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第一次跟奶奶包粽子大全(14篇)

时间:2024-04-03 18:25:05 作者:雅蕊

作为一篇优秀作文,关键在于能够明确自己的写作目的,有条理地组织自己的思路和观点。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范文的收集,它们以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逻辑为我们展示了写作的魅力和力量。

第一次包粽子作文

想了半天,原来是粽子!

我盼啊盼啊,终于盼到了这一天,端午节!因为我想学习包粽子,所以想盼到端午节这天到来。奶奶说:先把绿皮像你们小娃娃弄冰淇淋卷筒那样卷一个桶,再给里面放上点米、红豆、绿豆、花生,再用黄绳缠住。我试了一次,结果把米、红豆、绿豆花生撒了一地,奶奶火冒三丈,我只好赶紧打扫了,立马道歉,才可以继续包粽子,包第二个的时候,小心翼翼,先把绿皮卷好,再放点米、红豆、绿豆和花生,最后用黄绳缠住了,我太高兴了,把粽子捧起来,大喊了一声:&ls价值连城的宝贝做出来了。之后又用这种方法报了几个粽子。

到煮了粽子的时候,我担惊受怕的,生怕第一次包的粽子在锅里散架了。第一锅粽子煮好了爷爷喊道,爷爷给我找到了第一个粽子,我看了一眼,竟然这么完整,我倒上了蜂蜜,真是又香又甜,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啊!用勺子挖了一口,吃到了硬硬的东西,一看原来是花生啊!这一天的粽子格外好吃!

吃着亲手包的粽子,我想起了书上的知识: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大诗人屈原,旧时大人和小孩还会往汨罗江里扔粽子,说是让鱼儿不要吃屈原,去吃粽子。我想明年我还一定会继续包粽子的。

第一次包粽子作文

包好了之后,我就把所有的粽子拿到一个大锅里慢慢煮。那会时间非常的漫长,我不时打开盖子看粽子好了没有,四、五个小时之后粽子终于好了。我找出了我包的超迷你粽子,大口的咬了一口。哗,太香了!我差点也把粽叶一块咬下来。

第一次包粽子作文

端午节的早晨,厨房开始它的工作了。大家都在为端午节包粽子的事开始忙碌了:妈妈在洗粽叶啊、米啊、肉啊,姐姐在切肉,爸爸把米、肉和其它东西混合在一起炒,我和哥哥在旁边加盐加酱油等。真香啊!闻着真舒服!准备工作没一会就做好了,人多力量大嘛!

大家开始包粽子了。我还没开始包,因为我不会,所以我决定试一试。我拿起两片粽叶,叠在一起,学着妈妈的样子折起来,慢慢的折成一个漏斗的样子,拿起小勺子把米一勺一勺的放进漏斗状的粽叶,可我觉得它的“胃口”好大呀,简直就像哆啦a梦的四次元口袋呀,填了好一会才把它填满。突然,哥哥问:“地上的米是怎么一回事呀?”我往地上一看,吓了一跳,差点跳到屋顶上去了。我再一看粽子,我折的粽叶真的是漏斗,米就好像水一样漏下。我觉得这次只是一个意外。我又包了一次,结果米还是漏完了。“算了,不包了。烦人!”当我决定放弃,妈妈说:“万事开头难,你不要把粽子底下折上来的步骤弄丢掉了。”于是我又做了一个,成了,但用绳子绑时,没注意掉到了地上,前功尽弃了。我又试了一次,这次真的成功了!

这次的粽子格外美味。吃着香气四溢的粽子,我心里乐开了花。

第一次包粽子作文

我喜欢吃可口的粽子,也看过别人包粽子,却从未自己尝试过。

一有粽子,我就吃了个精光。妈妈看了,总是说:“就知道吃,也不知道自己做。”今天,我就要拜师学艺咯。我乖乖地在妈妈旁边耳濡目染,看了看这个过程,心想:“这根本就难不倒我啊。”

妈妈瞧我这么认真,让我自己动手包。我拿出一大一小两片粽叶,学着妈妈的样子折出一角,在这个角里放上糯米、花生、豆沙等做馅用的原料。合上一角,最后将粽叶“五花大绑”起来,这样就大功告成啦!我拿起粽子正准备放入锅里煮,可是,不小心将绳子解开了,只听“哗啦”一声,糯米就像滚玉珠一样一粒接着一粒的滚落了下来。

看到了妈妈面前那成小山的粽子,我心里的牛劲儿起来了,一口气包了好几个大的,便心满意足地等着吃自己的粽子。吃着自己的粽子,心里简直比吃了蜜还甜。

第一次包粽子作文

记得那是我六岁那年的端午节,我和妈妈来到了姥姥家。一进姥姥家门就看见地上都是大大小小的盆,里面装着各种各样的食材和绿绿的叶子。我好奇的问姥姥:“姥姥,这些都是干什么的呀?”姥姥笑着对我说:“今天是端午节,这些都是包粽子的原材料呀!”“我也包!我也包!”看我那兴奋劲姥姥答应了。

只间姥姥从一个大盆里拿出了两片粽叶,一叠就成了一个圆筒,往里面放上两勺米,几个枣,又来回折了几下,一个粽子就包好了。我兴致勃勃地拿了两片粽叶照猫画虎的包起来,左边折一下,右边叠一下,折来折去,终于叠成了一个歪七扭八的圆筒,往里面放上了两勺米,几个枣,把剩余的叶子往圆筒上一铺便系上了草绳。哎?怎么馅露出来了?白白的江米就像淘气的小孩子不老实的探出头来,好像很好奇外面的世界。我使劲把粽叶往左拽拽,江米又在右面露出来。这下可怎么办呢?我望着盆里的粽叶忽然有了主意。我又拿了几片叶子左一片,右一片的把露出来的江米包了起来。现在小小的粽子就像穿上了一件厚厚的绿棉衣,胖胖的。

第一次跟奶奶包粽子作文

端午节到了,一大早,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悬挂着艾蒿和昌莆,整个村子弥漫着艾叶的芳香。

我生长在水乡,从小特别喜欢看赛龙舟。水手们身穿统一的服装,在一阵阵敲锣打鼓声中,齐心协力地往前划,“咚、咚,划起!”“咚、咚,划起!”那号子声呐喊声至今还在我耳边响起。可惜澧水河有几年没有看见这样热闹的场面了。

端午节还有很多习俗,比如吃“五黄”,还有用艾叶熬水洗澡等。每年这时候,我都会闻到那种熟悉的气味,奶奶说,洗过艾叶后百毒不侵呢。

端午节不吃粽子,那就不像端午节了,对我们小孩子来说也缺少了许多情感托付,也许就没有了念想。这一天村子里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吃。还小些的时候,我就非常希望能亲手包制粽子,可那时候大人们不让,说是反给她们添乱。今年端午节学校正好放假,我便缠着奶奶教我包粽子。我一直认为包粽子就是两张粽叶放上糯米放上馅,一包,再用绳子捆起来,简单至极,根本难不住我。

这一次我跟着奶奶做:先把粽叶两边重叠,使重叠处成为一个小漏斗状,再在粽叶里装已经泡好的糯米。而装也有讲究,先装三分之一,然后将准备好的馅料:肉、咸鸡蛋黄、大枣等等,拿两三个装进去,再用一层糯米铺在上面。我正准备用粽叶把糯米盖住的时候,糯米却像调皮的孩子似的.纷纷蹦了出来,一点儿也不听我的使唤。这可怎么办呀?我急得直跺脚。幸亏奶奶替我去掉一些糯米,这才解了围。最后把上面的叶子叠下来,用线用力捆住。

我一心认为奶奶她们扎的样子特老土,不好看。于是,我把粽子五花大绑捆了一圈后,又自作主张地打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只要不随便碰到绳子,那也是十分结实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准备放入碗中,可是不留神扯了一下棕绳那短的一部分,只听得“哗啦”一声,粽叶散开了,糯米撒了一地。

看着奶奶和妈妈就像变戏法似的,一只只又结实又漂亮的粽子从她们的手中滑出来,可我连一只都包不好,心里又羡慕又着急。我牛劲儿顿时上来了,非把粽子包好不可。细细地看,认真地学,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了几次失败,我终于也成功地包出了几只粽子。

这有在这时我才明白包粽子也是门手艺,真是“看事容易做事难”,要包得漂亮而结实,的确不容易。世上万事也许都是这样吧!

(作者所在学校:)。

评点:小作者通过端午节包粽子一事,悟出了世上万事“看事容易做事难”这一道理,虽浅显但富有哲理,非亲身实践方能体会得到。在叙事中,小作者先从端午节来历说起,从而带出与端午节有关的习俗,但她也懂得详略取舍,着重叙述的是她在端午节包粽子的过程。即使是叙述包粽子过程,作者也是心中有数,着重表达的是“看事容易做事难”这一主旨。正因为从生活实际出发,包粽子的过程就显得真实动人,也饶有情趣。

只要有生活,只要让他们去写他们自己想写的东西,不刻意,不生造,自然就能写出原汁原味的生活来,从而还原“生活本色”。这也正是我校一贯倡导的“本色作文”。

(指导教师)。

第一次包粽子作文

五月初五,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

每到这时,人们便开始忙碌起来,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已成了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这天,妈妈准备了做粽子的材料,准备向我和爸爸露一手呢!

我跟着妈妈,目不转睛地看着她。妈妈首先拿出糯米,清洗干净。随后加入颗颗饱满的红豆,再加入盐等调味料搅拌均匀,放在一旁备用,然后又把做馅的肉做好,拿出清洗好的粽叶,握成一个倒立的三角把糯米和肉装进去,手一扭一压,为粽子系上“腰带”,一个穿着绿衣裳的小人就出现在我面前。

看过一遍妈妈包粽子的过程,我就跟妈妈一起包。

吃着自己包的粽子,我的心里充满了充实感。

第一次包粽子作文

记得六岁那年是端午节。我和妈妈来到外婆家。我一进外婆家,就看到满地都是锅,里面装着各种食材和绿叶。我好奇地问奶奶:“奶奶,这些都是干什么用的?”奶奶笑着对我说:“今天是端午节,这些是做粽子的原料!”“我也包了!我也装!”看我激动的样子。奶奶说好。

只有奶奶从一个大盆里拿出两片粽子叶,一摞成了一个圆筒。里面放了两勺米饭和几颗枣子,然后来回折了几下,包了一个粽子。我兴高采烈地拿了两块粽子,像猫和老虎一样包起来。我把它们折叠在左边,折叠在右边,然后折叠起来。最后我把它们折叠成一个歪歪扭扭的圆筒,放两勺米饭和几颗枣子在里面,把剩下的叶子放在圆筒上,用草绳绑好。啊?为什么馅料会露出来?白糯米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探出头来,仿佛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我试着把叶子往左边拽,右边出现了糯米。现在能怎么办?我看着盆子里的粽子,突然有了主意。我拿了几片叶子,左边一片,右边一片,把露出来的糯米包起来。现在的小粽子就像穿了一件厚厚的绿色棉衣,很肥。

粽子从锅里出来,我妈指着锅里最大最胖的粽子说:“这个粽子一定是馅最多的,一时半会儿谁也不许抢我。”晚饭做好了,我妈打开最大的粽子,一层一层的剥,说:“喂?这个粽子是谁做的?为什么只有叶子没有馅?”我笑着对妈妈说:“我把这个粽子包起来了,因为它总是露在外面,所以我用粽树叶一层一层的包起来。”全家人哈哈大笑起来。

第一次包粽子

中国有传统有: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其中我最喜欢端午节了。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还要包粽子传说是为了纪念中国大诗人屈原。

包粽子要准备好糯米,花生,糖枣和竹叶才能开始包。第一次包时因为没有经验,刚把糯米盛进去竹叶就破了糯米撒了一地,第一次没成功。第二次包时我仔细的包着但在系绳子时绳子断了,粽子掉了下去,第二次也没成功。

第三次包时我手端着的'竹叶把最下端卷起来,卷成杯子形,再用勺子盛进些糯米,再放些花生和糖枣。最后再用剩余的竹叶一卷,绳子一系,我第三次我终于成功了。

粽子终于下炉了,过了一会儿,粽子熟了,我慢慢地将粽子解开,白白的糯米,红红的糖枣和胖胖的花生让人看着流口水,但只怪我的肚子太小吃不了那么多。

奶奶包粽子作文

六月的一天,太阳烤着大地,粽叶都长得很大了。早晨我一起床妈妈就说,今天包粽子。

我很开心,但又一想:往常不是姥姥包吗,今天怎么是妈妈包呢?

糯米、粽叶、细绳都有了,咦,怎么还有个碗,我走近一看,是一碗红枣。突然,姥姥慈祥的神情出现在我的'面前,姥姥摸摸我的头道:“白花花的粽子怎么能变成其它颜色呢,还是不要加什么东西了!“我连忙要妈妈别放红枣,告诉她姥姥说得话,妈妈就没加红枣,妈妈和姥姥包得方法一样,但形状和大小有点不一样。

看着那粽子就想起一件往事。那是一个初夏,我感冒发高烧了,妈妈要去上班,就要姥姥照顾我。姥姥问:“想吃什么呀?“"我要吃粽子!“我想也没想就说。姥姥停顿一下说道:“好,你等一等,我去弄点粽叶!“当时我还小,并不知道初夏时粽叶很小,并且不好弄到。姥姥去了几条小河边,找棕叶,终于摘了一小袋粽叶。我躺在沙发上,看着姥姥那弯曲的背和一头银发,我心里很是心疼,姥姥手里包着棕子,嘴里时不时念叨着什么。

姥姥把包好的粽子,煮熟后端过来,帮我剥了皮,蘸了点糖拿给我,我咬一口,热乎乎的,心里也暖暖的,这不仅仅是甜味,米香味,也是爱的味道。

“想什么呢?快来帮帮忙!“妈妈把从回忆中的我拉了回来。

奶奶包粽子作文

端午节到了,一大早,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悬挂着艾蒿和昌莆,整个村子弥漫着艾叶的芳香。

我生长在水乡,从小特别喜欢看赛龙舟。水手们身穿统一的服装,在一阵阵敲锣打鼓声中,齐心协力地往前划,“咚、咚,划起!”“咚、咚,划起!”那号子声呐喊声至今还在我耳边响起。可惜澧水河有几年没有看见这样热闹的场面了。

端午节还有很多习俗,比如吃“五黄”,还有用艾叶熬水洗澡等。每年这时候,我都会闻到那种熟悉的气味,奶奶说,洗过艾叶后百毒不侵呢。

端午节不吃粽子,那就不像端午节了,对我们小孩子来说也缺少了许多情感托付,也许就没有了念想。这一天村子里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吃。还小些的时候,我就非常希望能亲手包制粽子,可那时候大人们不让,说是反给她们添乱。今年端午节学校正好放假,我便缠着奶奶教我包粽子。我一直认为包粽子就是两张粽叶放上糯米放上馅,一包,再用绳子捆起来,简单至极,根本难不住我。

这一次我跟着奶奶做:先把粽叶两边重叠,使重叠处成为一个小漏斗状,再在粽叶里装已经泡好的糯米。而装也有讲究,先装三分之一,然后将准备好的馅料:肉、咸鸡蛋黄、大枣等等,拿两三个装进去,再用一层糯米铺在上面。我正准备用粽叶把糯米盖住的时候,糯米却像调皮的孩子似的纷纷蹦了出来,一点儿也不听我的使唤。这可怎么办呀?我急得直跺脚。幸亏奶奶替我去掉一些糯米,这才解了围。最后把上面的叶子叠下来,用线用力捆住。

我一心认为奶奶她们扎的样子特老土,不好看。于是,我把粽子五花大绑捆了一圈后,又自作主张地打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只要不随便碰到绳子,那也是十分结实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准备放入碗中,可是不留神扯了一下棕绳那短的一部分,只听得“哗啦”一声,粽叶散开了,糯米撒了一地。

看着奶奶和妈妈就像变戏法似的,一只只又结实又漂亮的粽子从她们的手中滑出来,可我连一只都包不好,心里又羡慕又着急。我牛劲儿顿时上来了,非把粽子包好不可。细细地看,认真地学,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了几次失败,我终于也成功地包出了几只粽子。

这有在这时我才明白包粽子也是门手艺,真是“看事容易做事难”,要包得漂亮而结实,的确不容易。世上万事也许都是这样吧!

第一次包粽子

今天是我期待已久的端五节,也称端阳,作文-。按照中华的民风民俗,在这一天,人们要包粽子、赛龙舟、挂菖艾、猜灯谜……其中,有我盼望已久的要数包粽子了。这不,今天妈妈在包粽子,我便诚恳地向她讨教一番,也迫不及待地想亲手来包包粽子。

我先看妈妈演示了一遍,只见妈妈拿着箬叶,三下五除二就包好了一个大大的粽子。我在一旁看得眼花缭乱,看完了后仍是一头雾水,不知道粽子怎么包出来的。没办法,我硬着头皮上场了。只见妈妈端上来一大碗花生、绿豆和糯米。我开始在心中默默为自己加油鼓劲。

我双手一拍,拿起一张箬叶,观察了一番妈妈的动作后,就依照葫芦画瓢开妈做。先将箬叶卷成一个上宽下窄的圆锥小筒。谁知我是在半夜里收玉米—瞎掰呀!卷出来的圆锥小筒不是孔大,就是形状太扁平。这时妈妈教我手要倒过来转,使箬叶呈圆锥形才可以。我依言照做,不一会儿工夫,一个圆圆的小筒便出现在我的眼前。

接下来便是放糯米了。不愧是浸泡过的糯米,也不知是什么原因,它竟然变得如此黏勺。一勺舀下去,有几十粒粘在勺上。我连忙放入箬叶“筒”中,可是放进去的糯米和绿豆像水滴一样争先恐后地顺着箬叶的缝跑出来。我急忙放入红彤彤的花生“镇压逃兵”又继续深一勺浅一勺地放入糯米。

一勺又一勺,我看着粽子被一层层地填满了。之后,我便“上盖”,可是盖上了之后又有白胖胖的糯米顽皮地往外钻。我急忙拆开封上的盖,往里一瞅,只见里面一团糟:花生像个大地主,横七竖八地斜躺在箬叶旁;糯米则像一群小淘气,蹿上蹿下,有的趴在箬叶上,有的沿边滑了下去,有的撑破孔底钻下去。天哪!我手忙脚乱地清理完糯米粒,封上口,将线胡乱地一团一绕一打结,便满以为大功告成。

粽子包好了,妈妈问我:“然然,饿不饿?”我大声回答:饿!于是妈妈马上端起粽子,三步并做两步冲到厨房,开始煮粽子。不到一小时,粽子煮熟了,剥开箬叶,白里透黄的糯米,红通通的花生和红豆。随着箬叶的清香,伴着民俗气息弥漫在每一个角落。品尝到自己包的粽子,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丝丝的。

第一次包粽子

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当然是包粽子、吃粽子和赛龙舟了。

我也不会包,今天我就要和妈妈、奶奶他们一起包粽子。

早晨,爸爸到街上去把粽叶买回来,我和妈妈,奶奶把糯米准备好。妈妈就开始教我了。我先学着妈妈的样子,拿起两张粽叶,把粽叶向中折出一个圆角,左手捏紧。最后,再用先开始撕好的粽叶条向粽子的两头各绕两匝紧。一个好看的.粽子便包好了。于是,我又别出心裁地给它做上记号。我虽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包好的几个粽子,但怎么也没有妈妈包得那么美观结实。我想:虽然我这次没包好,但是下一次一定会包好的。

粽子煮好后,我就连忙挑我包的粽子。虽然这几个粽子都被开了花,但是我还是觉得这是我劳动的果实,所以我吃起来感觉特别香。

文档为doc格式。

第一次包粽子

端午节来了,提起过端午节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因为今天奶奶要教我学包粽子,吃过午饭,我便开始跟着奶奶开始学包粽子让我先拿一张煮过的'粽叶叠在一起对我说要握紧一点这样才不漏,然后再放一半糯米在糯米上面放一颗又大又红的红枣,最后在它的上面放糯米盖住捆绑一个粽子就包好了。看着奶奶包的粽子那么好我也忍不住拿起几片粽叶包起来包粽子看起来容易做起来真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