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小班语言不见了活动反思 幼儿园小班安全活动家人不见了教案(优质5篇)

时间:2023-09-24 10:11:31 作者:书香墨 小班语言不见了活动反思 幼儿园小班安全活动家人不见了教案(优质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幼儿园小班安全活动家人不见了教案

1、通过观看木偶表演、讨论等活动,让幼儿学会与成人走失后简单的自救办法。

2、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3、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4、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布置一个公园的场景,木偶。

1、引导幼儿观看木偶表演《去公园玩》。

2、提问:

(1)刚才谁去公园玩?后面发生了什么事情?亮亮为什么找不到妈妈?

(2)引导幼儿回忆木偶表演里的情景大胆回答。

3、再次观看木偶表演,组织幼儿讨论:

(1)问:他应该怎么样做才不会和妈妈走散?亮亮找不到妈妈时应该怎么办?

(2)鼓励幼儿想出各种办法,帮助亮亮找到妈妈。

(3)启发能力强的幼儿分析同伴提出的各种设想,看看哪种自救办法。

4、第三次观看木偶表演,将幼儿想出的好办法运用到木偶表演中,让亮亮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5、提问:

以后我们跟爸爸妈妈出去玩时要注意些什么呢?(让幼儿小议)

小结:教育幼儿不能随便跟陌生人走。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不见了教案附教学反思

1、观察、感知蚕豆花的外形特征,知道蚕豆花的种子和果实是蚕豆。

2、喜欢蚕豆花,懂得要关心、爱护它。

3、初步了解其特性。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日常散步时观察过蚕豆花;自然角内增添蚕豆种子。

1、寻找蚕豆花,引发幼儿观察兴趣。带领幼儿到幼儿园内寻找像眼睛一样的花,知道这种花的名称。

2、观察蚕豆花,会用语言相互交流。提问:蚕豆花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它像什么?(鼓励幼儿大胆地表书自己的见解)蚕豆花的叶子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是怎么长的?蚕豆花开在什么地方?是怎么开的?教师和幼儿一起小结:蚕豆花好像一只只小蝴蝶,也像人的一只只小眼睛,他是一丛丛开放的,它的叶子的绿绿的,呈椭圆形,一根枝上长着许多片叶子。

3、幼儿自由地欣赏、观察蚕豆花。幼儿结伴观察、欣赏蚕豆花,大胆、自由地讲述自己的见解。

在自然角内寻找蚕豆花的种子和果实,和幼儿一起做蚕豆发芽的实验。

我们幼儿园是一所农村幼儿园具有较强的农村特色。春天的幼儿园里,麦苗儿绿绿的,油菜花一片金黄,最吸引幼儿的是像一只只小眼睛一样的蚕豆花。本活动并在“《春天》里的春天”中应运而生了。在活动中,幼儿如小鸟一样快乐,他们置身与美丽的大自然之中,充分享受着春天的气息。在找寻蚕豆花、观察蚕豆花的过程中,了解了观察的方法,提高了观察的能力,同时,对春天的认识又有一个新的提高,激发了幼儿关注自然、探索自然的欲望。

歌唱活动《蚕豆花》我们安排了两个教时,在第一课时中我们班幼儿已经学会歌曲还能用简单的动作进行匹配。第二课时的目的是让幼儿进一步学唱歌曲,学习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活动的难点就是让幼儿练唱“哟哟哟哟”两音,要求唱出跳音,重点是启发幼儿唱出快乐的感觉。

小班科学活动不见了教案

2、愿意参加科学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伴。

3、通过玩玩、讲讲发展幼儿的思维,激发求知欲。

1、每个幼儿一个杯子,一根搅拌器。

2、白糖、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苹果片、橘子瓣等)大豆、红豆、绿豆、小石子,沙子等。

1、告诉幼儿今天老师带来了好多东西,引起幼儿观察与学习的兴趣。

1)观察教师实验:

教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白糖,让幼儿观察白糖放进水里怎么样了?

(看不见了、溶化了)

2)教师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小石子,让幼儿观察小石子放进水里怎么样了?

(还能看见、不溶化)

问:请小朋友想一想,你平时见到的什么东西放进水里也能溶化?(盐、果珍、奶粉等)

教师小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能溶化,变得看不见了,而有的东西放进水里不能溶化。

2、让幼儿做小实验(任选一种)

1)介绍活动材料,让幼儿知道实验材料的名称。

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片、红豆、绿豆、大豆、小石子、沙子等。

2)让每个幼儿试一试,选择一种材料放进水里,观察结果如何。

3)交流实验结果:知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看不见了,溶化了,有的东西不溶化能看得见。

点击浏览该文件

3、提问个别幼儿

请个别幼儿说一说你把什么东西放在水里了?怎么样了?

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教师继续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物质溶解于水的现象,鼓励幼儿多做小实验,通过实验掌握更多的知识。

幼儿园小班安全活动家人不见了教案

1、能有意识的注意妈妈的特征。

2、能结合自己的感受来描述妈妈的典型特征。

3、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4、教会幼儿做个胆大的孩子。

1、挂图4号。

2、故事磁带。

一、完整欣赏故事。

1、引入:有一个小女孩叫菲菲,一天她和妈妈到公园去玩,发生了一件事情,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听听下面的故事。这故事的题目叫“我把妈妈弄丢了”。

2、引导幼儿认真的欣赏故事。

师:请小朋友认真的听故事,听听故事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3、提问:故事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菲菲小朋友把妈妈怎么了?(菲菲把妈妈弄丢了)。

4、谁来帮助菲菲找妈妈?菲菲最后找到了妈妈了吗?我们再来听一遍故事。

二、结合挂图,欣赏故事。

1、出示第一幅挂图。

(1)、菲菲怎么会把妈妈弄丢的?

(2)、菲菲把妈妈弄丢了,她是怎么做的?

2、出示第二幅挂图,欣赏故事。

(1)、警察叔叔来帮助菲菲找妈妈,假山前的那个人是菲菲的好妈妈吗?

(2)、为什么不是呢?

3、看第三幅图,欣赏故事。

(1)头发短短的阿姨是菲菲的好妈妈吗?为什么呢?

(2)菲菲的妈妈的头发是什么样子的呢?

(3)、对菲菲微笑的那个阿姨是菲菲的妈妈吗?

(4)、菲菲最喜欢妈妈的什么?

4、看第四幅挂图,欣赏故事。

(1)、菲菲的妈妈对菲菲说过了什么?

(2)菲菲在什么地方找到了妈妈?

三、与幼儿谈话,我和我的好妈妈。

2、你有没有把自己妈妈弄丢过,你最后是怎样把妈妈找到的?

雪人不见了中班语言活动教案附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溶解现象。

2、把发现用语言表达出来。

3、通过活动发展思维,激发求知欲。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对溶解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杯子,一根搅拌器。

2、白糖、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苹果片、橘子瓣等)、大豆、红豆、绿豆、小石子,沙子等。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观察与学习的兴趣

1、出示一杯清水,白糖,观察白糖放进水里的变化?

2、又拿出一杯清水,小石子,小石子放进水里的变化?

什么东西放进水里能溶化?

二、任选一种材料幼儿实验

1、让幼儿知道实验材料的名称。

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片、红豆、绿豆、大豆、小石子、沙子等。

2、选一种材料放进水里,观察结果。

3、知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看不见,溶化了,有的东西不溶化能看得见。

三、教师提问

说一说你把什么东西放在水里了?怎么样了?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物质溶解于水的现象。

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要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又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具有生活性和游戏性的内容。整个活动的步骤比较清晰,操作性和探索性很强,操作过程中,初步感知溶解现象,进而发展发展幼儿的思维和语言,激发求知欲。在整个活动进行中,幼儿自己发现有些能溶解,有些不能溶解的现象,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不足之处:

每位幼儿一个杯子,只能做一次实验,减少了幼儿的操作次数,局限了幼儿的思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