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暑期志愿支教的活动总结 暑期志愿者活动总结(精选11篇)

时间:2023-10-14 06:30:59 作者:梦幻泡 暑期志愿支教的活动总结 暑期志愿者活动总结(精选11篇)

考试总结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自我反思,提高学习效果。[范文7标题]

暑期志愿者活动总结

从13号坐在火车上看到美丽的湘西,便深深的喜欢上了那里。到了排达坝,见到那么热情的乡亲以及那么可爱的孩子,仿佛所有的劳累都有了回报。

支教的顺利进行,真的离不开__县领导对此次活动的大力支持,当地居民的拥护,当然,还有那些可爱的孩子的积极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开始都没想到会有初中和高中的学生来。大家一起讨论并制定了不与小学冲突的课表。教学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也发现有些科目不适合在小学一二年级上,就临时取消,改上别的课。我们14个人的团结在调课的时候表现的尤为突出。大家都互相体谅,有家的温暖。

关于调查走访,都知道去排座来回要三个小时左右,很累,但分配到谁的时候都很积极的配合。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他们都对现在的生活比较满意,特别是老人,只要身体健康,仍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而且知足常乐。我觉得不应该打扰老人如此惬意的生活,有些羡慕这样的清心寡欲。

那边的教育情况确实不容乐观,教室很破,还只有四间;桌子凹凸不平,坐在凳子上感觉危险无处不在。没有灯光。教室外是一片空地,没有乒乓球台,没有篮球架,没有足球门。他们能做的只是跑着玩,甚至不会踢毽子…更不用说像音乐、舞蹈、美术等专业技能。他们平时只有两门课:语文、数学。在支教过程中发现他们确实很喜欢学习,只有很少一部分是来玩的。有统计过他们的理想,大都是科学家和医生,但都经过很久的考虑,好像一点不很明确的样子。

感到自己的渺小,因为改变不了什么,但我尽力去给他们做榜样,用语言和行动去影响他们。希望他们以后认真生活、认真学习,好好发展。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去关心他们。

暑期志愿者服务活动总结

xx月xx日至xx日,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对xx的感恩之心,我们一行18人在怀集县冷坑中心开展了暑期的三下乡活动,这次的xx实践活动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之下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作为下乡队伍中的一员,我也获益匪浅。

下面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总结我对这次下乡活动的收获。

这次活动是由从怀集走出去的高校生自发筹划、开展的,怀集这片土地孕育了我,作为当代高校生,对家乡的训练事业的进展有着不行推卸的责任,这次我是怀着回报家乡的初衷参与这个活动的,下乡结束以后,我更加体会到了这个责任的重大。

这次的下乡只有短短的一个星期,没方法教给同学们许多的学问,也不能挺直关心他们提高成绩,但是我们达到的效果是更加具有深远意义的。我们的到来,给他们供应了很好的接触外部世界的机会,让他们萌生对学问的更大的渴望,树立对将来的信念,坚决求学的信念,我认为,这是比教会他们几道数学题或者上几节语文课更加有用的。看着他们从第一天的羞怯,到最终的自信;从初次见面眼神的躲避,到后来绚烂的笑脸以及分别时不舍的泪水,他们一点一点的进步,令我觉得我们下乡的目的达到了,让他们产生对将来的憧憬是我们下乡的真正意义所在,让我更加觉得这次下乡的意义非凡。

这次下乡活动的胜利,更加坚决了我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活动回报xx的决心,以后有机会我也会连续参与这样有意义的活动,用我学到的科学学问,运用到回报家乡,回报xx的实践当中。

这次的下乡活动,从主题的确定、活动策划、方案的制作到具体的实施,基本都是由队员自行解决的,这个为我们供应了一个很好的熬炼机会。在预备阶段,我们需要周全地考虑问题,遇到困难需要自己查找解决的方法,还要主动查找xx的关心,下乡期间,我们更要解决临时发觉的实际问题,预防意外大事的发生。通过这次的活动,我们全体队员的实践力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工作有着特别主动的影响。

就我自己来说,作为后勤组成员,我关心完成了后勤组的方案,在下乡的过程中也主要是负责后勤工作。这个工作关系到下乡队员的最基本问题,是下乡活动顺当开展的必要条件,后勤工作的重要性使我在工作的过程中力求做到仔细细致,精打细算,对于一些实际操作中消失的问题,也主动地去寻求解决方法,令队伍无后顾之忧。在这“在背后悄悄勤劳'的七天里,我遇到了实际状况与方案有所出入的状况,也遇到了事前没有料想到的问题,我学会了敏捷应对,从实际动身考虑问题,充分考虑各种看法,并在适当时候寻求关心。

下乡的队员虽然同是怀集人,但是由于分散在不同学校的缘由,之前相互之间并不是很了解。这次的下乡为我们供应了一个相互认识并且相处的机会,让我认识到了许多热心家乡建设的优秀高校生,相互之间建立了友情,并且在下乡以后还保持着联系,这是这次下乡的一大收获。在下乡期间,我们相处融洽,发挥了互助互爱的精神,虽然也有看法不一的时候,但是作为一个团队,我们还是很紧密地团结在一起的。在相相互处磨合的过程中,我们更加意识到了团队合作以及在发生分歧的时候查找合适方式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也让我体会到了团队协作全都的重要性。

除了队员之间,我们和同学之间也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我至今还忘不了最终一天他们离开时的那种恋恋不舍的眼神。虽然我上的课不多,但是仍旧有同学和我保持着联系,这是很难得的情意。下乡的每一天,我都被他们的活力和纯真打动着,他们的笑容都会让我的心情变得愉悦,他们给了我许多的感动。盼望以后也能和他们保持联系,成为他们实现抱负的道理上的一位伴侣。以上就是我在下乡过程中最大的三点收获,除此以外,我还认识到了自己不少的缺点和不足。例如,在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显得不够成熟,考虑问题有时欠缺周全。看着其他队员如此多才多艺,自己也有了学习更多东西的动力。

这次的下乡,我并没有觉得吃了什么苦,只觉得每一天都是过得改善而有意义的,现在想起在冷坑中学的情景,更多的是怀念以及对参与这种活动的渴望。假如有机会再次参与类似的下乡活动,我肯定会主动参加,投入其中享受每一个瞬间。

暑期支教实践活动总结

20xx年7月19日--要说再见了,却迟迟不敢说不出口,太多最美最真的回忆流年在脑海深处…….

今天是我们本次黄龙寺暑期实践活动的最后一天,上午我们组织了一次队员和孩子们共同参与的包饺子活动.先由队长给大家分工,然后各司其职,忙得热火朝天.最开心的环节莫过于包饺子了,会包的孩子都争着抢着大显身手,队员们也不甘寂寞想露一手.但是可能由于有些孩子还太小队员们有些也是第一次包,各种奇形怪状的饺子出现在了大家面前,引来一阵欢笑.随后会包的人手把手地教不会的,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大家都能包出完整的饺子了.虽然饺子包的质量不是太好,好多都被煮破了,但队员们和孩子吃着自己包的饺子觉得美味的不得了,扬言回家要做给爸爸妈妈吃.

五天的暑期社会实践结束了,感想很多.我们和学生们朝夕相处,和他们一起上课教他们英文知识,带给他们文具礼物他们笑的是那么灿烂开心;去到孩子们家中走访,看到了他们艰苦的学习生活状况,我们感到阵阵酸楚;去到老英雄家拜访,我们由衷地对党九十年来风风雨中牺牲的革命先烈们心生敬佩;站在千年古柏下,对生命的敬畏对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抗敌复兴敬意油然而生。五天来,忘不了那些最可爱的孩子、最善良淳朴的乡亲、最美最美的黄龙寺!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也要明白我们肩上的重任,我们应该也必须努力奋斗,去援助那些被生活所困的人,改变目前黄龙寺的这种状况,在建党九十周年之际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主义大家庭贡献自己的力量.

暑期志愿者服务活动总结

7月12日~7月31日我们进行了为期二十天的暑期志愿者支教活动,在这二十天里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在教学之外还进行了社会调查,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暑期志愿者个人总结。

自从7月16日举行开学典礼以来,总共报到学生96人。我担任初中班班主任,初中班总共报到42人,但是实际上课的人数没有那么多,平时每天来上课的大概只有十几个,多的时候会有二十几个。初中班初一、初二和初三的学生都有,还有三个高中生。学生主要分布在大哨村、补抽村等离中心小学比较近的村,此外还有几位米沟村和大本村的学生,离中心小学很远,步行大概一个多小时。

我担任初中班历史和小学五六年级地理老师。在教学及家访的过程中发现:首先,学生普遍基础比较差,很多东西我们自认为学生应该知道的实际上学生可能并不很了解,班里面也有比较突出的学生,但极其个别。大多数学生都是基础非常一般,有的甚至很差。其次,在对待学习的态度方面也比较消极。在平时和同学的交流中发现,很多同学对读书目标并不是很明确。当问及将来想做什么,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时候,大多数同学都很茫然。有的学生表示,家里面经济条件不好,考上了家里人也供不起。也许经济条件落后是教育问题最致命的硬伤,当教育问题明显受制于经济的时候,学生学习的动力也便不是那么强烈了,也许对于一个能考上大学,但却上不起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件比考不上本身还要痛苦的事情。

此外,当地人普遍文化程度不高,没有一种积极的读书受教育的影响氛围,学生也便寻找不到一种标杆和旗帜,在这种氛围中自己要求上进是需要相当的勇气和毅力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在完成所计划的课堂教学内容之外,更注重的是在心理和精神上鼓励学生认清现实,并且心有理想,克服困难,能执着于信念,把读书当成一种追求,能有一种以读书人的身份走出去看看世界的理想,从而能更清醒地认识世界,认识家乡,心怀理想,建设家乡。用温总理的话说便是: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二十天里除了搞活动放假的两天和7月25、26、27下雨三天之外,其他时间几乎每天都出去调研,队员的调研足迹遍布补抽乡十多个村,包括乡政府周边的大哨村、补抽村、吉久村和董哨村,此外还有离乡政府比较远的大本村、排当村、米沟村、夯尚村、大龙村和大卡村等。调研对象分三部分,分别是贫困学生、农村青年和留守老人。

调研大部分都采用访谈的方式,因此比较详细地了解到了补抽乡经济和教育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大哨村、补抽村和董哨村经济条件相对比较好,因为当地人大多数都种烟,政府负责收购,因此风险比较小,只要有地、有劳动力,一年收入还是比较可观的。而且由于邻近乡政府,因此这里的公路比较畅通,信息也比较通畅,一般的惠农政策也能及时的享受到。吉久村土地比较少,种植水稻或是烟草都比较少,因此当地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但是形势也并不乐观,有些人在外面挣钱还要让家里人寄钱过去。有些人实在迫不得已,就去矿上做钻工,但是去矿上非常危险,几乎天天都会看到死人。好多人条件都很差,出行基本靠步行,有些人条件好一些买得起有摩托车,但那都是买的二手货,新的买不起。吉久村经济条件比起前面三个村是比较差的,但是吉久村公路也比较畅通,政府也帮助村民安装了电视,对外界的信息接收也是比较方便的。大本村、排当村和夯尚村距离乡政府相对比较远,经济条件更要落后一些,大本村、排当村和夯尚村甚至没有完全通公路。这几个村的土地也比较少,烟草种植的也不多,由于距离乡政府较远,有些惠农政策并没有享受到。如我们在乡政府调研时了解到政府出钱帮助当地村民修沼气池,只要求村民出劳动力和少量的钱就可以修,但是在排当了解到的情况是政府要求村民出一千多块钱,因此好多村民由于出不起便没有修。还有关于房屋保险、作物保险,村民表示不知道这回事。在董哨调研时,村民表示平时和政府不怎么打交道,真正有事找政府的时候,政府也不怎么管事。这充分说明政府与村民关系比较疏远,政府有些惠农政策在宣传和普及上有待于提高。大本和排当要求政府帮忙尽快修通公路。

几个村的具体情况不太相同,总结如下。以乡政府周边的四个村大哨、补抽、吉久和董哨为例,比较说明。我去过次数比较多的是吉久村和大哨村,其次是董哨,然后是补抽。吉久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大多数学生上完初中毕业就不上了,有个别中专生,很少有高中生,有一个高中生,读了半学期就不读了,因为成绩很差,而大学生更是没有。在调研中发现吉久村大多数人对教育观念比较淡薄,很多人表示孩子只要初中毕业,九年义务教育完成就可以了,除非学习成绩特别好,否则家里面也不会供,不会冒风险贷款,考上一般的学校家里是没有钱继续支持的。而且由于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不高,所以想对孩子学习重视也没有办法。有些学生本来成绩也是比较好的,但在学校老师也不是很重视,好学生也给差的学生影响坏了。因此,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对教育普遍有一种很消极的态度,没有什么目标性,认为初中毕业就可以了。吉久村村长表示,学生考上大学一般都需要家里面贷款,不贷款是没有办法支持的。但贷款,除非是重点大学,数一数二的学校家里人才肯冒险贷,一般的学校毕业出来工作不好找,还款会成为问题,因此贷款读书就不划算了,所以读书要么读最好,家里人哪怕砸锅卖铁就一心一意供;要么最差,彻底放弃了。读书读的中游的,一般情况下也就放弃了。另一方面还怕贷了款读书出来找不到好工作,会让别人笑话,自己在村民面前抬不起头。村长自己的孩子也是,村长表示,孩子读书如果是尖子生,家里人就贷款供,不是的话就算了。大哨村和董哨村情况类似,大多数人对孩子的教育问题相对来说是比较重视的,很多村民表示,只要孩子读书读的好,能考上,哪怕再难也要供。董哨村和大哨村高中生和大学生相比吉久村是比较多的。有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还送孩子去吉首读书。

首先,教育问题主要受制于经济条件。补抽乡大多数自然村都是政府鼓励种烟的,经济条件较好的村都是靠种植烟草发展经济。大哨村、补抽村和董哨村由于种植烟草比较多,因此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只要能负担起的,家长也会尽力想办法。有个别家长表示,自己因为没有文化,所以希望孩子多读点书,尽量接受高等教育。吉久村经济条件很落后,由于人均土地很少,所以种的烟草并不是很多,经济条件相当落后,很多人外出打工形势并不是很好,有些人甚至需要家里寄钱过去,因此负担学生的学费显得很吃力,当家庭经济负担不起学生庞大的学费支出的时候,鼓励学生积极接受教育似乎也便很难行得通了。其次,家庭子女众多也是家庭经济条件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我们调研中发现,子女众多是当地的一个普遍情况,一个家庭三到四个小孩的情况极其普遍,甚至还有四五个的。当地人普遍的观念是“有儿有女穷不起,无儿无女富不长”,家庭子女多,加上经济条件本身就不好,因此子女的教育问题分外困难的一件事。不过,吉久村村长反映,通过接收外界的信息,村民也在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最近两三年传统观念已经有所改变,变为“儿子有一个就可以了”。传统生育观念的转变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从注重人口数量转变为质量的提高也仍然任重道远。

暑期实践志愿者活动总结

有这么一群志愿者,他们怀着“用手握住希望,让爱照亮远方”的宗旨,从xxxx9年至今,每至暑假便会相聚在xxxx省xxxx州开展暑期实践志愿者活动。今年“握住你的手”团队推陈出新,为团队的志愿服务活动注入新活力。

相约爱曦,再赴冕宁

20xx年7月14日下午,“握住你的手”团队在历经6个小时左右的车程后,顺利到达xxxx省xxxx彝族自治州冕宁县。为响应学院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口号,紧跟“精准扶贫”的政策,“握住你的手”团队将在爱曦小学展开为期一个月的暑期社会实践。这也是团队第7年奔赴冕宁开展志愿活动。

队员们没有在支教课余有任何停歇,连日来走访了包括冕宁县农林业局、广电局、哈哈乡镇府等多家机关,并达成了相关合作关系。经过前期三个多月的精心筹备,团队在一个月内将主要开展爱曦支教、农户问卷调查、留守儿童关爱、协助地名普查、林业调研等活动。“团队将站在支教与扶贫两条线上,做到更加出色。”团队负责人王浩橙说道。团队将会努力地为当地的孩子们带去知识与关怀,并积极与当地机关机构开展合作。作为当代大学生,团队队员们承诺将会切实承担起属于他们的责任。

瘦黑的脸庞,干枯的头发,皱皱巴巴的脏衣服,这是孩子们给队员们的第一印象。“当我见到孩子们的第一眼,我便相信,这将是我大学生活中最难以忘怀的一刻!”队员兰杰说道。从相互陌生到熟悉,仅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孩子们在下课时间围绕在队员们身边,询问着他们所好奇的一切。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些来自山面外老的师充满着神秘感。自xxxx年“握住你的手”队伍成立以来,一届又一届队员不忘初心,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紧跟时代新风向,在传承中突破发展。

团队希望能够将属于自己的爱心和关怀带给孩子,让他们在本次学习中成绩有所提高。与此同时在扶贫上也希望能够做到更好,尽到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每一次的行程都是一段新的开始,愿冕宁与林院学子在新的征程中共同进步。

在支教中互相了解

在经过长达三个月的精心备课和试讲后,支教组队员终于站上了爱曦小学的三尺讲台,为当地的孩子们讲授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阅读推广等课程。队员们很快便进入老师的角色,以积极严谨的教学作风,生动幽默的课堂表现,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看到孩子们逐渐的进步,队员们感到十分欣慰。

无论是语文课还是数学课,如何让孩子更多的收获所讲的内容,是队员们最费心思的话题。在一揽子的方法试用下来后,队员的努力最终得到了孩子们的肯定。队员杨进在和孩子们谈心时,听到了四年级孩子对于老师们的看法,“老师们教的我都听懂了,我最喜欢我们的的语文老师了。”孩子们的认同与赞美让所有队员都充满了干劲,队员们纷纷表示将会进行更多的课堂创新,去尽所有可能提高孩子们的成绩。

对于英语课,孩子们有着强烈的兴趣,渴望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但是孩子们的基础薄弱,口语较差也是不能忽略的事实。针对这些方面,英语组的授课队员们将教学内容以复习理解为主,练习口语为辅,将班级同学更多地参与到英语的学习当中。这些孩子们对于学好英语有着属于自己的“小心思”。五年级的孩子安秀英,对于英语充满热情的她给五年级英语教学队员xxxx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队员问她学好英语之后最想做什么,她小声的回应着:“想要去外面看看,去认识更多的人。”短短一句话,小小一个梦想,给xxxx带来很深的思考。看着越来越多和安秀英一样的孩子们,在英语课堂上跟着队员们大声地朗读英语,在队员的帮助下渐渐地掌握了更多地英语知识。队员们真诚的希望他们可以实现各自的梦想。

“尽管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无论是对于孩子们还是对于我们本身,都有了巨大的收获。”副队长王甜说道。每天面对着孩子们求知的眼神,队员们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看着孩子们一步步的提高,队员们表示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

握手父母,共盼成长

在本次实践活动过程中,队员们按照班级同学们的基本家庭信息情况,进行了为期两次的家访活动。队员们希望在家访中能够真诚的与家长就在关于孩子学习,品行,身体健康方面做交流。

参与家访的家庭纷纷对到场队员表达了欢迎,并就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与队员们进行探讨。队员们认真倾听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和希望,并向家长们反映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在关心学习的同时,队员们也不忘关心学生的生活,仔细询问了孩子的家中情况,在走访了几家家庭之后,队员们感受颇多。

低矮的土坯房,漏雨的屋顶,充当隔墙的黄油布。当队员们到二年级学生邱保华家中进行家访时,便被这样的景象所震惊。邱保华是二年级的学习委员,学习成绩优异的他,尽管家庭情况并不是那么乐观,可是他并没有因此早早放弃了学习,依旧保持着乐观积极的心态。他对队员们说:“我觉得读书以后能让我们家变得好起来。”这是一个八岁孩子对于读书最真切的期盼。孩子的爷爷也对队员们的到来表示感谢,更是表明希望孩子有一个“读书人”的未来。

五年级学生伍施拉的父亲伍云彩表示:握住你的手团队的支教活动对自己的孩子非常有效果。从伍彩云先生的话让队员明白,家长对于老师们的教学工作是支持的,信任老师的教学能力,也希望老师能让孩子们的成绩提升。从伍先生那里队员理解到,没有哪一位家长是不希望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成绩,希望孩子们能学有所成。最后,伍云彩向家访队员送上了自家栽种的土李子并表达了诚挚的谢意,队员们吃着这些李子,脸上充满笑意。

心系扶贫,回报社会

“握住你的手”团队紧站支教与扶贫两条主线,在支教同时逐渐开展扶贫相关活动。

在此期间,在乡镇府帮助下团队走访了大量农户,去主动了解他们的家庭基本情况,并收集当地的扶贫助农的基本信息,收集到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团队同时在冕宁县哈哈乡与回龙乡两乡积极进行走访调研工作。通过调研来对当地的扶贫政策,实施力度,扶贫方式,农户补贴状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在调研途中,队员们偶然遇见了自己班级里的几个孩子。这些孩子一个个背着一大袋的猪草,驼着腰,在烈日下他们脸上布满细密的汗珠,抿紧嘴角,相互之间沉默无言。而看到队员时孩子们脸上闪过慌乱,打了一声招呼便匆忙离去。队员们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久久无言。这些年幼的孩子早早便担起了家里的担子,在学习之外更是需要进行极重的劳动,这使队员们进入了深深的思考。

团队在信息走访过程中了解到许多孩子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团队针对这一状况,开展了视频对话活动。团队积极尝试与孩子们外出打工父母取得联系,安排他们与孩子们进行视频对话,通过此种方式缓解孩子与父母的思念之情。队员也希望借此机会让孩子能够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让孩子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坚持梦想,承担责任

握住你的手团队以自身的行动积极响应国家和学校的号召,身体力行的践行着大学生应尽的社会责任,用充满爱心的行动为山区彝族孩子带去知识和温暖,用耐心积极的走访为国家反馈更多基层信息,促进扶贫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的和谐,握住你的手团队将继续努力,将“握手”的公益信念继续坚持下去。

暑期支教实践活动总结

有那样一个年华,我们做了许多幼稚的事,还满脸灿烂笑容,有那样一段岁月,我们为了没有得失的事,也同样勇闯荆棘,有那样一个时代,我们可以无忧无虑,和伙伴一起奋斗奔走。当重新漫步在亲切美丽的校园,当曲折的山路、紧张的交流和泉涌般的汗水都变成美好的回忆,当一切归于平静,回首向来萧瑟,我最大的体会是:对于青年大学生来说,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在实践中播种梦想的种子,梦想,承载着希望,蕴涵着力量。把梦想的种子播撒进留守儿童、山村百姓的心里。我们深入孩子中间,进行亲切交谈交流,引导孩子打开心扉,畅所欲言,增强孩子自豪感、荣誉感。给孩子们展播时代风采,拓展孩子视野,打开眼界,增长见识,丰富知识,引领孩子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向往,引导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抱负。开展互动活动游戏,同时在游戏玩乐当中培养孩子团结合作,独立自主,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优良品质,为小孩沉闷的生活注入一丝生机活力,为他们平淡的世界带来歌声和欢乐,使孩子在嬉戏当中领悟道理,感悟真谛,获得成长。想起,5岁哭的小成为,眼耳不灵的世宝,聪明懂事的世运至今让我难以释怀,政府答应我们给予他们的.资助也不知道怎么样了,孩子们都还好吗?虽然那时候他们的活跃淘气让我烦恼过,此刻除了想念只有诚挚的祝福:希望他们一切都好!

近半个月努力奋斗,欢笑,那天我们忍住不舍,背着行囊开始人生新的旅程,在挤了11个人的面包车上,队友们那不舍的面容是那么的清晰。车子绕过一个个弯道,路边云雾缭绕,我回忆着和队友每一时每一刻,我们奋斗我们快乐,记不起彼此做过饭菜的味道,忘不了那种幸福的感觉;十几天我们争过吵过,一路来迷茫过疑惑过,这期间队员流过汗换过病,那时作为队长我担忧把大家拉到一起,活动是否让大家充实,但现在一切都是我们的美好回忆,相信有的只有怀念!

活动结束后,我深有感触的发表了说说《知难》:未做知难乃真难,行动才知岂不然;不做道易非事易,实践方晓实有奇。(致青春道路上踌躇的自己)真的,不行动不了解是有多么简单,不实践不知道是有多么困难。当代大学生的我们理论知识丰富,畏惧实践,总是问我能行吗,对自己是怀疑的,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

一路走来数不清感动,说不尽的感谢。不是国家、学校对我们的关怀我们不知道“三下乡”是什么;不是各位老师前辈的指导我们那里指导怎样去做;不是恩施市市、县、镇、村各党政领导的帮助我们又怎么回进行的怎么顺利;不是各位乡亲的理解支持哪有我们实践的意义;不是各队友的信任和给力哪里会有这么美好的回忆;不是携手的奋斗和汗水怎么会有乡亲的挽留,当然还得感谢恩施各媒体的报道,正是他们的报道才有了社会各界和我们一起对世宝世运两兄弟的帮助……太多感谢真的说不尽,我在内心深处为你鞠躬。

对于父母,感谢二字也扛不起这伟大的恩典。我们所有的队员都要对自己的父母致最诚挚的敬意,是他们一路的支持,是他们经济的给予,是他们对我辈梦想的认同,是他们每天一个电话的问候,一切的一切都源自父母的基础,不然哪有怎么会有难忘野山关,何谈辉煌成就……还记得,在活动申报前我打电话给爸妈,妈妈问我这个假期有准备去哪里,我说出去玩会花好多钱的,妈妈说:孩子,妈妈也想通了,看到你哥哥毕业后虽然上班很轻松,但是工作家庭的束缚,妹妹为了毕业后考上好的学校当一名教师,假期也忙着代课补课,我和你爸一年365天也得看着小店,我们都没有机会那样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知道你这个时候不玩,以后也难得这样的机会,暑假想干嘛妈都支持……”爸爸同样表示“只要放假先回家,玩的有意义他们都支持,当我告诉活动全部自费并且我自己平时攒好了活动的经费不要他给钱,爸爸说不管怎么样他都支持说活动很有意义,要我把钱留着花,他都给……’我的爸爸妈妈,我所有队员家的叔叔阿姨:谢谢你们对你们子女的理解与信任,也谢谢您们对我的信任,我们定会逐渐长大!

活动活在我的心中,也不知道我们是否有机会建立属于我们长中的支教联盟,人生的轨迹那么长,也不知道我们这个队伍是否再次聚首与孩子相见,此刻手里写着总结,心里怀念着四处的队友,想念山里的那些孩子,只想说“陶醉美的故事互相勉励去追, 曾经望着天空一起哭泣至睡,临别说起亦笑言相对,别了相信以后有缘再聚……”

青春需要跳跃,行走,明天……

志愿者支教个人活动总结

感悟大山里的秘密

--我的崭新支教之旅

关内志愿者张福生

有些东西只有真正亲身实践过才会深刻理解其意义。伟人改变环境,能人利用环境,凡人适应环境,而庸人抱怨环境。经历过这次支教,让我懂得,其实自己是多么地幸运,我们没有权利一味抱怨,而是要承担义务去尝试改变--改变自己、改变他人、改变环境。

曾经参加过很多次支教活动,但这次是时间最长、距离最远的一次。7月17号从家里出发,心情比较复杂,心中还有很多的忧虑,因为刚从学校回家不到几天,上一趟旅行留下的疲惫的影子还没完全消失,而现在又要启程。一个人的时候,常会问起自己,同样身为农村的孩子,同样生活在偏僻的山村,为什么还要跑这么远去大山深处参加义务支教,没有任何报酬、完全自费!类似的问题,身边的朋友和父母都有问起,他们说,如果是为了想在暑期增加社会经验和阅历,提前体验一下作为准教师的角色,那么我可以在家附近找一所学校实习;如果是想要去体验一下艰苦的生活,那么我可以留在家里帮父母分担一下家务;再如果是想的的确确做一些公益事宜,我也可以留在村里,帮助村里的乡亲父老一起修马路;如果……这一串串的假设也不是毫无道理。

带着这样的一些困惑,我来到了北川,参加了一个叫做“中国心”的志愿者组织,参与到北川关内一个叫做马槽小学项目点的支教活动。()从关外到关内,我们翻越过了一条叫做“擂禹路”的大山,这是一条越过多米大山山顶的山路,据说,它是地震时期解放军官兵打通的一条从关内通往关外的“生命线”。翻过大山,再历经一个小时的山路,我们到达了支教目的地。这是一所四周被高山围绕,在地震之后新修的学校,面积不大,只有一栋教学楼、一栋住宿楼和一个操场。由于学校是新修的,基础设施比较健全,和城里的一些学校相比,这所学校的设施并不占下风。难以想象这是坐落在一个落后山区的学校,因为自己想象中的支教地学校都显得很破旧。这样的状况和心中的期望形成了一定的落差。但是,当到开营第一天迎接孩子们的时候,当看到那些穿着朴素,眼神充满纯真和渴望的孩子以及他们老实、纯朴的家长的时候,在心中形成的落差立刻消失了。我为孩子们能够在这样一个落后偏僻的地方享受和城里边孩子差不多的教学设施而欣慰,而高兴。但是,在这里,教学硬件得到了改善,但是这里的教师资源和教学资源依然贫乏,而且,离开了学校,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又回到了原点,依然让人担忧。在这个时候,我之前的忧虑和困惑彻底消失,更加确定自己来这的理由,更加坚定了这次支教的信念。

怀着释然、豁达和奉献的心态,我渐渐地、安心地展开了工作。在这里,我的身份已不再是大学生,而是这里的一名志愿者老师,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或多或少、或重或轻的影响到学生。带着这份责任、尽心和决心,我慢慢进入工作状态,慢慢习惯这里的生活。在这里,我们所有的志愿者们有明确的分工,各就其职。非常荣幸我被安排到高年级任课,并且担任高年级的生活老师,能够有机会能与这里的孩子们有更多、更近的接触。这十几天下来,和孩子们的沟通和生活还算圆满,和志愿者老师们在工作上的合作还算成功。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些小插曲,产生过不愉快。但是,这些问题在最后的总结大会中得到了沉淀。

身为教学组的老师,能有机会参与到家访和后勤的工作,感到非常庆幸。同时,正是因为这些不一样的工作体验给我留下了不一样的感受和不一样的收获。作为一名师范生,作为孩子们的老师,我非常珍惜和重视与孩子们交流。在与孩子们的相处中,发现这里的学生非常懂事、真诚、勤奋,但是这种惯有的农村孩子的乖巧塑造出了他们沉默和内向的性格,他们在课堂上不太敢放开,不敢大胆发言、表演,不敢主动回答问题或者提问;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能力,但是不善于表达,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个性;这或许是因为信息和交通以及环境条件的限制,这些孩子们的视野似乎被周围的大山所阻挡,不够开阔,非常有限,他们都希望越过高高的大山,寻求那片宽广的天地;他们和城里的孩子一样,都渴望能够快乐幸福的学习和生活,希望自己的学校有健全的、先进的设施,希望课堂上充满知识和乐趣。面对他们的美好期待,我们志愿者们只有全力以赴。

在后勤和教学各项工作中,在和其他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的合作和交流中,在与自己所教班级的学生相处中,同样得到了许多宝贵的财富。那种志愿者们之间的互帮互助,师生间的情节和友谊让人难以忘怀。

一天的家访,让我再一次体会到浓浓的乡情和责任。孩子们的家长对我们都十分热情和感激,他们把孩子交给我们,希望我们能够给孩子们带去知识,帮助他们成长。这个时候,我更加明白自己来到这里的意义所在。同样作为从农村生长的'孩子,我深刻理解家长们的心情,对于他们来说,孩子是他们的希望,而对于山里的孩子,只有读书,只有知识才能有机会让他们走出大山。在大山里,一个孩子的大学梦不仅仅是个人求学、求知的梦想,它更是承载着一个家庭、一个家族以及祖辈世世代代的期望和责任。但是,又是在这样的大山里,在这个经济和教育落后的地区,对于那些贫困家庭,他们追梦的路途是如此艰辛坎坷,甚至希望是如此渺茫。此时此刻,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我们微薄的帮助对他们来说意义有多大,也更加确定自己十几天的坚守没有白费。

“成长营”的活动已经接近尾声,也许真的只有时间能够改变一切,在即将离别的时候,才懂得更加珍惜和不舍。仔细回想这些天的经历,发现的确有那么一幕幕瞬间让人难以忘怀。在离开之际,突然各种感动、各种思索完全占据了曾经存在的遗憾。也许,换了一种环境之后,随着时间的前行,会慢慢淡化离别时的那种复杂的情感。但是,我想,自己永远不会忘怀这一次支教的感人经历,曾经留在这里的记忆将会永远封存在脑海。或许,在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再回想起当年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定会有不一样的滋味。

暑假志愿者支教活动总结

这次暑期的湘西支教,我收获了很多。认识湘西,走进湘西,让我感受到湘西的山美,水美,人美。

刚来到湘西时我便被这里的山水震撼了——原来我以前并不知道什么叫山清水秀。这里的山高高低低很有个性地独立或绵延,这里的水在哪都能见着,绕山而行又不随山而止。

第一天就见识到了这里村民的淳朴,在这里谁有困难便会有很多人来关心帮助。我们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村民的热情。第一天就有董哨村支书留我们吃饭,后来就有大哨村支书像邻居一般给予我们所需的东西,有次走访时还有不相识的大姐请我们穿苗服。

来之前以为这里会很落后,来时才发现这里并不如想象中的那样。这里的路不是烂泥小道,而是宽宽的马路,村里的路也多数是水泥铺成的。经过了解才知道这里的.村民一心想改变自己的现状,政府也大力投资发展这里的经济。让人有“军民鱼水一家人”的感觉。经过了改革开放,经过了新农村建设,这里已经发展了很多,但是偏远的地理位置让这里不能像其他地方那样发展迅速。这里人的生活水平仍然很低,基本还是自给自足的生活模式。自己种粮吃,喝的水是山上引下的泉水,衣服自己做,连布都是自己织。这里的人一直在寻求生存的路,多数人选择外出打工,但去年金融危机打工的人回来了很多。现在有很多人选择种烟,这倒也成了他们的出路。这里山多平地少,能种稻的地极少,倒是种烟不仅不需要很大的地,而且收入也比稻谷多几倍。但是种烟也不是人们生根立命的办法,毕竟国家不鼓励种烟。在我们调研的过程中了解到董哨村会计的想法,他认为补抽要发展还得靠农业,发展大棚蔬菜,开展养殖业,养猪、羊、牛等牲畜。来到这里我也发现这里要发展不能靠打工,打工赚不了多少钱。这里也没有什么矿产资源,开展旅游也并不现实,发展农业才是正道。既然董哨村会计寻求到出路,其他干部应该也是有想法的,我想他们缺少的是技术上的指导和场地的限制。来这里时就发现这里有很多修路的人,本以为都是本地的工人,一问才知道这些修路的都是外地的。由于修这里的路不比修别处的路,这里山高路险多是盘旋的山路,需要很高的技术,而这里的人虽然打工的很多但有技术的却很少。其实技术不是学历决定的,为什么这里的工人就缺少技术,别处的工人就有这些技术呢?这个问题我一直想不太明白。如果能解决技术上的障碍,这里也是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发展的,不用总是靠政府出资。据我所知,我们所到的地方只是补抽乡最富的四个村,还有十几个中等下等的村我们没有去过。如果都靠政府的力量去改变他们的生活条件显然是不现实的。

来到湘西过了二十几天有意义的生活,真有点不舍……希望我们真的为湘西做了点什么。

志愿者支教活动总结

本文目录
  1. 志愿者支教活动总结
  2. 志愿者支教活动总结
  3. 暑期志愿者支教活动总结

这次暑期的湘西支教,我收获了很多。认识湘西,走进湘西,让我感受到湘西的山美,水美,人美。

来到湘西过了二十几天有意义的生活,真有点不舍……希望我们真的为湘西做了点什么。

志愿者支教活动总结(2) | 返回目录

转眼间支教工作已接近尾声,这十八天的支教经历已经在我的人生道路上写下了不平凡的一页。十八天的酸、甜、苦、辣,早已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十八天,对于我和那里的孩子来说,太短了,实在是太短了,还没有来得及回味就已经踏上了返程的火车。这十八天,在给孩子们留下美好回忆的同时,也给了我们提供了锻炼成长的机会。在相处的日子里,我们各方面都在进步。现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的这次支教工作做一下总结:

第一, 教学方面

第二, 调研走访

走访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亲近了这里的生活,更加了解了这里的孩子。

第三, 日常生活

第四, 课外活动

本次支教活动由于时间比较短,我们只组织了一次大型的课外活动:棋类比赛。

结语:

这十八天,我作为一个学习者学习着来自书上和实践中一切;这十八天,我努力着…….蓦然回首,时间已过,排达坝苗圃希望小学的孩子们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因为从他们身上,我知道了什么叫坚韧、什么叫毅力、什么叫不服输,他们求知的眼神我将永远记住。排达坝苗圃希望小学是我人生中的一个驿站,它将激励着我不断前进、不断奋斗。

志愿者支教活动总结(3) | 返回目录

7月12日~7月31日我们进行了为期二十天的暑期志愿者支教活动,在这二十天里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在教学之外还进行了社会调查,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分析原因:首先,教育问题主要受制于经济条件。补抽乡大多数自然村都是政府鼓励种烟的,经济条件较好的村都是靠种植烟草发展经济。大哨村、补抽村和董哨村由于种植烟草比较多,因此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只要能负担起的,家长也会尽力想办法。有个别家长表示,自己因为没有文化,所以希望孩子多读点书,尽量接受高等教育。吉久村经济条件很落后,由于人均土地很少,所以种的烟草并不是很多,经济条件相当落后,很多人外出打工形势并不是很好,有些人甚至需要家里寄钱过去,因此负担学生的学费显得很吃力,当家庭经济负担不起学生庞大的学费支出的时候,鼓励学生积极接受教育似乎也便很难行得通了。其次,家庭子女众多也是家庭经济条件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我们调研中发现,子女众多是当地的一个普遍情况,一个家庭三到四个小孩的情况极其普遍,甚至还有四五个的。当地人普遍的观念是“有儿有女穷不起,无儿无女富不长”,家庭子女多,加上经济条件本身就不好,因此子女的教育问题分外困难的一件事。不过,吉久村村长反映,通过接收外界的信息,村民也在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最近两三年传统观念已经有所改变,变为“儿子有一个就可以了”。传统生育观念的转变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从注重人口数量转变为质量的提高也仍然任重道远。

大学志愿者支教活动总结

如果说,当初还只是对支教生活的憧憬,而在这十八天结束时,些许已感受到了些什么——平淡。回味这十八天,支教的生活就像一杯清茶,没有华丽的色泽和醇厚的味道,淡淡的清香却让人回味无穷。人生几何,岁月匆匆!感谢生活让我有这种经历。如果让我说支教的感受,我会说:“简单并快乐着;平淡并享受着;付出并收获着!”

这十八天,我作为一个学习者学习着来自书上和实践中一切;这十八天,我努力着……。蓦然回首,时间已过,排达坝苗圃希望小学的孩子们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因为从他们身上,我知道了什么叫坚韧、什么叫毅力、什么叫不服输,他们求知的眼神我将永远记住。排达坝苗圃希望小学是我人生中的一个驿站,它将激励着我不断前进、不断奋斗。

暑假志愿者支教活动总结

这次暑期的湘西支教,我收获了很多。认识湘西,走进湘西,让我感受到湘西的山美,水美,人美。

刚来到湘西时我便被这里的山水震撼了——原来我以前并不知道什么叫山清水秀。这里的山高高低低很有个性地独立或绵延,这里的水在哪都能见着,绕山而行又不随山而止。

第一天就见识到了这里村民的淳朴,在这里谁有困难便会有很多人来关心帮助。我们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村民的热情。第一天就有董哨村支书留我们吃饭,后来就有大哨村支书像邻居一般给予我们所需的东西,有次走访时还有不相识的大姐请我们穿苗服。

来之前以为这里会很落后,来时才发现这里并不如想象中的那样。这里的路不是烂泥小道,而是宽宽的马路,村里的路也多数是水泥铺成的。经过了解才知道这里的村民一心想改变自己的现状,政府也大力投资发展这里的经济。让人有“军民鱼水一家人”的感觉。经过了改革开放,经过了新农村建设,这里已经发展了很多,但是偏远的.地理位置让这里不能像其他地方那样发展迅速。这里人的生活水平仍然很低,基本还是自给自足的生活模式。自己种粮吃,喝的水是山上引下的泉水,衣服自己做,连布都是自己织。这里的人一直在寻求生存的路,多数人选择外出打工,但去年金融危机打工的人回来了很多。现在有很多人选择种烟,这倒也成了他们的出路。这里山多平地少,能种稻的地极少,倒是种烟不仅不需要很大的地,而且收入也比稻谷多几倍。但是种烟也不是人们生根立命的办法,毕竟国家不鼓励种烟。在我们调研的过程中了解到董哨村会计的想法,他认为补抽要发展还得靠农业,发展大棚蔬菜,开展养殖业,养猪、羊、牛等牲畜。来到这里我也发现这里要发展不能靠打工,打工赚不了多少钱。这里也没有什么矿产资源,开展旅游也并不现实,发展农业才是正道。既然董哨村会计寻求到出路,其他干部应该也是有想法的,我想他们缺少的是技术上的指导和场地的限制。来这里时就发现这里有很多修路的人,本以为都是本地的工人,一问才知道这些修路的都是外地的。由于修这里的路不比修别处的路,这里山高路险多是盘旋的山路,需要很高的技术,而这里的人虽然打工的很多但有技术的却很少。其实技术不是学历决定的,为什么这里的工人就缺少技术,别处的工人就有这些技术呢?这个问题我一直想不太明白。如果能解决技术上的障碍,这里也是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发展的,不用总是靠政府出资。据我所知,我们所到的地方只是补抽乡最富的四个村,还有十几个中等下等的村我们没有去过。如果都靠政府的力量去改变他们的生活条件显然是不现实的。

来到湘西过了二十几天有意义的生活,真有点不舍……希望我们真的为湘西做了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