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2023年小学数学三年级秒的认识教学反思(通用6篇)

时间:2023-10-10 18:47:24 作者:紫薇儿 2023年小学数学三年级秒的认识教学反思(通用6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三年级数学认识乘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几个几相加用乘法”,让学生体会到“几个几相加”。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有的运用已有数数经验按群数或逐个数,还有的说出了几个相同数连加的算式。虽然在100以内的加法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是两个数相加和三个不相同的一位数连加,对几个相同数连加没有接触,但生动有趣的情境唤醒了学生的有关数学现象和经验的积累,自觉地把知识迁移,在解决几个相同数相加的问题中获得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体验。

在看图按群数出鸡、兔的数量,列加法算式计算数量后,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各算式的异同,再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等教学活动,加强学生对“几个几相加”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几个相同数连加算式的含义,加深学生对几个几相加算式的理解。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更是如此,动手操作是他们思维的源泉与起点,通过动手操作,把活动中积累的经验转变成丰富的表象,是促使学生自主探索发展思维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认识了“几个几相加”后的试一试中,安排了“摆一摆,填一填”,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在操作和观察中进一步感知“几个几相加”的含义。经过一节课数下来,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看图得出几个几相加,并正确列出乘法算式。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认识教学反思

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刚上课,我创设了一个十分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分水果。在分水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分水果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要学习一个新的数的需要,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情感。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在对二分之一含义的理解上,我让学生自己说这个苹果的一半是怎么来的,当学生说不出来的时候,适时地加以引导。然后充分放手让学生充分的去说二分之一的含义。并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什么还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通过让学生地反复的说,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分数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每个部分所代表的含义。在讲二分之一书写的时候,我注重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画分数线的时候用直尺。

此外,本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不少不足之处值得反思: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

1、首先是时间观念不够强。

导致后边的环节没有更好的实施。在备课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每个环节的具体时间,导致这节课完成的不是很好。小组活动没有起到真正的效果。主要是在讲解二分之一的含义时,和让学生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这个环节我让学生反复的说,用时较多。而且形式较为单一。直接影响到后边环节的讲授。

2、教育机智有待加强。

在认识二分之一的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有个同学说到皮球,把皮球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皮球的二分之一,当我把问题抛给学生以后,其实学生还不够理解并不是任何东西都可以平均分。我没有及时的指出这个学生的错误,应该抓住这个问题,试问学生,如果把这个皮球平均分了,这个球还能玩吗?适时地给学生指导具体什么样的东西我们可以分,什么样的分不得。在之后就不会再出现分冰箱、钟表的问题了。或者即使出现了,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自己来解决。可能要比老师强调的要好。学生会更清楚。

3、知识的延伸、拓展不够比如在教学二分之一的含义的时候,指出了分数家族里还有很多这样的分数,但学生说的都是分母在10以内的分数,我应该加以拓展延伸,指出千分之一、百分之一等。让学生理解分数几分之一并不局限于分母是10以内的分数。或是举例,比如二十三分之一,也就是把一个物品平均分成了二十三份。进而强化了学生对平均分的份数的理解。

4、小组活动不充分,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这节课我本设计两个动手的环节,一个是折纸折出正方形的四分之一,先让学生自己折纸、涂色,再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感受不同的折纸涂色方法,却可以得到同一个分数;说一说四分之一的含义。另一个是用圆形纸创造自己喜欢的分数。通过学生创造的不同的分数,进而引到分数大小的比较。但在课堂上都没有实施起来。也是这节课最遗憾的地方。

5、评价语言不够

在问到一半如何表示时,一个学生回答0.5,这个答案尽管也是在我的预设之内,但我忽视了对她的夸奖,仅是说了她知道的可真多,小数是我们还没有学过的知识。倘若这时我问下学生是如何得知的,再夸奖她好学,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有很大的提高,也能给其他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但是我却忽略了,这是这堂课的一个遗憾。

6、没有联系到生活的分数。

常见物品中的分数、人体中的分数、广告画面中的分数。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理解分数的产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联系常见的事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分数的含义,强化应用分数的意识。通过这些联系强化了孩子的实际应用能力。这节课遗憾的地方很多,如果在讲这节课,我会把这些不足弥补过来,并在环节的衔接上仔细斟酌,让教学的时候环节更加的紧凑,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通过这次讲课,我知道教学还是要多想、多实践、多反思、多总结。这是我这节课反思。希望各位老师能够给我多提宝贵意见。更希望通过老师们的指导,使我更快的成长起来。

三年级数学认识乘法教学反思

“几个几相加”是认识和学习乘法的生长点,我通过引导学生在图上数一数,在算式中比一比,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等数学活动,加强学生对“几个几相加”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含义,为学习乘法做好铺垫。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我让学生在加法、乘法算式的自我比较中进行感受和获得,同时形成对乘法比较全面的理解,练习反馈的提问,有效地让学生感受到列乘法算式的思考方法。

但是在补充习题的作业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既可以横着看,也可以竖着看的一幅图,有极少数学习困难生就搞不清改填()个(),在集体讲解时,我指着画面比划给学生看,一边指一边数,让他们充分理解指的是哪里的几个几,订正时就不会含糊了。

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吨的认识”是三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教学的对象是第一学段的三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然而“吨”这个非常大的质量单位,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何将“吨”这个抽象的概念,以具体、形象、可直接感知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如何让学生“体验”“1吨”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在学习“吨”这个质量单位前,学生已经对克和千克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了1千克=1000克。测量较轻物体的质量常用克作单位,而一般的物体可以用千克作单位。这样一来学生就知道了测量较重的物体或者是大型物体时常用吨作单位。但是“吨”到底有多重呢?学生没有直观的认识。也不可能像认识克和千克那样让学生亲自体验。所以,对于吨这个质量单位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课中,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我主要通过一个学生(班上最胖)的体重是40千克,25位学生才1吨;老师体重70千克,约15个才1吨;两头牛的体重也大约是1吨……让学生在对比的数字中充分感受1吨之大。

整节课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联系生活,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体验、分析、推理、估计、想象,在探索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以具体的实物建立“1吨”的表象,让学生确实感受到“1吨”是很重、很大、很多的。同时,在教学中让吨的单位换算融入在“师生和动物体重”的估计与转换之中。使学生在主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情感得到体验,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虽然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但在教学时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

1、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差,推算多少个物体重约1吨比较难算。

2、是否有更好、更直接的物体能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表现。

3、“吨”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虽然举出了一些生活中的例子,但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艺,多向其他老师学习,及时记录自己的得失并加以改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和趣味性,让更多的学生爱上数学课。

三年级数学认识乘法教学反思

《认识乘法》,它是在掌握几个数连加的知识基础上引入的,本课需要学生明白乘法的意义。对本课的教学,我做了以下方面的反思:

(1)眼、口、手多种感官并用,加深学生体会——“几个几”代表的含义

由课本的情景图,观察图,提出问题:兔有多少只?如何列式计算,这是个重点,再次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兔排列的特点,小兔是两只两只排列,适时问:看到了几个两只?那么要求兔一共有多少只怎么列式?列出连加的算式2+2+2=6(只)。学生会对对几个相同数连加有初步的感性认识。通过观察有了初步的认识,再让学生动手操作画片,将刚刚形成的感性认识加工成表象,在亲自操作中体验几个几,我的要求是用画片摆一摆,一堆摆2个,摆3堆;然后我又加上一个条件,将画片排排好,变成一排3个,共两排,引导学生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观察花片,发现是2个3,列式求数量,这样在对比中进一步理解几个几的实际含义。

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注意力不集中,好动,在学习中,通过眼睛看,用嘴巴说,用手写,等多种感官并用,可以充分集中注意力,加深对“几个几”含义的体验和感知。

(2)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对于学习知识,当知道为什么要学,人们会主动去学。这样学习效率便会提高。为什么要学习乘法?我觉得一定要使学生明白。首先,在例二的教学中学生需要知道: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用乘法书写简便。因而,教学时我创设对比情境,让学生写出“3个2相加”到“5个2”,再到“100个2”,一开始学生觉得很简单,3个2,5个2,都没有问题,但到了100个2,问题便出现了。“太烦了!”“太多了!”“写到什么时候!”学生纷纷疑问。此时我恰到好处的引入乘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和写的过程中体会到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写算式比较简便。其次,通过思考用加法算和乘法算的结果是一样的,它们求的都是总数,让学生明白乘法和加法的联系。

(3)注重应用——在应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有效的数学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所以在学生认识乘法之后,我注重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用乘法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孩子们说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例如一个孩子提出一个问题,一支毛笔2元,买4支毛笔多少钱?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乘法意识潜移默化的得到培养。

三年级数学认识小数教学反思

(1)师:看来我们真的会读小数了,也知道了商标上的这些价格了,那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板书:1/10元)师:我把1元平均分成10张一角,其中的一张就是一角。这一张是这十张的几分之几?也就是一元的几分之几啊?好,说明1/10元就是多少?板书=1角(课件出示)

(2)0.1元表示什么意思知道吗?(板书)生:一角。师:好,1/10元和0.1元都表示是1角,,所以他们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让我们一起来说一下,0.1元就是(1角)

(3)教学0.1的写法

(4)0.3元表示什么意思呢?用分数表示是多少呢?师:所以0.3元就是3/10元,0.3元是几个0.1元?也就是几个1/10元(板书)

2、教学0.01元=1/100元=1分

(1)师:我们知道了0.3元就是3/10元,也就是3角,那么0.01元表示什么意思呢?生答:1分师:为什么是1分,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们把1元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一分,也就是1/100元。

(2)师:0.03元表示什么意思呢?用分数表示是多少?

(4)比较0.10.3和0.010.03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点。(怎样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怎样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

3、巩固练习

(1)商标上的这些价格到底表示几元,几角,几分,你们知道吗?老师这里有四种商品,他们分别表示几元,几角,几分,请拿出桌上的这张表格并填写,要求是:先轻轻的读出这些商品的价格,然后再填写它们分别表示几元几角几分。

(2)学生报填写的结果。(先读这些价格用小数表示是几元,再说说是几元几角几分)

反思:

孩子们在第二册认识人民币一单元中已经见过了表示价格的一位小数,再加上孩子们平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孩子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读写小数也相对简单,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表示价格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

小数的认识是学生认数领域上的一次飞跃。关于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方法、整数与自然数的描述性定义等数学事实和规定的学习,其实是属于知识领域中的所谓陈述性知识,无法也无必要进行探究式学习。于是我适时地采用了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讨论交流,再配以教师的适度讲解,符合知识的类型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并且结合生活中的元角分的数字让学生来读写,使学生很容易地接受了知识。在此基础上,直接把本课时的重点也放在了从元、角、分中来得出分数,小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形象的一元硬币和十张一角的纸币。让学生说其中的一角是十张一角的几分之几,也就是一元的几分之几。让学生建立起了小数的模型。

三年级数学《认识小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