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模板12篇)

时间:2024-01-11 05:12:18 作者:XY字客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地思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出色的二年级教案案例,学习借鉴其经验。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亲自感受1课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质量单位的理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和分工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进一步了解克和千克的质量单位概念。

2、能够用老师提供的称,来称量物体质量。

教学难点:

巩固对质量单位实际概念是认识。

教学准备:

天平,盘称,适量的生活用品,如水果,蔬菜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请同学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二、实践、操作领悟新知。

1、称一称。

要称我们就要用到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称。这些称各有什么用途?

(2)下面我们来重点实践一下生活中最常见的盘称和电子称。

出示挂图称水果、蔬菜。

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能把书中的苹果数一数吗?你们想自己称一称吗?

(3)分组活动。

明确活动要求:各小组把自己带来的水果、蔬菜各称出1千克。再数一数各有多少个。

(4)刚才我们使用了盘称称物品的质量,是用什么作单位?请小组长上来汇报一下本组称的结果。

(5)通过刚才的小组活动,大家发现1千克的水果、鸡蛋有几个。鱼有几条?

2、估一估。

(1)大家能估一估你们带来的其他日用品的质量有多少吗?你估计的理由是什么?把估计的结果写到书上。

(2)称一称,验证学生估计的结果。

三、教学效果测评。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1题。

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2题。

3、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9页第7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请大家想一想,说一说。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教案范文

1、能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选择适当的算法。

2、培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3、结合具体情境,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教学难点。

估算方法的合理运用。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三。

教学方法。

引导学习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情境引入。

小明家到学校有504米,约是()米。我校二年级有288人,约是()人。养鸡场昨天收蛋192个,约是()个。电风扇售价235元,约是()元。

师:下面我们一起看看二(3)班这个月收集牛奶纸盒情况。出示统计表:

收集牛奶纸盒情况。

第一周195个。

第二周328个。

第三周217个。

第四周286个。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从这张统计表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出示:这个月大约一共收集了几个牛奶纸盒?

列式:195+328+217+286=。

独立进行估算,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

2、汇报讨论结果。

(1)老师板书学生的估算过程。

(2)老师肯定学生合理的。估算方法,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掌握一般的估算方法,提出:在估算时可以把数看成接近的整十或整百的数。

3、师:那么二年级6个班级一个月大约能收集多少个?

那么全校6个年级一个月大约能收集多少个?

全校学生在一个月里能收集这么多的牛奶纸盒,你有什么想法呢?

4、书上p98例5。

(1)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汇报时说说估算过程。

(2)如果每收集500个送一次,那么大约再收集几个,又可以送一次了?学生集体交流。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计:第一周和第二周大约收集了几个?

二(1)班一个月大约一共收集多少个?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说出估算的过程和想法。

2、练习二十第5题。

四、小结。

青岛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教科书第84页例2、例3、例4及相应的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经历计算经过时间的过程,掌握时间计算的基本方法。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你们去过游乐园吗?

学生激动地高声答道:去过!

教师:游乐园里有些什么?你最喜欢玩的是什么?

学生1:有碰碰车、摩天轮、过山车。我最喜欢玩过山车!

学生2:还有海盗船、旋转木马。我喜欢玩旋转木马!……。

教师:有这么多啊!那如果去游乐园玩的话,一定要花不少的时间吧!

学生们肯定地答道:嗯!

教师:你们会计算经过的时间吗?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这类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并全班汇报。

学生1:我1时1时地数,从2时到3时经过了1时,从3时到4时又经过了1时,一共玩了2时。

学生2:我用减法做,4-2=2时,小红在游乐园里面玩了2时。

教师小结:计算从几时到几时经过的时间,可以1时1时地数,也可以用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

2.教学例3。

教师:第二天,小红去上学。算一算,她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课件出示例3图,引导学生观察:小红是什么时间离开家的?什么时间到达学校的?)。

学生独立解决,并汇报。

方法一:小红出发时,分针指向1,到校时分针指到5,从1到5是4个大格,是20分。

方法二:小红出发时是8时5分,到校时间是8时25分,用25-5=20,所以是20分。……教师:说一说你喜欢哪种方法,说出喜欢的理由。

尝试练习:“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比较一下,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3.教学例4。

教师:小红所在的学校在周末举行了春季运动会。(课件演示运动会的场景)看,紧张激烈的比赛开始了。拔河比赛从8:30开始,9:40结束(板书:8:30~9:40)想一想,拔河比赛用了多长时间。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谁愿意介绍你的方法?

方法一:把8:30~9:40分成两段,8:30~9:00是30分,9:00~9:40是40分,30+40=70分。

方法二:把8:30~9:40分成两段,8:30~9:30是1时,9:30~9:40是10分,所以经过了1时10分。

方法三:可以用减法,9时减去8时是1时,40分减去30是10分,所以经过了1时10分。

教师:还有不同的算法吗?你喜欢哪一种?说一说,单项赛用了多长时间?学生独立解决,全班交流。

小结:怎样计算经过的时间?

三、巩固深化。

(1)课堂活动第1题。

生生互动,互相说一说自己参加的一项活动经过的时间。

(2)小强的星期天。

先计算经过的时间,再填在书上。

(3)出示课堂活动第3题情境图,说一说有哪些活动,先估一估自己做每件事用的时间,课后再实际验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时间过得真快,一节课就要结束了,对于时间,你想说些什么?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模板

内容。

34—35页。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通过让学生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从而感觉图形的美。

2.使学生利用面前所学过的基本的图形的平移知识,设计自己的喜欢的图案。

3.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重点。

使学生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从而感觉图形的美。

难点。

学生利用面前所学过的基本图形的平移知识,设计自己习惯的图案。

关键。

让学生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知识技能。

教学准备。

教师。

图形。

学生。

图形。

环节时间。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复案。

2

17。

15。

5

1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模板

>五、小结:

1.同学们,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们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呢?教师先请学生们回忆还可以小声地与同桌进行交流。教师把图形的图片出示在黑板上,再出示一些好看的组合图形。

让学生感受图形的美。

1.教师请学生观察教材第32页这些图案,说一说,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

2.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怎样才能得到这些图案?那就请你来动手试一试、看一看。3.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图案都是我们现在所学生的平面图形经过数字中的平移、旋转对称等知识得到的,如我们经常看到的桌布围巾花布等等,所以只要你学会观察生活就能够用知识去发明和创造使他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4.汇报并讲解。

(1)指名讲解设计说明。

(2)再指名讲解设计说明。

(3)小组内修改。

5.自由发挥设计。

注意用到以前学过的知识如:平移和旋转等。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讲解。

这节课有哪些收获?让学生在设计图形中感觉图形的美。

这些图形经过人们的双手创造出许多美丽的图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些妙趣横生的图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选择一个图案,每位同学都来尝试着画一画说一说,探索一下其中的奥妙。

(1)以小组为单位设计。

(2)指名汇报。

(3)小结并寻找规律。

学生独立设计教师归纳总结。

板书设计。

图案欣赏。 。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估计教案文案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判断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并画出对称轴。

2、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三、教具、学具准备: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各色彩纸。

四、教学重难点:能够辨认对称图形,并能画出对称轴。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听小故事)。

(二)认识对称图形。

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这里还有一些对称图形,还有一些剪出来的。(飞机、鱼、龟)。

2、动手剪对称图形。

(讨论怎样才能剪出对称图形)。

a、师示范剪对称图形。

b、学生动手剪对称图形,(画一画、剪一剪,剪出一个自已喜欢的对称图形)。

c、学生展示自已剪的对称图形。

(三)认识对称轴。

认识对称轴(每个对称图形中间都有一条折痕,你能不能给这条折痕取一个名字?)对称轴(师画虚线)。

(四)巩固练习。

1、欣赏对称图形(你能列举生活上的对称图形吗?)。

2、p68(做一做)这里还有一些图形,请你判断;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小鱼的对称轴在那)对称轴有横的、还有竖的)。

3、p70第2题(4人小组)折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各有几条对称轴?并画出来。

4、p70第3题,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五)总结: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习到了什么?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教案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编制7的乘法口诀,学会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方法。

(2)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

2、“倍”的意义及应用。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意义。

(2)利用操作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并探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3)能利用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4)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8的乘法口诀。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编制并掌握8的乘法口诀。

(2)会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9的乘法口诀。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编制并掌握9的乘法口诀。

(2)会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实践活动:看一看、摆一摆。

(1)利用主题图复习第3、4、5、6单元的相关知识(观察物体、角的认识、表内乘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数学的价值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整数部分:。

十进制计数法;一(个)、十、百、千、万……都叫做计数单位。其中“一”是计数的基本单位。10个1是10,10个10是100……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整数的读法:从高位一级一级读,读出级名(亿、万),每级末尾0都不读。其他数位一个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整数的写法:从高位一级一级写,哪一位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

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看尾数位上的数是几,比5小就舍去,是5或大于5舍去尾数向前一位进1。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就叫做四舍五入法。

整数大小的比较:位数多的数较大,数位相同位上数大的就大,位相同比看第二位较大就大,以此类推。

一、复习目的:

1、使学生在理解乘除法含义的基础上探索并理解乘法口诀,能熟练的口算表内乘除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学生在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中,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看见观念。

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4、会用东南西北等词语描述物体之间的相应的位置关系。

5、学会认读钟面上的时刻。

6、感受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复习重难点。

复习重点:使学生在理解乘除法含义的基础上探索并理解乘法口诀,能熟练的口算表内乘除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复习难点: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象形统计表,会填补相应的图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且回答简单的问题。

三、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所教的内容有:观察物体、表内乘除法、方向与位置、认识钟表、统计与猜测等内容。其中,本班学生掌握比较好的有:表内乘除法、观察物体等内容;而对于方向与位置、认识钟表这两方面的内容比较差,较多的学生对方向与位置、不是很理解;空间观念不强。

四、复习方法。

1、继续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理清各单元知识要点。加强对表内乘除法的练习。在复习过程中查漏补缺,抓学生的薄弱环节。将学生的零散知识集中起来,使知识纵成行、横成片,形成互相联系的知识网络。

2、复习时少讲精讲,让学生多练,在练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采用变换练习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重点指导学困生,加强对中下生进行个别辅导,缩小他们与优生的差距。

4、复习时有张有弛,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五、具体复习安排。

1、第19周根据数学书上的期末复习安排,把整册内容疏理一遍,并完成相应的配套练习。这一周,学生要能把各单元的知识点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复习,并完成口算过关考核。

2、第20周针对各单元的知识点展开重点复习,侧重点有:表内乘除法、认读钟面上的时刻、统计。

3、第21周综合复习,教师把整册内容整合在一起,考核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考核中暴露出的问题,再次有针对性的强化练习。

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七单元教案

本节课是一节练习课,在学生学习《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的基本上进一步进行的巩固练习。还记得,在上一节课上教学完时,发现学生对一节课的内容,知识点掌握的还是不错,课堂的习题做的也很好的,自己感觉还可以。可是,当今天早晨拿到学生的作业时,发现学生的出错率很高,主要的出错是,学生对运算顺序掌握的不好,这不就是本节课的重点吗?是呀,在上节课中自己讲的也很清楚,学生总结的也很高呀。现在回想一下,的确自己疏忽的方面有很多,首先是对于重点内容把握不够,虽然我在备课时知道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但在实际操作时,我没有把握好重点。其次,对于学生的期望太高,在讲完例题,要做练习时大部分学生都会做,并有学生说出了“先乘除,后加减”。当时自己也肯定了学生的说法,并且利用课间还重复了一遍。而且在总结算法时,我们还一起总结了在没有括号的算式中,我们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可是在学生的作业中真的是先“乘”“除”吗?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以上情况,我在本节课中是这样想的:

首先要明确算法,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并且让学生用横线标注;。

其次,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不同错误情况进行展示,然后集体进行纠错;最后,在本节课中还应加大强化算法练习。让学生经历不同类型题的变式训练,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经过又一节的教学,发现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不再是拿到题目,盲目的去完成了。通过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的原因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自己课堂中的不足之处,故以后再改学生的作业和做课堂练习时,要认真仔细的分析每一个学生的做法,从而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以使及时的改正。

文档为doc格式。

二上数学第七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分苹果。

分香蕉。

教学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点: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在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算式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你们知道小猴子喜欢吃什么吗?出示智慧老人画面以及挂图。

谁能把这幅图意说给大家听.

2.板书。

二、问题探究。

1、通过看图,同学们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把12个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多少?

同学用小棒代表香蕉分一分.

(把12分成2份怎样列式?为什么等于6?

如果把12平均分3份能用除法表示吗?)。

3、讲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三、体验感悟。

出示18根小棒图片,让学生自己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

组织学生汇报,并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习二1,2,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二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

1. 通过“买鲜花”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 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1.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 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一、 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一)复习铺垫:(出示题目)

1. 计算:

40+6×8 70-5×4

2. 一枝玫瑰花5元,一枝康乃馨3元。

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创设情境,聊天导入

现在已经是春天了,小草发芽了,花儿开了,又是一年新的开始,小刺猬也有了一个新的生意,瞧,它的鲜花店开张啦。(出示教材情景图)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 让学生观察图片,提问:你能找出哪些数学信息?

2.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 大家提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如果要解决这个数学问题:

一枝康乃馨比一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我们要知道什么条件?

4. 针对第一种方法,重点讲述: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减法,又有除法,要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为什么先算除法,再算减法?(意义上来多说。)重点强调。

5. 买一枝菊花和一枝百合花,一共要花多少钱?

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知道哪些条件?

在大部分学生计算好以后,组织汇报。

6. 及时总结:

在一个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组织智力大闯关:

第一关:(分男女生比赛)

4+24÷8 5-8÷4

72÷8-3 36+81÷9

45+8×4 80-6×8

指名学生说运算顺序,叫6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第二关:森林医生:书上练一练:3题。

第三关:解决问题:书上练一练:1、2题。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

二年级数学青岛教案设计

在数学课上二年级数学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二年级数学老师的教学工作离不开二年级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教案是他们进行教学活动的保障。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二年级数学青岛教案设计”,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画锐角和钝角。

2、过程与方法:通过找角、画角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激发创造性思维。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课堂中创设的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学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魔术导入,复习铺垫。

师:关于角,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

生:我知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一个角。

生:像国旗角,桌子角,都是直角。

二、分类比较,认识锐角和钝角。

1、给“角”分类。

师: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学具卡片,先独立思考,你按什么标准分类?想想可以怎么分,分好后和同桌说一说。

(1)分成两类:一类是直角,一类不是直角。

(2)也可以分三类:直角分一类,比直角小为一类,比直角大的可以为一类。

师:那你们是怎么知道1号角和3号角就比直角大?而4号角和5号角就比直角小呢?

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比较。(验证方法: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的顶点和所量的角的顶点对齐,一条直角边和角的一条边重合,这样就可以比较这个角的开口是不是比直角大或小。)。

2、揭示“角”的名称。

师:在这三类角中,我们已经认识了角家族中的直角,其实其他两类也是叫的兄弟,一个是直角的弟弟,一个是直角的哥哥,大家知道我为什么说4号角和5号角是直角的弟弟吗?(比直角小)像这样,比直角小的角就是锐角,直角的哥哥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钝角,像这样,比直角大的角就是钝角。今天我们就老学习锐角和钝角。(板书课题)。

师:角家族我们认识了锐角、直角和钝角。

师:那么给这3个兄弟排排队吧,谁是老大,谁是老二,谁是老三?(板书:钝角直角锐角)。

第1个问题:什么样的角水锐角?什么样的角是钝角?

第2个问题:用什么办法开判断一个角是不是锐角或钝角?

师:(得出结论)和直角比,开口比较明显的,我们可以直接看出来,但开口大小比较接近直角的,我们可以利用三角板的指教来验证。

师:既然大家已经找到好办法了,我们在来用一用,看看我们的高招灵不灵。(课件出示几个不用的角,请同学来判断)。

教师出示两张实物卡片,角的大小比较接近直角的。请同学们到前面来验证。

师:看来这样的问题难不倒大家,课件出示,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这倒题。

3、找找生活中的“角”。

很好,其实数学知识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我们有知道的,也有一些我们不知道,等待大家去发现。

4画“角”。

师:既然我们认识了锐角和钝角,想不想画一画,那谁来说一说,你想怎么画一个锐角或钝角呢?(先画`````后画`````)(课件出示画法,请学生来画)。

师:你能试着画一个尽可能小的锐角和一个尽可能大的钝角吗?

三、教画人物简笔画。

师:角在美术中也有妙处!在美术中有一种画叫人物简笔画,它是非常简单的图形拼摆起来表示人物的一些简单动作,像这样用圆表示头部,用线段表示身体,用角表示四肢(胳膊和腿)。

师:请同学试着创造,用我们学会的角来表示四肢,看看你能创造出那些姿势。(学生作品展示)。

四、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目标:

1.通过“买鲜花”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一)复习铺垫:(出示题目)。

1.计算:

40+6×870-5×4。

2.一枝玫瑰花5元,一枝康乃馨3元。

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创设情境,聊天导入。

现在已经是春天了,小草发芽了,花儿开了,又是一年新的开始,小刺猬也有了一个新的生意,瞧,它的鲜花店开张啦。(出示教材情景图)。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让学生观察图片,提问:你能找出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大家提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如果要解决这个数学问题:

一枝康乃馨比一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我们要知道什么条件?

4.针对第一种方法,重点讲述: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减法,又有除法,要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为什么先算除法,再算减法?(意义上来多说。)重点强调。

5.买一枝菊花和一枝百合花,一共要花多少钱?

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知道哪些条件?

在大部分学生计算好以后,组织汇报。

6.及时总结:

在一个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组织智力大闯关:

第一关:(分男女生比赛)。

4+24÷85-8÷4。

72÷8-336+81÷9。

45+8×480-6×8。

指名学生说运算顺序,叫6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第二关:森林医生:书上练一练:3题。

第三关:解决问题:书上练一练:1、2题。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巩固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区分、应用克和千克,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

2.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并学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目标解析:

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比较抽象,在复习克和千克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使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身边物体质量的状态,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出物体的质量,培养学生的估测的意识,帮助学生积累估量的经验。在复习简单推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巩固克和千克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引入新知。

(一)回顾复习过程请学生回忆已经复习过本学期的哪些内容,对这些知识还有没有什么问题。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继续复习克和千克、推理这两部分内容。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反思的平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复习克和千克。

1.梳理。

(1)说一说,你在水果店买东西时都见过什么?

(2)计量物体的质量用什么单位?质量单位有哪些?

2.直观感受。

(1)看到1克和1千克,你会想到什么?

(2)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约是1克或者1千克?

(3)实物展示:1片口香糖约重1克,2袋500克的盐重1千克。

3.进率关系。

(1)已经明确了克和千克是质量单位,那么克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呢?

(2)说一说多少块口香糖加在一起和2袋500克的盐同样重?

4.测量。

(1)测量物体的轻重要用到什么?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2)说一说自己所认识的秤。

5.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7题。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时重点说一说第3小题,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7题。

要求学生课前调查,填写调查结果,课上根据调查结果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在一定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物体质量的关注,通过操作、提问活动让学生去感悟和体验,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结构。在练习时要让学生说说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和原因,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

(二)复习推理。

1.复习推理(一)。

(1)创设情境:李冰、王明、张强、夏雨一起排队上车。张强在李冰和王明的中间,夏雨是最后一个,李冰不是第一个。请把他们的名字从前往后写下来。

(2)思考:你先确定谁的位置?为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推理的过程,提供充分表达的机会。

(4)指名说一说推理的方法及过程,其他同学补充,引导学生注意表达的有序性。

2.复习推理(二)。

(2)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教师注意适时点拨。

设计意图:推理重在过程,复习中让学生经历想推理过程、说推理过程、演示推理过程、观察推理过程等环节,有意识地对推理的方法进行提炼和改善。让学生明确推理时一般要找到一个关键句,作为推理的突破口。完善表格填数的方法,将“确认”与“排除”交替进行,这样提升了效果,学生也能轻松接受。

三、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一)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你能用我们今天的复习内容解决身边的哪些问题?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统计与可能性中的信息窗2。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活动,充分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获得初步的概率思想。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3.经历探索的过程,形成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

重难点: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生答(喜欢)。

师:下面老师和大家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

二、创设情景、激发探究。

1、初步感受事情发生的确定性。(摸球游戏)。

(1)用“一定”来描述事情发生的确定性。

出示两种颜色的球。

生:黄球。

生:白球。

师:到底什么颜色的球呢?(边说边摸出球,吸引学生注意力集中的看,师慢慢摸出球。)。

师:什么颜色的球?

生齐声答:黄球。

师:猜错的同学不要灰心,还有机会,我们继续猜,谁想摸球?(点一名学生摸球)。

师:准备好摸球,其他同学猜。

生:黄球。

生:白球。

学生摸出球。结果还是黄球。

师:猜对了很高兴,猜错了不要不高兴,还有一次机会。

生准备摸球,其他猜。

生猜。全猜黄球。

师:这次都猜黄球,没有不一样的意见了。

结果又是黄球。学生高兴。

师:为什么这一次你们都能猜对了,说说你的想法。

生:我觉得这里面放得全是黄球,所以摸出的都是黄球。

师:还有谁想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生:我认为里面只有黄球,所以拿出的都是黄球。

师:你们的猜想对不对呢?答案马上揭晓。

师打开盒子,学生齐说猜对了。

师:现在你最想说什么。

生:盒子里放得全是黄球,我们怎么摸摸出的都会是黄球。

师:他说的你赞成吗?

生:赞成。

师:我们用数学语言规范的说是,盒子里都是黄球,我任意摸一个摸出的一定是黄球。

板书:一定。

师:再回忆刚才我们的做的摸球,在什么情况下,任意摸一球,摸出的一定是黄球。

(2)用“不可能”来描述事情的确定性。

出示另一个盒子,再来做摸球游戏。

师:我们再来做“猜一猜”的游戏,谁来配合大家做这个游戏呢?找坐得最端正的来吧!

师:做好准备了,好!把手伸进盒子里。才这次摸的是不是黄球呢?

生猜。有的猜黄球。有的猜白球。

师:揭晓答案。(白球)。

师:再来猜这一次摸的是什么球?

生答案不一。

答案是白球,不是黄球。

第三次摸球,猜是什么球。

答案基本一致白球。

师:在这个盒子里摸了三次,每次摸出的都是白球,不是黄球,你觉得是为什么呢?

生:里面只有黄球,没有白球,所以摸出的是白球,不是黄球。

生:……。

师:他们的猜测对不对呢?想不想知道答案。

打开盒子,知晓答案。

生答。

师:摸出的是白球,不是黄球。我们可以这样说从这个装有白球的盒子里一定能摸出白球,不可能摸出黄球。

板书:不可能。

师:思考,在什么情况下摸出的一定是白球,不可能是黄球。

生答。

师:再看装黄球的盒子,从里面摸出的一定是什么,不可能是什么球呢?

(3)用“可能”来描述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

师:同学们看如果我不这两种球放在一个盒子里,任意摸一个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谁能大胆的猜测一下。

生猜测。

生:黄球。

生:白球。

生:是黄球或是白球。

师:我们同学的猜想正确不正确呢?下面我们小组做摸球游戏,来验证我们大家的猜测是否正确。

师:在活动前老师提几个要求,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游戏要求进行。(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师在学生活动的时候巡视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

活动结束。

师:讨论完的小组请坐好。各小组发言,根据你们记录的情况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分小组发言。说不一样的发现,一样的就不要说了。

生:有的摸出白球,有的摸出黄球。

生:我们不能确定。

生:……。

师:我们同学在游戏的过程中发现,摸出的球不一样,又是摸出白球,又是摸出黄球,你们的意思都是说不能确定,可能摸出白球,也可能摸出黄球。(板书:可能)当我们不能确定的时候就说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

生总结。

三、课中操。

我们先放松一下,然后再去找吧!

我们已经放松了,下面老师和大家去找生活中的可能性。

四、巩固练习。

师:老师搜集了一些信息,我们来看老师搜集的信息,你们来判断一下这种说法对吗?

1.下列的说法对不对,学生判断。

师:我们今天刚认识了“一定、不可能、可能”这三个朋友,他们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请同学们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位置。

2.选择填一填“一定、不可能、可能”。

师:我们同学在刚才的摸球游戏中,表现的很积极。其他学校的学生和我们一样也做了摸球游戏,我们一起来看看光明小学的同学摸球的情况。

3.连一连。

师:在美术课上老师发现你们喜欢画大树,树上画红红的苹果。看老师带来了大树,树上有苹果。老师的苹果没颜色,想让同学们帮我涂一涂颜色,可不是全涂红色,怎么涂呢。听好了有的树摘到的全是红苹果,有的树摘到的不可能是红苹果,有的树摘到的可能是红苹果。我这里有六棵树,六个组长到前面来拿树,怎么涂呢?来抽检。找到了什么读一读,然后再小组内共同完成。

4.给大树涂色。

四、课后作业。

用“一定、不可能、可能”说一说身边的事,和你的爸爸妈妈比一比谁说的又对又多。

五、总结。

一节课结束了,同学们说一说知道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