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2023年七年级语文阅读 七年级语文教案(精选6篇)

时间:2023-10-09 10:46:43 作者:雨中梧 2023年七年级语文阅读 七年级语文教案(精选6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七年级语文教案

1、通过预习,了解寓言的文学常识;了解伊索、《伊索寓言》和古代希腊的神灵。

2、通过阅读,独立思考:理清文中字词;梳理文章的故事情节。

3、赏读文章,体会心理描写,对比手法的作用。感悟做人的道理。

4、通过续写,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文学常识

1、寓言是:用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给人以启示。寓言故事的主人翁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或者,阅读寓言,要注意领会故事的.。

伊索与《伊索寓言》

2、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奴隶,善于讲动物故事。

3、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

《伊索寓言》通过简短而精炼的小寓言故事来体现日常生活中那些不为我们察觉的真理。这些小故事言简意赅,平易近人,富有哲理。不但读者众多,而且在文学史上也具有重大影响。到几千年后的今天,伊索寓言已成为西方寓言文学的范本。亦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经典作品之一。《伊索寓言》是世界上最早的寓言童话集之一。阅读量仅次于《圣经》。

你知道古希腊神话中众神的名字吗?

自读文章,整体感知:

1、识记字词:

赫耳墨斯雕像

庇护爱慕

饶头

庇护

爱慕

还有那个字词自己不能解决的:

2、本文提到的三个神,加上一个凡人,他们之间发生什么故事呢?

3、复述故事分析情节、概括寓意(复述提示)活动一

4、你还有那些疑问没有解决?

合作探究活动二:

1、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目的是什么?表现他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2、他听到宙斯的雕像值一个银元,又笑着问道。为什么“笑”?

发挥想象,续写文章:

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什么?或者还会做些什么?发挥你的想象力,续写文章。

(提示:情节要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要一致,寓意能揭示一种生活道理。)

你有什么收获(提示:可以从两个方面谈,知识能力的获得,情感价值观)

语文七年级教案

1、诵读诗歌,理解少年人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感情。

2、拓展思维,展开想象,写出自己的心声。

展开想象,写出自己的心声,开展合作学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朗诵时轻重与缓急。

2、如果你是作者,你想告诉云一些什么?

3、诗中哪些诗句读来最有感触,读一读,品一品。

4、如果你是云,最想变成什么?

5、展开丰富的想象,模仿诗中的句子形式,另写一段。

写给云

白冰

你想变小你就变小,

你想变大你就变大。

变小,小得像块手帕,

像朵洁白的.小花;

变大,大得无边无际,

能盖住整个天下。

没有人在蓝天上,

为你把框框画。

你想变什么就变什么,

小鹿、大象、小鸟、青蛙……

即使变成猪八戒,

也没人笑话,

即使变成小狗熊,

也不担心挨骂。

没有人要你老老实实,

变成“聪明”的傻瓜。

你愿意做什么,

就去做什么。

你想成为雨就成为雨,

去亲吻小草小花;

你想成为雪就成为雪,

像白蝴蝶飞落千家万家。

然后,成为透明的水汽,

飞呀,飞回天上老家。

没有人用好多“安排”“计划”,

把你变成机器娃娃……

啊,让我也变成一朵

自由幸福的云吧

七年级语文教案

1、注重诵读,通过富有感情的美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美的情趣,养成好的语感。第一课时以认知性阅读、感知性阅读为主,准字达到读音,疏通字词和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第二课时以涵泳性阅读为主,达到深入作品意境之中,细细品位妙处的目的。

2、通过关键词语和句子,理清课文思路,学习本文精巧的构思,体会作者的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位精妙语言,以达到提高语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

4、当堂课讲解的有关课文内容,尽量当堂背诵。

:二课时

1、导入:可由单元提示直接导入,也可由背诵描写春天的名家名句导入,或者由动人的音乐《春之声圆舞曲》,或由优美的图片名画导入。

2、默读

3、词语教学:学习“读一读、写一写”结合课文辨析字型字意。

4、朗读课文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初步诵读课文。阅读时进行课文的整体把握,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问题:

——课文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这些景物各有何特点?各段描写之间有何关联?请用简洁的语言,尽量完整的说出本文的行文脉络。

6、全班集体研讨,各抒己见,互相补充,明确课文主要内容,并且依照课文的脉络文理,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大师笔下春天的主要内容。

7、朗读全文。

8、背诵其中精彩语段。

9、作业。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1、复习旧课,5分钟完成《课课练》一、二、三、四、五大题,巩固词语。

2、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分析其中的精妙之处,学习语言分析的'一般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仔细揣摩,尽量能口头表达,教师从旁点播、补充。

——你喜欢文中哪些优美的语句?为什么喜欢?用简洁的语言来分析。

——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并模仿举例。

3、小结归纳出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由学生自己合作、探究完成,教师以实例点播启发,尽量不要告诉学生现成答案。学生说不全就再读相关语段,再体会,再尝试表达。

4、伴随音乐,自由地、富有激情地朗读《春》,再次体会大师笔法,体会自然之美,体会生活之美,体会情感之美。

5、背诵精彩语段,感悟体会,加深印象

6、语段训练:完成景物片段描写训练《校园的春天》,进一步把握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交流改进。

7、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精彩语段,感悟体会,加深印象。

8、课后练习: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完成《课课练》。

——进一步补充完善课堂片段练习。

语文七年级教案

1、知识目标:

1)认读、理解、积累基本生字词。(预习、课堂朗读、随文赏析共同完成)。

2)赏析细致入微,妙趣横生的棋人趣相图。

3)品味诙谐生动的语言。

2、技能目标:

初读感知——再读欣赏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预习检测:

读书、批注、讨论、汇报,师生合作,赏析棋人趣相,完成教学重点

同质交流,小组合作,展示质疑

师生合作,拓展升华

1、师生合作初读,扫除字词障碍,整体感知课文。

荐读1、2、3段,范读4段。(听读要求:圈点勾划,读不准的字、不太明白意思的词用“?”标出,有趣的地方用-----标出,观点态度不明白的地方用﹏﹏﹏﹏标出。

2、自读、批注棋人趣相。将评赏要点批注在文旁空白处。

3、分组交流批注结果。

4、分组推荐代表,汇报批注及交流成果;教师适时适当点拨,师生共

同完成棋人趣相的赏析。

5、趣相仿写,深入赏析。

朗读仿句:有你死我活斗志斗勇者,有尔虞我诈不择手段者;有运筹帷幄演兵布阵者,有破釜沉舟越甲吞者;有驾轻就熟运斤如风者,有磕磕绊绊走走停停者;有雄韬伟略惊心动魄者,有瞻前顾后步步为营者;有宠辱不惊神态自若者,有物喜己悲患得患失者;有威加海内衣锦还乡者,有四面楚歌自刎乌江者;有一枰既毕情欢意悦者,有胸怀块垒懊恼不已者;有戚戚于失,汲汲于得者,有得失胜负平常事,尽欢尽兴而已者。

光学不用可能会印象不深,流于浅薄,同学们若觉得老师这种赏析方法可取,课后可以用这种方式写一写吃相,喝相,哭相,笑相,握手相,排队相,理发相,谦让相,男人相,女人相,炸活鱼相等等,这些芸芸众生相,梁秋实都曾细细地描写过,我们不妨也来写写。作为一项课外作业吧。)

6、有句话叫“人生如棋”,反过来,很多人也会用下棋来喻比人生。梁实秋先生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妙趣横生的棋人趣相图,作者自然也乐在其中,但我不知道,作者自己的棋趣跟他笔下的很多人有没有不同,如果有,那么不同在哪,作者下棋的情趣到底是什么?放眼人生,这下棋的琐事中寓含着什么人生道理,人生态度了吗?)

适时板书:争而有度、平正通达。

7、补充资料,了解作者,深入领悟文中寓含的人生态度。

领悟到的争而有度、“平出通达”的人生态度

个人备课小结:学科知识构建与板书设计

下棋

梁实秋

板书。弈——观

趣:诙谐幽默

理:争而有度平正通达

语文七年级教案

1.品味文章充满诗意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2.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

3.指导学生学习作者在细致观察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的风格,借鉴并运用于自己的写作。

―、精读文本,品味语言

1.检查作业,背诵美文。

要求学生上台背诵自己积累的《雨的四季》中描写雨的句子。

2.激发想象,赏析美文。

其他学生在欣赏同学背诵的同时,展开想象,赏析同学背诵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同学背诵的句子所描绘的画面。

示例:

(1)句子: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过后,树从寒冬苏醒过来,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

(2)句子: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

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听觉和嗅觉的角度,描写了春雨到来后,小草复苏、空气清新、一切都变得生机勃勃的景象,营造出一种优美的意境,给人以无尽的想象。抒发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

(3)句子:但是,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淫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

赏析:这里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冬天带给人们“冷冽”“刺激”“干涩而苦的气息”,冬雨却带来了“温暖”和“湿润”,“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给人以希望。表达了作者对于冬雨的喜爱。

3.总结方法,指导写作。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观察的角度(不同角度,正面侧面)

景物的特征(不同时间,不同特征)

具体的描绘(善用修辞,推敲字词)

思维的拓展(展开联想,丰富想象)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赏析语句入手,引导学生感悟文章语言之妙,进而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为下个环节的模仿写作打好基础。

二、学习方法,模仿创作

刘湛秋在《愉快的自白》中说:“把自己的眼睛投向天空和大地,又去寻找更美好、欢乐、更富有创造性的生活。”在《雨的四季》中有很多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和表达,请参照示例,展开想象和联想,运用修辞,选择我们初学本文时老师展示的4幅画中的其中一幅,写一句话。

示例:小草——蚯蚓: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学生仿照示例,展开联想和想象,运用修辞,描写画面,师生共同评价。

设计意图:在上环节句子赏析和方法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写作,为了降低难度,用了课文中的示例,同时继续沿用导入时候用过的,动用学生的形象思维,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师生点评,提升写作的质量。

三、想象情景,续写段落

1.引导学生继续采用上面学过的写作方法,以“雨季”为题,想象情景,为未完成的一段文字续写一个完整的片段。

方法:

(1)四人小组合作,先讨论省略的画面景物(可以采用思维导图)。

(2)小组成员分景物描写。

(3)将小组成员各自描写的内容组合成一篇短文。

(4)组员讨论修改,升格短文。

2.各小组展示成果,师生共同点评。

设计意图:此环节进一步加大写作的难度,从写一句话,提升到续写一段话;从看图写话,提升到续写段落。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小组共同讨论省略的画面景物,小组共同创作,小组共同修改,小组共同展示成果,在合作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四、总结提升,余钟磬音

《雨的四季》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等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手法,运用联想和想象,描绘出了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写出了雨无穷的魅力,寄托了作者对雨的赞美和喜爱,表达了对生命与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我们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感受了作者诗意的语言,学习了作者写景的方法,还尝试了写作。在我们看似寻常的生活中,珍藏着许多美丽。让我们学会用我们的眼睛发现生活之美,用我们的笔去描绘生活,让我们拥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

作业:

1.课后阅读刘湛秋的诗歌,进一步学习他诗意的语言。

2.课后捜集其他作者描写雨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

设计意图:课后巩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刘湛秋写作的语言风格。比较阅读其他作家笔下的雨,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面,积累写作方法。再尝试运用学过的方法,写写自己看到的雨,让学生学会用心去观察生活,用心去描绘生活。

七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朗读感受音韵美,体会丰富想象所具有的表达效果

梳理作者心情变化,从作者的达观中获得人生启示

教学重点:朗读感受音韵美,体会丰富想象所具有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梳理作者心情变化,从作者的达观中获得人生启示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你即将迎来一次向往已久的出国旅行,出行前你最担心的是什么事?

二、梳理遭遇“风波”的过程中,张孝祥心情的变化

1、朗读《西江月》正音:霓裳

2、梳理:张孝祥的启程的时候情况怎样?后来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结果怎样?

出行: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过程:从题目概括:阻风

从词句概括:放起鳞鳞细浪

结果:明日风回更好

3、自读联想:作者在整个过程中,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

4、学生交流,互相补充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心旷神怡

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无奈自嘲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自我解嘲,自我安慰

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乐观,自信

5、在这首词中,作者表现想法心境的写法主要是什么?

明确:联想、想象

6、在朗读中如何表现这几句作者心情的不同变化?

“尤”韵,开口小,音调较低回,效果哽咽悠长,适合表现消极情感

“昂”韵,开口大,音调较高亢,效果高昂饱满,适合表现积极情感

8、朗读体会

三、从小“风波”看大“风波”

1、从这首词看,张孝祥之所以心态超好的原因是什么?

乐观面对现状,相信事物总是往好的方面发展

2、现在看,这首词写遇到“风波”,还能给你别的启示吗?

原文: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译文:

满载着一船的秋色,行驶在广阔平展的江面上。仿佛是水神留我欣赏斜阳,微风弄起粼粼波浪,泛起波光。最好明天风向变了,就可以行船启程,今晚露宿也就没什么关系。等到登上岳阳楼,奏起霓裳乐曲,就似水晶宫一般呢。

宋孝宗乾道四年秋八月,张孝祥离开湖南长沙,到达湖北荆州(今江陵)任职。这首词是他在赴任途中所作。词题一作“阻风三峰下”。词句亦稍有差异。他在给友人黄子默的信中说:“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黄陵庙在湖南湘阴县北的黄陵山。相传山上有舜之二妃娥皇、女英庙,故称黄陵庙。可见孝祥在赴任途中曾为风浪所阻,然而他的用意不是在正面描绘汹涌澎湃的波浪,而是着眼于波臣风伯的“善戏”。因此词人倾注了浓烈的主观想象色彩。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起两句写舟泛湘江一路行来的景色。只写“一船明月”、“千里秋江”,其他美景堪收、旅怀足慰之事,下必细数。以下转入黄昏阻风情事。“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两句,由自我想象而进入一种主观幻觉心理的境界。词人不说自己的行船为大风所阻,不得行驶的实况,相反却抒写自己幻觉的意象,水神热情地邀请他欣赏那美好的夕阳景色。晚霞映照的水面,闪动着象鱼鳞般的波纹。这种浪漫主义手法,把现实与想象,幻觉心理与时空变化,非常和谐地描绘在一幅画面上,使人感到似幻似真,从而增强了词的艺术魅力。

下片借景抒情。“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面对风遏行舟的情况词人此刻的心境,犹如苏轼《定风波》词中所写:“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那样泰然自如。不过他的内心深处还是切望风向转变。他说:如果明天能够转为顺风的话,那么今天露宿在江边也是心情舒畅的。

结尾以“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两句收结,别具情味。《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是唐代比较流行的一种歌舞曲。“岳阳楼”,在湖南岳阳市城西,面临洞庭湖。这里前一句写一阵阵江中波涛的声响,就像水府在演奏美妙悦耳的音乐。这种生动的比喻表现出词人所独有的想象。后一句则是表达他内心的愿望,当行舟到达岳阳时,一定要登楼眺望雄伟壮阔的洞庭湖面的自然风光。

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

张孝祥在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知潭州(今湖南长沙市)。后改官离开湖南,乘舟北上,途经洞庭湖畔的黄陵山,遇风受阻,写了这首词。《宋六十名家词》题作《黄陵庙》,个别语句亦稍有出入。

上片写行船遇风受阻,泊舟山下的所见与感受。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开头两句,写风尚未起时的风光。“一船秋色”由作者的感受着笔,勾勒出时令特征,引人遐想,可以想见,此时周围的山色浓郁苍翠,万物生机勃勃,开花的花朵艳丽,结果的果实累累;“十里湖光”写出湖面宽广坦荡。这两个对偶句用“满载”和“平铺”相对,将湖光和山色一并画出,前句说美丽的秋景尽收眼底;后句说无风时湖水平稳,远远望去,就象“平铺”在那儿。水光山色,交相辉映,船上人心旷神怡,其乐无穷。此二句纯属写景,而作者欣悦之情尽在其中,即所谓景中有情。

“波神”二句说,水神有意留住我观看夕阳西下的美丽景色,放起鱼鳞般的波纹。这是写的天气乍变,微风初起时的湖上景色,也是变天的前兆。有经验的船工势必要抛锚停舟,采取应急措施,因为这霞光辉映,“鳞鳞细浪”过后,将是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写的“浊浪排空”、“樯倾楫摧”的恶劣天气。这两句以幽默的手法写航船遇风受阻被迫停泊的情景,反衬出作者此时的心境十分安闲自在。用“斜阳”点明时间是傍晚,以“细浪”说明天气变化,要起风,皆是妙笔。

下片写停船后作者的心里活动。“明日风回更好”,写他期待风向回转,天气变好,及时登程的心情。“今宵露宿何妨?”“何妨”,犹言“有什么关系呢”,实际上是无可奈何的话,但也表现了他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露宿”时的旷达胸襟。“水晶宫里奏霓裳”,“水晶宫”,俗谓“龙宫”;“霓裳”,即《霓裳羽衣曲》,一支大型歌舞曲的名字。作者听到阵阵波涛声,奇特的想象油然而生,把水声比喻作龙宫的音乐。龙宫既然奏欢庆之乐,明日准是好天气,航船正常前进,“准拟岳阳楼上”,尾句设想,明天准能在岳阳楼上欣赏洞庭湖的美景胜状。

本词写航船遇风受阻的情景,写景、抒情,乃至对“明日”的设想,着笔轻松,无半点沮丧之处。全词语言浅易而意境幽雅,读来只觉作者对山水无限热爱,却不见船遇逆风受阻的懊恼,这是此词的特色,作者构思独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