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2023年唐诗三百首读后感(大全7篇)

时间:2023-10-09 00:59:10 作者:BW笔侠 2023年唐诗三百首读后感(大全7篇)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作者:陆秋莉

暑假期间,我读了《唐诗三百首》这本书,书中许许多多的诗让我知道了不同的道理。

比如孟郊的《游子吟》告诉了我要心怀感恩,用实际行动来感恩母亲对我的爱;胡令能写的《小儿垂钓》告诉了我无论做什么事,应该高度专注,这样成功的概率就会提高很多……但我最喜欢的诗还是王昌龄写的《从军行》(其四)诗中写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告诉了我如果想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必须坚定决心,永不言败。

星期四的下午,体育老师走进了教室,带我们去了操场。老师说:“今天你们的任务是每个人都要在一分钟之内做十个以上的俯卧撑,不会的同学现在马上让会的同学教你。”我听后,心想:怎么办,我虽然会做,但只能做三四个,现在老师要求做十个以上,我肯定完蛋了。于是,我向我的朋友求助。

她听了以后,说:“要不你现在练练吧,我帮你!”我点了点头,她帮我按住腿,说:“开始吧!”我用力一蹬,做起了一个,我又接着做了三个,气喘吁吁地说:“我做不动了,还是放弃吧,肯定不能完成。”她说:“你应该相信自己。”听她这么一说,我想到了《从军行》(其四)这首诗,想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必须坚定决心,永不言败!我说:“嗯,我们接着做。”经过我们再三练习,我做了十六个,虽然有的同学做了三十个,我才做了十六个,但我还是很开心。

《从军行》(其四)这首诗,让我知道了只有坚定决心,永不言败才能成功。

作者:接文博

古人对于祖国的热爱,体现在饱含爱国深情的诗歌中,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诗人们在自己的诗歌中,表达了一种愿望,希望自己的祖国和平安宁,即使是沦陷,也希望能够早日回归。“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乌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圣杜甫的这首《春望》,反映了当时人们热爱祖国、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情感。

我军节节败退。但是战役的最后,有一支军队却奉命留守,这就是“四行仓库八百壮士”。电影把我们带回了1937年那个真实的战场,八百壮士奋勇杀敌,以寡迎众,血战四天四夜,坚守着一座城市,体现了中国军人顽强不屈的奉献精神。

八十三年后的今天,当我看完《八佰》,走出电影院,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耳旁回响起一首首唐诗:“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这些诗句,让人热血沸腾,仿佛又听到金戈铁马拼杀之声……保家卫国,振兴中华,我辈当自强!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从疫情到洪水再到国际战事的纷乱,很多人都说中国太难了,这艰难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呀?但是回首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的那一年,我们坚信:任何困难都不能摧毁一个不服输的民族!山河虽已无恙,吾辈更当自强!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当你打开《唐诗三百首诵读本》的时候,你会感觉这本书像有魔力一样,让你百看不厌,里面的的每一句话都是那样的耐人寻味,每一首诗都是那样的含义深刻。当你合上书的那一刹那,觉得眼前是一幅山水名画。这幅画既淡雅又浓郁,既有别离也有相会,既有慈爱又有怨狠,这幅画是多么的真实啊!

我爱《唐诗三百首诵读本》,也爱留传至今的古诗,更爱我们的中国,没有古代人们的智慧,没有流传至今的文化遗产,也就没有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虽然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诗》指诗经,但我还是想用它形容《唐诗三百首》。

我读它已经一年了,从未间断,常会被那些极美的诗所吸引,我不是很喜欢那些叙事的诗。被写进书中的景诗无一不是我的最爱。《春泛若耶溪》《桃花源记》《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等都是一绝。

唐朝诗人中我最喜欢李杜二人,李白的诗洒脱不羁,杜甫的事叙述历史,为民为国。我想我读懂了他二人的诗,也就读懂了盛唐时期的衰盛。叙述简单却大有篇章,短短一篇却寄情万许,我想这就是唐诗吸引人的地方。

诗词之路,从不平凡。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唐诗三百首》中收录的作者,不仅有我们耳熟能详的“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等人,还有一些不知名的,他们虽然名声不显,但他们的作品亦有其可借鉴之处,值得一阅!因为这写诗作都是经过了时间考验而未被淘汰的,我一向认为,时间是最好的评判家!《唐诗三百首》中有像杜甫的《望岳》,王维的《渭川田家》綦毋潜的《春泛若耶溪》,李白的《蜀道难》这一类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诗句,让人仿若置身其中,仰躺于山水之间;也有像王维的《送别》,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样的送别诗,让人感佩于其中蕴含的深刻情感!

从李白的一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我体味到深切的悲意凄凉,然后是释然的洒脱;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一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让我深深动容,我仿佛看到一个背影,在逆着光的地方叹息,便也体味到了远离故乡的寒冷;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一中写的“云想衣裳花想容”又让我浑身一松,仿佛一个人仰望天空,呼吸都变的芬芳。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唐诗三百首》还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把庐山瀑布的壮观描绘了出来。王维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把祖国山川河流描绘得活灵活现,让荒凉的沙漠变得十分美丽,令人神往,成为千古传唱。

我们知道,诗歌都会表达情感。《唐诗三百首》表达了很多真挚的情感,其中最感动我的就是友情。比如,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虽然手法夸张,但李白和汪伦之间深厚的友情却深深地打动了我。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把朋友之间的不舍、留恋写得十分生动。还有的诗表达了个人情怀,如李商隐的《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达人老年衰的伤感。我们熟知的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了佳节对亲人的怀念。

《唐诗三百首》还告诉了我们不少道理。比如《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我们有目标,有愿望,就要更努力,积极行动,才能实现理想。

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不少古代诗歌,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经典。我这本口袋书中的诗歌不少在我们语文课本中也有,看到它们,我很亲切。我感觉唐诗三百首就是一个内容丰富,多姿多彩的世界。阅读学习这些诗歌,我们可以感受自然及祖国大好河山之美,也能体会到古人的情感,还能懂得一些诗中的道理。我想,这就是经典的魅力吧。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在历史的长河中,岁月的浪花冲刷走了许许多多古老的文化,唐诗却如磐石般沉淀在中华儿女的心中。清代蘅塘退士选编的《唐诗三百首》收集了唐诗中脍炙人口的佳作名篇,每每诵读,都加深了我对诗歌、对古人、对历史的感悟。

读诗要有三品,品色、品温、品韵。读到“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我们一起先看颜色:绿的酒,红的火炉,黑的天,白的雪,四种颜色呈现在眼前,能说不美吗?再看温度:酒本来是冷的,却被火炉加热了,虽说天快下雪,却让人感到一股暖意。最后看韵律:新酒上的泡沫像绿色的小蚂蚁,小火炉上的火苗也在跳动,静中有动,整首诗仿佛有了生命。

唐诗的美还在于它的精。现代文章、诗歌的篇幅较长,文字比较华丽、饱满。古诗则不同,虽然大都只有二十多字,可是字字珠玑,所以读诗要细。杜甫的《春夜喜雨》就是让人回味无穷的好诗,“潜入夜”“细无声”六个字让人感觉到春雨的君子风格,同时也感受到诗人的儒者风范。

唐诗的美无以言表,它不是简单的文字,它是读诗人的心跳与呼吸,也是读诗人行走的步伐。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严羽讲,“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我特别欣赏这句话。

纵览唐诗三百首,我注意一个事实,在盛唐那个时代,诗人的笔下,诗情驰骋想像的广阔天地真的是在“理”之外。细读唐诗后我才明白,只有当诗歌插上了浪漫的翅膀之后,它才有可能尽情地翱翔在“理”的上空。

诗有别趣,其趣令人动情。日前重读唐诗,感慨颇多,现归纳体会如下:

其一、高明的诗人往往会驰骋其想像力,空所依傍,以求其境界出人意料。譬如读到一首好诗,而其技法、灵感及境界又为自己所不能时,我会由衷地感叹:泼墨简笔描之难。诗和禅一样,重在心悟而离言说。诗在技法上讲究“妙悟者不在多言”。当一首诗能达到一种禅境时,就更属不易。就我本人而言,我更喜欢那些具有禅意的诗作,因为它所表达的意境能够直指人心。

其二、一个博学有品位的诗人,总是一个能够纵览诸家的聪明人,总是一个能够改其习端,习禅心法的觉悟者。日久天长,他的诗作自然会达到一种无碍的境界,诗人也会活泼泼地创新出一道为世人所瞩目的风景。

其三、一个有成就的诗人,一定是一个经过了几十年的修行研磨,已经到了一种“志于道、游于艺”境界的人。因为只要读他们的诗作,读者总能够品味出一种大自在的境界。就像架在千刃绝壁上的木桥,那是一种无心之心。

其四、一个体悟了禅境的诗人,一定是一个“夺一切境,入诗歌三味;乘境深处,自由无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