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2023年党建专题调研报告 党建工作专题调研报告(精选5篇)

时间:2023-09-28 21:45:08 作者:字海 2023年党建专题调研报告 党建工作专题调研报告(精选5篇)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党建工作专题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组织部安排,结合×实际,区委组织部成立×个调研组于×月上旬,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座谈了解等方式,紧扣党建工作有关要求,就如何增强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开展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层党建基本情况

(一)聚焦主责主业,为“×党建工程”巩固提升筑基础。一是建立例会制度。建立“×党建工程”巩固提升工作例会制度,明确每月第一周召开工作例会并建立例会工作台账,通过一月一主题,赛进度亮成绩,查问题找原因,交任务抓落实,有效推动了“×党建工程”在×的落实。二是建立承诺责任。区、区属党(工)委、基层党组织三级层层签订党建目标责任书,并对区属党(工)委实行了“三单制”管理,在×个区属党(工)委、×个社区和×个区直机关单位建立了书记抓党建工作台账,实行每季度上报任务清单完成情况,把督促指导、跟踪问效、严格考核贯穿基层党建工作全过程。三是建立联系点制度。结合区级领导联系办事处和社区情况,建立区委常委基层党建联系点制度和联系点任务清单,每位常委联系一个基层党组织,示范引领各级党组织及其负责人履行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四是建立保障制度。从区财政列支不低于×万元,作为基层党建工作专项经费,用于阵地建设、功能提升、教育培训等。同时,将机关、学校、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党组织工作经费纳入预算,单独列支,足额保障。进一步加大对示范点建设的投入力度,截至目前,共投入×余万元对现有党建示范点实施再提升。

“四星级”党组织×心理咨询师协会党支部也正立足实际,积极打造社会组织党建基地,全区“两新”党建活力不断增强。

(三)深化区域化党建,为“×党建工程”巩固提升添动力。一是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协调议事、共驻共建和联抓联管机制,坚持和完善社区区域化党建会议和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按照“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的议事原则,共同研究确定共驻共建方案、实施项目、推进措施等,协商解决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事务。目前,×区×个街道成立“大党工委”,×个社区成立区域化党建,参与共驻共建党组织×个,吸纳兼职委员×名,×年二季度以来,研究解决共驻共建问题×个。二是创新工作载体。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聚焦服务作用,与辖区内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两新”党组织签订社区服务合作协议,通过构建×服务网络、组建×服务团队和开展×特色服务,推进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驻区单位党组织、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的共驻共建工程,探索出了一批符合社区实际、群众满意率高的服务管理载体。×等特色品牌被《×日报》宣传报道,重二社区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三是实现资源共享。由社区区域化党建牵头,充分利用社区、辖区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两新”组织等各类党组织人才、场地、健康医疗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促进共建单位资源和社区服务共享,共明确承诺共建事项×项,共享场地、物资等×个(处),实现了“事务共商、资源共享、建设共管、成效共评”。

(四)创新工作载体,为“×党建工程”巩固提升强抓手。积极搭建各种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党员群众水平。一是搭建实体服务平台。依托社区“三社联动、四位一体”服务体系建设,统筹规划社区服务设施建设,以党建为引领,建立集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物业管理、社会管理和生活服务于一体的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为居民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今年以来,各社区共受理服务事项×项,办结×项,群众满意率达×%。二是搭建网络服务平台。依托市×党建平台和区党员数据库、“三社联动四位一体”综合信息平台、党建网、微信公众号等现代媒体和信息网络技术,大力推进网络服务平台建设,努力实现党组织和党员管理信息化,志愿互助服务制度化。今年以来,先后通过各种平台发布党建、服务信息×万余条。三是搭建共享服务平台。本着联建联管联用原则,通过整合机关、办事处、社区、国有企业、“两新”组织等各类资源,着力打造基础型、红色型、公益型、科技型等不同类型的开放式组织生活基地,为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有力支撑。自去年×月份基地开放以来,先后有×批×余名党员到基地开展了组织生活,提高了党员参加党内政治生活的自觉性和实效性,增强了基层组织的活力。四是搭建地企党建交流平台。按照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党建的要求,立足国有企业所在地的实际,成立×国有企业党建联系会(×分会),并召开党建联席会第一次会议。研究制定了《议事规则》《成员单位职责》等规章制度,以“十联十共”为抓手,进一步加强驻×国有企业(科研院所)党建工作交流,深化驻×央企、省企、科研院所党组织与地方以及其他企业党组织合作,推动国企党建工作、企业生产经营和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存在的不足

(一)“两新”党组织作用发挥有待提升。“两新”组织主要以生产经营为主,党员人数少且流动性大,企业党务工作者大多身兼数职,从事党务工作的时间、精力得不到有效保证,开展党员活动的载体需进一步丰富,活动成效需进一步提升。

(二)机关党建工作载体有待丰富。尽管在机关党建创新上进行了一些大胆的革新和探索,但总体上视野还不够开阔,党建工作的活动方法、表现手段等不多,一定程度上束缚、影响了党建载体的创新,迟滞了机关党建工作的成效显现。

(三)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有待强化。×部分基层党支部党员基数大,人员结构复杂,在开展组织生活时缺少有效的量化评价体系,党员参加社区服务多少无法直观认定,但在年终民主评议时又存在邻里情面,对党员作用发挥情况的评价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三、对策及建议

(一)创新方式方法,挖掘机关党建潜力。一是要创新思维。跳出“就党建抓党建”的思维模式,把机关党建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去把握、去谋划,着力探索和改进机关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结合方式。二是要创新载体。有效结合工作业务特点,开展贴近机关实际、富有实际成效的党建主题活动,激发党员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三是要创新模式。充分运用多媒体,通过×党建网、《×要闻》、×组工微信等平台开展党建活动,建立党建工作信息传播、服务党员干部的新模式。

找准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的结合点,创新活动载体,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将组织活力转化为企业的发展动力,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强党建,实现企业发展与党建工作的互动双赢。

(三)探索有效途径,激发党员队伍活力。结合党员教育管理各项制度,积极探索积分管理模式,通过将党员学习、服务事项细化、量化、具体化,逐步推动党员教育管理从严从细从实。

很精彩的结尾!

党建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学校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非公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中心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完小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党建专题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主要领导的指示,结合“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市委市政府开展“转作风、解难题、抓关键、见实效”专项活动的要求,5月-8月,我们组建专题调研组先后深入全市13个县(市、区)、40多个乡镇(街道)、100多个村(社区),就全市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全市现辖13个县市区、286个乡镇、3856个村。目前,共设有基层党委544个,其中乡镇党委286个;基层党支部10663个,其中村党支部3856个;有党员260014名,其中农村党员128118名。近年来,尤其是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以来,我们紧紧围绕中央、省里“抓落实、全覆盖、求实效、受欢迎”的工作要求,针对当前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着力在“投入保障、组织组建、队伍建设、网格管理、品牌打造”上下功夫,全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上档升级,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1、组织覆盖得到扩大。本着“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的理念,全市上下深入开展基层党组织集中组建活动。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为重点,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邻”的原则,采取“两包三定”(领导包片、干部包点,组建定人、定时、定质量)的办法,实行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选派组建等方式组建党组织;特别是灵活组建方式,在农村探索实行“村村联建”、“村协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党组织组建模式,在社区探索建立“楼宇”、“小区”、“市场”等支部,在边远交界地区探索跨省、市、县建立联合党组织,确保基层党组织应建必建。去年来,全市新组建“两新”组织党组织724家,完成省下达任务的289.6%,全省排名前列;分别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101个;在居民楼栋等建立党组织21个;相继在广东、福建、上海、浙江等地建立流动党支部和流动党员联络站30多个。同时,选派1051名党建工作指导员,帮助目前无党员暂不具备党组织组建条件的“两新”组织建立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和发展党员、开展党的工作;帮助已建党组织实现“六个有”(有机构、有阵地、有经费、有制度、有资料、有活动)、“三个一”(建立一个信息平台、完善一套资料、布置一个阵地)目标。今年以来,在农村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按2至3个村民小组、100至150户、400人左右的标准,划分社会管理网格,在支部以下成立网格党小组,共建立网格党小组9039个。

2、运转保障得到提升。作为武陵山边远山区,市县财政十分紧张,但对基层的投入却在逐年增长。仅去年,市、县财政就投入约2.1亿元用于基层组织建设,全市13个县(市、区)有10个投入超过1000万元。运转经费大幅提升。全市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从20xx年3.5万元/年提高到现在平均5万元/年,其中靖州县达到到6万元/年。社区运转经费从20xx年5万元/年提高到现在平均7万元/年,其中鹤城区提高到16万元/年,有力保障了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待遇保障落实到位。实行乡镇干部工资与机关干部工资同工同酬、统筹统发,使乡镇干部安心干事。按照“一定三有”、“四有一化”要求,全面落实村(社区)干部特别是党组织书记各项报酬待遇。全市村主要干部年误工报酬由20xx年人均4000元/年提高到现在人均6000元/年,个别集体经济较强的村,主要干部误工报酬达2万元/年,离任村干部生活困难补助由每月60元提高到80至150元。阵地建设稳步推进。近年来,市、县两级共投入基层组织建设资金近3.5亿元,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0xx个,占全市3856个村总数的52.2%,改建、扩建、维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917个,占23.8%,挂靠村小学村级活动场所564个,占14.6%,租用村级活动场所3个;实施乡镇“五小工程”393个(其中县市区自筹经费完成18个),其中新建小食堂82个、小澡堂73个、小厕所164个、小图书室28个、小运动场46个;全市276个社区中落实办公室用房的有275个,有自主产权的101个、租借的137个、建设单位无偿提供的31个,面积200㎡以上的78个,200㎡以下的197个。

3、班子活力得到增强。各地注重以乡镇党委和村级领导班子换届为契机,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增强了班子活力。班子结构更加合理。乡镇党委换届后,286个乡镇1464名乡镇党委班子成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达1452人,占99.2%,学历层次整体提升;平均年龄35.3岁,较换届前下降1.7岁,30岁以下的178人,31-35岁的583人,36-49岁的695人,50岁以上的8人,形成了合理的年龄梯次结构;知识结构也更加合理。注重选优配强乡镇党委书记,由换届前平均年龄39岁下降到36.8岁,基本形成了一支以35岁左右干部为主体的干事创业中坚力量。村级领导班子换届后,平均年龄为比上届降低3岁,学历结构明显优化,整体功能得到加强。教育培训更加有力。大力实施“万名书记进党校”、“千名村干部进高校”计划,在市委党校举办创新社会管理和xx大精神基层书记专题培训班,投入资金700多万元对全市10806名基层党组织书记进行全面集中轮训;依托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基地,市财政安排500万元专项经费举办7期村干部大专学历培训班,培训村主要干部350多人,沅陵县举办13期大专学历培训班,培训村主要干部700余人。各县市区近年组织村主要干部2019余人次赴沿海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用人导向更加鲜明。出台《关于建立乡镇站所和村(居)委会干部政策激励机制的实施办法》,从定向招考、定向培训、定向奖励三个方面完善配套措施,畅通优秀基层干部进入党政干部队伍渠道。近年来全市从村主要干部中招录公务员15名,从大学生村官中招录选调生27名、公务员23名,并从有过大学生村官经历的人员中选拔22名担任乡科级副职,进一步拓宽了基层干部出路。注重选树基层先进典型,近年来先后选树了周福坤、赵小林、龙四清、张建军等一批群众身边的鲜活典型,激发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4、党员素质得到提升。近年来,各地加大了对基层党员的教育、培养和管理力度。三年来,全市共发展党员25681人,培养了一批入党积极分子,党员队伍结构得到优化。在农村重点发展35岁以下、高中以上学历,20xx年以来共发展35岁以下的6787人,占农村发展党员总数的55.5%,发展高中以上学历的6832人,占农村发展党员总数的55.9%。通过整合农村远程教育、各级党校、怀化职院等培训资源,加大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农村新型人才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全市广大农村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紧紧围绕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岗位学雷锋”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筑牢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大力开展“设岗争星”活动,根据农村党员的从业状况、特长、年龄、爱好、文化程度、能力水平等情况合理安排岗位,做到每位党员都有自己的工作区和责任岗,为党员发挥作用搭建了平台,树立了党员的新形象。深入开展党内关怀帮扶激励活动和关爱流动党员活动,去年全市共帮扶困难党员56332人,查找流动党员15639人,党员的组织归属感明显增强。

5、服务群众得到深化。近年来,各级党组织坚持从实际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大力推动基层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服务能力提升。在乡镇干部中深入开展 “一人学一技”活动,引导乡镇干部学技能、用技能、授技能,以实用技术直接服务群众。目前,全市85%以上的乡镇干部都掌握了1门以上的“种、养、加”实用技能或技术。20xx年,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我市召开全省乡镇干部“一人学一技”活动经验交流会,推介我市的做法和经验。服务载体丰富。积极探索创新服务群众载体,形成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各具特色、卓有成效的生动局面。市本级深入开展农村建整扶贫,重点对98个深度贫困村采取“三联一包”的形式进行结对帮扶。沅陵县建立县级农村信息服务中心和5个乡级农村一体化服务中心,根据农户和市场的需要,着力开展科技推广、动物防疫、信息等服务。中方县通过制作便民服务卡、服务承诺卡等形式,把乡镇干部的姓名、技术专长、承诺事项、联系方式写在卡上,免费发放到农户家中,方便群众联系。溆浦县推行“周例会、月座谈、季议事”工作法,要求乡镇干部撰写民情日记、月工作小结,建立民情台账,全面了解民情,深入查找问题,及时解决矛盾。芷江县推行“村民事务全程代理”服务,群众只需将所要办理的事项委托给代办员,代办员就会按照规定流程对群众委托的事项提供无偿代办服务。麻阳县在乡镇建立“便民服务中心”,在村设立“便民服务站”,实行“一个中心”对外、“一体化”办公、“一条龙”服务,简化繁琐办事程序,方便群众办事。服务成效明显。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员干部联系帮扶困难群众21553人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96455件,解决矛盾纠纷73452起,帮助返乡农民工转移就业14.7万人,新解决28.7万农民饮水难问题,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30元,比20xx年增加2650元,农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6、工作机制得到完善。着眼于巩固发展党建成果,基层党建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党建责任意识明显增强。把党建工作以200分值纳入全市综合绩效考核范畴,将党建工作同经济工作、中心工作一起研究、布置和考核。以“三级联述联评联考”为推力,要求各级党组织负责人自觉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做到述职述党建、评议评党建、考核考党建、任用干部看党建。目前,全市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管党意识明显增强,抓党建工作力度明显加大。规范建设逐步完善。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决定》,建立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年度报告、分类排位、责任追究等一系列制度,使基层党建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序可进。在全省率先制定《怀化市村党组织工作暂行规定》,分别从组织设置、工作职责、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议事决策以及保障措施等方面,对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工作进行了规范,促使其决策更加科学、管理更加民主、监督更加有力。实施“四千人员”工程,帮助贫困村、后进村和难点村加强党建工作,指导非公有制企业及社会组织组建党组织和开展党的工作,帮助联系党组织建立信息平台、完善资料、布置阵地。管理手段更加科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组建“六横七纵”的立体网络,建立4136个网格党小组,将全市1万多党组织和23万多名党员纳入网络平台内进行管理,取得明显成效。这一做法得到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郭开朗充分肯定,湖南日报、红网等媒体进行了重点推介。示范创建深入推进。坚持基层组织示范创建“十化”标准,在全市大力开展基层党建示范创建活动,使基层党组织聚焦品牌效应,学有榜样、建有标准、赶有目标。目前,全市共创建基层党建示范点539个,打造了320、209国道沿线贯穿9个县(市、区)涉及22个乡镇的党建示范长廊及主城区涉及5个街道13个社区的党建示范带。涌现全国、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31个,其中,沅陵、芷江两个县被列为全省基层党建示范创建县。

近些年,我市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方面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但与xx大的新要求相比,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与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的任务相比,基层基础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尤其是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难以适应新要求。基层组织建设关键在人,关键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这个“领头雁”。从调查情况来看,我市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总体情况是好的,村干部主流是好的,但基层干部特别是村支部书记文化偏低、素质不高、年龄老化、能力较弱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年龄文化结构不优。全市3828名现任村党支部书记,35岁以下145人、仅占3.8%,35-40岁362人、占9.5%,40-45岁811人、占21.1%,45-55岁1513人、占39.5%,55岁以上997人、占26%;本科以上文化的29人,仅占0.8%,大专443人、占11.6%,高中或中专1813人、占47.4%,初中及以下1543人,占40.3%;带奔履职能力不强。相当部分村支部书记带头无方,致富无门,进取精神不足,工作默守陈规,守摊子,混日子,“等、靠、要”思想严重。有知识、有能力、头脑灵活、年轻有为的村干部偏少。现任村书记为致富带头人的只有697人、占18.2%,具有外出务工经商经验的165人、占4.3%,属复原退伍军人的247人、占6.4%,大学生村官5人、占0.1%。个别村书记甚至申请吃低保。后备干部培养不足。缺乏后备干部培养意识,有的村还很难找出合适的村书记人选。相当部分村书记任职时间偏长,目前连续任村书记10-2019年的793人,15-20年的263人,20-25年的98人,25年以上的56人。农村一些德才公认、处事公道、管理公开,见多识广、具有市场经济能力、摸爬滚打实践经验,致富带富能力强、有奉献精神回村任职的优秀骨干分子未及时充实到基层干部队伍中来,基层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此外,一些地方对村干部教育培训不够,考核管理不严,少数干部甚至违法乱纪,造成不良影响,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形象有待进一步提升。

2、基层运转保障不足,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普遍较弱。近些年各地虽然把强化运转保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作为工作重中之重来抓,采取了一些措施,收到了一定成效,但集体经济实力薄弱,“无钱办事”仍是大多数乡镇、村的共性问题。一是运转保障层级不高。乡镇运转经费缺口大。目前,一般是按人头每人8000—10000元标准下拨乡镇运转经费,每年每个乡镇财政安排的经费大概20-40万元,但每个乡镇开支一般在100万元左右,经费缺口60多万,导致很多乡镇负责人把很大部分精力花在跑项目、找资金上。村级日常运转经费低。村级运转经费虽然普遍提高到5万元/年,但扣除在职村干部报酬、离任村干部补助、办公费、报刊水电费、培训差旅费等,真正能开支安排的只有5000元左右。如中方县中方镇铜锣村,每年县财政下拨的运转经费为5万元,其中固定用于发放4名在职村干部生活补贴22800元,8名离任村干部生活困难补贴7680元,8个村民小组长生活补贴11200元,加上1000多元的报刊征订费,实际可自由支配的运转经费只有7320元。二是大多数村集体经济收入薄弱。据统计,全市3856个行政村中,目前村级集体经营收入达到100万以上的村只有2个,50-100万的村8个,20-50万的村25个,5-20万的村239个,3-5万的村283个,完全没有集体经营收入的“空壳村”达2254个,占58.45%。集体经济匮乏,导致无力发展公益事业和投入基础设施建设。

3、服务平台建设滞后,服务基层群众不够。基层重管理、轻服务的倾向仍比较严重,普遍缺乏方便办事,服务群众的窗口平台。各地便民服务设施建设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只有20%左右的乡镇设有便民服务中心、10%的村设有村民事务代办点,多数群众仍未能享受到社会民生事务的“一站式”办理、全程代办等优质高效服务。乡村干部形式上的下基层多,实际下基层的任务目标不明确,不知道干什么,缺少发挥作用切入点,主动提供服务少。群众不清楚乡镇干部下基层来干什么、能做什么,对乡镇干部下基层却没能帮助自己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问题而心存不满。

4、基层环境仍旧艰苦,工作条件尚待改善。基础设施跟不上。除城区乡镇(街道)外,目前乡镇工作生活条件普遍较差,特别是边远乡镇,有的办公楼房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破旧老化,甚至成为危房;有的配套设施少,缺食堂、澡堂、图书室、运动场等生活基础条件。据统计,目前还有156个乡镇无小澡堂、245个乡镇没有小图书室、220个乡镇缺运动场。生活不方便,干部自然难安心基层。村(社区)活动场所尚待改造升级。目前,还有704个村(社区)组织活动场所租用或挂靠在村小学,一些村小修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现已成危房。新建的20xx个村活动场所多数只有90㎡,面积偏小难以满足需要,待升级。基层工作压力大。每年乡镇(街道)一票否决工作就有计生、安全等三项,还要签订各类单项工作责任状10-20个,各类检查、考核、评比名目繁杂,迎来送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难以集中时间精力抓工作。乡镇可调控手段弱。许多部门通过签订责任状,把工作责任推到基层,但权利却没下放,变成审批、管理在上面,出事责任追究在基层。人员调配管理难。乡镇名义上有40-80名工作人员,但林业、国土、司法等站所人事管理权限在上级部门,乡镇根本管不到,实际能管到的也就20—30人。此外,一些上级部门还从乡镇借调人员,有的工作出现无人抓无人去落实。

5、重视激励基层不够,基层队伍缺乏活力。基层干部出路不畅。受领导职数、人员“身份”等因素限制,基层干部上升空间很有限,提拔一般很难。特别是乡镇站所干部、村(社区)干部,因身份原因,工作实绩再突出,也很难得到提拔重用。过来,我市虽探索实行了面向乡镇站所干部选拔乡镇班子成员、面向村(社区)干部公开招考公务员,但选拔招考规模过小,每年人数不足10名,且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待遇报酬偏低。目前村干部虽不全脱产,但实际工作量很大,参加家庭劳动的时间很少。一年中,村干部大约有300天在村里工作的占82.6%,最少的也有180天左右,而每月误工补贴只有500元左右,一年也就5000余元,远比不上外出打工和临时工。工作考评不到位。对村(社区)干部工作实绩没有一套科学的考评体系,干得好不好,待遇基本一个样。关爱尊重基层不够。对基层干部的形象维护有待加强。一些新闻媒体对乡村干部正面宣传少,负面报道多,新闻一聚焦,好象基层干部成天只在吃喝不干事。有的未作深入调查,报道失实,极大地挫伤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误导了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乡村干部处于“两头受气”的尴尬境地。

6、一些规定要求落实不到位,基层民主等问题仍突出。村级组织构架尚需理顺。现在每个村都有党组织、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但这几个机构到底是什么关系、运行的机制是什么,还不太明确,各个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一些规定要求落实不到位。如“四议两公开”制度,在一些村落实不严格,重大事项决策过程不民主、结果不公开,存在少数干部说了算的现象;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虽然有村民理财小组、财务报账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等,但依然存在财务管理混乱、收支不规范现象。如溆浦县观音阁镇铁路湾村原党支部书记在担任书记期间,先后从村出纳处借出4.5万元挪作他用。一些相关制度流于形式。如组织生活会出现以外出旅游、文体活动等来代替的庸俗化倾向,发展党员不按标准不走程序未经过群众推优,搞“近亲繁殖”、“一个人说了算“。一些工作责任追究不到位,对违反相关制度规定的责任人处理失之于宽、失之于松,诫勉谈话了事,纪律变成“稻草人”。

党建工作专题调研报告

层层建立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对党务干部进行经常性教育、培训,增强做好党建工作的本领,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党建工作专题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

直属机关工委下属基层党组织158个,其中机关党委2个,党总支14个,党支部142个;所属党组织党员人数2117人。近年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县直机关党建工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新方式、促进发展”的思路,实现了机关党建工作、业务工作、中心工作相融互动,相得益彰的新局面。

从全县来看,机关党建工作呈现出“四个新”的特点:

一是确立了“三级抓”的新格局。近年来,县委领导高度重视全县机关党建工作,县委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不定期听取机关党建工作情况汇报,重视机关党建工作;县直工委找准位置,履职尽责,扎实工作,保证县委的各项要求和部署落实到基层;县直机关各党组织结合实际,有效开展工作,真正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三级抓”工作格局。

二是创出了“抓机制”的新路子。建立健全党支部书记负责制、双向述职、目标管理、联系群众、创先争优等制度,完善机关党的工作会议制度和经验交流制度,开展了“三项创建”活动。近年来,通过建立和创新机关党建工作长效机制,激发了党员干部的内在动力。

三是形成了“抓特色”的新举措。在县直机关广泛开展了“双承诺三满意”主题活动,深入推进“亲民为民,服务群众”,作风建设得到进一步强化,建立流动党员服务网络,增强组织服务功能,不断深化“典型示范、党员帮扶”等主题实践活动,扎实开展“党员干部下访日”、创建“五型机关”等载体活动。县直各单位结合实际,还创造性开展了一系列切实际、有特色、见实效的党建活动,如农业局的党员服务现代农业“十个一”、检察院落实党建目标抓队伍建设等,党建工作呈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四是呈现了“抓党建促经济”的新局面。县直机关各单位坚持以“抓党建、促业务、创佳绩”为抓手,以提高工作质量、服务水平和党员素质为目标,切实转变机关作风,开展各项亲民便民惠民服务,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的战斗堡垒、示范表率和机关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全县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起到了有力的保证和促进作用。

按照新时期对机关党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目前机关党建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五性”:

一是思想认识程度不一,缺乏积极性。从调研的情况来看,有的单位党组织重视了开展党的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机关各项工作任务完成;有的则认为抓党建工作影响本职工作,让党组织活动给行政事务让路,机关党建工作当成“搭头”,习惯于单纯行政管理办法管理机关;有的把党建工作作为“软指标”,做做样子,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脱离,党的工作毫无生气;一些党务干部认为做党务工作“无位无为无前途”,缺乏搞好机关党建工作的激情和责任,机关党组织的管理、监督职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二是不能结合实际开展工作,缺乏实效性。有的单位机关党组织对基层党建工作状况不了解,领导班子也很少专题研究党建工作,对机关党建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心中无数,思路不清;有的单位党组织理论学习不深入,没有结合实际制定规划和措施,学习考勤考核等相关制度坚持和落实乏力,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效果不明显。

三是工作制度建设落后,缺乏规范性。有的单位党组织在制度建立上,缺乏量化、细化的指标要求,可操作性不强;在制度落实上自觉性不高,工作运行有章不循,执行随意性较大;在考核奖惩上,不少单位党组织没有具体的党建工作考核办法,一些单位党组织没有把考评结果与干部任用、奖惩、评先选优等真正联系起来。

四是活动方式内容陈旧,缺乏创新性。有的机关党组织在抓党建与业务工作时找不到有效的结合载体,党支部活动要么“业务化”要么“娱乐化”,党员教育仅满足于政治说教,党建工作仅是收缴党费等,对新形势下如何抓好机关党建工作思路不清,办法不多,工作效果不佳,无法创出特色。

五是党员教育方法单一,缺乏灵活性。从整体情况看,机关党的工作水平不够高,党员教育缺乏既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又有实践经验的骨干力量。在教育方法上有的单位虽然也摸索出一些方法,但继承不够、创新不多。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如何才能更切实有效开展新时期我县的机关党建工作,笔者认为应着重在提高“三力”上下功夫:

一是提高组织理论学习的能力。加强学习的针对性,注重实效性。一要突出学习重点。要注意区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党员的特点,分类指导、因人施教。对党员领导干部,着重加强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群众观的教育;对普通党员,着重加强理想信念、宗旨观念和专业技能的教育培训;对离退休党员,着重加强回顾革命历史、永葆革命精神的教育;对流动党员,着重加强党员意识、纪律观念教育。二要创新学习形式。针对机关党员干部文化层次较高,标准要求高的情况,采取专家讲座、专题研讨、参观考察、考学促学、电化教学等形式,解决好机关党员思想上的“信仰危机”、价值取向多元化的问题。三要完善学习制度。各单位普遍建立完善了多项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有效地保证了党员的参学率和学习效果。要认真总结,规范细化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习教育内有动力,外有压力,逐步走上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二是提高服务经济业务、协助行政负责人完成任务的能力。应从三个方面努力:一要提高服务的素质和本领。要经常开展经济形势的宣传教育,使机关党员干部及时了解经济建设动态,不断提高服务经济建设、做好本职工作的素质和本领,同时加强科技、法律、本职业务的学习,与经济工作关系密切的部门的党员干部更要成为“专家型”的人才。二要转变机关作风,提高机关效能。通过开展创建活动,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廉洁型、节约型、创新型的“六型”机关。三是组织机关党员干部直接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支持和鼓励机关党员干部在各种经济活动中主动投入、积极参与,建功立业,为加快××发展不断做出新贡献。

三是提高对党员进行管理和监督的能力。要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的职能作用,切实加强对机关党员干部的有效管理、监督和教育,督促机关党员干部认真履行义务,遵守党纪国法,自觉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四是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机关党组织要了解、反映群众的意见,维护群众的正当权益,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对此,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点制度。通过建立和完善干部联系点,努力把做法完善在点上,把经验推广到面上,把问题解决在点上,把效应放大到面上,达到联系一个点,抓好一条线,促进一大片的效果。二要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群众接待日制度。每月固定一天作为领导干部群众接待日,主动听取基层和群众的呼声和意见,了解群众疾苦,解决群众困难。三要建立和完善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广泛开展“情系基层、心系群众”等主题实践活动,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四要督促引导机关各部门进一步转变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工作督办制等制度,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五是机关党组织要经常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针对性地研究和解决党员、干部、职工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起到统一思想、化解矛盾、增进团结、促进工作的效果。

一是创新完善党建工作网络。层层建立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对党务干部进行经常性教育、培训,增强做好党建工作的本领。形成有人抓、有人管、有人组织实施的格局,不断开辟党建工作阵地,把党建工作纳入业务工作共同部署,让党建工作落实在实际业务实践中,显示其特有的精神支柱、智力支撑作用。

二是创新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由于各单位特别是经济部门业务工作量大、任务重,在学习方式上,倡导自学、多搞“规定动作”,如必须撰写笔记、必须按时交心得体会、必须坚持补课制度等。在活动方式上,注重灵活多样,抓一些看得见、摸得着,党员、群众喜闻乐见且愿意参加、热情参与的活动。比如演讲比赛、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文艺演出,从而使党建工作丰富多彩,既可使大家受到教育,又能陶冶情操、振奋精神,化作经济业务工作的动力。在工作载体上,围绕队伍、作风、思想、制度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比如,围绕基层组织建设,开展以“十佳红旗党支部”创建活动;围绕机关作风建设,开展以“服务基层,便民惠民”为主题的作风建设活动;围绕机关文化建设,开展“五型机关”创建活动;围绕机关效能建设,开展“机关党建工作创新奖”评选活动;围绕党员干部素质教育,开展“读好一本书、上好一堂课”活动;围绕党的先进性建设,开展“六个一”主题实践活动(每年组织一次“争当先锋,永葆先进,促进发展”思想大讨论活动;一次党的知识竞赛或演讲比赛;一次党员义务劳动;一次为困难党员、职工、群众送温暖的“关爱行动”;一次革命传统教育或警示教育;一次专题(形势)报告会)。

一是激发改革勇气。用我们每个单位日益发展的业务工作、突出的工作业绩,来激发、激励党员干部职工为改革做出新贡献,保持昂扬向上的工作干劲。

二是激发工作热情。工作热情的发挥,来源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机关党建工作不仅要鼓励每位党员干部为本单位、本部门的发展尽心尽职尽力,还要导向本部门本单位的发展为干部职工带来利益的变化,从而使大家心中有坐标、工作有目标、更有利益的风向标。

三是激发创造力。组织机关党员开展好“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岗位就是一个阵地”和争创“优秀党员”、“示范窗口”等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机关党支部、党员队伍中,倡导廉洁、高效、勤政、务实的作风,影响和带动基层党组织,以积极的姿态、扎实的工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平安新××,让机关党建工作为“五新”××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为使我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7月初,我们通过座谈、个别访谈和抽样调查等方式,对我校党建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学校党委下设14个分党委、5个党总支和1个直属党支部,共有160个基层党支部。其中,教职工党支部93个,学生党支部67个。至2019年6月底,全校有共产党员3017人,其中教职员工党员1284人(含离退休党员406人),占教职工总人数的48.5%;学生党员1733人(含组织关系暂留学校的往届毕业生党员84人),占在校学生总人数的9.90%。

教职工党员中,具有教授或正高级职称的52人,占教职工党员总数的4.0% ;具有博士以上学位的18人,占教职工党员总数的1.4%;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394人,占教职工党员总数的30.7%。教职工中现有19名流动党员,其中外出学习半年以上的党员13人,在外单位工作的党员6人。

学生党员中,研究生党员有273人,占研究生总数的43%;普通本、专科生党员有1190人,占在校普通本专科学生总数的9.7%;成教生党员有270人,占在校成教生总数的7.2%。本科生一、二、三、四年级党员分别为52人、209人、261人、521人,各占本科生党员总数的5%、20%、25%和50%。

坚持选派干部到各级行政学院、党校学习,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高管理和领导水平;坚持开展骨干理论学习培训,着力提高中层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及管理水平;积极推进“两课”改革,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取得积极进展。2019年,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受到省委高校工委的表彰。

2、领导班子建设得到加强。2019年下半年,学校进行了新一轮机构、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一批能力强、水平高的年轻干部走上了学校中层领导岗位,增强班子活力。今年6月,学校召开了党代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委和纪委,一批政治强、作风正、思想解放、视野开阔的同志进入学校领导班子,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3、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明显增强。近些年来,学校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成绩显著,共有1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100多名优秀党员和党务工作者先后受到上级党委的表彰,学校连续两届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最佳文明单位”称号。

4、党建的制度体系基本完善。先后制定了《党建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党委(总支)工作条例》、《支部工作条例》、《党委常委会议事规则》、《党政领导工作规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党建制度体系,为我校的党建工作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5、作风建设明显进步。学校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积极推进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改革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办学思想进一步端正。在工作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为师生排忧解难,解决师生员工普遍关心的问题。

6、保持了学校的持续稳定。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稳定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健全工作责任制,及时排查不安定因素,妥善处置各种突发性事件,保持了学校的持续稳定,为改革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也为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

7、促进了学校教育事业快速发展。98年以来,学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师资队伍得到加强,多学科协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教学和科研水平稳步提高,校园环境建设成效明显,校园文化活动生机勃勃,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办学体制改革取得较大进展。2019年5月,学校通过国家教育部评审,成功更名为湖北工业大学;今年学校博士学位建设工作通过省教育厅专家立项评审。学校正在向全国一流地方多科性大学的目标迈进。

多年来,我校党建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切地认识到,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地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的新路子。

必须始终不渝地围绕学校的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加强党的建设,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始终不渝地把维护高校稳定放在压倒一切的位置,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切实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全心全意依靠广大师生员工办好学校。

调研表明,我校党建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在理想信念方面,有些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党员意识淡薄,带领群众前进的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学校有些党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想信念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差和错位的现象。有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迷茫,信心不足;有的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意识不强,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严重;有的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

有的大局意识不强,不能正确对待改革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利益调整,斤斤计较部门和个人得失;有的对国家大势看不清楚,对一些现实问题看不明白,甚至不想当党员等等。

二是在基层组织方面,少数党的基层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不强。个别党的基层组织不能紧密结合中心任务开展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比较薄弱;少数班子不团结,不能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党内生活中不能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的对党员缺乏有效的教育管理,使个别党员长期游离于组织之外;有的党组织活动形式呆板,内容单调,效果较差等等。

三是在干部素质方面,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办学和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不强。有的党员干部履行职责不力,上岗后的表现与竞聘时的承诺差距明显,工作成绩不理想;有的干部大局意识淡薄,本位主义和部门意识较浓;少数快到退休年龄或提拔空间不大的干部,思想松懈,不求进取,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的党员干部不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不从实际出发,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盲目决策、盲目拍板;有的党员干部缺乏依法治校、依法行政的意识,不遵校纪校规,不按规矩程序办事,为人不正、处事不公。

一些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意识淡薄、能力不足,主动学习、自我学习的能力较差,学习方法尚不能完全适应大学学习的特点和要求;一些学生党员不讲诚信,不严格要求自己,考试舞弊和恶意欠费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等等。

这些情况,反映了在我们的党建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和问题,需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外部环境的影响。近些年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使得高校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文化需求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在社会财富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的同时,高校的一些党员干部产生了崇尚个人价值的实现、追求学术地位的提高、重视物质利益的获取,轻视政治方向、政治态度、思想觉悟和自身品德修养等现象。

与此同时,一些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变化,逐步呈现出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的特点,自由主义、分散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倾向在高校党员干部中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和体现,出现了一些模糊认识。高校的一些党员干部习惯于以社会为参照系,总认为自己各方面还好,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所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校广大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影响了我校的党建工作。

二是深化改革出现的问题。98年以来,学校先后进行了三次以机构、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管理体制改革,同时积极推行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学科调整、后勤社会化制度改革等等。这些改革措施打破了学校原有的平衡,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少数师生员工没有及时从心理上适应过来。所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我校党的建设。

三是理论学习动力的不足。少数党员认为思想作风、学风建设是软任务,提高学术水平是硬任务,缺少理论学习的内在动力和自觉性,存在先“专”后“红”的思想。即便是理论学习时也不能把理论学习与思想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与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把理论束之高阁。

理论脱离实际与实际脱离理论两种倾向均不同程度的存在。少数党员由于放松了对自己的思想改造,“四信”发生动摇,导致精神支柱、精神动力出现偏差,意志衰退,思想空虚,对马克思主义心存疑虑,对社会主义前途产生疑惑。个别学生党员学习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

四是党内生活的松懈。由于客观条件所限,少数学院领导班子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不健全,要求不严,质量不高,有的甚至把党内民主生活会当成了一般性的学习和工作通气会,缺乏针对性,成员之间思想交流不够;一些党支部不严格执行党内组织制度,民主生活会不按时召开,或者只走过场、搞形式,降低了生活会的质量;一些新任支部书记工作经验不足,不能有效开展党内生活,民主生活的创造性不够,效果较差。

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我校本年度党建工作的中心任务。在全校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既是对全校党员党性观念、大局意识的一次检验,也是对全校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领导能力、领导水平的现实考验。同时也有利于我们集中一段时间和精力,通过强化教育,解决学校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广大党员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并对我校先进性教育活动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主要有:

1、要建立领导机构,落实领导责任。广大党员认为,先进性教育活动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领导。各级党组织都要成立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明确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其他党员领导干部要结合分工情况抓好分管(联系)部门(单位)的先进性教育活动。

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作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直接责任人,要切实负起责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扎扎实实地组织好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等各个阶段的工作。各单位、各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要拿出足够的精力,精心组织,不能有丝毫懈怠。要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

2、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大家认为,基层党组织既是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实施者,也是先进性教育的工作重心。先进性教育工作能否搞好,关键在于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关键在于各级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关键在基层党组织负责同志很好地履行职责。因此希望学校各级党组织的负责同志,要提高思想认识,把握工作要领,尽心尽责地把中央、省委、高校工委的精神,学校党委的工作部署落到实处,把先进性教育活动搞好。

3、要把握好相关政策。广大党员谈到,先进性教育活动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要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展教育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委和省高校工委确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做到不变形、不走样。要努力做好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把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注意力进一步引导到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事业上来。要加强调查研究,注意及时发现一些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时采取对策措施。

4、要坚持“两手抓、两不误”。广大党员认为,能否有效地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是衡量先进性教育活动实际成效的重要标准。当前,我们学校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除了日常教学、科研和生产、管理工作任务外,迎接20xx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准备工作、博士点建设工作、“”规划的编制工作以及“教代会、职代会”,“团代会、学代会”“老干部、老教授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等等,都在紧张进行。

全校各单位、各部门都应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统筹规划、合理安排,精心组织,做到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学校各项工作“两不误,两促进。”既不能脱离业务工作抓先进性教育活动,也不能借口工作忙而不认真抓先进性教育活动。应该把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效体现到解决突出问题、促进各项工作上,用推动各项工作的实际成果衡量和检验先进性教育的成效。学校共产党员要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以崭新的精神风貌,良好的工作作风,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5、要做好宣传工作。广大党员认为,宣传舆论工作对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将宣传工作贯穿始终,促进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开展。要充分利用校广播台、校报、网络、橱窗、板报、横幅等宣传媒体和宣传形式,开辟专题和专栏,总结交流经验,研究探讨工作,及时反映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的情况,积极营造浓郁的学习教育氛围。

党建专题调研报告

在贯彻从严治党方针尤其是处理不合格党员的力度上,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使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党建专题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借鉴。

是一名在乡镇工作十多年的基层党员干部,从事党建工作近十年。最近就乡镇党建工作情况,到县有关部门、部分乡镇、一些村组,与干部和群众进行了广泛的座谈与交流,深入了解广大干部群众的意见,并就如何更好地开展党建工作,优化干群关系作了一些调研、分析和思考。

2、基层党组织软弱“无”力的问题。一些干部自身素质不高,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强,不适应新形势下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需要,对影响当地稳定的一些社会问题束手无策,在群众中没有威信;有的基层组织涣散,部分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严重影响干群关系。

3、部分地方基层民主流于形式。一是“三务”公开总是遮遮掩掩,不能按照规定时间公开,有时公开是为了应付一下上级的检查。二是公布的内容很片面,群众真正关心的不公开或很少公开,有时把无关紧要的“内情”公布一下。三是公开工作单项运作,与民主管理脱节。有时不注意和不问公开的反馈意见,有了问题也不去整改,公开的动机和追求只是还干部一个所谓的“清白”,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真正给群众一个“明白”做得不够好。

1、部分基层干部激情不高,认为干与不干“无”所谓的问题。一些基层干部精神状态不佳、激情指数不高、思想波动大,因为村干部工资待遇低、工作压力大,事务繁杂,有的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不强,有的干脆当“维持会长”,有的既当老板又当村干部,主要工作精力放在个人项目上,认为村干部一年到头拿不了几个钱,外出务工两三个月就赚够一年的工资,工作要求稍微紧一点就撂担子,更别说为群众服务了。

2、部分党员干部工作方法简单,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差。有的因循守旧,还靠以前家长式、行政命令的工作方法来处理问题,有的感到“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由于村干部普遍缺乏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带领群众致富比较困难。

1、党员年龄老化,文化层次低,村组干部队伍难配强。

当前,农村党员队伍中年龄老化、文化层次偏低等问题仍然表现得比较突(低碳生活绿色环保调查报告)出。党员年龄老化、文化偏低带来的后果越来越严重,不仅造成党员队伍缺乏活力,而且导致村干部和后备队伍不足。有一部分村如果村支书卸位,要重新挑选一位合适的村支书就很难。同时,农村25岁以下的农村青壮年多数在校学习,完成学业后在外就业或选择外出务工,导致村组干部和党员队伍缺乏后续保障。

2、党员先锋意识淡化,党组织战斗力下降。

当前,农村党员队伍主流较好,多数党员较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但党员队伍个体素质不齐。部分党员理想信念弱化,有的党员对共产主义信心不足,觉得共产主义离我们很远,走上贪图享受、腐化堕落的道路,甚至迷失人生道路和方向,信仰封建迷信;有的党员宗旨意识谈化,不讲奉献,利益至上,不愿参加义务公益活动,参加支部党员培训、开党员会都要拿报酬;有的党员实用主义至上,拜金主义倾向严重,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就愿意去做,为了金钱不讲原则,不择手段;部分党员荣誉感减弱,与党员标准和先进性要求不相适应。农村党员先锋意识淡化的现象危害性很大,严重削弱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党员教育形式单一。

从近年来案件屡发、频发等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少党员已经缺失了信仰,或者说他们本身就是党内的“投机分子”。 这也对党员教育提出新的课题,面对农村党员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多、外出时间较长、党员文化参差不齐这些情况,党员教育的形式不能还是读读文件、念念报纸、听听领导讲话了。

4、少数党员存在信仰危机。

党员信仰缺失是党最大的危机。现在基层普遍出现一种怪现象:相信党,不相信党的干部;党的政策好,谩骂地方“和尚”念歪经。有的党员不过组织生活、不缴纳党费(甚至有的还以不缴纳党费为荣),认为共产主义太深奥,干脆什么都不信,倒求神拜佛搞起迷信,像浙江浦江县杭坪镇薛下庄村党员薛某,长期摆摊算命,外界号称“薛半仙”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5、流动党员管理困难。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人们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日趋频繁广泛,流动的党员越来越多,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流动党员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外出后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在管理中表现为“五难”,即“去向难掌握、活动难开展、管理难落实、党费难收缴、作用难发挥”。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已成为当前农村党建的一个热点、难点问题。

近年来,太平镇对村干部待遇问题非常重视,与相邻乡镇相比也处在前列,但村干部的工资较低。由于工资待遇低导致村干部缺乏工作积极性,没人愿意干或有能力的不干。村干部在政治出路等方面还缺乏一种激励机制,村干部认为自己干好最多能当个村支书,干得不好也掉不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所以在遇到“难、重、繁”的工作任务时,随时就有卸任的想法,导致农村一些难点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到位。此外,村干部退职后也没有保障,虽然参加了养老保险,但缺乏长效保障机制,现任村干部没有制度保障。农村党员干部机制保障不健全,影响到村干部队伍稳定,更影响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1、在处理抓党建和经济建设的关系上,重经济轻党建,对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基层党建工作没有摆到应有的位置。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人们思想认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变化,给新时期党建工作和党员教育管理带来严峻挑战。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部分领导对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经济轻党建,明显存在“一手硬、一手软”。

2、在贯彻从严治党方针尤其是处理不合格党员的力度上,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使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大量不合格党员滞留党内给党的事业带来的危害缺乏清醒的认识。有的怕丢选票,追求平和亲热的人际关系;有的自身不廉洁,怕“拔出萝卜带出泥”;有的奉行中庸之道,到处“和稀泥”,为自己留后路;有的受不正之风的干扰,加大了处置难度,使一些不合格党员仍然滞留党内。通常都是在某党员触犯法律后才被评为不合格,每年农村不合格党员约占4%左右,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约占2%左右。

3、在对基层党建工作的考评中,缺乏一套科学的奖优罚劣激励机制,基层抓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对班子建设的考核,看年龄结构、看文化程度等有形的情况多,对班子的整体合力、个体能力以及在领导一方经济建设中发挥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缺乏科学的衡量尺度。有的“一俊遮百丑”,有的却“以偏概全”,人为因素、主观意识影响较多。对组织生活制度的落实看记录、登统计、报表的多,对班子在落实组织生活制度,特别是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过程了解不够,过多地依赖于听汇报、看现象。对党员干部的实绩考核,有的片面地追求经济指标,以政绩代替党建,对个人在班子中的作用,对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缺乏科学的界定,不能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奖罚问题上表现出奖多罚少,奖起来容易罚起来难。评奖时要么“你有我有大家有”,要么“风水轮流转”。惩罚上要么隔靴搔痒,要么感情用事,没有真正起到鼓励先进和鞭策后进的作用。

4、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党内法规明显滞后,基层党建工作还不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尽管从中央到地方都制定和完善了各类党内法规,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发展,党内法规、制度与基层党建工作中不适应的方面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法规不完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开展活动的内容、程序和方式方法都还不很规范;二是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法规不完善。原有的街道党建工作法规已不适应形势需要,急需制定新的街道杜区党建工作法规;三是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制度不健全。对农村外出务工、企业下岗、因私出国出境等原因而造成流动的党员(统称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一直是基层党组织颇感头痛的一个难题。

现阶段农村基层党建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因为基层领导在处理党建和经济建设的关系上,“重”经济“轻”党建,对党建工作很少研究,没有把基层党建工作摆在应有的位置。笔者认为新时期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到以下五点。

1、要建立完善的基层党建工作制度。

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和完善基层党建工作首先要建立学习组织机制,制定学习考核评价体系,认真开展不同层面的学习。其次建立奖惩激励机制。笔者所在镇对照宿迁市统筹“三大发展”、推进“九比竞赛”的目标要求,结合县镇工作实际,制定了村级绩效考核办法,把江苏省全面小康指标量化、细化到具体指标,明确到项,如有效招商信息、脱贫攻坚、绿化、“三个集中”、村庄环境整治、新农合参合率、信访和计划生育工作等等。同时按照基础相当、实力相近的原则,村与村之间结成对子,相互之间展开竞赛,并形成党委文件(太委发【20xx】25号)下发到各村(居)。第三建立和完善考评机制。每项工作结束后,一周内形成考核结果,由分管领导签字后报镇考核办公室备案。考评设1万元考核基金,每半年考核一次,年终考核时,奖惩兑现,另外连续两年考核优秀的村(居)党支部书记享受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标准待遇;考核总分低于60分的村(居)党支部书记要诫勉谈话,连续两次倒数第一的村(居)党支部书记予以免职。第四建立基层干部激励机制,鼓励党员干部在实践中建功立业。提高工资福利待遇,坚持“感情留人、事业留人、适当待遇留人”。按照“定权责立规范,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的“一定三有”要求,落实村干部保障激励措施,进一步探索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选任乡镇领导干部工作。

2、进一步加大基层党建工作力度。

进一步强化认识,加大基层党建工作力度:要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学习,使其真正认识到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要把基层党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配齐配强各级党务干部,从而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加强党建工作的浓厚氛围。要突破自我封闭、自我循环的小圈子,跳出党建抓党建,以党建带工建,以党建带团建,以基层党组织建设带动基层各项工作,包括妇女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从而增强基层党支部的活力。

3、要着力打造一支坚强有力的党支部班子。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最主要的是抓好基层党支部班子建设。要着力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村级基层干部队伍。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从实践看德才,凭实绩用干部,把群众拥护的思想好、作风正、有文化、有本领、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的人选进村民委员会班子。配备一支德才兼备、真抓实干的党支部班子。一是要把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双强型”(政治上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能力强)、群众公认的人选作为党支部书记。其次选配德才兼备的党员作为支部委员,充分提升班子整体的战斗力。笔者所在镇选配支部班子是结合村“两委”换届,通过“三荐两访两票选”和“双直选”的方式把年轻、优秀能人、大户选拔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来的。二是加大培训的力度。笔者所在镇结合县里开展的党支部书记培训,组织支部一班人外出观摩学习,采用请党校教授授课、以会代训和利用远程教育平台等方式展开培训,旨在通过培训转变思想观念、提升素质,从而提升整体发展的能力。三是切实解决“四风”问题。党的群众路线是基层党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村党支部书记作为一方的带头人尤其要走群众路线,“接地气”。笔者所在镇结合“三解三促”开展“知百家情,解百家忧,暖百家心”活动,要求党支部书记深入到群众中去,对本村居民户进行逐户走访,梳理老百姓提出的问题,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并留有影像资料。四是牢固树立为群众服务的理念。村干部要牢固树立为群众服务的理念,融洽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4、要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一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除了要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外,还要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创新观念、创先争优。二是丰富教育内容。除了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外,重点学习党的xx大精神,帮助党员认清时代赋予自己的历史使命,树立新时期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三是创新学习方式。在充分营造党建文化氛围的前提下,抓好专题培训、做好典型宣传,通过红歌比赛、网上交流、微博、qq等现代传媒,唱《激情泗洪之歌》,激发党员的学习热情和工作热情,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四是突出提升党员素质抓教育。党的xx大指出,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的重点是增强党性、提高素质。把好党员的“入口”关,真正把素质高、能发展的人选进党员队伍,随时清退不合格的党员,纯洁党员队伍,做到“能进能出”是关键。农村党员文化参差不齐,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的强弱。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贯彻好、落实好科学发展观,要帮助他们透彻理解、深刻领悟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要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提升素质、做好党建工作的实际行动。

5、发展集体经济,加强农村党建。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服务功能、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村集体经济发展程度关系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大局,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的组织建设、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的经济保障。发展集体经济要克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小农经济观念和避免违背群众意愿,贪大求洋,只上项目不见效益的盲干现象,要以群众的意愿为基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以点带面,抓两头、带中间,抓好先进支部集体经济同时抓好后进、贫困村的集体经济发展起步工作;要处理好近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关系。结合主导产业,因地制宜构建“村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工作模式,在农村特色产业建设上,培育支部+协会模式,使党组织和党员在推进农村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开发中充分发挥作用。总之,要在经济建设中强化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加强农村党建的同时,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基层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和完善基层党建工作制度,进一步强化认识,努力营造有利于加强党建工作的浓厚氛围,着力打造一支坚强有力的党支部班子,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发展好集体经济,才能打牢党建工作的根基。要不断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寻求新突破,才能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从而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根据市委主要领导的指示,结合“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市委市政府开展“转作风、解难题、抓关键、见实效”专项活动的要求,5月-8月,我们组建专题调研组先后深入全市13个县(市、区)、40多个乡镇(街道)、100多个村(社区),就全市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全市现辖13个县市区、286个乡镇、3856个村。目前,共设有基层党委544个,其中乡镇党委286个;基层党支部10663个,其中村党支部3856个;有党员260014名,其中农村党员128118名。近年来,尤其是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以来,我们紧紧围绕中央、省里“抓落实、全覆盖、求实效、受欢迎”的工作要求,针对当前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着力在“投入保障、组织组建、队伍建设、网格管理、品牌打造”上下功夫,全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上档升级,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1、组织覆盖得到扩大。本着“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的理念,全市上下深入开展基层党组织集中组建活动。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为重点,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邻”的原则,采取“两包三定”(领导包片、干部包点,组建定人、定时、定质量)的办法,实行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选派组建等方式组建党组织;特别是灵活组建方式,在农村探索实行“村村联建”、“村协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党组织组建模式,在社区探索建立“楼宇”、“小区”、“市场”等支部,在边远交界地区探索跨省、市、县建立联合党组织,确保基层党组织应建必建。去年来,全市新组建“两新”组织党组织724家,完成省下达任务的289.6%,全省排名前列;分别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101个;在居民楼栋等建立党组织21个;相继在广东、福建、上海、浙江等地建立流动党支部和流动党员联络站30多个。同时,选派1051名党建工作指导员,帮助目前无党员暂不具备党组织组建条件的“两新”组织建立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和发展党员、开展党的工作;帮助已建党组织实现“六个有”(有机构、有阵地、有经费、有制度、有资料、有活动)、“三个一”(建立一个信息平台、完善一套资料、布置一个阵地)目标。今年以来,在农村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按2至3个村民小组、100至150户、400人左右的标准,划分社会管理网格,在支部以下成立网格党小组,共建立网格党小组9039个。

2、运转保障得到提升。作为武陵山边远山区,市县财政十分紧张,但对基层的投入却在逐年增长。仅去年,市、县财政就投入约2.1亿元用于基层组织建设,全市13个县(市、区)有10个投入超过1000万元。运转经费大幅提升。全市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从20xx年3.5万元/年提高到现在平均5万元/年,其中靖州县达到到6万元/年。社区运转经费从20xx年5万元/年提高到现在平均7万元/年,其中鹤城区提高到16万元/年,有力保障了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待遇保障落实到位。实行乡镇干部工资与机关干部工资同工同酬、统筹统发,使乡镇干部安心干事。按照“一定三有”、“四有一化”要求,全面落实村(社区)干部特别是党组织书记各项报酬待遇。全市村主要干部年误工报酬由20xx年人均4000元/年提高到现在人均6000元/年,个别集体经济较强的村,主要干部误工报酬达2万元/年,离任村干部生活困难补助由每月60元提高到80至150元。阵地建设稳步推进。近年来,市、县两级共投入基层组织建设资金近3.5亿元,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0xx个,占全市3856个村总数的52.2%,改建、扩建、维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917个,占23.8%,挂靠村小学村级活动场所564个,占14.6%,租用村级活动场所3个;实施乡镇“五小工程”393个(其中县市区自筹经费完成18个),其中新建小食堂82个、小澡堂73个、小厕所164个、小图书室28个、小运动场46个;全市276个社区中落实办公室用房的有275个,有自主产权的101个、租借的137个、建设单位无偿提供的31个,面积200㎡以上的78个,200㎡以下的197个。

3、班子活力得到增强。各地注重以乡镇党委和村级领导班子换届为契机,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增强了班子活力。班子结构更加合理。乡镇党委换届后,286个乡镇1464名乡镇党委班子成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达1452人,占99.2%,学历层次整体提升;平均年龄35.3岁,较换届前下降1.7岁,30岁以下的178人,31-35岁的583人,36-49岁的695人,50岁以上的8人,形成了合理的年龄梯次结构;知识结构也更加合理。注重选优配强乡镇党委书记,由换届前平均年龄39岁下降到36.8岁,基本形成了一支以35岁左右干部为主体的干事创业中坚力量。村级领导班子换届后,平均年龄为比上届降低3岁,学历结构明显优化,整体功能得到加强。教育培训更加有力。大力实施“万名书记进党校”、“千名村干部进高校”计划,在市委党校举办创新社会管理和xx大精神基层书记专题培训班,投入资金700多万元对全市10806名基层党组织书记进行全面集中轮训;依托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基地,市财政安排500万元专项经费举办7期村干部大专学历培训班,培训村主要干部350多人,沅陵县举办13期大专学历培训班,培训村主要干部700余人。各县市区近年组织村主要干部2019余人次赴沿海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用人导向更加鲜明。出台《关于建立乡镇站所和村(居)委会干部政策激励机制的实施办法》,从定向招考、定向培训、定向奖励三个方面完善配套措施,畅通优秀基层干部进入党政干部队伍渠道。近年来全市从村主要干部中招录公务员15名,从大学生村官中招录选调生27名、公务员23名,并从有过大学生村官经历的人员中选拔22名担任乡科级副职,进一步拓宽了基层干部出路。注重选树基层先进典型,近年来先后选树了周福坤、赵小林、龙四清、张建军等一批群众身边的鲜活典型,激发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4、党员素质得到提升。近年来,各地加大了对基层党员的教育、培养和管理力度。三年来,全市共发展党员25681人,培养了一批入党积极分子,党员队伍结构得到优化。在农村重点发展35岁以下、高中以上学历,20xx年以来共发展35岁以下的6787人,占农村发展党员总数的55.5%,发展高中以上学历的6832人,占农村发展党员总数的55.9%。通过整合农村远程教育、各级党校、怀化职院等培训资源,加大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农村新型人才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全市广大农村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紧紧围绕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岗位学雷锋”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筑牢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大力开展“设岗争星”活动,根据农村党员的从业状况、特长、年龄、爱好、文化程度、能力水平等情况合理安排岗位,做到每位党员都有自己的工作区和责任岗,为党员发挥作用搭建了平台,树立了党员的新形象。深入开展党内关怀帮扶激励活动和关爱流动党员活动,去年全市共帮扶困难党员56332人,查找流动党员15639人,党员的组织归属感明显增强。

5、服务群众得到深化。近年来,各级党组织坚持从实际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大力推动基层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服务能力提升。在乡镇干部中深入开展 “一人学一技”活动,引导乡镇干部学技能、用技能、授技能,以实用技术直接服务群众。目前,全市85%以上的乡镇干部都掌握了1门以上的“种、养、加”实用技能或技术。20xx年,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我市召开全省乡镇干部“一人学一技”活动经验交流会,推介我市的做法和经验。服务载体丰富。积极探索创新服务群众载体,形成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各具特色、卓有成效的生动局面。市本级深入开展农村建整扶贫,重点对98个深度贫困村采取“三联一包”的形式进行结对帮扶。沅陵县建立县级农村信息服务中心和5个乡级农村一体化服务中心,根据农户和市场的需要,着力开展科技推广、动物防疫、信息等服务。中方县通过制作便民服务卡、服务承诺卡等形式,把乡镇干部的姓名、技术专长、承诺事项、联系方式写在卡上,免费发放到农户家中,方便群众联系。溆浦县推行“周例会、月座谈、季议事”工作法,要求乡镇干部撰写民情日记、月工作小结,建立民情台账,全面了解民情,深入查找问题,及时解决矛盾。芷江县推行“村民事务全程代理”服务,群众只需将所要办理的事项委托给代办员,代办员就会按照规定流程对群众委托的事项提供无偿代办服务。麻阳县在乡镇建立“便民服务中心”,在村设立“便民服务站”,实行“一个中心”对外、“一体化”办公、“一条龙”服务,简化繁琐办事程序,方便群众办事。服务成效明显。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员干部联系帮扶困难群众21553人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96455件,解决矛盾纠纷73452起,帮助返乡农民工转移就业14.7万人,新解决28.7万农民饮水难问题,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30元,比20xx年增加2650元,农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6、工作机制得到完善。着眼于巩固发展党建成果,基层党建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党建责任意识明显增强。把党建工作以200分值纳入全市综合绩效考核范畴,将党建工作同经济工作、中心工作一起研究、布置和考核。以“三级联述联评联考”为推力,要求各级党组织负责人自觉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做到述职述党建、评议评党建、考核考党建、任用干部看党建。目前,全市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管党意识明显增强,抓党建工作力度明显加大。规范建设逐步完善。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决定》,建立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年度报告、分类排位、责任追究等一系列制度,使基层党建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序可进。在全省率先制定《怀化市村党组织工作暂行规定》,分别从组织设置、工作职责、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议事决策以及保障措施等方面,对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工作进行了规范,促使其决策更加科学、管理更加民主、监督更加有力。实施“四千人员”工程,帮助贫困村、后进村和难点村加强党建工作,指导非公有制企业及社会组织组建党组织和开展党的工作,帮助联系党组织建立信息平台、完善资料、布置阵地。管理手段更加科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组建“六横七纵”的立体网络,建立4136个网格党小组,将全市1万多党组织和23万多名党员纳入网络平台内进行管理,取得明显成效。这一做法得到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郭开朗充分肯定,湖南日报、红网等媒体进行了重点推介。示范创建深入推进。坚持基层组织示范创建“十化”标准,在全市大力开展基层党建示范创建活动,使基层党组织聚焦品牌效应,学有榜样、建有标准、赶有目标。目前,全市共创建基层党建示范点539个,打造了320、209国道沿线贯穿9个县(市、区)涉及22个乡镇的党建示范长廊及主城区涉及5个街道13个社区的党建示范带。涌现全国、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31个,其中,沅陵、芷江两个县被列为全省基层党建示范创建县。

近些年,我市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方面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但与xx大的新要求相比,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与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的任务相比,基层基础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尤其是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难以适应新要求。基层组织建设关键在人,关键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这个“领头雁”。从调查情况来看,我市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总体情况是好的,村干部主流是好的,但基层干部特别是村支部书记文化偏低、素质不高、年龄老化、能力较弱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年龄文化结构不优。全市3828名现任村党支部书记,35岁以下145人、仅占3.8%,35-40岁362人、占9.5%,40-45岁811人、占21.1%,45-55岁1513人、占39.5%,55岁以上997人、占26%;本科以上文化的29人,仅占0.8%,大专443人、占11.6%,高中或中专1813人、占47.4%,初中及以下1543人,占40.3%;带奔履职能力不强。相当部分村支部书记带头无方,致富无门,进取精神不足,工作默守陈规,守摊子,混日子,“等、靠、要”思想严重。有知识、有能力、头脑灵活、年轻有为的村干部偏少。现任村书记为致富带头人的只有697人、占18.2%,具有外出务工经商经验的165人、占4.3%,属复原退伍军人的247人、占6.4%,大学生村官5人、占0.1%。个别村书记甚至申请吃低保。后备干部培养不足。缺乏后备干部培养意识,有的村还很难找出合适的村书记人选。相当部分村书记任职时间偏长,目前连续任村书记10-2019年的793人,15-20年的263人,20-25年的98人,25年以上的56人。农村一些德才公认、处事公道、管理公开,见多识广、具有市场经济能力、摸爬滚打实践经验,致富带富能力强、有奉献精神回村任职的优秀骨干分子未及时充实到基层干部队伍中来,基层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此外,一些地方对村干部教育培训不够,考核管理不严,少数干部甚至违法乱纪,造成不良影响,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形象有待进一步提升。

2、基层运转保障不足,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普遍较弱。近些年各地虽然把强化运转保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作为工作重中之重来抓,采取了一些措施,收到了一定成效,但集体经济实力薄弱,“无钱办事”仍是大多数乡镇、村的共性问题。一是运转保障层级不高。乡镇运转经费缺口大。目前,一般是按人头每人8000—10000元标准下拨乡镇运转经费,每年每个乡镇财政安排的经费大概20-40万元,但每个乡镇开支一般在100万元左右,经费缺口60多万,导致很多乡镇负责人把很大部分精力花在跑项目、找资金上。村级日常运转经费低。村级运转经费虽然普遍提高到5万元/年,但扣除在职村干部报酬、离任村干部补助、办公费、报刊水电费、培训差旅费等,真正能开支安排的只有5000元左右。如中方县中方镇铜锣村,每年县财政下拨的运转经费为5万元,其中固定用于发放4名在职村干部生活补贴22800元,8名离任村干部生活困难补贴7680元,8个村民小组长生活补贴11200元,加上1000多元的报刊征订费,实际可自由支配的运转经费只有7320元。二是大多数村集体经济收入薄弱。据统计,全市3856个行政村中,目前村级集体经营收入达到100万以上的村只有2个,50-100万的村8个,20-50万的村25个,5-20万的村239个,3-5万的村283个,完全没有集体经营收入的“空壳村”达2254个,占58.45%。集体经济匮乏,导致无力发展公益事业和投入基础设施建设。

3、服务平台建设滞后,服务基层群众不够。基层重管理、轻服务的倾向仍比较严重,普遍缺乏方便办事,服务群众的窗口平台。各地便民服务设施建设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只有20%左右的乡镇设有便民服务中心、10%的村设有村民事务代办点,多数群众仍未能享受到社会民生事务的“一站式”办理、全程代办等优质高效服务。乡村干部形式上的下基层多,实际下基层的任务目标不明确,不知道干什么,缺少发挥作用切入点,主动提供服务少。群众不清楚乡镇干部下基层来干什么、能做什么,对乡镇干部下基层却没能帮助自己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问题而心存不满。

4、基层环境仍旧艰苦,工作条件尚待改善。基础设施跟不上。除城区乡镇(街道)外,目前乡镇工作生活条件普遍较差,特别是边远乡镇,有的办公楼房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破旧老化,甚至成为危房;有的配套设施少,缺食堂、澡堂、图书室、运动场等生活基础条件。据统计,目前还有156个乡镇无小澡堂、245个乡镇没有小图书室、220个乡镇缺运动场。生活不方便,干部自然难安心基层。村(社区)活动场所尚待改造升级。目前,还有704个村(社区)组织活动场所租用或挂靠在村小学,一些村小修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现已成危房。新建的20xx个村活动场所多数只有90㎡,面积偏小难以满足需要,待升级。基层工作压力大。每年乡镇(街道)一票否决工作就有计生、安全等三项,还要签订各类单项工作责任状10-20个,各类检查、考核、评比名目繁杂,迎来送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难以集中时间精力抓工作。乡镇可调控手段弱。许多部门通过签订责任状,把工作责任推到基层,但权利却没下放,变成审批、管理在上面,出事责任追究在基层。人员调配管理难。乡镇名义上有40-80名工作人员,但林业、国土、司法等站所人事管理权限在上级部门,乡镇根本管不到,实际能管到的也就20—30人。此外,一些上级部门还从乡镇借调人员,有的工作出现无人抓无人去落实。

5、重视激励基层不够,基层队伍缺乏活力。基层干部出路不畅。受领导职数、人员“身份”等因素限制,基层干部上升空间很有限,提拔一般很难。特别是乡镇站所干部、村(社区)干部,因身份原因,工作实绩再突出,也很难得到提拔重用。过来,我市虽探索实行了面向乡镇站所干部选拔乡镇班子成员、面向村(社区)干部公开招考公务员,但选拔招考规模过小,每年人数不足10名,且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待遇报酬偏低。目前村干部虽不全脱产,但实际工作量很大,参加家庭劳动的时间很少。一年中,村干部大约有300天在村里工作的占82.6%,最少的也有180天左右,而每月误工补贴只有500元左右,一年也就5000余元,远比不上外出打工和临时工。工作考评不到位。对村(社区)干部工作实绩没有一套科学的考评体系,干得好不好,待遇基本一个样。关爱尊重基层不够。对基层干部的形象维护有待加强。一些新闻媒体对乡村干部正面宣传少,负面报道多,新闻一聚焦,好象基层干部成天只在吃喝不干事。有的未作深入调查,报道失实,极大地挫伤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误导了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乡村干部处于“两头受气”的尴尬境地。

6、一些规定要求落实不到位,基层民主等问题仍突出。村级组织构架尚需理顺。现在每个村都有党组织、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但这几个机构到底是什么关系、运行的机制是什么,还不太明确,各个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一些规定要求落实不到位。如“四议两公开”制度,在一些村落实不严格,重大事项决策过程不民主、结果不公开,存在少数干部说了算的现象;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虽然有村民理财小组、财务报账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等,但依然存在财务管理混乱、收支不规范现象。如溆浦县观音阁镇铁路湾村原党支部书记在担任书记期间,先后从村出纳处借出4.5万元挪作他用。一些相关制度流于形式。如组织生活会出现以外出旅游、文体活动等来代替的庸俗化倾向,发展党员不按标准不走程序未经过群众推优,搞“近亲繁殖”、“一个人说了算“。一些工作责任追究不到位,对违反相关制度规定的责任人处理失之于宽、失之于松,诫勉谈话了事,纪律变成“稻草人”。

党建专题调研报告

是一名在乡镇工作十多年的基层党员干部,从事党建工作近十年。最近就乡镇党建工作情况,到县有关部门、部分乡镇、一些村组,与干部和群众进行了广泛的座谈与交流,深入了解广大干部群众的意见,并就如何更好地开展党建工作,优化干群关系作了一些调研、分析和思考。

2、基层党组织软弱“无”力的问题。一些干部自身素质不高,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强,不适应新形势下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需要,对影响当地稳定的一些社会问题束手无策,在群众中没有威信;有的基层组织涣散,部分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严重影响干群关系。

3、部分地方基层民主流于形式。一是“三务”公开总是遮遮掩掩,不能按照规定时间公开,有时公开是为了应付一下上级的检查。二是公布的内容很片面,群众真正关心的不公开或很少公开,有时把无关紧要的“内情”公布一下。三是公开工作单项运作,与民主管理脱节。有时不注意和不问公开的反馈意见,有了问题也不去整改,公开的动机和追求只是还干部一个所谓的“清白”,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真正给群众一个“明白”做得不够好。

1、部分基层干部激情不高,认为干与不干“无”所谓的问题。一些基层干部精神状态不佳、激情指数不高、思想波动大,因为村干部工资待遇低、工作压力大,事务繁杂,有的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不强,有的干脆当“维持会长”,有的既当老板又当村干部,主要工作精力放在个人项目上,认为村干部一年到头拿不了几个钱,外出务工两三个月就赚够一年的工资,工作要求稍微紧一点就撂担子,更别说为群众服务了。

2、部分党员干部工作方法简单,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差。有的因循守旧,还靠以前家长式、行政命令的工作方法来处理问题,有的感到“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由于村干部普遍缺乏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带领群众致富比较困难。

1、党员年龄老化,文化层次低,村组干部队伍难配强。

当前,农村党员队伍中年龄老化、文化层次偏低等问题仍然表现得比较突(低碳生活绿色环保调查报告)出。党员年龄老化、文化偏低带来的后果越来越严重,不仅造成党员队伍缺乏活力,而且导致村干部和后备队伍不足。有一部分村如果村支书卸位,要重新挑选一位合适的村支书就很难。同时,农村25岁以下的农村青壮年多数在校学习,完成学业后在外就业或选择外出务工,导致村组干部和党员队伍缺乏后续保障。

2、党员先锋意识淡化,党组织战斗力下降。

当前,农村党员队伍主流较好,多数党员较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但党员队伍个体素质不齐。部分党员理想信念弱化,有的党员对共产主义信心不足,觉得共产主义离我们很远,走上贪图享受、腐化堕落的道路,甚至迷失人生道路和方向,信仰封建迷信;有的党员宗旨意识谈化,不讲奉献,利益至上,不愿参加义务公益活动,参加支部党员培训、开党员会都要拿报酬;有的党员实用主义至上,拜金主义倾向严重,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就愿意去做,为了金钱不讲原则,不择手段;部分党员荣誉感减弱,与党员标准和先进性要求不相适应。农村党员先锋意识淡化的现象危害性很大,严重削弱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党员教育形式单一。

从近年来案件屡发、频发等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少党员已经缺失了信仰,或者说他们本身就是党内的“投机分子”。 这也对党员教育提出新的课题,面对农村党员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多、外出时间较长、党员文化参差不齐这些情况,党员教育的形式不能还是读读文件、念念报纸、听听领导讲话了。

4、少数党员存在信仰危机。

党员信仰缺失是党最大的危机。现在基层普遍出现一种怪现象:相信党,不相信党的干部;党的政策好,谩骂地方“和尚”念歪经。有的党员不过组织生活、不缴纳党费(甚至有的还以不缴纳党费为荣),认为共产主义太深奥,干脆什么都不信,倒求神拜佛搞起迷信,像浙江浦江县杭坪镇薛下庄村党员薛某,长期摆摊算命,外界号称“薛半仙”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5、流动党员管理困难。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人们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日趋频繁广泛,流动的党员越来越多,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流动党员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外出后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在管理中表现为“五难”,即“去向难掌握、活动难开展、管理难落实、党费难收缴、作用难发挥”。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已成为当前农村党建的一个热点、难点问题。

近年来,太平镇对村干部待遇问题非常重视,与相邻乡镇相比也处在前列,但村干部的工资较低。由于工资待遇低导致村干部缺乏工作积极性,没人愿意干或有能力的不干。村干部在政治出路等方面还缺乏一种激励机制,村干部认为自己干好最多能当个村支书,干得不好也掉不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所以在遇到“难、重、繁”的工作任务时,随时就有卸任的想法,导致农村一些难点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到位。此外,村干部退职后也没有保障,虽然参加了养老保险,但缺乏长效保障机制,现任村干部没有制度保障。农村党员干部机制保障不健全,影响到村干部队伍稳定,更影响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1、在处理抓党建和经济建设的关系上,重经济轻党建,对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基层党建工作没有摆到应有的位置。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人们思想认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变化,给新时期党建工作和党员教育管理带来严峻挑战。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部分领导对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经济轻党建,明显存在“一手硬、一手软”。

2、在贯彻从严治党方针尤其是处理不合格党员的力度上,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使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大量不合格党员滞留党内给党的事业带来的危害缺乏清醒的认识。有的怕丢选票,追求平和亲热的人际关系;有的自身不廉洁,怕“拔出萝卜带出泥”;有的奉行中庸之道,到处“和稀泥”,为自己留后路;有的受不正之风的干扰,加大了处置难度,使一些不合格党员仍然滞留党内。通常都是在某党员触犯法律后才被评为不合格,每年农村不合格党员约占4%左右,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约占2%左右。

3、在对基层党建工作的考评中,缺乏一套科学的奖优罚劣激励机制,基层抓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对班子建设的考核,看年龄结构、看文化程度等有形的情况多,对班子的整体合力、个体能力以及在领导一方经济建设中发挥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缺乏科学的衡量尺度。有的“一俊遮百丑”,有的却“以偏概全”,人为因素、主观意识影响较多。对组织生活制度的落实看记录、登统计、报表的多,对班子在落实组织生活制度,特别是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过程了解不够,过多地依赖于听汇报、看现象。对党员干部的实绩考核,有的片面地追求经济指标,以政绩代替党建,对个人在班子中的作用,对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缺乏科学的界定,不能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奖罚问题上表现出奖多罚少,奖起来容易罚起来难。评奖时要么“你有我有大家有”,要么“风水轮流转”。惩罚上要么隔靴搔痒,要么感情用事,没有真正起到鼓励先进和鞭策后进的作用。

4、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党内法规明显滞后,基层党建工作还不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尽管从中央到地方都制定和完善了各类党内法规,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发展,党内法规、制度与基层党建工作中不适应的方面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法规不完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开展活动的内容、程序和方式方法都还不很规范;二是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法规不完善。原有的街道党建工作法规已不适应形势需要,急需制定新的街道杜区党建工作法规;三是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制度不健全。对农村外出务工、企业下岗、因私出国出境等原因而造成流动的党员(统称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一直是基层党组织颇感头痛的一个难题。

现阶段农村基层党建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因为基层领导在处理党建和经济建设的关系上,“重”经济“轻”党建,对党建工作很少研究,没有把基层党建工作摆在应有的位置。笔者认为新时期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到以下五点。

1、要建立完善的基层党建工作制度。

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和完善基层党建工作首先要建立学习组织机制,制定学习考核评价体系,认真开展不同层面的学习。其次建立奖惩激励机制。笔者所在镇对照宿迁市统筹“三大发展”、推进“九比竞赛”的目标要求,结合县镇工作实际,制定了村级绩效考核办法,把江苏省全面小康指标量化、细化到具体指标,明确到项,如有效招商信息、脱贫攻坚、绿化、“三个集中”、村庄环境整治、新农合参合率、信访和计划生育工作等等。同时按照基础相当、实力相近的原则,村与村之间结成对子,相互之间展开竞赛,并形成党委文件(太委发【20xx】25号)下发到各村(居)。第三建立和完善考评机制。每项工作结束后,一周内形成考核结果,由分管领导签字后报镇考核办公室备案。考评设1万元考核基金,每半年考核一次,年终考核时,奖惩兑现,另外连续两年考核优秀的村(居)党支部书记享受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标准待遇;考核总分低于60分的村(居)党支部书记要诫勉谈话,连续两次倒数第一的村(居)党支部书记予以免职。第四建立基层干部激励机制,鼓励党员干部在实践中建功立业。提高工资福利待遇,坚持“感情留人、事业留人、适当待遇留人”。按照“定权责立规范,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的“一定三有”要求,落实村干部保障激励措施,进一步探索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选任乡镇领导干部工作。

2、进一步加大基层党建工作力度。

进一步强化认识,加大基层党建工作力度:要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学习,使其真正认识到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要把基层党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配齐配强各级党务干部,从而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加强党建工作的浓厚氛围。要突破自我封闭、自我循环的小圈子,跳出党建抓党建,以党建带工建,以党建带团建,以基层党组织建设带动基层各项工作,包括妇女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从而增强基层党支部的活力。

3、要着力打造一支坚强有力的党支部班子。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最主要的是抓好基层党支部班子建设。要着力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村级基层干部队伍。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从实践看德才,凭实绩用干部,把群众拥护的思想好、作风正、有文化、有本领、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的人选进村民委员会班子。配备一支德才兼备、真抓实干的党支部班子。一是要把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双强型”(政治上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能力强)、群众公认的人选作为党支部书记。其次选配德才兼备的党员作为支部委员,充分提升班子整体的战斗力。笔者所在镇选配支部班子是结合村“两委”换届,通过“三荐两访两票选”和“双直选”的方式把年轻、优秀能人、大户选拔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来的。二是加大培训的力度。笔者所在镇结合县里开展的党支部书记培训,组织支部一班人外出观摩学习,采用请党校教授授课、以会代训和利用远程教育平台等方式展开培训,旨在通过培训转变思想观念、提升素质,从而提升整体发展的能力。三是切实解决“四风”问题。党的群众路线是基层党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村党支部书记作为一方的带头人尤其要走群众路线,“接地气”。笔者所在镇结合“三解三促”开展“知百家情,解百家忧,暖百家心”活动,要求党支部书记深入到群众中去,对本村居民户进行逐户走访,梳理老百姓提出的问题,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并留有影像资料。四是牢固树立为群众服务的理念。村干部要牢固树立为群众服务的理念,融洽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4、要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一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除了要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外,还要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创新观念、创先争优。二是丰富教育内容。除了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外,重点学习党的xx大精神,帮助党员认清时代赋予自己的历史使命,树立新时期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三是创新学习方式。在充分营造党建文化氛围的前提下,抓好专题培训、做好典型宣传,通过红歌比赛、网上交流、微博、qq等现代传媒,唱《激情泗洪之歌》,激发党员的学习热情和工作热情,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四是突出提升党员素质抓教育。党的xx大指出,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的重点是增强党性、提高素质。把好党员的“入口”关,真正把素质高、能发展的人选进党员队伍,随时清退不合格的党员,纯洁党员队伍,做到“能进能出”是关键。农村党员文化参差不齐,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的强弱。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贯彻好、落实好科学发展观,要帮助他们透彻理解、深刻领悟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要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提升素质、做好党建工作的实际行动。

5、发展集体经济,加强农村党建。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服务功能、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村集体经济发展程度关系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大局,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的组织建设、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的经济保障。发展集体经济要克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小农经济观念和避免违背群众意愿,贪大求洋,只上项目不见效益的盲干现象,要以群众的意愿为基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以点带面,抓两头、带中间,抓好先进支部集体经济同时抓好后进、贫困村的集体经济发展起步工作;要处理好近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关系。结合主导产业,因地制宜构建“村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工作模式,在农村特色产业建设上,培育支部+协会模式,使党组织和党员在推进农村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开发中充分发挥作用。总之,要在经济建设中强化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加强农村党建的同时,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基层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和完善基层党建工作制度,进一步强化认识,努力营造有利于加强党建工作的浓厚氛围,着力打造一支坚强有力的党支部班子,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发展好集体经济,才能打牢党建工作的根基。要不断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寻求新突破,才能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从而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提升群众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