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最新环保实践报告(优秀7篇)

时间:2023-10-16 07:15:09 作者:GZ才子 最新环保实践报告(优秀7篇)

实践报告的撰写要求我们关注实践的实质和目的,以及我们在实践中所获得的成果。在下面的整改报告范例中,可以看到如何通过具体的案例和数据来支持报告的观点。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农村环保问题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项假期活动,如果想要适应将来的职场生活,就一定要提前多学习,多锻炼,多实践,提高自己的本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农村环保问题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欢迎阅读!

近年来,随着农村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土地养分逐渐匮乏,农药的使用量逐年上升。从而引起一系列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乃至大气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农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农产品质量。

针对这一问题,为了响应中国科学学会的号召,在校团委以及老师的与鼓励下,我们自发组织了一个6人的大学生志愿行动小组。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深入了辽宁省抚顺市新民村进行了走访调查。以问卷的形式对农民的环保知识与环保意识进行了一次调查。同时,再辅以走访的形式,进一步了解情况,以提高调查的准确性。同时,我们还对农药的使用,化肥的使用以及一些科学的耕作方法对村民进行了讲解与宣传。通过此次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整理,我们志愿小组对农村的环保意识与环保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了较深层次的了解。

(1)前期准备工作

1、7月2日~7月16日通过网络、图书馆以及请教相关专业人士,对调查内容有了较为全面较为正确的认知。

2、7月17日~7月20日,小组成员以讨论交流的形式,设计问卷内容确定问卷题目,并请教老师以确定问卷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普遍性、适用性。

3、7月21日下午4时出发到达了辽宁省抚顺市新民村,准备实地调查。

(2)开展实习活动

1、7月22日~7月25日,进行问卷调查。

2、7月26日~7月27日以走访交谈的形式与当地农民沟通,进一步了解情况。

3、7月28日召集村民,进行环保知识科普工作。

(3)后期总结工作

1、7月30日~8月17日,进行资料整理,数据分析。

2、8月18日~8月30日,对调查情况进行组内交流,分析并确定调查结论。

调查问卷共设置25道题目,内容涉及此地区主要种植的作物和化肥、农药的选择与正确使用、禽畜养殖业对水源、空气等生态环境的污染,以及农村居民环保意识情况等内容。旨在了解农村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以及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

新民村位于离清源县清原镇约10公里处,人口约1830人,耕地面积5400多亩。

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走访交谈,经过分析整理,我们总结当地环保方面的现状如下:

现状一:当地村民意识到污染问题,但素手无策。

通过多问卷调查结果的总结分析,我们发现当地村民有67.5%的人对蔬菜水果有农药残留问题处于担心状态。但其中三分之二的人表示并没有解决办法。而对于长期使用农药等化学杀虫剂的危害亦有近40%的人并不清楚。同时在调查中,有近97.5%得饶人认为使用农药会对土壤和水源产生污染。可见在当地,有大部分的村民已经意识到环境污染问题的存在,但苦于并没有明确的办法可以解决,所以也只能任由其发展。

现状二:缺乏科学的农业知识,接受科普教育程度不深刻。

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在调查中有80%的人并不能接受到科技人员的下乡指导。特别是在农业生产技术方面,有42.5%的人并没有接受过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与绿色食品方面的只是教育。同时,几乎近99%的村民认为自己需要进行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技术培训并认为农村很有必要进行环保工作的宣传,这表明,现如今农村村民对环保意识有较高的需求渴望得到相关机构的科普宣传有关单位的科普宣传并不十分到位,从而导致农民环保知识的匮乏。

现状三:污染源比较广泛,村民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走访中,我们发现村民家有很多畜禽的棚舍,但这些棚舍的排泄物处理方式并不科学。大部分都是直接进入村里的排水沟。同时,农民在进行农药的配制时,取水多由附近的水渠就近取水。引起水质变质。水中生物大面积死亡,同时,村民中仍有乱砍伐者。他们在房屋建设或者自家土地扩建时肆意砍伐树木,导致村子周围的树木破坏严重我们还发现村民的生活垃圾处理比较随意,多数是随意堆放。炎热的夏天气味十分难闻污染问题严重这些并没有引起村民的重视。

现状四:村民施用化肥并不科学,同时有机化肥与无机化肥比例失衡。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农村环保问题

调查时间:20xx.4.30---5.6

调查对象:xx中小学

调查方法:网上调查法

实施调查人:1037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为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网上调查与农村教育有关的情况,发现有许多问题将是农村教育的危机.

一.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之后的问题

自两年前政府宣布“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后,许多担心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的人士似乎松了一口气。但是透过表面的“达标”我们会发现,农村的教育状况并没有登上一个“新的台阶”。相反,在并没有根除导致问题的根源而又遭遇农村税费改革等新的制度环境时,它变得似乎更加突出了。只是问题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首先,“基本普及”这一含糊的语义背后所隐藏的问题是,在15%的人口——大约为1亿8000万人——所居住的区域还远没有普及,这也就意味着每年有数百万少年儿童作为共和国的公民难以充分享受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即以官方公布的“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1%来看,由于学龄儿童的基数过于庞大,没有入学的0.9%的儿童数量实际上超过了110万人。这庞大人群的绝大多数当然是在农村,他们将成为未来的新文盲。

第二,正如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各地政府的作为所显示的那样,这种“普及”是在压力型体制下“冲刺”的结果,一些县乡政府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使用了各种手段,包括“弄虚作假”这一经典式的法宝。而不择手段的结果是导致了许多后遗症,比如许多乡镇所背负的沉重的“教育债务”,此外还包括入学率的下降和失学率的反弹。两年前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在已经通过“普九”验收的1242个县中,失学率超过5%的有209个县,超过10%的有63个。在中西部,初中生辍学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问题。而湖南省有关部门今年夏天对6个县市的一项调查表明,农村贫困生的失学率高达30.4%(其中小学为39.7%,初中为20.0%),农村家庭用于教育的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例仍然居高不下,其中贫困家庭教育支出占其收入的比例竟高达92.1%.

第三,从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之后到实现“基本普及”之前的20间,总计有1亿5000多万少年儿童完全没有或没有完全接受义务教育。这其中包括未入小学的近3200万人、小学阶段失学的3791.5万人、小学毕业后未能升学的5000多万人,以及初中阶段失学的3067.6万人。这一庞大人群的一部分显然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显示着他们的存在:从国家今年公布的“8500万青壮年文盲”,到各地以种种暴力手段威胁着社会的低文化层青少年犯罪。这些事实尤其需要教育行政官员们的深刻反思,同时也为教育改革提供了一面耀眼刺目的镜子。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

1.教师分布不合理

年以前农村基础教育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乡镇中小学教师调整权力在乡镇,造成乡镇之间教师分布不合理,两极分化严重。村小、条件差的学校教师紧缺,在职教师千方百计要求调出;城镇、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小学又人满为患。有一个村小6个年级,只有5名教师,还有一个村小只有一位公办教师,其余全是村请临时代课教师。全区还有上百名计划外教师,既无法保证教育质量,又加重乡、村及农民负担。另一种现象是城镇中小学教师严重超编。有一所城市初中,有10名教师搞行管(如卫生、纪律、考勤、水电、印刷、门卫),造成人才浪费。

2.教师减员严重,补充困难

以我区2019年为例,全区教师共减员216人,包括离退休、死亡、患重大疾病、外流到外省外县、考上公务员等。而现在教师工资实行县区统一发放,县区财力有限,保现有教师工资尚有很大困难,更无力负担新增教师工资。这两年正值初中、高中学龄人口入学高峰,教师缺编严重。而区财政无力支付缺口教师工资。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高初中教师紧缺,另一方面师范院校大中专毕业生无法按需分配到位。

3.教师素质偏低

现在农村小学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村聘教师,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教育,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因为人员紧张和学校经费紧张,他们几乎没有机会参加业务培训、到外地听课学习。在我们对5120名初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中,有2270名教师认为教师负担过重,没有时间进行教育科研活动,占问卷人的44.3%。

4.教师队伍青黄不接

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生活的环境相对于城市小学来说非常差,条件也相当困难,老教师不断退休,新教师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小学任教,造成农村小学教师紧缺。同时,农村小学教师负担也比较重。一些生源少、教师缺的农村小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基本上是包班任教,无论语文、数学还是其他科目,都由一位教师担任,甚至还有一位教师担任几个年级课程的现象。教师应付正常教学尚且力不从心,更谈不上推行素质教育。加之不少农村小学教师处在半耕半教状态,农耕必然占去相当一部分时间,完成正常教学任务也无法保证。在对4447名小学教师问卷中,2252名教师认为工作负担重,占问卷人的50.6%。

5.教育教学设施落后

很多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乐课是教师唱一句,学生跟着唱一句,体育课要么是学生自己玩,要么是体育教师拿来一个篮球,几十个学生打上40分钟……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更别提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了。由于信息渠道不畅,一些边远农村小学几乎没有什么教育科研活动,这些都使得农村教师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工作无创新。在对5120名中小学教师专项问卷中,订阅有关教育报刊杂志仅1种和未订的有1897人,仅在写论文时阅读使用书刊资料的占810人,能熟练或基本熟练使用电脑的仅962人。

农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在放寒假期间我参加了广平乡大曲村的几项调查活动。在调查期间让我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在实践期间我主要做了以下的工作。

我们调查了大曲村受教育状况,村民中有30%的人受过初等教育,10%的人受到过高等教育。现在村里只有20个高中生。如今儿童的上学年龄限制到6岁,但有80%的孩子八岁才上一年级。

我们还调查了农民的生活状况,据调查村民的粮食、蔬菜、肉制品都自给,只买一些油盐酱醋。因此大部分家庭每月生活费在200元左右。

经过这一段时间与乡亲们的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有过之而不及。甚至越是贫困地区的人们对教育的渴望越强烈,教育滞后的根源不在于观念的落后,而在于经济的落后。

在我们调查的家庭中有70%的家庭的2/3家庭收入用于孩子的教育。绝大部分的家长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学。我依然清晰地记得乡亲们朴实的话语。搞调查时,他们总说:我的孩子能向你们一样就好了,其实我们这么辛苦啥也不图,就希望他们多学点东西,找一条好的出路。还记得有个老汉对我们说:俺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锅卖铁也得上。

由此,我们转过头来想一想,一个地区是否重视教育单凭入学率或人口文化水平衡量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农村来说,判断让人们重视教育程度的标准应是他们用于教育的开支所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虽然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但也正因为落后他们比城里人更渴望受到教育,更渴望个个都考上大学!当你看到大曲村的乡亲们省吃俭用供孩子们上大学的时候。你还会说他们不重视教育,还在扳着手指头数有几个失学儿童吗?那么盲目的地给老少边区扣上不重视教育,教育意识淡薄之类的帽子是不是过于武断,是否含有某种歧视成分呢?不是因为我是一个农村的学生,我才说这样的话,而这是我们调查的真实情况,而且在这一方面我有过亲身的体验。

从开始调查到调查结束。我的心情经历过一次次的万千感慨,一遍遍的心潮澎湃。在与乡亲们从接触到磨合再到打成一片,乡亲们对我们关怀备至,待我们如亲生儿女,我们体会到乡亲们淳朴的情怀,也感受到农村对知识的渴望,对富裕的渴望。面对这份慎重的情谊。我们都想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大曲村的乡亲们做出贡献。但是对于有一些想法的我只是想得到却无能为力帮助他们。然而现今我们只能在宣传大曲村成功的经验同时,提一些不够成熟的建议。

通过几天的实践,我们发现该地农民的经商意识非常淡薄,或许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太深。其实,逐步使他们转变观念对经济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

在我们调查完了以上项目之后。我们还参加大曲村旱灾的调查。自xx年10月以来,持续的干旱,无有效降水。使大曲村遭受了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在我和村委会成员参观过程中。我们主要调查了,旱灾对越冬作物的影响,如何应对特大旱情。目前为止,随着春灌的展开,小麦的干旱可以得到有效地缓解。

在抗旱一线,大曲村委书记,他是全村的榜样。在田间地头,他身先士卒,带头苦干,在办公室他通宵达旦,不知疲倦。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一名领导干部敢于战天斗地的勇气和魄力。他忘我的工作的精神深深感染和鼓舞了农民的斗志,在他的带领和指挥下。参与抗灾的广大农民群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取得了一场又一场攻坚战的胜利。他不仅是我的偶像,而且还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们通过大学学习后,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一定准备。这是我参加这次社会实践的目的之一。

社会的很多东西单从课堂上是难以得到的。因此,我们必须走向社会,深入农村,农民的现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在实践中增长我们的才干。

还有醇厚民情和朴素民风的情感滋养,难以尽得于书本。贫困母亲脸上的愁容和失学儿童眼中的渴望所激发的力量,取之于校园。走出象牙之塔,融入坚实的土地,贴近农民的心,才会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才会真正把成长的根源深深植入祖国的沃土。

实践以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们群众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农村环保问题

调查时间:.4.30---5.6

调查对象:城乡中小学

调查方法:网上调查法

实施调查人:1037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为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网上调查与农村教育有关的情况,发现有许多问题将是农村教育的危机.

一.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之后的问题

自两年前中国政府宣布“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后,许多担心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的人士似乎松了一口气。但是透过表面的“达标”我们会发现,农村的教育状况并没有登上一个“新的台阶”。相反,在并没有根除导致问题的根源而又遭遇农村税费改革等新的制度环境时,它变得似乎更加突出了。只是问题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首先,“基本普及”这一含糊的语义背后所隐藏的问题是,在15%的人口——大约为1亿8000万人——所居住的区域还远没有普及,这也就意味着每年有数百万少年儿童作为共和国的公民难以充分享受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即以官方公布的“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1%来看,由于学龄儿童的基数过于庞大,没有入学的0.9%的儿童数量实际上超过了110万人。这庞大人群的绝大多数当然是在农村,他们将成为未来的新文盲。

第二,正如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各地政府的作为所显示的那样,这种“普及”是在压力型体制下“冲刺”的结果,一些县乡政府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使用了各种手段,包括“弄虚作假”这一经典式的法宝。而不择手段的结果是导致了许多后遗症,比如许多乡镇所背负的沉重的“教育债务”,此外还包括入学率的下降和失学率的反弹。两年前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在已经通过“普九”验收的1242个县中,失学率超过5%的有209个县,超过10%的有63个。在中西部,初中生辍学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问题。而湖南省有关部门今年夏天对6个县市的一项调查表明,农村贫困生的失学率高达30.4%(其中小学为39.7%,初中为20.0%),农村家庭用于教育的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例仍然居高不下,其中贫困家庭教育支出占其收入的比例竟高达92.1%.

第三,从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之后到实现“基本普及”之前的间,总计有1亿5000多万少年儿童完全没有或没有完全接受义务教育。这其中包括未入小学的近3200万人、小学阶段失学的3791.5万人、小学毕业后未能升学的5000多万人,以及初中阶段失学的3067.6万人。这一庞大人群的一部分显然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显示着他们的存在:从国家今年公布的“8500万青壮年文盲”,到各地以种种暴力手段威胁着社会的低文化层青少年犯罪。这些事实尤其需要教育行政官员们的深刻反思,同时也为教育改革提供了一面耀眼刺目的镜子。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

1.教师分布不合理

以前农村基础教育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乡镇中小学教师调整权力在乡镇,造成乡镇之间教师分布不合理,两极分化严重。村小、条件差的学校教师紧缺,在职教师千方百计要求调出;城镇、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小学又人满为患。有一个村小6个年级,只有5名教师,还有一个村小只有一位公办教师,其余全是村请临时代课教师。全区还有上百名计划外教师,既无法保证教育质量,又加重乡、村及农民负担。另一种现象是城镇中小学教师严重超编。有一所城市初中,有10名教师搞行管(如卫生、纪律、考勤、水电、印刷、门卫),造成人才浪费。

2.教师减员严重,补充困难

以我区为例,全区教师共减员216人,包括离退休、死亡、患重大疾病、外流到外省外县、考上公务员等。而现在教师工资实行县区统一发放,县区财力有限,保现有教师工资尚有很大困难,更无力负担新增教师工资。这两年正值初中、高中学龄人口入学高峰,教师缺编严重。而区财政无力支付缺口教师工资。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高初中教师紧缺,另一方面师范院校大中专毕业生无法按需分配到位。

3.教师素质偏低

现在农村小学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村聘教师,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教育,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因为人员紧张和学校经费紧张,他们几乎没有机会参加业务培训、到外地听课学习。在我们对5120名初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中,有2270名教师认为教师负担过重,没有时间进行教育科研活动,占问卷人的44.3%。

4.教师队伍青黄不接

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生活的环境相对于城市小学来说非常差,条件也相当困难,老教师不断退休,新教师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小学任教,造成农村小学教师紧缺。同时,农村小学教师负担也比较重。一些生源少、教师缺的农村小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基本上是包班任教,无论语文、数学还是其他科目,都由一位教师担任,甚至还有一位教师担任几个年级课程的现象。教师应付正常教学尚且力不从心,更谈不上推行素质教育。加之不少农村小学教师处在半耕半教状态,农耕必然占去相当一部分时间,完成正常教学任务也无法保证。在对4447名小学教师问卷中,2252名教师认为工作负担重,占问卷人的50.6%。

5.教育教学设施落后

很多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乐课是教师唱一句,学生跟着唱一句,体育课要么是学生自己玩,要么是体育教师拿来一个篮球,几十个学生打上40分钟……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更别提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了。由于信息渠道不畅,一些边远农村小学几乎没有什么教育科研活动,这些都使得农村教师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工作无创新。在对5120名中小学教师专项问卷中,订阅有关教育报刊杂志仅1种和未订的有1897人,仅在写论文时阅读使用书刊资料的占810人,能熟练或基本熟练使用电脑的仅962人。

农村环保问题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人们多有这样的经历:一大盒礼品,拆开一看,大部分是用泡沫塑料填充的;去商店买一支牙膏或一盒玩具,售货员会用一个小塑料袋包装;去快餐店吃快餐,服务员会递给你一份用塑料盒装的饭菜;去农贸市场,可以收集到一大堆塑料袋,蔬菜、水果、肉类、米面??无一不用塑料袋装给你,甚至买一头蒜,也会用一只小塑料袋装起来。塑料制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许多方便,而且价钱也便宜。但是,你可曾想过,它在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场“白色灾难”。

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查阅各种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

白色污染”主要指白色的发泡塑料饭盒,各种塑料袋,农用地膜等给环境造成的污染。

1、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许多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白色垃圾没有科学地处理,放任自流。

3、尽管在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镇的口号下,我们的县城变得整洁得多,但是总的来讲,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滥用和随意乱倒塑料制品现象相当普遍。

(一)视觉危害:

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破坏了市容景观。如散落在自然环境、街头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

(二)潜在危害:

1、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2、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后,会导致动物死亡。

3、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它们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装的材料,这样对人体的健康不利。

5、使臭氧层变薄。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了解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每当大风刮起时,空中就弥漫着黄色的粉尘,有时在空中还飞舞着白色塑料袋。使人们出门十分狼狈。因此,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改变这种状况,光靠环卫工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高我们大家的环保意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一旦电池中的水银混入到地下水,则可能通过农作物或饮用水进入到人体,损伤人的肾脏。更危险的是,水银在水中,由于微生物的作用,无机水银转变成甲基水银的积累,并通过食物链不断富集,使得受水银污染的水中鱼体内的甲基水银比水中高上万倍。一旦人使用这种鱼过多,甲基水银便进入人的体内。又由于甲基水银容易被吸收,不易降解和排泄,容易在大脑中积累,从而使人的神经系统受到严重的破坏,重者发疯至死。所以说,电池中的贡的污染不能低估。有关方面的资料表明,一枚指甲大小的废纽扣电池,能污染60万升的水;一节1号电池烂在地里,可使一平方米的土地草木不升。不仅如此,废电池中的镉和铅也同样带来了不少的危害。其中的铅化合物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进入到人体,会导致人贫血,患肾炎,严重的则会破坏神经系统,影响人的智力。而镉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害,也是对人有害的元素。它可通过食物、水、空气经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积累在人的肾脏和骨骼之中,会导致贫血,代谢不正常,患高血压、肾脏功能失调等疾病,严重的会引起一种令人可怕的“疼痛病”,这种疾病会使人的骨头变得脆弱,最终会断裂。其他的如锌、铜、锰等金属若在体内大量富集,也会使人免疫力下降。

以上这些都是很让人感到触目惊心的,它也是在告诉我们,扔废旧电池看似一件很小的事情,其实它的危害却是相当的大。为了我们自身的安全,也为了环境的美好,我们要慎重对待,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要有时刻保护环境的意识。

经过以上的调查和分析,可以看出我们的环保意识还有待于提高。保护环境不仅仅只是人民群众对环保的意识欠缺,它的另一个关键还在于政府在全民中的整体教育。加强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提高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和素质,树立环保的风气,关键是要提高全民素质,对全体人民群众加强环保教育,大力宣传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保的意识政府也应该加大宣传的力度,加强垃圾的管理和回收。有大多数的人都知道乱丢废旧电池和乱扔垃圾对环境有极大的危害,但有的人苦于找不到可回收电池的场所和不能正确认识垃圾的回收与不可回收,还有些人只是为了自己一时的方便,就只将废旧电池和垃圾都扔进普通的垃圾箱中,这其间当地的政府则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应该积极的去应对,正确处理好这些问题,为人民群众能保护环境而打好基础,使保护环境成为每个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从而真正的对环境改善起到推动的作用。优化环境是我们所有人的.职责,有了美好的生活环境,我们才能够活得更加健康!

农村环保问题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下面是一篇关于农村环保问题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由为您收集整理,欢迎阅读!更多资讯尽在应届毕业生网!

近年来,随着农村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土地养分逐渐匮乏,农药的使用量逐年上升。从而引起一系列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乃至大气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农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农产品质量。

针对这一问题,为了响应中国科学学会的号召,在校团委以及老师的与鼓励下,我们自发组织了一个6人的大学生志愿行动小组。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深入了辽宁省抚顺市新民村进行了走访调查。以问卷的形式对农民的环保知识与环保意识进行了一次调查。同时,再辅以走访的形式,进一步了解情况,以提高调查的准确性。同时,我们还对农药的使用,化肥的使用以及一些科学的耕作方法对村民进行了讲解与宣传。通过此次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整理,我们志愿小组对农村的环保意识与环保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了较深层次的了解。

1、7月2日~7月16日通过网络、图书馆以及请教相关专业人士,对调查内容有了较为全面较为正确的认知。

2、7月17日~7月20日,小组成员以讨论交流的形式,设计问卷内容确定问卷题目,并请教老师以确定问卷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普遍性、适用性。

3、7月21日下午4时出发到达了辽宁省抚顺市新民村,准备实地调查。

1、7月22日~7月25日,进行问卷调查。

2、7月26日~7月27日以走访交谈的形式与当地农民沟通,进一步了解情况。

3、7月28日召集村民,进行环保知识科普工作。

1、7月30日~8月17日,进行资料整理,数据分析。

2、8月18日~8月30日,对调查情况进行组内交流,分析并确定调查结论。

调查问卷共设置25道题目,内容涉及此地区主要种植的作物和化肥、农药的选择与正确使用、禽畜养殖业对水源、空气等生态环境的污染,以及农村居民环保意识情况等内容。旨在了解农村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以及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

新民村位于离清源县清原镇约10公里处,人口约1830人,耕地面积5400多亩。

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走访交谈,经过分析整理,我们总结当地环保方面的现状如下:

现状一:当地村民意识到污染问题,但素手无策。

通过多问卷调查结果的总结分析,我们发现当地村民有67.5%的人对蔬菜水果有农药残留问题处于担心状态。但其中三分之二的人表示并没有解决办法。而对于长期使用农药等化学杀虫剂的危害亦有近40%的人并不清楚。同时在调查中,有近97.5%得饶人认为使用农药会对土壤和水源产生污染。可见在当地,有大部分的村民已经意识到环境污染问题的存在,但苦于并没有明确的办法可以解决,所以也只能任由其发展。

现状二:缺乏科学的农业知识,接受科普教育程度不深刻。

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在调查中有80%的人并不能接受到科技人员的下乡指导。特别是在农业生产技术方面,有42.5%的人并没有接受过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与绿色食品方面的只是教育。同时,几乎近99%的村民认为自己需要进行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技术培训并认为农村很有必要进行环保工作的宣传,这表明,现如今农村村民对环保意识有较高的需求渴望得到相关机构的科普宣传有关单位的科普宣传并不十分到位,从而导致农民环保知识的匮乏。

现状三:污染源比较广泛,村民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走访中,我们发现村民家有很多畜禽的棚舍,但这些棚舍的排泄物处理方式并不科学。大部分都是直接进入村里的排水沟。同时,农民在进行农药的配制时,取水多由附近的水渠就近取水。引起水质变质。水中生物大面积死亡,同时,村民中仍有乱砍伐者。他们在房屋建设或者自家土地扩建时肆意砍伐树木,导致村子周围的树木破坏严重我们还发现村民的生活垃圾处理比较随意,多数是随意堆放。炎热的夏天气味十分难闻污染问题严重这些并没有引起村民的重视。

现状四:村民施用化肥并不科学,同时有机化肥与无机化肥比例失衡。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近75%的村民在农业生产中主要施用的肥料是无机肥,而这些肥料有92.5%用于粮食作物中。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村民对农药、化肥施用过程中各种比例配制并不了解。多数人存在比例偏高,施用过量的现象。而我们知道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会导致土壤结构被破坏,甚至是地下水污染而村民对农药的使用标准也更偏向效果为主。对污染问题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现状五:面对农业污染,相关部门投入不够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在走访中,我们发现,村委会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不够,往深了说,这也是上级领导对环保问题的`忽视。一直以来,农村的建设都以“增收”为主,而对环保并不十分重视。同时,近几年来,我国的环境建设多围绕城市污染、工厂污染,对农业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不够。

对策一:政府牵头,带动村民解决污染治理问题,化束手无策为治理有方。

在政府的推动下,解决村民在面对污染问题上的难题,投入资金,推动农村环保现状的建设,加强人才投入,鼓励现代科技大学生投入到农村建设中去。科学种田,从根本上清除污染源头。村民们的“束手无策”说白了,无非是知识不够,资金不足,只有政府出头,才能更彻底的解决问题。

对策二:加大农业环保知识的宣传力度,调动农业人才积极参与,全民环保。

村委会应联系有关部门,加大农业环保知识下乡的力度,是科普知识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同时,加大教育力度,注重青年人才的培养,同时引进农业人才,在人才上“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同时鼓励引导村民有关部门进行咨询学习农业环保知识,只有政府社会村民三方共同努力,这一问题才可得到更好地解决。

对策三:建立村民自治体系,规范各类污染源的治理方法。

村委会应建立相关制度,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离处理,分区域管理,加强监管力度,对破坏植被的村民给予批评管理。同时,鼓励村民自我监督,相互监督,从根本上解决生活垃圾处理的问题。

对策四:统一规范村民农药,化肥使用比例引导村民科学施肥。

村委会每年开根据本地区土地状况,生产状况。统一计算出各种肥料在不同作物中的使用比例,也可引导村民进行集体大型机械化统一施肥撒药,这样既可以避免农药化肥的滥用现象,又能节约耕地成本。

对策五:政府统筹城乡建设,加大对农业污染的治理力度。

资金是解决农业污染问题的重要保障。政府在统筹城乡建设的基础上,加快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大对农业污染的治理力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农业污染问题。

通过这次“千乡万村”科普活动,我们小组深入农村,走访调查,对农业污染问题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与分析与整理。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意见与建议,其中可能有许多的不足望请见谅。

作为农业学子,支持国家农业建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一定会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科学文化水平,立志为农业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农村环保问题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小编整理了一篇关于农村环保问题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仅供大家参考和阅读。

近年来,随着农村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土地养分逐渐匮乏,农药的使用量逐年上升。从而引起一系列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乃至大气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农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农产品质量。

针对这一问题,为了响应中国科学学会的号召,在校团委以及老师的与鼓励下,我们自发组织了一个6人的大学生志愿行动小组。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深入了辽宁省抚顺市新民村进行了走访调查。以问卷的形式对农民的环保知识与环保意识进行了一次调查。同时,再辅以走访的形式,进一步了解情况,以提高调查的准确性。同时,我们还对农药的使用,化肥的使用以及一些科学的耕作方法对村民进行了讲解与宣传。通过此次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整理,我们志愿小组对农村的环保意识与环保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了较深层次的了解。

(1)前期准备工作

1、7月2日~7月16日通过网络、图书馆以及请教相关专业人士,对调查内容有了较为全面较为正确的认知。

2、7月17日~7月20日,小组成员以讨论交流的形式,设计问卷内容确定问卷题目,并请教老师以确定问卷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普遍性、适用性。

3、7月21日下午4时出发到达了辽宁省抚顺市新民村,准备实地调查。

(2)开展实习活动

1、7月22日~7月25日,进行问卷调查。

2、7月26日~7月27日以走访交谈的形式与当地农民沟通,进一步了解情况。

3、7月28日召集村民,进行环保知识科普工作。

(3)后期总结工作

1、7月30日~8月17日,进行资料整理,数据分析。

2、8月18日~8月30日,对调查情况进行组内交流,分析并确定调查结论。

调查问卷共设置25道题目,内容涉及此地区主要种植的作物和化肥、农药的选择与正确使用、禽畜养殖业对水源、空气等生态环境的污染,以及农村居民环保意识情况等内容。旨在了解农村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以及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

新民村位于离清源县清原镇约10公里处,人口约1830人,耕地面积5400多亩。

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走访交谈,经过分析整理,我们总结当地环保方面的现状如下:

现状一:当地村民意识到污染问题,但素手无策。

通过多问卷调查结果的总结分析,我们发现当地村民有67.5%的人对蔬菜水果有农药残留问题处于担心状态。但其中三分之二的人表示并没有解决办法。而对于长期使用农药等化学杀虫剂的危害亦有近40%的人并不清楚。同时在调查中,有近97.5%得饶人认为使用农药会对土壤和水源产生污染。可见在当地,有大部分的村民已经意识到环境污染问题的存在,但苦于并没有明确的办法可以解决,所以也只能任由其发展。

现状二:缺乏科学的农业知识,接受科普教育程度不深刻。

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在调查中有80%的人并不能接受到科技人员的下乡指导。特别是在农业生产技术方面,有42.5%的人并没有接受过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与绿色食品方面的只是教育。同时,几乎近99%的村民认为自己需要进行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技术培训并认为农村很有必要进行环保工作的宣传,这表明,现如今农村村民对环保意识有较高的需求渴望得到相关机构的科普宣传有关单位的科普宣传并不十分到位,从而导致农民环保知识的匮乏。

现状三:污染源比较广泛,村民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走访中,我们发现村民家有很多畜禽的棚舍,但这些棚舍的排泄物处理方式并不科学。大部分都是直接进入村里的排水沟。同时,农民在进行农药的配制时,取水多由附近的水渠就近取水。引起水质变质。水中生物大面积死亡,同时,村民中仍有乱砍伐者。他们在房屋建设或者自家土地扩建时肆意砍伐树木,导致村子周围的树木破坏严重我们还发现村民的生活垃圾处理比较随意,多数是随意堆放。炎热的夏天气味十分难闻污染问题严重这些并没有引起村民的重视。

现状四:村民施用化肥并不科学,同时有机化肥与无机化肥比例失衡。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近75%的村民在农业生产中主要施用的肥料是无机肥,而这些肥料有92.5%用于粮食作物中。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村民对农药、化肥施用过程中各种比例配制并不了解。多数人存在比例偏高,施用过量的现象。而我们知道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会导致土壤结构被破坏,甚至是地下水污染而村民对农药的使用标准也更偏向效果为主。对污染问题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现状五:面对农业污染,相关部门投入不够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在走访中,我们发现,村委会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不够,往深了说,这也是上级领导对环保问题的忽视。一直以来,农村的.建设都以“增收”为主,而对环保并不十分重视。同时,近几年来,我国的环境建设多围绕城市污染、工厂污染,对农业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不够。

对策一:政府牵头,带动村民解决污染治理问题,化束手无策为治理有方。

在政府的推动下,解决村民在面对污染问题上的难题,投入资金,推动农村环保现状的建设,加强人才投入,鼓励现代科技大学生投入到农村建设中去。科学种田,从根本上清除污染源头。村民们的“束手无策”说白了,无非是知识不够,资金不足,只有政府出头,才能更彻底的解决问题。

对策二:加大农业环保知识的宣传力度,调动农业人才积极参与,全民环保。

农村环保问题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对垃圾以及废旧电池等对环境有危害的垃圾进行实践调查。

1、对各年龄段人群进行询问。

2、对快餐店进行实地访问。

3、上网查询资料。

20xx年07月10日至20xx年07月30日

南通市崇川区

就容易导致城市的主要街道的环境状况直接扔进河里,这不仅污染环境,也污染了水资源,严重造成了危害。

2、通过对一家快餐店的访问,我们了解到,平常日他们每天会用七八十个白色的塑料袋以及三四十个白色的泡沫塑料饭盒,而在繁忙之时,则每天会用完一百二十个左右的塑料袋和八九十个饭盒。而在崇川区,这样的快餐店不少于十五个,还有很多小的吃饭的场所,可见这些对环境的危害有多么的大,严重造成了“白色污染”。

3、我们还通过网络进行了调查研究。更加深刻了解到白色污染存在的严重性。现在这个时代,“白色污染”已经成为了很流行的新型代名词,那么,到底什么是“白色污染”呢,我想,真正知道的人并不多吧,“白色污染”主要指的就是白色的泡沫塑料饭盒,各种塑料袋,农用地膜等给环境造成的污染。“白色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聚苯乙烯树脂(ps)。在这些污染物中,还加入了增塑剂,发泡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等。这些对环境的危害都是极大的。

那么,到底是什么造成了“白色污染”呢,通过网络查询,我们得知它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的没有回收,反之,不能的却回收利用。

(2) 许多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白色垃圾没有正确地科学地处理,而是放任自流。关法规。

(4) 虽然硬性规定了要使用可降解塑料袋,但是人们的环保意识确实比较淡薄,滥用和随意乱倒塑料制品现象还是相当的普遍。 电池属于化学物质,它主要含有贡、镉、铅、镍、锌、铜等重金属。据有关专家称,一节干电池里含有50—100mg的贡,一旦电池中的水银混入到地下水,则可能通过农作物或饮用水进入到人体,损伤人的肾脏。更危险的是,水银在水中,由于微生物的作用,无机水银转变成甲基水银的积累,并通过食物链不断富集,使得受水银污染的水中鱼体内的甲基水银比水中高上万倍。一旦人使用这种鱼过多,甲基水银便进入人的体内。又由于甲基水银容易被吸收,不易降解和排泄,容易在大脑中积累,从而使人的神经系统受到严重的破坏,重者发疯至死。所以说,电池中的贡的污染不能低估。有关方面的资料表明,一枚指甲大小的废纽扣电池,能污染60万升的水;一节1号电池烂在地里,可使一平方米的土地草木不升。不仅如此,废电池中的镉和铅也同样带来了不少的危害。其中的铅化合物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进入到人体,会导致人贫血,患肾炎,严重的则会破坏神经系统,影响人的智力。而镉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害,也是对人有害的元素。它可通过食物、水、空气经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积累在人的肾脏和骨骼之中,会导致贫血,代谢不正常,患高血压、肾脏功能失调等疾病,严重的会引起一种令人可怕的“疼痛病”,这种疾病会使人的骨头变得脆弱,最终会断裂。其他的如锌、铜、锰等金属若在体内大量富集,也会使人免疫力下降。

以上这些都是很让人感到触目惊心的,它也是在告诉我们,扔废旧电池看似一件很小的事情,其实它的危害却是相当的大。为了我们自身的安全,也为了环境的美好,我们要慎重对待,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要有时刻保护环境的意识。

经过以上的调查和分析,可以看出我们的环保意识还有待于提高。保护环境不仅仅只是人民群众对环保的意识欠缺,它的另一个关键还在于政府在全民中的整体教育。加强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提高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和素质,树立环保的风气,关键是要提高全民素质,对全体人民群众加强环保教育,大力宣传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保的意识政府也应该加大宣传的力度,加强垃圾的管理和回收。有大多数的人都知道乱丢废旧电池和乱扔垃圾对环境有极大的危害,但有的人苦于找不到可回收电池的场所和不能正确认识垃圾的回收与不可回收,还有些人只是为了自己一时的方便,就只将废旧电池和垃圾都扔进普通的垃圾箱中,这其间当地的`政府则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应该积极的去应对,正确处理好这些问题,为人民群众能保护环境而打好基础,使保护环境成为每个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从而真正的对环境改善起到推动的作用。优化环境是我们所有人的职责,有了美好的生活环境,我们才能够活得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