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2023年农村环境治理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精选5篇)

时间:2023-09-26 02:19:41 作者:书香墨 2023年农村环境治理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精选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环境治理论文

1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村庄环境治理的关系

目前,我国日益重视经济与环境的协同发展,不愿意再走“先破坏、再治理”的道路,很多地区精心设计其产业结构,对污染进行控制,对于各地的积极态度应当予以充分的认可,但实际情况却与之有很大的差距.因为新型城镇化实行的过程有所侧重,有的地区将大量的资金放在了房屋的建筑上面,在外表上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整齐划一的楼房,但不远的隐蔽处却有一个发臭的垃圾场,这对村庄的整体环境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新型城镇化与村庄整体环境的协同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不能只顾面子工程,而让村民从内里感到不舒服.只有真正的做到了新型城镇化与村庄环境的协同发展,社会、人文、经济才能整体普遍的提高.

2村庄环境治理现状问题分析

本文的现状分析是深入农村调查获得的一手资料,数据来源分别是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合肥市xxx县,池州市青阳县,南京市溧水县,天津市武清区等地的近20个村庄.主要调研方法有问卷和访谈.

环境治理行政主体涉及多部门

我国目前村庄环境是由多个部门合作管理的,其中涉及国家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xxx、农业部、财政部等,在做任何一项决策的时候都会经过各个部门的协商调整,大大的降低了环境治理的效率.本文所采用的调研方式主要是走基层,从走访的过程中基层政府的各个部门及职能也是大相径庭,亳州市主管环境工作的是美好办,合肥是文明办,池州是农委等等.对于治理部门和治理情况的不统一没有一个出台的政策或者方法来衡量,不利于激发各地治理的积极性.

资金支持与基本设施不完备

我国对城市和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如排污费返还使用,申请财政资金贷款贴息等.而对农村各类环境污染治理却没有类似优惠政策,导致农村污染治理基础滞后,难以形成治污市场.而且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对于一些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企业非常受农村地区的欢迎而忽略了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防污设施的落后导致农村出现只破坏不治理的现象,因此农村环境恶化越来越严重.

技术支持与相关指导不充分

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在城市和工业发达地区已经得到了比较好的控制.而农村工业薄弱、经济落后,解决污染问题和提高生活质量短期内还很难达到.目前各级政府对农村环境问题已经逐渐重视起来,但真正深入农村的一些工作人员对农村环境治理的技术问题还有欠缺,并且目前能深入农村研究,指导的学者、专家也非常少.因此,农村环境在一些大问题的决策方面还不能做到很准确的进行控制,导致一些污染已经发生或者正在进行.

涉农企业重视程度不足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开始自我突破,积极招商引资,以优厚条件吸引企业落户本村以带动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相关部门政策措施的不完善与部分企业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造成的新型现代化农村污染屡见不鲜,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成为农村污染源的首要因素.因此,相关涉农企业的环保意识与企业的污染程度对当代农村环境污染的影响至关重要.但是很难有企业能够了解并想办法改变自己的行为,毕竟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是以经济利益最大为目标.

农民环境意识不强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青年农民选择离开农村,到经济发达地区就业,造成农村普遍留守老人和孩子较多,环保意识较低,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大部分人只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农民的环境意识和维权意识普遍不高,对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即使认识到环境的危害性,也不知自己拥有何种权利、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所以较容易造成环境破坏的情况.从问卷统计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超过三分之一的农民都认为农民的环保意识较差,农民自身就可以发现问题,却难以改变.

3村庄环境治理现状的原因

污染源多样化

农业生产和生活垃圾所带来的污染是复杂多样的,下表是我们将各个调研地污染源种类及比例的数据.污染源的多样化导致农村环境治理的难度更大,任务更多,处理更复杂,不是像以前那样单一的处理一项或几项污染,而是有更多的污染情况以及在此背景下各污染相互交叉相互影响而产生的新的污染问题,这就需要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更加系统化,整体性把握,全局意识,统筹实施。

政策制度不健全

由于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近几年才被持续关注,所以与之相关的政策制度、措施的出台也就相应滞后.表现为:一是政策的局部性,相关农村环境政策的数量少,针对性小,不能完全覆盖当前农村环境污染的整体情况;二是政策的滞后性,社会是不断发展的,污染也是不断变化的,而政策的出台受某些方面的影响比较缓慢,这就导致一些政策往往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具有滞后性;三是政策实施的效率低,由于某些原因,如农民对政策的理解性不足、执行人员的素质水平不够、执行背后的权钱交易等因素,造成政策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

政府单一主导,社会力量不足

从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可以看出有接近1/4的人对政府工作表示不满意,很多人认为政府并不重视农村环境问题.但是由我们调研走访的政府部门以及收集到的相关政策资料来看,政府部门是很重视农村环境问题的,不管是资金支持还是政策支持方面,都做得比以前好了.那么,这就反应出农村环境治理单一依靠政府是不正确的,这种政府主导的治理模式成本高,资金来源少,可持续性差,且效果不理想.农村环境管理的监督绩效工作都交由政府,不仅加大了政府工作量,也没有充分调动农民的参与积极性,其他环境主体的责任未落实.并且农民反映环境问题的渠道有限,与此同时政府处理问题的周期长,环保机构设置不合理,这也就造成了农民认为政府不重视环境问题的印象.

农村环境建设、管理水平不均衡

由于经济差异的存在以及上级领导及各界人士的重视程度不同,各地环境管治情况也各不相同.目前农村大都是优先投资建设的中心村,由于资金不足分批建设的原因,周边地区的环境治理得不到重视.比如有的村子建立了污水处理系统,而其他村庄可能没有建设.而且当前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成本高,政府没有很好的发挥市场的作用,扶持相关环保产业,而且作为政府方面也非常为难,建设有先后是必然的,先建设的地区先享受,但同时一些先进的技术无法享用,后建设的地区虽然建设较晚但设备设施更为齐全.农村环境的建设管理差异非常大,难以做到绝对的公平.

管理部门职能交叉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体制建设落后与污染控制,政府的生态保护管理职能分散,例如合肥市的农村环境问题主要是文明办主办,亳州市是由美好办主办,而池州市主要是农委负责,各个城市的管理职能各不相同,治理情况自然也大相径庭.在调研过程当中我们就看到有某些环境问题村民多次反应却被各个部门互相推辞的情况.形成了一种有的部门什么都要干,有的部门形同虚设,闲置的状态.

宣传教育工作不足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80%的村民都没有接受过宣传,其中一部分群众对政府的环境保护宣传甚至是一点都不知道,而在对政府的访问中,笔者了解到基层宣传工作开展的难处,大多数农民并不积极响应,觉得事不关己,久而久之,基层政府对于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也就没了信心.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基层政府自身的素质不足,部分村镇干部是由当地村民选举上来的,自身素质不高,更加没有带动群众共同治理村庄的想法,宣传教育在他们眼里的价值本身就不高.

4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村庄环境建设对策

村庄环境建设的模型构建

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在改革开放的前几十年我国村庄环境是随着经济增长而大幅度降低的,而人文素质也因为村庄环境的不断破坏而随之降低.前几十年不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对于经济发展都是非常渴望的,因此各地村镇政府大量引进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企业,而忽视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而今天,人们开始反思,只有全民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才能够更高效的解决目前存在的村庄环境问题,笔者经过思考,认为多元的参与主要是政府,也就是行政主体,第二个就是当地村民,或者说一切对村庄环境有影响或会被影响的群体,第三个主体就是在农村或者农村周边会对农村环境造成影响的企业.

村庄环境建设意见

完善行政主体的职能整合,提高效率本文所谁说的行政主体主要是指政府等相关单位.调研发现,部分部门职能不够明确,而且在一些措施方面表现出互相推诿的现象,所以,笔者认为政府职能要想真正的高效发挥作用就一定要进行职能整合,将分管同一问题的部门整合到一起,调整组织内部结构,高效的为群众服务.另外各个地区分管环境工作的部门大相径庭,因此各地的侧重点也就有所不同,有的注重开发,有的注重保护,不过正是这样才有了差异的存在.但对于环境保护这一方面,职能整合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在我国村庄环境急需改善的今天,高效才能带来更大的便捷,那么,笔者认为职能整合是最好的出路.

强化行政调控,落实涉农企业环保责任针对企业实施行政调控一方面有利于政府对企业的引导,另一方面有利于社会对于企业的监督.具体做法可以对企业的经济绩效与环境绩效做一个科学的分析,并将评价结果公开透明的展示给公众.在经济圈中,企业是最大的受益者,他从农民的土地中获取生产资源,又在利益提升的过程当中破坏者资源,因此企业有责任也有义务加入到环境保护的队列当中.在实施的过程当中,政府要强化行政调控,对企业做出详细明确的引导,并对其奖惩及限度做出明确的规定,直至企业自觉自愿的参与到村庄环境保护的队伍当中.

构建绿色经济模式,实施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政府可以有倾向性的选择可以进入农村的企业,随着村庄环境的恶化,各地区对于企业的加入也开始有所限制,而一些聪明的企业则会在村庄环境保护的大环境下发现绿色商机,综合调查的结果,笔者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一种绿色的模式来吸引消费者,如全天候监控无毒无害的绿色蔬菜,或者是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带动了当地的经济的同时,又有效的对村庄环境进行了保护.

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人文环境与村庄环境协同发展人类的精神与灵魂是人类能够长久生存的一个重要原因,精神文明有助于村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调研了解到几项特别的做法,一是特色文化墙建设,把农村墙壁作为宣传先进文化和环境保护的有效载体,以村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图画、谚语等为主要内容,用墙体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引导广大村民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农村环境,共同构建环保新农村,成为乡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二是是该县部分村庄各家各户门前安置星星牌,以村民互评,村委会投票为每个家庭进行打分,从正面激励了村民保护村庄环境.

环境治理论文

1城区河道防洪、水环境综合治理对策及措施

满足河道行洪要求,保证城市防洪安全

石阡县城区河流防洪标准为五十年一遇,要使河道的防洪排涝能力达到相应要求,单纯依靠修建防洪堤,河流水面高程将高于城区地面约1~2m,将造成河流与城区被人为阻隔,严重影响城市生态水环境及城市形象。要满足县城防洪及城市水景观要求,需采取堤防和上游水库蓄洪削峰结合的防洪治理方案,即按二十年一遇防洪标准在沿河两岸修堤护城,并通过在石阡河干流上游修建木瓜溪水库,拦蓄上游洪峰水量,使城区河道达到五十年一遇防洪目标。

防洪水库木瓜溪水库位于石阡县城上游约13km,坝址以上集雨面积335km2,占县城以上集雨面积719km2的。水库正常蓄水位为550m,非溢流坝坝顶高程,最大坝高61m,水库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2970万m3,有效库容2800万m3,为年调节水库。

堤防护岸满足洪水期、枯水期不同水位时河流功能要求,适应城市景观、休闲、安全等需要。考虑与周边景观及地区特点的协调,以生态型堤防护岸为主,创造出一种使得人们更觉亲近的水边空间,以满足人们对环境的需求,构造亲水性强、人与自然和谐的城区水环境。

完善城市排水体系,加强污水治理

根据城区排水规划,完善排水系统。主要通过沿河两岸截污沟接纳县城污水输送至下游污水厂处理,并结合城区河道防洪工程建设,清除河道内污染。

建设生态景观河流,增加水的流动性及城区水域面积

修建景观坝使县城区河道形成水景、保障河道生态环境需水、城区景观需水要求。

闸坝结合,扩展沿河水面橡胶坝的主要功能是增加蓄水面积,新建北塔橡胶坝与已成的泉都翻板坝在石阡县城中心区河段可形成水面面积23万m2。在北塔桥下游约360m位置新建一橡胶坝,增加城区水域面积和水深,橡胶坝正常蓄水位为447m;另对原已建泉都拦河坝改建为橡胶坝,增加汛期过水断面。橡胶坝均采用彩色橡胶坝袋,以增加城区河道景观色彩的多样化。

沿河绿地结合防洪工程的建设,尽可能扩大沿河绿地,形成较为连续性绿化带,用绿色来勾画县城的轮廓,延续城市文脉。同时,以良好的绿色空间,优化环境景观质量,体现现代化城市的新形象。在绿化种类上,发展丰富的、多层次的绿化体系,绿化系统中采用树、花、草并茂,堤内以草皮为主(堤外以树为主),以种植较低灌木为辅的原则,增强滨水绿化空间的层次感,使完整连续的滨水绿带既有统一的整体面貌,又有层次分明,富有变化的节奏感,增强滨水空间的视觉效果。绿地中适当设置一些亭、廊、花架等园林建筑小品工作为游人休息场所。绿化带内可采用鹅卵石等石材布置自然弯曲步道;堤内绿化带中也可以设置喷泉等以丰富园林绿化景观。

滨水建筑北塔橡胶坝与下游规划北塔公园的水边设置联通的亲水步道、平台、桥梁、滨水建筑物等,供游人欣赏水面景色。其中既有静态观景点(如平台、亲水步道等),又有动态观景点(如人、车、水生动物等)。动静景观相互穿插,给市民和游人提供充足的、多方位的观景场所,产生人景交融的滨水景观。

已建硬质防洪堤改造

环境治理论文

  中国是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最快的一个发展中国家,其中伴随着过度消耗资源、加速环境污染、严重破坏生态等严峻的环境问题,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是必然选择。下面从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入手,探究提出若干具体的保护措施,希望能对提高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有所帮助。

  生态环境是支撑城市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石,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但对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还能帮助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面对当前因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而阻碍城市发展进程的严峻形势,城市生态问题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关注,如何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值得探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自世界走进工业文明时代以后,城市在工业化进程的推动下有了飞速的发展,城市数量大幅增加、规模越来越大,成为开展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的中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功能越来越完善,有效推动区域经济繁荣与社会文明。然而城市化在为发展经济与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诸多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导致城市建设与发展遭遇巨大的生态威胁,人的身心健康以及自然生态系统均遭受诸多消极影响,如何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值得人们思考。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不但要保护好既有的生态环境现状,还要解决生态危机问题,在建设和发展城市的过程中科学利用自然资源,有效维护其再生能力,从而最大限度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下去。

  合理开发城市空间,建立生态安全格局

  一是在城市建设中,须依据人口、资源、环境均衡发展以及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相互统一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对开发城市空间的强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优化城市空间职能结构,推动城市生产空间的集约与高效发展,使城市生活空间保持宜居、山清水秀等优势特征。

  二是有机结合城市的生态空间分布,围绕山地、水系等主体,用城市绿地、景观廊道等作为补充,与城市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湿地、水源地、森林公园、生态功能区等串联起来,建立城市生态保护战略格局,形成保障城市生态环境安全的景观格局与生态屏障。

  三是对应城市产业空间布局、生态安全格局,对开发产业的强度进行严格控制,保证城市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统一。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建设城市生态体系

  一是促进城市低碳发展,在快速发展产业的同时保持较低水平的二氧化碳排放、能源消耗,实现污染低、能耗低的低碳经济,建立低碳城市;依托科技手段对环保型产业给予大力的扶持,倡导低耗清洁的生产工艺,推进城市工业企业节能降耗,围绕工业零排放目标的实现倡导循环利用资源,并倡导上下游产业之间的合作,充分利用工业副产品,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

  二是建立健全环境评价体系,设立环境入境标准,并合理划分城市开发强度不同的区域;针对在建设中被破坏的土地以及荒地实施植被恢复、生态保育等措施;在引进项目时要坚决放弃高耗水、高耗能、高污染等项目以及占据较大面积土地的、单位面积产出率较低的项目,严禁环保不达标的、高污染的企业进入城市。

环境治理论文

一、河南省现行的环境治理工具及比较

1.命令-控制型工具

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建立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分解落实机制。河南省把总量控制目标层层落实,分解到各责任区域,对各省辖市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定期进行考核和监督。河南省还建立了能源消费总量预测预警机制,对各责任区域的能源消耗量和“两高”行业的耗能进行检测,一旦发现某地区能耗增长过快,就及时预警调控。另外,在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商贸流通、公共机构以及城乡建设和消费领域全面加强用能管理,杜绝能源供应过量、无节制使用能源等现象。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河南省强调把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前置条件,对于执行环境治理目标不力的责任地区和排污企业,实行限批措施。进一步加强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查力度,对未通过审查的投资项目,不得审批、核准或批准开工建设,不得发放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排污许可证,金融机构不得发放贷款。在编制区域、流域规划以及工、农业、水利、交通运输、城市建设、自然资源开发等进行规划时,也同步开展环境影响评价[3]。节能评估审查制度。河南省进一步改善环境治理理念,着重将污染控制在源头,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作为落实先进能耗标准和合理利用能源的重要措施。河南省制定实施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办法,将节能评估意见作为项目审批、核准或开工建设的前提条件,以及项目施工和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未通过节能评估审查的项目,一律不再审批、核准或开工建设。

2.市场经济激励型工具

资源费和环保收费制度。对于环境资源和排污收费是最常用的经济手段之一,收费就是为污染而支付的“价格”。河南省根据省情,适应国家要求,进一步加大了水资源费征收力度,适时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进一步修订了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按照“污染者付费”原则,提高排污单位排污费征收标准和征收率,并扩大了征收范围;针对高污染行业,实施了超标准排污加价收费管理办法。排污权和碳排放交易制度。排污权和碳排放交易是指在给定一个国家或地区总排污量的前提下,允许持有排污许可证的污染企业在相关法规的约束下进行排污权的有偿转让或变更的活动,它能充分利用市场的价格机制,给予排污企业有效的激励。河南省于2009年开始在洛阳、焦作、三门峡和平顶山四市开展了排污权交易试点,截至2003年11月底,河南省四个排污权交易试点市的排污权交易量已有1243笔,金额共计万元。目前,河南省主要在造纸、火电行业开展现有企业排污权有偿使用及行业内交易试点工作。环保税收调节政策。环境保护税是为了限制环境污染的范围和程度,为实现环境保护目标和可持续发展而对污染者征收的特别税种,有利于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污染者行为,并且筹集环保资金。但是目前我国并没有专门的环境税种,其他环境税种主要是分散在增值税、资源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和海域使用费等税费条款中。河南省主要是通过落实节能产品、环保项目和环保设备税收优惠政策等方式来实现环境税收的调节作用。

(二)河南省环境治理工具存在的问题

1.过于依赖命令-控制型政策工具河南省仍然是把传统的命令-控制型工具作为了治理环境污染的主要手段。命令-控制型的工具虽然可以保证环保目标的迅速实现,但是其手段缺乏灵活性,也需要较高的管制成本。例如,给企业制定统一的排放标准虽然会有效地限制污染物排放,但由于企业之间的污控成本是千差万别的,它会迫使有些企业采取不适当的昂贵污控措施,导致巨额成本支出。

2.市场激励型政策手段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基于市场的激励型政策工具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特点和技术革新及扩散的持续激励,具有行政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河南省市场化手段发挥的作用仍然有限,很多措施仍停留在书面形式。以排污权交易为例,虽然河南省建立了排污权交易试点,但成交量总体偏低,并且缺乏相关的配套机制和专门的法律支持。另外,我们目前并没有专门的环境税种,勉强可称为纯环境税的排污收费制度还存在收费标准过低、约束力不强等等问题。市场手段的缺失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环境政策效率的提高。三、河南省环境治理工具选择:着重于经济激励性政策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命令-控制型工具往往对产量或者排污量实施统一限制的标准,使企业丧失了执行过程中的灵活性,并且无法为企业技术扩散和技术创新提供激励。多国的实践证明:激励型工具能够给予排污者合理的激励,相较于行政手段而言,是一种更好的解决环境问题的办法。

(一)推进环境税的创建

目前,除了排污收费制度,河南省(乃至全国)还没有专门的环境税,针对环境的各种税收措施主要是零散地分布于资源税、增值税、耕地占用税、消费税和车船使用税等税种中,缺乏系统性。因此,必须对现行税制进行改革:

1.进一步完善排污收费制度按照排污收费标准不低于企业污染治理成本的原则,重新调整原来偏低的排污收费标准,提高排污单位排污费征收标准和征收率,进一步扩大征收范围,对于高污染行业,可实施超标准排污加价收费管理办法;面对日益严重的固体废弃物污染,可改革原来的垃圾处理费收费方式。通过加大征收力度,真正实现由低收费标准向高于企业环境治理成本的收费标准的转变,使排污收费政策的约束力得到加强。

2.改革现行的环境税目在消费税方面,我国可增加设置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产品消费税的税目,并且提高现有污染产品的消费税税率(如香烟、鞭炮烟火、汽车等)。在资源税上,要进一步拓宽资源税的征税范围,我国目前的资源税范围过窄,只包括原油、天然气、煤炭、矿石和盐,而土地、海洋、森林、草原、滩涂、淡水和地热等自然资源并不包含在内,因此可逐步将这些资源逐步纳入到资源税税目中去。

(二)推广排污权交易制度

排污权交易工具在美国的成功实践再次证明了这种工具的效率,据统计,在20世纪的最后二十年里,美国通过推行一系列的排污量交易计划,使一氧化碳浓度较前期下降了58%,二氧化氮浓度下降了25%,二氧化硫浓度下降了53%,而铅物质浓度下降了足足96%。排污权交易制度有利于探索建立环境成本合理负担机制和污染减排激励约束机制,更好地反映环境资源的稀缺性和有偿性;有利于调动排污单位减排积极性,提高环境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应在河南省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在排污权交易工具的推广与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排污权交易工具要与主要污染物总量预算管理、排污许可证管理、环评审批和竣工验收等手段有机结合起来,规范操作、严格实施,努力取得促进污染减排、转变发展方式、改善环境质量的实效。另一方面,在设定一个地区排污总量、交易因子、交易服务费标准和核定企业排污权指标等方面,要结合河南省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排污单位的承载能力,做到既能够增加排污单位特别是企业的排污压力、激发减排动力,又不增加过重负担、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三)削减政府补贴,推广押金-退款制度

1.削减政府补贴目前,河南省的补贴措施主要是政府按企业减少的排污量给予一定补贴和对企业引进控污设备费用进行补贴,这种措施的初衷是激励污染者减少排污量,但实践证明补贴反而是加剧了经济上的无效率和环境上的不可持续。以美国为例,美国对石油能源的补贴政策导致石油使用数量增加,并且虽然该政策鼓励技术创新,但是对于传统技术仍然提供了90%的各类补贴,导致技术创新动力不足。因此,我们在这里提倡削减政府补贴,因为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补贴是税收的反面,所以削减补贴可以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提供激励。

2.推广押金-退款制度河南省人口众多,工业废弃物和农村废弃物数量逐年增加,因此押金-退款制度作为一种很有效的垃圾资源化途径,其对资源回收利用的作用是很明显的。我们在确定押金收取标准时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根据可能产生的污染后果来设置押金标准,某一废弃物可能带来的污染后果越严重,就应收取越多的押金。二是押金的数额要设置得当,不宜过低,因为只有达到一定金额标准之后,押金才能对消费者形成激励,促使他们返还使用后的固体废弃物。因此,较高的押金收取标准可以保证较高的回收率,也能够为押金-退款制度提供持续的资金来源。

二、结语

最后需要注意,在综合运用各种环境治理工具时,我们要兼顾下列因素:环境治理目标,组织协调机制,环境政策成本(包括交易成本、实施成本、获取信息的成本等)、经济技术发展程度等。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分借鉴国际经验,强调市场激励型环境工具逐渐发挥主导作用,行政手段作为辅助,来科学选择最佳的环境工具组合。

环境治理论文

一、鄂州市环境治理的长效机制研究

1推行环保补贴和排污权制度,鼓励企业主动治理

鄂州市政府可以通过对环境保护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予以资金上的补贴,鼓励企业积极主动地解决污染问题。目前许多企业不愿意主动治理污染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资金问题,污染处理往往资金投入大,许多企业因看不到短期收益而不愿投资,大部分中小企业则没有投资污染处理的资金实力。政府可以通过补贴制度,解决企业在污染处理时的资金问题,对于没有实力进行污染处理的中小企业,可在其聚居地进行区域治理,由多家公司共同解决污染处理问题,提高污染治理效率,减轻企业负担。鄂州市也可以施行排污权交易制度,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内部各污染源之间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污量,迫使污染者为追求盈利而降低治理成本,进而设法减少污染,对鄂州市目前存在的工业污染起到很好的遏制作用。

2深入宣传,构建以环境伦理和道德为基础的生态文化体系

简单的宣传往往能带动大家一时参与,但无法长时间延续。鄂州市在进行环境治理宣传的同时,还应做到深入宣传,构建以环境伦理和道德为基础的生态文化体系,使环境治理的理念深入人心。环境保护不应“逢场作戏”,在积极开展全民参与的同时,更应思考怎样将使环保思想留在市民心里,在政府部门环保常态化的同时,也要做到市民环保常态化、长期化,才能真正达到宣传的效果,使环境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二、结语

鄂州市作为一个工业城市,不免会遇到和其他工业城市一样的环境治理问题,如工业污染治理、治理与经济存在矛盾等,究其根本,是不敢打破常规思维,大刀阔斧地治理。在传统的治理方式上,更应开阔视野,建立一套长效治理机制,利用国内外先进治理经验和技术,解决目前存在的环境治理问题,将“美丽鄂州”落到实处,深入人心。

有关环境治理学术论文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