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改革教育心得体会优秀

时间:2023-07-08 14:00:30 作者:曹czj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改革教育心得体会优秀篇一

长学制指本科5⑻年,本硕博连读8年等。

职业教育领域谈长学制,国家层面主要从20xx年5月2日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开始。《决定》提出:“适度提高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本科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例”。

20xx年12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深化产教融会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xx〕95号)又提:“适度提高高等学校招收职业教育毕业生比例”。

“职业教育毕业生”包括中职中技、高职高技毕业生。这就把两类毕业生上“立交桥”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从本来只到达大专的,进到可以连读本科了。

本《方案》进一步明确要展开职业教育本科试点和加强专业硕士培养,这里又提“长学制”。这样,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3+2、3+4、3+4+2等长学制教育就和普通教育领域的3+2、3+4、本硕博连读等长学制教育基本一样。

至此,职业教育领域,学历人材成长管道基本买通,学历还是职业教育检验学生水平的第一标准,升学仍成职业院校办学的导向。

(二)实行建议:

1、长学制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材,建议在“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教科研用结合为途径”的基础上增加一条:以实现“三个对接”为目标展开。

2、宁波技师学院6年学制技师培养可谓长学制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材的一种。建议参考。

该校从20xx年开始进行学制技师培养,挑选综合素质较高的初中毕业生入读技师班。学制6年。

具体做法是:

(1)初中毕业出发点学生挑选组成学制技师班;

(3)剩下大约三分之一生源成为技师班学生进入第6年学习;

(4)第6年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做项目。其中,60%项目来自合作企业。

(5)对这些学制技师班的学生,合作企业知根知底,毕业后都被留用,成为企业满意的高技能人材。

改革教育心得体会优秀篇二

本人认真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根据纲要内容,我们应该将教育的眼光放得更长远,从国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方面提出我们的教育观必须要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应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等都紧紧围绕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我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初步理解就是教师始终要坚持党在新时期下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防教育、安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纲要》指出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所有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发展,发展潜能得到激发,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大批高水平优秀人才。

《纲要》同时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成为学生成长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引路人。因此,我认为,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要注重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鼓励和支持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探索精神的创新型人才。

《纲要》指出,教育应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有的生命个体,各有差异,也各有志趣,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别,因材施教,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让学生的发展潜能得到激发;不论学生的学业天赋和家庭背景等有何差异,我们都应该为他们提供最适合的平等、优质、多样的学习机会,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成功的梦想、获得成功的机会。俗话说“行行出状元”,我们要坚信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让我们带着欣赏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关注他们成长的步伐。

《纲要》中还指出课堂教学应改进教学方法,把发展学生兴趣特长、创造思维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沟通能力,贯穿始终。作为一名教师,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中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堂课成功的标志之一。学生能乐学、爱学,最终得以全面的发展和提高,这才是教学的根本。教师不仅要在理念上认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且在实际行动上想千方设百计,在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把学生推向前台,教师退居幕后,只充当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留给学生充裕的学习时间与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参与观察、操作、思考、发现、合作、交流,实现数学再创造。我想,这样做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为教师,我要认真贯彻学习纲要精神,不断的加强自身师德修养,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爱岗敬业,关心学生成长。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工作做实做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改革教育心得体会优秀篇三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中心,职业院校需要切实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教学文件,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本位,进行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下面是本站带来的教育教学改革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教育部近日出台《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其目的是要通过系统设计,多方位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有效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现代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学生个性化成才是中心

职业院校的中心工作应该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围绕不同个性和不同职业发展需求的学生,做好顶层设计,畅通人才成长“立交桥”,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多元化、个性化教学,保障学生学以致用、学用相长,习得一技之长,顺利进入社会稳定就业、成功创业,成就出彩人生。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进入职业院校求学的学生,绝大部分是传统应试教育相对低分录取的学生,但他们绝不是“二等公民”,职业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每一个学生重树信心,关注自身职业生涯发展,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服务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职业教育教学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努力让志愿尽早就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偏好习得一技之长,努力让志愿继续读书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奋斗目标逐步实现进一步深造的人生理想,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就读职业院校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文化技能并重并举。目前,个别职业院校由于办学条件制约,技能教学仍是在黑板上教学生开机器;一些职业院校仅仅重视职业技能训练,不开设或很少开设文化基础课程……诸如此类的教学方式要坚决予以摒弃,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文化素养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并重并举。

专业特色发展是基石

职业院校要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科学定位,合理调整设置专业,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道路。

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目前,我国不同区域产业发展基础不同,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需求也不一样,迫切需要地方加大统筹力度,协调职业院校建立健全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及时按照国家“一带一路”“互联网+”“中国制造20xx”等战略部署,依据行业企业用人标准、岗位要求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需求,前瞻性地调整区域职业院校专业结构和布局,加快形成与区域现代产业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和布局。

服务产业特色发展。如何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需要职业院校结合自身优势,通过深入市场调研,找准专业定位,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接区域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培育特色专业(群)、打造品牌专业(群),逐步从对接产业、服务产业向提升产业、引领产业发展,稳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和水平。

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全国职业院校部分专业招生、在校生人数一直位居各专业前列,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难以形成特色。对此,职业院校要积极推动国家产业发展急需的示范特色专业建设,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积极推进装备制造、轨道交通、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专业建设,突出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品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增强专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

校企协同育人是主线

校企协同育人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力之所在,也是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

抓紧构建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湖南、河南、宁波、深圳等省市先后出台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的促进意见、管理办法或者地方性条例,我们应当积极学习借鉴先行者的经验,立足所在地方、行业和学校实际,在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管理等方面探索建立长效机制,明晰校企合作双方或多方的责、权、利,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协同育人的积极性,发挥行业、企业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中的主体作用,有效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着力创新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推动行业部门、行业协会探索建立行业人才需求、预测与发布机制,协调好技术技能人才供需关系,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积极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依托行业龙头企业或示范性职业院校,通过集团内科研院所等成员单位的有效沟通与互利合作,发挥好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优势,积极开展学生顶岗实习、应用项目攻关、特色专业共建等多方位合作,推动校企共生共荣发展。学校要积极与企业共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现代学徒制试点、生产技术攻关等方面密切合作。

教师素质提升是关键

整体提升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素质,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建立一支专业的管理团队。职业院校的院校长及其管理团队应具备丰富的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了解经济社会和相关行业产业发展趋势,懂校情,知学情。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职业院校要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培养和培训,通过“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优秀教学团队”等措施激励教师努力提升自身素质;要根据专业调整和产业发展态势,主动从行业、企业聘请能工巧匠和一线管理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学校专业教师队伍,保障教育教学内容跟得上相应产品生产技术、工艺流程、营销策略等前沿变化。

鼓励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互联网+”新时代,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方法和手段日趋多样化,要大力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积极运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促使教师和学生全时空互动,调动教师教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相长,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管理规范是保障

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现代职业教育在我国发展的历史不长,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加之专业多样、学生多元,管理难度很大。

注意规范引导。近几年来,教育部适时修订了中职、高职专业目录,完善了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并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标准制订、国家规划教材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要贯彻实施好这一系列标准,需要地方积极探索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课程标准,需要职业院校积极借鉴引入行业龙头企业的岗位规范和职业标准,在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核心技能达标的同时,鼓励地方和职业院校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加强常规管理。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中心,职业院校需要切实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教学文件,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本位,进行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

开展诊断评价。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更多地取决于用人单位的反馈评价以及毕业学生和家长的口碑。这就需要职业院校在教学工作全过程适时进行诊断、技能抽查、综合素质测评、毕业生跟踪调查,组织行业企业专家、教育管理专家、专业教师进行针对性研究分析、绩效评价,实事求是改进教育教学。

执教一年以来,听到最多的就是小班化教学,而最有争议的恰恰又是小班化教学。小班化教学,以我的认知来看:就是班中几人为小组,上课可以组内成员相互交流讨论,然后请代表发言或者上台展示自己小组的劳动成果。但是,在这样一种小班化教学中,我存在着困惑:用原来的教学模式上课,原本可以完成的任务,现在都完成不了了?小班化教学的理念就是师生融一体,将学生的想法推向课堂。但是如果这样,课堂教学实践就会大大缩短,本堂课的内容就会很难完成,也就达不到我的教学目标了,这可怎么办?带着这样的困惑,带着对“四色学习单”的好奇,我参加了这次的小班化改革培训。

很荣幸,我与我校的各位老师被选为一日小学生,有幸加入了周老师与何老师的课堂。说真的,坐在下面当学生,起来回答问题,依旧紧张。但是,更多的则是对于“四色学习单”在课堂中如何操作,如何演绎的一种期待。

“四色学习单”,这是一种全新的理念,是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形式载体。在课堂上,周婷校长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有四名学生,分别为“红、黄、蓝、绿”,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他们在组里分工不同,任务不同,做到因材施教,增加学生的凝聚力,提高孩子的参与性,关注不同学生不同的发展。起初,“四色学习单”红、黄、蓝、绿代替作业的难易程度,用于课堂教学。随着改进,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形状绘制四色学习单,也可以代表组内不同的成员,真正的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例如,周婷老师带来的《卤蛋》绘本读写课中,卤蛋是一个小男孩,这个孩子是一个整日在祈祷的孩子,许下了许多有趣的愿望。课堂上,周老师采用了“四色学习单”,给每个学生设置的学习任务都是用红、黄、蓝、绿四种不同颜色来表达的。不同颜色的卡片上代表不同的角色和任务,学生则根据自己的兴趣,分组、分角色完成不同难度、不同特色的学习任务。最终在周老师的带领下,理解了作者想传递的情感和意义,走进作者用文字呈现的世界里。同时周老师还对我们提出了像卤蛋一样说出心中真实的想法,模仿有特点的章节练写的要求,和同伴一起分享童年的心声,创编出了一本属于我们自己这一组的绘本。

再举个例子,周老师举出的一张学习单。红色孩子解决小诗人想变成什么?做什么呢?指向课文。黄色孩子解决他还想变成什么,做什么呢?则是一种指向性的拓展。蓝色孩子解决你最想变成什么?为什么?联系了生活。而绿色孩子解决你最喜欢哪一种变化?也就是引导性的评价。这就是四色学习单的显著作用。根据学生本身的差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

同样,由特定的红、黄、蓝、绿组成的四人小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的变化,可以重新组合承担不同的任务,实现不同的发展。 不难看出,四人小组的打乱,实际上是再次打破惯有的学习方式,不刻意追求知识内容的系统完整,重在引发兴趣,重在对某一问题充分思考、研讨和交流,特别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而四色学习单的诞生,正如周老师所言:精化小班发展内涵、深化小班学习文化、优化小班教学质量、亮化小班学校品质。有如此多特点的四色学习单,又衍生出了四色预习单、四色交流单、四色整合单、四色拓展单等。

12月8日由中国名校共同体、《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邀请,在辽宁省沈阳24中举行了“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对于我来说,这次出来的参观、学习与交流,收获很大。沈阳之行,我思绪万千,感触特多。

一、 课上:

20%(约10分钟)——教师指导、点拨、答疑

70%(约30分钟)——学生自学、讨论、展示

10% (约5分钟)——学生自结、巩固、检测

“高效课堂271法则”,即课堂45分钟分别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该课堂在前十分钟,首先对今天的导学案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及时表扬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尤其是对中下学生的表扬;其次学生齐读学习目标;然后老师引导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每组派一名代表(每节课轮流),提出本小组预习过程中出现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教师对各小组表现情况进行鼓励性评价。在调动各小组充分发言的同时,又要保证整个过程时间控制在十分钟以内。

课堂中段30分钟,教师针对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迅速进行组织整理并结合自己已准备好的新授课的导学案,对学生提出的疑点和相关的新发现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分析、讲解,此间尽可能地安排学生轮流进行展示、点评,教师要做到“放”和“等”,并及时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充分利用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同学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课堂因互动而精彩。

课堂后段5分钟,要求学生迅速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及知识要点,请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做出本节课的小结。教师还要评出优胜组和最佳个人。最后做当堂检测题,争取做到堂堂清,课课清。

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清理过关,当堂检测

让学习目标成为贯穿每堂课的的主线和灵魂

二、 课下:

课前准备紧锣密鼓。

首先,班主任对全班学生按性别、成绩、能力等因素进行均衡组合,分成若干个小组,并由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学生任组长。

其次,任课老师将根据所教学生层次准备导学案。导学案要有学习目标、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前预习要有概念填空、概念理解小题以及课前简单热身小练习;课内探究根据本节课内容的应用选题,让学生展示、点评、总结。导学案,必须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大量搜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认真筛选,领会消化。因此,编写使用导学案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确确实实感到了压力。

最后,备课过程中准备好的导学案提前一至两天发给学生,便于学生预习准备。在老师上课之前,要批阅学生的导学案;课后,老师要再次批阅学生的导学案。双批双改——达到了导学案的充分利用以及学生的充分预习和认真的参与,使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一个班级的师生就像一支运动队,教师就是那教练。”每一节课就象一次训练,没有科学的方法就不能产生刘翔、王军霞这样的世界冠军;同时,没有足够的训练强度,也不会出现中国女排。光教师“一头热”是很难产生高效课堂的。

如果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全力参与,再配以我校教师认真准备、辛苦付出,争取实现我校的课堂教学的最大化努力!

改革教育心得体会优秀篇四

最近几天,新闻媒体最关注的有这样两件事,一件事是东海防空识别区,另一件事是pisa成绩的公布。pisa成绩的公布引起了媒体的很大关注,我已经看到了很多国家对此的评论。我认为,世界各国对pisa成绩的关注,体现了教育国际交流。所谓教育国际交流,不仅是中国要了解其他国家,其他国家也非常关注中国。因此,让中国了解世界教育,让世界了解中国教育,这就是教育的国际化。

一、前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提出,要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教育国际化的实质是什么?我认为,就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教育资源在国际间进行配置,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世界各国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断提高,各国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教育手段和方法的采用等方面不仅要满足来自本国、本地的要求,而且要适应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新形势。因此,归根结底,教育国际化就是用国际视野来把握和发展教育。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我们面临着许多挑战——人与自然之间有生态危机,人与社会之间有人文危机,人与人之间有道德危机,人与自己之间有心理危机,国家与国家之间有安全危机,文化与文化之间有价值观危机,经济与经济之间有金融危机,这些危机都在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与此同时,我们又生活在充满机遇的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20世纪末,人类将跨入新世纪的门槛,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美国联邦商务部就共同资助了一项研究计划,目的是要弄清楚在21世纪哪些科学技术会引领人类的发展。70多位一流的科学家在研究之后,提交了一份480页的研究报告《聚合四大科技,提高人类能力》。报告认为,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信息技术(informational technology)、认知科学(cognitive science)这四大科技的聚合(nbic)会引领人类社会在21世纪的发展。机器人就是聚合科技的产物。日本提出,要在20xx年前,使机器人能够达到考上东京大学的水平。这种新兴科技的兴起,的确给我们带来了发展的机遇。聚合科技会产生怎样的效果?这个效果可能会使人类物种发生第四次改变。第一次改变是人类走出森林;第二次改变是对火的使用,人类可以吸收更多的蛋白质,有助于人脑的发育;第三次改变是文字的出现和文化的传承;第四次改变可能就会是聚合科技带来的,也许会出现人工造人,这就是很大的改变。

第一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电气时代”,种种迹象表明,以聚合科技为基础,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展开。第三次工业革命会引起整个业态的变化,大规模生产有可能会转向大规模定制,产业组织的网络化,知识型员工将成为核心竞争资源。产业革命也正在兴起,主席在视察中关村之后在讲话中说,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我们正是在这个背景下研究教育问题的。教育是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的最锐利的武器,公平与质量是全球教育事业共同的、永恒的主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认为,教育只有培养出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可能使人类真正得到可持续发展。

20xx年10月,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启动了“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有10个国家参与了此次倡议行动,中国就是其中之一。主席专门发了贺信,全力支持这项行动。倡议包含三部分内容:第一,不论其性别、背景或处境,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第二,必须提高学习质量,通过更好的科技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年轻一代适应当今就业市场的需求;第三,教育应充分发挥其培育为人之道的核心作用,培养全球公民意识,帮助人们构建更公平、和谐和包容的社会。

(一)全球教育聚焦于质量公平

现在,公平与质量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重合。因为原来“公平”主要指的是有上学的机会,“质量”指的是上好学;现在除了非洲一些地区之外,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的上学机会问题都已基本得到解决,而上好学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因此,质量公平问题现在被提上了日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增加入学机会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并未带来教育质量和教育针对性的提高,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正面临教育质量危机,而大部分发达国家也没能为所有学习者提供有质量的教育。

世界银行“20xx年教育战略”提出,为应对全球教育面临的挑战,未来教育的目标应从促进“全民教育”转变为促进“全民学习”。“全民学习”目标的提出是在获得入学机会的基础上更强调受教育的结果,有利于在促进教育机会公平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教育结果的公平。经合组织于20xx年举办了教育论坛,并在论坛上得出了这样一个研究结论——当前,来自贫困家庭的年轻人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代表严重不足,那些不能在义务教育阶段减轻社会经济背景对学生成绩影响的国家,也不可能在高等教育阶段解决这一问题。经合组织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学校成绩表现进行评比,并将其列入学生公平就学的分析数据。这一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不单纯看均衡水平,也不单纯看发展水平,而是将均衡与发展放在一起进行评估,即将公平性与成绩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公平性与学校成绩两方面表现俱佳的排名前十位的是中国上海、中国香港、芬兰、韩国、加拿大、日本、冰岛、爱沙尼亚、荷兰、挪威;公平性高,但学校成绩表现较差的是俄罗斯、西班牙、克罗地亚和捷克等国;公平性和学校成绩表现两方面都不好的是保加利亚、土耳其、吉尔吉斯斯坦等国;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则是学校成绩表现高于平均水平,但就学公平性低于平均水平。

日本近些年来非常关注教育质量并为此采取了诸多措施。这是因为日本在pisa评估中的成绩有所下降,日本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十几年前推行的“宽松教育”致使日本学生学习质量下降。因此,日本现在开始增加课时、教学内容,提高教学难度,特别是数学与科学的难度。这样一来,日本教科书的厚度也就增加了。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了对初中全科及高中部分科目的最新教科书的检测结果,各学科教科书合计平均页数为5485页,比20xx学年度增加了1078页。其中增加幅度最大的为理化科目(增加45%)以及数学科目(增加33%)。

20xx年2月1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了美国国情咨文演讲。“现在,为了扩大我们的中产阶层,我们的公民必须接受教育和当今从事工作所必备的技能培训。同时我们也要确保,在美国的每一个人只要辛勤肯干,就能获得出人头地的机会。”奥巴马发表的国情咨文在教育方面主要谈了三个问题,一是加大学前教育投入;二是加强高中教育的技能培训;三是对贫困大学生给予资助。

韩国现任总统朴槿惠于20xx年2月25日就职,于5月底就出台了《快乐学习·逐梦成长》的新教育政策。他们认为,只有小班化才能提高教育质量。20xx年,韩国小学每班平均20.3名学生,20xx年将减至15.9名。新政策还提出改变教科书,教科书编写应该以学生的能力、兴趣为核心考量,让学生爱不释手,使学生能自我阅读学习,不必另找参考书或私人补习。

(二)提高教育质量的潮流指向

1.以学生为中心

现在,教育开始由以课程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一是学生的全员化发展,即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实际上,我认为对于教育公平最好的解读就是每个学生都是重要的。二是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因此不能忽视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三是学校的多样化发展,学校的多样化发展归根结底是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服务的。

俄罗斯正在进行高中课程改革。俄联邦教育与科学部部长安德烈·富尔先科宣布,新的联邦高中教育标准草案规定,学生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不同的科目,而且还可以自行选择不同水平的课程。这给了学生更多的自由。

韩国的《快乐学习·逐梦成长》提出,初中三年期间,指定某一学期不举行任何考试,让学生在没有考试、没有成绩评价压力的情况下,借由学校所举办的各项活动,充分尝试自己的职业性向。韩国首尔市教育厅宣布,将从20xx年6月开始,定期对全市中小学生的快乐指数开展调查。调查内容分四大领域:对学校生活的满意度、对家庭生活的满意度、对自己的满意度、综合满意度。

在法国,于20xx年秋季升入高一的学生已经在按照改革后的“新高中”的学业组织模式接受法国的高中教育。“新高中”用新的“探索课程”取代“定向课程”,对所有学生进行“个性化陪护”,为困难学生开办“学业水平补习班”,学生可以更换“学业道路”,所有学生都可以享受个别辅导。另外,普通高中的学生可以转到职业学校学习,职业学校的学生也可以转到普通高中学习,这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权。

2.以价值观为导向

不只是中国,很多国家的教育都出现了从以能力为导向向以价值观为导向的转变。价值观主要包括,一是正确对待自己,二是正确对待别人,三是正确对待社会、国家和世界。

韩国提出,学校教学要将更多品德教育融入到各科教学之中,培养学生重要的价值观与态度,如同理心与同情心、诚实、责任心等。

新加坡的教育导向一直随着时代的要求而不断变化:从1959年起的生存导向,到1979年以后的效率导向,再到1997年以后的能力导向。 20xx年9月22日,新加坡教育部长王瑞杰提出,让教育系统变得更加以学生为中心,更加关注全面教育,更加强调学生的价值观和品格发展。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学生中心、价值观导向的教育”。

法国政府近日公布了《共和国学校重建导向与规划法》。该法旨在建立公正的、严格要求的、富有包容精神的学校,使教师在新的德育和公民教育的框架下,在各级各类教育中贯彻共和国的价值观,教会学生生活中所需要的重要能力。

新西兰教育部颁布了20xx年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必须将基础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学校各门课程的教学当中。基础价值观教育计划明确指出,新西兰的学校应教育学生具有以下8种价值观,分别是:追求卓越、创新与好奇、多样化、尊重他人、公正、团结合作、关心环境、诚实正直。

3.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的培养重点在于,一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二是实践式学习,三是合作式学习。

哈佛大学“为理解而教”的课程就是把各种知识综合在一起,以问题为中心,并将问题的解决作为关键。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观发生了改变,过去的学习主要是为了解答问题,而现在的学习则是为了解决问题。过去,“理解”就是学生听懂了老师讲的知识;现在,“理解”则是学生在听懂的基础上,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为理解而教”的课程还体现了教学观的改变,即从教学是知识的传授改变为教学是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然后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是学生的自我超越,是对自己生命价值的认识,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培养。再有就是教学模式的改变,使学生从“被教”转向自主学习。曾有一位英国牛津大学的教授来中国参加一所中学的毕业典礼,他在讲话时表示,与英国学生相比,中国学生要勤奋得多,考试成绩也好得多,但是,英国学生是自己在学习,而中国学生则是“被教”。

去年,学习型组织的倡导者彼得·圣吉来中国,他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婴儿学走路,是在跌倒、爬起、再跌到、再爬起的过程中学会的。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就像婴儿学走路一样,要有一个想错、再想、再想错、再想的过程。学生的每一个错误都意味着他在成长,教师要有“祝贺失败”的修养。彼得·圣吉的意思是要关注学生的错误,尊重学生的错误,学生犯错误恰恰意味着他在成长。就像婴儿摔倒了家长不要抱,因为他只有摔倒了爬起来,再摔倒了再爬起来,才能最终学会走路。

20xx年8月,新加坡教育部长王瑞杰描述了新加坡未来可能面对的挑战。他强调,面对科技和经济形势的改变,下一代不但要拥有良好的知识基础和技能,还要懂得创造新的知识,并以创新的手法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

日本独立行政法人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于20xx年首次选定筑波大学、埼玉大学、千叶大学、京都大学、冈山大学5所国立大学作为“未来科学家培养讲座”开办校,为擅长数理化的小学至高中的学生讲授大学课程,并提供机会让他们亲手做实验。

印度在中学所有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进行“高级思维技能”(hots)培养。“高级思维技能”包括理解技能和批判性思维。引入高级技能,旨在拓宽学生视野。强调以应用为基础的问题的解决,反对机械学习,使学生能够建构知识,并能在真实的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

以色列教育部门在中学实施“优秀20xx计划”。该计划的宗旨是树立学生的创新观念,使学生具有数学的、技术的、经济的综合思维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

4.信息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许是教育领域在21世纪最重大的变革。美国联邦教育部长邓肯在20xx年9月重复提出了著名的“乔布斯之问”——为什么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投入很大,却没有产生像在生产和流通领域那样的效果呢?信息技术应用于物流,物流的整个业态发生了改变;信息技术应用于商业领域,网购就对于实体商场产生很大的冲击;信息技术应用于国防领域,战争形态发生了改变;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却没有产生太大的改变。为什么会这样呢?邓肯认为,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并没有使教育产生结构性的改变。信息技术不应仅仅是一个工具,它要改变整个教学模式,甚至是学校形态。

《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xx基础教育版》由美国新媒体联盟、学校网络联合会和国际教育技术联合会合作完成。报告指出,在近期发展阶段(即未来12个月内),“云计算”和“移动学习”这两种既有联系又各具特色的技术将进入主流应用。云计算能够使资源大量存储、提取、交互,而且不需要每所学校都建立资源库。移动学习可以说是学习工具最重要的变革,其中最主要的是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在中期发展阶段(即未来2至3年内),“学习分析”和“开放内容”将引起基础教育领域日益浓厚的兴趣,预期将会在20%以上的教育机构得到应用。学习分析能够及时掌握群体和个体的动态,从而为个性化学习提供技术支持。对于开放内容,我们现在已有尝试,即搭建平台进行远程教育和互动。开放内容最重要的是价值观的转变,从资源的独享转向资源的共享。在远期发展阶段(即未来4至5年内),“3d打印”与“虚拟和远程实验室”将获得广泛应用。社会对这两种技术更深层次的兴趣和投资是明确的方向标,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报告认为,最大的挑战就是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人们通常习惯于自己所熟悉的事物,对不熟悉的事物容易产生抵制情绪,并找出种种理由反对它。例如,ipad会影响学生视力与人际交往能力等。我认为,虽然这些问题确实都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中可能会出现的,但都可以在实践当中逐步解决。因此,要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传统的教育实践限制了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新的教育模式也正在给传统学校模式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的技术和实践并不能为个性化学习需求提供充分的支持,我们尚未找到应用数字化媒体开展形成性评价的方法。

经合组织公布了对15岁学生的“数字化阅读技能”(digital literacy)调查结果。这篇题为《pisa20xx年结果:在线学生》的报告旨在测试15岁学生在互联网上寻找信息、解读信息、理解及评估电脑图表等方面的能力。来自16个经合组织成员国以及3个非成员经济体(哥伦比亚、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的学生参加了测试。结果显示,韩国15岁学生在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学习方面名列第一,接下来依次是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中国香港和冰岛。

韩国国民中学英语、科学、社会三科将使用电子教科书,使学生得以主动、积极、认真地学习,而且此举有助于提升学生自学与日常生活所需的核心能力。

日本通讯部已于20xx年10月在日本的小学启动电子课本试用计划。参与试用计划的小学生每人拥有一台平板电脑,同时,教室中还安装了互动式黑板。这项试用计划的目标是,到20xx年,日本全国的中小学生每人都配备一台电子课本。如果成功的话,这将为日本的中小学教育模式带来前所未有的革新。

法国《共和国学校重建导向与规划法》特别提出,使教师、学生和家长能够轻松地在网络上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教育资源和软件,学生可以真正地掌握多媒体,具备未来公民必备的能力,同时促进学校教育走进数字化时代。20xx年的新学期,法国的学校提供了11项必要的数字化服务。

印度于20xx年11月发布了一款名为aakash2的7英寸平板电脑,出售给学生的政府补贴价仅为1130卢比(约合20美元),号称全球最便宜的平板电脑。目前,印度已有250所高校的1.5万名教师接受了将该款平板电脑应用于教育的培训。

中国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并不算晚,但如果我们现在不关注世界的态势,就很可能还停留在传统的“智慧教室”和“校校通”阶段。

5.教育质量的评估

教育质量的评估是提高教育质量必须要关注的问题,评估的关注点主要在于评估标准、评估体系与评估政策。

经合组织发布了一篇题为《为促进更好学习:评价与评估的国际视角》的报告。该报告称,全球教育系统正将对教师和学校绩效的评估作为帮助学生更好学习以及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推动力。报告还指出,经合组织各成员国在“学校是否和如何测试成绩”这两个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芬兰很多人现在不赞成参加pisa评估,他们认为pisa并没有多大的意义,不管pisa评估结果如何,他们都认为芬兰教育是很好的。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国家,如法国、日本,他们对于pisa的结果特别关注,有的国家的教育部长甚至就是因为pisa评估成绩不好而被撤职。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各国对于评估的看法和态度并不完全一样。

美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主要依靠单一的测试手段来给学生和学校评级,强调结果评价,而忽略了体现学生和学校发展进步的过程性评价。奥巴马上台后则采取了更加全面客观的测试方式。联邦政府已投资3.5亿美元支持各州创立更加复杂综合的评估体系,这个评估体系不仅用于发现问题,而且用于为教师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以帮助他们改善教学,提高学生学业成就。

自20xx年3月31日开始,英国每所中学都必须公开其在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中每一学科的具体表现,以便家长全面了解学校的教学状况,为自己的孩子选择合适的学校。

20xx年,俄罗斯正式开始在全国实行统一的高考制度,逐步把中学毕业考试和高考合二为一。此举的原因是学生负担太重,自主招生易造成教育腐败,考试成本过高又缺乏国家统一标准,教育质量无法保证。该制度备受争议,很多高等院校都坚持认为应该自主招生。

20xx年4月中下旬,日本进行了例行的全国学力调查,包括学生学力调查、历年变化分析调查、家长问卷调查、教育委员会问卷调查。调查覆盖国、公、私立小学六年级、初中三年级的所有学生,着重把握和分析全国所有学校的学力状况,了解问题的改善状况,考查小班化教育政策的成果。

在提高教育质量的潮流指向中,以学习为中心反映了教育理念的转变,以价值观为导向反映了教育目标的转变,培养创新精神反映了教育方式的转变,信息技术的应用反映了教育技术的转变,教育质量的评估反映了对待教育结果方式的转变。因此,当代教育的改革动向是全方位的。

(三)关键在于教师队伍建设

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最终都要体现在课程上,课程是学校教育目标落实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启动《20xx-20xx年教师战略》。新战略的重点是支持教师进行高质量学习,因此,新战略暂被称作“为了全民教育的高质量教师”。20xx年4月21日至27日的全球教育行动周提出“每个孩子都需要教师”的口号,行动周聚焦于教师在实现教育目标中的关键作用,即“没有教师,学校仅仅是一座建筑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说:“教师是推动教育平等、机会和质量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满足每一个孩子愿望的关键,他们掌握着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钥匙。”20xx年3月,经合组织发布了一份题为《为21世纪准备教师并培养学校领导》的报告。报告呼吁,越来越多的国家面临关键学科合格教师短缺问题,各国政府迫切需要提高教师行业的吸引力。欧盟提出,随着时代的快速变化,教师技能需要被重新定义和调整。21世纪教师需要具备的技能比以往更多更复杂。当前教师结构失衡主要表现为教师老龄化、性别失衡及特定专业教师不足。因此,欧盟提出要“重新审视教育”。各会员国对教师政策尤其应该关注以下方面:教师新技能的培养,增加投入,吸引年轻人从事教师职业,加强现有教师培训。

美国25个州发表声明,将采取行动更新其教师资格系统,以保证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前具备充分条件,要开发创新性绩效评估措施,加快批准教师培养项目的进程,以保证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能满足大学和就业的需要。

澳大利亚一半以上的公立学校教师将接受更为严格的教师资格评估检验,旨在提升公立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对于那些资深的在职教师和新入职的教师,他们虽然在工作经验上有所差异,但是为了使教师能够产生危机意识和进取意识,新的评估方案认为应该对这两类教师采用同等级别的评估标准。

20xx年,以提高全国教育质量为目的,瑞典教育部长与各方就十项教育改革措施达成了共识。这十项措施为:提高教师薪资并实施教师分级,减少教师的行政文书工作,制定教师执照过渡期方案并协助在职教师进修,提高师范教育录取门槛,提升教学法,设立教师培训学校,为培训学校建立评价机制,加强“入职年”(introduction year)培训,设立教育研究院。

20xx年3月,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提出了教师教育、教师培养改革的总方向:改变教师教育由大学承担、教师培养由教委承担的断层现状,构筑教师生涯一体化培养体制,使教师进行深入的专业发展。改革的具体方向是:教师硕士化培养;改革教师资格证制度,创设“一般资格证”“基础资格证”和“专业资格证”的教师资格证制度。

新加坡为提升教育团队的整体素质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为教师和校长制定管理者、教学和教育专家的不同职业发展轨道,只录取每一批大学生中最优秀的1/3加入教师行列,将现任教师每年的培训时间增加至100小时,为学校管理人才制定导师制。

于20xx年3月召开的第二届“国际教师大会”主要研究21世纪的教师与过去有何不同。大会研究了若干项的差异,并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即21世纪的教师必须成为高水平的知识工作者,不断丰富他们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平。

三、结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20xx年11月的世界教育创新峰会上讲道,“21世纪的教育需要重大创新,这是因为我们的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融合,知识驱动性也越来越强。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必须就教育的目的、内容、出发点及方式开展批判的、持续的交流和对话。”这个讲话有三层意思,一是教育需要重大创新;二是教育创新是全方位的创新;三是各国之间必须展开批判的、持续的交流和对话,这就是教育国际化的意义。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创始人普拉哈拉徳提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公式之一就是r=g,即资源来自全球,他说:“所有企业都应从全球多个企业甚至竞争者那里获取资源,以形成一个全球化的资源系统,这是因为没有一家企业的经营范围和规模足以满足任意一位消费者在任意时刻的需求。”如果将这种思想引申到教育领域,那么我们就会得出,所有国家的教育都应从全球多个国家甚至竞争者那里获取资源,以形成一个广泛的资源系统,这是因为没有一个国家的教育资源足以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所有需求。因此,形成多元、灵活的全方位教育资源意识与资源整合能力,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的重要动因。

世界是一个圆,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圆心,圆心无处不在。教育就是半径,半径越长,每个人拥有的世界就越广阔。推动教育国际化是拉长教育半径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推动教育国际化就是为了能够拥有一个更广阔的教育的世界。

改革教育心得体会优秀篇五

教育改革是以"有意义的转变"为标志的,也就是说,教育改革有着显见的具体效应或结果。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深化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希望大家喜欢!

1、教育,民生之本,强国之基。教育改革,突破藩篱,提振信心。

新的改革举措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出发,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系统规划、统筹兼顾,抓住突破口,啃下“硬骨头”,让进入“深水区”的教育改革扎实稳步推进。

2、让大学教育更公平普惠

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之后的重点和难点。能否审慎、科学地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课程设置改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事关社会的稳定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关乎千家万户与民族未来。

9月,开学之初,十多年从未走出过家乡的王成韬来到了清华大学,成为一名大一新生。王成韬来自淳朴而闭塞的中缅边境小城云南腾冲,能够进入清华大学,正是得益于“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改革举措。与他一样,全国还有832个贫困县的3万名学子,圆了大学梦。将更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惠及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的农家子弟,正是xx大以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

与此同时,高考英语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研究生招生改革、通识教育与创业教育、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也都是xx大以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热词”。

各地改革举措百花齐放,江苏省构建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衔接贯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浙江省扩大“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改革试点学校和专业,山东推进各级各类教育体系的衔接和完善,北京中高考改革框架方案公布……无论是基础教育阶段还是高等教育阶段,无论是职业教育还是普通教育,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人才培养朝向“个性化”、“多样化”迈进,人才成长的立交桥逐渐搭建。

3、依法治校,推进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

办学体制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是教育改革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8月12日至23日,一则消息引发关注,中国人民大学、东南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章程核准稿公开征求意见。小消息折射大背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是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全国高校努力的方向,而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已然从积极推进高校章程建设开始。

更令人欣喜的是,20xx年6月,《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出台,通过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5个方面20个关键性指标,建立了一套全新的“绿色评价”体系。无疑,这是一次“倒逼”性质的改革,通过评价方式的变革,从根本上扭转评学生看分数、评学校看升学率的倾向,践行素质教育和为学生“减负”将真正成为可能。共识的凝聚、制度体系的建立,使得教育改革在“深水区”里挺得住,走得稳。

4、从严治师,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

拥有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教师的师德、教学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教育事业的成败。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完善、教师培训制度的深化始终是教师队伍改革的主旋律。xx大以来,从严治师,培养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成为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年来,《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试行)》先后制定,“以德为先”旗帜鲜明,“一票否决”措施严厉,对师德的强调和评价成为教师队伍建设与改革的新亮点。

与此同时,各地基于实际情况出台相关政策和规定,一些长期制约教师队伍建设的难题开始得到解决:山东对中学教师培养实行“大类招生、二次选拔、分段培养”模式,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实行全科综合培养;浙江建立师德师风专项检查制度,把师德作为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标准的基本条件;建立教师培训长效机制,陕西建立教师培训档案制度;河北建立“个人申请—学校推荐—县级审查—市级统筹—省级备案”的学员遴选程序。

今天,中国教育面临着很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许多问题没有现成答案,需要在实践中探索。xx大以来的种种改革举措,已经充分彰显了进入“深水区”、啃下“硬骨头”的决心。

今天,我认真听了教育局领导《改进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讲座,深有感触。

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优先发展教育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战略方针。教育理念的更新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进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成为学校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举措。

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坚定信心,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一定要提高认识,下大的决心,花大的力气,勤奋学心,务实工作,就一定能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情来,就一定能够成为人民满意的教师。

首先要静心思考,认真研究。思考什么?思考怎样才能为学生创造和提供一个和谐愉悦的环境,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个环境中,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不再是脱离生活和实践活动的;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也不再仅仅以教书本知识为主,而是自觉融入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之中,将自己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将自己组织的活动与学生的学习联系起来。研究什么?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和方法。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要注重因材施教,善于循循诱导。

其次要提高使命感,加强责任感。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认清自己的责任。教师就是教师,教师的存在特征,注定同普通人不一样,也只有这“不一样”,教师才能在精神的世界里,保持特立独行的清醒与尊严。一个教师,也只有拥有这份“特立独行的清醒与尊严”,才能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上,气宇轩昂,昂首挺胸。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育人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规划,而不是做一天教师撞一天钟。

党的xx届三中全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公报高瞻远瞩,继往开来,不但承继了35年来改革开放的历史逻辑,又有新的视角和立意。尤其是公报上将教育领域的改革,描述为“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三个“最”完全体现了党对教育事业发展的关怀,表明了对民生问题的持续关注,更加明确了教育彻底改革创新的鲜明态度。公报中在教育领域的改革叙述中,首次使用了“综合改革”的字眼,这实际上是拓展了教育改革的范畴。这不仅意味着基础教育、义务教育要强化履行政府的法定义务,还意味着技能教育、高校教育将向更加注重教育规律,注重创新的模式转变。

在学习中,我深刻

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在工作中要紧紧围绕xx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围绕“教育改革”主线,自觉参与,积极创新,立足本职,恪尽职守,联系教学实际,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要认识到教育的责任重大,任重道远,必须在工作岗位上认认真真施教,踏踏实实育人,积极参加课程改革,做到求真务实。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用素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不断创新,充实提高自己。作为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师德,为人表率,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去引导学生,进行师生互动,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做到文明执教,育人为本。要尊重和关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领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成长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2.教育牵系着民族兴衰和国家存亡,教育牵系着学生的未来。因此教师平时要克服急躁情绪,从细微处入手,从点滴做起,用赏识的眼光看学生,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对待待优生要有耐心,不要歧视他们,注意发现他们的优点,予以表扬,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开启他们沉重的心扉,给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人,有着对学生无私的爱心,精心营造和优化育人环境,积极为他们的腾飞创造条件。

模。作为一名教师,一生要淡泊名利,甘为人梯,把自己毕生精力献给党的教育事业。用我们的智慧和能力为年轻的生命多注入一些激情,多创造一些体验,多赋予一些憧憬,让我们的生命在发现和唤醒生命的潜能中发出光和热。

4.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学习、勇于创新的教育改革实践,关注细节、追求和谐的教育价值观,确保教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这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在工作岗位上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履职,注重实效。每天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5、紧跟全国课改的新形势,积极参加课程改革,深入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实践,在以导学稿为载体的探究式教学改革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量,做改革的先锋者。在工作中认真学习教育改革理论,用素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不断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是教育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党的xx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理念和路线,更深入更全面的教育改革的春天即将到来,让我们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去迎接教育改革新时代的曙光吧!

改革教育心得体会优秀篇六

1、教育,民生之本,强国之基。教育改革,突破藩篱,提振信心。

新的改革举措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出发,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系统规划、统筹兼顾,抓住突破口,啃下“硬骨头”,让进入“深水区”的教育改革扎实稳步推进。

2、让大学教育更公平普惠

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之后的重点和难点。能否审慎、科学地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课程设置改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事关社会的稳定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关乎千家万户与民族未来。

9月,开学之初,十多年从未走出过家乡的王成韬来到了清华大学,成为一名大一新生。王成韬来自淳朴而闭塞的中缅边境小城云南腾冲,能够进入清华大学,正是得益于“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改革举措。与他一样,全国还有832个贫困县的3万名学子,圆了大学梦。将更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惠及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的农家子弟,正是xx大以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

与此同时,高考英语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研究生招生改革、通识教育与创业教育、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也都是xx大以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热词”。

各地改革举措百花齐放,江苏省构建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衔接贯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浙江省扩大“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改革试点学校和专业,山东推进各级各类教育体系的衔接和完善,北京中高考改革框架方案公布……无论是基础教育阶段还是高等教育阶段,无论是职业教育还是普通教育,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人才培养朝向“个性化”、“多样化”迈进,人才成长的立交桥逐渐搭建。

3、依法治校,推进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

办学体制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是教育改革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8月12日至23日,一则消息引发关注,中国人民大学、东南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章程核准稿公开征求意见。小消息折射大背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是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全国高校努力的方向,而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已然从积极推进高校章程建设开始。

更令人欣喜的是,20xx年6月,《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出台,通过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5个方面20个关键性指标,建立了一套全新的“绿色评价”体系。无疑,这是一次“倒逼”性质的改革,通过评价方式的变革,从根本上扭转评学生看分数、评学校看升学率的倾向,践行素质教育和为学生“减负”将真正成为可能。共识的凝聚、制度体系的建立,使得教育改革在“深水区”里挺得住,走得稳。

4、从严治师,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

拥有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教师的师德、教学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教育事业的成败。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完善、教师培训制度的深化始终是教师队伍改革的主旋律。xx大以来,从严治师,培养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成为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年来,《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试行)》先后制定,“以德为先”旗帜鲜明,“一票否决”措施严厉,对师德的强调和评价成为教师队伍建设与改革的新亮点。

与此同时,各地基于实际情况出台相关政策和规定,一些长期制约教师队伍建设的难题开始得到解决:山东对中学教师培养实行“大类招生、二次选拔、分段培养”模式,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实行全科综合培养;浙江建立师德师风专项检查制度,把师德作为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标准的基本条件;建立教师培训长效机制,陕西建立教师培训档案制度;河北建立“个人申请—学校推荐—县级审查—市级统筹—省级备案”的学员遴选程序。

今天,中国教育面临着很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许多问题没有现成答案,需要在实践中探索。xx大以来的种种改革举措,已经充分彰显了进入“深水区”、啃下“硬骨头”的决心。

改革教育心得体会优秀篇七

教师与学生建构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为师生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上课将不再会是无所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运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将知识、技能分解,并从部分到整体,有组织的加以呈现。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背诵培养能力,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的自主学习、研究学习。

如:教学声母、韵母,绝大部分孩子都能看到便发准音。课堂上就先给他们几分钟的时间预习每课内容,然后再把每一项"搬"到黑板上,一一来考他们,孩子们积极性特别高,并能专心听别人读得是否正确,是否比自己好。

当与孩子交往时,孩子回答问题表达不清楚、语句说不完整时,教师的一个点头、微笑、一句话的点拨、一个示范动作等都能给孩子以启示,使孩子受到感悟进而明确自己的行动目标。

当孩子有兴趣、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能自由参与创新时,被鼓舞和被信任作重要的事情时,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的最好。所以抓好这些契机也便抓住了孩子。如:课堂上鼓励他们当小老师,不时的给他们一句表扬的话和一个小礼物,课间穿插游戏缓和气氛等效果极好。

座位的改变有利于孩子间的研究性学习,增加了孩子间的交往,学会了互相帮助,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对教师的教也起到了一个促进作用。

改革教育心得体会优秀篇八

最近几天,新闻媒体最关注的有这样两件事,一件事是东海防空识别区,另一件事是pisa成绩的公布。pisa成绩的公布引起了媒体的很大关注,我已经看到了很多国家对此的评论。我认为,世界各国对pisa成绩的关注,体现了教育国际交流。所谓教育国际交流,不仅是中国要了解其他国家,其他国家也非常关注中国。因此,让中国了解世界教育,让世界了解中国教育,这就是教育的国际化。

一、前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提出,要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教育国际化的实质是什么?我认为,就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教育资源在国际间进行配置,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世界各国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断提高,各国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教育手段和方法的采用等方面不仅要满足来自本国、本地的要求,而且要适应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新形势。因此,归根结底,教育国际化就是用国际视野来把握和发展教育。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我们面临着许多挑战——人与自然之间有生态危机,人与社会之间有人文危机,人与人之间有道德危机,人与自己之间有心理危机,国家与国家之间有安全危机,文化与文化之间有价值观危机,经济与经济之间有金融危机,这些危机都在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与此同时,我们又生活在充满机遇的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20世纪末,人类将跨入新世纪的门槛,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美国联邦商务部就共同资助了一项研究计划,目的是要弄清楚在21世纪哪些科学技术会引领人类的发展。70多位一流的科学家在研究之后,提交了一份480页的研究报告《聚合四大科技,提高人类能力》。报告认为,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信息技术(informational technology)、认知科学(cognitive science)这四大科技的聚合(nbic)会引领人类社会在21世纪的发展。机器人就是聚合科技的产物。日本提出,要在20xx年前,使机器人能够达到考上东京大学的水平。这种新兴科技的兴起,的确给我们带来了发展的机遇。聚合科技会产生怎样的效果?这个效果可能会使人类物种发生第四次改变。第一次改变是人类走出森林;第二次改变是对火的使用,人类可以吸收更多的蛋白质,有助于人脑的发育;第三次改变是文字的出现和文化的传承;第四次改变可能就会是聚合科技带来的,也许会出现人工造人,这就是很大的改变。

第一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电气时代”,种种迹象表明,以聚合科技为基础,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展开。第三次工业革命会引起整个业态的变化,大规模生产有可能会转向大规模定制,产业组织的网络化,知识型员工将成为核心竞争资源。产业革命也正在兴起,主席在视察中关村之后在讲话中说,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我们正是在这个背景下研究教育问题的。教育是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的最锐利的武器,公平与质量是全球教育事业共同的、永恒的主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认为,教育只有培养出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可能使人类真正得到可持续发展。

20xx年10月,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启动了“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有10个国家参与了此次倡议行动,中国就是其中之一。主席专门发了贺信,全力支持这项行动。倡议包含三部分内容:第一,不论其性别、背景或处境,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第二,必须提高学习质量,通过更好的科技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年轻一代适应当今就业市场的需求;第三,教育应充分发挥其培育为人之道的核心作用,培养全球公民意识,帮助人们构建更公平、和谐和包容的社会。

(一)全球教育聚焦于质量公平

现在,公平与质量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重合。因为原来“公平”主要指的是有上学的机会,“质量”指的是上好学;现在除了非洲一些地区之外,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的上学机会问题都已基本得到解决,而上好学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因此,质量公平问题现在被提上了日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增加入学机会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并未带来教育质量和教育针对性的提高,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正面临教育质量危机,而大部分发达国家也没能为所有学习者提供有质量的教育。

世界银行“20xx年教育战略”提出,为应对全球教育面临的挑战,未来教育的目标应从促进“全民教育”转变为促进“全民学习”。“全民学习”目标的提出是在获得入学机会的基础上更强调受教育的结果,有利于在促进教育机会公平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教育结果的公平。经合组织于20xx年举办了教育论坛,并在论坛上得出了这样一个研究结论——当前,来自贫困家庭的年轻人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代表严重不足,那些不能在义务教育阶段减轻社会经济背景对学生成绩影响的国家,也不可能在高等教育阶段解决这一问题。经合组织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学校成绩表现进行评比,并将其列入学生公平就学的分析数据。这一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不单纯看均衡水平,也不单纯看发展水平,而是将均衡与发展放在一起进行评估,即将公平性与成绩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公平性与学校成绩两方面表现俱佳的排名前十位的是中国上海、中国香港、芬兰、韩国、加拿大、日本、冰岛、爱沙尼亚、荷兰、挪威;公平性高,但学校成绩表现较差的是俄罗斯、西班牙、克罗地亚和捷克等国;公平性和学校成绩表现两方面都不好的是保加利亚、土耳其、吉尔吉斯斯坦等国;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则是学校成绩表现高于平均水平,但就学公平性低于平均水平。

日本近些年来非常关注教育质量并为此采取了诸多措施。这是因为日本在pisa评估中的成绩有所下降,日本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十几年前推行的“宽松教育”致使日本学生学习质量下降。因此,日本现在开始增加课时、教学内容,提高教学难度,特别是数学与科学的难度。这样一来,日本教科书的厚度也就增加了。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了对初中全科及高中部分科目的最新教科书的检测结果,各学科教科书合计平均页数为5485页,比20xx学年度增加了1078页。其中增加幅度最大的为理化科目(增加45%)以及数学科目(增加33%)。

20xx年2月1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了美国国情咨文演讲。“现在,为了扩大我们的中产阶层,我们的公民必须接受教育和当今从事工作所必备的技能培训。同时我们也要确保,在美国的每一个人只要辛勤肯干,就能获得出人头地的机会。”奥巴马发表的国情咨文在教育方面主要谈了三个问题,一是加大学前教育投入;二是加强高中教育的技能培训;三是对贫困大学生给予资助。

韩国现任总统朴槿惠于20xx年2月25日就职,于5月底就出台了《快乐学习·逐梦成长》的新教育政策。他们认为,只有小班化才能提高教育质量。20xx年,韩国小学每班平均20.3名学生,20xx年将减至15.9名。新政策还提出改变教科书,教科书编写应该以学生的能力、兴趣为核心考量,让学生爱不释手,使学生能自我阅读学习,不必另找参考书或私人补习。

(二)提高教育质量的潮流指向

1.以学生为中心

现在,教育开始由以课程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一是学生的全员化发展,即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实际上,我认为对于教育公平最好的解读就是每个学生都是重要的。二是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因此不能忽视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三是学校的多样化发展,学校的多样化发展归根结底是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服务的。

俄罗斯正在进行高中课程改革。俄联邦教育与科学部部长安德烈·富尔先科宣布,新的联邦高中教育标准草案规定,学生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不同的科目,而且还可以自行选择不同水平的课程。这给了学生更多的自由。

韩国的《快乐学习·逐梦成长》提出,初中三年期间,指定某一学期不举行任何考试,让学生在没有考试、没有成绩评价压力的情况下,借由学校所举办的各项活动,充分尝试自己的职业性向。韩国首尔市教育厅宣布,将从20xx年6月开始,定期对全市中小学生的快乐指数开展调查。调查内容分四大领域:对学校生活的满意度、对家庭生活的满意度、对自己的满意度、综合满意度。

在法国,于20xx年秋季升入高一的学生已经在按照改革后的“新高中”的学业组织模式接受法国的高中教育。“新高中”用新的“探索课程”取代“定向课程”,对所有学生进行“个性化陪护”,为困难学生开办“学业水平补习班”,学生可以更换“学业道路”,所有学生都可以享受个别辅导。另外,普通高中的学生可以转到职业学校学习,职业学校的学生也可以转到普通高中学习,这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权。

2.以价值观为导向

不只是中国,很多国家的教育都出现了从以能力为导向向以价值观为导向的转变。价值观主要包括,一是正确对待自己,二是正确对待别人,三是正确对待社会、国家和世界。

韩国提出,学校教学要将更多品德教育融入到各科教学之中,培养学生重要的价值观与态度,如同理心与同情心、诚实、责任心等。

新加坡的教育导向一直随着时代的要求而不断变化:从1959年起的生存导向,到1979年以后的效率导向,再到1997年以后的能力导向。 20xx年9月22日,新加坡教育部长王瑞杰提出,让教育系统变得更加以学生为中心,更加关注全面教育,更加强调学生的价值观和品格发展。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学生中心、价值观导向的教育”。

法国政府近日公布了《共和国学校重建导向与规划法》。该法旨在建立公正的、严格要求的、富有包容精神的学校,使教师在新的德育和公民教育的框架下,在各级各类教育中贯彻共和国的价值观,教会学生生活中所需要的重要能力。

新西兰教育部颁布了20xx年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必须将基础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学校各门课程的教学当中。基础价值观教育计划明确指出,新西兰的学校应教育学生具有以下8种价值观,分别是:追求卓越、创新与好奇、多样化、尊重他人、公正、团结合作、关心环境、诚实正直。

3.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的培养重点在于,一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二是实践式学习,三是合作式学习。

哈佛大学“为理解而教”的课程就是把各种知识综合在一起,以问题为中心,并将问题的解决作为关键。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观发生了改变,过去的学习主要是为了解答问题,而现在的学习则是为了解决问题。过去,“理解”就是学生听懂了老师讲的知识;现在,“理解”则是学生在听懂的基础上,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为理解而教”的课程还体现了教学观的改变,即从教学是知识的传授改变为教学是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然后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是学生的自我超越,是对自己生命价值的认识,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培养。再有就是教学模式的改变,使学生从“被教”转向自主学习。曾有一位英国牛津大学的教授来中国参加一所中学的毕业典礼,他在讲话时表示,与英国学生相比,中国学生要勤奋得多,考试成绩也好得多,但是,英国学生是自己在学习,而中国学生则是“被教”。

去年,学习型组织的倡导者彼得·圣吉来中国,他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婴儿学走路,是在跌倒、爬起、再跌到、再爬起的过程中学会的。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就像婴儿学走路一样,要有一个想错、再想、再想错、再想的过程。学生的每一个错误都意味着他在成长,教师要有“祝贺失败”的修养。彼得·圣吉的意思是要关注学生的错误,尊重学生的错误,学生犯错误恰恰意味着他在成长。就像婴儿摔倒了家长不要抱,因为他只有摔倒了爬起来,再摔倒了再爬起来,才能最终学会走路。

20xx年8月,新加坡教育部长王瑞杰描述了新加坡未来可能面对的挑战。他强调,面对科技和经济形势的改变,下一代不但要拥有良好的知识基础和技能,还要懂得创造新的知识,并以创新的手法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

日本独立行政法人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于20xx年首次选定筑波大学、埼玉大学、千叶大学、京都大学、冈山大学5所国立大学作为“未来科学家培养讲座”开办校,为擅长数理化的小学至高中的学生讲授大学课程,并提供机会让他们亲手做实验。

印度在中学所有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进行“高级思维技能”(hots)培养。“高级思维技能”包括理解技能和批判性思维。引入高级技能,旨在拓宽学生视野。强调以应用为基础的问题的解决,反对机械学习,使学生能够建构知识,并能在真实的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

以色列教育部门在中学实施“优秀20xx计划”。该计划的宗旨是树立学生的创新观念,使学生具有数学的、技术的、经济的综合思维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

4.信息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许是教育领域在21世纪最重大的变革。美国联邦教育部长邓肯在20xx年9月重复提出了著名的“乔布斯之问”——为什么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投入很大,却没有产生像在生产和流通领域那样的效果呢?信息技术应用于物流,物流的整个业态发生了改变;信息技术应用于商业领域,网购就对于实体商场产生很大的冲击;信息技术应用于国防领域,战争形态发生了改变;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却没有产生太大的改变。为什么会这样呢?邓肯认为,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并没有使教育产生结构性的改变。信息技术不应仅仅是一个工具,它要改变整个教学模式,甚至是学校形态。

《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xx基础教育版》由美国新媒体联盟、学校网络联合会和国际教育技术联合会合作完成。报告指出,在近期发展阶段(即未来12个月内),“云计算”和“移动学习”这两种既有联系又各具特色的技术将进入主流应用。云计算能够使资源大量存储、提取、交互,而且不需要每所学校都建立资源库。移动学习可以说是学习工具最重要的变革,其中最主要的是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在中期发展阶段(即未来2至3年内),“学习分析”和“开放内容”将引起基础教育领域日益浓厚的兴趣,预期将会在20%以上的教育机构得到应用。学习分析能够及时掌握群体和个体的动态,从而为个性化学习提供技术支持。对于开放内容,我们现在已有尝试,即搭建平台进行远程教育和互动。开放内容最重要的是价值观的转变,从资源的独享转向资源的共享。在远期发展阶段(即未来4至5年内),“3d打印”与“虚拟和远程实验室”将获得广泛应用。社会对这两种技术更深层次的兴趣和投资是明确的方向标,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报告认为,最大的挑战就是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人们通常习惯于自己所熟悉的事物,对不熟悉的事物容易产生抵制情绪,并找出种种理由反对它。例如,ipad会影响学生视力与人际交往能力等。我认为,虽然这些问题确实都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中可能会出现的,但都可以在实践当中逐步解决。因此,要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传统的教育实践限制了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新的教育模式也正在给传统学校模式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的技术和实践并不能为个性化学习需求提供充分的支持,我们尚未找到应用数字化媒体开展形成性评价的方法。

经合组织公布了对15岁学生的“数字化阅读技能”(digital literacy)调查结果。这篇题为《pisa20xx年结果:在线学生》的报告旨在测试15岁学生在互联网上寻找信息、解读信息、理解及评估电脑图表等方面的能力。来自16个经合组织成员国以及3个非成员经济体(哥伦比亚、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的学生参加了测试。结果显示,韩国15岁学生在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学习方面名列第一,接下来依次是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中国香港和冰岛。

韩国国民中学英语、科学、社会三科将使用电子教科书,使学生得以主动、积极、认真地学习,而且此举有助于提升学生自学与日常生活所需的核心能力。

日本通讯部已于20xx年10月在日本的小学启动电子课本试用计划。参与试用计划的小学生每人拥有一台平板电脑,同时,教室中还安装了互动式黑板。这项试用计划的目标是,到20xx年,日本全国的中小学生每人都配备一台电子课本。如果成功的话,这将为日本的中小学教育模式带来前所未有的革新。

法国《共和国学校重建导向与规划法》特别提出,使教师、学生和家长能够轻松地在网络上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教育资源和软件,学生可以真正地掌握多媒体,具备未来公民必备的能力,同时促进学校教育走进数字化时代。20xx年的新学期,法国的学校提供了11项必要的数字化服务。

印度于20xx年11月发布了一款名为aakash2的7英寸平板电脑,出售给学生的政府补贴价仅为1130卢比(约合20美元),号称全球最便宜的平板电脑。目前,印度已有250所高校的1.5万名教师接受了将该款平板电脑应用于教育的培训。

中国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并不算晚,但如果我们现在不关注世界的态势,就很可能还停留在传统的“智慧教室”和“校校通”阶段。

5.教育质量的评估

教育质量的评估是提高教育质量必须要关注的问题,评估的关注点主要在于评估标准、评估体系与评估政策。

经合组织发布了一篇题为《为促进更好学习:评价与评估的国际视角》的报告。该报告称,全球教育系统正将对教师和学校绩效的评估作为帮助学生更好学习以及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推动力。报告还指出,经合组织各成员国在“学校是否和如何测试成绩”这两个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芬兰很多人现在不赞成参加pisa评估,他们认为pisa并没有多大的意义,不管pisa评估结果如何,他们都认为芬兰教育是很好的。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国家,如法国、日本,他们对于pisa的结果特别关注,有的国家的教育部长甚至就是因为pisa评估成绩不好而被撤职。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各国对于评估的看法和态度并不完全一样。

美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主要依靠单一的测试手段来给学生和学校评级,强调结果评价,而忽略了体现学生和学校发展进步的过程性评价。奥巴马上台后则采取了更加全面客观的测试方式。联邦政府已投资3.5亿美元支持各州创立更加复杂综合的评估体系,这个评估体系不仅用于发现问题,而且用于为教师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以帮助他们改善教学,提高学生学业成就。

自20xx年3月31日开始,英国每所中学都必须公开其在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中每一学科的具体表现,以便家长全面了解学校的教学状况,为自己的孩子选择合适的学校。

20xx年,俄罗斯正式开始在全国实行统一的高考制度,逐步把中学毕业考试和高考合二为一。此举的原因是学生负担太重,自主招生易造成教育腐败,考试成本过高又缺乏国家统一标准,教育质量无法保证。该制度备受争议,很多高等院校都坚持认为应该自主招生。

20xx年4月中下旬,日本进行了例行的全国学力调查,包括学生学力调查、历年变化分析调查、家长问卷调查、教育委员会问卷调查。调查覆盖国、公、私立小学六年级、初中三年级的所有学生,着重把握和分析全国所有学校的学力状况,了解问题的改善状况,考查小班化教育政策的成果。

在提高教育质量的潮流指向中,以学习为中心反映了教育理念的转变,以价值观为导向反映了教育目标的转变,培养创新精神反映了教育方式的转变,信息技术的应用反映了教育技术的转变,教育质量的评估反映了对待教育结果方式的转变。因此,当代教育的改革动向是全方位的。

(三)关键在于教师队伍建设

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最终都要体现在课程上,课程是学校教育目标落实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启动《20xx-20xx年教师战略》。新战略的重点是支持教师进行高质量学习,因此,新战略暂被称作“为了全民教育的高质量教师”。20xx年4月21日至27日的全球教育行动周提出“每个孩子都需要教师”的口号,行动周聚焦于教师在实现教育目标中的关键作用,即“没有教师,学校仅仅是一座建筑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说:“教师是推动教育平等、机会和质量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满足每一个孩子愿望的关键,他们掌握着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钥匙。”20xx年3月,经合组织发布了一份题为《为21世纪准备教师并培养学校领导》的报告。报告呼吁,越来越多的国家面临关键学科合格教师短缺问题,各国政府迫切需要提高教师行业的吸引力。欧盟提出,随着时代的快速变化,教师技能需要被重新定义和调整。21世纪教师需要具备的技能比以往更多更复杂。当前教师结构失衡主要表现为教师老龄化、性别失衡及特定专业教师不足。因此,欧盟提出要“重新审视教育”。各会员国对教师政策尤其应该关注以下方面:教师新技能的培养,增加投入,吸引年轻人从事教师职业,加强现有教师培训。

美国25个州发表声明,将采取行动更新其教师资格系统,以保证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前具备充分条件,要开发创新性绩效评估措施,加快批准教师培养项目的进程,以保证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能满足大学和就业的需要。

澳大利亚一半以上的公立学校教师将接受更为严格的教师资格评估检验,旨在提升公立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对于那些资深的在职教师和新入职的教师,他们虽然在工作经验上有所差异,但是为了使教师能够产生危机意识和进取意识,新的评估方案认为应该对这两类教师采用同等级别的评估标准。

20xx年,以提高全国教育质量为目的,瑞典教育部长与各方就十项教育改革措施达成了共识。这十项措施为:提高教师薪资并实施教师分级,减少教师的行政文书工作,制定教师执照过渡期方案并协助在职教师进修,提高师范教育录取门槛,提升教学法,设立教师培训学校,为培训学校建立评价机制,加强“入职年”(introduction year)培训,设立教育研究院。

20xx年3月,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提出了教师教育、教师培养改革的总方向:改变教师教育由大学承担、教师培养由教委承担的断层现状,构筑教师生涯一体化培养体制,使教师进行深入的专业发展。改革的具体方向是:教师硕士化培养;改革教师资格证制度,创设“一般资格证”“基础资格证”和“专业资格证”的教师资格证制度。

新加坡为提升教育团队的整体素质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为教师和校长制定管理者、教学和教育专家的不同职业发展轨道,只录取每一批大学生中最优秀的1/3加入教师行列,将现任教师每年的培训时间增加至100小时,为学校管理人才制定导师制。

于20xx年3月召开的第二届“国际教师大会”主要研究21世纪的教师与过去有何不同。大会研究了若干项的差异,并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即21世纪的教师必须成为高水平的知识工作者,不断丰富他们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平。

三、结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20xx年11月的世界教育创新峰会上讲道,“21世纪的教育需要重大创新,这是因为我们的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融合,知识驱动性也越来越强。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必须就教育的目的、内容、出发点及方式开展批判的、持续的交流和对话。”这个讲话有三层意思,一是教育需要重大创新;二是教育创新是全方位的创新;三是各国之间必须展开批判的、持续的交流和对话,这就是教育国际化的意义。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创始人普拉哈拉徳提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公式之一就是r=g,即资源来自全球,他说:“所有企业都应从全球多个企业甚至竞争者那里获取资源,以形成一个全球化的资源系统,这是因为没有一家企业的经营范围和规模足以满足任意一位消费者在任意时刻的需求。”如果将这种思想引申到教育领域,那么我们就会得出,所有国家的教育都应从全球多个国家甚至竞争者那里获取资源,以形成一个广泛的资源系统,这是因为没有一个国家的教育资源足以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所有需求。因此,形成多元、灵活的全方位教育资源意识与资源整合能力,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的重要动因。

世界是一个圆,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圆心,圆心无处不在。教育就是半径,半径越长,每个人拥有的世界就越广阔。推动教育国际化是拉长教育半径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推动教育国际化就是为了能够拥有一个更广阔的教育的世界。

改革教育心得体会优秀篇九

教育改革不需要“坐而论道”,需要的是“起而行”,需要的是创造性的“行”。

创造性的“行”首先要“敏于行”。先进的东西是有有效期的,学了要马上用,不然再好东西也会“过期的”。我们经常看到许多教育界同行学习的机会不少,国内外到处跑,可实际工作改进不多,究其原因就是“行”比较迟钝的缘故。因此,学到的先进东西和思考到的好点子要马上付诸于行动,不要依赖“等、靠、要”。学校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诸多有利条件,但我们决不能坐等好的条件从天而降,不要等万事俱备才迈开脚步,创新的路是“等不来的”。“上路了,梦想才真正开始。”,先行一步,先做能做的改变,在路上不断完善才是我们应走的正确之路。

创造性的“行”还要“勇于行”和“智于行”。创造性的“行”就意味着要走一条新路,一条难路,这需要勇气与智慧。许多教育者都纠结在这样一个问题上不得解脱——教育的大环境并不是那么有利于教育改革时我们该怎么办?是抱怨不休?止步观望?还是逆水行舟,知难而上?我的答案是后者。任何的改革都不会有坦途,不怕承担风险,不怕失败,迎难而进,以改革家的气度领导学校工作,开拓发展,是校长成功的动力。悲观的人老是抱怨不利因素,积极的人勇于创造有利因素 ,摆脱不利因素,创造有利因素,学校办学品质就一定能得到提升。

解决了“勇于行”还要解决好“智于行”。行动智慧决定了行动质量,校长的办学智慧应体现在其“领”与“导”上。“领”首先要领对路,要科学地把学校引领到适合自己学校的发展之路上,这是一条实事求是的路,这是一条先进的路;这是一条坚守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的教育绿道。“领”还要领得好,要领得有艺术,要做思想的引领者,要有感召力地、吸引力地把学校师生引领到一个人人都想为之奋斗的共同发展愿景中去。“领”还得领在前,率先垂范要体现在行动的领前上,要求师生们去做的自己先要做到。“导” 首先要疏导学校困节,师生们们难以解决的困难就是需要校长站出来去帮助解决的事,它包括学校管理、后勤、社会资源以及教师思想、业务、家庭等不利学校和师生发展的一切问题。“导”重在疏导与疏通,“导”不是简单的高压和控制而是服务、支持、沟通与指导。“导”要“导心”,人文关怀和人性化管理是“导心”良方。

行路难,不等于无路可行。面对教育改革大潮的袭来,校长作为学校的领路人需要带来大家“敏于行”、 “勇于行”和“智于行”,相信一定能行出一条教育绿道,一条生机盎然的教育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