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模板

时间:2023-07-08 10:40:00 作者:曹czj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模板篇一

传统文化,形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当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然而,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工业与商业的全球化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消解着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濒临消失。

首先是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一种良好方式。然而在现在,随着西方圣诞节,情人节等一系列节日的广泛传播,传统节日却渐渐被淡化了。鲜少有人在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在重阳节登高插茱萸;在中秋节赏月,庆团圆;在腊月初八熬一锅热腾腾的腊八粥祈平安。在西方节日被人们热火朝天的庆祝之时,谁还会想起这些内涵丰富,意义非凡的传统节日,与习俗呢?恐怕,早已将它们抛之脑后了吧?

其次是传统的歌舞。凤阳花鼓,云南花灯,东北秧歌等早已被人们认为是俗不可耐,在公园中看到老年人扭秧歌时,还有许多的年轻人加以嘲讽,而西方传入的街舞,雷鬼等舞蹈却被年轻人大加追捧,成为他们的心头大爱。而在一些摇滚,rap等流行歌曲广为传唱的同时,中国的一些民间音乐以及国粹京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冷落。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人抛弃了传统歌舞,转而奔向了流行音乐与舞蹈的怀抱。

不仅如此,曾经在民间大放异彩的民间艺术也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传统的绘画书法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传统思想道德正在被人遗弃。这许许多多的社会现象,不禁令人堪忧。传统文化濒临消失,而我们却不加以挽救,而还是为了各种外来的文化,节日,兴奋不已。在我看来,在这样下去,不用多久,传统文化就会完全消失,不复存在。

为了不使我们中国人遗憾,后悔,我们每个人应该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努力使传统文化重新绽放光彩,恢复生机与活力,为我们将来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了传统文化的恢复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使其重新发出夺目的光芒。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模板篇二

988年,世界各国的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会后发表了共同宣言:“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两千五百三十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找智慧。”由此可见,很多真正有智慧的人都认识到,必须努力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才能引领人类走上一条通往明天的和谐发展的光明大道。

学习传统文化,就要从孔子那里学起。

今天我们所要推广的《弟子规》,就是孔子思想的一种具体化。《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李毓秀是个教书先生,《训蒙文》是他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编写的一本儿童蒙学读物。后来,这本书被清朝学者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一直流传至今。

《弟子规》全书以《论语·学而》第六则“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全书的中心思想,采用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韵文形式,分五部分编纂成书,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应守的规范。

在道德行为规范严重缺失的今天,出现了太多令人痛心疾首的现象,孩子们的表现让我们为祖国未来的发展感到忧虑,所以在学生中、在家庭中、在社会上大力推行《弟子规》,将德育生活化,成了当务之急,这也是让世风好转的必要的保证。

今天,我们在学校里,应该怎样推行《弟子规》呢?

推行中华传统文化的老师告诉我们,首先要诵读和理解。学生要诵读,老师也应该诵读。

前人告诉我们:读诵之法,必须读得清楚、看得清楚、听得清楚,不可急躁贪快,则妄念渐少,以至於无。纵然会背,仍应“看文而读”。因为背诵多滑口诵过;看文而读,则一字一句,悉知旨趣。据说,孔子读《易经》至韦编三绝——穿竹简的熟牛皮绳,磨断过三次,由此可知其所读遍数之多。通过诵读和讲解,了解《弟子规》对我们各方面的要求,这是我们去践行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对学生时时处处进行提醒,让他们遇事进行反思,能按照《弟子规》的要求来做。

“人之初,性本善”,人人心中其实都有向善的一面,我们要把这种潜在的东西挖掘出来,让他们经过不断地践行和反思,使正确的做法内化在他们的心中,并使之成为他一生所遵循的处事原则。

第三、老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德育榜样,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说文》里,“教”字的解释为“上所施下所效也。”这就告诉我们家长、老师以身作则的重要作用。学习传统文化,推行《弟子规》,离不开老师们的言传身教,否则,一切就会流于形式,书中的要求就不能深入到学生内心,不能内化为学生的习惯和品质。推行《弟子规》已初见成效的吉林松花江中学的王琦老师曾在报告中反复强调:学习《弟子规》一定要重实质,不要只重形式。所以,老师应该对圣贤的要求怀着一颗虔诚之心,认真去践行,这样才能真正带动学生去做。

第四,发动家长协助我们践行《弟子规》活动的开展。

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所以孝是规范孩子行为和思想的根本。“百善孝为先”,我们要从孝入手教育和引导孩子。文化中心的老师给我们讲了个道理,也是事实:家长们自己也许在孝方面做得并不好,但他们一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孝敬自己。所以推行《弟子规》一定能得到所有家长的支持与协助。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影响最深远的老师,如果我们在校内由我们以身作则影响孩子,提醒孩子,在家里有家长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督促孩子,协助我们的工作,试想,我们的工作肯定又有了一重保障,而且我们还会由孩子、家长将影响辐射开来,使我们工作的效果大大加强,范围不断扩大,这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

践行《弟子规》,从我们做起,从现在做起。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模板篇三

3 月18日—20日,我参加了为期三天的“海峡两岸传统文化教育论坛”,第一天上午是音乐的来自两岸老师的同课异构课程,下午是美术的同课异构课程;第二天是海峡两岸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及大陆和中国台湾嘉宾的致辞与授牌仪式;第三天是一堂来自中国台湾体育老师林泊莹的体育课。

来自海峡两岸的音乐老师讲的都是初一教材里的一篇《小调集萃—沂蒙山小调》,之所以选择这一课的内容,因为两位老师觉得,民歌曾经和人们息息相关,但是现在却越来越远,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远离了田园生活,而且随着交通的便利,人们的地域性特征逐渐淡化,民歌就失去了发展的沃土,而且现在的孩子喜欢潮流、喜欢摇滚、喜欢周杰伦、喜欢t-fboy,民歌逐渐走向了末路,怎样保护保护民歌,并使它发扬光大,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而如何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更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两位老师鼓励老师们的学生们学习民歌,因为民歌是我们的歌,走到哪里也不要忘了根。针对孩子们不喜欢民歌,两位老师也给出了建议,可以把民歌进行包装下,让民歌更加国际化,让孩子们更喜欢。

第一天下午的课程是美术课,先是来自清华附小的张婷婷老师对清华附小的美术课的开展现状,她说艺术不仅要画出来,还要运用到生活中。清华附小低年级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感情与生活,会让孩子们认识校园的雕塑、植物、建筑等,并让他们画出来;中年级的孩子们会让他们关注生活与社会,会让他们画一些学校附近的社区、菜市场等;高年级会让孩子们关注历史与文化,借助清华大学的便利和优势,带领孩子们参观清华大学,会让他们画出一些古老的景点,比如:清华大学的校门等。中国台湾的美术老师是采用表演的方式看图书画,我在现场录了一段视频,请大家观看。(视频播放)视频中的孩子扮演成米罗身边的小鸟,让孩子进行两分钟的介绍米罗的作品,这样不仅使孩子更加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还锻炼了孩子们的口才表达能力。

体育课是由中国台湾的体育老师林柏莹,为大家献上的一节精彩的体育课,在参加培训之前,知道有一节是体育,心想中国台湾体育老师会讲跑?跳?投?……但是,当我拿到主办方发的内部资料的时候,一看是龙拳,随即百度查阅有关龙拳的相关信息,但是并没有任何关于龙拳的相关信息,直到听林老师的课后我才知道,原来林老师所在的学校叫龙门中学,龙拳就是林老师自己创编的龙拳操,并且的中国台湾火的很!(欣赏有关林老师的龙拳操的视频)龙拳操,也经历了几个阶段,青涩期-蜕变期-成熟期。大家欣赏林老师的龙拳一步一步的改变,(视频播放)整堂课林老师灌输的知识并不多,只学习了龙拳的第一节动作,着重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了孩子们的团队凝聚力和体育精神。

外出学习的这几天,一天的课程结束后,晚上回到宾馆,我也会用一句话来记录一天的所感所想,这是我三天所整理的三句话。一、传统文化不是走回头路,它是一个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过程,是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二、让我们用童心对待童心、用童心回答童心;三、教师的最大成就感来自学生,而体育老师的心愿是看到孩子们运动后的笑脸。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模板篇四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学习传统文化尤为重要。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公园20xx年6月27日至6月30日,我校全体教职工在学雍多闻学堂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全封闭式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本次由教育专家李英庆老师主讲,我感到收获颇丰。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象奔腾的黄河,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不学不知道,古圣先贤早已为子孙后代把做人的准则,教育的理论全部总结好了,这些理论经得起时间考验,也得到全世界仁人志士的公认,我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感到自豪。

职业教育要站在德育的高度去做。而德育的根又在“孝道”,儒家有“百善孝为先”说法,意思是人对世界万事万物的爱的根源在于爱父母,父母乃人之根本,父母对孩子有养育之恩,如果连父母都不爱那就不能指望这个人会爱别人,如果学生不爱父母,他说他爱祖国、爱老师、爱学习那就是没有根基的,是空中楼阁,令人觉得苍白。对于一个老师,如果不爱父母,那他一定不会爱学生,因此他一定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

在学校的教育中老师是实施者,老师实施的方法应以身教为重,辅以境教、乐教、礼教,李英庆老师说:“学生不一定记得你说过什么,但一定记得你做过什么。”教师如果本身没有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就不可能在平与学生接触的举手投足中展现传统美德,学生就不能从中受到传统文化魅力的感染,教化,更不用说进而再去效仿,那老师落口人义道德,说得再天花乱坠也是枉然,这样的说教是不能使学生信服的,所以说到底德育教育还得先从老师本身学习从而提升个人修养开始,才能做好学生的榜样。在看《小孩不笨》中,老师的教育方法也让我深感共鸣,因为我中学时本身也是一个差生,在得到老师的赏识和鼓励后慢慢树立了信心,慢慢得到进步,所以我认为老师在言传和身教中面对大多数学生须以尊重、赏识、重视入手,以我接触学生的经验,问题学生一般是家庭不幸福和睦、家境贫寒、身体有缺陷。

等等,这些学生或羞怯自卑,或情绪化,或容易自暴自弃,或叛逆,这一类学生常表现出纪律散漫,有些还容易跟同学发生冲突,不尊重老师,我想这是因为缺乏关爱,缺乏鼓励,增广贤文中有云“大家礼仪教子弟,小家凶恶训儿郎”,有大家风范的老师,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引导,靠自己的谆谆语言教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有礼有节,如果老师一味采取强硬方式去压学生,倒会激起青春期学生特有的逆反心理,结果学生越走越远,迷失自我,无法挽回。每个问题学生心理都有症结,每个学生的心理想法都不一样,那老师深入学生,关心学生生活学习,多鼓励,多赞扬,多赏识这样的学生,特别要当众的进行,这无疑是使他们重拾信心的良方,也只有这样老师和学生才能建立信任,学生自然会喜欢这样的老师,会听这样老师的话。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坚苦的工作,我们要学习《弟子规》这一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但《弟子规》并不是金庸小说里的《九阴真经》,随便落到谁手里只要炼上七七四十九天就能功力精进,一爪把人爪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美德是一项长期巨大的工程,在学习《弟子规》后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只用嘴皮子动动了事,要付诸实践,身体力行,我们都知道知易行难,真的要做起来真的不容易,我们要战胜人本身太多丑陋的天性,如私欲、贪婪、惰性、浮躁、急功近利等等,可想而知德育这条路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

本次学习我不敢说我有质的飞跃,但至少在思想上启发我有意识的去探索德育这条路,德育这条路永远是教师永远探索的道路,会有挫折,有会惊喜,探索德育之路的根是苦的,结出的果是硕大的、甜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生源滚滚来。愿我们的学校茁壮成长。

(一)学以修身。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从自身来讲,重点在于挖掘优秀文化的大富矿,以求启迪智慧、净化心灵、激励精 神。而传统文化学习不仅是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思想灵魂升华的过程。“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以利为志就不能淡泊,内心躁动就不能致远。古人倡导温、 良、谦、恭、让、仁、义、礼、智、信,只要我们做到了,人际关系就和谐了。弟子规中“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之”就是要求我们平常与人交往中要平等 仁和,时常要与仁德的人亲近,向他们学习。

(二)学以致用。弘扬传统文化起先需要从学习开始,这既是一个认知过程,更是潜移默化 的过程。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其主要经典实质内涵贯彻到生活中、工作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乃至灵魂深处。用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邻里和睦、 家庭和谐,提升工作作风、工作精神。对照《弟子规》《孝经》等进行反躬自省,对孝敬父母、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谨言慎行等方面进行深刻自剖和整改提高。

(三) 学以济世。这些年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长幼尊卑不分,离婚率不断攀升,自杀事件不断曝出,道德沦丧事件时有发生,社会生活变得乱 七八糟、乌烟瘴气。长此以往,人性危矣,民族危矣。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五千年历史长河积淀下来的金子,是治疗这一社会疾病的济世良方。儒家的“仁爱”、 道家的“无为”等等就是要弘扬孝道、张扬仁爱、讴歌善良。用经典诠释智慧,用智慧启迪人生,用人生挖掘人性。用我们先祖留下的经典智慧来治疗当下人性的疾 病、灵魂的疾病,用中华传统文化的光焰点燃我们心中的善念和良知的火炬。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当你被时代所器重时,就要担当 重任,有所作为;当你郁郁不得志时,就要甘于寂寞,不断完善自己,修身养性,博闻强识。而我们作为公务人员,更要有“兼济天下”之心,修其身,精其业,善 其事,做到恪尽职守、克己奉公。我们不但要力求“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更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一名基层公务人员,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更加敬畏人民、敬畏人民赋予我们的权力、敬畏党和国家授予我们的职责岗位。我们理应当好人民公仆,不求在这个岗位上做多大官,力求在这个岗位多做事、做好事。

6月27日至6月30日,我校全体教职工在学雍多闻学堂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全封闭式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本次由教育专家李英庆老师主讲,我感到收获颇丰。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象奔腾的黄河,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不学不知道,古圣先贤早已为子孙后代把做人的准则,教育的理论全部总结好了,这些理论经得起时间考验,也得到全世界仁人志士的公认,我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感到自豪。

在重点学的《弟子规》中知道这是一本古代供入学儿童必读的书,书中以儒家思想为理论来教育后代,在读完后我以此书为镜,发现当代在家庭、学校的教育中有相当没能做到书中所言,甚至以误为对,以至出现许多的问题。将思想回到学校教育,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常自问我们为学生付出了时间和精力,甚至心力交瘁,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还有学生反其道而为之,教学不出效果的症结所在何处?这是不少老师的困惑,在分享了《小孩不笨》中我注意到一句台词,“你爸爸爱你,但他不会爱你。”我不尽自问,我爱学生吗?我会爱学生吗?这次学习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理论依据。

我们中职学校一直以来以传授技术为重,这有悖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中职教育应从德育入手,试想一个技术优秀的数模加工毕业生没有用他的技术来制造生活用品的零配件,来造福社会,而是用来做枪,那技术越精湛对社会危害就越大,所以课堂上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道。”职业教育要站在德育的高度去做。而德育的根又在“孝道”,儒家有“百善孝为先”说法,意思是人对世界万事万物的爱的根源在于爱父母,父母乃人之根本,父母对孩子有养育之恩,如果连父母都不爱那就不能指望这个人会爱别人,如果学生不爱父母,他说他爱祖国、爱老师、爱学习那就是没有根基的,是空中楼阁,令人觉得苍白。对于一个老师,如果不爱父母,那他一定不会爱学生,因此他一定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在学校的教育中老师是实施者,老师实施的方法应以身教为重,辅以境教、乐教、礼教,李英庆老师说:“学生不一定记得你说过什么,但一定记得你做过什么。”教师如果本身没有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就不可能在平与学生接触的举手投足中展现传统美德,学生就不能从中受到传统文化魅力的感染,教化,更不用说进而再去效仿,那老师落口人义道德,说得再天花乱坠也是枉然,这样的说教是不能使学生信服的,所以说到底德育教育还得先从老师本身学习从而提升个人修养开始,才能做好学生的榜样。

在看《小孩不笨》中,老师的教育方法也让我深感共鸣,因为我中学时本身也是一个差生,在得到老师的赏识和鼓励后慢慢树立了信心,慢慢得到进步,所以我认为老师在言传和身教中面对大多数学生须以尊重、赏识、重视入手,以我接触学生的经验,问题学生一般是家庭不幸福和睦、家境贫寒、身体有缺陷等等,这些学生或羞怯自卑,或情绪化,或容易自暴自弃,或叛逆,这一类学生常表现出纪律散漫,有些还容易跟同学发生冲突,不尊重老师,我想这是因为缺乏关爱,缺乏鼓励,增广贤文中有云“大家礼仪教子弟,小家凶恶训儿郎”,有大家风范的老师,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引导,靠自己的谆谆语言教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有礼有节,如果老师一味采取强硬方式去压学生,倒会激起青春期学生特有的逆反心理,结果学生越走越远,迷失自我,无法挽回。每个问题学生心理都有症结,每个学生的心理想法都不一样,那老师深入学生,关心学生生活学习,多鼓励,多赞扬,多赏识这样的学生,特别要当众的进行,这无疑是使他们重拾信心的良方,也只有这样老师和学生才能建立信任,学生自然会喜欢这样的老师,会听这样老师的话。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坚苦的工作,我们要学习《弟子规》这一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但《弟子规》并不是金庸小说里的《九阴真经》,随便落到谁手里只要炼上七七四十九天就能功力精进,一爪把人爪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美德是一项长期巨大的工程,在学习《弟子规》后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只用嘴皮子动动了事,要付诸实践,身体力行,我们都知道知易行难,真的要做起来真的不容易,我们要战胜人本身太多丑陋的天性,如私欲、贪婪、惰性、浮躁、急功近利等等,可想而知德育这条路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

本次学习我不敢说我有质的飞跃,但至少在思想上启发我有意识的去探索德育这条路,德育这条路永远是教师永远探索的道路,会有挫折,有会惊喜,探索德育之路的根是苦的,结出的果是硕大的、甜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生源滚滚来。愿我们的学校茁壮成长。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围绕着“和”这个核心,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人际和谐的五伦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及“仁、义、礼、智、信”的做人行为准则。另外就是对“孝”的理解, 引申开来说,对家庭里的父母亲,为人子(女)一定要尽孝道,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单位的规章制度要尽忠,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要尽责尽能。说实话,到学习之前,虽然心中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同,但是自认为自身做得还不错,经过两次学习,才逐步领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每个人的教育意义有多大,传统文化,尤其是《弟子规》的内容能够指导我们的言行举止、衣食住行,帮我们养成良好习惯,成为一个有素质有涵养的中国人。

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们急功近利,道德和良心的缺失在年轻一代中尤为突出,所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让仁爱、孝悌重回到我们心中,让忠诚、守信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使我们的社会安定和谐,国家兴旺发达。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作为职场中的我们。

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经常会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回家,面对父母的唠叨,觉得很烦;有时对父母的牢骚,不能很好的给予劝慰,置之不理……想想自己平日对父母的关心太少了。

从校园已经走出来一段日子了,刚开始的时候,总是怀念象牙塔里的单纯的美好,怀念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的那种如沐春风的感受,怀念着以前的一切,总是不想告诉自己要向前看,总是把自己蒙蔽在过去的生活中,不去想迎接新的生活;总是抱怨周边的环境太过复杂,抱怨这个社会是多么的世俗,忘了继续追寻生活的美好。生活在回忆里,痛苦在现实中。在不遇到问题的时候,充满自信的对待一切,而在遇到真正挑战的时候,既没有小隐于野的气魄,更没有大隐于市的心境,也只不过是俗人一个。所以非常感谢领导们在我彷徨的时候给了我机会参加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醒自己应该如何继续以后的人生。

自从我自己学习传统文化以后,就越来越感觉到这条路越走越宽广,也希望有更多人受益。并介绍自己周围的朋友和一些素不相识的有缘人来到国学班学习,学习的道路还很漫长,希望大家都能够践行圣。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模板篇五

6月27日至6月30日,我校全体教职工在学雍多闻学堂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全封闭式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本次由教育专家李英庆老师主讲,我感到收获颇丰。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象奔腾的黄河,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不学不知道,古圣先贤早已为子孙后代把做人的准则,教育的理论全部总结好了,这些理论经得起时间考验,也得到全世界仁人志士的公认,我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感到自豪。

在重点学的《弟子规》中知道这是一本古代供入学儿童必读的书,书中以儒家思想为理论来教育后代,在读完后我以此书为镜,发现当代在家庭、学校的教育中有相当没能做到书中所言,甚至以误为对,以至出现许多的问题。将思想回到学校教育,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常自问我们为学生付出了时间和精力,甚至心力交瘁,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还有学生反其道而为之,教学不出效果的症结所在何处?这是不少老师的困惑,在分享了《小孩不笨》中我注意到一句台词,“你爸爸爱你,但他不会爱你。”我不尽自问,我爱学生吗?我会爱学生吗?这次学习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理论依据。

我们中职学校一直以来以传授技术为重,这有悖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中职教育应从德育入手,试想一个技术优秀的数模加工毕业生没有用他的技术来制造生活用品的零配件,来造福社会,而是用来做枪,那技术越精湛对社会危害就越大,所以课堂上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道。”职业教育要站在德育的高度去做。而德育的根又在“孝道”,儒家有“百善孝为先”说法,意思是人对世界万事万物的爱的根源在于爱父母,父母乃人之根本,父母对孩子有养育之恩,如果连父母都不爱那就不能指望这个人会爱别人,如果学生不爱父母,他说他爱祖国、爱老师、爱学习那就是没有根基的,是空中楼阁,令人觉得苍白。对于一个老师,如果不爱父母,那他一定不会爱学生,因此他一定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在学校的教育中老师是实施者,老师实施的方法应以身教为重,辅以境教、乐教、礼教,李英庆老师说:“学生不一定记得你说过什么,但一定记得你做过什么。”教师如果本身没有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就不可能在平与学生接触的举手投足中展现传统美德,学生就不能从中受到传统文化魅力的感染,教化,更不用说进而再去效仿,那老师落口人义道德,说得再天花乱坠也是枉然,这样的说教是不能使学生信服的,所以说到底德育教育还得先从老师本身学习从而提升个人修养开始,才能做好学生的榜样。

在看《小孩不笨》中,老师的教育方法也让我深感共鸣,因为我中学时本身也是一个差生,在得到老师的赏识和鼓励后慢慢树立了信心,慢慢得到进步,所以我认为老师在言传和身教中面对大多数学生须以尊重、赏识、重视入手,以我接触学生的经验,问题学生一般是家庭不幸福和睦、家境贫寒、身体有缺陷等等,这些学生或羞怯自卑,或情绪化,或容易自暴自弃,或叛逆,这一类学生常表现出纪律散漫,有些还容易跟同学发生冲突,不尊重老师,我想这是因为缺乏关爱,缺乏鼓励,增广贤文中有云“大家礼仪教子弟,小家凶恶训儿郎”,有大家风范的老师,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引导,靠自己的谆谆语言教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有礼有节,如果老师一味采取强硬方式去压学生,倒会激起青春期学生特有的逆反心理,结果学生越走越远,迷失自我,无法挽回。每个问题学生心理都有症结,每个学生的心理想法都不一样,那老师深入学生,关心学生生活学习,多鼓励,多赞扬,多赏识这样的学生,特别要当众的进行,这无疑是使他们重拾信心的良方,也只有这样老师和学生才能建立信任,学生自然会喜欢这样的老师,会听这样老师的话。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坚苦的工作,我们要学习《弟子规》这一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但《弟子规》并不是金庸小说里的《九阴真经》,随便落到谁手里只要炼上七七四十九天就能功力精进,一爪把人爪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美德是一项长期巨大的工程,在学习《弟子规》后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只用嘴皮子动动了事,要付诸实践,身体力行,我们都知道知易行难,真的要做起来真的不容易,我们要战胜人本身太多丑陋的天性,如私欲、贪婪、惰性、浮躁、急功近利等等,可想而知德育这条路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

本次学习我不敢说我有质的飞跃,但至少在思想上启发我有意识的去探索德育这条路,德育这条路永远是教师永远探索的道路,会有挫折,有会惊喜,探索德育之路的根是苦的,结出的果是硕大的、甜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生源滚滚来。愿我们的学校茁壮成长。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模板篇六

纵使通向革命义士精神家园的道路很漫长,过程很坎坷,但我们始终坚信:只要在英灵们精神光芒的照耀下继续前行。下面是关于传统文化教育清明节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战略任务,扎实推进“我们的节日。清明节”活动,继承传统,倡导文明风尚,根据晋教明电〔201*〕101号文件精神,我园积极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活动,现就活动情况总结心得体会如下。

首先利用清明节前的星期一举行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大力宣传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利用班队会时间,号召队员搜集了大量关于清明节的由来和革命传统知识,让队员们更加了解清明节的意义,从思想深处认识到祭扫活动的深刻意义;利用课余时间,让孩子们走访、慰问身边的老干部、老党员、老同志,听他们讲讲过去的革命故事。

各中队组织队员诵读了革命爱国诗篇。队员们在诵读活动中情绪高昂,他们被革命英雄的伟大事迹鼓舞激励。活动旨在进一步促进少先队员继承优良传统,做创新创优的新时代少先队员,树立从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高尚理想。

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更好地寄托哀思,少先队还积极组织师生开展了“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魂”活动。活动中,校大队委通过“红领巾广播台”向全校师生发出了开展网上祭奠活动的倡议,号召师生以班级为单位,积极参与中国文明网开设的网上缅怀纪念活动,为先烈献花、留言,寄托自己的哀思。各班级配合本次活动,每天在晨会时间由队员代表在班上讲一个英雄小故事,向大家介绍先烈的英雄事迹。正确引导少先队员继承先烈遗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励志报效祖国。

4月1日下午,在学校少先队大队部的组织下,学校三至六年级的少先队员代表手捧自制的白花,怀着对烈士无限崇敬的心情来到陆荫祥烈士墓,开展以“接过先辈的旗帜”为主题的清明扫墓活动。

为贯彻落实如皋市文明办《关于“加强馆校衔接,共建第二课堂”的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 3月22日-24日,港城实验学校组织四—九年级2019多名师生来到李昌钰刑侦纪念馆、李渔纪念馆和丝毯艺术博物馆,开展了“馆校衔接”校外教育实践活动。

此次“馆校衔接”活动的顺利开展,使同学们由衷感受到家乡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效地激发了同学们“爱我家乡,学习科技,报效祖国”的壮志豪情。同学们誓将发扬“腾江越海,登高致远”的新时期如皋精神,为建设美好的未来发奋学习。

总之,通过本次教育活动,全体师生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教育,今后我园将继续对小朋友进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一个清明节,又一个缅怀先烈的日子。站在烈士墓前,我们心潮起伏,思绪万千。

革命先烈们有的为了民族的独立和国家尊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的为了彻底埋葬旧世界,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前赴后继,英勇作战,抛头颅,洒热血;也有的在和平建设时期,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献出青春和热血。

英雄们的事迹在身边回温,的确,他们用行动注解了对人民的赤诚。他们强悍的手臂永远指向远方。太阳从东方升起,照耀一个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穿过空间的缝隙,同学们的脸上写满了刚毅与坚强:永远不让英雄们失望。

先烈们,在中华民族面临生存死亡的危险时刻,是你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钢铁长城,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着殊死拼搏。新中国的今天,更离不开我们最可爱的人们——英雄先烈们。如果没有你们,我们的国家就不会如此迅猛发展,我们也不会有现在的幸福生活。

作为当今的大学生的我们,要以先烈为榜样,深切缅怀先烈,牢记历史,明晰党史,双肩担使命,心头记责任,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把握现在,为新世纪祖国建设贡献力量,让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加繁荣昌盛。

唐代杜牧的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些诗句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当时清明扫墓时的情景和氛围。

为什么要在清明扫墓呢?这大概是因为冬去春来,草木萌生。人们想到了先人的坟茔,有否狐兔在穿穴打洞,会否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所以要去亲临察看。

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烧些纸钱,或在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

至于祭扫的日期,各地风俗不同,有的是在清明节的前十天后十天;有的称"前三后三"; 有的在清明前后逢"单"日举行;有些地方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

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自古以来,清明扫墓不光是纪念自己的祖先,对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人民都会纪念他。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和革命先烈纪念碑,已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形式。

一般活动程序是:全体肃立在纪念碑前聆听领导讲话;代表在碑前演讲;全体向烈士宣誓;向革命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奏乐默哀三鞠躬;瞻仰烈士墓;参观事迹展,缅怀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

注意的礼仪事项:烈士陵园庄严肃穆神圣,是革命英雄长眠的地方。革命烈士为了我们的今天所付出的巨大牺牲,我们到烈士陵园举行祭扫活动,首先穿着整洁,要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活动中态度要庄严肃穆,不能在烈士陵园中嘻嘻哈哈,打打闹闹;要怀着崇敬的心情参加活动,认真观看了解烈士事迹;注意卫生不能在陵园内乱吃零食,乱丢垃圾;不能在陵园内乱跑,行走要按顺序,不破坏青草绿地。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模板篇七

来公司第三周,有幸学习培训了将近一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我觉得这个学习真的去除了我心里的娇贵,浮躁,把我引向纯正的文化道路上,让我懂得如何做人,做事,以及如何成长为成功的自己。

作为一部广为流传的儿童启蒙读物,《__x》继承了五千年优良传统文化,对做人的基本原则做出了详尽的阐述,总体概括为: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中国自古信奉百善孝为先,万恶懒为首。而回顾自身,每天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让我娇贵,懒散,父母做的一切都觉得理所当然,甚至把父母辛勤换来的我们所谓的学识、素养当成了轻视父母,骄傲自满的资本。学习弟子规,让我明白何为孝,为人子就要有儿子的作风,严于律己,躬身实践,不已小得而自得,不已父母不识而嫌鄙。人之所以为人,因为懂得感恩,不忘本,并能为自己的梦想,自己的承诺付出终身。父母要求的不多,一句问候,一介帮扶,多顺承,少冷淡,人这一辈子什么都能丢,不能丢了父母之命,感恩之心。从小事做起,践孝,积德。

如果说孝悌是根本,那谨信就是枝干。从小到大听过了太多太多的勤奋奋斗故事,也听闻了很多的成功人士,因诚信得人心,对于我而言,不应该单单停留在听说过这样的道理,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正如“五项管理”里面所说的,提高效率的不二法门,就是将工作分类,分轻重缓急,在最有效的时间内解决最重要的事,勤奋没有那么高深莫测,就是做好时间管理,生活管理,让每一秒都忙碌起来。一天比别人多一小时用来学习,一年就是365个小时,这可以多读很多书,多学很多知识。以前总是感叹聪明人脑袋聪明,学得快,其实不然,聪明人只是善于抓住被人忽视的时间。也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忘记了信必达的重要性,把许诺当成了一句玩笑话。办不到的事,就安慰自己,下次来做到吧,这次就算了。和《弟子规》的信相比较,真是差的太多了。我是销售,更应该注意诚信赢天下,凡事凡话需三思而后行。突然想起来朋友圈流行的一句话,形容夫妻间的,一次出轨,终身不用。虽然有些决绝,但用在何时何地都值得铭记。

某一天晚上,我们的培训学习播放了一部有意思的电影《秘密》。这是一部宣讲宇宙间万事万物关联的电影。吸引力,有别于万有引力,却是实实在在存在于人和人,人和事物之间的念力。小时候,我总是喜欢猜测考试的结果,比赛的结果,并试图寻找外因来寻找规律,但是并不成功。直到看了秘密,才发现,原来念力的作用如此之大。意念就是这么奇特,当我吧目标设定好之后,并不断的为之思考,期盼,其实潜意识里就是告诉自己要达成什么样的努力标准,当我全身心投入到实现目标的努力中去的时候,我的心态,我的状态会感染到身边的人,我的行动也会为我赢得很多的肯定和支持,冥冥之中,很多人都回来帮助我,这就是所谓的运气吧!“秘密”让我___了多年困扰心头的谜题,成功的规律,成功的诱因,全在于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意志。行道者,多助。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浪子知错,回头是岸。长那么大,做过很多很多错误的事情,但是有两个人一直没放弃我,就是我父母。二十多年来含辛茹苦,从没一句怨言,反而一次次的宽恕我的座位。天下间贤明如大儒,宽容当父母。父母用小爱教育我,启迪我那个大爱汇报社会,回报国家。观看了圣贤教育的几个片段,我几乎控制不住自己的泪。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有情有爱,或者才不虚妄。台上那一个个浪子回头的故事,可能相比他们,我的故事没有那么动人心魄,但是我有我的感动,我的情,报之父母,我的爱,服务社会。教授,企业家,记者,普通民工,无论何种职业,都在以小爱塑造社会的大爱,用义工的实际行动,去阐释传统文化大爱无疆,“泛爱众,而亲仁”的主旨,将传统文化爱的种子一粒粒播撒到民间,他们的行为和精神,值得我学习,并应该为之努力,齐头并进。

有目标,有憧憬,有感动,有仁爱,但惟独不能缺少了毅志。最后观赏的纪录片《玄奘大师》,三藏法师用二十年拜学印度,更用毕生精力宣扬佛法,匡正教义,其中艰辛远非常人能忍受。没有坚强的毅志,也许早在过沙漠,渡凌山的时候就死于非命了;在印度期间,没有强烈的求学毅志,十五年时间,何能修得佛法,被拜“解脱天”;回归大唐,接连遭遇弟子被斩,佛法遇冷的事件,没有坚挺的毅志,我想一千三八多卷梵文经书,从此便无人能翻译了吧。三藏法师求学传教之路,体现的是中华民族不畏艰险,求真求义的脊梁。

自此,培训学习的课程才算圆满完成。原则,目标,仁爱,毅志,成功四要素,我想缺一不可。感谢公司举行的入职传统文化学习课程,我受益匪浅,并将以之戒律终身。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模板篇八

(一)学以修身。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从自身来讲,重点在于挖掘优秀文化的大富矿,以求启迪智慧、净化心灵、激励精神。而传统文化学习不仅是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思想灵魂升华的过程。“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以利为志就不能淡泊,内心躁动就不能致远。古人倡导温、良、谦、恭、让、仁、义、礼、智、信,只要我们做到了,人际关系就和谐了。弟子规中“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之”就是要求我们平常与人交往中要平等仁和,时常要与仁德的人亲近,向他们学习。

(二)学以致用。弘扬传统文化起先需要从学习开始,这既是一个认知过程,更是潜移默化的过程。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其主要经典实质内涵贯彻到生活中、工作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乃至灵魂深处。用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邻里和睦、家庭和谐,提升工作作风、工作精神。对照《弟子规》《孝经》等进行反躬自省,对孝敬父母、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谨言慎行等方面进行深刻自剖和整改提高。

(三)学以济世。这些年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长幼尊卑不分,离婚率不断攀升,自杀事件不断曝出,道德沦丧事件时有发生,社会生活变得乱七八糟、乌烟瘴气。长此以往,人性危矣,民族危矣。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五千年历史长河积淀下来的金子,是治疗这一社会疾病的济世良方。儒家的“仁爱”、道家的“无为”等等就是要弘扬孝道、张扬仁爱、讴歌善良。用经典诠释智慧,用智慧启迪人生,用人生挖掘人性。用我们先祖留下的经典智慧来治疗当下人性的疾病、灵魂的疾病,用中华传统文化的光焰点燃我们心中的善念和良知的火炬。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当你被时代所器重时,就要担当重任,有所作为;当你郁郁不得志时,就要甘于寂寞,不断完善自己,修身养性,博闻强识。而我们作为公务人员,更要有“兼济天下”之心,修其身,精其业,善其事,做到恪尽职守、克己奉公。我们不但要力求“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更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一名基层公务人员,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更加敬畏人民、敬畏人民赋予我们的权力、敬畏党和国家授予我们的职责岗位。我们理应当好人民公仆,不求在这个岗位上做多大官,力求在这个岗位多做事、做好事。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模板篇九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我们课本上学过的唐朝的唐诗,还有没学过的宋朝的宋词、元朝的元曲;我们经常提到的琴(古筝)棋(围棋)书(书法)画(国画);还有民俗节日(比如中秋、重阳、春节)等等都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过我还是最喜欢中华成语。

就像我见过的陈汉东伯伯,他用成语接龙的方式把2008个成语围成五个环,象征着2008北京奥运的五环。

第一环是:天下第一、一脉相承、承前启后、后继有人-------意有未尽、尽忠报国、国利民福、福寿齐天。

第二环是:天下为公、公正廉明、明心见性、性烈如火------意在笔先、先入之见、见物思人、人众胜天。

第三环是:天下一家、家见户说、说短论长、长命百岁------食不求甘、甘拜下风、风和日丽、丽日中天。

第四环是:天下大同、同心一意、意广财疏、疏财仗义------世代相传、传世之作、作威作福、福地洞天。

第五环是:天长地久、久负盛名、名副其实、实事求是------来去自由、由浅入深、深明大义、义薄云天。

陈汉东伯伯创作的中华成语龙,从天开始,以天结束形成了五个大圆环。不但很有意义,而且又好记又好玩。我想,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吧。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模板篇十

公园20xx年6月27日至6月30日,我校全体教职工在学雍多闻学堂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全封闭式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本次由教育专家李英庆老师主讲,我感到收获颇丰。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象奔腾的黄河,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不学不知道,古圣先贤早已为子孙后代把做人的准则,教育的理论全部总结好了,这些理论经得起时间考验,也得到全世界仁人志士的公认,我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感到自豪。

职业教育要站在德育的高度去做。而德育的根又在“孝道”,儒家有“百善孝为先”说法,意思是人对世界万事万物的爱的根源在于爱父母,父母乃人之根本,父母对孩子有养育之恩,如果连父母都不爱那就不能指望这个人会爱别人,如果学生不爱父母,他说他爱祖国、爱老师、爱学习那就是没有根基的,是空中楼阁,令人觉得苍白。对于一个老师,如果不爱父母,那他一定不会爱学生,因此他一定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

在学校的教育中老师是实施者,老师实施的方法应以身教为重,辅以境教、乐教、礼教,李英庆老师说:“学生不一定记得你说过什么,但一定记得你做过什么。”教师如果本身没有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就不可能在平与学生接触的举手投足中展现传统美德,学生就不能从中受到传统文化魅力的感染,教化,更不用说进而再去效仿,那老师落口人义道德,说得再天花乱坠也是枉然,这样的说教是不能使学生信服的,所以说到底德育教育还得先从老师本身学习从而提升个人修养开始,才能做好学生的榜样。在看《小孩不笨》中,老师的教育方法也让我深感共鸣,因为我中学时本身也是一个差生,在得到老师的赏识和鼓励后慢慢树立了信心,慢慢得到进步,所以我认为老师在言传和身教中面对大多数学生须以尊重、赏识、重视入手,以我接触学生的经验,问题学生一般是家庭不幸福和睦、家境贫寒、身体有缺陷。

等等,这些学生或羞怯自卑,或情绪化,或容易,或叛逆,这一类学生常表现出纪律散漫,有些还容易跟同学发生冲突,不尊重老师,我想这是因为缺乏关爱,缺乏鼓励,增广贤文中有云“大家礼仪教子弟,小家凶恶训儿郎”,有大家风范的老师,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引导,靠自己的谆谆语言教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有礼有节,如果老师一味采取强硬方式去压学生,倒会激起青春期学生特有的逆反心理,结果学生越走越远,迷失自我,无法挽回。每个问题学生心理都有症结,每个学生的心理想法都不一样,那老师深入学生,关心学生生活学习,多鼓励,多赞扬,多赏识这样的学生,特别要当众的进行,这无疑是使他们重拾信心的良方,也只有这样老师和学生才能建立信任,学生自然会喜欢这样的老师,会听这样老师的话。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坚苦的工作,我们要学习《弟子规》这一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但《弟子规》并不是金庸小说里的《九阴真经》,随便落到谁手里只要炼上七七四十九天就能功力精进,一爪把人爪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美德是一项长期巨大的工程,在学习《弟子规》后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只用嘴皮子动动了事,要付诸实践,身体力行,我们都知道知易行难,真的要做起来真的不容易,我们要战胜人本身太多丑陋的天性,如私欲、贪婪、惰性、浮躁、急功近利等等,可想而知德育这条路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

本次学习我不敢说我有质的飞跃,但至少在思想上启发我有意识的去探索德育这条路,德育这条路永远是教师永远探索的道路,会有挫折,有会惊喜,探索德育之路的根是苦的,结出的果是硕大的、甜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生源滚滚来。愿我们的学校茁壮成长。

(一)学以修身。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从自身来讲,重点在于挖掘优秀文化的大富矿,以求启迪智慧、净化心灵、激励精神。而传统文化学习不仅是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思想灵魂升华的过程。“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以利为志就不能淡泊,内心躁动就不能致远。古人倡导温、良、谦、恭、让、仁、义、礼、智、信,只要我们做到了,人际关系就和谐了。弟子规中“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之”就是要求我们平常与人交往中要平等仁和,时常要与仁德的人亲近,向他们学习。

(二)学以致用。弘扬传统文化起先需要从学习开始,这既是一个认知过程,更是潜移默化的过程。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其主要经典实质内涵贯彻到生活中、工作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乃至灵魂深处。用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邻里和睦、家庭和谐,提升工作作风、工作精神。对照《弟子规》《孝经》等进行反躬自省,对孝敬父母、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谨言慎行等方面进行深刻自剖和整改提高。

(三)学以济世。这些年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长幼尊卑不分,离婚率不断攀升,自杀事件不断曝出,道德沦丧事件时有发生,社会生活变得乱七八糟、乌烟瘴气。长此以往,人性危矣,民族危矣。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五千年历史长河积淀下来的`金子,是治疗这一社会疾病的济世良方。儒家的“仁爱”、道家的“无为”等等就是要弘扬孝道、张扬仁爱、讴歌善良。用经典诠释智慧,用智慧启迪人生,用人生挖掘人性。用我们先祖留下的经典智慧来治疗当下人性的疾病、灵魂的疾病,用中华传统文化的光焰点燃我们心中的善念和良知的火炬。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当你被时代所器重时,就要担当重任,有所作为;当你郁郁不得志时,就要甘于寂寞,不断完善自己,修身养性,博闻强识。而我们作为公务人员,更要有“兼济天下”之心,修其身,精其业,善其事,做到恪尽职守、克己奉公。我们不但要力求“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更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一名基层公务人员,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更加敬畏人民、敬畏人民赋予我们的权力、敬畏党和国家授予我们的职责岗位。我们理应当好人民公仆,不求在这个岗位上做多大官,力求在这个岗位多做事、做好事。

6月27日至6月30日,我校全体教职工在学雍多闻学堂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全封闭式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本次由教育专家李英庆老师主讲,我感到收获颇丰。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象奔腾的黄河,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不学不知道,古圣先贤早已为子孙后代把做人的准则,教育的理论全部总结好了,这些理论经得起时间考验,也得到全世界仁人志士的公认,我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感到自豪。

在重点学的《弟子规》中知道这是一本古代供入学儿童必读的书,书中以儒家思想为理论来教育后代,在读完后我以此书为镜,发现当代在家庭、学校的教育中有相当没能做到书中所言,甚至以误为对,以至出现许多的问题。将思想回到学校教育,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常自问我们为学生付出了时间和精力,甚至心力交瘁,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还有学生反其道而为之,教学不出效果的症结所在何处?这是不少老师的困惑,在分享了《小孩不笨》中我注意到一句台词,“你爸爸爱你,但他不会爱你。”我不尽自问,我爱学生吗?我会爱学生吗?这次学习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理论依据。

我们中职学校一直以来以传授技术为重,这有悖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中职教育应从德育入手,试想一个技术优秀的数模加工毕业生没有用他的技术来制造生活用品的零配件,来造福社会,而是用来做枪,那技术越精湛对社会危害就越大,所以课堂上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道。”职业教育要站在德育的高度去做。而德育的根又在“孝道”,儒家有“百善孝为先”说法,意思是人对世界万事万物的爱的根源在于爱父母,父母乃人之根本,父母对孩子有养育之恩,如果连父母都不爱那就不能指望这个人会爱别人,如果学生不爱父母,他说他爱祖国、爱老师、爱学习那就是没有根基的,是空中楼阁,令人觉得苍白。对于一个老师,如果不爱父母,那他一定不会爱学生,因此他一定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在学校的教育中老师是实施者,老师实施的方法应以身教为重,辅以境教、乐教、礼教,李英庆老师说:“学生不一定记得你说过什么,但一定记得你做过什么。”教师如果本身没有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就不可能在平与学生接触的举手投足中展现传统美德,学生就不能从中受到传统文化魅力的感染,教化,更不用说进而再去效仿,那老师落口人义道德,说得再天花乱坠也是枉然,这样的说教是不能使学生信服的,所以说到底德育教育还得先从老师本身学习从而提升个人修养开始,才能做好学生的榜样。

在看《小孩不笨》中,老师的教育方法也让我深感共鸣,因为我中学时本身也是一个差生,在得到老师的赏识和鼓励后慢慢树立了信心,慢慢得到进步,所以我认为老师在言传和身教中面对大多数学生须以尊重、赏识、重视入手,以我接触学生的经验,问题学生一般是家庭不幸福和睦、家境贫寒、身体有缺陷等等,这些学生或羞怯自卑,或情绪化,或容易,或叛逆,这一类学生常表现出纪律散漫,有些还容易跟同学发生冲突,不尊重老师,我想这是因为缺乏关爱,缺乏鼓励,增广贤文中有云“大家礼仪教子弟,小家凶恶训儿郎”,有大家风范的老师,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引导,靠自己的谆谆语言教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有礼有节,如果老师一味采取强硬方式去压学生,倒会激起青春期学生特有的逆反心理,结果学生越走越远,迷失自我,无法挽回。每个问题学生心理都有症结,每个学生的心理想法都不一样,那老师深入学生,关心学生生活学习,多鼓励,多赞扬,多赏识这样的学生,特别要当众的进行,这无疑是使他们重拾信心的良方,也只有这样老师和学生才能建立信任,学生自然会喜欢这样的老师,会听这样老师的话。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坚苦的工作,我们要学习《弟子规》这一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但《弟子规》并不是金庸小说里的《九阴真经》,随便落到谁手里只要炼上七七四十九天就能功力精进,一爪把人爪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美德是一项长期巨大的工程,在学习《弟子规》后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只用嘴皮子动动了事,要付诸实践,身体力行,我们都知道知易行难,真的要做起来真的不容易,我们要战胜人本身太多丑陋的天性,如私欲、贪婪、惰性、浮躁、急功近利等等,可想而知德育这条路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

本次学习我不敢说我有质的飞跃,但至少在思想上启发我有意识的去探索德育这条路,德育这条路永远是教师永远探索的道路,会有挫折,有会惊喜,探索德育之路的根是苦的,结出的果是硕大的、甜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生源滚滚来。愿我们的学校茁壮成长。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围绕着“和”这个核心,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人际和谐的五伦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及“仁、义、礼、智、信”的做人行为准则。另外就是对“孝”的理解,引申开来说,对家庭里的父母亲,为人子(女)一定要尽孝道,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单位的规章制度要尽忠,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要尽责尽能。说实话,到学习之前,虽然心中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同,但是自认为自身做得还不错,经过两次学习,才逐步领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每个人的教育意义有多大,传统文化,尤其是《弟子规》的内容能够指导我们的言行举止、衣食住行,帮我们养成良好习惯,成为一个有素质有涵养的中国人。

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们急功近利,道德和良心的缺失在年轻一代中尤为突出,所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让仁爱、孝悌重回到我们心中,让忠诚、守信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使我们的社会安定和谐,国家兴旺发达。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作为职场中的我们。

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经常会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回家,面对父母的唠叨,觉得很烦;有时对父母的牢骚,不能很好的给予劝慰,置之不理……想想自己平日对父母的关心太少了。

从校园已经走出来一段日子了,刚开始的时候,总是怀念象牙塔里的单纯的美好,怀念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的那种如沐春风的感受,怀念着以前的一切,总是不想告诉自己要向前看,总是把自己蒙蔽在过去的生活中,不去想迎接新的生活;总是抱怨周边的环境太过复杂,抱怨这个社会是多么的世俗,忘了继续追寻生活的美好。生活在回忆里,痛苦在现实中。在不遇到问题的时候,充满自信的对待一切,而在遇到真正挑战的时候,既没有小隐于野的气魄,更没有大隐于市的心境,也只不过是俗人一个。所以非常感谢领导们在我彷徨的时候给了我机会参加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醒自己应该如何继续以后的人生。

自从我自己学习传统文化以后,就越来越感觉到这条路越走越宽广,也希望有更多人受益。并介绍自己周围的朋友和一些素不相识的有缘人来到国学班学习,学习的道路还很漫长,希望大家都能够践行圣。

1.传统节日作文

2.春节的传统作文

4.春节传统节日作文

5.【精】传统节日作文

6.元宵传统节日作文

7.【热】传统节日作文

8.【荐】传统节日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