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专业19篇)

时间:2023-12-28 20:38:13 作者:飞雪

教学计划可以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分配时间,做到有序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吸收知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优秀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分享。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1、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理解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多媒体课件。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语文:5.69元品德与社会:6.18元)。

2、师:根据我们发现的这两本书的价格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两本书一共多少元?两本书相差多少元?)。

第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第二个问题呢?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时候都要用到小数的加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二、尝试计算,构建新知。

1、学生尝试计算。

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先列出横式,再列出竖式。

(指名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都谈到了相同数位对齐,满十进一,不够减向前一位借一,这些方法,我们在什么时候用过呢?(整数加减法的时候)。

师:那也就是说,计算小数加减法其实是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来计算的。

2、观察算式,发现方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两个题,你认为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该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

三、自主编题,内化知识。

1、联系生活,自主编题。

师:昨天,老师走进了一家文具店,看到了这样一些商品信息。

课件出示:书:33.27元彩色笔:9.6元。

足球:60.4元跳绳:7.53元。

师:你能用这些信息编一道题自己解决吗?把你想到的问题记在心里,把你的解决方案写在纸上,先列出横式,在列出竖式。

2、同桌交流:(1)你提出了什么问题?

(2)你是怎样计算的?

(3)通过这个题的计算,你想提醒大家什么?

3、全班交流。

(1)挑选两位小数减一位小数的题。如:33.27—9.6=。

师:刚才这位同学提到了小数点对齐,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让小数点对齐呢?

(小数点对齐就保证了相同数位对齐。引导学生用小数的意义来解释。)。

(2)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如:9.6–7.53=。

师:当遇到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或位数少的小数减去位数多的小数时,我们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在小数的末尾补“0”,这样计算起来更方便。

(3)得数是整数。如:9.6+60.4=70.0(元)。

师:我们接着看这位同学编的题,一起读出它的结果?70.00元。

师:怎样写更简洁呢?(直接写出70元)。

师:太棒了,像这种情况,在横式上写结果的时候我们一般要对结果进行化简,体现数学的简洁美。

(要对结果进行化简——把小数点末尾的0去掉。)。

(5)看来,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少,那你会计算小数加减法了吗?好,那同桌相互检查一下自己编的题,看有没有什么问题,如果有问题就改正过来。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第一关:定位停车。

(1)5.73-0.6=5.13。

师:这里有一个小数减法的算式,被减数5.73已经写好了,减数0.6已经在小卡车上准备好了,这辆小卡车开到哪儿停下了合适呢?这样,用你们的声音来控制它,一会儿小卡车开动起来,你觉得该到哪儿停你就喊停。

(2)课件出示12+0.43=。

这一次又该停在哪儿呢?怎么了?(开过了)。

师:卡车司机犯难了,12没有小数点,该怎么对齐呀?谁来给他出出主意?

在你们的眼里12也有小数点,12的小数点在12的后面。(课件演示12的小数点)是这样吗?那我们让小卡车退回来,这样就可以做加法了,结果是:12.43。

2、第二关:摘取智慧星。

7.2–6.45=12.53+4.67=5–0.41=。

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完成。

5–0.41=在列竖式的时候,5改写成5.00可以吗?那为什么不改写成5.0呢?

3、第三关:认识小巨人。

师:你们认识他吗?(姚明)你们知道他的身高是多少米吗?(2.26米)。

师: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入场的画面,他牵着一个小男孩,你们认识他吗?

师:老师给你们一个小提示,你一定能算出来。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师:林浩的身高是1.28米,他俩的身高虽然相差了很多,但他们都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四、课堂小结:(3分)。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理解和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认识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探究,比较归纳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3、德育目标: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注意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体育比赛吗?

生:喜欢!

师:其实在比赛过程中也有许多关于数学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

[课件播放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第一轮录像]。

师: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第一轮中国队的劳丽诗、李婷获得了53.40分,意大利的哈特利、海曼斯获得了49.80分。

生:中国队比分高一些。

师:不错,那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中国队比意大利队多得多少分?

师板书:53.40-49.80=。

师:计算这道题用我们以前所学习的知识能解决吗?怎样摆竖式?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

……。

(课件继续播放第二轮比赛画面)。

师:你又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第二轮比赛中国队获得58.20分,意大利队获得49.20分。

生2:中国队的比分又比意大利队的比分高。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第二轮中国队比意大利队领先多少分?

生2:第一轮和第二轮中国队一共获得多少分?

生3:第一轮和第二轮意大利队一共获得多少分?

生4:第二轮比赛完成后,中国队比意大利队领先多少分?

……。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真多,这些问题的解答方法一样吗?竖式该怎样写?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问题和同桌讨论讨论,看看该怎样解答。

生汇报:

58.20。

-49.20。

9.00。

53.40。

+58.20。

111.60。

49.80。

+49.20。

99.00。

投影展示学生计算方法。

师:大家算得都很好,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对位?

生1:为了相同数位对齐。

生2:……。

师:“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把小数的小数点对齐。

师:计算结果末尾有0,是否可以把0去掉?为什么?(生讨论)。

……。

生1:把0去掉,因为这些0都在小数末尾。

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看来大家学的都不错。那上面的计算结果还可以怎样写?

(生试做)。

1、完成“练习八”第1题。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完成“做一做”第1、2题。

2、完成“练习八”第2题。

3、作业:练习八第3题。

教学伊始,教师运用回放录像与解说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情境,真实、亲切,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情境中,促使学生进入学习活动。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充分地欣赏中国跳水运动员在比赛中珠联璧合的完美发挥,回味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创造的辉煌成绩,感受竞技运动带给人类的无穷乐趣。同时体会小数加减计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体会到若不学好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不学不行。有了这种感受,学生才会将“要我学”转换为“我要学”,才会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地加入到学习中去。

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所有信息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众多信息中选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按自己的意愿提出问题,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自主思考,学习的过程。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做铺垫,教师就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尝试,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在课堂上创设交往、互动的协作学习环境,有利于群体智慧共享。学生在这种人格平等的环境中,自发释放自己的生命活力,享受快乐的学习生活,从而更自觉地承担学习任务。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重点是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难点是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曹老师通过让学生合学(共同探讨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展学(把讲台让给学生,让他们来说共同探讨出来的结果即计算过程。

如:百分位满十怎么办?十分位不够减怎么处理?小数位数不同,计算时怎么办?得数末尾的零可以去掉吗?这些问题他们都能解决。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这样让学生亲身体验,既让他们掌握了知识的重点,突破了难点,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为后面的练习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因此,我认为曹老师的这一节课,目标达成较好。重点突出,难点得以突破。是一节值得我们学习的好课。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理解和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认识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探究,比较归纳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3、德育目标: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注意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体育比赛吗?

生:喜欢!

师:其实在比赛过程中也有许多关于数学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

[课件播放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第一轮录像]。

师: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第一轮中国队的劳丽诗、李婷获得了53.40分,意大利的哈特利、海曼斯获得了49.80分。

生:中国队比分高一些。

师:不错,那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中国队比意大利队多得多少分?

师板书:53.40-49.80=。

师:计算这道题用我们以前所学习的知识能解决吗?怎样摆竖式?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

……。

二、循序渐进,探究新知。

(课件继续播放第二轮比赛画面)。

师:你又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第二轮比赛中国队获得58.20分,意大利队获得49.20分。

生2:中国队的比分又比意大利队的比分高。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第二轮中国队比意大利队领先多少分?

生2:第一轮和第二轮中国队一共获得多少分?

生3:第一轮和第二轮意大利队一共获得多少分?

生4:第二轮比赛完成后,中国队比意大利队领先多少分?

……。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真多,这些问题的解答方法一样吗?竖式该怎样写?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问题和同桌讨论讨论,看看该怎样解答。

生汇报:

58.20。

-49.20。

9.00。

53.40。

+58.20。

111.60。

49.80。

+49.20。

99.00。

投影展示学生计算方法。

师:大家算得都很好,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对位?

生1:为了相同数位对齐。

生2:……。

师:“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把小数的小数点对齐。

师:计算结果末尾有0,是否可以把0去掉?为什么?(生讨论)。

……。

生1:把0去掉,因为这些0都在小数末尾。

生2: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看来大家学的都不错。那上面的计算结果还可以怎样写?

(生试做)。

三、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完成“做一做”第1题。

重点交流第1、3题怎样算。

2、完成“做一做”第2题。问:还有别的计算方法吗?

3、作业:练习十六第2题。

教学伊始,教师运用回放录像与解说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情境,真实、亲切,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情境中,促使学生进入学习活动。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充分地欣赏中国跳水运动员在比赛中珠联璧合的完美发挥,回味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创造的辉煌成绩,感受竞技运动带给人类的无穷乐趣。同时体会小数加减计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体会到若不学好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不学不行。有了这种感受,学生才会将“要我学”转换为“我要学”,才会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地加入到学习中去。

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所有信息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众多信息中选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按自己的意愿提出问题,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自主思考,学习的过程。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做铺垫,教师就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尝试,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在课堂上创设交往、互动的协作学习环境,有利于群体智慧共享。学生在这种人格平等的环境中,自发释放自己的生命活力,享受快乐的学习生活,从而更自觉地承担学习任务。

由前后两次讲课对比来看,使我深刻认识到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应当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交流,互争论、共探究,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方法的研究,应该着眼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并能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在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及责任感、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鉴于此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数学课堂教学,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流程。在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下,构建一个以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现象为切入点,以促使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为核心,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主要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程序和策略。

《小数加法和减法》公开课教学设计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计算方法的正确运用。

一、复习。

口算各题。

二、新授。

1、教学例2。

出示例2,指名列出算式。让学生试写竖式,明确相同数位对齐。

思考:被减数百分位上没有数,怎么办,为什么可以看作0。

2、完成p49试一试。

思考:被减数的十分痊和百分位上都可以看作多少?为什么?

2、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1~3题。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还可以自己补充问题:问学生你还想到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八的第4~6题。

1、“小小诊所”:练习八的第4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2、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八的第六题,让学生从问题出发去思考该用什么方法去做。

四、课堂。

五、布置作业。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多媒体光盘。

教师活动。

一、导入。

1、出示例1的情境图。

谈话:这是同学们在文具商店购物的画面。你能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交流后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些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下面的问题及相应的算式:

(1)小明和小丽一共用了多少元?

(2)小明比小丽多用多少元?

(3)小明和小芳一共用了多少元?

(4)小芳比小明少用多少元?

(5)三个人一共用多少元?

2、揭示课题。

谈话: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小数加法和减法)。

二、探究。

1、教学例1的第(1)问。

谈话:你能用竖式计算“4.75+3.4”吗?先试一试,再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讨论:你是怎样计算的?又是怎样想的?

围绕学生采用的算法进行比较,要求学生具体地解释思考过程。

小结: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然后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

2、教学例1的第(2)问。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3、教学“试一试”。

谈话:这里还有两道题,你能用刚才学到的计算方法自己算出结果吗?

学生计算后,再要求说一说是怎样算、怎样想的。然后提出把计算结果化简的要求,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结果和依据。

4、总结和归纳。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然后组织机交流。

三、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出每道题中的错误,再分别改正,并组织交流。

3、完成练习八第1题。

4、完成练习八第2题。

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适当加以点评。

5、完成练习八第3题。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还可以自己补充问题:问学生你还想到了什么?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今天学得怎么样?

五、延伸。

同学们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提出了许多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很有价值。其中,有些问题我们已经解决,剩下的问题下节课在继续研究。

六、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

学生回答。

学生根据条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学生口答算式。

学生思考、交流后回答:算式中都用小数。

学生用竖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同时指名板演)。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同学间交流自己想法。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学生交流后明确。

学生独立计算,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同学们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引导学生归纳: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都要把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分别相加、减,都要从低位算起。计算小数加减法时,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学生各自在书上填出得数,并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

结合线段图学生说说对前3个问题的理解。

学生交流。

问题的提出来自学生本身的思索,这让学生更有兴趣去探索、尝试。

围绕学生采用的算法进行比较,要求学生具体地比较“数位对齐”、“相同数位对齐”和“小数点对齐”,最终让学生明白“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这一环节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教师鼓励分小组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进而探讨小数加、减法的基本算理。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既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联系以前学过的整数加、减法,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形成比较完整的认识。

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既巩固了本课的相关知识点,又提高了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板书设计:。

4.75+3.4=8.15(元)4.75-3.4=1.35(元)。

4.754.75。

-3.4-3.4。

8.151.35。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一)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是教学重点.。

(二)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是学习的难点.。

学习新课。

(一)复习准备。

1.下面各数不改变大小,变成三位小数.。

8.90.4213.4600。

2.填空.。

3.375千克=()克7.81千克=()克。

4.075千克=()克3.4千克=()克。

3.口算.。

2.引入.。

我们今天学习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计算法则.(板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1.。

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提问:应该怎样计算?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引导学生说出要把两个小队的千克数合并成一个数.。

板书:3.935+4.075。

提问:竖式怎样写?(学生可能会说出小数点对齐)。

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

整数加法怎样计算?(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个位加起.)。

为什么要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呢?(相同的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相加.)。

板书:

那么小数加法也要相同的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相加,怎样才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呢?

引导学生说出,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板书:

启发学生想,得数7.810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为什么能去掉?

反馈:完成120页“做一做”.。

订正时说说怎样计算的.。

启发学生想: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在议论的基础上,明确:

相同的地方都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小数加法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的数位对齐.。

不同的地方,整数加法是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是从低位加起.。

2.学习例2.。

引导学生把例2与例1对比,说明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两个小队采集的和,及第一小队采集的千克数,求第二小队采集的千克数.)。

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先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计算.。

学生算出:

如果用小数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算出,并说出算理.。

提问: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反馈:完成122页“做一做”,提示验算方法.。

订正时要说明计算法则及验算方法.。

引导学生填空.(投影)。

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

阅读课本法则.。

(三)巩固反馈(投影)。

18.35+4.6521.37-8.37。

(突出得数末尾有0,怎么处理.)。

216.74+5.2383.4-0.56。

(突出位数不同,怎样对位.)。

36.42-4.28.3+10.17。

(位数不同,数字特殊,易按整数凑整法计算而忽略了法则,要及时纠正.)。

4.10-4.825-4.37。

(突出难点,从整数里减去一个小数.)。

5.指出错误并改正过来.。

(四)作业。

练习二十六,第1~3题.。

本节课的新课分为两部分.。

《小数加法和减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三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借助学生熟悉的超市购物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兴趣。让学生从超市购物入手,自由选取物品以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提高环节设置买教室装饰物的问题情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二,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由学生自己收集有用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时充分利用超市购物的情境,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首先根据购物单寻找信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学生提出的,所以学生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动力也就更大。

1、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小数加减法笔算方法。

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在黑板上的板书、情境图。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2) 师: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经常能够用到小数,哪些同学有过购物经验?

师:非常好,大家都有买东西的经验。在购物过程中,我们不但会遇到小数,还会遇到小数的计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板书)

师:希望大家开动脑筋,大胆猜想,看谁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发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并说明其中的道理。

二、新授铺垫

1、小黑板出示:笔记本3元4角 讲义夹4元7角5分

一本笔记本和一个讲义夹共多少钱?

2、根据生回答板书:8元1角5分

3、提问你是怎样算到的?

4、把这三个数据化成用元作单位分别是多少?(板书:3.4元 4.75元 8.15元)

5、根据这三个数据,你可以得出哪些数学算式?

板书:3.4+4.75=8.15(元) 8.15—3.4=4.75(元) 8.15—4.75=3.4(元)

6、这些算式,你能发现他们有什么特点吗?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呢?它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有没有相同之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小数加法和减法)

1、探索加法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你能用列竖式的方法得到3.4+4.75=8.15吗?

学生尝试在自备本上列竖式。两名学生板演。

你是怎样列的?在列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然后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板书:小数点对齐 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

2、探索减法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师:刚才通过自己探索,知道了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再蒜,那么怎样计算小数减法呢?请同学们试着列列8。15—3。4这道题,看看怎样列结果才能等于4。75。

学生尝试列竖式。一名学生板演。

你是如何列的?有没有不同的'列法?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3、化简的探索

8.15—4.75=3。4这道直接请学生起来说怎样列,老师板演。

提问:列竖式计算的结果是3.40,我们算的对吗?为什么?

那你觉得在横式上写哪个比较简便?

小结:所以有时我们计算的结果能化简的要化简。

4、比较

引导学生归纳: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都要把相同的数位对齐,然后把相同计数单位的数分别相加减,都要从低位算起。

四、巩固练习

1、48页练一练第1题

运用刚才学的,四大组进行比赛,看哪一大组做的又对又快。四人板演。

全体校对。

2、48页练一练第2题

看谁的眼睛亮,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小黑板出示)

你们觉得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时,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再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能化简的要化简。

3、练习八1—3题

4、归纳总结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一样,都有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减,都要从低位算起。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1.通过自主探索生活中的情境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2.通过计算、比较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把整数加减法计算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迁移规律的意识。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教学课件。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读课外书吗?老师想问一问你们自己去书店购买过课外书吗?在一个星期天,小丽到新华书店来选购自己喜欢的图书。

从这张图上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

生1:小丽买了两本书,一本是数学家的故事,另一本书童话选;。

生2:一本《数学家的故事》,价格是6.45元;另一本是《童话选》,价格是4.29元。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小丽买了这两本书,一共要花多少钱?

(2)《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元?

或者说《童话选》比《数学家的故事》便宜多少元?

师:这两个问题,你认为应该用怎样的方法来解答?

预设:

生1:求“小丽一共花了多少钱?”用加法计算,可以列示6.45+4.29=。

求“贵多少元?”用减法计算,可以列示6.45-4.29=。

师:你能估一估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吗?

估算很重要,同学们平时一定要具有估算的意识。有时候估算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帮助我们检查和验算。估算也是一种很好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估算是重要的运算技能,通过估算可以帮助推算出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而在精确计算中有效避免出现不合理的错误答案。借估算定精算,实现了估算与精算之间的沟通,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预设:

生1:元角分的知识。

生3: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生4: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生5: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学会知识的迁移和类推,合理运用转化的思想,把新知转化为旧知,用旧知来解决新知是一种非常好的数学学习方法。只要同学们善于思考和发现,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小组的合作,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下面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p72,自学例1。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问题,这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用旧知引新知,为他们的学习指明方向,激发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1.学生自学,完成自主学习单。

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3、学生尝试计算,指名板演,呈现不同的算法。

4、全班交流。你们小组解决了哪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预设:

学生1:

学生2:

学生3:

学生4: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经验,以及在具体情境下对小数的理解,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大胆尝试探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4、重点思考:“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呢?”

预设:

学生1:在学习一位小数加法时,就是把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整数部分相同数位对齐,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的数要对齐。所以当两个两位小数相加时,百分位上的数也要对齐。

学生2:因为不同的数位表示的含义不同,个位表示几个1,十分位表示几个十分之一,百分位表示几个百分之一。当小数点对齐时,相同数位就对齐了。

学生3:因为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两个数才能直接相加,所以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即“小数点对齐”。

师:那该怎样计算呢?然后按照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计算时,从最低位算起,这道题也就是先从百分位加起,5加9得到14个百分之一,百分位满十要向十分位进一,在百分位上写4;十分位上4加2加1得到7个十分之一,在十分位上写7;最后个位上6加4满10,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个位上写0,十位上写1。那么6.45+4.29=10.74。

首先列竖式时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相同的数位要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从最低位算起,这个算式应从百分位减起,5减9不够减,就从十分位退一当十再减,15-9=6,得到6个百分之一,在百分位上写6;十分位上4退1是3,3-2=1,得到1个十分之一,在十分位上写1;最后个位上6-4=2,得到2个一,在个位上写2。那么6.45-4.29=2.16。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找到各方法间的内在联系与不同;同时借助笔算小数加法的经历,通过运用数学语言的交流,逐渐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一本质,体会到小数点对齐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比较内化。

刚才我们学习了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吗?我们一起来比较分析。

预设:

学生1: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都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学生2: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都是从最低位算起。

学生3: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学生4:小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一样,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进行验算,也可以用减法验算。

在小数加减法计算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什么呢?

1: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

2:整数加减法是从个位对齐,而小数加减法是小数点要对齐。

3:小数点要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点要写成实心的小圆点。

4:计算结果如果末尾有0,可以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

【设计意图】通过小数减法与小数加法的对比、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对比,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促进学生在头脑中完善与计算有关的知识网络。

(三)知识运用。

1.基础练习。

教材第72页,做一做。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6.07+4.895.64-1.78。

【设计意图】巩固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

2.综合练习。

(1)教材第74页第3题。

(四)课堂总结。

教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

预设:

学生1:可以将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

学生2: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

学生3: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

……。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

【设计意图】在回顾与反思中,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做到在收获知识的同时积累小数加减法笔算的活动经验,并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本节课例是在学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教学这部分知识,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法则,还要同整数加减法结合起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加减法的实质。

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几点思考:

1、注重与生活的联系。

本课例选择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以“购买图书情景图”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突出了计算不再是枯燥乏味,不再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是让学生感到计算学习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2、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通过自主探索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在例1的教学中我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交流各自方法、概括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整个过程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互动模式,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探索、去获取知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在探究算法中使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学习的体验。对于6.45+4.29和6.45-4.29的竖式写法,我先让学生自己试着写,再通过格式对比展示,利用学生出现的问题,紧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在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中,学生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3、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通过计算、比较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把整数加减法计算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迁移规律的意识。通过“小数点为什么一定要对齐”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明白“这样就能保证整数部分和整数部分对齐,小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对齐。当小数点对齐时,相同的数位也就对齐了”。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来体会和感悟,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是教学重点.。

(二)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是学习的难点.。

学习新课。

(一)复习准备。

1.下面各数不改变大小,变成三位小数.。

8.90.4213.4600。

2.填空.。

3.375千克=()克7.81千克=()克。

4.075千克=()克3.4千克=()克。

3.口算.。

0.4+0.32.5-1.41.28+1.214.6-3.2。

8.75-3.744.5+5.5456+344125-25。

2.引入.。

我们今天学习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计算法则.(板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1.。

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提问:应该怎样计算?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引导学生说出要把两个小队的千克数合并成一个数.。

板书:3.935+4.075。

提问:竖式怎样写?(学生可能会说出小数点对齐)。

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

整数加法怎样计算?(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个位加起.)。

为什么要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呢?(相同的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相加.)。

板书:

那么小数加法也要相同的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相加,怎样才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呢?

引导学生说出,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板书:

启发学生想,得数7.810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为什么能去掉?

反馈:完成120页“做一做”.。

订正时说说怎样计算的.。

启发学生想: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在议论的基础上,明确:

相同的地方都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小数加法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的数位对齐.。

不同的地方,整数加法是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是从低位加起.。

2.学习例2.。

引导学生把例2与例1对比,说明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两个小队采集的和,及第一小队采集的千克数,求第二小队采集的千克数.)。

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先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计算.。

学生算出:

如果用小数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算出,并说出算理.。

提问: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反馈:完成122页“做一做”,提示验算方法.。

订正时要说明计算法则及验算方法.。

引导学生填空.(投影)。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也就是),再按照()法则进行计算,最后().。

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

阅读课本法则.。

(三)巩固反馈(投影)。

18.35+4.6521.37-8.37。

(突出得数末尾有0,怎么处理.)。

216.74+5.2383.4-0.56。

(突出位数不同,怎样对位.)。

36.42-4.28.3+10.17。

(位数不同,数字特殊,易按整数凑整法计算而忽略了法则,要及时纠正.)。

4.10-4.825-4.37。

(突出难点,从整数里减去一个小数.)。

5.指出错误并改正过来.。

(四)作业。

练习二十六,第1~3题.。

本节课的新课分为两部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学生的实际需要、尊重学生的思维进程。

做到:问题由学生提出、分析、解决;。

概念由学生归纳、概括、提炼;。

规律由学生探索、发现、揭示。从而达到“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有机统一。围绕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从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提问导入,探究应用中教师精问、巧问,生成追问等方面来体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三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由学生自己收集有用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时充分利用超市购物的情境,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首先根据购物单寻找信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学生提出的,所以学生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动力也就更大。

1、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48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八第1~3题。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体育比赛吗?生答。

师:其实在比赛过程中也有许多关于数学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

[课件播放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第一轮录像]。

师:你能获得哪些信息?生答。

师:不错,那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答。

师板书:-=。

师:计算这道题用我们以前所学习的知识能解决吗?怎样摆竖式?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

二、循序渐进,探究新知。

(课件继续播放第二轮比赛画面)师:你又获得了哪些信息?生答。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答。

4:第二轮比赛完成后,中国队比意大利队领先多少分?师:同学们提的问题真多,这些问题的解答方法一样吗?竖式该怎样写?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问题和同桌讨论讨论,看看该怎样解答。

生汇报:

生1:我算的是“第二轮中国队比意大利队领先多少分?”用减法计算,列式:-=。

生2:我算的是“第一轮和第二轮中国队一共获得多少分?”用加法计算,列式:+=。

+

情景导入二:

(2)师: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经常能够用到小数,哪些同学有过购物经验?

师:非常好,大家都有买东西的经验。在购物过程中,我们不但会遇到小数,还会遇到小数的计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板书)。

师:希望大家开动脑筋,大胆猜想,看谁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发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并说明其中的道理。

二、新授铺垫。

1、小黑板出示:笔记本3元4角讲义夹4元7角5分一本笔记本和一个讲义夹共多少钱?

2、根据生回答板书:8元1角5分。

3、提问你是怎样算到的?

4、把这三个数据化成用“元”作单位分别是多少?(板书:元元元)。

5、根据这三个数据,你可以得出哪些数学算式?

板书:+=(元)=(元)=(元)。

6、这些算式,你能发现他们有什么特点吗?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呢?它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有没有相同之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小数加法和减法)。

三、探索新知。

1、探索加法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你能用列竖式的方法得到+=吗?

学生尝试在自备本上列竖式。两名学生板演。

你是怎样列的?在列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然后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板书: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

2、探索减法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师:刚才通过自己探索,知道了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再蒜,那么怎样计算小数减法呢?请同学们试着列列这道题,看看怎样列结果才能等于。

学生尝试列竖式。一名学生板演。

你是如何列的?有没有不同的列法?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3、化简的探索。

=这道直接请学生起来说怎样列,老师板演。

提问:列竖式计算的结果是,我们算的对吗?为什么?

那你觉得在横式上写哪个比较简便?

小结:所以有时我们计算的结果能化简的要化简。

4、比较。

引导学生归纳: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都要把相同的数位对齐,然后把相同计数单位的数分别相加减,都要从低位算起。

四、巩固练习1、48页练一练第1题。

运用刚才学的,四大组进行比赛,看哪一大组做的又对又快。四人板演。

全体校对。2、48页练一练第2题。

看谁的眼睛亮,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小黑板出示)。

你们觉得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时,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再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能化简的要化简。

3、练习八1-3题。

4、归纳总结。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一样,都有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减,都要从低位算起。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数学《两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结合具体的情境,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并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合作交流,共同总结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新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的道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答题纸、淮东校徽若干等。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类推、迁移法、合作交流、讲练结合等。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大家看(出示淮河东路小学的校徽),认识吗?

生:认识,这是我们学校的校徽。

师:那我们学校的校徽漂亮吗?

生:(齐)漂亮。

师:想得到它吗?

生:(兴奋)(齐)想。

师:希望这节课大家能够大显身手,发挥你们的一技之长,争取得到它,好吗?

生:好。

开始上课。

二、激情导入:

生:(齐)喜欢。

师:谁能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抽奖?

生1:可以获取奖品。

生2:很刺激。

生3:还可以中大奖。

生:(齐)好。(学生很兴奋)。

师:好的,如果大家能把这几道题都做对了,我们就开始抽奖。

1、口算。

25+37=250+235=72+138=。

2、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列各数变成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

4.804.519。

练习的时候“开火车”,学生基本都能直接说出答案,练习完之后,教师:

师:我们四(四)班的同学果然出手不凡,希望同学们在下面的学习中能够表现的更加出色。

师:从估算的结果来看,我们能比较出哪个队抽到的总金额多吗?老师来采访一下,为什么我们比较不出来呢?(随机找一名学生)。

生:估算的结果一样,比较不出来。

师:那怎么办呢?请大家小组自由交流、讨论。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你们组讨论的结果。

生:必须笔算,精确计算才能比较出来。

师:这种方法,你们觉得怎么样?

生:(齐)好。

师:那怎样列式呢?

生:两个数相加。

师:好的,那就请大家动手计算吧。这两名抽奖的同学请在黑板上各自算各自抽到的总金额。现在大部分同学都已经计算出了结果,请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把4.8看成4.80,先把百分位上的数相加等于4,十分位上的数相加等于9,然后点上小数点,再把个位上的数相加等于6,最后再把十位数上的3移下来,所以答案是36.94。

师:你讲的真好,奖励一个校徽,我们其他同学听明白了吗?

生:(齐)听明白了。

师:好的,我们再看一看黄河队的总金额,答案是36.93,有问题吗?

生:(齐)没有。

师:那也就是说在计算时要……。

生:从低位向高位算起,数位对齐,数位不够的要在数的后面用0补足。

师:谁能清楚的给大家讲一讲?

生:把19看成是19.00,先把百分位上的数相加等于3,十分位上的数相加等于9,然后点上小数点,再把个位上的数相加等于16,写6进1,最后再把十位数上的数相加等于3,所以答案是36.93。

师:你说的很清楚,谢谢你。为什么要从百分位开始算呢?

生:三年级讲过,要从低位向高位算起。

师:那也就是说要从左向右算、数位对齐,在小数加减法中也就是要小数点对齐。好了,现在第一轮结果已经揭晓。我们祝贺长江队获胜,请长江队的同学每人为自己贴上一个校徽。

师:同学们,关于这样的小数加法大家会计算了吗?

生:(齐)会。

师:好的,下面请大家笔算一道题。

28.28+11.62=39.9。

28.28。

学生计算,老师巡视并收取四位同学的答题纸,待全班同学都做完的时候,在展台上一一展示。

师:好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家做的和这几位同学做的一样吗?

师:第一题,答案是1.05,同意吗?

生:(齐)同意。

师:第二题,……。

生:(齐)有。

师:好的,看来呀,大家都会笔算两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了,那么就请大家帮助明明、豆豆和乐乐检查一下他们做的题目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帮助他改正,同桌两人先互相说一说吧。(之后找学生汇报)。

明明豆豆乐乐。

12.4。

生:不对,小数点没有对齐,对齐之后答案是12.92。(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一步步出示)。

师:大家同意吗?

生:(齐)同意。

师:我们向这位同学表示祝贺,奖励一个校徽。谁来分析一下豆豆的做题情况?

师:你说的真清楚,把掌声和校徽一同送给他。最后,我们再来看一看乐乐的做题情况。

生:不正确,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

师:同意吗?

生:(齐)同意。

生1:做题时,小数点要对齐。

生2:做题的时候,要认真、仔细,该进位的要进位,不够减的时候要向高一位借1,借1当10。

生3:算出的得数末尾有0的,要把0去掉。

生4:被减数不够减的,要在末尾用0补足。

生5:计算的时候要从低位向高位算起。

生6:……。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见后面板书)。

师:老师相信,你们在做题的时候一定会认真、细心的计算。

三、练习巩固。

生:(齐)想。

师:好的,如果我们把这几道题都做对了,我们就可以看到了。

师:为了节省时间,我们每一大组算一题,然后找同学公布答案。

学生计算。

师:谁来说一说第一题的答案?

生:5.75-2.3=3.45。

师:同意吗?

生:(齐)同意。

师:第二题。

生:7.46-3=4.46。

老师用期待的目光看着全班学生。

生:(齐)同意。

师:第三题。

生:0.26+0.35=0.61。

老师用期待的目光看着全班学生。

生:(齐)同意。

师:我们马上就可以看到那激动人心的场面了。最后一题,全都会啊(几乎全班学生都举手了),一起说吧!

生:(齐)0.37+14.3=14.67。

师:大家表现的真棒!下面,我们就让我们一同再来感受博尔特在奥运会上百米冲刺那激动人心的场面吧。

观看博尔特100米短跑视频。

师:9.69秒,让我们记住这个让全世界为之震感的数字吧。同学们,奥运会虽然结束了,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却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为了弘扬奥运精神,看,小亮的学校也举行了100米短跑比赛(幻灯片出示,播放录音)。

师:小亮比博尔特慢了多少秒呢?请同学们自己动手计算。

学生计算,片刻之后。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13.85—9.69=4.16(秒)。

师:他说的正确吗?

生:(齐)正确。

师:小亮同学体育很出色,可在生活中他却遇到了难题,你能帮助他吗?大家看:(幻灯片出示略)。

师:小亮能直接够到帽子吗?

生:不能够到。

师:那你能帮助小明想办法够到帽子吗?

生1:可以,蹦一下就可以够着了。

生2:踩在凳子上。

师:可以吗?

生3:不可以,因为小亮身高1.42米,凳子高0.33米,1.42+0.33=1.75(米),1.75〈1.85,所以够不着。

生4:不对不对,还有胳膊的长度呢,要是加上胳膊的长度一定能够到。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5:我可以拿一个晾衣杆,就可以够到帽子了。

生6:……。

四、课堂总结(略)。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是教学重点.。

(二)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是学习的难点.。

学习新课。

(一)复习准备。

1.下面各数不改变大小,变成三位小数.。

8.90.4213.4600。

2.填空.。

3.375千克=()克7.81千克=()克。

4.075千克=()克3.4千克=()克。

3.口算.。

0.4+0.32.5-1.41.28+1.214.6-3.2。

8.75-3.744.5+5.5456+344125-25。

2.引入.。

我们今天学习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计算法则.(板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1.。

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提问:应该怎样计算?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引导学生说出要把两个小队的千克数合并成一个数.。

板书:3.935+4.075。

提问:竖式怎样写?(学生可能会说出小数点对齐)。

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

整数加法怎样计算?(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个位加起.)。

为什么要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呢?(相同的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相加.)。

板书:

那么小数加法也要相同的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相加,怎样才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呢?

引导学生说出,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板书:

启发学生想,得数7.810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为什么能去掉?

反馈:完成120页“做一做”.。

订正时说说怎样计算的.。

启发学生想: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在议论的基础上,明确:

相同的地方都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小数加法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的数位对齐.。

不同的地方,整数加法是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是从低位加起.。

2.学习例2.。

引导学生把例2与例1对比,说明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两个小队采集的和,及第一小队采集的千克数,求第二小队采集的千克数.)。

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先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计算.。

学生算出:

如果用小数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算出,并说出算理.。

提问: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反馈:完成122页“做一做”,提示验算方法.。

订正时要说明计算法则及验算方法.。

引导学生填空.(投影)。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也就是),再按照()法则进行计算,最后().。

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

阅读课本法则.。

(三)巩固反馈(投影)。

18.35+4.6521.37-8.37。

(突出得数末尾有0,怎么处理.)。

216.74+5.2383.4-0.56。

(突出位数不同,怎样对位.)。

36.42-4.28.3+10.17。

(位数不同,数字特殊,易按整数凑整法计算而忽略了法则,要及时纠正.)。

4.10-4.825-4.37。

(突出难点,从整数里减去一个小数.)。

5.指出错误并改正过来.。

(四)作业。

练习二十六,第1~3题.。

本节课的新课分为两部分.。

小数加法和减法

1、让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法、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法、减法和整数加法、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法、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3、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

2、体会小数加法、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教学准备:挂图一张、小黑卡、

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超市购物。

在我们北环新开了欧尚超市,你们去过吗?十一期间,丁老师也去逛了一下,超市里真是琳琅满目,尤其是文具,更是应有尽有。

这是小朋友在购买文具的情景,你能从中了解哪些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些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问题和相应的算式。

小数加、减法该怎样计算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二、探究算法,明确算理。

1、师:你能用竖式计算吗?选择两题自己试一试,再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教师巡视,指名部分同学板书竖式。

3、组织讨论:你是怎样算的?又是怎样想的?

*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

逐个点评,纠正计算中的一些问题。

你们觉得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把学生的想法板演出来)。

选哪两样文具所花的钱最多,是多少?最少呢?

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知道了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那么小数减法呢?请大家再试这算一算。

4、学生独立计算小数减法,指名板书。(并投影一些同学的计算。)。

5、通过刚才的计算,你知道了什么?小结减法的计算法则。

强调计算结果要化简。

6、总结和归纳。

计算小数加、减法时更要注意什么?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组织交流和归纳: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都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减,从低位算起。整数加、减的竖式中,末尾对齐了,其他数位也就对齐了,就能使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而小数加、减法则不然,只有小数点对齐了才能使相同数位对齐,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面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和或差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要去掉0把结果化简。

三、巩固练习。

1、这是五(1)班同学的作业,我想请你们来当小老师,看看做得对不对?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说出错在哪里,该怎么改。

2、完成”练习8”的第1题。

比一比,哪组正确率高。

3、完成“练习8”第3题1——3问。

组织交流,着重引导联系线段图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四、总结和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学得怎么样?

2、同学们在开始上课时,提出了许多小数加法、减法的问题,有些我们已经解决了,剩下的我们下节课再继续研究。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小数的加减法》一课我的设计理念是: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学生的实际需要、尊重学生的思维进程。做到:问题由学生提出、分析、解决;概念由学生归纳、概括、提炼;规律由学生探索、发现、揭示。从而达到“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有机统一。围绕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从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提问导入,探究应用中教师精问、巧问,生成追问等方面来体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三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借助学生熟悉的超市购物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兴趣。让学生从超市购物入手,自由选取物品以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提高环节设置买教室装饰物的问题情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二,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由学生自己收集有用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时充分利用超市购物的情境,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首先根据购物单寻找信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学生提出的,所以学生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动力也就更大。

1、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小数加减法笔算方法。

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在黑板上的板书、情境图。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2)师: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经常能够用到小数,哪些同学有过购物经验?

师:非常好,大家都有买东西的经验。在购物过程中,我们不但会遇到小数,还会遇到小数的计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板书)

师:希望大家开动脑筋,大胆猜想,看谁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发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并说明其中的道理。

二、新授铺垫

1、小黑板出示:笔记本3元4角讲义夹4元7角5分

一本笔记本和一个讲义夹共多少钱?

2、根据生回答板书:8元1角5分

3、提问你是怎样算到的?

4、把这三个数据化成用“元”作单位分别是多少?(板书:3.4元4.75元8.15元)

5、根据这三个数据,你可以得出哪些数学算式?

板书:3.4+4.75=8.15(元)8.15-3.4=4.75(元)8.15-4.75=3.4(元)

6、这些算式,你能发现他们有什么特点吗?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呢?它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有没有相同之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小数加法和减法)

三、探索新知

1、探索加法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你能用列竖式的方法得到3.4+4.75=8.15吗?

学生尝试在自备本上列竖式。两名学生板演。

你是怎样列的?在列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然后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板书: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

2、探索减法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师:刚才通过自己探索,知道了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再蒜,那么怎样计算小数减法呢?请同学们试着列列8.15-3.4这道题,看看怎样列结果才能等于4.75。

学生尝试列竖式。一名学生板演。

你是如何列的?有没有不同的列法?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3、化简的探索

8.15-4.75=3.4这道直接请学生起来说怎样列,老师板演。

提问:列竖式计算的结果是3.40,我们算的对吗?为什么?

那你觉得在横式上写哪个比较简便?

小结:所以有时我们计算的结果能化简的要化简。

4、比较

引导学生归纳: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都要把相同的数位对齐,然后把相同计数单位的数分别相加减,都要从低位算起。

四、巩固练习

1、48页练一练第1题

运用刚才学的,四大组进行比赛,看哪一大组做的又对又快。四人板演。

全体校对。

2、48页练一练第2题

看谁的眼睛亮,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小黑板出示)

你们觉得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时,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再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能化简的要化简。

3、练习八1-3题

4、归纳总结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一样,都有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减,都要从低位算起。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1、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2、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2、继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总结概括能力。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理解退位的道理。

数字卡片、小棒、例题小棒图、课件。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12-7=20+4=35-3=。

2、学生完成口算练习后,师生根据第四组的口算,回顾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强调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时先用个位数减个位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设疑导入:

引入:刚才同学们回顾了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你们能不能按照刚才的口算方法做一做这道题呢?教师出示例题。

(板书:36-8=)。

操作探疑:

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位同学拿出两捆小棒表示3个十,再拿出6根小棒,表示6个一,在课桌上摆好。

从这些小棒中要去掉8根小棒,想一想应该怎么办呢?同学们自己动手试一试。同桌同学可以互相议一议,说说你是怎么摆的?怎么想的?在学生操作的同时,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解疑明理:

指名说说学生的操作过程,然后依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进行演示。教师引导学生有序回答。

先摆两捆小棒和6根小棒。单根小棒不够8根,就得把一捆小棒打开,变成10根。

打开的10根小棒和原来的6根小棒合起来就是16根单根小棒。从16根单根小棒中减去8根,还剩8根,和剩下的一捆小棒合起来就是28根小棒,所以,36减8应该得28。

归纳算法:

引导学生对照黑板上的操作过程议一议:算式中的36应该先怎么办?再干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个位上的6不够减时,要从十位上拿出1个十,也就是10个一,与个位上的6合起来,然后用16减去8得8,再把8和剩下的2个十加起来。

学生回答计算过程,教师把板书补充完整。

师生回顾学习过程,强化口算方法。

2、反馈练习。(投影出示,师生共同完成)。

3、看教科书:并完成“做一做”第2题。

(三)全课小结。

小结时启发学生找出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与以前学的不同之处,教师点明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例2、

一共有36个足球,我们班借了8个足球,还多少个?

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

36-8=2836-8=28。

16-8=810-8=2。

20+8=2826+2=28。

小数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体会小时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二、本单元的分课时目标有哪些?

本单元共有6课时,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巩固小数加减法的法则,加减法关系并掌握小数加减法应用题。

2、提高解题能力。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法混合运算。

(2)在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四课时。

教学要求:。

1、在学习掌握小数加减法基础上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简算。

2、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第五课时。

教学要求:。

1.巩固小数的简算,并能判断哪些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2.培养学生进行简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进行简算的能力。

第六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法则和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运算.

2.能够对一些能简算的题简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灵活解题能力.

【内容解读】。

三、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前后联系:。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后继学习的相关内容。

四、本单元的例1、例2的教学重点是什么?

例1、例2,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竖式写法,经历计算的全过程,同时经过合作交流,共同总结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数位对齐就是小数点对齐的道理,知道当计算结果的末位有0时,应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省略0不写,是结果形式达到最简。

四、练习十六第1题的编写意图是什么?该怎样把握题目的教学要求?

练习十六第1题,是小数口算练习,它综合了两方面的知识: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和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学生结果出错,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粗枝大叶、计算不专心造成的,二是由于100以内的口算不过关或算理不清楚造成的。这时,应及时帮助学生查找其中原因及时纠正错误。

【教学提醒】。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计算重点、难点都集中在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上,计算结果都要考虑是否要运用小数的基本性质使之变成最简。基于以上原因,所以把小数加减法放在同一例题中进行。这样能以最快的速度形成小数加减的良好认知结构。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1.结合现实情境,理解和掌握被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少于减数时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乐意交流、认真计算、验算的好习惯。

探索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

探索当被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少于减数时的处理方法。

(一)口算热身。

1.3+2.3=8.2+1.3=4.7-0.5=。

5.4+0.5=2.5-2.1=6.9-6.5=。

4.5+2.5=8.37-2.17=5.7-3=。

选择一道加法,一道减法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相加减。)。

(二)自学例2。

1.明确例2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解决的问题。

出示:教材例2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收集学生竖式计算的多种情况,请学生迅速展示。

导学单。

1.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尝试用竖式解答。

2.思考:被减数的百分位上可以看作几,这样想的依据是什么?

3.小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相同,试着验算例2。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竖式计算时遇到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

2.这样想的依据是什么?

3.怎么验算小数减法?

导学要点:

被减数的百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根据小数的性质在末尾添0后计算,但这个0一般不写出来,想在心里。

竖式的得数里,小数的整数部分是0,这个0一定要写出来。

验算小数减法,可以想差+减数是否等于被减数。

4.全班交流。

分析黑板上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适当点评。

(三)练习。

1.基础练习。

(1)第49页试一试。

(2)第49页练一练。

减数是两位小数,被减数也要看作两位小数,先在8的后面添上小数点,再添两个0,变成8.00。

2.改错练习。

(1)练习八第4题。

(2)当被减数的百分位上不够减时,不能倒过来用减数减被减数,得数的0和小数点不能漏写,退位减法不要忘了减1。

(四)专项练习。

1.练习八第5题最后两题,并验算。

点拨:加法验算可以交换两个加数位置再算一次。

(五)创编练习。

1.长颈鹿的身高是6米,一只大猩猩身高是1.65米,一只大象的身高是4.26米。

根据以上信息提出一个用减法解答的问题,并解答。

点拨:将错就错,用错误的结果减正确的加数,得到错误的加数。末尾对齐就是把一位小数看作两位小数,扩大10倍,得到正确的加数。

(六)课作。

基础题:《补充习题》第37页。

提高题:8.65加一个一位小数时,把加号看成了减号结果得到了4.27,正确得数是()。

(七)家作。

1.《课课练》第43页。

2.阅读小数报、时代报相关内容。

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教科书第64页例1及相关练习。

本课是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的内容,是在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学习的。计算教学因纯数字的教学会显得抽象且枯燥,教材中以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了解信息,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并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实物操作,直观呈现算法过程,再通过语言表征,简化思维,理解算理。丰富学生对本课知识建构,同时为以后学习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打下基础。

1.在教学中,学生通过摆小棒的操作,25+20在汇报时往往都会说“先算整捆,2捆加2捆,就是4捆是40根,再加上5根共45根。也就是先算十位(高位),再算个位。因为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算理,熟练算法,且计算过程都以口算为主,计算顺序可能显得不很重要,但是教师如果不引导,强调,鼓励这种方法,这与今后教授列竖式的方法发生矛盾,此时教学过程在这环节中把握好这个度。

2.本课研究的计算方法有部分同学是掌握的,只是朦胧感觉到应该是这样计算,但说不出算理,表述或思维过程中不够系统,不够规范,教师可在讲解中稍微提示以使学生便于理解,而这个环节的直观呈现也是本课重点,是让学生从直观学具操作到抽象数字理解过程。

如果在授课中缺乏直观操作、演示、对比、辨析的过程,只是简单讲解,反复练习,学生虽然也会逐渐掌握计算方法,但是借助学具,直观感悟,利用数的意义和组成,探索数字系统的结构,会用数学语言表征,能更好地发展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也更符合新课标的精神。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情境发现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利用所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且理解其中的算法和算理。

2.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学具辅助、算式比较等方法,逐渐丰富学生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发展过程,来理解算理,得出算法。

3.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具:课件、小棒、计数器;学具:小棒、计数器。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理解相同数位相加的算理。

(一)复习数的组成。

课件出示数字卡片:每张苹果卡片中都藏着一个数宝宝,你能说出它表示的意义?

1.先出示22、5。

教师引导:说数意义时可以按照这样的'句式,如:这是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4表示()个(),个位上的()表示()个()。

2.再出示53。

教师:如果用小棒你怎样摆出这个数?

3.最后出示40、4、20。

出示“40”和“4”

教师:如果在计数器上,你怎样拨出这个数?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再出示“20”

教师:这个数与“40”相加是多少?表示几个十?

以不同的形式提高学生对数意义的理解的知识。根据教师依次出示的数字卡片,指定学生说出数的意义。

(二)课件出示:口算题(开火车)。

40+2050+3040+250+3。

(三)新课引入。

教师:看来小朋友们对数的意义知识掌握很好。在写字课上,小林和小红两位小朋友也在谈论着完成的作业情况。

课件出示主题图:

1.了解信息。

教师:从图片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请学生回答,教师摘要信息并板书;

小林:我写了25个大字,还要写2个;小红:我才写了20个。

教师: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完整表述,摘录可探究问题。

让学生能完整地把条件和问题完整说一说。可能学生会提出一些问题,教师可以有选择性进行板书,作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课件出示问题。

(1)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

(2)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

3.尝试列式,比较“一共要写”和“已经”的含义。

教师:解决这些问题,怎样列式?学生说出算式,教师依次板书出:

25+2=25+20。

师生分析,肯定算式。

(一)尝试计算,触发疑问。

教师:这两个算式结果是多少?

可能有学生会计算,请学生说出结果,教师可用粉笔轻轻写在算式的后面。并追问:这个结果是否正确呢,我们一起来检验吧。

教师:我们准备了小棒,可以通过这些学具摆一摆,把过程清晰展现出来。

(二)借助学具,实际操作。

(1)小棒演示,学生板演。

算式25+2,先摆出“25”,摆出2捆再摆出5根,再摆出2根表示加上2。

算式25+20,先摆出“25”,摆出2捆再摆出5根,再摆出2捆表示加上20。

师追问:为什么他俩摆完25之后,一个摆了2根,一个摆了2捆?

指定学生表述过程(课件演示),注重引导根数与根数相加。也就是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捆数与捆数相加,也就是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

师生归纳,用摆小棒的方式验证这两个结果是正确的。

教师:你会用计数器拨一拨的方式计算吗?

(2)计数器直观呈现相同数位相加的特点。

学生板演。

教师:请学生演示先拨出25,在增加2个,在个位上再拨出2个,最后是27个。

教师:如果加20在什么数位上拨?拨几个?表示什么?

(课件演示过程,并提出问题)。

这两题中,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在学生用语言表征过程中简化思维,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数位的概念。

(三)过程呈现,理清算理。

师生回顾,计算过程,板书呈现,直观感悟。(课件演示)。

(四)学以致用,鼓励多种方法。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鼓励个性化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小猴摘苹果。(纠错题)课件呈现。

请学生观察,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判断理由。

师生小结,归纳计算方法,突出本课重点:“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并彩色粉笔板书。

(二)我来试试。(课件呈现)。

5+3=2+6=。

35+3=2+46=。

35+30=20+46=。

让学生在练习卡上直接写出得数,指名汇报结果。

预设:如果有学生发现每组算式有一定的规律,教师可以适时拓展学生思维。突出“在加法算式中,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和也增加”的变化规律。

课件再次出示苹果卡片上的数字。

(一)创造算式,比较大小。

教师:老师把苹果卡片张贴在黑板上,根据这些数字,一起创造符合条件的算式。

(课件呈现)条件。

(1)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算式。

可能会有:22+4053+40。

追问:你能比较出这两个算式的大小吗?

(2)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式。

可能会有:22+653+6。

22+553+5。

追问:你能比较出这两个算式的大小吗?

(二)列式设疑,孕伏新知。

课件添加数字“9”,教师提出问题:还能组成新的算式吗?

学生可能会回答出这样算式,教师板书:22+953+9。

追问:这两道算式你会算吗?

教师:这就是下节课要学习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师:在今天学习的计算中,你有什么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