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2024年农村集体经济报告(实用21篇)

时间:2024-01-16 21:45:05 作者:薇儿

范本是我们学习写作的重要工具,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的要点和结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一起来看看吧。

乡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工作自查报告

六村学校位于北冶镇西部偏远山区,学校共有10个教学班,总占地面积10755平方米,建筑面积1234平方米,学校校长1人,教务主任1人。全校共有教师13人,现有3人正在参加学历提高培训,全校共有学生199人,入学率100%。在长期发展中积淀了丰富校园文化和人文精神。近年来,上级主管部门、学校一直把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作为普及义务教育奠基工程来抓通过努力,目前我校办学条件已基本适应义务教育要求。近年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加快学校建设步伐,努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自查情况。

近几年来,我们加大了工作力度,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学校”的创建工作确定为全校的大事之一。依据县教育局相关的会议及文件精神,我校制定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并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召开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评工作动员大会,深入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召开了教师会,及时传递相关信息,安排部署各项创建工作任务,稳步推进了全校创建工作的开展。自查中,我们依据相关指标体系,坚持边督查边指导,学校存在的问题是:校园墙有一段约20米有裂痕。照明没达到标准,小学教辅用房6室正在建设中。高学历教师低于80%。正在着手整改,力保全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全面达标。

(一)统筹管理。

(二)教育经费。

上级财政部门对我校的教育投入严格按有关政策拨付,并逐年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及时到位,义务教育免收教科书费全部落实到位,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无挤占、平调、截留问题,无乱收费现象。教师的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能按时、足额发放。我校的硬件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三)学校办学条件。

我校20xx年7月修缮了围墙,20xx年8月粉刷了教室等。20xx年8教学楼门窗油漆,并修缮楼顶,学校有校门、围墙、旗杆、校牌、厕所等,周边环境良好,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充分利用墙壁标语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礼仪宣传版面等舆论工具,强势宣传,进行监督,坚持日检查,周汇总,月初评,期总评评价机制,从点滴做起,彻底实现“视线内无脏、乱、差”?促进学生行为规范,语言文明,教师敬业爱生,学校注重德育教育实施,礼仪教育特色更加明显,社会声誉逐年提高。

3、学校配有图书室、仪器室、体育器材室、农村远程教育播放教室,含光盘播放教室、行政办公室各一间。图书室内,现存图书5700册?生均图书28册。仪器室、体育器材室配有自然科学、体育、数学等仪器器材设备。农村远程教育播放室配有29英寸彩电五台,dvd五台,达到模式一配备标准。办公设备基本能满足教育教学以及办公需要。

4、学校正在使用的两栋教室内外墙面均重新粉刷加固,门窗更换一新,能满足正常教学需要。新建幼儿园正在建设中,投资170万。

5、学校操场有水泥硬化的运动场1500平方米,能保证学生活动及教学的正常运行。

(四)教师队伍建设。

1、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名,其中大学本科学历5名,专科学历1名,中师6名,中级职称8名,全体教师具备相应教师资格,专业结构配置基本合理。全体教职工都在教学第一线,继续教育参与率100%,这是一支业务能力强,安贫乐教,甘于奉献教师队伍,一直保持着良好工作作风,且工作成效显著,深受家长赞誉。

2、学校按规定配齐必需的行政、教辅和工勤人员。有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并结合学校以及教师实际情况,每个教师制订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并在实践中予以指导规范自身行为,落实自身发展规划目标同时学校制订了校本教研计划,建立健全了校本教研制度,坚持每学期至少四次全校性专题性校本培训和教研组不定期业务培训,效果明显。

3、我校十分重视师德师风建设,经常性地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坚持抓好每周例会制度的落实,校长和教师都能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几年来无体罚学生和违法犯罪问题。

4、“比教学、访万家”工作实现全覆盖,工作形成常态化。学校校长带头参与“比教学、访万家”工作,所以领导和教师都参与教学比武活动,每名教师都能做到比教学经常化,听课、评课常态化。全体教师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及时与学生家长联系沟通,每位教师每学期能做到对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家庭至少走访一次。教师每人一个档案盒,“比访”专项档案资料齐全。

5、我校制定了《教师绩效考核制度》,教师绩效考核程序规范,考核结果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

(五)教育教学质量。

2、学校教务处周调阅、月检查制度落实,经常性地对全体教师备、教、改、辅等情况进行检查,学校规定每位教师写好学情分析和教学反思。同时做好期中、期末测评工作。改进对教学秩序、坐班、教研活动的日常督查形式,提高督查效果,加强与学生的座谈,进一步重视学生对教师教学态度、水平的意见?督促有关教师及时改进教学。

3、按照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课程,落实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扎实开展“大家唱、大家跳”活动,坚持组织好冬季长跑活动,切实保证学生的每天至少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由班主任和体育老师组织,开展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进一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增强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

4、学校班额控制在45人以下,没有开设重点班,特长班。学校教师不在校内、校外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以任何形式给学生有偿补课,或变相强迫学生参加社会上各种家教补习班。也不强迫、诱导或暗示学生到指定地点购买指定的教辅资料。不推销课外辅导材料和报刊杂志或自行编印学习材料组织学生购买。

6、学校实行就近、免试入学制度,本学年年初在校学生数199人。一年级新生全部达到规定的入学年龄,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辍学0人,辍学率为0%。

7、学校一如既往地重视对学生体质的检测工作,每年对学生进行一次体格健康检查?每个学生都建有健康成长档案。

8、学生学有所长,办学特色是手抄报创办和经典诵读,口号是手抄报创办强素质,经典诵读净心灵,。

(六)关爱特殊学生群体。

1、学校建立留守学生关爱制度,留守学生档案齐全,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关爱措施并落到实处。

2、学校服务范围内残疾儿童入学率为100%。

四、主要做法和体会。

我校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取得成绩不多,但仍显出儿点本校特色。

1、关注学生健康,建立平安乐园。我校开展了“三生教育”,即对学生进行生活、生命、生存“教育。是学生明白了生活的艰辛与幸福,生命的珍贵与价值,生存的意义和目的。定期家访和通话,向学生父母汇报在校表现,向监护人了解学生在家情况。家校结合,关心学生每天的学习、生活、心理。从而建立和谐平安校园。

2、加强教育信息化,均衡城乡教学资源。我校一是加大教学资源投入,学校倾斜有限资金购买相关资料、软件、图书。二是加强校本培训,把现代教学资源作为校本培训的一项主要内容,全员参与,全员培训,让每一位教师能熟悉掌握现代教学资源。三是现代教学资源进教室,更好地利用现代教学资源上好每一堂课,让农村孩子享受城里孩子同等的教学资源。

3、加强外部联系,积极争取扶持。我校和积极与县电视台联系,筹措资金,两次购置了新的课桌和办公桌椅。修缮了围墙。

五、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存在问题:

1、学校整体规划和布局比较合理,但在校园的.美化、硬化等方面仍需改善,属于基础建设问题亟待解决。

2、小学按国家标准,还有音乐教室、美术室、计算机教室、多功能教室、阅览室有待进一步规范建设。

3、根据学校规模和课程标准,体育、音乐、美术器材设备还不足。

今后改进措施:

1、进一步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

2、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优化师资队伍和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积极创建和谐校园、书香校园,使学生享受高质优效教育,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4、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加大对农村小学的项目投入,真正做到城乡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的均衡。

5、真正把教学放在第一位,进一步扎实开展“比教学、访万家”活动。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调研报告范文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明确要求,十九大报告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部署,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是振兴贫困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没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贫困地区和群众的脱贫致富就失去可持续的坚强保障。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单纯是一个经济课题,更是新时期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只有进一步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全面增强经济实力,才能确保农村有人干事、有钱办事,不断提高村级组织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只有攻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这道难关,才能加快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从“输血”向“造血”功能的转变,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真正实现巩固和扩大脱贫致富成果。

xx乡属边远山区,全乡共8个村的村集体经济基础均较薄弱,但政策优势较为明显,通过对河东片区的4个村进行实地访谈、查阅资料、听取群众意见等,对我乡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结合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总结好的经验做法,深入调查发现问题,以xx村为例分析制约因素,因地制宜选准路子,为全乡下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可行性思路与对策。

(一)xx村基本情况。

xx村辖10个村民小组,共233户1062人,其中有党员35名,全村共耕地面积1476亩,山地面积13872亩,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0户198人。由于地处边远山区,资源禀赋差,基础设施落后,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低,是省定“十三五”贫困村。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xx村积极开展“三个带动”主题活动(即党建带动群建、创业带动就业、三产带动一产),2018年顺利通过脱贫攻坚国家第三方评估,村集体逐步壮大,群众收入稳步提高。

传统农业增收稳步增长。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xx村以抓党建促脱贫,强化示范引领,发挥好党小组作用,因地制宜,实施发展好产业,不断引领农业产业发展,稳步提升村级集体经济。以2018年为例,xx村合作社米果产业收入1.09万元,相比往年增长50%。。

新型产业发展注入活力。充分利用好现行政策和自身资源优势,发展红色旅游产业,2019年红色旅游拓展活动收益4.1万元,同时发展屋顶光伏发电,2018年光伏收益达到1.25万元,迅速提升村集体经济收益,拓开发展路径,使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充实壮大。

(一)发展意识不强。大部分村干部对村级发展集体经济认识不到位,先行先试的勇气不足,敢为人先的魄力不够,在近年来农村大面积种植结构调整中,没有在土地上做深入文章;有的村干部以任期时间较短为由,凡事以“和”为贵,“等、靠、要”思想严重,不主动发展,只愿在社会发展通过“先进”带动“后进”坐享其成,如光伏发电收益每年固定,增长空间依赖上级政策支持,随着扶贫任务的结束,国家补贴政策也将结束,缺乏可持续增长。

(二)收入结构单一。从目前发展情况看,各村发展集体经济处于刚起步阶段,渠道、方式还需要再深入研究。从全乡地理环境看,各村所处地理位置偏僻,可开发利用资源较少,且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经济的发展空间很小。

(三)制度尚不规范。在中发现,大部分村采取入股分红方式发展村集体经济,虽然也与农户签订了分红协议,但从具体情况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合同不规范,文本中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不清晰。目前已成立的合作社,虽然各项工作已在实际运转,但具有法律效应等措施大多还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利益再分配机制尚未完善。

(四)思想尚未解放。先进地区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解决思想是解决一切问题,推动发展的总阀门。如果这个阀门不及时打开,或者打开的不彻底,将会成为阻碍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目前,大部分村干部都有较强的发展意愿,有的村产业在发展,但就是不能够深入持久的解放思想,有的虽然也在想办法、找路子,但就是不能,也不敢大胆实践。有的担心群众会对自己的做法产生怀疑,认为自己有私心,而放弃主动作为;还有的担心群众反对,而过多的维护群众利益,未能在产业发展中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上寻找到最佳契合点,错失发展机遇。

(五)支出逐年增加,村级运行困难。村集体经济除承担村组织的管理运转费用外,还要承担本村的社会管理服务职能和公益福利事业的供给,各项开支居高不下;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在村庄环境的整治,如河道养护、环卫保洁等费用支出不断增加;村级债务需逐年化解,历史遗留的村级债务较重,严重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壮大。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农村政权基础的重要保证,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农村新飞跃的根本支撑,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根本举措。结合实际,现就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明确要求,要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及时更新观念和认识,顺应时代发展的变化,加强宣传和引导。结合本村实际,出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五年规划,成立由驻村领导为组长,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及全体村干部为成员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强化责任落实,增强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和责任意识。紧扣群众发展意愿,认真落实“四议两公开”,始终站在群众的利益上,遵循自然规律、发展规律和市场规律,最大限度的吸收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加强人才引进,技术人才培养,以市场发展为导向,提高产业发展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二)建立健全机制,激发内生动力。

***总书记指出:“集体经济是农民共同富裕的根基,是农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物质保障。”要建立健全机制,选好致富带头人,实现村民共治,激发内生活力。摸清家底,因地制宜,最大程度整合资源,尊重农民意愿,实施土地流转,探索摸索出一套适合本村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模式。如:党建+模式,“利益共享”模式等等,任何模式都要建立健全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制度,要让本村群众真正分享到集体收益分红,让农民人人入股,户户有股份,要让群众改变对集体资产不闻不问的观念,积极主动和参与产业发展,激发内在活力。建立激励机制,发挥正向激励作用,将村干部奖励工资与新增经营收入挂钩,划出专项资金用于奖励村“两委”干部。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成绩突出、贡献较大的村和个人,在评先评优、提拔使用干部时予以优先考虑。对工作推动不力、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年度任务未完成或弄虚作假的村和个人,依法依规进行严肃问责,激发广大干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形成村村想发展、谋发展、抓发展的浓厚氛围。同时,应加强对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的保护,对农村工作摸索和创新中存在的失误与错误,应与违规违纪相区别,允许改革失误,不允许抱残守缺。

(三)深度挖掘资源,因地制宜发展。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过程是村级资源挖掘利用,实现集体资源收益最大化的过程。一是可以通过建立乡级农村集体产权流转交易平台,负责对各村的村集体土地、山场、林场、塘坝等零碎资源进行整合,打捆成项目,进行公开招标、拍卖和交易,实现村集体资产收益最大化。二是可以通过组建农业农村投资公司,负责乡集体资源的整合开发和利用。通过企业市场运作,让闲置的集体“四荒”地、校舍及复垦的建设用地等资源实现再利用,让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金,把资源红利转化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厚实家底。

(四)多向发力,加快形成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内生力。

1、发挥政策引导力。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牵引拉动作用,畅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融资渠道,充分运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提高农村土地综合利用效益。盘活村级现有集体土地资源,合理开发矿山资源,实施土地流转。同时要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加强与上级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争取将绿化、保洁、路面养护等美丽乡村长效管理经费纳入绿化保洁整治经费体系,减轻村集体的开支负担。积极争取挂点单位的资金扶持力度,力争帮扶资金入股投资蔬菜、白莲、百香果等种植专业合作社,力争收益上新台阶。

2、激发村级能动力。全面带动农村发展集体经济需要榜样的力量,关键要选好配强“领头雁”,要把思路清、能力强的党员选拔到村“两委”班子主要领导岗位上来,注重对他们的教育培养,着力培养造就一支有思路、有技术、有能力的工作队伍,组织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到先进地区进行考察学习,开拓发展经济思路,增强致富带富本领。同时畅通村级干部的上升通道,合理使用编制资源,加强政治吸纳,使其政治上有希望,生活上有保障,扑下身子全身心投入基层发展。

3、培育能人带动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还必须有一批致富带头人,坚持将培育创业致富能人作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途径。动员优秀大学生、经济能人、致富能手返乡创业,在资金、技术、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对致富带富能力突出、有一定影响力的致富能人,纳入后备干部管理,优先考虑作为村“两委”尤其是村级主要领导来培养,进一步发挥能人在地方发展中带富致富能力。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思考及建议调研报告

前言:随着全省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入扫尾阶段及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广泛成立,部分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中暴露出一些新问题,如不知道怎么使用各级拨付的项目资金导致资金闲置,发展中过度依赖政府扶持和资金投入,村干部不懂经营,自身内生动力不足;群众主动参与意识不强;村级党组织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缺思路、少办法、没平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带领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依然存在。

如何破解这些发展难题?xx区xx镇xx村以产业振兴为核心,通过发展产业带动村集体的经济发展,吸引人才聚集和资源聚集,在解决农民就业,实现共同富裕,迈向“三产融合”,助推乡村振兴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有效的尝试,使得“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体面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的美好愿景在xx村初露端倪,为全市乃至全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积累了一些可借鉴且行之有效的经验。

根据省农经站关于农经大调研活动要求,围绕以上主题,我们深入到xx区xx村,对该村近几年尤其是农村产改后村集体积极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xx镇xx村渭南市xx区西5公里、xx镇北2公里处,全村共有6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920户,3200人,脱贫户74户215人,劳动力人数2100人其中在外务工人员1100余人。共有耕地4000亩,其中花椒种植1300亩,圣女果种植180亩,草莓种植60亩,核桃种植50亩,葡萄种植30亩,桃种植20亩,群众主要收入来源为务工和发展自主产业。201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526元,2020年达13321元,2021年预计达到14500元左右。

二、主要做法。

(一)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园,大力发展高端葡萄农业。2020年3月开工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园,主要种植阳光玫瑰葡萄,9月全面建成,总投资120余万元,规划面积20余亩,为村集体经济产业项目。园区现建成5。8米高、钢构冷棚16座,配套管理用房200平方米,机井1眼、抽水泵站1座、蓄水池1座,铺设各类输水管线4500余米、水泥路面400余米。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在产业园发展中,首先突出了建引领产业振兴的思路,园区采取“村党总支+”模式,由村党总支牵头,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管理,村“三委”干部“一拖二”包棚的方式进行日常管护运营,并配有专业技术人员长期住园管理。所谓“一拖二”方式运营,就是积极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一个村支部委员或者村干部,带动两名党员,包一个产业大棚,负责日常管理,集体劳作。这样党员干部有积极性责任心,群众也对集体产业有信心。

二是突出“精品意识”。在园区日常管理中把“精品意识”融入到每一个具体环节,每项工作都按“优质品”“一等品”来打造。以2021年生产具体为例,园区一律施用从内蒙古拉的优质羊粪,减少使用化肥和农药,坚持全过程有机种植,对园区栽植的1200余株阳光玫瑰葡萄,正式成型定果18570余串,每一串果实颗粒控制在在70到80颗,修至密疏紧凑且每串葡萄呈圆柱形、成熟果穗控制在长20cm左右,果穗重800-900g,不超过1000g,确保了葡萄高品相、高品质、高品位。

三是让好货卖出好价钱。常言道,“好货”未必就能卖出“好价钱”。为了让“好葡萄”卖上“好价钱”,xx村采取对的方式找准对的人,销售时全部采用高端礼品盒包装,瞄准高端人群,以礼品模式出售。9月份上市销售,产品供不应求,十月底已销售一空。据渭南市委组织部包村干部、该村第一书记贺龙飞介绍:“最初预算今年能收入20万元就不得了,哪成想一下就卖了65万元。这下好了,那么多设想都能逐步实现了。”65万元,也是xx村乡村振兴的起点和转折点,是进一步发展农村的基石,刷新了xx村的纪录,让集体收入比往年翻了十番。

(二)收了葡萄再养鸡,注重发展循环经济。针对辖区内厂矿多,城镇人口多,职工收益高、消费品位高、能力强,厂矿福利好等实际,该村驻村干部和村级两委会多方考察,科学论证,决定在收获后的部分大棚里打“生态牌”,开展林下养殖土鸡业务。他们一致认为林下养鸡法是我国传统的养鸡方法,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是饲养柴鸡的生态养殖新模式。10月份将5000余鸡仔放养在大棚葡萄下,利用林下的树叶草叶及昆虫资源养鸡,这样的养鸡模式成本较低。另外,十月以后天气凉爽,病害较少,利于土鸡生长,养出的鸡更为绿色无公害,在市面上比较受欢迎。在提高了果树、肉鸡附加值的同时,也建立起肉鸡与果林互促互利的良性循环,降低了饲料成本和肥料成本。目前存栏的这5000余只鸡已预订一空,预计2022年春节前后集中宰杀,每只白条鸡可销售120元左右,仅此一项又可为xx村增加60多万元的收入。

(三)发挥区位优势,发展第三产业。针对xx村靠近xx城区和国家级xx镇小城镇试验区,且310国道、陇海铁路、连霍高速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这个优势,为发展壮大xx村集体经济,切实增加村集体收入,xx村积极争取上级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在连霍高速xx停车区外围本村生产路上建设xx乡村振兴农特产品超市,性质为村集体产业。主要从事销售xx村和xx区农特产品,设有电商展示和销售平台,并为过往司机和乘客提供茶座休息、餐饮和加水等服务,预计从农特产品超市运营后,再加上其它裙带边缘产业,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50多万元的收入。经过孵化培育,xx村从乡村服务和旅游起步,市场规模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逐渐形成品牌,再用强大的第三产业直接带动第二产业的发展,拉动第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体量品位不断提升,从而真正构建起由三产带二产促一产,三产融合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

(四)改造老旧设施大棚,激发特色产业活力。“xx圣女果”久负盛名,曾是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的“红玛瑙”“红宝石”,也是该村早一步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淀和成果。为了做大做强村集体产业,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该村针对2000年建成的240亩市级现代农业设施示范园设施比较老旧,品种滞后,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进行全面升级换档,激发特色产业活力。到2023项目实施后,村上将全部收回设施大棚,采取“六统一”经营管理,即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升级改造后的园区每年可实现销售圣女果、草莓、葡萄等1000多吨,实现销售收入500万元。

三、存在问题。

1、产业比较单一,产业化水平低。目前全村种植业占80%以上,第二产业几乎没有,第三产业占比不到20%。主导产业也只有花椒、圣女果、草莓、葡萄、核桃、以及传统农作物小麦、玉米。除圣女果、草莓、葡萄等经济作物外,大部分作物亩均年收入在3000元以下。村上除以前建设的240亩65座设施大棚和新建的20亩16座葡萄大棚外,其余都由各家分散经营,5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和500亩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几乎没有,根本谈不上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经营。

2、品牌影响不突出,市场竞争能力弱。由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生产基地远离大城市,产品集散成本大;生产者、劳动者技能差,机械化程度低,生产规模小、产量少、档次低,缺乏品牌竞争力,线上线下销售困难,市场销路没有保证。

3、人才队伍素质低,经营管理能力弱。由于一半以上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青壮劳力外出打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主要由村“两委”班子成员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负责,但由于村“两委”干部中普遍存在年龄老化、知识更新困难、敢闯敢试劲头不足等问题,经营管理能力差,市场意识不强,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缺思路、少办法、没平台;群众主动参与意识不强。

4、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产业化程度低。该村集体经济还比较传统,农民以自给自足为主,产业化程度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金投入不足。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需要资金扶持,但村集体自身“造血”功能差,主要依靠上级“补血”,这种发展模式是极其脆弱的,而且不利于调动村集体自身“造血”的积极性。从全市看,上级的资金扶持力度有限,村集体自身缺乏资金来源,种种情况导致村集体经济资金投入不足,产业化程度低。

四、对策建议。

xx村存在的问题在全市以至全省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对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坚持支部引领,把群众凝聚在党组织周围。突出党支部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中的引领作用,通过村集体领办、党员和致富能手示范创办等措施,建好一批符合本地特色、发展前景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使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群众就业途径进一步拓宽。全面推行村书记、主任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人“一肩挑”模式,实现党务、村务一手抓,促进村“两委”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大合力,让能人放开手脚干。也可以通过聘请省、市、县三级组织、农业农村、财政等部门的专家对村“两委”班子、村级后备干部和农村经济组织带头人,就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方法途径、政策法规等进行专题培训。

(二)转变发展方式,多措并举盘活农村经济。围绕新旧产业园区,着眼推动现有设施农业提档升级,引导村党组织在产业发展上发挥好引领作用。整合土地资源,由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开发、种植(养殖)管理,统一品牌、经营销售,探索推广“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实现组织、资源、技术、管理优势整合和集成效应,弥补一家一户规模小、升级难的不足,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积极引导和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村创业,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新农人入乡创业,通过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服务组织,增加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围绕带动农民增收,引导合作社在提供精细化管理、专业化服务上下功夫,帮助群众改良种植品种、掌握现代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价格。结合距离xx城区、渭南市区、高速路服务区、渭华起义红色基因等有利元素,综合现代农特产品的生产、开发、线上线下交易采摘、物流等环节,探索出一条信息化时代的“互联网+三农”之路。注重搭建信息、服务和创业三个平台建设,通过电子商务打开当地农特产品大市场,让村民足不出户把产品卖向全国,激活乡村市场,盘活乡村资源,为农业注入新的生命,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三)拓宽增收渠道,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合理收益分配机制,盘活集体和群众闲置资产,把小农户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紧密结合,实施村集体内部无物不股、无人不股、无事不股,将集体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造,村集体将可以投入的资产资源或惠农项目,通过入股合作的方式形成长期收益、持续发展的增收模式,用活经营权、把牢所有权,按一定比例进行折股量化分红,使村集体、村民和贫困户、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增收有渠道、收益有保障,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

(四)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经营管理队伍建设。首先,选拔和引进高素质的集体经济经营管理人才。把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人品好、素质高、群众公认的致富能人选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领导班子。其次,加大培训力度。着重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带头人开展先进实用技术、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培训,组织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开拓带头人的视野,提高他们把握市场、识别市场风险的能力。动员乡贤、在外务工的能人、新农人入乡创业,回村发展,以主人翁的身份参加家乡建设,尤其要注重培养后备队伍和青年农民,将有经营头脑、有管理能力、有奉献精神的年轻农民充实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队伍里。把“坚持村民的主体地位,树立村民的主人翁意识,让村民当家做主,自主发展、自我发展”的原则和愿景擎在前面。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一是加大对村级股份经济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二是转变财政扶持方式。探索将财政扶持资金转换为资本金入股投入经营的机制,整合现有的现代农业发展资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资金、扶贫资金等各类扶持资金项目,集中财力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放大财政资金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的效应。三是加大结对帮扶力度。建立党政机关领导和干部联系帮扶责任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对接,把人才、资金、项目、技术、信息等资源导入农村,帮助其理清思路,联系帮扶资源,落实帮扶项目,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乡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工作自查报告

(年7月27日)。

来,白云区按照省、市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工作要求,切实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头戏抓好落实。结合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积极创新工作思路,不断强化工作措施,扎实有序推进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工作,拓宽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情况。

截止20底,全区56个行政村已全面消除“空壳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或超过50万元。其中: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0万元的有31个村,占行政村总数的55%(其中村集体收入超过500万元的村有3个,分别为艳山红镇曹关村、799.97万元,牛场乡阿所村、687.638万元,牛场乡蓬莱村、816.09万元)。

二、主要做法。

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及“三变”改革试点工作的统一安排部署,及时协调,督办落实,稳步推进全区农村集体经济加快发展。

一是认真制定方案,明确发展目标。以增加村集体经济实力、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为目标,认真制定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及“三变”改革试点的实施方案,强力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

二是开展专项调研,理清发展思路。为科学制定村集体经济发展措施,区委、区政府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调研,深入乡镇、村基层实地,听取乡镇党委负责人和村两委班子成员意见、建议,结合各村实际,遵循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发挥区域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各村结合各自资源优势不同的.特点,一村一策,科学确定发展项目,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三是依托区位优势,激活资金活力。随着白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周边农村充分利用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市场经济比较发达、规划建设等有利条件,通过村集体出资修建门面、经营性用房等多种途径,实现集体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比较突出的有:艳山红镇白云村借助云康新城安置村集体及村民的10000余平方米的经营性用房,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三产,支撑集体经济发展;沙文镇新寨村以集体获得的征收补偿收入入股青山西路建设项目,当年就获得了60万元的回报;牛场乡阿所村在集体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采取集体入股的方式,招商引资修建综合大楼3160平方米,统一出租经营,预计年租金可达40余万元。

四是整体资源,实现资源变资产。在现有的村集体资源上作文章,整合全村资源,集中发展,即增加村集体收入,又带动农户增收。如艳山红镇尖山村,利用南湖新区建设、整村搬迁的契机,集中安置村民,统一规划,于引进西南家居城到新村经营,不仅村民获得房屋、门面租金,村集体每年可获得100多万元的租金收入;艳山红镇刘庄村,利用铝及铝加工园区规划建设的有利时机,将村民的土地以入股、出租等方式集中起来,在铝加工园区修建标准厂房出租给企业,每年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400万元左右;牛场乡阿所村利用村留地建成厂房2万多平方米,年依托同程大道开通,扩建厂房1万多平方米,现在厂房面积已超过4万平方米,预计年租金可达到60余万元。

五是开发旅游资源,实现农旅一体化。利用举办“贵阳市首届农业嘉年华”的契机,大力发掘区内旅游资源,以打造“蓬莱仙界大景区”为核心,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观光旅游,促进农旅一体化发展。在都拉乡都拉村修建游客服务中心、上水村打造“珠瑙驿栈”,为大景区配套服务。牛场乡阿所村、蓬莱村等景区核心区农户,在景区内发展农家乐经营,2015年全区实现乡村旅游收入25806万元。

我区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推动“三变”改革试点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下步工作中,将按照省、市的安排部署,加强指导,督促落实,加快发展,推动我区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工作有序开展,积极拓宽集体经济收入渠道,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

全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根据年度工作安排,区人大常委会农业和农村工委在*副主任的带领下,组织部分区人大代表对我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先后走访了*等相关部门以及*等镇街和近*个行政村,深入基层开展座谈交流,广泛听取了包括区人大代表在内各方的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紧紧围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全力推动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农村集体经济保持稳步发展,各项经济指标均超过预定的工作目标。

(一)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建立村级运转财政补助机制,*年开始连续*年对行政村实行运转补助,累计投入金额*亿元,有效确保了行政村的正常运转。加大对农村地区环境长效管理和农村河道保洁的经费保障力度,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河道路网环境卫生清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水利等基础设施长效维护,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了农村地区人居环境。积极落实保障“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年安排资金*万元支持*个村级公共设施项目建设,加快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延伸,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二)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年开始,区政府制定实施三年美丽乡村行动计划,*年对龙坞茶镇*个村实施美丽乡村升级版的整治建设,*年又启动*片*个村、*镇*个村的全域化美丽乡村建设,*、*小集镇综合整治也带动了*等*个村的整治建设。农村地区的环境面貌、设施配套和道路交通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为壮大集体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开展农村土地流转。从今年年初开始,在*、*地区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累计流转土地约*万亩,并已引进两家规模企业,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通过现代产业园的引进带动,将提升村集体建设用地和现有房产的潜在价值与经济收益,为村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拓展了渠道。

(四)启动整村连片搬迁。近年来,区政府花大力气、大手笔对*、*部分行政村实施整村搬迁,着力通过引进大项目、大平台,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等项目已经确定落户*村和*村,*景区打造和*新区建设将覆盖*村、*村等。通过整村搬迁后大项目的引进,为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村集体负债,“刚性”支出在不断增长;

增收来源乏力,相关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化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收支难以平衡。*年全区*个行政村村集体可分配收入约*万元,平均每个村约*万元。其中*万元以下有*个村,最低的*桑园地村*万元。*万元至*万元有*个村,*万元至*万元有*个,*万元至*万元有*个,*万元以上有*个,最高的留下东穆坞村*万元。*年村级集体总支出约*万元,村均支出约*万元,*个村出现财务赤字,合计赤字总额*万元,平均赤字约*万元。*年区级财政投入村集体补助资金*万元,平均每村获得补助收入约*万元。依靠较高的财政补助收入,大部分村基本实现收支平衡,但绕城等*个村仍收不抵支。预计*年全区*个行政村可分配收入相比*年有所降低,约为*万元,但总支出较*年将出现较大增长,约为*万元,预计将有*个村出现财务赤字,合计赤字金额*万元,其中*个村在加上补助收入的情况下仍收不抵支。

*地区被划为*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公益林保护区,各村在土地利用、开发建设、招引企业等方面受到了严格的限制,村集体经济发展难度极大。

**个村美丽乡村建成沥青路面*万方,公共绿化面积*万方,庭院河道绿化*万方,路灯*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个,仅靠村自身将难以维持长效管理的费用支出。三是村级债务负担过重。*年共有*个村背负债务,累计负债*万元、村均*万元。沉重的债务也带来了高昂的利息支出,如转塘何家村债务总额*余万元(含部分预付款),每年利息支出需*余万元,但其年可分配收入也仅约*万元。

(四)保障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制度不够完善,可持续发展缺乏后劲。一是村集体资产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一些村撤并后存在“并村不并账”问题,村里大部分经营收益仍归老村(组)所有,新村村集体大多无经营收入,只能靠补助收入维持村级组织运转,要想发展集体经济更是“小马拉大车”。二是扶持机制不够完善。近年来区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对发展集体经济缺乏直接有效的政策支持,特别是在项目建设、土地保障、物业租赁等方面还没有一套更加系统有效的配套政策。三是对村干部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一些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的动力不足、信心不强、办法不多。不少村干部思想上过分依赖通过留用地开发建设这一条路径,而对其他增收渠道则探索不足。特别是近几年来,区级财政的补助力度不断加大,一些村干部也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所欠缺。

结合我区实际,现就进一步发展壮大我区农村集体经济,提出如下建议:

在帮扶方式上,要从单一财政扶持转变为政策、财政、智力等综合施策上;

在工作主体上,要充分尊重农村集体组织自治原则,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利益、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组织的主观能动性。四要强化指导。要把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作为部门、镇街以及各级领导的重要工作任务,大力推行领导干部联系经济薄弱村、部门和企业联村结对等制度,持续对各村进行指导与帮扶。要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积极向各村提供切合实际,具有政策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精准指导,帮助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二)拓宽发展思路,探索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途径。

一要整合资源增收。深入做好美丽乡村建设、小城镇综合整治、旅游全域化发展与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融合文章。要以景区化标准统一规划布点各村设施配套,切实为村集体发展旅游、服务村民、壮大集体经济提供空间支持。要指导各村深入挖掘当地人文、历史、民俗、特产等,发展生态游、故地游、创意农业、民宿休闲等产业项目。如龙坞茶镇拥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优势潜力,日前已顺利通过省旅游局*a级景区旅游资源评估。要积极鼓励指导村集体充分利用*a级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开发或者参与开发西山健身游、探险游、观光游、乡村避暑游和乡村特色小吃游、乡村民俗游等特色旅游产品。让村集体参与到乡村旅游中来,让村集体在发展“龙坞旅游”中有所作为、大有收获。二要依托项目增收。要加快*新区建设进度,积极招引符合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显、环境效益好的大企业、大项目落户。要切实加快两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步伐,稳妥做好后续几万亩土地的流转工作,尽快形成农业产业的集聚效应,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三要挖掘潜力增收。紧紧抓住美丽乡村建设、小城镇综合整治契机,加快对村级农贸市场、物业用房的提升改造,增强商业综合体能力,着力实现业态转型,提高村集体收入来源。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支持和鼓励村集体合理利用山林、池塘水面、“四荒”地、低丘缓坡等资源,增加村集体收入。四要合作发展增收。支持和引导村集体以土地、物业等资源,以保底分成的方式合作、入股,稳妥参与景点打造、产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促进农村集体经济投资多元化发展,实现资产管理向资本运营的转变,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质量。

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村级集体预支留用地指标的落地政策,及时调整布点规划,努力实现指标落地。对各村现有被闲置的集体建设用地进行全面梳理,区政府要制定出台集体建设用地开发建设政策,按照每个村规模大小,允许相应的建设用地用于产业布局,既推进集体经济发展,又减少土地浪费。要注重发挥“一事一议”的作用,对于有利于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项目,在不违背政策的前提下,尽可能通过“一事一议”“几个一点”的办法,成熟一个、上马一个,帮助村集体突破政策瓶颈,拓宽增收渠道。二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美丽乡村需要财政转移支付和反哺。要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区镇两级对村级的专项投入和各类补助要及时足额拨付到位,有效使用,保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要加快制订出台美丽乡村长效管理办法,制定补助标准,明确经费投入来源,确保长效管理落实。三要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加强与上级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加快符合条件的行政村撤村建居步伐。加强与市人社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将区内超龄农民视同撤村建居居民以及征地农民,允许一次性缴纳养老经费,享受职工基本养老金。加强与市相关部门的联系对接,争取将绿化、保洁、路面养护等美丽乡村长效管理经费纳入城市绿化保洁以及背街小巷整治经费体系,减轻区级财政与村集体的开支负担。

一要规范“三资”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三资”平台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村级财务公开制度,推动村集体经营管理的公开化、透明化和规范化,及时、真实地公开相关信息,接受村民监督。加强村级民主管理,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民主决策机制,规范和完善民主决策的内容、形式和程序,不断提升村集体经营管理的民主性和科学性。逐步合并村级账目,加大村集体资金资产融合力度。要加强对已有留用地开发建设的村的监管力度,确保村级资产保值增值增收。二要建立典型带动机制。要立足区内实际,突出增收特色,指导各村集体组织提炼总结增收的好思路、好方法,着力形成适合本村的增收模式。要加强农村集体之间的沟通交流,鼓励先进村集体“现身说法”,努力通过典型示范,整体推动全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三要防范风险,建立村级债务化解机制。要严格落实债务化解责任制,控制新增债务,建立健全举债申报审批制度、债务动态监测和预警机制,规范举债行为,坚决防止盲目举债,严防发生新的不良债务。同时要加大村级债务的化解力度,积极利用好省市区财政扶持化解村级债务的各项政策,采取有效举措努力化解村级债务,着力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营造宽松环境。对何家村等负债特别重的村,要采取“一村一策”的办法,尽快帮助解困。

适时组织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到先进地区进行考察学习,开拓发展经济思路,增强致富带富本领。二要抓考核。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纳入对村班子和村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奖励政策,落实奖惩责任。要探索建立村干部报酬增长与集体经济发展、集体积累的增加有机挂钩机制,激发“两委”班子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三要重自治。进一步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将美丽乡村建设长效管理纳入村规民约重要内容,明确奖罚举措,引导村民树立主人翁意识,转变生活观念,消除乱扔垃圾乱吐痰等陋习,减少村级管理支出。要教育引导村民群众树立“我居住,我收益,我负责”的观念,自觉做好门前屋后卫生“三包”,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思考及建议调研报告

9月23日至24日,xx市政协王xx副主席带第五调研组,围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课题,先后到xx区xx村二组、杨家台村和兴平市西吴办北马村、庄头镇金龙村、西城办花王村等地,走进香菇养殖大棚、黄花菜种植基地及烘干厂房、花卉苗木种植苗圃、水果批发市场、村建材市场实地调查了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听取相关负责人对集体经济发展现状,产业运营模式、存在问题、市场前景及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等情况介绍,同时调研组又向相关县征集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资料,进行座谈讨论。现就调研总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特别是统筹各方力量,强力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夯实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坚实基础,创造了重要条件,增强了农村发展集体经济的动力,注入了发展活力。目前,全市115个镇办的1923个村基本完成了清产核资工作,摸清了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底数,有1537个村完成了成员身份界定,有1043个村完成了股权量化工作,通过“三变”改革,催生了1411个村成立集体经济合作社,有力促进了我市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二、存在问题。

1、组织机构不健全,作用发挥不明显。目前,全市成立集体经济组织1532个。从数字看发展集体经济的组织机构还没有全覆盖,机构还不健全,就成立的组织机构而言,仅停留在产权制度改革的工作进度层面,大部分村集体经济组织还没有正常运营,更不用说产生效益,发展集体经济的作用不明显。同时,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各级对相关政策措施的宣传解读不到位不深入,致使群众不了解不明白的现象较为普遍。

2、思想认识不到位,内生动力不足。在新形式下,发展集体经济缺乏内在动力和外部扶持,部分村干部对发展村集体经济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积极性不高,缺乏责任感,过度依赖政策性补助,有“等、靠、要”的思想,不给钱不干事。大部分农村群众已习惯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经营形式和小富即安的生活方式,对集体经济认同感不够,也认为发展集体经济难度大,参与支持的热情不高。同时,乡镇农经机构人员多为兼职,专职人员少,业务不精,技术人员严重缺乏,致使基层农经工作队伍力量薄弱。这些因素导致农村发展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不足。

3、经营性资产占比低,发展资金困难。我市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清查出的资产总计120。095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只有20。218亿元,且经营性资产分布不匀均,大部分经营性资产集中在城中村和城区周边地域,全市绝大多数村就几乎没有经营性资产,都属于典型的“空壳村”,发展集体经济缺乏必要的启动资金,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信贷融资难度大,财政专项补贴总量少、扶持范围小,相关金融部门出台的涉农金融信贷服务门槛高。加之农业产业发展前期投入大,收益周期长,对投资者吸引力不强,如果没有国家政策补贴,工商资本一般不愿投入农业项目,导致农村农业发展资金困难。因此,资金难题成为制约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不可逾越的鸿沟。

4、发展模式单一,产业结构有待优化。目前,全市实力较强的涉农企业偏少,大部分企业特别是经济合作组织都是从事最初级的生产经营形式,没有形成规模生产效应,包括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产品行业竞争力不强,产品质量不稳定,生产成本和风险普遍高。同时,农村产业结构不优,发展还都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不多,发展水平滞后,产生了有的村集体组织争取到国家相关部门的政策性启动资金后,不知道怎么用,该发展什么产业。

三、意见建议。

1、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健全组织机构。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美丽乡村的客观保障,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宏伟蓝图最关键的因素。因此,各级特别是村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从思想深处充分认清发展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健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组织,加强对相关政策措施的宣传解读力度,使广大群众全面了解并理解国家的政策措施,引导群众支持、参与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一方面要成立村级抓集体经济的领导班子,另一方面要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结合各自的实际,厘清发展思路,尽快建立发展集体经济的经济组织(实体),形成发展集体经济有人干、有抓手的良好局面。

2、要强化队伍建设,激发发展内生动力。要按照德才兼备和群众认可的原则,有能力、会干事、能干事、想干事的村干部,建强抓集体经济的领导班子队伍;要加大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亟需的管理型人才、技术型人才的引进和储备力度,加大乡镇服务站和农经人员队伍建设力度,夯实发展后劲;发挥“土专家”的作用,使爱农村、懂农情、有能力、敢创新、有担当的乡贤能人成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领头雁”;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休作用,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创造良好氛围,激发农村发展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

3、要创新资源配置模式,夯实发展经济基础。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以除弊革新的精神,不断创新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土地资源配置模式,按照“基在农业、利在农民、惠在农村”的思路,依据地理环境不同,把所能使用的各类资源充分整合,发展特色产业、农经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农民以土地经营权或资金技术等入股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经服务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使资源发挥更大效益,不断夯实农村发展基础,促进群众共同致富。

4、要发挥项目带动作用,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以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为主线,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区域优势,找准定位,防范风险,注重短期效益和长期发展相结合,选择适宜自身发展优势的好项目,发挥项目带动作用,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拉长产业链,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真正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奋斗目标。

年全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根据年度工作安排,区人大常委会农业和农村工委在*副主任的带领下,组织部分区人大代表对我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先后走访了*等相关部门以及*等镇街和近*个行政村,深入基层开展座谈交流,广泛听取了包括区人大代表在内各方的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紧紧围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全力推动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农村集体经济保持稳步发展,各项经济指标均超过预定的工作目标。

(一)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建立村级运转财政补助机制,*年开始连续*年对行政村实行运转补助,累计投入金额*亿元,有效确保了行政村的正常运转。加大对农村地区环境长效管理和农村河道保洁的经费保障力度,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河道路网环境卫生清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水利等基础设施长效维护,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了农村地区人居环境。积极落实保障“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年安排资金*万元支持*个村级公共设施项目建设,加快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延伸,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二)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年开始,区政府制定实施三年美丽乡村行动计划,*年对龙坞茶镇*个村实施美丽乡村升级版的整治建设,*年又启动*片*个村、*镇*个村的全域化美丽乡村建设,*、*小集镇综合整治也带动了*等*个村的整治建设。农村地区的环境面貌、设施配套和道路交通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为壮大集体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开展农村土地流转。从今年年初开始,在*、*地区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累计流转土地约*万亩,并已引进两家规模企业,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通过现代产业园的引进带动,将提升村集体建设用地和现有房产的潜在价值与经济收益,为村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拓展了渠道。

(四)启动整村连片搬迁。近年来,区政府花大力气、大手笔对*、*部分行政村实施整村搬迁,着力通过引进大项目、大平台,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等项目已经确定落户*村和*村,*景区打造和*新区建设将覆盖*村、*村等。通过整村搬迁后大项目的引进,为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村集体负债,“刚性”支出在不断增长;

增收来源乏力,相关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化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收支难以平衡。*年全区*个行政村村集体可分配收入约*万元,平均每个村约*万元。其中*万元以下有*个村,最低的*桑园地村*万元。*万元至*万元有*个村,*万元至*万元有*个,*万元至*万元有*个,*万元以上有*个,最高的留下东穆坞村*万元。*年村级集体总支出约*万元,村均支出约*万元,*个村出现财务赤字,合计赤字总额*万元,平均赤字约*万元。*年区级财政投入村集体补助资金*万元,平均每村获得补助收入约*万元。依靠较高的财政补助收入,大部分村基本实现收支平衡,但绕城等*个村仍收不抵支。预计*年全区*个行政村可分配收入相比*年有所降低,约为*万元,但总支出较*年将出现较大增长,约为*万元,预计将有*个村出现财务赤字,合计赤字金额*万元,其中*个村在加上补助收入的情况下仍收不抵支。

*地区被划为*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公益林保护区,各村在土地利用、开发建设、招引企业等方面受到了严格的限制,村集体经济发展难度极大。

**个村美丽乡村建成沥青路面*万方,公共绿化面积*万方,庭院河道绿化*万方,路灯*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个,仅靠村自身将难以维持长效管理的费用支出。三是村级债务负担过重。*年共有*个村背负债务,累计负债*万元、村均*万元。沉重的债务也带来了高昂的利息支出,如转塘何家村债务总额*余万元(含部分预付款),每年利息支出需*余万元,但其年可分配收入也仅约*万元。

(四)保障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制度不够完善,可持续发展缺乏后劲。一是村集体资产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一些村撤并后存在“并村不并账”问题,村里大部分经营收益仍归老村(组)所有,新村村集体大多无经营收入,只能靠补助收入维持村级组织运转,要想发展集体经济更是“小马拉大车”。二是扶持机制不够完善。近年来区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对发展集体经济缺乏直接有效的政策支持,特别是在项目建设、土地保障、物业租赁等方面还没有一套更加系统有效的配套政策。三是对村干部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一些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的动力不足、信心不强、办法不多。不少村干部思想上过分依赖通过留用地开发建设这一条路径,而对其他增收渠道则探索不足。特别是近几年来,区级财政的补助力度不断加大,一些村干部也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所欠缺。

结合我区实际,现就进一步发展壮大我区农村集体经济,提出如下建议:

在帮扶方式上,要从单一财政扶持转变为政策、财政、智力等综合施策上;

在工作主体上,要充分尊重农村集体组织自治原则,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利益、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组织的主观能动性。四要强化指导。要把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作为部门、镇街以及各级领导的重要工作任务,大力推行领导干部联系经济薄弱村、部门和企业联村结对等制度,持续对各村进行指导与帮扶。要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积极向各村提供切合实际,具有政策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精准指导,帮助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二)拓宽发展思路,探索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途径。

一要整合资源增收。深入做好美丽乡村建设、小城镇综合整治、旅游全域化发展与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融合文章。要以景区化标准统一规划布点各村设施配套,切实为村集体发展旅游、服务村民、壮大集体经济提供空间支持。要指导各村深入挖掘当地人文、历史、民俗、特产等,发展生态游、故地游、创意农业、民宿休闲等产业项目。如龙坞茶镇拥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优势潜力,日前已顺利通过省旅游局*a级景区旅游资源评估。要积极鼓励指导村集体充分利用*a级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开发或者参与开发西山健身游、探险游、观光游、乡村避暑游和乡村特色小吃游、乡村民俗游等特色旅游产品。让村集体参与到乡村旅游中来,让村集体在发展“龙坞旅游”中有所作为、大有收获。二要依托项目增收。要加快*新区建设进度,积极招引符合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显、环境效益好的大企业、大项目落户。要切实加快两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步伐,稳妥做好后续几万亩土地的流转工作,尽快形成农业产业的集聚效应,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三要挖掘潜力增收。紧紧抓住美丽乡村建设、小城镇综合整治契机,加快对村级农贸市场、物业用房的提升改造,增强商业综合体能力,着力实现业态转型,提高村集体收入来源。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支持和鼓励村集体合理利用山林、池塘水面、“四荒”地、低丘缓坡等资源,增加村集体收入。四要合作发展增收。支持和引导村集体以土地、物业等资源,以保底分成的方式合作、入股,稳妥参与景点打造、产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促进农村集体经济投资多元化发展,实现资产管理向资本运营的转变,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质量。

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村级集体预支留用地指标的落地政策,及时调整布点规划,努力实现指标落地。对各村现有被闲置的集体建设用地进行全面梳理,区政府要制定出台集体建设用地开发建设政策,按照每个村规模大小,允许相应的建设用地用于产业布局,既推进集体经济发展,又减少土地浪费。要注重发挥“一事一议”的作用,对于有利于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项目,在不违背政策的前提下,尽可能通过“一事一议”“几个一点”的办法,成熟一个、上马一个,帮助村集体突破政策瓶颈,拓宽增收渠道。二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美丽乡村需要财政转移支付和反哺。要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区镇两级对村级的专项投入和各类补助要及时足额拨付到位,有效使用,保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要加快制订出台美丽乡村长效管理办法,制定补助标准,明确经费投入来源,确保长效管理落实。三要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加强与上级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加快符合条件的行政村撤村建居步伐。加强与市人社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将区内超龄农民视同撤村建居居民以及征地农民,允许一次性缴纳养老经费,享受职工基本养老金。加强与市相关部门的联系对接,争取将绿化、保洁、路面养护等美丽乡村长效管理经费纳入城市绿化保洁以及背街小巷整治经费体系,减轻区级财政与村集体的开支负担。

一要规范“三资”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三资”平台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村级财务公开制度,推动村集体经营管理的公开化、透明化和规范化,及时、真实地公开相关信息,接受村民监督。加强村级民主管理,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民主决策机制,规范和完善民主决策的内容、形式和程序,不断提升村集体经营管理的民主性和科学性。逐步合并村级账目,加大村集体资金资产融合力度。要加强对已有留用地开发建设的村的监管力度,确保村级资产保值增值增收。二要建立典型带动机制。要立足区内实际,突出增收特色,指导各村集体组织提炼总结增收的好思路、好方法,着力形成适合本村的增收模式。要加强农村集体之间的沟通交流,鼓励先进村集体“现身说法”,努力通过典型示范,整体推动全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三要防范风险,建立村级债务化解机制。要严格落实债务化解责任制,控制新增债务,建立健全举债申报审批制度、债务动态监测和预警机制,规范举债行为,坚决防止盲目举债,严防发生新的不良债务。同时要加大村级债务的化解力度,积极利用好省市区财政扶持化解村级债务的各项政策,采取有效举措努力化解村级债务,着力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营造宽松环境。对何家村等负债特别重的村,要采取“一村一策”的办法,尽快帮助解困。

适时组织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到先进地区进行考察学习,开拓发展经济思路,增强致富带富本领。二要抓考核。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纳入对村班子和村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奖励政策,落实奖惩责任。要探索建立村干部报酬增长与集体经济发展、集体积累的增加有机挂钩机制,激发“两委”班子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三要重自治。进一步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将美丽乡村建设长效管理纳入村规民约重要内容,明确奖罚举措,引导村民树立主人翁意识,转变生活观念,消除乱扔垃圾乱吐痰等陋习,减少村级管理支出。要教育引导村民群众树立“我居住,我收益,我负责”的观念,自觉做好门前屋后卫生“三包”,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乡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工作自查报告

野三关红军小学于20xx年9月整体迁入现址,服务于9个行政村及工业园区,占地面积约1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435.86平方米。绿化面积5130平方米,教学及辅助用房6001平方米,体育运动场地面积9400平方米(含篮球场2个,排球场一个,足球场一个),图书32940册,学生人,专任教师85人。新修教学楼2栋,科教楼1栋,学生食堂1栋,学生宿舍1栋,厕所1栋,按照办学条件标准化要求,学校设有仪器室、实验室、图书室、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室、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各功能室均达到二类配备标准。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标,专业结构配置基本合理。在校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完成率均达100%。校园布局合理,功能区划清晰。

我校多年来在教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努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坚持教育均衡发展、推动教育公平、争创人民满意学校”为办学理念的指导下,以打造“书香校园、文明校园、平安校园、教学质量优质校园”为工作方向,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上级部门的关怀下,学校管理日趋成熟,校园环境逐年改善,教学设施不断更新,学校面貌逐步改观,学校的各项工作蒸蒸日上。

根据自查,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评分为95分。

二、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做法及成绩。

(一)学校高度重视,工作扎实有效。

1、我校把提高“普九”成果做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我校实行落实责任制,重点抓好留守学生、贫困学生、问题学生、学困生以及进城务工子女在学校的学习。同时我校进一步规范了学籍档案管理,做到档案内容齐全,数据准确,装订规范,保管完备。

2、抓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树立善处、广纳、勤政、高效的政风形象。学校成立了以校长谭传位为组长,党支部书记邓正升为副组长,其他校委会成员为成员的领导机构。学校领导班子在工作上统一认识,作风民主,处处以身作则,要求教师做好的,领导率先垂范,勇挑重担。通过组织学习,加强理想、信念、师德等正面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敬业爱生、教书育人”的奉献精神,关心教师思想的提高。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学校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加强德育教育,构建均衡发展的学生素质。

我校以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为目标,充分调动学校少先队组织的活动优势,以红色文化为主题活动弘扬红军精神,丰富和活跃校园德育氛围。坚持开展“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接过先辈的旗帜”等主题活动促进师生素质的提高;积极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坚持了评价要体现导向性和教育性,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也为全校实现学生素质的整体均衡化提供了可靠保证。学校20xx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激情广场爱国主义歌曲大家唱”活动,反响良好。20xx年组织了全校“做美德少年”的演讲比赛,20xx年举行了全校红歌合唱比赛。

(三)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人力保障。

我校为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多年来“迎来送往”多名骨干教师进行相互交流。先后选派老师们到北京、武汉、恩施、巴东等各级各类培训学校交流锻炼。校长谭传位,老师胡晶晶、涂成云、邓红琼、杨王琴、周云梅、向海艳、崔刚明、邓慧云、东渐明等先后在北京、武汉、宜昌接受过国家级、省级培训。把外校经验带入,把本校经验传出,有力地推进了义务教育高效课堂的均衡发展。互慧互利,共同成长。20xx年1月,我校省级课题《农村学校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实践探索和方法研究》立项,多人次在国家、省州县论文评比中获得一二三等奖。

(四)提高教学质量,为教育均衡提供保证。

1、加强教科研工作。学校制定了教研工作制度和计划,年终写好总结,制定了奖惩制度。每月一次教学常规检查,做好过程管理,通报和整改工作。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教研教学大比武”活动,多次为学校赢得荣誉。全体教师积极参加了“一师一优课”活动,坚持每人每学年在国网上晒课一次,多人次获得好评。校本教研更是作为一项长效工作机制在抓,多人撰写的论文在国家级书刊上发表。

2、学校广泛开展“大家唱、大家跳”活动。学校引导师生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利用体育教学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在艺术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仍能开齐开足艺术课程,让学生多角度接受美育,提高审美标准。每年利用“六一”“十一”组织红歌演唱比赛活动,每年冬季组织一次运动会。20xx年我校承办了巴东县第七届小学生“光明杯”乒乓球运动会,赢得了社会和领导的高度赞扬。

3、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全能型的教师队伍,是红军小学执着追求的目标。近年来,我们以教师网络培训的为主要平台,组织教师参加包括“国培计划”项目在内的各类集中培训和网络培训,同时狠抓教师校本研修,营造教师读书的良好氛围,引导教师选择有价值有影响的教育书籍阅读,促进教师专业素质提升。

(五)加强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1)学校“硬件”配置。

1、在上级财政部门及教育局的关心下,安装配备了“班班通”电教设备,电子备课室给每位教师配备了电脑。20xx年,学校完成了9400平方米的操场硬化工程,建成了标准化篮球场2个,排球场1个,乒乓球台8套,规范化的环形跑道。20xx年成功申报了“全国第二批特色足球学校”,建有新五人制足球场1个,硬件设施得到极大的改善。

2、设有校内图书室,藏书分类比例达到规定标准。共有学生图书32940册,学校建有标准化的微机室、实验室、仪器室、储藏室。仪器配备均达到标准。

3、音、体、美教学活动室、器材储藏室及电教器材配备达到二类标准,远程教育设施及班班通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良好。

(2)校园文化建设。

为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把我校建设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大课堂,真正做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依据学校环境实际,结合“六城同创”和“做四有好教师”的要求,本着“布局合理、优雅大方、小而精美、展示理念”的建设思路,坚持高标准、高品位原则,搞好校园的绿化、净化、班级的美化、教师办公的书香化,楼道的布置彰显特色文化创建氛围,教室的布置体现班级特色。适当改造一些公共设施,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具有人文性,力争把我校建设成书画校园、人文校园。

我校通过建设文化长廊,更新宣传栏,悬挂名人画像,张贴文明标语和礼仪标语,营造高尚的校园文化。校领导想方设法筹集资金,购置和补种苗木和花草,增加学校的绿地面积。同时学校重视保洁工作,倡导“文明班级”一周一评比,“文明红旗”一周一流动。

(六)安全工作常抓不懈,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保证。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成立了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安全工作校长亲自抓部署,各班班主任具体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2、强化安全教育。我校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安全教育做到了时时讲,天天讲,常抓不懈。利用教师例会、升国旗等时间及时将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安全工作文件精神传达到全体师生心中,学校按规定开设了健康安全教育课。充分利用专题讲座、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专栏、图片等媒体资源,给师生重温了防震、防火、防汛、防病、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等安全常识和逃生技能。多次组织了地震逃生演练和消防演练活动。

3、坚持家长联系制度,向家长宣传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每年组织全校性家长会两次,每学期放假前,向全体家长印发《致家长的一封信》,确保学生度过安全、有意义的假期。

由于我校安全责任落得实在,安全制度比较健全,安全教育频繁开展,预防措施比较妥当,全体师生安全意识明显增强,所以近年来没出现过任何重大不安全事故。

(七)关爱留守儿童,保障弱势群体的健康成长。

学校每学年开学初统计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进城务工子女、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等信息。建立信息数据库,制定相关的帮扶制度和实施方案。具体负责人由我校副校长邓红琼老师负责,响应巴东县妇女儿童工会组织的“建立家校连心,亲情小屋”的通知,建设了亲情小屋,设置了亲情电话,让每个留守儿童每周能够和远方的爸爸妈妈通话一次(含视频),并做好了详细的记录。对于我校住读生的生活补贴,学校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操作,公开透明,及时落实了“一补生活费”的发放。学生营养餐专人管理和发放,保证了每个学生都能及时享受到国家的温暖。

三、取得的成绩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科学管理使得学校发展具有活力,规范定位使得学校的工作目标明确,精细谋划使学校发展得到了加强。我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几年来,我校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全镇前列,先后被县政府、县教育局命名为“教学质量先进单位”、“人民满意学校”“后勤管理先进学校”。20xx年被全国红办评为“全国五星级红军小学”被湖北省校长协会评为“湖北省名优创建学校”。赢得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2、今后要进一步搞好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和延伸工作。

3、学校未来更要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不动摇,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的积极性、主动性,建成一支热爱集体、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对学生负责的教师队伍,做到教风严、学风浓、校风正。

4、学校还需不断增设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发展战略,依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红军小学全体教师不懈的追求。借这次督导评估,我们将及时找出差距与不足,进一步完善自我。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投入更加饱满的热情,开拓创新、奋发进取,推动义务教育的均衡、和谐发展,争创人民满意的学校。

年农村集体经济增收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xx月份以来,我们在区人大常委会分管副主任的带领下,通过听取汇报、座谈走访等形式,围绕我区农村经济体增收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评价。

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全力推动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农村集体经济保持稳步发展,各项经济指标均超过预定的工作目标。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切实贯彻落实十九大会议精神,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全域打造美丽乡村融入“品质之城、创新之区”的精神要义,高起点谋划、高规格保障、高标准落地,先后投入240余亿元,实施“千万工程”、“三改一拆”、“五水共治”、“五星3a”、“八美行动”等,全区的农村面貌实现质的飞越,基础设施及配套得到有效的提升,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先后制定出台系列政策文件,实施农村集体经济“五年增收计划”和“三年增收行动”。20xx年区委区政府又深入贯彻落实***和省、市委关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指示精神,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的实施意见》和《关于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消薄的实施意见》,实施新一轮的“三年增收行动”,在生态型乡镇每年xxx万元助推集体经济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又每年安排xxxx万元村庄经营奖补资金,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同时积极争取省级农村综合改革项目、美丽乡村试点和一事一议项目等,集中资源资金壮大发展村级物业。各乡镇街道也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加大扶持力度,如东关街道和盖北镇,在村级物业建设上x:x配套区级资金补助,使得各村的物业项目更快落地,发挥增收实效。

区农业农村局及时总结我区近年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好做法、好典型,编制《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十大模式》,用典型示范来引导全区各村借鉴发展。同时,探索利用金融助村、部门企业帮扶和乡贤助力等,发动各方力量来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在政策引导和示范带动下,各地各村结合自身资产、资源、资金等优势,开拓创新,积极谋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如曹娥街道高田头村通过建造物业,每年为村集体增收xxx余万元;东关街道马家桥村通过土地征用后获得的集体留存部分土地征用款购置商业用房,利用集体土地资源建堆场、库房等,村级集体经营收入快速增长,年超xxx余万元;盖北镇打造的“一村一幢楼”,使得各村的经营性收入成倍增长,预计到明年村均经营性收入可突破xxx万元;xx乡xx村、xx村等激活闲置农房和集体闲置用房,引进社会资本,发展乡村旅游、民宿和农家乐,村经营性收入也明显增加;下管、陈溪四个村与盖北镇开展“飞地模式”,村集体经营收入也实现稳定增收。

区镇两级一方面积极通过夯实基础、创新模式来引导村做好集体经济“开源”文章,另一方面通过加强三资管理,做好“节流”来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在完成村级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盘活集体资产、资源、资金,开展各类问题合同的清理;规范村级非生产性开支管理,基本实现了村级零招待;严格开展村级工程审计,通过审计核减,每年为全区村集体节约工程支出xxxx余万元。近三年来,全区村集体常年经营性收入村均增加xx万元,增长xx.x%,村均总收入增加xx万元,增长xx%,在xxxx年全区村经营性收入全部实现xx万元以上的基础上,今年年底有望达到xx万元以上。

二、存在问题。

通过近年来的持续发力,我区的农村集体经济增收工作成效明显,但刚性支出因素也不断增加,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较突出,这已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推进,村庄环境面貌大大改善,而需要开支的公益设施维护、环卫保洁、绿化养护、路灯电费等费用也大幅度上涨,村级日常支出、长效管护支出明显增加。以道墟街道称海村为例,xxxx年,该村全年刚性支出共xxx.x万元,%;xxxx年,支出xxx万元,占全年收入xxx.x%;xxxx年,支出xxx.x万元,占全年收入xxx.x%,刚性支出占全面收入占比呈不断上升趋势。全区目前村级集体常年经营收入在xx万元以下的村仍占比xx%,收入xxx万元以上的村只有xx个,一半以上的村入不敷出,需财政转移“输血”,整体发展水平仍不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在绍兴三区中相对落后。

从现状来看,我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大多来源于物业租赁或山地湖塘等发包收入,占全区行政村集体常年经营性收入的xx.x%,在资本经营、乡村旅游带动等方面缺乏增收途径。部分村通过土地开发整理有所增收,但受资源制约开发后劲乏力。拆后利用土地盘活力度不够,在旅游开发、股份合作等增收模式亟须突破发展。同时,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北强南弱”的格局总体没有变化,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较高的村,大多集中分布在百官、曹娥、道墟、东关、崧厦等建成区周边乡镇(街道)。xx、xx虽为中心镇,但辐射效应较差,小越、梁湖辖区内村地域优势较少显现。而xx、xx、xx、xx、xx等xx乡镇收入较低,增收地域差距明显。

一是村集体资产管理机制不够完善。部分村靠财政转移支付和补助收入维持村级组织运转,要想发展集体经济更是“小马拉大车”,个别村撤并后存在“并村不并账”问题,村里大部分经营收益仍归老村(组)所有。二是扶持机制不够完善。近年来区委区政府也出台了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政策落地上存在不足,特别是在项目建设、土地保障、物业租赁等方面缺乏直接有效的支持。三是对村干部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一些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的动力不足、信心不强、办法不多。不少村干部思想上过分依赖通过留用地开发建设这一条路径,而对其他增收渠道则探索不足。特别是近几年来,区级财政的补助力度不断加大,一些村干部也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所欠缺。

三、意见建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部署,五中***更是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根据这一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现就进一步发展壮大我区农村集体经济,提出如下建议:

(一)转变发展观念,营造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氛围。

一要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明确要求,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事关我区“品质之城”建设和城乡高质量发展。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有要求,农村有需求,农民有呼声,必须引起各级的进一步重视。要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抓到底。二要明确目标。要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列入“十四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我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目标和发展任务,选准发展路子。要认真分析每个村的发展条件和特色优势,探索发展适合当地实际的特色产业。三要精准施策。要切实加强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问题的调查研究,广泛倾听农村群众诉求,提出壮大我区农村集体经济的对策措施。当前我区已完成新一轮村社换届,大部分村的农村环境整治也已基本结束,相关部门和镇街要及时转移工作重点,调整。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工作方式。在工作精力上,适时从整治建设转移到产业发展上;在帮扶方式上,要从单一财政扶持转变为政策、财政、智力等综合施策上;在工作主体上,要充分尊重农村集体组织自治原则,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利益、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组织的主观能动性。四要强化指导。要把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作为部门、镇街以及各级领导的重要工作任务,大力推行领导干部联系经济薄弱村、部门和企业联村结对等制度,持续对各村进行指导与帮扶。要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积极向各村提供切合实际,具有政策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精准指导,帮助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一要整合资源增收。引导抱团发展、发展美丽产业,深入做好美丽乡村建设、小城镇综合整治、旅游全域化发展与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融合文章。要以景区化标准统一规划布点各村设施配套,切实为村集体发展旅游、服务村民、壮大集体经济提供空间支持。二要挖掘潜力增收。紧紧抓住城乡一体化发展契机,加快对村级农贸市场、物业用房的提升改造,增强商业综合体能力,着力实现业态转型,提高村集体收入来源。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支持和鼓励村集体合理利用山林、池塘水面、“四荒”地、低丘缓坡及各相关部门单位闲置国有资产、资源,增加村集体收入。三要合作发展增收。支持和引导村集体以土地、物业等资源,以保底分成的方式合作、入股,稳妥参与景点打造、产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拓展服务功能,促进农村集体经济投资多元化发展,实现资产管理向资本运营的转变,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质量。四要健全平台增收。进一步健全镇街平台公司、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村级监管平台、市镇两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等,切实发挥农村资源要素的高效流动。建议区级新农村公司试点开展农村集体非公益性资产注入利用工作,探索设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或农村信托投资公司,委托专业机构运作,实现全区各村闲置资源、资产、资金的最大效益。

(三)加大扶持力度,大力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发展。

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落实村级留用地政策,对于村级留用地给予办理国有建设用地出让手续,土地出让收入收益部分,在符合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规定的前提下安排给村集体。加大村集体建设项目税费优惠政策力度,最大限度减轻村级负担。要把扶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对村集体经营或参股的项目在信贷及其利率方面给予优惠。二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美丽乡村需要财政转移支付和反哺。要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承担的投入机制,加大对村级组织运转、村级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转移支付力度。区镇两级对村级的专项投入和各类补助要及时足额拨付到位,有效使用,保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要加快制订出台美丽乡村长效管理办法,制定补助标准,明确经费投入来源,确保长效管理落实。三要加大向上争取力度。政府要加大向上争取支持的力度,积极争取上级相关乡村振兴资金政策扶持。

一要规范“三资”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三资”平台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村级财务公开制度,推动村集体经营管理的公开化、透明化和规范化,及时、真实地公开相关信息,接受村民监督。加强村级民主管理,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民主决策机制,规范和完善民主决策的内容、形式和程序,不断提升村集体经营管理的民主性和科学性。要加强对已有留用地开发建设的村的监管力度,确保村级资产保值增值增收。二要建立典型带动机制。要立足区内实际,突出增收特色,进一步指导各村集体组织提炼总结增收的好思路、好方法,着力形成适合本村的增收模式。要加强农村集体之间的沟通交流,鼓励先进村集体“现身说法”,努力通过典型示范,整体推动全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三要探索改革创新机制。完善政策扶持和要素保障机制,不断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稳妥开展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和闲置宅基地、闲置农房盘活利用。积极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尽量减少简化审批手续与限制,让乡村产业(企业)留在乡村。

(五)加强基层建设,加快形成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一要强班子。加强对村“两委”班子领导发展管理集体经济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努力提高村干部的政治理论修养和驾驭经济发展能力;适时组织到先进地区进行考察学习,开拓发展经济思路,增强致富带富本领。二要抓考核。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纳入对村班子和村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奖励政策,落实奖惩责任。要探索建立村干部报酬增长与集体经济发展、集体积累的增加有机挂钩机制,激发“两委”班子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三要重自治。进一步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发挥调动村里精英能人示范作用,切实增强村民主人公意识。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将美丽乡村建设长效管理纳入村规民约重要内容,要教育引导村民群众树立“我居住,我收益,我负责”的观念,自觉做好门前屋后卫生“三包”,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减少运行管理支出。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调研报告范文

2017年末,全村总户数750户,总人口3396人,耕地面积4203亩。家庭承包面积3141亩,村级集体面积1062亩。水面117亩,归村级集体所有。

村级集体拥有固定资产原价230万元,其中机泵站、水利设施、道路等生产性固定资产原价145万元,村学校、卫生室、文体广场及器材、计生文化园以及行政办公等非生产性固定资产85万元。

2017年,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85。2万元,其中转移支付收入10。4万元,村自有收入74。8万元,自有收入全部为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中湖田、水面、河滩等资源出租的租金收入73。6万元,小学老校舍出租的租金收入1。2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为空白。

村级集体经济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收入单一,主要是湖田转包取得的租金收入,收入构成年年依旧,没有村办或者经营的企业,集体经济收入缺乏增长点。二是基础薄弱,因为第一个方面原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有限,投入到公共生产设施、公益生活设施的财力十分有限,虽然村集体多方筹措资金,但是资产积累仍不雄厚,基础设施仍较薄弱。

一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集体经济的发民壮大,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促进农业以及整个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好水电路,管好湖港汊,增强农业发展潜力,提高抗灾保收能力,不断推动农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年来,王坝村先后修建了水闸、沟渠、泵站,沟渠河道清淤,累计投资达47余万元。修村组公路、公路加宽共投资15余万元。每年泵站等水利设施维修费用数万元。这些投资是确保王坝村农业生产年年增收的主要因素。

促进农村社会和谐。近年来村建设了文化广场、开辟了老年活动室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树立了文明、健康的农村社会新风尚。其三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有效地解决民生问题推动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王坝村投入2万元购置垃圾桶每年投入3。6万元聘请3位保洁员负责村庄垃圾清扫环境保护;投资3万元安装路灯投资10万元安装自来水管网;投资5万元支援村民小组修建通组公路。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地解决了群众用水用电出行的问题保证了农村村容整洁展示了农村环境清洁的新风貌。

(一)抓牢党建。一个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村支部,有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村两委团队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组织保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牢固树立宗旨、服务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利用好各利信息,利用好各种资源,广开增收渠道,因地制宜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二)管好资源。资源主要包括村集体所有的湖田、水面、山林、牧场等,在没有集体经营企业的村,这些资源是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管理好这些资源,保证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稳定,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基础环节。一是保证资源数量不减,作为村集体的主要家底,除了政策或者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不能人为流失,不能人为出卖。二是保证资源质量不减,要加大资源的日常维护,如湖田的地力投入,水利建设等,不能任其荒芜,不能有而无用。三是保证资源效益不减,出租这些资源,要严格按照公共资源交易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公开招标,程序到位,结果透明,杜绝出租期限过长,租金一次收完,寅吃卯粮的作法,同时还要做到所有可利用的资源不能闲置,使资源能实实在在地为村集体经济带来效益。

王坝村有后湖田790亩,年租金收入63。2万元,白湖百亩田118亩,年租金9。16万元,各种塘凼、鱼池、港汊共117亩,年租金13188元。王坝村卓有成效的资源管理,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发挥了资源的作用,保证了集体收入稳定。

(三)盘活资产。资产主要包括废弃不用的老村部、学校、厂房、门店以及其它建筑物,这些资产是村多年来投入积淀形成的,是村集体经济的组成部分,盘活这些资产是村开辟收入的途径。一是要订章立制,加强管理,确保资产保值增值。二是要充分利用好资产,不能任其闲置,广开信息渠道,通过各种形式公开招租,把这些静态的、沉睡的资产变活。如老校舍、旧村部以及厂房、门店可以出租办幼儿园、服装厂、农村餐饮店、小超市等,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益。王坝村把已经不用的小学出租办幼儿园,既减轻了办园方投资建园的压力、减轻了经济负担,又为村集体增加了收入。村在原村部旧址上建了幸福院,使旧资产变成新资产,并且没有增加土地占用。

(四)用准资金。村集体有限资金首先要用在发展上,用在发展生产上,通过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强生产后劲,促进收入增加,并以此带动集体经济收入增加,形成良性循环。其次是投资公益事业,加大农村文化、教育、卫生、扶贫的软硬件投入,提高为村民服务水平,搞好村庄环境整治,促进农村精神文明提高。

乡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工作自查报告

根据兴山县教育局的安排部署,我校积极投入到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创建工作之中。对照湖北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鄂政发〔〕16号)和《湖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方案》中的基本条件和标准,进行逐项自查评估。现将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位于兴山县西部,全县唯一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学校秋季正式试行。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人,教师人。学校的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了城区教育发展不均的问题,为高桥乡的适龄儿童就近入学提供了方便。

学校设施齐全、校园环境优美,是一所充满现代气息的花园式学校。建筑物包括教学楼、综合楼、办公楼、学生食堂及附设幼儿园、门卫房等。所有建筑物为全框架结构,抗震强度达6级以上,建筑物材料全部采用国家免检产品,符合国家环保标准。学生餐厅可为学生提供早、中、晚餐服务。“班班通”工程实现了教学网络化,计算机室、各类图书室室等各专用教室的装备均达到一类学校标准。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及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全面深化教育机制改革,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始终坚持以“书声,笑脸,善心”为办学目标,以“知书知礼,健康向上”为学校校训,坚持“阳光九年,幸福一生”的办学理念,致力于为全体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为全体教师的专业成长铺路,为区域内素质教育实施示范。

“湖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我校全面实施完善“两个机制”、实现“三化目标”、推进“四项工程”,扎实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工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学生关爱工程,师资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迅速提升,各项指标实现了预期的目标。

(一)统筹管理。

根据市政府制订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领导机构及相应的评估考核制度,我校制订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机构并进行合理的分工,使各项工作有人管、有人查、有人抓。

(二)教育经费。

上级财政部门对我校的教育投入能按有关政策拨付,并逐年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及时到位,“两免”和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全部落实到位,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无挤占、平调、截留问题,无乱收费现象。教师的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能按时、足额发放。此外,近三年来,我校共争取资金1000多万余元用于维修教学楼、新建科技楼、扩建运动场,同时教育教学装备也高标准配置到位,使我校的硬件设施得到极大的改善。

(三)普及程度。

1、2010~全区共有适龄儿童498人,入学就读498人,入学率100%,适龄少年407人,入学就读407人,入学率100%,~全区共有适龄儿童407人,入学就读407人,入学率100%,适龄少年338人,入学就读338人,入学率100%;~,全乡共有适龄儿童人,入学就读人,入学率100%;秋季学期,全校共有学生679人,秋季学期,全校共有学生592人,秋季学期,全校共有学生人。

2、辍学率:建校两年来,所属区域内小学阶段适龄儿童全部入学,没有辍学学生,辍学率为0。

3、四类弱势群体入学率:所属区域内小学阶段四类弱势群体(残疾儿童、进城务工子女、女童、留守儿童)已全部入学就读,入学率为100%。

4、完成率:20毕业生106人,完成率100%,20毕业生101人,完成率100%。

此外,我校还建立了义务教育入学通知制度,向社会公布学校招生范围和人数,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建立了学生电子学籍和生情档案,及时记载学生学籍变动情况,加强对学生流动的监测。

(四)办学条件。

学校所有装备均按国家一类学校标准配备,硬件设施全部达标。

1、教学设施:学校占地面积21亩,建筑面积8700平方米,建设投资总额为315万元,投入使用后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影响,学校“净化、绿化、美化”到位。

2、图书仪器设备:学校设有图书室,藏书比例达到规定标准。全校共有学生图书18300册,生均30册。

3、学校“班班通”工程实现了教学网络化,微机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等各专用教室的装备均达到一类学校标准,管理和使用情况好。

(五)教师队伍。

1、现有教职工总数:73人(不含资教老师4人),其中专任教师:47人,专职行管人员:5人,教辅:19人,工勤人员:2人。

初中专任教师:27人,其中本科12人,高学历达44.4%,专科15人,学历达标100%;小学专任教师20人,其中本科1人,专科11人,中师及高中8人,学历达标100%。岗位合格率为100%。教师年龄、学科、职称结构合理,能够及时参加各种业务培训。

2、校长培训合格率:实现了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正副校长均参加了岗位培训,取得了培训合格证书,合格率100%。

此外,我校十分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校长廉洁治校,教师廉洁执教,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稳定和谐,社会家长放心满意。

(六)教育教学管理。

适龄学生入学率达到国家标准,学校努力创建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把德育、体育贯穿于教育教学之中,学困生和困难生得到有效帮助。我校认真学习上级领导部门的相关政策,认真制定了教育教学、后勤管理等各项制度,并结合绩效工资的实施进行了量化考核,较好地体现了多劳多得,优劳优酬。

教师城乡交流,20以来,我校分别于兴山实验中学和兴山实验小学两所学校进行帮扶,主要形式有:实验中、小学领导和骨干教师定期到高桥中心学校,帮助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传授管理经验和上示范课,帮助结对帮扶学校培养骨干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开展结对学校学生间的交流与协作,两个学校之间共同开展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活动,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等多种途径实现两个学校的教育资源共享。实验中、小学派出农村学校学科薄弱的教师到高桥中心学校学校支教,高桥中心学校派部分教师到城区学校跟班学习。两校并定期开设面向全县的公开课,选出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到高桥中心学校开示范课、优质课和讲座等。

实验中、小学为高桥中心学校开放教学设施、设备,提供教学资料。在此期间,名师带徒共有30人次。上示范课、精品课达50多节。定期支教6人。我校派出教师跟岗培训学习20人。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技艺的提升。

结合我市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我校制定了师德师风建设制度和实施方案,完善了师德师风评价体系,使我校校园风气纯正,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七)质量效益。

学校能认真执行教学计划,利用各种手段开足开齐课程,不在节假日补课,校园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学生们可以通过电子白板看精彩的电影,在微机室练习计算机基础能力,在操场上打篮球,在球场上打乒乓球。每年每期我校如期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学生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学生在校园快乐地生活、成长。近年来我校中考、中职招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获得群众好评,取得了较好地社会效益。

(八)刚性指标。

本校近3年来,没有发生安全责任事故;落实教育经费预算制度,教育经费区级拨款符合规定标准并逐年增长,保证了学校的运转及发展;本校自年2011年年底全部消除d级危房,薄改计划按规定完成,设施设备均达标。目前,各块负责人严格按要求整理;维修改造工程,图纸没有审核,没有办理到备案证;图书室的书柜未到,所有图书没有上架;展板正在制作之中,教育科研方面还需要提高。

乡镇农村集体经济情况调查报告

近年来,xx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和政府有关农业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出台了一系列强乡富民的措施,农村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随着农村税费改革,乡镇企业效益下降,农村集体收入普遍减少。农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的组成部分,是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一种经济成份,只有农村经济发展壮大了,才能从源头上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三农”问题。因此,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重要措施。如何在新形势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解决村集体无钱办事的问题,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小康社会,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任务。

一、当前发展集体经济的客观要求。

1、集体经济是村级财力的主要来源。村委会属于村民自治组织,不是一级政府,开支不在政府财政预算之内,因而无固定的经费来源。村干部的补助,村里一些必要的建设,仅靠“乡统筹、村提留”不够用。只有发展村集体经济,村级组织才有属于自己自由运转的资金。

2、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保障。村集体经济发展得好,村级组织统一支配的财力雄厚,就会完全有能力为全村人办大3、集体经济是巩固农村基层组织的根本保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得好,有钱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村兴民富,村党支部就会得到村民的拥护和爱戴,党的形象和威信也会不断得到提高和巩固。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困民穷,不但不能为村民谋利,而且还要为完成层层下达的各项指标不断伸手向农民要钱,增加农民负担,违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这样一来,影响了干群关系和党群关系。长此以往,就有可能动摇我们党的基础。

4、集体经济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坚强支柱。要实现现代化关键在于农村现代化的实现。当前已达到小康标准,并向现代化迈进的村,基本上都是集体经济搞得比较好的村。

xx乡总面积60.52平方公里,辖有23个村行政,有农户7148户,人口27236人。耕地面积15440.13亩,林地15444亩,荒山荒坡30004亩。各村都以农业种植业为主。而一些村虽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但没有任何企业落户,集体收入几乎为零。部分村因有外来投资,开办煤矿企业,可获得一部分收入,维持了村一级工作的正常开展,如没天地村、xx村、压落村。据统计,xx乡没有一个村年集体收入达万元以上的,可想而知,各村的集体经济是何等薄弱。近年来,xx乡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在没天地村建立了桃园示范基地1个,杨梅示范基地1个,引进外来投资,开办煤矿企业5个,从而解决了大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发展了农村经济。与此同时,还在湖坝村建立了蔬菜示范基地1个,六营村建立了60户的养牛示范基地。同时,还向上级争取,为没天地村、xx村、湖坝村开通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借助远教的资源优势,给农民传授农村先进实用技术、典型经验等,以此来带动其余各村的经济发展。但是,由于群众思想观念还比较陈旧,缺乏有较强经济意识,有魄力,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带头人。导致了农村集体经济始终发展得比较缓慢。

农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的组成部分,发展如何影响全乡经济大局。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将使农民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改善和提高,必然削弱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不但影响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贯彻实施,容易使农村产生不稳定因素,而且拖慢了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步伐,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不发展,必然会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拖后腿。

xx乡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原因主要是基础弱,条件差,此外,影响因素和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村一级领导班子素质不高,年龄结构、文化结构不合理,有的长期处于软弱涣散状态,不能很好的带领群众发展集体经济。大多数村干部年龄偏大,思想僵化,观念守旧,没有开拓创新精神,过多强调客观困难,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市场经济意识不强,发展经济的能力较低。

2、鼓励支持村级发展集体经济的优惠政策少。对乡村发展的总体规划、生产布局、资源优势、发展思路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政府对农村发展集体经济缺乏必要引导,缺乏强有力的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一些扶贫措施没有起到“造血”作用,无法引导村集体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3、集体积累来源渠道单一,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思路狭窄,有的村干部一提及发展,往往过分强调缺乏资金、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不能立足已有的土地、资源等优势求发展,资源没能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4、通村道路路况差,运输不方便。甚至有的村还不通,导致了丰富的资源没有得到很好大开发利用。

1、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应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选好带头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必须首先着眼于农村党支部班子的加强和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选好村领导班子,把那些事业心强、懂经营、会管理、具有发展集体经济的强烈意识、开拓精神和不怕吃苦、秉公办事的人选进班子。*年年初,已对部分村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实行村领导年轻化,大部分都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都能胜任村一级的'工作。而且还要有计划地培养一批热爱家乡,扎根家乡,立志于改变家乡面貌,事业心和责任感强的有理想、有文化的年轻一代。同时,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干部的培养教育。

2、发挥资源优势,找准发展路子。要因村因地制宜,正确认识资源,创新发展思路,一切从当地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不搞“一刀切”,不搞一个模式,确定不同的发展路子,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通过立足优势,选准路子,可以集体开发林场、果园、菜园、园林、养殖场、个人承包增加集体收入。

3、增强政策扶持力度。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发展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特别是加快发展村级经营经济,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要继续放宽政策,放开领域,放手发展。乡党委政府要强化服务意识,切实转变观念和职能。积极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在政策制定、项目引进、信贷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给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从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农村集体经济调研报告

农村集体经济是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向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的现实需要,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农村集体经济。

供大家参考。

农村集体经济是整个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密切干群关系,增强集体统一服务功能的物质基础;是强化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有效手段;也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向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的现实需要。根据区人大《关于组织区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和视察活动的通知》(贵人常办〔2019〕25号)文件规定,梅龙街道人大工委于10月中旬组织市、区人大代表深入基层一线,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广泛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就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集中开展调研,现将专题调研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我街道现辖12个行政村,4个(农村)社区居委会,农业人口近5万人,集体所有的农用地总面积11.9万亩,其中:耕地6.6万亩,林地4.16万亩,园地0.11万亩,养殖水面0.63万亩,其他0.4万亩,属于半圩半丘陵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街。全街村集体现拥有的资产有:耕地3979.4亩,水面5205.2亩,园地105亩,滩涂814.5亩,山场5665.5亩。

2019年全街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2099.68万元,按项目来源分类:经营收入(主要是林木)55.2万元、发包及上交收入366.8万元(田地、水面),征地补偿收入1131.58万元,补助收入506.8万元(其中项目专项补助资金483.76万元),其他收入39.3万元。

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按规模分类(除去项目专项补助资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2个;5—10万元的村2个;10-20万元的村1个;20-30万元的村3个;30-40万元的村1个;40-50万元的村1个;50-60万元的村3个;60-70万元的村2个;100万元以上的村1个。通过调研,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第二轮土地承包时对偏远地带、交通不便、低洼易涝、群众不易耕种的面积按规定进行预提的机动田地作为集体资产通过对外发包经营获得的收益,也是我街村级集体的主要收入来源;二是上级组织的政策性补助资金;三是有关村(居)通过“一事一议”以奖代补政策争取项目资金用于改善、改造本村群众的生产生活等基础设施;四是资源性资产发包或租赁收入(如水面、山场等);五是涉征村集体资产征用补偿收入;六是通过项目争取的补助资金。

我街道和各村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进行了积极探索,虽取得了一些成效,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畏难情绪普遍较重。表现在观念陈旧、带头表率作用不强,没有树立经营农村家乡的理念,缺乏创新思维,不能因地制宜培育集体经济增长源,依赖上级有关政策性补助或把有限的集体资源通过一次性发包(若干)年,一次性收取承包费,短期来看集体收入大幅增加,但长期来看,这种饮鸠止渴、竭泽而渔的做法,没有长远思想,只顾眼前利益,这样严重制约了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有些村干部也想有所作为,发展集体经济,由于文化素质偏低,缺乏经济管理水平,有时面对困难,信心不足,存在畏难情绪;有的村干部是“种好自家的田,挣鼓腰包的钱,应付集体的事”,根本顾不上集体经济的发展。

(二)发展后劲严重缺乏。我街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是依托土地、水面、山场等资源性资产对外发包经营来维持村级日益庞大的支出。而其他经济性收入比较微薄,几乎为零。目前全街没有一家村办企业,造成村集体经济的增长缓慢,收入渠道越来越少,发展后劲与潜力严重不足。

(三)村级支出日益增加。2019年全街村级集体总支出648.7万元,其中:管理费用430.4万元,经营性支出105万元,其他支出113.3万元,平均每村支出40.5万元,然而年收入不足40万元的村就有9个,同时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江南产业集中区的落户,公益性事业建设不断增加,村级公共支出部分有增无减,虽然有些项目各级政府给予了一定的经济补助,但真正实施起来,村级还是要投入一定量的配套资金和劳务,给年收入较少的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使其难以维持正常运转。

(四)村集体资金管理难。我街道部分村集体资金比较富裕,加上江南产业集中区的征用,目前已有4个村(居)全部被征,3个村已征用部分面积,部分涉征村集体资产征用补偿款多达数百万元,这部分资金由于没有稳定收益和风险较低的投资途径,只能是把钱存入银行,难以实现保值增值,农民也没有得到好处,为此,部分群众甚至错误主张全部分掉。

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管好用好集体资产,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人大代表们根据本街道的实际,认为只有通过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按照“四议两公开”的原则,集思广益,拓宽增收渠道,发展村级经济,增加集体收入。

(一)立足资源优势,拓宽发展集体经济主渠道。梅龙各村由于受江南产业集中区规划的制约兴办小型工业企业项目已不现实,认为首先应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统一组织好集体资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盘活集体存量资产;二是组织好社会化服务,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采取有效形式合理组织生产要素盘活集体资产。各村(居)可根据本地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以山林、山水、田园(田地、果园)等为主特色的集体农庄项目,并采取多元化参与,产业化经营。其次实行股份合作制,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与村民联合,让入股村民的土地、人力和村集体的资金、信息等各种资源实行统一经营调配,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也解决了多年来存在的人、地矛盾突出的问题。

(二)盘活现有资产,培育发展集体经济新亮点。对涉征村的集体资产要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为妥善处置涉征村的集体资产,明晰集体资产的产权关系,可实行产权制度改革,让老百姓手中持有股份。同时对村集体资金实行企业化运作,民主化管理,有利于限制村干部等少数人在集体资产处置中的专权行为,这样不仅使集体收入稳定增长,而且让群众得到经济实惠,消除他们对集体资产处置的后顾之忧,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如:可以借鉴我街道新湖社区的成功做法,该社区为盘活集体资产,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于2019年在全市率先成立了首个村集体企业——池州市新湖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让社区居民们从失地农民变成股东。紧紧抓住九华机场和江南集中区建设的机遇,主动出击,联系业务,仅园林绿化这一项就带动了70余人就业,保洁业务更是解决了120余人的就业问题。也可由市、区作出统一规定(因村民自治问题)将村有大额富余资金由镇、街“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经营运作,促使闲置资金增值增效。

合同。

管理制度、财务公开制度、民主理财制度、收益分配制度以及其它各项制度。三是压缩非生产性开支,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占村级当年可支配收益的比例和总量。四是坚持村务公开,强化民主监督,如重大投资决策和建设项目必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五是加强对集体经济的财务指导和审计工作,如加强对村集体财务的规范化管理,实行集中计账等。

(四)优化基层组织,提高集体经济建设能力。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村级班子建设至关至要。加强农村基层经济组织建设,一是要配强配好村级班子。农村工作的关键在于班子问题,要增强班子战斗力,重点选好致富路上的领头雁,选好一个人带好一个班子。特别是要选配好村党支部书记、村(居)委会主任,要不拘一格地把年轻、懂科技、有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选配到村级领导岗位上来。对一些相对贫困且又缺乏人才的地方,不能光以内选方式,还须通过下派途径解决好班子软弱的问题。使村级班子真正具备带领一方农民开拓创业,勤劳致富的能力,成为党在农村基层的坚强堡垒。二是加强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培养和教育。加强思想教育,更新观念,明确村级班子新时期工作职责,树立为民服务、清正廉洁的思想。加强村干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管理能力的培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到集体经济发展较快的典型地方考察学习,借鉴经验,因势利导,强身固本。通过举办各种科技培训班等形式,提高村干部经营管理水平和科技素质,并在生产中运用。三是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村干部目标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作为考核村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在一定时期内村级班子建设和村级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要制定能充分发挥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的误工补贴制度,建立和完善对干部工作业绩和收益挂钩制度,充分调动农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集体经济调研报告

xx镇地理位置优越,但由于全镇大多处于山区、半山区地域,境内高山起伏,对xx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共有大小库塘34座,蓄水337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2311亩,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现如今,xx镇面临着一个巨大的经济转型时期,由传统农业模式转变为新型农业模式是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和考验,及时地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对于我们的工作开展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

一、我镇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

xx地处山区、半山区,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在种植农作物这方面,根据地区不同情况,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xx、大营、龙王塘、三印、大庄五个村,水利条件较好区域基本农田一般以青花、小夹豆、香瓜一类的经济作物为主,山地则多种植玉米和小麦。新寨、干海、青菜、王平等水利条件比较差的区域旱季一般以荞、小麦、包谷、洋芋等为主产。雨季一般种植香瓜、青花菜一类的经济作物。经济发展模式属于传统的农耕经济,虽然劳作比较轻松,但农民手中可支配的经济收入比较少,造成我镇居民经济水平比较低下,所以农村经济的转型成了我们目前比较重要的工作重心。

二、我镇经济转型的有利条件。

(一)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xx镇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与玉溪的红塔区、江川县、晋宁县县城昆阳、晋城镇、上蒜镇接壤,距离县城仅有35公里,各个地区的人民经常于xx镇进行商品交易,从很大一部分促进了xx镇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xx的经济作物比较单一,这就使得在经济发展上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二)便利的水资源条件。

xx镇境内,山脉高耸,百谷川流,有着十分丰富的水资源,三印、大庄、龙王塘等地有着多处龙潭,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十分便利的影响。除了这些自然的水资源,为了保证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顺利开展,xx镇兴修了很多水利设施:翠峰水库、石门坎水库等等,原先的大堡河河道狭窄,水流不畅遇到大雨就经常决堤成为水灾,给周围的几千亩良田带来了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全镇居民投工投力,对河道惊醒了改造,保证了河道两岸田地的收成。在比较高的山地地区政府也出资帮助村民修建了水窖等储水设备,总体说来,xx镇的水源条件十分便利,有利于我们进行农村农业经济的转型。

(三)丰富的自然资源。

由于xx镇地处山区,山上的植被非常茂盛,全镇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9.85%,山上各种山茅野菜品种繁多,也为干果、药材、野生菌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每年夏天雨季到来,各种野生菌漫山遍野,产量巨大每年的野生菌产量高达100多吨,但由于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模式,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营销氛围及规模,因此野生菌的经济效益不高,造成一定损失。

三、

我镇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农业基础设施滞后,自然灾害抵御率低。

xx镇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三县交界地,是比较重要的农产品集散中心,加之xx境内龙潭、水库较多,有利于发展蔬菜、无公害水产品等具有鲜活特色的农业模式。但由于该地地处山区,海拔高差较大,呈现出各地气候不一样的特点,使得农产品无法大规模生产,无法形成一个比较规范的产业链。加之农田水利骨干工程大多达到了使用年限,老化失修严重,农田基础设施滞后,导致农业发展的后劲不足。每年都有一部分农田因为水灾等自然灾害造成经济损失。

(二)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薄弱,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低。

由于我镇处于矿山地区,所以很大精力上,我们比较注重于发展矿区经济,这就使得在农业科技上投入不足,科技含量低,种植、管理、加工粗放,加之本镇农户思想较为保守,各种新品种的引进实验、示范开展困难,这就造成了农业课题无法开展实施,农业生产力难以提高的局面。我镇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较为低下,主要以生产销售原产品和粗加工为主,无形中损失了很大一部分经济利益。

(三)农民的科学素质不高,制约农业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了很大一部分,xx镇表现得更为突出,农。

业人口共有13509人,几乎全镇都是农业人口,农民是我镇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重要的载体,是我镇重要的人力资源,农民科技文化的素质高低不仅影响到农民的生活、农业的发展水平,而且还关系到我们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据不完全统计,我镇受过职业技术培训的农民不足5%,受过技能培训的仅仅1%,这就使得我镇的农村生产力较为低下,具体表现为,农户在进行经济作物种植是没有一个比较专业的知识体系支撑他的劳动,严重的影响了经济收入和全镇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

四、未来经济发展的努力方向。

(一)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

今年来,由于无污染、无公害、纯天然绿色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吸引了大批商贸客户前来签订种、养殖合同。我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已成为烤烟、洋芋、小荚豆等绿色经济产品和药材、野生菌类生长的良好环境。然而目前,我镇农业还在以一个比较传统的模式发展,大部分村民还在种植小麦、玉米等单一作物,种植其它绿色经济作物的村民还比较少,加之供求信息不畅,蔬菜成熟后在集市进行交易,市场需求量较小,使得我镇基本属于本镇居民自产自销的一个模式。面对这样一个情况,政府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立足我镇实际,烤烟、洋芋(马铃薯)、荷兰豆(小荚豆)等绿色经济产品和各种水果、干果、药材、野生菌类等农业重点产业作发展规划,以政府办公室文件签发,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同时招商引资,在本地建立一些冷库等蔬菜集散基地,打开蔬菜销路,使得我镇的蔬菜种植可以形成一个产业化的发展。蔬菜种植比起传统经济作物种植的优势在于成熟期缩短,农产品价值扩大,这就有利于改善我们居民的生活质量,对促进小康社会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提高农民技能。

程”、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加强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农业实用技术普及性培训,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能力。同时建议成立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加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站,使我镇在提高农民种植技能提高的同时,为我镇发展高效标准农业保驾护航。

(三)加大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学化发展。

我镇农村农业的种植模式还在是传统的农业模式:休耕、免耕、间作、套作、轮作,属于精根细作的小农经济,这样的农业发展不利于产业化农业生产的形成,政府应当加大农业生产方面的科技投入,实现以粮食优质高产为前提,以绿色生态安全、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高为主要标志,基础设施、机械器材、服务体系、科学技术和农民素质支撑有力的农业现代化。从而实现农业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相融合,与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是有机整体,不可分割,资源共享,互促共进,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自然灾害抵御率。

我镇发展农业的水利条件十分便利,但是水利设施却比较落后,一旦遇到洪涝天气,田间的农作物就会遭遇自然天气的破坏,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农村水利设施的建设,确保农民在进行农作物种植的时候不会受到自然气候的影响。同时,我镇大多数农田都进行露天种植,这样一旦遇到霜雪天气,农作物很有可能被损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面对这样的情况,政府应当邀请一些镇上有经验的大棚种植户,举行一个培训班,请他们向村民介绍大棚种植的有利方面,并传授大棚种植的注意事项,提高村民的意识,有一部分人带动,继而实现全镇人民的转变。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促进本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本运作、产业延伸等方式进行联合,着力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经营者开展完善生产设施,扩大产销对接,提升生产经营、市场开拓和组织带动能力,发展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引进专业种养大户或专门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发展标准化、生态化、专业化生产。

我区现有行政村29个,农业人口38916人,蔬菜面积10800亩,粮食面积9500亩,水产养殖面积8800亩,果园2200亩,茶园3100亩,一、二、三产企业600多家。全区村级企业完成工业销售7.4亿元,同比增长28.9%;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260元,同比增长4.93%;村级经济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78亿元,同比增长19%,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36%,村级经济作为我区五大经济之一正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当前,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重点加强了农业基地和龙头企业的建设。蒋乔反季节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嶂山水蜜桃生产示范基地等10个农业特色示范基地及五洲山茶场、蔬菜种子公司等3个龙头企业已初具规模。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主动与万方超市、牛奶公司等单位合作,订立购销协议,通过“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同时,大力培植各类专业协会,实施品牌战略。先后组建了七里甸葡萄协会、蒋乔嶂山水蜜桃协会、金江水产协会、蒋乔蔬菜协会和官塘园艺协会等5个专业协会,已注册“万祥”、“润星”、“润绿”等9个农业品种商标,其中“五洲”、“彭公”牌茶叶,“润农”牌番茄已通过省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定,“惊春灵芽”和“五峰迎春”先后获省级、国家级名茶评比一等奖。特色水产养殖进一步发展,异育银鲫、青虾、鳜鱼、南方大口鲶等名优产品的养殖比例不断扩大。

材料、通讯器材、电碳制品、环保设备等产品已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较高的经济效益。三产方面,在进一步巩固零售商业、小商品、餐饮、修理等服务行业的基础上,向交易市场、房地产开发、家具装饰等行业延伸,并使其成为村级经济三产收入的主要来源。

三是私营个体经济迅猛发展。近年来,我区相继出台了多种鼓励私个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加大对私个经济的扶持力度,私营个体经济的竞争优势日渐显露,成为我区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补充。各镇、村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和地域优势,抓住农村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有利时机,培植了东亚碳素厂、江东铸造厂、光华锅炉厂、新光明大酒店等一批规模私个企业。这些企业充分发挥机制灵活的优势,严格管理,注重创新,重视人才,企业的发展速度和效益稳步提高。目前我区现有村级私营企业450多家,占全区私营企业总数的72%;个体工商户2900多家,占全区个体工商户的49%。

二、我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几年来,我区农村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跨越发展,富民强区”的总目标,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大力实施“富民强村”战略,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入超30万元的“五好村”。

2、大力整顿扶持经济薄弱村,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98年以来,我区对经济薄弱村采取“一定三帮”的措施,由一名区领导亲自挂帅,一名部门领导定点负责,带领3个部门与帮扶村“结对”挂钩,努力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一是强素质,优化班子结构。几年来,共调整了5个经济薄弱村的领导班子,使一批有脱贫致富信心,有开拓进取精神,奉献意识强,懂经营、善管理的中青年骨干,走上了村领导岗位。每年在区委党校或无锡“全国乡镇企业家培训中心”进行为期7-10天的学习,提高了他们的整体素质,使村级集体经济焕发出新的活力。二是寻项目,培植经济增长点。区定点领导和区级机关部门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后召开了蒋乔镇马山村等12个现场办公会,开展了“寻项目、筹资金”活动,帮助他们理清发展思路,投入资金30多万元,解决问题120多个,先后培植了蒋乔镇嶂山村白花桃园、官塘桥镇秀山村高标准茶园等农业发展项目;帮助官塘桥镇平山村、开发区蒋家门村兴建门面房40间;盘活了蒋乔镇马山村的砖瓦厂等闲置资产,为经济薄弱村的早日脱贫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区6个经济薄弱村已彻底脱贫。

3、积极推进“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以提高村党支部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为重点,将培植符合产业化要求、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科技致富示范园”作为村级经济新的增长点,按照“多形式组建、分渠道筹资、灵活性经营、特色化发展”的思路,通过“送出去”(组织40多名农技人员、党员干部种植、养殖大户,到扬州大学农学院培训)和“请进来”(邀请专家教授现场授课)、召开农业“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推进会和现场观摩交流会,大力推进“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全区80%的农业村建立了村级“科技致富示范园”,6个达到区级以上“科技致富示范园”的标准,150多名党员干部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已有1000多户农民被引上了致富之路。

回收资金的力度,加大企业各项上缴资金和借款以及其它承包关系所形成的承包上缴款的清收力度。二是筹集资金化解债务。把偿还村民小组和群众的征用土地补偿款及欠村组干部的报酬作为化解重点,对数额较大,一时难以全部兑现的,及时制定还款计划。在偿还债务上坚持先偿还农户债务,再偿还其它债务;先偿还群众债务,再偿还干部债务;先偿还个人债务,再偿还集体债务;先偿还村内债务,再偿还村外债务。截止底,全区村级债权总额771.38万元,化债率达81.80%,债务总额1260.53万元,化债率达73.64%。

三、当前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近几年来,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虽然比较快速,但是也受到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是政策扶持不到位。由于受体制所限,我区在土地、规划等方面没有审批权限,一些村虽然地处城郊交通干道边缘,具有发展工业经济的独特优势,但发展工业项目却十分困难,许多投资者在了解土地价格后纷纷打起“退堂鼓”。二是一些村债务较重,发展资金比较匮乏。由于兴办集体企业、兴办公益事业、拖欠干部报酬等历史原因,我区一些村负债情况还比较严重,加之银行信贷制度改革后对企业信用顾虑多,存在惜贷现象,贷款手续繁多,审查苛刻,导致一些农村中小企业贷款积极性下降。目前我区村级企业发展筹集的资金60%以上靠自我积累,30%的资金通过其他渠道筹集,银行贷款不到10%。过多的非正规渠道融资不仅增加了融资成本,而且也增加了融资风险和社会不安定因素。三是高素质人才相对缺乏。由于用人机制不健全和经济条件等原因,造成我区村级经济发展人才储备不足,尤其是农村专业经纪人、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和懂市场、会经营、素质高的管理型人才比较缺乏。四是少数村级党组织自身建设比较薄弱。主要是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村干部年龄结构老化,整体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开拓创新能力不强,缺乏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两手抓的自觉性,造成村级三个文明建设发展迟缓。

四、对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几点建议。

针对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诸多制约因素和实际问题,我们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切实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步伐。

1、优化配置,实施人才强村战略,锻造一批领航起飞的“领头雁”。加快农。

村经济的发展,人才是关键,干部人才尤为重要。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培养、选拔和使用人才三个环节,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干部人才队伍。

首先,始终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农村党员干部,凝心聚力谋发展、奔小康。通过深入开展“星期六读书日”、“读书与实践”活动,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新思想观念、拓宽发展思路。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专题辅导与交流研讨相结合等形式,加强调查研究,围绕村级经济发展的新途径、新举措确定主题进行交流研讨;围绕村级经济发展的重点、热点问题举行高层次的专家讲座,不断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高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次,拓展村干部培训渠道和内容,提升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积极实施村干部素质教育“双百”工程,采取学历进修、实用技术培训、定期轮训等措施,通过与上海大学、扬州大学、无锡全国乡镇企业家培训中心以及周边高校联合办学,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急需的知识为重点,更新知识结构,使村干部100%达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掌握1-2门实用技术,村党支部书记100%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不断提升引领农村经济冲刺起飞的本领。

第三,全面推行村干部公职化管理,选贤任能,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由镇劳动服务站和村干部签订劳动合同,推行公职化管理,实行定期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并办理各种社会保险,增强村干部岗位对人才的吸引力,充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按照“年龄调轻、结构调优、知识调高”的要求,选拔懂经济、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进入村级班子。采取公开招聘、异村交流、村企互兼、下派任职等形式,拓宽选人用人渠道。

2、依托城市,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促进收支平衡。

植10个税收在200万元以上、经济纯收入在60万元以上的“五好示范村”,消灭经济纯收入在15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培养100名率先致富的党员干部带头人,带动1000个农村家庭建成小康示范户。一要推进农业产业化。围绕发展新型城郊农业、外向型农业和生态农业的要求,着重发展优质应时鲜果产业、无公害蔬菜产业、特色水产业、优质畜禽产业、优质茶叶产业和蔬菜种子产业。二要推进农业科技化。继续实施好三项更新工程,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快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抓好“十园百户万亩”工程。三要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和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环境质量、统一关键技术、统一操作规程、统一检测标准和统一产品标示。四要推进农业市场化。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加强市场信息搜集利用,大力培养农民经纪人,积极发展专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基层农技服务组织组办、领办、合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充当经纪人。五是加强行业协会的建设。以骨干企业或营销大户为主成立行业协会,健全职能。通过行业协会,制定本地区农产品的规格和标准,协调产量安排,避免恶性竞争,扩大订单农业的覆盖面,提高履约率,稳定农产品购销渠道。对外宣传产品,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和生产基地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促进产销衔接。预测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动,降低农业经营风险,保护协会成员的利益。

其次,以企业改制为基础,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发展私营个体经济。一要抓住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吸纳民资和外资,充分利用他们的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做大做强,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二要大力发展农村私营个体企业,将小、微、亏集体企业以多种形式出售转让给个人经营,集体企业闲置的厂房、生产设备等可以出售或租赁给私营个体企业,盘活存量资产。三要走以农兴工的路子,结合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流通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工业部门。

第三,培育生产要素市场,促进农产品流通,快速发展城市近郊农村服务业。一要加快专业特色市场的培育和建设,巩固和扩大市场规模,进一步增强辐射带动功能。二要积极开拓农村商品零售市场和生产资料销售市场,采取联购分销、联销经营等形式,增加农村商业网点建设,采取送货下乡等方式扩大农村市场的销售比重。三要发展仓储流通业。借助发达的公路交通网络,选择交通便捷、人流、物流、信息流高度集中的优势地段发展仓储流通业,建设大型物流中心。

3、狠抓环境建设,为富民强村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首先,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围绕“优化环境、提升功能、注重创新、突出特色”的要求,合理制定规划,加大基础设施投入,重点抓好村组道路建设、自来水入户、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营造招商引资的一流载体。

其次,积极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优化投资软环境。要按照wto的要求,改革登记注册办法,降低市场门槛,简化办事手续,取消许可控制,改行政审批方式为市场监督方式。进一步加大清费治乱力度,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行为,建立监督举报机制。

第三,强化金融服务,拓展融通发展资金渠道。要深化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加大对农村农户和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提高授信额度,简化手续,强化监测。引导和规范民间信用,降低融资成本和财务风险。

最后,职能部门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出谋划策。经济、农业、科技等部门要及时做好各类产品、市场等经济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及时对各类产品进行收益、风险预测,向基层党组织、农户和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个重点,是巩固和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条件。为了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了解掌握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工作的现实状况,以及在贯彻执行会计制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抓好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工作。近日内蒙古额尔古纳市农牧业经营管理站对我市的村财务会计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

总结。

汇报如下:

一、基本运行情况。

工作。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分管领导亲自抓,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各级领导实绩考核内容。村会计员(实为报账员)实行按月办公制度,每季度向群众张榜公布一次财务收支情况。同时,乡镇办事处与各村村委会明确各自的职责。市农牧业经营管理站年终审核,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和民主理财制度,统一规范管理。经过几年来的运行,收效很大。既加大了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力度,消除了滋生腐败的条件和土壤,又推动了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向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xx年财政部出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已于xx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为了便于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人员理解执行,市农牧业经营管理站统一安排步署,于xx年底对新颁布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进行了学习培训。在全面贯彻执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各乡镇办事处统一了会计账薄,统一了记账凭证,统一了记账方法,统一了会计档案,规范了票据,规范了会计科目,会计管理职能真正延伸到村一级,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人员起到了一定的当家理财作用。与此同时,市农牧业经营管理站具体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现金管理制度、村务公开制度,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制度等等,起到了一定的约束机制作用。

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一)资产管理不规范。一是应收账款增多导致资金沉淀,资产被个别村民无偿占用导致集体利益受损。二是有的村民往来帐采取重复记息,导致不良债务增多,村级债务化解难。三是开支大手大脚。

(三)报销审批不规范。一是审批不够规范。二是账款结报不及时。三是报销凭证不够规范。

(四)会计账务处理不规范。一是会计账薄、会计科目设置不规范;二是乡镇办事处会计与村会计员自行记账,对账不及时,凭证传递方法不规范,会计档案管理不善;三是有些村办公条件差,实行村账乡管前的会计凭证自行保管,因保管不善难免遗失;有的会计人员调整后,移交档案不全,甚至拒不移交账册凭证。

(五)财务公开不规范。一是乡镇办事处代理记账的审核问题。由于农经人。

员不熟悉村务,业务素质较弱,原则性和责任心不强等原因,存在着重记账轻监管,只审凭证,不审开支合理、合法,使违反财务制度的票据凭证得以入账。二是在公开的内容方面存在着欠细欠具体的问题,对于基本建设等重大支出项目没有专项公开、公布,无关紧要的公开,实质性内容公开不细。

(六)村级会计人员的队伍不稳定。由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委会成员每三年选举一次,全体村民“海选”产生。每产生一届村委会,就更换一届会计人员,造成村级会计人员队伍极不稳定,从而贯彻执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阻力巨大。而且,会计人员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现象普遍存在。

(七)财务不公开,管理不民主。有的村财务有章不循,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村主要干部一人说了算,收入不进账,支出无票据。有的村坐收坐支十分严重,村账乡管是个空架子。有的村新一届领导不与上一届领导办理工作交接,旧的不交账,新的不接受,合同协议都没有,债权债务不清理。

三、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上述问题的存在,其形成原因,一是法制、政策宣传不到位,村干部法制观念不强。二是管理体制不顺畅,管理机制不健全。三是法规制度不融合,执行过程阻力大。四是农村市场主体不完备,造成会计人员零核算。五是领导干部认识模糊,重视不够。由于领导干部自我发展意识不强,仍然存在等、靠、要的习惯心里。

四、建议。

(一)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经济载体,完善农村市场主体。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以家庭社会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是党在农村最基本的制度。20多年来农村改革发展的实践证明,它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符合我国农村的实际,应当长期坚持下去。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统”的一层主要是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增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实力,为生产农户提供配套服务,逐步形成链条式发展模式,促使农民发挥特长,专业化经营。这样一来,既可形成产业优势,又可避免农户在混合性经营中顾此失彼的弊端,还能够提高市场经济运作能力。会计核算有了对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方可实施。

(二)建立村级财务会计服务中心,制定“五统一”管理机制。一是统一乡镇办事处统管资金帐户。全乡镇办事处各村所有资金收入,存入财务会计服务中心帐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各村只设一个支出帐户,使用资金时向财务会计中心提出申请,由统管帐户拔入支出帐户。二是统一报帐日。每月30日为统一报帐日,村报帐员携带本期收款、付款发票、现金日记帐,收款凭证存根,现金结报单到财务会计中心报帐。三是统一实行收付款凭证领用登记制度。各村统一使用额尔古纳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付款凭证。四是统一实行开支审批制度。五是统一财务公开。各村理财小组每季度监督财务收支、债权债务等情况并予以公布。同时,每年进行一次村级民主理财,直接接受村民的监督。

(三)建立和培养一支业务精、素质高、会管理、较稳定的村级会计人员队伍。村级会计人员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工作的具体操作者,所以应当采用“专职选聘,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双重领导”的管理办法,培养一支顶得住,站得稳、懂法规、履职能、业务精、品质好、会管理较稳定的村级会计人员队伍。从而保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顺利贯彻执行。

(四)建立和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制定系列化村级内部控制制度。一是财务公开和村民查帐制度;二是财务开支审批制度;三是现金和银行存款管理制度;四是“村账乡管”操作规程办法。五是民主理财制度;六是财务审计制度;七是政务公开制度;八是乡镇经营管理职责;九是会计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十是收益分配管理制度等等。

(五)建立和健全村级财务审计监督机制。建立和健全村级财务审计监督机制,是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宏观调控,克服村集体财务混乱,根除前清后乱,严肃财经纪律,提高经济效益,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措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农村审计力度,才能有力地遏制农村经济领域中的违法行为,才能维护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人员的专业业务水平,经济管理能力、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水准。

(七)积极开拓、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首先,牢固树立政府和各部门的扶农思想,提高诚心服务意识。其次,加强村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对农村干部的培训,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政策水平高,工作能力强,具有奉献精神,具有管理和发展集体经济能力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再次加大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的实施力度,充分发挥现有的管理制度,管好、用好现有的村集体资产。最后,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在现行体制下,资产的产权不明晰,导致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集体资产权益往往被随意侵犯,成为引发当前农村干群矛盾的一个焦点。因此,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最终形成“产权明晰,三权分离,管理规范”的农村集体资产运营机制,已是当务之急。

(八)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重农民意愿,护农民利益,增农民福祉,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方面,加大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扶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上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另一方面,加大固本力度,培育农业良性发展、农村自我造血、农民适应市场的自立机制、自主能力。这关键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总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一个特殊的组织。搞好农村财务会计工作,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关系到基层政权的巩固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因此,必须切实加强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工作的领导,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认真贯彻落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为农村经济环境的治理,基层组织的廉政建设,双层经营管理体制的完善,农村经济稳步快速、健康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幅18%,干部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人还是这些人,土地还是那片土地,是什么原因造成山邑村的巨变呢?根据市委主要领导的要求,最近我和办公室的同志三次到山邑,和村党总支的同志、村民、山邑村康汇食品公司的经营人员进行座谈,了解山邑村变化的原因。

一、村情。

山邑村位于姚关镇西北,全村耕地面积2656亩,林地13100亩,全村有15个村民小组,农户1204户,总人口4093人。村民主要以农业生产、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但随着农业种植成本不断增高、土地产值效益低,群众增收致富难,扣除各种生产成本,每亩田纯收入200多元。xx年,村集体收入仅3.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94元。面对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增收致富难等问题,xx年底山邑村党总支紧紧抓住省委开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这一机遇,在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过程中,结合山邑村实际,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特点,探索出流转土地、混合入股、资产出租等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做法,得到省委组织部的认可,在xx年12月5日全省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现场推进会上被总结为“山邑模式”。

二、做法。

(一)流转土地,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村党总支在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长期稳定不变的前提下,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势,盘活现有的土地资源,用好农村改革政策,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规模经营。为打消群众顾虑、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积极广泛深入到群众中宣传相关政策和流转土地的好处。目前全村实现土地流转2160亩,土地流转率达84.2%,其中,流转村集体1006亩,流转本村企业416亩,流转烤烟生产专业合作社767亩,流转大户33亩,流转其他生产组织130亩。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向产业大户、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集中,促进了农业的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和效益,同时也实现了农民得实惠、村集体增收的目标。

专业合作社。通过“党总支+合作社+公司”的模式进行经营,合作社规模化种藕、养鱼、养小龙虾,把产品销售给本村的康汇食品公司。二是项目资金入股。整合农业项目资金18万元,以“股份合作经济”的形式入股康汇食品公司,村集体每年固定分红1.7万元。三是资产出租。xx年,村集体出资28万元修建20座烤炉房,以每座烤炉每年800的价格,出租给种烟大户,每年收取租金1.6万元。xx年,以上三项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4.3万元,预计xx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30万元。

(三)相互依托,与龙头企业互促共赢。村党总支探索“党总支+合作社+公司”的方式,与村龙头企业相互支撑、互惠共赢。村党总支自营1006亩土地,成立施甸县山邑湿地红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施甸县宝莲农业综合开发服务中心,规模化种藕、养鱼、养小龙虾,将产品卖给村龙头企业——施甸县康汇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实现双方受益。村党支部支持康汇公司发展并积极为企业服务,一是由村党总支统一流转土地,每年的土地租金群众直接到村领取,不与企业产生业务往来,群众认可村党总支;二是村党总支为企业的发展给予场地、人力、政策等的扶持,对群众与企业的矛盾纠纷进行调解。康汇公司作为企业回报村党组织,一是村党总支在流转土地上生产的荷叶、莲子、小龙虾、生态鱼等农产品,企业统一收购,并借助企业的销售渠道、电子商务平台等销往外地市场。xx年,康汇公司付给村党总支收购小龙虾、荷叶、莲子款共50万元;二是康汇公司优先考虑村内的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难题,每年可解决60多人的就业问题。

(四)因地制宜,选准特色产业发展路子。山邑村总体地势平坦、气候环境良好、水利资源丰富,加之有天然的湿地,历来有种植莲藕,养殖生态鱼、小龙虾等水产品的传统,但一直未形成规模。针对这一情况,村党支部充分利用自然优势,因地制宜,选准了“种红莲藕发展旅游业,养生态鱼、生态小龙虾实现创收,发展农家乐助群众增收”集观光、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特色农业发展路子。夏天山邑千亩荷塘吸引了众多大理、德宏、保山等地的游人到此赏荷观光,打造了以“观荷、垂钓、采莲、餐饮”为主线的旅游观光农业,带动山邑经济发展、群众收入提高。

(五)按股分红,确保村民、村集体、村干部利益。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合理设置红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项目的股权,每年的经营利润坚持“保基本惠农户、梯次分成”的原则,按三次分红进行分配。优先保障群众利益,从收入中提出80.48万元,保证农户每年每亩800元的保底租金,确保流转土地的农户“旱涝保收”;余下收入的盈余部分,再提取20%作为公益基金;结余部分按村农户38.63%、村集体37.37%、村干部24%的比例进行分红。

(六)依法依规,强化资金运行管理监督。在发展集体经济过程中,山邑村组建宝莲农业开发服务中心,由村级经济实体整合项目资金参股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真正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依法依规选举产生施甸县湿地红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聘请出纳和会计,经济实体不直接参与和干预专业合作社的管理和经营,村党总支在外部环境和组织劳务方面,为专业合作社提供服务,确保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和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运作过程中,镇纪委加强指导监督,确保“股份合作经济”保值增值和维护群众利益。

(七)利民惠民,用好用活村集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村党总支注重让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惠及群众,用好村集体经济。制定困难老党员关爱制度,每年给每位老党员发放慰问金;把钱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用于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吸引项目资金注资。xx年,村集体出资3万,村民自筹3万元,实施村容村貌整治、美丽乡村、一事一议项目,完善村内道路、路灯等基础设施,有效改善群众人居环境,为发展乡村旅游、观光农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成效。

(一)“股份合作经济”激发了生机活力。采取村集体、群众、村干部三方入股的方式,增加了村集体收入,群众收入增加,又促使村干部把“股份合作经济”真正作为自己的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三方共享成果、共担风险、互相督促,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激发出来,干事力量凝聚在一起。

济长远发展。

(三)群众增收有保障。土地流转后群众由1份收入变成了3份收入。一是土地租金收入,流转的土地每亩800元/年——1000元/年,这是纯收入。二是入股分红,每亩每年分红120元。三是劳务收入,通过土地流转,最大程度地解放了劳动力,xx年,全村外出务工1800多人,占全村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0%,全年劳务经济收入xx多万元,对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64%以上。年龄在50-60岁的村民不外出打工,可就近务工,在村内帮助企业、专业合作社从事烤烟生产、莲藕种植、采摘荷叶和莲子等工作,这也是1份可观的收入。村民苏梓白(64岁)说,全家6口人,4个劳动力全部围着2亩田、4亩地转,一年下来,没有多少收入,生活很困难,如今,2亩田流转出去,不付成本、不担风险,稳稳收入1600元;老伴身体不好,在家料理家务,苏梓柏本人半年为村里管理烤烟育苗小棚,每月收入1000元,半年6000元,另外半年每个街子天做点小生意(买卖生猪),除掉吃账,半年还有3000多元纯收入;女儿、女婿和大孙子(18岁)外出广东务工,一年也有几万元的收入。苏梓白心情很好,还是一名文艺爱好者,管理自然村的音响设备,每天晚上苏梓柏把广场舞办到自家的小院上,和村民们一起尽情的歌舞。

(四)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发展。通过盘活资源、资产、资金,因地制宜谋发展,使村集体经济一年便由弱变强,还一步迈入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行列,实现村级组织“有钱办事”,更好地开展工作、服务群众。

(五)基层党建和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多种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找到了新的有力抓手,促进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资产的保值增值、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农民群众的增收致富,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提高了村党组织的威信,加强了基层党建工作。

四、启示。

(一)土地流转是山邑村发展变化的根本。山邑村的经验就是用活了土地流转的政策,促进农村深化改革,通过土地流转,解决了土地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等问题,土地真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最大“红利”。

(二)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使村党总支气粗了,服务群众更有底气。俗话说:“手。

里无米,叫鸡鸡不来”,过去村党总支手里无钱,有些话不能说,有些事想做不能做,xx年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村党总支一是出资3万元(群众筹3万),用6万元来实施村容村貌整治;二是组织96名党员到善洲林场学习;三是对老党员、困难党员进行慰问,对去世的3名党员家庭进行慰问。现在的山邑村是党总支为群众着想,群众拥护支持党总支。

(三)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是群众增收的重要支撑。山邑村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康汇食品公司,xx年,该公司产值达2500万元。该村还有红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烤烟生产合作社等经济组织。一是解决了专业化生产的问题;二是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组织化程序;三是解决了一家一户闯市场,风险高的问题。现在由龙头企业、合作社闯市场,降低了市场风险,体现了规模效益。

农村发展集体经济心得体会

第一段:

“农村发展集体经济”这个话题是近年来农村发展的热点之一,也是我长期从事农村工作的重要方面。在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农村发展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体验到了发展集体经济的优势和遇到的困难问题。在这篇文章中,我打算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农村发展集体经济有所启示。

第二段:

农村发展集体经济是农村发展的必经之路。迈向文明、富裕、美丽深度发展的乡村,需要有强大的经济支撑。而单纯依靠个体经济,仅凭商品农业的种植、经营模式,显然是不足以支撑农村发展的。集体经济则能够改变这种单一的依赖个体的局面,通过规模经济、技术合作,真正地提升农村的经济效益。

第三段:

农村发展集体经济的道路也不是一条平坦的道路。许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立,缺乏合理的法律依据以及为团队工作设置的管理和奖励机制,领导者缺乏基本的经济学知识和市场调查能力,很难立足市场,从而危及集体经济的资本和投资回报率。因此,只有在现有法律支持的基础上,制定出完善、科学的办法,确保农村集体经济的合法权益并切实取得进一步发展。

第四段:

从实际的发展经验中,农村集体经济还需要领导的团结和严谨的管理。这样的组织能够保证农村集体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此外,我们必须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培训和引导,使领导者们加强趋利避害的创新意识和经营工作的融洽性。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可能进一步调整自身管理和提高经营水平,同时才能确保更多的发展潜力。

第五段:

综上所述,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农村发展的重要形式,已经成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实际发展困难虽然也很多,但是人们必须在前行中面对挑战。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努力解决各种问题的基础上,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的经济发展将会进一步稳定,不断迈向新的阶段。

农村集体经济调研报告

农村集体经济是整个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密切干群关系,增强集体统一服务功能的物质基础;是强化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有效手段;也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向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的现实需要。根据区人大《关于组织区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和视察活动的通知》(贵人常办〔2020〕25号)文件规定,梅龙街道人大工委于10月中旬组织市、区人大代表深入基层一线,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广泛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就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集中开展调研,现将专题调研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我街道现辖12个行政村,4个(农村)社区居委会,农业人口近5万人,集体所有的农用地总面积11.9万亩,其中:耕地6.6万亩,林地4.16万亩,园地0.11万亩,养殖水面0.63万亩,其他0.4万亩,属于半圩半丘陵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街。全街村集体现拥有的资产有:耕地3979.4亩,水面5205.2亩,园地105亩,滩涂814.5亩,山场5665.5亩。

2020年全街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2099.68万元,按项目来源分类:经营收入(主要是林木)55.2万元、发包及上交收入366.8万元(田地、水面),征地补偿收入1131.58万元,补助收入506.8万元(其中项目专项补助资金483.76万元),其他收入39.3万元。

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按规模分类(除去项目专项补助资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2个;5—10万元的村2个;10-20万元的村1个;20-30万元的村3个;30-40万元的村1个;40-50万元的村1个;50-60万元的村3个;60-70万元的村2个;100万元以上的村1个。通过调研,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第二轮土地承包时对偏远地带、交通不便、低洼易涝、群众不易耕种的面积按规定进行预提的机动田地作为集体资产通过对外发包经营获得的收益,也是我街村级集体的主要收入来源;二是上级组织的政策性补助资金;三是有关村(居)通过“一事一议”以奖代补政策争取项目资金用于改善、改造本村群众的生产生活等基础设施;四是资源性资产发包或租赁收入(如水面、山场等);五是涉征村集体资产征用补偿收入;六是通过项目争取的补助资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街道和各村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进行了积极探索,虽取得了一些成效,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畏难情绪普遍较重。表现在观念陈旧、带头表率作用不强,没有树立经营农村家乡的理念,缺乏创新思维,不能因地制宜培育集体经济增长源,依赖上级有关政策性补助或把有限的集体资源通过一次性发包(若干)年,一次性收取承包费,短期来看集体收入大幅增加,但长期来看,这种饮鸠止渴、竭泽而渔的做法,没有长远思想,只顾眼前利益,这样严重制约了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有些村干部也想有所作为,发展集体经济,由于文化素质偏低,缺乏经济管理水平,有时面对困难,信心不足,存在畏难情绪;有的村干部是“种好自家的田,挣鼓腰包的钱,应付集体的事”,根本顾不上集体经济的发展。

(二)发展后劲严重缺乏。我街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是依托土地、水面、山场等资源性资产对外发包经营来维持村级日益庞大的支出。而其他经济性收入比较微薄,几乎为零。目前全街没有一家村办企业,造成村集体经济的增长缓慢,收入渠道越来越少,发展后劲与潜力严重不足。

(三)村级支出日益增加。2020年全街村级集体总支出648.7万元,其中:管理费用430.4万元,经营性支出105万元,其他支出113.3万元,平均每村支出40.5万元,然而年收入不足40万元的村就有9个,同时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江南产业集中区的落户,公益性事业建设不断增加,村级公共支出部分有增无减,虽然有些项目各级政府给予了一定的经济补助,但真正实施起来,村级还是要投入一定量的配套资金和劳务,给年收入较少的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使其难以维持正常运转。

(四)村集体资金管理难。我街道部分村集体资金比较富裕,加上江南产业集中区的征用,目前已有4个村(居)全部被征,3个村已征用部分面积,部分涉征村集体资产征用补偿款多达数百万元,这部分资金由于没有稳定收益和风险较低的投资途径,只能是把钱存入银行,难以实现保值增值,农民也没有得到好处,为此,部分群众甚至错误主张全部分掉。

三、几点建议。

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管好用好集体资产,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人大代表们根据本街道的实际,认为只有通过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按照“四议两公开”的原则,集思广益,拓宽增收渠道,发展村级经济,增加集体收入。

(一)立足资源优势,拓宽发展集体经济主渠道。梅龙各村由于受江南产业集中区规划的制约兴办小型工业企业项目已不现实,认为首先应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统一组织好集体资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盘活集体存量资产;二是组织好社会化服务,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采取有效形式合理组织生产要素盘活集体资产。各村(居)可根据本地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以山林、山水、田园(田地、果园)等为主特色的集体农庄项目,并采取多元化参与,产业化经营。其次实行股份合作制,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与村民联合,让入股村民的土地、人力和村集体的资金、信息等各种资源实行统一经营调配,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也解决了多年来存在的人、地矛盾突出的问题。

(二)盘活现有资产,培育发展集体经济新亮点。对涉征村的集体资产要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为妥善处置涉征村的集体资产,明晰集体资产的产权关系,可实行产权制度改革,让老百姓手中持有股份。同时对村集体资金实行企业化运作,民主化管理,有利于限制村干部等少数人在集体资产处置中的专权行为,这样不仅使集体收入稳定增长,而且让群众得到经济实惠,消除他们对集体资产处置的后顾之忧,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如:可以借鉴我街道新湖社区的成功做法,该社区为盘活集体资产,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于2020年在全市率先成立了首个村集体企业——池州市新湖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让社区居民们从失地农民变成股东。紧紧抓住九华机场和江南集中区建设的机遇,主动出击,联系业务,仅园林绿化这一项就带动了70余人就业,保洁业务更是解决了120余人的就业问题。也可由市、区作出统一规定(因村民自治问题)将村有大额富余资金由镇、街“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经营运作,促使闲置资金增值增效。

(三)加强规范管理,确保村集体经济增收节支。村级财务管理是广大农民群众十分关注的焦点,要切实加强对村级财务的民主管理、实行公开透明,只有财务管理规范了,才能树立村级组织的威信,群众才会放心并支持村里的各项工作,为此,梅龙街道辖区内的各村(居)要严格按照《梅龙街道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和《梅龙街道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和工程建设招投标实施意见(试行)》等规定,切实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的内部管理和民主监督,防止资产流失,节约开支费用。一是充分发挥街道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的作用,统一管理和处置村集体所属资产。二是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如建立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开支审批制度、合同管理制度、财务公开制度、民主理财制度、收益分配制度以及其它各项制度。三是压缩非生产性开支,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占村级当年可支配收益的比例和总量。四是坚持村务公开,强化民主监督,如重大投资决策和建设项目必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五是加强对集体经济的财务指导和审计工作,如加强对村集体财务的规范化管理,实行集中计账等。

(四)优化基层组织,提高集体经济建设能力。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村级班子建设至关至要。加强农村基层经济组织建设,一是要配强配好村级班子。农村工作的关键在于班子问题,要增强班子战斗力,重点选好致富路上的领头雁,选好一个人带好一个班子。特别是要选配好村党支部书记、村(居)委会主任,要不拘一格地把年轻、懂科技、有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选配到村级领导岗位上来。对一些相对贫困且又缺乏人才的地方,不能光以内选方式,还须通过下派途径解决好班子软弱的问题。使村级班子真正具备带领一方农民开拓创业,勤劳致富的能力,成为党在农村基层的坚强堡垒。二是加强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培养和教育。加强思想教育,更新观念,明确村级班子新时期工作职责,树立为民服务、清正廉洁的思想。加强村干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管理能力的培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到集体经济发展较快的典型地方考察学习,借鉴经验,因势利导,强身固本。通过举办各种科技培训班等形式,提高村干部经营管理水平和科技素质,并在生产中运用。三是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村干部目标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作为考核村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在一定时期内村级班子建设和村级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要制定能充分发挥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的误工补贴制度,建立和完善对干部工作业绩和收益挂钩制度,充分调动农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方案

“原乡染坊、十里荷塘、众筹果园、共享菜园、钓鱼基地等子项目已全面建设完成,并逐步产生效益……”9月1日,北盛镇卓然村村部,望着捞刀河畔·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党总支书记汪新桥心里别提有多美。

在2016年前,卓然村级集体经济还是一片空白。而2年后的今天,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如火如荼推进捞刀河畔·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卓然村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华丽转身的背后,是一幅土地集中流转的生动画卷。

集中流转土地,大力发展集体经济。

从空中鸟瞰,北盛镇“诗意原乡”——卓然村宛若一颗皎洁的明珠,镶嵌在捞刀河畔,令人向往。

虽然生态环境良好,但卓然村也曾存在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2016年以前,我们的村级集体经济还是一片空白。”汪新桥告诉记者,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制约了村级发展。

如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成为卓然村支村两委探索的重要课题。“大部分年轻人在外打拼,土地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能不能把土地集中流转起来,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让其发挥更大效益?”

2015年,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卓然村成立了浏阳市卓然土地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积极把农户闲置的土地、林地和农田集中流转起来,再把土地流转给项目,以此转化为集体经济。

“2016年下半年,土地流转就取得了效益。”汪新桥介绍,当时镇政府引进的一个育林项目落户到了卓然村,项目按照村集体9%、村民21%、企业70%的比例分红,第二年村级集体经济就有进账。

近几年来,随着土地流转的全面推进,美丽乡村、产业发展项目也纷纷落地卓然村,有效吸引社会资本入驻同时,助推了卓然村的乡村振兴发展。

上市公司签约落户,推进产业深度融合。

“嘎嗒嘎嗒”的机杼声响起,梭子在老式织布机上来回穿梭,将一根根棉线织成布匹,再通过传统植物染色技艺给布匹上色……尽管还处于试运行阶段,但位于捞刀河畔的原乡染坊,每个周末都会吸引大批游客的游玩体验。

原乡染坊是捞刀河畔·田园综合体项目的旅游休闲项目。2017年9月,上市公司中民筑友房屋科技有限公司与北盛镇签约,打造捞刀河畔·田园综合体项目。土地流转提前做好的“嫁衣”,让卓然村抢得先机,项目顺利落地,并启动建设。

今年,看中了捞刀河畔·田园综合体项目的发展前景,浙江大时代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也纷纷加入。目前,捞刀河畔·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均在有序推进。

“加上复垦的奖励,今年村级集体收入将有新的突破。”汪新桥笑呵呵地说,下一步村上还将继续盘活土地资源,大力推进农业产业与旅游、休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田园生产、田园生活、田园生态的有机统一和“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

今天我很高兴自己能站在这里代表高楼村的全体干部与群众,向领导与评委们汇报我村今后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计划与设想。

我发言的题目是:

灵马镇位于武鸣区西部,与平果县、马山县、隆安县毗邻。20323国道、灵马到马山县周鹿镇两条公路穿境而过。镇政府驻灵马圩,距武鸣城区50公里,是武鸣区主要汉族聚居地。灵马镇高楼村距离镇政府9公里,交通便利,大小车辆均能行驶。

高楼村位于武鸣区灵马镇西北部,全村辖10个自然屯,16个村民小组,1005户,总人口4530人。村总支部下辖五个支部,共有党员62名。201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071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外出务工为主,全村耕地面积4761亩,其中水田1219亩,旱地3542亩,适合种植水稻、辣木、玉米、木薯、花生、水果等农作物。

由于高楼村集体经营项目的欠缺,除每年财政拨给的村级办公经费3万元外别无其它的经济收入,没有其他资产资源,可以“造血”来增加村集体收入,由于缺乏经费的保障,导致村级组织建设不规范、集体活动缺乏,村内的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配套和修缮不完善不及时,只能通过“等、靠”上级资金扶持,村域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村民“自谋生路”,难以体现和发挥村集体“领航者”和带头作用,村域经济发展“瓶颈”问题难以突破,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迫在眉睫。

自2014年7月22日习近平主席出访古巴,把辣木产品作为国礼赠送给古巴总统卡斯特罗,同时和古巴芬莱研究院签订《辣木技术合作备忘录》后,辣木这一树种才慢慢被国人认知,并悄然在大江南北兴起了辣木热潮。

辣木的用途超级广泛,因其天然的抗生素特性和天然的抗氧化特性,主要作为天然生态饲料及日化类产品的重要原料。此外,还能用于生产辣木茶、辣木饮料、辣木保键品、营养品、食品等。辣木也因其超多种类、超高含量、超全面的营养成份和超呼想像的生长速度,将作为人类粮食和牲畜饲料的重要资源而无可替代。2017年初在镇政府的领导下,我们村委依托《广西荣谢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辣木种植农民合作社,并在灵马镇各村屯开展了83场辣木推广交流会,同时把辣木产品免费送给300个有便秘、三高、糖尿病、失眠等亚健康慢性病的农户服用两个月时间,其中有221个坚持服用的患者有了明显的好转,在给农户进行辣木科普活动的同时打下了坚实的民众基础。

2017年6月3日,我高楼村委带领合作社种植了130亩的辣木作为试点,长势良好,说明我们当地的土壤和气候很适合辣木的生长,第一批辣木种植共有26个农户参与,其中有3个贫困户,26户农户当年增收8000元—25000元不等,农户们对合作社十分支持和拥护,纷纷动员其他农户和贫困户把土地转入合作社,几个月时间就整合了1300亩土地。2017年底,合作社成立辣木茶加工厂,当年生产辣木茶6500斤,我们的辣木茶是由制茶名师《中国科学管理会》委员余惠卿教授亲手炒制。余惠卿教授亲手炒制辣木茶在《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大会》评选中,荣获一等奖。产品质量和功效深得消费者的喜爱,产品刚上市就有300多名客商慕名而来,产品供不应求。

2018年年初至今不断有农户和贫困户积极参与到合作社来,增加种植了辣木达600多亩,辣木的田间管理和采收、加工、生产,帮助了180多个农户和贫困户就业。今年7月,武鸣区组织部部长王智平同志亲自带队前往灵马镇深入调研辣木项目,看到辣木长势喜人,农户和贫困户增产增收,辣木产品品质优越,给予了肯定和鼓励。今年8月份,武鸣区电视台又到灵马镇高楼村辣木种植专业合作进行采访报道,我们辣木基地和加工厂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全国各地区政府、单位、个人自费前往灵马镇考察,考察人数多达2000多人次。

(1)考虑所选产业抗风险能力,我高楼村资金基础较为薄弱,村集体选择的经济项目如果与《广西荣谢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结合在一起,就可以把投资风险降至最低,从而让村集体经济能获得稳健收益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考虑所选产业示范带动作用,村集体选择的经济项目应具备一定示范带动作用,成为村民发展致富的“领航者”和“火车头”带动村民集体致富。扶贫车间的投入使用将带动高楼村的“一村一品”的形成。

(3)结合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符合国家精准扶贫目标,让村集体经济由“输血”变为“造血”,同时又能为村中劳动力转移提供就业机会、致富门路,帮助贫困人群尽快脱贫致富。

(1)经高楼村村三委的讨论决定:为发展本村的集体经济,增加集体经济的收入,我们高楼将以“公司+集体+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共同修建经营一新的初制茶厂扶贫车间,初步预算共投入资金为150万。占地面积为1500平方米,车间使用面积为2000平方米。该项目已经武鸣区发改局进行了备案;项目用地也经城区土地局到实地勘察确定能够修建扶贫车间。

(2)项目建成后产权属于高楼村村委,由村委出租给《广西荣谢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营主体将是《广西荣谢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辣木种植专业合作社,自主生产,自负盈亏,同时每年支付给村委会固定租金30万,租期18年。村集体所得到的30万租金,将用于村集体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

(1)扶贫车间建设好后,将带动灵马镇新龙、方和、坡江三个贫困村每个村200亩的辣木推广种植,扶贫车间制茶设备将在现有的两条生产线的基础上再增加四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可安排30人就业,届时可安排180人以上的农户及贫困人口进厂工作,按现有的辣木茶厂的人均收入计算,每人每年收入可达3万元以上,同时还可带动周边数百人的村民劳动力就业,每年给农户及贫困户增产增收500万元人民币以上。

(2)目前,灵马镇的很多农户都想将自己手中的土地流转给《广西荣谢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营,种植经济效益较高的辣木,我村干部群众已经明确辣木种植业将成为我村村民增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新兴的辣木种植业将成为我村的“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

(3)结合我高楼村产业结构调整,围绕我村“一村一品”辣木种植的特色农业,我们采用的联营模式,将有效的提高农户及贫困户的收入。让农户真正发家致富,让贫困户从真正意义上去脱贫。

如果我们能争取得到南宁市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150万元,我村将用此笔资金建设茶厂扶贫车间,每年所收到的30万元将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决议通过资金使用情况和使用方向,确保通过资源合理利用,进一步提升全村经济水平,提高村民的精神文明。

发展集体经济可使高楼村经济发展跨上新台阶,进一步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他公益事业的发展,可让农民不用外出,在家乡就可以务工,而且收入可宽。高楼村日前已召开村民代表会议,会议就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试点进行表决,参会的全体户主代表同意建设扶贫车间。

在此,我代表灵马镇高楼村全体干部群众,真诚的请求各位评委领导给予我们支持和帮助,若本届村集体经济项目落户我灵马镇高楼村,我们一定有信心,有能力,把这个项目做成最优秀的项目。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在此,我顺便提一下:我们高楼村委2014年在灵马镇政府的领导下,引入政府专项资金把我们高楼村三塘屯进行了新农村风貌改造工程,仅花了400多万做出了1000万的改造建设效果,在绩效评比中获得一等奖。荣获了“南宁市百佳示范屯”称号,如果这一次“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也要进行项目绩效评比的话,我们依然有信心,有能力拿第一名!

谢谢大家!

集体经济调研报告

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也是发挥农民新农村建设主体作用的重要条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事关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政治问题。为全面掌握我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研究和解决新形势下我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区委安排,镇政府进行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全镇15个行政村,109个社。耕地面积10.62万亩,总人口20286人。2017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57162.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155元,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364.9万元。

1、村级集体拥有资产情况。2017年底,全镇15个村集体资产总额为5232.25万元。其中村集体资产100—200万元之间的村3个,200—400万元之间的村7个,400—500万元之间的村1个,600万元以上的村2个。集体资产最多的村是三坝村,资产总额685万元,占行政村集体资产总额的13%。在集体资产中,有经营性资产的村8个,占全镇村总数的53%;拥有的经营性资产总额为572.57万元,占资产总额11%。

-1村银行有贷款,最多的达150万元。沉重的村级债务,严重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使村的公益事业难以兴办,服务功能难以发挥。

二是基础条件薄弱,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从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来看,全镇没有一家集体统一经营的龙头企业,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出租集体资产、资源来获取一定的租金、承包金,不能将集体资产、资源转化为资本。无集体经济收入的村组织完全依赖财政转移支付和制种服务收入来维持村级组织运转,完全变为“三靠”模式,即村级运转靠财政“补”、公益事业靠国家“投”、基础设施建设靠群众“要”。

三是干部思想保守落后,滞阻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些村干部对集体经济的理解比较片面和滞后,认为集体经济就是集体办企业、上项目,怕字当头,严重缺乏创新发展意识。主要存在三种倾向:一是受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诸多因素影响与制约,感到事事都难,难作为。二是由于村级换届任期偏短,一届任期只有三年,大多数人只求三年平稳过渡,怕搞砸了受埋怨,怕搞垮了受连累思想上顾虑重重怕作为。三是部分村干部存在“小富则安,小进则满”的保守思想,缺乏艰苦奋斗和创新发展的精神不作为。

针对存在问题,结合外地发展经验,对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进行深入思考,特提出如下建议:

-3制非生产性和经营性支出。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时,重视项目的优选和效益,避免增加新的村级债务。积极探索化解村级债务的措施和办法,切实化解村级债务。三要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对村集体经济发展好、增速快、后劲大的村,对村集体实行奖励。凡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度增幅较高且总额较大的,村干部除按有关规定领取报酬补助外,可通过合法程序按一定比例提取集体经济收入中超出上年度部分,作为村干部绩效奖励来安排。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调研

近期就已向各乡镇(街道)发放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统计表》,开展了相关的调查,据各地上报数据,截止2019年底,全市个村居,其中村级集体年收入(包括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经营收入、发包上交收入、投资收益和其它收入等,不含项目补助和村干部报酬补助),无收入的村居个,万元以下的村个,5—10万元的村个,10—50万元的村个,50万元以上的村个,但是村级集体有经营性收入的不多,其中无收入的村个,5万元以下的村个,5—10万元的村个,10—50万元的村个,50万元以上的村个。由此可见,目前我市大部分的村集体收入还是靠转移支付补助资金,有经营性收入的村不多,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还很薄弱,迫切需要发展壮大。

(一)主要做法1、建好班子,夯实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关键在农村党支部,党支部的关键是选好领头人。各乡镇(街道)努力将一批懂经营、年富力强的农村“能人”选入支部,引导他们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同时。通过召开培训会和讲座、组织外出交流学习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村(居)两委班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意识、能力和信心。

2、理清思路,明确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向。市委出台了发展壮大。

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方案》,为全市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指明了方向。各乡镇(街道)也出台了本辖区村(居)的细则方案,各村(居)在认真分析。

总结。

本地资源和特色产业的基础上,理清了本地工作思路和详细规划。目前,全市各村(局)普遍明确了土地流转、租赁服务、发展旅游等壮大本地集体经济的思路和举措。

3、培育产业,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稳步发展。近年来,先后培育壮大了油茶、苗木花卉、蔬菜种植加工、中草药种植等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成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依托。各村(居)主动融入全市产业布局,立足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出符合村情实际得产业发展路子,不断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积累。

4、形成合力,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机制。坚持政策先行、多措并举、联动发力,建立上下联动发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机制,形成全市上下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合力。在市级层面做好顶层设计,统筹出台相应政策,全面消除“空壳村”。强化激励措施,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列入年终考评,充分调动乡镇(街道)和村(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典型促动,注重选取不同基础、不同类型、不同模式的村,集中投放人力、财力、物力,加大培育力度,总结提炼经验,推动形成一批集体经济示范村,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产变资金、资金变股金的方式集中建设集体经济示范园。通过整合,将各村(居)原本“沉睡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转化成了推动发展的“活钱”。在示范园的经营上,采取聘请专业团队进行经营管理的模式,村(居)只履行出资参股义务,不介入实际经营。通过专业化的经营管理,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为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目前,选定的总投资1.2亿元、占地30亩南门农贸市场已经建成,预计参股的每个村(居)每年可增加收入3—5万元。

2、形成了多种发展模式。

实体发展模式。创办村级企业实现增收,村集体以牵头组建或直接兴办等方式,成立经营性村办企业,发展集体经济。如乡村注册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进行本地旅游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2017年,公司开发建设了该村秀美乡村,取得利润。依托大中型企业,村集体配套兴办小型加工企业和服务企业,形成村企互动、产业带动格局。如镇依托境内的企业,成立了劳动服务公司,与企业对接,进行劳动派遣和服务外包,获取劳务输出介绍费、管理费,并按照利润比例与村(居)分成;乡村,依托矿山开发,成立物流公司,组建了运输车队,为当地企业提供石料等运输服务,全年获得收入5.4万元。

红。

租赁服务模式。引导薄弱村利用土地、固定资产等,以出租等方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如镇村出租原高铁搅拌站厂房与用地10亩,前三年租赁费用为3万元/年,后四年为4万元/年,并根据企业效益,逐步按四年为一周期,每周期增加1万元的方式实现村集体增收;镇金家利用村集体现有的绣水路沿线店面、仓库等房产,通过整体发包租赁,年获租金6万元;居将城镇规划区外合法的存量建设用地,以使用权入股、租赁、合作开发等形式,每年收取土地空间占用费3万元;镇体泉村通过盘活整合工业小区的边角料地块建设标准厂房在对外租赁,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9万元。

混合经营模式。拓宽路径助增收,采取招商引资等多种形式,实现多元化经营,鼓励有条件的村集体与其他经济主体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项目。如乡村成功申报3a级乡村旅游景点,成立了旅游服务公司,并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建设石头部落等景点、共享发展收益,去年村里获得收益3万元;乡村,依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秀美乡村建设,村集体与投资人合伙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旅游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通过旅游观光和种植莲花收入实现共赢,年可增加集体收入4万元。

三、

产管理,集体资源开发,发展集体经济服务集体成员,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等方面职能。这项工作月底前完成集体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工作,月前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包括确定集体组织成员身份认定,将集体经营性资产等拆股量化到人,落实到户,制定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章程,按规定进行登记编码,开好银行账户,建立收益分配制度等)。

2、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利用“四荒”、水面、土地整理、宅基地复垦等节余土地及其他可利用的集体所有资源,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区位、交通、资源等比较优势,因地制宜,按照“镇抓产业、村抓特色”的思路,“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集中发展一批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项目。

3、盘活资产经营。整合现有的低、小、散村级物业,利用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村级留用地以及土地整理复垦节余土地,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抱团异地兴建、联村共建“飞地”建设物业项目。

4、围绕瓜菜、畜牧、花卉、果品、优质粮等支柱产业,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将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5、一些地理位置较好、基础设施完善的村,可以利用本村的土地、劳力等资源,通过招商引资、集体参股经营的形式,引进资金和技术,在环境保护允许的前提下兴办中小型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强村。

养大户等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7、发展电子商务,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整合当地特色农产品、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推行“农业+电商+旅游+文化+养生”,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搞活营销,进一步延长和提升产业链和拓展农业新功能,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8、加强旅游开发,山区村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平原村发展观光农业,花卉产区发展燕尾服花卉旅游业。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推出一批果蔬采摘、休闲体验、民俗度假等形式的旅游项目,多方拓宽收入渠道。

9、探索混合经济。鼓励有条件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探索资产项目化经营,与其他经济文体或集体成员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不断探索和丰富集体经济实现形式。

四、问题和困难,产生的主要原因。

1、经济收入来源受限,集体增收空间不大。实行联产承包制度后,村集体经济来源主要靠出租集体土地(如机动地、果园、林地等)收取专业性承包费,也有的靠出租空闲的集体房屋(如撤班并校后腾出的校舍、临街房屋等)收取租金,还有的以拍卖承包荒山、荒沟、荒滩和矿产、水面等自然资源获取部分收入,有条件的或地理位置好的村则主要靠村办企业(如砖瓦厂)和商贸门面收入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支柱。

集体经济萎缩衰退。保存下来的现有村集体财产在从中保值增值、管好用活上,缺乏有效的经营管理,“坐吃山空”使集体经济逐年萎缩,所剩无几。有些村资产管理不善,集体资产被农户长期占用,外欠也不能及时收回,出现了集体资产流失现象严重,导致集体经济基础脆弱。

3、村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明显拉大。从总体上看,目前村与村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且差距日趋加大,表现为:区位优势明显,一、二、三产业健康发展,特别是二、三产业发展较好,不仅集体经济基础较为强大,而且发展水平整体也比较高,而一些地处偏僻又无资源优势的村,集体经济非常薄弱,无钱办事的问题十分突出,甚至有的成了经济“空壳村”。

4、村集体负债严重,难以维持正常运转。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村都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债务,几十万、上百万债务的村不占少数,“无钱办事”的现象比较严重。由于村经济基础薄弱,集体经济积累少,也没有新的收入来源,原有的负债无法消化,逐年支出却难以避免,只有靠继续负债维持,经济包袱越来越重。

5、大部分村缺乏懂经营,会管理的领路人。作为农村致富带头人的村党组织负责人,绝大多数在政治上是合格的,但是管理经济工作能力大多不强。

集体经济基础差,底子薄,缺资源,无资金,在发展集体经济方面无路可走,信心不足。

五、意义建议。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普遍面临着经济基础差,底子薄,缺资源,缺资金,缺懂经营、会管理的领路人,且有些村负债严重等现象,发展壮大难度确实很大。今年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月底前要全面完成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各个行政村都要建立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该合作社今后将全面承担村集体资产、资源的管理和经营。发展集体经济,具有独立的登记赋码和账号,与村委会的账号分开,不用乡镇代管账目,由理事会管理,理事会理事长由村委会书记担任,同时成立监事会,合作社成员为本集体组织认定的全体成员,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为此可否借鉴某省的经验,今后将在本村建设的财政投资为主的小型工程项目全部交予本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来承建,产生的收益全部纳入合作社收入,从而增加集体的收入。

制定出台相关文件,支持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承建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小型工程项目建议。

农村发展集体经济心得体会

随着当前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集体经济已经成为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我深感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参与农村发展集体经济的过程中,我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一、坚持共同发展思路。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要坚持共同发展思路,促进村民共同致富。要深化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改革,推广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发挥集体经济的整合和引领作用。团结和帮助村民提高经济实力,不断扩大村民参与和受益的规模。以村民利益为出发点,多向他们征求建议和意见,及时纠正不良现象,提高群众满意度。

二、注重项目开发与运营。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需要有特色的项目作为支撑。要深化产业扶贫,发挥企业和政府购买服务的作用,促进土地利用与流转。同时,要注重项目的长远规划,防止“一步到位”,避免盲目投资和依赖政府资金,建立资金、法律等完善的运营机制。要多探寻新型商业模式,积极利用现代化手段,创新经营模式,打造高附加值、产业间融合发展的产业链。

三、推进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村级集体经济的创新发展离不开科技和人才的支持。要推进农技推广、科研、研发等方面的工作,力争实现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同时,还要重视人才培养,鼓励村民创业,吸引高素质人才加盟。要发挥本地优势,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体系,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四、加强组织和管理。

村级集体经济需要加强组织和管理,形成完整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要建立规范的决策、执行、考核机制,健全组织和职能分工,明确各项活动的责任分工,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确保各项经济活动的有序实施。同时,还要注重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村民对集体经济的认识和支持度,形成广泛共识和合力。

五、加强社会形象建设。

集体经济的发展还需要加强社会形象建设。农村集体经济的形象和品牌是村民自我实力和人口流动的重要引导。要注重形象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效应,树立行业标杆和知名品牌,不断拓展市场,并定期进行公共性的品牌宣传。同时,要加强自我约束和服务意识,推进文明村落、环保村落、宜居村落建设,注重示范作用,真正体现村级集体经济的价值和良好形象。

总之,农村发展集体经济是推进农村全面振兴的必然选择。只有坚持共同发展、注重项目、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组织和管理,以及加强社会形象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才能够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长足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