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6篇)

时间:2023-07-07 08:42:40 作者:曹czj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6篇)篇一

去年暑假,我参加了英语村夏令营。我和夏令营的同学们一起参观了温州博物馆。

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学校。哇!一眼望去,学校人山人海。班主任带我们登上快客。我们争先恐后地往车上挤,互不相让。没办法,老师只好把我们一个个排好队再上车。

一路上,我们激情高涨,歌声溢满了整个车厢.

终于来到了温州,我们下了车,看到了温州博物馆。我们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进了博物馆。一座金碧辉煌的故宫模型迎面而来,这座故宫模型长六米,宽四米,高二米,全身是由黄金和翠玉雕刻而成的。

我们又上楼参观了自然馆和工艺馆。

自然馆里有各种动物标本,还有人造恐龙模型和恐龙化石。最有意思的是点键盘。你只要按下和动物标本相对应的键,聚光灯就会投在那个动物标本上,并且发出与这个动物标本相对应的动物的叫声。

离开自然馆,我们来到工艺馆。工艺馆里有各种泥塑佛像。有观音、有笑佛、有如来……有的地方,陈列着手工贝雕,一件件玲珑别致。

我们又下楼来参观陶瓷馆和历史馆……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6篇)篇二

18月9日至8月16日,我在开封市博物馆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一名文科生,一名历史爱好者,我怀着满心际中,我毅然地参加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施及现状调期待开始了这份义工工作。开封,这座七朝古都,生活学查”赴麻城小分队。作为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应当自觉习中便不知不觉浸润出颇为广博的文化视野,我也期待用地给大家起到一定的模范带头作用,因此我主动担任了小我在历史文化上的一技之长来回报这座生我养我的城市,分队队长一职,带领小分队一行九人在麻城市圆满的完成让我在工作中和奉献中体会到感恩社会的快乐。

要做一名合格的博物馆义务讲解员,离不开博物馆辅导老师的谆谆教诲和亲身实践,让我感叹于家乡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在短时间内掌握了讲解技巧和礼仪规范,9日至11日这三天培训中,我深切体会到了工作人员的谦和大度和博闻广识,他们对于观众的亲善和耐心,对于文物如数家珍的滔滔不绝都让我由衷敬佩,并立志在这之后的几天独立讲解中向老师们看齐。8月12日,我迎来了由我独立接待的第一批观众——一批来自市二师附小的小学生。第一次为观众讲解,迎来的是十几双好奇又友好的眼睛。因为观众是小朋友,在讲解时我便挑选轻松易懂的内容,用生活化的语言告诉他们,并在其中适时插入一些古代流传的有关的神话志怪以调动孩子们的好奇心,看到他们为繁华的盛世图景而赞叹,为靡丽的昏庸君王而叹息,为英勇的民族英雄而敬仰,我也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个历史的讲述者和文化的传承者,肩头肩负着的责任。

8月15日已对讲解工作熟悉的我,又迎来了一项挑战——给外宾讲解。这是四个来自荷兰的留学生,对中国文化颇感兴趣,我便针对他们介绍一些功用简明且流传较广的文物,并尽可能用我已知的英文词汇描述出来。出乎意料的是,他们听着讲解越来越感兴趣,不时还有问题,我们交流起来几乎没有障碍,当然也有他们包容我漏洞百出的语法的缘故。这次的经历十分宝贵,不但让我结识了四个荷兰朋友,也让我意识到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肩上担子的重量。这一个星期时间在忙碌充实的工作中飞快掠过,当捧着博物馆辅导老师的评语,当我看到观众对我报以感谢的笑容,当我与外国朋友亲密合影并对我竖起大拇指时,那份是收获的喜悦难以言表。经历了这次博物馆难忘的义工经历,在今后的大学生活中,我也会利用课余时间多参与义务工作来锻炼自己回报社会,也为四川大学这个精神家园做出我的贡献!

诉我们,一个理论,是否正确的反映了客观现实,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如果没有这次社会实践,我们就不会遇到这样的难题,但却也无法检验我们所学的知识是否正确。实践是把主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人们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才能把主观认识和客观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并加以对照,才能正确的认识客观世界。因此,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我们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有着重大的意义。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实践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与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提高自身的应用能力;我们可以再实践中磨练自己的意志,锻炼自己社会实践能力;我们可以为将来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总的说来,实践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动手能力,而且可以增强思维分析能力等。我们大学生应当学会学以致用,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6篇)篇三

休息,百无聊懒,感觉好无趣! 女儿提议:带我们去上海自然博物馆看看。有孩子们请客,我当然高兴!

上海自然博物馆位于地铁13号线,它特意建立了一个站点,并设有多个出口,给予前往观光游览的人们提供了快速而又便捷的绿色通道。

上海自然博物馆,门票30元,人好多,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外国朋友,也有许多是中国各地来的参观者。走进博物馆,首先看到了两具高大的恐龙骨架,超大无比的大恐龙一下进入眼帘,那仿真模拟的深沉高亢的声音在整个空间回荡,似乎一下子把观光的人们拉回到了很久很久几万年前。。。

展厅里还有许许多多动物的标本:金丝猴、大熊猫、金钱豹、虎、亚洲象、梅花鹿、羚牛、扬子鳄、白鲟、狮子、长颈鹿、袋鼠还有恐龙蛋等等,那动态十足的摸样,栩栩如生。

生命的长河奔流不息,绵延至今40亿年,谁也不能窥其全貌。全球的生物星罗棋布,编辑海洋、天空、陆地,谁也无法令它们聚首。今天,古今生物跨越时空,济济一堂,如同生活明的长河汇聚凝结一瞬。一件件的珍贵的标本待给我生临其境,感受生命的多彩,惊叹大自然的神奇。

生命是什么?浩瀚精深的宇宙又是什么?你可以在这别有洞天的博物馆里找寻,追溯,甚至可以亲身体念遨游星空的感受与美轮美奂的奇异过程。

不知不觉两个多小时过去了,各场馆错落有致,是根本看不过来的,当我们依依不舍离开的时候,参观的人流还络绎不绝进入。

上海博物馆的参观之旅是集视觉、听觉、触觉的自然科学的一次盛宴。她让我获得了不少新的知识,也让我经历了一次全新的体验。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6篇)篇四

湖北是荆楚文化的发源地,楚文化是华夏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湖北省博物馆是这种历史文化的记录者,,记录着历史在这片土地留下的每一个痕迹。闲步其堂,与历史气息拂面,品位屡屡文化清香。

20xx年9月25日,在考古学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全班同学参观了湖北省博物馆。这是我第二次来到这里,第一次来的时候我还是大一,带着新奇,像观看奇物珍玩一样在里面走了一圈,根本没心思来追溯这些古物的历史根源,两年后,现在我已经是大三的学生了,我又回到了这里,经过两年的历史学习和历史熏陶,我对历史的兴趣更浓了,带着沉淀过的心情,我认认真真地参观了省博,收获很多,感受也很深。这一天天空下着淅淅沥沥的雨,我们到的时候博物馆还没开门,于是我们站在门口等了一小会儿,虽然站在外面有点冷,但是看着过往行行色色的行人.车辆和周围的高楼大厦,感受着现代大都市的生活,我很庆幸自己生活在这个年。

曾侯乙墓是战国时期曾侯乙的一座墓葬,呈“卜”字形,展览厅内还原了墓葬的原始形状。整个曾侯乙墓很有特色。整个墓葬分作东、中、北、西四室。东室置曾侯乙木棺,双重,外棺有青铜框架,外有的类似窗户的图案,那是因为当时的人相信人死后灵魂依然会在墓中生活,故他们也要通风。内棺外面彩绘门窗及守卫的神兽武士。中室放置随葬的礼乐器。北室放置兵器及车马器等。西室置殉葬人木棺13具,殉葬者为13~26岁的女性。曾侯乙墓主棺的外棺重7.5吨,由铜与木巧妙组合而成,内棺重2.5吨,总共十吨,光从棺椁的规模来看就可以窥探整个墓葬的恢弘。据说在挖掘的过程中,,因为太重,绳子断掉了,考古工作者不得不把内外棺分开,而古时没有先进的科技,下葬如此重的棺木我们的祖先是如何做到的呢,我完全想象不出来。

墓中大小、颜色各异的陪棺无不体现出封建礼教,与等级的严格。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是迄今发现的最完整最大的一套青铜编钟它是曾侯乙墓出土的最为耀眼的国宝级文物。它共64件,(计钮钟19件,甬钟45件),分三层悬挂在满饰彩绘花纹的铜木结构的钟架上,每层的立柱是一个青铜佩剑武士。它们的形体和重量是上层最小,中层次之,下层最大。最小的一件重2.4公斤,高20.2厘米;最大的一件重203.6公斤,高153.4厘米。它们的总重量在2500公斤以上。钟架通长11.83米;高达2.73米。气魄宏大,场面相当壮观。曾侯乙编钟出土后,还有过三次演奏,足见曾侯乙编钟保存之完好,可惜我无幸听到。一同出土的还有青铜尊盘,尊是盛酒器,盘一般作水器用,二者合为一器,尊内盛掺有香草汁的酒,祭祀时酌以献尸,宾礼时酌以饮客。整套器物纹饰繁缛,穷极富丽,其精巧达到先秦青铜器的极点。尤其是器上镂空装饰,透视有若干层次,系用失蜡法铸造,即先用蜡做模,模外做范,加热烘烤使蜡模融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一个空壳,再将青铜溶液浇灌至空壳内,就可铸成所需的器物。这一发现,证实了在二千四百年前的战国早期,中国的失蜡法铸造技术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准。尊和盘均铸有“曾候乙作持用终”铭文。

我们看到的是作品,领略到的是历史,古人留给我们的这些财富,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悠久传统和深厚底蕴是无限的。此行不仅能让我们了解我国古代的珍贵文物,而且还教给了我们许多知识。历史如一条长河,涓涓的从古流到今,永远没有止尽。历史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去保护,去传承与发展。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6篇)篇五

今天上午,我和几位同学代表港北区建设小学去参观贵港市博物馆,为此感到非常的荣幸!这次参观主题是“行走的课堂:探索文物的奥秘”。

到达博物馆门口,从馆外观望,博物馆雄伟壮观,气势恢宏。主馆建筑南北长73米、东西宽57米、上下高15米,占地面积3847.6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961.43平方米。真不愧是博物馆呀!这么大的博物馆有什么样的文物呢?我不禁这样想。

走进博物馆,工作人员为我们童心圆小记者准备了马甲、帽子、采访本、笔、小记者证等物品。整理好这些装备后,我和妈妈跟随着我们的带队老师与讲解员姐姐,一同参观这奇妙的博物馆!

馆共有三层楼,每层楼都有不同的展厅。其中,一楼主要为“罗泊湾一号汉墓复原室”,通过讲解员老师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复原室是由发掘的罗泊湾一号汉墓整体保护、修复并迁移而来,是岭南地区同时期墓葬的代表性墓室。复原室完好地展示了墓葬的规模和结构。

二楼为临时展厅和系列展厅,主要有“西江明珠·古郡遗珍——贵港历史文物”陈列展,展品大部分是汉代墓葬出土文物,并以汉代陶器和青铜器为主要特色。

三楼是系列展厅和专题展厅,集中介绍了贵港各民族的基本情况及人文历史。展品里,形形色色的民族文化工艺品琳琅满目,人物模型惟妙惟肖,生动形象的展现了我市灿烂辉煌的民俗文化风采。

参观完展览厅后,我们小记者最兴奋的时刻到了,那就是抢答环节。抢答时,同学们积极举手。随后我们观看了古筝表演,谭老师还现场教我们画陶器。活动结束时我们集中到博物馆门口拍照留念。

通过这次的参观,我觉得自己收获到了很多,让我开阔了视野,更加珍惜现有的文物,更多的是感受这样博大精深的文化,今后更需要增强自身文化底蕴的培养,身临其境的去感受更多不同的文化气息,真正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升华。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6篇)篇六

这周五,陈老师带我们去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看了李山作品展。

刚进到馆内,我就吓了一大跳:在大厅里,有许许多多的半身人和半身蜻蜓的组合做成的模型,栩栩如生,就像真的一样。但我很奇怪,为什么要用蜻蜓来做实验呢?过了会儿,向导阿姨说明了原因:因为蜻蜓是一种很古老的动物。所以才用蜻蜓来做实验。我猜想,作者李山是想这样表达人和自然的共生与和谐吧。

更令我们大开眼界的是,在二楼我们看见了许多被改造过的昆虫,甚至看见了dna。

在三楼,李山的画令人眼花缭乱:有的是人,不过很奇怪,上面布满了昆虫;有的是动物;有的还看上去好像什么都不是。你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才能跟上画家的奇思异想。

参观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们来到一个小屋里,里面都是各种各样的印刷工具。有一位阿姨介绍说:“这是用来印出图案的工具。”我满怀好奇地尝试着用这个工具印出了一幅图片,我惊奇地发现这是一个身上布满了昆虫的人。不过因用力太重,我印出来的图案差不多是全班最黑的。而且,我还发现,染料还有一股巧克力味呢!

你说李山的作品有不有趣?这是我迄今参观过的最令人匪夷所思的艺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