优质优势产品质量认证,整合县内同种产业产品,集中优势打造品牌,形成桑蚕丝、富硒茶、雪魔芋、中药材、散养土鸡、绿色猪肉、丰标牛肉、鬼谷腊肉等有竞争力、有市场的大品牌和知名品牌。

增强龙头企业竞争实力。对农业龙头企业进行核查,对政府项目配套和奖补资金投入大,但经济效益和带贫益贫作用不明显,自身发展能力不足,不讲诚信,占用和浪费资源的企业自然淘汰一批,对有潜力的企业通过再招商、资源整合、项目配套和奖补扶持,鼓励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培育和打造产品品牌,增强企业实力、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

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推进进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大力建设产业园区,深入推进全域旅游、乡村振兴、集体经济、美丽新村建设,促进农工融合、农旅融合。切实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完善农业支撑体系,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促进农村绿色产业发展,积极拓展蚕桑、畜牧、蔬菜、中药村等传统特色优势产业链条,建设一批相对稳定的专业特色种养区,基本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一县多产”,实现农村产业兴旺,让农业真正成为有钱可赚的行业,增加农民收入。

加强技术支撑和能人带动。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培养和人力配备,聘请土专家和技术人才,加强点对点、面对面的技术指导,推广科学种养殖技术和优质品种,加强科技支撑。推进能人兴村战略,鼓励发展产业大户,进一步细化完善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奖补政策措施,充分调动能人大户积极性,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加快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集体经济手中有资源才有发展空间。要有效整合村集体资产、资源,进行清产核资量化确认后,入股村集体合作社。要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放活土地经营权,真正让农户的承包权“稳”下去,经营权“活”起来。村级组织应尽量把农户的撂荒土地、耕种不了的土地、想流转出去的土地流转到集体,由集体进行复垦、规整和集约化经营,招商或发展产业大户,带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要广泛吸纳有资金、有技术、有能力的村民入股集体经济组织,参与生产经营和利益分配。

完善集体经济管理和利益分配机制。着力引进和培育集体经济职业经理人,破解人才瓶颈问题。尽快出台具体的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人员的责权利实施办法,让经营管理人员不论身份平等承担风险责任,享有规定权利,取得合法报酬和收益,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要细化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办法,让更多的农户享受到集体经济发展成果,并确保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对列入年度全县十个集体经济示范村,在项目确定后,建议政府提前拨付部分奖补资金,为示范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和保障。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情况报告

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近年来,我市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始终将“强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举措、作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将“富民”作为“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采取了一系列对策措施,不断创新机制体制,积极探索新时期“强村富民”的新路子,加大扶持力度,努力构建长效增收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至去年底,全市104个村(含涉农社区)集体资产总额超25.5亿元,村均拥有资产超2452万元,2010年村级可支配收入总额达4.2亿元,村均可支配收入405万元,增幅连续5年位居苏州各县市第一,全市可支配收入超300万元的村有48个,超500万元的村有25个,超1000万元的村有10个,今年预计可支配收入可达4.8亿元,比上年增长15%左右。主要做好了以下五项工作:

一是拟定政策措施,优化集体经济发展环境。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发展集体经济和扶持集体经济薄弱村多个政策性文件,坚持抓两头(一头抓示范村建设、一头抓薄弱村帮扶),带中间,促进平衡发展。市级财政对示范村和经济薄弱村分别给予“以奖代补”资金扶持,累计下拨资金1.522亿元,其中对薄弱村建造物业项目奖补200元/平方米,共下拨资金4820万元;对每个通过验收的示范村拨付200万元,现已有5批65个村被列为示范村的范围,占比达60%以上,市财政已累计拨付资金1.04亿元。为了进一步增强村级经济发展后劲,去年市政府又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太政规[2010]3号),不仅指明了我市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方向、明确了具体发展目标、提出了发展路径,而且明确了土地、资金、税收返还等七条扶持政策,包括全面建立并落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留用地制度,明确由各镇(区)组织实施的村庄整理项目后新增加的建设用地挂钩指标的10%留给村集体用于发展村级经济。从2010年起,对村集体所缴的房产税、营业税、土地使用税以及村级公共事业建设工程所征的税收,实行税收地方留成部分全额返还政策。这个文件的出台,进一步确立了富民强村的政策制度框架,最大限度的让利于村集体,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是加大激励力度,调动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主观能动性。

(1)不断提高村干部待遇水平。对村主要干部基本报酬和社会保险费实行市、镇(区)、村三级统筹承担,资金统筹承担的比例从原来的2:3:5调整为市级承担50%,镇(区)级承担30%,村级承担20%;建立村主要干部报酬增长调节机制,基础工资、职务工资(连续任职的)每三年调整一次,不断提高村干部待遇标准,据统计,2010年全市村定工干部年平均报酬达61734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村书记平均年报酬达81376元。

(2)建立村干部提拔任用机制。出台了《关于对优秀村干部实行人事关系挂靠代理的办法》(太委办[2007]17号),以村干部任职时间和村级可支配收入为依据,达到标准的,村主要干部挂靠事业编制,并在优秀村干部中选任镇领导干部,现已有多名强村书记享受副科级待遇,充分激发和调动了农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三是推进物业项目建设,建立集体经济长效增收机制。鼓励各村充分利用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及农村新型社区人口相对聚集的有利机遇,通过自主开发或合资合作等方式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将货币资本转化为物业资产,不断扩大经营性资产的总量,千方百计做大物业经济,服务于第二、三产业发展,获得稳定的租金收益,构建村级经济长效增收机制,不断巩固壮大村级经济实力。市推进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综合办公室切实加强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物业项目建设的督查和工作指导,建立例会制度、月报制度,协调和帮助解决建设过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截至2010年底,全市村级物业用房累计达137万平方米,其中:标准厂房76万平方米,一般厂房21万平方米,三产用房20万平方米,集宿楼13万平方米,仓储设施4万平方米,菜场等其它用房3万平方米,2010年全市村级物业资产租金收入总额为16277万元,占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总额的40%左右。

四是探索多元化经营路子,拓展集体经济发展空间。大力引导各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做足做好资源、资产两篇文章,在大力发展物业租赁型经济的基础上,对农业资源相对较丰富的村,支持村级领办或创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组建合作农场,积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有条件的开展农产品的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服务,着力发展资源开发型集体经济,2010年全市组建合作农场54家,经营面积33637亩,村级集体直接经营效益1595万元。今年市、镇两级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合作农场的推进力度,目前全市已组建合作农场71家,经营面积6.1万亩,其中52家已办理工商注册登记。鼓励村集体将资金或符合规划、依法取得的非农建设用地,参股管理规范、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按股取得分红收益,或引导村集体将土地补偿款等资金积极进入区镇资本运作平台,为工业园区提供配套服务,或者入股投资重点项目开发建设,获得较高收益,发展资本投资型集体经济,实现村级经济与区域经济良性互动发展。2010年村级集体实现投资收益5325万元。

五是加强经营管理,保障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针对集体资产日益壮大、收益快速增长这一现状,市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管理和监督,全面提升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水平,确保集体资产安全完整,并实现保值增值的目标。

(1)拟定出台规范性文件。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意见》(太政发[2009]77号)文件,建立了市政府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健全完善了市、镇、村三级管理体系,明确职能,充实力量,加强指导服务。全面建立农村集体资产台账,切实加强动态监管,重点抓好集体资产合同及收益管理,完善规范资产租赁合同、协议,并及时下发了不同片区各类物业资产、非农建设土地的租赁指导价(太农集办[2009]2号文件),提高了出租资产的收益率,并确保租金收缴按时、足额到位。此外,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集体财务管理的意见》(太委发[2009]48号),抓好增收节支,压缩非生产性支出和管理费用,对管理费用实行总量限额管理,完善和健全财务预决算、资金管理、财务审批、收支结报、票证管理、财产物资管理、民主理财等制度。

(2)全面建立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系统。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以过程控制为主线,以实时监控为核心,建立了市、镇、村三级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实现对农村集体“三资”的有效监督,适应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新形势,提升了集体“三资”管理水平,保障了村级经济健康发展。

(3)抓好集体经济内部审计工作。为了促使审计工作常规化、经常化,除了结合换届组织对村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即坚持每三年轮审一次外,今年又专门组织开展并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由各镇(区)组织自审与市级部门抽审相结合,及时发现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审计发现的问题督促其整改,起到了较好的警示作用。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为了积极谋划新形势下农民增收新思维,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实现“十二五”期末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万元的目标,今年5月9日,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意见》,紧紧围绕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创业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政策性收入等五个方面,从内部挖潜和外部环境打造两方面入手,拟定了23条政策措施,深挖潜力、增强保障、拓展空间,这些政策既是对我市已有的与农民增收相关的政策的一次系统梳理,同时又在原有基础上制订了更加完善、更加惠民、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体的政策和措施。随着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到位,必将构建起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有力地提高我市农民的收入水平。据农经部门统计测算:2011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000元,全年达18000元以上,比上年增长13%左右。

虽然近年来我们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但是对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要求,我们也清醒的看到,村级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难点和问题。

1、不平衡性矛盾依然突出。一是村级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毗邻镇区的村镇,由于区位优势良好,处在发展二、三产的有利位置,村级经济发展迅猛;而地处偏远的以农为主的村,则村级经济较为薄弱。据统计,目前104个村(涉农社区)中,低于全市平均村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村要占65%左右,其中可支配收入在100万以下的村仍有10个。二是农户之间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平均数不能代表大多数,低收入群体普遍缺乏增收技能,持续增收的难度较大。

2、政策未全面落实到位。各级虽然制订、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但因种种原因不尽落实到位,如有些地方集体资产动迁未给予及时足额的补偿,村级留用地政策未落实、土地征用补偿费村集体留成部分未结算。

3、体制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创新。目前我市虽已拥有相当数量的“五大合作”组织,具备了一定的数量优势,但大多规模偏小、较为分散,运作还不够规范、综合竞争能力不强、对农民持续增收的贡献份额不大,需要进一步提质增效。

4、物业发展集聚度不高。前两年,部分镇对村级物业项目从决策到资源调配上缺乏强有力的统筹力度,各村、各社区各自为阵发展物业,有的由于不具备良好的区位优势,导致物业项目出租难;有的物业项目小而散且层次低,直接导致了有些物业项目效益不高。

5、增收潜能不足。土地资源成为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资源和决定性因素,然而目前可供镇村两级调控村级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资源载体稀缺,致使发展空间、增收潜能有限。此外,有很多体制性障碍还需花大力消除。

我们将始终坚持把强村富民工作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来抓,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关键,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发展思路、强化工作措施,进一步巩固完善强村富民长效机制,实现集体经济发展与农民持续增收同步推进、共同发展,确保到“十二五”期末,村级经济、农民收入均在“十一五”的基础上实现“双翻番”,为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奠定基础。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以现代农业发展为依托,夯实强村富民的基石。

(1)加快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向村集体经济组织流转,巩固和壮大村合作农场,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今年努力实现村村建有合作农场,合作农场经营总面积达到10万亩。

(2)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认真落实农业产业布局规划,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主干道沿线、镇级农业园区、村级合作农场田块为重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启动实施“万顷良田”建设。今年要建成3.5万亩高标准农田,三年内计划完成1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目标任务,每镇建成一个千亩以上的高标准农田样板区。

(3)更加注重农业生态功能建设。按照“一市双城三片区”的城市建设总体框架,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以生态农业(水稻)和绿化林果产业为重点,高标准建设城市绿色屏障和生态走廊,切实发挥农业生态环境效应,打造田园城市。

(4)强化农业设施装备建设。把快速提升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组织化、设施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作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加强种苗培育中心、农资服务中心、农机服务中心、农产品配送中心等专业化生产、服务、经营载体建设,大力发展种源农业、品牌农业、设施农业、绿色农业,加快走高效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效益。

(5)扶持和培育一批本地现代职业农民。通过加大对职业农民的典型报道,转变过去“种田没效益、务农无出路”的思想观念,着力培训和培育一批现代职业农民,改变农业兼业化状态,提高一产从业人员的素质,使合作农场成为我市农民开展农业创业的有效载体。

二是以政策倾斜为契机,巩固强村富民的发展机制。进一步加大对合作农场的扶持力度,继续实施财政补贴、信贷扶持、税收减免、用地优惠等政策;认真贯彻太政规[2010]3号文件,严格落实10%集体土地留用地政策及村集体所缴各项税收地方留成部分全额返还政策;全面清理拖欠村集体的征地补偿费及资产动迁补偿费,采取结息、入股等方式搞好建账核算;建立健全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探索研究生态补偿制度实施后的自然增长机制,逐步提高补偿标准,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和建设;扶持发展村劳务合作社,政府负责的道路养护、绿化管护、环卫清洁、河道保洁等项目,一律发包给镇、村集体劳务合作社,并可享受公益性岗位“两项补贴”,在解决困难人员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三是以物业项目为抓手,打造强村富民的有效载体。紧紧抓住城市化快速发展、人口向新型社区集中及撤并镇管理区整治工作的有利时机,围绕市场需求,大力发展三产服务业,规划建造宾馆饭店、商场店铺、农贸市场等商贸设施;利用工业向园区集中的良机,规划建设标准厂房、集宿楼、仓储物流、停车场等项目,打造强村富民的有效载体,增加村集体和农民投资创业性收入。支持以镇(区)为单位组建市场化运作主体,留出优质资源建设强村富民载体,通过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经营出租,鼓励村集体和农民入股参与开发,引导各村从单打独斗、各自发展逐步向多村抱团发展、异地发展转变,坚定不移地走科学、集聚、可持续发展物业之路,力求打造一些规模型的强村富民载体,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是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加快强村富民的步伐。创新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形式,积极推动发展以各类资源要素投入为主要内容和特征的合作型经济,扩大股份合作、提升专业合作、加快劳务合作,健全运行机制、规范经营管理,积极开展跨区域、跨行业的多层次联合,做大做强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收益分配水平。

(1)深化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改革。抓好清产核资、股权设置、成员界定、收益分配和治理结构五个关键环节,加快晰股量化改革步伐,不断创新村级集体经营管理体制机制,构筑农民与集体较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并科学界定资产收益用于发展再生产、管理费用、股份分红的比例,不断提高分配水平,让农民更多地分享集体经济发展成果。

(2)提升农村专业合作社。对于已成立的各类专业合作社,鼓励和引导其打破行业、地域和所有制界限,着力在种苗、加工、流通等领域加强联合与合作,加快组建镇级以上合作联社,注册商标,构建销售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全面提高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实现提质增效,推动其不断做大、做强、做优,建立健全盈余返还制度,逐步推进多形式、多环节的“二次分配”,让农民分享增值收益,不断提升合作社规范运作的能力,增强对农民持续增收的贡献份额。

(3)壮大村集体劳务合作社。引导更多的村民加入村集体劳务合作社,注重加强对劳务合作社成员的培训、考核与管理,不断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实行劳务总承包的方式对外承接社区服务、道路养护、绿化管护、家政、企业后勤等工作,着力提高劳务合作社的运行质量。

五是以均衡发展和共同富裕为目标,加强扶贫帮困工作。坚持以开发式扶贫为主,加大对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的帮扶力度,建立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动态管理机制,通过项目扶持、配送股份、设施农业、就业救济等多方面的重点倾斜与帮扶,不断增强造血功能,同时,不断完善救助制度,确保集体经济薄弱村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增幅5—8个百分点、农村低收入居民家庭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逐步缩小强村与薄弱村、富裕家庭与贫困家庭间的收入差距,最终实现均衡发展、共同富裕的目标。

乡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工作自查报告

(年7月27日)。

来,白云区按照省、市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工作要求,切实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头戏抓好落实。结合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积极创新工作思路,不断强化工作措施,扎实有序推进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工作,拓宽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情况。

截止20底,全区56个行政村已全面消除“空壳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或超过50万元。其中: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0万元的有31个村,占行政村总数的55%(其中村集体收入超过500万元的村有3个,分别为艳山红镇曹关村、799.97万元,牛场乡阿所村、687.638万元,牛场乡蓬莱村、816.09万元)。

二、主要做法。

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及“三变”改革试点工作的统一安排部署,及时协调,督办落实,稳步推进全区农村集体经济加快发展。

一是认真制定方案,明确发展目标。以增加村集体经济实力、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为目标,认真制定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及“三变”改革试点的实施方案,强力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

二是开展专项调研,理清发展思路。为科学制定村集体经济发展措施,区委、区政府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调研,深入乡镇、村基层实地,听取乡镇党委负责人和村两委班子成员意见、建议,结合各村实际,遵循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发挥区域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各村结合各自资源优势不同的.特点,一村一策,科学确定发展项目,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三是依托区位优势,激活资金活力。随着白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周边农村充分利用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市场经济比较发达、规划建设等有利条件,通过村集体出资修建门面、经营性用房等多种途径,实现集体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比较突出的有:艳山红镇白云村借助云康新城安置村集体及村民的10000余平方米的经营性用房,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三产,支撑集体经济发展;沙文镇新寨村以集体获得的征收补偿收入入股青山西路建设项目,当年就获得了60万元的回报;牛场乡阿所村在集体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采取集体入股的方式,招商引资修建综合大楼3160平方米,统一出租经营,预计年租金可达40余万元。

四是整体资源,实现资源变资产。在现有的村集体资源上作文章,整合全村资源,集中发展,即增加村集体收入,又带动农户增收。如艳山红镇尖山村,利用南湖新区建设、整村搬迁的契机,集中安置村民,统一规划,于引进西南家居城到新村经营,不仅村民获得房屋、门面租金,村集体每年可获得100多万元的租金收入;艳山红镇刘庄村,利用铝及铝加工园区规划建设的有利时机,将村民的土地以入股、出租等方式集中起来,在铝加工园区修建标准厂房出租给企业,每年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400万元左右;牛场乡阿所村利用村留地建成厂房2万多平方米,年依托同程大道开通,扩建厂房1万多平方米,现在厂房面积已超过4万平方米,预计年租金可达到60余万元。

五是开发旅游资源,实现农旅一体化。利用举办“贵阳市首届农业嘉年华”的契机,大力发掘区内旅游资源,以打造“蓬莱仙界大景区”为核心,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观光旅游,促进农旅一体化发展。在都拉乡都拉村修建游客服务中心、上水村打造“珠瑙驿栈”,为大景区配套服务。牛场乡阿所村、蓬莱村等景区核心区农户,在景区内发展农家乐经营,2015年全区实现乡村旅游收入25806万元。

我区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推动“三变”改革试点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下步工作中,将按照省、市的安排部署,加强指导,督促落实,加快发展,推动我区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工作有序开展,积极拓宽集体经济收入渠道,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

乡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工作自查报告

根据全江市全蛐蛐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全江市全蛐蛐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分年度行动计划的通知》(全市区府发〔20xx〕38号)文件精神,我校结合实际深入剖析,查找不足,现就我校有关迎评工作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中心小学位于xx镇场镇,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31人。教职工32名。近年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加快学校建设步伐,努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开展教育均衡发展建设情况。

近年来,我校加大了工作力度,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学校”的创建工作确定为全校的大事之一。依据全蛐蛐相关的会议及文件精神,我校制定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并进行了合理的分工,深入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召开了教师会,及时传递相关信息,安排部署各项创建工作任务,稳步推进了全校创建工作的开展。自查中,我们依据相关指标体系,认真剖析,及时发现学校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力保全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全面达标。

(一)领导重视。

(二)学校办学条件。

自20xx年以来,在全蛐蛐政府和全蛐蛐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消除了危房,同时按照规定配备了图书室、微机室、科学实验室、音乐室等功能室,增配了数学、科学实验仪器,音乐、体育、美术等教学器材,使学校的硬件和软件设施逐步得到改善,但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还存在着一些差距。

(1)学校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2957平方米,生均2.35平方米,离指标值的3.63还有较大差距。运动场馆面积2800平方米,生均3.37平方米,只占指标值的48%。

(2)学校设有科学实验室54平方米、图书室50平方米、音乐室54平方米、体育保管室25平方米。学校科学、数学教学仪器品种、数量达标率100%,音体美器材品种、数量达标率99.3%,图书室全现有图书11555册,生均13.9册,生均图书达标率92.6%。

(3)学校设微机室一间,面积54平方米,学生电脑30台,实现了12个教学班“班班通”。全校教学用电脑43台,每百名学生拥有电脑5台,达标率83%。全校电脑接入宽带网,极大的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和同学的学习。

(4)近几年来,学校在办公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仍然挤出资金,改造了学校的厕所;改造了旧教学楼的屋顶;解决了大千楼的漏雨问题;更换了教师的门窗;增添了教室全的电灯、风扇;添置了新的办公座椅和学生桌凳。使学校的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5)学校操场不大,且两所学校共用一个操场,教学过程中互相有所影响。跑道为黄沙跑道,一到下雨天泥泞不堪。

(6)学校食堂但面积120平米,学生排队打饭很拥挤,没有地方摆放足够餐桌。

(三)、教师队伍建设。

1、教师编制配备40人,现有在职教师32人,空编8人,空编率17.8%,师生比25.97%。在职教师中,中学高级教师3名,小学高级教师13名,小学一级教师14名。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专业结构配置基本合理。

2、学校设有校长1人,副校长2人,均参加了岗位培训,取得了培训合格证书,合格率100%。

3、教师平均年龄40岁左右,教师年龄、学科、职称结构合理,能够及时参加各种业务培训。

4、我校十分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校长和教师都能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几年来无体罚学生和违法犯罪问题。

四、存在的问题。

1、学校整体规划和布局比较合理,但校园面积狭小。教学及辅助用房不够,化解大班额比较困难。教师周转房奇缺。

2、根据学校规模和课程标准,体育、音乐、美术器材设备还有一点差缺。

3、学校按规定的配备标准为学生配齐舒适的课桌椅还有待实现。

4、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健康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缺少。

5、操场达不到规定要求,学生课间活动、体育课受到限制。

6、计算机等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不足。

乡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工作自查报告

六村学校位于北冶镇西部偏远山区,学校共有10个教学班,总占地面积10755平方米,建筑面积1234平方米,学校校长1人,教务主任1人。全校共有教师13人,现有3人正在参加学历提高培训,全校共有学生199人,入学率100%。在长期发展中积淀了丰富校园文化和人文精神。近年来,上级主管部门、学校一直把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作为普及义务教育奠基工程来抓通过努力,目前我校办学条件已基本适应义务教育要求。近年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加快学校建设步伐,努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自查情况。

近几年来,我们加大了工作力度,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学校”的创建工作确定为全校的大事之一。依据县教育局相关的会议及文件精神,我校制定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并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召开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评工作动员大会,深入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召开了教师会,及时传递相关信息,安排部署各项创建工作任务,稳步推进了全校创建工作的开展。自查中,我们依据相关指标体系,坚持边督查边指导,学校存在的问题是:校园墙有一段约20米有裂痕。照明没达到标准,小学教辅用房6室正在建设中。高学历教师低于80%。正在着手整改,力保全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全面达标。

(一)统筹管理。

(二)教育经费。

上级财政部门对我校的教育投入严格按有关政策拨付,并逐年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及时到位,义务教育免收教科书费全部落实到位,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无挤占、平调、截留问题,无乱收费现象。教师的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能按时、足额发放。我校的硬件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三)学校办学条件。

我校20xx年7月修缮了围墙,20xx年8月粉刷了教室等。20xx年8教学楼门窗油漆,并修缮楼顶,学校有校门、围墙、旗杆、校牌、厕所等,周边环境良好,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充分利用墙壁标语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礼仪宣传版面等舆论工具,强势宣传,进行监督,坚持日检查,周汇总,月初评,期总评评价机制,从点滴做起,彻底实现“视线内无脏、乱、差”?促进学生行为规范,语言文明,教师敬业爱生,学校注重德育教育实施,礼仪教育特色更加明显,社会声誉逐年提高。

3、学校配有图书室、仪器室、体育器材室、农村远程教育播放教室,含光盘播放教室、行政办公室各一间。图书室内,现存图书5700册?生均图书28册。仪器室、体育器材室配有自然科学、体育、数学等仪器器材设备。农村远程教育播放室配有29英寸彩电五台,dvd五台,达到模式一配备标准。办公设备基本能满足教育教学以及办公需要。

4、学校正在使用的两栋教室内外墙面均重新粉刷加固,门窗更换一新,能满足正常教学需要。新建幼儿园正在建设中,投资170万。

5、学校操场有水泥硬化的运动场1500平方米,能保证学生活动及教学的正常运行。

(四)教师队伍建设。

1、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名,其中大学本科学历5名,专科学历1名,中师6名,中级职称8名,全体教师具备相应教师资格,专业结构配置基本合理。全体教职工都在教学第一线,继续教育参与率100%,这是一支业务能力强,安贫乐教,甘于奉献教师队伍,一直保持着良好工作作风,且工作成效显著,深受家长赞誉。

2、学校按规定配齐必需的行政、教辅和工勤人员。有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并结合学校以及教师实际情况,每个教师制订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并在实践中予以指导规范自身行为,落实自身发展规划目标同时学校制订了校本教研计划,建立健全了校本教研制度,坚持每学期至少四次全校性专题性校本培训和教研组不定期业务培训,效果明显。

3、我校十分重视师德师风建设,经常性地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坚持抓好每周例会制度的落实,校长和教师都能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几年来无体罚学生和违法犯罪问题。

4、“比教学、访万家”工作实现全覆盖,工作形成常态化。学校校长带头参与“比教学、访万家”工作,所以领导和教师都参与教学比武活动,每名教师都能做到比教学经常化,听课、评课常态化。全体教师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及时与学生家长联系沟通,每位教师每学期能做到对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家庭至少走访一次。教师每人一个档案盒,“比访”专项档案资料齐全。

5、我校制定了《教师绩效考核制度》,教师绩效考核程序规范,考核结果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

(五)教育教学质量。

2、学校教务处周调阅、月检查制度落实,经常性地对全体教师备、教、改、辅等情况进行检查,学校规定每位教师写好学情分析和教学反思。同时做好期中、期末测评工作。改进对教学秩序、坐班、教研活动的日常督查形式,提高督查效果,加强与学生的座谈,进一步重视学生对教师教学态度、水平的意见?督促有关教师及时改进教学。

3、按照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课程,落实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扎实开展“大家唱、大家跳”活动,坚持组织好冬季长跑活动,切实保证学生的每天至少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由班主任和体育老师组织,开展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进一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增强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

4、学校班额控制在45人以下,没有开设重点班,特长班。学校教师不在校内、校外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以任何形式给学生有偿补课,或变相强迫学生参加社会上各种家教补习班。也不强迫、诱导或暗示学生到指定地点购买指定的教辅资料。不推销课外辅导材料和报刊杂志或自行编印学习材料组织学生购买。

6、学校实行就近、免试入学制度,本学年年初在校学生数199人。一年级新生全部达到规定的入学年龄,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辍学0人,辍学率为0%。

7、学校一如既往地重视对学生体质的检测工作,每年对学生进行一次体格健康检查?每个学生都建有健康成长档案。

8、学生学有所长,办学特色是手抄报创办和经典诵读,口号是手抄报创办强素质,经典诵读净心灵,。

(六)关爱特殊学生群体。

1、学校建立留守学生关爱制度,留守学生档案齐全,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关爱措施并落到实处。

2、学校服务范围内残疾儿童入学率为100%。

四、主要做法和体会。

我校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取得成绩不多,但仍显出儿点本校特色。

1、关注学生健康,建立平安乐园。我校开展了“三生教育”,即对学生进行生活、生命、生存“教育。是学生明白了生活的艰辛与幸福,生命的珍贵与价值,生存的意义和目的。定期家访和通话,向学生父母汇报在校表现,向监护人了解学生在家情况。家校结合,关心学生每天的学习、生活、心理。从而建立和谐平安校园。

2、加强教育信息化,均衡城乡教学资源。我校一是加大教学资源投入,学校倾斜有限资金购买相关资料、软件、图书。二是加强校本培训,把现代教学资源作为校本培训的一项主要内容,全员参与,全员培训,让每一位教师能熟悉掌握现代教学资源。三是现代教学资源进教室,更好地利用现代教学资源上好每一堂课,让农村孩子享受城里孩子同等的教学资源。

3、加强外部联系,积极争取扶持。我校和积极与县电视台联系,筹措资金,两次购置了新的课桌和办公桌椅。修缮了围墙。

五、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存在问题:

1、学校整体规划和布局比较合理,但在校园的.美化、硬化等方面仍需改善,属于基础建设问题亟待解决。

2、小学按国家标准,还有音乐教室、美术室、计算机教室、多功能教室、阅览室有待进一步规范建设。

3、根据学校规模和课程标准,体育、音乐、美术器材设备还不足。

今后改进措施:

1、进一步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

2、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优化师资队伍和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积极创建和谐校园、书香校园,使学生享受高质优效教育,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4、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加大对农村小学的项目投入,真正做到城乡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的均衡。

5、真正把教学放在第一位,进一步扎实开展“比教学、访万家”活动。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报告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答复上级机关询问的公文。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针对我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现状,立足村情提出了“找准优势定路子,立足实际上项目,能工则工,宜农则农,依托市场,多途径、多形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路,“多业并举“,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所有村两委成员实行“同目标、同考核、同奖惩“的招商管理办法,切实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努力改善项目质量,增强村发展后劲。探索多元化、多样化、多业化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子,着力在开发资源、盘活资产、严管资金上下功夫。对荒地、荒水、荒滩等“三荒”农村集体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统一发包或出售,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砦村位于高新区沟赵办事处西部,辖区总面积4.2平方公里,村辖有6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共有3856人,拆迁改造征地后现余耕地约600亩。牛砦村克服种种困难在高新区、办事处党工委、政府的支持下于2018年2月10日完成了村民回迁分房工作,现近800户村民已入住新居。虽然村民已居住高楼,现已回迁接近三年,但小区配套商业房迟迟未建,大大影响了村民以及村集体的收入,从而制约了我村的发展。以前村集体收入仅仅依靠政府征地村级提成,现村域土地已基本征收完毕,现村集体几乎没有收入。也大大影响了村内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实施。

为弥补村集体现无经济收入问题,村三委干部根据村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对策。首先决定对牛砦小区1号院三层闲置社区用房公开对外招租,以来增加村内经济收入,于今年8月中旬经公开招标现已对外出租,从而每年增加村经济收入近52万元,进一步提升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推动村内工作向前开展。接着,为了配合村域内郑锅二期工程的开展,目前涉及的牛砦四组正积极开展迁坟工作,现已完成87座坟墓的迁移工作,剩余29座坟墓将于月底前积极完成,为郑锅二期工程的进展提供了保障,同时可口可乐项目前期工作也有序开展。

下一步就关注最高的小区配套商业房建设事宜,村两委干部积极作为,并在办事处的指导下积极与高新实业、中建七局进行协商、磋商,找出制约小区配套商业房建设的困难和因素,积极上下协调,努力推进商业房这一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增加村民收人的工程尽早开工建设。同时也希望上级政府高度重视,尽快落实,从而提升牛砦村集体经济收入和村民生活质量。下一步还将就牛砦小区二号院三、四号楼下挑空闲置建筑进行公开招标出租,抓好每一点点的收入。

我们要牢固树立对标意识、看齐意识和竞赛意识,确保责任同压实、工作同推进、落实同频率,以更加抓铁有痕的意志,更加雷厉风行的实际行动,向群众展示出务实重干的精神状态和作风形象,将全年工作目标落到实处,并切实壮大我村集体体经济,并增加村民收入。

****村位于****镇西北部,海拔500-850米,属典型的山地气候,距镇政府所在地18公里,全村幅员面积8.7平方公里。人口:*人,下设*个村民小组。现有建卡贫困户29户,90人;低保户35户,48人;特困供养46人;残疾人54人。

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主营收入预计达到约145万元(6月底),其中劳务公司承接人行便道工程104万元,****果专业合作实现收入40.9万元,实现利润约10.28万元,其中劳务公司约10万元,专业合作0.28万元。

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全村工作中心任务来抓,每年召集全体党员、村民代表及村支两班子成员,集思广益,讨论商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工作计划,研究具体工作措施,保证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方向、有目标、有举措。建立发展村集体经济目标管理责任体系,实行书记主要抓、班子成员包干抓、各村民小组长协助抓的“三抓”工作法,采取“书记+村干部+公益岗位”的分组模式,年初交任务,年底看成效,在全村形成了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村级集体经济的良好格局。初步建立规范管理村级集体经济的长效机制,及时全面公开村级集体资产和集体经济收支使用情况,自觉接受村监会和全体村民的监督,有效提高了集体资金的使用效益。通过强化领导、强化措施、强化管理,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年年有收入、年年有发展。

********果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是全区集体经济组织先行先试的村之一,其性质为村集体体独资。****是一个纯农业村,共有耕地5000多亩,由于城镇化的推进,部份良田熟土荒芜无人耕种,加之土地流转各项鼓励政策的出台,为****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土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集体经济组织按300元/亩的价格从农户流转土地250余亩,2020年集体经济发展高山优质水稻130亩、油菜170亩、高粱120亩。利用种植的油菜、大米、高粱,今年创建了扶贫车间一个,已获区人社和区农委批准,目前正在抓紧生产。

****建卡贫困户29户,共90人,为了明确利益分配方案。

(一)千秋集体经济组织分配方案即采用“1+2+3+4”分配方式:

“1”对流转出土地的农户。

“2”对建卡贫困户给予总利润20%的补助,均摊到建卡贫困户人头进行发放,此项实行动态管理对已稳定脱贫的农户不再参与分配。

“3”对壮大集体经济组织人员(即村支两委5人,公益岗位3人,本土人才1人共计9人)给予总利润30%的补助劳务补偿费,但实行最高限额,即大集体经济组织人员最高不超过5万元。

“4”作为壮大集体经济的储备金,属全体村民所有。

(二)****集体经济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

区农委为每户贫困户投资1000元入股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与每户贫困户签订利益分配合同,每年分配利润150元,连续分配4年。今年预计在10月左右进行利润分配。

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题,为发展壮大我县村级集体经济,进而带动我县县域经济的发展,制定以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县共有310个村、14个社区,目前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75个、社区4个,村集体经济空白村235个、社区10个。我县村级经济发展的目标是:进一步发展壮大原有村级集体经济,彻底消除村级集体经济空白村,经过6年(2015—2020年)努力,力争全县所有村有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三分之一以上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一)转变观念,深化认识。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是减轻农民负担的一项利民工程,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项重大举措,只有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能够为农民群众提供比较丰富的物质、文化服务,才能增强集体统一服务功能。要从根本上克服承包经营就是不发展集体经济的错误观念,树立统分结合,双层经营,共同发展的思想;克服深化农村改革、企业改制改组就是不要集体经济的模糊认识,树立个体、私营、集体经济共同发展的思想;克服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信心不足、畏难不前的消极倾向,树立敢闯敢干,加快发展的市场意识。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从上到下形成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舆论氛围。当前,要紧紧抓住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机遇,拓展思路,加快开放开发步伐,形成发展共识,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发展信心,力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理清思路,科学规划。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必须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立足自身优势,按照市场法则,多渠道多形式探索发展路子,各打各的优势仗,各走各的发展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鼓励各村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发展模式。要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发展模式。规划瞄准现代农业,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强势打造农产品品牌,大力发展和引进高效农业、观光农业。要大力推进旅游和休闲农渔业发展模式。依托特色农渔业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农村旅游业和“农(渔)家乐”带动集体经济发展。

(三)强化管理,提高质量。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要千方百计增加集体积累,要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做到管理、效益齐抓,生财、理财并重。一是要准确界定集体积累的范畴。集体积累不仅包括村集体办公设施、村企业资产和流动现金及各种债权,还包括责任制未分到户的村集体所有资产资源。二是要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全方位、多渠道提取积累的办法。在严格依法办事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市场化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通过集体非耕土地的入股联营,土地有偿转让及集体耕地专业承包和专业经营,使土地增值、集体增收。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村集体领办农民合作社,提供有偿服务,增加集体积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通过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并在优化服务中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三是要切实加强集体资产的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会计制度、财产物资管理、财物收支、财务公开、民主理财等制度,开展“四清四定”工作,加强会计核算,强化审计监督,严格财务管理。四是要切实用好集体资产,按照民主决策的原则,抓好集体资产的投入运营,减少非生产性开支,增加生产发展资金比例,逐步建立投入、增值、再投入的滚动发展机制,提高集体资产使用效益,增强集体经济实力。

(四)配强班子,育好队伍。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关键在村党支部班子。要坚持把选好人、用好人当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前提来抓。一是选配好党支部书记,采取下派、回请、竞选等形式,从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乡镇企业家、复退军人、回乡青年、致富能手中挑选思想正、作风实,有一技之长、能够带领群众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村级领导班子,带领群众发展集体经济。同时对部分落后村实行选派干部到村任支部书记,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着力提高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通过集中培训、赴外培训等形式,帮助村干部切实提高政策水平、依法办事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带领农民发展经济共同致富的本领。教育引导基层干部牢固树立市场意识、发展意识,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依市场需求和变化确定、调整发展思路,不断增强村级领导班子发展和管理集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五)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工作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各村两委班子要集中精力,精心组织,把这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列入工作日程。一是制定规划。各村都要结合本地实际,确定项目,制定规划,提出措施,规划指标,采取目标管理的办法,建立责任制,签订责任书,把目标、任务、项目、措施落实到人,作为考核年度工作和干部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二是落实责任。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落实半年检查督促,年底全面考核,加强宏观指导,研究解决问题。三是抓点带面。继续采取政策引、骨干带,典型推、领导抓的方法,通过培养典型、总结典型、宣传典型、推广典型,启迪思路,开阔视野,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由小到大、由点到面地不断发展壮大。四是协调配合。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集体经济的指导、管理、监督、协调和服务。企业、财政和金融部门负责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扶持。今后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城乡结对共建帮扶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没有起色不脱钩,在全县上下形成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发展局面,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确保规划目标的全面实现。

(一)下派优秀干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为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我县分批选派优秀干部下村任职村组织第一书记。选派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后,积极谋划村集体经济发展,村支两委班子集体战斗力逐步增强。

(二)积极筹建村级扶贫门面。

根据《县人民政府县长办公会议纪要》,县扶贫开发办、县财政局联合出台了《县扶贫开发办、县财政局关于集中使用2009—2011年村级集体经济建设项目的通知》文件。根据文件精神,我县近年积极筹建村级扶贫门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截止目前,全县项目扶持门面38个村,2014年村集体总收入增加220700元。

(三)盘活村级资源,增加集体收入。

我县部分村利用村级“四荒“资源,通过合作开发、租赁、承包等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如灵溪镇南山社区从2000年以来,利用本村丰富的岩山资源进行租赁开发,累计为村集体创收达15万元,年均1.2万元。

(四)引导村集体领办农民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

近年来,我县通过引进凯迪生物质能源公司与村集体合作,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商业运作模式,由村委会领办农民合作社,凯迪公司支付办公经费,兴办原材料加工厂,实行订单生产,增加了农户和村集体收入。

一是村干部发展经济的能力不强。有的村干部市场经济意识不强,发展经济的思路狭窄。

二是村级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较多。自然条件差,有的村土地贫瘠、交通不便,集体经济发展困难重重。人才、资金、信息匮乏,有头脑、懂技术的年轻人不愿在村里干事,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尽管就业困难,也不愿留在村里,致使村级经济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在发展资金方面,由于金融机构对村级贷款控制过严,村集体很难得到发展经济必需的启动资金;上级的一些帮扶资金过于分散,对一个村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不能集中财力解决发展问题。村干部与外界接触少,信息渠道不畅,加上群众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关心,很少提出发展村级经济的好建议,即使村里想发展也缺门路、无项目。

三是非生产性支出较大。

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组织服务功能、推动农村先进生产力发展、繁荣农村先进文化、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从源头上减轻农民负担,解决税费改革后村级收入减少的客观需要,2019年8月14日,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由分管领导带队,抽排业务骨干对全县22个乡镇,156个行政村就村集体经济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及调研,现将检查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我县有22个乡镇,156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农户1.1万户,农业人口5万人,农村劳动力3.3万人,耕地面积11.55万亩,其中集体耕地面积1.5万亩,草地面积62.5万亩,林地面积86.9万亩,目前成立专业合作社133个,截止2017年底,全县农村集体资产共计43891.09万元(其中流动资产7554.8万元,长期资产合计419.66万元,固定资产35916.6万元)。负债合计5972.82万元;(其中流动负债为465.31万元,长期负债为5507.5万元,目前所有者权益集体经济37918.27万元),经营性资产合计842.67万元,非经营性资产合计43048.42万元。

多年来,我县农村集体经济受保守思想的束缚,开放程度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仅仅依赖农牧业、就农牧业抓农牧业的思想严重阻碍了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直接影响到村级自身“造血”功能,使各项垫付资金,还有很多正常或不正常的支出没有资金来源,尽而使集体经济逐渐走向低谷、走向薄弱。

一是受思想观念的束缚,导致集体经济缺乏发展后劲。我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有很大的原因是思想观念在作梗,思想观念上的落后是当前制约和阻碍我县农村集体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最大障碍。部分干部及群众没有危机感和紧迫感,观念和思维方式陈旧、保守,信息不灵,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缺乏必要的认识,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束缚,没有形成很好的产业链条,只是就资源消耗资源,而没有很好的去开发资源,封建落后思想和小农意识观念导致了实践上的盲目被动,无法推动和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和发展。

二是受人为因素影响,导致集体经济包袱沉重。当前,部分干部,受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对集体经济管理和积累意识淡薄,存在重生产轻管理、重农户轻集体的不良倾向,弱化了村级集体经济的组织功能,承担的公共职能无法实现,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1、澄清底子,明确发展思路。底子清,思路才能明。为此,我们认真开展好摸底调查、清产核资、财务审计等,全面澄清了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底子,为指导基层抓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清晰的工作思路。一是深入调查了解。去年对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摸底,全面了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分析掌握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形成了翔实的调研报告。二是狠抓清产核资。采取账实核对、实地勘查、内查外调、合同清理等措施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清查摸底、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并对所有权有争议的资产进行了认真界定,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三是严格财务审计。自去年7月份开始,结合“雁过拔毛”专项整治,认真梳理村(居)存在的帐实不符、账帐不符以及账外账、挪用公款等问题,全面掌握了村级组织“三资”情况。

2、政策引导,注入活力。2017年州财政给予奖励资金120万元,鼓励村集体经济发展,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土地流转等方式,引进项目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3、采取“飞地”经济模式,壮大集体经济。打破现有的行政区域界限,以村为单位投入产业发展资金,将贫困村纳入产业园区,实现不同村组资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共有、共同发展目标,打造集体经济稳定增收的产业基地。

多年来,集体经济始终处于低落状态,主要是受思想观念、创业意识、和生产资源的影响,使集体经济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严重的阻碍了集体经济的发展和积累,主要体现在:

一是村领导班子素质不高,年龄结构、文化结构不合理,有的长期处于软弱涣散状态,有的村干部一提及发展,往往过分强调缺乏资金、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不能立足已有的土地、资源等优势求发展,很好的带领群众发展集体经济。

二是集体积累来源渠道单一,相当一部分村集体积累为负数,集体全部收入几乎仅来源于少数的机动地。

三是资源没能得到充分开发利用,闲置、浪费现象严重。

四是村里报账不及时,账务处理不规范,存在科目用错,账表不符现象;债权债务长期挂账不清理,存在虚有债权债务;大多数固定资产没有建账,没有明细;资源性资产集体管理不善等。

一、发展村集体经济要有思路、有信心、有人干。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关键要靠支部书记,支部书记必须想干,有能力干,有决心干,只要有人干就能走出路子。

二、发展村集体经济要有政策、有重点、有激励。对推广性好、适用性强的经营模式,应该加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对发展愿望强烈、思路切实可行、班子战斗力强的经济薄弱村,应重点给予关注和倾斜,同时对实现村级创收做出突出贡献的应予以奖励,以形成引导和推广。

三、加强经济管理,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为增强集体经济强化监督机制。要继续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的财务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防止集体资产流失,节约各项经费支出,减轻集体经济负担,实现集体经济的资产积累。一是内部管理制度要再落实。如财务收支的预决算制度、支出审批制度、合同管理制度、财务公开民主理财制度、一事一议制度等其他各项制度,必须要落到实处,坚决避免走过场、走形式,要按照规定严格执行,提高资金利用的透明度,防止集体资产、资金、资源造成不必要的流失和浪费。二是村务公开要再透明。目前,我县村务公开率已经达到100%,但村务公开的质量还不高,我们要加大公开的真实性,增强公开的透明度。要提高村民对村务公开的认识,实施有效监督;组织、民政、农经等部门要经常深入基层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核实。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经济财务与审计工作,制定方案,印发文件、强化措施、积极推进,大力加强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工作力度,全面提升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水平,现将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与审计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全县22个乡镇(办事处)均实行了村级集体三资委托代理制度,设有村级财务会计委托代理中心,全部设立办公室,提供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502个行政村全部纳入委托代理,并在银行开设账户,22个乡镇(办事处)所有行政村纳入电算化管理,电算化率达到100%。

(一)积极印发文件。为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规范财务操作步骤,规范收支票据,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利益,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单县制定了《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办法》,不断深化农村财务公开,确保全县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操作规范。

(二)严格财务管理。坚持“提前谋划、提前部署、提前介入”原则,严格执行农村财务规范管理制度,突出资金管理,不许个人随意支取,杜绝“坐收坐支”、私设“小金库”等不良现象,防止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将问题处置在萌芽状态。开设了办事处村级资金专项账户,将村级资金全部直接存入银行专项账户,村会计将银行缴款单上交至所在乡镇(办事处)三资管理办公室,规范落实资金收支制度。

(一)代理内容不全面。按照有关要求,集体资金的使用与核算、集体财产的管理与核算、内部往来、应收应付款、各项债权债务等村(组)核算单位发生的各项财务事项和会计业务,都要由农村会计服务中心统一代理。但目前有的乡镇只代理了财政拨付的村级经费及其核算和监督,有的地方仅代理了会计账目的核算,没有代理资金的监管,存在避重就轻的现象,涉嫌逃避委托代理中心对村级财务的实质性监管,极可能形成村组织资金账外循环或账外有账。

(二)财务管理欠规范。一是部分乡镇将财政拨付的村级经费与村级自有资金混收混支。本级安排和上级下达的村级组织保障资金,在乡镇农村会计委托代理中心年初未明确预算、核定到村。二是正规票据使用率低。为了规范农村财务收支,省里制定了统一的“村级财务票据样式”,到目前为止,仍有一些地方还没有使用。三是记账不规范。个别乡镇没有按照制度要求设置会计账簿和科目;固定资产等有账无物,有物无账,或有总账无明细账;同一类型经济业务,发生前后会计处理不连贯,科目使用不一致,总账和明细账不相符。有的村收款开具非统一收款收据,不及时入账,收款人不签字盖章;支出没有正式发票,以白条入账且无经办人签字等。四是超范围支出。仍有个别村本应由村民承担的非管理性费用在村级财务报销。

(三)经管队伍不健全。乡镇经管队伍人员少,全市乡镇经管人员均2.2人,乡镇经管站人员人数1人的占27.65%、2人的占34.12%;工作人员多数年龄偏大,兼职过多,缺少专业的学习和相关培训、业务水平较低,且更换频繁,不能满足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和相关工作的要求。

一是强化业务知识培训。县乡农经人员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主导力量,要从市层面上加强政治学习、强化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县乡农经人员自身素质,自觉承担起全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等各项农经工作任务。

二是配足配齐经管站人员。加强乡镇(办事处)经管站队伍建设,按每乡镇(办事处)配备3-5名专职经管站人员的原则,从现有在岗人员调剂或考选招聘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充实到乡镇(办事处)经管站,确保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的正常运转。

三是公开选聘村级报账员。要求每个村集体经济组织配备一名会计(报账员)。农村财会人员的配备可由现有村会计直接过渡为村报账员,也可按照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村民代表民主讨论、审批备案、聘任等程序进行选拔、任用。乡村共同确定的会计(报账员)人选,由乡镇(办事处)聘任。同时,农村财会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调换、撤换,确需撤换的,须经村“两委”成员会和村民代表会议讨论,乡镇(办事处)批准,报县农业局审查同意。

13: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调研报告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发展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是振兴贫困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是新时期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农村政权基础的重要保证,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农村新飞跃的根本支撑,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根本举措。为此,我们把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列为一个重要调研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

近年来,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和省、市、县委的有关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要求和部署,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不断强化管理,推进农村科学发展。

全县村级资产现状:截止xxx年12月末,全县村级资产总额为xxx万元,其中:债权总额为xxx万元;全县村级债。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务总额为xxx万元。全县xxx个村,无债务村共有xxx个,占总数xxx%,债务xxx万以下的村xxx个,占总数xxx%,债务xxx万的村xxx个,占总数xxx%,债务xxx万的村xxx个,占总数xxx%。全县村级积累总额为xxx万元,有积累村75个,占总村数xxx,其中:超千万元村xxx个。

二、主要做法。

从实际出发,大胆实践和有益探索持续稳定推进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方面有效措施,进一步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多元化、市场化、规模化的发展模式,多层次多渠道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一)加强资产资源管理,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积累机制,凡是集体项目都要落实责任制,及时收缴承包金或租赁费。对属于集体的山地、林木、水面、房屋等资源实行有偿使用。切实加强村级财务的规范化管理,严格控制和压缩非常生产性开支,实行开支限额管理。严格执行公益事业项目建设招投标制度,避免集体资产流失,建立集体资产公开拍卖、招租制度,实现资产收益最大化。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民主决策的内容、形式和程序,加强民主监督,定期开展民主理财活动,堵塞村级财务管理漏洞。例如:xxxx村现有集体积累xxxx万元,通过加强对村集体资产、资源的管理,摸清家底,仅五荒资源一项就清查收回土地xxx余亩,为村集体增收xxxx多万元。

(二)积极开展“清化收”工作,增加村级收入。

在合同登记清理工作中,由村委会牵头,对集体所有资产资源中正在履行和续包未履行的合同进行了全面清理登记,对清产核资后的债权债务进行了认真核实。到目前,全县共清理合同xxx份,清理出问题合同xxx份,涉及土地面积xxx亩,已收款金额xxx万元。在化解债务工作中,共有xxx个村对村级债务进行了化解,共化解债务xxxx万元。在推进新增地源收费工作中,充分利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成果,对确认无异议的新增地源,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确定承包费、承包方案,积极开展收费工作。到目前,全县共确定应收费面积xxx亩,已有xxx个村对新增地源进行了收费,收费面积xxx亩,收费金额xxx万元。

(三)通过国投资金项目,使村集体积累增长,增加村级经济收入,状大村集体经济。

截止xxx年年末,在村级国投项目资金形成固定资产有移交手续的共xxx项,资产合计xxx万元,现大部份已入账,其余未入账的资产已经督促村级入固定资产账。有移交手续的经营性资产共xxx项,资产合计xxx万元。无移交手续的固定资产共xxx项,村上不能确定权属是否归村,按省清产核资回头看的要求需要县级帮助协调办理划转手续。全县xxx个乡镇每个乡镇都有2个或2个以上的国投资金项目。例如,xxx村国家投资xxx万元,建设xxx栋蔬果大棚,现对外出租,年收益28万元。

(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民增收。

全县目前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合作社有xxx个,覆盖全县xxx个乡镇xxx个行政村,达到村村都有合作社。例如,xxx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充分发挥土地规模优势,对所有土地进行统一调度轮作,变分散投入、分户耕作为合作社统一管理、集约化经营,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依托xxx大学和xxx科院的科研与技术优势,不断加强联合社科研队伍建设和新技术研发。社员将土地交由合作分社统一经营,获得土地资产股金,享受分红。把贫困户社员常年在安排到联社务工,使他们实现当年脱贫。

三、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一)思想不够重视。部分村干部思想上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够重视,思考不够,研究不深,没有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脱贫挂钩,很大一部分没有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发展思路不明晰。部分村干部缺乏干事闯劲和创业精神,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路不宽,办法不多,过分强调缺乏资金、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一等二靠三要,没有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真正当作大事来抓,畏难思想严重,不图发展,但求无过。

(二)集体收入单一、缺少发展资金。因为历史原因造成村集体债务负担比较大,全县xxx年村有xxx个集体都有债务,具体数额都比较大,全县村集体债权债务总体为负数,而化解村级债务的主要途径就是变卖资产和发包资源。全县有相当数量的村集体拥有的资源较少,集体经济缺乏产业支撑,没有产业项目支撑就不能实现持续稳定增长。收入来源主要依靠有限的土地及资源发包收入和财政转移支付收入,相当一部分村已经成为“无集体财产、无集体资源、无集体企业、无集体收入”的“四无”村和“空壳”村。村集体债务大,服务功能弱化,凝聚力不高。大多数村除了保障正常办公基本开支的财政转移支付外,没有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专用资金,农业项目也是直接到户,不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而且由于村委会是自治组织,金融部门贷款顾虑较多,村委会难以贷到款,发展村集体经济缺少启动资金,即使有好的项目,但缺少“第一桶金”,也只能望洋兴叹。

(三)支出逐年增加,村级运行困难。村集体经济除承担村组织的管理运转费用外,还要承担本村的社会管理服务职能和公益福利事业的供给,各项开支居高不下;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在村庄环境的整治上环卫保洁等费用支出不断增加;村级债务需逐年化解,历史遗留的村级债务较重,严重制约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四)是缺乏带动人才。近年来,农村年富力强、懂经济、有头脑、有闯劲的青壮年基本都外出务工或创业,“三留守”现象十分严重,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大多数“两委”班子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是很高,需要学习市场经济和经营管理技术,带领发展集体经济的“能人”比较少。

四、下步工作建议。

针对我县在村集体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工作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搞好村级服务的需要,是增强农村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物质保障,是党巩固农村执政基础的物质前提。村级基层组织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形成“有人办事、有钱办事”的工作格局,村级集体经济没有实力,发展生产没有财力,提高服务没有能力,干部说话就没有威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已相继出台了具体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全县上下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并利用好各项惠民政策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二)发挥好各乡镇党委和村级组织的作用。乡镇党委要发挥好领导和引导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帮助村级组织出谋划策,规划和实施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村级组织要提高主动性,村级组织的主动性是项目规划、实施的基础,缺少村级组织的主动性,项目规划难于进行,项目实施难于保证,甚至已经建成的项目,也难以产生经济效益。村级组织只有主动进行项目规划,主动参与项目实施,主动壮大村集体经济,才能确保项目建成一个,见效一个,为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打牢根基。

(三)提高村级组织战斗力。全面带动农村发展集体经济需要榜样的力量,关键要选好配强“领头雁”,要把思路清、能力强的党员选拔到村“两委”班子主要领导岗位上来,注重对他们的教育培养,着力培养造就一支有思路、有技术、有能力的工作队伍,并给予一定的政治待遇,解决他们生活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扑下身子投入基层发展。

(四)推进农业市场化,培育能人带动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必须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加强市场信息搜集利用,坚持将培育创业致富能人作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途径。大力培养农民经纪人,动员优秀大学生,经济能人、致富能手返乡创业,在资金、技术、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对致富带富能力突出、有一定影响力的致富能人,纳入后备干部管理,优先考虑作为村“两委”尤其是村级主要领导来培养,进一步发挥能人在地方发展中带富致富能力。

(五)摸索适合发展模式,激发内生动力。要建立健全机制,实现村民共治,激发内生活力。摸清家底,因地制宜,最大程度整合资源,尊重农民意愿,实施土地流转,探索摸索出一套适合本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模式。任何模式都要建立健全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制度,要让本村群众真正分享到集体收益分红,让农民人人入股,户户有股份,要让群众改变对集体资产不闻不问的观念,积极主动和参与产业发展,激发内在活力。

(六)重视外来资金的引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仅靠村级组织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吸引企业资源、外界人脉资源,利用好本地资源,借助好外地资源,以本地、更多是村级组织的优质服务为基础,形成村级组织的收入保障,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汇报材料锦集

针对我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现状,立足村情提出了“找准优势定路子,立足实际上项目,能工则工,宜农则农,依托市场,多途径、多形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路,“多业并举“,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所有村两委成员实行“同目标、同考核、同奖惩“的招商管理办法,切实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努力改善项目质量,增强村发展后劲。探索多元化、多样化、多业化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子,着力在开发资源、盘活资产、严管资金上下功夫。对荒地、荒水、荒滩等“三荒”农村集体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统一发包或出售,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调查报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1.村级集体经济资产情况。乡村级集体经济总资产2050万元,主要为村民自筹、财政投入和社会资本,主要包含:集体林地1.2619.08万亩、土地706.2亩、农业种植机械设备4套,流动性资产约302万元。

2.九环沿线的3个村主要以旅游观光产业为主,村民建立合作社与社会资本合作发展,采用股份制管理模式,年底合作社和公司按比例分红,高半山的2个村主要以蔬菜种植产业为主,党员干部带动村民建立合作社,统一购买和销售。

3.5个村均为合作社代村民管理集体资产。

4.经验启示。

起,各村积极落实松潘县委县政府建设国际旅游胜地战略部署,党支部带领党员干部群众,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自然环境和独特的文化优势,积极争取项目资源,纷纷成立专业合作社,作为产业发展的实施载体,采用“支部+农户+公司”模式,规范旅游市场,降低经营风险,拓宽就业渠道,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探索出了一条群众自筹一点、政府补贴一点、企业投资一点的“三个一点”现代农村产业发展道路。

坚持党支部带动引领。

近年来,各村党支部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重,以党的组织建设理念抓合作社管理和人才建设,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和管理能力提升,为以党建促发展找到了契合点,为深化党的先进性建设搭建了平台,村支部的创新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实现了管理有序。

坚持党员干部带头示范。

群众看干部,干部看党员,党员看组织,越是在发展集中的`地方越是需要有一支强有力的党员干部队伍。党员干部大力支持合作社发展,发动群众积极响应、踊跃参加,在建设过程中坚决服从组织领导,在半农半牧的基础上建立了旅游服务产业主导,实现了干部有为。

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战略。

依靠产业支撑,突出基础先行,为重构产业发展秩序,围绕一系列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做好推进服务工作,带领全村群众坚定推进幸福美丽家园巩固提升工程、大骨节病试点成果巩固提升项目、民族团结进步中药材种植项目、安全饮水项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等一系列重点工程项目,实现了基础先行。

坚持强化村民综合素质能力。

为走好乡村生态旅游这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严格规范村民议事规则和各项管理制度,所有重大事项均召开班子会议或村民大会一致通过决定。合作社还通过带动部分贫困户参与旅游经营,解决闲散劳动力就业,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石。注重通过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村民素质,巩固发展成果,多次组织外地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厨艺、家政、礼仪培训,按照“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统一接待、统一收入、统一宣传、统一培训”的管理模式,提升川盘整体形象。注重维护团结稳定局面,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努力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全村和谐稳定,近年来从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刑事案件及涉稳事件,实现了社会和谐。

近年来,各村各项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但与经济发展需要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受气候影响,高原地区各项基础建设使用寿命有限,后期管理维护往往难以跟上,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使用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在当前全国安全生产总体形势下,对乡村旅游服务业的规范和监管存在一定真空,受发展规模影响,各村难以开展民族传统食品和酒类的文化体验等经营活动。

进一步加快道路、饮水、排污、用电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涉旅产品质量监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扩大旅游品牌宣传,推动农村产业健康发展。

乡镇农村集体经济情况调查报告

近年来,xx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和政府有关农业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出台了一系列强乡富民的措施,农村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随着农村税费改革,乡镇企业效益下降,农村集体收入普遍减少。农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的组成部分,是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一种经济成份,只有农村经济发展壮大了,才能从源头上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三农”问题。因此,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重要措施。如何在新形势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解决村集体无钱办事的问题,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小康社会,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任务。

一、当前发展集体经济的客观要求。

1、集体经济是村级财力的主要来源。村委会属于村民自治组织,不是一级政府,开支不在政府财政预算之内,因而无固定的经费来源。村干部的补助,村里一些必要的建设,仅靠“乡统筹、村提留”不够用。只有发展村集体经济,村级组织才有属于自己自由运转的资金。

2、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保障。村集体经济发展得好,村级组织统一支配的财力雄厚,就会完全有能力为全村人办大3、集体经济是巩固农村基层组织的根本保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得好,有钱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村兴民富,村党支部就会得到村民的拥护和爱戴,党的形象和威信也会不断得到提高和巩固。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困民穷,不但不能为村民谋利,而且还要为完成层层下达的各项指标不断伸手向农民要钱,增加农民负担,违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这样一来,影响了干群关系和党群关系。长此以往,就有可能动摇我们党的基础。

4、集体经济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坚强支柱。要实现现代化关键在于农村现代化的实现。当前已达到小康标准,并向现代化迈进的村,基本上都是集体经济搞得比较好的村。

xx乡总面积60.52平方公里,辖有23个村行政,有农户7148户,人口27236人。耕地面积15440.13亩,林地15444亩,荒山荒坡30004亩。各村都以农业种植业为主。而一些村虽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但没有任何企业落户,集体收入几乎为零。部分村因有外来投资,开办煤矿企业,可获得一部分收入,维持了村一级工作的正常开展,如没天地村、xx村、压落村。据统计,xx乡没有一个村年集体收入达万元以上的,可想而知,各村的集体经济是何等薄弱。近年来,xx乡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在没天地村建立了桃园示范基地1个,杨梅示范基地1个,引进外来投资,开办煤矿企业5个,从而解决了大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发展了农村经济。与此同时,还在湖坝村建立了蔬菜示范基地1个,六营村建立了60户的养牛示范基地。同时,还向上级争取,为没天地村、xx村、湖坝村开通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借助远教的资源优势,给农民传授农村先进实用技术、典型经验等,以此来带动其余各村的经济发展。但是,由于群众思想观念还比较陈旧,缺乏有较强经济意识,有魄力,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带头人。导致了农村集体经济始终发展得比较缓慢。

农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的组成部分,发展如何影响全乡经济大局。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将使农民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改善和提高,必然削弱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不但影响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贯彻实施,容易使农村产生不稳定因素,而且拖慢了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步伐,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不发展,必然会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拖后腿。

xx乡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原因主要是基础弱,条件差,此外,影响因素和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村一级领导班子素质不高,年龄结构、文化结构不合理,有的长期处于软弱涣散状态,不能很好的带领群众发展集体经济。大多数村干部年龄偏大,思想僵化,观念守旧,没有开拓创新精神,过多强调客观困难,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市场经济意识不强,发展经济的能力较低。

2、鼓励支持村级发展集体经济的优惠政策少。对乡村发展的总体规划、生产布局、资源优势、发展思路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政府对农村发展集体经济缺乏必要引导,缺乏强有力的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一些扶贫措施没有起到“造血”作用,无法引导村集体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3、集体积累来源渠道单一,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思路狭窄,有的村干部一提及发展,往往过分强调缺乏资金、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不能立足已有的土地、资源等优势求发展,资源没能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4、通村道路路况差,运输不方便。甚至有的村还不通,导致了丰富的资源没有得到很好大开发利用。

1、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应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选好带头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必须首先着眼于农村党支部班子的加强和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选好村领导班子,把那些事业心强、懂经营、会管理、具有发展集体经济的强烈意识、开拓精神和不怕吃苦、秉公办事的人选进班子。*年年初,已对部分村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实行村领导年轻化,大部分都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都能胜任村一级的'工作。而且还要有计划地培养一批热爱家乡,扎根家乡,立志于改变家乡面貌,事业心和责任感强的有理想、有文化的年轻一代。同时,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干部的培养教育。

2、发挥资源优势,找准发展路子。要因村因地制宜,正确认识资源,创新发展思路,一切从当地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不搞“一刀切”,不搞一个模式,确定不同的发展路子,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通过立足优势,选准路子,可以集体开发林场、果园、菜园、园林、养殖场、个人承包增加集体收入。

3、增强政策扶持力度。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发展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特别是加快发展村级经营经济,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要继续放宽政策,放开领域,放手发展。乡党委政府要强化服务意识,切实转变观念和职能。积极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在政策制定、项目引进、信贷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给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从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乡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按照《关于做好2017年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工作成效考核的通知》要求,xx镇高度重视,庚即对我镇2017年农村集体经济工作开展全面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育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为目的,切实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充分调动村“两委”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以灾后重建和脱贫攻坚为契机,通过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和乡村休闲旅游业,培育发展村集体经济,通过一年的努力,3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明显增加。

20xx年,我镇以“服务产业、土地流转、盘活‘三资’、能人带动、兴办实体、开源节支”为重点,积极探索实践“以资源转资本、以服务促创收”的多元化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商则商,找准了符合发展实际、各具特色的强村富民增收之路。

1.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集合长期外出创业人员的承包土地集中流转,鼓励村集体统一经营农户自愿转让的土地,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并结合村庄整治,开展土地整理和宅基地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对新增的有效耕地由村集体所有和经营,以增加集体资产收益。在紫云村可对村集体所有而接近荒废的200亩茶园及土地进行流转,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在大渔村对灾后重建回购的宅基地进行整合利用。

2.培植农业主导产业。村级组织结合各村实际,利用我镇突出的生态优势,领办和创办蔬菜、水果等高效农业和特色种养殖业作为示范项目,带动农民发展优势明显和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形成“一村一品”把农民增收和集体增利结合起来,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在大渔村整合有限的土地资源,发展山药、佛手瓜及本土蔬菜;在紫云村利用山场多、空气好的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

3.兴办经济实体。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探索兴办经济实体,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在大沟村利用野生竹笋、鹿耳韭、蕨类植物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空石林景区开发带动的.区位优势,争取扶贫专项资金兴办特色蔬菜加工企业,增加蔬菜附加值,壮大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带动群众增收;大渔村依xx场镇人口密集的特点,利用集体经济发展基金,在毓秀新区成立大渔村农特产品供销中心,解决“空壳村”的问题。

4.盘活“三资”,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核实资金、资产、资源存量,充分挖掘潜力,实现集体“三资”保本增值。对村级集体所有的长期闲置的房屋、资金、土地等集体资产资源,以独立经营、联合经营、股份合作或租赁承包等形式,不断壮大集体经济。

5.挖掘自然资源潜力。坚持开发利用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统一,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村域内的自然资源特别是“四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包括荒地、荒坡、荒沙、荒草、荒水等)资源潜力,充分利用辖区内的独特的气候和旅游资源创办集体经济实体,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大渔村全村人口1345人,为解决村集体经济收入问题,于2016年10月在xx镇毓秀社区租房开设《大渔村农副产品供销中心》,截止2017年9月30日,村集体经济销售中心纯收入3000元;另将大渔村产业扶持基金同xx县文旅集团签订投资合作协议,投资40万元,按合作协议已收入利息1万元整;2017年大渔村集体经济收入共计1.3万元整,人均9.7元,稳定达标。大沟村全村1032人,2017年集体经济有两项:一是店面出租,其中2016年10月至12月收入2750元;二是2017年3月将村产业扶贫基金30万元入股县文旅集团,收益7500元。2017年大沟村集体经济收入共计1.025万元,人均收入9.93元,稳定达标。紫云村出租集体茶园200亩,年收益4000元;与xx县大熊猫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投资合作协议,紫云村投入产业发展资金30万,今年收益7500元。2017年紫云村集体经济收入共计1.15万元,人均收入14.34元,稳定达标。

根据通知要求,我镇农村集体经济状况报告如下:

我镇位于高碑店市区东南25公里,毗邻白沟市场,国道112线横穿东西,京白公路贯穿南北。全镇总面积566.2平方公里,辖39个村庄,现有耕地51857.5亩,9860户,39084人口,包括汉族、满族、朝鲜族、回族等,主导产业为箱包加工销售、原材料制造业、林果苗木产业。目前我镇集体经济空白村24个,收入0-5万元,收入5万元以上。农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低;集体收入来源单一,主要依靠土地承包;部分村级发展思路狭窄,集体资源匮乏,村级无钱成为制约农村发展、服务群众的关键瓶颈。下一步,我镇将积极规划,稳步推进,力争到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是挖掘自身潜力,实现集体经济零突破。

针对24个集体经济空白村,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对村集体资产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统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集体经济从零开始的突破。对于十九发、北京等大型集体土地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调整土地承包协议,增加村集体收入,充分利用村资源优势,研发集采摘、观光、餐饮为一体的旅游业,结合村历史文化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农业多元化经营、集体经济增长的目的。

二是坚持试点第一,充分发挥示范主导作用。

按照《关于全市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工作方案》要求,我镇于2019年3月份上报集体经济试点村2个,4月份,我镇高庄村被初步选定为试点村,计划与该村企业家创建的家兴商贸集团合作,在2019年建设家兴易购便民超市一所,服务附近村民日常生活所需,增加就业岗位,收入用于补强村集体经济,增强为民办事能力。同时,利用该村60亩集体土地入股企业成立农业合作社,在2020年打造采摘和蔬菜种植产业基地一处。对于该项目,我镇将充分发挥镇党委、政府的组织协调、监督指导作用,加强对项目实施进度、资金安排、实施效果的监督检查,确保项目按规划实施、规范经营,并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将带动效果辐射到其他村,进一步发展壮大全镇农村集体经济。

当前,我镇部分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的认识不足,认为发展集体经济资产管理难度大,没有创收办法,没有发展路子,这些思想和认识上的差异性,严重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此,我镇将以队伍建设为先导,不断增加集体经济发展活力,一是提高村级班子综合素质,以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为重点,注重对思想素质好、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村干部的教育培养,帮助村干部转变思想观念,使他们又懂党务,又懂经济,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干部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的信心和动力。二是激发村干部干事热情,进一步改善村级办公条件,完善村干部考核奖惩机制,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村干部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切实激发村干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一项重要举措,今后,我镇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保障举措,精心组织实施,切实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增强村级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力争完成全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目标。

近年来,*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充分发挥从严治党引领作用,围绕清廉思想、清廉制度、清廉规则、清廉纪律、清廉文化建设,积极打造“清廉**·廉筑防线”廉政品牌,全面推进*工作风清气正、务求实效,为努力实现*目标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按照通知要求,现将“清廉机关”创建工作的有关做法汇报如下。

(一)压责固廉,坚持政治清明导向。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把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作为最大的政治担当,坚持“年作风建设大会部署推进、半年度全面从严治党专题例会研判分析、常态化党组会议会商决策”的工作机制,拧紧责任“螺丝”。

二是压实责任分工。层层签订责任书*份、《廉洁自律承诺书》*份,研究制订《*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组织领导及责任分工》,细化分解任务,建立责任清单,上紧廉政“发条”。

三是推进源头治理。持续加强廉政风险排查防控和源头治理,建立廉政档案*份,排查岗位廉政风险点*个,健全完善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干部管理和财经纪律等*项规定,扎紧制度“篱笆”。

(二)教育引廉,坚持作风清廉导向。

一是把握学习教育主线。通过抓好集中学习、支部学习、自主学习、向示范学习、参观学习、专题讲座学习、“学习强国app”平台学习“七抓七学”,加强党规党纪教育,讲好廉政专题党课,感悟信仰真理力量,谈好学思践悟体会,绷紧纪律规矩红线。

二是加强廉政警示教育。把廉政警示教育作为廉政教育的党员干部的“必修课”,*月*日召开全局党风廉政建设推进会,开展作风建设大讨论,组织观看警示教育记录片,选取身边案例及系统内违法违纪典型案件,以案释纪、以案示警、以案促改,注重发挥“不敢腐”的震慑作用。

三是健全谈心谈话制度。推行风险提示和教育提醒常态化,建立健全沟通谈话、激励谈话、专题谈话、提醒谈话等谈心谈话制度,今年以来开展谈心谈话*人次,发送廉政短信*条,促使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勤政廉政意识,时刻紧绷廉洁自律之弦。建立和落实任前廉政谈话制度、年度述职述廉制度,各支部定期向机关党委汇报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

(三)改革促廉,坚持政务清新导向。

紧盯权力运行重点领域,上线“优抚资金一键达”推动民生政策直达快兑。

一是平台兑现、一卡直达。以社会保障卡为切入点,将涉及到“孤、寡、困”等*项优抚资金纳入全市利民补助“一键达”系统,重塑业务协同流程、创新资金闭环管控方式,推动民生政策直达快,实现优抚资金发放全流程可追溯、可监控。

二是政策重塑、应统尽统。针对补助资金审核口径、兑现时限、发放渠道、流程设置等不一致问题,遵循“依法依规,应统尽统”“尊重现状,逐步统一”的原则,精心拆解、逐项绘制,编制申报指南和流程图,总共梳理业务申报流程指南*个(已确定上线运行*个),做到“简约、清晰、可行”,确保资金发放不断、不乱、不出错。

三是数据共享、强化预警。集困难群众信息和享受定期救济补助的优抚对象信息于一体,实现优抚对象信息交互核对,对变更调整及时提出预警,有效避免违规享受救济政策的情形。

(四)监督考廉,坚持制度清朗导向。

一是聚焦重点工作。把“清廉机关”建设与巡察整改、党建督查整改、“六重清单”、“*”年度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实行挂图作战、销号管理,提速正风,落实整改。加强阳光安置、优抚对象确定等重点风险防范,把阳光安置作为抓好清廉机关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采取量化打分排名的形式,全程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实现用人单位、部队和个人“三满意”。

二是狠抓作风效能。率全省系统之先,组建民生保障系统监督员队伍,采取明查暗访、定期检查等方式加强日常监督和过程监管。机关纪委围绕清明、五一、端午等重要节点和上下班、值班、“三公”问题、办公用房整治等重点领域,开展正风肃纪专项行动*次,发现问题*个,发布督查通报*次,组织处理*人。

三是强化结果运用。科学完善处室、直属单位年度绩效考评体系,将争创“清廉机关”作为各支部机关党建责任制考核和年终支部书记述职评议内容,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考核和评价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切实提高全局“清廉机关”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廉”为“我要廉”。

(五)文化兴廉,坚持干部清正导向。

一是强化阵地建设。严格按照建设“清廉机关”的标准要求,结合*服务保障中心、供给站办公楼装修,立足场地条件,合理利用布局,紧扣“清廉”主题,扎实推进集清廉制度、清廉活动、清廉成果为一体的清廉机关阵地建设。

二是激励价值导向。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主题党日活动,悼念革命烈士、回顾红色历史、重温入党誓词,缅怀先烈、激励担当;开展“六比竞赛”“处室论坛”,营造比学赶超、创先争优氛围和清正廉洁工作理念。

三是锻造过硬队伍。健全完善选人用人、实践锻炼、考核评议、教育监督“四大机制”,落实实绩选用,树立鲜明用人导向。以“五强化双促建”“万人双评议”等活动为载体,倒逼作风转变、效能提升,培养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

*年,我局的“清廉机关”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上级要求相比还有很多不足:

一是个别党支部缺乏创新意识,抓清廉**建设的针对性、有效性还不突出。

二是党员干部之间的清廉教育形式还比较单一。

三是各项清廉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

一是落实责任抓监督。进一步强化“两个责任”落实落细,从严从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强化风险点管控,发挥纪检监督作用,建立健全行风作风工作机制。

二是突出宣传抓教育。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教育,提高法律法规意识,增强风险意识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首要环节,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突出抓好集中培训、专题教育,激发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内生动力。

三是严格落实抓部署。根据上级部门的工作安排,紧扣主题开展清廉党课、观看警示教育片、清廉家访、打造示范点等活动,不断厚植清廉文化,巩固“清廉机关”创建成果,确保我局清廉机关建设在全县走在前、作表率。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题,为发展壮大我县村级集体经济,进而带动我县县域经济的发展,制定以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县共有310个村、14个社区,目前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75个、社区4个,村集体经济空白村235个、社区10个。我县村级经济发展的目标是:进一步发展壮大原有村级集体经济,彻底消除村级集体经济空白村,经过6年(2015—2020年)努力,力争全县所有村有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三分之一以上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一)转变观念,深化认识。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是减轻农民负担的一项利民工程,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项重大举措,只有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能够为农民群众提供比较丰富的物质、文化服务,才能增强集体统一服务功能。要从根本上克服承包经营就是不发展集体经济的错误观念,树立统分结合,双层经营,共同发展的思想;克服深化农村改革、企业改制改组就是不要集体经济的模糊认识,树立个体、私营、集体经济共同发展的思想;克服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信心不足、畏难不前的消极倾向,树立敢闯敢干,加快发展的市场意识。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从上到下形成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舆论氛围。当前,要紧紧抓住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机遇,拓展思路,加快开放开发步伐,形成发展共识,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发展信心,力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理清思路,科学规划。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必须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立足自身优势,按照市场法则,多渠道多形式探索发展路子,各打各的优势仗,各走各的发展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鼓励各村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发展模式。要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发展模式。规划瞄准现代农业,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强势打造农产品品牌,大力发展和引进高效农业、观光农业。要大力推进旅游和休闲农渔业发展模式。依托特色农渔业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农村旅游业和“农(渔)家乐”带动集体经济发展。

(三)强化管理,提高质量。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要千方百计增加集体积累,要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做到管理、效益齐抓,生财、理财并重。一是要准确界定集体积累的范畴。集体积累不仅包括村集体办公设施、村企业资产和流动现金及各种债权,还包括责任制未分到户的村集体所有资产资源。二是要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全方位、多渠道提取积累的办法。在严格依法办事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市场化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通过集体非耕土地的入股联营,土地有偿转让及集体耕地专业承包和专业经营,使土地增值、集体增收。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村集体领办农民合作社,提供有偿服务,增加集体积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通过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并在优化服务中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三是要切实加强集体资产的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会计制度、财产物资管理、财物收支、财务公开、民主理财等制度,开展“四清四定”工作,加强会计核算,强化审计监督,严格财务管理。四是要切实用好集体资产,按照民主决策的原则,抓好集体资产的投入运营,减少非生产性开支,增加生产发展资金比例,逐步建立投入、增值、再投入的滚动发展机制,提高集体资产使用效益,增强集体经济实力。

(四)配强班子,育好队伍。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关键在村党支部班子。要坚持把选好人、用好人当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前提来抓。一是选配好党支部书记,采取下派、回请、竞选等形式,从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乡镇企业家、复退军人、回乡青年、致富能手中挑选思想正、作风实,有一技之长、能够带领群众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村级领导班子,带领群众发展集体经济。同时对部分落后村实行选派干部到村任支部书记,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着力提高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通过集中培训、赴外培训等形式,帮助村干部切实提高政策水平、依法办事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带领农民发展经济共同致富的本领。教育引导基层干部牢固树立市场意识、发展意识,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依市场需求和变化确定、调整发展思路,不断增强村级领导班子发展和管理集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五)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工作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各村两委班子要集中精力,精心组织,把这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列入工作日程。一是制定规划。各村都要结合本地实际,确定项目,制定规划,提出措施,规划指标,采取目标管理的办法,建立责任制,签订责任书,把目标、任务、项目、措施落实到人,作为考核年度工作和干部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二是落实责任。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落实半年检查督促,年底全面考核,加强宏观指导,研究解决问题。三是抓点带面。继续采取政策引、骨干带,典型推、领导抓的方法,通过培养典型、总结典型、宣传典型、推广典型,启迪思路,开阔视野,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由小到大、由点到面地不断发展壮大。四是协调配合。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集体经济的指导、管理、监督、协调和服务。企业、财政和金融部门负责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扶持。今后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城乡结对共建帮扶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没有起色不脱钩,在全县上下形成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发展局面,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确保规划目标的全面实现。

(一)下派优秀干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为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我县分批选派优秀干部下村任职村组织第一书记。选派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后,积极谋划村集体经济发展,村支两委班子集体战斗力逐步增强。

(二)积极筹建村级扶贫门面。

根据《县人民政府县长办公会议纪要》,县扶贫开发办、县财政局联合出台了《县扶贫开发办、县财政局关于集中使用2009—2011年村级集体经济建设项目的通知》文件。根据文件精神,我县近年积极筹建村级扶贫门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截止目前,全县项目扶持门面38个村,2014年村集体总收入增加220700元。

(三)盘活村级资源,增加集体收入。

我县部分村利用村级“四荒“资源,通过合作开发、租赁、承包等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如灵溪镇南山社区从2000年以来,利用本村丰富的岩山资源进行租赁开发,累计为村集体创收达15万元,年均1.2万元。

(四)引导村集体领办农民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

近年来,我县通过引进凯迪生物质能源公司与村集体合作,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商业运作模式,由村委会领办农民合作社,凯迪公司支付办公经费,兴办原材料加工厂,实行订单生产,增加了农户和村集体收入。

一是村干部发展经济的能力不强。有的村干部市场经济意识不强,发展经济的思路狭窄。

二是村级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较多。自然条件差,有的村土地贫瘠、交通不便,集体经济发展困难重重。人才、资金、信息匮乏,有头脑、懂技术的年轻人不愿在村里干事,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尽管就业困难,也不愿留在村里,致使村级经济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在发展资金方面,由于金融机构对村级贷款控制过严,村集体很难得到发展经济必需的启动资金;上级的一些帮扶资金过于分散,对一个村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不能集中财力解决发展问题。村干部与外界接触少,信息渠道不畅,加上群众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关心,很少提出发展村级经济的好建议,即使村里想发展也缺门路、无项目。

三是非生产性支出较大。

乡镇农村集体经济情况调查报告

为进一步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着力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增强凝聚力和服务群众的物质基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计划:

一、指导思想。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新时期农村工作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可协调发展。

二、目标任务。

通过一年左右的努力,使全镇集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集体积累逐年增加,形成较强的经济发展后劲,建立充满活力的集体经济自我发展机制,不断满足农村基层建设、服务和管理的支出需要。力争到20底,基本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力争梓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万元,西美村集体经济收达5万元。

三、组织领导。

为推动全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镇党委、镇政府决定,成立由宋杏芳同志任组长,王智平同志任副组长,班子成员为成员的头陀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镇组织办,吴卜算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各村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专门的班子,支部书记负总责,认真落实工作措施,切实抓好集体经济发展工作。

四、基本原则。

1、坚持思路创新,推动科学发展。理清科学发展思路,强化科学发展理念,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推动集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坚持村级主体,突出市场主导。充分发挥村级组织主体作用,增强村级组织发展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发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不搞行政命令,防止因发展集体经济而增加村级债务和农民负担,防止在发展集体经济过程中侵害农民利益的现象发生。

3、坚持因地制宜,实施分类指导。从本地经济基础、区位优势、资源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因村制宜,面向市场,选准产业、项目和载体,实行一村一策,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

4、坚持资源整合,实现整体推进。整合各方资源,加大资金、项目和政策支持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整体合力,提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

五、发展途径。

各村结合实际,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途径和模式。

1、培植农业主导产业,壮大特色农业经济。鼓励村级组织创办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示范项目,带动农民发展优势明显和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形成“一村一品”。

2、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发展资产经营型集体经济。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鼓励村集体统一经营农户自愿转让的土地,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3、发展村级合作组织,发展服务型集体经济。鼓励村级组织牵头成立各种专业合作社,采取“支部+公司(合作社、协会)+农户”等多种形式,开展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生产经营服务,以有偿、微利的服务方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4、挖掘自然资源潜力,发展休闲观光型集体经济。坚持开发利用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统一,发展农家乐、度假村、休闲观光农业等,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六、强化管理。

1、加强村级集体资产管理。进一步明确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主体地位,建立健全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坚决制止和查处平调集体资产行为,实行市场化运作,不断提高资产保值增值水平。加强对村级“三资”(资产、资源、资金)的清理、登记、管理,逐村建立“三资”台帐。

2、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建立健全村级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严格收支审批,努力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建立健全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及时、真实地公开相关信息。建立和完善村干部办公费用包干制度,规范村干部办公经费开支。

3、加强村级民主管理。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民主决策机制,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规范和完善民主决策的内容、形式和程序,保障党员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完善监督机制,以村民为主成立监事会,对村级集体资产的运营情况进行监督。

七、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年2月—3月)。

1、2015年2月底前,组织专人开展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研究发展措施。

2、2015年3月,镇、村分别组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召开全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会议,交流经验,部署工作。

(二)实施阶段(2015年4月—2015年11月)。

1、2015年4月,各村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发展项目,落实发展措施,制定发展规划,6月20日前形成书面材料报镇经管站。

2、2015年11月,逐村开展村级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现状排查工作,健全帐目,确保真实完整,并以村为单位建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台帐,报镇组织办备案。

(三)验收阶段(2015年11月—12月)。

1、2015年11月,以村为单位组织全面自查,并上报总结报告。

2、2015年12月,基本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力争梓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万元,西美村集体经济收达5万元。

2015年我局外经贸工作指标的主要目标任务是:招商引资引进合同项目投资总额4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比增10%;外贸出口额比增10%。

一、开拓思维,转变思想,努力开创招商引资工作新局面。

招商引资工作不进则退,要保持“钉钉子”精神,继续扩大成果,不断转变思想,坚持创新,招来新力量,引进高质量,全力打造招商引资工作未来新增长点。

(一)助力高铁,打造商贸物流中心。

把握我区高铁客、货运即将通车,公路铁路交通网络快速完善,闽江航道恢复航运的重大机遇,加快推进延平新城物流园区、西芹物流园区和316国道商贸走廊规划建设,努力引进和培育一批物流龙头企业。加快正荣城市综合体、武夷名仕园商贸区的建设,积极促成世界500强企业沃尔玛超市以及红星美凯龙等一批国内知名商贸企业入驻,切实把区位交通枢纽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二)产业集聚,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充分发挥产业集聚以商招商作用,全力打造四个百亿产业集群。一是打造以太阳电缆为龙头的'百亿电缆城;二是打造全国最大的“白炭黑—林产化工循环经济专业园”;三是打造百亿电池生产基地;四是打造百亿闽台工贸总部经济中心。

(三)做好展会,拓展招商推介层次。

继续利用“5.13”、“9.8”、“茶博会”等重要招商活动,采用“会前走出去,会中展形象,会后请进来”的方式,做好项目调研、会场布展、会后项目跟踪工作,争取借助这些高层次、面向范围广的有效平台,让一些质量好的、成效快的优秀项目在延落地开花。

(四)引大项目,全力提升招商水平。

积极实施大项目拉动战略,重点引进产业集聚型、人才集聚型、节能环保型、高效税源型重大项目。推动项目及早落户,促成意向项目尽早签约、签约项目尽早注册、注册项目尽早开工,做好做实大项目服务工作。

二、夯实基础,稳中有进,进一步优化利用外资结构。

继续做好外资企业服务工作,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在年初对我区现有外资企业进行梳理,鼓励现有企业以外资投入增资扩产;积极引导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探索采用合作开发、企业并购、境外上市等多种方式吸引外资投资。

三、强化目标,优化主体,加快转变外贸出口发展方式。

做好做优服务工作,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促进企业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优化外贸结构,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全力推动转型升级,扩大自主品牌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鼓励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或并购国外品牌等,增强综合竞争力。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及中央、省、市系列会议精神,继续按照“保运行、稳增长、扩消费、调结构、促开放”的工作思路,锐意进取,积极作为,不断提升商务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为“四个示xx县”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工作目标。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

2、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

三、工作重点。

1、继续强力推进电子商务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2)加快网络、物流、仓储等电子商务配套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应用;

(5)争取“安徽省电子商务示xx县”和“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xx县”申报成功;

2、继续开展各种消费促进活动,加强市场运行监测;

3、进一步推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切实抓好商品流通和市场供应工作,切实抓好商贸流通企业的食品安全工作,确保市场供应稳定繁荣。

4、加快推进农村商品流通体系项目建设,将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与“美好乡村”相结合,做好村便民店、便利店规划布点工作。

5、认真做好商务部百县监测旬报制度,顺利完成商业节能责任目标。

6、加强成品油供应的保障工作,做好2015年经营企业年检工作。

7、深挖出口潜力,紧抓孵化工作,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培育外贸新增长点,力争进口实绩有明显增长,确保完成年度外贸进出口任务。

8、加大申报项目追踪力度,继续积极为企业争取各类商务项目资金;

10、完xx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乡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的安排,9月7日―12日,市委组织部牵头,从市人大、市委党校、市财政局、民政局、农业局、中小企业局等单位抽调15名同志组成三个调研组,由市委组织部三名县级领导干部带队,深入六个县市区,对全市村级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调研采取听取县市区委汇报,召开由乡镇党委书记,县市区人大、农业、民政、财政、土地、信用社、中小企业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及村级经济组织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进村与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等个别座谈、发放调查统计表等形式进行。共调查24个乡镇、97个村(其中经济强村35个,中间状态村18个,经济薄弱村44个),召开座谈会30个,座谈党员干部群众572名,基本摸清了全市村级经济发展现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全市3705个行政村(居),2003年村级经济总收入共304.3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除农业税附加和公益金)3.6亿元。其中村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的125个,占3.41%;50―100万元的142个,占3.88%;10―50万元的433个,占11.83%;5―10万元的421个,占11.5%;3―5万元的522个,占14.26%;3万元以下的1148个,占31.4%;经济空壳村813个,占22.2%。

总的看,我市村级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各级对发展壮大村级经济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级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积极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把加快村级经济发展作为增强村级服务功能,保证基层组织运转,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基层政权的重要措施,列入重要议程,紧紧抓在手上。各县市区专门组织调研,分析现状,研究措施,岱岳区、肥城市、宁阳县制定文件,明确目标任务,落实领导责任,强化督促调度,推动了村级经济健康发展。岱岳区在成功试点的基础上,探索实施“村村富”工程,逐村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帮促措施,一村一策,加快发展;肥城市落实大班子领导干部联、乡镇领导干部包、市直部门帮、经济强村或强企业带的帮扶制度;宁阳县把村级经济发展情况作为考核乡村班子的硬指标,严格奖惩,调动了乡村发展村级经济的积极性。各乡镇也都通过组织村干部外出参观等形式,教育引导他们解放思想,增强发展欲望,还通过制定扶持政策,落实年度目标责任制等措施,督促村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二是村级经济增收的渠道越来越宽。

各级广泛引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制合作等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由单一的生产经营向资产经营、资本运营转变,以农为主向多业并举、一二三产业并重发展,形成了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一村多策的多元化发展格局。2003年,全市村级集体收入构成中,集体经营或承包企业收入2.2111亿元,占44.28%,果园、鱼塘、“四荒”和机动地承包收入0.9095亿元,占18.21%,有偿服务收入3810万元,占7.63%,盘活闲置资产收入2152.38万元,占4.31%,化解、清欠债务收入1175.52万元,占2.35%,其他收入12517万元,占25.07%。村级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日益多样化,呈现出收入来源渠道不断拓宽的趋势。三是村级经济发展两极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地由于受自然环境、基础条件、区位优势、班子状况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村级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村与村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2003年,除农业税附加外,全市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仅占三分之一,而3万元以下的村占到53.6%。经济强村干部精神状态好,发展氛围浓,发展环境好,路子越走越宽,发展后劲十足。这些村,群众生活富裕,社会稳定,各项公益事业发展快。而村级经济薄弱村基础差、底子薄,缺资金、缺人才,村干部待遇无着落,积极性不高,信心不足,信息不灵,发展难起步,增收无门路。这些村,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差,公益事业难兴办,正常运转难保证,村级经济及社会各项发展缓慢。

二、主要做法。

在发展村级经济中,各级都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创造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

1、拓宽思路,多渠道、多形式增收。调查发现,有经营性收入的村,都能因地制宜,选准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子,不断拓展增加村级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一是靠企业。对原有村办企业,不断加强管理,挖潜增效,并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多种经营方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村级经济增长。新泰市小协镇小协村,提出了“在位子交票子,不交票子让位子”的口号,直接经营的8处企业,今年可上交村利润700多万元,5处改制企业可为村里增加收入300多万元。有的村,依托区位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兴办企业,通过为外来投资者提供各类服务增加收入,有的还以租赁土地、以土地参股入股等方式,增加村级收入。肥城市老城镇杨庄村以260亩土地折价入股,与杨庄煤矿合作新上了废纸脱墨浆项目,村集体每年分红100多万元。有的村,选准项目,利用公共积累新上企业,增加村级收入。新泰市东都镇南鲍村依靠原有集体积累,先后建成了电线厂等10余家企业,2003年集体增收416万元。目前,全市有383个村靠发展企业实现了强村富民。二是靠服务。一些村在推进农业种养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积极围绕农户需求,通过成立致富协会、行业协会等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建立批发市场等形式,为群众提供中介、流通和科技等有偿服务,以服务促经营,以经营养服务,增加村级收入。

宁阳县东疏镇郑庄村大力发展奶牛养殖,村里建起了养殖小区,为养殖户集中提供场地、技术、防疫、销售等服务,年增集体收入30多万元。肥城市边院镇济河堂村积极发展有机蔬菜1400多亩,通过有偿服务年增加村级收入40多万元。目前,全市农村共建立了63个批发市场、186个农村经济合作社,237个致富协会。一些村发挥劳动力比较富足的优势,积极与一些有资质、有信誉的劳务中介组织联合,组织跨省、跨国劳务输出,收取服务费,增加村级收入。全市依靠有偿服务增收的村共有207个。三是靠资源。一些村充分利用土地、“四荒”、“四旁”、山林、河砂、石材等资源优势,通过租赁、拍卖、承包、入股等方式,稳定增加村级收入。泰山区大津口乡范家庄村针对村里荒山多、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引进泰山茶苑、茶厂等项目,每年集体增收10多万元。肥城市孙伯镇庄头村在路边、沟边种植速生杨8万多株,实行村集体统栽统管,收益分成,村集体每年增收100多万元。东平县彭集镇后亭村公开拍卖河砂资源开采权,村集体年增收20多万元。有的村充分挥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增加村级收入。

泰山区大津口乡栗行村、沙岭村,岱岳区下港乡木营村、肥城市仪阳乡刘台村、东平县梁林村等山区村,积极开发旅游资源,集体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全市依靠资源增加村级收入的村共有1290个。四是靠资产。一些村以明晰产权、规范管理为重点,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实现水库、机井等农业设施和闲置房屋、农业机械等存量资产合理流动,优化组合,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村级收入。岱岳区马庄镇坊子村对闲置的原麻纺厂院进行了公开拍卖,村集体收入10多万元;宁阳县城镇东台村利用闲置的学校院落,引进浙江一织布厂,村里以电力设施、厂房入股,每年增收近5万元。目前,全市95%以上的农村闲置资产都得到了有效利用。全市依靠资产增加村级收入的村共有354个。五是靠争取。充分利用上级在山区开发、小流域治理、土地整理开发、“村村通”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积极争取资金及物资支持。东平县大羊乡南留屯村,依托村内小流域治理项目,对上争取无偿扶持资金300多万元,把2000多亩山岭薄地整治成了优质果园,并承包到户,年增加村级收入40万元。六是靠清欠。一些村对债权、债务进行集中清查、清理。对债权,积极清收,特别是一些原先“三提五统”尾欠数额较大的村,通过清欠增收辐度比较大。同时,对债务采取清欠还债、降息减债、以物抵债、债转股、依法核销等形式,妥善处理解决,减轻村集体负担。2003年,全市村级清欠收入达1175.52万元,偿还债务6461.23万元。

2、优化环境,强化帮扶。调查发现,各地都把优化环境、加大扶持力度作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制定落实优惠政策,实行领导干部和部门包村,有力地增强了村级经济发展活力,拓展了发展的空间。泰山区、岱岳区、肥城市、宁阳县制定了税收返还政策,将各村年度工商税收(包括招商引资进入县、镇工业园的项目)新增地方财力部分,按10%至50%不等的比例返还给村集体,调动了村级发展民营经济、增加集体收入的积极性。岱岳区马庄镇老宫村引进了东马石膏粉有限公司,预计年实现利税1000万元,村集体仅靠地方税收返还一项每年就可增收20多万元。同时,各级还坚持实行包村工作制度,从县市区直机关抽调精干力量常年驻村,充分发挥各部门在资金、技术、信息、物资等方面的优势,为所包村提供有力支持。两年来,县市区共安排工作组315个,抽调县乡机关干部1253名,提供帮扶资金2028万元,实施打井、调水、修路、山区开发等重点工程项目431个,引进和帮助新上项目76个,为加快村级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有的县市区按照“地域相近、条件相似、便于工作”的原则,选择部分经济强村或强企业与经济薄弱村结成帮扶对子,教方法、帮资金,带动和促进发展集体经济。有条件的县市区和乡镇还积极为村级发展提供资金扶持。泰山区针对部分村难以运转的实际,按照“因地制宜、保障底线、体现政绩、优劳优酬”的原则,由区财政列支100万元,支付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工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费用。肥城市石横镇对6个集体经济“空壳”村,每年都从镇财政分别拔付5万元,以解除村干部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干事创业、加快发展上来。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调查报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础、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组织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来抓,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提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的重要任务。近年来,赣州、宜春、吉安、新余等地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因村施策,突出造血功能,使出真功硬招,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最近,省委组织部对各市抓党建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调度,并汇总了有关数据,与相比,全省“空壳村”从9606个减少到270个,减幅达97.19%;5万元以上的村从1964个增加到13001个,增幅达561.96%,进一步夯实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服务群众的物质基础,提升了组织力,强化了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乡村振兴、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坚强保证。为进一步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省委组织部策划了本期月刊,刊发部分地方抓党建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做法。

在广袤的赣南,像蔡阳这样在近年发生巨变的村还有很多。这是赣州市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抢抓政策机遇,全面推行“党建+”理念,多措并举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和“空壳村”,铸就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党建引擎”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底,赣州市3469个村,“空壳村”全部消除,其中,5万元以上的村2174个,占比62.66%;100万元以上的村47个;该市村集体经营性总收入达21841.9万元,占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的43.15%。随着村级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农村新图景正在赣南老区徐徐展开。

赣州市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建立健全党员干部责任落实机制、考核激励机制、党组织带头人选拔机制,保障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党员干部责任落实机制。为了让各地各部门都“动”起来,赣州市委实行“一村一台账”“一月一调度”,要求各地按照“一村一策”要求,制定具体发展计划,明确资金来源、发展目标、发展模式以及具体措施,对薄弱村、“空壳村”实行销号管理,形成“时间倒排、任务倒逼、责任倒追”的落实机制。2017年,赣州市将帮助村级发展集体经济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长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所挂点帮扶村集体收入未达到5万元的,年度内不能评先评优;对发展缓慢的个别县(市、区)委组织部长进行约谈,在市级重要会议上对发展滞后的县(市、区)点名批评。

党员干部考核激励机制。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业绩与村干部报酬、绩效考核、招录考试挂钩,调动村干部谋发展、抓发展的积极性。瑞金市对新办集体经济长效项目、并能因此获取持续性收入的村,市财政按投资额20%的比例进行资金奖补,激发村级积极性。石城县对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超过5万元的村,允许给村干部增发1个月的基本报酬;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出突出贡献的村干部,在乡镇站所事业编制人员招录中给予适当加分奖励,优先推选为“两代表一委员”、优秀共产党员和劳动模范。“有奖有罚的政策很合理,干部的干事激情进一步激发,一批批肯干、能干、会干的干部脱颖而出。”石城县委组织员办主任许贤亮说。

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选拔机制。把选优配强党组织带头人、夯实建强基层党组织,作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和“空壳村”实现“脱壳化蝶”的关键之举。大力推行“实习村干部”培养制度,引导和支持致富能人、大学生、退伍军人参选村“两委”干部,真正把组织认可、群众满意的人选拨出来、培养起来、使用上来。在今年新当选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致富能手就有2105人,占比达60%以上。信丰县西牛镇曾屋村曾梓清是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他牵头修建村里的通组公路,热心村集体公益事业,得到村民和组织的一致认可,先被大家推选为村民理事会会长,后来又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当时,村里还欠了7.5万元的债务,上任后,他带领村民种植了480亩烟叶,债务不到半年就还上了。现在的曾屋村,由支部牵头成立憨农田园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折合为股本,村集体占股25%,村民以现金、土地入股等方式占股75%。2017年合作社经营性收入突破千万元大关,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41.7万元。

出台一揽子帮扶奖补政策。

近年来,赣州由市县两级组织部门牵头统筹协调,把服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为市县两级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推动金融、财政、国土、发改、扶贫等部门,研究出台多项含金量十足的帮扶政策,构建合力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大格局,破解以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在资金、政策方面的难题,为薄弱村和“空壳村”获得集体收入“第一桶金”提供了有效保障。

——征拆补偿政策方面。按被征收土地面积减去所征范围内集体建设用地面积后4.8%的比例,为村级预留建设用地。同时,将协征协拆费全额返还村级,作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实施土地“增减挂”项目,按照一定标准直接奖励给村级集体。

——项目扶持政策方面。鼓励各县(市、区)整合涉农和扶贫领域资金,采取财政补助一点、帮扶单位和乡镇出一点、银行贷一点的“三个一点”模式,帮助村级集体建设光伏发电站、购置商业店面等项目,实现稳定收入。

——金融扶持政策方面。市财政每年安排10亿元风险缓释金,撬动银行信贷资金80亿元,每个贫困村可申请贷款100万元用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由财政贴息3-5年。各县(市、区)分别安排500-800万元专项资金,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进行奖补和贷款贴息。

——税费优惠政策方面。对村级集体投资兴建标准厂房、商业店铺等实体项目,免收征地管理费等行政事业收费,服务性收费按底价减半收取。实体租赁收入上缴税金地方留存部分,采取补助方式,用于村级集体运转。

——产业奖补政策方面。对发展烟叶等特色产业的村,按照发展产业上缴税收的一定比例作为产业发展奖补资金,奖励给村级集体。对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村,农业龙头企业吸纳贫困户入股并帮助其脱贫的,给予村级组织3000-5000元的奖补资金。

系列政策的出台,为撬动大量资金、项目集聚找到了有力的“支点”,助推了各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多年前,赣州市南康区东山街道坪岭村党支部书记曾宪贵面对村里的“家底”发愁:105国道和322国道穿村而过,商贾如流,却没有一条通组的水泥公路;为了策应全区的城市建设,村里三分之二的土地被征收,眼看都要建起高楼大厦,村集体却穷得叮当响。“村集体没有收入,村民服务如何开展?”穷则思变,他积极向上争取为村集体预留土地,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7年3月,赣州市南康区出台政策,明确“依法征收农村集体土地时,按照被征收土地面积减去所征范围内集体建设用地面积后4.8%的比例,给予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预留用地指标”。这也成为赣州市各地解放思想,大胆谋划,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量身定制的政策之一。2017年11月,赣州市南康区龙华乡双江村拿出积累的“第一桶金”200多万元,在南康首次以村集体名义拍买了商用地,开始谋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二次飞跃。“依托政府出台的系列政策,我们将‘机遇性’收入转化为持久性收入,使村级集体经济有了‘聚宝盆’。”村党支部书记钟圣飞说。

竹林舞台、木制小屋、民俗表演……大余县内良乡白井村儿童夏令营基地成为孩子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放松身心的“快乐营地”。白井村生态条件优美,发展林下经济、高山蔬菜、有机绿茶、乡村旅游等产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乡党委书记周金平和村党支部书记聂斌谋划着,整合上级各项政策和资金,发展乡村旅游。聂斌表示:“只有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好了,我们支部才有凝聚力和吸引力,群众才会信任我们、支持我们。”这一点,周金平深有同感:“县乡开大会,逢会必讲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我们不敢有一丝松懈。”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赣州各地牢固树立“党建+”理念,层层压实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责任,结合实际,深挖潜力,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多元化、特色化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宁都县小布镇陂下村将闲置多年的小布中学校舍、老村部以及120亩村集体老茶园入股镇旅游公司,2017年村集体获得分红27万元。赣州市蓉江新区武陵村充分利用背靠高校园区的优势,与文化创意产业公司合作,将53亩村组预留地用于开发赣南大学城文化广场项目,每年租金收入达120万元。赣州市南康区龙华乡茶叶坳村利用村预留地入股建设标准厂房5000平米,年收入可达60万元。安远县鹤子镇半迳村组织农户以土地、劳务加入规模合作经济组织,聘请专家指导成立电商扶贫合作社,对接电商企业签订包销式协议,村集体从中获取一定比例报酬,2017年该村集体实现收入10.15万元。

通过党建引领带动,赣州市各地村级集体经济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并反哺基层建设,使村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号召力大幅提升,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明显提高,为实现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吉安市创新开展以“党员树旗帜、组织强堡垒、党建强活力”为主要内容的“一树两强”主题活动,坚持以村党组织建设为重点,配强党组织书记,把政治坚定有理想、发展经济有本领、处事公道有威信、遇到困难有办法、带农致富有热心的人选入村级领导班子。在今年村“两委”换届选举中,有1500多名致富能手、农民合作社负责人、优秀民营企业家、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被选进村“两委”班子。该市通过加大财政投入、落实用地政策、金融信贷支持、整合项目资金等方式,汇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整体合力。财政资金“支持一点”。市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资金,作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竞争立项等方式,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遂川县专门安排2400万元资金,用于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解决“空壳村”和薄弱村无发展启动资金的问题。用地政策“倾斜一点”。严格落实征收土地预留地政策,积极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置换出的建设用地指标优先安排用于农村各类经营项目,节余指标经批准可有偿调剂到城镇使用,其土地增值收益按比例返还村集体所有。新干县实行圩镇规划区内征收集体土地,拍卖所得价款扣除相关税费基金后,乡镇分成部分的2%返还给拍卖土地所在地的村委会。金融服务“优先一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把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纳入评级授信范围,并纳入“财政惠农信贷通”支持对象,降低融资门槛,加大信贷力度,实行信贷优先、利率优惠。吉水县对符合信贷条件的村集体提供5-10万元“财政惠农信贷通”贴息贷款,支持村集体以土地经营权和房屋财产权作为抵押贷款,并享受利息优惠。目前,该县共对152个村集体发放了贴息贷款,64个村集体和银行签订了协议。涉农项目“整合一点”。充分利用中央和省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精准扶贫、光伏发电扶贫等政策资金,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将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综合开发、美丽乡村建设、生态保护、土地整理、宅基地复垦、光伏发电、乡村基础设施等项目资金整合,更多地投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

新余市坚持因村施策,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充分发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主体作用,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推进土地流转,形成规模经营。新余市鼓励村级组织依法流转农户承包的土地,以股份合作形式转租给农业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进行规模经营、连片开发,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提高土地效益,增加集体收入。分宜县湖泽镇水川村将全村闲置土地流转集中,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吸引投资商建设花卉苗木、莲花种植观赏等特色农业产业,村集体每年获得收益10万余元。盘活集体资源,整合开发利用。新余各地鼓励村级组织对村集体办公用房、校舍、旧厂房、仓库等闲置或低效使用的资产,通过租赁、参股、联营等方式进行有效开发利用,拓展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渠道。渝水区城南街道东风管理处地处老城区核心地块,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有店面近200间、大型集贸市场2个、中型宾馆2家、专业交易市场1个,该处在新余市高新区投资兴建占地70余亩的东风工业园,现有集体固定资产达4.2亿元,村集体年纯收入860余万元,成为新余市名副其实的“第一村”。依托特色农业,打造自主品牌。鼓励带领致富能力强的村党组织,依托特色小镇创建,结合村情实际,大力发展优质稻米、优质瓜果、高产油茶、蔬菜、中药材、休闲农业等“一村一品”特色农业,打造特色品牌,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主导产业。发挥独特优势,壮大村级经济。鼓励有区位优势的城中村、城郊村、园区村,有交通优势的交通沿线村,有旅游资源的村,依托各自优势,实现特色增收。仙女湖区充分挖掘景区水面资源,在景区周边17个行政村推行“党建+虚拟旅游股份”工作,即以景区周边行政村协助职能部门完成辖区渔政管理、环境卫生管理、森林资源保护、违章建筑管控等工作任务为“虚拟股份”,每年按有关部门考核打分情况,从景区水面发包费中拿出3-10万元不等金额作为村里的年终分红,2017年共获分红97万余元,各村平均收益达5.7万元。

宜春多措并举唱响强村富民之歌。

宜春市提出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攻坚计划”,通过税费返还、征收补偿、预留集体用地等方式,让利于基层,支持村级集体增加收入。发展特色产业增收。立足各具特色的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实现集体经济收入增长。适合发展现代农业的,采取返租倒包、租赁承包、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发展蔬菜、水果、茶叶等优势农业产业,增加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做好“无中生有”文章。山林、河湖等自然资源丰富的,利用水资源丰富、风光优美的优势,开发水利水电、旅游观光等项目,让村集体和村民成为股东,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上高县塔下乡田北村由村集体出资成立从事建筑工程承包业务的实业有限公司,两年来村集体创收250余万元。盘活资源资产获益。充分利用集体闲置资产,盘活资源,变“冷”为“热”,激活农村“沉睡资产”,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城中村”积极整合闲置的办公楼、厂房、设备及产业用地等集体资产,以公开招标形式实行买断、租赁经营,或者以投资入股形式参与企业经营,提高闲置存量资产的利用率。“边远村”充分利用村级集体统管或农户承包的荒山、荒水、荒地、荒滩等“四荒”资源,鼓励经营管理能手、种养大户进行规模经营,增加村集体收入。丰城市剑南街道丁家社区,把原来违章搭建的空地清理整顿出来,集资建设蔬菜批发市场和停车场,年租金超过100余万元。用足扶持政策生财。依托发展前景较好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园和产业协会,采取股份制形式,让村集体与农民以土地使用权、资产、资金、资源等方式参股,或投资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实现村集体资金保值增值。借助多种途径创收。经济条件比较好、企业比较多的村,村级组织按照企业方便、村民实惠、村级增收的原则,发展各类中介服务组织,为企业和农户提供原料供应、技术指导、品牌注册、市场信息、产品直销、物业管理、宣传推介等有偿服务,收取中介服务费用以此来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上高县芦洲乡章江村为村内4家石灰石开采企业提供保障服务,每年获得服务性收入100余万元。

【党委党建范文】二。

如何避免干部退出领导岗位后懈怠松劲?发展任务重与编制少的矛盾如何破解?四川达州通川区将两个问题梳理到一起进行了持续探索。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让他们走上新舞台,展现新风采!”达州市副市长、通川区委书记杜海洋说。

近年来,通川区大胆创新干部工作,结合实际定岗搭台,发挥退出领导岗位干部经验阅历丰富、干事能力较强等优势,为推动经济社会增添强大正能量。

2013年9月以来,通川区结合市区重点项目、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试点等各项中心工作为退出领导岗位干部搭建干事平台,多类职位设岗定责,100余名因身体及干部结构调整需要等原因退出领导岗位的干部坚守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发挥重要作用。

强保障重关怀,让退出领导岗位干部一线发力有激情。通川区委今年“七一”表彰中,有重点项目一线人员30名,其中不少是退出领导岗位干部。与此同时,通川区还在经费保障、年度考核、外出研学、体检就医、困难救助等方面,对退出领导岗位干部给予无微不至的激励和关怀,在政策范围内尽力为退出领导岗位干部提供工作和生活保障,让他们放下包袱、发挥才干。

定标准建机制,让退出领导岗位干部个人价值全面体现。区卫计局原纪委书记吴心中卸任后,局党委根据区委关于退出领导岗位干部管理要求,结合他熟悉党务工作的专长,安排他专项督导党建工作,“传帮带”方面也卓有成效。在年初的区五届三次党代会上,区党代表、北外滨江品质生活区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王卓越提出的建言,不久就落实到了工作之中。

退出领导岗位干部参与全区性的重要会议,在通川区已成常态。上至区委、区政府,下到乡镇办委、区级部门,已经形成了通过邀请列席党委会议、专题会议和参加决策咨询、定期通报等方式保障退出领导岗位干部发挥余热。

通川区在退出领导岗位干部管理工作上大胆开展有益探索,实现助推发展和个人价值“双赢”的良好局面。通川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李杰表示,按照市里关于退出领导岗位干部五条措施的要求,通川区还将出台全区退出领导岗位干部管理服务办法,让退出领导岗位干部有岗有责、主动担当。

【党委党建范文】三。

今年以来,陕西省凤翔县在160个农村基层党组织中深化开展“学习型、智慧型、服务型、奋进型”党支部建设,亮出党员本色,激发服务活力,推动农村党建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丰富形式内涵,深化巩固“学习型”支部建设。紧扣新思想、新精神、新内容等学习重点,由县委组织部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每月定期下发《“四型”支部学习参考资料》,做到学有重点、学有所获。贯彻落实《党员干部测试制度》,采取闭卷测试、现场提问、网络答题、知识竞赛等形式,每季度开展一次知识测试,评定结果作为党员积分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增强党员教育管理实效。充分运用固定学习日、“掌上支部”、流动党员微信群等平台,创新载体方式,开展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实现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扩大有效覆盖,深化延伸“智慧型”支部建设。深化“智慧型”党支部建设,加大对村内产业园区、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等新型经济组织的“两个覆盖”力度,对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可设立党组织,党员不足3人的,按就近就地、便于管理原则,挂靠或联合建立党组织,明确隶属关系,确保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综合运用“凤翔智慧党建可视系统”“凤翔智慧党建app”“凤翔先锋”微信公众号等教育管理平台,拓展“四项智能活动”,组织党员学习交流,不断延伸党员教育管理触角,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

创新载体方式,深化提升“服务型”支部建设。深化“服务型”党支部建设内涵,依托镇村便民服务大厅主阵地,规范服务窗口设置,推行“一厅式、上门式、延伸式”服务模式,实行“服务代办制”,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把精准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按照“党员定诺、党支部审诺、公开示诺、党员践诺、民主评诺”的程序,深化开展“党员承诺践诺”活动,由党组织和群众对其践诺情况进行监督,实行积分制管理,每月进行量化考核,积分情况作为年底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依据。

聚力中心大局,深化拓展“奋进型”支部建设。突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维护稳定等工作重点,持续深化“奋进型”党支部建设,把农村党建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深度融合,进一步丰富“党建+农业园区”“党建+电子商务”“党建+企业+贫困户”等“党建6+”模式内涵,鼓励倡导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全县市场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稳定利益联结关系,吸纳就业,有效带动了乡村旅游、微小加工、服务业、电商等产业发展。

【党委党建范文】四。

近年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始终坚持将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推动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

强化组织引领,凝聚脱贫攻坚向心力。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一线指挥部”作用,建立健全村级党组织书记和村级后进党组织定期分析研判、动态跟踪监管机制,开展村“两委”班子大研判、后进党组织大排查大整顿,调整村“两委”班子6人,排查村级后进党组织13个。围绕脱贫攻坚夏秋攻势,重点围绕兴办一批村办企业、发展壮大一批村级集体经济、培育一批以村民自治改革为核心的“志智双扶·感恩奋进”思想扶贫示范点、规范建设一批村级活动场所、预选培养一批村级后备干部“五个一”活动,切实发挥好村级党组织在产业发展、村民自治中的组织引领作用,推动基层党组织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聚焦尽锐出战,激发脱贫攻坚原动力。坚持发挥组织优势,统筹各方力量,推动干部人才下沉,有效助力脱贫攻坚。围绕“七个一”精准方略助推脱贫攻坚,以村为单位,统筹整合帮扶单位和部门帮扶干部、驻村干部、镇村干部、农村党员、农村致富带头人,组建村级脱贫攻坚专班。以组为网格单元,组建网格攻坚工作组,把帮扶干部和农村党员集结到脱贫攻坚最前沿,真正做到尽锐出战、全员出击,切实将攻坚阵地推进到各个村网格、深入到每家每户,构建起了横向到边、纵深到底的攻坚组织体系。同时,整合省、州、县农业专家资源,建立县级产业扶贫技术专家库,组建“镇党委副书记+科技副职+科技特派员+农工+林业+水务”等专家和技术员组成的11支农业特色专家工作组,派驻各镇(乡、街道)开展技术巡回指导;选派77名技术专家定点联系服务全县69个贫困村现有主导产业,着力解决贫困群众缺乏技术等一系列问题,有效增强群众致富能力和信心。

发挥产业带动,增强脱贫攻坚支撑力。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主攻方向,以党建引领产业扶贫,以产业发展增强造血功能,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积极探索“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机制,在拉关村建成毛南生态黑猪放养中心,帮助贫困户稳定获得订单收益,与贫困群众签约,由贫困户自己买黑猪来喂养,喂养9个月后,合作社按20元每斤毛猪价向贫困户保价收购进行集中生态放养,实现村级党组织、贫困户多方受益良好发展态势,催生了“铛铛”工作法,既唤醒了党员党性意识,又敲响了一条致富产业链,更催生了群众自发自强的内生动力。甲茶镇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以招商引资形式引进一家有多年百香果种植与经营经验广西企业入驻,通过土地流转示范种植并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及贫困户发展种植1000亩百香果,带动合作社种植200亩。

【党委党建范文】五。

党的十九大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卫计委认真落实中央有关要求,按照“讲得准、讲得好、讲得活、讲得全、见实效”的要求,切实把“新时代湖北讲习所(武汉卫计委)”办成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大学校,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大讲习”“大学习”,推动新思想在武汉市卫生计生系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坚持政治标准,把好宣讲政治关,确保“讲得准”

坚持政治标准,做到讲习所政治方向正确、舆论导向正面、政治立场鲜明。讲习所阵地必须牢牢坚持“姓党”原则,在讲习机制、方法上抓好落实,使讲习所成为传播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强阵地。委党委成立讲习所工作专班,召开全系统党建工作推进会,部署讲习所工作,将讲习工作纳入全系统党建绩效考核。委党委成员分别到党校课堂、到有关单位党委中心组进行宣讲。委组织人事处协同委党校制定全年讲习计划,进一步强化政治把关,确保讲习所方向不跑偏、内容不走样。

精心组建讲师团,统筹安排宣讲人员,确保“讲得好”

着眼于高质量建设讲习所需要,坚持高标准组建宣讲队伍。年初,市卫计委组建一批53人组成的红色教育师资库,师资库由省市委党校、社科院、在汉高校、武汉市卫计委直属单位、市卫计委党校的教授、专家、党委书记、院长、行业先模人物组成。讲习所从红色教育师资库中遴选一批优秀宣讲成员,组建讲师团。邀请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专家对讲师团集中培训。选派讲师团成员参加市委党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全市宣讲员骨干培训班。安排老师到北京大学进修学习。抽选老师与国家卫计委党校高标准对接。安排老师进基层调研,提高讲师团政策水平和授课能力,促进健康武汉建设,促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全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促进全市人口均衡发展,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精心准备授课内容,科学设置宣讲课程,确保“讲得活”

组织讲师团认真准备授课内容,重点突出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武汉重要讲话精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及全年党建重点工作进行授课准备。利用两周时间组织讲师团成员试讲试听,形成了“贯彻新思想争做排头兵奋力推进健康武汉建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力推进健康武汉建设”等20多个精品课件,宣讲成员结合专业知识,围绕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理论解读和宣讲阐释,确保授课内容理论性与实操性。

精心建好阵地,创新宣讲方式,确保“见实效”

讲习所周密制定教学安排,深入发动人员,学前预发通告,学后撰写体会,严格教学互评,有力保障讲习所实施效果。采取到革命博物馆讲、到红色教育基地讲、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讲、到医院讲、到图书馆讲、到纪念活动现场讲、到党校讲等灵活多样形式,做到全系统建设、全行业覆盖。充分用好市卫计委党校主阵地和委属单位22家业余党校,用“普通话”讲大形势、用“武汉话”讲身边事。开办入党发展对象培训班、新发展党员培训班、信访工作培训班、基层党支部书记骨干培训班、统战工作培训、党委书记培训班、党员示范班、机关离退休干部理论知识培训班等多种班次。“七一”前夕,联手7个区开展庆祝建党97周年活动,各区卫计委分别通过开展新党员入党宣誓、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员、优秀党员代表谈体会、播放电教片、做形势报告、讲党课、慰问困难党员等形式,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7周年。7月份,挑选出6堂党课参加市委组织部“百优党课红动江城”全市宣讲活动。今年,讲习所已对全系统7031名党员干部进行宣讲。讲习所深入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武汉重要讲话精神,把党的十九大精神送到群众的心坎上,把新时代的“新思想”传播到一线广大党员,增进党员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讲习所教育党员、发动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进一步显现。

乡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根据通知要求,我镇农村集体经济状况报告如下:

我镇位于高碑店市区东南25公里,毗邻白沟市场,国道112线横穿东西,京白公路贯穿南北。全镇总面积566.2平方公里,辖39个村庄,现有耕地51857.5亩,9860户,39084人口,包括汉族、满族、朝鲜族、回族等,主导产业为箱包加工销售、原材料制造业、林果苗木产业。目前我镇集体经济空白村24个,收入0-5万元,收入5万元以上。农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低;集体收入来源单一,主要依靠土地承包;部分村级发展思路狭窄,集体资源匮乏,村级无钱成为制约农村发展、服务群众的关键瓶颈。下一步,我镇将积极规划,稳步推进,力争到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是挖掘自身潜力,实现集体经济零突破。

针对24个集体经济空白村,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对村集体资产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统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集体经济从零开始的突破。对于十九发、北京等大型集体土地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调整土地承包协议,增加村集体收入,充分利用村资源优势,研发集采摘、观光、餐饮为一体的旅游业,结合村历史文化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农业多元化经营、集体经济增长的目的。

二是坚持试点第一,充分发挥示范主导作用。

按照《关于全市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工作方案》要求,我镇于2019年3月份上报集体经济试点村2个,4月份,我镇高庄村被初步选定为试点村,计划与该村企业家创建的家兴商贸集团合作,在2019年建设家兴易购便民超市一所,服务附近村民日常生活所需,增加就业岗位,收入用于补强村集体经济,增强为民办事能力。同时,利用该村60亩集体土地入股企业成立农业合作社,在2020年打造采摘和蔬菜种植产业基地一处。对于该项目,我镇将充分发挥镇党委、政府的组织协调、监督指导作用,加强对项目实施进度、资金安排、实施效果的监督检查,确保项目按规划实施、规范经营,并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将带动效果辐射到其他村,进一步发展壮大全镇农村集体经济。

当前,我镇部分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的认识不足,认为发展集体经济资产管理难度大,没有创收办法,没有发展路子,这些思想和认识上的差异性,严重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此,我镇将以队伍建设为先导,不断增加集体经济发展活力,一是提高村级班子综合素质,以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为重点,注重对思想素质好、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村干部的教育培养,帮助村干部转变思想观念,使他们又懂党务,又懂经济,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干部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的信心和动力。二是激发村干部干事热情,进一步改善村级办公条件,完善村干部考核奖惩机制,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村干部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切实激发村干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一项重要举措,今后,我镇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保障举措,精心组织实施,切实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增强村级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力争完成全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目标。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近年来,*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充分发挥从严治党引领作用,围绕清廉思想、清廉制度、清廉规则、清廉纪律、清廉文化建设,积极打造“清廉**·廉筑防线”廉政品牌,全面推进*工作风清气正、务求实效,为努力实现*目标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按照通知要求,现将“清廉机关”创建工作的有关做法汇报如下。

(一)压责固廉,坚持政治清明导向。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把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作为最大的政治担当,坚持“年作风建设大会部署推进、半年度全面从严治党专题例会研判分析、常态化党组会议会商决策”的工作机制,拧紧责任“螺丝”。

二是压实责任分工。层层签订责任书*份、《廉洁自律承诺书》*份,研究制订《*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组织领导及责任分工》,细化分解任务,建立责任清单,上紧廉政“发条”。

三是推进源头治理。持续加强廉政风险排查防控和源头治理,建立廉政档案*份,排查岗位廉政风险点*个,健全完善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干部管理和财经纪律等*项规定,扎紧制度“篱笆”。

(二)教育引廉,坚持作风清廉导向。

一是把握学习教育主线。通过抓好集中学习、支部学习、自主学习、向示范学习、参观学习、专题讲座学习、“学习强国app”平台学习“七抓七学”,加强党规党纪教育,讲好廉政专题党课,感悟信仰真理力量,谈好学思践悟体会,绷紧纪律规矩红线。

二是加强廉政警示教育。把廉政警示教育作为廉政教育的党员干部的“必修课”,*月*日召开全局党风廉政建设推进会,开展作风建设大讨论,组织观看警示教育记录片,选取身边案例及系统内违法违纪典型案件,以案释纪、以案示警、以案促改,注重发挥“不敢腐”的震慑作用。

三是健全谈心谈话制度。推行风险提示和教育提醒常态化,建立健全沟通谈话、激励谈话、专题谈话、提醒谈话等谈心谈话制度,今年以来开展谈心谈话*人次,发送廉政短信*条,促使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勤政廉政意识,时刻紧绷廉洁自律之弦。建立和落实任前廉政谈话制度、年度述职述廉制度,各支部定期向机关党委汇报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

(三)改革促廉,坚持政务清新导向。

紧盯权力运行重点领域,上线“优抚资金一键达”推动民生政策直达快兑。

一是平台兑现、一卡直达。以社会保障卡为切入点,将涉及到“孤、寡、困”等*项优抚资金纳入全市利民补助“一键达”系统,重塑业务协同流程、创新资金闭环管控方式,推动民生政策直达快,实现优抚资金发放全流程可追溯、可监控。

二是政策重塑、应统尽统。针对补助资金审核口径、兑现时限、发放渠道、流程设置等不一致问题,遵循“依法依规,应统尽统”“尊重现状,逐步统一”的原则,精心拆解、逐项绘制,编制申报指南和流程图,总共梳理业务申报流程指南*个(已确定上线运行*个),做到“简约、清晰、可行”,确保资金发放不断、不乱、不出错。

三是数据共享、强化预警。集困难群众信息和享受定期救济补助的优抚对象信息于一体,实现优抚对象信息交互核对,对变更调整及时提出预警,有效避免违规享受救济政策的情形。

(四)监督考廉,坚持制度清朗导向。

一是聚焦重点工作。把“清廉机关”建设与巡察整改、党建督查整改、“六重清单”、“*”年度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实行挂图作战、销号管理,提速正风,落实整改。加强阳光安置、优抚对象确定等重点风险防范,把阳光安置作为抓好清廉机关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采取量化打分排名的形式,全程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实现用人单位、部队和个人“三满意”。

二是狠抓作风效能。率全省系统之先,组建民生保障系统监督员队伍,采取明查暗访、定期检查等方式加强日常监督和过程监管。机关纪委围绕清明、五一、端午等重要节点和上下班、值班、“三公”问题、办公用房整治等重点领域,开展正风肃纪专项行动*次,发现问题*个,发布督查通报*次,组织处理*人。

三是强化结果运用。科学完善处室、直属单位年度绩效考评体系,将争创“清廉机关”作为各支部机关党建责任制考核和年终支部书记述职评议内容,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考核和评价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切实提高全局“清廉机关”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廉”为“我要廉”。

(五)文化兴廉,坚持干部清正导向。

一是强化阵地建设。严格按照建设“清廉机关”的标准要求,结合*服务保障中心、供给站办公楼装修,立足场地条件,合理利用布局,紧扣“清廉”主题,扎实推进集清廉制度、清廉活动、清廉成果为一体的清廉机关阵地建设。

二是激励价值导向。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主题党日活动,悼念革命烈士、回顾红色历史、重温入党誓词,缅怀先烈、激励担当;开展“六比竞赛”“处室论坛”,营造比学赶超、创先争优氛围和清正廉洁工作理念。

三是锻造过硬队伍。健全完善选人用人、实践锻炼、考核评议、教育监督“四大机制”,落实实绩选用,树立鲜明用人导向。以“五强化双促建”“万人双评议”等活动为载体,倒逼作风转变、效能提升,培养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

*年,我局的“清廉机关”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上级要求相比还有很多不足:

一是个别党支部缺乏创新意识,抓清廉**建设的针对性、有效性还不突出。

二是党员干部之间的清廉教育形式还比较单一。

三是各项清廉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

一是落实责任抓监督。进一步强化“两个责任”落实落细,从严从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强化风险点管控,发挥纪检监督作用,建立健全行风作风工作机制。

二是突出宣传抓教育。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教育,提高法律法规意识,增强风险意识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首要环节,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突出抓好集中培训、专题教育,激发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内生动力。

三是严格落实抓部署。根据上级部门的工作安排,紧扣主题开展清廉党课、观看警示教育片、清廉家访、打造示范点等活动,不断厚植清廉文化,巩固“清廉机关”创建成果,确保我局清廉机关建设在全县走在前、作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