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大数的改写教学设计(精选18篇)

时间:2023-12-28 20:07:18 作者:薇儿

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时间,合理安排各个环节,提高教学效果。小编精选的教学计划范文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以直接应用于教学实践。

亿以上的数改写和省略教学设计

1、掌握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四舍五入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理解改写与省略的相同和不同。

2、在探究亿以上数的改写与省略尾数方法的过程中,渗透比较的思维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及概括的能力和符号意识。

3、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情感。

课件、自主学习单和当堂检测题。

一、复习旧知。

课件出示:把下面划横线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水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57910000。

太阳中心的温度是10000000摄氏度。

8月8日,有150900多观众在现场观看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地球赤道周长40075700米。

1、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先分级,再去掉57910000万位后面的4个0,换成万字,是5791万。

先分级,再去掉10000000万位后面的4个0,换成万字,是1000万。

先分级,150900的千位上是0,比5小,把尾数舍去,写上万字,约是15万。

先分级,40075700的千位上是5,够5,向万位进1,舍去尾数,写上万字,约是4008万。

2、师:怎样把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3、师:怎样把不是整万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这种方法叫什么?

二、探究新知。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亿以内数的改写和省略,那亿以上的数怎么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

【设计意图】结合现实情境复习亿以内数的改写和省略,并学习亿以上数的改写和省略做准备,并使学生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亿以内数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 一课的内容。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和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 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写。生活中大数广泛存 在,对大 数的认识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拓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 的最基本的数学基础之一,本节课的学习能起承上启下作用,更 为学生今后学习亿以上的大数奠定知识基础。

1.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 万、千万、亿。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正确读写亿以 内的数。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以及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善于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 正确地读、写亿以内的数。

理解十进制计数方法,读写数位较大的数目。

引导探究,设疑求证法为主,以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法。动手 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计数器,课件,多媒体,数字卡,数位卡和数级卡。

14课时

亿以内数的认识

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结合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明确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 关系。

采用观察法和发现法,教师要适当地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在 数一数,拨一拨的活动中感受到认识大数的必要性,并建立一 定的数感。

数位表、计数器、常规学具。

师: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常常遇到、用到比万大的数,现在老师想利用几组数据来展示生活中更大的数。

黑板出示;

1.我国领土面积为9600000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三位。

2.世界上最大的皇宫是北京的故宫。它的占地面积约为720000平方米。 3.国家大剧院蛋壳面积约为35000平方米.

4.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总面积是4400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000000人集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

5.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北京市人口19612368人。

学生根据所出示的内容读给大家听。并请学生说出一些大数的事例。 提出问题:以北京市人口数为例,你知道这个数中每个数字的含义吗? 师生交流总结。

1.复习请学生说出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2.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师生一起用计数器拨数,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

(1)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拨,一直拨到九千。

提问: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要怎样?十个一千是多少?

(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万,然后一万一万地拨,变拨边数,一直拨到九万。

提问:九万再加一万是多少?千位满十要怎样?认识十个一万是十万。 那么十万十万地数,十个十万又是多少呢?(同桌讨论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照这样讨论下去,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交流汇报: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3)小结:今天我们认识的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3.认识十进制

讨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结: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即十进关系。

4.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学习数位

请同学们整理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亿位。

数为顺序表。

教师指出: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他们所占的位臵叫数位。

(2)学习数位分级

师:为了便于读亿以内的数,我国沿用了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即从右起每四位一级,个、十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

(3)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做一做题。

1.10个一万是( ),10个十万是( ),10个一百万是( )。

2.一个5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千万位,这个数是( )位数。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亿以内数的认识

新人教版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亿以内数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和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写。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拓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数学基础之一,本节课的学习能起承上启下作用,更为学生今后学习亿以上的大数奠定知识基础。

教学目标:

1.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正确读写亿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以及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善于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亿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理解十进制计数方法,读写数位较大的数目。

教法学法:

引导探究,设疑求证法为主,以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法。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

计数器,课件,多媒体,数字卡,数位卡和数级卡。

课时划分:

14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结合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

明确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采用观察法和发现法,教师要适当地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数一数,拨一拨的活动中感受到认识大数的必要性,并建立一定的数感。

教学准备:

数位表、计数器、常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常常遇到、用到比万大的数,现在老师想利用几组数据来展示生活中更大的数。

黑板出示;

1.我国领土面积为9600000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三位。

2.世界上最大的皇宫是北京的故宫。它的占地面积约为70平方米。3.国家大剧院蛋壳面积约为35000平方米.

4.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总面积是4400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000000人集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

5.20xx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北京市人口19612368人。

学生根据所出示的内容读给大家听。并请学生说出一些大数的事例。提出问题:以北京市人口数为例,你知道这个数中每个数字的含义吗?师生交流总结。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复习请学生说出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2.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师生一起用计数器拨数,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

(1)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拨,一直拨到九千。

提问: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要怎样?十个一千是多少?

(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万,然后一万一万地拨,变拨边数,一直拨到九万。

提问:九万再加一万是多少?千位满十要怎样?认识十个一万是十万。那么十万十万地数,十个十万又是多少呢?(同桌讨论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照这样讨论下去,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交流汇报: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3)小结:今天我们认识的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3.认识十进制。

讨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结: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即十进关系。

4.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学习数位。

请同学们整理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亿位。

数为顺序表。

教师指出: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他们所占的位z叫数位。

让学生江北京市人口数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师:现在你知道这个数中的每个数字的含义吗?

(2)学习数位分级。

师:为了便于读亿以内的数,我国沿用了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即从右起每四位一级,个、十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

(3)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做一做题。

三、巩固练习。

1.10个一万是(),10个十万是(),10个一百万是()。

2.一个5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千万位,这个数是()位数。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新人教版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使学生对全套人民币能清晰地识别。以识别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能力。

2.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知道元与角之间的进率:

1元=10角。

3.在取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初步的观察能力、主动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

课前准备:每组两袋人民币、教学多媒体课件。

实物:各种文具。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看一看,想一想。

师:同学们在家里写完作业后最喜欢做什么?

师:现在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动画片,好吗?

(课件演示“明明当家”的动画故事:妈妈不在家,明明当家,先到超市买食品,交钱;又去药店给妈妈买药,交钱,投币乘公共汽车回家;最后把剩下的零钱放进储蓄罐。)。

师:看完刚才的动画片,你想到了什么?

(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做出评价)。

师:对,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人民币。(板书课题)。

二、小组合作,自主发现,认识人民币。

1.认一认,说一说。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很多人民币,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谁认得多。(小组活动,初步认识人民币)。

汇报认识情况。

2.再看一看,说一说。

你有什么方法记住这些人民币的,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小结认识方法。

师:对了,小朋友们说得很好,认识人民币可从图案、字样、颜色、数值、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

观察各种人民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新发现?

3.课件展示整套人民币,以游戏的方法再次辨认人民币。

抢答反馈小组活动的学习效果。

师:看,有一只不服气的跳跳熊要考考你们了。跳跳熊跳到哪张人民币旁边,就请你快快说出它的面值是多少,看谁答的又对又快!

课件演示跳跳熊,学生抢答。

4.分一分,理一理。

师:请大家按照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这些人民币分一分,理一理,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得又快又好。

5.汇报交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北师大数学《统计》教学设计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使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设计思路】。

统计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统计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数学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

本节课注重体现以下几点:

1、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实践、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并对简单数据进行整理,以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有一些初步的认识。

2、注意学生情感的个性化、价值观的多元化得到充分的展示。

由于低年级儿童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化倾向,当讨论如果只买一种水果,该买哪种水果时,这就形成真实的两难问题.学生既要考虑到个体对水果的喜好,又想照顾大多数同学的喜好,真是左右为难.

3、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根据统计结果,六种水果该各买多少的讨论,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

师:想一想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就能知道?

引出课题。

二、引导探索,认识新知。

1、使学生感受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

2、绘制统计图。

(1)展示学生绘制的统计图,相互评价.

(2)看统计图表提问题。

三、应用知识。   完成书95页的第一题。

四、课堂总结。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统计?

五、课后延伸。

调查本班同学,把喜欢下面几项活动的人数统计出来。(游泳、跳绳、拍皮球、踢足球、跑步)。

人教版整万数的改写教学设计

认识整万数教学内容认识整万数p86―87例题和想想做做1―5题教学目标1、凭借学生的生活和知识经验,使学生在认识个级数的基础上,认识万级的数,认识记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确定各数位所对应的名称;掌握整万数的含义和读写。2、通过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大数目的意义,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3、感受大数目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培养学生学习学习大数目的兴趣和认识大数目的自信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情感。教学重点:认识万级的数,掌握整万数的含义和读写。教学难点:能熟练掌握分级的方法,并能用分级的方法指导自己读数。教学准备:计数器,挂图等教学环节一、谈话引入,激活经验师:你能介绍一下家里的一样家用电器大约多少钱吗?师承接学生介绍到的'有关万以内的一些数复习前面学过的一些数的读法和写法。【借助生活实例,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数的读法和写法。】二、探究新知:(一)、学习记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1、出示第86页的例题的图片,在学生观察后提问:你们能够说出茶叶、甘蔗、油菜籽的总产量各是多少吗?2、组织学生各自尝试读出各农作物的产量,教师再追问:这些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相同吗?那这三个数到底有多大呢?应该怎么写呢?3、“万”与我们学过的“千”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引导学生独立在记数器上试试。4、组织学生继续拨:10个一万是多少?学生操作得出后,教师板书:10个一万是十万。那10个十万是多少呢?10个一百万呢?5、学生小组合作,得出正确结论,教师随即完整板书: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二)、教学整万数的含义及读写。1、认识七十七万的实际意义。2、教师在计数器上拨出七十七万,提问:这是多少?它是有几个万组成的?你能试这把它写下来吗?学生先自己讨论,再相互说,最后集体交流。3、同样的方法教学甘蔗、油菜籽总产量的读法好写法。(三)、教学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1、结合计数器复习个级各数位的名称和顺序,教师板书:个级。2、那从个级再往左分别是什么数位呢?3、刚才的油菜籽的总产量我们是怎么读的?学生再次读数,那你们能试着给左边的数位分别自己起个名字吗?4、学生起名,教师结合他们的命名相机改正并板书各数位名称,最后告诉学生从万位到千万位叫做“万级”。并随即板书:万级5、介绍我国传统的四位分级习惯。【使学生在认识个几级数的基础上,认识万级的数,认识记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确定各数位所对应的名称;掌握整万数的含义和读写。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及有关操作活动,感受大数目的意义。在操作中感悟,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通过边操作,边感悟,表结合教师的介绍,使学生领悟数位顺序表及我国的四位分级法。】三、巩固发展:1、完成“想想做做1”。学生自己根据要求在计数器上拨,教师最后指明一名学生上台演示并集体纠正。2、教学“想想做做2”。学生先同桌互说各数分别是多少万,再自己写一写。3、教学“想想做做3”。学生独立读数,再开火车读,并说说个级和万级数的读法的关系(只要在数的后面加个“万”就可以了)。4、教学“想想做做4”。学生自己尝试读出天安门广场和颐和园的占地面积,结合学校的占地面积感受天安门和颐和园占地面积的大。5、教学“想想做做5”。先让学生自己尝试写数,在交流写数。【通过多种练习,学生在一次次的实际的观察、操作和比较、分析、辨别、确认,进一步感受大数目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培养学生学习学习大数目的兴趣和认识大数目的自信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情感。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整理、巩固,延伸知识。形成技能。】四、小结与作业:1、组织交流本课收获。组织独立完成补充练习相关内容。

新人教版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本节课对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和复习,复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以及多位数的读写法,能正确熟练地读写多位数,会正确将多位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进一步复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采用练习的方式来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及改写。

在复习中我根据复习课的本质,引导学生系统整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灵活的整理知识点,设计练习题,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积极地完成了复习内容。本节课的思路清晰,我的感觉还不错。具体是这样的:

在上课之前,我先让学生在自己的心里想好一个数字,然后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报出自己的数字,然后由我把这些数字写在黑板上,转行时,故意让这些生成的数有含有两级的数,含有三级的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其次,让学生把这些数给读出来,指名学生来讲解自己的读法,并告诉其他学生读数时要注意什么。接着,采取竞赛的方式,指名两位同学,和其他同学一起由老师报数,学生写数。写完后请学生给大家讲解写数的方法。借着黑板上的数,顺势复习数位顺序表,区分数位与计数单位的区别,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顺势复习每个数字在不同数位上的含义。然后,让学生把黑板上的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让学生讲明自己是如何进行大数比较的。

最后让学生把黑板上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位数,并改写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并让学生分享自己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整堂课都秉着老师做学生的促进者的理念,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尽量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不足之处:

在带领学生复习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时,没让学生很好的区分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的异同。这些以后将注意,以免影响到学生将来的学习。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数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大数接触的不多,我在教学时,先以同学们学习过的万以内的数为例子,因为他们熟悉,所以很感兴趣。分别给出几种家用电器的价格,让同学们猜一猜、看一看、读一读、写一写。起到很好的效果。

我想,同样的读法和写法,在应对万以上的数字,同学们也应该很快掌握,不料,在学完数位顺序表后,同学们对着表试读大数,写大数却出现一些问题,如12345678990,学生读:一百二十三四千五百六十七八千九百九十,这样不正确的读法出现,当时我很费解,加上一个单位有那么难吗?为什么总是忘记了呢,后来我想了很多办法,分小组,让同学们自己写出来一个数,同桌读出来,再小组上批改,老师在黑板上给出来数字,让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出来,大量的做题训练等等一些方法,通过两天的训练,大多数同学可以做到读数很准确。想了想,也不难明白,小学生学习知识,是一种知识的建构,对于数的学习,他需要把大数和以前学习的数联系起来,这就需要一个过程,老师不能用自己的思维去和小学生比较。

二年级数学《较大数的估计》教学设计

1.体验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2.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教学情景,使学生对一千和一万有具体感受。

4.让学生理解并熟记万以内数位顺序。

培养孩子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通过数学活动,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1.体验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2.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教学情景,使学生对一千和一万有具体感受。

4.让学生理解并熟记万以内数位顺序。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老师:同学们,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很特别的礼物,你们想不想一起看一看?紧接着播放纪录片《北国温泉》的片段,出现一系列大数。

老师:看完北国温泉的简介,同学们心里面在想什么呢?觉得咱们的北国温泉怎么样呢?学生脱口而出:很美!游客很多!

在学生兴奋地说完后,老师及时地板书课题:生活中的大数。

组织学生分6小组进行学具操作。每组准备10条长方体(每条里面含10个小正方体)、一个大正方体。

老师:每组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请进行小组合作,把这100个小正方体摆在一起,与大正方体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有的说这100个小正方体刚好是大正方体的一层;有的说一面有100个,大正方体有6个面,一共是600个;有的说这个大正方体里面应该是1000个小正方体,不是600个,你漏了中间的芯了等等。

老师:到底谁的发现更准确,想不想验证一下呢?借助课件演示:出示一层是100个、二层、三层、十层,组织学生一层一层地数,数10层是一千个,刚好和教师出示的大正方体模型是一样的,从而帮助学生建立一千个小正方体的模型。(板书:千)。

在学生对一千有了初步的概念之后,老师及时将10本数学书(一本约100页)一本一本地摞起来,让学生感受一下一千页的书有多厚并及时进行爱读书、爱学习的思想教育。紧接着播放本校小学生(约一千二百人)做广播操的场面,让学生感受约一千人的场面究竟有多大,使学生对一千到底有多大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学生在观看时,特别投入,不时地发出一声声惊叹!哇!这么厚!这么多人,我在哪儿?)在学生观看完后,紧接着提出一个让学生进行逆向思考的问题:如果把这一千二百人排成方阵进行广播操比赛,每100人站成一个方阵,要站成几个方阵?同时为后面的发展题(估算今天大约来了多少个听课的老师?)做好铺垫。

以一千个小正方体为单位,演示课件,组织学生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板书:万)紧接着选播介绍万人大会堂、万里长城的电影片段,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进一步感受一万有多大,并及时进行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在这一练习巩固环节中,为了再一次掀起课堂的学习高潮,我在课件中做了如下设计:每当学生的回答正确时,作为奖励,大屏幕将会播放一小段电影片段,学生在欣赏实景的同时,又再一次感受到大数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数感。整个练习设计分三个层次,由易到难:

1.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木块?

3.估算:用刚才分方阵的方法,估算一下今天大约来了多少个听课的老师?

老师:同学们,你瞧!今天我们很高兴地认识了两个比百更大的的数位:千、万,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在许许多多比万还要大的数,课后同学们可以去生活中调查,你将会有新的发现!

课本第29页的涂一涂:(题目做了一下变动)用水彩笔涂一幅你最喜欢的图案,然后数一数一共用了多少个小方格,要求既要好看,更要好数。

六、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大数。

数一数。

万千百十个。

十个千是一万十个百是一千。

一万里有十个一千一千里有十个一百。

北师大数学《统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94页例1和第95页的“做一做”。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统计数据,使学生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1格代表2个单位),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学生身边有兴趣的事例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和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

教学准备:统计表,方格纸,课件。

第七单元改写《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听说强大的齐国又向弱小的鲁国发来战书了,一时间,民心惶惶,曹刿更是坐立不安。作为自幼熟读兵法的他,深通用兵之妙,他打算去助庄公一臂之力。历经千辛万苦,曹刿终于见到了庄公。此时的庄公正在心急如焚地召集朝中大臣商议御敌之策,听说曹刿求见,不假思索地就宣曹刿入朝。当布衣短裳、面目黝黑的曹刿出现在艳衣美服的朝臣面前时,大臣们都对这位农夫露出鄙夷之色。但曹刿不卑不亢,有礼有节,没等庄公寒暄几句,就直截了当地问庄公:臣早闻大王要派兵迎战,敢问您凭什么去作战?庄公马上回答说:吃穿住行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从来没有独自享用过,平时总要分一些给手下们,一点都没亏待他们,他们肯定效力于我!曹刿觉得庄公目光太短浅了,连连摇头说:这些只是小恩小惠,您分给了大臣们,而天下千千万万的百姓却没有得到,百姓不可能在打仗时配合您的。庄公想了想又说:祭祀时用的牛羊猪三牲,还有玉器和绸帛,我都不敢随便虚报数目,总是按实数有多少说多少,不敢欺骗上苍。曹刿暗笑他的迂,摆手摇头地说:对神明不说谎话,这种小小的信用不能受到神明们充分的信任,他们也不会保佑您打胜仗的。无奈的庄公紧皱眉头起身踱步,想了好一会儿才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不能一一弄清楚,但是我一定会按实情来处理!曹刿听了,长舒了一口气,满意地对庄公说:您能这样做,就获得民心了。得了民心,战争就基本上有了胜利的保障了!作战时,恳请大王让我陪您一同前去,我一定帮您打赢这一仗!

庄公听后,对曹刿越发敬重,当即封曹刿为军师,周围的朝中大臣再也不敢小瞧这个东平农夫了。

北师大数学《统计》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喜欢小动物吗?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群动物朋友,请大家注意看屏幕。(点击课件)。

生答。板书:统计。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记录单,回忆记录方法。

师:老师帮大家记录了一下,看这是什么记录方法。

生:正字。

那大家能根据老师记录的结果填一下统计表吗?

2、点击课件,出示统计表。

生:填表。

3、制作统计图。

生:统计图。(如果没人说出,请同学们拿出统计图,让大家做前强调纪律,提要求。)。

要求: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对照格子和各种动物的数量,讨论一下一格代表几个数,讨论好后再自己在统计图上涂一涂。

生:讨论后作图。

师:巡视指导(1格代表2个数)。

4、收集作品对比,突破难点。

(1)师提示:看谁做的又对又快,再过一会问:做完的请举手,老师就知道你做完了。老师收集好的作品。

(2)收集一份一格代表两个数的,一份一格代表一个数的,展示比较,让学生说自己的做法。

生评价怎么样.(如学生认为都可以,老师加以肯定)。

师补充:如果你要统计的数用1格代表1个数,都占满了还不够怎么办,哪种方法可行?所以以后比较大的数我们就可以用一格代表2个数,如果更大的数可用一格代表3个,5个或10个数。

5、演示做图过程,重做统计图。

同学们想看老师是怎么做的吗?(课件演示)。

(边演示边讲解,让学生随着说,涂格的位置,1格代表的数量)。

过一会提示说:组长注意选出一个最好的作品来教到老师这来。等交上5份后,教师公布评比结果(大声读名),集中同学们的注意力。

6、看统计图提问题。

师:从咱们在刚才做图的过程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答。

师: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7、小结。

刚才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学会了用1个格子代表2个数的统计方法,而且还提出了一些数学问题,真了不起,我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能表现得更加出色。

三、巩固练习。

课本练习十六第2题,某地区10月份的天气情况。请同学们根据统计表说出作法,老师演示,回答问题,如果有时间小组合作完成第一题。

四、课后延伸,总结。

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1、教材简析:《东南西北》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中的起始课。本课通过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简单认识,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进一步学习路线图奠定基础。新课标明确指出,“窨欢是创新精神所需要的基本要素,没有窨观念,几乎谈不上任何发明创造。”因此,从小学会正确的辨别方向,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对人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学好本课的意义自然不言而喻。

2、教学目标:(1)通过情境创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位置,知道地图上的方向。(2)借助现实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活动与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教学重难点。

4、(1)教学重点:给定东南西北中的一个方策,能准确辨认其余三个方向,会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所在位置。

5、教学难点:辨认现实生活中的方向。

本次教学活动以游戏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交流互动、游戏活动等既生活实际又具有实践趣味性的方式构建新知。融观察实践、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学习方法和气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加强同生活的联系,所以,我们强调要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因此,本节课我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实践---迁移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发现能力,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使学生全身心地设入到学习的过程中来。

数学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学生体验探索、实践活动的过程,基于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游戏活动,导入新课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民民主课一开始,我就抓游戏住学生喜欢游戏的心理,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愉快的完成“上下、左右、前后”的复习。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举又为下面的学习做好了知识铺垫和心理准备。

(二)实际观察、感受方位。

在这一环节我主要是从“你知道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来的吗?”谁说:你是怎么找到东的?“”你还能找到其它三个方向吗?“为引子,从而引导学生自己观察,辩认学校的四个方向,并和同伴找一找,说一说这四个方向都有些什么。最后让学生随意转身,面向各个方向指指说说。如”我面向东,我的后面就是西,左面是南,右面是北等等。在这一环节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集体智慧,体现了学生和合作与互助,培养了自主探索的精神。

(三)室内辩认,学以致用。

基于学生爱玩、爱动、喜欢游戏的特点,我在这一环节回归生活、玩中强化中高计了“我说你做”的游戏如:让同学们面朝()面,后面是()左面是(),右面()这是为后面学习地图方向做准备。

其次,我让学生玩“超级模仿秀”的游戏,如:学青蛙向南蹦两步;面向西学公鸡迈几步;超凡脱俗东扮孙悟空;向北点点头等。让每个学生都活动起来,在兴奋、愉悦的氛围中感情辩论方向。

(四)整理记录,实现迁移。

在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动手绘制学校地图,由于绘制的地图方向不一致,人们难以根据地图找到要去的地方而产生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得出:必须有统一的方向才使人们看得懂地图,不会混乱。在这一问题矛盾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观察、讨论,最后得出:地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明白了地图上的规定,再让学生根据这一规定对自己绘制的地图进行修改,实现了从实际方向向地图方向的迁移,注重了对学习过程及学习方法的探究。

(五)玩中练习,拓展应用。

方向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课堂上的学习很不够,需要在生活中观察、应用,才能真正掌握。所以在第五环节体验收获、拓展延伸中,我设计了森林之家这一情境练习。首先对学生提出问题:你能从图中找到小动物的家吗?你是怎样找到的?其次让学生说说:想去哪只小动物家?该怎样走?这样巩固了学生对地图上方向的认识。最后的课堂总结让学生说说学会了什么?有什么好处?并鼓励学生搜集辨别方向的方法,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正所谓“课虽尽,思未了。”

整节棵由各种活动贯穿其中,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数学的生活性,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等新日环食,使学生大气学、乐学、让学生在欢愉、愉悦的氛围中获得大量的知识,提高各种能力。

北师大数学《统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简析:

《认识扇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统计表及平均数后安排的,是小学阶段统计知识的完成阶段,是下一学段学习统计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标:

1、认识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意义,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2、经历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1、认识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意义。

2、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教学难点:经历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预习提纲、信息窗情境图、限时作业。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学生畅所欲言,谈谈对观看奥运比赛的感受。

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可以是计算方面的,也可以是和统计相关的。

学生可能会想到用条形统计图来解答这个问题,教师应该给予鼓励。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

(一)描述数据。

1.谈话:在绘制统计图之前,我们先应将数据分类整理一下。

学生小组合作,将信息表中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并完成教师提供的统计表。(教师在此说明:水上项目包括:跳水、游泳、划艇等;重技类项目包括:柔道、跆拳道、摔跤、拳击等。)。

项目射击水上举重球类体操重技类其他。

数量(枚)。

2.学生回顾学过的统计知识,将统计表中的数据用统计图的方式呈现出来。(大部分学生可能会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来。)。

汇报交流,教师展示学生绘制的条形统计图。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用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不同项目获金牌的数量。

3.谈话:怎样用统计图表示各项获金牌的数量占总数的百分之几?我们还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出示教材68页的扇形统计图)。

教师结合教材简要介绍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大小不同的扇形表示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比。

(二)分析数据。

谈话:扇形统计图中的这些数据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小组交流,互动讨论。明确图中数据是指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之几。例如:射击9.8%表示射击项目金牌数占金牌总数的9.8%。

谈话:仔细观察,你还能获得什么信息?

学生了解各项目所占金牌总数的比重。

(三)对比发现。

谈话:比较两种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出每个项目各得了多少枚金牌;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各个项目所得金牌数与金牌总数的关系。

谈话:是啊,两种统计图各有特点: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在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三、实际应用,深化理解。

(一)课后自主练习第1题。

这是一道阅读扇形统计图的题目。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先自己阅读统计图,然后和同伴说一说发现了哪些信息。交流时,重点说说各部分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如少数民族人口8.4%,能说出是指少数民族人口数占全国总人数的8.4%。通过该题,学生能对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有简单了解。

(二)课后自主练习第2题。

这是一道巩固扇形统计图的意义并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可以先让学会说说统计图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然后独立解决问题。

四、课堂反馈,交流总结。

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经历一系列的统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数学内容,进行交流反馈,并和同伴说说学习心得体会。

北师大数学《统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2~113页,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能根据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图中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题。

出示统计图。

这张统计图反映了什么情况。

从这张统计图中你能了解些什么。

指名回答。

出示讨论题:你能解决这三个问题吗。

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讨论结果,集体评价。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说说理由。

2、学好复式条形统计图对我们分析生活中的现象或事情有帮助吗想自己试一试吗。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

(1)课前分小组调查本组同学体育达标合格情况。

(2)各组汇报本组合格情况,其余组记录。

(3)各组分工整理数据,把数据填入统计表。

(4)展示统计表,核对数据是否正确一致。

(5)统计表的数据应如何在条形统计图上表示。

(6)每一项数据应画在哪里。

(7)纵轴上一个单位表示多少怎样区别男,女生。

(8)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价。

2、完成练习二十一第3题。

(1)这些数据反映了什么情况。

(2)你会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吗。

(3)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价。

(4)如果不分上半学期和下半学期,应怎样整理数据。

统计图应该怎样画。

独立完成单式条形统计图,展示作业,集体评价。

(5)出示3个问题,小组讨论。

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联系和却别呢。

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比较,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在哪里呢。

独立完成计算,指名说说方法。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在统计方面有什么新的收获向大家介绍一下。

《亿以上数的改写和省略》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亿以上数的改写与省略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今天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亿以上数的改写及省略》,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两个例题:例1是:亿以上数的改写的学习;例2是:“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

用“亿”作单位的数的改写和省略是在用“万”作单位改写和省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有了前面的知识基础,这节课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把用“万”作单位改写和省略的方法,迁移、类推过来,归纳总结用“亿”作单位改写和省略的方法,再利用这个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改写和省略,难点是亿以上数的省略。课中学生会利用知识迁移,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尝试完成,轻松地掌握了用“亿”作单位改写的方法和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在教学中,我重点关注知识点,在学生牢牢掌握“四舍五入”的基础上,强调了改写与省略的区别。

1、改写不改变数的大小,省略改变了数的大小。

2、改写使用直等号,省略使用约等号。此外,题型也有区别,改写题型有“将下列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而省略的题型有“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应根据不同要求,写出正确结果。

3、将非整亿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与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相同,必须做到“一找”、“二看”、“三用”。“一找”,找到“亿”位。“二看”,看省略部份的最高位上是几。“三用”,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数。

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要让学生想问,敢问,更应该让他们会问,这才是具备质疑能力的重要标志。

总之,上完这节课,自己觉得很累,坐下来后发现:其一自己还是说的比较多,对于学生不敢真正的放手。其实,学生的思维是很活跃,如果我们一直压抑者他们,他们就会思维停止或处于消极状态时,所以我们应该用更巧妙的方法进行激疑、布疑,启动学生思维的内驱力,促使学生多思多想、会思会问,多自己去发现并探究和解决问题。其二我的评价语不够丰富,每个环节的衔接语还不够顺畅。故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我自己还应该多看书,多学习,丰富自己!

《亿以上数的改写与省略》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亿以上数的读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改写的方法。教学难点是省略亿以后的尾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求近似数。其实这节课与之前所学得的《亿以内数的改写和省略》教学结构相同,方法也基本类似,难度较小。几点想法:对于改写,我采取了类比迁移的方法,把本节课要学的整亿数的改写,类比整万数的改写方法,出了两道题目——120000=()万;1200000000=()亿,让学生尝试写出答案,并独立思考如何进行改写整万、整亿数,指明学生说一说。

学生通过建立联系,反应都比较快,基本能正确写出,效果很好。在表达方法的过程中,学生间的补充也很精彩,最后都自己总结出了方法。对于省略内容的讲解,我采用的是分类的方法,先列举了3个“四舍”的题目,学生把握住方法后,又出示了3个“五入”的例子,学生独立完成,三个同学进行板演,最后学生总结归纳方法。对于已经有认知经验的学习内容,我觉得本节课的类比迁移——自主尝试——归纳总结方法还是比较符合学生特点的。在减少了教师一言堂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尝试表达,学会归纳等。

几点不足:在让学生尝试总结改写方法的环节,给予学生的时间不够,只挑了两三个学生来回答,部分基础差的学生不能很好地尝试表达,甚至还不够理解。课堂环节简单,刚开始学生的兴趣很足,在新课的第二环节再次进行归纳总结时,部分学生(程度较好的)出现倦怠状态,课堂气氛不够热烈。

《亿以上数的改写和省略》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亿以内数的认识和改写及求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有了前面的知识作为基础,对亿以上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掌握起来难度不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尝试完成,轻松地掌握了用“亿”作单位的数的改写方法和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

学习目标。

1、会将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会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2、使学生经历改写和求近似数的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方法。

3、引导学生关注学习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学习重点。

1、会将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2、会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学习难点。

用迁移类推的方法自主学习。

学习准备。

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课件出示一组人口数据信息。

(1)世界平均每年新增人口800000000人。

世界平均每年新增人口80000万人。

(2)我国的人口大约是1300000000人。

我国的人口大约是13亿人。

师:每组中的数的两种记录形式有什么异同?你喜欢哪种?为什么?

2、揭示新课。

1、(1)学生看课件,读信息。

(2)学生交流得出:每组中的第二种表达形式简单、好读、省时。

2、明确本课所学内容。

1、填空。

(1)170000=()万。

(2)70350≈()万。

(3)6080000=()万。

(4)3076400≈()万。

答案:(1)17。

(2)7。

(3)608(4)308。

2、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1)800000000。

(2)27000000000。

(3)4800000000。

(4)10500000000。

答案:(1)8亿。

(2)270。

为了读、写、算时更方便,我们常常会把这样的大数改写成以“亿”位单位的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亿以上数的改写及求近似数。

亿(3)48亿。

(4)105亿。

3、省略下面各数亿位后面的尾数,写出近似数。

(1)548000000≈()亿。

(2)3795000000≈()亿。

(3)690000000≈()亿。

(4)3058000000≈()亿。

答案:(1)5。

(2)38(3)7。

(4)31。

4、延伸练习。

(1)29970000000≈()亿。

(2)9988520000≈()亿。

答案:(1)300。

(2)100。

5、里最大能填几?最小能填几?

(1)986523140≈99亿。

(2)2314600000≈231亿。

答案:(1)最大填9,最小填5。

(2)最大填4,最小填0。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多媒体课件出示:

30000000。

3000万。

1500000000。

15亿。

5000000000。

50亿。

仔细观察,说说每组数据相等吗,是如何改写的?

(2)出示例3,引导学生尝试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

(3)引导学生归纳改写步骤。

1、(1)学生观察得出:每组数据数值是相等的,只是计数单位不同。

相机引导学生回忆亿以内数的改写方法。探索亿以上数的改写。

(2)独立完成,同桌交流。小组长汇报。

1000000000=。

10亿。

530500000000=5305亿。

(3)学生交流讨论得出:先分级,找到亿位,再改写。

2、学习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1)课件出示:四(2)班有学生45人;

全球总人口数约是70亿人。

上面这句话中的两个数你是怎么理解的?

(2)出示例4。

1034500000≈()亿。

9876540000≈()亿。

引导学生迁移旧知,学习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

(3)尝试改写,交流汇报。

(4)师生共同总结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

2、(1)学生交流:45是准确数,不多也不少;70亿是一个近似数,可以是70亿多,也可以不到70亿。

(2)明确题意:回忆亿以内的数求近似数的方法;讨论交流亿以上的数该如何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3)学生独立改写,汇报改写结果。

1034500000≈(10)亿。

9876540000≈(99)亿。

(4)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用规范的语言总结。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要用“四舍五入”法,是四舍还是五入要看千万位上的数,也就是省略部分最高位上的数。五入时不要忘记进1,有时还会遇到连续进位的情况。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第3题,第21页“做一做”。

独立完成相关作业,全班交流、订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今天你有哪些收获?和同学们说一说。

2、布置作业。

1、谈这节课自己的收获。

2、独立完成作业。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对于亿以上数的改写,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用“万”作单位的数,仿照前面的学习,学生很快就投入其中,然后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强调“先分级,再改写”,在后面加一个“亿”字就可以。

对于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充分利用教材和多媒体课件通过情景环节的引入,引导学生得出:要用“四舍五入”法,是四舍还是五入关键要看千万位上的数,也就是省略部分最高位上的数。五入时不要忘记进1,有时还会遇到连续进位的情况。

教师点评和总结:

北师大数学《统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2、学会观察扇形统计图,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3、通过扇形统计图中数据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扇形统计图的价值,体会统计方法与统计思想。

教学重点:

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和意义,会读扇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法、练习巩固法、观察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引导分析。

1、分析条形统计图。

师:我听说咱们六(2)班上周五我们学校进行的体艺“2+2”展示活动中表现的特别出色,所以我想采访一下大家都喜欢什么体育运动。(采访)。

师:看来大家的兴趣很广泛。这是韩老师调查后统计的数据,请看屏幕:(出示条形统计图)。

(1)说一说这是我们学过的什么统计图?

(2)那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我们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呢?

2、算百分数。

师:看来我们六(2)班同学观察能力很强,从这个条形统计图能看出这么多有效的数学信息,那你们的计算能力又怎么样呢,你们有信心接受我的挑战吗?(有信心)。

比赛:算一算喜欢各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

踢毽:5÷40=0.125=12.5%其他:9÷40=0.225=22.5%)。

3、引入课题。

师:好了,同学们,从条形统计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数量的多少。但是,如果我们想清楚地知道喜欢每种运动项目人数各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用条形统计图还能直观地表示出来吗?(不能)。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的新朋友—扇形统计图。(板书:扇形统计图)。

二、探求新知。

1、认识扇形统计图。

师:根据刚刚同学们算出的这些数据,韩老师绘制出了六(2)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扇形统计图。(出示)。

(1)观察扇形统计图的组成:标题、制图日期、统计图

(2)猜一猜它为什么叫扇型统计图?

(3)观察这个扇型统计图由几个不同大小的扇形构成?

2、提取信息。

(1)小组讨论从这个扇形统计图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汇报:到前面来边指边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3、提问题(有梯度)。

(1)根据刚才获取的数学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提三个问题)。

(2)同桌一问一答。

(3)老师提问:(大屏幕出示)。

在这个扇形统计图中,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项目喜欢的人数,所有颜色合起来的这个圆表示(全班总人数),它代表(单位“1”)。

小结:在扇形统计图中我们用整个圆代表单位“1”,表示总体。

4、归纳特点。

生:讨论、汇报。

师:板书。

1、圆代表总体(单位“1”)。

2、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1)分析扇形统计图,提取数学信息。

(2)每天喝一袋250克的牛奶,能补充营养成分各多少克?

小结: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2、练习二十五第1题:(出示:小明作息时间图)。

(1)你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2)你认为小明的作息时间安排得合理吗?

(3)你的作息时间合理吗,与小明有什么不同呢?

小结: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我们要珍惜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些什么收获?

师:扇形统计图的作用是很多的,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用扇形统计图来统计的,

我希望我们的同学们能够灵活地运用统计图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板书设计:

扇形统计图。

圆代表总体(单位“1”)。

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踢毽:5÷40=0.125=12.5%其他:9÷40=0.225=22.5%。

水:250×87%=217.5(g)。

答:250克牛奶中含水分217.5克。

《亿以上数的改写和省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四舍五入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理解改写与省略的相同与不同。

2.在探究亿以上数的改写和省略尾数方法的过程中,渗透比较的思维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及概括的能力和符号意识。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也碰到过比。

万更大的数,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但大数的读写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数位、数级增多,情形相对复杂,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重点:亿以上数的改写和省略。教学难点:改写和省略的区别。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复习旧知。

1.课件出示:把下面画横线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1)水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57910000千米。(2)太阳中心的温度是10000000摄氏度。

(3)2008年8月8日,有150900多观众在现场观看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4)地球赤道周长40075700米。2.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先分级,再去掉57910000万位后面的4个0,换成万字,是5791万。(2)先分级,再去掉10000000万位后面的4个0换成万字,是1000万。(3)先分级,150900的千位上是0,比5小,把尾数舍去,写上万字,约是15万。

(4)先分级,40075700的千位上是5,够5,向万位后面进1,舍去尾数,写上万字,约是4008万。

3.师:怎样把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4.师:怎样把不是整万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这种方法叫什么?

(二)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亿以内数的改写和省略,那亿以上的数怎么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20000000010000000005305000000002.自主探究:(1)读一读这些数。

(2)把这些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3.汇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2┊0000┊0000=2亿,去掉亿位后面的8个0师:你怎么能很快地找到亿位?(分级)师:看来,当位数很多时,分级很重要。

(2)师:改写时,是不是要去掉所有的0?(只需要去掉亿位后面的0,不是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2.自主探究:(1)读一读这些数。

(2)省略下面各数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3.汇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0┊3450┊0000≈10亿先分级,要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就看千万位,千万位上是3,小于5,舍去尾数。

(1)怎样把不是整亿数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先分级,看千万位上的数,够5就向前一位进1后再舍去尾数,不够5就直接舍去尾数)。

(2)师:与不是整万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都是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5,就舍去尾数,等于或大于5就向前一位进一。

不同: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看的是千位上的数,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看的是千万位上的数。

四、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改写和省略,对于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