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设计方案评价应该从角度进行评价(优质5篇)

时间:2023-10-07 19:42:36 作者:紫薇儿 设计方案评价应该从角度进行评价(优质5篇)

方案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组织管理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划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居住小区设计方案有哪些评价指标

括建筑功能指标和社会资源消耗指标两大部分,主要参考指标如下:

(一)平面指标:平面指标用以评价平面布置的紧凑性和合理性,

1.平面系数k1=居住面积/建筑面积(%);

2.平面系数k2=居住面积/有效面积(%);

3.平面系数k3=辅助面积/有效面积(%);

4.平面系数k4=结构面积/建筑面积(%)。

(二)建筑周长指标这一指标是墙长与建筑面积之比例。

1.单元周长指标=单元周长/建筑面积(m/m2);

2.建筑周长指标=建筑周长/健筑面积(m/m2)。

(三)建筑体积指标:这一指标是房屋体积与建筑面积之比例,是评价层高的指标。

建筑体积指标=建筑体积/建筑面积(m3/m2)

(四)人均、户均造价指标这一指标是总造价与总人数及总户数之比例,

(1).人均造价指标=建筑总造价/居住总人数(元/人);

(2).户均造价指标=建筑总造价/总户数(元/户)。

(五)面积定额指标面积定额指标用于控制设计面积,每户建筑面积一般应根据国民经济水平制定控制指标。

(1).人均建筑面积=建筑总面积/居住总人数(m2/人);

(2).人均居住面积=居住总面积/居住总人数(m2/人);

(3).人均使用面积=使用总面积/居住总人数(m2/人);

(4).人均有效面积=有效总面积/居住总人数(m2/人);

(5).户均建筑面积=建筑总面积/总户数(m2/户);

(6).户均居住面积=居住总面积/总户数(m2/户);

(7).户均使用面积=使用总面积/总户数(m2/户);

(8).户均有效面积=有效总面积/总户数(m2/户);

(9).户均面宽指标=建筑物长度/总户数(m/户)。

居住小区设计方案有哪些评价指标

由于受居住小区用地平衡指标的限制,容易出现小区的停车位不足或停车位过多占用绿地的问题,从方便小区居民和保证小区内良好居住环境考虑,在满足其它指标的前提下,应该增加汽车停车位和停车库面积(如可采用顶面绿化的地下、半地下车库,屋顶停车场和建筑底层架空停车场,植草砖铺停车位以及高大树木间隙停车等多种复合式停放方式),提高小区停车率。

而根据调查,全部采用集中停车场时最大停车面积可达道路总面积的50%,3如果多层住宅居住小区汽车拥有率超过30%且不采用地下,半地下或立体停车的话,地面停车面积将超过道路总面积的50%,道路面积在居住区用地中的比例将超出现行规范的数值,即使不考虑安全和环境因素,也应该采用多样的停车方式来限制地面停车。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停车率指的制定,切忌一概而论,应当考虑区域经济的差距,不同地区、不同规模城市的住区对停车需求的差别应当在指标上有所体现。

居住小区设计方案有哪些评价指标

建筑设计:是指用户对功能的要求,具体确定建筑形式、结构形式、建筑物的空间和平面布置以及建筑群体组合的设计。

(一)建筑设计方案技术经济评价的基本要求

(1)适用和经济的统一。建筑设计必须贯彻“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建设方针,它是评价设计方案的基本准则。

(2).美观和经济的统一。

(3).要有可比性。对不同设计方案进行使用、经济和美观方面的比较时,要注意方案

的可比性。

(4).突出主要指标。

(二)建筑设计的技术原则

城市住宅和公共建筑设计应遵循的技术经济原则是:

(1).严格执行国家设计规范;

(2).执行国家有关的建设标准;

(3).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

(4).合理利用土地;

(5).满足使用功能要求,保证方便生活,方便工作;

(6).正确处理使用、辅助、交通三大部分关系,对建筑空间进行合理组合,优化设计;

(7).正确处理装修构造和选择设备标准;

(8).满足卫生、防火、日照、通风和安全疏散的要求;

(9).正确选择结构形式和建筑材料,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建设工期,提高工程质量。

1.2、建筑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

评价时可做出评分标准,由专家评出分值,一般以分值高者为优;社会资源消耗类指标基

本为可计量指标(定量指标)。评价时可计算出数值大小,一般以小者为优。常用的技术经济评价方法有:计算费用法,多因素评分优选法。

(一)计算费用法

最小费用法有两个评价指标:c年和c总。c年表示设计方案在投资回收期内平均每年的年成本,包括投资成本和年运营成本;c总表示设计方案在投资回收期内的总成本。

对多方案进行分析对比时,采用的计算费用法较简便。其数学表达式为:

c年=k×e+v

c总=k+v×t

式中,c年―年计算费用;c总―项目总计算费用;k―总投资额;v―年运营成本;t―投资回收期;e―投资效果系数(它是投资回收期的倒数)

例8、某建设项目有3个设计方案,其已知条件是:

方案1:投资总额k1=万元,年运营成本v1=400万元;

方案2:投资总额k2=2200万元,年运营成本v2=350万元;方案3:投资总额k2=2400万元,年运营成本v2=300万元;标准回收期t为5年,投资效果系数e=0.2,优选出最佳设计方案。

c总=3900万元。

由以上计算结果可见,方案3的计算费用最低,所以方案3是最佳方案。

(二)多因素评分优选法

多因素评分优选法,就是对需要进行分析评价的设计方案设定若干个评价指标和按其重要程度分配权重,然后按评价标准给各指标打分,将各项指标所得分数与权重相乘并汇总,便得出各设计方案的评价总分,以获总分高者为最佳方案的办法。但关键是要正确地确定权重,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s――设计方案的`总分;si――某方案在某评价指标的评分;

wi――某评价指标的权重;i――评价指标数,i=第一文库网1、2、3??。

1.3、居住建筑设计方案的评价指标

施工设计方案施工设计方案评价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用水、农作物的灌溉、防洪和抗灾都要涉及到水利水电建设。类型多、分布广是我国水利水电施工的集中特点,同时中小型工程所占比重大、工程质量参差不齐等特点。目前我国正在使用的河坝和水库地基已经呈现不足,因此,考虑到工程稳定性的要求,必须对这些地基采取加固技术。同时,老化工程也大多表现出渗漏问题,大大降低了工程运行的效率,并存在安全隐患,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灌浆技术成为地基处理和渗漏加固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方法,工程质量的好坏也受灌浆技术水平的直接影响。因此,灌浆技术也就得到了空前的重视。为了保证工程建设的预期目标,必须对相关工程建设的特点认真分析,使用科学的灌浆方法,严把原材料质量关。

2不同的灌浆方式适用于不同的工程

灌浆方式有很多种,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必须认真分析工程的特点,合理选用适当的灌浆方式。以坝体和坝基的防渗工作为例,常用的灌浆方式包括防渗帷幕灌浆方式、劈裂式灌浆方式、高压喷射灌浆方式等几种。但是,同时也要视不同地基的实际情况而确定采用何种灌浆方式。通常情况下会有五种不同的形式进行分析处理,下面将这五种形式分别做出简单的介绍。(1)如遇漏水现象十分严重的且存在倾角较陡的大孔洞时,则要采取稠水泥浆冲灌粗砂和砾石的方法来填充缝隙。如果没有明显的漏水现象出现,那么就应该选择采用灌注稳定浆液或混合浆液并采取定量灌浆方式进行处理。(2)吸浆量较大的地基:选用降压式或自流式灌浆处理方式。这种方式要先将速凝粉加入到砂浆内,用来提高砂浆的浓度。然后慢慢注入砂浆或时断时续地进行灌浆,灌浆后等砂浆凝固后,再进行扫孔及复灌。(3)冒水量过大的`地基:选择在缝隙相交处钻深浅不一的孔,埋入孔口管,使地基中的水能通过管路引出。引出后,注意及时添堵缝隙,此时多选择采用面纱,最后浇注砂浆,将缝隙填满。需要注意的是深浅孔的灌浆顺序,首先处理浅孔,浅孔的灌浆注意选择低压方式,观察浆体凝结后,再选择高压向深孔灌浆。(4)冒水量较小的地基:其裂缝适合选择u形槽速凝砂浆的方式来处理。(5)针对岩溶地段,要分为两种情况采用不同的灌注方式。对于有填充物的地段,首先插入有孔眼的钢管,然后用高压灌浆机灌注水泥,泥浆通过孔眼,在高压的作用下被挤压成带状,穿插到土体里。如果遇到没有填充物的地段,则应选择干净的碎石灌注,之后灌注砂浆。

3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水利水电中的灌浆施工应注意的问题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个方面是钻孔施工;第二个方面是冲洗施工。下面进行详细的介绍:(1)钻孔施工:这一过程中,如何保证孔壁的硬度及垂直度是关键。应保证灌浆塞保持在卡紧状态,否则将发生反浆。同时,持续关注帷幕灌浆孔深情况,当孔间距离较近时,应做好相应的孔斜测试。另外,钻孔的顺序也必须重视。最后,做好压水试验检测,保证吸水率符合设计要求。(2)冲洗施工:在灌浆过程中,要使用高压水对灌浆部位进行冲洗,将其中的残留填充物清洁干净,这样才能提高岩石与浆液的胶结度。要注意选择科学合理的冲洗顺序,先孔洞,后缝隙。

4施工顺序及灌浆方式分类

在某一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的确定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所在,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分别包括以下几种:

施工顺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分段式,从下至上的灌浆顺序,这种方式主要在岩石完整、灌浆孔情况下使用;(2)分段式,从上到下的灌浆顺序。这种方式的灌浆压力较高,施工事故低,灌浆质量高。但操作费时,施工设备需频繁移动;(3)一次性灌浆顺序,要求岩土层裂缝较少、漏水较低,且只适用于孔深小于10m的灌浆孔。

通常情况下,灌浆方式分为一下两种:(1)在孔深小或者土层缝隙大的工程中,要采用纯压式进行灌浆操作。由于这种方法容易造成微细孔洞堵塞,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用不多。(2)当灌浆量超出孔内或孔口的孔槽所能承受的吸浆量时,多余的浆液可以返回到搅拌机内,实现循环利用。在这种方式中,浆液始终处于流动状态,避免颗粒出现沉淀现象,从而使施工质量得以提高。在实际中应用比较广泛。

5养护及验收

工程养护和验收是灌浆施工的重要一关,灌浆去钻孔的检测应在工程结束后的28h内进行,并完成压水试验工作,观察岩芯胶结情况等。通常,我们要求帷幕灌浆检查孔径应110mm,固结灌浆检查孔应140mm,藏浆孔总数按10%布置,固结灌浆5%布置。

结语

灌浆施工过程中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较多,也使其操作过程变得十分复杂。技术人员必须在工程实践操作中,认真结合工程特点,体现自身的操作优势,全面审视自身的优缺点,选择最合理和最科学的施工方式与施工顺序,确保工程质量。把好灌浆工作质量关,为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保障,工程建设后期,要充分重视养护和验收工作,负责任地交出优质的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1]徐周,谢玉林,张怀忠.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技术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1(12)。

[2]梁建柏.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china'sforeigntrade,2011(14)。

[3]杨位本,莫世友,梁伟毅.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质量问题分析[j].建材与装饰(下旬刊),2007(10)。

[4]刘世兴水利水电施工技术和灌浆施工的应用方法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06)。

居住小区设计方案有哪些评价指标

居住小区设计方案的经济评价,主要是考察设计方案是否保证居民基本的居住生活环境,使用土地和空间的经济、合理和有效性,评价时应考虑:人口与建筑密度、建筑群体的布置、建筑层数和间距、公共建筑、小区道路、管网、绿地的布局等,常用几项密度指标来衡量。居住区的主要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如下:

(1).居住区用地,指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等四项用地的总称;

(2).容积率=地上建筑总面积/居住区用地总面积(%);

(3).住宅平均层数=住宅总建筑面积/住宅基底面积(层);

(4).高层住宅比例=高层住宅总建筑面积/住宅总建筑面积(%);

(5).中高层住宅比例=中高层住宅总建筑面积/住宅总建筑面积(%):

(6).人口毛密度=居住人口数量/住区用地面积(人/公顷);

(7).人口净密度=居住人口数量/住宅用地面积(人/公顷);

(8).住宅建筑套密度(毛)=住宅建筑套数/居住区用地面积(套/公顷);

(9).住宅建筑套密度(净)=住宅建筑套数/住宅用地面积(套/公顷);

(10).住宅面积毛密度=住宅建筑面积/居住区用地面积(m2/公顷);

(11).住宅面积净密度=住宅建筑面积/住宅用地面积(m2/公顷);

(12).建筑面积毛密度=各类建筑的建筑面积/居住区用地面积(m2/公顷);

(13).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住宅用地面积(%);

(14).绿地率=绿地总面积/居住区用地面积(%);

(15).拆建比=新建建筑总面积/原有建筑总面积;

(16).土地开发费=前期工程投资/住宅区用地面积(万元/公顷);

(17).住宅单方综合造价=建设总投资/住宅建筑面积(元/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