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奶奶的粽子仿写大全(18篇)

时间:2023-11-18 05:27:03 作者:薇儿 奶奶的粽子仿写大全(18篇)

优秀作文能够把抽象的概念和思想用生动的文字形象地呈现出来。通过阅读优秀作文,可以拓宽自己的思维和观察角度,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

奶奶的粽子作文

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食用品。每年端午节,奶奶总是提着一袋粽子喜气洋洋地送到我家。今年也不例外,奶奶又提着个大味美的粽子来到我家。

奶奶按响了门铃,我打开门,奶奶就眉飞色舞地说:“今年的粽皮又大又宽,包出的粽子也特别香。”说着便把粽子递到我手里。我接过粽子,用手掂了掂,沉甸甸的,还透着一股香甜的味道。便用大拇指示意奶奶,奶奶喜笑颜开,抱着我脑门亲了一口,大步流星的回家了。

望着奶奶的背影,我心中不禁涌起了一阵波涛。奶奶个子不高,偏胖,而且腰不好,为了包粽子,奶奶不知起的有多早,而我却正躺在被窝里做着一个又一个的黄粱美梦。想到这些,我的泪水就在眼眶里打转转,想流又流不出来。

于是,我来到厨房,扒开一个粽子就往嘴里塞。不知如何,今年的粽子格外美味。也许是因为奶奶的手艺更加精湛了;也许是因为粽皮又大又宽;但我认为,因为心疼奶奶,才爱吃奶奶包的粽子。

从那以后,我常常依偎在奶奶身边,向她诉说学校的趣事,或是教她一些常用的汉字。说说笑笑,别提有多高兴了。

我爱奶奶,永远也不会变。

奶奶的粽子作文

端午节到了,一些嘴馋的同学一定想到粽子吧!一个个小三角形的、让人张着嘴流口水的粽子是怎样包成的呢,在星期二,我就和奶奶学了一手。

星期二晚上,我正在家里无所事事。突然看见奶奶在厨房里忙碌着什么,大概又是需要帮忙了,我便走进厨房,哦,原来奶奶在包粽子。奶奶先把棕叶左一折、右一折的将棕叶折成蛋桶状,然后把糯米放进小型单桶里再把剩下的棕叶沿边折上,最后把线缠在棕叶上。这样一个可爱的粽子包好了。我也想包几个,便对奶奶说;“奶奶,我要包粽子。””就你?能行?”奶奶非常怀疑,我理直气壮地说:“哼!奶奶,你别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说干就干,我拿起一片棕叶,也学奶奶那样把棕叶折起来,没想到形成了漏洞,把放进的米都掉了,一次不行,再来,我这次尽量把棕叶折紧一些,放上米。果然,包得比上次好多了,奶奶说:“不错。”这句话让我增加了许多信心。终于把粽子包完了。我高兴极了,心想我包的粽子一定会美味无比。

奶奶把粽子放进锅里,过了一会儿,一股香味在厨房里飘着,粽子煮熟了,兴奋的望着一锅粽子,心想:明天快快到来,我就可以回尝我包的粽子了。

通过这次包粽子,我不仅学会了一份手艺,还体会了付出努力获得的硕果。

奶奶的粽子作文

春节临近,各家都做好准备准备做粽子了,我家也不例外,而我家则是这左邻右舍里最早包粽子的。

奶奶今天就开始煮粽子了,拿个大锅,准备点木头烧火,不过煮粽子是很麻烦的,奶奶说一锅粽子要从早上煮到天黑,所以要时刻守在旁边看。天哪,那是多么难完成的一件事啊,我开始佩服起奶奶了。

第二天早上,奶奶就包好了几大箱粽子准备寄给姑姑、姑妈,还有在南宁的爸爸……(晕倒,我想这是我们全家人在收到粽子后都会做的吧)。

奶奶的粽子作文

我小时候,乃至现在,我都十分爱吃奶奶包的粽子。

奶奶很会包粽子。奶奶包的粽子小巧玲珑,粽子里包着糯米呀,花生呀,还有香甜的蜜枣。

奶奶也知道我爱吃她的粽子,所以一旦听到我要去奶奶家,她一定会准备好材料包好粽子。我一到奶奶家,奶奶就塞给我一个热乎乎的粽子,那绿色的粽叶包裹着里面的“果实”,就像一个金字塔的形状,粽子又香又甜又好吃。

有时,我吃着粽子时,奶奶就在一旁看着我吃,我想,奶奶此时心里一定是幸福的吧。

现在,奶奶包粽子的习惯还是没有变,只是一看我拿粽子吃就会情不自禁地说起我小时候吃粽子的事,用她的话来形容我,就是这么三个字:“馋猫样”。

现在,我也明白了:不管我长多大,在他们眼里依然是那个非常可爱,永远长大不了的小孩子。这些粽子包含了奶奶对我无私的关心和爱护,包含着所有亲人伟大的亲情。

奶奶的粽子作文

记得第一次看见粽子,我好奇的问奶奶,“奶奶这是什么?”奶奶满脸喜悦的告诉我:“是粽子。”我好奇的拿起来,闻闻,一股糯米的香味,伴随在空气中,慢慢的流入我的心中,就这样我记住了它。

每年的端午,奶奶总会包粽子给全家人吃,这也是我们国家的传统习俗,是来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端午前,奶奶总会去天门山找粽叶,一大早来到江边采芦苇叶,太大的不行,太小的也不行,那一条芦苇带都被奶奶仔细的搜索着,当我看见那一片片精心挑选的粽叶落在奶奶手中,她的嘴角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奶奶那细碎的步伐,踩一地晨露晨露的湿润回到家中,粗糙的手掌磨挲着我的短发,我还想在晨风中再赖会床,可端午的歌谣已在奶奶的厨房里呤唱。睡意便在芬芳中忽而散去。

奶奶的粽子包的最简单了,两层粽叶手抓着,轻轻展开,磨平,两手轻轻一弯,便弯成小圆锥的形状,先放米,再放几颗豆子,再一撮米盖上面,奶奶大手紧紧捏着粽子,一根绳子紧紧的绕在一起,缠两三圈,就变成了一个粽子。

奶奶是个好客的人,经常把粽子分给整个单元的人吃,让他们常一常奶奶的手艺。那一滴滴汗水从奶奶的头上落下来,在阳光的照射下,我坐在奶奶的身影下,想着,奶奶的美味粽子!每到端午我都要吃奶奶的粽子,这是世上最好吃的。后来,我明白了,每个粽子里都包含着奶奶的爱与关怀!

祝大家端午节假期快乐!

奶奶的粽子作文

每当我看到街上卖的粽子,就会想起我的奶奶,往事历历在目。

一张普普通通的芦苇叶,一把普普通通的糯米,在奶奶的手里就包出了各式各样的形状。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奶奶包的粽子可真好吃,晶莹剔透,香甜可口!”

我看着奶奶包粽子,我自己也身心入境,奶奶在包粽子时候的一举一动,十分优美。有一天,我让奶奶也教我包粽子,奶奶说:“先拿几张苇叶,做成一个小漏斗,放三分之一的米,中间放一颗枣,再把整个粽子放满米,剩下的最后一步就交给我吧。”“听懂了?”“听懂了!”

在包粽子时出了一个笑话,粽子包到一半,我的脸有点痒痒我忘记手里有米,就用满手是米的手挠挠脸,奶奶抬头看我捧腹大笑:“孙女你脸上怎么全是米?”我照照镜子也哈哈大笑起来,“我怎么成了小花猫!”

虽然每个端午节是吃外面现卖的,但是外面的粽子也没有奶奶包的好吃,我会永远记住你包粽子时的一举一动和粽子香甜的味道!

奶奶的粽子作文

相传端午节包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但在我们家乡,包粽子多半在新年,也因此被赋予了迎新年的意义。

每年除夕前一阵子,奶奶就开始张罗包粽子了。奶奶是包粽子的好手,她的工艺与众不同,包出来的粽子各式各样,看着就像是一件件的艺术品:有拳头大小的三角粽和斧头粽,有元宝形状的驼背粽,还有一大背一小的子母粽。我们这些小字辈们围在旁边,一面看,一面学,瞧我们笨手笨脚的样子,奶奶常停下手来指点一二。笋叶的清香和着一阵阵的欢笑声荡漾在岁末的年味里。

包好粽子,就该煮了。煮粽子要很长时间。此时,我们就守在灶旁,一边煮粽子,一边听奶奶讲那些总也听不厌的故事。屋外寒风凛冽,厨房里暖意如春。刚出锅的粽子叫开锅粽,热气腾腾,香喷喷的。空气中弥漫着粽子的香味,屋子里快乐吃粽子的一家人可真幸福。

虽然超市里四季都可以买到粽子,但我独爱奶奶包的粽子。那里面含着好玩、好吃、幸福的味道!

奶奶包粽子作文

六月的一天,太阳烤着大地,粽叶都长得很大了。早晨我一起床妈妈就说,今天包粽子。

我很开心,但又一想:往常不是姥姥包吗,今天怎么是妈妈包呢?

糯米、粽叶、细绳都有了,咦,怎么还有个碗,我走近一看,是一碗红枣。突然,姥姥慈祥的神情出现在我的'面前,姥姥摸摸我的头道:“白花花的粽子怎么能变成其它颜色呢,还是不要加什么东西了!“我连忙要妈妈别放红枣,告诉她姥姥说得话,妈妈就没加红枣,妈妈和姥姥包得方法一样,但形状和大小有点不一样。

看着那粽子就想起一件往事。那是一个初夏,我感冒发高烧了,妈妈要去上班,就要姥姥照顾我。姥姥问:“想吃什么呀?“"我要吃粽子!“我想也没想就说。姥姥停顿一下说道:“好,你等一等,我去弄点粽叶!“当时我还小,并不知道初夏时粽叶很小,并且不好弄到。姥姥去了几条小河边,找棕叶,终于摘了一小袋粽叶。我躺在沙发上,看着姥姥那弯曲的背和一头银发,我心里很是心疼,姥姥手里包着棕子,嘴里时不时念叨着什么。

姥姥把包好的粽子,煮熟后端过来,帮我剥了皮,蘸了点糖拿给我,我咬一口,热乎乎的,心里也暖暖的,这不仅仅是甜味,米香味,也是爱的味道。

“想什么呢?快来帮帮忙!“妈妈把从回忆中的我拉了回来。

奶奶的粽子作文

五月五端午节,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包粽子投入江河中,吃粽子也成为了中国端午的习俗之一。

我奶奶是我们村里有名的手艺人,她对潮汕吃食的了解,那可是说不清的。只要是潮汕的吃食,你说的出来,我奶奶就做的出来,味道好极了,样子也好看。我最爱的,自然是奶奶亲手做的粽子了。

五月四晚上,奶奶把糯米、红豆和花生放在水里泡着,把粽叶擦了擦。等到第二天天微微亮的时候,她就起床腌猪肉还有鸟蛋,少许盐,多放酱油,猪肉一定要刚刚杀的猪,味道才极鲜,还必须是白猪肉多,粽子才好吃。至于鸟蛋,奶奶一定要大大的,分量足的。猪肉和鸟蛋准备好了,就可以把昨晚泡的糯米、红豆和花生捞起来,搅拌在一起,再把粽叶和棉绳准备好了,就可以包了。

奶奶特别注意各种吃食的模样,特别是自己动手的,个个样子秀气。对于粽子,她更加重视。她将粽叶一折,就有了第一个角。(潮汕粽子都有三个尖角)我也学不会,我都看了好几年了!然后往里面放一层糯米,再放猪肉,鸟蛋,然后再铺上一层糯米,馅就完成了。重点的两个角来了,一只手安这粽子内部,另一只手将粽叶折叠下来,然后再捏捏两个小角儿,那起棉绳,在粽子上绕三圈,再打一个结,就成了。

看着奶奶一个接着一个,很快就一锅了,马上就可以蒸了,我家不用煤气炉,因为味道不一样,于是就跑到老家用柴火蒸,熟了的香味,伴了我整一个童年。

奶奶的粽子小学作文

还记得第一次看到粽子,我好奇的问奶奶:“奶奶,这是什么?”奶奶满脸喜悦的告诉我:“是粽子。”我好奇的拿起粽子,放在鼻前闻了闻,一股糯米的香味伴着空气流入我的心中,就这样,我记住了粽子,记住了它的香味,也记住了奶奶喜悦的笑。

每逢端午,奶奶总会包粽子给全家人吃。奶奶说端午节吃粽子是我们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是要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端午的前一天,奶奶总是最忙乎的,她总是一大早起来到河塘边采芦苇叶,太大的不行,太小的也不行。奶奶在河塘变仔细的搜索着,似乎要把着整片芦苇里最好的芦苇叶都摘回家和我们包粽子吃。当那一片片精心挑选的芦苇叶落在奶奶的手中时,她的嘴角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像个孩子一样。白天,奶奶就在家里浸糯米、洗粽叶,然后再将几颗红枣掺在糯米中,用芦苇叶包起,等到晚上,再将它们放入锅中煮熟。等到端午那天,奶奶起得总比以往要早。等到大家起床的时候,粽子早已摆好在餐桌上了,粽子周围还放着一些鸡蛋、鸭蛋、鹅蛋。奶奶高兴的说:“五月端棕锅里的煮鸡蛋主夏天不生疮,鸭蛋和鹅蛋放在正午的阳光下晒一会儿在吃,整个夏天不头痛。”

等我长大了一些,不和奶奶在一起了,便于那奶奶最爱的粽子生疏了许多。不能在端午的前一天看到奶奶摘芦苇的样子,不能闻到粽子在锅里香喷喷的味道,不能看到奶奶眉宇见充满幸福的笑,好多好多,我都无法再体会到。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与奶奶的感情,似乎也在渐渐的消退。可是每到五月初五,我还是能够吃到奶奶包的粽子。粽子依旧是奶奶包的,但是我似乎变了,不再那么盼着吃到它了,甚至还会很不理解,现在大街上到处都在卖粽子,奶奶为什么还不嫌麻烦的要自己包粽子。我走到奶奶身边,一脸焦躁的问:“奶奶,你为什么不直接买街上的粽子,还非要自己包呢?街上的粽子品种多,好多都是机器生产的,也比较干净,那多好啊!”奶奶沉默了,眼角的光亮渐渐散去,我刚刚的话,似乎触碰到了什么,是她那颗美好的心和那份纯真的爱吗?我的心仿佛也被奶奶黯淡的神情刺痛了。

接下来的一个端午,奶奶依旧带着粽子过来。只是,这次不是用塑料袋装的,而是那种街上到处都是的礼品盒。我看着奶奶的眼睛,她的眼是空空的,少了一份欣喜、一份期盼、一份幸福。奶奶把盒子放在桌上,对我说;“吃粽子吧。”她的语气里面显然少了一份力。这时,我看着桌上的盒子,竟没有一丝的喜悦,我开始怀念起奶奶的粽子,她亲手包的香喷喷的粽子。突然间,感觉自己明白很多,奶奶每年一如既往的给我们包粽子,都是因为她深深地爱着我们。而我,竟然对她说出如此残忍的话,我不让她包粽子,就好像剥夺了她爱我的权利。我的眼里泛起泪花,对奶奶说:“奶奶,明年我还想吃你包的粽子。”奶奶欣慰的笑了,从身后拿出一个袋子,里面装着那熟悉的粽子,还冒着热气,我也笑了。

摸着手中热腾腾的粽子,我感觉我和奶奶之间的距离更近了。粽子里面包着的,是她对我浓浓的关爱。我希望这粽子能够延续,如同奶奶的这份爱一般,直到永远!

奶奶包粽子作文

端午节到了,我和奶奶到街上买来红枣、肉和粽子叶准备包粽子。

开始包棕子了,奶奶先叫我仔细看:只见奶奶先拿两张叶子放在手上,然后,拿一点点米放在叶子上,再拿米来把红枣或肉盖住,最后,把粽子给绑起来,这样一个粽子就做好了。

接着,奶奶叫我也一起包粽子。我说:“好的。”刚开始包粽子还算顺利,可是就在绑粽子那里,米全部散出来了。我反复做了很多次都没有成功,有点灰心了。这时,奶奶鼓励我说:“不要灰心!对自己要有信心。只要你努力去做,奶奶相信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难倒聪明的帆帆。”于是,奶奶仔细地教着,我耐心地包着,包着……后来我终于学会了包粽子。

粽子煮熟了,我吃着自己包的香甜美味的粽子,心里暗暗地想着:

世上没有困难的事,只要对自己有信心,再大的困难也难倒不了我。

奶奶的粽子作文

“蒸饼犹能十字裂,馄饨那得五般来。”这是陆游《对食戏作》中的佳句。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是我在二婶家吃得最多的食物,可奇怪的是,我好似永远吃不腻,回回吃,回回香,回回想。

每次二婶接我去玩,回来不免要吃一大碗馄饨;每回二婶问我吃点什么,我总是满脸期待地脱口而出道:“馄饨!”

于是二婶带我去买配料,先去卖肉,二婶在超市里审视着一块块猪肉,良久,二婶挑中了一块儿肥少瘦多的肉,然后,转身跟肉店老板说道:“帮我们洗洗啊,顺便绞一绞,我们要包馄饨,谢谢啊!”在老板一次一次的眼神询问下,二婶终于满意了。然后她拉着我跨进隔壁卖菜的店,匆匆选了一把长相秀气又挺拔的芹菜带回了家。

拌馅的过程是二叔的独家秘诀,鲜红的肉,翠绿的芹菜和小葱,静静地卧在大盆里,香气直冲脑门,还没熟,就已经闻到了香味。等用筷子拉起一大块馅,稳稳当当地放在了薄如白纸的馄饨皮上,然后轻轻蘸水,用皮一卷,再一粘,一个馄饨就包好了。我每次想帮忙,二婶就着急赶我:“去去,一边玩去!”无奈,我只好老老实实地听话,跟着二哥脚底抹油——溜之大吉。

我们满头大汗,跑回家的时候,馄饨的香气顺着厨房门,飘出家门,直往鼻子里钻,我们不禁夸道:香飘十里啊!二婶笑着骂我们嘴贫,吩咐我们自己端碗盛馄饨。在汤里泡上大块的紫菜,又撒了虾米,轻轻和了点醋,“开吃!”于是两只小花猫上演努力进食的一幕。皮薄馅多的馄饨,配上鲜美浓郁的汤,再吃口小虾米,一个字——香!我抱着圆滚滚肚皮看看锅里,二审忙说:“撑了便不许再吃了,再吃坏了肠胃可怎么办?”

我从小便喜欢吃二婶这口馄饨,二婶就从小时候为我包到了现在。那些个馄饨店里卖的,都不及二婶这口皮薄馅多的馄饨实成!那些各种馅儿的馄饨,都不如二婶这口芹菜猪肉馅儿的馄饨让我回味无穷!二婶的馄饨,填满了我的回忆!

馄饨包罗万象,也包裹着我与二婶之间的情谊!

奶奶包粽子作文

农历五月五日是端午节,有首儿歌是:“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做菖剑,戴香囊,吃粽子,撒白酒,龙船下水喜洋洋。”在端午前夕,我和爸爸奶奶特地到鹤浦过端午节,体验端午节生活。

一到奶奶家,就吃到奶奶精心准备的麦饼筒,粽子等丰富的食物,我迫不及待得拿起粽子,解开藤绳,剥开粽子叶,咸粽子里藏着红红的粽肉,甜粽子里白白的粽肉和蜜枣都升腾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蒸棕香,把粽子放在盘子里,糯米在灯光下晶莹透亮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我最爱吃肉粽子了,没等大家动筷子,我已把肉粽子夹到了嘴里。

奶奶说,端午又称重五。许多习俗都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有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绸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

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我们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蛋黄、黄豆辬包的粽子,喝银黄酒。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还要用银黄在儿童额头上画个“王”字,还要佩带五颜六色的香囊。奶奶把房子打扫干净,在厨房及各角落里洒上银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防止毒虫孳生。

每逢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文化传统,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亲自做上精致的菖蒲剑,袋着美丽的香囊,看着家家户户门上插着的艾叶和菖蒲剑,心里头别有一番滋味。

奶奶包粽子作文

端午节到了,一大早,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悬挂着艾蒿和昌莆,整个村子弥漫着艾叶的芳香。

我生长在水乡,从小特别喜欢看赛龙舟。水手们身穿统一的服装,在一阵阵敲锣打鼓声中,齐心协力地往前划,“咚、咚,划起!”“咚、咚,划起!”那号子声呐喊声至今还在我耳边响起。可惜澧水河有几年没有看见这样热闹的场面了。

端午节还有很多习俗,比如吃“五黄”,还有用艾叶熬水洗澡等。每年这时候,我都会闻到那种熟悉的气味,奶奶说,洗过艾叶后百毒不侵呢。

端午节不吃粽子,那就不像端午节了,对我们小孩子来说也缺少了许多情感托付,也许就没有了念想。这一天村子里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吃。还小些的时候,我就非常希望能亲手包制粽子,可那时候大人们不让,说是反给她们添乱。今年端午节学校正好放假,我便缠着奶奶教我包粽子。我一直认为包粽子就是两张粽叶放上糯米放上馅,一包,再用绳子捆起来,简单至极,根本难不住我。

这一次我跟着奶奶做:先把粽叶两边重叠,使重叠处成为一个小漏斗状,再在粽叶里装已经泡好的糯米。而装也有讲究,先装三分之一,然后将准备好的馅料:肉、咸鸡蛋黄、大枣等等,拿两三个装进去,再用一层糯米铺在上面。我正准备用粽叶把糯米盖住的时候,糯米却像调皮的孩子似的纷纷蹦了出来,一点儿也不听我的使唤。这可怎么办呀?我急得直跺脚。幸亏奶奶替我去掉一些糯米,这才解了围。最后把上面的叶子叠下来,用线用力捆住。

我一心认为奶奶她们扎的样子特老土,不好看。于是,我把粽子五花大绑捆了一圈后,又自作主张地打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只要不随便碰到绳子,那也是十分结实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准备放入碗中,可是不留神扯了一下棕绳那短的一部分,只听得“哗啦”一声,粽叶散开了,糯米撒了一地。

看着奶奶和妈妈就像变戏法似的,一只只又结实又漂亮的粽子从她们的手中滑出来,可我连一只都包不好,心里又羡慕又着急。我牛劲儿顿时上来了,非把粽子包好不可。细细地看,认真地学,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了几次失败,我终于也成功地包出了几只粽子。

这有在这时我才明白包粽子也是门手艺,真是“看事容易做事难”,要包得漂亮而结实,的确不容易。世上万事也许都是这样吧!

奶奶包粽子作文

端午节快到了,那么小作者眼中的端午节又是怎么样的呢?哦,原来令作者印象最深的是包粽子。下面一起来看看小作者学包粽子的过程。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汩罗江边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两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传统节日——端午节,大家包粽子、划龙舟、煮鸡蛋,用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又是一年端午节,我很想体会体会这种气氛,便向奶奶要求,让她教我怎样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再准备好枣子、鸡蛋、肉等做陷,将自己喜欢的陷煮得香喷喷的,就可以开工了。先把长长的箬叶折叠,围拢来,做成一个窝,中间放进调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匀,最后把箬叶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状。

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个角是不是匀称,是不是有型。我开始学的时候,总是把四个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个角,就是揉成一团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杰作”发笑:“这,这能叫粽子吗?你让细线系在什么地方啊?”

我晕!感情粽子包出四个棱角是方便用细线系着挂起来的,怎么这世界上就没有圆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用猛火煮,大约1小时后,改文火煮30分钟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盖子察看情况。因为从锅里飘出那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时间总是特别的漫长,看到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从锅里“解放”出来的时候,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剥开,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黄松软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无比,我差点连筷子都要咬下来了。

今年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那感觉不是一般的甜蜜。

奶奶的粽子作文奶奶的粽子作文原创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端午的歌谣是清晨的布谷鸟起得调,脆生,清亮,故乡从仲夏夜的梦中醒来,惺忪中瞅见阶前的青草里,缀满昨夜露珠的清香。奶奶的细碎的步伐,踩一地晨露的湿润,粗糙的手掌摩挲着我绒软的头发,我想在清凉的晨风中再赖会儿床,可端午的歌谣已在奶奶的厨房里吟唱,睡意便在那芬芳之中忽而散去。

端午的香先是粽叶的清香,墨绿的叶子有竹叶可爱的形状和艾草气味的清爽,奶奶将两束叶子散乱地铺在白瓷的盆里,再浇一壶滚烫的水,水汽升起,携裹着袅袅清香,如同沸水冲茶,将叶里蕴着的香气点染出来,那香气就像活了一般,在奶奶手里,清香原来可以生长。

我去看那泡了一夜的米,一粒粒透亮饱满,此时都相互倚着,慵懒得沉甸甸,像是饮了一夜的琼浆,浓睡不消残酒。奶奶的粽子简单至极,只放红枣和糯米,青翠的叶裹红白的馅,不腻不甜,原始、纯粹,却有着独特的甘醇,令我的童年深深迷恋。

我在端午的歌谣中成长,门前的小树隔年盈尺,奶奶却在我的鲜嫩反衬下日渐白头。我后来吃过八宝粽、蛋黄粽、鲜肉粽,却都不及奶奶的粽子有着最纯粹的清香;我后来见过长长的竹筒粽、缠着五彩线的迷你粽,却都不及奶奶那过着错落搭开的三层粽叶。奶奶的粽子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

端午的歌谣又响起,奶奶的`粽子隔着时光和故乡,与我相思凝望。

跟奶奶学包粽子作文

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

往年的粽子总是妈妈在市场或超市买现成的。今年,我缠着妈妈,硬是要学包粽子。妈妈拗不过我,只好答应了。

初四下午,我就跟妈妈学包粽子。妈妈拿了一张粽叶,用手一卷,粽叶便成了一个空心的圆锥形。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拿了一张粽叶,想把它卷成圆椎形,可就是卷不好,卷来卷去还是一个直筒。妈妈见了,就在旁边指点:“左手捏紧粽叶一角,右手将粽叶的另一角往里卷,下面用力拉紧,上面放松一些。”在妈妈的指点下,我卷好了粽叶。

接着,妈妈在空心圆锥形的粽叶里插上一根筷子,拿调勺舀一些糯米放在里面,然后均匀地摇动筷子,直到把糯米包的紧紧的。我也在粽叶里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摇动筷子时,不是把粽叶戳穿了,就是糯米包不紧。妈妈说:“摇动筷子时要轻一些,把粽叶包紧些。你看……”妈妈边说边示范,我边听边学。哈哈!我包的粽子像点样子了。

然后是捆绳。只见妈妈两手捏紧粽叶,用绳子在粽子尖角附近缠了两圈,结上绳头,一个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照着捆好了第一个粽子。随之,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我一连包了好几个。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煮粽子了。把绑好的粽子逐一放到锅里,然后放入冷水满过粽子1cm左右,点火……水开15分钟后把锅里上下粽子兑换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时即可。

香喷喷的粽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品尝了自己的劳动成果。啊!真好吃。

通过这次包粽子,既吃到了美味的粽子,又懂得了一个道理:要学好一种本领,就必须诚心,细心,还要有恒心,这样才能把本领学好。

端午节就快要到了,它是为了纪念古代伟大诗人屈原的民间传统节日。按规矩,在端午节那天,要包粽子。我以往不喜欢吃粽子,现在长大后,我倒心血来潮的喜欢上吃粽子,不仅想吃,更想亲手包一包。于是,我便想学包粽子。

奶奶倒是包粽子的一把好手,包出来的粽子能和商店里卖的媲美。于是,我便想向奶奶讨教如何包粽子。首先,我站在一旁看奶奶如何包粽子。只见,她将三片粽叶叠在一起,折成一个三角形的样子,一只手拿着粽叶,另一只手则下馅料,第一层是大米,第二层是剥了皮的绿豆,第三层便是肥猪肉和咸蛋黄,最后一层又是大米,这样一层层地叠上去,香味就完全保留在粽子里面了,味道自然特别好。看着奶奶如此麻利地干活,我手也痒痒的,很想试一试。

于是,我也拿起三片粽叶,十分生疏地折成三角形的样子,装模作样地学着奶奶。这时,问题出现了,我下的料总是从底部漏下去,试了好多次都是这样,最后,我很不耐烦地将粽子一丢,说:“我不学了,在21世纪,什么东西都可以在商店买到,还用得着学这些东西吗?”奶奶说:“学东西,就要学彻底,不要一遇到挫折就撒手不干,这样半途而废是学不到任何知识的。”听了奶奶的话,我觉得很有道理,就请教奶奶。奶奶说:“叠粽叶时,折成三角形的形状后,还要按同样的方向,往里面折,虽然剩下的口更小,却不用担心馅料会从下面漏出来。”我试了试,果然如此。最后,绑粽子时,我却不小心将粽子打散了,我还是没有成功,心中有小小的失落,但我觉得其乐无穷。

奶奶包粽子作文

奶奶说:“宝贝,你先拿2-4个苇叶并排成一列,要正面朝上,一个压住另一个少半边,然后将苇叶的前半部分卷成‘漏斗’状,再往‘漏斗’里放江米、蜜枣,放满后,将‘漏斗’一边苇叶的后半部分盖到‘漏斗’的上方,等苇叶将‘漏斗’全部盖住,也就到了‘漏斗’另一端的时候,捏出一个角,再将剩余的苇叶转回来缠到一开始盖‘漏斗’时形成的角上,最后拿绳子将粽子扎紧就可以了。”

我按奶奶说的做了,但是总是不成形,总是包不住,还没扎绳子就漏米了。

“哎呀!太难了!我不学了!”我气愤地说。

奶奶说:“不能一遇到的困难就放弃,要知难而上,把困难克服掉。来,你跟着我一步一步来。”

在奶奶的激励下,我开始一步步学,失败好多次以后,才包出一个像样的来。奶奶欣慰地笑了。我包得越来越好,心里可美了,为什么呢,因为妈妈都不会包粽子,哈哈,我比妈妈还强!

等我们包了一盆后,就让妈妈来煮粽子。煮好后,我迫不及待地找到自己包的尝了一口。“妈呀!烫死我了!香死我了!”我嘴里含着粽子呜呜的说,看到我这个样子,奶奶,妈妈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