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2023年回乡的路散文诗(通用8篇)

时间:2023-10-13 11:44:08 作者:曼珠 2023年回乡的路散文诗(通用8篇)

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审视自己的人生选择和决策,从而学会更明智地行动。人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旅程,我们应该勇敢面对困难,创造美好。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人生故事,希望能给大家一些思考。

回乡散文

一个唯美的梦,带我走进了久违的故乡金秋,恰值晨初,清风云淡,颇有些微冷,一缕缕凉风轻拂而过,正如神笔马良舞动着神笔,站在崇山峻岭之巅,站在潺潺溪流之畔,站在广袤的云贵高原,站在原始丛林深处,站在枫叶浸染的山谷之间,站在稻香四溢的金色田埂之上,尽情挥豪墨彩,一点点勾勒出这乡秋的别致与静美。

拂晓时分,沿着晨风飘来的,是淡淡的泥土的腐香味道,夹杂着不知名的很浓郁的气息。仿佛,那是早已在记忆里淡化的稻穗飘香,寄托在秋季绚烂的日子里,在五彩斑斓的金秋时节中飞舞,在延绵盘绕的深山丛林之中不停回荡。只见一群刚醒来的鸟雀梳抖着翅膀,继而从枝头上似离弓之箭划下,伴着薄雾拂过清爽的晨空,为着寻觅丰富的早餐,一个劲儿朝着大地俯冲而来。草丛里正专心啃食着残叶的蚂蚱急忙钻进枯叶下面悄悄躲藏起来,接下来便是听从命运的安排了,也不知道谁会成为鸟雀的腹中餐 。

静听晨鸡欢歌鸣唱,林间“唰唰”碎叶声也竞相而来,杂乱却又不失韵律,打破了秋晨的沉寂,乡秋热闹的一天或许就从这开始啦,此时恰巧遇见忙碌的身影。一位老汉正挑着两旦沉实的稻谷打荷塘边上的小路路过,汗水淋漓直奔着村庄方向阔步走去,褶皱的脸颊布满了丰收的喜悦。我不禁向前问道:“老乡,您何时去了稻田收稻,如此之早便已有此收获?”

“趁早,趁早……”,简约而短促的答复,却迟迟萦绕在耳边难以销迹。

赶着老黄牛的牧童,正背着泛黄的帆布小书包,手持一柄长鞭,慢悠悠朝着山里走去,嘴角还不停地念叨着“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在秋之景,吟春之诗,会是怎样的一个画面?却渐行渐远,继而模糊消逝了。

回乡散文

多年从山底下望见的那三棵树就立在我的面前。虬龙刚劲,枝叶婆娑,直耸蓝天,在山风的吹拂下轻轻起舞。然而,那苍老的根须狠狠地抓住岩石,纹丝不动。在我的远望里,它们似三只小鸟,扑棱着翅膀,栖息在这高耸入云的山头。但当我走进它们时,又觉得它们如一位历经千年的历史老人,慈祥而又亲切,在向我讲述着山云变幻、古往今岁。它们脚下的小树郁郁苍苍,枝叶繁茂,相互交通,好似它们众多的子孙,依偎在一起。一两声鸟啼,打破了山林的沉寂,也逗引出了它沧桑的记忆。

山顶不远处就是人们常常讲起的铁山坪,是川北乃至四川境内杜姓的发源地,我站立的地方就是杜姓家族的中心。据《杜氏家谱》记载,宋初湖北人杜桂被任命为西水县令,后卜地于此,繁衍出杜姓旧七大房和新十大房,散居到附近的各州各县。据我按图索骥得知,我乃新十大房中第七房,始祖居于离此十里之遥的西河岸边大坪头,后又翻山迁徙到我现在居住的榨湾头。如果我的祖先果真是西水县令杜桂的话,那么我祖先的历史是清晰的,也是值得骄傲的。有了这一位县令祖先,我就可以有值得炫耀的资本,同时,也可以成为我努力上进的精神源泉。

但我还是比较清醒的,我知道写历史、志书,尤其是编撰家谱的人,总爱把自己与古代同姓的名人联系起来,以提高自己家族或姓氏的地位。我无意也无能力把我的家谱考证清楚,我觉得我只是历史长河里的一滴水,不论是姓杜姓李,历史给我的生命就只有那么一点,我应该倍加珍惜当下,而不必去为姓氏较真。

但我也可以借此抒怀,遥想我的先人们怎样在此披荆斩棘,开拓自己的生存领地的,又历经了怎样的历史风云在此立足,繁衍生息的。传说中,十大房分迁的时候,祖先把一口大铁锅从高处扔下,恰好被摔碎成了十块,他们各自捡到了一块就上了路,作为杜氏家族联系的见证。十大房的第一代始祖死后又回葬于此,现有十大墓碑为证。

我当然被卷入到这种种的传说中。

但我对我的祖先的来源另有看法。记得大学时我读过一本民族史志的书,说川北一带有一个姓“度耳”的部落,在秦始皇派司马错南下夺取巴蜀的过程中,度耳部落曾帮助过秦朝军队,平定巴蜀后,就免除了这个部落的傜役,这个部落就逐渐繁盛起来,其地点就在阆中西陲。我推测,这个部落的位置正好在我老家这一代。再则,从语音词汇看来,一点儿也没有湖北湖南楚国的味道,完全是地道纯正的本乡本土的语言。

但我还是在这三棵大树前流连忘返,想探寻一点历史的痕迹,可惜是,夕阳西下,时间已近傍晚,我们就要下山了。我的祖先果真是从这里出发向西河边进发的话,足见古人对生活有多么大的勇气和信心,这足以令我久久敬佩和瞻仰!

这三棵树,就是我们活着的祖先,他们将看着我们在历史长河里继续前行!

回乡散文

童年在行程里渐行渐远,往事在路途中随风飘散,而故乡却一直都在心上,不曾遗忘。尽管那里早已找不出当年的人事,但是,山水草木依旧,没有丝毫的改变,荡漾着堆叠在我心里的情感。

思念故乡,思念那个欢乐多于忧伤,热闹多于寂寞的地方。儿时伙伴的笑声,还在耳边铜铃般响起,田间人们劳作的模样,还是那样清晰。每一个夜里,我总会回去,再遇当年的人,重复从前的事。

那里的每一天,都是普通人家的日子,白天追赶太阳,夜晚陪伴星星月亮。可就是在这平常的日子里,我们都体会到了幸福的滋味,跟吃的糖是一个模样。人们把简单的日子过得丰富多彩,脸上始终保持着满足的微笑。

有山水的地方,就会温润滋养,人们就会柔和善良。那里教给我人事最真的概念,教我最本来的生活方式。在客居他乡的日子里,我始终保持着从故乡带出来的性格习惯,用从前的方式过着现在日子,心始终从容淡定。

看过繁华万千,就会想念故乡花草树木的朴素简单。厌倦了车水马龙,就会惦念故乡虫鸟野兽的合鸣,想念那份自然纯粹。

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于是,他也惦念生活过几十年的地方。在他的陪同下,我们走上了回家的路。

一路风尘仆仆,归来时,在儿童不相识的相见里,见证了丢失最初模样的心酸。不过,这也不会过多的影响我们寻找当年的信念,稍作整理,继续向前。

头上是今朝的霜雪,脚下是在当年的小路。我认真的走着,脑海里显现出的是,小时候常坐的那块长着苔藓的石头。朝它的方向稍微张望,我心欢喜,狂奔过去。它依然呆在原地,像一位留守的老者,应该很久没有小调皮在它身上穿梭了吧,身上的苔藓长成了梅花状。

坐在当年常坐的石头上,往事涌出心头,我找到了儿时和儿时的自己。那是一段沾染着雨雪风霜,又沐浴着灿烂阳光的日子,我依旧是日子里快乐的小公主,蹦奔来跑去累坏了羊角辫上那两朵蝴蝶花。

我和父亲转山转水,走遍曾经走过的每一个角落,那里都还留着犹新的记忆。每一个不舍之间,都有些一段温暖人心的往事,依旧温暖我心。

我们是带着思念回来的,现在想要带着希望回去,留下点什么。我和父亲清理完房前屋后的杂草,再次栽下几棵柳树,给我们一点年来的盼头。

回乡散文

想家时,想家里的一瓦一木,想家里父亲母亲忙绿的身影,想家里入暮时的狗吠声,想家里晨起时的鸡鸣声,想家里热乎乎的饭菜,想家里暖暖的炕头。也想家乡的山与路,还有那方养育了几代村人的水泉,那潺潺的泉水声如同优美的音符总会一遍遍地敲在我的耳边,萦在我的心田,带我漫过时空的界限,回到那段喝着甘甜的清泉水成长的时代。

从我有记忆开始,村里的家家户户都是挑水喝的,而取水的地方是一方小泉,我们那里的人都称她为“水泉”。

水泉是由泉眼,聚水坑和一个能让水流出的豁口组成的,说水泉不大,主要是因为聚水坑的容积不是很大,聚水坑的形状类似一口碗,当然是没有碗那么规则的,深不到两米,口径也就三米左右。

泉眼位于聚水坑上方的一个坡棱上,有源源不断的清亮泉水从里面流出来,流入下方的聚水坑中,而在聚水坑的一个边缘处与泉眼相对的位置上,开了一道窄窄的豁口,能使聚水坑里的泉水流出,从泉下方的水渠里流向离水泉有十米远左右的水坝中,这样便使水泉里的水一直处于流动的状态,保证了泉水的清新。

听村里爷爷辈的老人说,那水泉是他们的上一辈人挖的,他们也都是喝着泉里的水长大的,直到我这一代,这水泉已经养育了四代人了。

水泉不在村子里面,位于一处农田较多的地方,离村子大概有近两里路的距离,相对我们的村子来说,地势是比较低的。所以,挑水去的时候,是担着两只空桶,悠哉悠哉地晃荡着,但挑着盛满的两桶水往回走着上坡路的时候,就有些费力了,往往挑一担水就要花去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这也就显出了水的来之不易。因此,长辈们从小就会教育我们要省着用,不能浪费每一滴水,直到现在,节约用水已经成为了很多村里人一种潜意识里的生活习惯。

每天清晨,村里的人们就会早早地起来去挑水,于是,在村里到水泉的那段路上,就看到一个个或直挺,或佝偻的挑着扁担的身影,络绎不绝地忙碌着,在彼此迎面相遇时,你问候我一句,我调侃你一句,伴着清脆的鸟叫声,在朝阳的普照下,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小时候,我总是喜欢和一群同龄的小伙伴们在村子里及周围各处玩闹,而水泉跟前便是一处我们爱去的地方。我们总会好奇地围坐在水泉边的路上讨论那泉眼里为什么总是有流不完的水;我们会学着电视里看到的情景,在水泉边演绎不同的画面,泉水常常也会成为我们所用到的道具;我们会在玩得渴了的时候,用树叶折成一个可以盛水的容器,趴在水泉边上,舀水喝,那时,那清凉的泉水就如同甘霖滋润着我们的口腹。

大人们因为担心会发生意外,是禁止我们去水泉周围玩的,会看着我们,因此,调皮的我们就会和大人们斗智斗勇。我们在结伴出玩的时候,会走在与水泉相反的路上,然后再拐道去水泉边上,可又往往因为不够机智,总会露出一些破绽被大人们发现,那时,总是免不了挨一顿批评的。

等稍大些开始上学了,也就没有时间再去水泉周围玩了,但总还是惦记的,每到放暑假的时候,也还是会去的。

等再大些,就不太会惦记玩了,但水泉已经成为记忆里一块独特的地方,被保存在脑海里。每次有其他地方的朋友到我们家里做客时,我总会带着她们到水泉边上走一遭,让她们看一看那养育了我们几代人的泉眼,听一听那流动的潺潺泉水声,好像那里已经成为我们村一处不可不去的风景胜地。

后来,村里的生活条件改善了,家家户户也都通上了自来水,人们好像也更加忙绿了,村里的壮劳力大多也都外出打工了,去水泉里挑水的身影也慢慢地消失了。

直到我上大一那年的暑假,我回家待了几天后,向母亲提起想要去水泉边走走看看,才被母亲告知,水泉在我上大学那年被人填了,填水泉的人家在其周围有农田,那家人考虑到村里的人都用上了自来水,就用不着水泉了,便填了水泉和水泉边上的一些空地,以扩大他们家农田的面积。

听到这个消息时,我先是震惊的,而后有一股莫名的愤怒和压抑,我问母亲:“水泉是村里人公用的,他们家怎么能说填就填了,就没有人提出质疑吗?”母亲回答说:“村里有人问,人家说村里人都不用那水泉,就那么将其搁置在那里也是无用的,便顺手给填了。”

听了母亲的话,我沉默了良久,不知道该说什么,我所有的发声在这样的一个现实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

沉默之后,我还是起身去了水泉所在处,映入我眼帘的不再是清亮的泉水,而是一片玉米地,响在我耳边的也不再是淙淙的水流声,而是在风里飘出的刷刷的玉米叶的摩擦声。

之后,那养育了几代人的水泉就只能是我记忆里的一抹风景,在某个我想家的夜里,随梦一同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回乡经典散文

我终于还是赶在年前,也就是2016年农历的腊月二十八日下午,匆匆坐车,回到了久违的故乡。

因了种种琐碎,或许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近几年自己与家人所经历的是非曲直等等,也让自己时常难得保持所谓良好向上的积极心态,更好的以一颗朗然惬意的情怀,时刻准备去迎接,或是暂时忘掉各种世俗的忧愁和烦恼,索性忘情地再投入到我那充满温情与宽容的故土怀抱。

妻弟是专程开着他那辆轻便亮白的小汽车,于农历腊月二十八、下午三点左右,才从那座古老城市的某高楼林立的小区,一路马不停歇的载着我和妻儿,直奔故乡。似乎就在转眼之间,车子又下了高速,故乡县城熟悉的面容已经闯进我们的视野。天色早早地暗沉下来,宽阔笔直的迎宾大道以及矗立两旁柱式灯箱,只有到了浓重的夜晚十分,才会幻化出五彩斑斓的效果,衬托着这座渭北普通县城,显出几多漂亮妩媚的风姿吧。我的思绪跟着也从遥远的高原驻地——那是我常年工作生活的异地,一路千回百转,终于又实实在在的落到了故乡苍茫的大地。

已经是许久都未能这般清醒与自觉的,再次体味回乡的别样心情,尤其是在新年即将到来的特殊时刻。再过两天,就是那万人盼望的美好除夕之夜了,所谓的年味也愈发浓烈,这在县城的大街小巷,比平时热闹异常的'街景以及人们纷纷置办年货的忙乱情形中就能看得出。不论是大人小孩,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欣喜的表情。这座渭北县城的旧模样与印记,如今依旧还深深植根在自己数年之前的记忆中,任凭岁月的无情剥蚀,却也仍然鲜活如当初的感觉。

我和妻儿就住在县城边缘,毗邻宽阔马路的一桩偌大小区,环境十足优雅与安闲舒适。让我总能情不自禁地生出一股羡慕。

接下来的日子,我和妻儿便开始匆忙准备着过年的所需。不外乎是又去逛那人流拥挤的街道和超市,去把自己的身心都彻底抛在年的氛围中,伴随自己快意与悠然的一时激情,好好领受在故乡过年的美好滋味。

终于和妻儿一起盼到了大年三十那天。没料到自己的内心却比往日显得出奇的宁静与安详起来。接近下午时刻,我和妻儿都静静地待在家里,足不出户。妻子不紧不慢为除夕夜包着香喷喷的饺子,儿子和我也各自以干家务和玩游戏打发着难得的过节时光。小区内外时不时会响起鞭炮声,似乎让自己的情绪变得有点激动与按捺不住了。挨到快吃晚饭时,我和儿子在妻子的“吩咐”下撕掉去年的“旧联",再仔细地用塑料胶纸“贴”好今年的春联。就在吃饺子之前,我又匆匆下楼在附近点燃了一串鞭炮,也预示着一家人在渭北县城终于团圆过年了。

虽然小区在过年里显得十分冷清,连我们居住的这栋楼道的住户都是静悄悄的。外面依旧呼啸着冬日的冷风。但一家人其乐融融守在一起过年的愉悦温馨,我好多年都没深刻领受了。

回乡散文

筹划了好几年,终于拿到了回乡的火车票,心里顿时没了野草般的烦躁,却又如点燃了束束烟花,缤纷地绽放在嘴角、眉梢。身子随着普快硬座在摇晃,思绪早已加入高铁的狂飙。

近了!连绵的群山环拱侍立,不顾;挺拔的树林夹道欢迎,不管,目光只顺着水泥路的蜿蜒向前,再向前!蓦地,村头几个熟悉的伫立点亮了双眼,紧走几步,抛下行囊,俯身抱起一串咯咯的欢笑,狠狠亲亲花朵般的小脸。

深吸一口家乡的甘甜,点头问候白云蓝天。山村斜倚青松卧,农家轻披雪被眠。

灶间劈柴柈子的火红沸腾了满锅的香鲜,老屋里盛不下的欢声笑语惊飞了群群麻雀,扑楞楞地掠过房顶袅袅的炊烟。梦中心心念念的家的饭菜怎能吃够、吃全?太阳升起在饺子锅里,终于醉落在酒碗。

鸡回窝,狗不叫。月亮爬上榆树梢,将树影的斑驳印成阶下交错纵横的海藻,又慢慢地挪向村头大杨树上的喜鹊窝,放任土炕上的鼾声时低时高。

蒙蒙亮里的咯咯络络响在耳旁。父亲的烟袋明明灭灭,映亮了几十年的土坯墙,映亮了额头那几道用一辈子写成的诗行。母亲正在用絮叨编织着一张大网,所有的亲情都被罩住却个个心情舒畅。

东悠悠,西转转。河还是过去的河,山还是过去的山。只是在儿时的玩伴身上照出了时光的荏苒,孩子的称呼也让人无奈地接受了角色的转变。

日子突然不再不咸不淡。几声鞭炮鸣,几声杀猪叫,几声爆玉米花的钝响都让人心颤。生活似乎被撒上了一捏味精,扬上了一把咸盐,添加的作料调和成越来越浓的年味在空气中弥漫。

赶集起了个大早,等东一把西一把地收拾停当,出门时已是太阳明晃晃。背包的,牵驴的,挑挑的,开车的,前呼后应,迤缕成行,像春日融化的小溪,从各个山沟的犄角旮旯向外潺潺流淌,汇入公路的干流,再奔向集市的海洋。摊位上乡音的喧哗,各色小吃的热香,红男绿女的熙熙攘攘,搅拌成一出大戏的开场,让数九天的寒冷无处可藏。买完衣食买烟花,每个人都将平时的吝啬丢在一旁。步迟囊尽,还在随着人流飘荡,不知不觉已是后半晌。

回乡散文

因父母打算在老家重建房子,恰逢周末,便回趟老家看看。

默默算来,自上班以来好几年都没回来过了,而自上初中以来有十多年都没见过春天的家乡了,想来还颇有少小离家老大回之感!

客车只到镇上,从镇上到村里还有十来里。走在乡间的公路上,沿途的风景依稀还是旧时模样:山中桃花杏花竞放争春,田野里油菜花金黄一片,路边麦地里更是翠绿如翡,偶尔闻见鸟雀低吟浅唱,好一派生气勃勃的山村春日图!唯一感觉变化的大概是这公路了,看起来似乎变窄小了,或许它也没变,只是因为我羁旅中见多了宽阔大道,成长里眼界在变高吧。

终于回到了久违的村庄,未变的山水,破旧的村居,还村口那片桃园,红粉争艳,如雾似霰,倒是故景依旧了,只是人烟难见,人声不闻,偶尔一声鸟鸣,给山村平添多了几分落寞。想来春节过后,青壮年外出就学就业,山村便沉寂了。路口遇到邻家婶子,婶子赶紧招呼道 是李家姑娘回来了啊!稀客哟!到我们家坐啊!,我笑言是。相比人际陌生化的城市,还是乡里乡亲的山村更有人情味,人们总是那么真诚热情!

跨进院子,母亲已经在门口迎着,接下我的行李便不停问路上可好,饿不饿冷不冷,想吃点什么;晚上休息前,母亲又在念叨着床太硬被子太重,不知我可否睡得下一时间鼻子有点酸酸的,忘了在哪里看到一句话,有位母亲对将离家上大学的孩子说,再回来就是客了,我当时不理解,这会儿却是有感触了,父母那一瞬的手足无措还真让我有点客居的感觉,可是这是我从小长大的家呀,是我旅居在外最最魂牵梦绕的地方,我又怎会不习惯!说来惭愧,都是因为回家太少了啊!

母亲听说我第二天一早便要离家回城里了,天还没亮就起床准备早餐了。我看着桌子上新鲜出炉的包子,温热的煮鸡蛋,还有一盘盘的菜肴,无奈里又有点难以言说的酸涩,母亲还在一边劝我多吃点,说都是乡里特有的,在外面吃不到呢。我不忍拂了母亲心意,坐下来吃了近几年来最丰盛的早餐,母亲笑得很是欣慰。有句话母亲倒是说对了,在外面确实吃不到,不是因为食材难得,而是因为这是母亲亲手做的呵!

离家时,天灰蒙蒙的,许是春雨将临。回望寂静的村庄,殷殷凝望的家人,竟有了久违的离愁别绪;他们太寂寞了,以后再也不要离家久不归了吧,嗯,待夏日绿荫成便再归来吧!

回乡散文

北京昨天还阴雨绵绵,今天却乍然放晴,阳光肆虐地照射,几乎让我有些睁不开眼睛。这样的强烈,一如我回乡强烈的心。

终于决定要回乡的时候,心中那郁结了几年的心结就如冰封的雪水,突然就消逝了,那样的无影无踪,我是该早就回去的,那么心中就不会这样地时时烦闷,就不会总是在梦中淌着思乡的眼泪。

儿时的回忆就是那时时晃在脑海中的旧电影,模糊的,久远的,却是无比亲切温馨的。也许它是存在的,也许它是幻想的,但那痕迹却是烙在内心最深处的,你可以不用经常去触摸,它会永远在那个内心最柔软的角落里,你摸的时候,就会感动地想哭,尤其是你最脆弱的时候,它是你心灵休憩的角落,给你最平静的抚慰,让你最尽情地宣泄。

多年的都市生活,那些喧闹的日子,总是让人忙碌得喘不过气来。虽然厌倦着,却无法彻底地割舍,就如同毒药,它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内心,你无论如何地想逃离它,它却如影随形的跟着你,任凭你百般的努力终成东逝的流水。于是在抗挣中妥协,在妥协中退让,最后彻底的卷进那滔滔的洪流,任意的随它漂流,冲击。

只有想起家乡的时候,才会有那种暖流如流星般滑过心房,带来些许的慰藉。也就这些点点如星光般点点的慰籍,使得心灵暂时的平静。

你可以很久也不去碰一些东西,甚至在你的生活中没有它丝毫的痕迹,但是,它却是始终存在的,不会因为时光流转而殆尽。

刚刚踏上车,它就扑面迩来,满车厢里都弥漫着它,浓浓的,是如此触手可及的亲切。那久藏的,多年也没有碰过的,这个时候就这样自然的倾吐出来,原来它真的是存在的,存在我的心最深处,只有当它遇见同样熟悉的一切的时候,它才会这样欢快的蹦出来。

我的川话还是旧时的模样,虽然有些生涩,但在这些弥漫着乡音的车厢里,它越来越纯熟,就连旁人也未识破我这久居异乡的同乡人。

乡音是心中最久远的那首童谣,可能岁月的年久,有些不那么顺口了,但是当别人唱起来的时候,你也慢慢的就全回忆起来了。

虽然偶尔也能听见这样的乡音,但是却是蜻蜓点水般,不若这般浓烈,浓烈的我还没有到达蓉城就先感受到了它最亲近的一面。

还是操着满口的川话,让我有雨后的清爽。我就是那还奔跑在田间小路的女孩,我还是那喜欢翠竹林里捉红蜻蜓的幺妹子。忽然想哭了,在这浓浓的乡音里,我真的想哭,感动来临的时候,不是你坚强伪装的外表的冷漠,它冲垮了你最后的防线,它是最真实的,来得这样的自然,流泪也这般的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