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通用6篇)

时间:2023-10-10 14:47:27 作者:紫衣梦 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通用6篇)

心得体会是指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

海南省博物馆的前身是1984年开始筹建的海南博物馆,1990年海南省政府正式批准成立“海南省博物馆”,1996年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挂牌成立,两者合署办公。因为当时海南刚建省,百废待兴,政府资金不足,筹建中的博物馆迟迟没有开工。

20xx年11月15日开馆的海南省博物馆是海南省唯一的综合类现代化博物馆,位于海口市国兴大道68号,省文化公园东部,是我省重点文化基础设施。省博物馆工程占地面积60余亩,第一期工程占地面积约18000平方米,主要包括陈列展厅、文物库房、技术用房、服务设施、办公用房。正在规划设计的二期工程建设面积约7000平方米,将依托“华光礁i号”沉船的保护修复及沉船中出水的近万件瓷器,重点展示与南海历史、海上丝路、地缘政治和海洋生物矿产资源等方面有关的文物和标本。

馆内设有基本陈列4个,《海南馆藏文物陈列》、《海南历史陈列》、《海南少数民族陈列》及《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对海南的历史、少数民族文化、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遗存等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目前已有馆藏文物2万多件。通过琳琅满目的文物、形象逼真的布景及多媒体手段的展示,观众可以全方位、多层次、身临其境地了解和感受海南独特的历史传承和文化氛围。

馆内还先后举办了《开拓二十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成就展)》、《20世纪中国文学大师风采》、《亚洲艺术水彩博物馆馆藏精品展》、《国家宝藏展》、《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高新科技成果展》等近20场专题展览。

近年来,我馆各部门的业务骨干对我省的文物资源进行了大量系统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学术成果:由馆长丘同志担任主编的《海南历史文化大系文博卷》已于20xx年4月正式出版,该卷汇集了大学著名教授、文博研究学者及我馆多位业务骨干,向读者展现了海南古遗址、海南古建筑、海南古墓葬、海南古陶瓷、海南古村落等文物考古的各个领域。此外,我馆拟编辑出版《中国文物地图集海南分册》、《西沙群岛文物普查报告》等;个人学术专著有:《三亚落笔洞》、《古书画仿制研究》等;参与编写《中国黎族传统文化》、《中国黎族》、《海南民族风情》、《黎族传统织锦》等;发表考古发掘报告、论文及黎族传统文化研究文章等数十篇。这些学术活动的开展为研究海南省的历史、文物、民族,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作出了贡献。

海南省博物馆的建成开馆,不仅是我省重要的社会文明标志,对建设国际旅游岛和促进我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必将对全面推动我省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观伊通博物馆心得体会

伊通博物馆位于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是一座集展示、保护和研究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志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在这里,我参观了伊通博物馆,收获颇丰。

第二段:展览内容

博物馆内的展品按照历史时期分类,分别展示了初唐、隋唐、五代、金、元、明、清等时期的文物。其中,我最为欣赏的是唐代陶俑和明清时期青花瓷,这些文物既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历史变迁,令我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第三段:建筑风格

伊通博物馆的建筑风格独具匠心,自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博物馆坐落在广阔的草原上,由白色的墙体和灰色的屋顶组成,整个建筑显得庄严大气,同时融入了当地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元素,如布达拉宫式的屋顶、满族三石头装饰等,散发出丰厚的民族色彩。

第四段:教育意义

参观博物馆不仅可以欣赏文物,更重要的是能够了解历史、学习文化,有益于人们的思考和认知。伊通博物馆作为一家地方性的博物馆,不仅向参观者展示了本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历史风貌,也在推广中华文化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第五段:结语

参观伊通博物馆是一次视觉和思想的盛宴,博物馆内的展品虽然自身可以吸引参观者的目光,但更重要的是展品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和教育意义。伊通博物馆虽然仅是一家地方性的博物馆,但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展品陈列方式体现了策展人的匠心独具,显示了博物馆在文化之旅中的不可或缺性。

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

今天,我们参观了著名的陕西省自然博物馆。

博物馆共分为两大部分,北面是科普广场,南面是自然展览馆,中间有一座高100米左右的电视塔。首先我们走进了自然展览馆,老师让我们仔细观察大厅中央的一副骨架,我走上前,骨架旁边立着一个木牌,上面写着:黄河象骨,发掘于甘肃省,门牙长3米,又名剑齿象,比非洲象大。看了这个木牌后,我大吃一惊,心想:现在的非洲象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象了,我国竟有比非洲象还大的象,这真是奇迹呀!

穿过电视塔,我们就来到了科普广场,这里简直是机械的世界!这里有科普剧场、音乐喷泉、科普电影院等近20个科普项目,其中最有趣的是科普电影院。走进大厅,灰黄色的屏幕占了天花板、左、右以及前面的墙,形成了一个向内凹的圆。过了一会儿,影片开始放映了,开始放映的是美国儿童科普片--《恐龙》,影片主要讲了肉食恐龙怎样捕食、已发现的恐龙化石和恐龙可能是怎样灭绝的。

从恐龙发展史的介绍上,我知道了恐龙从三叠纪晚期出现,到侏罗纪时期的繁荣昌盛,再到白垩纪晚期的灭绝。它们的灭绝,有的说是因为行星撞击地球,有的说是火山爆发恐龙的食物没有了,有的说是大陆漂移。恐龙真是一个奇妙的物种。

参观结束,在回家的路上,我心里浮想联翩,想到了恐龙灭绝是由生存环境变化而造成的。地球已经经历了六次物种大灭绝,无一不是由于环境的变化造成的,可见环境对地球生物的重要。我们正处在第七次物种大灭绝时期,平均每天有一种生物灭绝,很多都是人类的行为破坏生态平衡而造成的,所以,我以一名中学生的身份呼吁大家:“保护环境,使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

这次参观真好,既大饱眼福,又增长了知识,还让我对人类生存的环境有所感悟,真是一举三得!

参观三馆博物馆心得体会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我国著名的三馆博物馆,包括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和中国科学技术馆。这次参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更加了解了我国的历史和科学技术发展。以下是我的参观心得体会。

首先,我的参观之旅从故宫博物院开始。故宫博物院是我国最大的古代建筑群,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之一。在故宫的舆论引导下,我仿佛穿越回了明清两代的宫廷,仿佛看到了昔日的皇帝和后妃们的生活场景。我看到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如黄家木雕、七尺琉璃观音像等,让我更加了解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此外,故宫的建筑设计也让我十分着迷,特别是那些精美绝伦的琉璃瓦和斗拱式的门洞。总之,故宫博物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和艺术的辉煌。

其次,我参观了国家博物馆。国家博物馆是我国最大的国家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文物和艺术品,多达100多万件。在这里,我看到了许多与中国历史相关的文物,如玉器、青铜器、陶瓷等。这些文物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精华,如清代徽宗手卷《千里江山图》,它以富有诗意的笔触和精湛的技巧,展示了中国古代绘画的魅力。国家博物馆还展示了许多西方文化的艺术品,展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总之,国家博物馆是我国文化的瑰宝之一,让我更加骄傲和自豪。

最后,我参观了中国科学技术馆。作为我国最大的科普场馆之一,中国科学技术馆向我展示了许多科技的奇观和科学的发展历程。我在这里了解了许多关于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的基础知识,如电磁波的传播、化学反应的原理、DNA的结构等。此外,我还学习了许多科学实验的操作技巧,通过实践的方式深入理解。中国科学技术馆还展示了许多科技成果和新技术的应用,如机器人、无人机等。这些展品让我对科技的未来充满了期待,也让我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参观三馆博物馆,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充满了希望。三馆博物馆的参观让我了解到了许多以前不曾了解的历史和科学知识,也让我对我国的文化和科技更加自豪。通过这次参观,我认识到我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科技底蕴,应该更加珍视和传承。同时,我也意识到了自己在知识储备和科学素养方面还有很大的不足,我将更加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总之,参观三馆博物馆是一次独特的体验,通过观看和互动,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我国的历史和科学技术发展。这次参观让我对文化和科技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珍视我所拥有的。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参观其他博物馆,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

大连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

随着历史的长河发展,中国的博物馆也逐渐变得多样化而独特化。作为中国北方地区受欢迎的博物馆之一,大连博物馆展示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我最近有幸参观了大连博物馆,对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体会。

首先,大连博物馆的布局和设计十分吸引人。一进入博物馆大厅,我就被宽敞明亮的氛围所吸引。整个建筑的设计简洁而现代,给人一种时尚的感觉。各个展厅之间设置合理,内容丰富而有条理,使参观者能够有序地游览和学习。展品的陈列方式也很巧妙,以引人入胜的方式展示文物和艺术品,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其次,大连博物馆的馆藏丰富多样,展示了大连乃至中国的丰富历史和文化遗产。参观者可以看到大连地区的古代工艺品、战争遗物、民俗文物等等。这些展品不仅展示了大连地区的发展历程,还向人们展示了不同时期的艺术和文化成就。其中尤为吸引人的是一件明代青花瓷盘,盘上绘有精美的花卉图案,磨砂质地的釉面给人一种高贵典雅之感。这个展品不仅展示了明代制瓷技术的精湛之处,更像是一扇窗户,让人们了解到这一时期的审美观和生活方式。

再次,大连博物馆注重与参观者的互动和教育。在展厅中,不仅有详细的文字解说和图片展示,还有音频和视频设备,为游客提供更加生动的展览体验。此外,博物馆还设置了许多互动展品和实验器材,供游客亲自体验和学习。例如,我参加了一个展示大连渔业历史的展览,让游客可以亲自尝试捕鱼、刺绣等活动。这种互动式的参观方式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大连的历史和文化。

最后,大连博物馆的服务和管理也值得称赞。博物馆门口设有导游接待处,导游人员耐心地解答游客的问题,并提供参观指南和地图。博物馆还设有遮阳伞、轮椅等设施,方便游客游览。除此之外,博物馆的安全设施也很完善,为游客提供了安全保障。

综上所述,参观大连博物馆是一次非常愉快和有益的经历。大连博物馆不仅令我对大连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还让我领略到了中国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博物馆的布局和设计吸引人,馆藏丰富多样,展示方式生动而有趣,服务贴心而周到。我相信,通过参观博物馆,我不仅能够扩展自己的知识和眼界,还能够更好地爱国爱家。我期待再次参观大连博物馆,继续探索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

河南博物院是我国现有重要的文物收藏基地之一,它真实记录了我国几千年的发展历史,现珍藏的各种文物珍品是不同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

河南博物院位于郑州市农业路8号,它占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8万平方米,造型独特,呈金字形,远远望去像一座宏伟的金字塔。

步入馆内,一座巨大的雕像——“华豫之门”矗立在大厅中央,旁边由四个展厅。展厅内有许多古代的玉器、瓷器、铜器等等,每件作品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们见证了中国文明的发展史。听导游说,这里共收藏了13万件文物,分二十七类。我听了不仅乍舌,哇,这么多!我们的祖先5000多年来,不停地探索自然界、征服自然界,他们用他们的智慧为我们缔造了一个文明国度,为我们留下了如此多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展出的这些文物当中,我记忆最深的有三件作品:象牙白菜、曾侯乙墓编钟和古代磨面用具。

象牙白菜是用象牙雕刻出来的一棵白菜,整件作品惟妙惟肖,非常逼真。白菜上面爬着一只鼓着大肚子的蝈蝈,仿佛正在品尝美味的白菜,看,把肚子都撑得胀了起来,还露出满意的笑容。靠近些侧耳倾听,好像还能听到蝈蝈的叫声呢!白菜上不仅仅只有满意的胖蝈蝈,还有一只米粒大小的七星瓢虫伏在白菜上一动不动,瓢虫边上还有一朵鲜嫩的小花静静的开放着。这棵象牙白菜因这些显得鲜活起来,生动起来。看着它,我仿似看到了田园美好的风光,看到了大片大片的菜园里,孩子们在尽情嬉戏,农人们在田间辛勤的忙碌着,他们共同勾勒出一幅舒适、恬静的生活画卷。

象牙白菜展现出的精湛技艺,让人叹服!而曾侯乙墓编钟则让我们惊讶于古代人们高超乐音的造诣。曾侯乙墓编钟制造于约2420xx年前,它纹饰精美、造型独特、音域宽广。它共有65个大小编钟组成,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每一个钟竟可以敲出两种不同的声音。不知道祖先用的什么技术制造出如此神奇的编钟!导游说,曾侯乙墓编钟不仅代表着中国青铜文化的巅峰,也证明我们祖先在音高标准的选定和音乐思维的成熟方面,已经达到了非常先进水平。以前我总认为在音乐领域我们一直逊色于欧洲国家,可没想到我们的祖先可是遥遥领先的呀!

刚刚赞叹了曾侯乙墓编钟悠久、神奇,又一个看似平常而又简陋的石磨用具,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这是什么?导游说,这是去壳用具。它距今约7000—8020xx年,是原始人用来把粮食去壳碎粒工具。该磨盘平面呈椭圆形,底部有4个矮足,琢制而成。看着这魔棒与磨盘,我仿佛身临其境,亲眼看到粮食被一点一点的去壳、碾碎。远古的人类没有高科技的水平,竟然发明出来粮食去壳的工具,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

接下来,我们又参观了青花瓷的美丽、甲骨文的神奇、莲鹤方壶的别致……这些凝聚着祖先智慧的珍品,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研究。

河南博物院里有太多的宝贝,每一件都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们精致华美,为今天我国考古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