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2023年苏州拙政园导游词详细(实用5篇)

时间:2023-10-05 22:56:14 作者:笔砚 2023年苏州拙政园导游词详细(实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苏州拙政园导游词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天我将到人间的天堂――苏州参观游览。说起苏州城市旅游的特色,基本可以概括为“三古一湖”,即:古城、水乡、园林城市。唐代曾任苏州太守的大诗人白居易,在离任多年之仍深情地怀念她“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人间天堂”自古以来就是对苏州的美誉,为什么苏州被称为“人间天堂”呢?相信大多数人的回答是苏州名胜古迹多、风景园林多且美。其实不然,据《史记》记载在一千多年以前中原地区军阀混战,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大批难民往南迁移,到达江南之后看到一片和平富足、安居乐业的景象,恍若来到了天堂,所以就把苏州比喻为人间天堂。

除此之外,苏州更是一座闻名遐迩的'“园林城市”。苏州园林是苏州的骄傲,她有许多桂冠。拙政园、虎丘等四个园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9个园林是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中著名的园林沧浪亭、网师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怡园等。这些园林,把生意盎然的自然美和艺术美融为一体,成为我国文化艺术的珍贵遗产。国外友人把中国园林称为“中国园林之母”,然而苏州园林更是中国江南园林的代表,以其“古、秀、精、雅多”而获得了“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誉。

其实苏州不仅有着瑰丽多姿的山色水光,而且也是一个文人荟萃之地。有大家熟知的明代四大才子。文征明、唐伯虎、徐祯卿、祝允明。关于他们的传说故事特别地多。现在有很多的电视、电影都围绕着这些故事拍摄的。如《唐伯虎点秋香》。相信我们各位游客都有欣赏过。在苏州虎丘有一块枕石。就传达说有一天唐伯虎和文征明都来到虎丘游玩。恰巧在枕石边相遇,于是就玩了个游戏,就是往这石头上扔铜钱,如果掉下来就寓示着以后是生女儿,如果不掉下来就是儿子。结果文征明扔的铜钱掉了下来,而唐伯虎扔时没有掉下来。果直这个唐拍虎家生了一个大胖儿子,文征明家生了个女儿。之后,苏州未生儿育女的男男女女都会来到虎丘试一下,很有意思的。以后有机会,大家去虎丘游玩的话,可以去试一下。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苏州这座城市慢慢感受她的魅力所在吧!

苏州拙政园导游词

尊敬的游客:

今天我们来到的是苏州古典园林之一——拙政园。拙政园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占地78亩,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相传王献臣以晋代潘岳自比,潘岳的《闲居赋》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庶浮云之志,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池沼足以渔钓,春税足以代耕。灌园粥蔬,以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以俟伏腊之费。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为政也。”王献臣取其中“拙政”二字为园名,借以发泄胸中之郁愤。这样美丽的环境,请游客们注意卫生、保持清洁。

游客们,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十景塘,相信大家已经看到了,满池荷花齐开放,非常的美丽,稍后大家可以在这里拍照留念。这些荷花有的还是花苞,圆鼓鼓的,有些荷花已经长出了小莲蓬,还有的是新长出的嫩芽。请大家爱护这些荷花,不要向水塘里抛垃圾。

游客们,我们现在来到的是伊人园。伊人园里有许多奇花异草,还有各种形状怪异的.石头。这里的花五颜六色,真可以称得上是人间仙境啊!大家可以站在这块石头上拍照,可以拍到全景。

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拙政园中唯一的一座廊桥——小飞虹。朱红色的廊桥倒映在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虹,是雨过天晴后横跨大地的一架绚丽的彩桥,古人以虹喻桥,用意绝妙。它不仅是连接水面和陆地的通道,而且构成了以桥为中心的独特景观,是一座精美的廊桥。

好了,游客们,今天我的导游任务到此结束,下面给大家一个小时的时间,大家可以在拙政园中拍照留念、细细游赏。祝大家玩得尽兴。

苏州拙政园导游词

欢迎大家来拙政园参观。

拙政园和我市的留园、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合称为我国的“四大名园”。后两个属北方皇家园林,规模宏大,装饰繁复,金碧辉煌,充满满清的审美趣味;而我们苏州的两个花园是典型的南方文人写意园,宅园紧凑小巧,素朴精雅,是文人现实生活中的桃花源。

拙政园是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集大成者。风格疏朗,创造的山水亲和喜人,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人生哲学,是中国最典型的明代园林作品。同时,在中部花园山水处理上的伟大成就,“一池三岛”的格局成为了后世园林创作的范本。被世人誉为“中国园林之母”。

拙政园也是苏州最大的私家花园,占地5公顷。它的创意构思由当时最著名的画家之一、“明四家”中的文征明先生执笔而成。拙政园始建于1520xx年,从画到园,前后历时20xx年。历史上几经兴废,园主几经变更,其中包括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相传中国最著名的古典小说《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先生曾经住在这里,所以有关大观园的许多描写都与拙政园的园景相吻合。

第一任园主王献臣是明朝的监察使,相当于现在的检察官,监督地方官员的吏政情况,职位显赫;官场失意后还乡,在苏州城内东北角置地建屋,就是现在的“拙政园”。名字源于晋代潘岳的文章,“灌园鬻蔬”,“此亦拙者之为政也”。自嘲地说,自己才学浅薄不能得到皇帝的赏识而行治国平天下的壮志,只配回家作一农夫,从此不理朝政,享受隐退林泉的雅兴。就象这座“兰雪堂”的名字,取自诗句“清风洒兰雪”,表达主人洁白自持、潇洒大方的志趣。

在这幅漆雕屏风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拙政园由两条游廊分成三部分:东部以田园风光为主,明代王心一买下后取名为“归田园居”。曾经遭到严重的破坏,保留的建筑很少。如今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高大的珍贵树种和典型的古典建筑。中部是全园的精华所在,又称“复园”,完好地保留了明代简雅而铺张、敦厚而轻灵的风格,在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塑、花木园艺上有很高的艺术造诣。西部是清代主人张履谦重修的,称“补园”,色彩上有了蓝色的装点,风格上带有明显的清代时尚特征。

同时,我们从这幅漆雕画上可以看到,园中绝大部分的建筑都与水相邻,面对水面或者挑起凌空于水面之上,它们的名字也都得灵感于流动着连接着园中各处的水,把江南水乡特有的风致描摹得精彩绝伦。特别是水中遍植的荷花,或拥翠堆绿,或红白点缀,或枯枝待雨,古人赋予它的“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和园主青睐于它的“香远益清”,这些催发诗人清愁的物事在这里都因园景需要各有表现。如今,拙政园一年一度的“荷花节”,不但集及了百余种荷花品种,还精心使千年古莲子发芽,并培育出碗莲等珍贵的观赏品种,赢得了游客啧啧称赞。

【出兰雪堂西门,在缀云峰前】

一来到花园里,园主给我们观赏的竟然是一块巨大的湖石,遮挡了园中秀丽的景色,反而更激起我们游园的兴趣。进门见山这种处理方法,在造园手法上,称作“抑景”。既是屏障,相当于园门入口处屏风的功能;又因自身的美感淡化了它本身的实用功能而成为一景。就好象“犹抱琵琶半遮面”一样,遮遮挡挡的,却使欣赏者更想见识“庐山真面目”了。含蓄而委婉的表达艺术是蕴藉在我们东方人血液中的,也正是所谓的“东方魅力”吧。在拙政园的任何一点看花园,你都看不到它的全部,以围墙、游廊、树木等把整个花园分割并连接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园中有园,园外还有园,别有洞天。一个个障景,象眼前的“缀云峰”,闭合、展开的过程谱写了游园的节奏之美。而园中道路曲折起伏,连石桥都是一波三折,使我们观园的视角时刻发生变化,园林景色在光影变化中精彩纷呈,达到“移步换景”的审美感觉,如同展开一幅描绘主人心迹的山水古画。在这点上,拙政园由画而园、游园成画的特色是中国画和苏州古典园林相互结合、相互影响最好的例证了。

中西方文化截然不同,以凡尔赛宫为代表的西方花园是古典主义时期笛卡儿理论的实践。它的开阔与部分功能和我们先秦的宫苑有相似之处。走出宫殿,整个花园一览无遗,可以一直望到尽头的阿波罗池塘,好象和西方人的直率不谋而合。在中轴线大道两旁,苗圃以各种几何形图案修剪排列着,工整有序,同时树木也修成锥形、柱形或圆形,用笛卡儿几何原理来塑造自然,来迎合当时朝廷讲究礼仪、寻求秩序的潮流。它产生的背景是路易十四希望迁都凡尔赛,重造王室的威望,所以成为园中最重要的“阿波罗”。也许因为其直也失去了很多“柳暗花明”的乐趣。

我们的拙政园和法国的凡尔赛花园都是一种文化的沉淀和时代的产物。尽管在形式上两者千差万别,但都是把人类的意志强加于大自然,按主人的趣味、文化加以修饰,只不过我们的花园更自然化,已经超越了第一次的抽象,把抽象再赋予具体的自然形式,进入返朴归真的新境界。同时我们还在建筑上创造了千变万化的建筑形式,优美的曲线与自然的曲折相映衬,使人类的活动一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整饬山水而使野趣天成,这一理念同时极大地影响了十八世纪的欧洲造园事业,在德国、法国、英国、都出现了仿苏州式的花园的出现。

熟悉《红楼梦》的游客注意往左看,两座湖石站在路口象守护神一样,正好和书中描述的大观园门口的情况一致,一象猛兽,一象鬼怪。右面这鬼怪石,藤萝似散发,有耳有鼻,形神兼备。曹雪芹先生的祖父在苏州织造府为官多年,小时候居住园中,耳濡目染,把拙政园的胜景嫁接到他心目中的大观园也在情在理,秫香馆也成了稻香村,见山楼成了藕香榭等等,为我们的拙政园也添色不少。

苏州拙政园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

我是你们的导游黄浩,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游览著名的拙政园。拙政园是典型的明代园林作品,宅园紧凑小巧,素朴精雅。拙政园全园以水为中心。她共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东园,请看,东部东侧为面积旷阔的草坪,草坪西面堆土山,上有木构亭,四周萦绕流水,岸柳低垂,间以石矶、立峰,临水建有水榭、曲桥,它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多美啊!

穿过东园,我们就来到了中园。中园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大家请看,那间古色古香的房子就是以荷香喻人品的主厅远香堂,四面长窗通透,可环览园中景色。各位,请大家一起来到厅北,这里有临池平台,隔池可欣赏岛山和远处亭榭。这里的池水清澈,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四季景色因时而异,美不胜收啊!

让我们再往西走,就可以看到西园。西部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那就是西园的主要建筑——三十六鸳鸯馆,是当时园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晴天由室内透过蓝色玻璃窗观看室外景色犹如一片雪景。三十六鸳鸯馆的水池呈曲尺形。

拙政园到处都有秀丽的景色,三天三夜都说不完,请你们慢慢游览。大家在游览的时候请注意卫生与安全,不要乱扔垃圾。

苏州拙政园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早上好,很高兴和大家相约美丽的苏州园林,我是此次苏州园林之旅的导游,我姓窦,大家叫我小窦好了。我身边的这位师傅姓陈,是此行的司机,在接下来的旅途中就由我和陈师傅为大家提供服务。在整个游览过程中,各位有什么问题,请随时提出,我将尽力为各位解答。祝愿大家都能不虚此行,玩得尽兴。 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苏州园林中最大的名园“拙政园”。它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合称为中国“四大名园”,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明武宗正德四年,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而还乡,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借西晋潘岳《闲居赋》“拙者之为政”句意,自我解嘲,取名为“拙政园”。王献臣死后,他的儿子以拙政园为赌注,一夜之间输掉了。自此拙政园400余年来,屡易其主,历经沧桑,几度兴衰。

拙政园与苏州其他古典园林一样,是典型的宅园合一。拙政园的花园分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园林设计以水池为中心,亭榭楼阁临水而立,倒映水中,相互映衬。

各位游客:现在从园门进去便是东花园。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东花园的主厅“兰雪堂”。“兰雪”二字出自李白“春风洒兰雪”之句,有清香高洁、超凡脱俗之意。厅堂面宽三间,中间屏门上有一幅漆雕画,是拙政园的全景图。从图上看,拙政园氛围三个部分:东部,曾取名为“归园田居”,以田园风光为主;中部,称为“复园”,以池岛假山取胜,也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西部,称为“补园”,以清代建筑为主。

走出兰雪堂,迎面有一组太湖石假山。这块名为“缀云峰”的假山高耸在绿树竹荫中,与西侧凉快形状怪异的石峰并立,叫做“联壁”。水池边山峰外形似船,俗名“翻转划龙船”。

兰雪堂的东北面,临水而筑的这座建筑,就是“芙蓉榭”。此榭为东花园夏日赏荷的绝佳之处。面对荷花池,背倚高墙,一边开阔,一边封闭,给人一种宁静的气氛。加拿大温哥华“逸园”中的水榭,就是参照此榭设计的。

芙蓉榭以北是一片紫薇草坪,中间耸立的那座重檐八角亭,名为“天泉阁”。阁中有“天泉井”,相传此井为元代大弘寺东斋的遗迹。夏日可在此阁欣赏紫薇花。欣赏苏州园林里的建筑物,高的楼阁要仰视。如果您站在“天泉阁”的戗角下,凝视飘动的浮云,您似乎感到楼阁正在蓝天中翱翔。这就是苏州园林建筑物上大都建有戗角的奥秘。这些戗角,除了有利于采光和通风外,主要是增加了动感和美感,成了苏州建筑的地方特色之一。

好了,游客朋友们,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亭子是“放眼亭”,取唐代白居易“放眼看青山”诗意,亦曾叫“补拙亭”。在亭中居高临下放眼四望,东园景色尽收眼底。

东中花园以这条复廊分隔,复廊的墙壁上开有25个漏窗,不同的团被水中波纹反射叠印,随着步移花窗的变换,园内景色也不断地变化。

穿过复廊的黑漆大门,便到了中部花园。

中园是拙政园的主体部分和精华所在。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分布着高低错落的建筑物,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现在各位请看池岛假山,池岸曲折,水绕山转。从东面看,一山高过一山;从南面看,一山连接一山;从西面看,一山压倒众山,具有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构图特色,也体现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

下面我们先来观赏“悟竹幽居”。此亭俗称“月到风来亭”。与众不同的它是一个方亭,4个大大的圆洞门使人马上会联想到八月十五的月亮。人站在其中向外看,犹如四个巨大的镜框镶嵌着苏州园林一年四季的风光:北面青竹石笋,西面嫩荷吐尖,南面梧桐秋雨,东面梅花怒放。亭内有文征明的书额和对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慢慢品味,似乎有皓月当空、清风徐徐和远望群山、近看流水的那种赏心悦目的感受。

跨过九曲石板桥,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间小路缓步登山,这座轻巧若飞的亭子就是“待霜亭”。“待霜”取义于唐代诗人曾任苏州刺史的韦应物的诗:“书后欲提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字里行间透出了一股浓密的山野气息和泥土芳香。

穿过丛林,越过小溪,步上石阶,就到了“雪香云蔚亭”。它位于岛的中央制高点。居高临下,与远香堂遥遥相对,站在亭内,园中各处亭台楼阁一览无余。停住上有文征明手书的对联,上方还有明代画家倪云露的“山花野鸟之间”题额。

各位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中部花园的中心池边,这里四面环水,三面植柳,围绕水面,有荷风四面亭、香洲、见山楼、倚玉轩、小飞虹、小沧浪 和远香堂等众多景点,我就不一一讲解了,大家可以慢慢欣赏,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问我。

透过窗户变成一道道蓝白相间的光束,洒在地上泛起阵阵凉意。如果游客们有兴趣的话,可以靠近蓝色玻璃窗往外看,只见屋顶上、树枝上、石块上、荷叶上,都像是洒上了一层白雪。

西北面的“留听阁”,取唐代诗人李商隐诗“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之意命名。南面飞罩是银杏木立体雕刻松、竹、海、雀的花纹,构图匀称,手法精巧。楠木镂雕的云龙图案落地罩和隔扇裙板上的蟠龙图案,相传是太平天国忠王府内的遗物。

在“卅六鸳鸯馆”北面池塘里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幢楼阁的倒影,这幢楼阁便是“倒影楼”。楼阁下层“拜文揖沈之斋”,就是“文征明先生和沈周先生纪念馆”。沈周是文征明的老师,后人将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画家合称“明四家”。到影楼中间屏门上雕刻着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的无根竹图,并配有诗词。

隔岸池边有一座小轩,像一把打开的折扇,俗称扇亭,取名“与谁同坐轩”,取义于苏东坡的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扇面状屋面和扇亭与后山屋面恰似扇把的“笠亭”构成了一把完整的折扇。

各位游客朋友们,短暂的拙政园之旅到这里就基本结束了。希望以拙政园为代表的富有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给你留下了美好的记忆。非常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我有什么做的不好的地方还请大家多批评指正。希望以后能有缘和大家再次相逢。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