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最新文成公主进藏说课稿(汇总5篇)

时间:2023-09-30 06:19:03 作者:紫薇儿 最新文成公主进藏说课稿(汇总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有关于文成公主的民间故事很多,课文所选的这个民间故事以历史真实为依托,却又与历史有所出入,反映了百姓对文成公主的崇拜和爱戴。故事首先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的原因,接着重点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途中一系列的故事——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山等;最后点名了文成公主进藏的不朽功绩。

学生从民间故事中,了解百姓传诵的文成为民族团结和西藏繁荣昌盛做出的贡献;如果能自读课文时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能简要的讲述故事,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1.认识7个生字。读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通过读、讲、听、编故事等一系列言语实践活动,积累、运用语言,初步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4、在阅读中重塑文成公主形象,感受文成公主与藏族人民间的深情厚意。

5、宣传《民族团结条例》,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一、

1.图片欣赏,了解西藏风情。(定格布达拉宫画面,引出古文)。

2.古文欣赏,了解历史。

从这段古文中,你能读出哪些信息?

3.揭题并板书:文成公主进藏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布达拉宫图引起学生的关注,然后引出文成公主,并自然地走进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要求:欣赏图片,了解并介绍西藏风情。

1.知道什么叫民间传说吗?

2、检查预习情况:通过预习,你们学到了什么?

3.复述故事。

1)同桌合作简单讲故事。(每人讲一件)

2)指名学生讲故事。(教师适时评价)

4.交流:同学们,听了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你们觉得她进藏容易吗?

设计意图:自由读文,扫清生字词障碍,培养自学能力。边读边做必要的批注,锻炼有目的阅读、自读自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积累词语的学习习惯。

要求:小组合作,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

(一)在藏族百姓的.心目中,文成公主就是这么一个无所不能的“神”。但我们知道,她不是神,而只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人”。那么作为一个人,真实的进藏情形又是怎样的不容易呢?让我们来看看一位历史学家提供的信息吧。

1.出示文字: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忍痛辞别了家乡亲人,带着一批能工巧匠,马队驮着农作物的种子、生产工具和各类书籍,行进在通往西藏的道路上。唐蕃古道全长3000多公里,其中有100多公里是高寒无人区,一路上气候恶劣,道路艰险,高原上空气稀薄,还会引起强烈的高原反应。文成公主历尽千辛万苦,长途跋涉两年多,终于来到了吐蕃首府——拉萨。

2.同学们,你们听了刚才的故事,了解到文成公主在进藏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生交流。)为了帮助大家想象,老师给大家提供几条信息。

(二)展开想象,根据提示扩段训练。

1.让我们尽情地发挥我们的想象,选择其中一条信息扩写成一段话好吗?出示:文成公主进藏多么艰辛啊!

2.学生扩段、交流。

3.回读课文“就这样,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大河,翻过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了西藏。”

设计意图: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自己认为最神奇的小故事,可以锻炼组织语言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要求:学生读课文,扩充内容。

一)读懂文成公主对西藏的贡献。

既然文成公主是个人,为什么在老百姓口中却成了神了呢?

1.课文最后一段。“往来更密切了”有多密切?(师补充:在文成公主和亲后200多年间,藏汉两族人民没有发生战争,为藏汉两族人民的团结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宣传《民族团结条例》

3.“其他技术”还有哪些技术?(师补充:她在雪域高原传播汉族文明,使藏族人民学会了医药、历法、种植、纺织等技术,在藏族人民心中,她是救苦救难、大慈大悲、无所不能的神圣的观音菩萨,被称为“绿度母”。所以,在人民的心中,她可不是个普通的人,而是个神。(板:神)

二)读懂人民对公主的情感。

1.你们能从文中哪些字里行间读懂人民对她有着深厚的情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找。

师解说:藏族人民把身边的一切都与公主联系起来,还有这公主柳、公主庙、各种寺庙、唐卡上的公主塑像等等,人们用各种方式怀念她。有关公主的传说就像高原上的格桑花,开遍了整个雪域高原。(配以图片、青藏高原音乐)。

小结:人们就把这种对公主的朴素而真挚的情感化成这朴素的文字,一代代流传下来,这也是民间故事的特点。

2.播放录像(如果能下载下来的话可以放放),升华情感。

文成公主入藏,虽然在史书中只留下了34个字,但却永久地留在人民的心坎里。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阅读,可以让学生进一步领略民间故事的神奇和美妙。

要求:用心欣赏音乐,感受民族文化。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1、会自己列提纲简要复述课文。

2、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3、懂得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要为促进民族团结作贡献。

理解文成公主以民族团结为重的精神,自己列提纲复述课文。难点:自己列提纲复述课文。

课件

1、西藏大昭寺内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2、为了藏汉两族人民能永远团结,文成公主乐意进藏。

3、文成公主进西藏受到了热烈欢迎。

4、藏族人民永远怀念文成公主。

谈谈对文成公主、松赞干布和西藏的了解

1、检查生字。

拉萨 大昭寺 松赞干布 吐蕃 仰慕 唐太宗 嫁 遥远 陌生 依恋 书籍 牦牛

2、查词语,质疑解释。

3、读课文。

1、指名说说课文大意。

2、学生独立分段,说段意。

3、交流评议。

一(1)为了纪念文成公主进藏的事迹,西藏大昭寺内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二(2、3)为了藏汉两族人民能永远团结,文成公主接受松赞干布的求婚,乐意进藏。

三(4—6)文成公主进藏受到了热烈欢迎。

四(7)文成公主为建设西藏做出贡献,藏族人民永远怀念她。

(1) 文成公主为什么愿意嫁到遥远而又陌生的西藏?因为当时西藏首领松赞干布“仰慕唐朝文化,想和唐朝加强友好往来”于是“到长安向唐朝皇帝唐太宗求亲”,文成公主为了藏汉两族人民能永远团结,所以。

(2) 文成公主进藏时带去了什么?(理解所带的人、物都是为了促进西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不是为了个人享用。)

(3) 西藏人民是怎样欢迎文成公主的?先写(),接着写()再写(),最后写()写作顺序——由远到近。

(4) 西藏人民为什么热爱文成公主?(根据课文最后一段回答)质疑问难。

1、西藏大昭寺内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2、为了藏汉两族人民能永远团结,文成公主乐意进藏。

3、文成公主进西藏受到了热烈欢迎。

4、藏族人民永远怀念文成公主。

1、各自准备。

2、指名复述,评议。

3、同桌复述。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自己列提纲简要复述课文。

2、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3、懂得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要为促进民族团结作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理解文成公主以民族团结为重的精神,自己列提纲复述课文。难点:自己列提纲复述课文。

课前准备:课件、

板书与电教媒体设计:

1、西藏大昭寺内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2、为了藏汉两族人民能永远团结,文成公主乐意进藏。

3、文成公主进西藏受到了热烈欢迎。

4、藏族人民永远怀念文成公主。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谈谈对文成公主、松赞干布和西藏的了解

二、查自学:

1、检查生字。

拉萨大昭寺松赞干布吐蕃仰慕唐太宗嫁遥远陌生依恋书籍牦牛

2、查词语,质疑解释。

3、读课文。

三、说课文大意,划分段落。

1、指名说说课文大意。

2、学生独立分段,说段意。

3、交流评议。

一(1)为了纪念文成公主进藏的事迹,西藏大昭寺内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二(2、3)为了藏汉两族人民能永远团结,文成公主接受松赞干布的求婚,乐意进藏。

三(4--6)文成公主进藏受到了热烈欢迎。

四(7)文成公主为建设西藏做出贡献,藏族人民永远怀念她。

四、按课后第1题要求学生自学课文。

五、交流、评议,随即朗读有关课文。

(2)文成公主进藏时带去了什么?(理解所带的人、物都是为了促进西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不是为了个人享用。)

(4)西藏人民为什么热爱文成公主?(根据课文最后一段回答)质疑问难。

六、学生默读课文,列出复述提纲。

七、交流提纲、评议。

1、西藏大昭寺内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2、为了藏汉两族人民能永远团结,文成公主乐意进藏。

3、文成公主进西藏受到了热烈欢迎。

4、藏族人民永远怀念文成公主。

八、学生复述。

1、各自准备。

2、指名复述,评议。

3、同桌复述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谈谈对文成公主、松赞干布和西藏的了解

二、查自学:

1、检查生字。

拉萨大昭寺松赞干布吐蕃仰慕唐太宗嫁遥远陌生依恋书籍牦牛

2、查词语,质疑解释。

3、读课文。

三、说课文大意,划分段落。

1、指名说说课文大意。

2、学生独立分段,说段意。

3、交流评议。

一(1)为了纪念文成公主进藏的事迹,西藏大昭寺内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二(2、3)为了藏汉两族人民能永远团结,文成公主接受松赞干布的求婚,乐意进藏。

三(4――6)文成公主进藏受到了热烈欢迎。

四(7)文成公主为建设西藏做出贡献,藏族人民永远怀念她。

四、按课后第1题要求学生自学课文。

五、交流、评议,随即朗读有关课文。

(2)文成公主进藏时带去了什么?(理解所带的人、物都是为了促进西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不是为了个人享用。)

(4)西藏人民为什么热爱文成公主?(根据课文最后一段回答)质疑问难。

六、学生默读课文,列出复述提纲。

七、交流提纲、评议。

1、西藏大昭寺内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2、为了藏汉两族人民能永远团结,文成公主乐意进藏。

3、文成公主进西藏受到了热烈欢迎。

4、藏族人民永远怀念文成公主。

八、学生复述。

1、各自准备。

2、指名复述,评议。

3、同桌复述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交流资料。

关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

师述:文成公主知书达理,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二、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交流汇报阅读收获。

1、汇报朗读。要求:用讲故事的语气读,要读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请学生分部分朗读课文,通过师生评价,把课文读好。

2、交流疑问。

a.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引导: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公主和其他什么人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唯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美丽。

b.公主怎能背得动乃巴山呢?

引导: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在他们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样的人?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吗?引导学生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四、练习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2、自己练习讲述。

3指名讲述,进行评价。

评价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答应求婚---进藏途中---贡献。要重点讲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

五、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文成公主的其他民间故事。

教学反思: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文课程。本课教学努力体现这一教学理想。以读为本,以“动人”为主,开展研究性阅读。引导学生在探究阅读中实现情感升华,在探究阅读中发展学生个性,并教会学生学法:自渎理解--体会想象--交流体会--朗读展示。引导学生课内外紧密结合,感受文成公主的“动人”。通过初读、研读、交流,使学生的情感与文本达到共鸣。让生领悟到所有的动人都是因为文成公主,因为她为了人类的和平、民族团结进步而自我牺牲精神,从而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提升,实现认知的构建。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