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2023年走进初三手抄报内容(汇总5篇)

时间:2023-10-03 06:47:28 作者:雅蕊 2023年走进初三手抄报内容(汇总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走进数学世界手抄报走进数学手抄报内容图片

数学的本质在于它的自由。

——康托尔

对于任何一种将一个学科与它的历史割裂开来的企图,我确信,没有哪一个学科比数学的损失更大.

——格莱舍

数学是最古老的科学之一,然而它又是最活跃的科学之一,因为它的力量来自永葆青春的活力.

——福塞思

这是一个可靠的规律,当数学或哲学著作的作者以模糊深奥的话写作时,他是在胡说八道.

——怀特黑德

数学不是算账和计数的技术,正如建筑学不是造砖伐木的技术,绘画不是调色的技术,地质学不是敲碎岩石的技术,解剖学不是屠宰的技术一样.

——凯泽

数学在用最不显然的方式证明最显然的事情。

——波伊亚

严格性之于数学家,就如道德之于人.

——韦伊

初三纪念运动手抄报初三运动手抄报内容图片

渴饮美龄血,饥餐介石头。

归来报命日,恢复我神州 ——吉鸿昌《无题》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周恩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周恩来

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徐特立

1.死去无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2、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3、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诉衷情(陆游)

4.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走进大自然手抄报内容

大自然中的植物非常特别,不但品种多,而且各有各的特色。我喜欢观察植物。例如:孔雀草的花朵各有不同,如果以橘黄色和黄色为主,有的花边是黄色,有的是橘黄色,有的则是单一颜色。灯笼草也很有特色哦!外表蓬松像南瓜的皮,剥开后,里面有如弹珠般大小的果实,可以吃耶。

绿色是生命的原色,是自然界中不可缺的颜色,我们必须好好珍惜绿色生命——植物。我们可以去观察植物,了解各种植物的特色,从中可以获得乐趣,知识更可以拉近与大自然的距离。

每个人都可以在大自然中找出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来观察。如动物、植物、日月星辰、矿物等,必定有不少收获。

走进鲁迅手抄报内容集锦

关于走进鲁迅手抄报内容(集锦)

当我们走近伟人时,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是那么的渺小。

——题记

在十一月三十日的下午,我们小荷文学社集体去参观上海鲁迅纪念馆。那天是星期五,车很堵,原本计划用一个小时到那,但实际时间远远不止这些。幸运的是我们终于在闭馆前赶到了那。

走进鲁迅纪念馆,首先看见的是一个巨大的鲁迅雕像。它的表情是严肃的,却又有那么一点亲切。我们匆匆在它身前留了影,接着就上楼了。

“瞧,是《阿q正传》!”一阵欢快的叫声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抬起头,只见电视里正播放着《阿q正传》。

《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鲁迅通过对贫苦、不觉悟的农民阿q的描写与刻画,写出了国人的灵魂。他揭露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和传统思想文化造成的中国国民性的特点。值得讽刺的是文中的那个阿q,被别人打了还说是儿子打老子,这就是众所皆知的阿q精神胜利法,多么可笑且又可悲啊!!

在往前走去,是一段有关于三味书屋的介绍。三味书屋是清朝末年绍兴城内的一个私塾,位于绍兴鲁迅故居附近,距“百草园”不远。鲁迅曾在文章里称它是“全城中最严厉的书塾。”;说塾师寿镜吾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鲁迅也是在三味书屋中打下扎实的文化基础,养成了严谨的治学态度。

接着我们参观了一个铁屋子。开始我并不知道这铁屋子是干什么用的,后来老师告诉我们:“鲁迅先生把旧社会比喻成一个封闭的铁屋子,把无知,愚蠢的人们比作在铁屋子中熟睡的人,把正直的人比作铁屋子中清醒的人。清醒的人是非常痛苦的,而熟睡的人则是麻木不仁的,感觉不到死亡的逼近。如果把熟睡着的人叫醒,他们也会变得痛苦,但是同样,他们也许能找到打开铁屋子的方法。”

告别了铁屋子,我们继续往前走。一路上我们看了不少有关于鲁迅的东西,比如说鲁迅的妻子许广平,百草园等。

到了最后,我们突然看到了一个醒目的鲁迅雕像,旁边写着鲁迅1936年10月19日因病在上海逝世,我们的心情一下子从轻松变得沉重了。是的,鲁迅是一个跨世纪的伟大作家,他致力中外文化交流,竭力画出国人的魂灵,是中国人的骄傲!他的死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损失。

参观鲁迅纪念馆的时间是短暂的,很快我们便走出了鲁迅纪念馆。每个人的脸上都流露着依依不舍的表情。

仰望天空,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鲁迅先生的样子,他正在对着我们笑,笑得那么的亲切……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是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母亲鲁瑞、父亲周伯宜。

鲁迅出身于没落的士大夫家庭。1898年到南京求学,先入江南水师学堂,次年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其间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与“民主”。1902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1904年到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医,后弃医习文。

1898年去南京求学时改名周树人。鲁迅(周树人)是大哥 ,周作人是老二。周建人是老三(即《风筝》里的弟弟)。“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从此成为世人最崇敬的笔名。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专集都被收录在各类教材中。其中,1921年12月发表《阿q正传》。

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1957年版本,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20xx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八卷)。

毛泽东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著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走进数学世界手抄报走进数学手抄报内容图片

某日,老师想看看学生的智商如何,于是有了下面的对话。

老师问:“树上有10只鸟,开枪打死1只,还剩几只?”

学生反问:“您确定那只鸟真的被打死了吗?”

“确定。”

“是无声手枪吗?”

“不是。”

“枪声有多大?”

“80~100分贝。”

“那就是说会震得耳朵疼?”

“是。”

老师已经不耐烦了,“拜托,你告诉我还剩几只就行,ok?”

“ok,树上的鸟有没有聋子?”

“没有。”

“有没有关在笼子里的?”

“没有。”

“边上还有没有其他的树?树上还有没有其他的鸟?”

“没有。”

“算不算怀在肚子里的小鸟?”

“不算。”

“打鸟的人眼有没有花?保证是10只?”

“没有花,就10只。”

老师已经满头是汗,且下课铃已响了,但学生还是追问。

“有没有傻到不怕死的?”

“都怕死。”

“会不会一枪打死2只?”

“不会。”

“所有的鸟都可以自由活动吗?”

“完全可以。”

“如果您的回答没有骗人,” 学生满怀信心地说,“打死的鸟要是挂在树上没掉下来,那么就剩下1只;如果掉下来,就1只不剩。”

老师当即晕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