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新人教版秒的认识教学设计(实用19篇)

时间:2023-11-27 14:53:50 作者:紫薇儿

教学计划还需要考虑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的利用,以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以下是一些教学计划的实例,大家可以参考其中的内容和思路。

新人教版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经历材料的收集与整理,经历比较、分析、交流、表达的过程,促进学生个性化的数学理解和表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含义,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三、教学难点:

了解百分数与分数在意义上的区别与联系。

四、教具和学具准备:

课件,学生收集的百分数。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2、说说你的想法。

(二)练习巩固。

1、练一练第2题,课件出示。

学生讨论交流后汇报。

姚明图,进球数占投篮总数的49.8%,师:姚明真是我们中国的骄傲,希望他继续为祖国取得好成绩。

2、练一练第3题,估计每幅图的阴影部分占整幅图的百分之几?

学生思考,指名学生回答。

3、用百分数妙解成语。

学生思考回答。

(三)总结新课,课后延伸:

1.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都有了哪些收获?

没想到这节课我们的收获真不少,看来,学好数学能让我们生活更丰富、更精彩!

2.师: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看下面的一句话,你想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

板书设计:

百分数(又叫百分率或叫百分比)。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作百分数。

90%读作:百分之九十。

新人教版三年级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旧知回顾。

师: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瓜果飘香,蔬菜满仓。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先后出示)。

1.先观察再说一说。

(1)先出示第1幅图(2个辣椒),依次出示第2,第3、第4幅图。

问题:先摆了几个2?又摆几个2?现在有几个2?

(2)出示玉米图(3个一组)。

问题:几根玉米为一组?有几组?可以说是几个几?

(3)出示紫薯图(5个一组)。

2.让学生看图表述(用“几个几”)说出图中的物品:4个2、5个3、3个5。

3.思考:

(1)5个3,从哪里体现出“5”,又从哪里体现出“3”呢?

(2)3个5,从哪里体现出“3”,又从哪里体现出“5”呢?

(3)3个5与5个3有什么不同?

新人教版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40分钟。

学习者分析时间对学生来说是最熟悉的,学生对时、分的时间单位已有一定的认识,并且会在表上看出是几时整或者是几时几分,再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秒,并感知1秒有多长,学生容易接受。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2)感受时间单位“分”、“秒”的时间观念。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较小的时间单位秒,1分=60秒。

难点:建立1秒以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资源自己制作的表盘、教室电子表、学生自带自己的闹钟。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创设情境。

(1)课堂小游戏:相反小游戏。(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

(2)拍手小游戏:评估自己。你们觉得自己30秒最多拍手多少下?

通过这个小游戏告诉学生: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千万不要低估了自己的能力。)。

(3)比赛系红领巾。估计自己大约用了多少秒。

教学活动2探究新知。

(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2)生活中我们那些地方还用到秒这个时间单位?

教学活动3小组完成。

一、二、三小组(1):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多少?

(2):秒针从12走到1是多少?

四、五、六小组(3):秒针从2走到4是多少?

(4):我们常说的半分钟是多少秒?

七、八、九小组:(5):秒针从12开始转一圈是多少秒?

(6)秒针从3开始转一圈是多少秒?

巩固练习:学生自己出题考大家。

教学活动4分与秒的关系。

(1):秒针转一圈是60秒(已解决),分针发生了那些变化?

同桌两个人一个观察秒针、一个观察分针,得出1分=60秒。

(2):师生共同验证:老师拿教室的电子表女生观察秒针转动一圈,男生观察分针,再次验证1分=60秒。

(3)感受时间单位“分”、“秒”。

如果给你1分钟,你能做些什么?

(4)你觉得自己1秒钟可以做些什么?

教育学生:你们可能觉得1秒钟的时间很短,什么也干不成,但是,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逝,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好好学习,不虚度光阴。

练习反馈。

课堂小结。

新人教版5的认识教学设计

1、初步感知5以内的序数的含义,会用序数词“第几”表示5以内物体排列次序。

2、能从不同方向确定物体的排列次序(从左到右、从右到左)。

活动准备。

1、课件内容:《认识5以内的序数》ppt课件。

2、纸面教具:“送小动物回家”“给小火车送货”“停车”的游戏操作材料(下载打印可直接使用)。

活动过程。

认识5以内的序数。

熊猫奇奇和小伙伴们准备坐上小火车,去森林里参加跑步比赛。

——火车开来了,数一数火车有几节车厢,不同颜色的车厢分别是第几节车厢?

——熊猫奇奇和小伙伴们准备上车了,看看他们分别坐在第几节车厢?

引导幼儿从右往左确定动物的位置。

到了比赛地点,熊猫奇奇和小伙伴们排好了队。

跑步比赛,巩固序数第一到第五。

——有几只小动物参加比赛?他们分别在第几跑道?

——小动物冲过了终点线,看看谁得了第一名?谁是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名?

动手操作,巩固序数及序数的方向性。

1、送小动物回家:提供单层的动物房子底图、小动物等,幼儿将小动物送回家。

2、给小火车送货:提供5节车厢的小火车、送货单,幼儿根据送货单将食物送到相应的车厢内。

3、停车:提供停车场底图(5个空位)、尾部有箭头标志的小汽车5辆,幼儿根据小汽车尾部的标志找停车场。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关注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数自己家的楼层、游乐园玩游戏排队,自己排在第几等。

新人教版三年级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旧知回顾。

师: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瓜果飘香,蔬菜满仓。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先后出示)。

1.先观察再说一说。

(1)先出示第1幅图(2个辣椒),依次出示第2,第3、第4幅图。

问题:先摆了几个2?又摆几个2?现在有几个2?

(2)出示玉米图(3个一组)。

问题:几根玉米为一组?有几组?可以说是几个几?

(3)出示紫薯图(5个一组)。

2.让学生看图表述(用“几个几”)说出图中的物品:4个2、5个3、3个5。

3.思考:

(1)5个3,从哪里体现出“5”,又从哪里体现出“3”呢?

(2)3个5,从哪里体现出“3”,又从哪里体现出“5”呢?

(3)3个5与5个3有什么不同?

新人教版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本节课对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和复习,复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以及多位数的读写法,能正确熟练地读写多位数,会正确将多位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进一步复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采用练习的方式来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及改写。

在复习中我根据复习课的本质,引导学生系统整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灵活的整理知识点,设计练习题,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积极地完成了复习内容。本节课的思路清晰,我的感觉还不错。具体是这样的:

在上课之前,我先让学生在自己的心里想好一个数字,然后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报出自己的数字,然后由我把这些数字写在黑板上,转行时,故意让这些生成的数有含有两级的数,含有三级的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其次,让学生把这些数给读出来,指名学生来讲解自己的读法,并告诉其他学生读数时要注意什么。接着,采取竞赛的方式,指名两位同学,和其他同学一起由老师报数,学生写数。写完后请学生给大家讲解写数的方法。借着黑板上的数,顺势复习数位顺序表,区分数位与计数单位的区别,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顺势复习每个数字在不同数位上的含义。然后,让学生把黑板上的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让学生讲明自己是如何进行大数比较的。

最后让学生把黑板上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位数,并改写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并让学生分享自己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整堂课都秉着老师做学生的促进者的理念,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尽量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不足之处:

在带领学生复习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时,没让学生很好的区分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的异同。这些以后将注意,以免影响到学生将来的学习。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数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大数接触的不多,我在教学时,先以同学们学习过的万以内的数为例子,因为他们熟悉,所以很感兴趣。分别给出几种家用电器的价格,让同学们猜一猜、看一看、读一读、写一写。起到很好的效果。

我想,同样的读法和写法,在应对万以上的数字,同学们也应该很快掌握,不料,在学完数位顺序表后,同学们对着表试读大数,写大数却出现一些问题,如12345678990,学生读:一百二十三四千五百六十七八千九百九十,这样不正确的读法出现,当时我很费解,加上一个单位有那么难吗?为什么总是忘记了呢,后来我想了很多办法,分小组,让同学们自己写出来一个数,同桌读出来,再小组上批改,老师在黑板上给出来数字,让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出来,大量的做题训练等等一些方法,通过两天的训练,大多数同学可以做到读数很准确。想了想,也不难明白,小学生学习知识,是一种知识的建构,对于数的学习,他需要把大数和以前学习的数联系起来,这就需要一个过程,老师不能用自己的思维去和小学生比较。

新人教版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通过比较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学会讨论交流。

3、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百分数与分数在意义上的区别。

教学准备:

课件、课前让学生搜集含有百分数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一根棍儿,斜着放,上下各有一粒糖,前面还有一个数(师边说边写一个百分数)?同学们,认识它吗?你们知道他叫什么数吗?(百分数)。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百分数。

师:关于百分数,你想了解它的什么呢?

二、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感受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1、出示三杯糖水(糖水的质量分别是20克、50克和25克)。

师:如果每杯中的糖的质量都是10克,你知道那一杯最甜吗?为什么?

师:但是其实老师并没有每杯都放一样多的糖哦,而是——。

2、接着出示糖的质量分别是7克、13克和9克。

师:现在你认为哪一杯最甜?

3、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师:哪一杯最甜,只看糖水的质量或者糖的质量可以吗?要看什么呢?(糖的质量占糖水的几分之几)。

4、比较。

师:我们来算一算,每一杯中糖的质量与糖水的比率。

7913二号杯:13÷50=三号杯:9÷25=)202550。

352636师: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呢?(通分成、、进行比较)100100100。

探究百分数意义。

师:请你说说35%、26%、36%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地说一说35%、26%、36%这三个百分数表示什么?(这三个分数表示糖的质量占糖水的百分之几)。

师:你觉得什么样的数才能叫做百分数呢?

新人教版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34、35页,做一做,练习八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及初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若干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爱结交好友为开头引入本课,唤起学生的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一个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操作感知: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设计意图】学生对各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使学生经历认识各类物品特点的过程。)。

(3)出示课件,揭示概念。课件出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图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4)齐读图形名称。

(5)板题:认识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从实物到图形名称到立体图形的认知,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多媒体形象化教学的功能,展示出抽象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生成,解决本课重点。)。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别出示实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辩认。

2、学生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3、亲身体验,感知特点。

(1)学生选一个喜欢的物体做好朋友,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圆的。(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4、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5、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四、游戏“看谁摸得准”。

1、老师与一生做游戏(示范)。

2、小组游戏。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

【设计意图】游戏是大家都喜欢的活动,易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多种感官加深对各种形状形状物体的体验。

五、巩固练习(第37页1、2题)。

【设计意图】给每个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在数数的过程中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六、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或者参与运球游戏。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球能任意滚动。

2、小组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分小组进行合作完成,既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逐步体验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七、小结:

1、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好朋友?他们的样子你都记下了吗?

2、猜一猜。

板书:

长方体正方体。

圆柱球。

新人教版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意图

教学目标:

1、体验用不同的工具画圆。

2、认识圆,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

3、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或者在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5、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数学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掌握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圆的特征和圆的画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线、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刚才同学们朗诵的传统文化的片断,非常精彩,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相关的知识,你能从中获取哪些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呢?(出示课件)。

师:仔细观察这几幅图片,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征?

生:它们都有圆。

生:它们都和圆有关。

板书:圆。

二、自主探究新知。

(一)、画圆。

生:想。

请同学们拿出画圆的工具,画出自己喜欢的圆。

生:他拿圆规的方法不对。(圆规应该拿在手柄处)。

生:他画圆时可能针尖移动了位置。(画圆时针尖的位置一定要固定)。

生:他圆规两脚一下近一下远。(对,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不能变)。

(学生边汇报,师边示范用圆规画圆)。

其实,同学们刚才说的就是画圆时应注意的地方。

现在请同学们利用圆规画一个标准的圆。

(二)、初步感知圆。

同学们,通过你们的努力画出了这么美丽的圆,那在这之前我们还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生: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生汇报,师出示相应课件)。

这些图形和圆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它们的边都是直直的。

对,它们都由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

师:请拿出课桌里的圆片来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生:弯弯的。

这样弯弯的线我们称它为曲线。(课件出示曲线)圆就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课件演示圆)。

(三)、自学圆的概念:圆心、半径、直径。

俗话说圆是最美丽的几何图形,你想了解圆的哪些知识呢?

生:我想知道怎样求圆的周长.

生:我想知道怎么求圆的面积.

无论是求圆的面积还是求圆的周长,我们都必须先认识圆。(板书:圆的认识)。

(1)引导学习圆心。

生:这些折痕相交与一点。

对,这一点呀我们称它为圆心,用字母o表示。(边总结边在黑板上标出圆心)。

请同学们标出自己手中那个圆的圆心。

(2)自学半径。

其实,在圆里还有半径和直径两个重要的概念,科学家是如何定义它们的呢?这个秘密就藏在数学书56页的例2中,请同学们自学相关的内容并用笔画出相关的概念和重要的词语。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半径吗?

生:从圆心出发至圆边上任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师:圆边上任意一点我们叫它圆上任意一点。

请你帮老师找出黑板上这个圆的半径,其他同学标出自己手中那个圆的半径。

(3)自学直径。

通过自学你们认识了半径,那你能找出下面图形中的直径来吗?(出示课件)。

ab为什么不是直径,它是什么?

生:它虽然通过了圆心,但它只有一端在圆上,所以它不是直径,它是圆的半径。

ef为什么不是直径?

生:它没有通过圆心。

gh为什么不是直径?

简单的说,圆的直径必须满足哪几点要求?

生:一要通过圆心,二要两端都在圆上,三要是线段。

(四)、自主探索圆的特征。

(1)探究。

生:有(自信地)。

师:说得好,其实不说别的,就圆心、直径、半径,还蕴藏着许多丰富的规律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研究研究?(想!)同学们手中都有圆片、直尺、圆规等等,这就是咱们的研究工具。待会儿就请同学们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新的发现。两点小小的建议:第一,研究过程中,别忘了把你们组的结论,哪怕是任何细小的发现都记录在学习纸上,到时候一起来交流。

(随后,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研究,并将研究的成果记录在教师提供的“研究发现单”上,并在小组内先进行交流)。

(2)汇报。

生:是。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的发现吧!(师收集了一些在代表性的发现)。

展示发现1:圆有无数条半径。

师:能说说你们是怎么发现的吗?

生:我们组是通过折发现的。把一个圆先对折,再对折、对折,这样一直对折下去,展开后就会发现圆上有许许多多的半径。

生:我们组是通过画得出这一发现的。只要你不停地画,你会在圆里画出无数条半径。

生:我们组没有折,也没有画,而是直接想出来的。

师:噢?能具体说说吗?

生:不需要了,因为道理是一样的。

师:关于半径或直径,还有哪些新发现?

展示发现2:所有的半径或直径长度都相等。

师:能说说你们的想法吗?

生:我们组是通过量发现的。先在圆里任意画出几条半径,再量一量,结果发现它们的长度都相等,直径也是这样。

生:我们组是折的。将一个圆连续对折,就会发现所有的半径都重合在一起,这就说明所有的半径都相等。直径长度相等,道理应该是一样的。

生:我认为,既然圆心在圆的正中间,那么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应该都相等,而这同样也说明了半径处处都相等。

生:关于这一发现,我有一点补充。因为不同的圆,半径其实是不一样长的。所以应该加上“在同一圆内”,这一发现才准确。

师:大家觉得他的这一补充怎么样?

生:有道理。

展示发现3: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两倍。

师:请原创组说说你们是怎么发现的?

生:我们是动手量出来的。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我们是动手折出来的。

师:看来,大家的想象力还真丰富。

生:我们组还发现圆的大小和它的半径有关,半径越长,圆就越大,半径越短,圆就越小。

师:圆的大小和它的半径有关,那它的位置和什么有关呢?

生:应该和圆心有关,圆心定哪儿,圆的位置就在哪儿了。

生:好。

[设计意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改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从学生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中逐渐形成了一个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自主去探究。这样的设计更突出了对学的过程的重视,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相互交流、讨论、补充、启发,得到圆的特征,不仅使学生的认识从具体上升到抽象,而且使学生感悟了研究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去发现、总结圆的特征,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小组内交流,组与组交流,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让信息不断交流,思维不断碰撞,学生在探究未知领域的同时,实现了智力的发展]。

三、拓展练习。

生:圆心。

师:那同长又指什么呢?大胆猜猜看。

生:半径一样长。

生:直径一样长。

师:这一发现,和刚才大家的发现怎么样?

生:完全一致。

师:更何况,我古代这一发现要比西方整整早一千多年。听到这里,同学们感觉如何?

生:特别的自豪。

生:特别的骄傲。

生:我觉得我国古代的人民非常有智慧。

师:我们不单为中国人民而自豪,更为我们有如此厚重的文化底蕴面自豪。

其实,我国古代关于圆的研究和记载还远不止这些。老师这儿还搜集到一份资料,《周髀算经》中有这样一个记载,说“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所谓圆出于方,就是说最初的圆形并不是用现在的这种圆规画出来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断地切割而来的(动画演示)。

现在,如果告诉你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你能获得关于圆的哪些信息?

生:圆的直径是6厘米。

生:圆的半径是3厘米。

师:说起中国古代的圆,大家还记得它吧!(课件出示太极图)。

生:阴阳太极图。

师:想知道这幅图是怎么构成的吗?(想!)原来它是用一个大圆和两个同样大的小圆组合而成的(课件出示构成图)。

现在,如果告诉你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你又能知道什么呢?

生:小圆的直径是6厘米。

生:大圆的半径是6厘米。

生:大圆的直径是12厘米。

生:小圆的直径相当于大圆的半径。

……。

师:看来,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联系,我们还能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

[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经过四近十分钟的努力,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呢?

师:其实啊,生活中圆的魅力无处不在,只要你们用心观察,善于思考,就能探索出关于圆更多的奥秘。

五、板书设计:

新人教版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意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图,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2、让学生经历从猜想到验证的过程,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

归纳圆的特征,并能准确画出指定大小的圆。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一组生活中物体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如太阳、圆月、汽车的车轮、呼拉圈、光盘、钟面等)。

1、刚才欣赏到的那些漂亮图片中的物体是什么形状?

2、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在我们的身边,还有那些地方能看到圆?

(学生衣服上的纽扣、身上的硬币、桌子里的杯子等等)。

请学生用手指一指这些物体上的圆,并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3、看来,在我们的大自然中、生活中圆是无处不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虽然不熟悉但和我们处处在一起的圆。(板书:圆的认识)。

二、教学新知,初步画圆。

1、刚才看了那么多的圆,说了那么多的圆。接下来请大家用你能想到的办法自己动手画一个圆。

2、请学生交流画圆的方法。如借助圆形的物体画,还有书上讲到的方法或是用圆规画)。

3、通过刚才的看圆、说圆与画圆,你觉得圆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总结:以前学过的平面徒刑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圆比较光滑,没有角。

4、大家介绍了很多画圆的方法。为了使我们能画出任意大小的圆来,勤劳、智慧的人们制成了专门用来画圆的工具dd圆规。

三、认识圆规,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1、认识圆规。

让学生取出课前准备好的圆规,一起认识圆规的的构成并介绍圆规两脚的功能:圆规有两只脚,一只是针尖,另一只脚是用来画圆的笔,两只脚可以随意叉开。

2、尝试画圆。

1)你能试着用圆规画一个圆吗?学生独立画圆。

2)刚才老师转了转,发现有些同学要么没画好,要么画出来的不圆,下面我们一起看大屏幕,注意观察如何使用圆规画圆。(使用实物投影仪,教师示范使用圆规画圆)。

3)说说,老师刚才是如何使用圆规画圆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两脚叉开dd固定针尖dd旋转成圆。

4)学生按照这个方法再练习画一个圆,同时思考:通过两次画圆,应该注意什么?

总结:针尖要固定,不能移动;两脚间的距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

5)练习画一个两脚之间距离是2厘米的圆。

四、学习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1、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1)教学圆心:刚才我们画圆时,针尖固定的这个点,我们把它叫做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找出你刚才所画的圆的圆心,并标上字母o。同桌相互检查一下,有没有标对。

2)教学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一点的线段是半径,用字母r表示。指导学生画一条圆的半径,并标上字母。在我们用圆规画圆时,这个半径就是指什么?(两脚之间的距离)因此圆的大小就是由圆的半径决定的。

让学生联系画一个半径是4厘米的圆,画出一条半径,标上圆心和半径的字母。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圆,看一看,自己画的、标的还有什么地方部不对。

3)教学直径。

出示一个画有一条直径的圆,让学生观察这条线段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总结:像这样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

同学们你们画的圆也有直径,请你画一条圆。

4)闭好眼睛,回想标圆心、画半径与直径的方法。

2、练习,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说说哪些不是半径或直径,为什么?

3、研究圆的特点。

我们已经认识了圆心、半径和直径,现在我们就继续来研究圆的特点。

1)出示一张圆形的纸,你能找到它的圆心吗?(把圆对折两次)。

通过对折,你还发现圆有什么地方比较特别吗?(对折后能完全重合,是轴对称图形)。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3)学生汇报回答上述四个问题,教师适当引导:前面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强调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无数条半径和直径,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用字母来表示半径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吗?(板书:d=2r)。

4)通过刚才的讨论和交流,我们掌握了圆的特征,谁来总结一下圆的特征。

五、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七的第1题。

填写表格,并说一说半径与直径之间有什么关系?

2、练一练的第2题。

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并用字母o、r、d分别表示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教师提问:使用圆规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先要确定什么?(求出半径,也就是两脚之间的距离)。

3、判断题。

1)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直径是半径的2倍。

3)画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为4厘米。

4)圆的位置由圆心决定。

5)两脚间的距离越大,画出的圆就越大。

六、欣赏生活中的圆。

谈话:瞧,生活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规律呢。其实,在我们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师:感觉怎么样?

师小结:而这,不正是圆的魅力所在吗?

七、全课总结。

谈话:其实短短的一节课,要想真正了解圆还不太容易。那么就让我们从今天起,走进历史,走进文化,走进圆的世界吧!

新人教版三上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66~68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测量活动,经历认识周长的过程。

2.知道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周长。初步学会表达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3.鼓励学生积极与同伴合作,体验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乐趣。

课前准备:两种“小布艺”材料、剪刀、尺、针、线、每人准备一片树叶。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

教学预设。

一、问题情境。

1.出示教师课前做好的小布艺,在欣赏小布艺的过程中,引出加工小布艺的事情。

师:(出示小布艺)这是老师做的小布艺,你们看,怎么样?

学生欣赏、交流自己的看法。

师:你们知道老师的小布艺是怎样做的吗?

生:我知道,是先用花布剪出做“小布艺”所需要的形状,再在边上缝上漂亮的花边。

师:你知道的真多!看来你也会做小布艺。

如果学生不知道是怎样做的,老师介绍。

2.提出某福利厂准备生产小布艺的问题,鼓励学生小组合作,研究怎样确定小布艺花边的长。

学生活动时教师要参与其中,指导学生进行操作。提醒学生在使用“剪刀”和“针”时要注意安全。

师:福利厂准备成批加工两种小布艺,在加工之前,要把所需的各种材料裁剪好。你们看,他们把小布艺的样子都有裁好了。现在,他们有一个问题想请你们帮忙,怎样确定每个小布艺的花边需剪多长呢?小组内合作,利用带来的工具,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办法好!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参与,并提示学生注意要小心使用剪刀和针。

3.交流各组确定(测量)小布艺花边长的方法和结果。要给各组充分表达不同方法的机会。只要学生的方法合理,教师都要给予鼓励,表扬方法独特的学生。

师: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确定小布艺花边有多长的?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以下几种:

我们组先做好一个小布艺,再将花边拆下来,用尺子量一量,就知道花边需要多长了。

我们组是用线沿着长方形花布、圆形花布的边各绕一圈,再用尺子量一量线有多长,线的长度就是花边的长。

将花布对折,用线量边的一半有多长,再用尺子量一量线有多长,将结果乘2也能算出来。

我们组直接用尺子量长方形花布的每条边的长,再加起来。

将花布在尺子上滚着量。

4.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指出:花边的长就是小布艺布料的周长。使学生初步了解周长的含义。

师: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出了花边的长,表现的真棒!老师告诉你们,花边的长我们把它叫做小布艺布料的周长。

1.观察硬币、课本、课桌等实物,让学生指出每个物品表面的边线。要指导学生“指”到位。使他们真实感受到周长是一个长度,为以后正确区分周长与面积打下基础。

师:我们认识了小布艺布料的周长,在我们身边许多物品都有周长,请同学们用手指出硬币,课本面,课桌面的边线。

指名指一指,请同学互相指一指。

2.教师总结,它们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师:刚才大家用手指的硬币面边线的长就是硬币面的周长。课本封面边线的长是课本封面的周长,课桌面边线的长是课桌面的周长。

3.提出同桌合作量一量课桌面周长的要求,让学生合作测量。

师: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课本面和课桌面的周长,那它们的.周长到底是多少呢?同桌合作,动手量一量课桌面的周长。

4.全班交流测量的方法和结果。要给学生充分交流不同测量方法的机会。如果有学生只测量一组长和宽的长,用它们的和乘2算出结果,要给予鼓励,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另外,关注测量结果是否正确。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量的?课桌面的周长是多少?

量出桌子面每条边的长度,再加起来就知道桌子面的周长了。(说结果)。

用米尺围桌面一圈量出桌面的周长。(说结果)。

如果同学之间的测量结果不同,可让学生看一看测量时是否是从0刻度开始的。如果有学生用只量一条长边,一条宽边,然后用它们的和乘2这种方法,除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外,教师要给予鼓励。

三、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第一问是测量腰围和头围。先指出自己或别人的腰围、头围。再合作动手测量,教师指导测量方法。

师:同桌合作,一起量一量同桌的腰围和头围。测量时注意尺子的松紧要合适,被测量的同学身体要自然放松。

第二问是测量一片叶子的周长。同桌合作测量,然后全班交流。

师:拿出自己准备的树叶,指一指叶子的周长,同桌合作量一量叶子的周长。

2.练一练第2题。

(1)说明估测和测量要求,让学生测量自己的,然后填表。

师:按表格的要求,选择自己的物品,如铅笔盒、课本、作业本、鞋底面、椅子面等,先估计一下周长是多少,记在书中的表格中,再动手量一量,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2)全班交流时,注意学生估计的结果是否越来越好,让估计越来越准确的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做的。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测量的?

师:你估计得越来越准确,你是怎么做到的?

3.练一练第3题。

先指一指张奶奶每天走的路线,再说一说这里面含有几条边?最后自己独立完成计算。

师:(出示第3题)先指一指,说一说这里面含有哪几条边,再自己独立算一算。

教学内容:冀版《数学》三年级上册69、70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探索交流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的过程。

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索、交流等活动,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小黑板呈现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教学方案:

文档为doc格式。

新人教版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意图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并且对圆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上来说,也进入了新的领域。因此,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为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和圆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习者分析。

六年级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但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较低,学生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以前学习的长方形、正方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而圆则是曲线平面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能在同一个圆里,找出任意的半径和直径并且会自主完成已知半径求直径或已知直径求半径的题目。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能用圆规画出已知半径大小的圆或已知直径大小的圆。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动手操作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作图能力。

(2)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能与人合作、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圆的认识,感受到美源于生活,体验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点:圆的基本特征及半径与直径的相互关系。

解决措施:通过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猜一猜、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圆的基本特征及半径与直径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用圆规画圆的原理。

解决措施:通过展示学生用圆规画出来的圆,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画得不好看和画得好看的圆里面的线段究竟分别有什么特征,然后师生共同验证,让学生充分理解利用圆规画圆的原理。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猜图形游戏。

2、对比椭圆和圆。

二、突出主题,探究新知。

(一)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1、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2、练习1、2。

(二)小组学习用圆规画圆。

1、介绍用圆规画圆并认识圆规。

2、根据要求学习用圆规画圆。

(1)解释画圆的原理。

(2)归纳画圆的步骤。

三、应用特征,解决问题。

(一)判断题。

(二)拓展延伸。

四、总结评价。

五、作业。

新人教版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有形p59、60、61。

教材简析:《三角形的认识》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是六年制数学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中的学习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对三角形有了直观地认识,已经能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的感性认识基础上,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它的特征,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通过自学书本、观看视频讲解,逐步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并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学会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2、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会画三角形的高。

3、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实验操作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应用,感受到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固定,形状大小就确定的稳定性的本质。

4、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概念,感知稳定性。

教学难点:高的画法和意义。

教学预设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孩子们,三角形,你认识了吗?(认识了)。

相信大家已经进行了自学,认真看过学习视频了,那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做些什么呢?

二、汇报自主学习导学单。

1、画三角形、揭示概念。

(1)请小老师上台画三角形。

(2)什么叫三角形呢?师板书: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3)哪位小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对“围成”二字的理解呢?

强调出:三角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

2、学会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为了表达的方便,现在可以给这个三角形取个名字了吧!

引导说出:三角形abc,师标出字母abc。

说一说角a角b角c,各条线段的名称。

3、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会画三角形的高。

(1)汇报导学单上高和底的概念。

(2)“三角形高的认识”学习视频回顾。

(3)找出黑板上三角形的3组顶点与对边。揭示板书:3条高。

(4)同桌交流导学单上画高的过程。

(5)指名板演:作高。

4、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应用。

(1)交流导学单上第5小题。师板书:稳定性。

(2)拿出学具,拼摆三角形及四边形。

(3)同桌互相交换,拉一拉,谈发现;前后排的同学转过来比一比,谈发现。

(4)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应用到三角形的稳定性呢?

三、巩固练习、应用新知。

1、快速找出对应的顶点和对边。

2、请画出下面三角形中指定底边上的高。

三角形的认识――姜微微。

(1)实物投影校对。

(2)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互为高和底。

(3)利用第3个三角形找一找外高,指一指。

3、实践操作。

四、课堂总结1、[课件演示]画一个三角形及一条底边上的高,旋转三角形。

师:孩子们,让我们静静地看大屏幕,静静地回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人教版三上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周长的教学中,引出“周长”很顺利,给画镶金边,金边的长度要多少,学生说四条边围、一圈、一周、周长等。然后让学生指一指画的周长在哪里?课件演示在画的四周围了一圈,学生初步知道了什么是周长。继而出示:

你想找出哪些图形的周长,学生对于几个封闭图形的都会指。我以为学生对于不封闭的图形肯定说没有,没想到有几个“顽固分子”死活说有,他还说要上来比划给我看。于是让他到黑板上描给我看。结果把我弄得措手不及,他是这样描的:

所以他说这个图形也有周长。当时我真不知道如何解释了?

于是把皮球踢给了学生,这样可以吗?居然有的也被他弄得晕乎乎的。最后还是其他学生说这样描是不对的,要沿着这个图形的边描一圈,这个图形缺了个口,就描不出它的周长了,所以这个图形没有周长。

我想,学生开始会这样的坚持自己的意见,到底是我的哪个地方出现了问题?

还有树叶的图,

新人教版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意图

教学目标:

1、体验用不同的工具画圆。

2、认识圆,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

3、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或者在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5、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数学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掌握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圆的特征和圆的画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线、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刚才同学们朗诵的传统文化的片断,非常精彩,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相关的知识,你能从中获取哪些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呢?(出示课件)。

师:仔细观察这几幅图片,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征?

生:它们都有圆。

生:它们都和圆有关。

板书:圆。

二、自主探究新知。

(一)、画圆。

生:想。

请同学们拿出画圆的工具,画出自己喜欢的圆。

生:他拿圆规的方法不对。(圆规应该拿在手柄处)。

生:他画圆时可能针尖移动了位置。(画圆时针尖的位置一定要固定)。

生:他圆规两脚一下近一下远。(对,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不能变)。

(学生边汇报,师边示范用圆规画圆)。

其实,同学们刚才说的就是画圆时应注意的地方。

现在请同学们利用圆规画一个标准的圆。

(二)、初步感知圆。

同学们,通过你们的努力画出了这么美丽的圆,那在这之前我们还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生: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生汇报,师出示相应课件)。

这些图形和圆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它们的边都是直直的。

对,它们都由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

师:请拿出课桌里的圆片来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生:弯弯的。

这样弯弯的线我们称它为曲线。(课件出示曲线)圆就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课件演示圆)。

(三)、自学圆的概念:圆心、半径、直径。

俗话说圆是最美丽的几何图形,你想了解圆的哪些知识呢?

生:我想知道怎样求圆的周长.

生:我想知道怎么求圆的面积.

无论是求圆的面积还是求圆的周长,我们都必须先认识圆。(板书:圆的认识)。

(1)引导学习圆心。

生:这些折痕相交与一点。

对,这一点呀我们称它为圆心,用字母o表示。(边总结边在黑板上标出圆心)。

请同学们标出自己手中那个圆的圆心。

(2)自学半径。

其实,在圆里还有半径和直径两个重要的概念,科学家是如何定义它们的呢?这个秘密就藏在数学书56页的例2中,请同学们自学相关的内容并用笔画出相关的概念和重要的词语。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半径吗?

生:从圆心出发至圆边上任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师:圆边上任意一点我们叫它圆上任意一点。

请你帮老师找出黑板上这个圆的半径,其他同学标出自己手中那个圆的半径。

(3)自学直径。

通过自学你们认识了半径,那你能找出下面图形中的直径来吗?(出示课件)。

ab为什么不是直径,它是什么?

生:它虽然通过了圆心,但它只有一端在圆上,所以它不是直径,它是圆的半径。

ef为什么不是直径?

生:它没有通过圆心。

gh为什么不是直径?

简单的说,圆的直径必须满足哪几点要求?

生:一要通过圆心,二要两端都在圆上,三要是线段。

(四)、自主探索圆的特征。

(1)探究。

生:有(自信地)。

师:说得好,其实不说别的,就圆心、直径、半径,还蕴藏着许多丰富的规律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研究研究?(想!)同学们手中都有圆片、直尺、圆规等等,这就是咱们的研究工具。待会儿就请同学们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新的发现。两点小小的建议:第一,研究过程中,别忘了把你们组的结论,哪怕是任何细小的发现都记录在学习纸上,到时候一起来交流。

(随后,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研究,并将研究的成果记录在教师提供的“研究发现单”上,并在小组内先进行交流)。

(2)汇报。

生:是。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的发现吧!(师收集了一些在代表性的发现)。

展示发现1:圆有无数条半径。

师:能说说你们是怎么发现的吗?

生:我们组是通过折发现的。把一个圆先对折,再对折、对折,这样一直对折下去,展开后就会发现圆上有许许多多的半径。

生:我们组是通过画得出这一发现的。只要你不停地画,你会在圆里画出无数条半径。

生:我们组没有折,也没有画,而是直接想出来的。

师:噢?能具体说说吗?

生:不需要了,因为道理是一样的。

师:关于半径或直径,还有哪些新发现?

展示发现2:所有的半径或直径长度都相等。

师:能说说你们的想法吗?

生:我们组是通过量发现的。先在圆里任意画出几条半径,再量一量,结果发现它们的长度都相等,直径也是这样。

生:我们组是折的。将一个圆连续对折,就会发现所有的半径都重合在一起,这就说明所有的半径都相等。直径长度相等,道理应该是一样的。

生:我认为,既然圆心在圆的正中间,那么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应该都相等,而这同样也说明了半径处处都相等。

生:关于这一发现,我有一点补充。因为不同的圆,半径其实是不一样长的。所以应该加上“在同一圆内”,这一发现才准确。

师:大家觉得他的这一补充怎么样?

生:有道理。

展示发现3: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两倍。

师:请原创组说说你们是怎么发现的?

生:我们是动手量出来的。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我们是动手折出来的。

师:看来,大家的想象力还真丰富。

生:我们组还发现圆的大小和它的半径有关,半径越长,圆就越大,半径越短,圆就越小。

师:圆的大小和它的半径有关,那它的位置和什么有关呢?

生:应该和圆心有关,圆心定哪儿,圆的位置就在哪儿了。

生:好。

[设计意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改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从学生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中逐渐形成了一个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自主去探究。这样的设计更突出了对学的过程的重视,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相互交流、讨论、补充、启发,得到圆的特征,不仅使学生的认识从具体上升到抽象,而且使学生感悟了研究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去发现、总结圆的特征,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小组内交流,组与组交流,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让信息不断交流,思维不断碰撞,学生在探究未知领域的同时,实现了智力的发展]。

三、拓展练习。

生:圆心。

师:那同长又指什么呢?大胆猜猜看。

生:半径一样长。

生:直径一样长。

师:这一发现,和刚才大家的发现怎么样?

生:完全一致。

师:更何况,我古代这一发现要比西方整整早一千多年。听到这里,同学们感觉如何?

生:特别的自豪。

生:特别的骄傲。

生:我觉得我国古代的人民非常有智慧。

师:我们不单为中国人民而自豪,更为我们有如此厚重的文化底蕴面自豪。

其实,我国古代关于圆的研究和记载还远不止这些。老师这儿还搜集到一份资料,《周髀算经》中有这样一个记载,说“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所谓圆出于方,就是说最初的圆形并不是用现在的这种圆规画出来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断地切割而来的(动画演示)。

现在,如果告诉你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你能获得关于圆的哪些信息?

生:圆的直径是6厘米。

生:圆的半径是3厘米。

师:说起中国古代的圆,大家还记得它吧!(课件出示太极图)。

生:阴阳太极图。

师:想知道这幅图是怎么构成的吗?(想!)原来它是用一个大圆和两个同样大的小圆组合而成的(课件出示构成图)。

现在,如果告诉你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你又能知道什么呢?

生:小圆的直径是6厘米。

生:大圆的半径是6厘米。

生:大圆的直径是12厘米。

生:小圆的直径相当于大圆的半径。

……。

师:看来,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联系,我们还能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

[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经过四近十分钟的努力,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呢?

师:其实啊,生活中圆的魅力无处不在,只要你们用心观察,善于思考,就能探索出关于圆更多的奥秘。

五、板书设计:

圆  的  认  识。

新人教版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意图

一、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结论过程,学生理解与掌握有关圆的认识知识。

情感与态度目标:

2、数学源于生活,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情感与态度目标:

1、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通过调查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1、本班学生是六年级的小学生。

2、学习使用本册教材之前,我充分肯定了不少学生注意力在20分钟后就不能注意,尤其是当教师一味的讲,或讲话时间长课堂效能很低。课堂不易平铺直叙。

3、班上学生好动者多很多孩子是人来风,喜欢表现。

三.重点难点。

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2)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屏幕环境;。

(3)学生准备圆实物图。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教师提问: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

2.教师指出: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平面上的直线图形.

3、教师演示。

小结引入:(出示铁丝围成的圆)这就是一个圆.圆也是一种平面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的认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周围哪些物体上有圆.

2、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学生拿出圆的学具.

(2).教师:你们看看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他们是怎样围成的。(线段)圆呢?摸一摸圆的边缘,是直的还是弯的?(弯曲的)(比较、和操作)。

教师说明: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3.通过具体操作,来认识一下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

教师提问: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在圆内出现了许多折痕)。

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圆的中心一点)。

教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表示.

教师板书:圆心。

(2)用尺子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看一看,可以发现什么?

(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教师指出:我们把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表示.(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半径,并板书:半径)。

教师提问:根据半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半径应具备哪些条件?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

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教师指出:我们把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来表示.(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直径,并板书:直径)。

教师提问:根据直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直径应具备什么条件?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多少条直径?

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个圆里的几条直径,看一看,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4)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

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可以回答情景1的游戏问题了,不公平,原因是?圆上那个个同学是半径距离其他同学超过了这个距离)。

(5)讨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长度又有什么关系呢?

如何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

反过来,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几分之几?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三)出示课件,同学们请看看这几个圆一样大吗?他们各自在什么位置?为什么?(发现半径不一样)(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发现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四)圆的画法.

根据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这一特征,我们可以用来画圆.

1.学生画圆(要求:先用瓶盖画圆,但要画比其大的和小的圆就不行了,不方便)。

2、画各种大小的圆怎么办(思考用圆规怎么画,学生先说,然后小组探索用圆规画圆要注意那些方面)。

2.教师示范画圆.

3.教师归纳板书:1.定半径;2.定圆心;3.旋转一周.

教师强调: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能改变,有针尖的一脚不能移动,旋转时要把重心放在有针尖的一脚.

4.学生练习。

(六)教师提问。

为什么同学们画的圆不一样呢?什么决定圆的大小?什么决定圆的位置?

课件出示: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七)思考:体育课上,老师想在操场画一个大圆圈做游戏,没有这么大的圆规怎么办?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新人教版负数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负数的意义。(课本123—125也得例1、例2)。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读写负数,并能用负数表示相关的量。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数学思考: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初步分析能力,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3、问题解决:通过正数、负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情感与态度:从实际问题引入正数、负数,然后通过实例巩固,感知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三、重点、难点与关键:

1、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2、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读写负数,并能用负数表示有关的量。

3、教学关键:使学生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读写负数,并能用负数表示有关的'量。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课件展示,生活实例导入。

1.游戏:师生作相反动作游戏,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2.课件展示:搜集的天气预报视频。根据天气预报中的0下摄氏度的读法和记录方法引入新课。

(二)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新知。

新人教版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意图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并且对圆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上来说,也进入了新的领域。因此,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为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和圆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习者分析。

六年级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但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较低,学生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以前学习的长方形、正方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而圆则是曲线平面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能在同一个圆里,找出任意的半径和直径并且会自主完成已知半径求直径或已知直径求半径的题目。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能用圆规画出已知半径大小的圆或已知直径大小的圆。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动手操作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作图能力。

(2)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能与人合作、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圆的认识,感受到美源于生活,体验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点:圆的基本特征及半径与直径的相互关系。

解决措施:通过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猜一猜、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圆的基本特征及半径与直径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用圆规画圆的原理。

解决措施:通过展示学生用圆规画出来的圆,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画得不好看和画得好看的圆里面的线段究竟分别有什么特征,然后师生共同验证,让学生充分理解利用圆规画圆的原理。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猜图形游戏。

2、对比椭圆和圆。

二、突出主题,探究新知。

(一)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1、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2、练习1、2。

(二)小组学习用圆规画圆。

1、介绍用圆规画圆并认识圆规。

2、根据要求学习用圆规画圆。

(1)解释画圆的原理。

(2)归纳画圆的步骤。

新人教版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意图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的特征,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能正确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圆,并说明理由。

2、运用不同的思想方法认识:在同一个圆(或等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并且等于半径的两倍;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能画出加圆的对称轴。

3、能用圆规画圆,知道半径(直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4、了解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应用,并能用圆的特征解释。

教学重难点:掌握圆的特征,会画圆。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学生学法:自学法、观察法,探究法。

教学具:圆片,三角板,ppt课件,圆规,尺子,白纸,剪刀,细线等。

教学过程:

一、再现场景,导入新课。

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二、师生合作学习新知。

(一)试一试。

1、同学们能用手中的材料试着画一个圆吗?

2、交流反馈。

3、既然同学们能用这么多方法能画出圆,把自己的方法与别人的比较一下,能发现那种方法适用性更广一些?从而引导出用圆规画圆。介绍圆规的组成部件。

(二)说一说。

1、请用圆规画圆的同学谁能把你的方法给老师和同学们说一下。

2、生说,教师在黑板上板画。适时规范学生的语言。(先将针尖和笔尖张开一定距离;然后将针尖固定在一个点上;最后使笔尖落在纸上,将圆规旋转一周,毛尖就画出了一个圆。)。

3、其它学生用刚才那个同学的方法在纸上自由画一个圆。

(三)学一学。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7页例2下面这部分内容自学一遍。把你新学到的知识勾画出来,并重点理解一下。最后在你刚才画的一个圆里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收集信息为下面反馈做好准备。

3、学生交流,边说边在自己画的圆中指出相应位置。教师适时追问,刚才针尖的位置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针尖与笔尖的距离是什么?它决定圆的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一个绳子系上一支粉笔头甩出不同大小的圆,加深学生理解。当学生说出圆心、半径和直径的概念不够规范时要用书上的规范用语,并通过重点词语理解概念。教师在追问及学生回答时适时板书。

三、独立探究,获取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圆片独立探究。出示探究目标(课件出示):

1将自己手中的圆用不同的方式找到圆心、半径和直径并做好标识。(学生找圆心时若有困惑可适时引导:我发现有个同学真聪明,他将手中的圆对折几次后就很快地找到了圆心,学生们试试看。)。

2在同一个圆中,有多少条半径?这些半径的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得到的?

4圆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若是,它有多少条对称轴?能画出其中的一条吗?目标出示后,学生一定要认真读,明确要求,然后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或几个问题进行探究。教师巡视,适时指导调控时间。

2、学生交流反馈。教师适时板书。

四、介绍圆的历史。

说起中国古代的圆,下面的这幅图案还真得介绍给大家(出示图),认识吗?

想知道这幅图是怎么构成的吗?

原来它是用一个大圆和两个同样大的小圆组合而成的(出示图)。现在,如果告诉你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你又能知道什么呢?(学生说)。

师:看来,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联系,我们还能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

五、解释与应用。

1、基本练习(制成课件)。

2、解释现象。

车轮是绕着轴承转动,轴承的位置在什么地方?为什么?

简单的自然现象中,有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规律呢。至于其他一些现象中又为何会出现圆,当中的原因,就留待同学们课后进一步去调查、去研究了。

其实,又何止是大自然对圆情有独钟呢,在我们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让我们一起来欣赏dd(课件展示)。

六、总结与反思。

1、请同学们将本节课所学知识整理一下,用一两句话说说你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教师总结:西方数学、哲学史上历来有这么种说法,上帝是按照数学原则创造这个世界的。对此,我一直无从理解。而现在想来,石子入水后浑然天成的圆形波纹,阳光下肆意绽放的向日葵,天体运行时近似圆形的轨迹,甚至于遥远天际悬挂的那轮明月、朝阳而所有这一切,给予我们的不正是一种微妙的启示吗?至于古老的东方,圆在我们身上遗留下的印痕又何尝不是深刻而广远的呢。有的说,中国人特别重视中秋、除夕佳节;有人说,中国古典文学喜欢以大团圆作结局;有人说,中国人在表达美好祝愿时最喜欢用上的词汇常常有圆满美满而所有这些,难道就和我们今天认识的圆没有任何关联吗?那就让我们从现在起,从今天起,真正走进历史、走进文化、走进民俗、走进圆的美妙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