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2023年小数的改写教学设计(精选5篇)

时间:2023-09-28 05:36:17 作者:曼珠 2023年小数的改写教学设计(精选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反思

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时,我先让学生自学,然后交流自学收获与自学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寻找生活中的`小数,最后用算珠认识数位顺序表。

在认识数位顺序表时,我先在黑板上画出整数部分的数位顺序,并用算珠表示135,然后提了一个问题:“小数部分能不能用算珠表示出来呢?比如135.3?”这时孩子们开始思考,有的孩子斩钉截铁地说:“不能!”昊罡想了很久,疑惑地说:“肯定不能啊,我们又不能像正方体那样把算珠平均分成十份……”这时我没有做声,只是静静地等待着,让他们思考。还是没有孩子想出办法,于是我换了种思路,问:“如果现在我要用算珠表示4135,该怎样表示呢?”有的孩子开始有想法,但是一时还表达不出来。这时我要求他们动手试一试,讨论一下。经过小组讨论,有的孩子提出来了:“高位不够了可以往左边加,小数部分不够了可不可以在右边加上算珠呢?”这个提议得到了同学们的响应,并且自己动手试试,很快就热烈起来:“我知道了,在个位的后面再添上一位!”顺势我们就开始了小数部分数位的学习。

我发现用算珠来认识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孩子们掌握得比较快,兴趣也比较浓。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整理

本节课的教学,是要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上运用所学知识来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在本节课教学教程中,我力争做到“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能探讨的不引,学生能发现的不导”。认真作好自己角色的定位,始终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能根据教师的引导,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真正还课堂于学生。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智育与德育容于一体,较好的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尊重主体,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本节课教学中,我更多地关注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沿着“猜想、验证、总结、应用”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

首先,引领学生从生活中提取数学素材,提出0.3=0.30的猜想,然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从不同角度去验证猜想。学生从表示的具体钱数;借助方格图,从他们所表示的意义和阴影部分大小;利用数位顺序表等多个角度去验证猜想,总结出小数的性质,然后再把性质运用到生活之中。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总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融洽,真正做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交流。

2.关注生成,让教学真实有效。

3.基于生活,尊重学生生活经验。

数学教学要基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数学从生活中来”的过程。本节课,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提取素材,让学生尝试从生活素材中发现小数的性质,并根据生活实际理解和应用小数的性质,实现把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化。

例如,选取超市情境,让学生在自己经常看到的标价牌上发现小数的一些特征,在验证小数的性质是时,学生首先想到的也是根据0.3和0.30所表示的具体钱数来验证。

这样设计,让学生用数学的视角去观察生活,思考问题,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知识是从自己的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充分地体会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吸取上节课的教训,我调整了一下教学方式,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我放慢了教学脚步,让每个学生都能较好的理解小数的意义,为下面的教学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我努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他们会说小数的意义。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学生的表述基本上达到了我预想的效果。同时,通过对这节课的一些环节的修改也使我的课有了较为清晰的条理,我自己也有明显的感觉,这节课比上次的课有了明显的进步。但还存在很多不足:

(1)个别环节处理不当,如在学生学习完小数的性质后可以先讲授小数的改写,因为小数的化简其实也是小数改写的一部分。

(2)练习设计不合理,没有体现出层次性

(3)板书不够直观明了。比如让学生观察2.5=2.503.00=30.1=0.100.5=0.50这四个等式的时候,应在等式上画几个弧线,让学生更清晰的看出变化的规律。板书应能体现出学生的思维过程。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是要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在教学时,运用《西游记》故事引出数学问题:0.1米、0.10米、0.100米相等,为什么?然后让学生根据前面学习过的小数意义的知识独立思考,然后交流出其中的道理。由于学生在阐述时说的都非常明白,所以只做了相应板书。通过引导学生从左到右观察三个小数的变化,让学生把小数的性质用文字概括出来。概括出小数末尾添上0小数大小不变规律,接着再从右向左观察,概括出小数性质的后半部分:小数末尾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注重多种方法验证结论,多角度思考问题。在教学例2中,通过不同材料的操作使学生发现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可以比较出0.30等于0.3,学生能够验证出虽然份数变了,但是正方形的大小和阴影面积的大小没变;然后通过小数数位顺序表也可以发现小数的末尾添0或者去掉0,其余的数所在的数位不变;还可以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价格的标签,也可以得出0.30等于0.3。这样通过不同的方法,多角度思考问题来进行验证结论。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小数的性质这节课是在教学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以及小数的读与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性质的理解和运用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本节内容时,在重点关键处我改变传统的只注重理性思考,为把感性的经验与理性的思考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从而突破对于小数的性质这一难点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同学们身边生活实际中的看到、遇到的事情很自然的感受和运用小数的性质,从而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为生活服务。

的活动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索、自主的发现。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让每一个孩子都在探索的活动空间中获得了数学活动的经验。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亲身去经历和感受了的,活动给他们的体验是很深刻的。

我让学生通过横向观察、纵向比较,围绕“变与不变”的特点引导观察、思考、讨论。学生们不仅很快归纳出小数的性质,而且使他们明确了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采取在直观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遵循了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较好的实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事例去证实,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小数的性质课后教学反思

《小数的性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中的内容。

小数的性质这节课是在教学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以及小数的读与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性质的理解和运用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本节内容时,在重点关键处教师改变传统的只注重理性思考,为把感性的经验与理性的思考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从而突破对于小数的性质这一难点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同学们身边生活实际中的看到、遇到的事情很自然的感受和运用小数的性质。从而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为生活服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在教学时,我没有直接出示例1而是先在黑板上写了三“1”。提问:这三个1中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回答。接着,我在第二个1后面添上一个“0”成10,在第三个1后面添上两个“0”成100。再问:现在这三个数还能用等号连接吗?(学生就说不能了。)然后教师引导提问:你能想办法使他们相等吗?这问题情境的`创设立即引起了学生们的好奇。这个富有启发性、趣味性、挑战性的问题吸引着学生,引起了他们强烈的探索欲。使他们情不自禁的注入自己的热情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注意力迅速高度集中,纷纷开动脑筋、个个跃跃欲试。通过大家的回答和教师的引导不知不觉引入新课的学习,自然流畅。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以及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师创设例1这一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教学用具,让学生充分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怎样找出0.1米、0.10米、0.100米的长度。让他们再进行合作分工把他们量、找出来。这一活动教师给足了学生交流、讨论、动手操作的活动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索、自主的发现。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让每一个孩子都在探索的活动空间中获得了数学活动的经验。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亲身去经历和感受了的,活动给他们的体验是很深刻的,同时结合实物的演示进一步感知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实际都是同一段,进一步看出0.1米0.10米0.100米这三个数是相等的。

教师让学生通过横向观察、纵向比较,围绕“变与不变”的特点引导观察、思考、讨论。学生们不仅很快归纳出小数的性质,而且使他们明确了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采取在直观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遵循了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较好的实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通过做一做的再次动手操作实践和实物的运用进一步理解和消化小数的性质。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数学在我们的生活,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事例去证实,在我们熟悉的生活实际中去寻找。教学时教师基本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本块知识,学生气氛非常活跃、积极性很高。他们充分体验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