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最新端午活动反思总结 中班端午活动反思(通用5篇)

时间:2023-10-03 04:03:53 作者:梦幻泡 最新端午活动反思总结 中班端午活动反思(通用5篇)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顾和分析,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引出规律性认识,以指导今后工作和实践活动。什么样的总结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中班端午活动反思

《过端午》是一节中班的打击乐活动,这是我在本学期里上的第一节打击乐活动!在以往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我也很少会上到打击乐的课,不过本次教学活动给我的感觉就是,孩子们玩得很快乐,我也很快乐!

首先,我给小朋友讲了讲端午节及划龙舟的事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当我说:“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过端午》的音乐,请你听听这是一首歌曲还是一首儿歌?”还没来得急放音乐,就听到有一个小朋友,非常有节奏感地念着:五月五,过端午,划龙舟,敲锣鼓……没等他念完,我就好奇地问:“你怎么知道的?”他说:“小班端午节的时候,老师教过了!”一旁的阿姨告诉我:“是的,他们以前学过了!”我这才知道,这节课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变成的一节打击乐的课,这给我的课提供的很大的帮助!,我只让他们听了一遍,孩子们遍都将问题回答出来了。

第二环节:欣赏童谣《过端午》和第三环节:幼儿学习朗诵童谣《过端午》,很快就结束了,我便把重点放在了用打击乐器给童谣配上节奏。当孩子们每人拿到了其中一种打击乐器的时候,都高兴地爱不释手。有的拿铃鼓;有的拿大鼓,还有的拿手摇铃……边念童谣边演奏,场面十分热闹,就好像我们来到的江边,一起过端午,划着龙舟,敲锣打鼓,开心极了!几遍之后,我请了其中一位幼儿来打鼓,其余幼儿互换乐器,边念童谣边演奏,就好像打鼓的'幼儿是龙舟上打鼓的人,其余幼儿是龙舟上划船的人一样!最后,我创设情境,让孩子们感到身临其境,把椅子拍一排当龙舟,划龙舟、赛龙舟!再配上大海的波涛声,真是美啊!

看到孩子们玩得这么开心,我有点不好意思打断他们的兴致,我又让孩子们玩了一遍,之后让他们去进行了盥洗,盥洗回来后,之间孩子们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又念起了那首节奏强烈而又欢快的童谣!看到孩子们能够玩的如此进行,我的心里是多么的骄傲啊!我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不仅达到了教学的目标,也看到了上好一节课是怎样的,在看到自己的优点之余,我有不足的地方我也会用心去改,用心去做!

端午节亲子活动反思

今天是2014.6.16日,端午节。一早上就祝福的短信不断,谢谢那些关心我的人。

美好的节日,大多数的人都家人团聚着,即使什么也不做,宅在家中,也是幸福的。

早上忙碌的工作,多多在奶奶家宅着。吃过中饭,和奶奶多多一起去了果果幼儿园,参加端午节的亲子活动。这是我第一次有机会举着相机拍多多的教室。3个多月来,多多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通知1:30集中,我们1:05就到了,老师还在布置教室呢。多多指给我看她用的小毛巾,上面有个小老鼠的贴纸,给我看她嘘嘘的卫生间,给我看她涂鸦的画在墙上~~对于这个地方,多多不知道她还有十几天就没有机会来了,要去别的.幼儿园适应新环境了。

这次亲子活动是收费的,50元/家庭。不过觉得还是很值得的,多爸没有空,不过发现爸爸来的很少,只有3个男人,大多是妈妈带着孩子的。

下图:安静的坐着小凳子的多多,等待活动的开始。

午后的阳光在窗户外灿烂着。今天刚剪短了刘海,剪的嫌短了呢

下图:有点流鼻涕,多多的状态不是很好。

下图:端午亲子活动开始啦!钱老师首先欢迎大家来参加这次活动。

下图:一开始跟着老师唱歌跳舞,

“五月五,过端午,划龙舟,敲铜鼓....”

接着是一起做游戏,搬运“粽子”中的多多。

下图:大人孩子都笑的欢。

下图:努力跨越中的多多!

下图:接着是划龙舟的游戏,孩子坐在身上,大人向后退,看谁先到终点。

我带着多多也参加了,虽然第二名,但是多多好开心啊!

下图:接着开始包粽子啦,等待老师发粽叶和糯米。

下图:大人孩子围着坐!多多边上是我的妈妈哦

下图:包的是红豆棕子,奶奶负责整理粽叶,多多负责把米和红豆放进去。

下图:认真包粽子中的多多!

下图:多多手里的那只小粽子,是我和多多独立完成的哦。虽然包的超级搞笑呢!

下图:包完粽子,老师发了2个小粽子,让宝宝剥给爸爸妈妈吃。

多多给我和奶奶各吃了一口,然后顾自把剩余的吃光了!

下图:3个大粽子是奶奶包的,小的是我和多多包的,熟的那个是老师包了发下来的。

最后,这些粽子让我们带回家自己煮着吃。晚饭的时候,多多把自己包的“微型粽子”吃掉了,自己包的,味道就是好啊!一个多小时的亲子活动就这样结束了,多多回家睡午觉,我去公司上班,意外还收到了彤彤姐姐给多多的礼物,一盒巧克力!

托班端午节活动反思

端午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以其承载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传袭千载的人文道统精神,日益受到国家与民众的重视,在传统节日的形成方面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学生对这个节日并不陌生。这个节日影响国家民众认同且对形成国家精神、国民性极为重要的同一类或相似人物与事件在某个特定的时、日相继发生,反复影响人们的精神认同感以致不可移易,乃至于必须通过某种具体行为或纪念物如吃棕子、赛龙舟,使后人用之缅怀。大多数节日的形成都具有上述特点,或有其一,或兼而有之。

??总之,特定的.时令与典型的人物事件相结合,从而触发国家、国民、民族高度认同的精神理念,同时通过某些固定的具体的行为模式千载流传,最终成为民族传统的一部分,构成国家面貌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与其他国家、民族相区分。这也许就是为何今人强烈要求将“端午节”等节日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主要原因吧。而在这节日欢庆热烈的场面之下,如何牢记其承载的民族精神,并将其发扬光大,乃是整个国家民族振兴强大的人文基础。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们了解了这个节日的由来及其风俗习惯,虽然我们这个地方没有赛龙舟的习俗,但同学生们还是听得津津有味,感到兴趣盎然。学生也对历史人物屈原的爱国精神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对他们起到了一定的教育意义。

小班端午活动反思

随着端午节的到来,我们小班组织了一堂社会活动内容《快乐的端午》,设计本次活动结合即将到来的端午节,让孩子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从而敬重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初步知道了端午传统的民俗活动:包粽子、做香包、划龙舟、挂菖蒲、挂艾草等。因为在他们的生活中可以经常看到粽子,孩子们对包粽子颇感兴趣。但是,由于地域关系,其他的习俗在我们这边不多见。孩子们的经验相对来说比较缺乏。

由于本次活动是属于知识系列的活动,为了让幼儿对活动感兴趣,活动前期我就给孩子们讲述了关于屈原的故事,以及为什么端午有包粽子的习俗。孩子们都很感兴趣,活动中我还准备了两段关于端午的动画视频,还准备了粽子,香包、艾叶实物展示给幼儿,让他们印象更深刻。活动前部分我利用幼儿熟悉的粽子导入活动,幼儿都能和我很好的互动,看视频动画环节却没有我预想中的好,我想是因为故事动画对于小班幼儿过深奥,而我认为对幼儿前期经验铺垫得还不错,但实际小班幼儿还不能记住,所以之后的提问就没有幼儿能回答出来。我想不是所有看视频的效果会比口述故事好,因为在口述故事时,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理解能力,调整讲述故事的节奏,还可以在讲述中与幼儿互动,以便掌握幼儿的理解情况。端午习俗较多,也都离幼儿生活经验较远,只需幼儿了解,不需讲得太细,由于时间原因,我省略了学习端午儿歌部分,这是一个很好的和幼儿的互动机会,我想加上效果会更好。

通过本次活动,我认为任何有意义的活动都必须建立在了解本班年龄、认知特点的基础上,抓住幼儿感兴趣的点,另外教师的组织语言及提问也更应贴近幼儿,让幼儿更易理解,才会有课堂良好气氛,达成活动目标。

幼儿园端午活动反思

《 端午节的由来》主要讲了屈原的感人故事。他爱国、有才干,并且深受百姓的爱戴,可是楚王却听信了其他人的谗言,把屈原流放到了很远的地方去,不再重用他。后来楚国被秦国占领,他感到报国无门,在万分悲愤之下,抱着石头投汨罗江自尽了。当人们听到这个消息,都涌到江边去呼唤、打捞,向江里投食物,倒雄黄酒,希望屈原的尸体不被鱼虾所伤害。因为那天刚好是五月初五,从此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为了纪念屈原,人们都会向江中投粽子。

我在这个教学活动时,觉得故事情节对中班幼儿来说有点深奥,怕引起不了孩子的注意力。因此就采用了提问教学法,让幼儿一边看图片我一边提出相应问题。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活动,我觉得有几点值得反思:

一、自己设计的问题太多,显得杂乱无章。

既然决定向幼儿提问,我就设计好了许多问题:比如“端午节有那些习俗?屈原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投江自杀呢?他投江后人们是怎么做的?后来为什么向江中投粽子?”设计这些问题时,我也考虑到了问题太多,但又想不出如何更好的设计。教学中我只注重了故事内容,想让幼儿理解故事的含义,却忽略了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现在想想,不如把问题简单化,让孩子们看着图片自己讨论她们的看法则更能引起孩子们对故事的兴趣。

二、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故事的内容有点深奥,幼儿在第一次听的时候就有点耐不住性子,更何况老师还设计了那么多的问题。请幼儿回答的时候,我发现幼儿举手发言的比平时上童话故事时要远远的少很多。明显,我的问题没有激起幼儿的兴趣。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如果幼儿对教学教学内容没有了兴趣,那么这就是老师的准备不足,也可以说是一堂失败的课程。在以后的类似教学活动中,我会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