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2023年有理数的乘法教案第二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通用8篇)

时间:2023-10-16 04:53:10 作者:灵魂曲 2023年有理数的乘法教案第二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通用8篇)

高二教案需要不断反思和调整,以适应学生学习的不同需求和教学环境的变化。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一教案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广大教师更好地进行初一教学工作。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1.4.1有理数的乘法(3)

【教学目标】1.熟练有理数乘法法则;2.探索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对话探索设计】〖探索1〗你知道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吗?你会用字母表示它们吗?在有理数范围内,它们仍然成立吗?〖阅读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见p40)〖探索2〗下列计算若按顺序依次相乘怎样算?用运算律为什么能简化运算?(1)25×4;(2)-×1999×.〖探索3〗运用运算律真的能节省时间吗?分两个大组,比一比:计算×(-198)×.〖练习1〗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1)1999×125×8;(2)-1097.〖探索4〗1.每千克大米1.60元,第一天购进3590千克,第二天又购进6410千克,两天一共要付多少钱?你知道这道题有哪两种算法吗?哪一种简便?2.如右图,你会用两种方法求长方形abcd的面积吗?〖例题学习〗p41.例5〖作业〗p41.练习〖补充作业〗1.计算(注意运用分配律简化运算):(1)-6×(100-);(2)×(-12).(2)2×(-3)×4×(-5)×(-6)×7×8×9×(-10);(3)2×(-3)×4×(-5)×(-6)×0×7×8×9×(-10);4.下列各式的积(幂)是正的还是负的?为什么?(1)(-3)×(-3)×(-3)×(-3)×(-3).5.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1)-98(-0.6);(2)-1999(-)【补充练习】1.某地气象统计资料表明,高度每增加,气温就降低大约。现在地面气温是,则在的高空的气温是多少?2.运用分配律化简下列的式子:(1)例3x+9x+x(2)13x-20x+5x;=(3+9+1)x=13x;(3)12π-18π-9π;(4)-z-7z-8z.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1、知识目标: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熟练运用有理数的法则进行准确运算。

2、能力目标:通过对问题的变式探索,培养自己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积极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的推导及熟练运用。

难点:有理数乘法运算中积的符号的确定。

一、预习导航

1、在小学我们已经接触了乘法,那什么叫乘法呢?

求几个的运算,叫乘法。

一个数同0相乘,得0。

2、请你列举几道小学学过的乘法算式。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规定:向右为正,现在之后为正。

3分钟后蜗牛应在o点的()边()cm处。

可以列式为:(+2)(+3)=

问题2: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左爬行,那么3分钟后蜗牛在什么位置?

规定:向右为正,现在之后为正。

3分钟后蜗牛应在o点的()边()cm处。

可以列式为:

问题3: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右爬行,那么3分钟前蜗牛在什么位置?

规定:向右为正,现在之后为正。

3分钟前蜗牛应在o点的()边()cm处。

可以表示为:

问题4: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左爬行,那么3分钟前蜗牛在什么位置?

规定:向右为正,现在之后为正。

3分钟前蜗牛应在o点的()边()cm处。

可以表示为:

2、观察这四个式子:

(+2)(+3)=+6(-2)(-3)=+6

(-2)(+3)=-6(+2)(-3)=-6

根据你对有理数乘法的思考,总结填空:

正数乘正数积为__数:负数乘负数积为__数:

负数乘正数积为__数:正数乘负数积为__数:

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_____。

?思考:当一个因数为0时,积是多少?

3、试着总结一下有理数乘法法则吧:

两数相乘,同号得,异号得,并把绝对值。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

1、你能确定下列乘积的符号吗?

37积的符号为;(-3)7积的符号为;

3(-7)积的符号为;(-3)(-7)积的符号为。

2先阅读,再填空:

(-5)x(-3)。同号两数相乘

(-5)x(-3)=+()得正

5x3=15把绝对值相乘

所以(-5)x(-3)=15

填空:(-7)x4____________________

(-7)x4=-()___________

7x4=28_____________

所以(-7)x4=____________

[例1]计算:

(1)(-5)(2)(-5)

(3)(-6)(-0.45)(4)(-7)0=

解:(1)(-5)(-6)=+(56)=+30=30

请同学们仿照上述步骤计算(2)(3)(4)。

(2)(-5)6==

(3)(-6)(-0.45)==

(4)(-7)0=

让我们来总结求解步骤:

两个数相乘,应先确定积的,再确定积的。

1、小组口算比赛,看谁更棒

(1)3(-4)(2)2(-6)(3)(-6)2

(4)6(-2)(5)(-6)0(6)0(-6)

2、仔细计算。,注意积的'符号和绝对值。

(1)(-4)0.25(2)(-0.5)(-2)(3)(-)

(4)(-2)(-)(5)(-)(-)(6)(-)5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个数同0相乘,仍得0b.一个数同1相乘,仍得原数

c.如果两个数的乘积等于1,那么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d.一个数同-1相乘,得原数的相反数

3、计算下列各题:

(5)(-6)(-5)=;(6)(-5)(-6)=

1、有理数的乘法的计算步骤分哪两步?2.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是什么?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人教版

一、知识与技能

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过程,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能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乘法。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归纳、猜想、验证等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精神,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应用法则正确地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2.难点:两负数相乘,积的符号为正与两负数相加和的符号为负号容易混淆。

3.关键:积的符号的确定。

教具准备

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五、新授

课本第28页图1.4-1,一只蜗牛沿直线l爬行,它现在的位置恰在l上的点o.

(1)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后它在什么位置?

(2)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后它在什么位置?

(3)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前它在什么位置?

(4)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前它在什么位置?

分析:以上4个问题涉及2组相反意义的量:向右和向左爬行,3分钟后与3分钟前,为了区分方向,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为区分时间,我们规定:现在前为负,现在后为正,那么(1)中2cm记作+2cm,3分后记作+3分。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1、知识目标: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熟练运用有理数的法则进行准确运算。

2、能力目标:通过对问题的变式探索,培养自己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积极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的推导及熟练运用。

难点:有理数乘法运算中积的符号的确定。

1、在小学我们已经接触了乘法,那什么叫乘法呢?

求几个的运算,叫乘法。

一个数同0相乘,得0。

2、请你列举几道小学学过的乘法算式。

规定:向右为正,现在之后为正。

3分钟后蜗牛应在o点的()边()cm处。

可以列式为:(+2)(+3)=

问题2: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左爬行,那么3分钟后蜗牛在什么位置?

规定:向右为正,现在之后为正。

3分钟后蜗牛应在o点的()边()cm处。

可以列式为:

问题3: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右爬行,那么3分钟前蜗牛在什么位置?

规定:向右为正,现在之后为正。

3分钟前蜗牛应在o点的()边()cm处。

可以表示为:

问题4: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左爬行,那么3分钟前蜗牛在什么位置?

规定:向右为正,现在之后为正。

3分钟前蜗牛应在o点的()边()cm处。

可以表示为:

2、观察这四个式子:

(+2)(+3)=+6(—2)(—3)=+6

(—2)(+3)=—6(+2)(—3)=—6

根据你对有理数乘法的思考,总结填空:

正数乘正数积为__数:负数乘负数积为__数:

负数乘正数积为__数:正数乘负数积为__数:

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_____。

思考:当一个因数为0时,积是多少?

3、试着总结一下有理数乘法法则吧:

两数相乘,同号得,异号得,并把绝对值。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

1、你能确定下列乘积的符号吗?

37积的符号为;(—3)7积的符号为;

3(—7)积的`符号为;(—3)(—7)积的符号为。

2先阅读,再填空:

(—5)x(—3)。同号两数相乘

(—5)x(—3)=+()得正

5x3=15把绝对值相乘

所以(—5)x(—3)=15

填空:(—7)x4____________________

(—7)x4=—()___________

7x4=28_____________

所以(—7)x4=____________

[例1]计算:

(1)(—5)(2)(—5)

(3)(—6)(—0.45)(4)(—7)0=

解:(1)(—5)(—6)=+(56)=+30=30

请同学们仿照上述步骤计算(2)(3)(4)。

(2)(—5)6==

(3)(—6)(—0.45)==

(4)(—7)0=

让我们来总结求解步骤:

两个数相乘,应先确定积的,再确定积的。

1、小组口算比赛,看谁更棒

(1)3(—4)(2)2(—6)(3)(—6)2

(4)6(—2)(5)(—6)0(6)0(—6)

2、仔细计算。,注意积的符号和绝对值。

(1)(—4)0.25(2)(—0.5)(—2)(3)(—)

(4)(—2)(—)(5)(—)(—)(6)(—)5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个数同0相乘,仍得0

b、一个数同1相乘,仍得原数

c、如果两个数的乘积等于1,那么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d、一个数同—1相乘,得原数的相反数

2、在—2,3,4,—5这四个数中,任意两个数相乘,所得的积最大的是()

a、10b、12c、—20d、不是以上的答案

3、计算下列各题:

(5)(—6)(—5)=;(6)(—5)(—6)=

1、有理数的乘法的计算步骤分哪两步?

2、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是什么?

有理数的乘法数学教案

1、要求学生会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使学生更多经历有关知识发生、规律发现过程。

重点:对乘法运算法则的运用,对积的确定。

难点:如何在该知识中注重知识体系的延续。

一、知识导向:

有理数的乘法是小学所学乘法运算的延续,也是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与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基础上所学习的,所以应注意到各种法则间的必然联系,在本节中应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多让学生经历知识、规律发现的过程。在学习中应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二、新课:

1、知识基础:

其一:小学所学过的乘法运算方法;

其二:有关在加法运算中结果的确定方法与步骤。

2、知识形成:

(引例)一只小虫沿一条东西向的跑道,以每分钟3米的速度爬行。

列式:

即:小虫位于原来出发位置的东方6米处

拓展: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

列式:

即:小虫位于原来出发位置的西方6米处

概括: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

3、设疑:

如果我们把中的一个因数2换成它的相

反数-2时,所得的积又会有什么变化?

当然,当其中的一个因数为0时,所得的积还是等于0。

综合: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

例:计算:

(1)(2)

三、巩固训练:

p52.1、2、3

四、知识小结:

本节课从实际情形入手,对多种情形进行分析,从一般中找到规律,从而得到有关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在运算中应强调注意如何正确得到积的结果。

五、家庭作业:

p57.1、2,3

六、每日预题:

1、小学多学过哪些乘法的运算律?

2、在对有理数的简便运算中,一般应考虑到哪些可能的情况?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一)知识点目标: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二)能力训练目标: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的能力。

2、能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在共同探索、共同发现、共同交流的过程中分享成功的喜悦。

2、在讨论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集体的力量,培养团队意识。

乘法运算律的运用。

乘法运算律的运用。

探究交流相结合。。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2:计算下列各题:

(1)(一7)×8;

(2)8×(一7);

(5)[3×(一4)]×(一5);

(6)3×[(一4)×(一5)];

[师生]由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

像前面那样规定有理数乘法法则后,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与分配律在有理数乘法中仍然成立。我们可以通过问题2来检验。(略)

[师]同学们自己采用上面的方法来探究一下分配律在有理数范围内成立吗?

[生]例如:5×[3十(一7)]和5×3十5×(一7);(略)

[师](一5)×(3一7)和(一5)×3一5×7的结果相等吗?

(注意:(一5)×(3一7)中的3一7应看作3与(一7)的和,才能应用分配律。否则不能直接应用分配律,因为减法没有分配律。)

讲授新课:

用文字语言和字母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表达出来。

应得出:1.一般地,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2、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3、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师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从中体会学习的快乐。

3、用简便方法计算:

练习(教科书第42页)

这节课我们学习乘法的运算律及它们的运用,使我们体验到了掌握一般的正常运算外,还要灵活运用运算律,能简便的一定要简便,这样做既快又准。

课后作业:课本习题1.4的第7题(3)、(6)。

用简便方法计算:

(1)6.868×(一5)十6.868×(一12)十6.868×(十17)

(2)[(4×8)×25一8]×125

有理数的乘法数学教案

1.内容

有理数乘法法则

2.内容解析

有理数的乘法是继有理数的加减法之后的又一种基本运算。有理数乘法既是有理数运算的深入,又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除法、乘方的基础,对后续代数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与有理数加法法则类似,有理数乘法法则也是一种规定,给出这种规定要遵循的原则是“使原有的运算律保持不变”。本节课要在小学已掌握的乘法运算的基础上,通过合情推理的方式,得到“要使正数乘正数(或0)的规律在正数乘负数、负数乘负数时仍然成立,那么运算结果应该是什么”的结论,从而使学生体会乘法法则的合理性。与加法法则一样,正数乘负数、负数乘负数的法则,也要从符号和绝对值来分析。由于绝对值相乘就是非负数相乘,因此,这里关键是要规定好含有负数的两数相乘之积的符号,这是有理数乘法的本质特征,也是乘法法则的核心。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

1.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计算两个数的乘法

(2)能说出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能用例子说明法则的合理性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学生能通过具体例子说明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的归纳过程。

有理数的乘法与小学学习的乘法的区别在于负数参与了运算。本课要以正数、0之间的运算为基础,构造一组有规律的算式,先让学生从算式左右各数的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这些算式的共同特点并得出规律,再以问题“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应有……”为引导,让学生思考在这样的规律下,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两个负数相乘各应有什么运算结果,并从积的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总结出规律,进而给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在这个过程中体会规定的合理性。上述过程中,学生对于为什么要讨论这些问题、什么叫“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从哪些角度概括算式的规律等,都会出现困难。为了解决这些困难,教师应该在“如何观察”上加强指导,并明确提出“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看规律”的要求。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观察给定的乘法算式;从哪些角度概括算式的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从有理数分类的角度考虑,区分出有理数乘法的情况有:正数乘正数、正数与0相乘、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负数乘负数。

设计意图:有理数分为正数、零、负数,由此引出两个有理数相乘的几种情况,既复习有关知识,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又渗透了分类讨论思想。

问题2下面从我们熟悉的乘法运算开始。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3×3=9,

3×2=6,

3×1=3,

3×0=0.

追问1:你认为问题要我们“观察”什么?应该从哪几个角度去观察、发现规律?

如果学生仍然有困难,教师给予提示:

(1)四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左边都有一个乘数3.

(2)其他两个数有什么变化规律?——随着后一个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递减3.

设计意图:构造这组有规律的算式,为通过合情推理,得到正数乘负数的法则做准备。通过追问、提示,使学生知道“如何观察”“如何发现规律”。

教师: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3×(-1)=-3,这是因为后一乘数从0递减1就是-1,因此积应该从0递减3而得-3.

追问2:根据这个规律,下面的两个积应该是什么?

3×(-2)=,

3×(-3)=.

练习:请你模仿上面的过程,自己构造出一组算式,并说出它的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构造算式,加深对运算规律的理解。

先让学生观察、叙述、补充,教师再总结:都是正数乘负数,积都为负数,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

设计意图:先得到一类情况的结果,降低归纳概括的难度,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问题3观察下列算式,类比上述过程,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

3×3=9,

2×3=6,

1×3=3,

0×3=0.

鼓励学生模仿正数乘负数的过程,自己独立得出规律。

设计意图:为得到负数乘正数的结论做准备;培养学生的模仿、概括的能力。

追问1: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你认为下面的空格应各填什么数?

(-1)×3=,

(-2)×3=,

(-3)×3=.

练习:请你模仿上面的过程,自己构造出一组算式,并说出它的变化规律。

先让学生观察、叙述、补充,教师再总结:都是负数乘正数,积都为负数,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

追问3: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两种情况下的结论有什么共性?你能把它概括出来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模仿已有的讨论过程,自己得出负数乘正数的结论,并进一步概括出“异号两数相乘,积的符号为负,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既使学生感受法则的合理性,又培养他们的归纳思想和概括能力。

问题4利用上面归纳的结论计算下面的算式,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

(-3)×3=,

(-3)×2=,

(-3)×1=,

(-3)×0=.

追问1:按照上述规律填空,并说说其中有什么规律?

(-3)×(-1)=,

(-3)×(-2)=,

(-3)×(-3)=.

设计意图:由学生自主探究得出负数乘负数的结论。因为有前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学生能独立完成。

问题5总结上面所有的情况,你能试着自己给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课堂交流,师生共同完成,得出结论后再让学生看教科书。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如果有困难,可先让学生看课本第29页有理数乘法法则后面的一段文字。

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归纳乘法法则,明确按法则计算的关键步骤。

例1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教师说明:在(3)中,我们得到了

=1.与以前学习过的倒数概念一样,我们说

与-2互为倒数。一般地,在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追问:在(2)中,8和-8互为相反数。由此,你能说说如何得到一个数的相反数吗?

设计意图:本例既作为巩固乘法法则,又引出了倒数的概念(因为这个概念很容易理解),同时说明了求一个数的相反数与乘-1之间的关系(反过来有-8=8×(―1)).

设计意图:利用有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小结、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1)你能说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吗?

(2)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两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3)举例说明如何从正数、0的乘法运算出发,归纳出正数乘负数的法则。

(4)你能举例说明符号法则“负负得正”的合理性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知识内容和学习过程两个方面进行小结。

作业:教科书第30页,练习1,2,3;第37页,习题1.4第1题。

五、目标检测设计

1.判断下列运算结果的符号:

(1)5×(-3);

(2)(-3)×3;

(3)(-2)×(-7);

(4)(+0.5)×(+0.7).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的理解。

2计算:

(1)6×(-9);

(2)(-6)×0.25;

(3)(-0.5)×(-8);

(4)0×(-6);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情况。

有理数的乘法数学教案

1.熟练有理数乘法法则;

2.探索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探索1

〖阅读理解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见p40)

〖探索2

下列计算若按顺序依次相乘怎样算?用运算律为什么能简化运算?

(1)252004(2)-1999

〖探索3

运用运算律真的能节省时间吗?分两个大组,比一比:

计算(-198)

〖练习1

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

(1)1999125(2)-1097

〖探索4

2.如右图,你会用两种方法求长方形abcd的面积吗?

〖例题学习

p41.例5

〖作业

p41.练习

〖补充作业

1.计算(注意运用分配律简化运算):

(1)-6(100-);(2)(-12).

(2)2(-3)4(-5)(-6)789(-10);

(3)2(-3)4(-5)(-6)0789(-10);

4.下列各式的积(幂)是正的还是负的?为什么?

(1)(-3)(-3)(-3)(-3)(-3).

5.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

(1)-98(-0.6);(2)-1999(-)()

2.运用分配律化简下列的式子:

(1)例3x+9x+x(2)13x-20x+5x;

=(3+9+1)x

=13x;

(3)12-9(4)-z-7z-8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