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最新艺术鉴赏专业论文(优质18篇)

时间:2024-01-03 17:10:27 作者:笔砚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和风格,提高我们的写作效率和质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范文范本,供大家学习和借鉴,希望能够提高大家的写作水平。

艺术鉴赏论文

现如今,舞蹈艺术鉴赏教育已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舞蹈艺术鉴赏不再是各校“装点门面”的可有无的课程,它将会不断地发展与完善,为祖国培养更多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当前全国的许多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开设了舞蹈鉴赏课选修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挖掘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有重要作用,受到同学们的普遍欢迎。然而在实际过程中,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这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在课程设置上不够重视。

虽然大多数院校已将舞蹈鉴赏课程列入到选修课范畴中,但实际上却要求学生任选一门以上的艺术类选修课。而对于学生进行艺术教育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分情况地要求学生选多门艺术类课程只能是蜻蜓点水式的教学,效果微乎其微。这说明了高校对舞蹈鉴赏课程还不够重视,客观上也使学生在心理上视这类课程为可有可无。

(二)教学方法死板。

在舞蹈艺术鉴赏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单一的传授式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剥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学生兴趣不高。

学校的舞蹈鉴赏选修课,到课的人往往一开始特别多,到后面越来越少,就是去的也是为了应付教师点名,这种现象十分普遍。说到底,还是学生对这个课程不够喜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解决课程困境的重要途径。

二、如何开展高校舞蹈艺术鉴赏教育。

(一)改革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兴趣是学习的基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题材上的选择上,要尽量选择贴近学生、让学生容易理解的作品;在流行元素的选择上,应有选择性地介绍街舞、爵士舞和拉丁舞能对学生胃口的元素;也可以让学生学习一些简单的舞蹈语汇。舞蹈鉴赏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在精不在多,在于理解不在于盲从。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投学生所好。

(二)注重学生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

课堂教学毕竟是有限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舞蹈艺术鉴赏教育要把培养学生自学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放在首要位置。

一方面,要丰富鉴赏的审美知识储备。舞蹈是一文化现象,对其鉴赏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而应该从文化内涵上领略舞蹈艺术的美。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鉴赏方法。如族的《龙鼓舞》是青海省原始祭祀舞蹈,每年六月跳神会时祭祀神灵、驱灾避邪。离开这个一层文化内涵,便无从知道此舞蹈美在何处。

另一方面,加强大学生对舞蹈意境想象的训练,掌握舞蹈的动律与构图。舞蹈构成有三个:动律、构图和舞情。情感是舞蹈的灵魂,动律和构图是为舞情而存在的。原始图腾崇拜的舞蹈所以不朽,是因为它的每一个节律都充满了极端狂热的,而又无比虔诚生命情调。因此,在对舞蹈意境展开想象和联想之前,要引导大学生对其中的`情感进行反复体验。

(三)舞动肢体,结合实践领悟舞蹈魅力。

与单纯鉴赏的传统模式相比,师生间进行互动显然能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提高教学效果。尽管舞蹈艺术鉴赏是理论课,但是“动”是舞蹈的精髓。在讲到不同舞种的特点时,我们可以安排教一些简单手位及具有代表性的动作,把舞蹈知识与动作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体验舞蹈的魅力。

三、高校开展舞蹈艺术鉴赏教育的意义。

(一)社会意义。

1.传承民族文化,促进与世界的交流。舞蹈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舞蹈能充分展示人的生命与心灵之美,是无国界的语言。舞蹈鉴赏对民族文化传承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本土民间舞蹈的选择,能够培养学生善于发现本土民间艺术的慧眼,保护本土民间艺术,形成关注本土民间舞蹈文化的良性氛围,从而促进本土民间舞蹈传承和发展。而了解外国舞蹈,又能感受到异国风情,增长见识,促进彼此的了解。

2.体现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文化型、创新型人才。当代的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的人才,舞蹈艺术鉴赏教育属于美育范畴,它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个体意义。

1.培养审美能力,完善文化修养。

人类的文化包括文字文化和非文字文化。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对非文字文化的学习,使专业知识丰富的大学生却成了新一代的文化弱者。君不见高校文艺演出时演员们激情飞扬,而台下的观众却一片麻木。这并不是他们不热爱艺术,而是他们缺乏必要的艺术鉴赏能力。而舞蹈艺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人文精神和美学、哲学思想等,是弥补大学生文化缺陷的最佳科目。

2.增强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斯佩里博士对人的大脑进行割裂研究发现,人的左脑负担抽象思维活动,右脑掌管形象思维活动。开发右脑可以提高智力水平。我国著名的艺术心理学研究者平心先生研究发现,热衷于舞蹈的大学生的智商明显比城市一般人口的智商高很多。

3.净化心灵,培养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情操。

舞蹈通过优美的人体动作、造型和表情陶冶人的心灵,提高人的思想境界。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是能够深深打动人心的。以舞蹈《中**亲》的欣赏为例。一开始,那形体的张力、那音乐的激愤,使同学们仿佛身临其境地重温起那个年代的国仇家恨的苦难。中国妈妈对侵略者恨入骨髓,却最终收养了敌人的婴孩,那种反复的矛盾和挣扎给人以强烈的艺术震撼。音乐又低沉转为轻快,慈爱而勤劳的中**亲终于辛辛苦苦地把日本的婴儿拉扯大了,她告诉孩子身世,含泪送她回去寻找亲身父母。从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懂得博爱和宽容的力量。

4.促进内外美统一和举止得体。

舞蹈是以人体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懂得舞蹈美的人处处都能体现姿态美。作为高层次的“文化型、创新型”人才,大学生应该是有更高的审美修养的,他们的气质、情感、涵养、风度、形貌、言谈举止的各个方面都应比一般人更得体。当教师用优秀的作品展示着美丽异域风情和古老的传说时,学生步入舞蹈艺术的世界,就明了了人体语言的美妙,促进了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

参考文献:

[1]王德胜.美学教程[m].人民教育出版社,.9l。

[2]黄明珠.中国舞蹈艺术鉴赏指南[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艺术教育专业论文

近年来,幼儿艺术领域教育成为幼儿教育的热点之一。这对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其教学效果很难满足新时期幼儿教育的需要。

近年来,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幼儿艺术教育成为幼儿教育的热点之一。新《纲要》中把幼儿的学习内容分为科学、社会、健康、艺术、语言五大领域。艺术领域人才的培养,对于学前教育的实际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前教育艺术领域培养目标。

学前艺术教育目标包括: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要注重幼儿的参与,注意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美、创造美的审美情趣等。

这些新变化要求幼儿教育的教学模式要多样化,其过程要充分体现幼儿艺术教育的综合性、游戏性、审美性和创造性的特点,这对幼儿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这些目标,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音乐欣赏、声乐、琴法与伴奏、舞蹈、幼儿舞蹈创编、幼儿音乐创编、幼儿简易乐器演奏、美术、手工制作、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等。

二、学前教育艺术教学存在问题。

(一)学生特点。

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以普通高中升学无望的初中毕业生为主,由于近年来国家加大对中职教育的投入,进入中职学校的门槛越来越低,招收进来的新生素质参差不齐,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大多数学生所就读的初中根本不重视音乐、美术课,许多学生在艺术方面的知识几乎是空白的。拿音乐来说,有的学生虽然能唱歌但不识谱,乐理知识和音乐常识知之甚少,甚至还有的学生五音不全。由于学生音乐基础较差,又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自觉学习的能力,进入学前教育专业学习后,面对技术性和操作性较强的音乐学科,很多学生感到不适应,随着学习内容难度的加大,学生更是力不从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往往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才能显现出更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现实情况是,一些学生的专业兴趣不强,这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曾有教师对所在学校的153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发放了《专业兴趣和艺术素质调查问卷》。从调查结果看,喜欢幼师职业,想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只有33人;有45人是因为喜欢唱歌、跳舞、弹琴才选择本专业的;有32人是家长选择的,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好找工作;因为喜欢小孩儿但对幼儿教师工作性质并不了解的有28人;有12人是为了上学有个伴才报名的;还有2人初中都没有念完,推向社会家长又不放心,只想找个地方混日子。真正喜欢本专业,喜欢幼儿教师职业的学生还不到四分之一,可见学生的专业兴趣不强,也说明学生和家长并不了解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糊里糊涂就选择了学前教育专业。面对这种状况,教师除正常的教学之外,还必须做出大量的努力,端正学生择业观念,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专业兴趣;否则教学难度大,直接影响到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教师因素。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教师有一部分来自专业的艺术院校,所接受的都是学院的艺术教育,在从事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时仍沿用着学院的教学模式。这必然导致在教学过程中重技能轻实践的后果,不能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特色,背离了培养学生综合艺术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初衷。由于近几年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招生情况较好,教师师资短缺,专业教师承担着超课时工作量,同时还要兼任其他行政工作,根本没有时间深入幼儿园了解行业的实际需求,更没有时间外出学习和培训,只能“闭门造车”。

(三)教学管理与考核制度不完善。

许多中职学校在教学管理方面自由度较大,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的安排不成体系,也没有一套规范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考核体系,使学生对幼儿教师标准和应具备的艺术素养及能力缺乏清楚的认识,导致学生对学习的重视不够,学习动力不足。

(四)偏重于对知识技能的培养,忽略相关学科知识整合能力的锻炼。

艺术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受专业院校教学体系和模式的影响,在幼教艺术领域教学中普遍存在重音乐技巧训练,轻教学能力培养的弊端。比如声乐,主要强调的是发声的状态和位置,对学生教唱的都是一些声乐曲;乐理,主要强调对知识点的把握和运用等,很少提到如何演唱幼儿歌曲,如何运用这些乐理知识创设音乐游戏等。

三、艺术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承认,重视并坚持主体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原则。优质的音乐教育应该是以学生为本,使每一名学生都得到良好的教育。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学中,我们坚持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法,设计一些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如音乐创编活动、小组竞赛等等,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和灵活多变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趣味,且懂得随机应变。如声乐教学中常出现为了追求“高位置”而脱离自然、喉头上提、高音吃力、状态不积极等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如换另一种表达方式——主持人朗诵,并让学生在模仿中体会高位置的感觉,便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又如在训练歌唱的呼吸时,用“闻花香”让学生体会深呼吸,让他们尽情去“嗅”,用心去“闻”,这样稍作点拨,课堂气氛就变了,学生的情绪和兴趣也会油然而生。教师用生动、风趣,富于幽默感的语言代替了抽象、难懂的专业术语,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代替死板枯燥的理论讲解,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产生新奇感,激起求知、探究的欲望,从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师要学会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景,给学生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直观感受,拓展审美想象的空间。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还可以打破时空与课堂环境的界限,丰富学生知识。例如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播放优秀幼儿教学录像,可以让学生在没有深入幼儿园实习的情况下,身临其境地感受未来从业的环境,近距离了解幼儿教学的情况和当前先进的幼儿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岗前培训活动奠定基础。

(四)培养学生学科的综合应用能力。

要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多元化需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义务和责任。要与时俱进,了解当今社会的需求,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育能力,利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有效的教学策略,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任何一堂幼儿活动课的教学,不仅仅要用到音乐课程中的节奏、视唱、配弹、歌唱等,在活动前还需要运用美术课程中所学的手工、绘画等来准备道具;活动过程的设计要有幼儿心理学、教育学、卫生学等知识作为教育教学的理论基础;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的教学应明确地指导学生如何设计教学活动,安排活动的程序,设定活动的环节,表现活动的主题,抓住活动的重难点等;而舞蹈、幼儿体操、童话故事等所有科目的知识技能都能使活动过程表现得丰富多彩,达到幼儿艺术教育的目的。如在歌唱《癞蛤蟆和小青蛙》的教学活动中,在开始部分结合律动,以说唱的形式和小朋友相互认识;通过出示事先制作的手工图案,并结合故事讲解引入活动主题;在节奏、声势的伴奏下让小孩逐渐熟悉活动的主题素材——歌曲;最后在角色扮演的环节综合运用到各种元素,尽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表演潜能,达到活动的目的,也凸显了活动的重难点。这是一个幼儿歌唱活动教学的案例,却包含了多项相关教学内容,音乐、美术、舞蹈、幼儿园活动设计、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卫生学、幼儿体操、童话故事等,都为幼儿各项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条件。对这些课程的学习,促进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同时也为幼教课开展渗透幼儿艺术活动元素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五)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在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所学与生活中所要解决的真实问题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这对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就业实际出发,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体验未来职业中所要面临的真实情境,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

(六)恰当的分层教学。

20世纪中叶,美国和日本等国发展了分层教学,使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学有所用,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普教的一些学校也进行过分层教育系统的研究与成功实验,力图从学生实际出发,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进步与发展。

而我国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中,大多还在采用传统的集体授课模式,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这显然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职业学校应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学不能脱离学生实际,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势在必行。

分层教学具体实施中应注意的几个环节:合理分配和利用时间;分层教学要灵活,随机应变;分层教学中的提问;分层次评价。

对于十七八岁就要进入社会工作的学生,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尊重和爱,只有深入观察和了解学生,把握教学中每个学生的动态,才能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艺术的信心,使学生能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整合各种教学观点,将不同的教学策略综合运用于实际教学之中,正所谓“教必有法,但无定法”。只要我们努力去探索,教学工作就会越做越好,从而为社会输送合格优秀的人才。

课文《离骚》艺术鉴赏

《离骚》反映了屈原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和他热爱宗国愿为之效力而不可得的悲痛心情,也抒发了自己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哀怨。

一、文化背景。

《离骚》的形式来源于楚国人民的口头创作,诗人又将其加以改造,构成长篇,使之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它的语言精炼,吸收了楚国的不少方言,造句颇有特色。从构思上说,诗中写了两个世界:现实世界和由天界、神灵、往古人物以及人格化了的日、月、风、雷、鸾风、鸟雀所组成的超现实世界。这超现实的虚幻世界是对现实世界表现上的一个补充。诗人设想的天界是在高空和传说中的神山昆仑之上,这是与从原始社会开始形成的一般意识和原型神话相一致的,所以显得十分自然,比起后世文学作品中通过死、梦、成仙到另一个世界的处理办法更具有神话的色彩,而没有宗教迷信的味道,形成了这首长诗内部结构上的大开大阖。诗中所写片断的情节只是作为情感的载体,用以外化思想的斗争与情绪变化。然而这些情节却十分有效地避免了长篇抒情诗易流于空泛的弊病。

二、创新价值。

《离骚》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于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诗人鲜明的个性光辉,这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第一次出现。《离骚》在语言形式上,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句和十字句,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统篇隔句句尾用“兮”字,句中则往往配以“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也有全句不用虚字的。这种新的诗歌表现形式,为《诗经》以后兴起的骚体文学奠定了基础。

三、艺术价值。

《离骚》不仅是中国文学的奇珍,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以他全部生命的热情打上了鲜明的个性烙印。这标志了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一个新时代。他立身处世的方式,也被后世正直的文人引为仿效的榜样。中国古代文学中讲究文采,注意华美的流派,最终都可以溯源于屈原。在诗歌形式上,屈原打破了《诗经》那种以整齐的四言句为主、简短朴素的体制,创造出句式可长可短、篇幅宏大、内涵丰富复杂的“骚体诗”,这也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四、韵味之妙。《离骚》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其中的比喻,以物喻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别事物的类比上,还体现于整个形象体系的构思中,可谓引喻之妙,因而又含有整体上的象征意义。诗中的一些片断情节反映着当时的历史事实(如“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伤灵脩之数化”即指怀王在政治外交上和对屈原态度上的几次反覆)。但表现上完全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方法:不仅运用了神话、传说材料,也大量运用了比兴手法,以花草、禽鸟寄托情意,“以情为里,以物为表,抑郁沉怨”。而诗人采用的比喻象征中对喻体的调遣,又基于传统文化的底蕴,因而总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

拓展阅读:屈原简介。

屈原(约前340年-前278年),汉族,芈姓屈氏(芈后改为熊姓),名平,字原,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新考古发现可能实际为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中国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之一。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他留下的作品,据《汉书·艺文志》记录共25篇。主要作品为《离骚》,《九章》,《九歌》,《天问》,《哀郢》,《怀沙》,《招魂》,出自屈原的名句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20世纪,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

屈原的身世记载屈原身世的材料,以《史记·屈原列传》较早而具体。司马迁之前,贾谊在贬谪长沙途经湘水时,曾作赋以吊屈原。文中引用了屈原《离骚》及《九章》中的一些篇章,转述屈原的思想和遭遇,与《史记》所载完全契合。和司马迁同时代而年辈稍早的有东方朔作《七谏》,庄(东汉人避讳作严)忌作《哀时命》,都是摹仿屈原的作品,文中所述屈原的思想和遭遇,也与《史记》所述相接近,所以《史记》所载屈原事迹是基本可信的。当然,传中也有偶然失叙或史实错记之处。

近代少数学者对屈原的存在表示怀疑的说法是缺乏根据的。

《屈原列传》说屈原名平,字原。而《离骚》中则自称名正则,字灵均,这是前者的转写化名。“正则”与“灵均”是平和原二字的引申义。

关于屈原的出生年月日,《离骚》中自述:“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对此有不同解释,大致可分两说:一是王逸说,他认为“摄提”是“摄提格”的省称,屈原生于“太岁在寅,正月始春,庚寅之日”,即寅年寅月寅日;二是朱熹说,他认为“摄提”是天上星座名,并不说明什么年份,两句只是说屈原生于寅月寅日,但年份不明。二说之中,王逸说更为流行,但因所据历法不同,结论各异。浦江清推定屈原于楚威王元年(公元前339)正月十四日生,这一结论较为精细。

屈原的远祖是颛顼高阳氏,应是夏氏族的一部分。据《史记·楚世家》说,高阳氏六代孙名季连,是楚的创业始祖,姓。周成王时,季连的曾孙熊绎受封于楚,居丹阳(今湖北秭归),传至熊通(一作达),就是楚武王。其子瑕,封采邑于屈,子孙就以屈为氏,所以屈是楚国姓的分支。自春秋以来,屈姓历世都担任楚国的显要职位,担任高级官职莫敖的有屈重、屈完、屈荡(前后两见)、屈到、屈建、屈生等,多半是父子相传。

课文《离骚》艺术鉴赏

《离骚》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汉代以后,后世文人无不对屈原推崇备至。下面是课文是艺术鉴赏,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内容思想。

《离骚》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即自“帝高阳之苗裔兮”,至“岂余心之可惩”,为前一部分;从“女嬃之婵嫒兮”,至“吾将从彭咸之所居”,为后一部分。

前一部分描写屈原对以往生活经历的回顾。叙述屈原出身于与楚王同姓的贵族家庭及其生辰名字;描写他自幼就努力自修美德、锻炼才能,并决心报效楚国的愿望;描写他激励引导楚王“及前王之踵武”,使楚国富强的理想,和辅助楚王进行政治改革的斗争;然而由于屈原的政治理想和改革的实践触犯了腐朽的贵族集团的既得利益,因而招致了他们的重重迫害和打击,诽谤和诬蔑漫天而来,而楚王也听信谗言,疏远和放逐了屈原;就在此时,屈原为实现理想而精心培植的人才也纷纷变质,使屈原的处境极为孤立;在此情况下,屈原看到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民生之多艰”,而祖国陷入“路幽昧以险隘”的岌岌可危的境地,使爱国爱民的屈原陷入极度的痛苦之中;屈原满怀愤怒地揭露了楚王反复无常,不辨忠奸,昏庸无能的作为;同时揭露腐朽的贵族集团贪婪嫉妒,苟且偷安,背法妄行,结党营私,把祖国引向危亡的罪恶;描写了屈原不向反动势力屈服的斗争精神。

后一部分主要描写屈原对未来道路和真理的探索与追求。首先,女嬃劝他接受历史的教训,不要“博謇好修”,而要明哲保身;但是屈原通过向重华陈辞,分析了古往今来的史实,否定了女嬃建议;于是屈原开始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追求理想的历程。首先,他上叩“天阍”,却遭到冷遇;接着,诗人下求佚女宓妃、有娀氏女和有虞之二姚,以便上通天帝,然而均都落空,这象征性地说明了争取楚王已经毫无希望了;于是屈原去找神巫灵氛占卜,灵氛劝他去国远游;诗人犹豫不决,又去找巫咸问策,巫咸则劝其暂留楚国待明君而行;在矛盾的建议中,诗人分析了国内政情,觉得不能久留于黑暗无望的楚国,决定离楚远行;但是,远行的想法又与屈原爱国的衷情发生矛盾,所以在他升天远行时,忽然看到了楚国大地,“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形象地否定了离楚的道路,最后诗人决心“从彭咸之所居”,用死来殉其“美政”的理想。

全诗的主题思想,即通过诗人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终生的描写,强烈地抒发了他遭谗被害的苦闷和矛盾的心情,表现了他为国献身的精神,和与国家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挚的爱国主义和同情人民的感情,表现了诗人勇于追求真理和光明,坚持正义和理想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同时也深刻地揭露了以楚君为首的楚国贵族集团腐朽黑暗的本质,抨击他们颠倒是非,结党营私,谗害贤能,邪恶误国的罪行。

人物形象。

屈原在《离骚》中,成功地塑造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形象丰满、个性鲜明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体现了屈原的伟大思想和崇高的人格。

首先,这是一位杰出政治家的形象。他有明确的“美政”思想,这与屈原改革弊政,联齐抗秦的政治主张是一致的。其最终目的是要“及前王之踵武”,使历史上曾兴旺发达的“三王”政绩发扬光大。亦即由楚国统一天下,使百姓安居乐业。“美政”思想的实质是要巩固楚王的统治,它充满了儒家美好政治的色彩,体现了儒家“民本思想”的要求,屈原不但有美政理想,也有实现它的具体办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君明臣贤”。要有好的'国君,还要有忠于国君并且有才干的大臣加以辅佐,君臣和谐才能成功。因而他歌颂“汤禹严而求合兮,挚咎繇而能调。”他极力主张选贤任能,赞美古代贤君“举贤而授能”,称颂“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吕望之鼓刀今,遭周文而得举。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同时他还主张废斥群小,这也是实现“美政”的重要保证。他在诗中极力揭露群小的罪恶,正是出于这种想法。他还主张“循绳墨而不颇”,强调以法度治国。他为此奋斗终生,充分显示了这一形象的政治家风度。

这一形象还体现了诗人勇于同黑暗腐朽势力作斗争的精神。诗人清楚地知道,楚国的不幸命运,以及诗人自己的不幸遭遇正是楚廷群小造成的。诗人对之极为愤恨,因而不遗余力地反复加以揭露和抨击,斥责他们“好蔽美而称恶”,竞进贪婪,嫉妒成性,朋比为奸,随波逐流,黑白颠倒。诗人还揭露了楚君的过失,说他反复无常,荒唐糊涂,宠信奸臣,疏远忠良,善恶不辨,致使诗人的“美政”理想落了空。显示了诗人同黑暗势力的勇敢斗争精神。

这一形象也是追求光明和真理的美好形象,体现了诗人坚持正义的刚毅不屈的伟大精神。他坚信真理和正义的存在,虽然“路漫漫其修远兮”,但他始终是“上下而求索”。他非常清楚地知道,他的高洁的品格,他的超群拔俗的崇高理想,都“不同于今之人”,因而招致“谣诼”诽谤,遭受种种迫害打击。在这种情况下,连他亲近的人都劝其随俗浮沉,不要“博謇好修”。可是,诗人却在诗中反复申明他决不能随波逐流的态度。在打击和迫害面前决不动摇,岿然如山,坚强不屈。诗中描写屈原三次求女嬃虽然失败了,但他仍然不懈地探索真理,寻求志同道合者,这种对光明和真理的追求与热爱的精神,正是他终生奋斗的力量源泉。这种精神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极深远的。

诗人还通过这一形象,描绘了诗人自己思想感情的波澜,诗人把自己描绘成浑身披覆着香花和美玉的洁身好修,幽美芳香,妩媚奇特的超人,用来象征其纯洁高尚的内在美质。屈原内在美质的表现,最感人的就是他那强烈而真挚的爱国主义精神。诗人自幼就立下为国尽忠的理想,他为此自修美德和才能,祖国被“党人的偷乐”搞得“路幽昧以险隘”,他为之而伤心,他一再表白“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他为祖国的前途而忧心忡忡。他被群小打击迫害而离开了政治舞台,但他始终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他虽然为自己不幸的命运而痛苦忧伤,但他更关心的是国家和君王,他始终系心怀王,不忘楚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凭着屈原的杰出才能,他投奔别国也许会成为将相高官,但它否定了一切离楚远游的想法,非常形象,非常真挚地表现了屈原那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语言特征。

参差不齐的句子形式。

《离骚》吸取楚地民歌的语言特点,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句式,把句式加长,扩大了诗歌的容量。屈原不仅采用灵活变化的民歌句法,又在此基础上吸收了战国时散文的句法,在作品中使用了“路漫漫”、“长太息”等,从而创造了一种节奏分明而参差错落的杂言句式。《离骚》中出现了不少“言对”,即工巧的对偶:“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还出现了一些“事对”,就是上下句所用的典故相对:“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但是这类句子在屈原作品中仅占少数,参差错落的句子占着绝对的优势。从节奏效果看,《诗经》倾向于整齐匀称,屈原的作品倾向于参差错落。一般来说,《诗经》中的诗以四字句为典型句式,句中是二二节奏;《离骚》的典型句是五、六字句,句中常常是三三或三二节奏。“四言简质,句短而调未舒;七言浮靡,文繁而调易杂”。《离骚》既非四言,也非七言,而是句式灵活多变的自由体,“折繁简之衷,居文质之要”,语言节奏自有独到的妙处。交叉使用五字句、六字句、七字句、九字句,通过字数的增加与减少,有意造成跌宕起伏的语言节奏,形成《离骚》特殊的语言节奏美。

错落变化的句子结构。

《离骚》与《诗经》的区别在于,当上下两句有可能形成对偶的时候,《离骚》有意识地变换词语的结构形式,使之具有错落之美,如“驾八龙之蜿蜿兮,载云旗之委蛇”、“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蜿蜿”与“委蛇”是叠音词与连绵词相对,“掩涕”与“浪浪”是词组与叠音词相对,对应的词语或词组结构发生变化,是为了使语言形式发生变化,从而形成诗歌语言的节奏变化。《离骚》“乎”和“于”的用法,很能说明屈原有意追求错落的特点。“《离骚》语法,凡二句中连用介词‘于’‘乎’时,必上句用‘于’,下句用‘乎’,‘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胥其例也。”

《离骚》大量使用双音实义二字结构,大量使用连绵词:耿介、謇謇、冉冉、郁邑、岌岌、菲菲、歔欷、逍遥、相羊、周流、啾啾,等等。双声、叠韵、重言,错杂相间,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调美。

“兮”字的普遍使用。

“兮”字在屈原的作品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离骚》中即普遍使用。“兮”字并非《楚辞》所独有,在北方文学中也较早地、大量地使用,“十五国风”中除《秦风》外,十四国风中都有“兮”字出现,而且多达236次。《诗经》中的“兮”字一般是用在句末,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是“兮”字的典型句式;还有用在句中的句子,如“宽兮绰兮”、“伯兮朅兮”,但是这样的用法相对来说只占少数。到屈原的作品,“兮”字用得更为广泛,而且有比较严格的规律性,用“兮”虽然不是屈原作品的特长,但是用得奇特、富有创造性并因此成为屈原作品语言形式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屈原划时代的创造。从《离骚》来看,两句用一“兮”字,用在奇句末尾,这种用法对调整诗歌节奏起着很大作用。“兮”本来是个语助词,许慎说:“兮,语所稽也”,段玉裁说:“语于此而少驻也,此与‘哉,言之间也’相似”。从屈原作品使用的情况看,“兮”都是语气助词,如果译成现代汉语,相当于语气词“呵”。郭沫若、闻一多认为“呵”是“兮”字的本音。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凡今本《老子》的“兮”都写作“呵”,证明郭、闻二位先生的推断是有根据的。如此“兮”字的作用主要是强化情感、延长音节、调整节奏,增强诗歌语言的音乐美。

艺术特色。

深深植根于现实盼积极浪漫主义。

中国文学观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创作方法源远流长,现实主义导源于《诗经》,浪漫主义导源于《楚辞》。《离骚》的浪漫主义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离骚》展现了作者爱国主义的崇高理想和为实现这种理想而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他殷切希望楚国能实行修明法度、举贤授能的“美政”,再现尧舜禹汤文武和三后那样的自己心目中的盛世,所以他极力赞颂道:“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他为了理想,坚持不懈,上下求索,九死未悔。第二是大量的浪漫主义手法。作者插上幻想的翅膀,尽情驰骋,这在诗的第二、三两大段里有充分的表现。如上款帝阍一节,诗人幻想在太空中翱翔,早晨从南方的苍梧山出发,傍晚便到了西北昆仑山上的悬圃。他在太阳洗澡的咸池给马喂水,在太阳升起的扶桑树下总辔启行。月神、风神、雷师、凤鸟、飘风、云霓一大群神物前呼后拥。神游西天一节,写他驾飞龙、鸣玉鸾,从天津启程,取道昆仑,渡赤水,过流沙,经不周,到西海。想象丰富奇特,境界恍惚迷离,场面宏伟壮丽。

比兴手法的运用。

《离骚》继承并发展了《诗经》的比兴传统。其具体表现为:在广度上,它较多地应用比喻,构成庞大的比兴系统;在深度上,较之《诗经》更为注意比兴中“此物”与“彼物”的内在联系,用作比喻的事物与全篇所表达的内容统一,富有象征性。如诗中用“美人”喻指楚怀王,用“众芳”喻指群贤,用“椒、桂、蕙、茝”四种植物喻群贤,用香草“荃”喻楚怀王等等,把比兴与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使诗中的意名胜具有了象征意义。

对比手法的运用。

屈原在其诗篇中,以远古的尧、舜贤君的“耿介”、“既遵道而得路”与桀、纣暴君的“猖披”、“夫唯捷径以窘步”相对照,用以劝谏楚王要走正确的治国之路。又以“恐年岁之不吾与”和“惟夫党人之偷乐兮”相对照,使自己的热心为国与小人的苟且偷安形成鲜明对比。

抒情中有故事情节的叙述。

抒情诗一般没有故事情节。《离骚》是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抒发其忠而被疏的愤懑之情。但是诗中的前一部分里叙述了自己的家世、出生和被疏的事实,后两部分里更虚构了女嬃詈原、陈辞于舜,上款帝阍、历访神妃,灵氛占卜、巫咸降神、神游西天等一系列幻境,使这首抒情诗具有了故事情节的成分。看来似乎山穷水尽,眨眼又是一番新的景象,波澜起伏,百转千回,从而把叙事诗和抒情诗融为一炉。

拓展阅读:离骚简介。

《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离骚”,东汉王逸释为:“离,别也;骚,愁也。”《离骚》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以花草禽鸟的比兴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征,借助于自传性回忆中的情感激荡,和复沓纷至、倏生倏灭的幻境交替展开全诗。作品倾诉了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哀民生之多艰”,叹奸佞之当道。主张“举贤而授能”,“循绳墨而不颇”。提出“皇天无私阿”,对天命论进行批判。作品中大量的比喻和丰富的想像,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有深远影响。有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南宋朱熹《楚辞集注》、清代戴震《屈原赋注》等注本。

艺术鉴赏论文

一、中西声乐历史文化。

声乐作为音乐艺术的一部分,是从人类的原始时期就开始出现的。

远古时期,中西声乐艺术在各自图腾意识和文化氛围中就已呈现出迥然不同的表现形态。

汉唐是中国历史上汉族音乐与外来音乐大融合的时代。对外来音乐艺术的兼容并蓄,促使汉唐时代声乐艺术的空前繁荣。中国传统声乐艺术形式多样、品种繁多、流派纷呈、长期并存。

西方声乐艺术形式相对单一,但长期在歌坛独领风骚。从古希腊史诗、到中世纪圣咏与合唱艺术,再到歌剧,西方声乐形式经历了一个从独唱发展到合唱,再发展到比较高级的独唱的过程。

二、中西声乐审美比较。

由于中西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中西方在声乐审美上有着迥然不同的见解。崇尚中和之美的中国人在审美心理中多习惯于平和、渐进、渐变的心理趋向,不喜欢新异、突变的普遍心态,而西方人则不同,西方音乐结构思维注重在矛盾冲突的对比前提下求统一的特征。中西文化在传统声乐艺术领域的另一突出反映,具体表现为中国以字韵纯正为重、西方则以声音优美为重。

西方传统声乐理论系统论及歌唱的呼吸与共鸣、声音的流畅与灵活等声乐艺术表现的诸多方面,而“声音优美”确是西方声乐艺术审美的首要标准。

三、中西声乐文化内涵。

声乐来自于社会生活,也是最早的音乐表现形式。它之所以自形成之初一直流播展衍至今,与其自身具备的社会功能是分不开的。其具有的社会功能有如下几种:信号功能;信息功能;仪式功能;宗教、道德的教化功能;娱乐功能;审美功能。这几种功能包涵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由于历史文化的不同,中西方之间也有所区别。

华夏先民以农耕为主,思维意识没有明确的主客体之分,具有整体性、综合性、模糊性、直观性的特征。西方文明发端于狩猎、游牧的生活方式。在思维判断的方式上,理性推理超过感性经验。现代观念上的西方音乐,主要是指脱胎于基督教文明的艺术音乐。西方艺术声乐的产生最初是为了满足宗教仪式和宣传基督教义的需要。由于教会的至高无上的地位,教会成了专业音乐人才的培训基地和创作、演唱的中心,从而使西方的声乐较早地具备了鲜明的职业化、专业化的特征,也由此保证了西方声乐作品的规范性、严谨性和艺术性。

中西方音乐文化内涵的.差异首先体现在声乐作品上。中国声乐作品音乐和语言的关系紧密。中国语言的声调较为丰富,音调依附于语调。西方的语言是多音节的拼音文字,声调变化相对简单,而音节节奏和重音变化丰富。中国旋律多围绕音韵(平仄)进行,节奏的装饰性较强,总体呈现出非均分性、非定量性和随意性的特点。西方语言较少声调的变化,歌词多讲究节奏韵律的抑扬。相对于语调而言,语义对语言节奏的依附性更大。我国汉族的音调主要采用没有半音进行的五声音阶,因此歌曲缺少功能性的倾向进行。在西方音乐中,无论是教会调式还是大小调体系,每个音的稳定性不同,其他各音都具有对主音的倾向性。这种不稳定性不仅造成音和音之间相互联系的紧密,加强了歌曲旋律进行的动力感。

四、结语。

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为中西传统声乐艺术注入了各异的思想文化内涵。声乐艺术的历史文化背景、审美和文化内涵其实是统一在一起的。待人类传统文化与中西声乐艺术,肤浅的民族主义情绪无疑引发无谓的民族优劣论争,狭隘的民族虚无主义思想必然导致有害的民族传统批判。土洋之争、门户之见或许不只是政治历史的原因,囿于以乐论歌、以技说艺难免将民族声乐艺术引入狭路。否定传统文化便割断了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根本血脉,排斥外来文化则助长了民族声乐艺术退化基因的滋生。完整地继承民族传统声乐文化精粹,广泛地吸收外来一切优秀声乐文化,以中国传统声乐美学思想为宗,以西方近代声乐技术理论为径,或许是中国声乐艺术发展的明智选择。

参考文献:

草书创作的艺术鉴赏

摘要:在我们的所接触的表演艺术中,除了即兴表演以外的所有表演艺术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特点。即它的的出炉需要两道工序。一是创作,二是表演。搞表演艺术的人都知道创作的重要性。二度创作在声乐表演艺术中是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的。作为声乐演唱者一定要好好学习和积累各方面的知识来为作品的二度创作服务,这样我们的演唱才能打动听中,声乐演唱的艺术道路才会越走越宽。

关键字:二度创作创作能力创作效果。

前言。

在我们的所接触的表演艺术中,除了即兴表演以外的所有表演艺术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特点。即它的的出炉需要两道工序。一是创作,二是表演。搞表演艺术的人都知道创作的重要性。在选择剧本、脚本、乐谱的时候都很用心。因为创作质量的高低对于演出成功与否起到前提的作用。同样文艺创作者也明白在演出时演员的重要性。因此他们在选择演员的时候也是很用心的。如果演员的水平不错且又适合这个作品,那么就能使作品的内涵、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假如作品一般演员水平非常高,临场发挥很不错。结果演出非常成功。作者就会认为:比我想象的好多了。因此很多的事实告诉我们:艺术的表演环节太重要了。对于声乐艺术同样如此。

不仅把乐谱上的记载和基本情绪相对,而且在演唱中揭示出了作品深层内涵,显示了自己与他人不同的艺术个性,从而使作品因其演唱而增色的声乐表演就称作“二度创组”或者叫做再创作。二度创作决不是任意、自由和无限制的,它有一个原则和范围。这个原则和范围也就是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之间维系的一种辩证统一关系的纽带。因此,二度创作的首要原则就是:必须在一度创作规定内容主体的范围内活动,即不能离弦走板,歪曲内容和作者的基调,违背作者当初创作的初衷。二度创作是沿着一度创作主旨方向上的创作,是因演唱而加强一度创作主体的感染力,而不是削弱或改变主题。其次,二度创作应该尊重一度创作的时代背景和民族、地域风格。再者,就是二度创组方案一定要在自己的技术能力许可的范围之内。如果你在一个高音上向做到弱音的效果,但还没成熟的掌握这一技巧。很可能会出现破音或者虚弱的声音。要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可以试着从以下方面入手:

1.速度。

每首歌曲都有特定的速度标记,但每一种标记都有一个灵活的幅度。如largo(广板)每分钟46拍,但这也是一个参考的标准,可以根据自己处理上下浮动。此外,还可以在个别地方处理成稍快或者稍慢。如《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词。赵元任曲)中的“为风吹动了我头发”,为了唱出动感,我们可以把前六个字速度加快,唱的紧迫一点,最后“头发”两个字再适度放慢拉宽,这样唱出了动感也唱出了被风吹动的头发的形象。

2.音色。

音色的调节和声门的状态、喉位高低、气息力度、共鸣腔的使用有关,是演唱者进行二度创作的重要手段。如《黄河怨》中的“哭诉我的愁和怨”这几个字音可以用哭泣抽咽的音色来唱。更能表达女主角伤痛欲绝的心情。

3.音量。

在二度创作中选择和变更演唱的音量也是创作中常用的方法。从一般规律来看,无论欢乐还是痛苦,高涨情绪的迸发和宣泄需要较强的音量。平静的叙述需要音量适中。

4.语气。

声乐是音乐中唯一的音乐与文学合成的艺术,语言的生动性在其中占一定的份量。所以说在演唱中对语言中的语气的生动处理也是二度创作中重要的手法。如《再见,了大别山》(王和全词。雷远生曲)最后一句“我要把你铭记在心头”的“把”字包含了一种对自己战斗过的有着血肉般联系的老区人民的深厚情谊,这个“把”字就有了千钧的力量。

5.润腔。

润腔这个词源于中国的戏曲唱腔。是指演唱者在二度创作中处于对旋律美的追求在不破坏全旅的骨干音、支点音和总体风格的前提下,在恰当的位置为音符增加装饰音,已达到美化旋律的效果。在一些作品中作曲家在一些段落专门给歌唱家留有自由发挥技巧的空间,这一乐段称作华彩。

不同的歌唱者不但二度创作的意图和方法不同,创作的水平效果也不同。这主要决定演员自身的素质、能力和状态。所以对演员的二度创作的效果好与怀的因果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创作欲的强弱。也就是说演员是不是非常喜欢这部作品。还是领导指定的,这些都影响演员的创作欲,当然也影响着创作效果。

3.能力的提高。二度创作的正确方向在像生活的真实出发,从作品的内在需要出发,从自己的真实理解和感受出发,以及自己的演唱能力出发。来不得半点勉强和做作。

二度创作在声乐表演艺术中是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的。作为声乐演唱者一定要好好学习和积累各方面的知识来为作品的二度创作服务。这样我们的演唱才能打动听中,声乐演唱的艺术道路才会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声乐学基础》石惟正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2]《声乐艺术美学》余笃刚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文档为doc格式。

课文《离骚》艺术鉴赏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于整个生命熔成的诗篇。下面是课文的鉴赏,以供参考。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共三百七十三句,二千四百九十字。这是一首浪漫主义杰作,在这首诗中,诗人的崇高理想和火热的感情,迸发出了異常灿烂的光采。

《离骚》的命名,司马迁解释为“犹离忧也”,汉代班固在《离骚赞序》里也说:“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这是汉代人从文字本义所得出的解释。诗里叙述了诗人的所以“遭忧”和反复曲折地表达了他的忧心之深,因此在这首抒情诗里,含有不少叙事的成分。这首诗几乎可以看作诗人的“自叙传”,它曲折尽情地写出了诗人大半生的思想和行事。

这首诗可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他的家世、出生和他自幼的抱负;第二部分写他在政治上的遭遇;第三部分写他遭受迫害以后的心情,表示他坚持理想,至死不屈;第四部分写女媭劝他不必“博謇好修”,他就向传说中的古帝重华陈辞,正面地说出他的政治理想;第五部分写他在心情抑郁,无可告愬之下,幻想上天入地,寻求了解他的人;第六部分写他的矛盾心情;他问灵氛和巫咸;冀求得到指引,灵氛劝他离开楚国,巫咸劝他留下来再作打算,但环顾楚国政治情形,却又使他失望;第七部分写他幻想离开楚国远游,但终于依恋不舍;第八部分是“乱辞”,表示要以死来殉他的理想。

《离骚》表现了诗人眷念祖国和热爱人民的胸怀。屈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有着宏伟的抱负。他想刷新政治,挽救楚国的危亡:“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并且还愿意奋身而起,作楚王的先驱:“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他的目的不止在于挽救楚国的危亡,还想让楚国强大起来,从而实现中国的统一。统一中国,这是当时人民的愿望,也是有远见的人物的共同理想。屈原在《离骚》里,时常提到尧、舜、禹、汤、周文王等,就是想让楚怀王以他们为榜样。当时的儒家是提出这些人物来加以理想化,希望统治者要像这些理想人物一样来统一中国的。屈原这种思想是当时爱国思想的一种最高的表现,他不仅想使他的祖国成为强国,而且要让他的祖国来完成当时伟大的历史使命。

《离骚》还表现了诗人坚持理想、憎恶黑暗、嫉恶如仇的的精神。诗人的理想在楚国腐朽统治集团的阻力下不能实现,他愤怒地斥责了楚国统治集团;还这样描述了他自己的情操和耿介之志: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擥木根以结兮;贯薜荔之落蕊;。

矯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作彭咸之遗则。

……。

诗人写自己早晨饮木兰花上坠下的露水,晚间食秋菊初开的花朵;身上佩带着薜荔、菌桂,胡绳等香花编成的装饰,用来比喻自己的高洁。和那些统治集团人们的贪婪、嫉妒、驰骛、追逐相比,更衬托出了诗人对于那些丑恶灵魂的鄙视。接着诗人在斥责了统治集团的“謠诼”和“偭规矩而改错”后,又写他自己的绝不妥协:“鸷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屈原作品里的思想光采正是这样表现的:他十分憎恨腐朽的统治集团,憎恨他们,是为了保护自己美好的思想。正因为这样,憎恨就愈深。他不只是对于腐朽的统治集团揭露和鞭挞,而在揭露和鞭挞时,还举出自己美好的理想,这就更显出了被揭露者的丑恶,鞭挞也愈重。

这篇作品整个说来都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在后半部里,这种色彩更浓烈。诗人在前面写他的生平经历、政治理想以及对于黑暗政治的揭露等,多系实写。但其中采用了一些“比兴”手法,它和《诗经》中的“起兴”完全不同,也不是单纯的比喻,它所用来比喻的形象中,包含了一种幽远的意境: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蘺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攬洲之宿莽。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美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巳兮,苟余情其信芳。诗人在作品里写他对于种种香草幽花的癖爱,这是用来比喻他的志洁行芳,人们在读到这些诗句时,不只是感受到花草的色和香,更重要的是觉得被一种深远的.意境所吸引住。“江蘺”、“辟芷”、“秋兰”、“芰荷”、“芙蓉”,这些生长在水国深岩的幽花香草,本来容易把人们的心情引到奇丽的幻想境界。诗人用它们来象征高洁的品德,披戴着它们,就是象征他的被服德义。这就写出了诗人的高洁的动人的形象。

但《离骚》的浪漫主义最重要的特色还不在此。是重要的特色在于诗人的笔锋底下,大量驱使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日月风云、山川流沙等,构成了一幅異常雄奇壮丽的完整的图画。如诗人写他的理想不能实现而又无人能了解他,在无可奈何的情绪下,幻想驾着鸾凰、凤鳥、乘风飞上天空,寻天帝去倾诉:

朝发轫于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遙以相羊。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屬;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吾令凤鳥飞腾兮,继之以日夜;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这一段所写的意境极其开阔宏伟。诗人幻想他早晨离开南方的苍梧,日落以前就到了西北的昆仑山上。他还叫太阳神缓轡徐行,要趁日落以前去“上下求索”。他在太阳沐浴的咸池饮马,在太阳所经的扶桑歇息。跟随他的有月神、风神、鸾皇,雷师等一大群的神物。声势十分煊赫。

不独这一段的描写是这样,还有大量的描写也是这样。宇宙间一切奇丽的景象,他都能使它奔赴到他的笔端。

《离骚》里面还有一些地方抒写诗人的幽独的情怀,和上面那些又有不同:

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緤马。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

勉远逝而无狐疑兮,孰求美而释女(汝)?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

这些句子能使人迴腸荡气,显出了作品中的另外一种深婉的感情。

屈原在《离骚》中借助于神话传说和宇宙间奇丽景象来抒发他的悲愤,他在现实中失望了,就幻想到神界去漫游。但是,幻想总不能消除他在现实中的愤懑,因此诗中写到十分绚烂之处时,紧接着就描写了他失望的心情,如写他驾着鸾凰、凤鸟飞向天空,叫天上的“帝阍”开门,而“帝阍”却是“倚阊阖而望予”,他在日色昏黄中,只好“结幽兰而延佇”。又如写他一路车马喧阗,转道昆仑,行过流沙,指向西海时,在光明的天空中忽然看见故乡而悲伤起来。作品里面错综复杂地写出了诗人的满腔悲愤的心情。同时又写得反复曲折,有抑揚顿挫之妙。

《离骚》是一首极富有变化的诗篇,它把事实的叙述、幽独的抒怀和幻想的描写等交织在一起,波澜壮阔而又结构完美。全诗每一部分都优美动人,合起来又是一个雄奇壮美的和谐的完满的整体。只有具有那样热爱祖国坚持理想的最充沛和最激烈的感情,才能写出这样伟大的篇章来。

拓展阅读: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从屈原在当时社会中的身份来说,他是一位政治家,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诗人”;但以他的巨大的创作成就来说,他又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诗经》中也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作品,但它基本上是群众性集体性的创作,个性的表现甚少。而屈原的创作,却是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以他全部生命的热情打上了鲜明的个性烙印。这标志了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一个新时代。

屈原是一位具有崇高人格的诗人。他关心国家和人民,直到今天仍作为坚定的爱国者受到高度评价。虽然他的爱国和忠君联系在一起,在这一点上,他并不能背离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但同时也要看到,屈原又具有较为强烈的自我意识。他并不把自己看作君主的奴仆,而是以君主从而也是国家的引路人自居。他对自己的政治理想与人生理想有坚定的信念,为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惜与自身所属社会集团的大多数人对抗,宁死不渝。这就在忠君爱国的公认道德前提下,保存了独立思考、忠于自身认识的权利。作为理想的殉难者,后人曾从他身上受到巨大感召;他立身处世的方式,也被后世正直的文人引为仿效的榜样。

屈原的作品,以纵恣的文笔,表达了强烈而激荡的情感。汉儒曾说,《离骚》与《诗经》中《小雅》同为“忽而不伤”之作,明代诗人袁宏道于《叙小修诗》中驳斥道:《离骚》“忿怼之极”,对“党人”和楚王都“明示唾骂”,“安在所谓怨而不伤者乎?”并指出:“劲质而多怼,峭急而多露”,正是“楚风”的特点。他的意见显然是正确的。不仅如此,屈原赞美自我的人格,是率性任情,真实袒露;咏唱神灵的恋爱,是热情洋溢、淋漓尽致;颂扬烈士的牺牲,是激昂慷慨、悲凉豪壮……。总之,较之《诗经》总体上比较克制、显得温和蕴藉的情感表达,屈原的创作在相当程度上显示了情感的解放,从而造成了全新的、富于生气和强大感染力的诗歌风格。由于这种情感表达的需要,屈原不能满足于平实的写作手法,而大量借用楚地的神话材料,用奇丽的幻想,使诗歌的境界大为扩展,显示恢宏瑰丽的特征。这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后代个性和情感强烈的诗人如李白、李贺等,都从中受到极大的启发。

屈原是一位爱美的诗人。他对各种艺术的美,都不以狭隘的功利观加以否定。《九歌》、《招魂》中,处处渲染音乐歌舞的热烈场面和引发的感动。“羌声色之娱人,观者憺兮忘归”,在屈原笔下,是美好的景象。同样,他的诗篇,也喜欢大量铺陈华美的、色泽艳丽的辞藻。他还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赋予草木、鱼虫、鸟兽、云霓等种种自然界的事物以人的意志和生命,以寄托自身的思想感情,又增加了诗歌的美质。大体上可以说,中国古代文学中讲究文采,注意华美的流派,最终都可以溯源于屈原。

在诗歌形式上,屈原打破了《诗经》那种以整齐的四言句为主、简短朴素的体制,创造出句式可长可短、篇幅宏大、内涵丰富复杂的“骚体诗”,这也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总之,由屈原开创的楚辞,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文学形成无穷的影响。而由于时代的发展,以及南北文化的区别,楚辞较之《诗经》,已有显著的进步。因之,它对后来文学的影响,更在《诗经》之上。

草书创作的艺术鉴赏

黄庭坚,字鲁直,又号山谷,江西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则成诵。举进士以后,与苏轼交往甚密,苏轼见其诗文,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世之表。接与张来,晁补之、秦观,合称为苏府四学士。他的诗文也非常有名,与苏轼并称「苏黄」。黄庭坚生於西元1045年,卒於11,早年的书法,从颜真卿入手,用笔很重,发展出中锋悬腕的长线条,形成字的倾侧结构,他有名的松风阁,寒食诗帖的跋尾都是他常见的典型风格,晚年从张旭、怀素得到启发,线条更为解放,以较圆劲的长线绦构成纠缠的线,如“李太白忆旧逝诗卷”是他草书的极品。

“花气薰人”是黄庭坚的小品之作,一首28个字的小诗,以随意自在的笔法写来,非常烂漫天真,在黄庭坚讲求结构的书法中也是不可多见的好作品。「花气薰人欲破禅,心情其实过中年,春来诗思何所似,八节滩头上水船。」「花朵开放时的.香气薰来,彷佛使平日修行禅定的功夫都被破除了,过了中年竟然还有这样为花感动的心情,到了春天,有着写诗的念头,却又像一层一层逆水的滩头,船要上行,何其艰难啊!」作者为了传达自己对年龄、岁月、春天、生命创作许多复杂的经验,写了这首诗,也用最自然的方式来书写,把黄庭坚平日严谨的中锋线和草书中的宛转结合起来,构成一幅完美的小品,是欣赏书法不可多得的佳作。作品上有南宋「缉熙殿宝」的印,入过南宋内府。也有清代朝鲜人安仪周的收藏印安歧(安仪周)是当时最著名的大收藏家。

艺术鉴赏心得体会

平时利用寒假时间仔细看了《中国艺术史》这本书。刚开始,接触这本书时,看着厚厚的一本我还担心没有信心看完它,但当我真正翻阅的时候,才发现这本书真的很精彩,不仅可以了解中国的美术,还把我国的历史也研究了。

美术包括: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可是在中国艺术史上还包括了书法和篆刻两大类.光绘画这一个门类就经历了从石器时代---汉代的壁画---汉唐的宫殿壁画(由于时代的久远,很多没有保存下来,留下来的只是墓室壁画和一些画像石,画像砖),还有很多宗教美术保存在石窟中,到了唐末又出现了很多屏风画和卷轴画。

我国是从旧石器时代漫漫演化过来的,光是从旧石器时代到新时代就经历了上万年的历史,在石器时代我国就出现很多“美”的事物,当时的磨制石器和陶器上的花纹更是当时人民艺术的结晶.其中彩陶和黑陶标志着古代美术创造的第一次高峰。

宋是我国陶瓷发展的高峰时期.当时以青瓷和白瓷为主,但也发展了彩绘以及产生窑变的彩釉陶。著名的五大名窑是:官窑、哥窑、定窑、钧窑和汝窑。其中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汝窑瓷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汝窑瓷采用支钉支烧法,瓷器底部留下细小的支钉痕迹。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洗、炉、尊、盘等为主。汝窑传世作品不足百件,因此非常珍贵。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瓷器足部无釉,烧成后是铁黑色,口部釉薄,微显胎骨,即通常所说的"紫口铁足"。

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为民窑。始建于唐,兴盛于北宋,终于元代,烧造时间近七百余年.窑址分布于河北曲阳县磁涧、燕川以及灵山诸村镇,这里唐代属定州,故称为定窑.定窑以烧白瓷为主,瓷质细腻,质薄有光,釉色润泽如玉。黑釉、酱釉称为"黑定"、"紫定",也别具特色,制作精湛,造型典雅.花纹千姿百态,有用刀刻成的划花,用针剔成的绣花,特技制成的"竹丝刷纹","泪痕纹"等等.出土的定窑瓷片中,发现刻有"官"、"尚食局"等字样,这说明定窑的一部分产品是为官府和宫廷烧造的.。钧窑分为官钧窑、民钧窑.官钧窑是宋徽宗年间继汝窑之后建立的第二座官窑。

钧窑广泛分布于河南禹县(时称钧州),故名钧窑,以县城内的八卦洞窑和钧台窑最有名,烧制各种皇室用瓷.。钧瓷两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施釉彩,二次再烧.钧瓷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霞,宋代诗人曾以"夕阳紫翠忽成岚"赞美之.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配料掺入铜的气化物造成的艺术效果,此为中国制瓷史上的一大发明,称为"窑变".哥窑是宋代南方五大名窑之一,确切窑场至今尚没有发现.据历史传说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两浙路处州、龙泉县各建一窑,哥哥建的窑称为"哥窑",弟弟建的窑称为"弟窑",也称章窑、龙泉窑。有的专家认为传世的宫藏哥窑瓷,实际上是南宋时修内司官窑烧制的。哥窑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或"文武片"。细小如鱼子的叫"鱼子纹",开片呈弧形的叫"蟹爪纹",开片大小相同的叫“百圾碎”。

到了元明清时期,我国的制瓷中心转入了江西景德镇.成功创制了色釉瓷器和彩绘瓷.这为我国的瓷器事业打开了另一座宫殿,其中有元朝的《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明代的《斗彩鸡缸杯》和清朝的《各色五彩大瓶》,他们不仅造型新巧,胎骨精细,图案华丽,色彩缤纷,而且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陶塑是在同一时期发展起来的,而且技术水平也相当高超.按材质分:陶塑,石塑和泥塑.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汉代的俑类雕塑,样式趋于多样化.如:《杂技俑盘》表现了一组形式各态的表演者,活灵活现,好象真的有那么多乐师在表演特别是《说唱俑》更始把表演者生动化了,夸张的表情令人着迷.还有唐朝的随葬俑类,主要是哪个时期实行陪葬政策,所以当时的.这类俑很多也很细致精美。其中唐三彩更是文明全世界。如:《猎骑胡俑》。

读了中国艺术史瓷器和陶器篇,不仅被那些历史所迷住,更被那些艺术品和人们丰富的想象力所震撼。

艺术鉴赏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150字)。

艺术是人类精神的结晶,艺术鉴赏则是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自从我接触艺术以来,我对艺术鉴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心得体会。艺术鉴赏让我学会欣赏美丽、感受情感、拓展视野与提升审美品味。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自己的心得和感悟。

第二段:欣赏美丽(250字)。

艺术作品的美是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感受。在艺术鉴赏中,我学会了欣赏美丽。通过观赏绘画作品中细腻的线条、柔和的色彩,我逐渐熟悉了美的构成要素。在音乐中,我倾听着悦耳动人的旋律,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与力量。在舞蹈中,我看到舞者们挥洒自如的舞步,感受到了身体的美感与灵动。艺术作品中的美丽引发了我对生活、自然和人类创造力的更深层次思考。

第三段:感受情感(250字)。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情感的呈现与传达。艺术鉴赏中,我学会了感受情感。当我观赏一幅描绘大自然的画作时,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绘画家对大自然的热爱。当我欣赏一首激情四溢的音乐时,音符中蕴含的悲喜交加的情感触动了我的内心世界。艺术作品中的情感让我更加敏锐地感受到自己的情感,也开阔了我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和共鸣。

第四段:拓展视野(250字)。

艺术作品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展示了不同文化和历史的脉络。艺术鉴赏中,我学会了拓展视野。在博物馆里,我领略到了古代文明的辉煌,了解到了人类历史的变迁。在国际艺术展览中,我见证了不同国家和地区艺术家们的创作风貌和审美观。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我逐渐拥有了一双看世界的眼睛,能够更加客观地认识和理解不同文化,注重多样性与包容。

第五段:提升审美品味(300字)。

艺术鉴赏是培养审美品味的过程。当我在艺术作品中领略到美的独特之处时,我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和选择过程也越来越理性与准确。我开始学会尊重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同时也能从作品中体会到其独特之处。慢慢地,我开始发展出自己独特的审美风格和品味,能够判断不同艺术作品的价值和魅力。审美品味的提升进一步丰富了我的生活,使我在日常生活中也更加重视美的存在。

总结(100字)。

艺术鉴赏的心得体会包括欣赏美丽、感受情感、拓展视野和提升审美品味。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观赏和思考,我深刻体会到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力量。艺术鉴赏让我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感受到美的存在和力量。同时,艺术鉴赏也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和修养,让我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保持一份宁静和想象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相信艺术鉴赏将成为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艺术鉴赏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介绍艺术鉴赏的重要性)。

艺术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人们可以体验到不同的情感和美感。艺术鉴赏不仅能够丰富个人的生活,还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在我对艺术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和体验后,我深刻体会到了艺术鉴赏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培养审美能力与感受艺术的能力。

艺术鉴赏是一种培养审美能力的过程。在鉴赏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的艺术形式和技巧,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艺术思想和表达方式。例如,通过学习绘画,我能够更好地识别画作中的构图和色彩运用,进而更好地理解艺术家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意义。同时,艺术鉴赏也能够增强我们的感受艺术的能力。通过欣赏音乐、观赏雕塑等,我们能感受到艺术给我们带来的愉悦和情感上的共鸣。

第三段:拓宽视野与理解文化多样性。

艺术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与表现形式。艺术鉴赏能够帮助我们拓宽自己的视野,了解不同文化中的艺术传统和特点。比如,中国的传统绘画注重写意和意境的表达,而西方绘画则更强调透视和写实主义。当我们能够欣赏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艺术作品的语言和内涵时,我们也能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多样性。

第四段: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与审美情趣。

艺术鉴赏能够培养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在面对一幅作品时,我们需要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去理解艺术家的意图。这种独立思考能力在其他领域也同样重要,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问题和做出决策。另外,艺术鉴赏也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通过不断欣赏和学习,我们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品味,并更加敏感地感知和欣赏美的存在。

第五段:结论(艺术鉴赏对于个人的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艺术鉴赏对于个人来说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它不仅能够培养审美能力和感受艺术的能力,还能帮助我们拓宽视野和理解文化多样性。此外,艺术鉴赏还能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审美情趣。通过艺术鉴赏,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丰富个人的生活,并增强对美的感知能力,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因此,艺术鉴赏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油画艺术鉴赏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很好地表达出表演者个人的情感。

舞蹈中最为我所了解的是拉丁舞。拉丁舞中的伦巴、恰恰是初学者的必修课,从这两种舞蹈中,我们可以窥视到拉丁舞的部分内涵。

伦巴(rumba)英文rumba的音译,用r表示,也被称为爱情之舞,拉丁舞项目之一。源自十六世纪非洲的黑人歌舞的民间舞蹈,流行于拉丁美洲,后在古巴得到发展,所以又叫古巴伦巴,舞曲节奏为4/4拍。它的特点是较为浪漫,舞姿迷人,性感与热情;步伐曼妙有爱,缠绵,讲究身体姿态,舞态柔媚,步法婀娜款摆,若即若离的挑逗,是表达男女爱慕情感的一种舞蹈。伦巴是拉丁音乐和舞蹈的精髓和灵魂,引人入胜的节奏和身体表现使得伦巴成为了舞厅中最为普遍的舞蹈之一。

伦巴常常用音乐来引起人们舞动的欲望,从此出发来吸引男女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伦巴的实际功用就由此体现出来。伦巴一般是在成熟的男女之间的舞蹈,挑逗意味更大,但也更加含蓄,他们的舞蹈动作让你很快的就可以看出两个人的关系。有人说,探戈是情人之间的舞蹈,那么伦巴就是夫妻之间的华章。伦巴不像探戈那样,时时处处都带有一种防备的气息,防备着别人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伦巴是夫妻之间光明正大的互动,只是因为双方早已经成了最熟悉彼此的人,不必那么张扬,也不必遮遮掩掩。而另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舞蹈——恰恰则起源于墨西哥,虽与伦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但它俏皮欢快,风格与伦巴截然不同,动作潇洒帅气而又充满活力。恰恰表演应该是充满热情的不能有严肃味道,并加有断音奏法,使舞者能够制造出“顽皮般”的气氛给观众。这种顽皮的意味就更体现出了恰恰和伦巴的实际功用的不同。

恰恰相比伦巴,节奏更加轻快,气氛更加活泼,更多的是年轻的舞者选择恰恰来作为表演项目。恰恰的舞蹈动作中,有许多花样繁多,难度较大的花式舞步,动作频率快,幅度大,气氛更加活泼激烈。大多是未婚的男女对此类舞蹈情有独钟,他们用激烈的、明显的、活泼的方式来互诉衷肠,表达对舞伴的爱慕之情。对伦巴和恰恰的舞蹈形式的理解越深,对它们背后的文化也就理解的越深。它们的背后体现的是拉丁美洲人民的热情和奔放。众所周知,拉丁美洲被称为移民之洲,黑人、白人、印第安人等等都安家在拉丁美洲。于是拉丁舞或多或少会体现出黑人舞蹈、西班牙舞蹈、印第安人舞蹈的特点:

1.上半身,尤其是肩部应巍然不动,体现了西班牙人的高贵,是拉丁舞中白人文化的精髓体现。

2.身体中部,包括腰部和胯部应尽情地扭动,彰显了非洲文化活泼、外向的特点。3.下半身,腿和脚的动作起源于印第安人的文化,拉丁舞中的舞步有一些是起源于此。

艺术鉴赏心得体会

读毕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不在具体对中国绘画把握到什么,而是愈发感到学海无涯,一如艺无止境。因之茫茫不知所之。

对音乐与文学的热情自不待说,读朗多尔米《西方音乐史》爱上欧洲的歌剧,读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又爱上中国的山水画……读杜诗的悲苦,爱上李白的雄奇;读小李杜的清淡,冲不掉对豪放词之喜爱;读到此书第十章第五节,想去读赵孟頫的文集……现在,兴趣愈广,而愈不晓得论文该写什么——其实很多领域都是很可深入的。

持续增温或恒温的“国学”,如果以塑造“成”人为旨,那么必定是要囊括以艺术的。文史哲的融会贯通,实在是替不得琴棋书画的陶冶性情。显见,中国的文论和画论是那么的神形俱似,然而实在少有一片园地,愿意接纳这样方向的“学术”论文。实际上亦少有这样的尝试机构。

书中玄理味较浓,大约是少分析艺术作品的缘故。虽然作者不是一个艺术家,但研究思想史之学者有如此眼光与心性关注艺术者毕竟还是少之又少。

通常情况下,高超的技艺与深刻的学养难以在一个人身上集中。所以艺术史家不是艺术家,艺术家亦难以有纯学术的阐释。

——然而这只是奢求不可遇么?

艺术鉴赏

第一段:引言(200字)。

艺术是一种表达情感、思想和创造力的方式,它能够触动人们的内心,引发深入的思考和共鸣。艺术鉴赏是一种寻找美的过程,能够让人品味,理解和欣赏作品背后的意义和美感。在我的艺术鉴赏学习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下面将就我的体会和心得进行阐述。

第二段:与作品对话(200字)。

当我进入一座博物馆或画廊时,作品中的世界仿佛打开了大门,邀请我进入。我喜欢在安静的空间中与作品进行沟通,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彻底理解艺术家想要表达的意图。与作品对话的过程中,我学会了用心去感受和解读,深入挖掘细节和符号所传达的信息。通过与作品对话,我逐渐培养了独立思考和审美能力,这不仅帮助我理解艺术家的作品,还培养了我更加全面的人文背景和文化修养。

第三段:批判思维的培养(200字)。

艺术鉴赏不只是单纯的赏析,它还能培养批判思维。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审视作品的构图、色彩运用、形式与风格,从而评判作品的优劣。这种批判思维的培养不仅帮助我在艺术领域更加了解作品的质量和价值,还在日常生活中使我能够更加理性地面对问题,全面地分析和评估。通过艺术鉴赏,我发现了自己的批判眼光,并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思考提升了自己的鉴赏能力。

第四段:创造与表达(200字)。

艺术鉴赏的过程不仅仅是欣赏和评判作品,对我而言,也是一种启发和激励。在我与作品的互动中,我开始思考自己的创造能力和表达方式。艺术家们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激励了我去追求自己的创造潜力。我开始尝试各种艺术形式,并发现了自己的独特表达方式。通过学习不同的艺术形式和创造过程,我逐渐清楚了自己的兴趣和激情,并努力将这些激情融入到我的作品中,真正实现了自我表达。

第五段:拓宽视野和生活情趣(200字)。

艺术鉴赏为我打开了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世界,不仅让我理解了艺术的魅力,也拓宽了我的视野。我开始了解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艺术的发展与演变。每一幅作品都有其独特的背景和情境,通过对不同文化和历史时期的艺术作品的鉴赏,我获得了更深邃的理解和更加开放的思维。此外,艺术鉴赏还丰富了我的生活情趣,使我在生活中更加敏锐地发现美的存在并感受到美的力量。

总结:艺术鉴赏是一种多维度的体验,通过与作品对话,批判思维的培养,创造与表达,拓宽视野和生活情趣,我深深意识到艺术的价值和意义。它不仅提升了我的审美情趣,也让我在生活中更加充实和充满智慧的人。我将继续热爱艺术,用心感受其中的美和智慧,并将这种体验带入到我的生活和创作中,与人分享我的艺术鉴赏心得和体会。

油画艺术鉴赏

赵本山,是当今中国家喻户晓的,在老百姓心目中最受欢迎的喜剧小品及影视表演艺术家。他不仅是一名演员,更是一个当代文化产业的知名企业家和模范带头人。他现在领导着一个文化传媒集团,除了民间艺术团,还有本山影视公司,辽宁大学本山艺术学院,还有他的遍布各地的“刘老根”大舞台演艺剧场,已经形成了一个稳固的文化产业链。他导演的贴近普通百姓生活的电视剧“刘老根”、“马大帅”、“乡村爱情”等电影电视作品受到了全国人民的欢迎和喜爱,他的艺术魅力得到了充分的显现,为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中国历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的小品已经形成了一个符号特征,成为全国人民除夕之夜期待的一个亮点。在历年央视“春节晚会节目评选”中,赵本山在观众的掌声中几乎每次都捧走一等奖的奖杯。本文结合赵本山的作品,对其艺术创作的时代背景和时代意义进行了粗浅的分析和探讨。

一、赵本山的艺术创作。

一部作品,除了内容上源于生活外,能否对生活进程的历史特点具有正确的认识,能否把握这种特点对当代人们的生活和心理产生影响,通过人物的命运深刻表现出来,是衡量一部作品价值大小的重要尺度。赵本山的作品虽然人物寥寥,却寓意深远,使人从微观处看到了生活变化的影响。

赵本山早年的作品《红高粱模特队》,反映的是随着农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农民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的物质文化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农民们要求改善精神生活,丰富自己,成立了自己的模特队,宣传劳动的光荣。再如《拜年》反映了贯彻落实党的第二轮农村承包政策,党员干部支持、带领农民群众承包鱼塘,走致富奔小康的道路,这些都真实反映了时代改革大潮中农村的面貌,生动可感。赵本山一生所演的小品还有很多,经典小品有《昨天、今天、明天》、《小崔说事》、《火炬手》、《卖拐》、《卖车》、《不差钱》等等。

赵本山拍摄过的电影每一部都能让人记忆犹新,《男妇女主任》中那个主持农村妇女工作的农村干部,《幸福时光》中的那个帮助盲女的好心人,而《落叶归根》,是赵本山生命中的第三部电影,已经不单纯是赵本山拍摄的一部贺岁电影,更确切地说,它预示着赵本山艺术生命的又一个辉煌的崛起,也是赵本山在艺术道路20年过后的回归。

二、赵本山艺术创作的时代背景。

赵本山的创作,从小品到电视剧一路走来,一直遵循着“农民”路线,从未有所偏离。较之于30年前的农村题材影视作品,当下的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已从过去的关注农民脱贫致富、解决温饱问题,转向既关注农民的物质生活,又关注农民的精神追求、情感追求。

在这种潮流下,《乡村爱情1》和《乡村爱情2》两部作品问世,它们成功的价值在于以爱情为切人点,在精神层面上关照当代农民的情感处境,这一创作扎根于当下的农村生活,对当代农民的情感世界进行了较为生动的描摹和丰富多彩的呈现。如同“一颗露珠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乡村爱情》系列正是以对人物情感世界敏锐微妙的开掘和对乡村生活质感的生动细腻的展现,具象地折射出30年来中国农村社会改革开放的步伐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三农”题材电视剧创作越贴近民生、越贴近9亿农民的现实生活境况,它所描绘出的社会生活画卷的视角就越广阔、内涵就越深刻,它也就越能够表现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对生活的切身感受和情感、精神上的向往与追求,从而也就越能够被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乡村爱情》系列的成功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乡村”和“爱情”,覆盖了中国普通百姓生活内容的几乎最大的范畴,因此,《乡村爱情2》的观众构成远远超越了单一的农民群体,而扩大到整个社会的各个阶层。该剧以电视艺术特有的方式凝聚了全社会对农业、对农村、对农民的关注目光,使不同生活环境的人们通过电视剧的艺术欣赏活动加强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沟通。

在民族文化建设的高度上,以艺术作品作为载体,完成对国民意识形态的构筑和引领,是电视艺术工作者的时代使命,每一位艺术创作者都要具备这种文化的自觉意识。

三、赵本山艺术创作的时代意义。

一个优秀的作品绝不能脱离现实生活,更不能脱离时代的思想,否则作品就失去了深度,毫无意义可言,也就不能存在长久。突破平庸,深入生活,理解生活,这是赵本山作品的特色。

赵本山作品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点”或“面”的现象有讽刺警示意义。如《策划》中,假如对下蛋公鸡的宣传策划做成的话,那该是何种局面……赵本山的小品对于有不实广告宣传的商家来说,是一副醒脑剂,比如《策划》;对于赶时髦“追广告族”的消费者来说是一剂清凉药,如《钟点工》;对于社会中的一些腐败现象来说,是一种讽刺,如《牛大叔提干》;对于百姓中贪图小利的人来说也是一种讽刺和警告,如“三卖(卖车、卖拐、卖轮椅),告诫人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用理智的思维来对待现实生活中的炒作及行骗现象。细细品味赵本山小品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情景,会让人忍俊不禁,在捧腹大笑之余,体味到其中的精妙绝伦,感悟到生活的真谛,这也许是赵本山小品的艺术真谛。

同时,他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弘扬了民族文化,向我们展现了东北的风土人情。赵本山的表演风格是一种深层的东北地域艺术文化,产生于特定的时空、特定的民族,反映特点的现实生活,但是又不仅仅属于该地域的。由于地域艺术与本国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血缘联系,因此他必然体现全民族大文化的传统特征与精华。我们在提倡和弘扬“民族的”或“地域艺术”的同时,更要深刻了解和研究这种文化衍生发展的特殊历程,使这种文化艺术能直接为今天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充分满足当今人们的审美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在他的作品中,有反映农民致富奔小康,承包鱼塘,开发粮食项目,普及科学种田的;也有反映农村丰收,人民安居乐业,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有讴歌好领导、好干部的,也有揭露农村生活中的不正之风的。加以他本人就出身农民,对农村生活和农村命运的情况烂熟于心,这才使得他演起来农民不但形似,而且神似,更容易成功。可见,任何作家的艺术创作,都要受到生活经历、生活范围的制约,他纵有天马行空的本领,也无法超越这个制约。只有忠于自己生活,真实地认识了生活、认识了生活的丰富多彩,才能创作出内容真实丰富的艺术作品,才能使观众在欣赏时找到认同感,从而被打动,由此产生共鸣。

此外,赵本山本人就出身于农民,这使他很自然地捕捉到了我们时代潮流的主角之一农民的形象,用农民命运的变化来折射出民族命运的变化,这也是其作品的时代意义所在。例如《拜年》,这部作品除反映农村干部引导农民致富奔小康外,也向我们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农民在小农意识影响下狭隘的是非判断观。村看村、户看户、农民群众看干部。在农民心中,领导干部是他们的父母官,干部一举一动直接牵动着普通农民百姓的命运。而在干部面前极尽讨好,虚伪地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观隐藏起来,这在农村甚至城市中确实存在。赵本山就是通过进一步触及民族心理的一角,来窥视整个民族内心的愿望。

文艺的主要职能就在于探索人生、影响人心,从而揭示时代中人们精神领域经历的深刻变化。文艺家应把眼光投注到现实生活中去,探索人物在时代感召下精神世界发生的变化,才能使作品有较为深刻的内涵。用赵本山自己的话说,“是生活教懂了我”。生活经历不仅教会了他做人的准则,也让他认识到一个重要的艺术真谛:艺术源于生活,艺术家要回归生活。到生活中去发现真善美,生活中的经历使他认清了自己,认清了自己属于什么样的生活。

赵本山的艺术创作是人类文明传承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他真实而又生动地演绎着最朴实的人类文明,是服务于老百姓的大众文化,也是我们灿烂的民族文化的一支奇葩。

艺术鉴赏的心得体会

艺术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有着无穷的魅力和内涵,能够引发人们的思考和情感共鸣。艺术鉴赏是通过欣赏作品中的细节、形式和内涵,从而深入体会艺术家所想要传递的思想和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和独特之处,并从中获取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艺术鉴赏需要用心。艺术作品包含了丰富的细节和意义,需要我们认真细致地观察和思考。在欣赏一幅画作时,我会尽量观察每个画家描绘的细节,包括颜色的运用、线条的变化等,然后再思考这些细节的意义和艺术家想要传达的信息。只有用心去欣赏作品,才能领略到其中的独特之处。

其次,艺术鉴赏需要开放的心态。艺术作品往往不拘一格,不拘泥于常规,它们给人以启发和冲击。面对一件艺术品,有时我们会感到困惑或不解,这时候,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去感受和理解艺术家的独特视角和表达方式。有时候,透过开放的心态去观察一幅画,我们会发现更多的细节和寓意,这对于我们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再次,艺术鉴赏需要积累。艺术是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接触和了解艺术作品,积累经验和知识。通过品味不同类型的作品,我们能够丰富自己的艺术素养,提高对艺术作品的感知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参加展览、阅读艺术书籍、与艺术家的交流等方式来扩大艺术鉴赏的视野,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欣赏艺术。

最后,艺术鉴赏需要勇于表达。每个人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都是独特的,因此我们应该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通过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我们能够吸取他人的见解,拓宽自己的思维方式。同时,也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

总之,艺术鉴赏是一种心灵和灵魂的交流,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我们能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神奇之处。在艺术鉴赏的过程中,用心、开放心态、积累和勇于表达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不断地继续学习和提升,我们才能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从而更好地体会到艺术的力量和魅力。

艺术的鉴赏心得体会

艺术是人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结晶,是人们对生活和世界的思考与表达。而对于艺术的鉴赏,则是一种审美的体验和感知过程。近日我有幸参观了一场艺术展览,此次经历让我深感艺术的独特魅力以及对我的内心产生的深远影响。下面我将从艺术作品的感染力、艺术语言的丰富性、艺术的时代背景和对个人情感的触动等方面,分享我的艺术鉴赏心得体会。

第一段,我惊叹于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当我走进展览馆,第一幅作品就震撼了我的内心。那是一幅抽象画,色彩斑斓、动感十足,仿佛代表着作者对生命的激情和追求。我凝视着那些线条和颜料的混合,感受到作者灵魂深处的狂野和自由。通过这副作品,我感受到了艺术所传递的力量和某种释放自我的渴望。这种感染力,迫使我停下脚步,细细品味每一幅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故事。

第二段,艺术语言的丰富性是我在鉴赏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方面。在展览中,有些作品是绘画,有些是雕塑,还有些是影像装置等等。每种形式都以独特的语言表达着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例如,一件青铜雕塑,通过对人体线条的捕捉和纹理的处理,创造出一种力量和美感的结合。与此相对比的是一副细腻入微的水彩画,它柔和的色调和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种优雅和浪漫的氛围。通过对这些多样的艺术语言的体验,我不仅开阔了审美视野,也学会了欣赏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

第三段,艺术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也是我在鉴赏过程中关注的一点。艺术家往往会受到时代背景的启发和影响,他们通过作品来表达和反映自己对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思考和态度。在展览中,我看到了反映当代社会问题的作品,也看到了受到古代文化传统启发的作品。例如,有一幅关于环境保护的装置作品,通过逼真的雕塑和影像表现出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破坏的警示。而另一幅以中国传统绘画风格为基础的作品,则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通过关注这些作品的时代背景,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艺术家所表达的意图和思想。

第四段,艺术作品对个人情感的触动也是我在鉴赏中深感的一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和经历,而艺术作品往往能够触动和激发这些情感。在展览中,有一副油画作品描绘了一个留盏的孤独老人,令人感到一种深深的伤感和同情。当我凝视这副作品时,我的内心不由自主地涌出了对孤独、孝顺和生老病死等主题的思考。这种对个人情感的触动,让我更深刻地理解到艺术作品对于人类情感的治愈和沟通的力量。

第五段,通过这次艺术鉴赏的体验,我对艺术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艺术不仅仅是美的享受,更是对人类灵魂的滋养和启迪。它能引起我们对生活的思考,给予我们一种审美的愉悦和精神上的满足。艺术作品的感染力、语言的丰富性、时代背景和对个人情感的触动,都让我领略到了艺术的无穷魅力和价值。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艺术的鉴赏与传播中,以期能对自己的情感和思维更深层次的发展和提升。

艺术的鉴赏心得体会

艺术是人类对美的追求和表现的方式之一,它通过绘画、音乐、雕塑等形式,使人们产生情感的共鸣和思考。鉴赏艺术需要细心观察和深入思考,通过与艺术作品的互动,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情感世界。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分享我在艺术鉴赏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鉴赏艺术需要用心观察。一幅优秀的绘画作品或一首动人的音乐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细节和意义,而这些细节常常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和发现。例如,在欣赏一幅油画时,我会仔细观察每一处线条的细腻,每一幅人物的表情和动作,每一处色彩的配合和对比。这样的观察不仅帮助我更加全面地理解作者要传达的意思,同时也让我更加注重细节,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和细微之处。

其次,在鉴赏艺术时,我们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去理解作品背后的意境和主题。艺术作品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美,更多的是内涵上的表达。比如,一首优美的音乐作品往往能够引起我们的共鸣,唤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通过对旋律和歌词的理解,我们能够领悟到作曲家或歌手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语去描述和解读作品,与艺术家进行一种心灵上的对话。

此外,鉴赏艺术也需要我们拓宽视野和培养审美能力。艺术作品的形式和风格多种多样,而我们的审美能力往往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观察来培养。例如,在学习绘画时,我了解到了西方油画、国画等不同的绘画风格和技法,这些了解不仅让我对不同的绘画作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同时也让我有了更多的质疑和思考。将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联系,能够让我们拓宽视野,丰富思维。

除了以上几点,鉴赏艺术还需要我们保持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艺术作品的价值无法用经济价值来衡量,而是需要我们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来判断。鉴赏艺术并不是盲目地追随潮流,而是需要我们从自己的内心出发,去寻找和发现真正触动我们的作品。我曾经看过一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平凡人的故事,虽然影片没有大量的特效和华丽的场景,却令我深受触动。这让我明白,艺术的价值在于它为我们带来的思考和启发,而不仅仅是外在表象的美。

总之,鉴赏艺术需要我们用心观察、深入思考、拓宽视野和保持独立思考能力。通过与艺术作品的互动,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自己,丰富内心的世界。艺术是一面镜子,它能够让我们感受到美的力量和潜能。无论是观赏一幅绘画作品,还是聆听一曲音乐,都能够让我们与艺术家进行一种心灵的对话,感受到深深的人性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