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冀教版一年级落叶教学设计(优秀16篇)

时间:2023-12-28 00:25:03 作者:雁落霞

在教学计划中,需要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明确教学内容和目标。下面是一些值得推荐的教学计划示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下、见、石、你、比、同、个”7个生字,会认“迷、青、面、玩、吧、草、谁”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标点符号和语气词入手,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

二.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新笔画“竖提”、“横钩”。

2、学写生字,注意“比”字的笔顺。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读好人物的对话。

三.教学难点:

为什么三种小动物先提出玩不同的游戏,后来都同意玩捉迷藏?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识字方法的训练。

四.教学准备:

板书课题(加拼音,容易错的用红笔);第一课时注意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提示语,什么是人物说的话,多读小动物的话,配合着读;动物图片及头饰;教师投入心态:现场感;cai字要重一些;多准备一些大吸铁石,吸住图片;教鞭;吸铁石梅花。

五.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现在冬天到了,在冬天里最不怕寒冷最不怕困难迎风雪开放、展示自己最美的一面的植物就是梅花。在这节课请你们学习梅花坚持的精神,就发给你一朵爱学习的小梅花。(评价学生会学习时用)。哪一大组学得好,就奖给哪一大组一朵大梅花。

(一)导入新课:

(课前板书课题,将重点读音变成红色。贴课文重点图片。)。

师:同学们,每个人都有童年,都喜欢和小伙伴们玩游戏。动物王国里也有三只小动物喜欢玩游戏。它们是谁啊?(课件出示:小青蛙、小鸭子、小兔子)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学习它们怎样玩这个捉迷藏的故事。

齐读课题。

(二)游戏复习:

1.你们玩过捉迷藏游戏吗?让我们一起来玩捉迷藏游戏吧!上节课我们认识的生字朋友可调皮了,它们也和小动物们一起与我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它们藏在了大树下不同的地方(学生读时,渗透藏的三个地方:一个大树洞里,一块大石头下面,一堆大草丛中)。当生字朋友露出小脑袋的时候,就请你们大声地把他叫出来,表示你们捉到了。听明白了吗?别着急,我知道你们很多人都想玩这个游戏,那这样吧,咱们开火车玩这个游戏。轮到你时,请你大声读,其他的同学用拍一次手的方式表示他找到了生字朋友。如果读得不对,老师请你们停下来,我再教教你,请你跟我学一学。开始:小火车,开起来,一开开到我这儿来!

强调:吧,你,谁,吧,草。

课件中加上:捉迷藏,两个,鸭子,石头,你们,游泳吧。

4.同学们读得真准。小青蛙、小鸭子和小兔都为你们送上小星星,鼓励一下你们。

5.瞧,这三只小动物在大树下见面了!它们开心吗?(cai出示三只小动物动画图)是啊,小青蛙开心地鼓起了腮帮唱起了歌,小鸭子摆着尾巴,好象很想游泳。小兔子也开心地扭起了屁股。让我们走进课文,来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吧!请翻开书89页。读书时,书斜立,身坐直。(评价:小梅花)。

6.它们在哪儿开心地见面啦?(师贴图)。

(三)多种形式读人物对话,体会情感。

在学习中渗透认字方法:石比同个。

1.猜猜,它们小脑袋凑在一起,在说些什么啊?指名说。(贴板书:商量)。

2.它们是怎么商量的呢?请你们自由读一读课文2、3、4、5自然段(板书)划一划小动物商量时说的话吧!

教师在巡视时,肯定学生边读边划。表扬读得清楚让老师也听得清楚的同学。(都要评价)。

3.谁来读你划的小青蛙的话?(课件出示青蛙话)(评价:小梅花)是这样划的同学请点点头。(课件中小青蛙呱呱地叫了,说你们真会学习啊!)这样,谁来把你划的小鸭子和小兔子的话读一读呢?(课件出示其他那两个小动物的话)相同的同学点点头。

4.你们就是这小青蛙、小鸭子和小兔子,咱们合作着读一读。老师读提示语,你们读小动物的话,明白了吗?(评价:大梅花)。

组织:小眼睛,看前面;小胸小背挺起来。

5.青蛙、鸭子、兔子想玩的好像还不同,它们分别和大家商量玩什么啊?(在动物图旁贴板书:跳石子,比赛游泳,捉迷藏)。

6.咱们来看看青蛙先是怎么和大家商量的?(cai:文句青蛙)谁想读小青蛙的话?指名读。指导语:(1)这像商量的语气吗?怎么读才像商量呢?老师听出来了,这只小青蛙很想让别人也玩跳石子的游戏,所以,就用了“好吗?”这样表示请求的语气词。(2)老师还听出来了,读这个“好吗”这个词时,大家还注意了后面这个小问号,读得语气上扬,好像在征求小伙伴们的同意。这只小青蛙显得非常有礼貌呢!(板书:有礼貌)(3)(戴头饰)小青蛙,为什么想让别人也玩跳石子啊?(可问:为什么不玩其他的游戏,只玩跳石子游戏?)原来你最大的本领就是会跳哇!(4)当时,小青蛙怎么和小伙伴商量的呢?想象一下,当时小青蛙肯定还发出了声音,加上了动作说这句话。请你们像小青蛙那样读吧!(5)表演读。(6)愿意表演的同学都站起来读读。

每个环节都要评价:小梅花。

7.当时青蛙是这么和小伙伴商量的。小鸭子们,你们同意了青蛙说的话吗?指名读。指导语:(1)小鸭子是这样说的吗?哦,原来它很着急。谁来读出着急的语气。老师听出耿了,你在读“不行”这个词语的时候,读得又快声调又高,好像你特别着急。(2)这只小鸭子是和人家商量吗?我感觉好像是在命令别人。小伙伴们肯定不喜欢和这样的小鸭子一起玩游戏。怎样读出商量的语气呢!老师听出来了,你很想让别人也来比赛游泳,你在读“还是”和“游泳吧”这两个词的时候,带着请求的语气。这样才叫商量。(3)这一次,老师还感觉到小鸭子虽然很着急,很想让大家同意玩比赛游泳的游戏,但它仍然很有礼貌。(4)小鸭子,小鸭子,你为什么不同意玩跳石子的游戏,而要大家比赛游泳啊?哦,原来小鸭子最擅长的就是游泳啊!可是大家在玩游戏时,还要每个小伙伴都能玩啊!(5)小鸭子当时是怎么和大家商量的呢?同学们可以加上动作、声音读一读。(6)表演读。(7)愿表演的同学站起来表演给老师们看一看。

8.小兔子们,你们听了鸭子的建议,同意吗?小兔子听了也很急,但是却和所有的小伙伴一样,是很有礼貌地和大家商量的。该怎么读呢?指名读,这次我邀请一个没举手的同学来读读。他们都读得很好,相信你也可以读好,你愿意试一试吗?。指导语:(1)小兔子,你为什么商量和大家玩捉迷藏的游戏,而不玩你最会玩的游戏呢?(cai出示思考图)原来,小兔子想啊,大家在一起玩游戏,应该玩每个小伙伴都能玩的游戏,这真是一只考虑周到的小兔子啊!咱们可要向兔子学习啊!(2)小兔子当时是怎么和大家商量的呢?可以加上动作、表情读一读。(4)表演读。(5)愿意表演的同学都站起来读读。

评价:小梅花。

9.小伙伴们静下心来想了一下,最后同意了谁的建议?最啊,小青蛙提出的跳石子游戏,只有会跳的青蛙和兔子能玩;小鸭子提出的比赛游泳的游戏只有会游水的青蛙和鸭子能玩;而只有兔子提出的捉迷藏游戏三个小伙伴都可以玩。所以--(cai出示第5自然段)引读第5自然段。

(四)学习第6自然段,玩捉迷藏的游戏:

1.捉迷藏的游戏开始了!它们藏到什么地方了呢?请同学们不出声默读课文第6自然段。静下心来,仔细找找它们藏的在哪儿,在书上写着它藏的地点的词语下面作上你喜欢的记号。作上你喜欢的记号。等会儿就请他把小动物藏起来!。

2.谁找到了鸭子藏的地方?(指名很少举手的)鸭子藏到哪里啦?(cai出示短语:一个大树洞)青蛙藏到哪里啦?(cai:一块大石头)兔子藏到哪里啦?(cai:一堆大草丛)(cai:个、块、堆红色)。

采访:小鸭子,你藏好了吗?你的尾巴还露在外面呢!请问你为什么藏到这个大树洞里啊?原来你不会飞,只能到比较矮一点的地方藏起来。小青蛙,你藏好了吗?请问你为什么藏到这块大石头后面啊?原来你身体的颜色与大石头的颜色比较接近啊!小兔子,你藏好了吗?请问你为什么藏到这堆大草丛中啊?原来你最喜欢吃草,而且这里草多,容易把你遮住啊!

为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可以请没有被点到的同学举手。然后请其他学生原谅,今后这样的机会还很多,欢迎你们多多举手,这样就会越学越棒。

(课件出示最后一自然段,读一读。)。

5.所以咱们在玩游戏时,注意:不仅要商量一个大家都能玩的游戏,还要分配好谁来藏,谁来找,这样,游戏才可以进行下去。

(五)演一演课文:

1.三只小动物捉迷藏的故事非常有意思。想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吗?现在,我就是导演,来读旁白,请三组同学分别请小青蛙、小鸭子和小兔子的话。明白了吗?师生演练。

注意观察在小组里爱表现自己学生,为选演员做准备。表演时,要注意小动物们小脑袋凑得近一点。

3.来,推荐一下刚才在小组里表演得好的当小演员吧!谁来演那只蹦蹦跳跳的小青蛙?谁来演那只一摇一摆的小鸭子?谁来演这只考虑周到的小兔子?我就是导演,来读旁白。认真看同学演的同学就奖励你们一朵会听会看的小梅花。请同学们读课题。

演完后,请其他学生评一评演得好不好。上台表演后如果还有学生想演,请他们取长补短再演演。这一次,我请另一学生当导演。

4.启发延伸: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回家后请同学们接着课文往下编故事,编给爸爸妈妈听,请她们来评一评你们编得有没有意思。

(六)指导写字:

1.今天,咱们和小青蛙、小鸭子还有小兔子一起玩了捉迷藏的游戏。它们呀,也很爱学习写字。咱们就和小动物们来写字吧!

2.(cai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上节课,我们学习写了带有新笔划的字“你”“比”这两个字(cai:红色),用自己的方法记下了“个”、“下”、“石”、“见”4个字,这节课我们来写“同”字。

3.小手小手拿起来。齐书空。指名书空。

4.教认:同字框。

5.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写时注意要从外到内。

6.教师在投影仪上示范写:强调重点笔画的位置(同字框写得方方正正,横折钩一笔写成,折的时候顿一下,口字要压住横中线)。

7.生描红,练写。

8.自评,互相欣赏。推荐好的再到投影仪上展示。师评:看得出来,你是想好以后、坐得端端正正地写、一笔一划认真写出来。

(七)家庭作业:

续编故事,如果爸爸妈妈觉得你编得很精彩,请把它写在日记中留下来。

附:板书设计。

9.捉迷藏。

(小兔子图)(板书“同”字)。

(贴背景图)捉迷藏。

商量。

(小鸭子图)有礼貌(小青蛙图)。

比赛游泳跳石子。

教学反思:

每个人都有童年,都喜欢和自己的小伙伴们一起玩游戏。动物王国的三只小动物小青蛙、小鸭子和小兔子也和大家一起,就是喜欢玩游戏。第9课捉迷藏这课就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这三只小动物在大树下见面了,商量着玩什么游戏。小青蛙说玩跳石子游戏,小鸭子说玩比赛游戏,小兔子说玩捉迷藏。三只小动物最后都同意兔子的意见,都藏了起来,可是却没有人来捉它们。故事写得比较生动,故事情节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主要是要指导学生理解三只小动物为什么提出了不同的意见,然后最后又都同意小兔子说的捉迷藏的游戏。在读中感悟的过程中,同学们就会明白:原来,小青蛙和小鸭子提出的游戏建议都是自己最拿手的游戏,只有考虑周到的小兔子提出的是大家都能玩的游戏。从而引导学生明白,玩游戏过程中既要有人藏,也更应该有人捉,学会合作非常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为让学生融入学习情境,身临其境地体会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和内心活动,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1.创设活动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1)在复习环节,让学生与生字朋友玩捉迷藏游戏。这个游戏不仅与课题相扣,而且也很能为理解学习课文时小动物玩捉迷藏作下准备。(2)学习“如何藏”第六自然段时,让学生在书上找到小动物藏的地方后,请学生到黑板上来藏小动物的图片。学生的兴致很高。在藏的过程中,通过学生藏的部位的变化,通过问小动物“藏好了吗?”,从而理解了“隐蔽”一词。

2.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分层次身临其境地体会小动物的心情、内心想法。三个小动物的对话是本文学习的重点。我在指导读句时,分层次地让学生来体会人物情感怕。(1)先指名读,他读后。问全班同学,它这是和小动物在商量吗?怎样读出商量的语气。通过评读,就理解了“吧!”这个词就表示了它很想让大家都玩跳石子游戏。(2)指名读,通过评价,就知道,小青蛙虽然很想玩跳石子的游戏,但是没有强迫大家,而是很有礼貌地征求伙伴们的意见。指导学生读出有礼貌的语气。(3)再指名读,给读得好的同学戴头饰,掏小动物的心里话:小青蛙,你为什么要提出玩跳石子游戏,而不玩其他的游戏?这样,就指导了学生理解了青蛙最擅长的游戏就是跳石子。(4)引导学生再想想,当时小青蛙是怎样说这句话的,肯定还有声音(“呱--”),还有动作(一蹦一蹦)、表情等。指导学生演一演。(5)由点到面,愿意演的同学都站起来演一演。这样,就把小动物话中的含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了。其他两个小动物对话,也基本上是这样领悟的。

3.体现个人本学期研究课题:如何认字。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石”字是个象形字,这个字出现在课文第六自然段,出现在讲到小动物各自藏在什么地方这个时候。当学生找到小青蛙藏到大石头后面这个地方时,我相机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卡上的这个“石”字与大石头的形象比一比,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于是学生就很自然地记住了石子的形状:一横一撇是大石头的两条长边,低下的口字指的就是小石头的形状。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汉字的神奇的构成。

4.适当拓展文本,训练学生思维与表达。当小动物各自藏在了自己选定的地方后,我采访上讲台藏小动物的同学:“小鸭子,你为什么要藏到大树洞里?”“小青蛙,你为什么要藏到大石头后面?”“小兔子,你为什么要藏到这一堆大草丛中?”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小动物的习性:不仅有在学习前边课文时所知道的,小动物各自擅长的本领,而且还知道了,小鸭子不能攀高,只能找低矮的地方躲起来;小青蛙背部是青绿色,与长了苔藓的大石头颜色最为接近,不容易被找到;小兔子呢,最爱吃的就是绿绿的青草,而且那么一堆大草丛,也是不容易被人找到了。

总之,文本是训练学生思维、表达的工具,我们要善于利于文本,让学生走近文本,在课堂上让学生与教师对话、与文本对话,从而在情境中掌握听、说、读、写等语文方面的基本功。

这节课上完了,效果没有我预期得好。我想,这主要是因为我只把精力放在备课上了,没有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备学生方面。这节课是如此,平时更可见一斑。所以,这节课,我最大的问题还是出在平时没有把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态度训练得到位。所以,同样一个环节,可能在别班学生身上,一次就可以完成,而到我班学生身上,可能需要两次甚至三次才可以成功。所以,训导学生对学习语文的端正态度是当务之急,同时也需要和家长作一番沟通,争取形成更大的合力。

只有这样,课堂上所设计的“花架子”才会不“花”,才会真正地落到实处。

《画》教学设计

《画》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一首古诗。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教学目标]。

1.认识“远、看、近、听、春、还”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大致意思,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设计理念]。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在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品味古诗,探究其趣味,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实起来,“灵秀起来”。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的人本思想,意味着对每个学生学习个性的尊重。教学中,应让每个孩子自由地读、自由地学、自由地感受、自由地表达、学生有了自由、才会有灵性。课堂上,我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诗句,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读书,引导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汲取、学会欣赏,从而产生思维的撞击、情感的交流、知识的共享和心灵的震撼。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的美唤起他们去探究学习中华古文化的主动性,催化了学生情感,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应把握“古诗诵读”这一课型教学的尺度,即重点是识字和熟读成诵,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多读,要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要把每行诗读通顺,要读好整首古诗直至能熟读成诵。学生主要通过多读和结合看图,以及教师适当的诗意描述,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悟诗的意境美。教师还应恰当创设出诗境,让学生通过多读体会美、欣赏美、评价美,以至于自己表达美、创设美。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刚人学的一年级小朋友,自我约束能力差,老师如若引导不当,会使他们产生厌倦情绪。因此,课堂上把游戏寓于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如本节课开课的猜谜语游戏,识字过程中的开火车、猜字的游戏等等,让学生学习情绪高涨,为他们创设了一个生动活泼、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感受学语文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都猜过谜语吗?谁来出个谜语给大家猜?

(学生兴趣盎然地玩猜谜语的游戏)同学们真聪明,老师也请你们猜个谜语(出示古诗),它是一首谜语诗(板书:古诗诵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学完古诗,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请大家翻开书92页,自由读诗,注意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出示小黑板)这六个字你们会认吗?先自己在下面读一读吧!

3.谁想读给大家听一听?(学生自主选择读宇,重点指导读好前鼻音“近”、后鼻音“听”)。

4.读得很好,去掉拼音朋友也能读这么好吗?咱们开火车比赛来读一读吧1。

5.猜字游戏:老师藏一张字卡在身后,让学生猜是哪个字宝宝这么调皮,在和大家玩捉迷藏的游戏。(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生字的读音)。

三、再读古诗,读通诗句。

1.生字读得这么好,相信大家再读古诗时一定能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自己在下面读一读。

2.同座互读、评,指名全班读、评。

3.全班齐读。

四、品读词句,领悟诗境。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座听。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3.四行诗都读好了吗?现在我们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

练读,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

4.让学生猜出谜底:画。(板书课题,齐读)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五、积累诗句,熟读成诵。

1.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

2.学生在学习小组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好这首诗吧!

(小组合作多种形式练读)。

3.小组学习成果展示。

4.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六、课外延伸,再现情境。

1.师:(充满激情地)这首诗可真有趣呀,短短几十个字就描绘了这么美的一幅景象。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诗吗?(学生扩展背诗,激发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2.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诗,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搜集更多古诗参加下周班级开展的“古诗诵读会”。

《鞋》教学设计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九色鹿》。(师板书课题,生齐读一遍)。

2、板书课题后,激趣:你们见过九色鹿吗?为什么叫九色鹿呢?听过关于它的故事吗?我们学习了课文后便知道了。下面请大家认真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

2、同桌互读,互相纠正朗读偏差。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评价订正。

4、指名用一两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综合实践,深化理解。

1、读读:认真读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小组内可分角色朗读。

2、查查: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重点理解“纵身、泄露、知恩图报、千恩万谢、背信弃义、恩将仇报、滥杀无辜”等词语的意思。

3、提提:提出读课文时遇到的疑难问题。

4、议议:在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自读时的体会以及对同学提出的疑难问题的看法。

5、想想:文中哪些词可以用来形容调达?为什么说调达是一个灵魂肮脏的小人?回读课文让学生联系全文内容理解。

6、说说:让学生练习复述课文。复述前,让学生再读两遍课文,重点、难点部分多读几遍。鼓励学生多用文中的语言,并适当展开想像,先同桌练说,再在全班交流。

7、演演:排演课本剧《九色鹿》。排演时,可让学生不受课文限制,灵活地增加一些语句和动作,使课本剧更活泼,吸引人。可让学生分组表演,比一下哪组演得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研读评价,总结升华。

2、从学习表达的角度再读课文,说说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的表达方式?

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九色鹿见义勇为的精神及调达见利忘义,恩将仇报的卑鄙灵魂。

五、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1、把美丽的九色鹿及山林中的美景画下来,看谁画的画最美。

2、在班队活动课上举办“民间故事会”,把自己搜集的民间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展示自己的才能。

人教版一年级荷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会写“是、朵”等6个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抓住中心句“荷叶是……”,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初步感受夏天和大自然的美好,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机、磁带、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全文,整体感知全文。

2、认识并理解词语,荷叶,小水珠,摇篮,亮晶晶,挺机坪,透明,翅膀,蹲在,笑嘻嘻等词。

3、写两个字:是,朵。

教学准备: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1、揭题。

师:(出示课件)欣赏课文动画。

思考:这是什么?你能说说这荷花怎么样?(用上荷叶说话)。板书:荷叶圆圆。

2、初读全文。

师:这么美的一池荷叶引来了许多的伙伴,看看都有些谁。

根据学生发言板贴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

师:可爱吗?我们一起来招呼招呼他们吧?指名,齐读。

师:自个儿大声读读课文,不会读的地方多读几次,想想还知道些什么?

3、读通课文,学习词语。

指名试读。每一段2至4人,相机贴出词卡亮晶晶,停机坪,透明,翅膀,蹲,笑嘻嘻。

师:我们能读课文,你还知道了什么?相机板贴。

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

摇篮停机坪歌台凉台。

师:我们来认认黑板上这些词好吗?

齐声轻声读、男女生分开读、开火车读。

师:我让这些词回到课文中,并且都去掉了拼音,考考你们会读了吗?

学生自个儿轻声读。

师:想想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开火车读。

根据学生回答在词语卡片打上问号。

师:小朋友这么多疑问,哪些小朋友们已经弄明白了。

重点理解:透明,停机坪,蹲,摇篮,笑嘻嘻。

师:信封里是这节课学的词,同桌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如果你的同桌不会,就教他。

4、写字:“是”、“朵”课件范写,学生书空,教师范写,注意横写横中线,而且横比较长。

5、学生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并练习背诵课文。

2、正确书写本课4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背诵课文,书写生字。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生字卡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以游戏的方式复习生字词:摘荷叶(课件)。

(1)小朋友,你们瞧,圆圆的荷叶多漂亮呀!想得到它吗?只要你们能闯过生字关,把荷叶上的生字读准,读好,就能得到它!现在赶快练习吧。

(2)学生练习。

(3)游戏闯关。

3、出示课文插图:说说这幅图美在什么地方?(课件)。

二、感情朗读、背诵,体会感悟。

1、谈话引入新课,提出本节课的要求:

2、要把课文读好,首先要把字音(生回答:读准);再要把句子(生回答:读通);最后把意思(生回答:读懂)。(课件)。

(1)师生合作引读课文并配上音乐:老师也想读读课文,和你们一起进行比赛,好吗?要想赛过老师,你们的眼睛可要盯好大屏幕,注意老师的手势,看谁接得好!(课件)。

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小水珠在圆圆的荷叶上滚来滚去,小水珠说:……。

荷叶圆圆的,平平的,就像飞机场,小蜻蜓说:……。

荷叶圆圆的,就像圆圆的歌台,小青蛙在荷叶上兴高采烈地跳来跳去,小青蛙说:……。

荷叶圆圆的,就像一把撑开的凉伞,为小鱼儿挡住了刺眼的阳光,小鱼儿说:……。

2、喜欢谁就读那部分课文。

(1)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小伙伴。

(2)把你喜欢的课文读给大家听,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和表情。

(3)出示头饰:老师这里有4顶神奇的帽子,是什么呢?

3、生戴上头饰表演,生评价。

4、指导背诵课文,齐背课文。

三、拓展延伸:

出示数张荷花图片,图片上有成语,诗词句(课件)。让学生通过看图理解成语、诗句,并朗读。

四、指导书写:

出示“美”“我”“叶”和“机”,观察结构,说说要写好这几个字,要注意什么?

(1)师范写。

(2)学生练习“我会写”

(3)作业展示,评议。

五、作业:

画画写写:荷叶是我的……。

人教版一年级9加几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

复习十加几,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9加几,在计算9加几时,更能想出凑十法。

二、新课讲解。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猴妈妈发现小猴最近表现很好,它买了小猴最喜欢的水果奖励给小猴子,你们知道是什么水果吗?(桃子),恩,是桃子。猴子看见桃子可高兴了。(课件出示)。

(1)师:仔细观察图,桌子上的桃子是怎么摆的?

指名回答。

师:你能提一个什么问题呢?

生: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师:要求一共有几个,就是把9和4合起来,该怎么列式?)。

生:9+4=13。

师:很好,你也把得数算出来了,那我们现在来验证他算的对不对?

和你的小伙伴讨论一下打算用什么办法验证?教师巡视。

讨论:你们打算如何验证9+4=13这个得数是否正确?

生1:我是数数的方法算的,9、10、11、12、13。

(生2:我是这样想的:10+4=14,所以9+4=13。这位小朋友真会动脑筋,假设全部放满,就是10+4=14,现在缺一个,所以用14减去1得13。)。

生3:我是从盒子外面拿一个到盒子里,就成10个,加上外面的三个,正好是13个。

师:拿一个?怎么拿?请你到前面来演示着说一说。

生:先拿一个放进盒子里,补足十,再想“10+3=13”。

师:这个方法很新颖!这位同学刚刚从外边4个中拿走了几个?(1个)他把这一个放哪里了(给9了)为什么要这样做?(凑成10)?10加3得13。我明白了!

师:你们的方法还真多!你比较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生:数数。(可能是你对数的方法比较熟)。

生:拿进去一个,凑成十的方法。算起来很简便。(你真会思考)。

师:说了这么多解决的方法,谁能用数学。

算式来表示?

生:9+4=13。

师板书:9+4=13。

(多提几个人说说凑十法的过程,然后全班一起说)。

(1)谈话:小猴在你们的帮助下吃到了桃子,猴妈妈又买了些花奖励给小猴和你们呢(课件出示“试一试”)。

师:你知道一共有多少朵花吗?该怎么列式?(9指哪边的花?7呢?)。

生:9+7。

师:你会计算吗?先圈出10朵,再计算。在书上圈一圈,并把自己思考过程写在图右边的式子里。

师:要把7分成几和几?7为什么不分成3和4或2和5呢?

(2)师:我们今天学习的加法题都有什么共同地方?

都是9加一个数,得数也都是十几。

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9加几,计算时都是把第。

二个加数分成1和几,然后拿9和1凑成10,10加几等于十几。

师:你想试试其他的9加几算式吗?

三、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师:再放一块就是10块了,你能看图说说小猴的算法吗?

小猴为什么搬1块到左边?它用的是什么方法?

你能根据这些,把右边的式子填出来吗?

学生做,教师巡视。

指名回答,全班齐说。

2、“想想做做”第2题。

(1)师:像这样摆的`过程我们也可以在书上把它圈一圈。先圈出10根再计算。

(2)学生做,集体订正。

(3)圈出10根后,右边剩下几,得数就等于十几。

3、“想想做做”第3题。

9+1+1=9+1+4=9+1+8=。

9+2=9+5=9+9=。

独立完成后,比较每组上下两题,想想发现了什么。通过计算,比较,让学生认识“凑十法”就是用上面式子的连加来计算的。

4.“想想做做”第4题。

师:下面我们来做“蚂蚁搬家的游戏”,课件出示。

指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你能按顺序说出9加几的算式吗?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9+1=10。

9+2=11。

9+3=12。

9+4=13。

9+5=14。

9+6=15。

9+7=16。

9+8=17。

9+9=18。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算式间的联系,知道可以直接利用相邻的算式算出得数。并且发现9加一个数,得数都是十几,并且个位上的数比加上的数少1。

四、挑战自我。

出示题目:

9+159+()17。

想一想:1、()里能填哪些数?

2、()里最大能填几?

人教版一年级9加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101页的例3,102页“做一做”及练习十八。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根据图意正确列式。

2、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3、能运用9加几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能运用9加几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计算时,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提出学习目标。

1.口算练习:出示卡片,学生口算。

9+29+59+49+9。

9+79+69+89+3。

2.拍手游戏。

教师拍的次数与学生拍的合起来是10。

教师拍9下、1下、5下等。

3、提出学习目标。

(1)自学课本第101页的内容,能根据图意列式。

(2)计算时,能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3)能运用9加几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1)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题和“做一做”,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质疑。

2、全班展示。

(1)例题展示。

生1:9+5=可以把5分成1和4,9和1凑成10,再算10加4等于14。

生2:9+5=可以把9分成4和5,5和5凑成10,再算10加4等于14。

生3:我认为9+5=把9凑成10的方法比较简便。

……。

(2)“做一做”展示。

生1:通过观察图,我看到了地上有9个南瓜,同学们又抱来了6个。

生2:我知道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南瓜要用加法计算。

生3:可以用9+6=15(个)。

生4:也可以用6+9=15(个)。

……。

3、小结:在计算9加几时,可以把9凑成10,也可以分9把另一个加数凑成10。我们要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选择凑十的方法,使计算更为简便。

三、拓展延伸。

1、练习十八第1—3题。

2、思考题。

同学们排成一排,我的前面有9人,后面有5人。一共有多少人?

人教版一年级端午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立字旁和米字旁两个偏旁,会写“午”、“米”和“真”字。

2.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3.了解粽子的制作方法,积累课文中表示颜色的叠词。

4.初步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粽子的制作方法。

难点:学习读好长句子,积累课文中表示颜色的叠词。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环节。

老师提问我发言小小手儿举过肩。

紧急情况不能耽紧握拳头把信传。

如有补充想表白小小食指伸出来。

心有疑问解不开食指一弯头一歪。

发言精彩我同意大拇指头赞起来。

要是有了新主张中指食指齐上扬。

争取发言机会多牢记咱的举手歌。

师:希望这节课,孩子们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发言。

一、儿歌导入。

1.小诗互动环节,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样幸福的一家人,他们在这一天特别忙,你们看。老师和学生一人读一句,其他同学注意认真听:

今天,爸爸特别有力气,

他说,赛龙舟,他要得第一。

今天,妈妈一早起来就淘米,

她说,要给我们包甜甜的粽子。

晚上,在灯下,

奶奶给我讲屈原的故事,

我知道了,端午节的来历。

2.师:这一天,爸爸、妈妈、奶奶分别要去干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后,师出示准备的卡纸“划龙舟,包粽子,讲屈原”一一贴在黑板上。

划龙舟:你看过划龙舟吗?在哪里看的?最后谁得了第一名?

包粽子:你看过家人包粽子吗?他们怎么包的?

讲屈原:你知道屈原是谁吗?

3.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课《端午粽》。

板书课题:10.端午粽(伸出右手跟着老师书空课题),跟老师一起齐读课题(端午粽)。

同学们,端是立字旁,能给端组个词?同学们坐的真端正,我们再来看到这个午字,观察一下“午”在田字格里应该怎么写呢?午的第三笔的横在横中线上,第四笔竖在竖中线上,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书空“午”字,现在把书翻到第47面,写午字,先描红再在空白的田字格里写两个。粽是米字旁,给粽组个词,粽子,跟老师来读一遍粽子,我们再来看到这个单元学的其他词语,粽子、儿子、李子,你们发现了什么吗?粽子、儿子、李子的子都是轻声。

在我们写字时要做到三个“一”,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

二、品粽子的色、味以及花样。

过渡:今天我们一起到外婆家去尝一尝外婆包的端午粽。

(一)初读课文:自由读课文。

请同学们找出表示粽子样子的句子。

1.观端午粽之“色”

师生合作读:师:粽子是用------。

生:青青的箬竹叶包的。

师:里面裹着------。

生:白白的糯米。

师:中间有------。

生:一颗红红的枣。

师提问:粽子是用()的箬竹叶包着,里面裹着()糯米,中间有一颗()枣(出示箬竹叶、糯米、枣的图片)。

生: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

师: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这些词语就叫叠词,这些叠词写出了粽子的颜色(板书色)。我们来完成一道连线题。

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叠词吗?指名说,尽量给孩子们发言的机会。

粽子的外面是用(),里面(),中间()。师小结:介绍事物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外表、里面、中间”有条理的介绍。

练习说话,出示图片:西瓜。师:以后,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介绍各种各样的事物。

师:你还可以用这样的方法,介绍橘子吗?

2.闻端午粽之“香”

过渡:刚刚我们了解了粽子的颜色,那它的味道如何呢?(板书味)同学们再看到第二自然段。

指名来读一读。

出示文段: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同学们,在这句话里发现了什么?掀、飘、剥、咬,这四个词都是动词。

谁来加上动作来读读这两句话?指名读。

现在我们站起来,一起加上动作读一读。

3.你做的动作真形象,你刚刚吃的是什么粽子?看来粽子的花样真多。

我们再来看到这个真字,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书空“真”字,在我们写字时要做到三个“一”,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

这粽子是什么味道?你们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到一个词形容这个味道呢?(美滋滋)你们还吃过什么美滋滋的东西?同学们就带着这种美滋滋的感觉读第二自然段。师:哇,刚刚听你们一说,老师的口水都流出来了。

4.过渡:是啊,同学们,每次到了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吃粽子。而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出示:(1)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2)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

(3)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分组读这三句话,第一组同学读第一句话,第二组同学读第二句话,第三句话读第三句话。

其实,不管是爷爷奶奶还是爸爸妈妈包的粽子,这里面也都包含着他们的爱。

(三)吃粽子的由来。

过渡:为什么我们要在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老师说吃粽子的由来)。

(四)拓展延伸。

2.孩子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粽子的色、味、花样,知道了这不仅仅是一个粽子,还包含着外婆对我们的爱。一直以来的中华民族就有爱家乡,爱祖国的优良传统,希望孩子们学完这一课,也能成为一个心中有爱的人,先爱家人、家乡,才能爱自己的祖国。

总结:马上就要到端午节了,希望你们跟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到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家去吃粽子,因为这不仅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的风俗,也包含着他们对我们浓浓的爱。

文档为doc格式。

人教版一年级比尾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读好问句的语气。背诵课文。

2、模仿课文一问一答的形式做问答游戏,积累语言表达。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是教学重点;读好问句语气是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奖牌、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片、板书标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

小朋友真精神,腰板直直的,现在,我们一起玩一个游戏,好不好?

1、游戏“摸一摸”:老师说你们做。

摸摸你的头发摸摸你的鼻子摸摸你的耳朵。

摸摸你的眼睛摸摸你的小手摸摸你的尾巴。

你笑什么?

二、复习生字。

看比赛是要门票的,这张门票可特殊了,要闯关成功才可以得到。你们有信心吗?

1、复习生字:小猴子过河(开火车、齐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恭喜同学们顺利拿到门票了,我们赶快到森林里看比赛吧!

请小朋友打开课本82页,带着以下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做好读书的姿势。头正、身直、脚放平。)。

开始吧!

1、自由朗读。

2、参加比尾巴大赛的小动物有谁?(用把它的名字圈出来)。

同学们,我们一起朗读一遍课文吧。

3、学生齐读。

4、汇报:说话训练:参加比尾巴大赛的小动物有________。(鼓励全部回答)。

松鼠、公鸡、鸭子、孔雀、猴子、兔子。

四、再读课文,读好问句。

下面,狮子大王要宣布比赛项目了。

1、读一读:齐读。

2、看一看:仔细观察,这些句子最后面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你发现了吗?

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

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谁的尾巴弯?

谁的尾巴扁?谁的尾巴最好看?

3、认识问句。

每个句子后面都有一个符号叫问号。有这种问号的句子叫问句。

那么这些问句该怎么读呢?

4、引导学生读好问句,读出问的语气。

师范读: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朗读,注意老师语气的变化。

齐读。

五、趣读课文,背诵课文。

你们可以找出获奖的小动物吗?

1、出示第一、二小节。(ppt:)。

2、指导朗读。

开两火车读(一人一句)-----师生合作拍手读-----男女同学一问一答拍手读。

3、理解“长、短、好像一把伞”(引导观察图画-----拓展)。

4、拍手齐读。

4、出示第三、四小节。

5、指导朗读。

开两列火车读(一人一句)----全班起立动作读---同桌合作一问一答拍手读。

6、理解“弯、扁、最好看”(观察图画-----拓展)。

8、做动作齐读。

9、全班起立拍手齐读全文。

10、背一背。

1、挖空背诵。

2、借助黑板图片。

六、拓展延伸,续编儿歌。

龙老师这还带了许多小动物来报名参赛,你们瞧!这是什么?

(恐龙)。

恐龙尾巴的特点是什么?

我编的儿歌是“谁的尾巴大,恐龙的尾巴大”这是什么?

老鼠。

老鼠尾巴的尾巴特点是什么?

我编的儿歌是“谁的尾巴小,老鼠的尾巴小”这是什么?(燕子)。

对了,是燕子。燕子尾巴的特点是形状像?

(剪刀)。

我编的儿歌是“谁的尾巴像剪刀?燕子的尾巴像剪刀。”

请大家以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小动物,像龙老师这样编一句儿歌好吗?

1、“编儿歌”

(ppt:小猪、老虎、金鱼、)。

2、汇报:

谁的尾巴粗?谁的尾巴细?谁的尾巴最美丽?

七、小结:

八、作业布置:

通过课外书或者网络了解更多动物尾巴的特点,与家长分享,尝试用“谁的尾巴怎样?”问一问,让家长猜一猜。

九、板书。

[《比尾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人教版一年级识字教学设计

1、教学要求:“宀穴”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2、比较“礻衤”、两组容易混淆的偏旁,看图读熟与此相关的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词串构成的韵文。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生字,能够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生字,能够按字的结构把这些字写端正、匀称;能够区别行近偏旁。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想不想跟老师一起走进一个我们熟悉的世界?

生大声说:想。

1、请同学们伸出手来跟我一起板书课题。

2、读课题2遍。

3、(师:下面请大家轻轻的闭上上眼睛,当你睁开双眼看到时请你大声的叫出它的名字。)配乐播放识字七的图片。依次是:裙子、裤子、衬衫、教室、鸟窝、窗户、窟窿。

过渡语:同学们,赶快打开课本,拿起书,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它们吧。

评价:嗯,从你们热情的声音中听得出来,你们非常喜欢它们。

一、教学第一部分,初读韵文。

1、自己读自己的。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难读的多读几遍。

(课件.自读提示:读准音,记住字。)。

过渡语:同学们,和生字交上朋友了吗?

2、检查。

(1)带拼音,按行找人读。

第一行。

第二行。

第三行。

第四行。

师:很好听,声音很有感染力。

过渡语:没有拼音姐姐的帮忙,你能读好吗?

(2)去掉拼音,提高难度,加一行。

(3)开火车读。

(这列火车开得又快又稳。)。

二、感知韵文,新授知识。

老师出示“嫦娥奔月”的课件。问:大家认识这位美丽的古代女子是谁吗?生:认识。

师:你知道她谁吗?谁又知道关于她的故事吗?

生:老师,我知道。她是嫦娥,我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

师:谁能给大家分享这个故事?

生:讲。

师:你懂得真多。你知道这样的故事用本文的一个词怎么说吗?

引出――神话。

1、学习第一行词语知识。

(1)“神话”。

你还知道哪些是故事?

找生说。老师随机播放课件。

像这样: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故事,我们就把它叫做神话。

(2)出示福星的图片。

师:大家看,右手拄着拐杖,长胡须的,手里拿“福”字的,就是“福星”,专门为大家降福的。

大家想一想,你在什么时候给别人祝福过?

生:在教师节的时候,我给老师做贺卡,送去我的祝福。

生:过三八妇女节的时候,我给妈妈送花,也是祝福。

师:还有什么时候?

生:(欢呼雀跃)老师,我知道,在我国生日的时候,好朋友会祝我生日快乐,爸爸妈妈给我买蛋糕,让我吹蜡烛许愿的时候,拿也叫祝福。

师:你真是位有心人。

(3)出示祖先的图片。

师:大家来观察他是什么时候的人?说说他的样子。

生:古代的人。

师:(追问)什么什么的古代人?

生:很远很远的时候。

师:像这样的人,我们把它叫做自己的。

――“祖先”。

是呀,他左手拿火把,右手拿石斧,正在进行狩猎。

瞧,多有趣啊。谁能有感情的读好这一行?

2、学习第二行词语的'知识。

师:这第二行词串里,藏的有我们女生都喜欢的――。

“裙子”。

这里面不仅有我们喜欢的裙子,还有我们大家都要用穿的长长的――“裤子”和“衬衫”

谁能读好这一行?

男生读第一行,女生读第二行。

3、找规律。

(1)师:同学们,看着第一行,你都发现了什么?

生:他们中的每个词语带的偏旁都一样。

师:这样的偏旁叫做示旁。齐读。书空。

看着词串说说,示旁的字与什么有关?

生:衣服。

师:谁来找这样的字?

(2)看第二行的词串,用同样的方法找规律。

他们都有一样的偏旁。

师:这叫衣旁。

是:想想,这样的字与什么有关?

生:衣服。

师:谁来举个例子?

(3)出示表一。

看,这就是它们偏旁的演变过程。

师:是呀,像这样形状特别像的偏旁,我们以前也见过,叫做――形近偏旁。

4、学习第四行词串的知识。

(1)出示“教室”这个词语。

看,这就是我们经常学习用的场所――教室。

(2)出示“住宅”词语。

看这样的屋子叫什么?

人们住的、休息的地方叫做――住宅。

师:生活中,我们经常怎么说?

住所、家。

(3)看,你们的家里经常住的都有谁?

生:爸爸妈妈和兄弟姐妹。

师:这样的,我们把它叫做“家庭”。

5、出示第四行词串。

(1)出示词语鸟窝。

看,我们人类有家,鸟类也有家,鸟的家叫做――鸟窝。

(2)出示词语“窗户”

人们休息需要有个温暖的房子,可是为了房屋明亮,还需要――窗户。

窗户是装在墙壁上的。

(3)出示词语窟窿。

大家,再来看,河面上结的冰不小心弄破了,我们把它叫做――窟窿。

6、找规律。

(1)师:谁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这两组的规律。

生:第三行的偏旁一样。

师:它叫宝盖头。写一写。

生:第四行的偏旁比第三行的偏旁多了下面两笔。

师:它叫穴宝盖。齐读,写一写。

(2)出示表二。

用同样的方法说一说。

生:叫形近偏旁。

师:总结的真好。谁找一个宝盖头的字?谁再来找穴宝盖的字?

二、再读韵文。

我们来一次赛读。

女生读,男生读。

合作读。

第一大组,第一行。

第二大组,第二行。

第三大组,第三行。

第四大组,第四行。

三、学习生字。

韵文读好了,你会写吗?

1、我会写。

“户”

找人说,写好哪一笔?

独体字,注意写好最后一笔最关键,要放开写。

师范写。

2、“庭”

半包围结构的字,先收后放最重要。记住撇捺要舒展。

板书。

书空。

3、拿出本写这两个字。

强调坐姿,我们在写这两个字时,注意笔顺,对照和书上的是区别在哪里。

由于时间关系,剩下的字下次学习。

小结:课下作业,把今天的形近偏旁的来历讲给自己的父母听。

附板书:

识字7。

礻衤。

宀穴。

形近偏旁。

人教版一年级比尾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动物尾巴的特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认识动物尾巴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生字卡、动物头饰、录音带等。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今天我们一起去动物园看动物好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一起坐上去动物园的汽车(播放汽车的音乐)。到了,请同学们坐好。

2、出示图片,问:动物园里有哪些动物你们想知道它们尾巴的特点吗。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比尾巴》就能帮我们找到答案了。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第3课,一边看书一边听录音范读课文,想一想这课有几小节。

2、请同桌同学互相帮助来读课文,把生字读三次。

3、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开火车、齐读)。

4、这篇课文有多少个小节(有4个小节。)。

(三)、学习第二节。

1、请同学们齐读第一、二节,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2、贴动物图,问:这是第几节讲的(第二节。)。

3、指着没有尾巴的动物的图,问:这些动物的尾巴怎样了(它们的尾巴没有了。)。

4、出示动物的尾巴图,问:它们的尾巴在这里,谁能帮它们找回自己的尾巴。

5、你是怎样知道的(猴子的尾巴是长的,兔子的尾巴是短的,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板书:长、短、像伞。

6、问:你们知道猴子的尾巴有多长吗兔子的尾巴有多短吗。

7、问:比兔子的尾巴长的动物有哪些与猴子比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

8、小结:长和短不是一定的,要通过比较才知道。

9、问:你还知道有什么长,什么短吗。

10、松鼠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伞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做手势来表示伞的样子。)。

11、看黑板的板书来读第二节。

(四)、学习第一节。

1、在第一、二节里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是什么符号)1/212下一页尾页。

2、教师讲解:这是问号,用在问句的后面,表示提出问题。

3、问:第一节提出了几个问题,分别是什么板书:谁的尾巴、“”。

4、学生练习说问句。

5、指导读问句。教师范读,指名读。

6、加上表示尾巴特点的动作来齐读第一、二节。

(五)、学习第三、四节。

1、请同学们分四人小组来自学第三、四节,边学边想:你学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2、问:你学到了什么(a、尾巴的特点;b、三个问句。)板书:弯、扁、最好看、“”。

3、问:你还想到什么。

4、指导朗读:男、女分组读。

(六)、做游戏《找朋友》。

2、这个游戏叫《找朋友》,想玩的'同学请坐好。(教师发动物及相关动物尾巴的头饰)戴动物尾巴头饰的同学站到讲台前。开始游戏,(如:a、戴猴子尾巴头饰的同学问:我的朋友在哪里b、同学齐答:猴子,猴子快出来!c、戴猴子头饰的学生走出来说:你的朋友在这里!)。

3、看图加动作来背诵课文,再比赛背课文。

4、总结板书:这节课,我们学过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5、小结:同学们说得很好,只要我们平时多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更多动物尾巴的特点。

(七)、练习(画一画)。

1、出示几种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来帮它们加上尾巴。

2、画完后让学生说说动物尾巴的特点。

(八)总结全文。

七、板书设计:(图)。

长猴子。

短兔子。

谁的尾巴像伞松鼠。

弯公鸡。

人教版一年级识字教学设计

1、学会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指导书写部分生字,小学语文一年级下:《识字三》教学设计。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正确朗读韵文。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秋天是金色的,因为它是丰收的季节。在这秋高气爽、桂花飘香的季节里,程老师想带大家去一个既美丽又好玩的地方,你们愿意去吗?那就让我们乘上音乐快车,开始快乐的旅程吧!

(二)・学习韵文第一、二行。

那,请小朋友手拉手跟老师一起去欣赏秋天的美景。(录象:)刚才我们到什么地方去游玩了?(生答:公园)公园里的景色美不美,生答(美。)你从看到公园里有些什么?(生答逐个出示生字词)请小朋友把拼音拼一拼,读读词语。

公园里的景色真是太美了,让我们再好好地领略一返它的美。(出示第一、二行)。

我们来比一比,看谁把公园的美读出来?(你真棒),下面我要去掉拼音来读一读,行吗?

指名读。

7、谁能用这些词语,说一段话?

公园里有(・),有(・・),还有(・).,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识字三》教学设计》。

学生1:公园里有绿树、红花、小桥、流水、宝塔。

学生2:公园里真美呀,有一棵棵绿树,一朵朵红花,清清的流水,高高的宝塔。

三、学习第三四行。

过度:公园里除了美丽的景物外,还有许多小朋友喜爱的游乐项目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相机出示词卡。小朋友们快快来,快来认认新朋友。学生自由拼读。快把你认识的新朋友告诉你的同桌。学生同桌互读,请全部会读的小朋友当小老师。

学生1:我喜欢玩火车,火车呜呜地开着,可以过山洞,日行千里。

学生2:我喜欢玩转椅,转呀转,头有点晕晕的,特别好玩。

学生3:我喜欢玩滑梯,一节一节的楼梯上去,从上面滑下来,就好象是飞了起来。

学生4:我喜欢玩木马,我坐在木马上,就好象真的骑在了马背上,在草原上奔驰。

五学习生字。

小朋友,今天的秋游让我们玩锝很快乐,不过在玩的同时可不要忘了学习。今天老师请来了小老虎教大家写字,大家欢迎。

1、映示带田字格的生字“水、火、”二个字。

(1)大家还认识这二个字吗?大家读。

(2)看笔顺示意图,自己出笔顺。

(3)仔细观察,怎样把这二个字写好看呢?注意每个字有什么变化?

2、指导写“水”

(1)范写“水”,同步指导。

我们先来学写“水”请小朋友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竖钩,竖钩写长,写直,显得很有精神。横撇起第一不要太高,两部分都短且直,右撇起笔高,在撇尖与竖钩相交处起笔写捺,捺要修长,舒张。

(2)映示作业纸。

仔细看范字“水”出示一遍,看准了再描一个“水”,注意每笔一次描成,不断开、不回描。

3、指导写“火”

(1)停笔抬头,继续观察老师写字。

(2)“火”有四笔,先在格子的中间偏上写点画和短撇,这两笔左右分开,左低右高,顿按有力。再在两个笔画中间的上方起笔,写长撇,这个撇画先要竖一些,再向左撇出去,最后在短撇尖和长撇的相交出起笔写捺画,注意和左边的撇画对称。

仔细看范字“火”出示一遍,看准了再描一个“火”,注意每笔一次描成,不断开、不回描,尤其是长撇。

六、总结。

人教版一年级加法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教学从得数是6、7的加法开始由过去的一图一式过渡到一图两式,重视学生对加法含义的认识及内在联系的体会。教材安排了两组算式作为例题,其余一些得数是6或7的加法,都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合作等方法去探索,学会计算,以及促进学生学习数学,并感受方法与过程。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进一步理解加法含义的基础上,掌握计算和是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一幅图列两道加法算式的学习,体会两道算式之间的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直观图让学生初步认识加法问题的数量关系,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由“一图”列出“两式”,并能正确、合理的计算出“两式”结果。

教学难点:根据一副图写两个算式。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主题图,黄圆片4个,红圆片2个,2个邮箱贴图,7个辣椒图片。学生:黄圆片4个,红圆片5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奠定基础。

我们已经学习了6.7的合成,下面我们来开开小火车。

师:出示卡片6(生:依次说出6的合成);出示卡片7(生:依次说出7的合成)。

同学们可真棒,今天我们就在学习了6.7的合成的基础上,一起来学习《得数是6、7的加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新知打下基础,简洁明了。]。

二、运用情境,探索交流。

(一)、创设情境。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阳光小队的队员又出发了,你们瞧!(教师出示主题图)。

[设计意图:从植树这个生活情境入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1.他们在干什么呀?(植树)观察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原来有5个小朋友去植树,又来了1个小朋友。)。

2.师:你观察的可真仔细。根据这个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3.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加法)。

(二)学习5+1和1+5。

1、师:好,你怎么列式回答的?(5+1=6)。

这里的5表示什么意思?(原来有5个小朋友);1表示什么意思?(后来来的一个);那6呢?(一共有6个小朋友)。

师:我们知道了每个数字的意思,那谁能合起来说说这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呢?

(原来的5个小朋友和后来的1个小朋友合起来就是6个小朋友。)。

师:哦,你是这样想的呀,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如果不看图,你会算5+1=6吗?(注意:加法与合成有关)。

(5和1可以合成6。)。

师:那么,根据这幅图,我们还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吗?(1+5=6)。

那这个式子表示什么意思啊?(后来的一个小朋友和原来的5个小朋友合起来是6个小朋友。)你又是怎样算的呢?(1和5可以合成6。)。

师:谁有和他不同的算法?

生:看到5+1=6,想到1+5=6.

3.师:这个算法又快又好,你真聪明!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即可以用原来5个小朋友加上后来的1个小朋友,也可以用后来的1个小朋友加上原来5个小朋友,结果都是6个小朋友。所以呀5+1=6和1+5=6是一对好朋友,它们只是“=”前的两个数左右位置交换了,以后我们看到1+5=6,马上就能想到5+1=6。

4.练习:(想想做做第一题)。

下面又到了动手摆一摆的时候了,请小朋友们拿出准备好的小圆片,跟着老师一起摆一摆。师先左边摆4个黄色,再右边摆2个红色。

生跟着摆圆片。

提问:看着自己摆的小圆片,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考考大家呀?

生:一共摆了多少个圆片?

师:很好,求一共有几个圆片,怎样列式呢?同桌互相讨论一下,说说你的算式。(4+2=6)。

师:你的列式表示什么意思啊?

(左边的4个黄圆片和右边的2个红圆片合起来一共是6个圆片。)。

师:哦---你们同意吗?(生:同意)还有小朋友和他想的不同吗?

(2+4=6)。

师:你的列式又表示什么意思啊?

(右边的2个红圆片和左边的4个黄圆片合起来一共是6个圆片。)。

生:能,因为它们是好朋友。

师:你们说的真好啊!给自己鼓励一下吧!

生:棒!棒!我真棒!

(三)学习3+4和4+3。

1、师:(摆出小辣椒图片)你们看。谁来拉?

生:小辣椒。

师;谁会看图说三句话?(左边有3个绿圆片,右边有4个红圆片,一共有几个圆片?)。

2、师:同桌说一说,根据信息求“一共有几朵花?”能列出几个算式?先学生自己说一说,再提问。

生:3+4=7(师:你是怎么算的?)3和4可以合成7;。

生:4+3=7(师:你是怎么想的?)看到了3+4=7就想到了4+3=7。

3、学生实际操作。

看了一个式子就想到了它的好朋友,你真灵活!下面啊,老师要看看小朋友是不是都很灵活哦。拿出小圆片,听好老师的指示,自己摆一摆。先左边摆2个黄圆片,再右边摆5个红圆片。

生跟着指示摆圆片。

师:看图同桌互相说说,“求一共有几个圆片”怎样列式。并请同桌的两个同学来说一说(2+5=75+2=7)。

恩,你们同桌说的真好,和他们一样的把小手举起来(全班举手)。我们班的小朋友可真了不起,全答对了。

4、小结:现在我们看到一幅图,就能写出2道加法算式了。

三、巩固应用,运用新知。

1想一想,填一填——“想想做做”第2题。

师:这道题没有图了,怎样能很快的算出这些题的答案?(引导学生用合成及好朋友来思考)。

6+1=7(6和1可以合成7)1+6=7(看见6+1=7就想到1+6=7)3+3=6(3和3可以合成6,注意它没有好朋友)。

师:你最喜欢哪只小青蛙?(生:2+5的小青蛙)那我们就先一起帮这只小青蛙找一找回家的路。(师示范连线)。

学生独立连线,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有序从一个方向连线。再交流汇报。

3找规律——“想想做做”第4题。

(1)出示第一组算式。

让学生观察讨论,猜测出小规律。

(加号前面的数不变,加号后面的数慢慢变大,得数也慢慢变大。)。

(2)学生独立完成,验证猜想。

(3)运用规律,独立完成剩下的两组算式。交流汇报。

4小游戏。

师:邮递员叔叔想请小朋友帮忙分信,把不同的信放到相应的邮箱里,谁来做做小邮递员?(“信”就是加法算式)。

请小朋友上讲台贴算式,我再将算式有序的排好(一个算式,一个好朋友的形式)。

四、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得数是6、7的加法》,你知道了哪些小本领呀?

得数是6、7的加法。

6

7

1+5=65+1=61+6=76+1=7。

2+4=64+2=62+5=75+2=7。

3+3=63+4=74+3=7。

0+6=66+0=60+7=77+0=7。

《鞋》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认识8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认识偏旁“女”。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悟家的美好以及亲情的温暖。

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识字,感悟家的温暖。

教学难点:感悟家的温暖。

教学准备。

小黑板,词卡。

教学流程。

个性化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联想揭题。

1、谜语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带来一条谜语请你们猜,比一比谁最聪明好吗?

出示谜语:小小两只船,没桨又没帆。白天带它到处走,黑夜停在床跟前。

猜到了吗?是什么?(鞋)这节课就来学习一首儿童诗--《鞋》。

(板书带拼音课题)。

2、想像揭题。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鞋”,读了课题“鞋”你想到什么呢?(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但不占用过多时间。)。

同学们由“鞋”想到这么事情,真是爱动脑的孩子。我们来读《鞋》这首儿童诗,看看作者由鞋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好,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教学流程。

个性化设计。

2、请同学们读给同桌听一听。老师提出要求:读的人要读正确、通顺,试着读出感情:听的人能够至少提出一处优点,同时指出不足之处。

3、根据同桌提出的优点与不足再试着练读一下。

4、指读展示。谁愿意把自己读得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大家?指读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读出停顿、重音。(以这首诗为载体学生初步感受朗读儿童诗的方法。)。

小黑板出示:我/回家,把鞋/脱下。

爸爸妈妈/回家,把鞋/脱下。

爷爷奶奶/回家,也都/把鞋/脱下。

大大/小小的/鞋,依偎/在一起,

就像/一家人……。

(不必逐句指导停顿,教师小结的时候指出可以根据句意、感情的需要自然停顿,把想要重点强调的地方读成重音。)。

课件演示儿歌。并把儿歌制成课件演示给学生看。加深印象。

教学流程。

个性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生自由汇报)。

2、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将理解诗的字面意思、有感情朗读、读中感悟内涵结合起来,并处理以下几个问题。

(1)“大大小小的鞋就像一家人,依偎在一起,亲亲热热地说话。”

出示:拟人化的鞋。

教师提问:

a.为什么把大大小小的鞋说成一家人呢?

b.“依偎在一起”是什么样子呢?请同学们做做依偎的动作。

c.看着图片,想像这“一家人”依偎在一起讲什么亲热话呢?学生汇报。

d.怎样读出相互关心、彼此温暖的感情呢?

指读后教师相机指导:依偎--读得轻一些,语音稍长些,表现很亲近,依偎在一起舍不得分开。

大大小小、亲亲热热--在读叠音词的两部分时,要注意语调、声音上的变化,如“亲亲”读得高一些,“热热”读得低一些,或作想反处理。

学生练读,指读,教师示范读。

e.教师小结:经过一天的工作,每个人回家中享受新情的温暖,享受家庭的温馨,多么幸福啊!

(2)“大大小小的鞋,就像大大小小的船,回到安静的港湾,享受家的温暖。”

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港湾”指的是什么地方吗?(生自由说师总结)。

教师提问:课文中的“回到安静的港湾”,“港湾”指的是轮船休息的地方吗?

教师小结:我们每个人都像这一艘艘的船,工作、学习一天后要回到家里,与家人共进晚餐,高高兴兴地聊天,享受家庭生活的平静与温馨。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和家人吗?请你读这首诗,表现出家的温暖,及你对家的热爱。

学生朗读、指导朗读。

四、引导背诵。

小黑板出示:回家,把鞋脱下。

鞋像,。

鞋像,。

五、趣味识字。

1、集中识字,检查识字情况。

同学们在朗读过程中一定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请你们同他们打招呼吧。

词卡出示字词:(皮鞋脱下在一起亲热温暖把)。

总结阶段,让学生汇报收获:从这首儿歌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交流识字方法,重点识字。

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把最好的方法跟同桌说一说。

这一设计的目的旨在交流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帮助学生巩固识字。

3、趣味游戏,巩固识字。

我来说你来找你说这样好不好。

老师说生字,学生找字卡的形式巩固识字。

《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感受《风》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有能力的同学试背。

3、仿照《风》,能自由创作小诗。

4、激发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难点:。

1、感受诗的意境。

2、激发学生写诗欲望,仿写诗歌。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看见过风吗?

(2)看见过。

你从飘飘扬扬的树叶中,从飞扬起来的红旗中,从飘着桂花香味的空气中……这种种现象中感觉到风儿就在我们的身边,它无时不刻地在我们的周围,可我们却看不见它也摸不着它。让我们一起大自然中去寻找风儿的足迹吧。

(二)学习《风》。

1、课件欣赏。

2、大自然中的一切,我们不仅要用眼睛去观察,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灵去感受。谁用心感受,谁就能找到风儿那独特的美丽。让我们一起闭上眼睛--(课件:学生闭上眼睛听音乐,初步感受诗歌,师范读诗《风》,“谁也没有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树叶颤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谁也没有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林木点头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正走过了。谁也没有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河水起波纹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3、你看,如此平常如此普通的东西,可在诗人们的眼里却另有一番韵味。轻轻地读读诗歌。

师生连读诗歌(多次连读)。

同桌连读诗歌。

4、读了诗歌后,你觉得这是一股什么样的风呢?你有什么感觉呢?

(清新的柔和的温柔的……)。

5、是呀,我们用心感受的时候,我们发现风儿正在我们的身边,她对我们点头向我们微笑,在和我们做游戏呢!多神奇的风啊!带着你的这种感觉再来读读这首诗歌。

(引导学生比较各个诗节的最后一句诗句的不同写法。)。

……。

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

……。

我们知道风正走过了。

……。

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诗人这样写,你读了诗句有什么感受呢?

7、当你看到河水起波纹的时候,你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请学生改编说一说。

谁也没有看见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河水起波纹的时候,。

(看到树叶颤动的时候呢?)。

(看到林木点头的时候呢?)。

8、感悟诗歌的特点。

(根据学生的回答初步概括诗歌的特点:。

语言很精练,短短几十个字常常包含了丰富的内容;。

诗节相同,有一些诗歌常常格式相同,让我们读起来有一唱三叹的韵味;。

押韵,怪不得我们读起来非常顺口;。

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方法,难怪会让我们有那么美的感受)。

9、从这首短短的小诗中,我们感受到了风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神奇礼物,也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无限,让我们再来欣赏这优美的诗歌。请你有滋有味地读读,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背背。(自由朗读诗歌)。

10、仿说。

你能不能也像文中那样来说几句诗?

指名(多人……)。

(1)学生自由准备。

(2)指名说说,教师随机点评:注意渗透诗歌的特点(读起来更顺口了……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你把风儿当作人来写了……你的句子多有诗意…z…)。

(三)学写诗歌。

1、看样子,当我们仔细观察,用心品味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诗“就在我们的身边。你能不能也来当当小诗人,写几句诗。

动作快的同学,你可以把你的诗歌配上插图,使你的作品更加富有诗情画意。

2、指名朗读自己写的诗。

(四)小结。

古今中外有许多人都写过有关”风"诗歌,每一首诗歌都会给我们不同的享受。老师这里收集到两首也是写风的诗歌,你有兴趣的话去读读。

普普通通的事物,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用心感受用心品味,我们会觉得我们的周围是有趣味的,我们的生活是有诗意的,希望同学们能感受这份诗意,做一个有诗意的孩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一年级数一数教学设计

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

2.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本班学生已使用两年实验教材进行学习,学习中初步形成搜集资料与自主探索的能力。为了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在活动中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大数的生活资料,课上充分放手让学生在估一估、数一数的实践活动中认识千、万的计数单位,了解它们的进位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体会学习的价值。

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是我的研究课题,以往我认为将教材中的素材进行简单变换或重组就达到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目的,通过进一步理解《标准》所提出的理念以及教学中的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创造性使用教材实质是在深刻理解教材设计意图的基础上,加入教师、学生创造性的设计与思考,挖掘教材内部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可利用和可开发的因素,这才能达到灵活运用教材的目的。

根据教材意图,我设计了数一数一课。虽然在课上是40分时间的学习过程,但如何能延长这一学习时间,使学生走出40分时间在更广阔的空间中不断地学习呢?课前,我就先请学生搜集有关生活中大数的资料,同时我也为学生搜集了录像资料,使他们不仅体会到生活中存在大数,而且在学习中进一步建立数感。课的开始,学生伴随着宇宙星空、海洋鱼群、群马奔跑的录像进入了生活中大数的学习。呀班内发出了惊讶的声音。我顺势问:你们有什么感受?太多了!成千上万呢?有无数颗星星我都数不清了。接着,学生介绍自己在生活中搜集的资料,进一步体会大数就在他们身边。有的找到河流、山川的长度;有的从汽车的各种配件介绍表中发现大数;有的从报纸上剪下商场电器促销价目表,从中发现生活中的大数等。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建立了对大数的初步认识。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本课的另一个重点。教材是从已有知识数方块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我认为,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首先让学生理解当数很大时,先确定计数单位,再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这样更易于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把握知识的脉络,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自我探索和相互交流中,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也将得到发展。

于是,我先拿出一满杯黄豆,请学生估计有多少粒。500,800,1000,3000多种不同的答案说了出来。正在学生争论不下时,教室内发出哗哗的响声,喧闹的场面立即静了下来。教师又拿出一个同样大小的杯子,放了100粒黄豆,并告知学生其数量,让学生对比两个杯子的黄豆,再估计第一个满杯黄豆的数量。此时全班发出的声音趋于一致:900,10001000左右。顺势教师追问:从大家两次估计的情况中你们发现了什么?第一次估计的答案相差较大,第二次比较集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教师问道。因为老师给我们100粒黄豆当样子就好估计了。接着,教师请学生估计一张格纸上有多少个格,学生又出现争议无法准确估计。您能给我们一个样子吗?学生这次主动提出了估计较大数时需要标准,我很高兴。于是就提供给学生10,20,50,100的单位作为样子。学生很快选择了较大的数当样子进行数数。

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样子开始了数数活动,这时教师提出要求:请你在规定时间内边圈边数,想一想怎样能让别人很快知道你的格子纸中有多少个格。学生开动脑筋紧张地数着,很快说出了很多不同的方法:有的横着画、有的竖着画、有的以方块为单位画,无论是哪种画法都体现了10个100是1000或20个50是1000的含义,在这两种方法的比较中学生再一次体会出10个100是1000的含义及合理之处。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学生,也发现自己选择单位不妥之处。当建立了百与千的关系后,再研究千与万的关系时,学生自然选择以千为单位去数数,建立了10个1000是10000的概念。这节课学生在活动中实践、在疑问中探究,不断地体验、不断地理解、不断地修正自我。这些远比单一地告诉学生通过数数得出结论要更有价值。最后,教师为学生播放全校升旗的录像,让学生结合本校实际体会一千有多大,进而体会一万有多大。

教学反思。

《标准》指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原有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学习的价值,将40分的课堂教学延伸,让学生搜集生活中有关大数的资料,在大量的生活资料中体会大数存在的意义,在估计、数格的实践活动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

案例点评。

发展学生数感是《标准》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案例首先通过大量的实例说明生活中存在着大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使学生充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估计和数方格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一千的模型。这样的教学活动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发展对数的感知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特别是,学生选择合适单位的过程中,学会了自我评价、自我调控和自主学习。

编者点评。

本节课教学设计的叙述方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它不是简单地记录数字的过程,而是在告诉人们课堂上发生的一个个小故事,而这些精彩的故事正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思考、共同创作的结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一年级比尾巴教学设计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认识两个偏旁“八”和“鸟”。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好问话的语气。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并保护身边小动物,和动物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识字和写字。

教学难点:读好文中的问句。

教学准备:让学生观察身边或电视上动物的样子,特别是尾巴。了解它们尾巴的用处。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出示学习目标,揭题。

1、会认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自学指导: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

检测:认读生字卡片,扫清障碍。

三、趣味对读,熟读成诵。

1、指导学生看图感情朗读课文,加深对动物尾巴的认识。

2、认识问句、读好问句。

3、请大家找一个朋友,你问我答来读一读课文。(同桌进行一问一答对读,一边读一边做动作,读出活泼的语气。)。

四、知识拓展。

1、同学们,这些动物的尾巴这么漂亮,谁知道它们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呢?(学生根据课外得到的知识,自由发言。)。

2、师补充相关动物尾巴功能的资料,扩大学生知识面,引起学生观察其它动物尾巴的特点和兴趣。

3、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学生保护身边的小动物,和动物和谐相处,成为好朋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会写4个字。

2、能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认读生字词。

2、师问书上动物尾巴的特点,学生答。

二、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三、完成课后“读读画画,给动物加尾巴练习”

1、师将动物名板书黑板后,指名认读。

2、说说这几种动物尾巴的主要特点,如,牛的尾巴又细又长,

3、学生给动物加尾巴,师巡视纠错指导。

4、师再次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细心观察,发现大自然动植物的神奇奥妙。

四、学习新笔画,撇折“”,指导写字。

学生自学:了解这几个个字的字音,自己观察字形。

1、师生交流这三个字的关键之处:“云“字第二笔横要比第一笔长,落在横中线上;”公“上面”八“的开口度要适中;“车”的最后一笔是“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2、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及时表扬。

五、课堂检测:

指导学生完成《基础训练》----《比尾巴》。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