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2023年二年级教学教案设计 二年级教学教案(汇总9篇)

时间:2023-10-12 23:47:08 作者:笔尘 2023年二年级教学教案设计 二年级教学教案(汇总9篇)

教案的编写需要灵活应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教学技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借鉴一些优秀的高一教案,有助于教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年级教学教案

1、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本课中的10个生字:预、兆、祥、泽、态、俊、俏、泼、煦、勃;能正确书写并记忆“兆、祥、态、俏、泼”;能正确认读带有生字的词语:“预兆、吉祥、光泽、体态、俊俏、活泼、和煦、生机勃勃”。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能读出两个句子的不同语气:

(1)喜鹊体态优美,鸣声清脆,又能帮助人们消灭害虫,人们怎能不喜欢它呢?

(2)喜鹊体态优美,鸣声清脆,又能帮助人们消灭害虫,人们非常喜欢它。

3、知道喜鹊体态优美、鸣声清脆,能消灭害虫,深受人们喜爱。激发学生对喜鹊的喜爱之情。

1、“兆”是翘舌音,“泽”是平舌音。“泼”容易和“波”混淆。“兆”的书写笔顺。“祥”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

2、以第一人称的语气介绍喜鹊的样子。

3、正确朗读课文。

1、喜鹊的放大图片、喜鹊头饰、一段优美的乐曲

2、生字卡片、生词卡片

一、创设情景,激趣揭题:

1、听,这是什么声音?

2、对,此刻我们已经进入了白鸟林,看,这是些什么鸟呢?

3、这只是什么鸟?(这只鸟学名叫鹊,但人们常把它叫做喜鹊)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过渡:为什么叫它喜鹊呢?读了课文第一节你就知道了。

二、学习第一节

1、看书自读,思考哪两个关键词告诉我们为什么把鹊叫喜鹊?

2、看屏幕齐读并回答问题:

3、教学生字“兆”“祥”:“兆”“祥”是生字

(1)注意“兆”翘舌音,“祥”三拼音,祥是示字旁

(2)那预兆什么意思?(预示)而吉祥又是什么意思?(吉利)

4、请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把鹊叫喜鹊的原因

句式:因为鹊能(),所以人们把它叫()。

过渡:这正应了一句俗语“喜鹊叫喳喳,喜事要上门”。喜鹊是人们对它的爱称,一种表示爱的称呼。但人们喜欢喜鹊不仅因为它能预兆吉祥,还有许多别的原因。请听课文介绍。

三、整体感知,梳理课文

1、听课文录音,看媒体:

2、齐读课文:读后回答第几节节告诉了我们其中的原因?

3、指名读第5节:其余学生思考哪几点原因?读后讨论问题。

板书:体态优美:

鸣声清脆:

消灭害虫:

教学生字“态”:齐读“体态”,我们可以用拆字法理解,意思是“身体的姿态”

3、那么哪一节让你知道了喜鹊体态优美?

哪一节写鸣声清脆?

哪一节告诉你喜鹊能帮助人们消灭害虫呢?

过渡:你们最想了解哪一方面内容?(然后根据学生的需求决定先上哪一节)

四、熟读课文了解内容模仿说话(以下仅是预设,实际顺序按学生需求生成)

(一)体态优美:

1、自读第二节:用直线划出写喜鹊羽毛颜色的句子,用直线划出写喜鹊体态优美的句子。

2、指名读羽毛颜色的句子:其余生看图指示

学习生字“泽”,“光泽”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读读后半句,那就是“亮光”的意思

理解“洁白无瑕”

3、指名读体态优美的句子:其余生看图指示

(1)这条长尾巴让喜鹊显得那么好看,但课文里不是用好看而用了哪个词?“俊俏”

学习生字“俊俏”,“俏”要和“悄”区分。

(2)这条长尾巴还让喜鹊显得那么活泼,学习生字“泼”,注意不要和拨搞错

4、齐读第二节:

5、指名看图介绍一下喜鹊的外貌和体态

喜鹊全身的羽毛有(),头、颈、背部和尾部是(),闪着油亮的()。双肩和腹部()。喜鹊体态轻盈优美。特别是(),使它显得更加()。

过渡:你们说得非常美,然而喜鹊的'鸣声更美,让我们回到课文,听听喜鹊的鸣声。

(二)鸣声清脆:

1、女生读第三节:思考,出示填空内容

()的春天,喜鹊的鸣声传送着(),带来()。()的寒冬,喜鹊的鸣叫让人感到()。

2、填空了解课文内容:

3、学习生字:“煦”“勃”

(1)“煦”注意上下结构。“勃”注意一提

(2)理解“阳光和煦”:春天阳光和煦让你感觉怎样?(温暖)“和煦”就是温暖的意思。

理解“生机勃勃”:可让孩子们想象春天万物复苏的情景

过渡:喜鹊不仅鸣声清脆,还能帮助人们消灭害虫。

(三)消灭害虫:

1、男生读第四节:思考丰富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奇缺的食物丰富?

2、回答上述问题:

过渡:学到这我们更清楚人们喜欢喜鹊的原因了,再读第5节

(四)总结:

1、读句子体会反问句语气

喜鹊体态优美,鸣声清脆,又能帮助人们消灭害虫,人们怎能不喜欢它呢?

喜鹊体态优美,鸣声清脆,又能帮助人们消灭害虫,人们非常喜欢它。

2、哪句语气更强?

3、读一读

二年级教学教案

德育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了解年的故事,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勇敢。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9个会写的字,认识15个会认的字。

能力目标: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简单概括地叙述课文故事。

掌握本课的生字,正确、有感情朗读课文。

了解我国过年的一些风俗习惯及“过年”由来的民间说法,从而认识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勇敢。

字卡,教学课件。

2课时。

一、结合生活实际导入新课。

学习“贴”“联”“团”“俗”“代”四个字。

播放过年时贴对子、放鞭炮等热闹的场面。师问:同学们,看到这段录像,你们能想到什么时候的场景?生汇报:过年的时候,放鞭炮,贴春联等。引出“贴”“联”“团”三个字。(师贴字卡)

贴:学生出字谜识记:独占钱财(贝本义是钱财)。

教师演示往黑板上贴字卡的过程,引出粘贴这个词。

要求同桌之间贴近点,引出贴的另一个意思:靠近。

联:让学生用手捂上耳朵,联想一下家里过年的场面。

团:给出口,加字变新字:国、园、圆、困等。

组词:团体、团结。用团结说一句话:团结就是力量。

团用作量词:一团(毛线)

团团围坐、团团圆圆

同学们,每到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贴春联、放鞭炮,全家人团圆在一起,欢欢喜喜地过大年。这种风俗,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来。我们来看“俗”和“代”这两个生字宝宝。

俗:用讲故事方法识记:在山谷里有一个村庄,一个人来到这个村庄后就入乡随俗了。引出风俗、习俗。

俗的另一个意思: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俗语=俗话

爷爷、爸爸和你叫?生:祖孙三代。

过年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我们每个人都盼望着过年,那你们知道吗?关于过年啊,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年的故事》吧。(师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宝宝。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提问“年”在古代的时候指什么?生:凶猛的野兽。

学习“凶”“野”“兽”。

凶:数笔划识记。结构:半包围。笔顺:

野兽:指家畜以外的兽类,天性凶猛,尤其指野生的哺乳动物。

师出事动物的图片(小猫、小狗、老虎、狮子、企鹅、骆驼、豹)请学生从中挑出真正的野兽。

野:注意读音是整体认读音节。

组词:田野、原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兽:记字形,上象耳,中象头,下象脚踩地。读音是翘舌音。

知道了年是一种凶猛的野兽,那它长什么样子呢?又什么特点?引出吼。

吼:让学生大吼一声。吼叫,狂风怒吼。

指导朗读第一段:“它长着狮子头,牛身子,生气时大吼一声,地动山摇。”不难想象年的凶猛的样子,(播放年的flash课件)要求大家在读的时候要读得夸张些,突出年的凶猛、吼和地动山摇。

全班齐读。

四、学习二、三自然段。

如此凶猛可怕的野兽,人们为什么要和它作斗争呢?怎样斗争的?结果怎样?(课件出示问题)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后,同桌讨论问题。

学生汇报问题后,师出示“缺”“庄”“渐”“敲”“扭”“逃”的字卡。学生小组合作集中学习6个生字。

缺:换一换方法识记“缸”。扩词:完美无缺,缺一不可,缺点(造句)

庄:字谜:广阔的土地。读音,扩词:庄稼、村庄、庄严

渐:渐渐地意思是一点一点地,一步一步地。(造句)同义词:慢慢地。

敲:拿小棍做敲的动作。形声字:高表音,象手(又)拿小棍轻击的样子。

敲打、aabb(敲敲打打)

扭:做动作,扭头。区分:纽扣、电钮。俗语:强扭的.瓜不甜。

逃:字族识字,兆字家族:挑、跳、桃。

指导朗读二三段。

“这一次‘年’又窜进村庄,一看到这些,吓得扭头就跑,逃进深山,再也不敢出来了。”这主要写了“年”逃跑时的样子。在朗读的时候,语速要加快一些,突出又、看、吓、扭、逃、再这几个字,读出年逃跑时的狼狈。

男女生比赛读,选两名代表。

五、学习四自然段。

孩子们,古代的劳动人用自己的勇敢和智慧战胜了凶猛的野兽“年”。我们应该为他们骄傲,为他们自豪。后来为了纪念胜利……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六、师指读生字,生开火车拼读,组词。

七、字宝宝大家都会了,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好,指名读文。

八、写字指导。

食:书写时要注意人字的撇捺要写得舒展,最后一笔是点。

凶:的书写要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它在虚宫格中的位置,要把字写得匀称美观。

九、课件出示词(爆竹词卡),指名读,正确后发出爆竹声。

十、小结:

年的故事同学们都了解了,老师希望你们能把这个故事,在大年三十的晚上,讲给你得爸爸妈妈听。

二年级教学教案

1、认识 14 个生字,会写“件” “具”两个生字, 认识一个偏旁――秃宝盖。

2、学习用普通话正 确、流利地朗诵诗歌。

读中识字,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我”在病床上的感受。

字卡、学生喜欢的一两件玩具。

认识生字,朗读课文。

理解“被子的大地”的含义。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每一个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标出小节序号,圈出文中生字。

3、试着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文章中的主人公生病了,他把 被子看成了大地:被褥能铺成山林,铅制的兵丁在上面行军;床单 就像海洋,舰队在上面行驶;枕头可以叠成高山??他是快乐的被 子大地的主人。 )

1、 (第一句中的“只好”要读出无可奈何的.语气) (出示一件件玩具)指读,齐读 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件” “具” 。

2、指导书写“件”、“具”。

(1)引导观察 “件”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具:上半部分不要写得过宽,具里面有三横,横与横之间的距 离要分均匀。

(2)学生练习书写。

1、玩心爱的玩具。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一件玩具 被子大地 山上

山谷 平原 喜爱被子大地

二年级教学教案

认识9个生字。积累10个词语。

正确朗读课文。能读出2句句子的不同语气。

知道喜鹊体态优美、鸣声清脆,能消灭害虫,深受人们的喜爱。

一、激趣引入。

出示投影。师:早春二月,阳光和煦。瞧,是谁站在枝头,尽情歌唱,传送着春天的信息?

板书课题,读题。你们喜欢喜鹊吗?观察图片,结合课外知识进行交流。

今天,我们就一起读读课文来了解喜鹊。

二、初读感知。

师配乐范读,说说从课文中你对喜鹊有什么新的了解?

交流,并随机出示学生讲到的生字。

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加字,不漏字。

小组学习生字,并交流记字好方法。

游戏:(1)“生字大搬家”(2)“抢占高峰”。开双列火车,两两抢读,看哪一组抢到的字多。(3)游戏:“眼力大比拼”读词比赛。

全班接龙读课文。集体正音。

三、熟读体验。

选择喜欢的小节读一读,说一说:我喜欢喜鹊,我知道它()。

交流。理解:预兆、吉祥等。

学习第三小节。

(2)小组学习,用自己的方式交流体会,指导朗读。

(3)小朋友,这就是喜鹊,喜鹊的全身……那么可爱。师生合作看图介绍。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节。

比较句子:多可爱的.喜鹊,你们喜欢它吗?

喜鹊体态优美,鸣声清脆,又能帮助人们消灭害虫,人们非常喜欢它。

(2)小朋友,轻声读读这两句话,想一想这两句话意思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3)指导朗读。指名读。分组比较读。

五、巩固拓展。

游戏:漫游’百鸟林”

读字、词:咦,小喜鹊想把我们带到哪里去?我们跟着它轻轻走。

听写词语:这些路牌空着,我们来帮它写一写。

集体纠正:吉祥活泼悦耳冰天雪地生机勃勃

拓展练习:哇,这里的鸟可真多,仔细看看。

(1)让我们来认识这些人类的好伙伴们。(媒体介绍:百灵鸟、黄莺、画眉、杜鹃等)

(2)评选知识大王:你了解它们吗?学着课文从一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你了解的一种鸟。我喜欢,我知道它。

二年级教学教案

1.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和拼图等活动,认识七巧板,初步学会用七巧板拼成一些简单的图形或图案,进一步体会学习过的平面图形的特点。

2.学生在拼图活动中,了解用七巧板组合图形的不同拼法,体会图形的变化,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

3.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体验七巧板的巧和用七巧板拼图的趣;感受我国古代数学文化的智慧,初步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

用七巧板拼不同的图形。

用七巧板创造性地拼成不同图案。

教师准备认识过的纸片图形,师生每人准备一副七巧板。

一、欣赏图案,初感有趣

1.再现图形。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图形,现在老师拿出不同的图形,请大家一起说说它们的名称。

教师分别出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学生集体说出它的名称。

2.欣赏图案。

谈话:小朋友已经认识了很多图形。如果把我们学过的图形中的几种聚集在一起,可以成为数学上一种有趣的玩具。这种玩具变化无穷,能拼成各种美而的图案。大家来看一看。

出示拼图

上面拼成的各是什么呢?你知道是用什么拼成的吗?

教师在黑板上随手用七巧板拼一个图案

观察:大家说说现在又拼出了什么?

3.引入课题。

谈话:哎,它还真能变!你觉得玩七巧板有趣吗?七巧板为什么会这样巧妙、这样有趣呢?你又会用它拼哪些漂亮的图形呢?今天我们就来自己拼一拼、玩一玩,看看它有多巧,有趣在哪里。(板书课题)

二、操作实践,体验有趣

1.活动一:比比想想,认识七巧板。

(1)了解来历(你知道吗)。

谈话:什么是七巧板,它是哪国人发明的呢?让我们来看一看。

七巧板是我国古时候人们发明的一种智力玩具,在我国民间流传很广,很常见。七巧板由七块简单图形组成,却能拼出千变万化的不同图形和图案。由于它巧妙好玩,人们把它叫作七巧板。北京故宫还保存着我国古代的七巧板呢1 18世纪,七巧板传到国外,引起了海外人极大的兴趣,有些外国人通宵达旦地玩它,并叫它东方模板唐图,意思是来自东方的魔术板中国的拼图。可见,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多么聪明、多么智慧!

(2)比比想想。

课件出示七巧板。

说明:这就是七巧板,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七巧板。

引导:请你仔细观察七巧板,你能发现七巧板的哪些秘密呢?比如,有几块呀,有哪些图形呀,有没有形状、大小相同的呀。先和同桌说一说。

交流:能把你发现的七巧板的秘密和大家分享一下吗?谁来说一说?

现在大家来整理一下,七巧板有几块,分别有哪些图形?哪几块形状、大小完全相同?请小朋友拿出来大家看一看。

指出:七巧板一共有7块图形,分为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和5个三角形。其中两个小三角形完全一样,两个大三角形完全一样。

2.活动二:想想拼拼,感受奇巧。

(1)选两块拼图。

请小朋友选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出一个你认识过的图形。

学生拼图后展示、交流,看看拼成了哪些图形。

激趣:你看拼图多有意思!同样的两个三角形,竟然拼出了三角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这几种图形。如果让你任意选两块,你想想可以拼出哪些认识过的图形呢?自己想一想、试一试,行吗?(学生拼图,教师巡视)

学生拼图后交流、展示,让学生说说分别拼出什么图形。

(2)选三块拼图。

现在请小朋友自己选三块图板拼一拼,拼好图形同桌先交流,看看可以拼出哪些认识过的图形,是不是拼出了更多的图形。

(3)任意选择拼图。

要求:请大家任意选四块、五块或六块、七块来拼一拼,和同桌交流,看看你的拼法多不多,并且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交流:你选了哪几块,是怎样拼的,能到黑板上交流一下吗?(指名一些学生演示拼一拼,同时可以让其他同学补充演示不同的拼法)

提问:你对选更多的块数拼图形有什么体会?

指出:选的块数越多,拼法也就越多;用全部的七块来拼,更有数不清的变化,不知道能拼出多少种我们认识过的图形!你看,七巧板真巧、真神奇!

3.活动三:拼拼说说,激情生趣。

(1)模仿拼图。

请小朋友选一个图案,照着拼一拼,看看能不能拼出来。

学生照着拼图案,指名四人黑板上照着拼,然后欣赏自己和同伴拼的图案。

(2)想象拼图。

引导:哎,一副七巧板,竟然可以拼出像鱼、羊、狐狸等这些美丽的图案,有趣吧!那你还想用七巧板拼出哪些不同的图案或图形呢?有信心自己试着拼一拼吗?小朋友自己想想、拼拼,看看谁聪明!

学生拼图案或图形,拼成的可以到黑板上摆一摆,让大家欣赏。

(3)反思交流,说说体会。

引导:请小朋友回顾上面拼图活动过程,和同桌说说七巧板巧在哪里,你对七巧板拼图有哪些体会。

交流:让掌生说说对七巧板巧的体验,用七巧板拼图的体会。

三、课堂小结,延伸有趣

谈话:小朋友已经看到七巧板巧在可以拼出很多有趣的图形、图案,可以变化无穷;巧在你说不清它有多少种变化,你想不到它会变化成怎样的图形、图案。只要你肯动脑筋,它就会拼成你意想不到的漂亮的新图形、新图案。

小朋友课后可以再开动脑筋,和同学一起玩一玩、拼一拼,拼出更多、更好的图形、图案。老师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

二年级教学教案

课时

感受与鉴赏

音乐表现

音乐创造

音乐与相关文化

第一课时

《雪花飞舞》《江雪》跟着录音学唱《江雪》用动作表现雪花飞舞的情景熟读古诗

第二课时

唱歌《雪花》雪花的形成

第三课时

唱歌《小雪橇》用打击乐器编配伴奏

第四课时

跟着录音学唱《小动物告别会》动物冬眠的有关知识

第五课时

排练、表演《小动物告别会》

二、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1.通过演唱、听赏本单元的歌曲、乐曲,使学生了解与冬天有关的音乐作品,从不同的角度体验冬天带给我们的不同感受;继续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各项音乐活动中培养开朗、大方的性格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3.完整地表演《小动物告别会》。

(二)具体要求

1.学会歌曲《雪花》和《小雪橇》?了解雪花的形成。

2.听赏《雪花飞舞》,随着音乐,用动作表现雪花飞舞的情景;听赏童声齐唱《江雪》,熟读古诗,并跟着录音学唱这首歌曲(齐唱)。

3.分角色表演《小动物告别会》,可以将这首歌表演作为新年音乐会的重要内容。

三、教学准备

(一)教具

1.录音机、投影仪。

2.录音带或cd《雪花飞舞》《江雪》,歌曲《雪花》《小雪橇》《小动物告别会》(以上歌曲均需范唱带及伴奏带)。

3.雪花飞舞的录像带。

(二)文字、图片材料

图片:

1.国画风格的“江雪”图。

2.小动物头饰及场景布置。

3.《小动物告别会》歌词。

四、教材分析

(一)编写意图

冬天来到了!在这寒冷的季节里,唯一能给孩子们带来快乐的,莫过于一场飞扬的大雪。那晶莹、透明的雪花,能给孩子们带来多少欢乐!那银妆素裹的大地,仿佛就像童话世界一般,孩子们在雪地里尽情地玩耍:堆雪人、打雪仗、滑雪橇、滚雪球。而可爱的小动物,也早早地进入了冬眠期,相约明年再见了。

本单元就从以上几个不同的生活侧面入手,来编排教材内容。学唱歌曲《雪花》,表达了孩子们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心理;《小雪橇》表达了孩子们快乐的天性;听赏乐曲《雪花飞舞》则与《小雪橇》快乐的情绪有所不同,乐曲带有一丝淡淡的忧伤;歌曲《江雪》含有一种空旷的意境;表演唱《小动物告别会》则从小动物告别这样一个角度,介绍了动物冬眠的知识。通过学唱、听赏这几首歌曲、乐曲,进一步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也对自然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进行本单元教学时,正值冬天来临。在飞扬的雪花中,同学们唱着《雪花》《小雪橇》等歌曲,自由地玩耍,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图画。

本单元继续使学生在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等多方面得到锻炼。在创造力的培养方面给学生以更多的空间,如在欣赏乐曲《雪花飞舞》时,可用动作、语言或舞蹈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可为歌曲《小雪橇》设计打击乐器伴奏(可设计模仿马蹄、马铃的节奏),教科书没有任何提示,教师应启发学生自己创造、设计。

小动物的头饰等,教师要提前作好准备(在配套教学光盘中,有表演示范,供教师参考)。如果编排、表演效果较好,可将这首表演唱作为学校(班级)期末晚会的节目。

(二)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

1.进一步引导学生勇于参与各项音乐实践,在活动中培养活泼、开朗、乐观的性格和与同学们友好合作的能力。

2.继续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

3.在音乐表演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本单元的难点:

1.在欣赏《江雪》时,教师应讲解古诗,使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古诗所描写的意韵。

2.在学会歌曲《小雪橇》后,教师启发学生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伴奏,特别应注意启发学生模仿马蹄奔跑的声音。

3.表演唱《小动物告别会》,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比较大的曲目,可能会有一定难度,需要靠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完成。

(三)音乐材料分析

1.《雪花飞舞》

这首乐曲是根据法国作曲家德彪西所创作的钢琴组曲《儿童园地》中的第四首。《儿童园地》由6首乐曲组成:1.练习曲“博士”;2.小象催眠曲;3.洋娃娃的小夜曲;4.雪花飞舞;5.牧童;6.木偶的步态舞。本册教科书所欣赏的《雪花飞舞》是电子合成器演奏的。

乐曲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乐曲开始,在高音区奏出一小节柔和而清淡的,接着第二小节开始左手在中音区进入,随即左手的同向进行变为反向进行,仿佛雪花在逐渐变大;随着音乐节奏的加快、密集音型在快速的流动和不断重复中游离、模进,惟妙惟肖地模仿了漫天飞雪的景象,同时,乐曲弥漫着一丝淡淡的忧郁。

四小节经过句后,乐曲进入第二部分。连续的三连音、丰富的和声色彩、多变的节奏与音色、渐强的力度变化,仿佛漫天的大雪、刺骨的寒风,也使人隐约感到狂躁与不安。

经过四小节逐渐减弱的连接句后,乐曲进入第三部分(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渐弱的力度、逐渐上行的音区,仿佛漫天的大雪、刺骨的寒风已逐渐变为纷纷扬扬的雪花。最后,大地变得一片沉寂,人们的心情也显得无限惆怅和寂寞。

2.《雪花》

这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歌词描写儿童对晶莹的雪花感到好奇,数“花瓣”的情景,表现了儿童对大自然奥秘的初步探究。

从歌词上分析,前面是描写儿童对雪花“花瓣”感到好奇;后面是对雪花的组成的探究,虽然歌词似乎没有给出答案,但从“只见一个圆圆亮亮的小水点”来看,实际答案已经不言而喻了。歌曲为f大调,2/4拍,是多乐句的不规整结构。第一、二乐句的节奏与第三、四乐句基本一样,“一二三四五六”虽然是念白,没有旋律,类似一个经过句,但从歌曲的整体结构来看,伴奏却是歌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念白部分应为第五乐句;第六乐句音域从高到低,节奏也与前面产生对比,给出肯定的答案。第七、八乐句不论是节奏,还是旋律的走向来看,都与前面几个乐句有较强的对比性。的节奏,与儿童急切的问话结合紧密“雪花哪去了?雪花不见了!”最后用肯定的切分节奏、重音起句:特别在“水”上,标记了保持音记号,已经找到了答案。

《雪花》这首歌曲虽然短小,但歌词具有儿童特点、音乐形象生动,是一首比较优秀的儿童歌曲。

3.《江雪》

《江雪》是根据唐朝诗人柳宗元的同名诗篇所作的歌曲。此诗为作者受贬于永州时所作。描写雪后鸟息人绝的空旷景致,而突出孤舟独钓的老翁形象。迎风斗雪,寒江独钓的渔翁,正是诗人坚贞而又孤寂无援形象的写照。此诗纯用白描,意境空旷,耐人寻味。

歌曲为宫调式,4/4,由不对称的五个乐句组成(第四、五乐句为经过扩充的乐句)。

歌曲第一乐句,音乐在较高的音区展开,显得空灵而静谧与诗句的意境相吻合;第二乐句在中音区进行,将诗句完整地咏唱一遍,但因乐句结束在角音上,未能产生稳定的终止感。第三乐句变化重复第二乐句,但作者似乎对孤舟独钓的老翁似有无限的赞誉,不惜再用笔墨,用衬词“啦”抒发自己心中的感慨,在较低的音区咏唱“独钓寒江雪”。综观全曲,音乐的走向是由高到低,而每一个乐句也有这样的趋势,音乐的发展暗合诗句意境,词曲结合紧密,似有惆怅之感。

听赏这首歌曲后,可让学生小声跟着录音学唱。因歌曲音域较高,如时间允许,也可由教师教唱,定调可改为1=be或1=d。

4.《小雪橇》

歌曲《小雪橇》描写儿童们在冰天雪地中不畏严寒、快乐嬉戏的场景。歌曲为降b大调,2/4拍,由6个乐句组成。第五、六乐句是补充乐句,进一步渲染了歌曲欢快的情绪。歌曲节奏丰富、速度较快,欢快、活泼,充满了童趣。歌曲中有几处音程跳动较大,此外,还有两处切分音,教唱时应注意。

5.《小动物告别会》

歌曲为三段体。第一乐段为3/4拍,由五个乐句组成,音乐情绪较为抒情。第二个乐段为2/4拍,由七个乐句组成,音乐情绪欢快、活泼;第三乐段又回复到3/4拍,由四个乐句组成加一个尾声构成。速度放慢,好似动物伙伴们在依依惜别,相约来年再相会。

这是一首表演唱歌曲。需要学生在学会唱歌的基础上表演。由于歌曲相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讲,篇幅较大,所以,建议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用一节课的时间,指导学生学唱歌曲(可跟着录音学唱,也可跟着教师学唱)。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表演排练。

由于这是本学期的最后一节音乐课,此后,学生们也将放假,准备过春节。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次告别。所以,建议将这首表演唱,放到期末晚会上表演,一定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二年级教学教案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了解12种动物的名称

2对照插图,认识一些动物的样子

识字写字

两课时

一、导入

1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动物园参观,好吗?

2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识字6

二、看图认词

1看图,图上画了哪些动物?依次取出相应的词语卡片,认读

2这些动物哪些是你熟悉的,哪些还不太了解呢?

3出示

狮子大象老虎仙鹤孔雀鹦鹉

猴子猩猩麋鹿斑马棕熊袋鼠

(1)自由读。指名读

(3)齐读

4组织“给动物挂牌”的游戏,让学生把有关词语卡片挂在相应的动物图片上。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书空

2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3教师范写,指导写法

4学生仿影、临写

四、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斑马与班级的区别。

一、复习

1认读词语卡片

2朗读课文

二、质疑解疑

1这些动物中,你对哪些动物还不太了解,合作解疑。

2讨论交流

3齐读生字词

三、拓展延伸,发展语言

汇报交流自己从课外收集到的有关动物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反思:学生搜集的资料非常丰富。今后多布置这样的作业。

二年级教学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迎新年”主题单元中的第二课,它以图画和讲故事的方式,简单介绍了我国传统的新年-----春节的一些风俗礼仪,让学生学会过新年时人际交往的基本礼节,知道新年礼物是表达心意的一种方式;了解其他国家的新年习俗和一些有趣的新年活动,并学唱一些新年歌曲。

教学目标:

1、充分运用各种感官,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并乐意将美好的新年祝福传递给他人。

2、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老师、同学、亲人的祝福,并能设计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新年活动。

3、知道新年的各种习俗,懂得一些待人接物的礼仪。

4、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收集资料、体验感受、讨论交流。学会健康、快乐、安全地过新年。

第一课时

一、活动准备:

1、制作课件:有关过年的各种庆祝活动。

2、收集“年”的故事

二、活动过程

(一)、了解我国过年的习俗

1、看课件展示各种过年的活动,听听“聪明谷”说的话。

2、议一议:过年时我们这儿还要干什么?(如:买年货、看春节联欢晚会、吃年夜饭等)

3、一说你最喜欢过年干什么。

4、随机展示:

*春联欣赏:水水山山处处画、家家户户年年丰

*各种各样的窗花

*放鞭炮要注意安全

(二)说说年的故事

1、讲有关年的故事

(1)、听录音故事《爆竹的传说》

(2)、小组竞赛。既可以讲听来的故事,也可以说自己过年的事。

2、评一评:谁讲得好?

3、奖励:把窗花奖给讲故事的小朋友。

三、活动延伸:把年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活动准备:调查了解拜年的各种方式

活动过程:

(一)、展示调查成果,了解拜年的各种方式

1、听故事《拜年》

2、说一说:我知道可以这样拜年--------。

如:上门慰问、打电话、发emanl等

(二)、演一演,知道拜年时应注意的礼节

1、讨论:过年时你给谁拜年?跟伙伴一起演一演。

2、说说:拜年时应注意什么?

3、评一评:表演中谁最有礼貌。

(三)、听故事,帮学生正确认识新年礼物的`意义。

1、师结合插图讲《“压岁钱”变“压岁言”》的故事;

2、告诉学生:赠送新年礼物主要表达心意,只要心意在,礼物就显得珍贵了。

3、讨论:拜年时你准备什么礼物?送给谁?

活动延伸:给自己喜欢的人制作新年礼物。

第三课时

活动准备:收集国内外有关过年的各种活动

活动过程。

(一)、唱唱新年的歌

1、放录音:集体跟唱《新年好》,边组织小朋友做律动。

2、谁还会唱新年的歌?唱给大家听

3、向小朋友推荐新年的歌:

中国:《过新年》、《小拜年》

外国:《祝圣诞快乐》、《平安夜》、《铃儿响叮当》。

(二)、了解我国有趣的新年活动

1、过新年的时候有各种各样有趣的活动

课件展示:抛球、猜灯谜、拔河等。

2、请学生向小伙伴们推荐一个自己喜欢的新年活动。

(三)、了解其他国家的新年活动

1、看图片了解其他国家的新年活动;

2、说一说:我还知道其他国家过新年的活动

活动延伸:和爸爸妈妈一起策划一项有意义的新年活动。

二年级教学教案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

了解春笋具有战胜重重障碍、不断向上生长的顽强生命力。

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了春笋节节向上、茁壮成长的情景,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读”、“悟”体会春笋顽强生长的品质和蓬勃向上的气势。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一)激趣导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指导读准平、翘舌音)

范读.春笋长什么样吗?它们怎么长大的呢?听老师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初读课文。

(1)同桌识读生字表内的生字和绿线内的生字。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检查初读。

(1)出示词语。

(2)学生认读。自由读。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小老师领读。

再读课文,逐句读通。

(1)再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标好自然段。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议,随机纠错)

(3)学生三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齐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

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小朋友边听边看这一段有几句话.

(2)小朋友,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就是春笋,“轰隆隆“的春雷唤醒了沉睡的大地。瞧!笋娃娃醒来了!你觉得怎么样?(开心舒服)

让我们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3)春笋是怎样从泥土里冒出来的呢?读读第二句话

出示填空:它们泥土,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出来.

指名口头填空.

覆盖在身上的泥土多厚啊,可春笋把它们冲破了!压在身上的石块多重啊,可春笋把它们掀翻了!春笋一个一个,你追我赶,终于冒出了地面,这是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啊!(媒体演示春笋从地里钻出来的情景)

(4)指导朗读。教师范读。学生表演诵读。

细读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

(2)出示实物:春笋谁来说说它的'样子?书上是怎么写的呢?

笋娃娃多可爱呀!(引导学生感知“裹”、“浅褐色”、嫩生生“)

(3)指导朗读:你看到这样一个白白胖胖的娃娃,你会感到怎样?读读看.

(4)媒体演示.

春笋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它们咧着嘴笑得多开心啊!它们仿佛在高兴地说什么?

指导朗读第二句(读出开心的语气)

(5)媒体演示:看,春笋是怎么长大的呢?

指导朗读第三句(注意标点,读出春笋使劲生长的劲头.)

(6)练读第二段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从语态、表情、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配乐齐读。

回归整体,指导诵读。

(1)配乐齐读。

(2)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夸夸小春笋吗?

(3)指导背诵。

媒体演示,教师范背,学生小声跟背。同桌互相演诵。指名试背。配乐齐背。

(四)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抽读生字卡片。

口头组词、扩词。

识记字形,认识新偏旁:

按笔顺描红。

完成《习字册》上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