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2023年苏教版一年级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模板8篇)

时间:2023-10-14 07:47:03 作者:雨中梧 2023年苏教版一年级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模板8篇)

竞聘是一种通过自我介绍和能力展示来争取某个职位或机会的活动。竞聘申请书应该精炼明确,突出重点,同时具备逻辑性和条理性。小编为大家提供了一些关于如何克服竞争中的困难和压力的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取得更好的成绩。

认识几十几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教科书第43~44页的例题,第44~45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这节课教学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为以后学习这两种图形的特征打基础。虽然学生在生活中能看到一些有三角形面或平行四边形面的物体,但不太多,所以教材没采用观察物体的面再抽象出图形的方式引入。教材通过折正方形纸教学三角形,通过拼两个一样的三角形教学平行四边形。这样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自己“制造”出要认识的图形,可以激发学习热情,感知图形之间的变换和联系。在认识一种图形后,介绍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更具体更全面地感知这些图形的形状。

“想想做做”前两题分别在钉子板上围、在方格纸上画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帮助学生进一步直观认识这两种图形。后三题是折图形、拼图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想像能力。后三题都有较大的开放程度,对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和培养个性都十分有利。

[教学目标]

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2.知道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像能力。

4.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小朋友,你们玩过走迷宫吗?喜不喜欢玩?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张迷宫图(投影显示迷宫图),让大家一起来玩一玩。题目要求是把这只小白兔安全送回几何城堡,不过在送回的路上还要过蔬菜老师一关和茄子老师一关,你们有没有信心闯过去?现在就让我们出发。(出示兔子舞的音乐)学生跟着音乐做动作。

二、认识三角形

1.谈话:走着走着,从几何城堡中飘出了一张正方形的纸。

你能用正方形的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2.谈话:哪一个小朋友愿意上来说说你是怎样折的?

(1)指名上来演示折出的两个长方形,同时电脑演示。让这样折的小朋友举手。

(2)指名上来演示折出的两个三角形。

谈话:其他小朋友们也愿意这样来折一折吗?试试看。这次我们把这张正方形纸折成两个完成一样的……(电脑演示并板书:三角形)

3.谈话:小朋友已经认识了三角形,那谁能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三角形?

4.谈话:小朋友们知道的可真多呀!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像红领巾、三角形小旗、三角板、马路上的路标(电脑演示),它们也都是三角形,三角形有这样的(指着锐角三角形),还有这样的(指着直角三角形),还有这样的(指着钝角三角形),这些都可以叫它三角形。(电脑演示:从实物到图形)

5.谈话:小朋友们刚才自信、响亮的回答把我们的老朋友钉子板给叫醒了。钉子板说:小朋友你能在我的身上围出一个三角形来吗?试着用橡皮筋围围看。(学生操作)

6.谈话:谁愿意把你围的三角形给大家来看一看。(指着几个学生围的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小朋友们看,他们围的是三角形吗?再围一个和你刚才围的不一样的三角形。(围完以后,可以给你小组内的小朋友看一看,让小朋友自己来评一评。)

7.谈话:小朋友们用灵巧的小手在钉子板上围出了各种各样的三角形,还能用彩笔在格子纸上画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三角形吗?请小朋友拿出你们桌上的格子纸,开始画吧!请把你画好的三角形高高举起来,让大家看看。那你能再画一个和刚才不一样的三角形吗?画好了给小组内的小朋友看一下。

8.谈话:蔬菜老师又拿出了一张长方形的纸说:“小朋友,你能用这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吗?如果能折出就能闯过我这一关了。”(电脑演示)学生操作,指名演示。

三、认识平行四边形

(1)每小组有两套三角形。要求:两人合作,拼出两个不一样的图形。(可能拼出: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2)谈话:拼出的这种图形(指着平行四边形)你们认识吗?叫什么?(板书:平行四边形)你能不能再说一说叫什么?谁知道它的名字了?知道它名字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

(3)其他小朋友能用你刚才的两个三角形也来拼一拼这种图形吗?让学生都拼出平行四边形。

2.找平行四边形。

谈话:走着走着,小白兔又顽皮起来了,瞧!它跳过篱笆,滑下楼梯,钻过铁门。(电脑演示)

(1)出示楼梯图,提问:楼梯上有我们刚才认识的平行四边形吗?谁来指一指?(电脑演示有单个的,有几个拼成的。)

(2)再找出篱笆、吊笼、铁门上的平行四边形。(电脑演示)

(3)让学生在刚才的图画上选一个平行四边形涂上颜色。

3.除了这些物体上有平行四边形以外,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平行四边形吗?

4.谈话:钉子板老爷爷又发话了:小朋友会用橡皮筋在我身上围三角形,那你能不能用橡皮筋再围一个平行四边形呢?(学生操作)

(1)谁愿意把你围的平行四边形给大家看看?选择几种上来展示一下。

(2)问:你们是怎样围的?(指名回答)

(3)小组里的小朋友互相检查。如果有同学没有围对,帮他改正过来。

5.谈话:在格子纸上能画一个与刚才围的不一样的平行四边形吗?(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作指导。)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谈话: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又闯过了第二关,继续向前出发,终于把小白兔安全送回了几何城堡。在送回的路上我们不仅认识了三角形,还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完成板书)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小组合作拼图形,拼好后在班内展示。

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小组合作完成,把各组拼好的图形在班内展示。

[设计意图]

1.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整节课以“小组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在小组或班内操作展示、交流,在合作学习中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精神,提高交流能力。

2.注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良好的空间观念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内涵。本节课从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引出三角形,再从两个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图形中引出平行四边形。整节课中教师安排了大量的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如用橡皮筋在钉子板上围图形,在方格纸上画图形,寻找观察实际生活中的有关图形等,还通过折、剪、拼进行图形的相互转化。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形成和发展了空间观念。

3.密切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找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使学生更直观、更全面地感知这两种图形的形状,并增强对几何图形源于生活的认识。

认识几十几(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认识人民币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教材简析]

教材安排了三次统计活动,让学生学习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初步认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例题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动物生日聚会的情境提出问题,体现生活里需要统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接着通过分类理一理,出现象形统计图,使学生认识它,并依据它描述分类整理的结果;然后学生自己动手,分类整理花的朵数,并引入简单的统计表,让学生用数据表示分类整理的结果。“想想做做”让学生调查本小组的小朋友各爱吃哪一种水果,统计爱吃每种水果的人数,填入统计表。这样安排,意在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并通过亲自实践,经历和体会整理简单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实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2、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

3、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感受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

4、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题。

教学难点:

1、学生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图表中。

2、组织有效的统计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倾听、学会合作。

设计思路:

1、“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的要求。因此,每一个系统的

活动的设计都应是学生们身边的事,让学生在熟悉、亲切的生活背景素材中提出数学问题,在情境的创设中既可以导人数学知识教学,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统计,处处有数学。

2、“学活动化,让学生学习动态的数学。”也是新课程的要求。让学生形成统计观念,

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其真正投人到统计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在摆一摆、分一分、排一排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

3、“数学的问题化,让学生学习思考的数学。”也是新课程的要求。因此,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数据,根据数据提出问题,充分拓展思维,深化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同时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加大象的生日宴会,你们愿意吗?(多媒体显示大象图像,并伴音:小朋友好。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特别高兴,妈妈告诉我,待会儿会有很多客人来为我庆祝生日。看,它们来了!多媒体显示:小动物们戴着面具唱着生日歌依次出现。)

师: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答:我想知道它们是谁?我想知道每一种动物有几只?)

二、实践操作,初步体验统计

师:是呀,大象家来了那么多客人,它们都是谁呢?分别有几只呢?下面,请同学们帮助大象对来的客人做好登记。一个客人就拿张相应的动物头像贴在吹塑纸上。

(多媒体显示:动物客人依次揭开面具)学生摆动物头像。

学生摆完后,师: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呢?

生:大象家来了小狗、小猴、小猪。

师:他们分别有几只呢?

生:小猴有5只、小狗有4只,小猪有3只。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方法能一下子清楚地知道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分别有几只?

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引导学生想出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分类统计的方法。

师: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好不好呢?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小组合作,先讨论怎么分,怎样排,然后动手理一理。

学生学习小组讨论、操作,然后教师把每一组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哪一组排得最整齐、最漂亮呢?(师为最漂亮的小组发一颗星。)

学生进行评价。引出课本第62页例图,请小朋友把每种动物的只数填在横线下面的括号里。(学生在书上完成。)

师: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同学们有这么多发现,都是通过我们自己动手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得到的。刚才我们做的这些就是统计。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分小组整理各种鲜花的朵数。

师讲述:客人们给大象送来了什么?(花)有没有关于花的问题想问别的小朋友呢?(花有哪些颜色?各有几朵?)

师:课本巳经把这些花印在了附页上,请大家把附页里的花剪下来,分类贴在课本(课前剪好。)

分组讨论: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把每种花的朵数填在表格里。

组织全班交流,启发学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哪种花最多?哪种最少?你还知道些什么等)给予评价。

2、引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

a、以小组为单位,说明题目的要求,让学生自己动手剪--剪、摆一摆。

b、组织学生交流各小组统计的结果,让学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少?你还知道什么?)

c、想一想,说一说。

让学生说出各自的想法,给予评价。

师:回家后把今天大象过生日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认识人民币(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到各数的认识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0到71页。

教学要求:

4、使学生初步了解十进制。

5、知道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

6、初步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

7、初步培养估计的意识,获得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装在小盆里,12根,每人一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电脑:机器猫]

师: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

猫:小朋友,你们好,我叫小叮当,今天我想跟你们一快儿学习,你们愿意吗?

猫:太好了,我在学校里也是一个好孩子,已经得到很多小红花了,不信你们数数。

[电脑演示10朵花,第11朵打问号]

【点评】小朋友每天都会得到老师奖励的小红花。用数一数小叮当获得了几朵小红花,来创设“数到10朵再数下去就要用到比10大的数”这样一个情境,既贴近学生,又真实自然。

1、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师:老师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些小棒,就在小盆里,数一数你有几根小棒,在桌上排成一排。(小盆里都是12根小棒)

学生汇报,指名2人把小棒拿到讲台上数一边。

师:再来看看小叮当有多少根小棒?[电脑出示12根小棒]我们也来帮它数一边。

学生数

猫:每次都要这样数,太麻烦了,我有一个摆小棒的好办法,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我有十几根小棒。

师:小朋友,小叮当到底想到了什么好办法,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他有十几根小棒呢,猜到的小朋友也用这种方法把自己的小棒摆一摆,让自己和别人一眼就能看出你有十几根小棒。

还没有猜到的也可以跟同座商量一下再摆。

学生活动,汇报两人展示

师:你们看看谁的方法最好?小叮当和他想的一样吗?

[电脑演示捆的过程]

师: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试一试,看谁摆的最快。

学生活动

师:刚才我们把多少根小棒捆成一捆的?

师:10根小棒就是几个一根?一起来数一数。捆成一捆,就变成了1个十。所以我们说“10个一是1个十”

学生齐读:10个一是1个十。

【点评】让学生在数一数、摆一摆、想一想、再摆一摆、捆一捆、说一说的

经历中,自然形成“10个一是1个十”的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在操作活动中变得具体直观,易于接受。

师:再添上3根,现在有几捆带几根,是多少根?

师:再去掉1根,现在有几捆带几根,是多少根?

师:想摆出17根,应该添上几根?

师:想摆出16根,应该怎么办?

2、摆一摆、说一说:

师:下面,同桌的两个小朋友把小棒放在一起,我们来跟小叮当做游戏。

猫:[电脑出示文字:摆出11根小棒]

师:想一想,你准备怎样摆?

学生摆一摆

师:你是怎样摆的?

[电脑出示一捆带一根]

师: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师: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猫:你最喜欢十几呢?告诉旁边的小朋友,请他用小棒摆一摆。

猫:[电脑:19根小棒]我也来摆一摆。

师:看一看小叮当最喜欢十几,在心里数一数。

猫:我摆了19根,再摆一根是多少根?

师:怎样摆,就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有20根呢?

请两个小朋友商量一下,再合作摆一摆。汇报。

师:哪一种摆法好,为什么?

师:19根再添上1根,就是20根了,这时,单根的小棒又满10根,又可以捆成一捆,这样就能一眼看出有几个十?(板书:2个十)2个十是多少?(板书:是20)

学生齐读:2个十是20

【点评】摆小棒是学生很容易做的事,但是要摆的好、动脑筋摆、能从中自己领悟出的道理,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这个环节由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并以人机对话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很短的时间里,学生获得了不同的摆法,理解了许多比较抽象的概念。

猫:太好了,我已经有20朵小红花了。

[电脑:把整齐的1-20朵花打乱]

师:你们看,小叮当一高兴,把小红花花都弄乱了,好在小红花上都有数,你们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他们都放进这个宝盒里吗?宝盒右边有一个箭头,只要你放对了,箭头就会向右边跑。现在宝盒里还没有小红花,所以箭头上的数是0,现在,请一个小组来开火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报数。

[电脑演示:放花]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箭头跑了这么远,还拉出了一条直线,直线上都是我们学过的数,一起来读一读。

师:你觉得直线上的数越往右越怎么样?

师:比10大的数有哪些,在10的哪边?

师:比10小的数有哪些,在10的哪边?

师:比10小1的数是几,比10大1的数是几?

师:比19小1的数是几,比19大1的数是几?

4、综合练习:

[电脑:出示草莓图]

师:谁能估计一下,这里一共有多少颗草莓?

师:这么多草莓,要按照顺序数,才不会漏掉,可以从左往右,也可以从上往下。数一个就在这个草莓上做一个记号。

电脑演示,学生数,数到10

师:想一想,现在你要怎样做,等数完后,能让别人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颗?

学生在书上数,汇报

猫:这里还有很多洋伞,用同样的方法,先猜一猜一共有多少把,告诉旁边的小朋友。

猫:现在开始数一数,圈一圈,看看数出的结果和你猜的差不多吗?

学生在书上数,汇报

(2)师:小朋友们都很棒,现在就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本领再跟小叮当做几个游戏,好吗?

猫:我们今天学过的数,在铅笔盒里能找到吗?看谁最快。

师:从0开始,看着自己尺子上的数读一读。

猫:谁能从7数到17?

猫:谁能从11数到20?

猫:在尺子上,12的后面一个数是多少?

猫:18的前面一个数是多少?

猫:16的邻居是哪两个数?

猫:谁能跟我对口令数数?

一个一个数,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

师:下面我们分四个小朋友一组活动,每一组的四个小朋友轮流数数,从组长开始,先一个一个数,再两个两个数,最后五个五个数。

学生活动

(3)猫:我们再来比赛翻书吧。我说一个页数,看谁最先找到。找的课本上的第8页,再找到第15页,最后找到第20页。

猫:下面请小朋友在课本上先数出10页,看看有多厚。再数处20页,看看有多厚。

(4)师:小朋友,你们已经认识了11到20各数,看看教室里的人或物,你最喜欢什么,就去数什么,数到20个,请回座位。

学生活动

猜数游戏

猫:猜对了,可爱的小朋友们,希望你们努力学习,变得越来越聪明,放假的时候一定要到我家来做客。小朋友,再见!

【总评】

这节课教师突出体现了:

用活动的形式,让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形象、清晰可见、易于接受;

用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学习数学很有趣味、很有劲头,也很轻松;

用活动的形式,使合作有了可能、交流显得真实、情感得以融合;

用活动的形式,使学生更主动学习、教师更注重点拨、课堂更生动活泼。

总之,在这节数学课中有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显现,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悄然变化。

的认识苏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教科书第8页的例题,第8~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培养整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习惯。

3.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小朋友,你们的星期天一般是怎样过的?下面一起来看看小兰的星期天是怎样过的。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怎样把东西有规律地分一分。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寻求“分类”的策略。

(1)同桌讨论:你准备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

(2)交流分的方法,相互评价。

2.动手操作,体验分类。

同桌合作把这些物品分别放入文具盒和学具盒中,并说说每盒中的东西有什么不同。

3.反馈分类的结果。

在你们的帮助下,小兰也把东西整理好了,你们和她分得一样吗?(媒体演示)

4.小结。

刚才我们按这些物品的用途把它们分成学具和文具两类。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我们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一些物品分一分,这样东西的摆放就显得更整齐了,我们用起来也更方便。

5.练一练。

“想想做做”第1题。想一想:下面的动物哪些生活在水里?圈一圈:把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出来。说一说:你认为哪些动物生活在水里。

三、巩固深化,再次体验

1.“想想做做”第2题。

继续播放《小兰的星期天》:小兰在小朋友的帮助下顺利地整理好了自己的书包。这时电话响了,妈妈接了电话后说,有客人要来,她要上街去买菜,让小兰做***“小帮手”,收拾一下家里,小兰高兴地答应了。客厅的桌上摆着许多东西,把它们放在两个袋子里,该怎样放才合适呢?我们一起和小兰来比一比,看谁分得又快又好。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课前准备的物品进行分类,选2~3个小组上台演示,说说分类的依据。

2.“想想做做”第3题。

继续播放《小兰的星期天》:整理好客厅后,小兰来到弟弟的房间,瞧,调皮的小弟弟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

(1)说说它们各在哪里行驶。

(2)客人就快来了,我们来帮帮小兰好吗?就根据刚才那些玩具在哪里行驶的特点来分一分。学生把同类的玩具作上相同的标记。

(3)同桌互相检查。

(4)你还能按别的特点来分一分吗?

3.“想想做做”第4题。

(1)小组讨论可以按什么特点来分类。

(2)小组活动:把分类的结果展示在小黑板上。

(3)评价每组的分类结果。

既可以按颜色分,又可以按品种来分。如果学生有其他合理分法,给予适当肯定和鼓励。

4.这时客人来了,在这些客人中你发现藏着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可以根据客人的年龄、性别、穿着、身高等多种标准来分类。

四、全课总结,拓展思维

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谈感想及收获,教师再作概括总结。

课后记:

文档为doc格式

到各数的认识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教科书第43~44页的例题,第44~45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这节课教学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为以后学习这两种图形的特征打基础。虽然学生在生活中能看到一些有三角形面或平行四边形面的物体,但不太多,所以教材没采用观察物体的面再抽象出图形的方式引入。教材通过折正方形纸教学三角形,通过拼两个一样的三角形教学平行四边形。这样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自己“制造”出要认识的图形,可以激发学习热情,感知图形之间的变换和联系。在认识一种图形后,介绍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更具体更全面地感知这些图形的形状。

“想想做做”前两题分别在钉子板上围、在方格纸上画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帮助学生进一步直观认识这两种图形。后三题是折图形、拼图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想像能力。后三题都有较大的开放程度,对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和培养个性都十分有利。

[教学目标]

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2.知道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像能力。

4.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小朋友,你们玩过走迷宫吗?喜不喜欢玩?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张迷宫图(投影显示迷宫图),让大家一起来玩一玩。题目要求是把这只小白兔安全送回几何城堡,不过在送回的路上还要过蔬菜老师一关和茄子老师一关,你们有没有信心闯过去?现在就让我们出发。(出示兔子舞的音乐)学生跟着音乐做动作。

二、认识三角形

1.谈话:走着走着,从几何城堡中飘出了一张正方形的纸。

你能用正方形的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2.谈话:哪一个小朋友愿意上来说说你是怎样折的?

(1)指名上来演示折出的两个长方形,同时电脑演示。让这样折的小朋友举手。

(2)指名上来演示折出的两个三角形。

谈话:其他小朋友们也愿意这样来折一折吗?试试看。这次我们把这张正方形纸折成两个完成一样的……(电脑演示并板书:三角形)

3.谈话:小朋友已经认识了三角形,那谁能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三角形?

4.谈话:小朋友们知道的可真多呀!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像红领巾、三角形小旗、三角板、马路上的路标(电脑演示),它们也都是三角形,三角形有这样的(指着锐角三角形),还有这样的(指着直角三角形),还有这样的(指着钝角三角形),这些都可以叫它三角形。(电脑演示:从实物到图形)

5.谈话:小朋友们刚才自信、响亮的回答把我们的老朋友钉子板给叫醒了。钉子板说:小朋友你能在我的身上围出一个三角形来吗?试着用橡皮筋围围看。(学生操作)

6.谈话:谁愿意把你围的三角形给大家来看一看。(指着几个学生围的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小朋友们看,他们围的是三角形吗?再围一个和你刚才围的不一样的三角形。(围完以后,可以给你小组内的小朋友看一看,让小朋友自己来评一评。)

7.谈话:小朋友们用灵巧的小手在钉子板上围出了各种各样的三角形,还能用彩笔在格子纸上画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三角形吗?请小朋友拿出你们桌上的格子纸,开始画吧!请把你画好的三角形高高举起来,让大家看看。那你能再画一个和刚才不一样的三角形吗?画好了给小组内的小朋友看一下。

8.谈话:蔬菜老师又拿出了一张长方形的纸说:“小朋友,你能用这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吗?如果能折出就能闯过我这一关了。”(电脑演示)学生操作,指名演示。

三、认识平行四边形

(1)每小组有两套三角形。要求:两人合作,拼出两个不一样的图形。(可能拼出: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2)谈话:拼出的这种图形(指着平行四边形)你们认识吗?叫什么?(板书:平行四边形)你能不能再说一说叫什么?谁知道它的名字了?知道它名字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

(3)其他小朋友能用你刚才的两个三角形也来拼一拼这种图形吗?让学生都拼出平行四边形。

2.找平行四边形。

谈话:走着走着,小白兔又顽皮起来了,瞧!它跳过篱笆,滑下楼梯,钻过铁门。(电脑演示)

(1)出示楼梯图,提问:楼梯上有我们刚才认识的平行四边形吗?谁来指一指?(电脑演示有单个的,有几个拼成的。)

(2)再找出篱笆、吊笼、铁门上的平行四边形。(电脑演示)

(3)让学生在刚才的图画上选一个平行四边形涂上颜色。

3.除了这些物体上有平行四边形以外,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平行四边形吗?

4.谈话:钉子板老爷爷又发话了:小朋友会用橡皮筋在我身上围三角形,那你能不能用橡皮筋再围一个平行四边形呢?(学生操作)

(1)谁愿意把你围的平行四边形给大家看看?选择几种上来展示一下。

(2)问:你们是怎样围的?(指名回答)

(3)小组里的小朋友互相检查。如果有同学没有围对,帮他改正过来。

5.谈话:在格子纸上能画一个与刚才围的不一样的平行四边形吗?(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作指导。)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谈话: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又闯过了第二关,继续向前出发,终于把小白兔安全送回了几何城堡。在送回的路上我们不仅认识了三角形,还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完成板书)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小组合作拼图形,拼好后在班内展示。

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小组合作完成,把各组拼好的图形在班内展示。

[设计意图]

1.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整节课以“小组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在小组或班内操作展示、交流,在合作学习中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精神,提高交流能力。

2.注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良好的空间观念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内涵。本节课从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引出三角形,再从两个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图形中引出平行四边形。整节课中教师安排了大量的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如用橡皮筋在钉子板上围图形,在方格纸上画图形,寻找观察实际生活中的有关图形等,还通过折、剪、拼进行图形的相互转化。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形成和发展了空间观念。

3.密切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找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使学生更直观、更全面地感知这两种图形的形状,并增强对几何图形源于生活的认识。

11到20各数的认识(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我们认识的数

教学目标

1、用学过的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培养数感。

2、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3、积累活动经验,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交流,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电脑动画,创设情境:卡通形象皮卡丘把小朋友带到数的王国。

讲述:数的王国里住着我们已学过的100以内的数,这些都是我们认识的数。

(板书:我们认识的数)它们经常跑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二、活动探究,解决问题

1、“说一说”的第一部分。

出示第一幅图,并播放学生说的话,出示相应的场景图。

讲述:这些同学可真是有心人,你能在生活中找到这些数吗?跟你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说完后组织学生交流,尽可能地让学生充分反言。

讲述:同学们说得真好,只要细心观察,你还会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数。

2、“说一说”的第二部分。

提问:谁来告诉我,你今年几岁了?自己的年龄都记得很清楚,我看谁能说出家中每个人的年龄?(先告诉我家中有几口人,再分别说出他们的年龄)先指定两名学生说,当每个人都很想说的时候,再让他们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最后再请两名学生说。

讲述: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可见你们平时对自己的家人都很关心。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智力小测试,比比谁最聪明。(出示第二幅图)

讲述:你们都猜对了!在你们的家庭里,爷爷奶奶的岁数比较大,一般宰0岁左右;爸爸妈妈的年龄中等,大约三十几岁;而你们的年龄是最小的,今年还没有超过10岁。

3、“猜一猜”。

讲述: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这个游戏需要小组长和组员合作完成。组员的任务是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操作,小组长则要把组员猜数、数数的结果记录下来。

(1)请每个同学抓一把糖,数数有几粒?

组员数,组长记录。完成后评出优胜小组,奖励合作星,再指名说,老师在表中板书三名学生说出的粒数。

讲述:同学们抓一把糖大约都在10粒左右。

(2)在请同学们抓一把花生米,不要数,先猜猜大约有多少粒?

小组活动结束后评出优胜组,奖励合作星。

(3)讲述:从这张表上可以看出着三位同学抓一把花生米的粒数都要比抓一把糖的粒数多,其余同学是不是也这样,这是为什么呢?请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小组同学讨论,教师指导,教师指导。讨论结束后,指定代表发言,其余学生补充。

小结:因为一粒花生米比一粒糖小一些,所以一把花生米的粒数就要比一把糖的粒数多一些。

(组长记录)估计好了以后抓一把黄豆数一数,数结果也请组长记录下来。

小组活动结果后评出优胜组,奖励合作星。

讲述:因为一粒黄豆比一粒花生米小得多,所以在估计的时候就应该想到一把黄豆比一把花生米的粒数多得多,这样估计出的结果就会和实际的记过比较接近。

4、“数一数”

出示第四幅图。

请你们一起走出教室,分小组到校园里去数一数好吗?10分钟后我们回教室汇报。

学生分组到室外活动。

数完后组织学生交流。

讲述:刚才小朋友都观察得非常仔细,数得也非常好。

三、全课总结

教学后记:接近生活,学生对此特别感兴趣.以后多开展这样的活动.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认识时间一

单元教学目标:

1、1、              结合学生日常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2、              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时,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3、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课程标准中相对的知识技能目标: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小明的一天(1课时)

教学目标:

1、1、              让学生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点。

2、2、              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3、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会认读整进、半时。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认识整点与半点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1、              教师先出一个谜语,让学生猜一猜。

2、2、              出示各种漂亮的钟,激发学生认识钟表的欲望。

二、说一说。

1、1、 说说课本当中,小明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结合小组讨论。

2、2、 小朋友的一天又是怎样度过的呢?

三、认一认。

具体地说说小明几点在干什么?

一、三、         比一比。

引导学生讨论,发现半时和整时的区别,这是本节课的难点,讨论完后请小组长代表发言,最后教师作出总结。

二、四、         结合实践。

1、1、              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是怎么安排时间的。

2、2、              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三、五、         练一练。

1、1、              第1、2题都是巩固钟表的认识.

2、2、              小调查是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说一说,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作为一次家t作业,第二天来进行组织交流。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认识时间一

二、教学目标: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使学生知道1时=60分;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三、单元重、难点: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谈话法等。

五、教具:小黑板、挂图、有关的多媒体课件等。

六、突破方法: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使用钟表模型等学具、教具加以突破。

七、单元课时:6课时(其中有4课时是活动课)

八、教学关键:通过实践和练习,使学生明白知识的规律,灵活掌握知识并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九、单元小结:

一、课题:

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页例1练习十五1-3题。

三、教学目标: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使学生知道

1时=60分,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四、教学重点: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使学生知道

1时=60分。

五、教学难点: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

60分。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等。

七、教具:小黑板、挂图、等。

八、教学课时: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引入。

“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的不停的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你能说出你自已的一些作息时间吗?(教师板书)

师:看来同学们都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时或用几时半表示时间,还有些同学能用8:10的形式来表示时间。

师:同学们,你们又知道现在是几时吗?(出示现在的时间钟面),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

2、认识钟面。观察钟面,通过上学期的学习, 我们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大家交流交流,说一说。

(二)、直观演示,自主探究新知。

1、认识时间:分

(1)、引导学生观察分针。(实物钟,演示分针走1小格)

师: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

2、认识时。

钟面演示:移动时针,让学生说出走到几时了,要注意引导。得出结论: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1时。

3、认识时间。

(1)教学例1第一个钟面。

(2)教学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两种表示方法在上学期已学过,在此让学生注意在写3时5分时,要在两点后面加一个“0”写作:“3:05”)。

(三)、动的手实践、巩固新知。

1、教师拔钟,学生说时间。

2、两个同学为一小组,一个同学拔钟,另一个同

学说时间。

3、教师说时间,学生拔钟。

(四)、教学效果测评

1、完成课本“做一做”第1题。

2、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3、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

4、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师生互动游戏操作,认读时刻,

师拔生说、生拔师说,同桌一人拔一人说,并交换。

十、课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