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省份出台高考改革方案(实用14篇)

时间:2023-11-24 13:07:28 作者:JQ文豪 省份出台高考改革方案(实用14篇)

计划书是沟通和交流的重要工具,通过将计划书与他人分享,可以更好地协作和合作,达成共同目标。在下方,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精选的计划书模板,供大家参考。

年江西出台高考改革方案

高考一直是大家都关注的话题,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篇“2019年江西出台高考改革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

改革后的高考将考哪些科目是很多考生、家长最关心的问题。

根据《方案》,统一高考科目将为语文、数学、外语(分为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3科,不分文理科。

其中,外语考试分为笔试和听力测试,引导外语教学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高中学生最多参加两次外语考试,可选择其中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江西不少高中教师认为,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将大大减轻考生集中备战高考的压力。而外语考试中的听力测试容易出现偶发因素,允许学生参加两次外语考试,这一举措比较人性化。

为了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江西将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包含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合格性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合格是普通高中学生取得毕业资格的主要依据,允许考生在未通过的前提下多次报考。

等级性考试包含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兴趣、特长,自主选择其中3个科目参加等级性考试。各科目的等级性考试,高中学生只能参加一次。江西还将逐步探索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向不同年级学生开放、提供两次及以上考试机会的可行性。

那么,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成绩究竟如何与高考录取挂钩呢?这就涉及高考录取成绩构成的问题,根据《方案》,考生总成绩将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学生自主选择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共同构成,作为普通本科高校录取的基本依据。也就是说,高考成绩实行“3+3”的构成方式,第一个“3”是语文、数学、外语,第二个“3”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任选3科。

高考录取成绩卷面总分满分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每门满分100分。

高考改革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增强高校与学生双向选择的多样性和匹配度,促进每个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促进大批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那么,如何保障高校招到自己最想要培养的学生呢?《方案》明确,江西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普通高校可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分专业大类(或专业)自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0~3科),并提前2年向社会公布,学生满足其中任何1科,即符合报考条件。对于未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普通高校,考生在报考该校时无科目限制。

对于符合报考条件并达到普通高校投档分数线的考生,普通高校既可分专业大类(专业)提出优先录取的条件,也可对考生高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提出要求,作为录取参考。

今后,综合素质评价也将是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其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

《方案》明确,2019年起,江西将建立江西省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按照坚持方向、客观公正的原则,构建真实准确记录学生学习成长经历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按照新办法开展综合素质评价。

江西将创造条件分步合并、减少录取批次。2019年起,合并文史、理工类本科第二、第三批次,合称为本科第二批次;2019年起,合并艺术、体育类第二、第三本科批次;从2020年起,进一步减少录取批次,优化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办法。在此基础上,探索学生多次选择、被多所高校录取的可行性,增加高校与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

同时,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研究出台江西高校学分互认和转换的实施办法。此外,《方案》明确,江西将逐步提高农村学生进入省属普通高校本科一批次专业的比例。

《方案》中提到,严格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划片入学,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实施“阳光招生”,禁止采取考试方式选拔学生,认真清理并全面取消各种形式的特长招生政策,规范民办学校招生。

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升学措施,通过采取扩大公办学校容量、鼓励社会力量办学、购买民办学校服务等方式,深入调查并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需求。

《方案》明确,深化高中阶段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积极稳妥推进高中阶段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巩固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继续将优质普通高中的统招计划按不低于50%的比例,根据生源情况合理均衡分配到区域内初中,促进初级中等教育均衡发展。

根据《方案》,2019年江西将全面推进高考综合改革。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试行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成绩与统一高考录取挂钩。

2020年起,考生总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学生自主选择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共同构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在具备条件的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中使用。

按照《方案》中的时间表,2019年入学的高一新生(即2020年参加高考)将成为“新高考”模式下的首批考生。昨日,教育部门权威人士表示,“新高考”的相关准备工作早已开始,在接下来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江西全面推进高考综合改革的时间可能会有调整,也就是说,究竟哪届高三考生将率先迎来“新高考”,学生和家长还需要密切关注后续相关信息。

16省份出台高考改革方案

高考,迎来一次大变革(教育眼)。

2014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拉开了新高考改革的大幕。上海、浙江先行先试,探索出文理不分、一年多考、综合评价等新措施。今年第一季度,各地新高考改革方案密集出台,北京、广东、江苏、江西、山东、辽宁、河北、贵州、湖南、海南、广西、甘肃、宁夏、西藏陆续公布实施方案,加上之前的上海、浙江试点区,目前全国公布方案的省区市已达16个,其他省区市方案也将于年内公布。一系列方案的出台显示出“全面系统的招生考试改革”已初具雏形,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怎么改?取消分科、多元评价、合并录取成趋势。

纵观各地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方案,虽然在执行时间、具体选考科目上略有不同,但大致有以下几个趋势:

取消文理分科,由“3+x”变为“3+3”模式。以往的“3+x”中的“x”代表文综或理综,文科考生考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理科考生考物理、化学、生物三科。文理分科模式下,往往培养出的只是“半个人”,学文的不懂理,学理的不知文。而新高考改革之后,在保持原来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不变的情况下,不分文理科,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政、史、地、理、化、生等科目中,自选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

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多元评价机制,即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进行录取。其中,统一高考向“全国一张卷”回归,2016年将有26省份使用统一命题试卷。此外,多地表示将给考生提供两次外语考试机会,考生可选择其中较高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两种,通过合格性考试是高中学生取得毕业资格的主要依据;而等级性考试则以等级呈现,其中3门将作为升学的重要依据。综合素质评价主要针对“唯分数论”的做法,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状况、传统文化素养、创新实践能力、身心健康、个人特长等。

录取批次合并。北京、辽宁、江西等地将取消本科第三批次,与本科第二批次合并录取;海南合并一本、二本招生批次,并计划从2020年起仅设本科和专科两个录取批次。传统本科批次界限的打破,让高校站在统一平台上,有利于推动民办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发展,也有利于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学校和专业,而不仅仅是跟着学校的“档次”走。

意味着什么?增选择、减压力、提素质是目标。

不分文理科、不再一考定音、不唯分数是论……高考的新变化把决定未来方向的权利交还到了学生自己手中。

“喜欢生物,但是因为物理成绩不好,所以相比较之下,最终学了文科”“不知道想学什么,看金融火爆,所以就选了”……产生诸如此类的纠结、迷茫与抱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中和高等教育的连接点往往只通过分数,而学生和学校双方对彼此的爱好、特长都知之甚少。

“‘文理不分科’的自由组合模式让考生能‘考其所长’‘考其所好’。”北京工业大学招生办副主任兰劲华说:“‘3+3’模式实际上就是引导高中学生在学习共同知识的基础上,有侧重地投入更多时间发展自己的学科特长,引导学生将学业兴趣与未来专业有机结合。这有助于改变当下考生在专业选择上的盲目性。”

除了打破文理科壁垒,今后的高中生还可以自主选择时段完成英语考试、选择哪些科目参加合格性考试以及哪些科目计入高考成绩。“一年多考、择优计分将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学生集中应考的心理压力,有利于扭转以应试为主的传统思路,回归学习的本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蒋承说。

去年暑假,上海市同济二附中的部分高中生承担了普陀区长寿街道“一起‘暑’快乐”的社区小朋友接待任务,他们策划节目、购买道具、布置场地,异常忙碌却又乐在其中。按照上海新高考政策,从2014年起,高中生需完成不少于90天的社会实践,作为综合素质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截至2015年底,上海256所高中全部在学生社会实践信息记录电子平台注册,高二学生中已有91%参加了志愿服务。

“两依据、一参考”、推行综合素质评价,意味着分数不再是唯一标准。蒋承认为:“教育不能‘只见分不见人’,用一个‘总分’代替对学生方方面面的评价显然是不合理的。虽然综合素质评价目前仅作为招生参考,却向学校和社会传递素质教育的明确导向。”

难在哪?授课方式、评价标准、选择能力待提升。

方案的公布只是高考改革实践中的第一步。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些政策在落地的过程中可能会有难度,还需要根据试点经验、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

“统考+选考”的“3+3”模式,给现有的高中教学模式带来了新挑战。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王烽指出:“学业水平考试要‘选考’,学校就要提供‘选课’,不同课程的复杂的排列组合使得原本固定的教学班级无法维持,走班制将成为授课的基本形式。但学校无法预估哪个学科的选考学生多,哪个学科的选考学生少,这就需要更多的师资力量,承担教学任务,而这样的条件在一些欠发达地区是难以达到的。此外,当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张自己的课表后,班主任就失去了意义,考勤机制和课堂管理将成为一大难题。”

新高考方案中,大部分省份提出使用“两依据、一参考”的评价机制,综合素质评价的建立固然有助于打破智育一枝独秀的局面,但在实际招录中却很难把握。做家务和去敬老院,公益活动和科学调查哪一个考核分数应该更高?这些都不具有可比性,尤其当学生很多的时候,考核就很可能流于形式甚至造假。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认为,要保证综合素质评价的真实可靠,一方面教师要负责审核把关,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统一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电子管理平台,便于公示和监督。

除去制度本身存在的难点,在选择多了、范围大了的情况下,考生自己也会患上“选择困难症”。应试教育之下,追求高分是最终目标,有些学生甚至上了大学仍然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应该怎样去学。而今后,当高中生面临选课、选考、选专业、选学校时,如何做好这些“选择题”,提前规划生涯教育,我们的学生、家长、学校都要不断适应。(记者丁雅诵)。

16省份出台高考改革方案

新华网北京4月1日电(韩家慧刘雅睿)高考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关系到国家发展大计,关系每一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千万学子的前途命运。我国于出台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改革考试科目设置,改革考生录取机制,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分散学生的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北京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将取消本科三批。

上海将深化高考综合改革合并一本、二本招生批次。

广东:不设文理科一年一科多考。

江苏高考新方案实行“3+3”模式20高考开始实施。

江西:三本并入二本淡化公办民办。

浙江:不分文理满分750分。

山东:年只统考语数外。

辽宁高考一本不再分ab段。

贵州将取消普通高中文理分科高考外语一年两考。

海南:2017年启动高考改革将不再分一本二本。

广西:全面推进高考综合改革不分文理外语考两次。

甘肃:高考改革启动20开始实施。

宁夏:年起启动高考综合改革。

西藏:2021年起将不再分文理科。

3月25日,记者从区教育厅了解到,西藏自治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出台。根据该《方案》,西藏将全面启动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2021年起,西藏高考将不再分文理科,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将成为参加“新”高考的第一批考生。

8省份公布年高考改革实施方案

2021年春季高考包括高职院校依据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招生录取(下称:依学考)、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中职毕业生“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招生(下称:3+证书)、高职院校自主招生、面向初中毕业生的中高职贯通五年一贯制和三二分段招生,共5种类型。依学考和3+证书招生考试按本方案执行,另外3种类型的招生考试工作另行通知。

(一)考试安排。

依学考考试安排按《关于做好2021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粤考院函〔2020〕131号)执行,依据该次考试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进行录取;3+证书考试安排按《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中职毕业生“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招生工作的通知》(粤招办普〔2020〕43号)执行。

(二)录取工作。

春季高考实行院校专业组投档录取模式,除3+证书本科批次、西藏新疆班外,每个院校专业组设置6个专业志愿和1个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

1.招生批次及志愿设置。

(1)依学考不分批次,分普通类(不分物理、历史)、艺体类(分音乐类、美术类、舞蹈类、广播电视编导类、体育类5类,下同,艺体统考类别由招生院校划分不同的专业组进行区分)2个类别。普通类设2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艺体类设1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普通类与艺体类不得兼报,考生只能选择其中一类进行填报。

(2)3+证书分本科、专科(高职)两个批次。本科批次设1个院校专业组志愿,1个专业志愿,不设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专科(高职)批次按考生类型分中职生批次设35个院校专业组志愿;退役军人批次设1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西藏新疆班设1个院校专业志愿,1个专业志愿,不设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

2.计划编制。

院校按照院校专业组编制招生计划,招生计划须具体到各专业。一所院校可设置多个专业组,每个专业组包含若干个专业,但同一专业只能在一个专业组。其中,艺体类要按照音乐类、美术类、舞蹈类、广播电视编导类、体育类5个统考类别进行编组。

3.投档录取。

省招办根据生成的院校专业组数据,以院校专业组为投档单位,结合考生填报的院校专业组志愿和考生总分排位进行投档,由招生院校根据招生章程进行录取。若考生无法录取到所填报的专业,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只能调剂到该专业组内未完成计划的专业;不服从调剂的考生,作退档处理。

4.投档排序及同分处理(不含3+证书本科批次)。

(1)根据考生春季高考成绩合成总分(含政策性加分)从高到低确定投档位序。总分(含政策性加分)相同时,比较语文、数学、英语3门科目合计成绩(不含政策性加分)高低,高者优先。

(2)语文、数学、英语3门科目合计成绩(不含政策性加分)仍相同时,按以下原则进行排列:

第1位序,比较语文加数学两门合计成绩高低,高者优先;。

第2位序,比较语文和数学两门中的单科较高成绩高低,高者优先;。

第3位序,比较英语成绩高低,高者优先;。

第4位序,依学考艺体类专业比较术科统考成绩高低,高者优先。

北京中高考改革方案4月7日已出台

4月6日上午,2016年北京市“展望‘十三五'发展谱新篇”系列形势政策报告会第二场举行,为迎接7日正式发布的北京市中高考招生改革方案,市教委副主任李奕表示,随着改革方案的出台,以及育人理念的变化,会倒逼中小学校执行新课程方案。

据李奕介绍,按照新的考试评价方案,今后教育行政部门在评价一所学校时,将不再单纯地关注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而是要关注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学校管理是否给了孩子成长发展的空间,这其中不仅包括考试成绩,还包括学校对于肥胖率、近视率等身体健康指标的控制,及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等各方面的培养能力。

同时他表示,伴随着新中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以及育人理念的变化,会倒逼中小学校长和教师执行新课程方案,而不仅仅是机械性地考虑长短课时等安排。

对此,他建议学校和教师要对一些具体的变化有清晰的认知,并依此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策略。例如教学转型要关注课堂是否给学生以启发,是否有思维的延伸;教师转型则要关注教师对学生个性爱好的发现;学校转型则应关注学校对不同类型学生发展的促进程度。

据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北京市此次深化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基本思路,在于促进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不断提升学生的实际获得感,以创新促绿色发展。其最终指向育人理念的重大转变。

李奕表示,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要努力提高基础教育供给端的质量、效率和创新性,使其贴近学生的消费习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还要努力改善基础教育供给结构,打破单一的课程、资源、考试评价供给结构,构建丰富多元、可选择的新供给侧结构,由此实现从需求侧的拉动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的转变。

针对有老师提出未来将如何进行教学的问题,李奕表示,以往教学中追求得分高和追求考试好成绩的方式要发生改变,学校和老师可以创设更多可选择的空间。另外李奕也指出,今后教师设置习题时,要有至少30%的题目是原创,且增加可选择性和开放性答案,以增加教学资源的供给。

16省份公布新高考改革方案

高考,迎来一次大变革(教育眼)。

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拉开了新高考改革的大幕。上海、浙江先行先试,探索出文理不分、一年多考、综合评价等新措施。今年第一季度,各地新高考改革方案密集出台,北京、广东、江苏、江西、山东、辽宁、河北、贵州、湖南、海南、广西、甘肃、宁夏、西藏陆续公布实施方案,加上之前的上海、浙江试点区,目前全国公布方案的省区市已达16个,其他省区市方案也将于年内公布。一系列方案的出台显示出“全面系统的招生考试改革”已初具雏形,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纵观各地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方案,虽然在执行时间、具体选考科目上略有不同,但大致有以下几个趋势:

取消文理分科,由“3+x”变为“3+3”模式。以往的“3+x”中的“x”代表文综或理综,文科考生考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理科考生考物理、化学、生物三科。文理分科模式下,往往培养出的只是“半个人”,学文的不懂理,学理的不知文。而新高考改革之后,在保持原来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不变的情况下,不分文理科,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政、史、地、理、化、生等科目中,自选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

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多元评价机制,即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进行录取。其中,统一高考向“全国一张卷”回归,将有26省份使用统一命题试卷。此外,多地表示将给考生提供两次外语考试机会,考生可选择其中较高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两种,通过合格性考试是高中学生取得毕业资格的主要依据;而等级性考试则以等级呈现,其中3门将作为升学的重要依据。综合素质评价主要针对“唯分数论”的做法,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状况、传统文化素养、创新实践能力、身心健康、个人特长等。

录取批次合并。北京、辽宁、江西等地将取消本科第三批次,与本科第二批次合并录取;海南合并一本、二本招生批次,并计划从起仅设本科和专科两个录取批次。传统本科批次界限的打破,让高校站在统一平台上,有利于推动民办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发展,也有利于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学校和专业,而不仅仅是跟着学校的“档次”走。

意味着什么?增选择、减压力、提素质是目标。

不分文理科、不再一考定音、不唯分数是论……高考的新变化把决定未来方向的权利交还到了学生自己手中。

“喜欢生物,但是因为物理成绩不好,所以相比较之下,最终学了文科”“不知道想学什么,看金融火爆,所以就选了”……产生诸如此类的纠结、迷茫与抱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中和高等教育的连接点往往只通过分数,而学生和学校双方对彼此的爱好、特长都知之甚少。

“‘文理不分科’的自由组合模式让考生能‘考其所长’‘考其所好’。”北京工业大学招生办副主任兰劲华说:“‘3+3’模式实际上就是引导高中学生在学习共同知识的基础上,有侧重地投入更多时间发展自己的学科特长,引导学生将学业兴趣与未来专业有机结合。这有助于改变当下考生在专业选择上的盲目性。”

除了打破文理科壁垒,今后的高中生还可以自主选择时段完成英语考试、选择哪些科目参加合格性考试以及哪些科目计入高考成绩。“一年多考、择优计分将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学生集中应考的心理压力,有利于扭转以应试为主的传统思路,回归学习的本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蒋承说。

去年暑假,上海市同济二附中的部分高中生承担了普陀区长寿街道“一起‘暑’快乐”的社区小朋友接待任务,他们策划节目、购买道具、布置场地,异常忙碌却又乐在其中。按照上海新高考政策,从20起,高中生需完成不少于90天的社会实践,作为综合素质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截至底,上海256所高中全部在学生社会实践信息记录电子平台注册,高二学生中已有91%参加了志愿服务。

“两依据、一参考”、推行综合素质评价,意味着分数不再是唯一标准。蒋承认为:“教育不能‘只见分不见人’,用一个‘总分’代替对学生方方面面的评价显然是不合理的。虽然综合素质评价目前仅作为招生参考,却向学校和社会传递素质教育的明确导向。”

难在哪?授课方式、评价标准、选择能力待提升。

方案的公布只是高考改革实践中的第一步。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些政策在落地的过程中可能会有难度,还需要根据试点经验、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

“统考+选考”的“3+3”模式,给现有的高中教学模式带来了新挑战。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王烽指出:“学业水平考试要‘选考’,学校就要提供‘选课’,不同课程的复杂的排列组合使得原本固定的教学班级无法维持,走班制将成为授课的基本形式。但学校无法预估哪个学科的选考学生多,哪个学科的选考学生少,这就需要更多的师资力量,承担教学任务,而这样的条件在一些欠发达地区是难以达到的。此外,当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张自己的课表后,班主任就失去了意义,考勤机制和课堂管理将成为一大难题。”

新高考方案中,大部分省份提出使用“两依据、一参考”的评价机制,综合素质评价的建立固然有助于打破智育一枝独秀的局面,但在实际招录中却很难把握。做家务和去敬老院,公益活动和科学调查哪一个考核分数应该更高?这些都不具有可比性,尤其当学生很多的时候,考核就很可能流于形式甚至造假。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认为,要保证综合素质评价的真实可靠,一方面教师要负责审核把关,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统一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电子管理平台,便于公示和监督。

除去制度本身存在的难点,在选择多了、范围大了的情况下,考生自己也会患上“选择困难症”。应试教育之下,追求高分是最终目标,有些学生甚至上了大学仍然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应该怎样去学。而今后,当高中生面临选课、选考、选专业、选学校时,如何做好这些“选择题”,提前规划生涯教育,我们的学生、家长、学校都要不断适应。(记者丁雅诵)。

广东年出台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改革方案后年出炉,广东高考五年后不分文理科,具体下面跟小编来看看。

“广东版”高考改革方向确定了!经教育部备案同意,3日,省政府颁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明确我省高考将统一实行“3+3”的考试模式,英语科、学业水平考试“一年两考”。

按照计划,我省2019年出台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并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实施新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2021年开始实行新高考方案,基本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意见》提出,高考实行“3+3”的考试模式,本科院校招生不分文理科设置考试科目,实行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和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考试方式。

语文、数学、外语科目分值不变,每科满分150分。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所报考高校的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推动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普通高考外语科目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同一科目参加两次考试的机会,学生选择最好成绩使用,以减轻学生集中应考压力,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提醒,现在在读高中学生及2019年、2019年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仍执行目前高考方案。在实施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前,这几年过渡期,各中学和考生要按照目前的高考方案要求安排好教学和备考工作。

《意见》还提出,高职院校考试招生逐步实现考试的内容、形式、时间安排和录取与普通本科院校相对分开,本科院校实行统一考试,高职院校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让学生尽早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使部分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

同时,普通本科院校招生录取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即可概括为“两依据、一参考”。探索综合评价招生录取模式改革,按照统一高考成绩、高校测试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各占一定比例计算综合成绩,由高校按照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高考改革进入倒计时

“工作会议主要确定了今年的工作重点,把《纲要》里面的一些内容细化了。”谈及日前举行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一位教育部相关人士表示。

据悉,在会上,上海、广东、陕西、辽宁、湖北、四川6省市教育厅局长介绍了本地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下文简称“规划纲要”)的情况,教育部负责人则明确了20教育改革的工作重点。

其中,包括学前教育、民办教育、职业教育等在内的7大分领域规划将在年内出台,而备受社会关注的高考改革也将“稳妥推进”。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会上明确表示:““落实”是年全国教育工作的关键词、核心词。”

分领域规划年内出台。

去年7月,有着“新教改”之称《规划纲要》予以公布,随即教育改革进入到推进落实阶段,425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启动,从国家、地方和学校三个层面并行推进。

“今年的重中之重,就是一些重大项目的实行。”有教育部相关人士表示。其中,学前教育是一个热点。

去年,国家出台了有着“国十条”之称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并专门召开了高规格的全国学前教育电视电话会议。

根据教育部相关人士介绍,今年将“依照文件和会议的精神”,启动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农村学前教育推进项目,加快中西部农村幼儿园建设。

而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滞后的问题,教育部在2011年也将采取一些举措来应对。

具体而言,包括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细化和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指标;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项目,包括继续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实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启动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坚持分类指导、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原则,进一步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问题,重点推动大城市治理择校乱收费工作,研究制定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指导意见等。

“袁部长上任之后开的第一次会,就是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化的,他对这个问题十分关心,可以预计今年教育部将会推进这一问题的解决。”北师大教育学部的一位教授称。

“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是中国教育改革的牛鼻子,必须要抓住。”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师大学顾明远教授表示。

对于社会各方高度关注的`高考改革,在《规划纲要》中已经给出了基本的改革思路。

但因此事涉及到社会最敏感的神经,教育部在推进高考改革时,更为谨小慎微。在年度工作重点中,用了“稳妥推进”四字来表述。

具体而言,涉及到高考改革的举措主要包括:成立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进行整体设计和评估论证,确保改革的科学性和公信力;继续推进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条件成熟的省市开展高职单独招生考试改革试点。其中尤为引发注意的是,教育部明确提出了要“迅速组织专门力量,年内完成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制定工作”。

对于高校招生层面的改革,近年来陆续已有不少国内高校进行了试点。尤其是在去年,29所国内顶尖高校形成了“华约”、“北约”、“卓越”三个高校自主招生联盟。

“有理由相信,去年29所学校的尝试,只是中国高校招生改革的一个序幕而已。”有熟悉中国教育改革的人士表示。

(

16省份公布新高考改革方案

新华网北京4月1日电(韩家慧刘雅睿)高考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关系到国家发展大计,关系每一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千万学子的前途命运。我国于2014年出台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改革考试科目设置,改革考生录取机制,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分散学生的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北京2017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将取消本科三批。

上海将深化高考综合改革合并一本、二本招生批次。

广东:不设文理科一年一科多考。

江苏高考新方案实行“3+3”模式2021年高考开始实施。

江西:三本并入二本淡化公办民办。

浙江:不分文理满分750分。

山东:2020年只统考语数外。

辽宁高考一本不再分ab段。

河北:高考改革2018启动文理不分科英语可考两次。

贵州将取消普通高中文理分科高考外语一年两考。

湖南:将于2017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不分文理科。

海南:2017年启动高考改革将不再分一本二本。

广西:2019年全面推进高考综合改革不分文理外语考两次。

甘肃:高考改革启动2019年开始实施。

宁夏:2019年起启动高考综合改革。

西藏:2021年起将不再分文理科。

3月25日,记者从区教育厅了解到,西藏自治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出台。根据该《方案》,西藏将全面启动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2021年起,西藏高考将不再分文理科,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将成为参加“新”高考的第一批考生。

文档为doc格式。

全国24省份已出台户籍改革方案

在明确主要目标的同时,各地户籍制度改革方案还提出,要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建立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此外,各地方案也均提到了建立居住证制度。

按照国务院2014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要以居住证为载体,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扩大向居住证持有人提供公共服务的范围。

记者注意到,在《居住证管理办法》迟迟没有出台的情况下,多数省份的方案对建立或完善居住证制度多为原则性规定,内容大都与国家版户籍改革意见保持一致。

综合各地方案来看,申请居住证普遍需要在当地居住半年以上,居住证持有人享有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劳动就业、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计划生育服务、公共文化服务、证照办理服务等权利。

但是对于随迁子女参加中高考、住房保障、养老服务等更为核心的权利,各地的方案则普遍定调为“逐步享有”,且需与居住年限、社保年限等条件挂钩,但是大多数省份并未明确所需具体年限,仅少数地区作出了详细规定。

易鹏认为,囿于固有利益和地方财政压力等因素,户籍制度改革难以一蹴而就。居住证制度作为户籍改革的过渡政策,其“逐步享有、稳步推进”也是为了避免动作过猛从而对财政造成过大压力。

高考改革进入倒计时

16岁的邱文苑是青岛十五中一名普通高一女生,成绩优异的她在青岛过得非常开心。但每当想起一年后不得不离开老师同学,她就感到有些失落。

“她老家在福建,父母在青岛工作很多年了,但因为没有青岛户口,只能回家高考。”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目前我市小学有7.9万外来务工子女就读,根据国家教育部即将出台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升学方案,这些外来娃有望在青岛参加高考。

市内一年涌入5000外来生。

去年7月,市内四区外来务工子女报名工作结束后,各区教体局统计,市内一年级共接收外来务工子女5000多人。其中,市南区1100人,市北区1000多人,李沧区1600人左右,约占新生比例的40%左右,再加上在四方区报名的外来务工子女,市内四区外来务工子女报名人数达到了5000人。记者从市教育局基教处了解到,20我市市内四区一年级入学新生招生计划数为1.5万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报名人数占到这一总数的三分之一。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不管今年入学的外来务工子女有多少,市内四区外来务工子女占当年入学新生总数20%至30%的比例是肯定的。

多数外来生需要回乡高考。

由于近年来涌入我市的.外来务工子女数量逐年激增,几乎所有学校都有数量不等的外地学生就读,只有极少数学生办了青岛户口。而根据我国现有高考政策,这些学生仍需回原籍参加高考。市教育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市市区八所优质高中学校的借读外地学生总量每年都在增加,大批借读生中,不少人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十五中副校长孙晓东告诉记者,去年高考前,一名叫李俊的学生却突然急匆匆地办了转学手续。“他的户口在潍坊,按照政策规定,他必须要回原籍参加高考。”孙晓东说,李俊的父母一直在学校周边菜市场卖菜,懂事的李俊凭借自己的努力不仅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还担任班长、学生会副主席等职务。

上周,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透露,高考招生改革新方案将于年内出台,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升学方案也将于“十二五”期间出台。这意味着打工子弟将有望在就读地参加高考。教育部鼓励和支持各地抓紧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教育部也将会同有关部门、省市积极研究相关支持政策。“青岛对外来务工子女的接收、让们享受‘市民待遇’等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省里一旦出台了这项政策,我们青岛肯定以最快的速度落实、制定实施细则。”市教育局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

年上海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出台【】

据《劳动报》报道,昨天,上海教育考试院在官网发布消息称,2017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统一文化考试时间确定。其中6月7日为语文和数学,6月8日下午外语,6月9日上下午均为外语听说测试。

市教育考试院表示,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统考科目时间安排的通知》(教学厅〔2017〕3号)的要求,2017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统一文化考试时间安排如下:6月7日(星期三)上午9:00-11:30为语文科目考试,下午15:00-17:00为数学考试;6月8日(星期四)下午15:00-17:00为外语考试;6月9日(星期五)8:00-11:40为外语听说测试,下午的`外语听说测试时间为13:00-16:40。

市教育考试院提醒各位考生,6月7日上午8:30考生入场,9:15禁止迟到考生入场,11:00后考生可提前交卷出场。6月7日下午14:30考生入场,15:15禁止迟到考生入场,16:30后考生可提前交卷出场。6月8日下午14:30考生入场,14:45禁止迟到考生入场,14:45开始分发答题纸,14:50开始试听,14:55开始分发试卷,15:00听力考试正式开始。16:30后考生可提前交卷出场。6月9日外语听说测试,考生需根据测试通知单上考试场次提前40分钟到考点报到,提前30分钟进入准备室。考试从考生进入准备室开始,如考生没有在规定的时间进入准备室,不能参加该场次考试,必须听从考试工作人员指令,参加其他场次的考试,不得随意离开考点。

甘肃省出台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大事情,甘肃省政府日前印发《甘肃省深化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一揽子改革具体措施:义务教育招生不能产生大班额;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招录取消体育艺术特长生加分项目;改革考试科目设置,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实施贫困及老区专项招生计划等。根据《方案》,2019年启动我省高考综合改革,2022年全面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基本建立符合教育规律、顺应时代要求的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取消任何形式的小学入学测试,严禁采取或者变相采取考试、考核等形式选拔学生,严禁将各种竞赛成绩和各类考级证书作为义务教育入学的条件和编班的依据。义务教育招生不能产生大班额。

严格落实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规定,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完善接受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和就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完善中考体育、艺术、实验实践能力等测试办法。

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职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鼓励初中毕业生进入中职学校学习。

全面推进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避免严重偏科。确保学业水平考试安全有序、成绩真实可信。同一科目安排一次考试,积极创造条件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其他后选科目的第二次考试机会。2019年出台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

完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包括学生思想品德、遵纪守法意识、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内容。

2019年出台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

2019年6月底前,出台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

改革考试科目设置。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专业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

改革招生录取机制。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2019年6月底前提出对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报考要求和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提前向社会公布。

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保留对长期居住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汉族考生,报考省属院校理工、文史类专业,录取时文化课加10分;对农村户口独生子女户和二女结扎户考生,报考省属院校理工、文史类专业,录取时文化课加5分的地方性加分项目。对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考生,采取专项计划、定向招生等政策予以照顾。

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高校自主招生考核统一安排在高考结束后进行。改进投档录取模式。本专科文理类各批次实施大平行志愿投档。

逐步扩大高职院校省内单独测试招生计划和专业,扩大“专升本”招生计划和专业。逐步完善,推动中职毕业生采取“文化知识+专业技能”的测试办法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试点工作。形成初中起点“五年一贯制”、高职“3+2”升本科、高等职业学院单独测试招生贯通培养格局。

增加高考招生在贫困地区的专项名额,扩大省属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实施高校农村单独招生专项计划、省内高职(专科)院校在贫困县单独测试招生和中职应届毕业生推荐直升招生计划。扩大省内高职院校在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规模。实施革命老区专项招生计划,逐步提高革命老区考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逐步增加民族地区考生进入高等院校的入学机会,凡我省实施的专项计划均惠及民族地区考生。对58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和17个插花县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进入省内高职院校的学生免除学费和书本费。

全国24省份已出台户籍改革方案

对于户籍制度改革,民众最关心的是怎样圆“城市梦”。在落户条件方面,与国家版的意见相比,不少地区的方案降低了落户门槛,落户条件更为宽松。

按照国家版的户籍改革意见,要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相比之下,一些省份的“步子”更大。其中,贵州提出“全面放开中、小城市和建制镇落户限制”,这意味着贵州的中等城市与小城市、建制镇的落户限制将同样全面放开;湖北提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压力小的大中城市,可以参照建制镇和小城市标准,全面放开落户限制。

对于大城市的落户条件,国家版的户籍改革意见规定“对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的要求不得超过5年”,而河南缩短为“不得超过2年”,安徽缩短到“不得超过3年”。

在特大城市落户方面,各地普遍提出了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河南提出“省会城市要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黑龙江提出哈尔滨要“积极建立和完善积分落户制度”;湖北提出科学控制武汉市人口规模,合理设置落户积分分值,建立积分落户制度。

在专家看来,现在北上广等特大城市无法再集聚和承载再多的人口,“城市病”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在放开中小城市落户限制的同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也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