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2023年劳模先进事迹材料 五一劳模先进事迹材料(10篇)

时间:2023-06-25 09:08:30 作者:曹czj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3年劳模先进事迹材料 五一劳模先进事迹材料(10篇)篇一

,中共党员,1996年起从事房屋维修工作,现任职于平煤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房屋维修中心维修队。十几年来,他把全部的心血汗水都倾洒在所热爱的房屋修缮事业上,排千家忧,解百家愁。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他时时刻刻不忘了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勤勉工作,以出色的工作能力、心系群众的高尚情操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追逐梦想,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书写自己的人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被大家誉为“房屋卫士”和“居民的贴心人”,赢得了领导、同事和广大居职工群众的交口称赞,连续几年被公司评为“劳动模范”,20xx年4月被xx市评为“劳动模范”。

勤于学习。“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决不可以没有知识”,这是十分欣赏的一句话。为此,他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钻研业务上,努力将自己的工作吃透,干好。别人都在打扑克或玩游戏的时候,而他却买来电工、焊工、钳工、瓦工等书籍,刻苦钻研、努力实践,使自己逐步成了行家里手。他想“这些技术我多掌握点,居民故障就少一点”。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由表及里,触类旁通,练就了一身硬功夫,只要听听住户的简单介绍,看看实际情况,就能做出正确诊断,手到病除。干一行,钻一行,凭着这股钻劲,成为集管道工、水暖工、电焊工和泥瓦工为一身的全能人才,让同事们十分佩服。

迎难而上。房屋维修队是公司直属的服务单位,有职工8人,负责古山矿、六家矿和平煤直属屋面防水补漏维修工作,担负着矿区267栋楼房和188栋平房共计120xx多户居民的七十多万平米的房屋维修任务,年维修量在两万平米以上。去年,公司又将平庄矿区部分路面、房屋的墙面、公司水暖维修工作划给房屋维修队负责。面对如此繁多的工作,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他一年四季奔走于小区住户和办公楼之间,整个矿区小区住户和机关无论哪里有事情他就出现在哪里,他以朴实的行动诠释着他对企业的忠诚和对大家的爱。

无私奉献。房屋维修工的工作特点是天气越热,活越多,雨越大,活越忙,逢年过节,他的工作总是繁忙的,他被大家亲切的称为“平投公司110”。本着“让住户满意是我们的责任”,他和同事们有求必应,有应必优,为职工家属提供满意服务,房屋维修质量得到很大提高,五年来未发生一起投诉事件,满意率为100%。对每个来登记漏雨的住户都态度和蔼地做好询问工作,认真做好记录,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从不推诿,不扯皮,不把问题上交,尽量把问题解决在本队。

严格管理。安全生产重于泰山,深明这个道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各工种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建立工作写实制度。每周五召开安全生产例会,总结部署安全工作。由于尹志华同志认真负责,多年来,维修队从未出现轻伤及其以上事故,实现了安全生产。

在工作中,以职工家属满意为起点,排千家忧,解百家愁,得到了职工家属,领导和同志们的认可,他以凡事都要多为职工群众着想的朴素感情,书写着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炽热情怀,践行着“诚信、服务、满意”诺言。

2023年劳模先进事迹材料 五一劳模先进事迹材料(10篇)篇二

“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要做就要做到最好”,xx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用自身的行动以及不断提高的工作业绩,诠释了作为一名新时代劳模的责任和义务。

在工作中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内燃机车临修较多,而临修如“救火”,发生了零修必须有人到现场去处理。据统计,08年,xx加班加点达257次,遇到脏活、累活,他总是冲在最前面,率先垂范。今年4月5、6日,清明节,028机车启发电机环火严重,连续抢修2天;“五一”放假,028、018机车零修2天;高温假期间,018、5117等4个机车完成5次抢修修;“十一”黄金周,036机车“电机环火故障”处理3天;6月8日端午节,035机车抢修等等。

在干好本职工作的过程中,xx体现的是一种敬业,一种执着;而在生活中,则体现出一种积极的态度和责任感。他善于关心和团结同志,职工在工作或生活中有什么困难、想法他都尽力去帮助解决,同事之间有什么误会他都去帮忙化解;谁病了、住院了,甚至谁的家人病了、住院了,他要亲自到医院去看望;谁家有婚丧嫁娶等事,他都去帮忙处理。今年5月13日,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xx就和车间领导商量,如何为地震灾区做点儿事情,促成了5月14日由修理车间、运转车间、蓄电池厂三家单位参加的献血活动,他自己带头献血400cc。

xx善于坚持在班中开展小改小革活动,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几年来,在xx的带领下,班组培育了浓厚的创新氛围,群众性技术创新硕果累累。08年xx班共立项15个,其中10项成果在铁路处立项,创效11。97余万元;实现了班组成员人人头上有项目、人人参与的目标。

2008年是十堰管理部“优质服务年”,年初修理车间成立了“机车120小分队。作为主要负责人,他站在车间甚至是整个铁路处的高度上,把“机车120”建设作为08年实现提升班组管理水平,提高检修效率和检验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平台。一是主抓了员工的素质教育和多技能培训工作,08年人均学时达150个,员工的技能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通过培训,多技能人才增加,人人掌握了两门以上的岗位技能,为生产任务的完成提供了保障。二是建立了快速反应机制,只要出现抢修任务,他和队员们都能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做到了快速、及时、高效的要求。

在多年的检修过程中,“xx班”积累了一定的检修经验,为实现经验共享,更好地服务生产,也为以后从事检修工作的职工提供一份借鉴资料,今年4月份,在处工会在支持下,车间启动了“内燃机车常见故障应急处理手册”编制工作。xx和班组成员全程参与了检修手册的编制,作为初审成员之一,他对《手册》中的每一个问题都认真研读、消化,并对问题内容、编排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同时,他组织队员们对每一个问题进行讨论,一直到每个人都能理解为止。

2023年劳模先进事迹材料 五一劳模先进事迹材料(10篇)篇三

李希珍,男,1975年6月出生,萧县黄口镇人。先后被评为“全省农民创业带头人”、“安徽省劳动模范”、“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全省种粮大户标兵”“全国种粮大户”等称号,获得“安徽省首届青年创业奖”、“安徽省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2006年,在商海拼搏多年且已小有成就的萧县青年农民李希珍,把目光凝聚在回乡发展农业上,凭着过人的胆识和魄力,他投入了全部的积蓄和精力,靠着农民的信任和当地政府的支持,当年他就承租了近千亩土地,经过十年来的摸爬滚打、艰苦创业,目前在黄口、新庄、闫集三镇通过流转已拥有耕地6000多亩。在粮食生产中,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发展现代农业,由于经营有方,目前已初具规模,给当地农民竖立了一面旗帜,对当地农业生产产生积极的影响。

李希珍是农民的后代,对土地和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自幼热爱祖国,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更是有着诚挚的爱。一贯注重学习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参加各种公益事业,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参政议政能力,先后当选县政协委员、宿州市政协委员、宿州市青联委员、安徽省青创协常务理事、中国农村致富带头人协会理事、安徽省青创协宿州分会副会长、等职务。积极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献计献策。平时李希珍注重深入农村调查研究,积极参加团中央号召的农村青年“面对面”工程,他带头创办了天之润农民合作社,创办不久就相继成立合作社基层团委和基层党委,并利用两委组织积极带动、鼓励、帮助青年农民返乡创业。合作社先后被评为“宿州市十佳合作组织”、“安徽省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李希珍为人踏实诚恳、处事遵纪明理守法。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能做到作风文明,诚实守信,在当地具有广泛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在和农民经济交往中,首先把农民利益放在首位,从不与农民争利。他常安排他的员工:农民是弱势群体,过去他们为国家做出了大贡献,是他们养育了我们,帮助他们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牺牲点我们自己的利益也是应该的,乡亲们都富裕了才是我最大的心愿。2009年3月底由李希珍发起成立宿州市第一家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现有社员2000多人,平均社员收入高出当地农民收入一千多元。目前已通过土地互换、出租、入股、托管等多种形式现已成功流转土地10000多亩,流转意向储备近10万亩。合作市先后与省内皖垦、隆平高科等种子企业及皖王面粉集团签订良种、粮食订购合同,发展订单生产,还与国家农科院甘薯研究所签署协议建立甘薯原种及新品种示范栽培基地,在他的带动下,已有六个乡镇40000多户农民通过订单生产粮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作出积极的贡献,产生积极的影响。

3、农机农艺结合,主要采取了小麦机条播技术、深耕深松技术、玉米免耕分层施肥技术、甘薯大垄双行技术等,联合国家级农机示范社进行大型农业机械演示,使广大青年农民开阔了眼界,坚定发展现代农业的信念。目前合作社农民拥有49台大型农机具,统一进行农机作业调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100%,极大地减少了人工投入,降低了农民种粮成本,实现粮食连续增产,单产水平高于当地平均200多斤。

4、生产生态协调:积极推广“猪-沼-粮”模式,充分利用合作社600立方大型沼气站,实现了秸秆填料、沼渣肥地、沼液杀虫、沼气发电。天之润农民合作社甘薯及甘薯制品已经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合作社2020年度300亩有机甘薯基地、1000亩绿色杂粮基地正在积极组织建设中。

李希珍意识到农民结构的变化,更了解他们的所想所盼。积极利用村图书馆和体育场开展多媒体学习和文化娱乐活动,让更多的农民体会到美好乡村的真正意义。为把更多的'新生代农村青年转变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经营者,他先后聘请100多名高技术专家进村入户,以高产栽培技术为主要内容开展农技知识的培训,举办培训班79期,参训8000多人次,利用阳光工程培训新型农民700人次,努力帮助青年农民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合作社还先后组织他们去韶山、南昌、小岗村接受红色教育,带他们赴广州、深圳、等地学习成功典型,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努力营造创业环境,涌现了一批敢想敢干、朝气蓬勃的新农民,他们创业年产值超过千万元。在李希珍的带动影响下,全县出现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49名,青年种养能手68名、返乡创业青年39名。

山水文章才破题,要走的路还更长。李希珍对未来充满信心。目前正准备构建合作社农产品京东交易平台,发展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下一步继续加大土地流转规模,在更大范围让更多的农民参与进来,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精深项目。努力探索,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快新技术推广步伐,以实际行动体现劳模精神,率先实现农业的机械化、信息化、现代化,走好种粮、兴农、致富的路子,决心为促进农民富、农村美、农业强作出应有的努力。

2023年劳模先进事迹材料 五一劳模先进事迹材料(10篇)篇四

魏江涛,销售运输公司调度室主任。1990年甘肃煤校毕业,先后在马矿掘进队工作6年、销售科6年、销售公司马矿营业室3年,2005年起,担任销售运输公司调度室主任。23年来,他目睹过煤矿工人承受的生命风险,为多出一吨煤所付出的艰辛;经历过市场竞争、发展用户的心酸,见证过保电煤、保重点用户时的焦虑,更体会过市场“过山车”般的变化,用户的冷眼和难堪。但这一切,都是每一位销售人成长必经的风雨洗礼,为了华煤的发展,他无怨无悔。因为这是销售人的职责和使命!梅花香自苦寒来。初次涉足调度工作,他纯粹是一个全然不知的门外汉,真正担当起这付重担时,才发现调度工作与以前从事岗位有着天壤之别。如何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他有时也会困惑。“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他时刻铭记这些古训和鞭策,树立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的观念。为了尽快转换角色、适应岗位,他一有时间,就跑矿井、跑站点、跑用户,掌握情况、熟悉业务。在对调度工作有了一定掌握后,就从各矿井的煤质特性、生产能力、赋存情况以及市场声誉等方面入手,不断地学习、探索、研究配煤技术,通过配煤销售、优劣互补的办法,力求资源合理配置,做到了质量协同、供需协同,保持了集团公司各矿井产销协同;根据公司当月销量安排,结合用户需求数量、品种、生产、库存等情况,统筹协调铁路计划提报、装车站点安排、公路运力调配,实现以运促销、以运保产,确保销售各环节顺畅运行。

风雨造就人生路。“煤炭市场好转了,搞销售的更难了”。这句话,对外行来说也许是“笑话”,但其中滋味,只能由营销人员自己品尝。2011年煤炭市场需求旺盛,销售运输工作十分紧张,如何合理配置有限的产品资源和运输资源,保证电煤、冬季供暖煤、重点用户、化工用煤,给谁供,怎么供,给销售人带来很大的困扰。在这种情况下,省委省政府下达了关于保电煤、保民生、保发展的调度指令,省发改委、工信委还派人到华煤蹲点,督导集团公司落实调度令。1月9日晚8时,集团公司召开了保电煤专题工作紧急会议,做出了停止窗口销售,全力以赴保电煤的决定。会后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为了不延误指令的传达,他同运输部门其他同事立即驱车前往各营业窗口,发送电煤调运单、现场协调资源量、安排电煤装车、监督停止窗口销售。面对客户的不解、指责、谩骂,他一身担当。由于工作细致、周到、及时,赢得了用户的理解和信任;直到各环节顺畅进行,他才拖着疲劳的身躯回家,打个盹、吃个早点,又匆忙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之中。

一转眼又到了2012年。进入5月份以后,煤炭市场逆转的信号越来越强烈,集团公司周边几个重点用户耗煤量锐减、煤价一降再降、各矿井库存爆满、产销矛盾日益突出……,在这重重压力之下,调度协调工作又处在了既保销售,又保生产的风口浪尖。为了保证山寨煤矿的出矿量,他会同地销部的人员多次跑煤制甲醇公司,协调增加进煤量;为了保证马矿和东峡的正常生产,他协同外销部的领导跑平凉电厂,商量增加进煤量。7月份,公司开展了为期30天的电煤转运销售,再一次启动了长距离公路运输销售工作。为了解燃眉之急,他按照领导安排,组织专门车辆,现场指挥运作,为设备运输打开通道;大柳煤矿存放的6万吨掘进煤,出现了自燃着火的苗头,为尽可能降低企业损失,他积极安排运输车辆、努力协调上站空间,现场蹲点督促出矿,在7日内完成了突击拉运任务。

进入2013年,安新片几矿煤炭库存居高不下,严重制约着矿井的正常生产。他身先士卒,带领调度员和其他部门领导,马不停蹄地奔波于各个矿井之间,落实调运指令、安排车辆运输,协调矿井、联系用户,连续作战10多天,完成了出矿量40多万吨,为矿井正常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春节期间,华矿、砚北等主要矿井停产、列车到达集中,装车站点少、机力配备不足、重车积压、排空困难,各种因素给铁路运输造成障碍,他深知责任重大,毅然决定到砚北站和集配站现场蹲点,及时与矿井、铁运处、安口南站沟通,加大上站量、加快装车频率,最多完成过一天装车14列的好成绩,创下了公司成立以来的日发运记录。

平凡的岗位塑造人生,涛涛江水涤荡生命,这是他姓名的寓意,也是他追求的境界和奋斗的目标。当前煤炭市场的激烈竞争仍在持续,销售人肩上的担子依然不轻,面对困境,魏江涛一定会肩负起使命,继续尽职尽责、开拓创新,用实际行动为销售运输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3年劳模先进事迹材料 五一劳模先进事迹材料(10篇)篇五

张__,男,1943年4月出生,初中文化,中共党员,时任泖港公社党委委员,兼任新龚大队党支部书记。他带领干部群众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精心规划,分片实施,用三年时间使全大队3200多亩土地全部实现农田格子化,南北一个向,灌能进,排能出,建成了稳产高产农田,几年来,粮、棉、油产量均在全公社前列。为此,于1977年荣获上海市农业学大寨先进生产(工作)者荣誉称号。目前,他退休后居住在泖港镇天乐小区4号303室。

李__,男,1940年10月出生,初中文化,中共党员,时任新五公社南三大队党支部书记。他带领干部群众,抓班子建设,艰苦奋斗,不脱离群众,坚持干部带头参加劳动,狠抓农田基本建设,使队容队貌有较大的改观。以粮为纲,提倡科学种田,合理密植,实现农业丰收,当年就实现粮食单产亩产达到吨粮的先进单位,在地区为首创,受到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为此,他本人也于1978年荣获上海市先进生产(工作)者荣誉称号。目前,他退休后居住在泖港镇五厍老街14号。

杨__,男,1929年7月19日出生,高小文化,中共党员,时任泖港乡新建村大队长,在农业以粮为纲抓粮食产量,搞农田基本建设时,水稻种植早稻早产,每亩达到800斤以上的泖港乡首位,振动全乡及全县,为此于1978年荣获上海市先进生产(工作)者荣誉称号。目前,他退休后住在松江区泖港镇新建村陈阁421号。

王__,男,1931年12月25日生,小学文化,中共党员,原住泖港公社胜利大队长浜队,他是一个农民,自从16岁开始从事农业生产,70年代初期,由于农村农业技术落后,加上自然灾害严重,对二麦产量,一直上不出,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此,他大胆创新,为二麦丰收,探索出一条高产路子,这就是一条沟,二麦丰收靠条沟而出名,使各生产队二麦年年丰收,得到了群众收评,于1978年荣获上海市先进生产(工作)者荣誉称号。目前,他居住在泖港镇焦家村百家253号。

毛__,女,1923年出生,1989年死亡,文盲或半文盲,中共党员,曾经担任新兴村的妇女主任,分管计划生育工作。她是“活学活用”的先锋人物,在自身缺乏文化水平的情况下,通过各种学习途径及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能熟练地背诵《毛泽东语录》及老三篇(《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白求恩》),甚至在五、六十岁时还背着语录袋进行走家蹿户的宣传。毛金宝的个人奋斗和工作中的出色表现在新兴村的历史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一笔。曾荣获1977年上海市农业学大寨先进生产(工作)者称号。

冯__,男,1940年11月10日出身,二医大本科毕业,中共党员,正教授职称,1966~1978年响应毛泽东“6.26”把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精神,作为“种子”医生来到偏僻农村泖港从事妇产科临床科研诊疗工作,他刻苦学习,努力钻研,废寝忘食,一心为病人着想,竭尽所能为病人服务,研究发明了宫内宫腔镜诊疗技术获全国重大成果奖,并多次获国家、市级科研成果奖,为妇产科医学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于1977年荣获上海市农业学大寨先进生产“工作”者荣誉称号。如今,年迈的他仍然坚守在医疗卫生事业岗位上,为解决妇科疑难杂症发挥着余热。

顾__,男,1930年出生,高小文化,泖港镇新龚村人。从1969年起担任生产队长后,带领群众带头苦干,科学种田,在全公社范围内先创下了吨粮生产队,人均分配收入全公社第一位,为此,于1978年荣获上海市先进生产(工作)者荣誉称号。目前退休后居住在泖港镇新龚村大泥罗家浜队。

沈__,男,1924年出生,高小文化,饲养员,家住新龚村大泥外浜队。自担任生产队饲养员后,以场为家,以鸡为伴。多年来摸索出一套从小鸡到出售,死亡率低、成本低,生长期快,盈利大的一套科学技术,为以副养农,为生产队社员增加分配水平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为此,于1977年荣获上海市农业学大寨先进(工作)者荣获称号。沈善龙同志,于1979年因病故死。

2023年劳模先进事迹材料 五一劳模先进事迹材料(10篇)篇六

劳模精神就成了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也可以说是永远不会变化的时代精神。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五一劳模先进事迹材料,希望大家喜欢!

在x市东部矗立着一座年产1200万吨大型露天煤矿,横亘在绵延12平方公里煤海里的大型轮斗挖掘机被誉为亚洲之最,驾驭这台现代化设备的就是元宝山露天煤矿采矿一部轮斗机司机长。

二十二年的执着追求,二十二年的不懈努力,攒下的厚厚一摞证书,见证了他的奋斗之路。从一名普通润滑工,到元宝山露天煤矿先进生产者、平庄煤业公司劳动模范和十大杰出矿工、xx市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优秀班组长,20xx年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20xx年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他一步一个脚印,在奉献中体现着人生价值,谱写了一曲70年代青年乐把青春献煤海的华美乐章。

奋斗,十五年破茧成蝶

勤于学习,提高自身素质。1993年的夏季,二十出头的带着一颗赤诚火热的心,来到了这座被称为国家“八五”规划五大露天煤矿之一的元宝山露天矿,当了一名普通的轮斗润滑工。面对重达20xx吨、高达40米这个庞然大物,面对着国际上最先进的集中润滑系统,他凭着那股子钻劲,每天不厌其烦攀登40米高的设备,手上磨出了老茧,手套磨破了20多双,每天数十次翻看说明书, 10万字的工作日志中,密密麻麻写满了常见故障处理方法和集中润滑工作原理。辛苦的付出,知识的积累,让他很快掌握了这个洋设备上千个注油点的保养知识,不管是什么故障,几分钟内保证处理完毕。他翻破了两本英文字典,记满了11本学习笔记,掌握了西门子公司的轮斗机自动控制程序。

学以致用,攻克技术难关。特殊的地理条件让轮斗机运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困难没有难倒不服输有冲劲的,他带领机组人员反复试验,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50余次,提出合理化建议30余项,克服了轮斗机作业中红粘土、大石块、地下水等多项技术难题,使轮斗机单月产量由10万立方米提高到74万立方米。通过他提出并实施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项目,为企业累计创效约2亿元,《轮斗机料口及1b改向滚筒防护技术改造》课题,荣获xx自治区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20xx年的坚持和奋斗,让他在20xx年成了“煤海航母”掌舵者。

团结,让这支大“船”驶得更远

善于管理,提高管理效益。轮斗挖掘机是引进国外技术、国内组装的大型连续工艺采掘设备,运转部位多,结构复杂,稍有疏忽就会造成极大损失,机组的安全运转是司机长的首要任务。担任司机长后,一手抓安全管理,一手抓安全培训。将轮斗机安全检查分为静止状态和运行状态两部分,分区域管理,解决了过去机组管理中责任模糊、漏洞和死角多等弊端。担任司机长以来,轮斗机连续安全运转2555天,实现了人员设备零工伤、零“三违”、零事故。

加强培训,打造复合型团队。为了使轮斗机定员要求与国际接轨,他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岗位员工“一岗多能”、“大工种”作业方式,把自己工作几十年整理出的学习笔记作为培训教材,利用设备休息室,与工友们沟通思想、交流技艺。他倡导的学规程、学手册、学说明书、讲规章制度的“三学一讲”活动,让班组成员安全技能日渐提高,创新意识、团队意识不断增强,在机组中掀起了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热潮。短短一年,机组成员都能做到既能维修保养设备,又能熟练驾驶轮斗,实现了一专多能。每班工作人员由单机组8人减至5人,达到世界同类设备人员配置的先进水平。在他的带领下,元宝山露天煤矿轮斗机组成为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优秀班组的旗帜。

激情,创新的脚步永不停歇

技术改造,班组创新创效。20xx年,元宝山露天煤矿依托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示范引领的平台,创建了轮斗机“创新工作室”,研究推广新工艺,提高工作效率,培养后备人才。四十不惑的,依旧保持着持续创新的激情,带领机组人员编制轮斗机工作手册,制作作业流程视频,为后续技术力量培养提供了宝贵的培训资料。现在,带领的轮斗机组已成为国内第一家轮斗司机培训基地,先后为准格尔露天煤矿培训大学生20多人,霍煤集团扎哈淖尔露天煤矿培训四期学员68人,实地培训技工学校学员30人,矿内转岗培训8人,澳大利亚、越南等国采矿人员也相继来到该轮斗机组参观学习交流高寒地区轮斗机使用经验。在项目创建实施中,他带头研究并实施了轮斗机下挖工作法和“迈步式采扩帮工艺”,拓宽轮斗机使用空间,丰富了采掘工艺,大大降低了剥离成本,使轮斗机下挖工作量提高30万立方米,节约剥离费180万元,填补了国内露天煤矿连续工艺开采工艺的空白。研制的“网格式轮斗”新装置,月剥离量提高21万立方米,月增加产值200万元。创造性地提出轮斗机缓冲作业法,保证轮斗机雨天能正常生产。

,这个平凡的煤矿青工,倾注了对矿山的无限深情,正在用“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这种煤矿工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引领和感召着当代煤炭人,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向人生新的起点!

,中共党员,1996年起从事房屋维修工作,现任职于平煤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房屋维修中心维修队。十几年来,他把全部的心血汗水都倾洒在所热爱的房屋修缮事业上,排千家忧,解百家愁。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他时时刻刻不忘了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勤勉工作,以出色的工作能力、心系群众的高尚情操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追逐梦想,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书写自己的人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被大家誉为“房屋卫士”和“居民的贴心人”,赢得了领导、同事和广大居职工群众的交口称赞,连续几年被公司评为“劳动模范”,20xx年4月被xx市评为“劳动模范”。

勤于学习。“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决不可以没有知识”,这是十分欣赏的一句话。为此,他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钻研业务上,努力将自己的工作吃透,干好。别人都在打扑克或玩游戏的时候,而他却买来电工、焊工、钳工、瓦工等书籍,刻苦钻研、努力实践,使自己逐步成了行家里手。他想“这些技术我多掌握点,居民故障就少一点”。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由表及里,触类旁通,练就了一身硬功夫,只要听听住户的简单介绍,看看实际情况,就能做出正确诊断,手到病除。干一行,钻一行,凭着这股钻劲,成为集管道工、水暖工、电焊工和泥瓦工为一身的全能人才,让同事们十分佩服。

迎难而上。房屋维修队是公司直属的服务单位,有职工8人,负责古山矿、六家矿和平煤直属屋面防水补漏维修工作,担负着矿区267栋楼房和188栋平房共计120xx多户居民的七十多万平米的房屋维修任务,年维修量在两万平米以上。去年,公司又将平庄矿区部分路面、房屋的墙面、公司水暖维修工作划给房屋维修队负责。面对如此繁多的工作,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他一年四季奔走于小区住户和办公楼之间,整个矿区小区住户和机关无论哪里有事情他就出现在哪里,他以朴实的行动诠释着他对企业的忠诚和对大家的爱。

无私奉献。房屋维修工的工作特点是天气越热,活越多,雨越大,活越忙,逢年过节,他的工作总是繁忙的,他被大家亲切的称为“平投公司110”。本着“让住户满意是我们的责任”,他和同事们有求必应,有应必优,为职工家属提供满意服务,房屋维修质量得到很大提高,五年来未发生一起投诉事件,满意率为100%。对每个来登记漏雨的住户都态度和蔼地做好询问工作,认真做好记录,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从不推诿,不扯皮,不把问题上交,尽量把问题解决在本队。

严格管理。安全生产重于泰山,深明这个道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各工种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建立工作写实制度。每周五召开安全生产例会,总结部署安全工作。由于尹志华同志认真负责,多年来,维修队从未出现轻伤及其以上事故,实现了安全生产。

在工作中,以职工家属满意为起点,排千家忧,解百家愁,得到了职工家属,领导和同志们的认可,他以凡事都要多为职工群众着想的朴素感情,书写着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炽热情怀,践行着“诚信、服务、满意”诺言。

是文竹林场南坑工区一位耳熟能详的务林人,现年53岁,已是知天命年龄了,他将一辈子奋斗在深山中。1986年12月,他带着绿色梦想,接过父亲的班,成为了文竹林场南坑工区的一名普通林业职工,南坑工区地处偏僻深山中,20xx年才通上电,山高路陡,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生活和工作条件极差的恶劣环境。自进入林区,基本上就很少与外界打过交道,一个人工作在瞭望哨上,一个小屋、一张小床,极为寂寞。他却一股满腔的执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服务基层中,长年累月的坚持到辖区山场巡护,深入山民家中宣传防火知识和林业法律法规。从没提出过要调离到条件好一点的工区工作,始终以山为家,以林为伴,以南坑工区为业。凭着他对林业事业的那种执着,他先后担任一线工人、护林员、执勤室主任、工区主任等职务。在深山中书写与山、与林为伴的风雨人生。

虚心向老同志学习,购买了不少林业方面的书籍,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努力提高自身工作能力,不断充电,为绿色屏障作出贡献奠定了基础。每次森林扑火,他都是冲锋在前,不顾个人的安危;每次造林炼山,他蹲守到山上没有一颗火星才最后下山;为把好造林质量关,他身先士卒,天亮早起床,合理分工,在民工来之前,为每块山场挑选好优质杉苗,给杉苗打好浆并肩运至造林山场跟班作业,确保造林成活率达到98%以上,获得了上级的好评。文竹林场辖区的山山水水,一沟一壑都留下足迹,他对文竹林场的地形地貌,立地条件,林木生长都了然于胸,对大山和山上的一草一木有着比一般人更加深厚的感情,被林场职工称为“山林通”!

青春奉献给森林 筑牢了绿色屏障

自从20xx年担任工区主任以来,掀开了他人生历程的新篇章,从上到下更繁忙地忙碌着那份绿色职业。他奔赴在造林现场和协调工作中,了解任务落实了没有,资金到位了没有,苗木问题解决了没有,水利设施配套了没有,工程技术方案论证了没有,树种配置是否科学合理,工程项目实施市场化运作有哪些漏洞,哪些需要进一步改进等等。真的太忙了,太累了,任务又太重了。可是,他总是快马加鞭,没有停息的余地,为永新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县域经济筑牢了绿色屏障!

20xx年的冰冻天气,使文竹林场的森林资源遭受到重大损失。作为工区主任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与这场冰雪灾害作斗争,他带领全工区职工一步一个脚印做好灾后重建和生产自救工作,清理雪灾林木。20xx年至20xx年期间,他带领10名职工每年完成造林1000多亩,每年育苗6000多亩山林,为抓生产进度和质量,他和职工吃住在山上工棚里,保证了工区每年都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造林任务。他还动员自己家属每年育苗8亩多,提供了大量的优质苗木。多年来,他身先士卒,带领全工区职工天亮早起床,合理分工,在民工来之前,为每块山场挑选好优质杉苗,给杉苗打好浆并肩运至造林山场跟班作业,确保造林成活率达到98%以上,保质保量完成造林任务。他尽自己所能发出光和热,使得这一方山水独秀、树木葱笼,生态自然和谐美。

森林的“守护神” 助人的“活雷锋”

始终以林场利益为重,依法办事,敢于打破情面,敢于和违法犯罪行为作坚决斗争。每当发现盗木分子,他总是第一个冲在前面,不顾危险去抓捕犯罪分子。二十八年来,他带领职工抓获偷盗林木者138人次,缴获作案工具168件,追缴被盗林木180余立方米,为林场挽回经济损失20余万元。

1988年3月5日,在一次巡护山场时,他不顾危险去抓获盗木者。犯罪分子为了想逃脱,用一根坚实的木棍重重地向头部击去,他本能反应,用右手抵挡,导致右手粉碎性骨折。1994年6月21日,在巡山时为制止盗伐事件的发生,右手再次受伤,至今留下后遗症。但他没有怨言,没有退缩,依然作风不改,认真履行职责,当好森林的“守护神”。

他乐于助人,热心帮助同事和民工,和民工打成一片。每逢造林及抚育期间,他总是不辞辛苦去下山义务帮助住在山上的民工买米、菜、药品等生活用品。有一次,一位民工不小心从一小山坡上跌下,造成了受伤了,他亲自背民工下山到医院打针、搽药。20xx年他有个习惯,就每天坚持要上山检查造林、抚育质量,巡查火险隐患,保护森林资源。有时,职工有厌烦情绪不愿上山,就算一个人他也坚持上山,无论刮风下雨。如今,他每天均骑着摩托车到各个山场巡查,摩托车骑坏了好几辆,但他从没有向场里提过任何要求,没有报销任何费用。他关心职工冷暖,凡是谁家的困难都能放在心上,尽管他家庭经济并宽裕,对于有困难的职工同事,捐款捐物送温暖、献爱心从不落后,该出手时就出手,把员工冷温牢记心间。

20xx年的坚守,20xx年的忠诚,20xx年的日出日落。这20xx年来,吃苦耐劳,务实肯干,不分严寒酷暑,不分春夏秋冬、白天和黑夜、不分节假日,默默无闻守护着绿色山林。他把最宝贵的青春无怨无悔的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大山和片片森林,无情的岁月使他由一个英俊潇洒的毛头小伙变成了历经沧桑的中年人,如今在永新林业系统,名字是耳熟能详。

如今的已不再年轻,但他对林业事业的那份激情和热血依然青春,他扎根深山把大爱挥洒在每一片青翠的林木间,也将一名共产党人的忠诚,深深地镌刻在每一片坚硬的岩石上----这就是。

2023年劳模先进事迹材料 五一劳模先进事迹材料(10篇)篇七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传输局承担着湖北省境内国家干线畅通、无线网络维护、机动通信、应急物资储备及调运的维护、抢修任务,同时,承担着湖北电信应急通信、无线、传输、电源、备品备件等五大专业领域的技术支撑工作,在通信行业内形成了独具湖北特色的“专业化+综合化”支撑与维护格局。

“创新不一定卓越,不创新一定不卓越”,湖北传输局杨凯局长所提倡的创新文化已融入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中,郑成林劳模创新工作室就是在这种企业文化氛围中,应声而来,脱颖而出。近年来,工作室发挥高技能人才团队作用,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活动;充分挖掘群众智慧,凝聚和引领广大员工围绕生产经营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共同探讨创新措施与方法,推动员工岗位创新活动蓬勃发展。

一、各级领导关心重视,郑成林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优势迅速凸显

一是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高效运行机制。湖北传输局工会成立专班谋划郑成林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工作。杨凯局长、工会叶红英主席多次听取关于工作室成立方案,制定工作室运行构架的汇报。工会与郑成林一道研究制定了详实的工作室工作规范、职责、工作制度及年度工作任务和工作室相应管理制度。明确了创新工作室以实施技术改进、承担技术改造任务、负责技术难题攻关、落实员工合理化建议、审查技术方案、培养后备技术力量为团队职责目标。近几年来,省总工会、省电信工会相关领导多次湖北传输局指导工作室的建设工作,并对工作室的运营模式进行指导。工作室建立了月度例会制度、集中学习制度、以师带徒制度等,运作不断规范化,信息资源共享最大化、学术研究讨论经常化。

二是组建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团队。工作室团队有50来人,能手精英齐聚,朝气勃发,激情昂扬。加入该工作室人员都是来自无线、传输、电源、监控专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并且都是在湖北传输局乃至湖北电信有着较大影响,专业上颇有建树的专业技术骨干。其中郑成林是中国电信集团技术能手、维护骨干、b级人才,肖艳美、陈青松是湖北省首席技师、于浩、付文杰、危楚清是中国电信集团公司b级人才等等。如今,郑成林劳模创新工作室已逐步成长为广大技能人才提升岗位素质,解决生产难题,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安全生产、科技成果转换的摇篮,成为践行湖北电信、湖北传输创新文化的示范平台。

三是予以足够的经费支持。湖北传输局每年都会进行创新成果评比,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奖励员工岗位创新,鼓励工作室多出成果;对于工作室的技术骨干、各专业带头人每年会给予专项奖励;工会还组织骨干人员参加疗休养。

作为无线网优的专家,郑成林带领工作室的成员始终围绕解决生产上的难点和重点发挥积极的作用。

针对当前evdo网络优化中流量负荷预警时效性差和处理效率低的问题,通过5个月的不断摸索,开发出一套高效排查故障、快速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软件工具——evdo网络流量预警监控分析系统,节省了运维优化成本,并获得国家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由网优工程师陈放研发的基站天线屏蔽罩在cdma及类似原理的移动通信网中解决了高层导频污染、边界越区覆盖和基站邻区瘦身问题,彻底解决了业界疑难问题,成功获得国家专利;由工作室成员付文杰开发的fttx数据自动分析系统,减少了人工数据统计工作量和差错,降低人工成本,提高fttx设备和资源的精确化维护管理水平,为光进铜退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有利于今后ftth的快速业务发展和提高客户感知。

几年来,在创新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下,湖北传输局员工积极参与岗位创新,共产生75项创新成果,12个项目获得国家专利和软件著作权。

三、桃李成溪,劳模创新工作室担当人才培养、员工素质提升重任

甘为园丁,善培新人。工作室不仅承担着技术创新的任务,同时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工作室的一项重要工作。新大学生胡斌,从进入工作室的第一天起,工作室就制定了专门的培养计划,确定了研究课题,并辅导他对课题的推进和系统工具的掌握。在工作室的熏陶下,他已成长为一名无线专家,针对网络资源忙闲不均的情况,他通过“资源调整”、“扇区分裂”等方式为企业节省采购开销近570万,在湖北省第五届全省职工技能大赛通信信息行业决赛上,他取得无线网络优化竞赛第一名的好成绩,并获得“湖北五一劳动奖章”。

湖北传输局的内训师队伍以创新工作室成员为主体,他们编写的《湖北电信移动基站防雷接地整治技术要求》,受到集团公司充分肯定和认可,并将该技术要求改编为《中国电信移动基站防雷接地整治技术规范》(v1.2版),作为全集团的防雷接地整治技术规范下达;他们编写的《电信传输维护宝典》为传输员工日常维护工作提供了专业指导。不骄不躁、谦虚好学和倾囊相授,已经成为工作室每位成员的专业态度和行动指南。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郑成林劳模创新工作室正锲而不舍地把一粒粒创新的种子撒向湖北传输的沃土,持续不断地传递着清新蓬勃的生命力。

4g时代即将到来,郑成林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成员们正秣马厉兵,蓄积力量踏上新的征程,用高亢的声音和瑰丽的光华去描绘天翼网络最新、最美的蓝图!

2023年劳模先进事迹材料 五一劳模先进事迹材料(10篇)篇八

是文竹林场南坑工区一位耳熟能详的务林人,现年53岁,已是知天命年龄了,他将一辈子奋斗在深山中。1986年12月,他带着绿色梦想,接过父亲的班,成为了文竹林场南坑工区的一名普通林业职工,南坑工区地处偏僻深山中,20xx年才通上电,山高路陡,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生活和工作条件极差的恶劣环境。自进入林区,基本上就很少与外界打过交道,一个人工作在瞭望哨上,一个小屋、一张小床,极为寂寞。他却一股满腔的执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服务基层中,长年累月的坚持到辖区山场巡护,深入山民家中宣传防火知识和林业法律法规。从没提出过要调离到条件好一点的工区工作,始终以山为家,以林为伴,以南坑工区为业。凭着他对林业事业的那种执着,他先后担任一线工人、护林员、执勤室主任、工区主任等职务。在深山中书写与山、与林为伴的风雨人生。

虚心向老同志学习,购买了不少林业方面的书籍,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努力提高自身工作能力,不断充电,为绿色屏障作出贡献奠定了基础。每次森林扑火,他都是冲锋在前,不顾个人的安危;每次造林炼山,他蹲守到山上没有一颗火星才最后下山;为把好造林质量关,他身先士卒,天亮早起床,合理分工,在民工来之前,为每块山场挑选好优质杉苗,给杉苗打好浆并肩运至造林山场跟班作业,确保造林成活率达到98%以上,获得了上级的好评。文竹林场辖区的山山水水,一沟一壑都留下足迹,他对文竹林场的地形地貌,立地条件,林木生长都了然于胸,对大山和山上的一草一木有着比一般人更加深厚的感情,被林场职工称为“山林通”!

青春奉献给森林 筑牢了绿色屏障

自从20xx年担任工区主任以来,掀开了他人生历程的新篇章,从上到下更繁忙地忙碌着那份绿色职业。他奔赴在造林现场和协调工作中,了解任务落实了没有,资金到位了没有,苗木问题解决了没有,水利设施配套了没有,工程技术方案论证了没有,树种配置是否科学合理,工程项目实施市场化运作有哪些漏洞,哪些需要进一步改进等等。真的太忙了,太累了,任务又太重了。可是,他总是快马加鞭,没有停息的余地,为永新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县域经济筑牢了绿色屏障!

20xx年的冰冻天气,使文竹林场的森林资源遭受到重大损失。作为工区主任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与这场冰雪灾害作斗争,他带领全工区职工一步一个脚印做好灾后重建和生产自救工作,清理雪灾林木。20xx年至20xx年期间,他带领10名职工每年完成造林1000多亩,每年育苗6000多亩山林,为抓生产进度和质量,他和职工吃住在山上工棚里,保证了工区每年都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造林任务。他还动员自己家属每年育苗8亩多,提供了大量的优质苗木。多年来,他身先士卒,带领全工区职工天亮早起床,合理分工,在民工来之前,为每块山场挑选好优质杉苗,给杉苗打好浆并肩运至造林山场跟班作业,确保造林成活率达到98%以上,保质保量完成造林任务。他尽自己所能发出光和热,使得这一方山水独秀、树木葱笼,生态自然和谐美。

森林的“守护神” 助人的“活雷锋”

始终以林场利益为重,依法办事,敢于打破情面,敢于和违法犯罪行为作坚决斗争。每当发现盗木分子,他总是第一个冲在前面,不顾危险去抓捕犯罪分子。二十八年来,他带领职工抓获偷盗林木者138人次,缴获作案工具168件,追缴被盗林木180余立方米,为林场挽回经济损失20余万元。

1988年3月5日,在一次巡护山场时,他不顾危险去抓获盗木者。犯罪分子为了想逃脱,用一根坚实的木棍重重地向头部击去,他本能反应,用右手抵挡,导致右手粉碎性骨折。1994年6月21日,在巡山时为制止盗伐事件的发生,右手再次受伤,至今留下后遗症。但他没有怨言,没有退缩,依然作风不改,认真履行职责,当好森林的“守护神”。

他乐于助人,热心帮助同事和民工,和民工打成一片。每逢造林及抚育期间,他总是不辞辛苦去下山义务帮助住在山上的民工买米、菜、药品等生活用品。有一次,一位民工不小心从一小山坡上跌下,造成了受伤了,他亲自背民工下山到医院打针、搽药。20xx年他有个习惯,就每天坚持要上山检查造林、抚育质量,巡查火险隐患,保护森林资源。有时,职工有厌烦情绪不愿上山,就算一个人他也坚持上山,无论刮风下雨。如今,他每天均骑着摩托车到各个山场巡查,摩托车骑坏了好几辆,但他从没有向场里提过任何要求,没有报销任何费用。他关心职工冷暖,凡是谁家的困难都能放在心上,尽管他家庭经济并宽裕,对于有困难的职工同事,捐款捐物送温暖、献爱心从不落后,该出手时就出手,把员工冷温牢记心间。

20xx年的坚守,20xx年的忠诚,20xx年的日出日落。这20xx年来,吃苦耐劳,务实肯干,不分严寒酷暑,不分春夏秋冬、白天和黑夜、不分节假日,默默无闻守护着绿色山林。他把最宝贵的青春无怨无悔的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大山和片片森林,无情的岁月使他由一个英俊潇洒的毛头小伙变成了历经沧桑的中年人,如今在永新林业系统,名字是耳熟能详。

如今的已不再年轻,但他对林业事业的那份激情和热血依然青春,他扎根深山把大爱挥洒在每一片青翠的林木间,也将一名共产党人的忠诚,深深地镌刻在每一片坚硬的岩石上----这就是。

2023年劳模先进事迹材料 五一劳模先进事迹材料(10篇)篇九

时光如梭,20xx转瞬即逝,焦xx在粗纱岗位上已渡过了28个春秋。28年前,当她第一次走进前纺车间时,她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名合格的挡车工,从那时起她认真学习操作规程,熟背应知应会,虚心请教,苦练基本功,熟练掌握了粗纱挡车技术。

每天当她走上工作岗位,她就会把家中的大小事情抛诸脑后,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作为一名工作多年的粗纱挡车工,她明白要想公司有好的效益,就必须杜绝次品布出厂,必须保证每一道工序的质量。工作中认真细心,一丝不苟,推条子时她认真查对桶号,分辨棉条色差,杜绝错支事故发生;巡回中,认真观察纱的成型,保证成纱质量,杜绝粗细条发生;一次生产中,她发现断头多,且不好接,仔细查看后发现棉条成型不好,立即关车并汇报给把关员,向上追踪,及时维修设备,杜绝了设备事故的发生;交接班时,详细交代设备运转情况,支数品种的翻改,生产供应情况,为下班顺利生产奠定基础。

乙班人员紧,工作任务重,为了完成产量,她顾不上吃饭喝水,做起事情来十分迅速,装满几十斤重的棉条桶,一班下来要推七八十桶,但她从未叫苦叫累。工作不分上下班,主动加班加点成了她的家常便饭,每天她总是最后一个离开车间。有人欠产或者设备原因造成产量不能按时完成时,就会影响下一道工序的生产,她看到后就主动留下和工长继续生产直到完成产量。多年来,落纱、并条、精梳等工序她都能熟练操作,圆满完成,班上有人生病时,随时服从工长分配,哪个岗位需要就去哪个岗位工作。有时在家休息,接到班上电话,需要支援别的班的工作,她总是随叫随到。多年来她从未因为个人原因而影响工作,一次婆婆住院手术,需要她在医院照顾,但班上人员紧,她心里非常着急,婆婆知道后就说,你去上班吧,工作上的事都是大事,咱可不能因为家务事而耽误工作。

工作中,他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别人能做到的,她一定要做到更好。但由于生产紧张、加上设备老化、转岗人员多等客观情况的存在,在生产和分配过程中,有时也会出现一些矛盾和问题,一些同事一时不能理解,甚至发生怨言,她总能换位思考,理解关心同事,劝说帮助她们,直至解决问题。以自己的行为品德来影响周围的人和事。

季度操作测试中她以纯熟的手法,规范的动作,达到优级手;在20xx年度操作比武中获得一等奖;20xx年度操作比武中获得二等奖,20xx年集团公司开展的劳动竞赛中,被评为“首席操作工”。并连续多年被评为公司先进生产者;荣誉面前,不骄不躁,为公司创造良好的效益是她最大的心愿。为了xx集团的振兴,平凡的她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无怨无悔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2023年劳模先进事迹材料 五一劳模先进事迹材料(10篇)篇十

“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要做就要做到最好”,__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用自身的行动以及不断提高的工作业绩,诠释了作为一名新时代劳模的责任和义务。

一、以身作则

在工作中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内燃机车临修较多,而临修如“救火”,发生了零修必须有人到现场去处理。据统计,08年,__加班加点达257次,遇到脏活、累活,他总是冲在最前面,率先垂范。今年4月5、6日,清明节,028机车启发电机环火严重,连续抢修2天;“五?一”放假,028、018机车零修2天;高温假期间,018、5117等4个机车完成5次抢修修;“十一”黄金周,036机车“电机环火故障”处理3天;6月8日端午节,035机车抢修等等。

二、关爱他人

在干好本职工作的过程中,__体现的是一种敬业,一种执着;而在生活中,则体现出一种积极的态度和责任感。他善于关心和团结同志,职工在工作或生活中有什么困难、想法他都尽力去帮助解决,同事之间有什么误会他都去帮忙化解;谁病了、住院了,甚至谁的家人病了、住院了,他要亲自到医院去看望;谁家有婚丧嫁娶等事,他都去帮忙处理。今年5月13日,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__就和车间领导商量,如何为地震灾区做点儿事情,促成了5月14日由修理车间、运转车间、蓄电池厂三家单位参加的献血活动,他自己带头献血400cc。

三、带头创新

__善于坚持在班中开展小改小革活动,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几年来,在__的带领下,班组培育了浓厚的创新氛围,群众性技术创新硕果累累。08年__班共立项15个,其中10项成果在铁路处立项,创效11.97余万元;实现了班组成员人人头上有项目、人人参与的目标。

四、优质服务

2008年是十堰管理部“优质服务年”,年初修理车间成立了“机车120小分队。作为主要负责人,他站在车间甚至是整个铁路处的高度上,把“机车120”建设作为08年实现提升班组管理水平,提高检修效率和检验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平台。一是主抓了员工的素质教育和多技能培训工作,08年人均学时达150个,员工的技能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通过培训,多技能人才增加,人人掌握了两门以上的岗位技能,为生产任务的完成提供了保障。二是建立了快速反应机制,只要出现抢修任务,他和队员们都能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做到了快速、及时、高效的要求。

五、经验总结

在多年的检修过程中,“__班”积累了一定的检修经验,为实现经验共享,更好地服务生产,也为以后从事检修工作的职工提供一份借鉴资料,今年4月份,在处工会在支持下,车间启动了“内燃机车常见故障应急处理手册”编制工作。__和班组成员全程参与了检修手册的编制,作为初审成员之一,他对《手册》中的每一个问题都认真研读、消化,并对问题内容、编排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同时,他组织队员们对每一个问题进行讨论,一直到每个人都能理解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