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2023年小班数学连一连数一数活动教案(汇总5篇)

时间:2023-09-26 04:12:05 作者:翰墨 2023年小班数学连一连数一数活动教案(汇总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小班数学活动分饼干教学反思

我根据幼儿爱吃的特点,设定了小班数学教学活动《好吃的苹果》,希望孩子们在想要吃的欲望下能够学得更好。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幼儿说一说,一个苹果可用几表示,一枝铅笔用几表示,一筐苹果又用几表示?又做了摘苹果的游戏,让幼儿模拟一种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经验,使幼儿知道了“1”可以表示生活中许多不同的事物;“1”它可以表示单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整体,有时它还不是表示数量的'多少。

在本次的教学活动中,我坚持师幼之间、幼幼之间的双主体、多边互动的原则,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幼儿的主体性发展。信任他们的创造潜能,尊重幼儿之间的差异。

上完这节数学课,我反思了许多,我认为我们要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本次的数学教学活动,使我认识到虽然幼儿的年龄较小,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是非常丰富的,当我让幼儿举例说出生活中的单个“1”和整体“1”时,孩子们都非常踊跃地抢着回答。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的是生活中的数,幼儿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生活中常听到幼儿会随口说出1、2、3、4、5……,但让幼儿实际来数一数某个东西的时候,却是口里数的和实际数量不相符,为了让小班幼儿感知并认识数字1、2、3,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培养幼儿对数的感知力、想像能力和同伴合作的意识,锻炼幼儿的小手灵活性。

1、让幼儿感知并认识数字1、2、3。

2、幼儿学会用手指出示数字1、2、3。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感知并认识数字1、2、3。

1、卡通数字1、2、3。

2、数字1、2、3的大卡片及相应图片。

3、魔术口袋,各色数量的塑料小胶棒、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4、各色数字1、2、3小卡片人手一套。

5、数字儿歌磁带。

6、自制数字箱三个。

游戏法、情景法、练习法、赏识法。

1、导入主题,认识数字1、2、3。

听数字儿歌引出数字1、2、3。

儿歌:

1像铅笔能写字,2像小鸭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随风飘,5像秤钩来秤菜,6像口哨嘟嘟响,7像镰刀割青草,8像葫芦藤上吊,9像勺子来盛汤,10像筷子加鸡蛋。

今天我们请来数字宝宝1、2、3,我们看看他们歌曲里唱的那样,像铅笔、小鸭和耳朵吗?(分别出示卡通数字1、2、3让幼儿观察数字形状)。

2、让小朋友大胆想像数字1、2、3还像什么,感知字形。(对大胆想像、积极回答的幼儿给予鼓励)。

3、感知数字1、2、3。

分别说出大数字宝宝1、2、3,将数字和卡通图片相对应,让幼儿看看数字是否像歌曲中唱的一样。

4、用手指表示数字。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伸出你灵巧的小手,告诉我你的小手都有哪些本领?"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幼儿自由回答)那么你会用小手来表示1、2、3吗?教师出示不同数的实物,让幼儿点数并用手指比划1、2、3、来表示物体的个数,同时纠正幼儿的手势。

教师说出数字幼儿用手指来表示。同时也可选择幼儿担任小老师。

游戏:看实物出手指。

教师从魔术口袋中拿出相应数量的胶棒、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让幼儿点数。说出数量,同时用手指来表示其数量是几。

1、游戏:数字宝宝回家(回强对字形的感知认识)。

小朋友们真棒,现在数字宝宝请小朋友们和它们一起做游戏。带领幼儿随音乐出活动室,在草地上撒上1、2、3的各色数字小卡片,让幼儿将数字1、2、3捡起来人别送回他们的家里。

2、数字找朋友比赛(草坪上摆放有数量是3的:积木、水杯、盆子;数量是2的:苹果、梨、香蕉;数量是1的:帽子、鞋、衣服。)将小朋友分成两组进行比赛,分别把自己的数字卡放在摆的实物下,看哪一组摆的快而正确。

把对1、2、3……数字的'感知与游戏结合在一起,既培养了幼儿点数数的能力,又达到了幼儿游戏的目的,整个活动幼儿情绪高涨。现通过发挥幼儿感知的想像力,对数字进行形像化的比喻,加深了对数字的记忆。利用魔术口袋变换不同图形的卡片,练习让有儿用手指表示个数,慢慢让数所表示的意义深入幼儿的心理。最后,利用"数字宝宝回家"、"数字找朋友"的游戏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一个数所表示的是物体的个数。同时也锻炼了幼儿小手的灵活性和同伴之间的合作意思识。

小班数学活动分饼干教学反思

昨天是半日调研活动,我的教学活动是数学活动《分一分》和小组活动《我的小组》,孩子们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中,教具的运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基本能独立完成,在操作中,幼儿能自己动脑筋探索,获得经验,多种智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但是在数学活动《分一分》时,很多地方都有明显的不足之处,首先是教学活动的难点达成很不理想,第三个大环节,只有极少数幼儿能根据归纳出的单双数规律,准确说出10以内的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运用雪花片两个两个的`分,自己设计的操作单,不太好,幼儿不易掌握,而且跟后面的一次操作没有递进,没有深入。经过陈老师的指点,换一张表格操作,我觉得很有道理。

其次是对于个别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孩子启发不到位,例如:苏苏小朋友,两次的操作都是错误的,以后我要多帮助这些孩子。

最后是单双数的颜色,出现了明显的错误,应该与最后一次操作(糖葫芦)的颜色要一致,这样孩子们更容易理解。

小班数学活动分饼干教学反思

《分饼干》是小班数学活动,教学目标是通过对比、观察、操作,让幼儿学习按图形的颜色和形状特征进行分类。小班的小朋友已有了粗浅的几何概念,大多数的小朋友虽然能正确地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但是如有很多的图形放在一起,小朋友还是有些混淆。他们不是从这些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照。《分饼干》让孩子在游戏探索中对图形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想、动手等,感知不同图形的不同特征。

本次活动通过:感受、观察、操作三个环节进行。老师准备很多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塑料饼干供幼儿观察,幼儿对同一种物品进行观察比较,更能找出物品的特征,如:物品的形状、颜色等。老师创设商店情境,引发幼儿玩游戏的兴趣。幼儿都喜欢动手把饼干按形状或颜色归类放好。

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很浓厚的兴趣,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喜欢动手,主动把饼干分好,大多数的小朋友能准确地把各种图形的饼干根据不同的特征分好,只有个别的孩子有些图形放错。

本活动的不足之处是幼儿在收拾材料的时候有些乱,有些小朋友没有收完材料就离开,有些小朋友争抢材料,以后老师还要多培养孩子收东西的习惯。

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排序

1.尝试用两种物体按一定规律排序,初步掌握两种物品的不同排序规律和方法。

2.在情境中感受多种有趣的排序现象,在游戏中体验排序在生活中的运用。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排序的乐趣。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课件;树叶、花生、豆子等;展示版块

一、观看ppt1,寻找“abab”的规律。

1.“今天森林体育馆里要举行动物运动会,邀请小朋友们去当小观众,你们愿意吗?那我们出发了。”

师:“运动场布置的真热闹,你都看到了什么?这些东西是怎么排队的?”

2.幼儿观察并进行表述,如运动器械皮球(同色)是按照“大的、小的、大的、小的……”规律排列的;气球是按照“红的、紫的、红的、紫的……”彩旗是按照“三角形、长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的规律排队的等。

3.教师进行小结。

二、观看ppt2,探索运动员进场的各种排队规律。

三、制作奖品,再现物体的序列。

2.引导幼儿在五组操作材料中自选一种材料,自定序列或根据序列指示制作奖品。

(1)用两种豆子制作奖牌;

(2)用树叶制作花环;

(3)用花生制作项链。

3.请幼儿展示自制的奖品。并向大家说说奖品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

四、知识迁移

1.孩子们真棒!帮助大老虎解决了大难题,还学习了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排序的方法,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多注意多观察,还有很多很多的事物都是有规律的排序的。

2.引导幼儿利用已有经验说说生活中的规律美。

五、活动结束

按男女规律排队出活动室,结束活动。

1.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周围环境中的一些规律,如排队时、做动作游戏时进行。

2.在结构游戏和美术活动中迁移经验,自创一些简单的规律拼搭物体和装饰画面,体验规律的美感。

本次活动教学设计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情境为主线、游戏为形式”的原则,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以“小动物召开运动会”为线索,巧妙地渗透各种具有规律排序的事物,让孩子在运动会布置的会场和动物排队进场的规律,让孩子去发现其中的规律;又以制作奖品项链进行操作活动。进行实际的教学过程时,发现孩子们对今天的教学内容非常感兴趣,这可能利用课件与情境的设置和层层递进的环节有关系,而且孩子们在操作这个环节发现都是他们平时自己收集的树叶、豆子、花生等材料时非常兴奋,操作时特别认真、投入。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为幼儿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达到教学活动的目标幼儿的积极性、主体性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