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苹果落地教案(汇总19篇)

时间:2023-11-30 08:28:39 作者:笔尘

教学工作计划需要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因此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定制。看看这些教学工作计划范例,或许能够激发你的创作灵感。

苹果落地教案

1.能够收集相关事例来说明重力的普遍存在。

2.通过实验感受到物体重力的方向、大小。

3.能够用水桶做模拟万有引力的实验。

4.能收集有关牛顿的科学故事,与同学分享。

科学知识

1.认识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垂直向下的重力,物体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

2.初步体验到物体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万有引力,天体的圆周运动可以产生离心力而克服地球引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主动提供自己的资料和想法,听取其他同学的看法和意见。

2.体会到任何的科学认识都来源于科学实践,科学认识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3.感受科学活动和探究的.乐趣,激励学生像科学家牛顿那样大胆想像,热爱科学研究。

预计学生能够能够收集相关事例来说明重力的普遍存在。通过实验感受到物体重力的方向、大小。能够用水桶做模拟万有引力的实验。能收集有关牛顿的科学故事,与同学分享。认识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垂直向下的重力,物体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初步体验到物体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万有引力,天体的圆周运动可以产生离心力而克服地球引力。

概念发展

层次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不能认识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垂直向下的重力,物体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不能初步体验到物体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万有引力,不能认识到天体的圆周运动可以产生离心力而克服地球引力。

层次2: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认识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垂直向下的重力,物体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不能初步体验到物体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万有引力,不能认识到天体的圆周运动可以产生离心力而克服地球引力。

层次3: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认识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垂直向下的重力,物体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能初步体验到物体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万有引力,能认识到天体的圆周运动可以产生离心力而克服地球引力。

探究能力:

层次 1:不能够收集相关事例来说明重力的普遍存在。通过实验感受到物体重力的方向、大小。不能够用水桶做模拟万有引力的实验。

层次 2:能够收集相关事例来说明重力的普遍存在。通过实验感受到物体重力的方向、大小。不能够用水桶做模拟万有引力的实验。

层次3 能够收集相关事例来说明重力的普遍存在。通过实验感受到物体重力的方向、大小。能够用水桶做模拟万有引力的实验。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目的

集中话题

利用课间时间组织学生到室外活动,学生按要求分小组进行投掷纸飞机。

问:为什么我们掷出去的飞机无论多高最后总是落在地上呢?还有哪些现象与重力有关呢?

2、活动、思考、回答(提出假设)。

3、小组讨论、汇报。

4、挂在树上的苹果,晾在绳子上的衣服也会受到重力的影响吗?为什么?

5、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6、教师总结:原来,地面上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地球的吸引,正是这种吸引作用,才产生了上述现象。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地球表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苹果落地》教案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新偏旁“田”,读写并理解“自言自语、思考、吸引、现象、世界、著名、科学家”等新词语的意思。

2、学会用“为什么”提问。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了解牛顿从苹果落地这一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进行研究、发现地球有吸引力的事。学习善于观察、爱动脑筋、专心研究的科学精神。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13个生字和相关词语。

3、正确朗读课文,学第一自然段,学会用“为什么”提问。

小朋友们,你们看到过东西落地的情境吗?(交流)是呀,都是往下落的。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小朋友看到苹果落地后就从中有了重大发现,这是怎么回事呢?(齐读课题)。

1、确自学要求: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划出带生字的词;给课文段落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

(1)看卡片认读生字、正音。

(2)完成课后习题2,第一读,连一连。(注意平翘舌)。

(3)新词教学。

a、学生自提问题。

b、交流讨论:“而”这个词的运用(读文理解,仿照说句)。

1、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2、回答:主要讲谁?发生了什么事?

1、自读课文第一段。

(1)读懂句子,理解“动脑筋、遇到”得词义。

a、总的告诉我们什么?

b、说说动脑筋的具体表现。换词法理解“遇到”的'词义。

(3)用“总要、为什么”说话。

2、堂练习:照样子用“为什么”提问。

(1)分析例句。

(2)完成课堂作业3。

3、再读课文,说说你有几个为什么?

课时目标:

1、了解“苹果落地”这件事的经过,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启蒙教育。

2、理解”吸引、现象”等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看拼音写词语。

3、(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业,其他学生自己批改。

4、讲明本教时的教学目标.

1、看苹果落地的课件展示,自读课文思考:牛顿怎么想,怎么做?

2、划出牛顿心里想的和自言自语说的话。

(1)连起来读一读。

(2)说说自己的理解。

(3)落实重点词遇“奇怪、自言自语、抛落、思考”

3、你能回答牛顿的问题吗?

(1)小小组讨论交流。

(2)一问一答说说内容。理解“掉、吸引力”的意思。

4、牛顿是怎么做的?交流后理解“认真思考、专心研究”的意思。

5、说说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吗?(运用“为什么”句式)。

6、有感情的朗读2-5段。

2、交流后齐读课后练习5的句子。

3、完成句子的抄写。

1、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2、懂得课文所讲述的道理,并指导言行。

1、听写生字新词。

2、填空。

(2)牛顿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发现了万有引力。

1、个别读最后一段,小小组讨论:学懂了什么?

2、交流(主要引导学生理解苹果落地与成为科学家之间的关系)。

3、齐读最后一段。

1、出示词语:动脑筋、遇到、总要、奇怪、认真思考、专心研究。

2、小小组交流介绍牛顿。

3、同学评说。

1、抄写课文总自己喜欢的句子。

2、说说牛顿小时候的故事。

4、运用“为什么”提出生活中奇怪的问题,自找答案交流。

《苹果落地》北师大二上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新偏旁“田”,读写并理解“自言自语、思考、吸引、现象、世界、著名、科学家”等新词语的意思。

2、学会用“为什么”提问。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了解牛顿从苹果落地这一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进行研究、发现地球有吸引力的事。学习善于观察、爱动脑筋、专心研究的科学精神。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13个生字和相关词语。

3、正确朗读课文,学第一自然段,学会用“为什么”提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看到过东西落地的情境吗?(交流)是呀,都是往下落的。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小朋友看到苹果落地后就从中有了重大发现,这是怎么回事呢?(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确自学要求: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划出带生字的词;给课文段落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

(1)看卡片认读生字、正音。

(2)完成课后习题2,第一读,连一连。(注意平翘舌)。

(3)新词教学。

a、学生自提问题。

b、交流讨论:“而”这个词的运用(读文理解,仿照说句)。

三、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1、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2、回答:主要讲谁?发生了什么事?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读课文第一段。

(1)读懂句子,理解“动脑筋、遇到”得词义。

a、总的告诉我们什么?

b、说说动脑筋的具体表现。换词法理解“遇到”的词义。

(3)用“总要、为什么”说话。

2、堂练习:照样子用“为什么”提问。

(1)分析例句。

(2)完成课堂作业3。

3、再读课文,说说你有几个为什么?

六、巩固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苹果落地”这件事的经过,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启蒙教育。

2、理解”吸引、现象”等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苹果落地》,齐读。

2、看拼音写词语。

3、(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业,其他学生自己批改。

4、讲明本教时的教学目标.

二、深入学习第2-5自然段。

1、看苹果落地的课件展示,自读课文思考:牛顿怎么想,怎么做?

2、划出牛顿心里想的和自言自语说的话。

(1)连起来读一读。

(2)说说自己的理解。

(3)落实重点词遇“奇怪、自言自语、抛落、思考”

3、你能回答牛顿的问题吗?

(1)小小组讨论交流。

(2)一问一答说说内容。理解“掉、吸引力”的意思。

4、牛顿是怎么做的?交流后理解“认真思考、专心研究”的意思。

5、说说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吗?(运用“为什么”句式)。

6、有感情的朗读2-5段。

三、总结。

1、了解苹果落地的整个过程,你有何想法?

2、交流后齐读课后练习5的句子。

3、完成句子的抄写。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2、懂得课文所讲述的道理,并指导言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新词。

2、填空。

(2)牛顿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发现了万有引力。

二、揭示原因。

1、个别读最后一段,小小组讨论:学懂了什么?

2、交流(主要引导学生理解苹果落地与成为科学家之间的关系)。

3、齐读最后一段。

三、用词说句。

1、出示词语:动脑筋、遇到、总要、奇怪、认真思考、专心研究。

2、小小组交流介绍牛顿。

3、同学评说。

四、课外作业选择。

1、抄写课文总自己喜欢的句子。

2、说说牛顿小时候的故事。

4、运用“为什么”提出生活中奇怪的问题,自找答案交流。

《苹果落地》北师大二上教案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善于观察,勤于钻研。

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产生兴趣,主动探究。

学习生字新词,练习有感情朗读。

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好奇心”是多么重要,进而懂得要善于观察、勤于钻研的道理,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具准备。

一个苹果、录音机、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我松开手,会怎么样呢?

学生演示苹果落地的现象。

揭示课题:普普通通的苹果落地现象,却引发了牛顿的思考,从而发现了世界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板书课题)。

简介牛顿:牛顿是英国人,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他在天文学、物理学、数学、光学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

二、老师范读。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提出要求: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生初读课文,师巡视指导,注意导优辅差。

检查初读情况:

重点检查几个字的读音。牛顿、自言自语、抛开、反复、专心、研究。

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注意纠正。

小结: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觉得很奇怪。为了弄明白,他反复观察,专心研究,终于发现了苹果落地的秘密。

指导书写“世、言”。学生练习书写。

理解内容,深入体会。

过渡导语,朗读课文。挑选喜欢的段落来读。读给同桌听,读得好的夸一夸,读得不好的帮助他。齐读。

汇报交流。

理解“奇怪、自言自语”,说话造句。

为什么以前没人注意的现象牛顿会去注意、去研究?(好奇心是发明的动力)。

比较句子,体会带点词的用法。

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他观察、研究,发现了苹果落地的秘密。

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他又反复地观察,专心地研究,终于发现了苹果落地的秘密。

指导读出语气,突出重点词语。自己练读--生范读--指名读--齐读。

总结拓展。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你觉得要向牛顿学习什么?

师:其实,牛顿小时候,除了数学,其他功课都不好,老师认为他是个差生,但是他勤奋好学、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终于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四人小组交流: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了什么奇怪的现象?有什么弄不明白的问题吗?

交流汇报。

师: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世界上很多伟大的发明都是因为充满好奇、善于观察、爱动脑筋而产生的。我相信,不久以后,在座的很多小朋友也会成为伟大的发明家。在这里,洪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本好书--《发明发现的故事》,希望小朋友们能够多看好书、多观察、多思考,以后也成为伟大的科学家。

布置作业。

请小朋友们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把你的发现写下来,或者画下来,下节课进行展评、交流。

教学后记。

本课的一个重点是引导学生像牛顿那样,对世界充满好奇、善于观察、爱动脑筋,课后设置的作业,让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画下来,有利于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二年级课文《苹果落地》教案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新偏旁“田”,读写并理解“自言自语、思考、吸引、现象、世界、著名、科学家”等新词语的意思。

2、学会用“为什么”提问。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了解牛顿从苹果落地这一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进行研究、发现地球有吸引力的事。学习善于观察、爱动脑筋、专心研究的科学精神。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13个生字和相关词语。

3、正确朗读课文,学第一自然段,学会用“为什么”提问。

小朋友们,你们看到过东西落地的情境吗?(交流)是呀,都是往下落的。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小朋友看到苹果落地后就从中有了重大发现,这是怎么回事呢?(齐读课题)。

1、确自学要求: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划出带生字的词;给课文段落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

(1)看卡片认读生字、正音。

(2)完成课后习题2,第一读,连一连。(注意平翘舌)

(3)新词教学

a、学生自提问题。

b、交流讨论:“而”这个词的运用(读文理解,仿照说句)

1、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2、回答:主要讲谁?发生了什么事?

1、自读课文第一段。

(1)读懂句子,理解“动脑筋、遇到”得词义。

a、总的告诉我们什么?

b、说说动脑筋的具体表现。换词法理解“遇到”的词义。

(3)用“总要、为什么”说话。

2、堂练习:照样子用“为什么”提问。

(1)分析例句。

(2)完成课堂作业3。

3、再读课文,说说你有几个为什么?

课时目标:

1、了解“苹果落地”这件事的经过,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启蒙教育。

2、理解”吸引、现象”等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苹果落地》,齐读。

2、看拼音写词语。

3、(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业,其他学生自己批改。

4、讲明本教时的教学目标.

1、看苹果落地的课件展示,自读课文思考:牛顿怎么想,怎么做?

2、划出牛顿心里想的和自言自语说的话。

(1)连起来读一读。

(2)说说自己的理解。

(3)落实重点词遇“奇怪、自言自语、抛落、思考”

3、你能回答牛顿的问题吗?

(1)小小组讨论交流。

(2)一问一答说说内容。理解“掉、吸引力”的意思。

4、牛顿是怎么做的`?交流后理解“认真思考、专心研究”的意思。

5、说说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吗?(运用“为什么”句式)

6、有感情的朗读2-5段。

1、了解苹果落地的整个过程,你有何想法?

2、交流后齐读课后练习5的句子。

3、完成句子的抄写。

1、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2、懂得课文所讲述的道理,并指导言行。

1、听写生字新词。

2、填空。

(2)牛顿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发现了万有引力。

1、个别读最后一段,小小组讨论:学懂了什么?

2、交流(主要引导学生理解苹果落地与成为科学家之间的关系)。

3、齐读最后一段。

1、出示词语:动脑筋、遇到、总要、奇怪、认真思考、专心研究。

2、小小组交流介绍牛顿。

3、同学评说。

1、抄写课文总自己喜欢的句子。

2、说说牛顿小时候的故事。

4、运用“为什么”提出生活中奇怪的问题,自找答案交流。

《苹果落地》北师大二上教案

(出示:一个大苹果。)。

生(异口同声):苹果。

师:那你猜猜这个苹果的味道会如何呢?

生a:甜甜的。

生b:脆脆的。

生c:甜里透着酸,酸里透着甜!

师:我看见许多小朋友在直吞口水了。那你看过苹果长在树上的样子吗?

生a:我看过。奶奶家有一大片苹果园,我经常去那儿玩,尤其是秋天到了,苹果就像一个个小灯笼一样挂在树上,很美。

生b:我在电视上看过苹果林,红红的苹果从绿叶中露出小脑袋来,很可爱!

师:老师前几天回来的时候也经过一大片丰收在望的果林。并把它们拍了下来。

(出示课件:结满红苹果的苹果园。)。

师:小朋友们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看到的苹果林是什么样的?

(生在小组内交流)。

二、图文结合,初读课文,各抒己见。

(出示课件:苹果落地的画面,并出示课题《苹果落地》)。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苹果落地》,请小朋友齐读课题。

师:看到苹果落地你有什么想法吗?

生a:苹果熟透了,是苹果?

师:哦,看来《植物妈妈的确有办法》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生b:苹果宝宝太调皮了,想到地上打个滚。就像《葫芦兄弟》里的七兄弟一样!

生(齐):想。

师:答案就在课文中,读读课文你就知道啦!老师相信你初读课文的时候一定会想办法读准字音,开始吧!

(生自由读课文,有的用手指着读,有的翻字典查字,有的问同学、问老师生字读音。)。

师:刚才在读的时候,老师发现咱们同学读得非常投入,生字现在还有困难吗?

生:没有!

师:那现在同桌合作,互相检查课文读得是否准确、流利,如果你觉得他读得非常准确,还挺流利的,你就在课文的题目旁边奖励他三个大苹果。如果觉得他有什么缺点,那你就给他提出来,帮他改正!

(生同桌合作,互相检查读课文的情况)。

师:得到三个大苹果的小朋友起立。

(五六个学生站起来)。

师:真棒!老师想检验一下你读书的水平,先给课文标上自然段,站着的小朋友爱读哪一小节就大声读!

(生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谁能读得更棒?那更棒的小朋友请起立!

(几乎所有的同学站起来读)。

师:课文读到这儿,调皮的生字急着跳出来要考考大家。怎么样?迎接挑战吧!认识他们的小朋友大声叫出他们的名字!

(出示课件,生字卡片,生齐抢读)。

师:请咱班的识字先生领读!

(学生纷纷举手,跃跃欲试,3名同学领读无误)。

生a:我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大科学家牛顿的故事。

生b:我早就知道了苹果落地的秘密。

师:哦,是什么?

生b:地球有吸引力。

生c:我觉得牛顿很爱动脑筋想问题!

师:老师觉得你能说出这一点,也很爱动脑筋,给自己奖励一颗大苹果。

三、以读促悟,以练导学,合作探究。

(出示课件,一天傍晚,牛顿坐在一棵苹果树下休息,忽然发现……)。

师:牛顿发现了什么?

生a:牛顿发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

生b:牛顿忽然发现苹果落在地上,而没有飞到天上去。

师:那牛顿的发现你觉得奇怪吗?请小朋友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生小组内交流,后集体交流)。

生a:我觉得不奇怪,因为苹果熟透了就应该往下落,如果往上飞才奇怪呢!

生b:我和牛顿一样也觉得奇怪,因为妈妈告诉我,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中,都藏着很多秘密,只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小朋友才能发现。

师:你的妈妈和你一样棒!老师送你二年二班“小牛顿”的称号,你愿意吗?

生b:愿意。

师:那太好了!让我们期待着下一位“小牛顿”的诞生!

请小朋友们再读课文,想一想,牛顿看见苹果落地,他开始怎么想?后来他又是怎么想的?请划出牛顿心里想的句子。

(生自由读课文)。

生a:苹果落地后,牛顿开始想: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

师:他自己弄明白了吗?

生a:弄明白了。

师:他弄明白了吗?

生b:弄明白了。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他又反复地观察,专心地研究才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师:请小朋友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生齐读)。

师:牛顿在想问题的时候,还自己对自己说话了呢!书上用了一个新词你发现了吗?

生异口同声:自言自语。

师:那自言自语的话该怎样读出语气?

生a:声音应该小点,自己听到就可以了。

生b:不用太快。

师:那你试着来读一读!

(生自由读,后齐读)。

生a:牛顿,你真聪明,能弄明白苹果落地的秘密,能发现地球有吸引力。

生b:牛顿,我早就知道地球有吸引力了,要不人怎么脚向下在地上走,都不能飞上天呢?

师:真棒,又是一名“智多星”,我们二年二班的第二位小牛顿。

生c:牛顿,我要向你学习,遇到事情多问为什么?

师:那你现在会用“为什么”说个句子吗?

生a:我想知道天上为什么会下雨?

生b:我想知道鱼儿在水里为什么能呼吸?

生c:我想知道苹果为什么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绿色的?

师:小朋友提出了这么多“为什么”,说明你会提问题。但是要想弄清楚答案,就不那么简单了,老师有一个好建议,大家可以去看一看《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那里的奥妙一定会给你带来更多的惊喜!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大科学家牛顿小时候的故事--《苹果落地》,你有什么想法或体会?现在在小组内说一说!

(生小组内交流)。

师:课后,请大家去收集一下其他大科学家的故事,下星期咱们举办一个“苹果落地系列故事会”。

小学四年级科学《苹果为回落地》教案分析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收集相关事例来说明重力的普遍存在。

2.通过实验感受到物体重力的方向、大小。

3.能够用水桶做模拟万有引力的实验。

4.能收集有关牛顿的科学故事,与同学分享。

科学知识。

1.认识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垂直向下的重力,物体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

2.初步体验到物体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万有引力,天体的圆周运动可以产生离心力而克服地球引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主动提供自己的资料和想法,听取其他同学的看法和意见。

2.体会到任何的科学认识都来源于科学实践,科学认识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3.感受科学活动和探究的乐趣,激励学生像科学家牛顿那样大胆想像,热爱科学研究。

学习成果:

预计学生能够能够收集相关事例来说明重力的普遍存在。通过实验感受到物体重力的方向、大小。能够用水桶做模拟万有引力的实验。能收集有关牛顿的科学故事,与同学分享。认识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垂直向下的重力,物体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初步体验到物体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万有引力,天体的圆周运动可以产生离心力而克服地球引力。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不能认识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垂直向下的重力,物体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不能初步体验到物体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万有引力,不能认识到天体的圆周运动可以产生离心力而克服地球引力。

层次2: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认识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垂直向下的重力,物体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不能初步体验到物体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万有引力,不能认识到天体的`圆周运动可以产生离心力而克服地球引力。

层次3: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认识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垂直向下的重力,物体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能初步体验到物体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万有引力,能认识到天体的圆周运动可以产生离心力而克服地球引力。

探究能力:

层次1:不能够收集相关事例来说明重力的普遍存在。通过实验感受到物体重力的方向、大小。不能够用水桶做模拟万有引力的实验。

层次2:能够收集相关事例来说明重力的普遍存在。通过实验感受到物体重力的方向、大小。不能够用水桶做模拟万有引力的实验。

层次3能够收集相关事例来说明重力的普遍存在。通过实验感受到物体重力的方向、大小。能够用水桶做模拟万有引力的实验。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目的。

集中话题。

利用课间时间组织学生到室外活动,学生按要求分小组进行投掷纸飞机。

问:为什么我们掷出去的飞机无论多高最后总是落在地上呢?还有哪些现象与重力有关呢?

2、活动、思考、回答(提出假设)。

3、小组讨论、汇报。

4、挂在树上的苹果,晾在绳子上的衣服也会受到重力的影响吗?为什么?

5、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6、教师总结:原来,地面上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地球的吸引,正是这种吸引作用,才产生了上述现象。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地球表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小学二年级语文《苹果落地》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认读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词语“、自言自语、吸引力”等词语。

5、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养成敢于提问的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字卡。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好奇心。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激趣导入。

(二)引导自学。

轻轻打开书到26页,自读课文给课文标段,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读生字。

(三)交流释疑。

出示“科、习、常”指名读,从书中找到相对的词语,齐读、指名读。

把字宝宝放回课文中再读课文男生读。

2、出示“熟、言”谁认识,指名读。

它们在课文的第几段呢?指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自言自语”

3、出示“题、反、观、察、研、究、秘、密、吸、引”会读的自己读一读。

这些字宝宝都出现在那一段呢?指名读课文第4段(认读生字同桌认读、指名读)。

给字宝宝组词出示词语齐读、男女读理解“吸引力”,女生读第4段。

4、把所有的字宝宝、词宝宝放回课文中再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讲了谁的什么事?

(四)、学习生字。

看到同学们把课文读得这么好,有几个字宝宝想和大家交朋友了,你们看它们是谁(出示:苹、落、件、习)。

(五)巩固拓展。

你由苹果落地还能想到什么?

(六)课堂检测。

给生字标序号。

三、布置作业。

1、听写生字(必做)2、给字组词(选做)。

苹果落地第一课时教案

1、使学生识别文中14个二类字,会用它们组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好奇心”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体会“好奇心”重要性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探索的学习习惯。

教学课件,电话,生字卡片。

(电话铃响,课件录音和教师对话)“老师,我想问您,摔倒了为什么会向前爬?”“老师,为什么不让我们进网吧呢?”

师:我正在上课,下课后我们一起探讨好不好?

都上课半天了,同学们的问题还问不完,说明这些小朋友都善于观察,爱动脑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非常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认识?我们来一起学习“苹果落地”

1、出示题目“苹果落地”齐读两遍

师:看到题目,你想问哪些问题?

生:(1)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2)谁发现了苹果落地?

2、初读课文,体会文意

(1)读课文,用多种识字方法认字。

(3)听教师读课文,订正字音。(强调学生做一个倾听者。)

(4)评价教师读课文,(先说优点,再指出不足。)

(5)你们想不想也读得很好听?愿意读的同学站起来读一读。

(6)倾听者评价他听到的读书声。

(7)谁愿意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认字的?

3、检查认字

(1)课件出示课文,二类字词语闪烁,读课文。

(2)出示单个字。

(3)分组研究字形、字义,及字的记字方法。

(4)指出每个字的部首,明显的部首先说,课件判断。课件中“左、右、专、反”闪烁、配音,“我们部首不明显,也要找出来,小朋友,想想办法。”

(5)分4个大组各查一字,全班交流。

(6)开火车认读,4辆火车同时开读词,比比,哪组快。

(7)把你还不认识的字画下来,课后想办法认识。

1、默读课文

师:读了课文,你想提哪些问题?

生:(1)、是不是牛顿看见了世界上第一个落地的苹果?

(2)、苹果本应该落地,很平常,为什么牛顿觉得很奇怪?奇怪什么?

(3)、为什么从来没有人钻研,发现地球有吸引力?

(4)、牛顿是个什么样的`人?

2、其它学生在课文中找答案,互相回答。

抓住重点问题,全班进行讨论。

(1)、牛顿和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2)、牛顿怎样发现了地球有吸引力?

3、课件出示牛顿的简介。(图象十录音)(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新朋友,牛顿……

四、知理反思:

1、课件出示:小明在家里写作业突然门铃响了……

(课件停)你想知道什么?积极思考,每个同学想办法回答,你想向牛顿学习什么?

板书设计:

苹果落地

牛顿 科学家

(好奇|发现)

苹果落地 观察研究

1、页面1:

背景图:《苹果落地》插图,满园苹果树,一个个苹果慢慢向下落。

前景:《苹果落地》课题在中央闪烁,授课人、时间、课件制作室字幕向上移动。

配音:苹果落地的声音。师生对话电话录音。

2、页面2:

牛顿在树边思考状,4个卡通按纽。分别为退出、二类字、自我介绍、门铃响了设置为指针在上、按下、离开不同形式。

3、一级子页面—--二类字

(1)、完整课文,带二类字词语闪烁。(配音“读得真捧”)

(2)、出示单个字,每个部首变色(配音“对了”或“再想想”)

(3)“左、右、专、反”闪烁配音,(我们的部首不明显也要找出来呀,小朋友,想想办法)

(4)出示每个单个字(配音“小朋友,再读一读,把你还不认识的字画下来,下课后想办法认识他们。”)

4、一级子页面—--自我介绍

牛顿在苹果树下和同学们打招呼“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你们的新朋友—牛顿……”

他人介绍:“牛顿是英国人,他小时候除了数学,其它功课都不好,老师认为他是“低能儿”,但他勤奋好学,肯于钻研,终于成为世界科学发展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介绍同时,动画出现牛顿生长过程。)

5、一级子页面----门铃响了

(动画)小明正在家里写作业,突然门铃响了……

6、退出界面

《苹果落地》插图,苹果园为背景。

我们发现牛顿善于观察周围一些小事,积极动脑思考,专心地研究,终于成为了世界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我们要向牛顿学习,仔细观察周围的小事情,积极思考多动脑筋,你一定也会成为科学家的!

《苹果落地》教学设计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牛顿,共同学习《苹果落地》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自主识字。

1.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师:请同学们自己试读课文,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课文读通顺?生1: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查认字表、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问老师。生2:还可以看上下文猜一猜。

生3:读课文时,要看准了再读,不能随便添字,漏字,读不好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2.自主识字,合作交流。

(1)现在,老师已经给每个学习小组准备了一套生字卡片。请你们先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才能使小组中的每一个同学都能把这些生字读准。(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教师巡回,了解各小组活动的情况。(3)检查生字:老师可指名读生字卡片,也可检查学习小组认读生字的整体情况,教师及时评价。

(4)做游戏巩固生字。

具体操作:黑板上画有一棵苹果树,树上贴着许多苹果,苹果的背面藏着生字,学生抢着读生字并组词。

(在识字过程中,“秘”和“密”在口头组词时有难度,教师应适当点拨,拓宽学生思路,除“秘密”外,“秘”还可以组“秘书”、“秘方”、“秘诀“等。“密”可以组“密码”、“密切”、“严密”等。)。

三、读好课文,深化感悟。

1.认识了生字,我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好。请自由读课文。2.学生自由读后,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3.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小组讨论,集中大家的智慧想办法解决。4.汇报交流,教师指导。

5.看了牛顿的表现,对你有什么启发?(引导学生对好奇的问题或现象,多观察,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四、自问自答。

1.学完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疑问?

生3:地球有吸引力,为什么不会把太阳、月亮和星星吸过来?„„。

2.学生能回答的,让学生回答,不能回答的,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走出课堂,想办法查阅资料,寻找问题的答案。

《苹果落地》教学设计

上完了《苹果为什么落地》一课,几位跨学科来听课的老师对我说:原来科学课这么有趣!活动真多!的确,在课堂中能让学生快乐地学习,享受成功的愉悦,兴趣盎然地参与到科学研究中是我一贯的理念。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玩乐中探究,学生的兴奋点始终高昂。“苹果落地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本课的知识点是大部分学生乐于学习和接受的,相信他们对本课的学习充满期待。本课将组织学生立足于自身的生活经验,透过“苹果落地’、“抛文具”等活泼有趣的活动,再现重力与引力的现象并进行有系统、有层次的探讨与研究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像大科学家牛顿发现引力和重力的经历,进一步认识科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本课我紧紧围绕“生活化课堂”展开教学:

一、创设生活情景,导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分两部分):

(一)认识生活中的“苹果落地”现象,感受物体重力的存在。

此环节主要通过以问题“生活中,还有很多‘苹果落地的现象’,谁能来说一说呀?”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学习兴趣,从而认识生活中苹果落地现象;在此基础上展示课件(出示动画:树叶飘落、雨点落到地上、瀑布往下流、人从地面跳起落到地上来、水龙头打开水流下来、球抛向空中后掉下来-----)使学生加深对生活中“苹果落地”现象的认识,从而揭示物体都要落地的!进而激发学生做实验、自主探究的热情!

通过用身边的橡皮、球等物品,做模拟苹果落地的实验,找到球、橡皮这样的物体和苹果的运动有共同之处,从而学生认识常见的力!

播放课件中视频《发现地球引力》后,师生谈话: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引力和重力。

(二)游戏“定点下落”,感识重力的方向。

通过游戏“定点下落”,使学生在仔细观察现象的同时,试着解释其原因感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讲解:(出示装水的塑料瓶)科学上,我们把这个方向叫做水平方向,和它垂直的方向叫做竖直方向。(板书)竖直方向与垂直方向构成直角。无论是苹果、笔,还是小球,或者是其他的任何物体从高处落下时,都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向竖直方向下落。(板书:竖直)换句话说,也就是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板书:向下)。

三、拓展延伸。

1、通过交流活动,引导学生让从本节课获得的收获谈起,从而进一步总结、整理备课的所学知识!

2、引导学生从“地球上的任何物体都受到地球引力。假如没有了地球引力,世界将会怎样呢?”谈起,进一步与生活相联系。

3、播放视频《宇宙中的超重失重现象》,引导学生课后探究的兴趣,从而进一步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本课采用探究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安全的情境,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自由奔放地猜想、思维和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存有一定的问题,有待于在今后开展猜想教学时改正,具体反思如下:

1、教学本课第一课时的成功之处在于贯彻了“一英寸宽一英里深”与“生活化相结合”的科学探究思想,打破了教科书编排的内容,创造性地突出了“科学猜想”这个环节。在日常的生活中和学习中,往往因为要研究的事物信息还不充分而经常要靠猜想解决问题,寻找深入研究的途径;在科学课中,科学探究既是学习方式,又是课程目标,而猜想正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本课教学中,教师逐步引导学生自觉地有根据的猜想,使判断建立在实验探究等有效事实的基础上。教师抓住有关内容或有利时机,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鼓励学生从各个角度去大胆猜想或假设,既培养了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又使学生交流了思维方法,相互之间受到启发。

2、教学本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我讲的稍多,学生说的偏少,师生互动多,生生互动少,组间互动少。由于本课是以科学猜想为主题的思维训练课,所以教师应正确把握师生角色,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在质疑、争论中主动参与、发展、探究和知识建构。教师不能牵着学生走,而应跟着学生的思路走,并加以适当的引导,以保证探究的效果。再者,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应贯穿教学的全程,力求评价方式多元化。

3、要创设巧妙的质疑情境,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学生不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这是他们不会或不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有关因素去构设问题。这时,教师应当巧妙地设置质疑的情景,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他们善于质疑。疑是思之始,学之源。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是从问题惊讶开始的。”“质疑”闪烁着孩子智慧的火花。“质疑”作为课堂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应该说是课堂的闪光点。人常说:“此时无声胜有声”,但是我相信,只要正确地面对学生的“质疑”,定会让课堂“此时有声胜无声”。

总之,作为教师应该具有开放的教学观念,不要被书本、内容、时间所限制。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条件,才能让学生在自主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习得科学的思想方法,科学的结论。

《苹果落地》教学设计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牛顿,共同学习《苹果落地》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自主识字。

1.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师:请同学们自己试读课文,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课文读通顺?生1: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查认字表、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问老师。生2:还可以看上下文猜一猜。

生3:读课文时,要看准了再读,不能随便添字,漏字,读不好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2.自主识字,合作交流。

(1)现在,老师已经给每个学习小组准备了一套生字卡片。请你们先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才能使小组中的每一个同学都能把这些生字读准。(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教师巡回,了解各小组活动的情况。(3)检查生字:老师可指名读生字卡片,也可检查学习小组认读生字的整体情况,教师及时评价。

(4)做游戏巩固生字。

具体操作:黑板上画有一棵苹果树,树上贴着许多苹果,苹果的背面藏着生字,学生抢着读生字并组词。

(在识字过程中,“秘”和“密”在口头组词时有难度,教师应适当点拨,拓宽学生思路,除“秘密”外,“秘”还可以组“秘书”、“秘方”、“秘诀“等。“密”可以组“密码”、“密切”、“严密”等。)。

三、读好课文,深化感悟。

1.认识了生字,我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好。请自由读课文。2.学生自由读后,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3.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小组讨论,集中大家的智慧想办法解决。4.汇报交流,教师指导。

5.看了牛顿的表现,对你有什么启发?(引导学生对好奇的问题或现象,多观察,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四、自问自答。

1.学完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疑问?

生3:地球有吸引力,为什么不会把太阳、月亮和星星吸过来?„„。

2.学生能回答的,让学生回答,不能回答的,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走出课堂,想办法查阅资料,寻找问题的答案。

《苹果落地》教学设计

1、学会13个生字,读写“自言自语”等11个词语,会用‘思考、吸引力“说话。

2、会照样子用“为什么”提问题,会读经过改编的课文句子。

3、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感受牛顿从非常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初步养成敢于提问的习惯。

教学重点。

会用‘思考、吸引力“说话;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牛顿从非常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

感受牛顿从非常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初步养成敢于提问的.习惯;会照样子用“为什么”提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等。

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细读课文2-4段,凭借课文内容练习说话。学会相应的生字。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5’)。

1、小朋友都吃过苹果,苹果红红的,圆圆的。可是,你看到过苹果长在树上的样子吗?(出示课件:几棵结满红苹果的苹果树)看图说说成熟苹果的样子。

2、我们吃的苹果就是从苹果树上摘下来的,要是不摘苹果熟透了,会怎样呢?(出示课件:苹果落地的画面,并出示课题《苹果落地》。)。

3、齐读课题,说说你看到苹果落地有什么想法?有一位小朋友却从苹果落地这个现象中发现了问题,并进行研究,成了一位大科学家。

二、自学课文:(6’)。

要求: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想想意思。

2、标上节号,想想课文讲了谁,什么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三、检查:(5’)。

1、指名分段读课文,并正音。

2、讨论课文讲了谁,什么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四、学习第2-4段:(20’)。

1、那么,牛顿看到苹果落地,他是怎么想的呢?课文是哪几节?找出来读一读,想一想。自由读课文2-4节。

2、交流学习:

1)、师边叙述,边出示课件:一天傍晚,牛顿坐在一棵苹果树下,忽然发现……。

2)、出示句式说话:

一天傍晚,牛顿坐在一棵苹果树下休息,忽然发现。

自由准备,指名说,并同桌互相说一说。

3)、朗读课文第2节。

4)学习生字“掉”。

3、再读课文,思考:牛顿看见苹果落地,他开始怎么想,后来,他又是怎么想的?划出牛顿心里想的句子。

4、交流:1)、按要求说话:

他想:

他又想:

同桌互说,指名说一说。

2)、读一读3、4两节,说说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结合学习生字“言、而”,说说怎么样是“自言自语”,齐表演。划出自言自语说的话,指导朗读。

5、指导朗读这两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五、指导抄写生字,并评议。(4’)。

教后感:。

第二课时。

1、继续学习课文1-5节。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几节课文,学习生字“总、思、考、吸、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6’)。

1、卡片读生字,并找朋友。

2、读一读2-4节课文,说说主要讲了什么?

3、指导完成作业本题目4,并读一读。

二、学习课文第一节:(10’)。

1、再读一读2-4节课文,说说你从这件事中看出牛顿是个怎样的人/。

2、课文哪一节告诉我们的,自己读一读。

3、为什么说“牛顿从小爱动脑筋”呢?

出示句式说话:1)、牛顿从小爱动脑筋,因为他。

自由练说,后指名说。

2)、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3)、练习:因为今天下雨,所以。

并换一种说法说一说。

4、牛顿遇到问题总要问个为什么,说明他。

5、学习生字“总”,练习用总要说话。

牛顿遇到问题总要。

丁丁见到老师总要。

我做完作业,总要。

6、完成作业本题目6。

7、齐读课文第一节。

三、学习课文第五节:(10’)。

---------------------------。

2、交流,结合指导作业本题目5。

3、朗读这一段课文。说说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4、结合学习生字“思、考、吸、引”,理解“地球有吸引力”的意思。

四、朗读课文1-5节,说一说你有什么想法?(4’)。

五、复习生字:(10’)。

1、卡片认读生字,并说一说注意点。

2、指导抄写生字,并评议。

教后感:

教学时,我重新安排了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学习第一节和第六节。第二课时学习2-5节。同时,在小组学习后交流时,我让学生回答时找一名伙伴合作一起回答,学生兴趣较高。

第三课时。

1、会照样子用“为什么”提问题。

2、学习课文第六段,感受牛顿从非常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初步培养敢于提问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10’)。

1、自由读一读1-5节课文,说一说你懂得了什么?

2、学习用“为什么‘提问。

1)、齐读第一段。

师:牛顿从小遇事总要问个为什么,我们也来学习用“为什么“提问。

通过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地球有-吸引力-----。对这句话,我。

《苹果落地》教学设计

1.认读生字12个,会写8个。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遇事要多观察、多考虑、多问几个为什么。

本课课文的故事很古老,但很符合现代教育观念,伟大的科学发现都是从生活中最细小的地方开始的。

学生对大科学家的故事都很感兴趣,教学中可以利用并继续培养这种兴趣,鼓励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志向。

1.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你了解的科学家有哪些?能说一说它们的主要事迹吗?

生1:我通过看书,知道了张衡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他发明了能预测地震的“地动仪”,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生2:我在爸爸的协助下上网查询了爱迪生的有关资料。爱迪生是著名的发明家,他一生共有1000多项发明,我们熟悉的电灯、电影都是他发明的。

2.激情揭题。

师:(出示牛顿在苹果树下深思的幻灯片)发挥你的想象,你认为牛顿在树下想什么?

生1:我认为,牛顿是在想怎样把树上够不着的苹果全都摘下来。

生2:我认为,牛顿是在想苹果摘下来以后,怎么运回家?

生3:牛顿在想苹果熟了为什么往地下掉,而不向天上飞?

3.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牛顿,一起学习《苹果落地》的故事。

1.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师:请同学们自身试读课文,想一想,怎样才干把课文读通顺?

生1: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查认字表、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问老师。

生2:还可以看上下文猜一猜。

生3:读课文时,要看准了再读,不能随便添字,漏字,读不好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2)检查初读情况,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后,开始讨论汇报:自身读明白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牛顿是英国著名的科学家,地球有吸引力是他最早知道的。

生2:牛顿遇到好奇的问题善于观察和考虑,我以后要向牛顿学习。

2.自主识字,合作交流。

(1)现在,老师已经给每个学习小组准备了一套生字卡片。请你们先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才干使小组中的每一个同学都能把这些生字读准。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教师巡回,了解各小组活动的情况。

(3)检查生字:老师可指名读生字卡片,也可检查学习小组认读生字的整体情况,教师和时评价。

(4)做游戏巩固生字。

具体操作:黑板上画有一棵苹果树,树上贴着许多苹果,苹果的反面藏着生字,学生抢着读生字并组词。

(在识字过程中,“左”和“右”两个字个别学生区别不开。“秘”和“密”在口头组词时有难度,教师应适当点拨,拓宽学生思路,除“秘密”外,“秘”还可以组“秘书”、“秘方”、“秘诀“等。“密”可以组“密码”、“密切”、“严密”等。)。

1.认识了生字,我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好。请自由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后,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生1:苹果幼稚后落到地上,这是很正常的现象,牛顿为什么感到奇怪?

生2:在牛顿以前,为什么没有人研究苹果落地的原因?

生3:老师,我不明白“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

生4:“抛开”这个词的意思我不明白。

3.学生自由选择自身感兴趣的问题,小组讨论,集中大家的智慧想方法解决。

4.汇报交流。

生1:苹果落地,在我们看来是很正常的现象。牛顿小时候善于观察和考虑,当他看到苹果落地时,脑子里发生了疑问。因为能够发现问题,牛顿经过观察和研究,才发现了地球有吸引力。

生2:通过看书我还知道,英国科学家瓦特小时候,发现水开以后,壶盖不停的上下跳动,他对这一问题发生了疑问,长大以后经过研究和试验,终于发明了蒸汽机。

生3:在牛顿以前,当然也有苹果落地的现象,只不过人们把它当成正常的现象,没有从中发现问题,更谈不上研究了。

生4:通过讨论,我们认为“自言自语”是指牛顿跟自身说话。

5.看了牛顿的表示,对你有什么启发?(引导学生对好奇的问题或现象,多观察,多考虑,多问几个为什么)。

1.学完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疑问?

生1:地球有吸引力,是不是地球内部有一块巨大的磁铁?

生2:假如地球没有吸引力,我们会飞走吗?

生3:地球有吸引力,为什么不会把太阳、月亮和星星吸过来?

2.学生能回答的,让学生回答,不能回答的,让他们选择自身喜欢的问题走出课堂,想方法查阅资料,寻找问题的答案。

这节课的设计突出了以下特色:

一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俗话说:学贵有疑,大疑有大进,小疑有小进。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习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在读书中发现问题、自由选择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然后交流汇报学习效果。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意识。学习结束,教师又让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学生的问题已经由课本走向了课外。课结束了,但学生的学习没有结束,而是开始了新的阅读和探索。这才是真正的学习。

二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科学家的资料时,要特别说明搜集资料的渠道,注重让学生掌握方法,运用方法。

一是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进行梳理,哪些是比较简单的,和时解决就行;哪些是有难度的,需要讨论解决;还要防止两种情况:首先是学生提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让学生牵着老师的鼻子走,最终迷失了方向和目标;其次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老师提出的问题是两张皮,还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二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自主识字的环节调整一下,让学生在交流已知的基础上提出不明白的问题,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

三是小组合作识字的过程教师要加强指导,使小组合作达到应有的实效。

《苹果落地》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新偏旁“田”,读写并理解“自言自语、思考、吸引、现象、世界、著名、科学家”等新词语的意思。

2、学会用“为什么”提问。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了解牛顿从苹果落地这一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进行研究、发现地球有吸引力的事。学习善于观察、爱动脑筋、专心研究的科学精神。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13个生字和相关词语。

3、正确朗读课文,学第一自然段,学会用“为什么”提问。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看到过东西落地的情境吗?(交流)是呀,都是往下落的。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小朋友看到苹果落地后就从中有了重大发现,这是怎么回事呢?(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确自学要求: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划出带生字的词;给课文段落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

(1)看卡片认读生字、正音。

(2)完成课后习题2,第一读,连一连。(注意平翘舌)。

(3)新词教学。

a、学生自提问题。

b、交流讨论:“而”这个词的运用(读文理解,仿照说句)。

三、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1、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2、回答:主要讲谁?发生了什么事?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读课文第一段。

(1)读懂句子,理解“动脑筋、遇到”得词义。

a、总的告诉我们什么?

b、说说动脑筋的具体表现。换词法理解“遇到”的词义。

(3)用“总要、为什么”说话。

2、堂练习:照样子用“为什么”提问。

(1)分析例句。

(2)完成课堂作业3。

3、再读课文,说说你有几个为什么?

六、巩固生字词语。

1、了解“苹果落地”这件事的经过,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启蒙教育。

2、理解”吸引、现象”等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复习检查。

2、看拼音写词语。

3、(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业,其他学生自己批改。

4、讲明本教时的教学目标.

二、深入学习第2-5自然段。

1、看苹果落地的课件展示,自读课文思考:牛顿怎么想,怎么做?

2、划出牛顿心里想的和自言自语说的话。

(1)连起来读一读。

(2)说说自己的理解。

(3)落实重点词遇“奇怪、自言自语、抛落、思考”

3、你能回答牛顿的问题吗?

(1)小小组讨论交流。

(2)一问一答说说内容。理解“掉、吸引力”的意思。

4、牛顿是怎么做的?交流后理解“认真思考、专心研究”的意思。

5、说说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吗?(运用“为什么”句式)。

6、有感情的朗读2-5段。

三、总结。

1、了解苹果落地的整个过程,你有何想法?

2、交流后齐读课后练习5的句子。

3、完成句子的抄写。

1、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2、懂得课文所讲述的道理,并指导言行。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新词。

2、填空。

(2)牛顿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发现了万有引力。

二、揭示原因。

1、个别读最后一段,小小组讨论:学懂了什么?

2、交流(主要引导学生理解苹果落地与成为科学家之间的关系)。

3、齐读最后一段。

三、用词说句。

1、出示词语:动脑筋、遇到、总要、奇怪、认真思考、专心研究。

2、小小组交流介绍牛顿。

3、同学评说。

四、课外作业选择。

1、抄写课文总自己喜欢的句子。

2、说说牛顿小时候的故事。

4、运用“为什么”提出生活中奇怪的问题,自找答案交流。

《苹果落地》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13个生字和相关词语。

3、正确朗读课文,学第一自然段,学会用“为什么”提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朋友看到苹果落地后就从中有了重大发现,这是怎么回事呢?(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确自学要求: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划出带生字的词;给课文段落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

(1)看卡片认读生字、正音。

(2)完成课后习题2,第一读,连一连。(注意平翘舌)。

(3)新词教学。

a、学生自提问题。

b、交流讨论:“而”这个词的运用(读文理解,仿照说句)。

三、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1、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2、回答:主要讲谁?发生了什么事?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读课文第一段。

(1)读懂句子,理解“动脑筋、遇到”得词义。

a、总的告诉我们什么?

b、说说动脑筋的具体表现。换词法理解“遇到”的词义。

(3)用“总要、为什么”说话。

2、堂练习:照样子用“为什么”提问。

(1)分析例句。

(2)完成课堂作业3。

3、再读课文,说说你有几个为什么?

六、巩固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苹果落地”这件事的经过,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启蒙教育。

2、理解“吸引、现象”等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2、看拼音写词语。

3、(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业,其他学生自己批改。

4、讲明本教时的教学目标.

二、深入学习第2-5自然段。

1、看苹果落地的课件展示,自读课文思考:牛顿怎么想,怎么做?

2、划出牛顿心里想的和自言自语说的话。

(1)连起来读一读。

(2)说说自己的理解。

(3)落实重点词遇“奇怪、自言自语、抛落、思考”

3、你能回答牛顿的问题吗?

(1)小小组讨论交流。

(2)一问一答说说内容。理解“掉、吸引力”的意思。

4、牛顿是怎么做的?交流后理解“认真思考、专心研究”的意思。

5、说说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吗?(运用“为什么”句式)。

6、有感情的朗读2-5段。

三、总结。

1、了解苹果落地的整个过程,你有何想法?

2、交流后齐读课后练习5的句子。

3、完成句子的抄写。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2、懂得课文所讲述的道理,并指导言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新词。

2、填空。

(2)牛顿因为_,所以发现了万有引力。

二、揭示原因。

1、个别读最后一段,小小组讨论:学懂了什么?

2、交流(主要引导学生理解苹果落地与成为科学家之间的关系)。

3、齐读最后一段。

三、用词说句。

1、出示词语:动脑筋、遇到、总要、奇怪、认真思考、专心研究。

2、小小组交流介绍牛顿。

3、同学评说。

四、课外作业选择。

1、抄写课文总自己喜欢的句子。

2、说说牛顿小时候的故事。

4、运用“为什么”提出生活中奇怪的问题,自找答案交流。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新偏旁“田”,读写并理解“自言自语、思考、吸引、现象、世界、著名、科学家”等新词语的意思。

2、学会用“为什么”提问。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了解牛顿从苹果落地这一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进行研究、发现地球有吸引力的事。学习善于观察、爱动脑筋、专心研究的科学精神。

《苹果落地》教学设计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3.懂得遇事要多观察、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教材分析〗本课课文的故事很古老,但很符合现代教育观念,伟大的科学发现都是从生活中最细小的地方开始的。

〖学校与学生状况分析〗学生对大科学家的故事都很感兴趣,教学中可以利用并继续培养这种兴趣,鼓励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志向。

(一)交流资料,谈话导入。

1.课前交流。 。

师:同学们,你了解的科学家有哪些?能说一说它们的主要事迹吗?  。

2.激qing揭题   。

生1:我认为,牛顿是在想怎样把树上够不着的苹果全都摘下来。   。

生2:我认为,牛顿是在想苹果摘下来以后,怎么运回家?   。

……   。

3.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牛顿,共同学习《苹果落地》的故事。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自主识字。

1.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

(1)师:请同学们自己试读课文,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课文读通顺?   。

生1: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查认字表、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问老师。   。

生2:还可以看上下文猜一猜。   。

……   。

生1:我知道了牛顿是英国著名的科学家,地球有吸引力是他最早知道的。   。

生2:牛顿遇到好奇的问题善于观察和思考,我以后要向牛顿学习。  。

……。

2.自主识字,合作交流   。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教师巡回,了解各小组活动的情况。   。

(4)做游戏巩固生字。  。

(在识字过程中,“左”和“右”两个字个别学生区别不开。“秘”和“密”在口头组词时有难度,教师应适当点拨,拓宽学生思路,除“秘密”外,“秘”还可以组“秘书”、“秘方”、“秘诀“等。“密”可以组“密码”、“密切”、“严密”等。)。

(三)读好课文,深化感悟   。

1.认识了生字,我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好。请自由读课文。  。

2.学生自由读后,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

生1:苹果成熟后落到地上,这是很正常的现象,牛顿为什么感到奇怪?  。

生2:在牛顿以前,为什么没有人研究苹果落地的原因?   。

生3:老师,我不明白“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   。

生4:“抛开”这个词的意思我不明白。  。

……  。

4.汇报交流。   。

生4:通过讨论,我们认为“自言自语”是指牛顿跟自己说话。   。

……   。

5.看了牛顿的表现,对你有什么启发?(引导学生对好奇的问题或现象,多观察,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四)引导质疑,拓展延伸   。

1.学完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疑问?   。

生1:地球有吸引力,是不是地球内部有一块巨大的磁铁?   。

生2:如果地球没有吸引力,我们会飞走吗?  。

生3:地球有吸引力,为什么不会把太阳、月亮和星星吸过来?  。

……   。

2.学生能回答的,让学生回答,不能回答的,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走出课堂,想办法查阅资料,寻找问题的答案。

〖案例点评〗。

这节课的设计突出了以下特色:

三点建议:

一是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进行梳理,哪些是比较简单的,及时解决就行;哪些是有难度的,需要讨论解决;还要避免两种情况:首先是学生提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让学生牵着老师的鼻子走,最终迷失了方向和目标;其次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老师提出的问题是两张皮,还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二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自主识字的环节调整一下,让学生在交流已知的基础上提出不明白的问题,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

三是小组合作识字的过程教师要加强指导,使小组合作达到应有的实效。

《苹果落地》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13个生字和相关词语。

3、正确朗读课文,学第一自然段,学会用"为什么"提问。

朋友看到苹果落地后就从中有了重大发现,这是怎么回事呢?(齐读课题)。

1、确自学要求: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划出带生字的词;给课文段落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

(1)看卡片认读生字、正音。

(2)完成课后习题2,第一读,连一连。(注意平翘舌)。

(3)新词教学。

a、学生自提问题。

b、交流讨论:"而"这个词的运用(读文理解,仿照说句)。

1、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2、回答:主要讲谁?发生了什么事?

1、自读课文第一段。

(1)读懂句子,理解"动脑筋、遇到"得词义。

a、总的告诉我们什么?

b、说说动脑筋的具体表现。换词法理解"遇到"的词义。

(3)用"总要、为什么"说话。

2、堂练习:照样子用"为什么"提问。

(1)分析例句。

(2)完成课堂作业3。

3、再读课文,说说你有几个为什么?

1、了解"苹果落地"这件事的经过,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启蒙教育。

2、理解"吸引、现象"等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看拼音写词语。

3、(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业,其他学生自己批改。

4、讲明本教时的教学目标.

1、看苹果落地的课件展示,自读课文思考:牛顿怎么想,怎么做?

2、划出牛顿心里想的和自言自语说的话。

(1)连起来读一读。

(2)说说自己的理解。

(3)落实重点词遇"奇怪、自言自语、抛落、思考"。

3、你能回答牛顿的问题吗?

(1)小小组讨论交流。

(2)一问一答说说内容。理解"掉、吸引力"的意思。

4、牛顿是怎么做的?交流后理解"认真思考、专心研究"的意思。

5、说说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吗?(运用"为什么"句式)。

6、有感情的朗读2-5段。

1、了解苹果落地的整个过程,你有何想法?

2、交流后齐读课后练习5的句子。

3、完成句子的抄写。

课时目标:

2、懂得课文所讲述的道理,并指导言行。

1、听写生字新词。

2、填空。

(2)牛顿因为_,所以发现了万有引力。

1、个别读最后一段,小小组讨论:学懂了什么?

2、交流(主要引导学生理解苹果落地与成为科学家之间的关系)。

3、齐读最后一段。

1、出示词语:动脑筋、遇到、总要、奇怪、认真思考、专心研究。

2、小小组交流介绍牛顿。

3、同学评说。

1、抄写课文总自己喜欢的句子。

2、说说牛顿小时候的故事。

4、运用"为什么"提出生活中奇怪的问题,自找答案交流。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新偏旁"田",读写并理解"自言自语、思考、吸引、现象、世界、著名、科学家"等新词语的意思。

2、学会用"为什么"提问。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了解牛顿从苹果落地这一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进行研究、发现地球有吸引力的事。学习善于观察、爱动脑筋、专心研究的科学精神。

《苹果落地》教学设计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善于观察,勤于钻研。

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产生兴趣,主动探究。

学习生字新词,练习有感情朗读。

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引导学生体会“好奇心”是多么重要,进而懂得要善于观察、勤于钻研的道理,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一个苹果、录音机、生字卡片等。

师: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我松开手,会怎么样呢?

揭示课题:普普通通的苹果落地现象,却引发了牛顿的思考,从而发现了世界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板书课题)。

简介牛顿:牛顿是英国人,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他在天文学、物理学、数学、光学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

1、提出要求: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生初读课文,师巡视指导,注意导优辅差。

重点检查几个字的读音。牛顿、自言自语、抛开、反复、专心、研究。

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注意纠正。

小结: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觉得很奇怪。为了弄明白,他反复观察,专心研究,终于发现了苹果落地的秘密。

指导书写“世、言”。学生练习书写。

理解内容,深入体会。

过渡导语,朗读课文。挑选喜欢的段落来读。读给同桌听,读得好的夸一夸,读得不好的帮助他。齐读。

汇报交流。

理解“奇怪、自言自语”,说话造句。

为什么以前没人注意的现象牛顿会去注意、去研究?(好奇心是发明的动力)。

比较句子,体会带点词的用法。

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他观察、研究,发现了苹果落地的秘密。

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他又反复地观察,专心地研究,终于发现了苹果落地的秘密。

指导读出语气,突出重点词语。自己练读——生范读——指名读——齐读。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你觉得要向牛顿学习什么?

师:其实,牛顿小时候,除了数学,其他功课都不好,老师认为他是个差生,但是他勤奋好学、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终于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四人小组交流: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了什么奇怪的现象?有什么弄不明白的问题吗?

师: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世界上很多伟大的发明都是因为充满好奇、善于观察、爱动脑筋而产生的。我相信,不久以后,在座的很多小朋友也会成为伟大的发明家。在这里,洪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本好书——《发明发现的故事》,希望小朋友们能够多看好书、多观察、多思考,以后也成为伟大的科学家。

请小朋友们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把你的发现写下来,或者画下来,下节课进行展评、交流。

本课的一个重点是引导学生像牛顿那样,对世界充满好奇、善于观察、爱动脑筋,课后设置的作业,让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画下来,有利于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