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动物农庄读后感(优秀5篇)

时间:2023-10-07 06:51:08 作者:FS文字使者 动物农庄读后感(优秀5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动物农庄读后感

早些年就看过版史蒂芬孙导演的电影《动物农庄》,当时仅仅是以惊讶如何让这么多动物配合拍戏的心态看完的这部片,老师推荐这书目后才发现这部片原来改编自乔治。奥威尔的同名小说,且是一部含义深远的政治寓言小说,于是前几天又找了原着进行了仔细的阅读,虽然电影大部分继承了小说的内容,但是在很多细节地方上还是对原着有了很大的修改。

电影毕竟是跟小说不同的,电影需要更多吸引人的剧情,还可以通过配乐以及特效渲染,因此情节发展就需要更加具体化。原着中动物们仅仅是在最后意味到猪真正变成了统治的人,而电影在其后还加了动物流亡的剧情,通过最后在风雨中摇摇欲坠破败的农庄以及动物的内心独白进行抒情。在配合电影的表达效果中当然也淡化了小说最闪耀的点也就是批判性。

《动物农庄》很短也很通俗易懂,主要就是讲述动物推翻残暴的农场主自己建立动物农庄,却在实现所有动物一律平等的道路中发现动物领导者猪却变成了另一个残暴、只顾自己享乐、压迫其他“低等”动物的农场主。动物农庄中的动物各有各的性格特色也各有自己不同的命运,显而易见就是当时的苏联的一个缩小版和戏剧版,甚至当时共产主义国家发展历程的一个映射。作者在书中借由对动物庄园的发展变化,对共产主义运动未来命运的预言也被1991年的苏联、东欧剧变和后来的历史所印证。但《动物庄园》的意义对于我来说却远不止这些。

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鲍克瑟这个勤奋卖命的老马了,一直坚定不移地支持着动物起义,虽然没有像猪一样很高的智商,但是性格憨厚身体强健,对待工作孜孜不倦。这应该是对广大穷苦基层人民的一个映射吧。底层人民知识水平不高,不能找到待遇高同时相对轻松的工作,只能在田地,工厂以及建筑工地上用自己的血汗换取稀少的酬劳养活一家子的人。

我很能体会这种感觉,看着鲍克瑟的辛苦我最先想到的是我的父母也是在同样地辛劳着。我的爸爸是一个辛苦的打石人,打石也就是用双手的力气把山上的石头一块块敲成规矩的矩形然后装车运给工地建房子,不要问为什么不用机器,当我爸爸前几天感叹的说他们几个也许是这世界上最后几个打石人时我很难受,我的爸爸就是用他的双手以及有力的肩膀支撑着我和我姐姐读大学,用他长年累月曝晒成黝黑的胸膛照亮一片天。

昨天(也就是一个小时前)是父亲节,不免在这里记录我的“炫父记”,说一声迟到的“父亲节快乐”。同样生活在底层,这也就是小说中的鲍克瑟最让我感到心痛的原因,尤其是在看到风雨中被石头砸伤无法继续工作的片段时我哭了,爸爸常常会被石头磕断指甲以及石屑落入眼睛,但是都是自己回家之后独自清理也没去医院,我不敢想象鲍克瑟的经历如果发生在他身上。可悲的是鲍克瑟辛苦一辈子却只落入被卖给屠宰场的成了统治者谋利的工具,可喜的是我爸爸还有我们。

鲍克瑟是个彻彻底底的悲剧,盲目的责任感让他被欺诈者利用,但是同时他是一个动物起义中的英雄,如果没有鲍克瑟的力量,动物农庄的风车计划就根本不可能实现,就根本没有后来繁荣的景象。谁能说他的付出比“智商高”的猪少?但是换来的结局却是在老了以及出事故无法继续付出之后被统治者们抛弃,甚至毫无人性地丢下当初信誓旦旦在墙上写下的所有动物一律平等的规定,将可怜的鲍克瑟卖给了死神压榨最后一点利益。乔治·奥威尔用他的才华在刻画反极权性的同时揭示了这社会的不公平,底层的劳动者得不到该有的尊重,而那些统治者高官们肆意践踏压榨人民,自己毫无所为却享用别人拿血汗甚至生命换来的果实。

这往往也就是历史上农民起义最根本的导火索吧,想当初毛泽东也是带领着无产阶级发动革命,建立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但是直到现在也就几十年的发展蜕变,无产阶级们依旧没有真正地当家作主,依旧身处社会最底层遭受着各种不公以及鄙视,但是广大的鲍克瑟们为了生活还是辛勤的劳动,让这个社会得以正常运作。

或许我们的眼中,从这个社会想到动物农庄,又从动物农庄看回到这个社会,我们已经分不出究竟哪个是现实社会,哪个是动物农庄了。

动物农庄读后感

“外面的动物看看猪又看看人,看看人又看看猪,接着又看看猪再看看人,眼前已是猪人难辨。”

这是一本看似叙说一个动物农庄从造反人类胜利到渐渐堕落的过程,实则指向了沙俄的“残暴统治”。

整个故事让人看完之后会有一种毫无头绪的感觉,但也同样让人感到愤怒、无奈以及难以言表的惋惜。因为我们看到一个个忠诚而善良的动物被洗脑、被欺骗,事实上他们早已意识到统治者的漏洞所在,但没有人敢表达出来。他们知道,一时嘴上的舒服换来的很可能是掉脑袋的风险。

其中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尖叫者(书中类似于现实生活中新闻工作者的人物)三番五次欺骗动物们,让他们相信:拿破仑(书中动物农庄的最高统治者)的话永远是对的,拿破仑的所有决定都是为了我们好。而动物们别无选择,只能选择相信。没有人敢挑战权威。就像当时的社会一样,“害怕自由的是自由主义,污损知识的是知识分子”。如果你说了自己想说的,那么你将失去说话的权利。

我不禁感谢自己生在一个不和平时代中的和平国家,有自由表达自己想法的权利;我也不禁感慨奥威尔竟有如此大的勇气,用一种大胆的方式批判社会的腐朽。

动物农庄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动物农庄》的节选,这本书还是挺有名的,我今天只读了动物们刚占领农庄的那一部分。

动物们对农场主怀有怨言,这倒是不假。但是这个农庄看似由动物们统治,其乐融融,但是下面全暗涛汹涌。母马用农场主妻子的东西打扮被批评;牛奶神秘失踪;动物们抛弃人类的一切东西。

他们不是在进行一场快乐的,简单的复仇。动物们的行为,是对农场主和人类的抵制,对文明的厌弃。公马杰克把平日里他用来挡太阳的帽子烧了,仅仅因为“这是人类的服饰,我们应该裸身”——从这个时候,动物庄园的真相已经露出了一丝半点。

对一个事物的完全否定非常容易,但是动物们似乎并没有想太多。事物均有其两面性的道理动物们不懂,他们同样不懂这样做会在不久的将来将动物们的庄园推向毁灭的路途。

人总是以稚嫩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最后得出自己的单纯结论。在观察这个世界的过程中,人们总是带着情感去看待,以至于最后的结果并不是理想的状态。我们很容易就会将自己的情感放大,再放大,最后将灰色变成纯粹的非黑即白。

如果这样,我们又和动物庄园中的动物们有什么区别呢?

突然想到,刻板印象是不是也是这个样子。因为一时间内不全面而短暂片面的认知,就将事物实际的样子抹掉——一切的神化,妖魔化,都是这个样子啊。

因为你是医生,所以你就应该所有病都治好。

因为你是老师,所以你就应该所有学生都教好。

因为你犯过罪,所以你做什么事情肯定都有鬼。

我们的眼睛里面,什么时候才能不只有黑色和白色呢。

是时候,应该接受灰色了。

动物农庄读后感

动物农庄,昨天晚上陈营学长给我推荐这本小书,这会一口气看完,发现写的真不错,似乎有很多似曾相识的感觉,这种感觉来源于我们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似乎经历过看到过,或者更准确讲更多的是概念相识,因为很多场景虽然可能真的发生过,但我们受出生年代限制也只是有所听闻或者有所浸染,但是书成与上世纪四十年代,不能不说它的神奇的预见性和对社会深刻的思考和洞察。

很多,其中提到一本叫做未来之国的书,习今天在巴西演讲也提到这本书,有机会读一读,嗯,有必要,这种巧合,其时的确在心中是产生了一些激动,有一种与历史相遇,与自己相遇,以及和当下相遇,和未来相遇的感觉,既然这样,就期待以后有个偶然的机会和《未来之国》相遇,希望明天有个学长跟我说,嘿,学弟,看看这个,我瞅瞅然后回应他,嗯,好,谢谢学长,我晚上给你吧,一会看完。当务之急,是去睡觉了,嗯,胡话留着以后接着说。

动物农庄读后感

最近,断断续续地利用睡前时间读完了一部小说——《动物农场》。对比之前用kindle,发现自己还是更爱纸质书,有氛围、有感觉、有格调,毕竟现在读纸质书的人越来越少了。

《动物庄园》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创作的中篇小说,他的另一部比较有名的反乌托邦政治讽喻寓言小说是《1984》。喜欢乔治·奥威尔的朋友可以两本买来一起看。《动物庄园》据说好像也有动画片版本了。

乔治奥威尔:19生于英国殖民地的印度,童年耳闻目睹了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尖锐的冲突。与绝大多数英国孩子不同,他的同情倾向悲惨的印度人民一边。少年时代,奥威尔受教育于著名的伊顿公学。后来被派到缅甸任警察,他却站在了苦役犯的一边。20世纪30年代,他参加西班牙内战,因属托洛茨基派系(第四国际)而遭排挤,回国后却又因被划入左派,不得不流亡法国。二战中,他在英国广播公司(bbc)从事反法西斯宣传工作。1950年,死于困扰其数年的肺病,年仅47岁。乔治·奥威尔一生短暂,但其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文笔审视和记录着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做出了许多超越时代的预言,被称为“一代人的冷峻良知”。

原本以为这是一本类似童话故事的书,结果这是一个由人变“猪”,又由“猪”变人的故事。故事主要描述了一个农庄的动物不堪主人的压迫,在猪的带领下起来反抗,赶走了农庄主;它们建立起一个自己管理自已的家园,奉行“所有动物一律平等”的原则;两只领头的猪为了权力而互相倾轧,胜利者一方宣布另一方是叛徒、内奸;猪们逐渐侵占了其他动物的劳动成果,成为新的特权阶级;动物们稍有不满,便招致血腥的清洗;统领者需要迫使猪与人结成同盟,建立起独裁专制;农庄的理想被修正为“有的动物较之其他动物更为平等”,动物们又回复到从前的悲惨状况。

总之这本书很薄,一共九十几页,两三天即可读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