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连加连减教学设计教案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的教案(汇总6篇)

时间:2023-09-29 17:09:39 作者:紫薇儿 连加连减教学设计教案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的教案(汇总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的教案

教科书第58页的'例题,第58~5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能有条理地表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体会

1、算式接龙。(小组学生互相合作,每人出一道题)

2、学生汇报,说说你们组的题目和想法。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教学例1。

贴出例1主题图。

学生根据图意分小组讨论交流,编故事,表演动作。

讲述:星期天,小红和弟弟去郊区的奶奶家玩,看见奶奶摘下了一些又大又红的南瓜。小红想,我长这么大了,应该帮奶奶做一点家务活。于是,她找来一辆手推车,把奶奶摘下的南瓜运回家。第一次运来4个,第二次又运来2个,还剩下一个最大的没有运,奶奶一共摘下几个南瓜呢?怎样计算?(4+2=6,6+1=7)

提问:其他组有不同的方法吗?(4+2+1=7)

追问:为什么这样一来列式?

你能给这样一来的算式取个名字吗?(连加法)

讲述:这个名字取得真好,今后我们看见在一个算式里有两个以上的“+”,就叫它连加。

2、教学例2。

讲述:这时,弟弟在大声喊:“姐姐,快来看,奶奶家还种了一些丝瓜。”出示例2主题图。

提问:你们能看着这幅图编个故事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如下的表述:

丝瓜架上原来有8根丝瓜,弟弟第一次摘下3根,第二次又摘下1根,还剩几根?

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并让学生把书上的算式填写完整。

引导学生小结:8-3-1=4连续减了两次,我们把它叫做连减。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想想做做”第1~3题。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今天我们学到哪些知识?回家后出题给爸爸、妈妈做,好吗?

大班数学以内数的连加教案

10以内数认识

小组

1、引导幼儿正确感知10以内数,比较10以内数量的多、少。

2、启发幼儿能根据图形的标记变化进行数数。培养幼儿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1—9的数字每人一份、小猫的图形拼图照片一张、老师操作数字卡两套(1—9)。

1、今天森林里要开一个动物联欢会,老师想请一些小动物来参加,你们说好吗?但是老师忘记了小鸡的电话号码,你们愿意帮助我吗?小鸡的电话号码前4个是2468,后面的数比前面按顺序都要大1。(24683579)这就是小鸡的电话号码。我们来打电话,师:好像通了,真的通了,您好!是小鸡吗?(是的)今天森林里要开一个动物联欢会,请您来参加好吗?(好的,一会就来)我们猜对了。

2、小鸭原来的号码是94485521,可现在换了,黑色的数字要比原来的少1,红色的数要比原来的多1。(85396412)我们来打打看,好像通了,真的通了,您好!是小鸭吗?(是的)今天森林里要开一个动物联欢会,请您来参加好吗?(好的,一会就来)我们又猜对了。

3、小猫的电话号码是在它的这照片里。

第一个号码是胡子的根数:4根。第二个号码是眼睛的个数:2个。第三个号码是尾巴的个数:1根。第4个号码是棕色的花纹:5块。第5个号码是小猫身上的正方形的口袋: 。第6号码是椭圆形的个数:7个。第七个号码是三角形的口袋:8个。第八个号码是小猫耳朵上的三角形;6个。请小朋友把小猫的电话码说一次。拨电话。

4、小狗的电话号码有这么多的数字:57298613。它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拨打电话。

5、我们的客人都来了,联欢会开始了。听老师的口令:比3少1的数,幼儿两个手拉手一起跳舞。

6、今天的联欢会结束了,我们回家吧。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的教案

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连续看图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验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

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单项口算

老师分别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用手势表示得数。

2.复习10以内连加、连减口算

老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回答。(说出各题的计算过程)

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知道连加、连减表示的意义,那么如果一个算式里面内有加法,又有减法,它又表示什么含义呢?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1.教学例1

鱼缸里有几条黑金鱼?有几条红金鱼?求共有几条金鱼?应该怎么算?(板书:)如果捞走2条,求还剩几条?怎么计算?(板书:)

如果我们把刚才演示的内容用图来表示(贴例题图)你能叙述一下这幅图的意思吗?

板书:

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前面学习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

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算式叫加减混合。

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加减混全式题应该怎样计算呢?结合这道例题,谁来说一说?(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先算4加3等于7,再算7减2等于5。)板书: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计算过程,然后指名说一说。

2.教学例2

出示鸽子图

你能说出这幅图表示的意思吗?(学生分组说一说图意,然后指名叙述:有4只鸽子在吃谷子,飞走了1只,又飞走了2只,现在有多少只?)

谁会列式?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

这也是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齐说计算过程,老师板书:

3.比较质疑:

两道例题有什么不同?(一道是加在前,减在后,另一道是减在前,加在后)

说明:无论是加在前,还是减在前,只要有加有减都叫加减混合,计算加减混合算式与前面学习的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是一样的,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1.看算式摆学具:

出示: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请你用学具摆一摆。

2.学生独立完成第65页的做一做。

订正时说计算过程。

3.口算:(指名说答案,其他同学当裁判)

老师分别出示口算卡片:

4.竞赛:争做计算小能手

每人一张小卷子,学生独立计算,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前五名完成的同学把卷子交到老师那里,全对的为“计算小能手”,其他同学订正后全对的第人发一朵小红花。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做加减混合式题要按什么顺序计算?

小学数学连加连减的教案设计

这两个例题是教学带分数连加、连减的方法。例5是带分数连加,与带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相同,几个加数可以一次通分,最后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是假分数的要公成带分数。例6是带分数的连减。当被减数的分数部分不够减时,从被减数的整数部分使拿出1化成假分数,和原来的分数部分合进来还不够减时,就要从整数部分拿出2化成假分数,和原来的分数部分合起来再减。可以一次通分。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把整数或带分数转化成假分数。p136准备题,让学生说一说怎么

二、尝试探索建立模型

1.教学例5

a、出示例5

b、看一看它们的分母相同吗?怎么办?

c、对计算的结果有什么要求?

d、看书p136

e、说一说带分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f、试一试p136

2.教学例6

a、出示例6

b、看一看它们的分母相同吗?怎么办?

c、通分后再看看,分数部分够减了吗?不够减又要怎么办?

e、在刚才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f、

g、试一试

3、带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计算练习p137、1--3

2.说一说你在计算过程中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3.:带分数连减时要注意什么?如何才能做得又对又快?

小学数学连加连减的教案设计

使学生掌握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使学生感受到连加、连减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并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清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策略与方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投影片、小棒、三角图片。

出示投影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图意。

(设计意图:以生动活泼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连加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1、学习连加

师:谁能说说你在图中都看到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原来...先...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的思维,利于学生理解连加的计算顺序。)

板书问题: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

一共是什么意思?怎样列式?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5+2+1=8

先用一只手遮住+1,让学生算5+2=7(板书7),再用手遮住5+2,提示用7+1=8(板书8)。

说明象这样连着加就叫连加。板书:连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学习连减

师:小鸡吃饱了,接下了又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看看图吧。(继续演示投影、72页下图)

让学生自由观察并自主说话。(原来...先...又...)

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引导学生围绕“还剩几只?”这个问题加以解决。使学生明确:先跑了2只用减法,又跑了2只还是用减法。

教师根绝学生的汇报适时板书:连减8-2-2=4(自主探索连减两次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3、归纳

象这样用三个数(有时更多)连着相加或者连着减的计算方法就是连加和连减。

(设计意图:有利于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4、完成72页的“做一做”

引导学生说清图意,再让学生自己用小棒、三角图片摆一摆,得出结果后,再填数。

1、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连加连、连减呢?

学生自由回答,对敢说能说的学生要多表扬,对想说却有顾虑的学生要多鼓励。

2、完成练习十一的第1、2、5题。

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自主解答。

(设计意图: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感受连加、连减在生活中的作用。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文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学习有关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的算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初步感知连加连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连加连减,理解多样化的计算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

教学难点:

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关键:

学习有关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师:放假时,你们喜欢和爸爸妈妈去外游玩吗?有一位叫小明的小朋友,去乡下的奶奶家玩了。(出示图片:小明)

一大早,小明的妈妈就带着他一起乘上“口算号”公共汽车出发了。来,我们都看看有哪些口算,也来算一算吧!

4+1 5+2 5-2 8-2 10-4 3+4

5+3 7+1 3-1 6-2 6-6 7+3

师:小明看到路旁的小鸡正在吃米。你说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吗?

生:原来有5只小鸡,又来了2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5+2=7

生:原来有5只小鸡,又来了1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鸡?7+1=8

师:不一会儿,他们来到了奶奶家,奶奶正在院子里喂鸡呢,小明可是个懂事的孩子,连忙跑过去帮奶奶喂鸡。引出例1。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 理解情境

师:看,有几只小鸡在吃米?(演示5只小鸡在吃米)然后来了几只?(演示来了2只)最后来了几只?(演示来了1只)

师:你能将喂鸡的过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并提出数学问题吗?(如果说不好,可重复演示课件)

生:小明在喂5只小鸡,跑来了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师:口才不错,你说得真完整。

(2) 列式

师: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5+2+1=8

(3) 理解列式的意义

师:真聪明。我们来读读这个式了。

地上的小鸡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三部分)

师:原来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还可以直接把5、2、1三个数加起来。

师:这样三个数或三个以上的数加在一起叫做连加。(板书)

小结:刚才的5+2=7相当于5+2+1的第几步?(第一步)

7+1=8相当于8+2+1的第几步?(第二步)

看来今天我们学习的算式更加简单,更加直接。

(4) 探究计算方法。

师:这个式子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生(齐)先算5+2=7,再算7+1=8(师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板书演示“搭桥”法,即在5+2的下面画横线并在线下写出得数7)

师:1与谁相加?(7)

列式:4+3+1=8

师:然后打开数学书72页,填一填。

1与谁相加?怎样得到的?

小结: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先算出前两个数的得数后,再加上第三个数。也就是说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板书:从左往右)

学生齐说计算方法。

三、突破难点,巩固练习

(1) 演示情境

看,小鸡们吃饱了。(演示小鸡跑走图)

(2) 合作探究

师:看了这幅图,你会编个数学问题来考考大家吗?(同桌交流,再回答)

师:要求还剩下多少只小鸡,怎样列式更简单呢?(板书:8-2-3 )

师:这个算式就叫做(生:连减)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连加、连减)

师:这道题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8-2=6,6-3=3

师:3从哪里减(6),6是什么?(8-2的结果)(师同时板书演示“搭桥”法)

小结:连减的计算方法: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得出小得数后再减去第二个数。

(3) 练一练

师:什么意思?谁上来摆一摆?说一说

生:原来有10个三角形,先拿走3个,再拿走5个,还剩多少个?

师:我们也来摆一摆,说一说。

小结:喂完小鸡后,小明也认识了今天的两个新朋友,它们是谁?都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从左往右)

书第73页第2题,第74页第5题同桌说图意,先不做。汇报,再做。

生说师在黑板上摆:我买了……一共多少元?

妈妈没空,给了10元钱给小明,记得剩下的钱要还给妈妈。谁来试一试?(连减)

生说师在黑板上摆:我用10元买了……还剩多少元?

小组合作,汇报。

四、总结

今天小明去了奶奶家,收获多吗?你也说说学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