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暑假志愿者活动总结 暑假志愿者支教活动总结(精选5篇)

时间:2023-10-01 09:08:31 作者:灵魂曲 暑假志愿者活动总结 暑假志愿者支教活动总结(精选5篇)

总结是对前段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回顾、检查的文种,这决定了总结有很强的客观性特征。那么,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暑假志愿者支教活动总结

这次暑期的湘西支教,我收获了很多。认识湘西,走进湘西,让我感受到湘西的山美,水美,人美。

刚来到湘西时我便被这里的山水震撼了——原来我以前并不知道什么叫山清水秀。这里的山高高低低很有个性地独立或绵延,这里的水在哪都能见着,绕山而行又不随山而止。

第一天就见识到了这里村民的淳朴,在这里谁有困难便会有很多人来关心帮助。我们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村民的热情。第一天就有董哨村支书留我们吃饭,后来就有大哨村支书像邻居一般给予我们所需的东西,有次走访时还有不相识的大姐请我们穿苗服。

来之前以为这里会很落后,来时才发现这里并不如想象中的那样。这里的路不是烂泥小道,而是宽宽的马路,村里的路也多数是水泥铺成的。经过了解才知道这里的.村民一心想改变自己的现状,政府也大力投资发展这里的经济。让人有“军民鱼水一家人”的感觉。经过了改革开放,经过了新农村建设,这里已经发展了很多,但是偏远的地理位置让这里不能像其他地方那样发展迅速。这里人的生活水平仍然很低,基本还是自给自足的生活模式。自己种粮吃,喝的水是山上引下的泉水,衣服自己做,连布都是自己织。这里的人一直在寻求生存的路,多数人选择外出打工,但去年金融危机打工的人回来了很多。现在有很多人选择种烟,这倒也成了他们的出路。这里山多平地少,能种稻的地极少,倒是种烟不仅不需要很大的地,而且收入也比稻谷多几倍。但是种烟也不是人们生根立命的办法,毕竟国家不鼓励种烟。在我们调研的过程中了解到董哨村会计的想法,他认为补抽要发展还得靠农业,发展大棚蔬菜,开展养殖业,养猪、羊、牛等牲畜。来到这里我也发现这里要发展不能靠打工,打工赚不了多少钱。这里也没有什么矿产资源,开展旅游也并不现实,发展农业才是正道。既然董哨村会计寻求到出路,其他干部应该也是有想法的,我想他们缺少的是技术上的指导和场地的限制。来这里时就发现这里有很多修路的人,本以为都是本地的工人,一问才知道这些修路的都是外地的。由于修这里的路不比修别处的路,这里山高路险多是盘旋的山路,需要很高的技术,而这里的人虽然打工的很多但有技术的却很少。其实技术不是学历决定的,为什么这里的工人就缺少技术,别处的工人就有这些技术呢?这个问题我一直想不太明白。如果能解决技术上的障碍,这里也是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发展的,不用总是靠政府出资。据我所知,我们所到的地方只是补抽乡最富的四个村,还有十几个中等下等的村我们没有去过。如果都靠政府的力量去改变他们的生活条件显然是不现实的。

来到湘西过了二十几天有意义的生活,真有点不舍……希望我们真的为湘西做了点什么。

暑假志愿者义务支教活动总结

进入培训阶段,教师技能、志愿者认知、野外生存急救技能,四大主题的培训,着实让我充实不少。

会长中肯的介绍:那里的孩子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渴望知识,甚至很调皮上课很容易闹哄哄的,教学是很难的。支教是危机四伏的伟大,一群大学生志愿者跑到人家大山里去支教,并不是想象中的受到很多人热情的追捧和渴望,反而是很多时候工作没做好,倒像是去游玩的,打扰了当地人宁静的生活,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很是消极。

去过支教的学长学姐的经验介绍:二十天你以为你能做什么?改变一个人,不可能!甚至改变一个人一个小小的习惯都不大可能,你能做的只是微妙的影响。二十天也教不了什么知识,我们要做的更重要的是拓宽他们的视野,启发他们的思维,传授学习的经验方法。

团队成员就不懂的问题一一尽可能的讨论询问……

就是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对湘西支教这个概念的认识,渐渐的明白,真的不是自己想像中的那个样子,它的影子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

暑假志愿者义务支教活动总结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那么总结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暑假志愿者义务支教活动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来得轰轰烈烈的xx年湘西支教在八月平平静静的结束了,它毕竟是暑假的一件大事,回头仔细想想,无论是前期准备,中期运行,结束反思还是教学、走访、生活……各方面或者对湘西支教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都有必要和价值总结和反思。

进入培训阶段,教师技能、志愿者认知、野外生存急救技能,四大主题的培训,着实让我充实不少。

会长中肯的介绍:那里的孩子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渴望知识,甚至很调皮上课很容易闹哄哄的,教学是很难的。支教是危机四伏的伟大,一群大学生志愿者跑到人家大山里去支教,并不是想象中的受到很多人热情的追捧和渴望,反而是很多时候工作没做好,倒像是去游玩的,打扰了当地人宁静的生活,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很是消极。

去过支教的学长学姐的经验介绍:二十天你以为你能做什么?改变一个人,不可能!甚至改变一个人一个小小的习惯都不大可能,你能做的只是微妙的影响。二十天也教不了什么知识,我们要做的更重要的是拓宽他们的视野,启发他们的思维,传授学习的经验方法。

团队成员就不懂的问题一一尽可能的讨论询问……

就是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对湘西支教这个概念的认识,渐渐的明白,真的不是自己想像中的那个样子,它的影子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

前期准备

总以为自己可以专攻写作,利用自己看过的书还不算太少,再搜一点专业技巧,或多或少可以启发孩子们一点,写作如此重要的一块,对他们会很有帮助的,像写作文体分类,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等工具,日记、书信、通知、启事……等应用文体,都是很有用的。

另外,学长学姐介绍开拓视野很重要,我也打算把自己看过的比较有震撼力的作品介绍给他们,像美国籍阿富汗作家胡塞尼以阿富汗战乱现状为背景,以两个十二时小男孩或者说两兄弟一段错综曲折震撼人心的友情为主题的小说《追风筝的人》;情节简单意蕴深沉的抒写“人生来不是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的钢铁意志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当然也借此机会用海明威的人生传奇刺激一下他们平静的神经。还有身世凄凉,经历坎坷但最终在社会善良人士的帮助下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雾都孤儿》的故事。其他的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由于时间有限,不可能一一介绍。真的很想讲一堂精彩的中小学生名著导读课,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在文学这个美妙的天地里尽情品味。

为了给孩子们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还特意设计了课堂的五环节:今日名言、个性展示、学习内容、每日寓言、回顾总结。咋看挺完美的吧。

中期运行

实际去支教了,要做真正意义上的老师了,讲台就是我的舞台,整个教室由我掌控了,还真的有点忐忑不安。

年级不一样,自然接受能力、兴趣方向都是不一样的,得严格的区别对待,那上课的感觉自然也不一样了。一二年级能教的很少,但要经常性的换上课的方式,而且要时刻注意满足他们的小小成就感和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五六年级教起来比较容易,但要保证每节课都内容新鲜而充实流程顺畅;而三四年级则是被模糊而精准的夹在中间的那个群体,我一直没有摸透要怎么教他们才最合适,也是我觉得有愧的一个群体。

后期总结反思:

支教结束到到凤凰玩时,有人问陈然为什么会选择教心理这一科时,他曝内幕道:我觉得教他们知识没什么多大的意义,过了那个时间就忘了,还不如教点心理方面的,自信,遇到挫折应该怎么办啊……可是发现要做到太难了。

也许你才走,他们就忘了,《三字经》两三天不背忘了,奥运他们接触的很少,那些陌生的名字,听你讲过一遍也没什么印象,马上就会尘封。

整个支教,能做的实在是太少了,只是任课老师那么的几节课,能改变什么,恐怕自己都想打零分!

现在回想,既然他们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径是看电视,而且上课也有提到cctv—5,体育频道,应该顺势把cctv1综合频道,cctv2经济频道,cctv3音乐频道,cctv4国际频道,cctv5体育频道,cctv6电影频道,cctv7少儿·军事·农业频道,cctv8电视剧频道,cctv9英语频道,cctv10科教频道,cctv11戏曲频道,cctv12社会与法频道,以及特别的少儿和新闻频道也传达给他们,这个跟他们的生活联系挺紧的,让他们看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有方向有目的的选择,一定是个不错的想法!

前期准备:

听说湘西支教也有社会调查这块,凭借“雏鹰亮剑”的全程把关的经验,这个负责人,非我莫属了!这个可是比“雏鹰亮剑”更大更全面的计划耶。后来了解到,队里有这方面意向的人可不少,糟了!人外有人,咱队里卧虎藏龙,而且还有个研究生!唉,我太狭隘了,我的调研负责人的宝座不保啊!还是内心谦虚些,办事认真些,心态放宽,顺其自然别太强求啊。

之前是茫然和担心有没有时间去走访,怎么安排,自己是不是拿得下来……

中期运行:

14号的招生动员走访是日常负责人阳静帮我安排的,我正迷茫呢!现在他指路,原来三人一组,跟班主任协商让学生放学后留下来带路,地点就由近及远,视学生的住址分布而定,人员安排嘛,注意让大家都适当休息,别某个人(自己可以除外)天天都得走访,也别跟其他的如做饭啊冲突就行,男女搭配,增进队员之间的感情交流,就ok了,挺容易的!

照片拍摄内容及跟学生名字对号入座,信息要全,虽然这些问题都有意识的都有提出来,但没注意太多。

到后期资料整理时问题就出来了,照片是有,而且是一大堆,但都没整理,尤其是贫困生的:他家房子,本人的,全家福,走访照片,都找不到。档案整理,整合照片……总之工作量很大,很麻烦。

唉,是当初策划不到位啊,自己没有身体力行,没有以身作则啊。

后期反思总结:

一篇优质的报告的出土谈何容易啊,引起什么关注和社会反响我已不抱什么期望,只是会全力以赴的将调查发现全面如实生动的反映出来,这个过程也一直会牢记学长陈家星的忠告:我希望最后我们的报告不是写出来的,而是调查出来的。

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大家都比想象中的能干和懂事,做饭,洗衣,卫生打扫比想象中的进展的要顺利。

不过有个小小的想法:如果我是财主,一定会正经的打个预算,出发前买的车票、保险、日常用品、药品、队服,大概得花多少钱,花了多少钱都会列出来。然后到那边,根据赶集花费,把咱们队十四个人的平均日花费都算出来,加上汇演开支,咱最后会剩下多少钱,留一部分做规定的后期宣传,还有多少可以自由支配,都会明算公示出来,让大家心里都有个底,也明确一点嘛,总觉得王管的我心里没什么谱。

呵呵,只是想想而已,最后管下来我们财务也还算顺利嘛……

大家一起生活很是像一家人,晚饭到齐了才能动筷的习惯回家了后遗症可不轻啊。

哎呀,回来以后好想念他们啊,我可爱的队友们…

暑假志愿者活动总结报告

今年借助学校和青岛啤酒企业合作这个平台,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参与了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我感到十分荣幸,也十分高兴。这首先要感谢学校能够给我这么一个机会,感谢青岛啤酒企业能够给我这个平台,使我投身奥运,服务奥运,在工作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学到了许多,成长了许多。

我们在七月下旬就“进驻”鸟巢,到综合区随首旅集团一起配送货物,基本上干的都是体力活。这么早就“进驻”鸟巢,一;为繁杂的工作,有些时候还要求人家给咱看看那张标注销量的单子,可以说这是工作量最大的一项任务。负责售卖的同学任务就很清晰了,就在销售点里卖啤酒,看来很轻松的事情,如果做起来还是需要一定能力的,这就如同做销售工作,需要一定的亲和力还要有很好的口才,而且来买啤酒的大部分是外国人,所以口语也要有一定基础,总体来讲综合素质要求还是很高的。

物流同学和售卖同学都要坚守岗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及时沟通=整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大家一起努力把工作做好,有了业绩就有种成就感,感觉很自豪。

我们每个人都在这期间付出了许多,有些时候我们通宵达旦,但我们依然很快乐,因为我们的啤酒卖得最好,而且我们接待的外国人都很有激情,他们的那种情绪会带动你,给你力量,让你兴奋。这种成就感、这种激情足以消除疲劳的心情。我喜欢这种工作!而且在鸟巢里付出了我的汗水与激情,得到了很多社会阅历,这是我们现在需要经历需要成长的关键点。

而开幕式的第二次彩排成为了我在鸟巢服务的一个转折点,我从做物流转行为做售卖。这是一次转变,在做物流的时候,我就学到了很多,对这个作业流程已经很清楚了,我可以自己写订货单,自己带人到综合区领取货物,包括找谁领取货物,从哪条路径可以尽快省力地运送到位都已经很娴熟了。然后来到了售卖点,最开始是在五楼那里,由于那里比较高,一些场馆负责人也不经常去那里勘查,所以五楼的竞争非常激烈,不公平的竞争一直都存在,在那里我学会了“忽悠”,不是真的忽悠顾客,而是怎么招呼客人才能让客人注意到你们的产品,怎么推荐你的产品而且不至于引起不公平竞争的现象出现,怎么能让客人喜欢你的产品并且还会再来买你的啤酒。这些都是一些宝贵的经验,也是一种丰富的阅历。

在工作当中我们也都遇到了很多困难,很多时候我们自己的能力有限,我们的交际范围毕竟还是比较狭窄,但李经理和党老师对我们说:有什么事情不能解决就直接找我,电话短信都行,我们给你们解决。这句话使我们很感动,使我们更有信心做好自己的事,敢放手做事。当出现问题时,我们都是直接找党老师或者李经理,基本上都给我们解决了,在奥运会服务期间,要感谢党老师和李经理对我的照顾,对我的指导,使我明白了很多的事情,了解了很多我们暂时在学校还接触不到的事情,这个假期,我成长很快。

在这近一个月的社会实践中,我认识到校园是一方净土,没有杂质,永远不象社会那样复杂。很多时候我们是不能说真话的,并不是我们要说谎,而是我们要学会变通,学会委婉的拒绝别人,学会利用其他途径帮助他人。社会就是一个大的交际圈,善于交际就会很好的生存,否则就会四处碰壁。这就是社会的复杂性及其对我们而言带来的残酷的一面。

虽然奥运会结束了,但我们这个团队的友情永远不会结束,我们的兄弟情谊不会结束。回想一下这个假期,我结识了很多要好的朋友,认识了很多人,在这期间我们忙忙碌碌,有苦有乐,酸甜苦辣人生百味也都有所品尝。我们这个集群,各位兄弟从互不相识到现在的情同手足,从一开始的懵懵懂懂,到现在的成熟干练,从当初的生涩胆怯到现在的落落大方,这就是成长,这就是收获!

暑假志愿者活动总结报告

火车一进__,便满眼都是郁郁葱葱的山,跟我想象的狂沙飞舞石乱走的景象迥然不同——绿色的山,棕色的木索桥,从隧道里突然冒出来的红白相间的小火车……接下来的十个小时都是心惊胆战的山路——一边是慑人魂魄的峭壁还流着泥浆,一边是深深的河谷和滚滚的泥石流,夹杂着被冲毁的房屋、庄稼。十九年来,“我要活着走出这个地方”的信念从来没有这样强烈过。路上还时不时会出现一个背着满筐草,一手牵牛一手牵驴的老人,我不能再站着说话不腰疼地赞美一句“好和谐的画面”,因为此时,我的眼里密密麻麻只写着一个字——“穷”。真的是穷,穷的如果不是身临其境,绝对不会相信人还可以以这样的状态生存——从__县到__乡,只有一辆公共汽车,用一天的时间去,再用一天的时间回,两地的交通只靠这一根稻草。沿途是单调而骇人的山路,汽车只有两种姿态——上山、下山还夹杂着几乎要捣乱五脏六腑的颠簸。后来校长告诉我们,这一路翻越的山“根本数不清”,队友打趣说:“北京是人外有人,这里是山外有山。”

在这海拔两千多米的深山老林里,我们穿着秋装,开着电热毯,生着炉子,捧着热水,瑟瑟发抖,想象着接下来的生存状态。

11个人,11个登山包,27箱支教物资,赶了两天路,油盐不进,到学校的那天晚上校长送来几箱小面包和学生奶把我们感动得鬼哭狼嚎,随便吃了一点倒头便睡。

第二天清晨大家还在洗漱,就有家长带孩子来报名上学,我们嘴里还都是牙膏沫沫就开始互相招呼着拿东西布置场地。一群孩子吱吱呀呀在跟前乱窜,“老师!”“老师!”不断的时候,真觉得自己瞬间变身“孩子王”,不过最可喜的是,他们眼睛里透着的好奇和兴奋,让我们都暗暗下定决心,接下来的三个星期,这是我们的孩子,要给他们最好的。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似乎真的没错。在北京,七八岁的孩子恐怕还抱着洋娃娃看着童话在父母跟前撒娇耍性,但是在这里,当我们不会生炉子被浓烟呛得泪流不止的时候,他们就会驾轻就熟地帮我们把火点燃;当我们从井里晃晃悠悠提上来洒的只剩半桶水的时候,两个小不点会一起“嘿哟,嘿哟”帮忙提上一桶水来;当我们做饭怎么也不熟的时候,乖乖的建军会悄悄告诉我们“老师,肯定是炉子里的炭要烧完了”……我总会默默地看着他们,听着他们教老师干活时稚嫩的声音。

可有时候又会发现,这是一群让人心疼的孩子。他们的兄弟姐妹会很多,总是大娃娃带着小娃娃上学,他们要一起手拉手走山路,一起回家等爸爸妈妈,一起照顾家里的牲畜……曾经有个孩子仰着头问我:“老师你吃过什么呀?”“老师你吃过巧克力吗?”“老师你吃过肉吗?猪肉还是羊肉?”一句句问得我心像被撕裂了一样痛。所以我们走的前一天,校长带来三只老母鸡现杀现炖,我心里明白朴实的他们是有多尊重我们这群志愿者。

但是,面对一群活泼好动的孩子上课,也不全是顺利的。尤其是一二年级和学前班组成的小班,说是免费托儿所也不为过,他们似乎不懂得上课和下课有什么区别——聊天的,打滚的,在教室里前后跑的,上桌子爬凳子的……要什么有什么。一个老师上课,三四个老师做“助教”,连哄带骗、软硬兼施。不过,给大一点的孩子上课还是很有成就感的——当时讨论大家心目中的英雄时,他们会跳起来争着告诉我活佛济公是英雄、少林和尚是英雄、李元霸是英雄、自己的同桌是英雄……我们的英语老师teacher ju 自编英文歌教孩子们唱,从此,这俨然成了我们的校歌,不管在什么课上,孩子们还总是乐此不疲地喊着“teacher,teacher,let me try”。

其实最让人忧心的是初中班的小孩,他们中间好几个都面临中考,只是因为教学质量的问题,英语成绩怎么也跟不上。几个简单的语法,我整整唠叨了一节课——他们很乖,认真听课,认真做笔记,认真造每一个句子……当真正面临一群需要我去操心的学生的时候,我才那么真切地看到自己心里对教育不公的种种不满——他们很聪明,只要学就能懂,但是,他们没有好的老师,没有充足的资源,注定都要埋没在大山里。于是,离开前一天,我特地跑到初中班跟他们唠叨了又唠叨,全都是一些陈词滥调,掏心掏肺的陈词滥调。

直到离开前一天,我看到校长带来的三只垂死挣扎的老母鸡,才不得不相信我是要离开了,眼泪便止不住地往下掉。放学后,几个孩子硬要拉着我和许老师去对面山坡摘野梅子,只是为了让我们尝一尝那还没有熟透的野梅子,孩子们飞檐走壁,那些仿佛一踩就会塌的土堆让我心惊胆战,同时也感动地稀里哗啦。

一点点记忆,不知道发着呆回忆了多少次。一些人,一转身就是一辈子。但是,我们的到来给那个闭塞的山村带去了一点点不同,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