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蜗牛绘本读后感(实用15篇)

时间:2023-11-06 10:50:22 作者:LZ文人 蜗牛绘本读后感(实用15篇)

通过读后感的写作,我们能够回顾和回忆起阅读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和体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精彩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绘本读后感

大马熊和小睡鼠相遇在了一片夕阳照耀下的原野。大马熊用小红垫子交换小睡鼠的笛子,使尽浑身解数,也没有听到美妙的音乐。

小睡鼠提出,拿音乐和它交换笛子,用指路交换让他背着,用幸运石和他交换跳舞,用幸运石交换让他摇树上的榛果,全部兑现成功。幸运石是一颗,他用他兑现了两次,真是一只绝顶聪明的小睡鼠。

大马熊答应了小睡鼠一个又一个的“看似合适”的交换。特别是小睡鼠拿出幸运石让他跳舞时,其实此时的大马熊已经跳得头晕眼花,扑倒在草地上,但为了小睡鼠的喜欢,他还是又跳了起来,欢呼着狂舞,直到筋疲力尽为止。

当小睡鼠第二次用幸运石让他摇果子时,大马熊也有过一丝丝犹豫“这不是我的吗?”但马上他就抛掉了这个想法,用力去帮助小睡鼠达成愿望。

最后当卡在树上的幸运石掉了下来时,他温柔慷慨地把幸运石送给了小睡鼠,他说:“送给别人东西的感觉很不错。”他用幸运石交换一种幸福的感觉。

小睡鼠被他的大度,他的友情感动了,把“洒落在水里的月光”和“风的细语”送给他。大马熊把“花香”和“红色,绿色,黄色,蓝色”各种色彩送给他。

从此他们成为了朋友,一起采花,一起雨中嬉戏,睡鼠教他笛子,大马熊把他放在手心摘果子,把一只脚给他做小船在水中游。

故事简单,道理“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也是每个人都能读懂的。但是还是被这本书吸引,故事用隐喻的方法,细腻地再现了生活中的两种人,是那样的入木三分,让人印象深刻。

一句“送给别人东西的感觉很不错”久久回荡在我的脑海和耳畔。活在当下的人,又有几人找到了这种很不错的感觉,不包括那些有钱买名的人,因为有所图,有目的,我相信这种感觉不会像大马熊那样单纯、精粹、幸福。

我们会选择送给什么人东西,在我们眼里的亲人,贵人,高人,能帮助我们的人,能带给我们幸运和幸福的人。不禁自问,又有多少回我们会选择,和我们没有金钱和仕途、利益关系的朋友、邻居,甚至是需要我们伸出援助之手的那些暂时不如意、暂时不方便的人。

人心,人性,总是在不经意间自我拷问。

做人要学小睡鼠,在感受到大马熊的宽容和大度时,拿出自己的全部的一颗心,拿出自己所珍爱的东西相赠;心中的善良,只是暂时被遮蔽,在有些温暖的时刻能够被唤醒,被擦亮。

做人要学大马熊,尽管有些时候被所谓的聪明人看成“傻子”,但走过年轮,自我心怀坦荡,宁静幸福,经过时间的淘洗,身边会有一帮善良、真诚的人越来越爱你。

绘本读后感

“如果有人不喜欢你,你还能勇敢地坚持做自己吗?”在大人的世界里,做自己被越来越多的人提及,但在这繁杂的现实生活中,真正遵循自己内心的人少之又少,大家都怕被孤立成异类而习惯迎合他人。

就像绘本里的鲨鱼一样,为了像海豚一样得到大家的喜爱,一直不断改变自己,模仿海豚跳出水面,模仿海豚露牙微笑,甚至因为寿司店人气旺,去了寿司店…所以宝贝,妈妈希望你长大后可以做一个勇于遵循自己内心的人,但这前提是你自己本身就足够自信,足够善良,有一颗敬畏心,能敬畏知识,敬畏自然,懂得独立深度思考!

因为做自己不是自我的一种标榜,它并不是简单地为了与众不同而不同,他是让一个人完全清楚了解自己的价值观之后顺势而为做出的选择。这种价值观会让你懂得取舍,从而使你构筑做自己的真正核心。

如果不可以,妈妈就希望能用自己最大的能量保证你的童年如此。人们常说“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去治愈”,在你现在的这个童年阶段,作为母亲的我应该学会的是如何做好自己,从而可以正确地影响你,引导你,而不是只会拿你和其他孩子作比较,迫使你变好。

给你一方花园,给你养料,让你自由开放,不管你枝繁叶茂,还是一枝独秀孤芳自赏,我都为你鼓掌,不管你开的是什么色彩的花朵,只要在道德法律,公序良俗的基本人类框架中,我都为你开心!

谁说人类只喜欢海豚的软萌可爱,鲨鱼的威风气势也很招人崇拜。没有必要和别人比较,因为你就是你,你是妈妈心中独一无二的艺术品,而非生产流水线上的工艺品。

蜗牛读后感

我读了《安秋生小巴掌童话》这系列的书,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蓝天里的'蜗牛》这篇文章。故事是这样的:一天,蜗牛的朋友鼹鼠生病了,他给蜗牛打电话,说:“蜗牛,我生病了,来看看我吧!”蜗牛想,我走的那么慢,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到。突然他想起了一个好办法。他对鼹鼠说:“一会儿请看天上!”。他挂断电话后,立刻去找河马,请河马帮他做一个大风筝。河马很会做风筝,一会儿,风筝就做好了。蜗牛爬上风筝,跟风筝一起,向鼹鼠家飞去。鼹鼠听了蜗牛的电话,正在盯着天空看。突然,鼹鼠眼睛一亮,看到了蓝天里,趴在风筝上的蜗牛!

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蜗牛很聪明,第一时间就想出用风筝做交通工具,“飞”到好朋友鼹鼠家。我猜,他们肯定是一对很好的朋友!我很喜欢这篇文章,也很喜欢这个故事。如果你也喜欢,就赶快去读一下吧!

蜗牛读后感

可爱的小蜗牛我想对你说,你那坚持不懈的精神打动了我。

有一次,在三年级的时候学到了一篇文章名字叫《蜗牛》。因为文章上的小蜗牛有坚持不懈的力量,所以我想做一次实验。有一天,我一个人走在大路上,我一转头就看见了一个螺旋形的壳,慢吞吞的`探出了两根细小的触角,最后慢悠悠的探出了柔软的身子。我一见就匆匆忙忙的抓住了它,又顺手采下一片绿油油的绿叶。我把它放在绿叶的一端。我等了又等,等到它爬到了一半已经过了十几分钟了,我马上抓住了它的小硬壳往上一推。本来是想助它一臂之力的,可是没想到反而硬生生摔到地下。我本来以为它会全身而退的,可是它还坚信着它会爬到另一端,又开始爬了,这一次我决不会打扰它了。过了十五分钟它终于爬上了另一端,它好像说:“快看,快看我终于成功了!”

我以后要像小蜗牛一样,做一个坚持不懈的好孩子。

蜗牛读后感

1.我今天和爸爸妈妈一起看了《蜗牛》,蜗牛读后感。

这个故事说,有些人做出不合时宜的事情,难免会受到别人的讥笑和指责。

2.鼹鼠先生病的很重了,他非常想念自己的老朋友蜗牛,有气无力的给他打了一个电话,叫他来,来迟了就见不上面了,蜗牛挂下电话,蜗牛急就像了热锅上的蚂蚁,最后,蜗牛想了一个好办法请河马先生做一只风筝,上面写祝好朋友鼹鼠老兄身体健康.鼹鼠看到病就好了。这是我刚看的一篇故事,我觉得好感动啊!我觉得小蜗牛是个了不起的朋友。虽然他的动作慢吞吞的,但是他爱动脑筋,用最快的方法给生病的朋友送去了他的关心和鼓励,我还明白了朋友要互相帮助,我觉的小蜗牛很聪明,我要向小蜗牛学习助人为乐。

3.《童年与蜗牛》这篇文章写的是作者回忆童年时代,他把蜗牛放在光滑的墙壁是上,蜗牛艰难地往上爬,又被作者拽下来,但它不怕重重困难,继续朝顶端爬上去,最后它成功了,作者再想碰它也够不着了。

读了这篇文章后,令我感受最深的是蜗牛虽小,但它很努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我最敬佩蜗牛这种精神,而我最缺乏这种精神,如假期在家,妈妈让我练字,刚开的几天还不错,可没过十天,我就坚持不住了,不想再练了,还有数学、英语作业我是乱写、乱画,我今后要学习蜗牛的这种坚强的毅力,持之以恒的精神,读后感《蜗牛读后感》。

本文是一部意识流小说,小说描写主人公在一个普通日子的平常瞬间,抬头看见墙上的斑点,由此引发意识的发散,产生一系列幻觉和遐想。主人公一会儿由斑点联想到钉痕、挂肖像的前任房客;一会儿从对斑点的疑惑联想到生命的神秘、思想的不准确性和人类的无知;一会儿从猜测斑点是一个凸出的圆形联想到一座古象,进而想到忧伤、白骨和考古…最后发现墙上的斑点不过是一只蜗牛。

意识流这个名词在我的生活中并不常见,我只是看到过一些称为意识流派别的画作,但当时我并不清楚意识流的真正意义,而这篇文章,带我走入了一个全新的写作风格,让我了解到意识流就是一种完全面向自我的,重在表现人的下意识、潜意识乃至无意识的内心世界的文章,这种文章一般要表现的事物是非常复杂的,同时,这种复杂性也使得意识流并不能称为一种派别。

事实上,在我开始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并不是很明白作者要写这篇文章的目的,而后,我查阅了一些资料,了解到这篇文章是意识流小说,于是我再次读了这篇文章。这次,我发现作者对于自己思想的发散描写得非常细致,我着重注意了她联想到的事物的色彩,发现这些色彩大多鲜明艳丽,就像是意识里的模糊的色彩,作者描写的很详细,让我不禁跟着她的思绪联想。

每个人的意识都是发散性的,但是真正能写出这样的作品的人很少。作者每一个联想都带有某种映射的意味,让人既赞叹于她的奇妙想象又赞同于她的哲理性思想。整篇文章就像是一个大树,墙上的斑点作为大树的主干,而由此的联系则是它的枝条,由此也分出了密集的树杈,一层层的联想让这些树杈更加完整。

事实上,这种联想能不间断地持续下去,就像是人的思维,可是作者又用她的思想将未完的联想拽回了主干,再由斑点开始想起,如此循环往复,让人看到了意识的散漫无序。整篇文章看似松散,但其结构却十分严谨,像是一个以支点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形状。而这个支点就是连接作者的思维和读者的一个跳板。

我想,虽然作者想通过这篇文章讲述一些哲理,从而采用了这种意识的发散似的文章,但这一定也是作者的真实想象,因为没有任何一种联系能像思维的联系这样奇妙,既存在着必然性同时又有着不确定性,我想这才是本文最大的亮点。

蜗牛读后感

“看!蜗牛拔出来。”爷爷高声喊道。爷爷问我:"蜗牛的粘液有什么用处呢?”

我回答:“用来认路。”爷爷说:“不是这个用处,你在想想。”我仔细研究蜗牛,发现蜗牛的'粘液可以把自己粘在高低不平的地方,不会掉下来。我把我的发现告诉了爷爷,爷爷说:“还没找全再找找。”我仔细的想了想,蜗牛是用腹足爬行的,可这么脆弱的腹足怎么跟地面直接接触呢?对了,粘液应该可以保护它的腹足。我充满兴心的告诉爷爷。爷爷对我竖起了大拇指。

原来观察事物只要细心对待,就一定会有收获。

《蜗牛》读后感

老鹰有一双天生善飞的翅膀,它们强壮有力,能在天空翱翔;而蜗牛具有永不停息的执著精神,能坚持不懈地爬行,最终总能登上金字塔顶。不要希望自己侥幸成为雄鹰,因为大多数人都是蜗牛,那种天生的成功者只是少数人。如果你只是只蜗牛,就不能自暴自弃,反而要更加努力,因为你要比“雄鹰”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到达“塔顶”。现在,来看看你是“雄鹰”还是“蜗牛”?如果你是鹰,那么恭喜你,你的'天赋使你能很轻松的到达金字塔顶,但是你也不能骄傲,不然你可能会从塔尖上不慎掉下来的。如果你和我一样只是一只蜗牛,就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要坚持,有毅力,每天进步一点点,总有一天我们都能登上成功的“金字塔”。

《蜗牛》读后感

寒假里,我读了《蜗牛的森林》这本书,里面是由许多简单的童话故事组成,蜗牛的森林是其中之一,故事讲的是蜗牛生活在一片草地上,对于蜗牛来说这里就是一片茂密的森林,一天兔子来到蜗牛的森林笑着对蜗牛说,你这也算森林,你应该去看看真正的森林,于是蜗牛就上路了,途中碰到大象,爬到大象的背上,看到了真正的森林,这时来了个巨人,巨人说,这里的森林和小草一样,才到我的膝盖,最后蜗牛又回到了属于自己的森林,这个故事使我知道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森林,属于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同时也要学习小蜗牛为理想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我也要和小蜗牛一样,在自己的森林里真真实实过好自己的每一天。

成语真真实实:指十分真实可靠。如: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我弟兄三个,真真实实地并没半点儿假!”又如: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五回:“若说真真实实,落笔便成,虽斩头沥血,吾不信也!”

《蜗牛》读后感

科学课上,程老师让我们找蜗牛来观察它的体貌特征和一些生活习性。

蜗牛的外观非常奇特,身体呈细波浪状,头上长着一对触角,背上背着一个像房子一样的外壳。她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食物以新鲜的菜叶为主。身体会分泌黏液,这样有利于它附着在菜叶上,并且在爬行中不伤害身体。

白天我去上学的时候,它就躲在我给它用菜叶搭建的“遮阳棚”中休息,到了傍晚,它就会钻出来,吃那些带着水珠的菜叶,饱餐后还不忘排出黑黑的粪便!

我还做过一些小实验,比如它在吃食的时候,我用小棒去碰它,它就会把头立刻缩进壳中,防止敌人的“侵犯”;我用水给它“洗澡”,它又会把头从壳中伸出来。

通过观察小蜗牛,不仅增长了我对它的了解,而且也带给了我很多的乐趣!

《蜗牛》读后感

最近,我读到一篇文章《做一只永不放弃的蜗牛》,这篇文章让我体会到迎难而上是一种高尚的人格品质。

文章讲得是周杰伦从小就开始练琴,只要不认真,或者弹错了,老师就打他手背。长大后,他参加了《超猛新人王》选秀节目,虽然成绩不怎么好,竟有幸得到了吴宗宪的垂青,让他当了个助理。有一次,吴宗宪让周杰伦在十天内编五十首歌曲,如果做得到,就为他发唱片。周杰伦在辛辛苦苦的努力下,精心填词谱曲终于用十天的时间完成了五十首歌曲的创作。这样,一夜之间他声名雀起成了广受年轻人追捧的乐坛红人。当后来在记者对他进行专访时,他平淡的说道:“我之所以有今天,就是迎难而上永不放弃不服输的`结果。”

一个人在成功的路上总难免会遇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这时就像是一只蜗牛,“尽管背负重重的壳,却也要一步一步的往上爬”而不应该做一个临时退缩的懦夫。孔子说:“君子之贵,贵于行;行事之贵,贵于果。”人只有具备这种迎难而上,永不放弃的高尚人格品质,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蜗牛》读后感

我手中拿着一本散发着淡淡墨香的作文书,我好奇地翻开了作文书,呵!一篇篇生动、优美的文章映入我的眼帘,其中一个故事——《乌龟和蜗牛赛跑》深深地吸引了我。这篇幅作文主要讲:乌龟和蜗牛赛跑,乌龟两次超过了蜗牛,又让蜗牛超过,蜗牛反败为胜了。

读了这篇作文,我懂得了两个道理。

一是:做什么事都不能像乌龟那样骄傲自大,更不能自以为是,不要以为一时超过别人,就是永远的`胜利。有时,弱者只要努力就会胜过强者。

二是:我们做什么事,要像蜗牛那样坚持不懈,蜗牛知道自己比不过乌龟,但是由于他的坚持,他居然成功了。

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坚持不懈。

《蜗牛》读后感

我爱书,所以也爱读书。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它的名字就叫做《聪明的蜗牛》。

这个故事很有教育意义,让我产生了许多联想和感悟。

记得那时在一个吹蜡烛比赛中。我的对手是一个很强壮的人。我想:他比我大几岁,力气也比我大,如果不动脑筋跟定是输多赢少。我认真地观察了当时的风向,正好是吹南风。因此我向裁判员提出:吹蜡烛的位置要让我先选择,两个人不能在同一个位置。裁判员不假思索地说;“可以。”

我立即选择了南方,鼓起勇气用力吹过去,由于顺风,南风帮了忙,共计吹灭了8根蜡烛;我的对手因为不能站在我这个位置上吹,尽管用尽力气吹过去,他却只吹灭了5根蜡烛。我已比他多吹灭3根蜡烛的优势赢得了让这次比赛的胜利。

读了《聪明的蜗牛》,我明白了: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面对机遇与挑战,在对手比自己强大时,要冷静对待,善于思考,巧妙应对,关键时刻聪明的大脑往往会比力气更重要。

看,这就是我从书中悟出的道理。

《蜗牛》读后感

《童年与蜗牛》这篇文章写的是作者回忆童年时代,他把蜗牛放在光滑的墙壁是上,蜗牛艰难地往上爬,又被作者拽下来,但它不怕重重困难,继续朝顶端爬上去,最后它成功了,作者再想碰它也够不着了。

读了这篇文章后,令我感受最深的.是蜗牛虽小,但它很努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我最敬佩蜗牛这种精神,而我最缺乏这种精神,如假期在家,妈妈让我练字,刚开的几天还不错,可没过十天,我就坚持不住了,不想再练了,还有数学、英语作业我是乱写、乱画,我今后要学习蜗牛的这种坚强的毅力,持之以恒的精神。

《蜗牛》读后感

本文是一部意识流小说,小说描写主人公在一个普通日子的平常瞬间,抬头看见墙上的斑点,由此引发意识的发散,产生一系列幻觉和遐想。主人公一会儿由斑点联想到钉痕、挂肖像的前任房客;一会儿从对斑点的疑惑联想到生命的神秘、思想的不准确性和人类的无知;一会儿从猜测斑点是一个凸出的圆形联想到一座古象,进而想到忧伤、白骨和考古…最后发现墙上的斑点不过是一只蜗牛。

意识流这个名词在我的生活中并不常见,我只是看到过一些称为意识流派别的画作,但当时我并不清楚意识流的真正意义,而这篇文章,带我走入了一个全新的写作风格,让我了解到意识流就是一种完全面向自我的,重在表现人的下意识、潜意识乃至无意识的内心世界的文章,这种文章一般要表现的事物是非常复杂的,同时,这种复杂性也使得意识流并不能称为一种派别。

事实上,在我开始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并不是很明白作者要写这篇文章的目的,而后,我查阅了一些资料,了解到这篇文章是意识流小说,于是我再次读了这篇文章。这次,我发现作者对于自己思想的发散描写得非常细致,我着重注意了她联想到的事物的色彩,发现这些色彩大多鲜明艳丽,就像是意识里的模糊的色彩,作者描写的很详细,让我不禁跟着她的思绪联想。

每个人的意识都是发散性的,但是真正能写出这样的作品的人很少。作者每一个联想都带有某种映射的意味,让人既赞叹于她的奇妙想象又赞同于她的哲理性思想。整篇文章就像是一个大树,墙上的斑点作为大树的主干,而由此的联系则是它的'枝条,由此也分出了密集的树杈,一层层的联想让这些树杈更加完整。

事实上,这种联想能不间断地持续下去,就像是人的思维,可是作者又用她的思想将未完的联想拽回了主干,再由斑点开始想起,如此循环往复,让人看到了意识的散漫无序。整篇文章看似松散,但其结构却十分严谨,像是一个以支点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形状。而这个支点就是连接作者的思维和读者的一个跳板。

我想,虽然作者想通过这篇文章讲述一些哲理,从而采用了这种意识的发散似的文章,但这一定也是作者的真实想象,因为没有任何一种联系能像思维的联系这样奇妙,既存在着必然性同时又有着不确定性,我想这才是本文最大的亮点。

《蜗牛》读后感

《蜗牛妈妈的心愿》是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蜗牛妈妈望子成龙心切,一心想要把儿子培养成森林第一飞,但结果事与愿违,《蜗牛妈妈的心愿》读后感。跑步冠军小兔跳跳的妈妈认为:“只要功夫深,铁杵就能磨成针。”对此蜗牛妈妈深信不疑。为了使儿子成为下一届森林运动会的跑步冠军,她特地把儿子改名为“飞飞”,她想:飞比跳快呀!然后高价聘请一位著名的跑步教练。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嘛!又听说新产品风火轮跑鞋能提高跑步速度,她不惜重金买了风火轮跑鞋。

总之,蜗牛妈妈在儿子身上花了很多心血,蜗牛飞飞也付出了许多,终于打破了蜗牛家族保持了五十年的记录,但最终“飞飞”还是没有获得短跑冠军的称号。蜗牛妈妈苦恼极了:不是说只要功夫深,铁杵就能磨成针吗?怎么用在我儿子身上就不灵了呢?读完后,我不禁哈哈大笑起来,蜗牛妈妈怎么这么糊涂呢?她片面地理解了“只要功夫深,铁杵就能磨成针”这句话,功夫深了,材料不对的话,结果也不对,木杵只能磨成牙签而成不了针。蜗牛的特征只能“爬”,再煞费苦心,也不可能“跳”或“飞”呀!由此,我想到了现在一些爸爸妈妈们一心想把子女培养成才,像蜗牛妈妈一样,不顾小孩的.天赋和兴趣,逼着小孩去学这学那,精力和金钱花了不少,但结果未能如愿。所以我要向天下所有的爸爸妈妈们呼吁:爸爸妈妈们,不要过分地逼自己的孩子,要从他的能力和兴趣方面去培养发展,这样将来才能做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