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亲子共读心得体会三年级实用

时间:2023-06-29 12:37:11 作者:曹czj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亲子共读心得体会三年级实用篇一

书籍,是一缕冬天的阳光,温暖着我的身驱;书籍,是一场柔和的春雨,滋润着我的心田;书籍,是一盏驱散黑暗的路灯,带我走出疑惑和迷茫。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啊!没有书我们怎么进步?怎么生活?怎么去创造奇迹呢?书它可以带来清静的美好,迎着清晨第一缕阳光,坐在窗前,听着鸟儿的鸣唱,翻开一本带着书香气的书,多么惬意啊!书又可以带来恬适的美意,黄昏时,美丽的晚霞染红了天边的云彩,借着夕阳最后一抹余晖,打开摆放在书桌上的台灯,阅读已经看了不知多少遍的书,多么富有诗意啊!

小时候,我一直盯着妈妈问这问那,就像一个“小问号”,时时刻刻都围绕在妈妈身边。奇怪的是:不论我是多么千奇百怪的问题,结果妈妈总能巧妙地回答出我问的问题。所以,我开始疑惑起来:妈妈又没有去过北极,怎么知道那是天寒地冻?怎么会知道那边生活着什么样的动物?妈妈又不是科学家,怎么会知道“万有引力?”怎么会知道宇宙的奥秘?渐渐地,我的个子慢慢长高了,明白了,是书让妈妈变成了“万事通”,原来书就是无所不知,博学多才的老师呀!

在我还是个小不点儿时,脸上就已经沾满了书卷气,喜欢看《安徒生童话》和《一千零一夜》。妈妈总是陪着我,在妈妈的诵读声中,使我认识了坚强、可怜、幸福的丑小鸭,为爱不惜一切代价的小美人鱼,每次在读完一个故事后,妈妈总是给我讲一些浅显的道理。

现在,我喜欢看杨红樱阿姨的《笑猫日记》。杨红樱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她笔下的动物一个个都那么有趣、生动,让人受益无穷。杨红樱的书充满了童真,童年仿佛就是一片未跑完的草地,一条没有渡过的小溪。杨红樱的书就像一群快乐的孩子,在草地上奔跑、跳跃,编花篮,在小溪里打闹、嬉戏、捉小鱼,留下一串银铃般的笑声。我长大了,妈妈不再像以前一样给我读了,她和我一起看,一起学习,我们就像一起进步的密友。

读书,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啊!它让灵魂陶醉,“亲子共读”使灵魂受到了升华!打开心灵的窗,让那一丝丝醉人的香气飘进你的心房;读书,让人爱不释手,和母亲或者父亲一起阅读,又获得了另外一个道理,它让我懂得了春的明媚,夏的炽热,秋的萧瑟,冬的晶莹。

亲子共读心得体会三年级实用篇二

点点3周岁了,妈妈做了一些卡片,让宝贝开始认字,但收效甚微,妈妈渐渐放弃了。

在宝贝3岁10个月时,幼儿园的小朋友安安送给点点一本《幼儿画报》赠刊,点点爱不释手,百听不厌。坐在妈妈怀里,听妈妈读了一遍又一遍,也是无意识的,妈妈读时点着字在读。第二天,点点指着文章里的几个字给我念了出来,妈妈心里暗喜,“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没有刻意地教,她却记住了这些字。

妈妈分析了一下,《幼儿画报》故事生动有趣、情节吸引人,抓住了孩子的眼球。《幼儿画报》中又包含了一年级200多个常用字,对于孩子来说,既是重复认知的一个过程,又避免了重复学习的枯燥无味。在点读的过程中,同步传声已经把字印在宝贝的脑海中。文字语言优美押韵,孩子爱听乐读,再看到这个字时,大脑已经通过中枢神经把字的读音送到了宝贝的嘴边,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妈妈立刻订了下一年全年的《幼儿画报》,又从报亭买了当期的《幼儿画报》。

在以后共读的过程中,遇到点点认识的字,妈妈就停下来,让点点读,孩子不认识的字,妈妈就继续往下读。在学习的过程中,妈妈也测验过点点,在报纸上单独指出一个字来给宝贝认,宝贝也能脱口而出。

妈妈又制作了一些卡片,多是认识的字组成的词组或成语,另外在共读的过程中,遇到的新生字妈妈也会做成词组卡片来加深点点的记忆。如果点点没有记得很牢固妈妈不会马上告诉她,“踢”字妈妈会做一个动作,“哭”我会做一个表情,这样宝贝心领神会,想起这个字的读音也加深了记忆。

日复一日,不知不觉中,点点已经认识了好多字。于是每日的故事就由女儿主读,遇到不认识的字我来读,孩子的识字量日渐增多,基本上能独立给我读故事了。

亲子共读心得体会三年级实用篇三

晚上回家比较早,没等我躺到床上,孩子已经拿出了一本书,要求共读。书的名字是《特别的女生撒哈拉》,它讲述了一个女生和一位老师的。这本书买来已经很久了,我已经读完一遍(孩子要读的书我都要在她之前先读一遍,省得她把我“问住”),但没时间和孩子一起“共读”,在我看来,我家小妞应该能从撒哈拉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这些东西应该可以影响她对一些事情的看法。

我拥她入怀,翻开了这本书,平静地读了起来。当读到主人翁的妈妈也像我一样喜欢给孩子买书时,女儿紧紧地搂住了我,我知道她在感谢我把那么多好书带给她,而且因为阅读,我们俩获也得了很多荣誉,这些对孩子来说都是童年最难忘的记忆。

我会主动和她牵手

书中写道,妈妈告诫“撒哈拉”不能通过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这本书的好坏时,而“撒哈拉”又把这个结论引申了——也不能通过一个孩子的外表和日常表现就断定一个孩子是好还是坏。对于这个结论,我害怕孩子理解不了,就刻意多说了几句,可没等我说完,小家伙就嚷嚷开了,非要为我讲述发生在他们班的真实故事。

孩子一脸自豪地告诉我——妈妈,我不会瞧不起她!别人不和她牵手,做游戏不叫她,我就主动邀请她,主动和她牵手。虽然她学习成绩不好,也没有漂亮的衣服穿,但她很懂事,很善良,她身上有许多优点!

听到这里我总算松了一口气!看来我们的《一百条裙子》没有白读,平日里我的告诫她也没有忘记。

很多时候,我并不是特别在意孩子的成绩,但我绝对在意她的德行,善良是需要从小培养的。

妈妈永远相信你

读着读着,突然觉得自己这个当妈的不如“撒哈拉”的妈妈那么理解孩子,在关键时刻,我可能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尤其是当孩子被素养老师数落的时候。

书中的妈妈听到校长或老师对孩子的错误评价时敢于“反抗”,而我每次听到老师对孩子的看法时总是用“严师”的口口吻继续数落她,仿佛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得到提升。其实不然,通过为孩子读这本书,通过孩子对撒哈拉妈妈的认可,我终于明白——当孩子遭到批评或谴责的时候,最需要妈妈的安慰,而不是妈妈的随声附和。

孩子很认真地点了点头。

孩子毕竟是孩子,是需要有精神寄托,是需要鼓励的,但愿我能从撒哈拉的妈妈和老师身上找到引导孩子的良方。

亲子共读心得体会三年级实用篇四

昨天我和妈妈看了一本叫《死亡游戏》的书,讲的是警犬拉拉制服一头疯象阿瓦隆的故事。

在阳光马戏团里,阿瓦隆是一只聪明的大象,他会敲钟,会推车射击,会踢球,会跳舞,还会吹口琴。母象莉娜是阿瓦隆的同伴。他们在同一个舞台上表演,相爱了二十年。大象妈妈莉娜去年因病去世。今天是莉娜的忌日。阿瓦隆看到一个上面有莱娜气味的彩球,就跑到街上去伤人。

大家赶紧报警,想抓住阿瓦隆,但阿瓦隆威力太大,大家都束手无策,准备用枪把它送到西方去,他却受不了。警犬拉拉自告奋勇,师傅就让他试试。

拉拉勇敢地上前拦住阿瓦隆,但是拉拉拦不住一只3米多高4吨重的大象。我该怎么办?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大象最脆弱的部分是它又小又细的尾巴。最后,拉拉用她的聪明和勇敢把阿瓦隆带进了铁笼子。

拉拉好聪明好勇敢!我对我妈说:“小狗能打大象,太不可思议了!”我要像警犬拉拉一样勇敢!

(四年级作文,)

女儿说:今年夏天,我和妈妈拿着《格林童话》这本书去读,最吸引我的故事是《猫和老鼠》。一只孤独的猫在路上遇到了一只老鼠。他对老鼠说:“可怜的小东西,你这么小,肯定有人欺负你。我们交个朋友吧,以后我会保护你的。”于是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秋天来了,猫和老鼠早早地准备了一罐奶油。他们把储油器放在教堂的祭坛下面,并同意在冬天之前任何人都不要在内室吃奶油。但是几天后,当猫想到奶油的美味时,它就流口水了。有一天,猫撒谎说:“表哥生了个孩子,让我当教父。老鼠相信了他。几天后,猫又找了同样的借口。二表姐和三表姐出去生孩子,把藏在教堂祭坛下的奶油都吃光了。第一个叫一层皮,第二个叫半罐。第三次,全部吃掉。但是笨老鼠想不通。从那以后,猫再也没有出去过。冬天到了,老鼠想起了那罐奶油,于是他们一起去教堂吃奶油。到了教堂,罐子还在,但是里面什么都没有。老鼠这时候才意识到。你作为教父来过这里三次。第一次,你舔了一层皮;第二次,你吃了半罐.老鼠还没说完,猫就跳过去和他一起吞下去了。看了《猫和老鼠》的故事,我和我妈都觉得一个说自己老实的人不一定老实。一个人不能轻易相信其他任何事情。只有多动脑筋,善于思考,才能看透别人的谎言。

(小学六年级,)

亲子阅读

—— 《绿山墙的安妮》

马修和玛丽拉是住在爱德华王子岛绿色山墙的兄弟姐妹,他们想收养一个孤儿院的男孩来帮助他们,但他们误接了安妮,一个沉迷于幻想和喋喋不休的雀斑红发女孩。戏剧性的故事开始了。安妮像清新自然的风一样吹进了这个古老的村庄。她以率真的天性影响着身边的人,以爱赢得友谊,以固执坚持自己的本性,以浪漫的幻想抵抗现实的孤独。

读这本书忙的不亦乐乎,一本书读完如飞。书的内容很有趣,故事的情节也很吸引人。这个我从未经历过的故事场,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充满了思想、叹息、斗志、新奇和迷人的魅力。这一切,一切,都展现在我眼前。

妈妈也很喜欢这个孩子。她说安妮非常乐观。学习上从不服输,总想拿第一,总想站在不会崩溃的巅峰;虽然她在生活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虽然做了对不起别人对不起自己的事情,但她也努力克服,以此为戒,争取进步……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品质。

安妮这样难道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你还记得吗?^_^

(六年级,600字)

亲子共读心得体会三年级实用篇五

据说,犹太人家庭长期流传着这样一个传统:当孩子稍稍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让孩子去舔。她们借此告诉孩子:读书是一件甜蜜的事。犹太人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我想也一定与他们爱读书有关。有了这个故事,我也很重视孩子的阅读,我的孩子今年九岁,我和孩子看过的书籍不计其数。

我依稀记得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每天我都会给孩子讲故事,特别是很天晚上,是我和女儿最温馨的时刻。我在讲的时候,孩子也和我一起看,听得非常认真,时常还会提一些小问题,我则用一些孩子能够听懂的语言去给她解释。我们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同时增加了母女感情。

上了小学,随着孩子识字量的增加,我讲得少了,她自己独立阅读得多了。孩子还时常将她读书的心得和我分享,津津乐道地说个不停,这也激起了我读这些书的兴趣。我们把阅读当成一种乐趣,一种享受。通过这几年的亲子共读,让我们收获很多,我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下面我从三个方面简单谈谈自己和孩子一起阅读的体会和感受。

有科学实验表明,一个人坚持同一个动作21天,会形成习惯。亲子共读,不是一天两天应付来的事情,只有让这种良好的行动坚持下去,变成习惯,才会发现阅读带给孩子的变化,带给我们家长的变化。每天的阅读是给孩子打下未来腾飞的基础,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铺垫。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家长对阅读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了孩子以后语文水平的高度,阅读是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陪伴孩子阅读其实是种幸福,并且通过阅读,可以让孩子养成坚持专注的好习惯,提高她多方面的能力。所以从现在开始,请父母把自己最珍贵的资产——时间,给孩子吧,亲子阅读从今天开始!

亲子共读心得体会三年级实用篇六

自从和孩子进行亲子共读以来,我用了很多方法,如:比赛读,表演读,分角色读,一起读等等,可不管用什么方法,在读完时,我总要找到孩子在读书时的一些优点进行表扬、鼓劲,对于孩子的一些缺点,我是尽量小化它,或者根本就忽视它的存在。他一直生活在我的表扬声中。

一直以来,看到孩子渐渐地喜欢读书了,越来越爱读书了,有时,孩子会催着我读书:“妈妈,我们该读书了,你快来呀!”“妈妈,快点,我在等你呀。”每当这时,我会感到非常欣慰,我认为我的方法是对的。

以前我是这样做的:

以往我和孩子在读书前,总是每人先领十张补救卡,相当于有十次读错的机会。谁读错一个字,或者读得不准确,就用掉一张卡。在读得过程中,我总是故意读错,有时错一个,有时错两个,错的次数要根据孩子错的次数而定,他错一个,我就错两个,他错两个,我就错三个,他错三个,我就错四个,总之,我每次都要比他错得多,因此,每次的赢家总是儿子,我也就想当然地总是输,而且也输得不亦乐乎。

孩子也因此越来越爱读书了,因为他总能赢,而且总能赢妈妈,孩子也是赢得不亦乐乎。我想,在他的心中好像就没有“输”字。

渐渐地,我发现孩子读的不是那专心了,因为有时在我故意读错时,他也发现不了,我想:我的方法该变了,我认为不能让儿子一直赢,我要让他输。

昨天,我是这样做的:

开始读书了,儿子还是和以前一样,怎么说呢,有点心不在焉,因为他总是赢家,他认为这次还能赢。读着读着,他错了一个字,他把“虽然国王和王后在信里说”读成了“虽然国王和王后信里说”,少读了一个“在”字。我立刻给他指了出来,他有些吃惊,但接着读,并且用小用指着字一个一个读,在他的认真下,剩下的文章一个字也没有错。该我读了,我想这次我不能错了,于是,我很流利地读完,没有“故意”读错的地方。结果,我赢了,儿子输了。儿子当然很不服气,说:“再来读一篇。”我说:“行。”于是,我们又开始读了。

这次,儿子读时一直用手指着字,一个一个字地读,结果当然没有读错了,因为他太认真了。该我读时,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儿子竟也用小手指着字,一个一个字地小声跟着我读,看到儿子那认真的样子,我想:应该让孩子有点收获吧。突然,儿子大叫:“妈妈,你错了一个字。”“错了吗?”“你把‘只有一家人错过了’读成‘只有这一家人错过了’,你多了一个‘这’字。”“妈妈这次又输了,你又赢了。你真棒,儿子。来,让妈妈亲一下。”儿子飞快地把小脸凑过来,我使劲地在他的小脸上亲了一下,看到儿子那满意的笑容,我也笑了,因为儿子比以前读书更认真了,他不光对自己认真,也会对我认真了,知道检查我的错误了。

就这样,我和儿子在“输”与“赢”之间,快乐地读着,儿子在“输”与“赢”之间快乐地进步着。他“赢”得高兴,“赢”得有压力,“输”得心服口服,“输”得有动力(记住:不管孩子怎样输,以不要挫伤孩子读书的积极性为底线)。

“输”与“赢”里面的学问很多,决定权在家长手里,做家长的要把握好这个度,该“输”时就“输”,该 “赢”时就 “赢”。

亲子共读心得体会三年级实用篇七

没有人知道故事主人公戴尔先生满屋子熠熠生辉的、无一完全相同的瓶子里装的是什么,还有那些和这些瓶子一起闪烁着的秘密,究竟是什么。让我们走进他的小屋,解开心中的谜团吧!

——题记

上周一,初次读到这本图画书,我就非常喜爱!被这本书的封面深深吸引,在读这本书之前跟孩子说:你们看到这本书的封面想到了什么?呵呵!孩子随即问我:妈妈你想到了什么?我说:我也真想知道这么多美丽的瓶子里面到底装着什么秘密?那咱们看看吧。

再看书的扉页透露了这样一个秘密:洁白如雪的背景里,一个小小的玩具木船,有细木棍做的桅杆,旁边放着一小桶淡黄色的油漆和两只可爱的小桨。这样一个一寸见方的小插画,一下子就让我们想起了小时候父亲给我们做的手工玩具,那个乐呵呵的童年就那样从尘封的记忆里走出来了。

但这个故事是从瓶子开始的,而瓶子又是从戴尔先生那个花园深处的小木屋开始的。

在故事的开篇,戴尔先生的小木屋里弥漫着的老烟斗的味道,是不是让你有一种回到过去的感觉?老爷爷要开始讲过去的事情了,简单的情节为整个故事奠定了一个感情的基调。

屋子里五彩斑斓,形状各异的瓶子是不是就像是各种各样的记忆:白色的是想念,蓝色的是依恋,高高的是胜利,圆圆的是爸爸对孩子深沉的爱……每一个瓶子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