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年最美自然守护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汇总

时间:2023-06-23 11:43:09 作者:曹czj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年最美自然守护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汇总篇一

浙江省杭州市国土整治中心主任沈乐毅很忙,一再推迟记者的采访,可坐下来谈起工作时,他又神采飞扬起来。

2015年,全国开展106个重点城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杭州被确定为试点市。沈乐毅时任杭州市国土资源局土地规划与耕地保护处副处长,于是义不容辞地啃起了这块“硬骨头”。

没有经验可借鉴,只能迎难而上摸索出一条新路。沈乐毅经过充分调研,创新性地提出了具有杭州特色的“五个保良田”模式。经过他和同事的共同努力,划定工作中杭州市新增划入大片优质耕地,使城市周边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达到25.20万亩,划定成果被评价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杭州样板”。

2016年,杭州市余杭区探索推行田长制,沈乐毅当起了“推销员”。他总结余杭经验,把耕地保护责任落实到人。目前,田长制已经成为一项在全国推广示范的制度创新。后来,为了让“小田”变“大田”,沈乐毅又成了一位“策划师”,积极建议开展“百亩方、千亩方、万亩方”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工程。

做好耕地守护者,有时也需要采取雷霆手段。2020年8月10日凌晨1点,在黑漆漆的深夜,一位中年汉子带领执法队员赶赴偷采沙现场。

面对当事人的顽固反抗,他纵身跳进水深10多米的沙坑,快速游到采沙船上,拉掉电闸、关闭机器、拆除设备,及时制止了违法采沙行为。这位汉子,就是河南省漯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办公室主任张辉,常被同事戏称为“拼命三郎”。

1997年3月,张辉开始从事土地执法监管工作。他经常带领执法队员吃住在村里、蹲守在一线,与违法者斗智斗勇。2016年,张辉调入当时的漯河市国土资源局召陵分局任副局长。他主动要求分管土地执法,及时组建50多人的执法队伍,拆除非法砖瓦窑厂30多座、违法建筑120多处,复垦土地2900多亩,迅速扭转了当地土地管理秩序混乱的局面。张辉在漯河市开发区分局工作期间,当地连续4年实现违法占地零新增。2009年,开发区集约节约用地评价为河南省第一。2021年3月,张辉调任现岗位后,漯河市督察发现问题、历年卫片整改率等各项考评指标均稳居河南省第一,成为连续10个月新增违法用地问题“清零”的唯一省辖市。

“我将用心用情用力守护好脚下这片沃土良田。”硬汉张辉有时也会满怀深情。

年最美自然守护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汇总篇二

“呜,呜,呜……”,是谁在哭泣,哦,原来是小兔子妹妹呀,小熊看见了急忙向它身边跑去问它是怎么回事 原来是因为人们大量砍伐树木后,使小动物们无家可归,失去了生存环境后相继死亡。这给我们共同生存环境造成了多大伤害呀,要知道我们这种砍伐树木行为会令地球妈妈失望。这几年随着树木不断减少,各种动物一步步走向灭绝道路,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水,是生命源泉。可是在我家乡前面一条小溪却遭遇了一场不幸:记得以前我每次经过这条小溪时候,水是那样清澈见底,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捧口水喝。可是有一天,有人把拉圾倒进了小溪,从此人们不断往小溪里倒垃圾。从那以后小溪变成了谁也不愿意去污水沟。我想:“这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多大影响呀”!

所以,我呼吁人们要从身边做起,保护环境,使我们拥有一个美丽生态大家园。

我们边走边谈,这时,我觉得口有一点渴,便买了一根冰棒,我随手将包装纸往地上一扔。妈妈见了说:“徐璐,你忘了刚才路上遇到事了吗 ”妈妈话提醒了我,我脸一下子红了,忙弯下腰把包装纸捡起,扔进垃圾箱。我觉得讲究文明,爱护公共卫生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尽义务。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从我做起,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来美化我们生活环境。

年最美自然守护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汇总篇三

1993年底,马银国从高川乡政府广播员的岗位调到当时的高川乡国土所。“在征求家人意见时,没有一个人支持我。”马银国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当国土员任务重,待遇差,费力不讨好,还要得罪人。”一边是家人的反对,一边是组织的重托,最终,马银国选择了基层国土所的工作,挑起了守护绿水青山、保护自然资源的担子,立志一定要做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的国土人。

马银国所在的高川乡是安州区最远的一个乡镇,最高海拔3000多米,平均海拔1500米,173平方公里的辖区内山高路陡、沟壑纵横。20几年前,山里条件远比想象得艰苦,没电,照明要点煤油灯;路不好,进山出山全靠两条腿;资源短缺,生活用品全靠自己背……为排查、巡查、复查地质灾害隐患点,马银国在山里经常遇到危险,但他依然默默坚持下来。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在余震不断、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马银国冒着生命危险在废墟中用手刨、用肩顶、用背扛,挖开一堆堆碎砖瓦砾,先后救出22名被困群众,并毫不犹豫地捐出了妻子经营的小卖部的4吨大米,帮助乡亲们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刻。“汶川地震后,高川乡地质灾害大幅增加,直接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隐患点猛增至156个。”马银国说,将这156个点全部走完需要4天时间。爬坡上坎、趟水过河,他不敢有丝毫放松,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反复进行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复查,常常一个月内就会磨破多双胶鞋,摩托车轮胎一年也要补换20余次。

让马银国终身难忘的是,2009年7月17日晚上,暴雨滂沱,山洪骤发,他连夜赶往最危险的茶园沟泥石流隐患点组织村民撤离。“赶快撤离,不要贪恋财物,快走!”暴雨中,马银国使劲敲锣、吹口哨、喊话,挨家挨户敲门敲窗,催促他们赶紧撤离,遇到行动慢的老人,他会直接背上撤离。刚撤离完不久,山洪泥石流呼啸而下,村民房屋瞬间被埋。第二天,当马银国来到临时安置点看望乡亲们时,十几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握着他的手连声道谢。“这一刻,我体会到了感动,也更加明白了自己肩上的责任。”马银国说。

年最美自然守护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汇总篇四

位于乌兰察布市兴和县的苏木山森林公园花香鸟鸣,风景如画。很难想象,眼前这片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林场,几十年前曾是寸草不生的荒山。沧桑巨变的背后,有这样一位“塞上愚公”—苏木山林场原场长董鸿儒。

从昔日的荒山到葱茏的林场,以董鸿儒为代表的苏木山第一代务林人无私奉献,接续奋斗,建起了一片18.6万亩的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如今,新一代务林人接过接力棒,努力让青山变金山。

从北京参加全国最美自然守护者发布会回来,83岁的董鸿儒心里依旧惦记着苏木山;已经入秋,天干物燥,他时常叮嘱苏木山林场现任党支部书记,也是老人的儿子董存战,要他带领林场职工注意防火,时刻巡山。

此时,36岁的护林员袁东东就在苏木山上巡山。防火关键期,他每天都要上山巡护。袁东东从小在林场长大,以董鸿儒为代表的老一辈艰苦奋斗,再造和扮绿苏木山的过程,深深印在他的脑海中。2016年,他从城市选择回到这片山林。袁东东感慨地说:“以董鸿儒为代表的老一辈造林人,通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为我们留下了一座绿色宝库,作为新一代的护林人,我将会坚持以林为家,精心呵护好苏木山的一草一木,以实际行动守护好身后的这片绿水青山!

年最美自然守护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汇总篇五

对耕地保护,他无限热爱;对违法占地,他疾恶如仇;他25年如一日,始终奋战在耕地保护第一线。

他就是漯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办公室主任张辉。9月7日,中宣部和自然资源部联合发布2021年“最美自然守护者”先进事迹,张辉名列其中。

他白天和队员骑着自行车下乡巡查,走村串户宣讲政策,晚上突击检查土地违法重点区域。因勤奋努力,成绩突出,参加工作第二年,他被破格提拔为县局监察大队副大队长。

1999年前后,原郾城县万金乡破坏耕地非法挖砂现象严重。张辉巡查发现后,坚持每天到场,紧盯死守,制止违法行为。违法当事人改变策略,夜晚偷采偷挖,与执法人员打“游击战”。张辉和队员们也以变应变,吃住在村里,经常半夜开展“夜间伏击战”。经过3个多月的斗智斗勇,终于遏制了辖区非法采砂破坏耕地行为。他也因此被同事称为“拼命三郎”。

2016年,张辉调入原漯河市召陵区国土分局任副局长,主动要求分管土地执法工作。他重新组建了50多人的土地执法队伍,组织7次违法占地专项整治行动。一年多的时间,召陵区拆除各类违法建筑150多处,复垦土地2900多亩,扭转了全区土地管理秩序混乱的局面。

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张辉耐心地与违法当事人谈家庭和未来,谈耕地保护和合法经营,并表示拆后会帮助找合法的地方办厂。最终,当事人冷静了下来,配合拆除了违法建筑。当地政府也按照政策,给这个违法当事人规划了新的用地。

张辉说,执法者与违法者之间不是水火不容、不共戴天。在保持高压震慑力度的同时,也要倾听群众的合理诉求,帮助他们谋求出路、解决难题、增添“温度”。

2021年3月,张辉调任漯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办公室主任。

如何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张辉认为,社会公众认识水平的提高是改善执法环境的重要因素,好的舆论氛围是实现耕地违法“未病先治”的一剂良方。因此,他积极配合当地主流媒体进行耕地保护新闻宣传工作,组织开展了“耕地保护集中宣传月”“耕地保护冬季宣传”等活动,在全市形成了保护耕地、依法依规用地的浓厚氛围。

工作中,张辉善于创新。对新增违法问题,他坚持既处理事又处理人的原则,先后对16名责任人上报移交有关部门进行了党纪政务处分。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漯河市督查发现问题和历年卫片整改率均居全省前列,成为连续20个月新增违法用地问题“清零”的唯一省辖市。

年最美自然守护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汇总篇六

近日,中央宣传部、自然资源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10名2021“最美自然守护者”先进事迹,来自绵阳市安州区的马银国获得这一殊荣。

9月7日晚7点41分,央视第十频道播出《最美自然守护者发布仪式》。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全市系统内的干部职工观看发布仪式。各县市区共设14个会场,1个主会场,13个分会场,共计1600余人观看。

马银国作为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高川乡自然资源所原负责人

扎根在自然资源工作一线41年

踏遍全乡173平方公里山山水水 沟沟坎坎

累计行程12万余公里

把管好村民的“饭碗田”

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自己的使命

他还自编《守护生命安全》等宣传稿350余篇,把防灾减灾知识送到区内家家户户。

高川乡风景如画,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土地也“特别金贵”,人均耕地不足0.1亩。

“高川乡是高山地带,对于村民来说,土地是最重要的。我守护了他们的土地,他们都亲切地叫我‘马国土’。”马银国在发布仪式上说。

守土尽责,马银国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基层自然资源人的坚守。他的事迹也让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干部职工们钦佩不已。

保护自然资源,是每个自然资源人的责任和使命。作为年轻干部,我们在向前辈致敬的同时,更要学习他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绽放不一样的光彩。

年最美自然守护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汇总篇七

他是我们心目中新时代的孤勇者,他是当地百姓口中的“马国土”——山区基层的定海针。他就是绵阳市安州区高川乡自然资源所的马银国。

来自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高川乡自然资源所的马银国,获评中共中央宣传部、自然资源部“最美自然守护者”的称号。参加工作42年,他始终坚持巡护在高川乡的山山水水之间,护佑着一方百姓安居乐业,是当之无愧的“自然卫士”。

此次获评首届全国“最美自然守护者”的马银国,不仅在全国10位“最美自然守护者”评选中位列第一,他也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参选者。60岁的马银国是服务山区的“孺子牛”,是自然资源系统里的“最美守护者”,他既有扎实牢固的业务技能,又有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还有心怀保护资源的神圣使命。

高川乡是绵阳安州最远的一个乡镇,这里山高路陡、沟壑纵横、地势险象环生。“5·12”汶川地震后,辖区内形成了最大滑坡体“大光包”次生地质灾害非常严重。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年平均发生15次。而马银国爬坡上坎、趟水过河现场勘察,逢雨必到,汛期24小时待命。四十多年来早出晚归是常态,经常一个月内穿破3双解放鞋,摩托车轮胎也要补换6、7次。高川乡173平方公里的每一寸土地,165个地质灾害隐患点都镌刻了他的足迹。马银国在高川乡当了10多年广播员,近30年国土员。

尽管40多年的人生经历普普通通,但马银国在四川省国土资源系统乃至全国国土资源系统都小有名气。许多人是从新闻报道中熟知马银国的——他是“马国土”,是四川好人,是四川“最美地灾防治卫士”是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先进工作者,而再成为现在的最美自然守护者, 马银国获得的大大小小的荣誉称号已经有40多个,而荣誉的背后是他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3000余次连续实现地质灾害11年“零伤亡”的光荣业绩。是他带领着一支深山共产党员服务队,数十年如一日上门帮扶6000余名有需要的父老乡亲干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忠诚担当。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是马银国作为一名基层自然资源人的坚持,亦是我们对国土自然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