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防疫物资供应保障方案

时间:2023-08-10 10:09:41 作者:储xy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资源的利用、时间的安排以及风险的评估等,以确保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以下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方案范文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防疫物资供应保障方案篇一

为坚定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深入贯彻落实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开展疫情相关决策部署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要求,将学校师生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迅速建立心理支持服务热线,确保疫情防控心理服务工作有序开展。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全面领导学校师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对重大危机事件作出决策处理;

2.参加上级相关工作会议并做好落实;

3.执行学校疫情防控相关工作;

4.监督执行工作纪律,督导检查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通过疫情相关信息以及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和宣传,加强师生关于病毒知识的了解与认识,改善消极情绪,提高挫折应对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做好疫情工作的相关预防。

通过心理辅导和干预,对持有不良情绪的来访者进行心理疏导,采用合理方式宣泄压力,增进现实适应度,尽快恢复心理平衡。

服务对象为全体师生。

将存在心理危机倾向与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师生列入心理危机关注与干预的对象。

(一)预防教育

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平台以及班级工作群进行疫情心理防护知识宣传与教育,介绍缓解压力、宣泄情绪的方法,引导师生正确认识疫情,做好心理调适,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班主任做好学生心理危机早期预警工作,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汇报制度,做到早发现、早上报、早评估、早治疗。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并向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反映。发现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应及时向上级汇报,并在24小时内将相关信息以书面形式汇报给上级部门。

(二)健康测评

防疫物资供应保障方案篇二

xx镇农业产业总体规划“山上林竹,半山畜药,坝区粮蔬”,计划用五年时间打造“百千万”工程,即200个种养殖大户、100家微型、3000亩蔬菜、5000经果、1000亩优质大米,培育一批农业产业新型经营主体,逐步推进农旅一体化建设,实现乡村振兴。

为实现农业增收、农民增收顺利完成全镇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全镇大力发展发展方竹、蔬菜、畜牧、精品水果及特色种养等产业。20xx年全镇退耕还竹亩,种植蔬菜亩,精品水果果园亩,特色种植1100亩,特色养殖基地1个,占地5000平方米。

我镇将产业结构调整与脱贫攻坚工作紧密结合,20xx年xx镇建成特色种植产业基地2个,优质水稻基地1个,种植优质水稻100亩,采取大户流转土地集镇连片种植,基地内大户无偿为精准扶贫户种植稻谷,并优先解决精准扶贫户务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9户31人,黑豆种植基地1个,种植黑豆100亩。特种养殖青蛙养殖基地1个,建设规模为5000平方米,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7户25人。

全镇20xx年建立优质水稻种植基地1个,种植水稻面积100亩,经营主体单位是桐梓县xx镇田源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拥有自己的品牌商标,已形成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9户31人;新建殷家坝村果园300亩;大兴村雪梨提升改造升级200亩;箐坝车厘子种植1000亩,20xx年2月已完成种苗移栽;新建大兴村养猪圈舍750平方米;瓦房村改扩建养鸡场500平方米(改扩建已完成,养鸡4000羽左右);新建光爱方竹笋加工厂2000平方米(已经投入使用);完成大兴村优质大米、菜油加工厂3000平方米厂房;新建蔬菜基地800亩。

通过发动企业或大户产业带动,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实现贫困户产业脱贫和就业脱贫。培育新型农村经营主体,逐步推进农村“三变”体制改革。围绕扶贫抓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抓产业调结构,引导经营主体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创建绿色农产品品牌,促进农民脱贫增收致富和产业转型升级。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济实体和种养殖大户、农业经纪人,走专业化、集约化、市场化农业发展路子。鼓励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能人领办示范点,加大对种养殖大户、创业能人、合作社的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积极招商引资,引进外来企业投资发展订单农业,通过公司成熟的销售产业链,对接重庆市场,保证农户产销无后顾之忧。鼓励和扶持合作社和创业能人发展自己的品牌,培训专门的销售人才。

一是农业产业结构上缺乏整体规划、农民受传统农业思想的影响,接受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识不强,下步工作将做到深入群众、扎根群众、依靠群众共商发展大计,改传统农业发展现代高效产业;二是农村土地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生产成本高,下步将做到对上争取基础设施项目投入,对下化解群工矛盾,保证项目落地建设快而优;三是没有大产业支撑、规模化种植面积小,下步将做到产业发展健康有序,一步一个脚印,发展一片成形一片,不搞摸着石头过河,年年发展产业无产业;四是政策扶持力度小,下步将做到让想干事和能干事的领头羊得到实惠,不搞“面面俱到”;五是在针对农业招商引资,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和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防疫物资供应保障方案篇三

1、遵守幼儿园的晨检、午检制度。

幼儿每天早上入园时,保老师要做到一摸、二问、三查、四看第一关,幼儿的头部、颈部是否发热,手部、口腔是否有疱疹现象,确定后,我们将及时采取措施,将幼儿进行隔离,并到医院就诊,隔离期限到时,返园时将出示医院病情证明书,确认后方可入园。幼儿返园后,我们还将再次进行晨检,中午午睡时认真检查幼儿的脚心、臀部、后背等部位,发现有异常将及时上报幼儿园,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上报、早治疗,杜绝各类疾病的传播。

2、加强缺勤追踪登记制度,考勤规章制度,及时与缺勤幼儿家长取得联系。

每天早晨9:00由各班上下班老师打电话追踪缺课幼儿,了解幼儿具体情况及原因,如幼儿因发烧、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做好登记,诊断诊治情况及诊断医院后交到保健室。若园内出现传染病及疑似传染病,应及时对患病者进行隔离并通知家长到正规医院诊治,由班上老师跟踪调查诊治情况,并由保健医生上报负责卫生院、疾控中心、教育局、等相关部门。

3、我园将采取多种形式对家长进行大力宣传,及时向家长宣传预防疾病的常识。

4、我园将积极开展户外体育活动,加强体育锻炼。

保证每天让幼儿有1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确保每一位幼儿的身体健康。

5、全园严格遵守消毒工作。

将各班级的教室、玩具、口杯、碗筷、擦嘴巾、餐巾、桌椅、地面等物品进行一用一消毒,并及时用消毒液擦洗幼儿能碰到的每一个地方,做好各班清洁卫生和环境卫生,每周五进行一次一大检查,并做好相关记录,每月一次检查各班口巾、擦嘴巾、水杯、是否与和班上幼儿姓名相对应,若发现不对应的,当场指出并立即改正,床单被套由家长一月清洗暴晒一次,及时监督、督促各班更加细致做好、做实常规卫生工作。

6、除了这些外,我们还将加强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如勤洗手、勤洗澡、勤剪指甲、不随地吐痰等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讲故事、谈话等途径开展^v^我会洗手^v^等活动,教给幼儿正确的六步洗手法(洗手时要分别打3次肥皂,搓搓手心和手背,最后清洗干净)。

7、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a、三月《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治疗学》。

b、四月《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治疗》。

c、五月《水痘的预防与治疗》。

d、六月《卫生消毒及室内环境》。

我们将严格根据以上计划进行,让全园各班级及时做好消毒工作、晨午检工作,确保每一位幼儿的身体健康,积极配合上级医院的指导及防治建议,将杜绝一切疾病的发生。

防疫物资供应保障方案篇四

学生返校后涉及大量物资的消耗,口罩、体温计等物资不足的应对方案需要提前考虑,鼓励学生在生源地购置腋下体温计备用。学院根据志愿者配餐工作的开展购置辅助工具,做好社区环境的宣传物资准备,配备环境消杀物资以供学生宿舍需求等。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2019年12月在湖北省武汉市发现的,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发热、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疾病。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学校发生、流行,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结合我委实际,制定本预案。

做好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输入以及教育系统内发现病例时的应急处置等工作,全力保护师生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坚持“依法依规、属地管理,完善机制、合理应对,依靠科学、有序有效,公开透明、实事求是”的原则,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展的不同态势,强化风险评估,科学、统一地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

本预案适用于全区中小学校、幼儿园及在足各高校,其他经区教委批准举办的培训机构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输入病例、二代病例、本地病例引起持续传播的情形。

按照区教委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要求,根据成员单位职能职责设综合协调组、学校排查组、疫情防控组、后勤保障组、外事联络组、宣传报道组。

(一)综合协调组

由办公室牵头,民办教育科、职称及社区教育科、高校服务中心、学校卫生保健所协助。负责教委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组织协调各专项工作组履行工作职责;收集、整理、上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信息;督办领导小组各项议定事项,督促工作进度,起草、审核相关文件等。

(二)疫情防控组

由德育体卫艺科牵头,安全监管及法制科、督导室、学校卫生保健所及各学区办、各学校(幼儿园)协助。负责制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预防控制各专项预案;提出完善疫情防控工作的策略、措施及建议;负责落实各级各类学校和托幼机构疫情防控及日常检查等工作;当学校有疫情发生时,负责疫情处置工作。

(三)后勤保障组

由财务科牵头,后勤服务中心、学校卫生保健所协助。负责防控相关工作经费保障、各类防疫物资储备工作。

(四)外事联络组

由基教科牵头,民办教育科、职成及社区教育科、高校服务中心协助。负责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所涉及的外事工作,协调处理防控疫情的涉外问题。

(五)宣传报道组

防疫物资供应保障方案篇五

按照“政府牵头、部门协作,依法依规、各司其职,科学规范、安全有效,节约成本、快速经济”的原则,加强进口集装箱货物的新冠病毒检测工作,充分发挥消毒对新冠病毒的杀灭作用,有效防范新冠肺炎疫情通过进口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含集装器)及其装载货物(含跨境电商货物和边民互市贸易商品)外包装(以下简称集装箱货物)输入风险,在确保进口非冷链集装箱货物安全的同时,提升重庆口岸通关效率,避免口岸货物积压,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对来自高风险国家的进口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内的货物外包装、集装箱内壁及门把手等高频接触部位实施检测和预防性消毒工作。

危险化学品、粮食、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不适宜实施消毒的商品以及无外包装或外包装易造成消毒液体渗透污染的商品(以下简称不适宜消毒商品),不实施集装箱货物预防性消毒。

(一)对于经重庆口岸或海关监管场所进口且被抽中查验的集装箱货物,在口岸查验环节由重庆海关负责抽样检测,并指导口岸或海关监管场所经营单位进行预防性消毒。

(二)对于经重庆口岸或海关监管场所进口,但未被重庆海关抽中查验的集装箱货物,由进口企业或货主负责在首次掏箱卸货地点进行预防性消毒。

(三)对于未经重庆口岸或海关监管场所进口,且未在第一进境口岸检测和消毒,但第一掏箱卸货地点在重庆的集装箱货物,由进口企业或货主负责在首次掏箱卸货时进行预防性消毒。

(四)对于未经重庆口岸或海关监管场所进口但在第一进境口岸已被抽中查验的集装箱货物,在能够提供合规消毒处理证明情况下,可不重复进行预防性消毒。

(五)对于进口高风险非冷链空集装箱,在装货作业前,货主或委托装货作业单位组织对其实施预防性消毒;在装货作业前对进口空集装箱实施清理维修的,应由集装箱清理单位先实施预防性消毒。

(六)对于企业申请在重庆口岸或海关监管场所区域开展进口集装箱拆箱入库或提离货物的,由货主或委托卸货作业单位组织对集装箱货物实施预防性消毒。航空高风险非冷链集装器由货主或委托集装器装卸货作业单位实施预防性消毒。

(七)对于国内运输段装运前后的进口集装箱货物装载运输工具,由承运单位负责实施预防性消毒工作。进口高风险非冷链货物在从集装箱卸货换装至国内运输工具时,货主或委托卸货作业单位组织对进口集装箱货物实施预防性消毒。进口集装箱货物运输过程中,承运企业不得开箱。

按照“谁的货物谁负责,谁作业谁组织消毒”的原则由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各区县(自治县,以下简称区县)政府落实属地责任,市级有关部门落实行业主管责任,按职责分工加强进口集装箱货物检测和预防性消毒工作的指导和协作配合,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做好预防性消毒工作,共同做好进口集装箱货物检测和预防性消毒工作。

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对外公布高风险国家(地区)名单用于企业主体确定需要实施消毒的进口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货物,负责对外公布全市取得相关资质的消毒实施单位名单;指导各区县、各部门、有关单位依职责组织开展国内进口集装箱货物新冠病毒检测工作,完善检测和预防性消毒技术规范和操作指南,开展对预防性消毒措施的指导评价,做好全市进口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货物风险研判。

商务部门负责落实进口企业行业主管责任,通知和督促全市进口企业做好进口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货物检测和预防性消毒工作。

_门负责督促指导进口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货物承运单位落实运输环节的主体责任并实施相应的消毒处理措施;在国内运输段落实进口集装箱货物运输工具消毒、一线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等措施,配合检查进口集装箱货物倒箱过车(从进口集装箱换装至国内运输车辆)过程中的消毒处理措施的落实情况。

市场监管部门负责抽查在全市范围内使用进口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货物的生产经营单位的消毒处理证明或记录。

口岸物流部门负责督促口岸、海关监管场所经营单位按规定做好进口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货物预防性消毒工作,将经重庆口岸或海关监管场所进口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货物、收货人等信息推送各区县,做好全市进口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货物检测和预防性消毒工作情况统计。

民航管理部门负责督促民用运输机场和航空公司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指导机场和航空公司做好在机场货运仓库内开箱的进口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货物的预防性消毒工作并留存消毒处理记录。

各区县政府负责组织落实好本地区进口高风险非冷链进口集装箱货物检测和预防性消毒工作。在做好推送的集装箱货物预防性消毒工作同时,重点做好未经重庆口岸或海关监管场所进口的集装箱货物消毒工作。

口岸场所经营单位、进口企业、承运单位按照上述规定负责落实预防性消毒工作,并建立进口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货物检测和预防性消毒工作台账备查。

(一)强化协调联动。有关单位要密切配合,加强协同联动,信息互享互通,形成工作合力。各区县政府要明确专门部门和工作人员做好进口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货物预防性消毒工作,对本地区进口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货物进行全面摸排,于2021年1月13日前将本地区2021年1月1日至本方案实施前的进口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货物摸排情况报送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同时一并报送本地区专门部门及联系人。此后,每周五15∶00前,各口岸场所经营单位向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各进口企业向企业所在地区县行业主管部门报送本周预防性消毒工作台账,各区县行业主管部门向市政府口岸物流办汇总报送辖区内进口企业本周预防性消毒工作台账(传真:63151932;邮箱:[email protected])。

(二)避免重复消毒。消毒实施单位应详细记录消毒工作情况,包括消毒日期、人员、地点、消毒对象、消毒剂名称、浓度及作用时间等内容,相关资料和记录应至少留存2年。对进口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货物只进行一次预防性消毒,避免重复消毒和专为消毒作业实施掏箱、装箱;对于已消毒的集装箱货物不再实施新冠病毒检测,避免增加不必要的作业环节和成本,影响物流和市场供应。

(三)依规做好消毒。进口集装箱货物的口岸检测和消毒方式由海关部门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的技术规范和操作指南结合口岸特点确定。消毒实施单位需取得相关资质,按照有关消毒技术规范开展具体的消毒作业,确保消毒效果,并出具消毒处理证明。进口集装箱货物入境后的检测和消毒工作由各区县政府组织相关部门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的技术规范和操作指南结合各行业的特点确定。各区县、各部门、有关单位按照职能划分及技术方案,继续做好交通工具的消毒处理工作。厢式货车及其装载货物外包装的检测和预防性消毒工作参照本方案执行。

(四)强化结果运用。在口岸环节,检测结果为阳性的,食品(含食用农产品)作退货(退回)或销毁处理;其他货物,经消毒处理后放行,无法实施消毒处理的,作退货(退回)或销毁处理。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在口岸环节被抽中的进口集装箱货物,由海关部门指导查验场地经营者或进口企业实施预防性消毒。

在属地环节,各区县政府组织对未进行预防性消毒的进口集装箱货物按规定开展有关检测工作,做到“应检尽检”“应消尽消”;检测结果为阳性的,食品(含食用农产品)作无害化处理;其他货物经消毒处理后可以使用的,应当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进行消毒处理后,方可使用、出售和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