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最新大学生生命意义论文(实用8篇)

时间:2023-10-11 00:01:26 作者:笔尘 最新大学生生命意义论文(实用8篇)

通过写演讲稿,我们可以更好地组织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在写大学生演讲稿时,要注意掌握演讲的语速和停顿,以保证表达的连贯性和流畅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大学生演讲稿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演讲写作有所启发。

中药药剂学考研大纲陕西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1.生物药剂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

2.药物动力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三、影响药物制剂疗效的因素

四、药物动力学

1.基本概念

2.单室模型单剂量给药

五、生物利用度

1.生物利用度的含义及测定方法

2.溶出度测定的意义及方法

一、药剂学的配伍变化


药物分析考研大纲陕西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本要求:

1. 了解本类药物的结构和性质。

2. 掌握吡啶类药物的鉴别试验和特殊杂质检查方法。

3. 掌握喹啉类药物的鉴别试验和特殊杂质检查方法。

4. 掌握托烷类药物的鉴别试验和特殊杂质检查方法。

5. 熟悉吩噻嗪类药物的鉴别试验和特殊杂质检查方法。

6. 熟悉苯并二氮杂卓类药物的鉴别试验和特殊杂质检查方法。

7. 掌握本类药物含量测定的非水溶液滴定法、比色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熟悉本类药物的其他含量测定方法。

中药药剂学考研大纲陕西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1.掌握中药注射剂的定义,特点,分类,质量要求

2.注射剂处方

(1)原料

(2)注射剂的溶剂

(3)注射剂的附加剂

3.注射剂制备与质量检查

(1)中药注射用原液的制备

(2)中药注射剂制备的工艺过程与技术关键

(3)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与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4.典型实例分析

二、输液

含义、特点、分类和质量要求

三、注射用无菌粉末

含义、特点、分类和质量要求

四、热原

1.热原的含义与组成

2.热原的性质

3.污染途径及除去方法

4.热原的检查方法

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含荞麦研究中心考研复试大纲

(科目: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为全日制学科教学(生物)方向研究生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具体考察目标如下:

1、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与生物学教育有关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原则。

2、掌握生物教学的基本规律、教学技能、教学策略、教学手段、实验教学的方法、备课、上课、生物教育评价等知识。

3、能用新课程理念分析和解决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100分。

(二)答题方式

开卷、笔试

(三)考试重点内容

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科学的本质与生物学素养;生物学教育有关的学习和教学理论;基本教学技能;教学策略;直观教学;中学生物学实验;生物学教师的备课;中学生物学教师的教育研究及专业素养的发展。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 15分。

简答题: 30分。

论述题和应用题:55分。

(一)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地位

1、中学生物学课程的目的、性质和价值。

2、初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国家课程标准;生物课程标准与生物教学大纲;生物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3、中学生物学课程目标

知识方面的目标;能力方面的目标;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二) 科学的本质与生物学素养

1、科学的本质和特征:定量化;观察与实验;量化的预期;在自我更正的过程中积累;科学过程。

2、自然科学的不同维度: 科学是一系列的思维方式;科学是一套研究的方法;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3、科学素养与生物学素养的概念及发展领域。

(三) 生物学教育有关的学习和教学理论

1、学习的的涵义。

2、教育心理学上两大体系的学习理论及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3、建构主义的理论来源;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建构主义对生物学教育的启示。

4、概念转变的条件及转变概念而教的教学原则

(四) 中学生物学课堂教学基本教学技能

1、几种基本教学技能(导入、教学语言、提问、讲解、变化、强化、演示、板书、结束、课堂组织技能)的目的。

2、几种基本教学技能的类型、应用原则和要点。

3、能够在案例分析上运用基本教学技能。

(五) 教学策略

1、概念图策略

概念图的特征、要求及在改进生物学教学方面的作用。

能用概念图表达某一单元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

2、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的含义;合作学习的原则和方法。

根据初中或高中生物学的某一单元,制定合作学习的方案。

3、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

探究学习的含义及目标;探究形式及特点。

根据初中或高中生物学的某一教学内容,设计探究学习的方案。

4、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

sts教学的定义、特点及sts教育和传统教学的不同点。

(六)直观教学与直观教具

1、直观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2、直观教具的种类、特点及使用方法。

3、选择直观教具应考虑的因素。

4、简易教具制作的原则。

(七)现代教育技术的利用

1、现代教育技术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方式。

2、选择和利用不同类型的教学软件资源。

3、利用互联网资源搜集生物学教学资料。

(八)中学生物学实验

1、生物学实验的作用及类型。

2、制定实验教学计划的必要性及如何做好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准备。

3、 演示实验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作用及提高演示实验教学效果的方法。

4、教师在一堂实验课的教学后,如何评价自己的教学工作。

(九) 生物学教师的备课

1、教师备课的特点和一般要求。

备课是长期好多要素的任务;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计划的内容和格式。

2、能根据所提供的教学内容编写一节课的教案。

(十)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与教学中的安全

1、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价值、总体目标和特征。

2、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一般程序。

3、设计生物学研究学习活动方案,并论证其可行性。

4、完善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管理与指导的建议。

5、生物学教学安全的防范措施。

(十一)中学生物学教育评价

1、教学评价的目的、种类及基本原则。

2、区分校标参照评价和常模参照评价的主要不同点。

3、实作评价的类型、步骤和方法

(十二)中学生物学教师的教育研究及专业素养的发展

1、中学生物学教师怎样深入教学科研的领域

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指向;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定位;中学生物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依托

2、教育科研的方法

教育观察法的特点、类型及实施;教育调查法的定义、种类和实施;行动研究法的定义、特点及类型;教育实验法的定义、类型、要求及不足。

3、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

4、中学生物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

当代生物学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

刘恩山主编:《中学生物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9年(第二版)

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含荞麦研究中心考研复试大纲

(科目:遗传学)

本《遗传学》考试大纲适用于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考试。遗传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经典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和发育遗传学等。要求考生掌握基本概念、原理,从个体、细胞、和分子水平对遗传学有较完整和系统的认识,掌握遗传学的基本规律和应用,熟悉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及规律,并能综合、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试卷题型结构

分析与论述题3题,每题20分;

分析与计算题2题,每题20分。

(二)试卷成绩与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100分

(三)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开卷、笔试。

(四)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经典遗传学 约40分;

分子遗传学 约20分;

数量及群体遗传学 约20分;

遗传学最新进展及相关文献阅读、科研创新能力 约20分。

(一)孟德尔遗传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孟德尔如何通过植物杂交实验得出遗传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的。掌握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内容及其所需的必要条件。理解如何进行遗传分析,以及如何判断实际遗传分离比例是否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理论遗传模式。

(二)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了解染色体结构、组成、形态、大小、数目。掌握核型和带型特点。理解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在生命周期中的数目变化。掌握染色体行为与遗传因子的平行关系。

(三)基因互作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理解性状的多基因决定和基因的多效性。掌握基因间相互作用。理解环境对基因表型的影响效应。

(四)基因的连锁与交换

了解连锁与交换的基本证据。掌握连锁与交换定律的内容,以及基因连锁与否的判断方法,掌握交换率的计算及其在染色体作图中的应用。理解连锁与交换的生物学意义。

(五)性别决定与伴性基因的遗传

理解性别决定的基本类型和性别形成与环境的关系。理解性别畸形与性反转现象。掌握伴x、伴y基因的遗传基本规律。理解伴z基因遗传、从性遗传和限性遗传。了解性别控制的有关途径。

(六)微效多基因性状的遗传

掌握微效多基因性状的概念及其遗传规律。理解微效多基因性状的类型及其特点。了解微效多基因性状的基本统计方法。掌握基因数目及遗传率的计算方法。理解显性程度的衡量指标及选择效应参数。

(七)细胞质基因的遗传

掌握细胞质遗传的概念及其与母性影响的区别。掌握细胞质遗传的基本规律。理解叶绿体和线粒体的遗传特点。了解其它细胞质颗粒的遗传特点。理解高等植物雄性不育性的概念及类型及其遗传控制机制。了解高等植物雄性不育性在杂交品种选育中的应用。

(八)染色体变异

了解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及其对形态和遗传规律的影响。理解染色体异常行为与基因传递偏离正常的关系。掌握如何鉴定这些染色体变异的方法。了解这些染色体变异在遗传育种理论与实践研究中的应用。

(九)基因突变

掌握基因突变的概念及其特点。了解基因突变的类别。了解基因突变发生的时期和部位。掌握基因突变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理解基因突变的各种机制。了解基因突变的诱发方法、如何检出基因突变体、以及基因突变在生产上的应用。

(十)遗传重组

掌握遗传重组的概念。理解各种类别的划分方法及其特点。掌握同源重组的概念及其机制。了解同源重组的干涉现象及其类别。理解细菌转化、接合、转导的概念、类别及其在基因作图中的应用。理解位点专一性重组的概念及其机制。理解转座子的概念及其类别,理解转座机制及其遗传效应。

(十一)遗传工程

掌握遗传工程的概念及其类别。掌握基因工程的概念、特点和意义。了解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成就及其展望。掌握染色体工程的概念及其基本途径。理解人工染色体的特点及其意义。了解染色体工程在生产上的应用。掌握细胞工程的概念及其类别。掌握细胞融合的概念及其步骤。理解细胞融合的意义及其缺点。理解细胞移植的概念及其意义。了解单克隆抗体及其试管婴儿的有关知识。理解核移植及其在体细胞克隆中的应用。了解细胞器移植的方法及其意义。

(十二)基因的结构与功能

了解基因概念的发展,掌握基因的类型,理解基因与dna的关系。 掌握基因组结构特点和功能的对应关系。 理解等位基因的实质。 掌握用重组测验确定突变的空间位置关系,及用互补测验确定突基因功能的原理和方法。 掌握缺失作图的原理和方法。

(十三)遗传分析

掌握基因突变类型及其分子基础。 理解互补检测的机制和作用。 了解真、原核生物基因组序列的类型和各自的特点。掌握真核生物基因的包装模型。 理解基因家族的概念和功能,了解常见的基因家族。了解基因的丢失,扩增,重排的意义。 理解遗传标记的特点及应用。

(十四)遗传重组

掌握同源重组,位点专一重组的特点;掌握基因转变(conversion)的概念和分子机制,能用分子机制解释基因转变的结果;掌握转座子的结构特点,转座模型,理解转座的遗传效应,了解生物中常见的转座示例。

(十五)基因表达和调控

了解转录起始、终止的结构特点和作用机理。了解rna加工的过程及意义。了解乳糖操纵子的调控模型。了解dna重排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掌握反义rna的概念,作用及工作机制。了解蛋白质修饰,dna甲基化和去甲基化与基因活化调节的关系。 掌握真核生物顺式、反式作用元件的类型和功能。 了解rna前体加工的类型、意义,掌握rna编辑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mrna的结构特点和作用,了解翻译起始因子与蛋白质合成起始反应的调控。

(十六)基因组的分析和印记

了解病毒基因组、细菌基因组、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理解人类基因组分析的特点和意义,掌握基因组印记的特点及机制。

(十七)基因在细胞分裂、分化和发育中的作用

了解基因在个体发育中的作用,理解基因与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关系,掌握基因在胚胎发育中的作用。

(十八)基因在群体水平的遗传

掌握基因在随机交配群体和近交群体中的遗传规律。掌握判断实际群体是否达到遗传平衡的方法。掌握引起群体遗传漂变的因素及其机制。掌握各因素作用下群体遗传平衡时的基因频率计算。掌握近亲繁殖、杂种优势的概念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理解自然群体中的遗传多态性及其类别。了解群体多态性分析的方法以及群体如何进行遗传分化。

(十九)遗传学与人类健康

掌握遗传疾病的概念及其类型,掌握遗传病的检测、治疗和预防方法。了解肿瘤、衰老等生命现象与遗传的关系。理解人口素质与遗传的关系。

1. 刘祖洞 主编:《遗传学》上、下册,高教出版社。1990年以后的版本皆可。

2. 姚世鸿、王景佑、陈庆富 主编:《遗传学》,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3. 卢龙斗 主编:《普通遗传学》,科学出版社,2009。

中药药剂学考研大纲陕西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1.液体制剂的特点及质量要求

2.液体制剂的分类

3.液体制剂常用的溶剂

二、表面活性剂

1.表面活性剂的含义、组成与特点

1.常用的表面活性剂

2.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

3.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三、溶解度

1.溶解度的概念

2.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1.增加溶解度的方法

四、真溶液型液体药剂

五、混悬剂

六、乳剂

七、胶体溶液型液体药剂

中药药剂学考研大纲陕西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1.外用膏剂的含义、特点与分类

2.外用膏剂的透皮吸收

(1)外用膏剂的透皮吸收机理

(2)影响药物释放、穿透、吸收的因素

二、软膏剂

1.软膏剂的含义

2.软膏剂常用基质

3.软膏剂的制备

4.凝胶剂

5.软膏剂的质量检查

三、膏药、贴膏剂

含义、特点与制法

生物工艺原理考研大纲陕西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1. 基因工程菌不稳定的原因、质粒不稳定的分类;

2. 温度、ph值、溶氧和搅拌对质粒稳定性的影响、提高质粒稳定性的措施;

3. 提高基因工程菌稳定性的措施;

二、基因工程菌的培养工艺

1.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3.基因工程菌发酵过程控制措施;高密度发酵技术、基因工程菌发酵过程的检测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