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汇总14篇)

时间:2023-11-12 06:03:39 作者:影墨 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汇总14篇)

教案模板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工具之一,可以帮助教师充分准备好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下是一些精选的教案模板样例,希望对大家的备课工作有所帮助。

《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稿

先要真诚、有亲和力,具有调节性,不能一棒子把学生打死;其次,教师的评价语言要正确、有探究力,具有启发性,能有效地把学生的思维引领到正确的方向;再次,教师的评价语必须要热情、有感染力,具有激励性。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成为孩子们学习的乐园,成为思维碰撞的天地。

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用数对确定位置》。下面我就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这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将分以下四个环节进行)。

1、首先是教材分析:用数对确定位置是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及简单路线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第一学段学习内容的延续和发展,让学生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与坐标”打下重要基础。

2、其次是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根据需要按一定顺序排列是学生已有的经验。如:教室的座位、课间操站队、放学路队等。但是用数对表示位置顺序,并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现实情境,增加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让其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基于以上认识,结合课标的要求,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认识数对。

(3)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4、我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为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难点是正确地用数对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把具体实物图形抽象为直观的点子图、方格图,是本节课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

在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归纳问题的共同特点,从而建立数学模型是设计本课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五年级学生与中低年级的学生相比,他们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方面能力更强。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并逐渐符合客观现实,同时,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在本节课主要采用一下几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以教材的情境设计为依托,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对数对学习关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问题意识。

(2)数形结合法:把抽象的知识与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使图形更加直观,从而有效降低教学的难度,加深学生对数对的理解和认识。

(3)合作学习法:在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间的合作与交流,为每位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机会,帮助学生在多元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围绕这3个基本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我设计以下4个教学环节。

(一)激情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首先我创设了国庆阅兵的情境,对小学生来说,天安门前的阅兵,令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学生被整整齐齐的队列所吸引。同学们,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接着用一句话“这是参加军训的一个方队,其中的小强表现的最为突出”出示课本中的情境图,问学生:你知道小强在什么位置吗?“你能不能用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把小强的位置描述出来”。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探究热情。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和同桌交流,可能出现以下说法:第二排第三个、第三排第二个、从左往右数第三竖排第二个,从右往左数第四排第二个、从前往后数第二排第二个从后往前数第三排第三个等等。对于这些说法要引导学生找出各自的不足,引出下文:要想描述的既准确又简练,那就需要统一的标准。从而引出行和列。这时,我就会顺势引导学生说出竖排称为列,横排称为行。并结合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哪是列,哪是行。告诉学生确定列一般是从观察者的左边往右数,并让学生找一找哪是第一列,第二列等等。确定行一般从前往后数。同时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直观的感知了列和行的概念,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二)探索新课。

下面是本节课教学重点环节,前苏联教育家提出:数学不应是数学结论的教学,而应该是数学过程的教学。新课标也特别强调知识建构的重要性。因此,我在设计本环节时,设计了4个生动有趣又富于思考的问题,让学生一直处于积极地思维状态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

首先说一下教学重点的突破。

1、问题一:你能不能用列和行描述一下小强的位置?

学生已经有了列、行的概念,他们可以顺利的说出张亮在第3列,第2行,也许有的学生会说在第3行,第2列。这时,我就会强调在数学中一般先说列,再说行。紧接着再让学生说说其他同学的位置。

2、在学生能用语言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后,让学生观察图片发生了什么变化:有具体的情境图变成了点图,这一步主要是让学生以观察具体的直观图形为基础提高其能力,变成比较抽象的点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找一找此图中的第一列第一行以及小强等同学的位置,此处是深化基础。接着引导学生对比此种表达方法与一开始自己的表述,让学生说一说感受。学生会说此法简洁准确。而此时我又抛给学生一个问题:其实这还不是最简练的方法,想一想你能不能把这种表示位置的方法变得更简练一些呢?学生在经过讨论后,得出自己的方法,比如:图形、符号、数字等等。在进行全班交流时,只要有想法都应该给予肯定。教师进行总结:我发现你们这些方法有相同之处,你发现了没有?最后得出统一标准:第三列第二行写作(3,2),前面的3表示第几列,后面的2表示第几行;中间用逗号隔开,这种表示位置的方法在数学上就叫做数对,同时板书课题。

然后,再以小刚等同学的位置为例,用数对来表示,加强巩固。

虽然这里直接告诉学生数对也未尝不可,但数对产生的背景及必要性就不能为学生所真切感受。我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体验既有方法的繁琐和不便,从而催生出数对的雏形,学生也就经历了知识建构的过程。

3、问题三:

第3个是小游戏“快速找药”,这个游戏是对课后题进行了改进。以男女对抗赛的形式进行。台下的同学说出某种中药的位置并用数对表示大声读出来;台上的同学按所说的数对找出相关的中药。这个小游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并能让学生开心的对多学知识进行巩固。

其实啊,在我们生活中,不仅这些中药的位置可以用数对表示,像我们的座位也可以用数对表示……你能用数对表示我们班的每个同学的位置吗?让他们及时将知识应用到生活情境中,说一说,写一写,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检查过程中注意特殊数对的教学。请同一行的同学说出自己所在位置的数对。例如:(3,1),(3,2),(3,3),(3,4),(3,5),(3,6),并观察这些同学的位置和数对,你发现了什么?总结同一列数对的特点。接着让学生猜测同一行的数对(1,2)(2,2),(3,2),(4,2),(5,2),(6,2)有什么特点。最后验证总结同一行数对的特点。最后一组数对是(1,1)(2,2),(3,3),(4,4),(5,5),(6,6),方法同上。

下面是教学难点的突破:

学习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是本节课的难点,在难点上我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了3个步骤,,引导学生逐步突破难点,并同时渗透数学思想。

1、让学生观察示意图,读懂方格图,确定第一列第一行。

2、使学生明确在方格纸上数对的含义。引导学生把例1中学习的经验应用到例2中来,促进学生知识与经验的迁移。

3、让学生表示出图中其他同学的位置,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4、设置疑点:能不能马上找出小红的位置(5,x)此部是为了让学生明确必须要有两个数才能确定一个位置。

(三)巩固应用。

第三个环节是联系生活,灵活应用。本着趣味性,思考性、应用性相结合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我设计了两个练习,请看:

1、看图填空。

2、国际象棋。

(四)回顾总结,拓展视野。

第4个环节是课堂总结,课堂总结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总结,也是知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的环节,因此我在学生回顾总结后,自然引出地球经纬线的知识,并且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收集生活中用数对表示位置的例子。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设计,纵观整堂课的教学,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让学生亲身经历从实际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在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得到情感与能力的培养,力求教育的润物细无声。当然说课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予以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稿

一、挖掘教材、理解教材、明确目标《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开始给我的感觉是比较简单的一个内容。可当静下心来细细琢磨教材时,才感觉到本不像我所料。这节课的重点不是满足让学生会用“数对”表示一个位置就可以了,而是让学生回顾科学家探究的历程,“数对”的产生过程才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数对”这个概念对五年级的小孩子来说是极为抽象而又陌生的,如何让他们既对其生成过程有所经历,又对其实质顺理成章轻松地接受。用心思考之后,我把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定位为:既尊重教材,又超越教材;既自主探究,又适当讲授;既重视结果,又关注过程;既夯实基础,又培养能力;既关注课内,又适当延伸。

二、遵循学生的原认知,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课堂上,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学生熟悉的座位顺序出发,通过让学生指出赵亮同学的位置,学生开始表达位置的方法不一样,从而产生了统一标准的必要性,然后潜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几列第几行”的概念。接着通过座位图来学习“数对”,让学生用“数对”来描述座位图中人物的位置。再借助班级的实际座位,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并通过一些小游戏进一步明确实际座位中的行和列。在明确了“数对”的概念后,抽象出方格图,让学生在方格图中确定位置,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

《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知识点不多,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简单的,那么如何使教学的内容更丰富,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在导入环节,我出示了小军班级的座位图后,先向学生提出要求:你能用以前所学过的知识告诉我小强的位置在哪里吗?你是怎么看的呢?学生在描述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说法:“第3列第2个”、“第2排第3个”。小强的位置没变,但同学们看的角度和方法不同,所以产生了不同的说法,从而使学生产生正确、简明描述小强位置的需要。学生在生活中已具备了确定列和行的经验,因此,便很顺利地得出竖排叫做列,从左往右数,横排叫做行,从前往后数,小强是在第3列第2行。知道了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后,再将所站位置的场景加以抽象,用圆圈表示实际场景中不同的位置,详细地标出每一列每一行,让学生在圆圈图中找出小强的位置,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同时,向学生介绍表示位置还可以用更简明的表示方法——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并理解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当学生学会从平面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后,我又引导学生回归到生活中,在教室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在第几列第几行。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学生认识教室里的列和行,并学会描述自己的位置和好朋友的位置。本节课学生学的比较感兴趣,课堂效果较好。

文档为doc格式。

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

【明确列、行的排列规则】。

1、师:上课了,老师站在了讲台中央,我这是描述了自己的什么?

生:老师的位置。(师板书:位置)。

生1:从左数第5排,从前数第4个。

生2:从右数第2组,从后数第3个。

生3:……。

师:同学们讲的“排”、“组”指的是什么?第4个、第3个又是什么意思?

生1:竖着看为一排,横着看从前往后数是第4个(学生边指边说)。

生2:这样竖着看是一组,横着看从后往前数第3个。

师:在数学上,我们一般把一竖排称作一列,把一横排称作一行。(板书:列、行)。

现在请第2列的同学起立,再请第4行的同学起立,哪个同学站了两次?这为什么?(因为他既站在第2列,又站在第4行。)。

如果再请第3列和第2行的同学起立,谁又会站两次?为什么?(因为他既站在第3列,又站在第2行。)。

师:按这样的列、行排列规则,第一位回答问题的同学的位置在哪儿呢?

生:他坐在第5列第4行。

【师出示课本15页情境图:】。

师:去年暑假,我们学校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夏令营活动,其中少年军校吸引了许多同学参加。瞧,他们正在进行队列训练呢!

站在同学们的角度观察,哪是第一列?哪是第一行?你是怎样确定的?

生:从左数第一竖排是第一列,从前数第一横排是第一行。(学生上台边指边介绍)。

师:谁能说出小军的位置?小亮的呢?

生1:小军站在第4列第3行。(师板书)。

生2:小亮站在第2列第4行。(师板书)。

(评析:利用军校夏令营队列训练这一学生感兴趣的情景为学习的载体,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抽象位置图,认识数对】。

生1:这样表示更简单了。

生2:这样比刚才更清楚了,很容易的数出了几列几行。

生3:……。

师:你能在这幅图中找到小军的位置吗?

小亮在第6列第3行,你能找到他吗?(生上台按要求分别指出各自的位置)。

同学们能说出其它几位同学的位置吗?谁愿意上台帮老师做一下记录?

(学生说出其它几个同学的位置,一同学在黑板上做记录,很明显同学们说得快,他记录得慢,表现出着急无措的样子。)。

师:你在记录时有什么感受?

生:这样表示同学们在队列中的位置太麻烦了,如果有种简便的表示方法就更好了!

(评析:通过说、写这一过程使学生感到文字表述的不便,促使学生产生探求表述简便形式的动力)。

2、师:是啊!数学的一大优点是简练。我们能否把表示位置的的方法也变得简练些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如何用简练的方法表示小军的位置?组长负责做好记录。

(小组讨论后交流)。

生1:可以用“第4列第3行”表示。

生3:我用表格来表示。                      。

生4:用4  3表示更简单。

生5:用4  3表示不行,别人会以为是43。

生6:那在4和3之间加个“、”。

生7:不行,别人会以为是4.3。

生8:可以在4和3之间画条竖线或画条横线,把“、”换成“,”也行外面再加一个小括号。

生9:我同意这个同学的做法,用(4,3)表示小强的位置很简练。

生10:……。

师:小军的位置可以用两个数来表示,4和3之间用逗号隔开,并用括号括起来,写成(4,3),数学上把这一对数称为数对,其中第一个数表示的是第几列,第2个数表示的是第几行。

3、导出课题:

师:小军的位置可以用2个数,也就是数对表示出来,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用数对确定位置。(板书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

(评析:让学生经历主动探索、合作研究表示位置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老师再介绍数对的表示方法,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这是本节课不可或却的环节。教师的施教恰倒好处。)。

《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稿

有效评价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一定是建立在执教者对教学目标的精准把握,对教学活动的合理的、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设计上,也就是当我们的教学目标把握精准到位时,我们的教学评价就会发挥出它巨大的作用,这时有效的教学评价就会促进教学目标在数学课堂上完美达成,当我们教学活动设计的合理、顺畅、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时,我们的有效教学评价就会促进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猜想、实践、交流、推理、验证、抽象概括等过程,学生在老师为他们提供的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中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活动经验,发展各种能力。

评价不仅仅是学习成果的甄别与选拔,也不是单一的判断是与非,它应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给予的倾向性意见。教师的评价倾向,会对学生的学习情感起到即时的调节作用。如课前交流中,何老师说:“黄老师给我介绍,咱们班的孩子是最会思考,最会听讲的`,他有没有吹牛呀?全体学生大声的说道:没有吹牛!师:怎么来检验她没有吹牛呢?生:上课时,像黄老师说的一样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这时何老师期待式的语言评价“说得真好,如果这节课大家真像黄老师说的那样,积极思考、大胆表达,老师会有奖励”实际就是在有意识地让学生积极端正学习态度,挑起学生为了老师的荣誉而战的无穷斗志,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进而内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产生相应的行为表现。

在合作交流探究体验的环节中,何老师采用了生生互评的评价方式。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面对面地积极互动,有机会互相解释所学的知识,有机会互相帮助来理解所学的知识。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各抒己见,直接交流各自的意见,交换各自的想法,从不同的角度对各自创造的方法进行评价。通过这种评价,可以使思路不清晰的同学变得思想清晰,不严谨的同学变得严谨。同时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在学生理解了数对的含义之后,何老师设计了一个游戏:袋子里有写着数对的卡片,从袋子里摸奖,摸到哪个,就请卡片对应的同学站起来,这位同学就是今天的幸运之星。

全体学生兴致高昂,等待着成为幸运之星。老师摸出了第一个卡片,一名学生站了起来。何老师问:“你为什么站起来?生:因为卡片上写的是3列2行,我就是3列2行的。师:请你到前面来,领取一颗幸运之星,然后请你来给发幸运之星。这名学生兴冲冲的来到台前,领奖,激动不已。师:下面我们请一名学生来摸奖,被摸到的同学站起来,你们两人就是今天的幸运星搭档。”学生全都兴奋不已,有的学生激动的叫起来:老师,我来。

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可以强化正确的目标行为,会使他们的自尊心得到满足,并感到成功后的喜悦,从而唤起自我实现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幸运之星的激励式评价,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向更高的目标努力的动机,使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在教学数对的含义时,有一个片段,何老师:老师只有一个孩子呀,怎么出现了四个呢?

生:因为我们不知道是从哪儿开始数列,从哪开始数行的。师亲切的走到他跟前,摸摸他的头说:你看,说得真好,这就需要我们统一定位。

再如:在后边比较王乐和周明位置的活动中,数对(2,6)和(6,2)有什么不同?学生表述的不太清楚。

师示范引导说:因为数对(2,6)表示的是————。

生:第2列,第6行。

师:而数对(6,2)表示的是—————。

生很自然的说:第6列,第2行。

接下来学生自然而然的做出了完整的叙述。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何老师始终都在巧妙地通过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或者示意引导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及时地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虽隐晦但却效果明显,虽无声却胜似有声,可以说是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

从何老师的课堂中,我感受到充分发挥多元化评价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促进作用,只有尽可能不断变换评价方式,用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评价去熏陶、感染学生,展示课堂评价的魅力,才能在评价中师生共同演绎课堂的精彩。

文档为doc格式。

五年级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稿

有效评价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一定是建立在执教者对。

教学。

目标的精准把握,对教学活动的合理的、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设计上,也就是当我们的教学目标把握精准到位时,我们的教学评价就会发挥出它巨大的作用,这时有效的教学评价就会促进教学目标在数学课堂上完美达成,当我们教学活动设计的合理、顺畅、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时,我们的有效教学评价就会促进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猜想、实践、交流、推理、验证、抽象概括等过程,学生在老师为他们提供的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中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活动经验,发展各种能力。

评价不仅仅是学习成果的甄别与选拔,也不是单一的判断是与非,它应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给予的倾向性意见。教师的评价倾向,会对学生的学习情感起到即时的调节作用。如课前交流中,何老师说:“黄老师给我介绍,咱们班的孩子是最会思考,最会听讲的,他有没有吹牛呀?全体学生大声的说道:没有吹牛!师:怎么来检验她没有吹牛呢?生:上课时,像黄老师说的.一样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这时何老师期待式的语言评价“说得真好,如果这节课大家真像黄老师说的那样,积极思考、大胆表达,老师会有奖励”实际就是在有意识地让学生积极端正学习态度,挑起学生为了老师的荣誉而战的无穷斗志,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进而内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产生相应的行为表现。

在合作交流探究体验的环节中,何老师采用了生生互评的评价方式。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面对面地积极互动,有机会互相解释所学的知识,有机会互相帮助来理解所学的知识。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各抒己见,直接交流各自的意见,交换各自的想法,从不同的角度对各自创造的方法进行评价。通过这种评价,可以使思路不清晰的同学变得思想清晰,不严谨的同学变得严谨。同时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在学生理解了数对的含义之后,何老师设计了一个游戏:袋子里有写着数对的卡片,从袋子里摸奖,摸到哪个,就请卡片对应的同学站起来,这位同学就是今天的幸运之星。

全体学生兴致高昂,等待着成为幸运之星。老师摸出了第一个卡片,一名学生站了起来。何老师问:“你为什么站起来?生:因为卡片上写的是3列2行,我就是3列2行的。师:请你到前面来,领取一颗幸运之星,然后请你来给发幸运之星。这名学生兴冲冲的来到台前,领奖,激动不已。师:下面我们请一名学生来摸奖,被摸到的同学站起来,你们两人就是今天的幸运星搭档。”学生全都兴奋不已,有的学生激动的叫起来:老师,我来。

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可以强化正确的目标行为,会使他们的自尊心得到满足,并感到成功后的喜悦,从而唤起自我实现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幸运之星的激励式评价,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向更高的目标努力的动机,使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在教学数对的含义时,有一个片段,何老师:老师只有一个孩子呀,怎么出现了四个呢?

生:因为我们不知道是从哪儿开始数列,从哪开始数行的。师亲切的走到他跟前,摸摸他的头说:你看,说得真好,这就需要我们统一定位。

再如:在后边比较王乐和周明位置的活动中,数对(2,6)和(6,2)有什么不同?学生表述的不太清楚。

师示范引导说:因为数对(2,6)表示的是xxxx。

生:第2列,第6行。

师:而数对(6,2)表示的是xxxxx。

生很自然的说:第6列,第2行。

接下来学生自然而然的做出了完整的叙述。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何老师始终都在巧妙地通过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或者示意引导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及时地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虽隐晦但却效果明显,虽无声却胜似有声,可以说是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

从何老师的课堂中,我感受到充分发挥多元化评价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促进作用,只有尽可能不断变换评价方式,用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评价去熏陶、感染学生,展示课堂评价的魅力,才能在评价中师生共同演绎课堂的精彩。

《比大小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改写》数学复习课教案。

《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稿

《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开始给我的感觉是比较简单的一个内容。可当静下心来细细琢磨教材时,才感觉到本不像我所料。这节课的重点不是满足让学生会用“数对”表示一个位置就可以了,而是让学生回顾科学家探究的历程,“数对”的产生过程才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数对”这个概念对五年级的小孩子来说是极为抽象而又陌生的,如何让他们既对其生成过程有所经历,又对其实质顺理成章轻松地接受。用心思考之后,我把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定位为:既尊重教材,又超越教材;既自主探究,又适当讲授;既重视结果,又关注过程;既夯实基础,又培养能力;既关注课内,又适当延伸。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说开家长会是怎样告诉家长自己的座位,使家长能够顺利找到座位,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产生了确定位置的必要性。接着通过座位图来学习“数对”,让学生用“数对”来描述座位图中人物的位置。再借助班级的实际座位,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并通过一些小游戏进一步明确实际座位中的行和列。在明确了“数对”的概念后,抽象出方格图,让学生在方格图中确定位置。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由于这节课是学校要求的平板运用的课,所以在练习阶段又采用了平板的拖拽功能进一步巩固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效果很好。

确定位置说课稿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

基于以上理念,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出了“培养预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的教学改革思路,并且构建了参与式学习的课堂教学的纵向结构,即“导学----展交----训练”的基本教学模式。

(一)关于教材

(二)关于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为体现本课的设计理念,我构建了参与式学习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即“导学——展交——训练——评价”。

1、导学:

生活化、活动化的问题情境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在导入新课中让学生手拿教师准备的座位票自己找座位,一方面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另一方面直接是对预习成果的一个展示过程。从游戏中体会确定位置的方法。

2、展交:

当学生产生探索欲望和兴趣之后,教师所要考虑的应是如何提供适当的条件,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生动场景,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去探索知识。在第一个展示环节中,肯定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准确的找到自己的座位,这时教师马上请小老师帮忙给这些迷路的同学找到座位,并要求告诉对方找位置的方法。等大家都对号入座后,教师再次提供轻松愉快的活动场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用“第几排第几个”来描述位置。

3、训练:

学习数学知识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践问题,从中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知道遇到问题试着运用数学方法去探索问题和解决的途径,以逐步形成独立探索的习惯和大胆探索的精神。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初步应用“第几层第几号”,“第几层第几本”这些词语描述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位置。

4、评价: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性学习,获得了新知识、新经验,无论是认知,还是情感,都全方位地得到发展,再通过交流评价引导学生愉快地交流活动中的感受和经验,交换意见与看法,一方面可将每一个成功的经验收获转化成为大家共同的财富,成为影响其他同学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要不时对照目标要求,形成自我反馈机制。在小组交流中认识自我,也学会评价他人的学习。如教学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各小组交流一下你有什么收获、感想,你的表现如何,并且把你的收获和感想告诉大家。

(一)、谈话引入

(二)、活动展示

师:下面我们来做个“凭票入座”的游戏。老师想给大家重新排座位,请大家根据拿到的座位号找座位。

1、明确要求。师:在找座位之前,大家有什么问题吗?(结合学生的提问生生互动介绍哪是第一排,哪是第一个。)

2、找座位。提出:先观察自己座位的大概位置,再轻轻地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来。

3、小老师指点:对找不到座位的同学请小老师帮助找到座位,并要求告诉对方找位置的方法。

4、描述位置。

(学生都找到座位后,)提问:

坐在第1排第1个的是谁?

请第2排所有同学站一下,请每排第2个同学举手。

坐在第3排第5个的是谁?

坐在第5排第3个的是谁?

班长坐在第几排第几个?

学习委员坐在第几排第几个?

提问:请每个同学找到自己最好的朋友,看坐在第几排第几个?

5、归纳小结。

讲述:刚才我们是用“第几排第几个”来确定同学的位置。(板书课题)用这种方法确定位置时,先要确定哪是第1排,哪是第1个。

6、“试一试”。(出示小动物做操图。)

提问:站在第1排第1个的是谁?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谁站在第2排第3个?红色的小兔站在第几排第几个?

请每个同学选两个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告诉同桌它们站在第几排第几个。

(三)、综合训练

1、找“第几层第几号”。

出示图片,画外音:“欢迎小朋友们来做客!我是小猴,我住在第2层第3号房间。”

师:由小猴的话你知道哪是第1层第1号吗?

(同桌学生互相说一说每个小动物住在第几层第几号。)

2、找“第几层第几本”。

帮忙找书:请帮我拿《新华字典》,说出它的位置。

分别说出《成语词典》《数学家的故事》放在第几层第几本。找自己喜欢的书。

3、“找地雷”游戏。

4、到电影院找座位。

5、联系生活: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确定位置?

(四)、应用拓展

涂色游戏:学生在纸上按照指定的位置涂色,涂完了看看像什么。

(五)、交流评价:

各小组交流一下你有什么收获、感想,你的表现如何,并且把你的收获和感想告诉大家 。

(六)、板书设计

确定位置

第几排第几个

第几层第几号

第几层第几本

确定位置说课稿

我说课的课题是《确定位置(一)》。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预设效果等八个方面进行阐述。

教材分析:

“确定位置(一)” 是小学数学第七册《 方向与位置 》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以及学习了简单路线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教材编排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特点,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从学生非常熟悉的座位表入手,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从而引出抽象的数对表示方法,帮助理解“数对”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并学会在生活中加以运用。”在教学中,我还补充了数对发明者笛卡尔的生平介绍,渗透数学文化对学生思想的启迪。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 确定位置。

2.能力目标: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和数学文化的渗透,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能正确使用数对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正确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法学法:

人们都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让课堂教学高效而又符合学情,教学中我采用了调查法。课前,我对20名学生进行了抽样前测,从“你坐在教室的什么位置?你还能用什么别的更简单的方法表示你的位置吗?你听说过数对吗?”等几个问题对学生进行调查,准确把握教学起点。情境教学法。课中,我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老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中展开教学。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自主揭开新知识的面纱,体验到了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可以将一匹马牵到河边,但是你决不可能按着马头让它饮水。” 这句话也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灵魂在于主体探究。为此,我从:“问”让学生自己提;“法”让学生自己探;“题”让学生自己解;“情”让学生自己抒等四个方面设计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

新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确,学生兴趣越浓,他的观察越仔细,感知、思维、联想等学习活动就越有成效。新课伊始,我播放国庆 60周年焰火晚会片段,学生会对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并制作出来的产生疑问。老师此时揭示课题(板书:确定位置)。这样的导入,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而且建立了对我们伟大祖国的自豪感,营造出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探索新知,营造空间

探索新知的环节,可谓是一节课中的重中之重。围绕学习目标,我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展开教学。

1.结合情境,巧妙设题。

在这一环节中,我利用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班长的位置。学生会出现不同的表述方法。老师说明,观察时一般都是按从左往右,从前往后的顺序。(电脑出示分组)

2、导放结合,授人以渔。

学生设计并展示。根据前测调查,学生会出现这些情况,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相同点,都有数字3和2,中间都有将两个数字隔开的符号。这时老师说明:数学家选取了“,”号将两个数分开,并且在外面加上了小括号,从而引出数对。第3组第2排还可以表示为(3,2),并让学生说说3和2分别表示什么?随后加以巩固。这样的设计是希望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总结规律,突破教学重点。

3、小组合作,集思广益

数对是一种数学知识,它建立在坐标图中,应该让学生体会从具体位置中抽象出坐标位置。接下来的环节,我在黑板上写出一组数对:(2,1)、(2,2)、(2,3)(2,4)、(2,5)、(2,6),并引导观察。学生会发现,数对的第一个数都是2;都是第二组的同学。这样原来的座位表就变成了一个方格图,每个同学的位置就在竖线和横线的交叉点上。借助多媒体演示,从班级座次表中逐步抽象出坐标图,让学生初步感受坐标形成的过程,建立了数学模型,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

4. 轻松交流,求异创新

溪水汇入大海,才不会干涸。教材中的知识点只有回归到厚实的数学文化大背景中,才会被深刻地理解和阐释。接着我通过展示数对发明者法国数学家笛卡尔的史料介绍,鼓励同学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做一个爱思考的人。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了解了相关的数学文化,获得了积极丰富的情感体验。

三、共享成功,评价反思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那数对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呢?我通过展示“数对在生活中的应用” “数对在地理学中的应用”、 “数对机械制图中的应用”“数对在航天飞船上的应用”,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拓展了知识视野,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实现了把“小课堂”变成“大课堂”的现实。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共享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生成延伸。

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虽然简单,但能反映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尤其是学生的板书,真实地再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展现设计思路上的异曲同工。

确定位置说课稿

各位老师,早上好!我来自泰兴市蒋华镇中心小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确定位置》第1课时,苏教版第十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教材分析:学生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学习了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已经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本册教材的“确定位置”将学生已有的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位置的经验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教材安排了2个例题,分3课时进行教学。我说的是第1课时的内容:第15页的例1,完成相应的“练一练”和“练习三的第1—3题”。

教学例1时要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用不同的方式描述小军所在的位置,能清楚地介绍列、行的含义和确定列、行的规则。

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了三维目标:

1、能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增强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并能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方向与位置的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4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动一动。

教师说位置并对坐在该位置上的学生提出行动要求,这部分学生按要求做动作,其余学生判断。

(师:) 请二、三、四排的同学拍拍手!请一、三、五列的同学拍拍肩!请六、七、八排的同学摸摸头!请二、四、七列的同学向后面的老师挥挥手,大声问“我快乐”!

第二个环节,猜一猜

首先,请同学们猜一猜,我说一个位置,只要你认为自己可能符合条件就马上起立。

条件1:坐在第三列的同学!猜是谁?(无法确定,坐下,接着继续听条件。)

条件2:坐在第五排的同学!猜猜是谁?

然后,让站了两次这位同学来验证一下。谁能用一句话来介绍一下他的位置?

紧接着,我导入新课:其实,确定位置也很讲究方法的,今天我们就一块来研究如何确定位置。 (板书:确定位置)

第三个环节,找一找

首先,我出示“班级座位图”的场景图。 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小青的位置表示出来,估计学生有以下几种表示法。

板书: 3列2排

第3组第2个 (3,2)

第2排第3个 三2

3—2

… …

然后,师生一起来优化方法:这么多的方法,哪种方法既清楚又简便?

接着,引导学生对“数对”初步产生感知,让学生看书上的导学语:其实,小青在“第3组第2个”可以用(3,2)这样的一组数对(板书;数对)来表示,“数对”是数学上统一用来表示位置的方法。我进行板书:

(板书:)竖排叫列 横排叫行

紧接着,我设计了一个小小辩论台:数对(3,2)和(2,3)表示的位置一样吗?

最后,我以辩论会“主席”的身份根据学生的辩论过程小结:原来(3,2)表示的是第3组的第2个,而(2,3)表示的是第2组的第3个。所以说,一个数对表示的位置是唯一的,它只能表示一个位置。所以,“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之间要用逗号隔开,两个数的外面要用小括号括起来。

第四个环节,练一练

练一练中的第一道是用“数对”表示,第二道是根据给出的“数对”说出表示的是第几列第几行,是对数对的基本理解、运用。

第五个环节,做一做

刚才,同学们根据两个数组成的数对,能很快确定位置。生活中有没有运用数对解决的问题呢?由此我将学生的思维带到生活中,请看练习三的题目。

首先,我们看第1题。要求学生:任意报出某个同学的名字,让小组内其他同学说说这个同学是在第几列第几行,并用数对表示。

然后,导入在我们的厨房里经常看到这样的图案,出示第2题,想想看用数对怎么表示呢?前后4人小组完成。

最后,让学生在第2题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完成第3题。

第六个环节,学一学

确定位置的方法不仅在我的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而且在天文地理这些科学研究中也要用到。如神舟五号返回仓就是应用了蕴含着“数对”原理的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再如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笛卡尔在蜘蛛拉丝的启示下,用一对有顺序的数表示平面上的一个点,创建了直角坐标系。希望大家向这些科研人员学习,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做一个有心人。

板书:

用数对确定位置

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两个数之间用逗号隔开,两个数的外面用小括号括起来。

各位老师:我在说课中存在很多问题,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

确定位置说课稿

《用数对确定位置》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p98——100的教学内容。

2.教材分析

本课安排的是用从生活中的电影院中位置的确定来引入数对的方法。教材呈现的例题是小军在教室的位置的问题情境,“用数对确定位置”是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了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第几排第几个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第一段学习内容的延续和发展。让学生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与坐标”打下重要基础。

3.教学目标

我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抽象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用数对表示位置的简洁性,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4.教学重、难点

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征出发,我理解本课的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并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使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1.教法:

本课时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辅以“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学中,从生活中常见的电影院导入新课,借助找位置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逐步形成如何去确定位置,再让他们小组交流,从中巩固新知,学会写数对,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技能。

2.学法:

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学生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体现出“玩中学——学中玩——在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题西林壁》这首诗学过吗?为什么诗人不识庐山真面目?

指出:观察物体角度很重要。中国有句俗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是告诉我们要以旁观者、局外人的视角观察人、事、物,才能更准确。

(出示电影院的座位图)提问:同学们,你们去看过电影吗?这是电影院一个厅的平面图,竖着的一排叫什么?横着的一排呢?(板书: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老师想要观察这个厅所有的观众,应该站在什么位置?(银幕的位置)

指出:会选角度观察,我们今天的课就成功了一半。下面就进入我们的数学之旅吧!

(二)、认识数对

1、游戏——寻找幸运观众

(1)给出任务:电影院今天搞活动准备在这个电影院里选择三位观众免费观看,已找出两位,剩下的一位,让学生自己寻找。

(2)寻找幸运观众

第一步:漫无目的寻找。

第二步:根据提示寻找。教师给出提示(3,2),学生根据提示指一指幸运观众可能在的位置,教师用投影显示8个可能的位置。

第三步:根据视角寻找。进一步缩小范围,点击鼠标,寻找出幸运观众。

(3)理解数对的含义。

提问:(3,2)表示什么意思?(板书:第3列,第2行)列是从观察者的哪边开始数起?行呢?(板书:从左往右从前往后)

指出:像这样用一组数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

提问:你觉得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好处?(简洁)能不能将逗号省去?能不能将()省去?(逗号将列和行分开,括号是数对的特征)

(4)运用数对

用数对表示出前2位幸运观众的位置。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

提问:以谁的视角来观察,哪边是第一列?(选5个同学,其他同学用手势表示正误,)

提问:比较一下,你和你的同桌写出的数对有什么相同点?为什么?

(三)、用数对确定位置

师:你能说出小军的位置吗?

生:小军在第4列第3行

小结:一起数在第四列,第三行。用数对表示,小军的位置是(4,3)。

(多媒体显示,把刚才的图片抽象化,每个同学只用一个圈表示)

(四)、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练习三第2题:

(1)小明家刚买了新房子,正在装修,这是他家厨房一面墙上的瓷砖,请用数对表示四块装饰瓷砖的位置。

(2)各自在书上填写后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3)讨论:你发现表示这两块瓷砖位置的数对有什么特点吗?(注:两块出示后讨论,再出示第3块讨论)

在同一列的瓷砖,数对中的第一个数相同在同一行的瓷砖数对中的第二个数相同

2、课件出示练习三第3题

学校要举办艺术节,准备放置一些花来装饰一下我们的校园,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写数对:能用数对表示出这些盆花的位置吗?各自在书本上填写后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3、学习了这么长时间,同学们也有点累了,我们一起来玩个找字的游戏,好吗?

出示题目以及游戏规则,玩四次。指名交流思考题,安排位子

你知道吗,介绍笛卡尔如何想到数对。

拓展延伸,拓展到三维的角度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大家学习的很棒,摩斯侦探想再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用今天学习的数对的知识找出摩斯密码下的秘密吗?下课了。

用数对确定位置

竖排叫列从前往后数对。

横排叫行从左往右(4,3)

以上是我对本课教材教学以及教学方法的预设。基于对本课的设计理解,我认为我们应从数学思考、数学意识的层次上解读用数对确定位置,而不能将此类课型简单地的教学。

学生从生活实际慢慢的到需要引入数对来确定位置,比较自然,学生在学习时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确定位置》评课稿

最近听了校内几位老师的《用数对确定位置》同课异构,收获很多。张晓燕老师上课干练,厉登高老师的课问题意识很强,候详海老师课设计的很精巧,章晓燕老师的课开放。其中章晓燕老师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啦啦操引入,贴近生活,学生有兴趣,引发学生思考。意见不统一,为了统一怎么办?板书很多学生的说法,体会同一位置很多不同方法,学生产生统一的需求。

关注模型的建立,利用图到圆圈的转化,然后是数对的基本要素列和行,更加明确了列行的含义、规则。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由传递完成的,知识只能在综合的学习情境中被交流、被感悟、被结晶。而学习过程并不是简单的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另外,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位置,学生情感体验丰富,能力得到提升。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习者可以对某些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而学习者可以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争辩和讨论,合作完成一定的任务。因此,学习不是一种简单地告诉,而是一种学习者实实在在的体验和积淀。

当学生初步认识了数对后,通过写数对、找数对的方式进行分层次变式练习:普通数对、两个数字相同的数对、颠倒数字位置的两个数对,含有字母的数对,逐层深入,进一步理解数对中各个数的意义。通过找同列、同行的学生的位置,更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数对的理解。此环节层层递进,逐步渗透,以螺旋上升的方式解决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从在教室中找自己的位置到找同学的位置等等活动,设计的及时。因为课上到此时学生已经疲劳,此时活动能加以调节,学生又感兴趣。

因为下午上课干扰多,章老师能不断肯定、鼓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状态。如学生说4列3行,4,3……答案,教师鼓励学生说:“看,我们自己的表达竟然和数学家很接近。”

板书主题鲜明,重难点都在板书中,但有点过满,可以更凝练。

想法:更统一、更简洁是破题的核心,学生出现了很多的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思考的可以更充分些,呼唤学生的渴求并呈现,激发学生强烈的意愿。

确定位置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用数对确定位置》。下面我就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这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1.首先是教材分析:用数对确定位置是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及简单路线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第一学段学习内容的延续和发展,让学生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与坐标”打下重要基础。

2.其次是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根据需要按一定顺序排列是学生已有的经验。如:教室的座位、课间操站队、放学路队等。但是用数对表示位置顺序,并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现实情境,增加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让其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基于以上认识,结合课标的要求,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2)能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上确定位置。

(3)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4.我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为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难点是正确地用数对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把具体实物图形抽象为直观的点子图、方格图,是本节课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

在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归纳问题的共同特点,从而建立数学模型是设计本课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五年级学生与中低年级的学生相比,他们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方面能力更强。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并逐渐符合客观现实,同时,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在本节课主要采用一下几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以教材的情境设计为依托,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对数对学习关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问题意识。

(2)数形结合法:把抽象的知识与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使图形更加直观,从而有效降低教学的难度,加深学生对数对的理解和认识。

(3)合作学习法:在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间的合作与交流,为每位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机会,帮助学生在多元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围绕这3个基本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我设计以下4个教学环节。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首先我创设了国庆阅兵的情境,对小学生来说,天安门前的阅兵,令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学生被整整齐齐的队列所吸引。同学们,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接着用一句话“这是参加军训的一个方队,其中的小强表现的最为突出”出示课本中的情境图,问学生:你知道小强在什么位置吗?“你能不能用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把小强的位置描述出来”。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探究热情。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和同桌交流,可能出现以下说法:第二排第三个、第三排第二个、从左往右数第三竖排第二个,从右往左数第四排第二个、从前往后数第二排第二个从后往前数第三排第三个等等。对于这些说法要引导学生找出各自的不足,引出下文:要想描述的既准确又简练,那就需要统一的标准。从而引出行和列。这时,我就会顺势引导学生说出竖排称为列,横排称为行。并结合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哪是列,哪是行。告诉学生确定列一般是从观察者的左边往右数,并让学生找一找哪是第一列,第二列等等。确定行一般从前往后数。同时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直观的感知了列和行的概念,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下面是本节课教学重点环节,前苏联教育家提出:数学不应是数学结论的教学,而应该是数学过程的教学。新课标也特别强调知识建构的重要性。因此,我在设计本环节时,设计了4个生动有趣又富于思考的问题,让学生一直处于积极地思维状态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

首先说一下教学重点的突破。

1问题一:你能不能用列和行描述一下小强的位置?

学生已经有了列、行的概念,他们可以顺利的说出张亮在第3列,第2行,也许有的学生会说在第3行,第2列。这时,我就会强调在数学中一般先说列,再说行。紧接着再让学生说说其他同学的位置。

2.在学生能用语言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后,让学生观察图片发生了什么变化:有具体的情境图变成了点图,这一步主要是让学生以观察具体的直观图形为基础提高其能力,变成比较抽象的点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找一找此图中的第一列第一行以及小强等同学的位置,此处是深化基础。接着引导学生对比此种表达方法与一开始自己的表述,让学生说一说感受。学生会说此法简洁准确。而此时我又抛给学生一个问题:其实这还不是最简练的方法,想一想你能不能把这种表示位置的方法变得更简练一些呢?学生在经过讨论后,得出自己的方法,比如:图形、符号、数字等等。在进行全班交流时,只要有想法都应该给予肯定。教师进行总结:我发现你们这些方法有相同之处,你发现了没有?最后得出统一标准:第三列第二行写作(3,2),前面的3表示第几列,后面的2表示第几行;中间用逗号隔开,这种表示位置的方法在数学上就叫做数对,同时板书课题。

然后,再以小刚等同学的位置为例,用数对来表示,加强巩固。

虽然这里直接告诉学生数对也未尝不可,但数对产生的背景及必要性就不能为学生所真切感受。我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体验既有方法的繁琐和不便,从而催生出数对的雏形,学生也就经历了知识建构的过程。

3.问题三:

第3个是小游戏“快速找药”,这个游戏是对课后题进行了改进。以男女对抗赛的形式进行。台下的同学说出某种中药的位置并用数对表示大声读出来;台上的同学按所说的数对找出相关的中药。这个小游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并能让学生开心的对多学知识进行巩固。

4.问题四:用数对表示班级学生的位置。

其实啊,在我们生活中,不仅这些中药的位置可以用数对表示,像我们的座位也可以用数对表示……你能用数对表示我们班的每个同学的位置吗?让他们及时将知识应用到生活情境中,说一说,写一写,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检查过程中注意特殊数对的教学。请同一行的同学说出自己所在位置的数对。例如:(3,1),(3,2),(3,3),(3,4),(3,5),(3,6),并观察这些同学的位置和数对,你发现了什么?总结同一列数对的特点。接着让学生猜测同一行的数对(1,2)(2,2),(3,2),(4,2),(5,2),(6,2)有什么特点。最后验证总结同一行数对的特点。最后一组数对是(1,1)(2,2),(3,3),(4,4),(5,5),(6,6),方法同上。

下面是教学难点的突破:

学习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是本节课的难点,在难点上我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了3个步骤,,引导学生逐步突破难点,并同时渗透数学思想。

1.让学生观察示意图,读懂方格图,确定第一列第一行。

2.使学生明确在方格纸上数对的含义。引导学生把例1中学习的经验应用到例2中来,促进学生知识与经验的迁移,。

3.让学生表示出图中其他同学的位置,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4.设置疑点:能不能马上找出小红的位置(5,x)此部是为了让学生明确必须要有两个数才能确定一个位置。

第三个环节是联系生活,灵活应用。本着趣味性,思考性、应用性相结合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我设计了两个练习,请看:

1,看图填空。

2,国际象棋。

第4个环节是课堂总结,课堂总结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总结,也是知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的环节,因此我在学生回顾总结后,自然引出地球经纬线的知识,并且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收集生活中用数对表示位置的例子。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设计,纵观整堂课的教学,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让学生亲身经历从实际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在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得到情感与能力的培养,力求教育的润物细无声。当然说课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予以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