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最新上善若水心得体会 读上善若水心得体会(实用10篇)

时间:2023-08-30 22:22:25 作者:雁落霞 最新上善若水心得体会 读上善若水心得体会(实用10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于所经历的事件、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反思。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上善若水心得体会篇一

《论语》中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对于提高一个人的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读书既可以让我们了解世界,还能够磨炼我们的意志品质。而最重要的是读书能够让我们深刻领悟“读上善若水”的含义,也就是我们的心态应该像水一样顺畅自如,如此才能够提高我们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

第二段:解读“读上善若水”的意义

“读上善若水”这个阐述其中包含着很深刻的意义。首先,水是最柔软的东西却胜过任何坚硬的东西,这告诉我们的是,在任何时候,我们的心态都不能太过执着,应该保持柔韧的状态。其次,水是最具有感受性的,能够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而我们的心态也应该如此。最后,水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表现出了非常重要的适应性。因此,我们的心态也应该具备这种灵活性。

第三段:如何解读“读上善若水”

将“读上善若水”的阐述直接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可以把“读书”和“善”等价代换。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像读书一样,不断地学习、钻研,从中得到成长和提升,这样我们才能够变得更加滋润。也就是说,我们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让自己变得更加努力和勇敢。

第四段:怎样提高自身素质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我们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塑造更好的心态。首先,我们需要多思考,把握机会,适时抓住自己的发展机会。其次,我们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保持自身的积极向上状态。最后,我们需要时时刻刻保持谦虚的姿态,不要让自己成为一个盲目自大的人。

第五段:结论

总而言之,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多思考,多锻炼,不断地发现自己不足,然后在这个不足的领域努力提高,终使自己沉寂的心灵得以重获生机。只有做到这些,我们才能够真正地领悟“读上善若水”的内涵,并且将其落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无论是在社会上还是个人生活中,都能够有所作为,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善良人。

上善若水心得体会篇二

做事要方,做人要圆。方是做人之本,圆是处世之道。《红楼梦》里写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只有对社会上的各种事情都透彻明白了,才算是学问;只有处理人情事故干练而通达,才算得上是文章。

为什么铜钱是内方外圆?这就是中国辩证哲学的集中体现,做事要方,做人要圆。

人活在世上,无非是面对两大世界,即身外的大千世界和自己的内心世界。人,一辈子无非是两件事,即做事和做人。多少人一辈子都在哀叹做人难,难做人。然而,人作为自然之子,自然也就有其方和圆。概莫能外。

做事要方。先说这方,做事要方,便是说做事就要遵循规矩,遵循法则。人常说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所不为才可有所为”,就是“方”这个道理。也就是若做官,就必须绝对要奉守清廉的原则;若为商,则要做到一个“诚”字;若做学问者,则必信奉眼睛、耳朵之亲力亲为,究的是一个“实”字。

做人要圆。这个圆绝对不是圆滑世故,更不是平庸无能。这种圆是圆通圆润,是一种宽厚大量、通融通达;是大智若愚,是与人为善,是心智的高度健全和成熟。不因洞察别人的弱点而咄咄逼人,不因自己比别人高明而盛气凌人;不会因得理而不饶人;任何时候也不会因坚持自己的个性和主张,而让人感到压迫和惧怕;任何时候也不会随波逐流,随声附和。要潜移默化别人,而又绝不会让人感到是强加于人的。这就需要极高的素质,很高的悟性和技巧,这是做人的至高至尚境界。

当然也不乏有人为了某种利益和目的不惜敛声屏息,不惜八面讨好,不惜左右逢“圆”。但这种圆和那种圆绝对有本质的区别,这种“圆”的后面是虚伪和丑陋,甚至肮脏与罪恶。

做人要圆,那也会有牺牲。有时候为大我要牺牲小我;有时候要忍辱负重,忍气吞声;还有更多的时候要承受屈辱、误解,甚至来自至亲至爱的人的憎恶乃至伤害。

能做到“方”“圆”的,同时却没有感到那是一种牺牲、痛苦的才是大成功、大境界;能为了“方”“圆”去承受牺牲的是小成功、小境界;不愿牺牲也做不到“方”“圆”的是不成功。

谢谢大家!

上善若水心得体会篇三

老子在《道德经》中曾经说过,“上善若水”,这句简短而深刻的话语在千百年来一直在影响着人们的思考与行为。那么,什么是“上善若水”?在我的理解中,它是一种关于善的境界,一种谦逊、自然、无私的境界。下面,我将从宽容、包容、无私、谦逊四个方面,分享自己对“老子上善若水”这一主题的心得体会。

首先,宽容是“上善若水”最核心的精神。宽容是没有界限的善,它是包容一切、放下个人私利的胸怀。就像水一样,它没有选择性地为一切而存在,无论是哪种生物都可以从中受惠。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宽容,尊重别人的观点和选择。正如老子所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宽容是天地间最伟大的美德,也是“上善”的最高境界。

其次,包容是“上善若水”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包容是安抚冲突、解决矛盾的方式。就像水一样,它可以容纳各种杂质,融合在一起。无论是生活中的冲突还是工作上的争议,包容的态度都能够化解矛盾、寻求和平的解决方案。只有包容,我们才能够和谐相处,让每个人都能够发展和展现自己的才华,从而使整个社会更加繁荣、稳定。

再次,无私是“上善若水”的精神要义。无私是一种超越个人利益的境界,它追求的是整体的利益,而不仅仅是个人的得失。就像水一样,它总是把自己给予于他物,从不求回报。我们应该学会无私地帮助他人,无私地为社会作出贡献,无私地为爱做出奉献。只有放下个人私利,才能够达到“上善若水”的境界,才能够真正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最后,谦逊是“上善若水”的重要品质。谦逊是一种不张扬、低调的态度,它源于人的内心深处的自信和宽容。就像水一样,它没有骄傲自大的姿态,但却可以滋润万物。我们应该学会谦逊,不要把自己放在过高的位置,善待他人,并愿意虚心向他人学习。只有谦逊,我们才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获得更多的机遇和成功。

“上善若水”是一种崇高的品德境界,它提醒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如何去做一个优秀的人。通过宽容,我们可以平等地对待他人和他人的意见。通过包容,我们可以和平地解决矛盾和争议。通过无私,我们可以倾听别人的需求并给予帮助。通过谦逊,我们可以与他人和睦相处并获得快乐与成功。总之,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和修炼,我们才能够真正达到“上善若水”的境界。

在实践中,我时刻提醒自己以水为师,学会宽容、包容、无私和谦逊。我尽量遵循这些原则,在与他人相处时保持平和的心态,尊重他人的权利,尽量给予他人帮助和支持。我相信只有这样,我才能够不断成长、进步,也能够对他人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在探索“老子上善若水”的道路上,我一直在不断摸索和学习。尽管有时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但我坚信只有坚持下去,我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具有价值的人。正如水一样,有它存在的地方一定会有生机勃勃的景象,有它的存在,人们才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中。

总而言之,“上善若水”是一种高尚的境界,一种精神追求。只有通过宽容、包容、无私和谦逊,我们才能够真正融入“上善若水”的境界。让我们每个人都怀着感恩和善意去奉献,去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这就是我对“老子上善若水”这一主题的心得体会。

上善若水心得体会篇四

解读:几与道矣的“几”,接近、靠近之意。善,重点字,美好的,吉祥的,有良心的等意思。居善地、心善渊、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指“居、心、与、言、政、事、动”都应如水“善”一般——上善若水。

“居善地”不是居住在美好的地方之意,下同。“居善地”正确理解应是:居住要随遇而安,要像水利万物而不争一般。动善时,若理解为“行动要善于选择时间”——择时而动,那么就与“夫唯不争故无尤”唱反调了。老子的这几个“善”用的太精炼、太滑头、太想象、太意会。还真不容易直译。

译文:上等的、最好的义举、义行(善)就应该像水一样,水,滋养、有利万物而不争功不争名,处于大众所不屑之地,所以接近”道“的本来意义了。 (所以人就应该像不争的水一样)随遇而安而居,心灵如平静之渊,给与行善也要随机而为,非刻意为之,如水般利万物而不争,(像滴水穿石一样)言而有信,为政为而无为,为事如能(能者熊属也,忍也),行动随机为善、无意不择。(凡事)只有不争,就没有过错、灾难。

老子的“上善若水”说其实是一种养生之道,是一种处世哲学。 告诫人们人生在世,无处不以“水”为榜样。水何德何能?老子如此崇拜水呢?水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特点。在方是方,在圆则圆;淡而无味,糖盐咸甜;沸点则化,零下则冰;身往下游,无路则止;死水一潭,亦能滋养生灵;柔若无骨,滴水穿石;遇风则起,汹涌澎湃,奔腾咆哮,摧枯拉朽;水本清洁,被污则污,默默无言,静候沉淀;无力回天之时,同流合污何妨?静待阳光,蒸腾为云 ,再复为雨,清纯故我。为或无为,毫不忸怩,利万物而不争。


上善若水原文翻译上善若水译文及赏析

上善若水心得体会篇五

老子,即李聃, 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政治家和文化名人,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之间活动。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道家祖”,并著有《道德经》一书。《道德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哲学著作之一。其中,最著名的一句话是“上善若水”,它提出了人们追求最高善行的理念。下面将通过探讨“老子上善若水”的含义和个人体会,进一步了解这一哲学思想的内涵。

段落二:解析“上善若水”的意义

“上善若水”是《道德经》第八章的开头,首先,我们来理解其中的“上善”一词。老子认为,人们应该追求高尚的品质和善良的行为。在这个前提下,他以“水”作为比喻,主要有两个意义。首先,水是柔软而无形的,它可以适应各种环境并流动自如,这象征着宽容与包容。其次,水的善行是无私的,它为万物生存提供生命之源,这启示着无私奉献的精神。总结来说,“上善若水”表达了追求善行的人应当具备包容、宽容和无私奉献的品质。

段落三:对“上善若水”的个人理解

对我而言,理解和实践“上善若水”需要内心的宽广与包容。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个性和观点的人。如果我们总是沉浸在自己的想法和利益中,无法包容别人的意见和行为,那么我们很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相反,如果我们能像水一样宽容和包容他人,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决定,我们就能够与他们和谐相处,积累更多的友情和信任。同时,在处理问题和解决冲突时,也需要像水一样善于流动。灵活变通、接纳不同的观点,参考各个方面的建议,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段落四:将“上善若水”应用于社会建设

“上善若水”的思想不仅仅适用于个人行为,也可以引导社会的发展。在社会上,我们常常看到争斗、冲突和不公平的现象。如果每个人只关注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的利益,那么社会将陷入混乱和分裂。而如果我们能更多地理解和包容他人,善待他人,做一个宽容而无私的人,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和谐与进步。此外,水的善行也是无声的,它默默地奉献和帮助万物,而不求回报。同样,当我们在社会建设中秉持这种精神,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时,也不必计较得失和回报,而是纯粹从内心出发,奉献自己的力量。

段落五:总结

在《道德经》中,老子道出了人们追求最高善行的理念:“上善若水”。他强调了包容、宽容和无私奉献的重要性,并提倡个人和社会都应以此为指导。而对我个人而言,理解并实践“上善若水”可以提高自己的修养与素质,在人际关系和社会建设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当我们都展现出包容和宽容的品质时,社会将会更加和谐、美好,也能够更好地实现个人的幸福与追求。因此,我们应当不断地借鉴古代智慧,将“上善若水”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自己和他人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上善若水心得体会篇六

宽容,不仅是水的气度更是一种处世原则。

雨果说:“比陆地更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所以我们应该有恢弘的气度和宽如大海的胸怀。更何况,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一个宽宏大量的人,他的爱心多于怨恨,以宽容之心劝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减少冲突矛盾。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学生赵承熙在校园内枪杀了32名学生后饮弹自尽。在学校举行的遇难者追悼仪式上,赵承熙和32名遇难者一起被列为悼念对象。同学们纷纷表示不憎恨赵承熙,对没有给予他任何帮助和安慰而感到痛心。所以我们应该能容忍别人的缺点,并团结他们,宽容犯错误的人,有缺点的人和曾经冒犯过自己的人。

《世说新语》中有一个故事:郗超和谢玄同朝为官,因政见不同,两人不和。有一次苻坚打算灭掉东晋,马蹄所到,势如破竹,很快就占据了梁州岐山又虎视眈眈的注视着淮阴。当时,朝廷派谢玄北伐苻坚,人们私下里有些不赞同,说什么的都有。只有郗超一个人同意。郗超的话起了决定性作用。后来,谢玄果然大功告成。

古人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一旦能够做到虚怀若谷,便能够汇集百川,而成为汪洋。而郗超作为谢玄的敌对方却能不因自己的爱憎而埋没谢玄这样的心胸不是谁都能有的。无独有偶,蔺相如身居高位,面对廉颇的挑衅,他不仅没有针锋相对,反而处处忍让,不仅维系和促进了将相和欢,而且有效地维护了赵国实力,有力地维护了国家利益。

宽容是一种博大的精神,是一种非凡的气度,是一种思想的修养,是一种高贵的品质,是一种大度的表现。

宽容于人,就如同冬日的暖阳,就如同友谊的桥梁,就如同人格高尚的常青树。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待人宽容,心余欢乐。

上善若水心得体会篇七

上善若水,善者不长。这句话出自《道德经》,传达着一种至善至美的境界,也反映出一种智慧的人生态度。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扰,因此上善若水的心得体会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在我看来,上善若水意味着以善良和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人,以及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善意。通过这篇文章,我将从五个方面分享我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首先,上善若水让我意识到了善行的真正力量。在我们的生活中,善行往往被低估和忽视,但上善若水的理念告诉我们,善意与善行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就像水一样,善行可以温润万物,滋养生命。每一次帮助他人,每一次为社会做出贡献,我们都在传递着一种善良的能量。而这种善良的能量,会激发和感染更多人去行善,使整个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其次,上善若水要求我们具备宽容和理解的心态。水没有偏见,没有偏向,它包容一切。同样地,上善若水的心态要求我们以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对待他人。面对不同文化、不同背景、不同观念的人们,我们应该学会尊重和包容,放下成见和偏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第三,上善若水教会我学会宽恕。水能够冲刷一切,它不记仇,不抱怨。同样地,上善若水的心态也要求我们学会宽恕他人的过错。我们都是人,都有犯错的时候,没有人是完美的。但当我们学会宽恕他人的过错,我们也将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宁静。何况,宽恕不仅是对他人的善意,也是对自己的解脱。

第四,上善若水也提醒我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感到焦虑和压力。然而,上善若水的理念告诉我们,对待外界的变化和不确定,我们应该保持内心的平静。无论是面临困难还是面对成功,只有保持内心的平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美好。内心的平静也是我们追求善良和幸福的基础。

最后,上善若水让我看到了心灵的自由。水自由流动,没有束缚和拘束。类似地,上善若水的心态也要求我们摆脱自我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没有抱怨、没有恨意、没有猜疑,我们的心灵才能真正自由。有了心灵的自由,我们才能享受这个世界带给我们的美好,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

总而言之,上善若水善者不长是一种智慧的人生态度,也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智慧。通过遵循上善若水的原则,我们可以培养善良的品质,成为更好的人,并对他人和自己实现真正的价值。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上善若水的心得体会中获益,从而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格,迈向更加幸福美好的人生。

上善若水心得体会篇八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无道矣。”

——《老子》

“天下其柔弱于水,而攻坚强其弃之能胜,其无以易之。”

老子认为,水乃世间至柔,但能克制世间至坚。看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水是如此之柔,刀是如此之利,而刀剑同样奈水无何。

“滴水穿石”是家喻户晓的故事,除非亲眼见到,你绝不会相信,那样柔,那样弱的水,竟能将石滴穿。然而,水,确实做到了。

以柔克刚,柔美,乃水之一善。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千年前的'千年,越水将王子载至越女前,他们相见,相识,相知,相爱,在历史的长河中舞出一段永恒的传说。

柔情似水,有情,乃水之二善。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记得小时候见过一则脑筋急转弯,问的是什么东西越洗越脏,答案自然是水。当时,也没太多感想,现在细细体会,的确是水。

舍己为人,奉献,乃水之三善。

上善若水,很欣赏这句千古哲理。是的,世间至善便如水。

上善若水心得体会篇九

段一:引言(200字)

"老子上善若水"这句话来自于《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思想之一。上善若水的含义是指最高的善行如同水一样,具有温润而包容的特质。这段文字所阐述的心境和行为方式,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处世之道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深入理解与体味,我深深体会到上善若水的力量与智慧。

段二:善行如水(250字)

水是一种柔软而强大的存在,它能够滋润万物、养育生命。善行如水便意味着善良、善意地对待他人,像水一样滋润他人的心灵,使之成长和充实。水具有包容和宽容的品质,无论遇到多少阻碍,都能够以不懈的努力去克服。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会包容,能够理解别人的立场与需求,以宽容的心态面对各种困难与挫折。

段三:柔韧无力胜有力(250字)

水的柔韧无力,在面对阻碍时往往会避而不争,或以柔克刚。这一点在“老子上善若水”中得到了重点强调。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我们往往认为以强硬的态度才能获得胜利,然而,真正的智慧在于柔韧处事,通过善意与耐心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化解矛盾、找到共同的解决方案。柔韧性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够帮助我们在困境中求得突破。

段四:无私无欲的境界(300字)

上善若水还要求我们放弃对于物质、荣誉、权力的执着,追求无私无欲的境界。水不寻求回报,它无私地为他人所用。同样地,我们应该学会放下私心,以利他人为乐,才能获得更高的境界和更大的幸福。上善若水的境界要求我们要舍弃贪婪和欲望,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以真诚待人、以信用行事,才能达到与水一样的无尽包容与宁静。

段五:反思与总结(200字)

通过思考与体会老子“上善若水”的理念,我逐渐认识到,人生的真正价值与意义并不在于追逐功名利禄,而是在于发展自己的心性与境界,以利他为本。上善若水告诉我们,真正的力量不是通过争斗、蛮干而来的,而是通过理解、宽容、无私的态度去帮助他人与周围的世界。只有当我们内心柔韧、胸怀广阔时,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满足和人生的意义。

总结:

通过对“老子上善若水”思想的深入理解与体味,我们能够找到一个更为包容与宽和的处世之道。这种善行如水的心境将帮助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帮助我们处理人际关系,同时也能够带给我们无穷的智慧与力量。我们应该学会像水一样,滋润他人、柔韧处事,并放下私心,追求无私无欲的境界。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达到内心的宁静与生命的意义。

上善若水心得体会篇十

我不是诗人,不能用漂亮的诗句讴歌我的职业;我不是学者,不能用深邃的思想思考我的价值;我不是歌手,不能用动听的歌喉歌咏我的年段。

然而,我是一名年段长,我要在我脑海中采撷如花的词汇,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诗篇;我要用深深的思索,推演我心中最奥秘的哲理;我要用凝重的感情,唱出我心中最动人的颂歌——我爱我的年段,我爱我的事业,我执著着我的追求。

两年前,怀揣着美丽的梦想,我踏上这条充满希望的阳光之旅。漫漫长路,一路走来,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但更多的时候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两年的辛勤耕耘,两年的默默守望,使我深深的喜爱着年段长这一平凡而充实的职务。

清晨,当黎明的曙光射进教室,我静候在年段每个教室旁聆听学生们琅琅的读书声,那是天底下最动听的乐章,而我仿佛在享受人世间最美的旋律;黄昏,踏着最后一抹夕阳,我目送学生们安然的离去,充实的一天就这样流逝。夜晚灯光下,看到学生们伏案攻克一道又一道数学难题,我便感到:这就是我人生最大的追求与安慰。

然而,工作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召开第一次、第二次艺术生在校进修动员会的情形仿佛就在昨天。还记得在第一次动员会上传达艺术生在校进修这个消息时在座学生躁动不安的场面,当时的我能够理解学生为什么躁动不安,第一次动员大会在学生的不解和我们的不安中就这样结束了。但是我非常清楚,学校领导既然勇于做出这个决定肯定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而我能做的就是竭尽所能坚定学生在校进修的信心。在第二次动员会上,观看着用艺术生参加各种比赛与演出的照片做成的《舞动青春、书写奇迹》的视频,舞蹈生才知道舞台上他们自信的微笑予以我们感动,曼妙的舞姿予以我们陶醉;美术生才领悟他们一直都在描绘青春、书写奇迹;音乐生才懂得他们将一首首歌曲有血有肉的呈现出来,勾起我们心中最美的回忆;体育生才记起在足球场上,篮球场上他们挥汗如雨,从未放弃努力向前。会后他们平静了很多,在炎炎夏日高强度的技能训练中,我们的艺术生稳扎稳打。刚刚步入高三时,有些学生很不适应,有点不求上进,有些自暴自弃,但身为年段长的这颗心告诉我:不要放弃!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每一颗草都有泛绿的时候。用爱去宽容他们,呵护他们,赋予他们怒放的生命。我相信:野百合也有美丽的春天。

我们年段有9个班主任,他们是居平凡可安详的袁国兵、任飞;赴潮流能浩荡的方小飞、何师师;纳琐屑于胸中,化万物以时日的冯亮、梁晓娟;遇不平则咆哮,处池塘则坦然的赵辉倾、钱元;还有一个号称“武林萌主”的我。我们9个人都是那么的不服输,而他们8个人让我更加懂得了什么才叫“真、善、美”、无私无畏与从不言弃。他们是“善利万物”的水,当其为雨露,则润物而无声;当其为云霞,则遮天以蔽日;当其为大海,则包容万物。

年段的每个任课老师,早已知道,那间教室里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那块黑板上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根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流下的是泪滴,奉献的是自己。然而他们依然背负起记忆的行囊,一路采撷他人的野果琼浆,只为自己能够成长为教坛的一颗长青之树。一代名师魏书生老师那诙谐幽默的谈吐、那渊博的学识,让我们崇拜不已。大灾面前,谭千秋老师那无悔的抉择,用男儿血肉之躯托起人间最美丽的彩虹,他是我们挥之不去的记忆。一个是生者永无止境的燃烧,一个是死者用一种舍己的大爱共同谱写对人民教育的无限忠诚,他们的精神如春风化雨般影响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这就是我们年段,一个团结有爱的年段,一个奋发向上的年段——高三。

路在脚下,而我们刚刚起步!路在脚下延伸,而我们就在铺路!不管漫长的路上荆棘丛生还是沼泽密布,我们都一如既往,绝不退缩。

耿耿园丁意,拳拳育人心;身于幽谷处,孕育兰花香。让我们发起青春的誓言:任凭岁月更迭,世事沧桑,任凭青春流逝,红颜憔悴,我们都会永守心中这盏希望之灯——树万世之师表,铸不朽之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