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最新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角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优秀6篇)

时间:2023-10-16 02:30:18 作者:碧墨 最新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角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优秀6篇)

总结是个人成长与进步的必要环节,它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方案。写总结时,要避免过分夸大简单描述和过于负面的评价,要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价和总结。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二年级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有0)。

2、能总结出读写万以内数的方法。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中间、末尾有0的万以内的数的读写

教学准备:

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填空。

(1)在数位顺序表里面,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第二位是( ),万位在第( )位。千位在第( )位。

(2)6个千,5个百,3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数是( ),它的最高位是( )位,是( )位数。

2、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学生在草稿纸上读数、写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师分别在计数器上拨出4305、3003。

(1)学生看着计数器,分别写出这两个数,请一名学生板演。

(2)再写出这两个数的读法。

(3)说一说你是怎么写、读这两个数的。(分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结果。

(1)这两个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中间有1个或者2个0)

(2)你读了几个0?又写了几个0?

(都只读了1个零。但“4305”写了1个0;“3003”写了两个0)

(“4305”的十位上一个就没有;而“3003”的百位和十位两个数位上都没有。教师补充:0在这里占据了不同的数位,对吧。)

3、你知道了万以内的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了吧。

(万以内的数,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0。写的时候,不管那一位上一个数就没有,用0补足)

[评析]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既有利于学生体会知识间的联系,读数写数互相促进;又有利于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4、拓展思维训练——做一做 第1题

(1)学生试做,小组讨论。

(2)汇报情况。

这3个数与我们前面学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前面两个数不仅中间有0,而且末尾也有0,最后的一个数末尾有4个0)

你读数的时候,读了0吗?

(学生小声读,慢慢体会,在试着举例读。结论:没有读)

也就是说末尾的0不读。

写数呢?

三、巩固练习

1、教师报数,学生写数。 7504 8007 9500 3207

2、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二百二十 五千零四 七千零六十 八千零五十四

(1)学生写出这些数。

(2)请几名学生说出自己写出的数并全班核对。

(3)说一说你怎样判断,每个数中的“0”分别代表着几个“0”。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的是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大家要记住的是不管是读数还是写数都要从高位往低位读写。写数时一定要看清这个“0”代表的是几个0,要弄清0所占的数位。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的认识二教案

教学过程:

1、判断是不是平均分。

(1)、课件出示3份糖果,每份3颗,

(2)、4个圈,每个圈内2个机器猫

(3)天线宝宝1个、4个、7个

是不是平均分?有什么办法可以变成平均分?

生1:将7个里拿3个到1个中去。

2、观察课本主题图,用平均分的定义说一说图中的.分法。

汇报:

生1:把10瓶矿泉水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2瓶

生2:

生3:把15个橘子分成5份,每份是3个

师纠正,生重说。

生4:把30颗糖平均分成5份,每份6颗糖。

3、实践活动:分学习用品

师说要求,将已经准备好的18个铅笔、橡皮、尺子等东西平均分成3份。

小组合作开始分。

展示分法,指名现场演示。

指名4个学生上台,其中1人演示分尺子。1根1根地分。

再指名3个学生上台分铅笔,6只6只地分。

2只2只地分。

师小结:分的东西不同、方法不一样,但3名小朋友分到的东西都是6份。这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4、练习

(1)、圈一圈,连一连,填一填

小组讨论,汇报,全班交流。

师小结:生活中,我们有时要平均分,有时不需要平均分。

5、总结。

说说有什么收获。

6、练习:我是小小设计师(开放题)

16盒花摆在一个四边形的边上,怎样摆同样多?

展示3种不同的摆法。

7、下课。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的认识(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的认识二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感受平均分

1、导入,操作

(1)请把你组内的东西分给每一个人,要一样。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

(1)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名称吗?

(4)学生取名。

3、出示课题

(1)平均分。

(2)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同学,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

二、动手操作

1、学习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讨论

(2)动手操作。

(3)学生汇报。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三、应用拓展

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如何做?

(3)学生讨论交流。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

泰安市第一实验学校

一、教学内容:课本23页到24页

二、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等活动认识角,知道角的组成。

三、教具准备:课件、红领巾,三角尺等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3、师:这个图形为什么叫三角形?

1、联系实际,整体感知角 (课件出示情境图)

(1)师:这是哪里啊?(幼儿园)对,这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在上手工课。在这温馨美丽的幼儿园教室里,你看到了什么? (2)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找到了这么多的角。原来角就藏在我们的身边,离我们多近啊!

(3)师:老师还带来了几幅图片,你能找出藏在物体中的角吗?(出示图片) (4)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角,快找找。现在把你找到的角指给同位看。谁来给大家说说你找到的角。 (5)师:角真是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有心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1)师:刚才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的角,现在你能自己画一个角吗?生尝试自己画角。

(2)师:(展示生画的角)观察这些角,它们都有什么?

(3)师:这两条直直的线,我们叫它边,两条边一定要直直的,不能有弯曲,那么这两条边相交的点叫顶点。

(4)师:这就是数学王国中的角。看一看,角有什么组成? (5)练习辨析角

师:现在你认识角了吗?老师就考考你们。 活动三:认识直角

1、师:现在就让我们给这些角都脱去美丽的外衣,看看它们变成了什么样? (将前面的物体去掉多余出现角)

2、师:观察这些角,哪两个角比较特别?

1、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组成?

2、师:想好了吗?老师考考你们,有信心吗?

3、练习巩固。 活动五:归纳总结

师:想一想,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们学的高兴吗?今天我们只是初步认识了角,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学到更多关于角的知识。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的认识二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

教科书第8页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6张正方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建立平均分概念

1.情境导入,实际操作

把6块糖分成3份,可以怎么分?请小朋友们用手中的卡片分一分。

2.对比分的结果,特殊中认识平均分想一想,哪种分法才公平呢?为什么这种分法才是公平的呢?每份都是2块糖,同样多。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3.提供素材,通过辨析巩固概念

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同学们正在准备食物,你找到平均分了么?

4.联系生活,感悟概念

请你开动脑筋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遇到过平均分吗?

二、动手操作,探讨平均分方法

1.读懂题意,理解平均分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分一分。你知道了什么?(分什么?平均分成几份?)

2.实际操作,应用平均分(1)自己试着分一分。

(2)交流分的结果,边分边跟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3.交流分法,提升认识平均分

三、练习深化平均分的理解

(一)辨析练习

1.课本第8页的做一做

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2.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盒。

(二)基本练习

(1)一共有()片枫叶,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了()份。

(2)如果将这16片枫叶,平均分成2份,每份()片枫叶。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11页练习二,第1~4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直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角,谁来说一下你知道了关于角你都知道了什么?

2、师:老师这儿有一组角(课件出示),你们见过吗?

3、师:你们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样的角?

4、师:你在你的周围找一个这样的角观察一下看这些角有什么特点?(随便学生说,只要说的合理都给于肯定)

5、师:像这样的角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做“直角”(板书课题)(这样设计是想让学生从自己身边感受直角,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知道直角无处不在)

二、探究新知

1、折角

(1)教师拿出一张纸,先问学生:我们怎样能用一张纸折出一个直角呢?

(2)学生思考后全班交流

(3)教师根据学生所说的进行适当的补充

(4)学生折角,教师巡视指导

(通过折角的过程让学生从直观上认识直角、体验直角)

2、认识直角

(1)师:刚才我们折的直角,那么它的图形是怎样的呢?(课件出示从实物中抽取出直角的图形)

(2)认识直角的组成,先让学生说一说直角的组成,然后课件出示。(让学生从直观认识直角到感性认识直角,并且让学生知道直角就是角的一种,同样具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3、认识三角板中的直角

让学生观察三角板,根据前面所接触的直角的认识,判断三角板中的哪个角是直角。让学生找到一个标准,以便为下面学习用三角板种的直角判断一个叫是否是直角做铺垫。

4、用三角板判断一个叫是否是直角

(1)学生交流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下是否是直角的方法。

(2)全班交流方法,教师根据学生说的进行纠正和补充。

(3)学生练习

(4)教师巡视纠正错误,帮助学困生。

(能够利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不但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充分认识了直角)

5、用三角板画角

(1)先让学生复习画角的口诀

(2)教师引导学生画角,先在黑板上示范,一边画一边说明要注意

的事项。

(3)学生画角

(4)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

(上节课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的时候,学生已经有了画角的体验,所以要先回顾画一般角的步骤,然后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快速、准确的掌握画直角的步骤)

6、提升:寻找生活中是怎样来运用直角的?

问题一抛出,不但让学生意识到直角的作用,而且让学生拓展了思维,能够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不同的学生掌握不同层次的知识。

四、疏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掌握直角、能够用三角板判断一个叫是否是直角和会用三角板画一个直角的知识,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的基础上认识角,直角和生活紧密联系,人们周围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直角,教学时从寻找周围物体的表面的角入手,揭示角。在学生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师预设的交流活动和教学流程是不是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是不是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在预习中提出的较为集中的问题。

第一、初步认识直角,首先给出标准的直角图形,让学生从中抽象出直角,形成关于直角图形的表象,接着通过直角的不同摆放位置,发现这些角大小都没有改变。

第二、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通过活动角一边的旋转,得出接近直角的角,让学生猜测是不是直角,但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表达让人不满意,没有学生能概括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特别是学生不能说出“重合”这一关键词语。学生学会判断直角后交流活动是找直角,引导学生在教室里找直角,既能巩固直角的判断方法,体会直角在生活中广泛应用和直角的美感,体会教学的运用价值。

第三、学画直角,由于在直角的判断上用了较多的时间,导致画直角这一活动没有完成。

主要不足:

1、对学生交流的时间不准,预设的活动没有完成。

2、在布置学生预习时,没有对问题的有效设置引导学

生阅读教材,理解例题中的重点词句,导致学生交流发言不踊跃。

3、在总结时没有完全信任学生,总担心学生讲的不好不完整。

4、画直角还有一定的问题。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